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民政工作简报(共7篇)
6月10日上午,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暨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抚宁县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洪卫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小虎主持。市民政局局长周会生,副局长吴海英王道明、于军,市老龄办主任韩兆富及市直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各县(区)主管县(区)长、民政局局长及有关工作人员70多人参加。
李洪卫指出,老龄问题,从过去党和政府主要关注战争中的孤寡老人、五保户和为党和国家事业有过贡献的老人,到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党十七大明确提出“老有所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非常明确的提出要重视老龄化问题,落到实处就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是有不同层级的制度设计、不同层级的硬件安排、不同层级的服务标准。这是我们各级政府管理社会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关爱老年人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的,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
李洪卫提出,建设养老服务体系,首先必须要加强硬件建设。当前推行的“幸福工程”,就是站在政府的角度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一项具体举措。加强“幸福工程”建设,不但要注意研究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更要研究不同层级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创造多种模式,要跳出传统的圈子来谋划老年服务体系的建设,既要落实上级的统一安排,又要有个自下而上的完善过程,要用心去做。尤其是做民政事业的更要用心去做,要有积极的心态来做。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做好这项工作,把老年人照顾好,让老年人真正体会到幸福。
李洪卫指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更要注重软件建设。软件建设千差万别不是一种模式,现在推行的“呼叫中心”就是一种,当老年人有需要的时候,通过呼叫,就可以有人来帮助,这就是社会化养老的方式。另外还要提供精神关爱,这是多元化的,是所有工作里最复杂的,这项事业既充满光荣,又充满挑战,做到一定程度他是有底线的,但是底线过后无止境。
李洪卫要求,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要有清晰的思路。县里这个层级,要把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如儿童的、妇女的凡是能综合到一起都要综合到一起,组建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随着农村这种经济组成方式的变革,比如说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民居建设加快,将来的形式就可能不是以村庄为主了,到那时候基本就是社区,这个不是特别遥远,也要考虑到整合资源。就是目前存在的村庄,也应该把村里面所有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尽量集中,建些为老年服务场所。对于城市社区来说,社区人口相对集中,要强化街道服务功能,凡是能集中的.都要集中,该调整的就得调整,要把社区建设谋划好,把各个服务部门的功能都扩展进来,最有效的真正有意义的是社区医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还有商务、共青团、妇联要纳入进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壮大社区服务功能。
李洪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不能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只当作是民政局的事,所有相关的部门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在政府服务过程当中能为秦皇岛的老龄事业做些努力,你将来肯定受益。同时,现在在政府服务工作的同志,你不做这个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换一些人可能比你干的更好。因此,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做,要有始有终。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各个部门、各个县区的同志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政事业体系建设的认识、充分调配好各项资源,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这项工作做好。相信大家,只要我们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件事想清楚了,办法自然就有了,我相信同志们的智慧。
周会生传达了全省6月8日全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省里的任务安排,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市本级各县区要建设一所成规模上档次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年底以前全市必须建5个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市级1个、昌黎县1个、开发区1个、北戴河1个、青龙1个。省级财政将给予每个建成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奖励300万,有关县区年底以前必须要保障开工。二是加强农村老人服务的“幸福工程”,也叫“幸福院”的建设。我市有2000千多个村,省里规定20%的任务,今年要建400个以上,现在开始建的有380多个村,各县区也要加大推进力度。三是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照料站的建设。为了适应居家养老需要,城市区每个街道办事处要建一个日间照料中心,要整合各种资源,集中资金、集中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要加大力度,按照市局分配的任务按时完成。四是完善和提升为老人服务的网络系统。我市现有两家在做这项服务,各个县区都普及的差不多了,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五是加强人员管理和制度完善。今年里省要免费对所有的为老人服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保障合格持证上岗,达到标准化,要做到标准化管理,我们民政部门要尽快研究规范性管理的政策法规。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省陇西县巩昌镇目前有农村低保户7 489人, 城市低保对象4 158人, 农村五保对象280人, 有优抚对象230多人。仅2008年, 县本级财政投入各类民政资金1 200多万元, 争取上级民政专项资金近40万元。由于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受自身条件、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 乡镇民政资金在规范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
民政资金是“救命钱”、“解难钱”, 能否把这部分资金真正地用到民政对象身上, 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民心工程”的构建。乡镇民政干部作为民政工作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是民政对象最“贴心”的人, 是党和政府惠民政策最真实的践行者。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 没有形成深入弱视群体、走村入户的调研习惯, 一般都是服从上面的安排, 或者是迫于各种压力而采取平均分配主义;第二, 由于受到划拨到乡镇民政资金有限和需求人群较多双重因素的影响,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只是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 没有形成向上级政府建言献策的习惯;第三, 缺乏现代民政理念中的服务理念。人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主体, 作为各种救助对象的人员也不例外, 随着民政工作理念的转变, 民政工作人员应该树立“助人自助”的服务意识, 通过“输血”使其具备“造血”的能力, 而不能使其形成“等、靠、要”的思想, 以至形成“社会福利病”。
2. 乡镇民政资金违纪现象较为突出。
