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怎么学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怎么学(通用10篇)

高中化学怎么学 篇1

〈1〉:充分利用本次暑假时间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

①.知识衔接:要重点复习高中化学应用较多的初中知识点

包括以下内容:1.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及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配平

3.基本概念及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的分类及定义。

4.化学实验部分,如常见的物质的制备方法,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仪

器及试剂的使用,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

②.方法衔接:初中化学侧重学生的感性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较紧密,知识较简单,方法

单一。高中化学专业性加深,同一个化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如:已知反应

3Cu+8HNO3=3Cu(NO3)22O

计算64克Cu参加反应生成的Cu(NO3)2的质量:

法1:质量法

法2:物质的量法

法3:元素守恒法

正是由于高中化学思维难度加大,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导致很多同学刚上高中时感觉化学很难,成绩也不尽如意,所以需要同学们先心中有数。

③.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学习相对来说是轻松的,学习内容较少,压力也较小,但高中化学内容多,课时少难度也增加,高中学生的压力本身也非常大,这样的话,要求新高一的同学必须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适应高中的“345”课堂模式。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延引,要提高课堂效率跟上老师思维。针对高中自主学习时间较多的现实,一定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仔细效率。

⑵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与死记硬背效果有天壤之别,要想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建立起与老师的良好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再次必须刻苦努力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慢慢建立的过程,只要不断的努力,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一定会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

⑶ 必须广泛的积累

由于化学的学科特点——知识点比较繁多,规律性少,所以广泛的积累识记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要建立起笔记本,错题记录本,作业本(三本),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识记,积累。功夫用在平时,高一高二打好基础,高三将事半功倍。

高中化学怎么学 篇2

起始于本世纪初叶的新课程改革至今已逾十载, 然而, 在考试评价机制驱动下, 传统的师本、本本、考本依然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执着坚守的法宝。

郭思乐教授曾指出:“我们的师本的设计总是忽视了学生实体的活动, 忽视了人作为有机体的特征, 而把教育过程转化为可灌输的条文或步骤……于是, 对事物的分析性研究, 代替了学生主体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这就带来了对教材的过度分析化。”例如学习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我们有的教者硬生生将一篇经典美文卸成八块, 逐点讲解, 很少给学生朗读、感悟、品味的时间。语文教学中充斥着由我们的教者一手制造的大量无用之物, 让我们的课堂长满了杂草, 几乎成了灾难, 我们却全然不觉。

究其原因, 就在于教者一直遵循着一种做研究的思路, 即把个人所研究的语文知识的相关理论通过课堂灌输给学生, 这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本源的做法, 实践证明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可见, 课堂上教者的语文研究理论是不能替代一切的。

坐看云起处天马行空时

毋庸讳言, 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来自于学习者自身, 来自于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大语文”领域的广泛涉猎。阅读和写作, 是语文的本质所在, 只有抓住了这两翼, 才可找到救赎我们的学生、救赎我们教者的良药妙方。

那么, 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把阅读、练笔落到实处, 发挥其有效作用的模式呢?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认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 去不断地创造自我, 改善和发展生命, 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 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

作为虔诚于生本教育的一线教师、积极的参与者, 近几年来, 在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感召下, 我本人利用现有条件, 努力改造自己的教学, 间断进行“无拘束的语文教学实践”生本教学改造的尝试, 从此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例如我在执教余秋雨 《道士塔》 生本研讨课时, 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几个线路问题:

环节1:读了这篇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怎样的感悟?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环节2:阅读、查阅、搜索、整理资料思路提示 (略) 。

由于在前置预习阶段, 学生阅读了大量文章, 做了充分准备, 因此在这节课上学生展示积极、讨论热烈、情绪高涨, 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记得在那一节公开课上, 同学们展示了他们在前置准备中阅读并整理出的余秋雨部分作品如 《莫高窟》《阳关雪》 等文章的精彩片段, 其间有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余秋雨 《阳关雪》 中的一段文字, 深深感染了全班同学, 文化人余秋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忧患意识更是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此外, 很多学生围绕第三线守护中国传统文化, 自觉保护祖宗遗产、为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学习这条线路选择了大量的材料。可见, 只要我们大胆尝试“无拘束的生本语文教学实践”, 把学生放到浩瀚的阅读海洋里去, 他们获得的知识自会丰盈, 而他们“天马行空式”的精神生命活动, 也将会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放下执着不见自我

实现从语文研究向无拘束的生本实践的转变, 是语文教学改造的根本所在。在此, 我想仅从技术层面谈谈生本语文实践中的教学再造策略。

前置学习的再造策略:

前置准备问题的设计入口要低, 再低些, 简单, 再简单些;问题的设计口径要宽些, 选择余地大些, 有梯度更好些。

教者在前置准备阶段对问题的设计, 直接关乎学生是否好学、都能学、方便学。郭思乐教授曾说过:再简单一些, 让学生走进去, 让学习变成他们最喜爱和最乐于从事的事情, 欢乐的、友爱的、有效的, 这是最符合学生天性的事情。不过我想, 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设计的简单化, 也并不就意味着问题的设计可以漫无边际;相反, 正是这些环节在考量着教者的心机和智慧。如粤教版高一教科书中《声声慢》前置预习可设为:

(一) 读了这首词, 我最想说的是什么?

