[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精选6篇)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篇1

------教育教学管理的点滴感想

钱 方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初三毕业班的工作和新初一的班级建设工作,可谓忙碌、紧张而充实,同时也有收获。在此,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是所有老师所期待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教育的投入固然重要,但有时其效果并不一定与教师投入的教育能力成正比。如果教育方法不当,“教育”越多,偏废越多。理想教育的取得要靠科学的方法,要靠“度”的把握,靠日积月累的点滴工作积累。根据自己做班主任的一些尝试,谈谈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一、从总体的教育思想上实施“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从小学到中学,无论是从学习内容、学习习惯方面,还是从学习方面、学习目标,对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所以,学生入学,就要对学生实行“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这“四位一体”概括起来就是: 调整心态 ,重新定位 , 确定目标, 加强动力。

调整心态,就是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学意识。学生由小学进入到初中,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学习任务的增多、要求的严格、标准的提高、目标的具体、压力的加大。对突然到来的新问题,会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有些学生会觉得世界大了,自己渺小了,由此而变的自卑起来;还有些学生会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变得自傲起来;于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有可能变得迷茫,有的甚至走向沉沦和自暴自弃。为此,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正确分析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分析自己的不足,并且让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这些优势和不足。

重新定位,就是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条件下,重新确立自己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的位置。进入新的学习集体,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由学习成绩而定的“排名位数”会发生变化;学生原有的特长也会在新的比较中产生变化。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巩固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中学与小学的不同,帮助他们认识到初中学习对高 中学习的重要性。

确定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初一学生刚入校,会感到课程比小学多了,自习课多了,老师不像小学那样从早到晚都跟着,自由度大了。于是部分学生产生了放松了心理,滋生了“初一松一松,初二紧一紧,初三挤一挤”的错误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了“初一紧一紧,初二稳一稳,初三定成绩”三步走的目标。告诉学生,即使小学的成绩不理想,“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起点始于初一,目标定在初三。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两天”(初中三年,中考两天)。

强化动力,是指在三年的初中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压。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的管理的形式,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断得到增强。

在“四位一体”的管理过程中,我认为,调整心态是前提,重新定位是关键,确定目标是根本,强化动力是保障。四者是一个综合的统一体,并由此形成了我的工作内容的系统工程。

二、学习过程中实践“四个转变”

初一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关键时期,为此我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口号:

1、以记忆为主实现向以理解为主的记忆转变。

由于小学实行了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就是所谓的不考试,成绩全部是用A、B、C来考核,90分以上全是A,这样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源和考试可以看出基本功不扎实,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怎么办?先死而后活,定义、公式、概念性的知识点必须记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过渡,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从被动学习实现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被动学习,主动学习者甚微,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分析,一部分学来自郊县的农民子弟,家长文化水平差、素质低,对孩子的要求的标准就低,另一部分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家庭条件优越,凡提出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面对富足的生活孩子们没有了压力,自然也就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尽管老师们抓的很紧,但学生本身的动力没有,这种被动学习的结果肯定不会乐观。被动学习的学生每天表现就是每天只完成指令性作业,这样的学生三年之后,其能力的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 2 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预习是在老师未讲课之前,先要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预习了,从中找出问题,把有关的例题和习题看一看,做一做,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若只是瞪着两只眼看,等于走马观花。

3、以满足于听懂实现向主动深入探讨研究的转变。

讲课时要求学生做到 “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嘴到)。刚开始做时,多数学生“五到”协调功能不好,但只要坚持下去,效果就显著了,“五到”能做好,成绩肯定会有提高,真正做到“五到”的学生就会不断地探讨研究,发现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而有些学生,在讲课时听的津津乐道,如果再问他讲了哪些内容,他却说不出来;有些学生做作业时,一边翻书一边做,或问其他同学……这些都表现在学生上课“五到”没有做好。有些学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平时学习不深入,没有养成深入思考、勤奋好学的习惯;在训练学生“五到”时,学生开始感到有些困难,我让学生先努力做到“心、耳、眼”三到,再把“手”和“嘴”协调进来,每周下来,学生自己总结“五到”落实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再进行如何将“五到”协调功能做好的一系列的心理辅导。

4、从不规范实现向规范转变。

古人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这只是一方面,我们要高瞻远瞩,放手让他们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于学生的来源不同,部分学生违纪给学校和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和工作上的不便,但是作为老师,我对他们讲:“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结合我班的部分情况,制定出我班级一日常规:

