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网络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迷恋网络

迷恋网络 篇1

他,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他,是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他,是父母眼中引以为傲的孩子。他,叫雷。

可是,一切在他迷上网络后都变了。

“雷雷,在家好好学习,妈妈上班了,可别上网呀!”“好!”又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又在忙着加班,他又可以进入那个美好的世界了。

随着关门声响起,电脑同步启动。“欢迎进入网络世界……”,美好的声音又一次把曾经的好孩子呼向黑渊。

熟练的动作,熟悉的声音,他马上要进入期待已久的网络世界。“咦,今天的画面怎么和平时不同呢?”雷没想太多,还是点击进入了。他被带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并不是他所熟悉的网游世界,而是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这里的战友要么是他的亲人,要么是他的`朋友,但奇怪的是,这些人都像是不认识他一样。

“游戏规则,”从天边传来了声音,“你必须和你的队友一同闯过三关,如果你们都战死的话,将意味着你将真正死去,但如果成功过关,将有大奖相赠。”声音结束,游戏开始。前两关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中只牺牲了一个人。

一关关闯过来,只剩下雷一个人。“最后一关了,我要努力过关呀!”雷的话音刚落,战斗场地又换了。这关的场地,和雷家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摆设,一样妈妈要去工作的声音,电脑一样是开着的,显示出一样诱人的网络游戏画面。“这关主要考验你的自制力,只要你两天不碰电脑,你就过关了。”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他的手马上就要碰到电脑了,但理智还是战胜了内心。就这样,一天,两天,他战胜了自己,摆脱了网络。

迷恋网络 篇2

很多中小学生上网成迷网络成瘾, 直至酿成悲剧, 很多父母忧心如焚, 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以及如何对策作探究。

一、游戏天性

游戏是人类乃至诸多动物的天性, 在游戏世界, 人可以放松自己, 回避现实生活的诸多的矛盾争端, 在现实世界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发泄, 是一种“天性本能”, “冲动”。席勒认为, 人具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游戏冲动。从审美的角度, 席勒说“只有在游戏冲动中, 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 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 都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 这就是审美的境界。”然而, 物极必反, 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已经超过了极限。

二、监管不力

留守儿童青少年是社会一种不可忽视的人群, 他们已经成为, 这些人处于心理生理上的不稳定时期, 精力过剩, 面对这些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 承担监管任务的只能是在家的祖父母, 甚至没有人, 只是家长在外地遥控, 而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叛逆期, 内心是一块空地, 当然遇到一定的条件荒草疯长。游戏、网络对孩子充满无限诱惑。

三、教育目标单一

从教育终极目标讲, 社会评价给学校教育提供狭窄的可行空间。无论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还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都无疑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 学业繁重, 书山学海, 试卷, 学生厌恶单调枯燥的校园生活。江苏特级教师曹兴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 当前教育的缺“德”, 而实际上何止是缺德,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书声琅琅对校园来讲是一种奢侈, 更多的是死寂与沉闷。

四、意志薄弱

1998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指出, 当代男孩们“被吓坏了”。在上网成瘾的青少年当中男孩的比例占到80.3%, “他们悲伤、孤独, 虽然他们或许看起来健康、乐观、自信。”反反复复难以抗拒外面世界的诱惑, 在学校长期得不到正面的反馈, 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和身心疲惫。

五、交往失败

学生在生活处理不好和老师之间, 和同学之间和家长之间, 显得处处碰壁, 格格不入, 这些人过于沉湎于网络上的社交, 对现实生活的人际接触将更加缺乏, 使他无法习得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 导致其现实人际关系的失败。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失败——上网寻求慰藉——与现实人际脱离——缺乏社交能力——人际交往失败”的恶性循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要。人际疏离的社会现实使得个体的这些基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 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促使个体转向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寻求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的需求。

针对以上的原因笔者采取以下的对策, 长期有计划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

1、活动转移注意力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以便于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一个人, 改变一个人生活的注意力。如开展篮球比赛, 开展足球比赛, 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步行, 登山, 听音乐, 学会自我调节, 从事劳动。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 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例如, 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可以通过打球、下棋等方法有效地转移注意力, 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在活动中加强他们的意志力。

2、父母增强亲和力

家长尽可能的选择就近地点打工, 多接触孩子, 和孩子多交流, 了解孩子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交往, 和孩子的老师交流, 留意孩子的学习的动态, 在很多地方提倡亲子教育, 亲情是教育中无可替代的环节, 目前因离婚家庭变故而导致孩子扭曲性格, 学生以网络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感纠结。

引导建立和谐家庭, 万一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 要给孩子写信, 让孩子给家里的人写信, 或者通过短信或其他的形式彼此之间保持交流。让亲情的这根线伴着孩子引导孩子。

3、学校教育教育引导

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学习文化知识, 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主动地更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唯“分数”是从, 吩咐学生的生活。这也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4、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国家要不但立法而且宣法更要执法, 通过法律法规, 规范网络的规范有序运行, 这方面国家虽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 但是很大程度上监管不严, 这是有罪的, 罪在千秋。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让不法的商贩老板, 明白网络对青少年之害。

总之, 培养健康、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 学会合理宣泄, 正确面对挫折。必要的去看医生, 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做一面可以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 调动他们积极性, 树立治愈的信心;心理医生会根据成瘾者的痴迷程度, 用准确、生动、专业、亲切的语言分析“电子海洛因”的危害、网络成瘾形成的原因、过程及治疗措施, 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参考文献