(先参看注解细读、品读课文, 用诗意化的语言书面或口头串解这首词的画面意境;后自选角度, 书面写出读后最想说的话)

(二) 网上查阅整理——一代才女李清照。

(如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与赵明诚, 晚年李清照, 乱世美神李清照, 酒色财气李清照, 李清照词作欣赏等;可任选其一或另选其他, 上网查阅资料, 摘写整理有关李清照的相关内容)

(三)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结合大宋国运之兴衰与词人李清照的命运情怀, 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为话题, 写一段感想文字)

前置预习是生本课堂改造的重要环节, 只要文字简单明了、内容入口宽,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 由此曲径通幽、渐至佳境, 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教学活动的重设策略:

课堂的和谐来自学生自身的调节, 营造“零干预”的课堂氛围, 才是生本课堂的至高境界。学往往比教来得顺利和容易得多, 教不一定能把事情都能说清楚。

生本课堂的最大魅力就在于, 以学定教, 不教而教, 教者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学生自觉热情地投入学习, 通过课堂读、写、说成果的展示, 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重塑灵魂、净化心灵的目的。所谓“无拘束的生本语文实践”, 即强调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 教者最好不干预或尽量少干预, 学方的有为, 这同时恰好是教方的成功, 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方的有所为, 是所谓“无为而为”。因此, 在展示环节, 要让课堂原生态自然流动, 教师无需预设太多, 只需要静心倾听, 适时点拨, 适当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态, 进行无痕的引领、有针对性的诱发和有创意的调控就够了。

有一个误区需要注意, 就是千万不要以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多才是“有作为”, 反之, 就是“无作为”。须知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的过多干预, 这种貌似“有作为”的行为, 不仅会抢占课堂的空间, 甚至会成为一种对学生思想的束缚, “大树底下不长草”,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教学过程的整合策略: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同是生本, 一样教无定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视文本难易整合学习环节, 必要时适当地有所作为——教者可“不执着”地教, 自然而然“不见自我”或“少见自我”地教。

生本理念强调依靠学生的语文实践来学习, 经由实践变成人的素养和智慧, 进而生长在人的心灵与脑海之中。教者要像佛家所憧憬的, 放下执着、清净空灵, 在教学中“不见自我”。但是, “不见自我”并非教者不作为。要说明的是, 高中语文课程某些篇目, 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难度, 需要教者适时点拨或补充。

如学习苏轼的 《赤壁赋》, 教者可在学生展示中适时适当地穿插补充以下内容:

(一)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诗文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结果——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二) 欧苏 (散文) 、苏黄 (诗) 、苏辛 (词) 、宋四家 (书法) 。

苏门四学士……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三) 苏轼生平的逆境:第一次是45 岁, 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第二次59岁时被贬往惠州, 62岁时贬至儋州, 到65岁才遇赦北归。

《自题金山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轼认为, 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 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政治上苏轼处在新、旧两党间屡受排斥, 仕途十分坎坷。思想上出入儒道, 杂染佛禅, 内方外圆, 既能关注朝政民生社稷, 又能随缘自适, 达观处世。面对逆境的态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的超然态度;禅宗的“平常心”。

教者只有处理好“有作为”而又“不执着”地作为的关系, 才能使学习者无拘无束地学, 从而达到唐寅诗所说的“试从净处闲倾耳, 便有冲然道气生”的境界。

郭思乐教授曾引老子的话说,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由此推演到“事得一以顺”:找到了事情的真正本体, 事情就会变得顺利。我们找到了学是教的本体, 教原本就是用来帮助学的。这说明学往往比教来得顺利和容易得多, 教不一定能把事情都能说清楚, 教师的纯理论的教, 永远替代不了学生的学。教, 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感悟和尽兴的展示。是花, 总会开放;是人, 本有学习的天性。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只需提供足够养分、静待花开。幸福, 终归会有到来的一天。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美国高中怎么选? 篇3

学校性质

美国高中分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两种。美国公立高中由于是政府投资拨款,所以学费相对较低。美国公立高中允许外籍学生就读的最长期限是一年,只有少量国际学生以交换生的形式就读。由于美国公立高中遍布全美,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范围。但与私立高中相比,美国公立高中的师生比例较低,教学环境相对不理想。加之,美国公立高中不接受国际留学生,因此并不是准备去美国高中留学的学生的理想选择。美国私立高中普遍是由个人、集团或者教会投资创办。国际学生只有在私立高中就读才能在美国接受全部的高中教育。因美国私立高中的教学环境较好而被公认为是通往美国名校的桥梁。每年美国私立高中都会向哈佛、耶鲁输送大量的学生,因此被称之为哈佛耶鲁“Feeder School”,即人才专送中学。