1、清晨入校,马上进入教师做好,拿出课本早读,每节课前两分钟坐好,按“五到”执行,静候老师上课。

2、每节课的课间按照学校规定不违纪。

3、课间操做到快、齐、静,不上操者向体委递交400字说明;做眼保健操,要求放松、入静,取穴位准确,节奏明快。

4、中午放学路上,开展背一个单词活动,不准边走边看书,不背单词背其它学科知识点也可,但决不允许边骑自行车边看书。

5、在开展“独往独来”的活动期间,路上自觉约束自己,不许与别人往来。

6、中午要在家休息,禁止打游戏机,看电视(新闻联播、科技类节目除外)。

7、每两天写一篇日记和练一篇钢笔字。

8、每天早上用5分钟的时间规划一下当天共有多少项任务?按轻重缓急确定做事的顺序,每节自习课首先确定学习目标及具体任务量。

9、做事的时候要定向、定量、定时,开展自我竞赛,不断超越自我,增强效率感。

10、晚上统计一下一天“三闲”的数量(说了多少闲话,作了多少闲事,大致闲思了多长时间)?定出明天减少一点“三闲”的具体措施。

班规制定后,每人一份拿回家请家长协助监督执行情况。

在制定一日常规中,我借鉴了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独往独来”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活动期间各干各的事,保持心静,若把学习当作乐事,就无紧张可言,何况学校学习,课堂穿插讨论、提问学习,又有各科搭配,音体美调节,课间操、眼保健操,已经有张有弛了。路上自己背东西可以放松,非要一帮一伙的闲说,那不是轻松而是松散。这种活动,我在上届学生中也搞过,结果是利大于弊。特别是在考试之前更要独往独来,以形成一种不同于往日的备考气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好的调整。

常规制定后,就要加强管理力度,有时我上完课后,我就去后窗口“窥视”一下学生上其它课的情况,虽然只是几分钟,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重视程度、课堂纪律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我同学生们谈他们的所为,并要求他们从思想上转变学习动机时,他们开始注重其它学科的听讲效果。

“四位一体”和“四个转变”的实践,使学生进入学校后一个月学习上就有明显的提高,部分任课老师也有同感,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

三、因势利导,推陈出新

1、学习管理一起抓。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全面发展,不能偏科或只学班主任那一科。要站在中、高考的角度来审视这一点,最后的结果是总分。为此,平时就要两手抓,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学习(综合)。凡是单元测试我都让各科科代表及时把成绩反馈回来,目的是了解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只要信息反馈回来,我就让学生做试卷分析,改错,家长签字等方法,目的就是使学生做到知识的落实。同时也达到了学校、家庭在教育上的一种共识,无论 4 哪一学科都要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也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2、以“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科学的对待学习成绩。使他们能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向既定的目标进军。

在每次大考前两到三周,实行小组竞争。即根据每天考试成绩,小组成员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列座次,学生在此活动中都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差的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都有各自的起点,都有成功的机遇,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使“苦学”变为“乐学”。但是我要强调一点,竞争时间不宜持续过长,只适合于两到三周,否则会对差生产生负面影响。

3、写作——从“做”中写

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纠正,我常用的一种纠正方法是请学生写500字说明书,这不同于检讨书。写说明书一定让学生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部分学生写过几次之后,他的好思想便越来越强,坏毛病在灵魂深处的地盘越缩越小,直至后来被好思想控制住,改正毛病。

上几届毕业生升入了大学,来看我时说:“老师,幸亏当时我总写说明书,不仅治了懒病,还提高了作文水平。”我现在教的这届学生在写《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时,他这样写道:“我的老师特别有趣,有趣在于我们在犯错误时,不让我们写检讨,而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挖根源,找病因……为了防止写说明,我们得小心谨慎……”

为此,我们教室开辟了一块“写作园地”,上面展览的是说明书。别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方法应该是自我教育。”学生从写说明中有所悟这就是有所获。

4、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

家长会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会。我认为家长会不应成为老师的发泄会、指责会。而是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分析会,情感联系会。

我在前几届的基础上,召开老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家长会。由于家长的素质、文化、职业的不同,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问题考虑全面,防止负面作用产生。每次家长会学生、家长一块开,学生带小凳,家长坐学生的座位上一并听会。成绩要肯定,存在的问题要说清,采取一个不能少的原则。

尽管这种形式的家长会比较费力,但是有的放矢。几届学生下来,效果良好,避免了家长成了老师的“传话筒”、“扩音器”;学生把老师当成告状者,更使得被学生认为是:“今夜有暴风雨”的这种固定模式的家长会,有了它新的教育意义(当然,家长会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不拘于泥)。

其次,2007年的中考已尘埃落定,我校取得了又一次辉煌。辉煌的同时,也凝聚着我们的心血。我们语文组圆满完成了领导下达的指标(争四保五),其中平均分、及格率区排名第五,优秀率第四;语文平均分86.35,及格率89.26%,107分三人并列区第二(区最高108分)。身为初三语文组的组长,我认为靠的就是“团结互助,科学管理”。

常言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集体有没有战斗力首先看这个集体能不能团结一心。大家只有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团结互助才能力量无穷,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集体就是这样,个人总是服从于集体,小利益总是服从于大利益,一切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我们的集体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在我们组里经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行胜于言,我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依靠的就是这种让“大家”都“好”的精神。其中资源共享、互相听课学习探讨是我们取胜的法宝。

在我们组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分资历,不计年纪;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着各自的经验及反思。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举不胜举,20分钟教学方法的尝试;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借鉴,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们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语文课枯燥、单调、乏善可陈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特别是冲刺阶段每一次摸底考试后,组里几个人一定要坐到一起,把学生在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后再给学生讲,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 6近到上一节课的一个题目,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我们的教学思想就这样在交流碰撞中升华、提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此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中考我们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的。详细、周密、科学的计划,准确、及时、有效的了解中考动态,对周边学校的一摸、二摸试卷做到不出三天就了然于胸,胜券在握。