[1]曹兴戈:《回到健康的教育》, 《现代教育》, 2009年。

[2]马斯洛:《健康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 2009年。

[3]孙云晓:《拯救男孩》, 作家出版社, 2010年。

从此,他不再迷恋网络 篇3

可是,一切在他迷上网络后都变了。

“雷雷,在家好好学习,妈妈上班了,可别上网呀!”“好!”又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又在忙着加班,他又可以进入那个美好的世界了。

随着关门声响起,电脑同步启动。“欢迎进入网络世界……”,美好的声音又一次把曾经的好孩子呼向黑渊。

熟练的动作,熟悉的声音,他马上要进入期待已久的网络世界。“咦,今天的画面怎么和平时不同呢?”雷没想太多,还是点击进入了。他被带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并不是他所熟悉的网游世界,而是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界。这里的战友要么是他的亲人,要么是他的朋友,但奇怪的是,这些人都像是不认识他一样。

“游戏规则,”从天边传来了声音,“你必须和你的队友一同闯过三关,如果你们都战死的话,将意味着你将真正死去,但如果成功过关,将有大奖相赠。”声音结束,游戏开始。前两关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和队友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中只牺牲了一个人。

一关关闯过来,只剩下雷一个人。“最后一关了,我要努力过关呀!”雷的话音刚落,战斗场地又换了。这关的场地,和雷家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摆设,一样妈妈要去工作的声音,电脑一样是开着的,显示出一样诱人的网络游戏画面。“这关主要考验你的自制力,只要你两天不碰电脑,你就过关了。”

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他的手马上就要碰到电脑了,但理智还是战胜了欲望。就这样,一天,两天,他战胜了自己,摆脱了网络。

他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他,战胜了自己。他发自内心地感谢这场游戏,因为他又可以回到以前美好的生活中,成为班里的佼佼者,老师同学心中的好学生……

小作者针对现实生活选材,虚构了“雷”这样一个角色,记叙了他战胜自己、战胜网游的过程。呼吁青少年朋友,慎重地对待网络,不要因网络而贻误青春。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小说的形式,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主人公极具代表性,环境描写自然,故事情节富于变化。

(指导教师:

迷恋网络 篇4

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

本文从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入手,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特征,分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旨在用科学的手段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作 者:胡芳芳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成功(教育版)英文刊名:SUCCESS年,卷(期):2007“”(10)分类号:B84关键词:网络游戏 青少年心理特征 同一性危机 自我中心特征 对策

迷恋的近义词 篇5

留恋、依恋、耽溺、陶醉、着迷、沉溺、入迷、沉迷、沉沦、贪恋、痴迷

二、【基本解释】

[释义](动)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构成]并列式:迷+恋

[例句]迷恋这里的一切。(作谓语)

[同义]留恋

三、【英文翻译】

1.be infatuated with; madly cling to; infatuation

四、【短语造句】

1. 她狂热地迷恋着舞台生活。

2. 他和他太太都迷恋艺术。

3. 谁是你新的迷恋对象?

4. 他如醉如痴地迷恋着埃米莉亚。

5. 故乡甜蜜的空气很难使我迷恋。

6. 茜比尔,你在神魂颠倒地迷恋他。

7. 他由于突如其来的迷恋而娶了她。

8. 我知道她是一个美人,他迷恋着她。

9. 她想说服自己摆脱迷恋,可是没成功。

10. 皮埃尔撒克斯特狂热地迷恋着文化。

五、【详细解释】

◎ 迷恋 míliàn

[be addicted to;be infatuated with;madly cling to] 强烈的、通常是极度的爱慕

迷恋理想中的情人

迷恋搓麻

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宋 何籀 《宴清都》词:“青丝绊马,红巾寄羽。甚处迷恋,无言泪珠零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只怕为慾火所烧,迷恋起来,没人指引回头,忘却本来面目。”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猪、鸡、鸭、马、牛,加上孩子们的吵闹声,这是庄稼院最令人陶醉的音乐。 梁三老汉 熟悉这音乐,迷恋这音乐。”

更多热门文章:

1.节用裕民的近义词

2.刚毅的近义词是什么

3.关于加强的近义词

4.有关激励的近义词

5.关于持之以恒的近义词

6.技术的近义词

7.超尘拔俗的近义词是什么

8.关于好像的近义词

9.害人不浅的近义词

为你迷恋初中作文 篇6

我回望的那一瞬间,你站在灯光阑珊的地方微笑,我因此而迷恋你一生。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你。这样俏丽的女子抓住了所有人眼球。你就那样安详地坐在外表印着炽火的火车里,精致的脸庞,略带凄清又热烈的神情给了人极大的震撼。

火车“轰隆轰隆”地缓缓开动,你眼睛看着前方,像是凝视希望。我竭力爬向你,但四肢再怎么快速交替,仍是追赶不上那辆载着你的火车。

是你还是火车,只留下一串“轰隆”的回声,久久不停息。

那是童稚的`我,第一次见到你———青春。为了你,我学会了站立。我要奔跑赶上你,为你而奔跑。

我到处寻找你,走遍了大地。可却发现不到你的身影,我突然害怕。担心时间的捉弄,让我和你擦肩而过。忧愁着地点的不和,让我和你像天与地。

我寻寻觅觅,忘乎所以。双腿越来越有力,我变得坚强而无惧。我见识了许多高山大海,风土人情,我似乎与你越来越近,仿佛触手可及!