在这次调研中发现, 乡镇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逐步规范, 违规违纪问题逐年减少,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 挤占挪用民政资金现象仍然存在。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乡镇民政所没有把下拨的民政资金用到受灾的农户, 而是用于办公经费或其他费用。第二, 截留民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吃紧, 把上级拨付的专项民政资金截留挪作他用, 较为典型的就是挪用到乡镇政府各机关的办公经费或其他。第三, 存在民政资金未足额落实到位现象。部分乡镇由于乡镇财政资金困难, 不能保证乡镇财政预算中民政资金的及时到位, 拖欠、占用民政资金现象较为普遍。
3. 民政资金的发放缺乏动态化的管理。
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民政对象也不例外。在调研中发现, 在“应保尽保”的政策指导下, 缺乏“应退就退”的动态管理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缺乏入户调研的习惯, 对应该实施帮助对象的信息掌握不足, 导致部分群众意见很大;第二, 乡镇民政所和工作人员没有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动态化管理机制, 致使一些管理方法难以得民心。比如, 某低保户的子女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家庭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依旧领取低保金就不符合“应退就退”的要求。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一:民政工作就是普通的行政工作。民政工作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 还需要过硬的道德素质。但在调研中发现, 一些民政干部认为在工作中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可以了, “为民分忧”、“树党形象”都是次要的。误区二:民政工作是以管理为主而不是以服务为主。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 受此传 (下转199页) (上接99页) 统思维的影响, 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缺乏现代民政理念, 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在工作中被动地等民政对象自己来讲自己的困难, 而不是民政工作人员自己亲自入户摸底调查进而掌握民政对象的详细信息。误区三:评价自己工作绩效的是上级领导而不是民政对象。中国的行政机制就是对上负责制, 决定一个行政干部升迁的是自己的上司, 而不是普通老百姓。在这样的潜规则影响之下, 大多数乡镇民政干部着眼于“面子工程”, 缺乏实干精神, 缺乏和老百姓交朋友的习惯。
2. 乡镇政府行政经费短缺。
一是部分乡镇由于乡镇资金困难, 不能保证民政资金的按时到位和足额发放, 且法律意识淡薄, 造成民政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二是个别乡镇基础差、底子薄, 财政多为“吃饭财政”, 致使民政资金不能全额落实到位。三是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资金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导致了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的发生。四是由于乡镇民政专项资金一般都是由县民政局直接划拨乡镇财务所之后, 再由乡镇财务所划拨给民政所, 这就往往造成了乡镇民政资金经常被挪作他用, 从而难以实现“捆绑式”的使用。
3. 民政资金动态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为了保证乡镇民政资金的正确使用, 各级民政部门先后采取了各种举措,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就目前而言, 现有的制度不足以解决各种各样的现实难题。具体地说, 究竟什么样的标准就符合享受低保在各乡镇就没有一个明确文件和制度架构。同样地, 对于弹性空间比较大的零时救助也缺乏可操作的方法, 而与此相反, 有乡镇民政干部反映, 零时救助的事件一般都是一些紧急事件, 需要应急处理和资金, 但是由于存在烦琐的审批手续, 导致零时救助在操作上比较困难。另外,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由各种社会慈善组织提供资助的项目缺乏动态的监管机制。
三、基于原因分析基础上的对策建议
1. 树立现代民政理念。
提高对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民政资金是国家用于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专项资金。民政资金管理如何, 直接关系到民政对象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管理, 确保民政资金专款专用, 确保民政资金准确、及时、足额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
2. 和其他部门联手治理民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一是坚持管理制度化。为加强民政资金的管理, 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应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 系统完善制定《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各项民政资金的使用范围、救助对象、审批和发放程序、社会监督措施等, 使每项民政资金怎么用、用在哪些范围、如何审批和发放都要有详细的界定。二是向上级政府部门建议和同级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治理挪用、截留民政资金的违法现象。三是和财政局联手对乡镇民政资金进行跟踪审计, 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 把一些违规、违法的做法在源头上切断。
3. 构建乡镇民政资金的动态化管理机制。
一是引入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 力促低保对象尽快脱保。加强自身“造血”机制建设, 从源头上解决乡镇低保脱贫致富、退出低保的根本。二是深化分类救助机制, 逐步取消低保“终身制”。建立健全低保档案管理制度, 在乡镇每季复核、县区抽查复审, 半年全面复审的基础上, 重点对持“红卡”对象进行调研, 查家庭收入变化, 以逐步取消低保“终身制”。三是完善民主评议机制, 力克低保对象“福利病”。建立由村 (居) 两委会人员、民政联络员、部分党员代表和全体村 (居) 民代表组成民主评议会, 对拟退出低保的低保对象实行和硬化定期评议。四是建立救助渐退机制, 确保退保对象生活“平稳过渡”, 实施由“帮”到“扶”的转变。五是各镇初审、公示、民政局审批、复查等报批手续, 对确实符合低保的对象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六是继续实行低保金通过银行按月社会化发放的政策, 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直接发到低保户手中。七是简化零时救助的审批程序, 放权于乡镇民政干部, 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
摘要:民政资金是国家用于对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的专项资金, 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多种力量的支撑。当前研究民政资金规范化管理制度体系的建构显得尤为迫切, 这势必为其良性运行提供路径依赖。甘肃省陇西县这个个案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关键词:高校 社会工作 民政工作 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构建以平等、协商和参与等特点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面对一系列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推动社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在社会工作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构建新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主体,而且还为构建新型关系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概念上有区别。民政工作是指以国家行政力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集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他人的活动,是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二是在学科划分上来说,民政工作从属于公共管理学,而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三是在所属范畴和领域方面,民政工作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社会工作则从属于社会基础。四是从总体目标来说,民政工作强调化解社会矛盾,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而社会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助助人和以人为本。五是从性质及内容来说,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政府重要方针策略,并实施管理控制与公共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强调实践特征,突出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