开学初我们组就制定了《初三语文总复习计划》,人手一册,组织备课组成员认真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根据中考信息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务必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到实处。组里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大家统一教学进度、重点、难点。集体备课时,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使每一个人都能切实钻研到教材中去,切实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

其次,合理的分工也起到了事半功倍、推波助澜的作用。

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我们都会提前布置好下一周的工作安排,具体分工到每一个人,每一个知识点,完成的时间,等等,甚至连早读读什么,资料如何分发,由谁来分发,我们都一一做了规定。这些看似很琐碎的东西,恰好是大军团作战不可或缺的,细节决定成败。语文最后的复习,合理的方法就是按知识板块进行复习,真正做到知识点的落实,让学生真正消化。只有艺术化的处理好每一个知识点,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好时间,不出现低质量的授课,我们才能避免失误,少走弯路,才能比别人更多一层成功的保障。

中考成绩下来后,我们更是由衷感受到了付出的喜悦与快乐。所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就是集体备课,统一丰收的魅力。这正是“兵团互助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责可能就是做一名精神的摆渡者、心灵的慰藉者。当学生登上彼岸满怀眷恋回眸的一刹那,就是对我们的付出的最高奖励。回望来路,脚印深深;眺望远方,阳光灿灿。新的学年,我将继续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石家庄市二十五中,河北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篇2

关键词:新形势,教育培训,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体化管理

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使得电力企业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才问题。比如, 基层工作人员的执业素养普遍偏低, 员工对岗位的适应期普遍太长, 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普遍偏低, 技术人才与普通人才的比例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师都认为将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进行一体化管理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本文将简要阐述新形势下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和实现方法。

一、教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1.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素质低下的难题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 初期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岗前培训, 而是直接的‘拉人上岗’, 甚至有部分的企业员工至今仍不具备相关的岗位从业资格证书。中期, 受国家应试教育的影响, 企业引进人才的时候过分的注重学历及文凭, 导致了企业内部人才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复合型的人才极具缺乏[1]。将教育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严格要求新进员工的上岗资质, 按照不同的工种进行综合考核, 从而大大提高员工的基础素质水平。

2.提高管理者的执行能力, 加强对各级管理工作者的培训

企业要想按时按点的完成规划目标, 得到想要的经营效益, 就必须具有高强的执行力。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普遍患有“拖延症”, 对需要维修的电力设备不进行及时的维修, 对需要保养的线路不进行及时的保养, 主要是因为管理工作者执行能力欠缺。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的一体化管理是提高管理者执行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在经过培训教育后, 对不符合岗位职责的管理者予以剔除, 从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行, 整治企业“拖延症”。

3.建立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具有的员工素质水平较低, 适岗时间较长, 人才结构错乱, 复合型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建立其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 无法对员工的岗位匹配性和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2]。如果将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进行一体化的管理, 完善企业员工管理规范及岗位职责明细, 从而为建立完善的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体系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如何实现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的一体化管理

1.制定企业岗位需求计划

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人才数量不是不同的, 不同的企业部分所需要的人才种类也是不同的, 为了能充分满足企业每个阶段, 每个部门发展的人才需求, 并尽量保证企业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制定企业岗位需求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或者是培训部门针对企业全年的发展规划及各部门上报的人才引进计划, 综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岗位需求计划书, 计划书不仅反映了企业当前的人才需求情况, 也是后期教育培训策划的有效依据, 更决定了员工岗位能力的大小。

2.严格要求新进员工的上岗资质

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计划书严格要求新进员工的上岗资质, 坚持贯彻“无培训部上岗’的方针, 严格参照国家对工作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规范, 没有国家岗位知识技能规范要求的参照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岗位要求规范, 对新进员工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后, 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设置的考核考试才能允许上岗, 并制定精细的考核实施方案, 对两次没有通过考核的新员工一律不予采用。对考核较优秀的新员工记录备案作为企业重点培育对象发展。

3.开展各层级管理人员轮番培训模式

开展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轮番培训主要要是通过培训的高频率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 建立起符合时代的工作信念, 并提高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参与人员的团队管理水平提高方式、管理潜能的开发、学习国内外最优秀的高绩效沟通技巧以及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等[3]。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次数的培训方式去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 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

4.注重企业骨干能力培训

首先, 要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档案清理和摸排查底, 依据教育培训的需要等级、企业主要工种及专业进行分门别类, 粗略的分成技术类型和办公室类型。从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档案中抽取平时表现优异, 工作态度积极上进, 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培训人员, 从理论、技能、操作和创新四个方面进行车轮式的培训。对办公室人员的培训主要涉及到思想观念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采取积分累计制, 由教育培训者予以记录, 对积分越高的参训人员企业应愈予以重视, 并给予其参加更加高级的教育培训机会, 最终形成以点带面, 先进带动落后的方式增加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 提高企业整体的员工素质。

5.形成企业人才梯队, 注重‘下放’培训

有落差才会有激励, 有激励才会有动力。经过教育培训后, 形成明显的企业人才梯队, 明确企业不同等级的岗位职能, 使梯队下面的企业员工向上一级的岗位职责要求不断靠近, 也可以预先自学上一梯队的教育培训内容, 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 人才梯队越高级所要求的岗位胜任能力也就越高, 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精神信念也就越高, 偶尔将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下派到基层去也可以作为教育培训内容的一部分, 从而锻炼高层管理人员的实际解决能力, 并了解基层发展情况, 更好的去规划企业发展目标及教育培训方向。

三、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将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和实现途径。实现教育培训与岗位胜任能力评价一体化管理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还为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了保障, 也规范了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程序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执行力。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 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柏吉宽, 林龙凤.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中, 2013, (9) :146-147.