地理位置

学生在选择美国高中时,一定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一般而言,地理位置优越的美国高中所具备的优势也有很多。首先,在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的美国高中就读,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上学时间,还可以节省一笔交通费用。就地区分布而言,美国的优质高中普遍集中在地理位置较好的东北部和西南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达,人文气息浓郁,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不仅如此,对于学生将来的升学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师资力量

在对美国高中进行择校时,最不容忽视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师资力量。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包括在两个方面上。一是教师的资质。优秀的美国高中的教师大部分都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二是教学的经验。很多美国私立高中的教师均为执教10年以上、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师生比例

师生比例较高的美国高中普遍采取的是小班教学。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培养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美国高中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成绩。美国公立高中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师生比例普遍较低。其教学培养模式很可能会让初入美国高中学习的中国学生感到不适应,并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课程设置

不同的美国高中,开设的选修课程以及转学分课程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美国高中时,一定要详细了解这些学校都开设了哪些课程,之后再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国高中。

费用预算

高中留学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说,美国高中留学费用要远远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留学的费用。这是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阶段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助学金和奖学金补贴,而在美国高中学生则很少有奖学金,也没有任何的补贴,全部的费用都需要由家庭承担。尤其是美国的私立高中。所以决定送孩子留学美国高中的家庭最好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录取要求

美国高中在招收学生时都会有自己基本录取要求。其主要标准是托福成绩、SSAT成绩。简单来分的话,无非三类:一类是学校要求托福成绩为100分以上,SSAT为2200以上;一类是学校要求托福成绩在80分左右,SSAT为1900以上;一类是学校要求托福成绩不低于45分或小托福、SLEP成绩的。因此,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录取要求来做选择。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录取要求的,如无特殊情况,建议学生不要申请。合适才是最好的。其实录取要求低的学校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学校。那些录取要求较高的学校,一般都是在国内比较热门的学校,这类学校的申请人数较多,招生人数较少,所以竞争比较激烈,故录取要求也就会相应地水涨船高。有一些学校由于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晚,知晓的人不多,所以在录取条件上会相对比较宽松,但这些学校在美国也都是非常好的学校。

住宿类型

美国高中的住宿类型通常分为寄宿式和走读式两种,当然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校,即校外住宿。这两类学校各有各的优势。寄宿学校的优势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等待遇,不用家长烦心,学校关系比较简单,就是学生及老师的关系,相对比较容易适应。缺点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接触社会,语言环境相对比较差,只要有中国学生,他们之间的交流就会使用母语,不利于语言的提升,所以语言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一般建议申请走读学校。另外,寄宿学校的名额受寄宿条件的限制,招收的名额很少,所以竞争很厉害。走读学校的优势是具备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当地社会,直接接触美国生活,比较有家的感觉。走读学校由于不受住宿条件限制,所以招收的名额比较多,竞争相对没有住宿学校那么强。缺点就是每个家庭有每一个家庭的规矩,学生多了一个和住家的关系,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适应和沟通能力。

气候条件

怎么学初三化学 篇4

提前预习

任老师说,现在正值暑假,同学们可利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对化学课本进行翻阅,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尤其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时,需要同学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较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去扎实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认真听课

开学后,同学们学习化学,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教学的进度往前走。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听讲,把每堂课的知识点都弄明白。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因此,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做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同学们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同学们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要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理解双基,掌握化学用语

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一般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对双基不仅要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立足结构,了解物质性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制约了物质的存在方式、制法和用途。因此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时,应抓住其结构来了解物质性质。如学习氧气时,须思考:氧气是由许多氧分子组成的,而一个氧分子又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易得电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许多物质在常温、点燃或加热时均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且放出大量的热。在学习了许多物质后,要善于将相关物质构建成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以便于牢固掌握。

九年级化学怎么学 篇5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实验就跟魔术一样,很能吸引孩子。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小费老师有这么建议给同学们:

a、建议还未提前学习化学的同学,提前关注一些化学兴趣类书籍或者实验视频,推荐书籍有《疯狂科学》;《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还有《化学应用与概念》;

b、另一种让孩子快速喜欢新学科的方法就是找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喜欢的老师,这比什么都管用!

c、鼓励孩子自己参与实验环节,因为在学校也好,在课外班也好,孩子自己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孩子在家里自己就能动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动手能力。

d、通过培养信心来激发兴趣。很多时候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是因为缺乏自信。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课上跟老师互动,鼓励孩子多问问题,慢慢的自信心越来越足,兴趣就越来越浓!