2.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联系。一是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础,某些方面还可以形成互补。二是两者都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民政工作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工作侧重微观层面。三是在工作内容来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都包含事后补救等内容,但是社会工作兼有事前防范内容。四是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方面,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二、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效提高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新型社会治理结构之中,“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高校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也将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献计献策,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方向。当前,地方高校已经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要求。诚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势必要遵循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将会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3.有效提高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民政工作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政工作的方式、目标、措施等也需要加以相应调整。通过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政府民政工作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下列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当前,很多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
2.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地方民政工作联系不紧密。在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地方民政工作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系机制。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教学和民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大量存在着“两条线”发展现象。地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既没有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当地民政部门就业和实习,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3.民政工作发展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的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改革,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民政工作改革都没有得到当地高校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由于高校与民政部门并没有建立有机而紧密的联系,高校对于民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支持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新型关系,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地方高校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根据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根据社会治理机构调整的趋势培养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民政工作者。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要根据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侧重加强对学生社会治理理论、治理方法和现代民政工作方法等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在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方法、目标及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密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要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选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民政部门进行实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等过程中可以充分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为建立新型的关系打好基础。
3.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地方高校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人才基础和经验,可以为地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进修,接受最新理论的培养,树立现代化的社会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乡镇民政工作总结
2005年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民政局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县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民政工作“调压减震”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民政工作职能,使民政工作为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充分发挥作用,解决弱势群众生活问题,为构建和谐新安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民政网络,健全工作机制
今年是乡镇民政工作站建站后开展工作的第一年,我们首先是完善了民政低保评议小组低保对象通过个人申请,上级村委、村委经低保评议小组审核评议后,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上报镇民政站,逐级审定;二是各村委设定一名民政工作监督员,另一方面对村上遭受自然灾害及因突发事件致使贫困现象等情况及时能向工作站反馈信息,使救灾救济及时准确到位;三是聘请镇人大代表组成民政监督小组,截止目前共发放救济款3.7万元(其中春节慰问7000元未发),发放衣物28套,在我们细心、准确的摸清底子的情况下,在人大代表的监督下,救济款物发放工作顺利开展,并做到干部一身清,对象无怨言。
二、深入群众,规范化管理
按照县局统一安排,今年4月份,我站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对各类优抚对象、低保户、弱势群体、特困户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每个民政对象的真实情况。经核实,全镇有各类优抚对象3270人,其中老红军14人,红军失散人员26人,在乡老复员军人44人,伤残军人7人,烈属2户9人,现役军人家属170人,全镇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以下的农村特困户532户1525人,其中现有173户35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每个民政对象的真实情况,我们按县局要求,对每个民政对象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并造册建卡,做到民政工作心里明,民政对象一目清,使最困难的群众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发挥职能努力实现民政工作重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有创新,整体工作有提高
