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通用8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1

备课时间:、8、20备课教师:李亚楠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课题 5一株紫丁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紫丁香也叫丁香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季开花,花小,有白、深紫、淡紫、蓝等颜色,有香味。宜种植于房前屋后、草坪、树林边缘,也可植于道路两旁,也可盆栽或切枝瓶插。

媒体

使用 播放生字、词等。

计 5一株紫丁香

学生→老师

绿色的枝叶 做伴

风里沙沙 消除疲倦

盛开的花儿 感谢

深厚的感情

标 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上教师引导等方式能够正确认读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

2、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描红仿写等方式能够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本课“休、伸”等10个汉字,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3、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

4、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课文的朗读,在欣赏诗歌中,培养语感,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课上教师引导等方式能够正确认读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2、通过各种形式地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3、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课文的朗读,在欣赏诗歌中,培养语感,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课时

重难点 1、识记本课“株、踮”等8个生字,重点识记“疲”、“倦”。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在朗读的过程中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调整与补充

教师活动 落实目标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三、朗读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谈话:小朋友们,当百花齐放时,你最喜欢什么花?

2、(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3、出示课题:一株紫丁香

引导学生识记课题中的生字“株”。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来读一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3、课件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4、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5、同桌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6、全班交流。

再次读字。

7、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巩固识记生字。

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

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

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

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有别人。

8、再次读文。

1、学习第1小节

(1)教师范读,板书“我们”

(2)同学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栽种的?

他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踮脚尖轻轻种下紫丁香想给老师带来一份惊喜的情感。)

2、请你们自由读课文2-5节,思考:他们为什么要种紫丁香?

(1)学习第2小节

师:为什么呢?

师:都什么时间和老师做伴呢?(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来回答。)

师:“夜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你们知道老师每一个夜晚都在干什么吗?

小结:老师每天晚上都这样工作,多辛苦啊!谁能读好这一段,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2)学习第3小节

师:种下这株紫丁香,还为了什么?

师:“疲倦”是什么意思?

师:晚上,绿叶的歌唱能够帮助老师消除疲倦,还有什么能帮老师消除疲倦?

你们也为老师唱一支歌,帮助老师消除疲倦吧!

(3)学习第4小节

师:种下紫丁香,还为了什么?

师:你能给“挂牵”换个词吗?

师:你能说说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相互挂牵的小故事。

教师可以适当说一说自己在假期对学生的挂牵。

师: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4)学习第5小节

课件示插图。(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师:是啊,夜已经深了,老师仍然没有休息,此时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会对这位老师说些什么呢?

师:文中也有一小节内容是同学们对老师想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学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4、老师也想读一读,师引读读课文。师读:老师--

布置任务: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可以用图画、做手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等方式,认识本课8个生字。重点识记“疲”、“倦”。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

1、生自由畅谈。

2、生说。

3、生齐读课题,识记生字“株”:

生说说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形声字、借助偏旁记等。

1、生自读课文。

2、自读、指名读。

3、自读、同桌互读、齐读等。

4、预设: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减一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等。

5、同桌交流识记生字。

6、提出自己记不准的。

预设:院、除对比记忆。踮:借助偏旁识记。疲倦:结合字义识记。牵、困:加一加。

同桌互读、展示读。

7、自由读、指名读。

8、再次读文。

1、学习第1小节

(1)学生思考: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

(2)预设:踮起脚尖。

预设:怕打扰老师,想悄悄的给老师一份惊喜。

(3)自由读、指名读。

2、生自读课文。

(1)学习第2小节

预设:和老师做伴。

预设:夜夜。

预设:每一个夜晚

预设:备课、写教案、学习等。

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3小节

预设:消除一天的疲倦。

预设:就是很累、很累。

生试着说。

男女生分别读

(3)学习第4小节

预设: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挂牵。

预设:牵挂等。

生叙说故事。

生认真听。

指名读、小组齐读等。

(4)学习第5小节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描述图中的内容。

生自由说。

齐读。

3、生:觉得更美,更香了。

自由读。

4、生接读后半部分。

明确任务,并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展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生字再现、反复认读、组词说话等方式对本课生字词进行复习巩固。2、通过自主观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描红仿写等方式能够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本课“休、伸”等10个汉字,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课时