二、提高课堂效率:课下学习一小时也比不上课上认真听讲一分钟!

我是非常注重课堂效率的,在我看来,课下学习一小时也比不上课上认真听讲一分钟!何况很多孩子课下效率更低,一个小时里,一会儿起来喝喝水,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听首歌,结果真正有用的时间不到15分钟!

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如果课堂效率不高,重难点,易错题,拓展知识都没有听到,回去翻开作业本必然什么都会,课下效率就低,学习学到很晚却收获很少,于是很多同学在初三都陷入一个死胡同:在家学习挺努力的,为什么成绩提高不了?

白天在课上昏昏沉沉,晚上在家里自己琢磨白天老师讲了什么,当然提高不了!所以专心听课,提高课程效率非常重要!

如何能做到课堂效率提高呢?

从老师的角度,我告诉大家,一般来说,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这么几个环节是非常有价值的:

1、在讲新课前,一般都会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这几分钟如果把我好了,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

2、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老师再三强调这是考试重点、这是考试的易错点、这是要必会的方法、必会的例题的时候,孩子们应该马上抓住这最精华的几分钟,认真听课!

3、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更加重要,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总结归纳方法!

三、重视化学实验:得实验者,得中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年中考与实验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分数大约占了50分左右,而且近几年中考,实验的分值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得实验者,得中考”!

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那么该如何学习实验呢?

实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从最基础的仪器的认识和基本实验操作,到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到研究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复杂程度越来愈大,这就要求同学们对不同类型的实验特点非常的熟悉!

比如,认识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气体的制取等基础实验需要孩子们以观察、记忆为主,更重要的是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

当然,实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完的,后期我还会不断就实验以专题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四、强调记忆:记忆的终极方法,可能大家会觉得可笑,就是多练!

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因为自然学科不是推演得到的,而是总结得到的,初中生不可能能总结,因此需要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知识点散,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

九年级化学记忆方法

1、上课跟着老师动口说。很多同学上课不愿意开口说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习惯,一定记得:只有会说才会写,不会说一定不会写!

2、小时候大家背诵古诗,都是用嘴巴念,不动笔写的,但是我的记忆的过程确是手、眼、耳、嘴都用到的,一边写,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记,这样会非常牢固!比如记忆元素周期表,我就边写边看边听听记,这样写几遍就有很深印象了,自然就记住了!

3、反复看笔记,看错题、把教材,笔记本当小说一样,反复的回顾,不知不觉就会记住了;

4、睡觉前,回忆白天老师所讲的东西,回忆老师总结的东西,回忆做错的题,而不是倒头大睡。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慢慢培养,目前我知道跟我有这种相同方法的有,数学白超老师和怀柔区中考状元刘允洁同学!

5、另一个方法不适应于每一个孩子,我的父亲也是老师,从小对我比较严格,所以在家里,非常突然的,我的父亲就会拿出各科的一些问题来问我,有时候答上来了,会非常的自信,开心;答不上来,会对这个问题记忆很深。所以,如果您和孩子关系非常不多,建议您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高中化学怎么学 篇6

一、课前慎思

(一) 选课的烦恼

不同的数学课可能会用到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数学课。紧接教学进度的课有“起跑线”“比的认识”“比的化简”“复式条形统计图”等, 这些课中既有概念课, 又有综合实践课, 还有规则课, 哪一课更适合体现“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呢?最终, 笔者决定选择“比的化简”这一节课当载体。因为“比的化简”是学生在学习了“商不变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再学习的内容, 这种学习属于规则教学的并列学习, 根据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他们完全能够把以前的学习经验、方法迁移过来。学生“先学”会相对轻松。

(二) 先学, 怎么学

要设计一些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先学吗?课前的导学案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让学生阅读教材的例题进行学习, 可以吗?是课前先学还是课内统一学?怎样的“先学”能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示范?……这些问题既有关于先学的时间问题, 也有关于先学的方法问题, 还有关于数学教学的责任问题。

经过思考, 笔者有了自己的主意。如果教师设计了一些导学案给学生进行先学, 哪会不会给学生一个暗示———没有教师下发的导学案, 我是不太可能进行学习的?既然学生人手有一本教材, 为什么不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而要另起炉灶重新印制一些“导学”案?课外的自学, 没有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形成的“学习氛围”, 先学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样做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起点差异明显化, 到时课堂交流时会不会影响参与度?……于是, 笔者决定采用课内限时自学教材的教学方式。

(三) 后教, 怎么教

把学生当白纸去教, 只要提笔就画, 按构图一笔一画去涂抹, 最后总能得到一幅作品。这是先教后学的好处, 教师只要按照教材的设计去执行即可, 借助一些教学资料, 教什么还是比较好解决的。但是“先学后教”是在学生学习之后进行的教学, 这时, 白纸可能已经不再是白纸, 有的可能已经有构图框架, 有的可能已经涂上了颜色, 教师要做的是怎样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达到教学目标。先学后教, 教什么是一大难题。