1、农村低保,为了严格低保资金的管理,采取财政预算,纳入专项科目,专项管理,专项专用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办法,严格杜绝依靠关系网和隐瞒收入等手段骗取低保金现象的发生。并对173户357人已保户进行了更换档案,规范化管理。
2、基层政权建设
一是第六次村委换届选举。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依法指导,操作规范,按程序办事应依法进行村委换届选举的有28个村,有26个村已完成选举任务,选举成功率达到100。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党委提出的换届目标,为全县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全镇村委普遍建立了民主选举,村民议事和村务公开三类制度,全镇28个村级财务实行了乡镇集中核算制度,并按季度对各村委的财务和政务进行定时、公开,使清水沟、白杨树坪一些“烂杆村”扭转了局面,呈现出和谐、有序、文明、安定的气氛,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乡镇民政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经过对我县瓦窑堡镇和马家砭镇规范化建设的参观学习,在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和大力支持下,一是落实办公场所,为镇民政工作站提供办公室2间和库房1间,实行独立办公;二是落实人员;三是配有硬件设施,由县局统一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等办公设备;四是落实工作制度,结合基层民政工作实际,对民政站工作职能、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准则,以及对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项民政业务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民政工作站工作流程》、《财务管理》、《管理工作生活制度》等十余项工作制度,并统一制作上墙,同时,县局为民政工作站安装了民政台帐管理软件,初步实现了民政业务信息化管理,使工作人员对工作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了“一口清”,达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使民政工作站建设步入规范化。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充分以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民政站现有2人都是共产党员,站上充分利用这次教育活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党性认识和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站属人员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自律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二是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各种两培训,尤其是参加民政部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具体业务上都受益非浅,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民政工作,更有效地服务民政对象。三是深入开展同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和向周国知同志先进事迹教育活动,增强职工争做“为民模范”的意识,激发起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全力塑造了民政干部队伍为民、务实、清廉、公道的良好形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民生
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制度,严格评审团票决程序,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适度提标。五保供养确保应保尽保,年供养标准提高到1500元;农村敬老院规范内部建设和管理,完善制度,落实五保对象基本生活待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抓好落实,力争全年实施医疗救助1500人以上。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制,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措施,及时抓好灾情的核查、上报和灾民的生活安排,确保困难灾民生活有序、住有所居。要通过努力,确保城乡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要全面完成省市县各项实事任务。认真抓好农村安居房改造建设,搞好农村贫困无房户、危房户、少房户的调查,新建安居房300栋。抓好柏市镇敬老院改建扩建工作。要引导和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加大慈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捐赠和慈善救助活动,推动攸县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要通过几年努力,实现湘之县长提出的“三个一”的目标,即年筹资1000万元,救助1000人,人均救助不少于1000元。今年争取募集慈善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同时努力在全县推行结对帮扶救助机制,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和党员干部通过“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解决靠政府救助难以解决的特困对象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民主
要以城乡社会救助评审团票决制度为抓手,促进村级民主决策。全面推行社会救助村级评审团制度,将城乡低保、农村安居房、救灾款分配、解困救济对象和特困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名单确定全部纳入村级评审团评审票决范围,进一步完善评审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以社会救助评审票决为推手,促进基层民主,落实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事议事权和民主决策权。要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考核为抓手,促进村级民主管理。要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乡镇必须由主要领导或主管民政工作的领导负责此项工作,乡镇民政办专抓此项工作。要进一步细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细则,把社会救助评审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完善考核办法,采取重点督查、面上普查、电话抽查等各种形式,推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进行。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凡乡镇领导不重视,主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不抓此项工作,民政办不负责此项工作的,乡镇民政工作不得评先评优;凡村级社会救助未经评审团民主评议票决的,村级政务、事务、财务管理混乱引发群众上访告状的,在考核中列入最末等次,并不得评为县和乡镇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要以农村社区建设先进村为导向,促进村民自治。抓住我县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的契机,加强对里旺、罗家坪、新联、新塘、下洞等5个全国试点村和高楼市级试点村试点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确立把农村社区建设与村级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一起抓的思路,打造攸县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同时,以农村社区建设先进村为导向,指导各村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促进村民自治。
三、服务民众