[2]石倩.浅析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教育课程群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4, (7) :112.

教育学一体化终结性考试1 篇3

1.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错误 2.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终止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所有变化。错误 3.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出现在儿童的具体运算阶段。错误 4.从小被狼群养大的人类孩童被解救出来仍然无法发展成为正常人类个体说明了遗传的作用。错误 5.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错误顺序性 6.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正确 7.智育就是教学,教学就是智育。错误

8.皮亚杰认为有机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叫顺应。正确 9.各育都是教育,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正确

10.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方针和道路的总要求。错误 11.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错误 12.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错误

13.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正确

14.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者要做到因材施教。正确

1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错误 1.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错误 2.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错误 3.学制及修业年限。错误

4.学校教学的重点应当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错误 5.校本课程就是学校开放全新的课程。错误 6.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正确

7.教育制度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正确 8.教育制度一旦确立就是永恒的。错误 9.终身教育即终身学校教育。错误_ 10.我国高等学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大类。正确

11.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科学发展水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错误

12.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中的“两全”是“全面发展教育”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简称。错误 13.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

正确

14.学校教育制度在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正确

15.新课改提倡应该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正确 1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发展过程。

正确

2.创造了非凡业绩的人比身边的榜样更具有教育性。

错误

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错误 4.教学就是教师的教。

错误

5.教学内容仅仅包括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不包括教师按照教学要求传授给学生的信念、行为习惯等。错误 6.在学校德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正确 7.教学活动都是预设性的。

正确

8.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错误

9.教学方法只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不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错误 10.学校工作要把教学视为唯一。

错误

11.教材确定的教学内容不容许教师进行删减和整合。

错误

1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

正确

13.德育在整体教育中不可替代,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含在整体教育中。

错误

14.接受式学习作为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形态应该摒弃。

错误 15.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错误

1.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学校工作做好,不需要集中。

错误 2.学校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正确

3.社会心理方法的实质是运用行政组织中的职务权力进行管理。

正确 4.学生是可接受教育的,可被塑造的人。

正确 5.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误

6.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

错误

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

正确

8.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正确

9.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错误

10.教师的权力有教学权、参与权、惩罚权。

错误

11.进入信息社会,传统的师范教育概念被教师教育概念所替换,对教师的职业教育具有了终身性。

正确 12.学校所传播的文化知识不一定是社会主流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价值观。

正确 13.教师的专业知识就是指教什么的知识。

错误

14.只有接受正规的教师教育才能获得专业发展。

正确

15.教师的职责就是专事知识教学,学生受到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影响与教师工作职责无关。

错误

单选题: 1.不“凌节而施”体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特性是(阶段性)。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3.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工作应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

6.儿童只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支配他们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这表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

7.(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基础,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

8.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上皆是)。

9.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意见这是(前习俗水平)水平儿童的道德发展特点。

10.儿童的认知不再依赖于动作,而是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进行“表象性思维”,这是儿童认知的(前运算阶段)阶段。

11.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是(不均衡性)。

12.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13.(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14.皮亚杰认为在认知发展中主体将外界的刺激有效地整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这一过程称之为(同化)。

15.(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16.教学要循序渐进体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特性是(顺序性)。

17.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运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在道德观念上的发展,提出个体道德发展的三水平6阶段理论。

18.(德育)是其他各育的灵魂。

1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具体运算阶段)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20.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至少应该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观察八种不同智力的心理学家是(霍华德.加德纳)。

1.(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施的学校系统。

3.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4.学校教育制度通常简称为(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5.以下不属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是(惩罚原则)。

6.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和成人社会教育的总称为(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7.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课程组织形态为(学科课程)。

8.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和(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运行的规则)。

9.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围绕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称为(问题式综合课)。

10.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是由(学校教育制度)规定的。11.(基础教育体系)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培养公民基本素养的教育。

12.(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13.通过收集和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作品、反思和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评价叫做(档案袋评价)。

14.以下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语文课)。

15.教育制度的规范性常常表现为浓厚的(强制性)。

16.(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的总称。

17.(活动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18.新课改中设置的“品德与生活”、“科学”等课程属于()。

综合课程 19.能够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自评

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体现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新动向包括()。

以上都是 1.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创立的。

布鲁姆 2.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属于()。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3.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公物、文明礼貌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称之为()。

道德品质方面的目标

4.中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5.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

程序教学模式 6.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班级授课制 7.关于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8.源于赫尔巴特及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几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是()。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9.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更糟糕的了。