终于,我见到你坐在七彩的火车上,你,依然迷人美丽,我心跳不已。

火车又缓缓地开动。我奔跑,用这双为你磨炼的腿快速奔跑,这次,我稳当地上了火车,我知道我成功了,所有为你的,都把握住了。

我找到你了,青春。

迷恋网络 篇7

小学生“迷恋网络”不仅给本人、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同时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

造成小学生产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电脑网络的开放性

网络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可以从网络上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网络之所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迅猛, 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开放性, 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没有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差异和法规束缚。学生在接触网络之后便会发觉, 原来生活空间并不是如此狭小, 其实可以无限扩张。当他们从相对狭窄的学习空间进入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 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向网络延伸。一些学生在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 也受到网上“虚拟游戏”的侵害, 那些暴力游戏、角色游戏、竞技游戏弄得学生神魂颠倒, 久而久之,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 学生心理的稚嫩性

小学生在心理上的不成熟是导致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 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渴求, 渴望知识, 喜欢新鲜事物, 希望能实现自我。当他们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时, 他们就会依赖网络, 尝试在网络中寻求自己渴求的东西。例如, 现在很多网络游戏都以战斗为主要内容, 学生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 感觉身临其境, 他们在虚拟社会漫长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升级, 取得成就感, 从而越玩越想玩, 直到难以自拔。

3. 学校教育的应试性

现今的“素质教育”不仅没有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由, 反而使学生的作业无限增多、可自主支配时间无限缩小。为了应对升学压力, 学校以考分和排名衡量学生, 肆意增加考试难度, 通过无休止的上课补课, 剥夺学生的各种文体活动时间, 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失去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 一旦接触网络, 后果可想而知。

4. 家庭教育的片面性

当父母发现孩子迷恋网络以后, 往往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导致孩子与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和对立,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迷恋网络的孩子抵触父母的原因。由于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 使得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家庭的背离, 促使孩子只有到网络中去寻找知己, 寻找伯乐。网民的交往是虚拟的, 不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大家可以随意结识, 畅所欲言, 正是这种种虚幻的生活填补了一些孩子现实中的缺失。而随着孩子上网时间的增多, 与父母的交流机会就更少, 使亲子关系更加对立。

5. 现实社会的功利性

虽然, 国家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明令禁止在中小学附近开办电子游艺场所, 并且要求电子游艺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但是一些网吧经营者惟利是图, 为了提高经营效益, 想方设法赚取学生的钱。例如, 学生对游戏感兴趣, 他们就在网吧内自建游戏平台, 采取游戏晋级或类似竞赛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由于这些游戏制作精巧, 画面美丽,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而主角往往就是自己, 因此学生一旦接触, 就很容易沉迷之中, 欲罢不能。

●解决学生迷恋网络的对策

面对网络带来的众多问题, 回避与漠视不是办法,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应积极研究策略, 主动应对。

1.加强指导, 提高学生辨别力

学校可围绕“如何上网、上网主要应干什么、哪些网站不能上、如何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等课题开设上网指导课, 将网络道德渗透其中, 提高学生对“网上信息”和“网络陷阱”的鉴别能力, 随时警惕不良信息的侵害。教育学生, 作为一个公民, 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 讲文明。帮助学生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活动手册”, 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 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

2.及时疏导, 增强学生自控力

一方面网络在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以及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 都与心理有关。因此, 在对待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的问题上就不能简单地采用“禁”和“堵”, 而应积极“疏”和“导”。学校可利用集会、班会、墙报等多种形式, 进行正面引导;组织专题讨论, 提高学生对上网的正确认识;组织专家,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学生交朋友, 在取得对方信任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工作;开设讲座,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搜集典型,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整合课程, 发挥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把网络与课程整合起来, 通过“布置网上作业、编辑电脑小报、制作网页”等活动, 寓教于乐, 让学生利用网络工具主动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学习中来, 使网络成为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工具, 提高学生处理、分析、选择、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节假日学校可向学生开放机房,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学科的知识内容, 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知识的拓展、信息的交流、资料的查询等方面。针对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 可引导他们如何利用网络, 开辟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网站。

4.净化环境, 提高学生生存力

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在校园里上网, 一是因为校园网安装有监控软件、过滤软件以及防火墙, 可以屏蔽不健康的信息。二是因为学校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 让学生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 同时也可随时调整学生能够浏览的网站内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 正确引导学生浏览有利于学习的网站。针对问题学生, 学校可开设家长网络培训班, 组织家长学习网络知识, 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 提高家长的网络管理水平, 共同做好学生的网络教育, 严格限制学生的不规范、不健康上网行为。

迷恋蒙古的味道 篇8

2000年,光玉与国瀚偶然都参加了台湾山河探险协会发起的“寻找成吉思汗远征队”。经过多关挑战的征选与训练后,四男二女的队员里,有的人休学,有的人放弃条件不错的工作,计划以全程一年半的徒步旅行,结合“极限运动·人文探访”的宗旨,从蒙古国草原出发,走过中国新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循成吉思汗西征的路线,一路徒步横跨欧亚。

整整一年的旅途中,共患难的他们从不认识到携手筑梦,而结为夫妻。婚后,国瀚放弃了当红的电子业,光玉离开生态学术研究工作,一头栽入摄影与文学创作中——旅行与探险成了他们的生活。

或许,蒙古曾是他们共患难而相恋的地方;或许,蒙古是改变人生地图的转折点;也或许,因为曾经徒步蒙古,在大自然的历练中,在与蒙古牧民的相处中得到了生命的启发。两人已将蒙古视为这一生中心灵的故乡。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特有的味道。每回去蒙古,对蒙古的气味记忆也不同。