根据以前积累的教学经验, “比的化简”这一课,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如下:

1. 从知识与技能上看:前项是后项的倍数时, 学生可能会把结果写成一个整数, 如60∶30=2;针对以往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在化简前项后项都是小数的比时可能会出现差错, 如0.7∶0.35=7∶35;中下学生可能会混淆求比值与化简比。

2.从经验与思想方法上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时很少会思考书本为什么会这么编写, 很少会思考例题这样做的根据。

以上的预测都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教的重点。

几经思考, 笔者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经历自学、交流、练习的学习方式, 了解自学书本的方法。

2.理解化简比的根据, 并能正确地化简比。

二、课堂实践

(一) 明确任务自学书本

1.认识最简整数比。

2. 揭题:今天, 我们要学习怎样把一个复杂比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3. 出示自学要求:阅读教材第52 页“ 试一试”前面的内容, 学习怎样化简比。

教材图片:

4.初尝试。

化简下面各比。

学生独立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 找出典型错例, 让学生板书。

错例1:0.12∶0.4=12∶4=3

错例2:0.12∶0.4=1.2÷4=0.3∶1

错例3:60∶30=60÷30=2

(二) 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交流4 道尝试题。

2.对板书3 个错题的讨论。

每道题找出错因, 并进行订正。

3.师生质疑。

(1) 师:学到这儿, 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生:学习化简比有什么用?

生:为什么要学习化简比?

(2) 师提问, 引导学生深读课本。

(1) 为什么书本上要讲三道例题?用其中一道例题不就可以讲明白了吗?

生:三个例题分别教我们怎样化简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

教师引导学生看着例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怎么化简整数比、小数比和分数比。

(2) 例题的每一步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 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化简比的每一步依据。

(三) 再尝试

学生练习之后小组内交流、校对。班内交流时请有修改的同学说明错因及订正方法。

2.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单位:克)

(1) 水:60糖:30 (2) 水:20糖:10

(3) 水:50糖:10 (4) 水:150糖:30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追问:你们是怎么判断出这几杯糖水一样甜的?继而解决学生在前面质疑环节提出的“学习化简比有什么用”的问题。

3.大正方形边长是4 厘米, 小正方形边长是3厘米。

大、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 () , 比值是 () 。

大、小正方形周长的比是 () , 比值是 () 。

大、小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比值是 () 。

讲评时, 教师选了一份把比值写成比的作业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讲评, 并体会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异同。

三、课后研讨

(一) 认可的做法

1 . 充分发挥教材的编写特色, 引导学生体验“先学后教”。教师在质疑环节设计的两个问题既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测, 又是对学生自学方法的引领, 还起到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理”与“法”的梳理, 可谓一箭三雕!

2.教师每次介入的时机把握恰当。

初尝试时,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例, 在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讨论, 帮助学生弄清化简比的根据与方法。再尝试时, 教师介入重点则放在学生还有修改的题上, 真正做到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学生会的不讲。

(二) 有争议的做法

在课后的讨论中, 听课老师对以下两个问题表示有疑问:

1.先学后教能保证学习效果吗?

2.哪些课适合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

笔者的思考:

对于第一个问题, 我在那节课的课后就作了一个后测。现将过程及结果描述一下。

测试的内容:

1.化简比。

2.先求比值, 再化简比。

3.小圆半径2 厘米, 大圆直径6 厘米。

(1) 小圆与大圆的半径比是 () , 比值是 () 。

(2) 小圆与大圆的直径比是 () , 比值是 () 。

(3) 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是 () , 比值是 () 。

(4) 小圆与大圆的面积比是 () , 比值是 () 。

测试环境:

课内独立作业, 完成就上交。

测试结果:

从数据分析及后续观察来看,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其中第3 题周长比与面积比约分不彻底的同学占多数。笔者把这类错误归因到解题技巧的缺失, 在下一节课中补充。如小圆与大圆的周长比, 学生算得小圆周长是12.56 厘米, 大圆的周长是18.84 厘米, 用12.56 除以18.84 求比值时找不到公因数314。而笔者是让学生不算出来直接用式子进行比、直接约分, 即小圆周长:大圆周长= (3.14×4) ∶ (3.14×6) =4∶6=2∶3。

对于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 不同的课型, 先学后教的策略可能不同。具体怎么做有待于实践当中继续研究。

高中文理分不分,国外怎么做? 篇7

在俄罗斯,大部分普通中学从十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中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但包括外语学校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一般不分科。

今年5月,俄罗斯将开始首次全国统考,各高校根据统考成绩招录新生,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高考。据了解,所有高校都于2月1日前公布了各专业的招考科目。如果中学生打算进入大学或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除两门必考科目(俄语、数学)外,还必须参加英语和另一门与所报考专业有关的科目考试。选考科目有9门: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社会知识、外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信息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选考多少门,全凭学生自愿。