重难点 在田字格内正确书写10个生字,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美观书写。 课前

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调整与补充

教师活动 落实目标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二、指导书写

三、拓展延伸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导背诵,课件示课文内容并指名请学生回忆填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

让绿色的枝叶夜夜和老师做伴;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老师消除疲倦;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老师挂牵;

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伴随老师梦乡。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

2、观察字,并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

4、师巡回指导。

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可以用图画、做手工、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

复习生字,巩固并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1、生认读生字,并试着扩词。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试背课文,小组背诵、展示背。

1、生认读并组词。

2、生认真观察,并提示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心字底的写法。牵字中间部分是秃宝盖。困中木字的写法等。

3、生认真看。

4、生练写,同桌互相提意见,并根据意见再次书写。

生自由展示。

授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2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个王国:他们说话都很简练,而且很有道理,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

四面八方 拔苗助长 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 坐井观天 三心二意

师:读后谁来说说这是什么王国呀?

生:这是成语王国。

师: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成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中学成语

师: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课文里的词语和故事说的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一会儿同学们读这些词语时可得认真哦!

1.听录音朗读

(课件出示文中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边听朗读)

【设计意图:这些有趣的成语课件能让学生从图上初步了解他们的意思,还能为后面的成语故事表演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读成语也要像读诗歌一样读出韵味来。】

2.对读

我采用了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如:老师读尺有所短,学生读寸有所长,读后交换,或一个人读一组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挑战,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三)表演中学习成语

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时,我先拿出尺子让学生认识“尺、寸”的大小,接着讲了一个这样故事:今天服装店的老板不在家,尺子和寸在家闲得无聊,听听他们在争论什么?

尺子:喂,寸!你看你这么短,一点用处都没有,连一本本子都量不出来!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尺子哥哥,你是比我长,可是量一块橡皮你就不如我了;量一块黑板你又不如别人了。

师:听了尺子和寸的表演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尺有尺的长处,寸有寸的长处,就比如大象能用鼻子喷水,而土拨鼠不能,土拨鼠能钻地,而大象不能。

生:听了他们的表演,我想起了骆驼和羊的故事。

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

板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表演能让学生明白课文里第一组四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学生看了别人的表演,也会争着想讲讲其他成语,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四)认读字词

1.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后并说说在刚才的哪个成语中见过。】

2. 摘苹果

(出示一个个带词语的苹果卡片,学生读对了苹果上的词语,教师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而消除枯燥感。】

3. 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想问问你们记住了它没有,是怎么记住它的?

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再汇报。

生:“彰、障”可以利用换偏旁的方法记。

生:“寸”可以利用“村”字减木字旁记。

生:“徒”可以利用“走”加双人旁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还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巩固提升

(利用游戏,巩固成语)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课件、对读、表演已经都认识了这些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1. 做动作猜成语

当老师拿着一片树叶挡在眼前,学生马上想到了成语“一叶障目”;接着老师又拿张纸卷成一根管子放在眼睛上,学生齐声回答“管中窥豹”。

师:同学们真聪明,谁也来做动作,你想请谁猜?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做动作,有的说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表演,能让学生自然明白成语中动词的意思,如:“障”和“窥”的意思。】

2. 给成语找兄弟

(贴字卡游戏)

投影出示下列带括号的成语:

( )有所长 不见( )山 相得( )( )

( )劳无功 管中窥( ) 水到( )成

一叶( )目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加深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六)知识拓展

师: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成语王国的国王说还有几个成语宝宝没回家,想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

接着投影出示:

“()、()。”因此,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缺点)。只有(),才能不断进步。(要求学生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

二、教学反思

1. 乐中学成语

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表演、游戏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成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2. 读中学成语

这节课采用了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与同学、与老师挑战的想法,更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3.故事中学成语

总之,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应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识字,这样机械呆板的字词教学就会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习效果也能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这节课通过讲成语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故事表演中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人应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看问题要全面;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3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目录 篇4

新课程标准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识字一》

教学设计

课件

1、《秋天的图画》

教学设计

课件

2、《黄山奇石》

3、《植物妈妈有办法》

4、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识字二》

5、《一株紫丁香》

6、《我选我》

7、《一分钟》

8、《难忘的一天》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识字三》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12、《看雪》

教学设计

课件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课件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识字四》 教学设计 课件