第一次,2000年春夏

以“寻找成吉思汗远征队”之名牵骆驼徒步横越蒙古两千公里。刚踏上高原,原本在台湾过分灵敏的鼻子,竟不敌大陆型气候的干燥,暂失嗅觉。三个月来随着脚步逐渐适应,气味记忆才开始苏醒。唇边马奶酒的酸臊味,是微醺时刻与蒙古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脸庞与发丝的恶臭味,是骆驼生气时乱喷的反刍消化液;最怀念的是草原上碗里捧着的千篇一律的羊肉味搭配空气中燃烧马粪的炊火香。这一趟,凭着地图与罗盘以露营的方式探险旅行,深刻体会了蒙古到底有多大!原来,蒙古不只草原、戈壁还有高山、森林、大河、火山瀑布等丰富的景观。

第二次,2002年冬春

想念蒙古,临时买了机票往蒙古包欢度蒙古新年。扑上白色粉霜的蒙古,与青绿草原的意象截然不同。最深刻感受蒙古冬天的是鲜少受关注的鼻孔,当温暖的鼻毛遇上干冷的空气,总是僵冻地在鼻孔中随呼吸抖动。尽管冷,鼻子仍然记忆着滑雪橇时,呼吸雪的清冷味,以及与蒙古朋友对饮伏特加的暖呛味。

第三次,2003年夏秋

辞了工作住在蒙古包两个月,蒙古气味的印记更深刻了。新增的记忆是夜里躺着听雨打在蒙古包屋顶与人气味。

第四次、第五次……

因迷恋蒙古的味道,想分享蒙古的一切,每一次去蒙古都花三个月旅行,记录蒙古,写成了《蒙古国》旅游手册等书。记忆里2000年乌兰巴托的街道只有冷清的马粪味,而今已填满了塞车时的汽油味,街上厨房飘出的单纯羊肉味,变成了餐厅溜出的各国美食气味,洋溢着自助旅行的自由与梦想。

中学生迷恋网游调查 篇9

对如何调查要具体

1。定义一下小区的文化生活。

2。非小区人很难得知。所以只能探入敌内,让他们自己说,然后总结。

3。准备一些问题,资料,方便引导当事人们的思路及便于整理。(上网。自己,朋友小区查查整理。多了解些总是有帮助的。)

方法,一是装官方路径:找到居委会。说是记者或是什么杂志做调查。从居委会得到一些资料。(2的资料)再以同样方法找到各小区的物业,说是什么评比或是什么。胡B一下总之是官方的。

二亲善路径。与物业保安,清洁人员,工作人员,大爷大妈,闲闲热心人聊。三亲身体验。上面资料总结。整理出文化生活时间。自己亲自加入体验了解。。。四小区局域网,有的有的吧?

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结果分析

六、结论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

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65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23%。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呢?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有什么危害?带着种种问题,我们选择了“关于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的调查”课题。

二、主要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主要研究方法:调查法。

拟定的主要研究路线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网络游戏” 有初步了解。

2、制定调查问卷发放

3、进入网吧实际体验中学生在打网络游戏的种种行为。

4、对一些常常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进行采访。

5、通过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中学生的影响。

6、分析、总结写出报告。

(三)主要研究内容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三、研究成果

(一)、原因分析

1、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

2、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轻松的心理需要网络游戏

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

(二)、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从我们开展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中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事例1:少年抢劫团伙落网西安雁塔警方

抓获的6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15岁,正是长期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看惯了杀杀打打,经常出没于同一家网吧使这六个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抢劫!审查中这个少年抢劫团伙交代作案25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2、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弊端——“金钱问题”

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当学生无法承受负担时,他们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其中包括暴力抢劫、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单在我国,就有不少因为缺少玩游戏的资金而引发的违法事件。

事例2: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半夜持刀砍杀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

中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分析及相应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我国中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来严重。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在我们经过一定调查后,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怀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这对于祖国和个人的将来都是极不利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做了详细调查,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对策帮助这部分同学转变过来。

一、厌学的表现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于顶撞老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学习马虎,得过且过。到学校不是为了学知识,求学问,而是为了混日子、弄文凭。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记笔记,老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

6、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二、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一)内在原因

1、由于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这一点是引起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在厌学的学生中大概有32%的学生的厌学是由于懒惰引起的。

2、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许多学生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上课时,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或听得一知半解;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调查表明,在厌学学生中大概有36%的学生厌学是由这一点产生的。

3、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娱乐场所繁荣昌盛,这对于好奇心特强的中学生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抵制力稍弱的学生们很快就会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当然这一点相对还是比较少的,调查表明只占5%。

(二)外在原因

1、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人开始盲目追求金钱而忽略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使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愿意努力。

2)受校外玩乐场所如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等的影响

3〉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一些知分子的生活仍较清贫,待遇较低。使中学生认为学习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作用。据调查,大约有12%的学生的厌学现象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

2、家庭因素

1)父母对孩子要求不严格。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有些父母只求孩子在学校别犯原则性的大错误,至于学习方面只要马马虎虎混及格就行,这就给孩子思想上造成了松懈。

2)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够。不少家长因本身工作劳动等种种原因,平时很少关心子女学习,几乎不主动到校了解孩子学习纪律情况,放任自流,而这部分学生也乐得轻松自在。

3)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得当。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甚至痛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抵制。

4)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也都会给子女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学习。总之,受家庭因素影响的学生大概有11%。

3、学校因素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当,如搞题海战术,课堂枯燥无味等。当然,师生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受这方面影响的学生大约有4%。

三、相应对策

1、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控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良好的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

2、家长、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3、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做好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课后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4、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联系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交流和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师与家长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以便及时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

5、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7、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电子游戏室、网吧、书刊、音像制品等的力度,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8、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来激活课堂;要多检查、指导厌学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上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等。

9、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平时应多接触学生,建立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差距。