与中国学生相比,俄罗斯中学生的负担要轻很多。在莫斯科一所中学十年级就读的高雨晴对此有切身感受。她是在中国上完小学四年级后随父母来俄的。她说,来到俄罗斯后,业余时间变得多了。俄罗斯中学一年有4个假期,春假和秋假各一周,寒假两周左右,暑假3个月。此外,每逢全国性节日也放假。在校期间,每天只上半天课,一般下午2点就放学了。放学后,学生可以继续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免费的课外培训班,或去找老师补习。高雨晴说,这儿的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值得中国学校借鉴。

美国:高中不分文理科,上课类似中国的大学◇管克江

美国高中没有明确的文理分科。在美国的高中上课,类似中国的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己选的课,到不同的教室去上。公立学校系统的课程由州委员会或当地学校自主决定。

美国大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复合能力,从高中升入公立大学,需要看三个基本条件:必修课、标准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

以加州大学为例,必修课包括7门:2年历史课(世界历史、美国历史、美国政治)、4年英语课、3年数学课(代数、几何)、2年科学课(生物、化学)、2年外语课、1年艺术课和1年的1门选修课。

标准考试(ACT或SAT)类似中国的高考,每年全国统一进行7次,学生可以多次参加考试。

在平时成绩方面,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大学预备课程成绩都将被计入。

除了这三个基本条件,高中生的社会表现、申请论文、推荐信和面谈成绩都对入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瑞典:数十个科目供高中生选择,大学录取看高中三年的全部考试成绩◇雷 达

瑞典没有高考,但大学录取率却只有50%。为何会这样?瑞典最大的中学——昆斯凯普学校的校长林达尔说,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具备高中二年级以上的瑞典语和英语水平,就可以提交高校入学申请。这也意味着,高校的基本入学条件并不高,因此,“择优录取”的依据便是考试,并且是高中3年的全部考试成绩。瑞典学生在高中要完成30门左右的课程,每门课都要参加由任课教师出题和评分的考试,如果希望毕业后能被名牌大学录取,学生就必须认真应对每一门考试,而且“三年如一日”。

与考试压力相对应的,是设计堪称“复杂”的高中教育科目。瑞典的高中课程粗算起来有数十个科目,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技术等,有些城市还开设有电气、造纸等科目,培养适应当地就业的特殊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这些科目的学生,其实选择的就是职业高中。

日本:从高二开始文理分科,国立和私立大学考试差别很大◇于 青

日本高中通常从高二开始文理科分班,为的是适应高考不同的考试科目。在日本,与文理科分班同样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确是考国立大学,还是考私立大学,因为两种大学考试科目的数量有很大不同。考国立大学,除了必须参加“中心考试”(类似统一考试)的6门(数、理、化、外语、国语、文科卷)考试外,还要参加志愿高校的3门文科或理科考试。而私立大学通常只有3门考试,如文科就考外语、国语和文科卷;理科就考英语、数学、物理或化学。由于国立与私立大学的学费相差较多,所以家庭经济状况往往是学生决定考国立大学还是考私立大学的重要因素。

高中怎么学好文综 篇8

文科综合对课本已有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回归课本是关键。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这样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因为考试也时常会涉及拓展内容。

(3)注意整理笔记,抄录在书里。把笔记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有助于提高我们在答题时的表达水平,也能够有效拓宽知识面。

(4)分专题总结。这个在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使知识点更清晰、联系更紧密。

2.重视地图

地理的关键是地图。填充图画是不错的方法,即拿一张空的图自己标上山川、城市、河流还有等值线之类的,而经纬线的图更应该多下功夫,一定要多看,做到反复熟悉。

3.注重热点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点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先梳理本年度的热点事件,再挖掘每个热点可能涉及的命题角度,归纳整理相关书本知识,最后用相关习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

4.研究真题

初三化学应该怎么学 篇9

(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2.听好每堂课

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3.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或多发错误,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温馨提示:记笔记并不是要你事无巨细的把每一个概念都抄下来,可以借助课本、讲义和练习册。记笔记之后一定要经常复习,及时巩固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查漏补缺。

4.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5.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6.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

★ 初三化学试卷

★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反思精选

★ 初三化学教学心得精选

高中化学怎么学 篇10

首先是我们绝对不能做“考点不变,题量增大”这种不科学的事情,一定要对某些考点进行删减,再补充新的考点,与时俱进,更科学地、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以及文学素养;其次,高中语文教科书必须围绕语文的工具性、文化性、应试性三方面跟进改革,且课本内容与高考考点关系更密切,而不是“教非所考,考非所学”,致使多数中学生不喜欢学语文以及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好语文,让语文在中学九大科目中一直处于“意义重大,却无人理会”的尴尬地位。