13、《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课件

14、《我要的是葫芦》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16、《风娃娃》

17、《酸的和甜的》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识字五》

18、《称赞》

19、《蓝色的树叶》 20、《纸船和风筝》

21、《从现在开始》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识字六》

22、《窗前的气球》

23、《假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24、《日记两则》

教学设计

课件

25、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教学设计 课件

《赠汪伦》 教学设计

课件

《语文园地六》 教学设计

课件

第七单元 《识字七》

26、《“红领巾”真好》

27、《清澈的湖水》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29、《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识字八》 30、《我是什么》

31、《回声》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33、《活化石》

34、《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5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故事性很很强的寓言故事,想象空间很大,人物形象很鲜明,所蕴含的深意(叶子和葫芦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学生也能很自然的理解,深受学生欢迎。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故事,对这篇课文应该很感兴趣。故事中所包涵的道理,学生借助“葫芦叶子与葫芦”这样具体的物来进行理解,也比较容易。所以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揣摩人物的心理和课文朗读上。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一类字,会认6个二类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及表达效果。

3、理解故事发生的过程,并能生成画面进行想象,做到有声有色地进行分角色朗诵,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想象续写故事或改编故事的某个情节,重构故事结尾。

4、拓展阅读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难点: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好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

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预习并搜集整理资料,把要解决的问题列好提纲,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预习。

预习提纲: I、字词篇:

我会认“葫芦藤盯哇邻”,读熟并注音,在课文中圈出来并注音,然后把有生字的句子读通顺。

我会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读熟并注音,每个字至少组两个词。(把自己记住这些字的有效方式在小组内说一说,交流一下。小组内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种”和“看”会注音和组词.II、资料篇:(制作葫芦和蚜虫的名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葫芦和蚜虫的资料,自己设计并制作好葫芦和蚜虫的名片。

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蚜虫:昆虫的一种,身体卵圆形。喜欢聚集在植物芽上吸收植物的汁液,对植物危害极大。蚜虫种类很多,有麦蚜、高梁蚜、棉蚜、菜蚜、桃蚜等。

III、句子篇:

美句积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能把这句话背过,甚至能够把画面想象出来,画在大脑里或者画纸上。)

●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大比武:读一读感受一下语气和表达效果。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表示肯定)●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陈述句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有几个虫子不可怕。(陈述句)

●画出有修饰成分的短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引导学生学会作批注)

IV、课文篇:

读熟课文,标好段的序号,想象出三幅画面:开始时种葫芦人的表情及葫芦的样子,中间邻居劝说时的种葫芦人的表情,最后葫芦的样子和种葫芦人的表情。

揣摩三幅画面上种葫芦人的心理。V、思考篇:

假如你是种葫芦人你会怎样做?可以重新改编故事,重新构建故事结尾,也可以想象最后种葫芦人的表情,揣摩他的心理并进行故事续写。

《2》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搜集的葫芦和蚜虫的资料,并让学生认识“葫芦”和“蚜虫”两个词语。导入新课,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葫芦藤”三个字,注意部首草字头与草本植物有关。

●用“多可爱的小葫芦哇!盯着好好看看!”认识“哇、盯”

●邻居来劝说,认识“邻”,住的比较近的人是邻居,注意部首双挂耳。

●学生说一说,交流识记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一类字的结构和构成,然后范写“葫芦藤”三个生字。

●齐读一二类字组成的词语,巩固字词。

三、朗读感悟:

1、范读课文,注意语气和停顿。

2、出示三幅画面,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说出三幅画面的含义。

第一幅:葫芦长得枝繁叶茂,挂满了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人非常高兴。他心里在盼着小葫芦快快长大。

注意指导第一段葫芦长得枝繁叶茂的句子,尽量让孩子起来描述,用不同的方式多读,直到背过。

注意强调这一部分中感叹句的读法和作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意思是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换成陈述句,语气减弱,表达的意思不够强烈。

第二幅:葫芦上有一些蚜虫,邻居心急的劝他赶快治一治。种葫芦人满脸不以为然,感到很奇怪的样子,他心里想的是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有蚜虫没关系。注意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劝说的着急,种葫芦人的无所谓。边读边表演。

注意强调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可以使语气更强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问:这个观点对吗?)