10、学生应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是立国、强国的需要等。

迷恋初中生作文初二 篇10

春风来了,吹走了冬天的阴霾。

太阳不知不觉照亮了大地。

我忙碌的起身,收好行李,准备前往成都考级。

我紧张地走上台,拽紧双手,眼向四周东望望,西望望。支支吾吾地对裁判员做了自我介绍。裁判员看了我一眼:“请开始你的演奏。”我呆呆地坐在了椅子上,双手因紧张变得非常僵硬,曲子也非常难听,有的还跑了调,最让人尴尬的是我竟然弹成了另外一个曲子。我木然地望了一下四周,只见,裁判员挠挠头,说:“对不起,请你下次再来。”然后,示意了我出口的位置。“离开?”我顿时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伤心的走出了表演的舞台。

“哗——”雨点无情的落了下来。

我和父亲坐上了回重庆的火车,一上车,我就拿出耳机,播放我最喜欢的音乐。“最讨厌要下不下的雨,可惜未来总是扑朔迷离……”

忧伤的歌放给自己听,要坚强,要努力,不要放弃。

回到重庆,我就躺在床上,回想着苦练已久的乐曲,慢慢地我进入了音乐的世界。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的人们,都非常的坚强,遇到困难时,他们一点都不在乎。我缓缓的起身,反思了下自己,“我不应该就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伤心,我要坚强!”

春风吹动窗帘,轻拂过了我的脸颊。

时光之歌再次奏响,我又回到了当时考级的地方,面对着同样的裁判,同样的舞台,这一次,我自信大踏步走上去,大方地介绍自己。我弹着弹着,陶醉在了音乐的世界。裁判员微笑着频频点头。

太阳射出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脸上,我开心地望着前方,因为我知道那束光是我成功的标志,是我对音乐的痴迷的标志。

风吹动着树木,地上的影子像舞女般,跳着优美的舞蹈。

天上的云朵,也变成了一个个微笑的模样。

不要迷恋哥 篇11

iPad发布伊始,大家都认同它是为了对抗亚马逊电子书,以及应对上网本市场推出的应势之作。其实,它不是电子书,至少不愿与电子书为伍,所以开机启动中iPad并没有内置电子书程序iBooks。采用1024x 768像素分辨率IPS屏幕的iPad,从外形上看更像一个数码相框,或者说MP4,M匣愿意称它为大号iTouch。

由于大家的关注度集中在iPad的电子书功能,MI立马从App Store下载了iBooks程序进行体验。iPad提供用户从iBooks的App Store直接购买并下载电子书,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计(制作软件epubBuiIder),然后通过iTunes同步到iPad阅读。如果米饭通过epubBuilder制作的epub电子书出现不能上传的情况,通过caobre软件进行简单转换就能很好解决。尽管目前电子书以外文居多,随着iPad在国内上市临近以及中国用户日益增多,相信很快将有更多中文书籍、杂志甚至报纸出现在iPad的lBooks中。随着电子书的增加,苹果想必也会为iPad增加类似Genius的功能,从而帮助用户快速甄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此,MI还透露一个商业秘密,也许不久米饭就能在iBooks的Store中发现最新的《移动信息》杂志了,到时大家一定要支持呀。

既然有了电子书资源,iPad的阅读效果如何呢?考虑到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iPad提供了手动调节屏幕亮度、显示字体大小等功能,如果阅读过程中需要临时中止,还可以设置书签以便日后续读,在设置书签的同时,Ml惊喜的发现词典功能,可惜目前对于中文无效,在阅读感觉方面,普通人会认为iPad采用了彩色屏幕(多点触摸lPS屏),效果应该更胜采用黑白屏的亚马逊电子书,其实Ml认为使用了电子墨水(E-lnk)的亚马逊电子书更适合阅读书籍、报纸,适用于现在:而iPad则将是未来电子书,或者视频杂志的载体。另外,MI还想告诉米饭的是,iPad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似乎不太准确,所以在深夜看书小心屏幕高亮度损伤眼睛。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短按3下iPad的返回键就可以将屏幕变为荧光模式,适合夜间使用。

互联网终端是什么?这个概念过于陌生,米饭可以理解为具备类似上网本功能,但是可以持续较长时间使用的产品。其实从iPhone开始,后续的iTouch、iPad都是为网而生。这不只是上网浏览、包括App Store、ITunes,以及众多程序都是依赖网络不断更新,不断提供信息。iPad依然内置的是Safari浏览器,如果用户之前使用过lPhone或者iTouch应该可以很快上手,多点触控,放大/缩小屏幕的体验依然很棒。在重力感应器的支持下,iPad支持竖屏、横屏显示,与此同时,iPad在机身右侧专门设置了一个锁屏键,在用户不想使用重力感应旋转屏幕时可以使用。iPad发布时,很多用户对于其宽大的屏幕黑边颇有微词,既然有242.8mm×189.7mm尺寸,为什么只选用了9.7英寸屏幕呢?只有当你实际使用才会发现,这个黑边是必要的,否则灵敏的屏幕触控在使用中一定会为米饭添加不少烦恼。

既然是互联网终端,那么必然会涉及到文字输入,iPad已经内置了中文系统,所以米饭不用额外添加第三方输入法就能获得原生的中文拼音输入、手写输入。原生的输入法与iPhone并没有区别,只是因为可以操作的面积增加,加之苹果在触摸精准度方面确实有优势,输入体验远远强于之前大多数有触屏功能的MP4产品,普通人稍加熟悉就能达到使用物理键盘输入的效果。如果实在感觉不习惯,米饭还可以额外添加苹果专为iPad设计的键盘,只是价格不菲。