一、调整考点的建议

分值的分配方案一:作文70分;应用文10分(把原有的“病句”题融入这个考点);听说测试15分;普通话测试15分(取消原有的“拼音”题);古诗文(把原有的“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题融入这个考点)40分;两篇必做阅读30分(文学文本15分和实用文本15分;另将“论述类文本”归入“文学文本”一类,取消“科技说明文”或将它归入“实用文文本”一类);取消“同义词辨析”题和“语言表达连贯”题。

分值分配方案二:作文60分;应用文10分(把原有的“病句”题融入这个考点);听说测试15分;普通话测试15分(取消原有的“拼音”题);古诗文(把原有的“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题融入这个考点)45分——增加传统文化的考查;两篇必做阅读35分(文学文本20分和实用文本15分;另将“论述类文本”归入“文学文本”一类,取消“科技说明文”或将它归入“实用文文本”一类);取消“同义词辨析”题和“语言表达连贯”题。

二、完善考点与教材

(一)关于写作能力

总分增加,作文分值应该增加(180×40%=72),确保写作的重要地位;至于为何要增加应用文写作,主要是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被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政府部门工作,都会接触到应用文,但大学里除了中文系、新闻系、行政管理系等少数专业教授应用文写作,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应用文怎么写。高中生掌握一定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就等于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让他们到大学或者到社会后更好地生存。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中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教程》,系统地介绍常用的应用文,并在高考中考查,如,社交礼仪类(欢迎词、欢送词、贺电、赠言等),海报启事类(征稿启事、征订启事、寻物启事等),便条契据类(借据、收条、领条、请假条等),家书情书类,专用书信类(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等),申请书类(入党入团申请书、困难补助申请书、辞职申请书等),对联等。以往高考中也考过不少类似的内容(如对联,书信,欢迎辞,寻物启事等等),但这些内容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很少出现,只有在高三复习时教师才会根据考点(语言运用)粗略地介绍,学生也是粗略地训练一下。这样,应用文技能的传授就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且时间也很短,效果不理想。有了教科书、一定时间的训练以及高考的考查,学生就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才会让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更好地贯彻。

另外,为何要把“语病”这个考点融进应用文写作里?原因是“语病”这个考点考得太细,太深,也没有具体的语境,甚至有些高考题还充满争议,而语法学得太深太细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运用能力也不见得得到很好的提高。如果拿这些“语病”题去考只有小学学历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会不会难为他老人家呢?所以,为了降低难度以及提高汉语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把“语病”这种题型放在应用文写作这个考点中,考查形式是修改有问题的应用文。

(二)关于听说能力

所有人都批评目前的中学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可是又有多少人留意到我们语文的弊病呢?中学语文有听说训练吗?语文高考有听说能力考查吗?语言表达题是吗?错,那是书面语言表达!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听说训练,语文的工具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很多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甚至连那些只学两三年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都不如,这不是件令人尴尬和担忧的事情吗?所以我们要藉此良机,将汉语的听说训练加入到高中语文课本中,将汉语听说能力的考查加入到高考中。我们可以增加必修课《高中生汉语听说训练》以及《常用汉字3500字》,考试方式则与英语听说测试一样(人机对话),而且时间安排上也借鉴英语的听说测试,将听说能力的考查放在高二第二学期以及高三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可以选择在高二应考,也可以在高三应考,若两次都参加就以分数最高的那次为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得到相应的减轻。

《高中生汉语听说训练》主要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主要包括听出说话人的观点、主旨、意图(深层意思,言外之意,话外之话)以及一语双关等等,如网络上流传的汉语八级测试题就可以选来考查学生的倾听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指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即时表达能力——代替原有的某些“书面语言表达题”,如让学生听一则古代幽默笑话《该来的不来 不该走的走了 我说的不是他们》,然后让他们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说话方式错在哪里(说话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无意中伤害别人,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

《常用汉字3500字》的考查,则是采取类似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以往高考对汉语拼读的考查只停留在“识记”,且很多词语都是生僻词,生活中很少用——学生不知怎么学,更不喜欢学,教师更不知道怎么教才有效。为了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就应该在高考中增加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主要是拼读汉字,段落朗读,话题作文(口头作文)等等。当然,考虑到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会随着高考语文总分的增加而增加,各学校可以在高一高二年级挑选教师专门负责这两门课,这样做既可以减轻语文教师的压力,又可以增强这两门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古诗文阅读

这些年,大家都见识到台湾语文高考题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在古诗文的考查上,出题者特别注重将古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古文今用,古诗今用,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的高考题中,古诗文题则考了太多的“炼字”以及艺术手法。这些文学技巧,学生很难领会和掌握,考试时多是胡乱作答,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长期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层次上。而古文的考查内容则长期是“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翻译”,内容死板枯燥。