第三幅图:叶子枯黄,有的还有小孔,小葫芦掉光光。种葫芦人满脸惊讶,失望伤心极了。引导学生揣摩此时种葫芦人的心情。理解为什么葫芦会掉光光。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一提预习提纲上的《唇亡齿寒》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成语意思。

3、再次通读全文,思考问题: 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叶开花结果施肥浇水捉虫)引出拓展提高部分。

四、拓展提高:

假如你是种葫芦人,听了邻居的劝说你会怎样做?可以重新改编故事,重整故事结尾,也可以想象最后种葫芦人的表情,揣摩他的心理并进行故事续写。你喜欢哪一种就选择哪一种来展示。

学生续写,展示。

课后反思:《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心里只想要葫芦,却不关心葫芦的其它部分,不听邻居的劝说,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我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葫芦叶子与葫芦果实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要想得到好的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从而能够懂得做事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关注结果。

我在教学中利用自主预习和课堂交流的方法开展教学,总体效果较好,也有需要反思之处。

1、生字词教学:(1)生字注意了字义的理解,忽视了对字形的教学。没有让学生多找找同音字和形近字。(2)读词语巩固时形式单一,效果稍差。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 篇6

识字6 丑(出丑)(美丑)(小丑)永(永远)(永别)(永久)饥(充饥)(饥饿)(饥寒交迫)饱(吃饱)(温饱)(喂饱)温(温和)(气温)(温度)暖(暖和)(冷暖)(暖气)贫(贫穷)(贫苦)(贫民)富(富有)(丰富)(富豪)

第22课

户(农户)(户口)(窗户)亚(亚军)(亚运会)(亚洲)角(三角形)(角落)(一角)周(四周)(周期)(周围)床(病床)(床角)(床单)病(病人)(生病)(治病)始(开始)(始终)(原始)张(张开)(一张纸)(开张)

第23课

寻(寻找)(寻常)(寻人)哭(哭声)(哭诉)(哭泣)良(良好)(良心)(善良)食(食物)(食品)(粮食)双(双手)(一双鞋)(双人)体(体育)(身体)(体操)操(操场)(做操)(操作)场(场地)(广场)(操场)

第24课

份(一份报纸)(年份)(身份)粉(面粉)(粉笔)(粉红)昨(昨天)(昨日)(昨晚)晴(晴天)(晴空)(放晴)姑(姑妈)(姑父)(姑娘)娘(姑娘)(大娘)(新娘)妹(妹妹)(妹夫)(姐妹)读(读书)(读信)(阅读)

第25课

舟(小舟)(乘舟)(轻舟)乘(乘车)(乘客)(乘法)音(音乐)(音调)(音响)客(客人)(客车)(旅客)何(为何)(何人)(如何)汪(水汪汪)(汪洋大海)(汪氏)

第六单元听写

饥寒交迫 富春江 美丑 永远 温饱 饱满 贫困 贫苦 富有 富阳 温暖 暖和 贫穷 丰富 贫富 指手画脚 千家万户 始终 心情 周边 四周 亚洲 开始 亚军 病床 角落 病人 生病张开 操场 体操 哭泣 寻找良好 粮食 身体 快活 一双手 广场 场地 食物 雨过天晴 少年儿童 姑娘 粉红 月份 昨天 读书 帮助 书包 学校 妹妹 水汪汪 小舟 何处 客人 乘车 声音 音乐 乘坐

形近字组词

饱(温饱)

慢(快慢)

暖(暖和)

福(幸福)

抱(拥抱)

温(温暖)爱(爱好)

富(丰富)户(户口)

庆(欢庆)良(良好)

休(休息)尸(尸体)

床(病床)

浪(波浪)体(身体)操(做操)

场(场地)

粉(粉红)昨(昨天)澡(洗澡)

扬(飘扬)份(一份)

作(作业)

晴(晴天)

良(良好)

读(读书)舟(小舟)睛(眼睛)

娘(姑娘)卖(买卖)

船(小船)

多音节组词

造句

可爱的:她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

高兴地:他高兴地叫了起来。

他看着墙上的小红花高兴地笑了。

词语搭配 的字短语

美丽的图画 美丽的景色 秋天的图画 金黄的灯笼 红红的脸颊 金色的波浪 燃烧的火把 勤劳的人们 陡峭的山峰

翻滚的云海 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秀丽神奇的景色 奇形怪状的岩石 高高的山峰 带刺的铠甲 金光闪闪的雄鸡 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 安静的小院 又香又甜的梦

