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论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学生舞蹈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舞蹈理论的要求不高。学习的舞蹈类型以民族舞为主,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课中,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占整体教学比例的一半以上,如朝鲜舞、蒙古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除民族舞外,教师还会选用芭蕾舞集训、古典舞身韵训练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或者把功底、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依据不同小组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把起点、程度相差很大的学生分为一组,素质好的学生指导素质差的学生,从而带动整组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评价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相似,对学生舞蹈的学校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标准是分数。也就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进行考察,主要是学期内所学舞蹈内容,注重看学生舞蹈技能、表演技能的掌握程度。期末表演成绩加平时出勤所得成绩即为总成绩。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舞蹈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幼儿园的.美育功能不容小觑。正因此,舞蹈素养也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动作示范讲解,都是培养从事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舞蹈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舞蹈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推进舞蹈教学的创新,既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如上所述,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以民族民间舞为主,当然,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博大精深,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但训练的内容过于单一化,没有新鲜感,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年轻的学生们喜欢富有现代气息和节奏感的街舞和爵士舞等,这些舞蹈可以考虑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与记忆能力,但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能够机械的吸收教师所给予的知识,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缺少实践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将所学舞蹈理论与技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学习长期不变,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3.评价手段不科学
终结性评价得到的是结果,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价方法是不应该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的。评价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促进作用,舞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也要看到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评价考核,能激励认真努力的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舞蹈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滞后的教学观念、保守的教学思想,带来的只是僵化的教学,进而导致整个教育教学裹足不前。传统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拘泥于规范动作的模仿训练,整个教学过程无审美情感可言,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始于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审美为重,技术其次的理念。其次,注重创编,淡化模仿,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二)构建新的舞蹈课程体系
一、高职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现存弊端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的需求得不到完善,其中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舞蹈课程的时间较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加大舞蹈课程实施的时间。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由于课程较多和人数的问题,促使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不优质,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提升课外舞蹈排练的时间,支持学生建立舞蹈社团和团队。第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音乐专业的舞蹈课需要培养学生舞蹈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实际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促使学生难以参与到实际学习中。第三,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质量并不均衡,促使舞蹈教学面对的目标素质存在差异性。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已经具备舞蹈基础,还有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形体训练,具备相应的技能,但是还存在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并没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从而导致实际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此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群体具备的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工作[1]。
二、高职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实施的方案
(一)做好课程定位
舞蹈是每一位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其中主要分为两种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依据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需要的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从而实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是面向一部分的学生,提升舞蹈基本功能和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和编导能力的课程。在以上表达的舞蹈课程教学中,有效的增加一些专业化、实用化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好的结合音乐知识和舞蹈能力,从而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求。并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对培养音乐师资力量和舞蹈人才目标的需求,对舞蹈课程设定实施优化构成,促使课程内容与跟踪行业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发展[2]。
(二)关注循序渐进
舞蹈本身的特点影响了整体教学工作的实施,其需要设定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并且从容易到困难,以此实施教学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大一时期的学生可以创造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第二,大二可以设定形体训练,实施民族舞的训练。第三,大三可以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课程。
(三)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实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需要构建完善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枯燥。第二,选择符合当代学生的青年音乐。例如,在实施藏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流行的藏族音乐,从而减少学生的不满。第三,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艺术活动,以此加大学习兴趣。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