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 10.在人生观、世界观、生活观、道德观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称之为()。

思想意识方面的目标 11.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优化时首要考虑的是()。

教学目标 12.不属于隐性德育内容的是()。

德育课

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理解知识阶段

14.我国对中小学主要德育内容的确定依据的是将道德理解为()。

以上皆是 15.()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化。

教学模式

16.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称之为()。

教学 17.()是教学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点之一。

生成性 18.()、学生、教材是大家都认可的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师

19.在德育实施中“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违背了()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20.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方法称之为()。

陶冶教育法

1.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教育教学管理 2.学校组织机构内,()是分担学校教育职能的一个基本职能机构。

班级 3.学校管理以()为出发点和归宿。

学生 4.“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5.要使现代学校的优势得以体现,就必须确保教师的()。

主导作用 6.学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和()。

教务管理 7.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包括()。

专业能力

8.以下哪项不属于学生个别差异的研究范畴()。

家庭

9.中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管理体制是()。

校长负责制

10.教师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许听课的行为是侵犯了学生的哪项权利()。

受教育权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职业的()特征。

长期性

12.()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青年初期 13.学校管理的(),是指把学校工作视为一个整体,从学校整体出发,统一指挥,合理组织各个部门力量,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率。

整体性原则 14.以下不属于学生本质属性的是()。

学生是“小大人”

15.以下不属于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基础的是()。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 16.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自主发展 17.“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青年初期

18.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长作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是()。

童年期 19.只把学生看做教育过程的客体,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是()。

课程中心论

20.教师职业专业化目标包括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和()。

提高教师的质量 多选题:

1.德育主要包括()。心理教育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 2.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领导者意愿 3.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实现()相结合。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 4.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5.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

环境

活动

7.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以下是个人本位论的有()。裴斯泰洛奇

卢梭 8.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坚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坚持为社会培养劳动者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9.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以下是社会本位论的有()。

凯兴斯泰纳

孔德

涂尔干 10.美育的内容包括()。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科学美

11.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为()。定向功能 调控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12.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包括()。

基本性 稳定性 内隐性 个体性 1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

知识、技能获得 思想品德形成 审美情操陶冶 14.体育的任务包括()。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 掌握体育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运动技能

在体育运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15.全面发展教育由()等部分有机组成。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重视早期教育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重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多层次化、多类型化、产学合作化

2.按照评价的不公功能,课程评价可以分为()。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3.综合课程具体可以分为()。

关联式综合课 融合式综合课

广域式综合课

问题式综合课 4.活动课程的特点是()。

主体性 乡土性 综合性

经验性 5.“新课改”的教材观是教材的()。

高质量

多样化

选择性

6.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特点是()。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7.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幼儿园 初等学校

中等学校

高等学校 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包括()。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制

9.在类别体系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由()等组成。

基础教育体系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体系 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10.教育制度具有()特点。

历史性

规范性

主客观统一性 11.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包括()。

发展性学生评价

档案袋评价

表现性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12.在级别体系上,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系统由()层次组成。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13.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

14.“新课改”后在课程开放方面呈现的多级样态包括()。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 15.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有()。

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

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1.中小学常用的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2.德育过程的总体特征是()。

引导性和归约性 协调性和整合性 社会性和实践性 渐进性和反复性 3.按照学习进行的形式可以将学习方式分为()。

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4.教学任务包括()。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以上皆对 5.德育目标的基本构成包括()。

社会价值内容类目标 品德心理类目标 品德行为类目标 品德能力类目标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7.根据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教学模式分类,以下属于个性教学模式的是()。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模式 8.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应该具有()要素。

理论基础 目标实现条件 活动程序 9.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

社会 受教育者 知识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

11.中小学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 讨论法 12.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发展性 互动性 目的性 引导性 13.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演示法 参观法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接受式学习是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形态 发现式学习的最早倡导者是美国的布鲁纳 15.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

1.教师的义务有()。

为人师表 执行教学计划 关心爱护学生 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2.《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有()。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无歧视原则

3.学校管理的方法有()。

行政方法 法律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 经济方法 4.教师的权力包括()。

教育权 发展权 报酬权 参与权

5.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一般按照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

职前阶段 入职阶段 职业生涯全程 6.教师聘任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以分为()。

招聘 解聘 辞聘 7.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有()。

生存权 安全权 受教育权 受尊重权 8.以下属于教师在职进修的方式是()。

学分累进制进修 研究生课程进修 重点骨干培训进修 校本进修 9.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

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长期性

10.教师职业的作用有()。

传播主流意识和道德价值 传播人类文化知识 传播主流文化 对个体潜能和智力培养 11.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的集合。

专业情意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12.教师职业的多重收获性主要是指()。

可以教学相长 可以收获师生之爱 可以享受学生成长的快乐 可以拥有人生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13.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区别在于()。

师范教育一次性、终结性教育 教师教育是终身教育 教师教育是连续性教育 14.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人事管理 教育财务管理 15.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篇4

当前,教师教育一体化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理念已得到全世界主要国家教师的高度认可,并逐步落实到实践中。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不断探索和建立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统一的制度。而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于2010 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新的课程实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理念都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对教育理念层面与实践层面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只有坚持全面了解和深入学习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地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由此可见,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基础保障,也是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前提。