要不折不扣执行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全力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关爱优抚对象活动,着重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同时,不断研究解决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化解涉军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认真抓好婚姻和收养登记管理,全力服务社会大众。婚姻登记要切实抓好规范化建设,努力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收养登记要规范程序,依规依法,确保登记合格率100%。要切实抓好社团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登记管理,全力服务经济建设,工作计划《乡镇开展民政工作措施》。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严格依法对各类社团组织进行登记和年检工作,上半年对社团组织进行一次培训,下半年对社团组织的财务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社团组织依法依规运行。与财政、监察、审计、物价等部门一道共同协作,规范整顿社会团体服务和收费行为,促使我县民间组织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认真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协会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级民主管理中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要依法抓好老龄、殡葬等各项工作,全力搞好社会公共服务。抓紧抓好殡仪馆施工建设,争取今年9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殡仪馆主体工程项目,年内启动殡葬改革工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依法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切实提高救助能力和救助管理水平;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争取全年完成发行任务1000万元;健全行政区划界线联合检查制度,积极与周边县市互访交流,调解纠纷,建立边界稳定长效机制,维护边界地区的稳定;设立106国道沿线行政村地名标识;积极开展孝亲敬老年活动,争取年内制定出台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优惠服务。同时要抓好城关镇雪花社区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探索机构养老服务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着力解决民政对象反映的合理诉求,完善处理群众性、突发性事件预案,准确掌握研判上访动态,及时发现和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法制监督,确保每项民政政策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每个行政行为都做到合法合理,程序正当,高效便民。
要完成2010年民政工作任务,必须从如下六个方面入手,真抓实干,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进一步巩固民政基层工作平台。要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做到民政工作人手配齐,工作经费配足。各乡镇民政办要争取按10000∶1的比例配齐配强民政办工作人员,并按照不少于上级民政拨款比例的2%配套安排乡镇本级民政办工作和敬老院工作人员经费,确保民政工作人员经费到位。
第二,进一步坚持社会救助村级评审团票决制度。这项制度是攸县首创的,在全国和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并得到群众公认的好制度,必须坚持。今年必须让这一制度在城乡社会救助领域实行全覆盖,尤其是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农村安居工程、救灾款分配到人、救济款分配到人、特困对象走访慰问名单的确定,必须由评审团票决确定。要坚决纠正少数地方不按评审程序操作或变通处理的现象,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公正。
第三,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积极争取乡镇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主管民政工作的领导专管,民政办要专抓。每个乡镇要建好两个以上的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此项工作上水平。要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抓手,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人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把民政社会救助民主评议票决制度纳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此推动民政各项工作上水平。
第四,进一步加强民政行风建设。民政干部是党和政府的亲民使者,民政干部的形象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民政工作部门必须把行风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要求全体民政干部做到“两个干净”、“三个不准”,即:做干干净净的人,做干干净净的帐。不准接受乡镇民政办到县城设宴请客,不准接受下属单位的礼金礼品,不准优亲厚友违规使用民政资金。要倾注爱心做工作。带头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六个一”活动的号召,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民政局机关干部实行联系乡镇民政工作制度,每人每月下乡两次以上,走访农户20户以上;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对所在乡镇民政工作走访每人每年在一次以上,并记录在案。开展“六个一”活动的情况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要带着责任做工作。在人民群众面临天灾人祸,最需要党和政府关心、关爱的时候,民政干部必须第一时间报告灾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要平等相待民政对象。对弱势群体要平等相待,和气办事。做到“四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张椅子请坐,一杯清茶请喝,一片诚心办事。
第五,进一步加强民政资金管理。民政资金是高压线,是救命钱,民政干部要提高认识,管好用好民政资金。一是民政资金专户管理制度要坚持。所有民政资金都要进专户,封闭运行;二是分配制度要规范。乡镇必须坚持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分配审批制度。每笔资金做帐必须附带党政联席会议记录,不能个人说了算。村级必须用民主评议票决的办法落实到户,不能由少数人,个别人说了算。三是资金发放制度要健全。凡是能够社会化发放的要社会化发放,进行打卡、发折子,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四是内审监督制度要建立。要建立分配、审批、发放、内审等各项制度,民政办、财政所要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发生,杜绝人情救助、关系救助的发生;五是严格专项资金检查制度。民政局监察内审室将与低保、救灾、优抚等股室一道进行常年性的专项资金跟踪检查;5月份,将与财政局、监察局联合组织对2009的民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
一、救灾救济工作。
认真做好防灾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了处理自然灾害紧急救助工作方案,扎实做好冬春荒灾民、贫困户的救济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医疗难、子女读书难的问题。截止212月10日共发放救灾救济款8。50万元,救助412户困难群众,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二、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我镇目前有低保户308户573人(其中五保户56人,月人均147元)20xx年发放低保款455076元,月平均发放低保款37923元,年人均发放低保款783元。为保障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镇民政办对低保款实行银行代发制,每月按时足额给予发放。同时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采取一年一核定原则,认真做好低保对象家庭情况的重新核实、审定,以及续保、增补、审批和减退、注销工作。现已核定20xx年低保户352户583人
三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镇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从8月6日正式启动,我办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整个步骤、程序、内容等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日程表,从调查摸底、民主评议、村财任期审计、选民登记、推选新一届村民代表,提名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确定选举日,组织培训,安排工作人员,选民投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密的部署安排,做到环环相扣,不落一个环节,不掉一项内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开展。从而确保了选举工作按时按期顺利完成。
四、做好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以及烈属、复员军人等定补对象的资金发放工作。
截止12月21日共发20xx年度优待金143528元,人均发放6524元,有22人享受优待。为21名烈属、15名复员军人及40%定补对象12人,参战退伍军人4人及医疗补助款242040元。