值得高兴的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现已有所行动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3年10月22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将增加语文文言文教学比重,并且提出高考语文命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这一条。中华书局也正式引进台湾地区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于今年秋季在全国多个省份的30所中学进行试点推广。

至于为何把“正确使用成语”题融入这个考点,原因是:一、这种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是“找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形式非常死板,主要是考查记忆力,而且很多成语较生僻,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二、汉语里多数成语熟语都源自古文或古人的生活经历,将它融进古诗文这个考点里,两者会相得益彰。比如,阅读全篇文言文或读了某段某句后,你想到哪个成语(熟语)?哪个成语(熟语)能概括此文、此段、此句的观点呢?对于作者的观点,你用哪个成语(熟语)来批判或补充说明呢?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要求学生用文言文中的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或所学过的古诗文名言名句或成语熟语来为某个企业某种产品做广告——这样就可以将原有的语言运用题(写广告词)融入这个考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文的考试内容。这样的考查形式,既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古文,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语(熟语)的兴趣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还能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四)关于现代文阅读

当前,很多省份的现代文阅读题都是一道必做题(论述类文本或科技说明文)加一道选做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二选一)。这就导致语文卷有三篇现代文,题量大,难度大。那我们可以删去第一道题,将第二道选择题改为“必做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都要做)。这样就削减了一篇现代文,让出空间给“古诗文的考查”。当初设置阅读选做题的意图是适应新课改,体现选择性,但随着多年的实践,其弊病也逐渐凸现出来了。因为文学文本难度略大,导致很多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放弃文学文本,只做实用文本,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学生对汉语表达优美、内涵丰富的特质无法体会,更无法掌握,这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同时,教科书的改革也要贴近高考,若继续“教非所考,考非所学”,语文课本会成为学生最讨厌、最容易扔掉的书本。语文课将会成为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的“鸡肋”——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素养将会是一个听起来很美的梦。现在高中语文教科书最大的弊病是阅读教学不成系统。我们的语文高考大纲很有系统,可我们的阅读教学却不成系统。中学每本语文书的形式大同小异,多是按照某个主题划分为几个部分(经济、人文、时政、自然、哲思、历史等等),这样的划分使语文书更像是一本文化著作(或政治著作),而非语文教科书。分属在各个部分的文章,其涉及的“阅读专题的高考考点”可能是蜻蜓点水,也可能是重复的,还可能是毫无关联的,甚至有些教科书根本不提及,学生学完整本语文书后,其收获可能就是大概地知道课本讲了哪些内容、学过哪些文章,至于对文章所涉及的高考考点可能早就忘了——因为太零散了,或者是教师沉浸于对文章的肢解上,对文章涉及到的“阅读专题的高考考点”根本不留意。知识唯有成系统才能够被理解,被牢记,被掌握,被使用,被创新,而零散的知识则像一堆散沙,会很快被忘记,学生只能苦苦地重复学习多年,结果还是丢三落四。教非所考,考非所学,于高考无用,学生就会质问:“那学语文还有什么用?”

所以,我认为,中学语文选用文章(阅读类)的标准是文章的艺术性由低到高、思想性由浅到深,然后将高考考点分配在每本教科书上。高中语文每本书每一单元可以有五类文章(古诗文,议论文,小说,文化散文,实用文),每学期每类文章侧重某个考点。如高一上学期的小说教学,侧重“小说情节”,下学期则侧重“人物形象”;高二上学期小说教学侧重“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探究”,下学期侧重“小说的环境”——而不是现行的初中高中语文每篇小说的阅读教学,几乎都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小说的四大要素”,反反复复,高投入低回报。其他文体(包括写作教学)也可以参照上述形式选取文章和设置课后练习题。唯有对高考有用,语文教科书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扭转语文沦为“鸡肋”的局势,才能借此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

三、盼望着减负增效

英语100分,50分听力,其他内容也是50分——英语教师从此解放了,工作量可能比任何科目的教师都轻松。甚至有同仁戏言:“以后英语教师上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放电影了,非好莱坞不放!”而高中语文教师大半的精力都放在批改作文上面,他们一般教两个班,一个班七八十人(大城市的高中或有优越条件的高中每班人数≤50人),每一至两个星期布置一次作文,一次批改作文140篇以上——又苦又累,收效也不明显。对于课改、教改,语文教师则多是有心无力。“减负”已成为语文教师心中最大的期盼。现在,北京进行高考改革,将语文的分值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这让语文教师喜忧参半:喜的是语文地位得以极大的提升,忧的是180分背后的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无论怎么改革语文,这么庞大的分值,语文教师能工作轻松吗?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会不会是除数学外其他七大科目教师的两倍以上呢?若是这样,想想都发怵。当然,有条件的中学可以扩招语文教师,可没条件的中学呢?希望改革者在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中能将对语文教师的“减负增效”考虑进去。

上一篇: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下一篇:赞美秋天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