二、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 一) 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两元制”特点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很受重视,职后培训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但是二者相对独立,分别由两个互不关联的体系来承担。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以传统的师范教育针对师范生为主,职后培训与入职教育环节则主要由教师进修机构或地方教育学院来承担。这一现象使得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被人为阻隔,师范生毕业后,师范大学虽然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发展能力,但是难有机会参与到教师的职后培训当中去,而教师进修机构或教育学院承担着越来越重的教师在职培训任务,但是自身的师资和教育教学水平又跟不上培训的要求,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尽管近年来国家逐渐建立了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机构,理顺了隶属关系,但是仍有一部分培养培训的院校对教师教育整体运作的意识不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经整合后处于同一机构之下,但仍然是事实上的分离状态。虽然近年来,也有一部分师范大学逐步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分担了一部分教师培训的有关工作,但是与职前培养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培养和培训之间的延续性、过渡性和承接性。

( 二) 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多样性

第一,通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通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在各师范高校普遍受到重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比较大,一般保持在30% 左右。但是,由于通识课程的设置领域过于狭隘,课程形式又比较单一,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的科目,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失去了通识教育原本的目的。第二,教育界长期存在学术性和师范性之争,导致在课程观念上,重学术性轻师范性; 在课程内容上,重视课程的纵深发展,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知识联系; 在课程结构上,必修课程是主流,选修课程往往流于形式。

( 三) 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满足教师职后培训的需要

1. 由于对培训师资的要求较高,但是还有不少的教师培训机构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师资库,师资没有保障,它们往往通过临时聘请培训教师的方式来解决。临时组建的团队缺乏稳定性,导致培养内容系统性不强,有的甚至还出现内容重复。加上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缺乏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故不能深刻了解和体会一线人员真正的需要,使得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脱节。

2. 作为受训教师,他们长期身临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教师往往侧重理论授课,与受训教师之间互动性不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使得一线教师在遇到相关教育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问题难以解决,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往往有“理论既抽象又深奥,既难以理解又缺乏可操作性”的感受。学完这些“时尚”而“先进”的理论后仍然很茫然,面对实际问题,无所适从。这样,教师培训就不是一个连续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是一个孤立的时间,既影响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 四) 职后培养模式缺乏对教师的个性培养

目前,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从形式上看有课程学习、公开课教学观摩、相互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 培训手段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 培训组织包括“地方培训计划”、“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等; 培训内容覆盖教学技能与技术培训、师德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等。尽管从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呈现了多样性特点,但是在培养培训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教师集中一起上同样课程情况,缺少对不同个体、不同类别的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加上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使得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现场指导相对较少,难以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三、促进实现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路径探讨

( 一) 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教师教育一体化各阶段

1. 职前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愿意从教、乐于从教的态度,使学生有强烈的意愿从事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具备作为职业教师应该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从事教育职业做必要的准备,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立场坚定、体魄健康、人格健全,既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师的目标。

2. 入职教育就是通常所说的试用期,即是从事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之前所接受的培养和教育。事实上,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还不能称之为合格教师。尽管在校期间,他们学会并掌握了系统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现实的教学教育实践还是处于初级的认识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刚刚入职的教师,如何将在职前培养中学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当中; 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他们在职前培养中还没有真正形成的教师技能; 如何进一步巩固教师专业知识,深刻明白教师职业的道德和操守; 如何尽快地转换角色,适应新环境,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总之,这一阶段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职后培训是指教师在职期间所进行的思想、能力、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和进修。职后培训的目的不仅是对知识的补充,更是观念和思想的转变。进行教师职后培训的学校和机构必须清楚其任务就是: 引导在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上不断创新; 引导在职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逐渐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特点与风格; 引导在职教师将各种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从业态度。

( 二)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育意义与价值的主体,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发展教育的前提是教师的发展。在我国,共时性教育制度造成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阶段的分离,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培养培训程度低。因此,为了提升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程度和水平,各高校应主动承担起相关的任务,尤其是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科学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师资队伍,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强学科教学论的师资队伍。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师范院校的学科教学与地方中小学教师、其他教师培训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他们同时兼备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既熟悉基础学校对培训的要求,又善于组织培养、培训等交流活动; 同时,他们既可以参与制订职前培养方案,又可以参与制订和执行职后培训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培训需要质量优异、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各师范院校应着力提高对教师教育的认识,优化师资队伍资源结构,使各学科教师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努力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在师资来源上,可以鼓励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进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阶段。作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他们,非常清楚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教师发展和教育实习存在的具体问题。也可从相应专业研究生中选拔新生力量或者引进高层次人才,他们拥有较高理论水平,能极大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方面,可以让学科教学论的教师经常性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调研,及时准确地掌握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也可以通过访问学习的方式,达到丰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目的。此外,可加强新进教师的挂职锻炼与学习,由挂职学校派出骨干教师集中到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进行顶岗实践教学,从而扩大相关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