五、做好民政日常事务性工作。
为全镇军烈属退伍军人发放年画480多张,走访慰问烈属21户。此外,为308户561人的低保家庭建立医疗救助台帐。对284户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并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积极协调各村对全镇56名五保户分散供养工作进行了安排,以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条件。为100多名大中专及中学困难学生出具困难证明。为40多名婚姻对象查找婚姻档案并出具证明,加强现有公墓的骨灰墓葬管理等等。
六、老区工作。
我镇现有“五老”5人,遗孀5人。全镇共发放“五老”定额补助41280元;慰问“五老”4人,发放慰问金800元,同时做好“造福工程”的各项报表工作。
七、残联工作。
问:你好,谢厅长。据我所知,省委省政府专门就一个部门的工作下发文件,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能否具体谈谈有关这一文件的起草情况。
答:是的,省委省政府为做好我省民政工作专门发文,表明了领导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里,我就具体淡谈7号文件的起草过程吧。
(一)文件起草依据。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高度关注民生民政工作。提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发展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8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明波和省政府副省长张岱梨的陪同下,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亲临民政厅调研并作了重要讲话。罗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民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非常有必要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制定一个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新时期全省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以动员和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服务。
(二)文件起草原则。按照罗书记“文件要有实质内容,要有湖北特色”的指示精神,文件起草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坚持总结汲取本省经验、学习借鉴外省好的经验做法,坚持立足“十一五”、着眼“十二五”,努力做到“三个充分体现”:一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提出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二是充分体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切的利益问题,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和基层民主政治需求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办法;三是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大部署和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省民政厅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三)文件起草过程。7号文件是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南省委政研室牵头制定的。按照罗书记在民政厅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去年9月7日,成立了由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吕东升为组长的文件起草专班。迅速启动了文件的起草工作。为学习借鉴外省和基层经验,分别由张岱梨副省长、省委政研室孙西克副主任、省编办饶志国副主任带队,分三路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起草文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省民政厅会同省委政研室完成了初稿撰写。10月23日,文件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张岱梨副省长专门听取了汇报,就修改完善文件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按照张岱梨副省长的意见,我们作了进一步修改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直有关部门征求了意见。张岱梨副省长、李元江副秘书长、卢焱群副秘书长先后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协调会,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充实。今年3月26日,李宪生常务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率省委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负责人,到民政厅现场办公,省直有关部门对文件提出的工作经费预算等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5月上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签批同意。可以说,7号文件的制定过程,既是一个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强化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的过程。
问:能否具体谈谈7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好的。7号文件由三部分组成。第—部分为(一)至(三)条,主要讲目标和要求;第二部分为(四)至(十)条,主要讲重点工作;第三部分为(十一)至(十四)条,主要讲保障措施。
1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目标要求。文件从重大意义、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三个方面加以简述。第1条肯定了近年来民政工作取得了成绩,分析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民政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2条概述了民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全省民政工作要率先走在中西部前列。由此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寄予的厚望,以及新形势、新发展、新任务赋予民政部门的新使命。第3条提出了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始终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方针,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信息化、规范化,着力发挥民政工作“保障民生、发展民主、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这些表述不仅将科学发展观和民政部的基本要求,与我厅倡导的工作理念、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有机衔接起来,而且将其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系统地构成了全省民政系统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2关于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努力推进民政工作率先走在中酉部前列,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整体谋划、重点突破。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民政工作提出了7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提出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任务。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节收入分配、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的题中之义,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7号文件针对当前社会救助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将我省社会救助工作重点由面的拓展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流动人群救助管理制度,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慈善援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提出了健全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灾害预防和救助能力的重要任务。湖北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救助工作是一项传统的民政工作。7号文件围绕救灾和防灾两个重点,强调要加快省、市、县级救灾物资储备