除了Safari浏览器,App Store、iTnes、Google地图、Mail依然出现在Pad系统中,随着屏幕的增大,米饭会发现使用上述功能更为惬意,特别是收发邮件、查看地图直接利用手指操作,摆脱了鼠标的指指点点真是一种享受。可惜的是,Gooqle地图依然不支持纵横。随着iPad上市,Google也推出了适用于iPad的Google服务集合,其中包括日历、文档、资讯、相册、翻译以及地图,内容方面与iPhone版本相同。对于目前红火的微博,非常抱歉的是,国内还没有推出iPad版本,大家就iPhone版本凑合用吧。苹果考虑到现在iPad软件还不算特别多,当用户在iPad上使用iPhone软件时,系统会提供一个界面放大键,放大一下勉强使用吧。Ml测试的是iPad Wi-R(16GB),针对网络上盛传的Wi—Fi(支持802.11n)信号弱的问题做了对比测试,相对于Google Nexus One、诺基亚fNOKIA)N97 mlnI,IPad的Wi—Fi信号接收能力确实较差。尽管苹果为iPad设计了两条wi-Fi天线,不过因为机身背部铝合金材质的原因,最终还是影响了Wi—Fi信号接收。

随着iPhone 3GS(660MHzARM Coretex A8处理器件目对于lPhoneS2代产品在性能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各种精彩的游戏越来越多出现在App Store中,这次iPad将处理器性能提升到1GHz(A4处理器1,屏幕尺寸加大到9.7英寸,游戏当然也成为吸引用户购买iPad的一个重要因素。令Ml感受性能提升最为明显的是——DungeonHunter,之前在iPhone 3GS上使用时会感觉一定延迟,针对iPad推出的Dunqeon HunterHD(iPad版本,类似高清版)却是可以非常流畅的运行,加上灵敏的触摸控制,你会喜欢上用iPad玩游戏的感觉。当然,MI不得不提到的还有Plants VSZombitsH直物人大战僵尸讦DStarWalkf星际漫步),尽管前者在电脑、iPhone上已经出来一段时间,只有iPad的触摸才令游戏更有乐趣。而后者虽然不算一个游戏,但是当你看到浩瀚的天空尽在手中,你将会有何感慨!由于性能的大幅提升,即使正在从iTunes无线下载高清视频依然能流畅运行各种游戏。

很多人抱怨,苹果没有随iPad推出多任务系统,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苹果的东西都搞成微软模式呢?对于iPad,缺少多任务并不是大问题,诸如一边上网一边听音乐:一边微博一边听音乐都是可以流畅实现的。

在苹果的官方资料中,iPad支持播放分辨率达1280×720像素(720p)的H,264视频(每秒30帧),为此,iTunes中出现了专门为lPad制作的HD视频。不过就Ml使用的经验来看,除非是迫不得已,通过iPad下载一点高清预告片即可,否则下载高清视频需要的漫长等待会让人失去任何乐趣。要获得HD视频,最好的方式通过电脑下载或者制作,然后由iTunes同步到iPad。对于iPad的播放效果,IPS屏幕的色彩表现稍好于主流的TFT显示屏幕,但是色彩饱和度不及AMOLED。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节能,否则只是凭借24,8Wh的锂电池不可能达到10小时以上的视频播放时间fMacBookAir电池是40Wh,IPhone是4.51Wh)。MI也可以证实,iPad的视频播放时间真的可以达到10小时以上。拿到iPad实物时,Ml为lPad机身背部的凸起设计感到不解,直到进行多媒体播放时才发现,苹果在其中设计了音腔,目的是令声音更浑厚,iPad的实际音响效果确实不同一般,音量、音质远远超过iPhone,当然,还是没能达到所谓惊艳的效果。奇怪的是扬声器只在机身底端单边设计,这样并不能达到更好的立体声效果。最后,对于iPad的视频播放Ml不得不说,效果还不错,操作很复杂。

在撰写本篇稿件之前,MI曾经希望在iPad上完成写作。最后,不得不放弃了,除了输入方式需要时间适应,最重要的是iPad缺少Word编辑软件,尽管Word、Excel、PPT文件都可以在Pad上原生阅读。MI在Aop Store中搜寻各种软件,直到安装了Pages软件。这个软件可以编辑文字、插入图片,然后将文档存为Wond等格式再通过E-mail发送。可惜的是,这个软件有时会导致字体缺失、图片移位。另外,如何将工作文档导入iPad,除了E-mail,只有使用iTunes同步了。如果米饭是一位需要频繁处理工作的商务人士,或者是需要撰写众多稿件的媒体从业者,用iPad代替辇记本出差使用显然是不现实。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广告从业者,或者设计师,经常会给别人展示自己的PPT或者图片,那么iPad是一个好帮手,首先它是有视觉效果——超简洁,其次,演示PPTSD图片非常快捷,而且可以随手传阅,你的客户不被你的创意征服也会被你的iPad征服。

它不是迷信

到了最后,免不了说说iPad的缺点。Ml认为其最大的缺陷是不知道如何放置它。692Kg的重量不会让用户习惯一直拿在手里,如果放在桌上则因为机身背部不平,不便于操作。最好的姿势是坐在沙发上,然后翘上二郎腿,将iPad放在腿上观看。问题是,这种姿势可以保持多久呢?第二个缺陷,lPad周边的黑边设计是必须的,可Home按键似乎成为惟一的“死角”,Ml经常因为误触按键退出程序,观看电子书时问题还不严重,游戏时就比较麻烦,有时这样意味着从头再来一次。第三个问题,依然是苹果的老问题,IPad存在很多的格式限制,高清视频需要装换,Office文件需要转换,甚至图片都需要转换。如果你真的是需要一个笔记本,iPad确实不能代替。最后的问题,苹果将iPad的数据/充电接口进行了改变,通过数据线将其与电脑连接,虽然显示不能充电,如果长时间还是能达到充电效果,只是过程非常缓慢。