静悄悄的教室 干净的教室 难忘的日子 紧张的心情 各种各样的图形 满意的笑容 绿色的田野 美丽的秋天

羡慕的眼光 快乐的节日 诚实的孩子 绿色的枝叶

盛开的花儿 慈祥的微笑 和蔼可亲的样子

金黄的果实 火红的旗帜 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美好的日子 美丽的城市 宽阔的广场 又宽又长的马路 绿毯似的草坪 拼成图案的花坛

风景优美的公园 欢乐的海洋 激动的泪水 欢乐的人群 美丽的雪景 洁白的棉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浅绿色的衣服 又大又红的枣子 又细又长的叶子 紫红色的葡萄

细细的腰弯弯 曲曲的树枝 光秃秃的枣树 飘荡的风筝 漂流的纸船 高高的树枝 美丽的风筝 可爱的小脸 逗人的小脸 寒冷的北方习惯的方式 寒冷的北风 好吃的谷粒 不幸的朋友 翠绿的树苗 崭新的木牌

美丽的景象 遥远的地方 羡慕的眼光 心爱的裙子 漂亮的裙子 健康的身体 火红的太阳 蓬松的羽毛 机灵的小鸟 白色的浪花 长长的波纹 展翅欲飞的雄鹰 变幻的山峦 清澈的湖水 企盼的目光 精彩的电影

雾蒙蒙的树林 浓浓的气味 快活的时刻 温和的脾气 暴躁的脾气 奇妙的回声

有趣的生活 普通的杯子 特殊的淋浴器 珍贵的树种 熟悉的动物 亮晶晶的眼睛 先进的科学技术

得字短语

困得眨眼 做得很认真 长得赛过大南瓜 长得比我快 长得又细又长 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做得很粗糙

酸得很 绿得早 转得飞快 吹得无影无踪 高兴得一蹦老高 高兴得哭了 觉得很没意思 饿得哭泣 长得慢极了 高兴得跳起舞来 看得入了神 走得很慢 高兴得叫起来 地字短语:

快乐地唱着歌

兴奋地叫了起来

悲伤地哭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7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写作在第一学段中定性为“写话”,在第二、第三学段定为“习作”。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许多教师目标不明,人为拔高,致使低年级写话出现了不少误区。2011版课标对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定位是这样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从目标中可以明确,这一阶段的指向是尽力减少对学生写话的束缚,不给写话设置条条框框,旨在通过乐写、多写达到会写,然后进入相应的句式表达性的规范。要求是学生习作的重要标杆,只有明确要求,学生才能把握习作的方向。作文的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悟,但要在教师“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科学指导,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遵循序列,努力找准年段写话训练点

翻阅二年级教材,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和写话编排是这样的:

综观教材的编排,整个二年级只进行了5次写话训练,要达到课标对二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似乎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教材特点,对单元主题和口语交际内容进行开发、细化、整合,让写话的内容更细致,更有操作性。

二上一共八个单元,可以对每个单元的写话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要求都是写几句话,第八单元稍微宽泛一些。其中第一、第二单元还提供了句式,体现了教学的梯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

二、扎实起步,有效指导走好写话每一步

下面以重组后的第一单元为例,谈谈如何指导低段写话。

(一)根据年段特点,把握写话目标

小学低段是学生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师应努力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写话来培养学生再现表象的技能。如教材中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秋游》的要求是这样的:秋天多美呀,我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秋游吧!咱们先商量一下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再向老师提出建议。

从要求中发现,如果以口语交际中的内容作为写话的内容,就太宽泛,建议也不好写,所以我觉得可以调整为“写出自己在某一个地方看到的秋天的样子”。这样的调整能使学生学会这样的句式:谁到哪儿干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样。符合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的写话要求:“能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实践证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从口头到书面、从说到写的过程。写作训练也应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从低年级开始处理好从听到写的过渡,以说促写,说写并重。扎实完成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保障写话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 二 ) 训练语言表达,推动条理写话

1. 仿课文形式,在模仿中起步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在写话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仿写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巩固,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的效果。如写秋天,可以模仿第一单元《秋天的图画》以及学习园地中的《秋天到》。同样,后面几个单元也可以找到模仿的课文和范例。