库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扩大救灾物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切实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在灾后24小时内得到有效救助。强调在提高灾后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做到防患于未然,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第三,提出了以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愈来愈突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困难高龄病残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新时期生存权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解决有经济条件的老年人生活服务问题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因此,7号文件把养老服务作为一个重点,针对老人的不同特点,对加快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部署。随着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量愈来愈大,政府首先需要解决好城市“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养老服务问题。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到2011年,城乡“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5%以上。其次,政府要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鉴于目前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盈利较难,市场还不成熟,还没走上规范化轨道的状况,文件要求,政府要通过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床位数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机构养老服务投入少,覆盖面大,适合于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是破解中国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文件要求,要加快建设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在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福利彩票发展壮大,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筹集更多的资金。
第四,提出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管理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大,所承载的职能越来越多,在基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社区建设,要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保证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7号文件从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功能与权责关系、健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这两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责随事转”。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50%的街道要建设一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市(镇)社区和列入国家、省试点的农村社区都要建设一所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五,提出了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罗清泉书记、李鸿忠省长在民政厅调研时,对社会组织建设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强调社会组织是经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还不够,工作空间还很大。因此,7号文件强调,今后的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争取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二是加快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强化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三是加快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一批与我省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相关,与“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和公益服务类组织。
第六,提出了提高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任务。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社会事务,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体现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7号文件针对社会管理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着眼于区域发展和社会文明,重点从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拓展领域这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七,提出了创造性地开展优抚安置工作,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提供可靠的后方支持的重要任务。湖北是革命老区、优抚大省,有着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保障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7号文件针对当前优抚安置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创造性地做好优抚安置工作的明确要求。一是突出体现了优抚保障中政府的主体责任。优抚对象抚l血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医疗保障、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等。其经费渠道都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二是体现了保障水平从优的原则。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体现了保障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优抚保障涉及生活、医疗、住房、安置等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特别是在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保障措施。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7号文件从组织领导、基础设施、民政法制、工作队伍这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特别是对长期制约和影响民政工作的基层民政组织力量薄弱和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这也是文件的两个突出亮点。一是在组织领导上要建立4个长效机制,即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要做到“三个纳入”,即纳入更加重要的工作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强调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民政事业所需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保障民政事业正常工作需要。并由省财政厅、民政厅、审计厅每年对各地民政事业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并建立民政事业经费拨付奖惩机制。从2011年起,由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民政工作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财政困难的县市民政局的工作经费给予补助。二是在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要通过列入规划、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方式达到3个目标。即设施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在民政法制工作上,要重点把握好立法和执法2个环节,也为我们进一步寻求解决民政法制工作机构提供了文件依据。四是在民政工作队伍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特别重视基层民政机构和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乡镇人口总数,分3类,分别增设1~3个民政公益性服务岗位。所需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工作人员由县(市、区)民政局和乡镇双重管理。