MI意见

散文:我所迷恋的书香 篇12

走进书房,便有一阵书卷之风扑面而来。清爽油然而生,书房中整齐排列的书籍似乎在招手,在舞蹈,似乎在等我一个温暖的拥抱。走进书海,走向世界。

曾有人这样对我说“书是朋友,更是亲朋知己。”如此亲密?我这样想。

读一本书果如认一个人。初读好比初识,看见的是他华丽的外表;慢慢地,关系有更近了一步,你知道了他的背景经历;再来,你们便熟识了,他将自己的一切全交付与你,你们开始形影不离,有时你还可以指出他的优缺点,并铭刻在心。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喜欢一本书,就好比迷恋一个人。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后来淡淡的余光,再后来的深刻理解,最后的爱不释手。是这样么?这份钟情还真有“重任”的感觉。

书竟可以叫你寝食难安,真不可思议。

小时候,常坐在父母怀中,牙牙学语开始,书已在不知不觉间与我同行。星辰下,父亲教我念诗。真可真是件大难事儿!小小的脑海中装的可是天马行空,怎么将这些枯燥无趣的诗词记在心里呢?父亲不听我的牢骚,耐心的一字一字念给我听,偶尔也会因我的“不成材”而啧啧几句,但还是一如既往。至少这结局不错。见到亲戚朋友,也能“掰”个几句诗来,也有了些个赞美,父亲的几口大烟和爽朗的笑。这是我的功劳,我这样想。

古诗日积月累倒也背了不少,爱那“斜阳草树”,盼望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更欢喜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久而久之,就读了些长篇的名著。

起初,读的是古典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给人的印象极深。读《三国》只叫人气宇轩昂,喜欢那些个动人心弦的古诗,读到不同的地方,心情也有所不同,仿佛这书上也生了根粗线,将我牵动与“兴奋”和“伤感”之间。读《红楼梦》感触如泉涌。如水如花似黛玉,如萧如酒似湘云,如纸如笔似宝钗,这三个女子的命运牵动我心,教我时而泪如泉涌时而心如刀绞。《水浒》的剧情让我直捏一把冷汗,更忘不了《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继而读了一些个外国的名著。其中的启蒙本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头一回感觉到光明如此珍贵,更惊叹与海伦凯勒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沙利文小姐的一个“爱”字不仅给了海伦凯勒思考,更勾起了我的回忆和理解。“爱”是什么呢?是空气,是阳光,是甘露,是鲜花,是父母的伞,朋友的臂,恋人的怀抱,自我的追求。这本书看似记叙了海伦的一生,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缩影。假如让我三天处于黑暗,我又会怎样去寻找我的光明呢?读了这本书后,海外的名著便无条件的吸引了我。启蒙本之后,我还读了《巴黎圣母院》《契柯夫小说集》《爱的教育》《金银岛》等,文字叫人思绪飞扬,心动不己。

长大了后,进入青春期,也就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对长篇大论也就失了兴趣。于是,我开始迷恋上了一些小说。喜欢《鬼吹灯》《盗墓笔记》这类的好像很男生气的书籍,倒是不怎么喜欢言情,因此,常被周围的朋友逗趣,说我女孩子的外表男孩子的心,真叫人哭笑不得。

书的变换就是我的成长,在漫漫岁月中,书伴我走过了大半的路,在我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教会我感恩,教会我思考,教会我信仰,教会我真诚。告诉我如何去善待一棵树一枝花,告诉我怎样去放空心房,思绪飘扬。

就这样,我长大了,因为书的滋养,我成了老师得意的文科生。开始热衷于写作。得到了表扬,我就会先在心里感谢“他”----感谢每一本书。

作文:我迷恋的抽象画 篇13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最令我迷恋的是抽象画。

抽象,抽象,就是说这画既不理性,也不形象,但它却能给人的视觉带来不一般的震撼。

有的人认为,把画画得与实物相像便是好画。我却不这么认为,如果真画得与实物一样,那作者的情感又在哪里呢?虽然抽象画与实物几乎没有相近之处,但它往往比那些写实的画更能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

抽象画,一种多么神奇的艺术。

不是几根有粗有细的线条和一片看似没有什么规律的色彩就能组成一幅抽象画,一幅好的抽象画,它的每一根线条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抽象画正是作者的情感在纸上的体现,你怎么能把这种情感用一个写实的人、一棵树、一个瓶子表现出来呢?

毕加索,由于对战争的愤怒而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这幅画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画中的悲剧也将永远印在人们的记忆中。毕加索用扭曲的线条在画中交织出了残断的肢体、嘶声长鸣的马匹,被踩踏的鲜花、失去孩子的.母亲和她那无珠的眼睛。整幅画面一点也不写实,但我们却能从那支离破碎的黑白色块中,深切感受到阴郁、恐惧以及毕加索的愤怒和无尽的悲悯。写实的画,很难给人带来如此的视觉冲击。

保罗·克利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创作了《死与火》,数一数,这幅画中一共也没用几根线条,没用几种颜色,乍一看也看不出画的是什么,但是一旦看过之后,那张抽象的苍白脸庞就会在脑海之中时时浮现,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便蔓延开来。