( 三) 重视课程改革,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1. 对职前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调整。职前教师教育的主要出发点是让未来的教师系统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广泛知识背景,初步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应遵循“丰富内容,注重实践”的原则,对职前教育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优化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当前及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应逐步构建起包括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教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在内的丰富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做到“以点带面、深入浅出”,为实践类课程留出一定空间,确保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科学性。让在校师范生在实践的平台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做到职前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2. 职后教育课程的安排要科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发展能力,这是新进教师职后教育目标定位的关键。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适当侧重教育类课程,受训教师拥有丰富的从事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如何将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相关的学科专业、自身的优缺点以及社会实践的感受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来解决。以此同时,培训机构还可以为受训教师提供“菜单式”的课程资源,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职前职后在培养目标上的连续性,又可以使课程内容不重复,还能满足教师在各个职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

3. 实现职前职后课程的连续性。职前教育,重在奠基,使师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掌握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则是其中的侧重点。职后教育,重在提升,着重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侧重对知识的更新、开拓和延伸。在设置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实现职前职后教育教学内容的互补,还要针对传统师范教育缺失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开通互通的课程。同时,课程设置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不同专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比如,对已经取得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培训中就重点进行教材把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谋略等综合技能的培训。针对基础教育的难点、热点话题,还可以通过学术报告、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 四) 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机制体制

1. 要转变观念,加强对教师教育机制的创新,形成新的科学的教师教育观念。受到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的影响,职前职后的培养培训依然相互分离,有效衔接不够。而要树立起科学的教师教育理念,就是要将职后培训与职前培养作为教师发展的一个有机统一体,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二元结构,更不能将二者相互独立和分割,应该将二者统一到教师专业发展整个过程当中,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一体化教师教育发展体系。

2. 要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的机制体制改革。要通过改革打破不同体系下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相互独立的局面,将封闭型、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制转变为非定向型和开放型的格局,实现教师教育机构一体化,最终实现“教师教育机构各有侧重,协同共进,共同推动教师教育的创新发展”。要实现机构一体化,首先,将地方高校、中小学校和各级政府、教研机构的各部门和业务有机统一起来,使他们各自的功能和业务得到协调和发展。独立的教育部门和机构在各自发挥本身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基础上,形成协调管理、资源共享和整体推进的新机制。其次,鼓励各类非师范院校参与到教师教育工作中,在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中,建立教育学院,发挥本校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建立各具风格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师教育培养培训的渠道,还可以为教师队伍增添生机与活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师。最后,需要将教师一体化统筹的主体及其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行政手段的统管优势,从而加速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现程度。因此,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主动履行主导和监督职能,发挥主体作用,以保证教师教育一体化协调、稳定地发展和实现。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深入,教师教育一体化成为未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与改革还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职后培养缺乏对教师的个性培养等问题。为此,可通过明确教师教育一体化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一体化机制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等措施,探索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路径,一体化,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饶玮,夏泽胜.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反思与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8):63-65.

[2]徐莉.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现存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4):21-24.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篇5

一、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概念及理论

由教育一体化的概念, 我们可以为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进行定义, 即: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根据专业发展的理论, 对体育职前培养、入职和在职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 建立起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 既各有侧重, 又有内在联系的教育体系。

从20世纪60年代起, 教育改革浪潮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同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地位的建议》, 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 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这种职业要求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人类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变化使得教育内容大量增加、教育目标更加精确, 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工作已完全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也完全成为专业工作者。专业化是指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 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其专业性表现在: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 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 职业道德, 资格的管理制度等。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 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 国家对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 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 国家有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第三, 国家有对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 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专业人员, 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的过程。它是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其特殊内涵在于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是以专业化发展为高等进行的, 不同阶段课程的设置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策略

1、构建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

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研究之所以要强调指导思想, 是因为指导思想较之于课程目标更加具有宏观性, 能高屋建瓴地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分析体育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问题。而我国现阶段研究体育教育课程不能单纯从教育课程本身出发, 而是要结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实际进行考虑。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有学者已尝试表述我国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精神是体现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构建合理的、三个面向的教育一体化课程。这同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 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 符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借鉴的高度上, 将构建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 反映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精神, 有助于促进体育的专业发展, 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教材完备、面向未来、综合性的、一体化的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

2、体育教育课程编制的一体化

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编制应遵循由理论到实践, 由广博到精深的原则, 将通识课程和理论性较强的教育专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安排在师范教育的初始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在入职和在职阶段不需要这类课程了。在后两个阶段这三类课程的安排要更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 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这类技能型课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因此, 这种教育必须从学生确立做体育的发展方向就开始抓起。在进入大学之后, 应该开始让师范生接触到高等教育, 这种接触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 低年级的时候可以是相对零散地安排观摩类课程, 到了高年级就应该是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等大板块的课程。在同类课程的编制上, 要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 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深入性, 符合能力发展的规律, 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 帮助他们逐步成长为专家型的体育。

摘要: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浩大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革新, 其中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课程的设计者之一及最终执行者, 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对新课改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 研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体育教育课程, 发现问题, 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各个阶段的课程, 使其实现一体化, 加快的专业化成长, 是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立岗主编、夏惠贤副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1]吴立岗主编、夏惠贤副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