问:民政部门如何贯彻落实7号
文件的精神,请您提几点具体要求。
答:我认为,1、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的出台对民政部门来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坚持把民政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最为复杂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出台7号文件,必将进一步提升民政工作的地位,使民政工作受到更多的瞩目,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更宽的平台和更广的空间;第二,7号文件赋予民政工作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民政工作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和纲领性文件,使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对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第三,7号文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将对全省民政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我们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加快推进城乡民政统筹发展;第四,7号文件为我们谋划科学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更具操作性的新的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为优化民政工作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四方面“利好”,既是新动力、新机遇,又是新要求、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民政系统的一项中心任务,就是要切实抓好7号文件的“落地”、“开花”和“结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一定要认识到我们贯彻落实的力度和深度,关系着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大局,一定要认识到机遇当前,形势喜人,形势更逼人,我们如果不奋发有为,快马加鞭,就会有辱使命,错失良机,贻误发展。愧对群众。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民政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7号文件的安排部署上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抓机遇,积极主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做出成绩,不断提高民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2必须以过硬的工作举措抓好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7号文件内涵丰富、含金量高,各地要在学习吃透精神的基础上,着力放大政策效应。为贯彻落实好7号文件,省厅将采取以下系列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民政厅成立了贯彻实施7号文件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负责对全省民政系统贯彻实施7号文件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由办公室牵头,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厅党组成员牵头,按处室职责进行分工,明确进度要求和责任人。各地民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头、到具体岗位。要建立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加强贯彻实施情况的宣传报道和督查考核。要与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和配合,搞好向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政对象了解省委、省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使社会各方了解省委、省政府促进民政大发展的决心和工作部署,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政发展的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生动局面。二是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逐条、逐句学习研究,精学细研,深入挖掘7号文件内涵,认真提炼精髓,找准本地、本处室、本单位工作的最佳契合点和落实突破口。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争取党委、政府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对7号文件进一步细化量化。从省厅来讲,将争取以省委、省政府或是两办的名义出台《关于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等等。各地民政部门也要积极汇报,借势争取,主动沟通,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配套文件。三是召开系列推进会议。前不久,我们以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优秀退役士兵表彰暨安置工作会议。为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下半年,我们拟将年中分析会分解为系列单项工作会议,逐项推进和落实。初步考虑的有全省基层民政组织现场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城乡低保专项清理行动总结表彰会、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并争取在年底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省社区工作会议。四是抓好重点工作的督办。年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鄂编发[2010]2号),7号文件再次进行了明确和强调,各地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今年年底前,机构和人员必须全部到位。这里,我要再次强调的是,厅机关各处室在分配经费时,要将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按lOOk的权重,列入分配系数。还有一个督办重点,就是落实好《研究民政工作会议纪要》(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0138期)。今年3月26日,宪生常务副省长、岱梨副省长就7号文件起草工作专程到民政厅调研时,就增加民政工作经费、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分库建设、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补贴制度、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民政机构编制、加强老龄工作等七个问题形成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分管厅长和责任处室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汇报,积极争取,跟踪办理,确保会议纪要的内容逐条落到实处。各地也要积极配合抓好贯彻落实。
【乡镇民政工作简报】推荐阅读:
乡镇民政工作考核评估07-08
乡镇民政年度工作总结09-16
乡镇民政所工作总结专题10-05
xx年乡镇民政工作总结07-04
对乡镇民政工作站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10-28
乡镇民政能力建设调研报告10-26
民政工作通知06-26
居委民政工作小结06-05
民政工作年度总结11-06
全市民政工作总结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