迷恋青春的宗教 篇14

道教是中国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道家学说为信仰基础,又和道家有着很大区别。什么是“道”?什么是道家?依我看来,就是春秋战国那个思想大爆炸的年代,一群智商极高的被边缘化了的旧贵族,以逆向思维冷眼旁观人类文明,发现源于人性的占有欲和支配欲而产生的种种人类的智识,正在把人类引向灾难的深渊。由这些智识建立起来的所谓文明,包括知识体系、制度、技艺,都是对人的天性的异化。与所有具有乐观主义进化色彩的学说不同的是,道家不认为文明给人类带来了进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幸福,使人类更智慧,所以他们主张“道者反之动”,要“绝圣弃智”,“复归于静”,让社会、生命、宇宙,回到那样一种无分别的、宁静的、浑沌的初始状态。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从社会层面上,道家设计了“小国寡民”的蓝图,主张“无为而治”;在生命层面上,道家主张“心斋”、“坐忘”、“葆真”、“返朴”;在宇宙层面上,则主要是为其生命观和社会观寻找宇宙论根据,并因此生发出一系列宇宙发生学的天才猜想,大致勾画出一个系统的宇宙结构。这是道教学说最难得可贵之处,也就使道家学说在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显得思维特别宏伟浩渺,尤其是对“道”本体论概念的抽绎。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那个就不是“常道”了;庄子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道不可闻,闻者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不可言说,不可致意。它无法描述,却又无所不在。它构成了宇宙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存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统一性是一样的。这个统一性,就是“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能从那些根本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出一种共同的东西,来说明万事万物存在的统一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维上极其了不起的抽象。

有了道,再把人的存在与其他事物的存在联系起来,反观人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反和破坏了事物的统一性,是道家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道本身是简单的、朴素的、没有欲望的,不可分别的,人也应该过着一种简单、朴素、节欲的生活,才能接近“道”、认识“道”。而我们现在这个文明社会,实际上是基于欲望的满足和分别心而发展起来的,应该受到批判。它破坏和支离了道的单纯、朴素、浑一。因此,先秦道家,大都是一些隐士,用这种拒绝文明社会的自我放逐的方式,来坚守自己的哲学信念。但是,不能把先秦道家的生活方式看成是消极主义的。他们其实在过着一种积极的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从内心到身体到社会关系到生息环境,全面回归到单纯、朴素、纯一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之为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来的,也是道教的最高境界。“动而与阳同波,静而与阴同德”,可能是对“道法自然”境界的神秘体验的描述。

在这一点上,后来的道教与原始的道家思想是共通的。道教是把先秦道家学说做一种社会实践的组织化尝试,当然,就像藏传佛教接受了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的许多东西一样,道教也接受了中国民间许多原始宗教的东西。原始宗教与巫术是分不开的,所以道教中间有许多驱神打鬼的谯仪、念咒画符的手法,看上去特别迷信,尤其是活动于底层的民间的道教。但是,道家的“精气说”似乎又是反鬼神的,认为是“精气”生出了天地、星辰、五谷乃至圣人和鬼神,因此,掌控精气,就是掌控生命的本源;化精练气,就能自由地掌握生命。

与其他宗教相比,道教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看重人的肉体,追求肉体的“长视久生”。道家的很多修行包括练习内丹、外丹,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把人的身体调整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状态,像庄子所说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身轻如燕,走路飘飘欲仙,不容易感到饥渴,不受自然界有害物质的侵袭而生病,然后长生不老,永生不死,达到活神仙的境界。对肉体的执著,对长寿的承诺,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甚至是非常有作为的帝王会对道教感兴趣。对皇帝来说,尘世间所能拥有的东西都有了,只有健康的身体和长久的生命是无法通过权力拥有的,这个东西儒家不能给他,佛教不会给他,只有道教说,我能给你!秦始皇、汉武帝晚年遍求方士,大炼丹药,数次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也就是今天东部沿海一带寻找神仙,搞得劳民伤财,却仍乐此不疲。据说汉武帝有一次在黄帝乘龙升天处祭祀,大臣问他,如果在得道升天、统治江山和家人团聚之间选择,将怎么办?汉武帝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能成仙,江山和家室就像破鞋子一样,可以弃之不顾。由此可见,在汉武帝的眼中,江山和家室都是负担,而做活神仙的那份自由自在才是真快活。

道教在中国民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什么抽签算卦、房中术、驱鬼降魔、乃至气功,都是道教里的东西。道教为了和佛教争夺香火和信众,还建立了一个十分本土化的神仙集团,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杂神收编其中,甚至一些历史人物都成了它神仙谱系中的一员。对许多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道教似乎比佛教更为实用。道教神仙集团中最受百姓欢迎的一个小小别动队,就是八仙。这七男一女八个神仙是道教中的散兵游勇。分析一下八仙的组织结构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这八个男女神仙并没有严密的组织,他们不属于哪个洞天,也不属于哪个福地,没有什么组织关系;其次是这八个男女神仙处在一起并非谁的指派,也没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来继系;第三是这八个男女神仙彼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不存在谁领导谁的问题。照儒家的尊卑长幼之序,钟离权是吕洞宾的师父,吕洞宾又是韩湘子的师父,已经是三辈了,但他们之间却嘻嘻哈哈,没大没小;而且何仙姑一个未婚女子混迹于七个臭男人之间,从来也没想过男女之大防,七个老少爷们儿似乎对美少女何仙姑也未动过凡心;第四,这八个男女神仙各有一门法器,能随时随地摆脱地球万有引力和时空的束缚。这四点都是我们红尘中人做不到的。红尘中人有国家、有乡党、有家族,分长幼尊卑,有男女之情和男女之别,当然还受地球引力与时空限制,尤其是会生老病死。但八仙这些烦恼都没有,这才是道教神仙真正快活之所在啊!

上一篇: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下一篇:小企业管理04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