这样的模仿,既有仿写的痕迹,又有新创的内容,通过原文复现,使学生逐渐学会迁移重组。儿童的语言就是在反复的模仿中渐渐丰富起来的。

2. 教写话顺序,使言之有序

要让学生写出通顺、有活力的话语,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顺序和程式。基本的、常见的顺序有先概括后具体(常见的总分段式);先具体后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按地点的转换;写一件物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由近而远,从形状到色彩;写景时先写植物再写动物;写一件小事,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写一个小场面,按“有的……有的……还有的……”顺序,等等。

这些写话顺序的教学,可以借助课文段落教,可以借助课外范文教,也可以借助班里学生现场的作文教。在学生领悟了典型段落的精妙结构、掌握了带有规律性的语言之后,教师适时组织语言模仿的迁移练习,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写出结构严谨、主旨集中的语段。如《秋天》的写话顺序,可以用总分段式,可以按地点转换,也可以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

写话思路的指导,在无形中降低了写话的难度,给了多数学生一架写话的梯子,更重要的是不会让学生对写话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按照不同的思路去写。

当然,“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也并不是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而是应该依托现实,合理创编,语言规范,文从字顺。在“自由”与“规范”之间寻求平衡,充分发掘“自由”的要素,高度关注语言之“规范”,让“自由”与“规范”相得益彰。

( 三 ) 推荐语言素材,丰厚表达积累

众所周知,学生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写作时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只有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信手拈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积累语言、组织语言,从而形成能力。通过大量素材的积累,使学生感悟、积淀一定的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口头语言,有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以《秋天》为主题的单元写话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秋天的语言素材,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

1. 连词成句,让美丽串串呈现

二年级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是有限的,有些词语在生活和学习中见过,但学生未必能在写话时加以运用,教师应适时向学生推荐词语,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运用,这也是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词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在《秋天》为话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以下词语:“金风送爽、秋风习习、一叶知秋、秋雨绵绵、丹桂飘香、春华秋实、天高云淡、秋色宜人。”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教材中出现过的,学生记忆犹新,非常感兴趣。但是这些词语用得过多,也会使得学生的文章千人一面,如何在掌握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 妙语连珠,让精彩纷纷呈现

写话过程中,从词到句子,层层铺垫,由易到难,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儿童的言语天分被充分激活,也才会有写话过程中的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描写秋雨的: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描写秋风的:一阵阵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在林间飞舞。树林里像铺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

描写菊花的:看,菊花开得多么热烈!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争奇斗艳,芬芳扑鼻。

……

3. 古诗内化,让璀璨慢慢凸显

写话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诗句会提升作文的品质。如在《秋天》为主题的写话中,可以推荐下面的诗句让学生运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学情,关注学习起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鹦鹉学舌,能将课文中的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 四 ) 重视病句诊断,锻炼修改能力

古人为文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斟字酌句,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才能学会准确运用语言。二年级学生在写话时经常会出现一些语句上的毛病,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学生经常出现的毛病以引起关注。

这样的引导基于学生的起点,从说到写,从写到改,让学生亲历了写话的整个过程,使他们乐于交流,易于表达。

有了教师这样扎实细致的指导,才有了下面这些优秀的学生习作。

秋天,树林里可美啦!你看,火红的枫树一棵连一棵,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红色的云霞,又像一片红色的海洋。风儿吹过,几片调皮的枫叶离开了枫树妈妈,真像是一只只艳丽的红蝴蝶在空中起舞。我忍不住伸手去接,它又淘气地飞走了,它是在邀请我与它捉迷藏吗? (焦傲 )

果园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圆圆的柿子娃娃,涨红了小脸,正摇起小手欢叫着:“我可甜啦,赶快来尝一口吧。”石榴公主穿着满是宝石的衣服,咧开小嘴朝我们甜甜地微笑。咦,翠绿的树上怎么挂了一盏盏黄灯笼?原来是橘子姑娘穿着黄澄澄的礼服在迎接秋天的到来呢!啊,“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果园一定是小朋友的最爱! (沈孙源)

朱光潜先生说,在同一棵松树面前,木商看到的是松树的实用价值,科学家探究的是松树的成长规律,艺术家则持欣赏的态度。因此,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同样的体验有不一样的表达。同样是写秋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自己眼中的秋天。大胆的想象、流畅的表达、准确的用词、语言的灵性,超出了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范畴,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灵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也是低段写话所需要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篇8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上一篇:改善方案范文下一篇:职业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