[中学教育]1立足“四位一体”实现管理创新 篇6

长沙气象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是全市气象部门的档案业务归档统一平台, 涵盖了全市气象部门所有立卷单位的文件与档案录入、档案收集、档案管理及档案报表打印等功能, 数据集中在市气象局统一管理。

湖南省气象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长沙市政府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已上线多年, 但两个系统独立存在, 也无第三方软件进行融合, 在公文应用、文件处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 效率不高、集约度不高、智能化成度不高。长沙气象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着力构建涵盖文书处理、科学管理、制度探索、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气象综合档案服务体系, 初步形成了“数字化、一体化、规范化”的模式, 同时通过计算机客户端、移动客户端表现出来, 为移动办公打下基础, 有效解决了气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 对气象业务、日常管理、社会服务等有着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

接口方式及技术:数据交互采用了Web Service方式实现数据交换。基于我局的信息管理与检索系统的现状, 由我局制定统一的Web Service接口规范, 再由平台开发商提供相应的Web Service服务端接口。所有的信息交互由从业务系统主动发起请求, 通过Web Service服务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

扩展功能开发与技术:基于现有信息管理与检索系统现有功能及数据库要求进行开发。遵循JSEE的规范, 采用多层架构, MVC设计模式, 总体基于Struts2框架、Spring框架、I-batis、XFire框架等当前流行技术;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server 2008。

APP技术:气象信息发布软件 (APP) 和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之间采用虚拟通道技术, 该技术为点到点的逻辑通道, 也是相互信息传输的唯一通道。虚拟通道是个表示层通道, 它支持TCP/IP和IPX网络层协议。一般情况下使用TCP/IP。虚拟通道内部又划分为多个相互隔离的“子通道”, 每个子通道中传输不同的内容:如:预约信息、电子条目、电子原文、反馈信息等等。

3 技术实现

3.1 长沙气象综合档案系统与长沙市政府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对接

该接口实现长沙市电子政务平台收发文自动归档到对应的信息管理与检索系统, 可以避免数据的重新录入、电子文件的重新扫描;无须数据和文件的重新挂接, 从而减少用户的工作量, 达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使用。

3.1.1 归档设计

名称:归档流程。

协作者:办公系统。

定义:OA系统在公文办理完毕后, 将相关信息按照档案系统的要求进行封装并由档案系统进行处理。

输入:archive Info-归档信息, xml格式, 参见archive.xml attachfile-附件, 将附件读取为二进制格式进行传输。

输出:归档处理成功后删除OA写入磁盘中的信息。

需求定义:在公文等办理完毕后需要归档。OA系统在用户点击了归档按钮后自动将文件内容和附件通过程序写到OA服务器 (XXX.XXX.XXX.XXX) , 并将本地文档标记为已归档防止重复归档。

使用交互:档案系统提供档案处理相关接口, 并接收处理结构。

处理: (1) OA系统在公文办理完成以后, 将相关信息进行组装, 公文信息组装为xml, 附件信息组装为二进制字符串并写到磁盘上。 (2) 档案系统通过JAVAFTP直接读取OA开发商给定目录下的XML文件, 并根据解析XML内容把对应的档案信息和对应的档案文件存到档案管理系统中。

约束:此组件只适合公文系统的归档。公文信息中的文件名称。

3.1.2 接口实现图示

3.2 长沙气象综合档案系统与湖南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

该接口实现湖南省气象局办公系统收发文自动归档到对应的信息管理与检索系统, 避免数据的重新录入、电子文件的重新扫描;无须数据和文件的重新挂接, 从而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 达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使用。

为丰富综合管理系统接口服务, 方便综合管理系统和其他档案系统进行对接, 特增加档案到处接口。

3.2.1 调用地址

注:ip和port是指综合管理系统服务的, 一般端口为80可以省略。

3.2.2 1获取档案列表

定义:public JSONObject get Dossier List (int page No, int page Size)

参数:int page No页数

int page Size每页数量

返回值 (JSONObject json)

data中是Dossier对象的集合

Dossier对象

3.2.3 根据档案id获取档案信息

定义:public Dossier get Dossier Info By Keyid (String id)

参数:String id档案id

返回值:返回单个Dossier对象

Dossier对象说明

3.2.4 根据档案id获取所有附件

定义:public List<Affix>get Dossier Affixs By Keyid (String id)

参数:String id档案id

返回值:List<Affix> list集合

Affix对象

3.2.5 接口实现 (见图2)

4 结语

系统的接口技术处理得当, 运行稳定, 但基于Ios系统的特殊正文及附件标题符号有时存在无法读取的现象, 在后续的开发中将完善字符处理。

继续做好资源智能推送与分发。在消息的推送方面, 尽量做好归类、智能推送以及分受众、分时段的分发。

增加OA文件签发归档功能开发。通过该功能实现在信息管理与检索系统中实现OA文件签发归档功能, 并能按公文规范打印出红头红章的不同类型的长沙市气象局发文;用户可以避免数据的重新录入、电子文件的重新扫描;避免数据和文件的重新挂接, 从而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 达到数据资源的共享使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气象局档案Web Service接口说明.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 3.

[2]马仁杰, 张浩, 马伏秋.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上一篇:教学课堂工作总结下一篇:准备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