学习舞蹈可以依据美的姿态训练人的形态仪态,协调人的机体机能,提升人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例如,有的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对比舞蹈动作和非舞蹈动作,促使学生可以清晰明了的认识到舞蹈的意义和魅力,并且在学习之后如何应用到自我的生活当中去,加大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创建舞蹈课程,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为未来的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础。因此,需要教师关注,并且创造有效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和应用,促使教学工作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其中就包括高职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工作。目前,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舞蹈类课程在整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不断增加。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工程中,需要依据这一情况,制定完善的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方案,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提升整体学习学生的专业素养,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拓展出新式的艺术发展道路,为音乐教育工作带入新的发展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骥.高职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的现存弊端及应对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2]王小玲.高职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方向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3,06.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理念;教学;技能
中国分类号:G601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任务和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是培养为服务学龄前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才和未来学前教育领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它不能仅把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定位在学习舞蹈学科知识和表演舞蹈技能之上,而核心理念应该结合当前幼儿园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掌握表演、编创、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树立为幼儿教育事业服务的信念,培养符合当前学前教育需求的一线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舞蹈教育要求的实施现状及特点
中国儿童基础舞蹈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儿童特点和中国文化传统的舞蹈教育体系,但近年来,中国舞蹈界和教育界已形成共识:完整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塑造全面和谐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与实践运用的脱节和分歧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少幼儿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的本质领会不够,在课堂上所学的舞蹈知识不能与幼儿园的舞蹈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压抑了儿童的舞蹈兴趣,因而使儿童失去了对舞蹈的追求与热爱。这与时代的进程和发展形成了一个较为强烈的差异对比,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立刻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已的作用,因此,培养幼教专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模式是:选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界定专业人才的塑造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际,任务重、缺乏统一的教材,课时少、学生来源及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素质差、舞蹈教育与实践结合失衡,无特色。
舞蹈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材不够统一、教学课时少、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践等。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社会的需求出发,制定出相应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培养。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优化舞蹈课堂教学
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导向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体特点,突出培养学生表演、编创、组织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和作为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潜质。优化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发挥学生最大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1、课程内容的优化。整个课程以学生表演、编创、教学能力三大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构建以表演能力的培养(舞蹈基本功训练、古典舞身韵、幼儿舞蹈组合、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主);编创能力的培养(编创基础理论、舞蹈作品分析与欣赏、作品排练实践与小组回课为主);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每阶段实习任务的布置与交流课等)三大方面;教学选择的组合要实用性、针对性,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要求科学的安排和搭配,清楚每堂课基础训练的目标,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要强化哪方面,使学生达到哪些训练和提高,层次清楚,有主有次。
2、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有其特殊性,人数多属于集体大课,所以从备课到课程的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组导学、情景创设、游戏表演、欣赏感受、讨论交流、观察模仿、示范讲解等等。保证教学有效的最大化必须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分组教学与榜样示范,教学中分成若干小组,集体教学和分组教授相结合,在分组中用让优秀的学生协助导学、组织、练习和检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反馈和练习实践,避免了大课教学照顾不周的缺点,及时修正学习策略和改善學习过程,关注每位同学在教学获得的发展与收益,使学生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过程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准确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舞蹈是一门表现艺术,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景导入和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和身体上充分的表达。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多元化整改。
3、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在完成教学常规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利用课后作品学演、课外教学实践的持续影响力。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学习,舞蹈课堂教育为舞台实践奠定了基础。而舞台实践是对教育过程中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动作要领和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实践。如每学期布置成品舞作业,让每个同学完成独舞或小组合作完成成品舞练习,每学期进行汇报表演,在一次次实践表演中获得进步和成长,从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到熟悉舞蹈表演的技巧,从学习到表演,从被动的学生角色转变为自主的表演者角色,这是一个以实践来对舞蹈学习者进行深刻教育的形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课堂内容安排:
1、活动训练:
头、上肢、躯干、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并配上轻快活泼的舞蹈动作,中间
可以加入芭蕾手位组合1~8位,练习站、立、重心练习。时间安排:在10分钟。
2、软开度训练
(1)、把上髋关节软开度训练:
A、压腿+滑叉(前、旁)
B、扳腿训练(前、旁)
C、踢腿(前、旁、后)
(2)、肩腰部软开度训练(拉肩、掰肩、耗腰、下腰、)
时间安排:30分钟
3、身韵的训练:
在不同音乐节奏中,使学生用呼吸带动脊椎学习古典舞中身体的韵律训练(提、沉、冲、靠、含、仰、移)学会身手相随、头眼相跟。松弛、自然、协调的进行舞姿柔美的训练。
时间安排:30分钟
4、舞蹈组合与剧目:
(1)、民族舞的基本律动组合。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幼儿学前的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活性,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育,因此所舞蹈教学在某?N意义上讲,可以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的幼儿园学前舞蹈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幼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的人们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93-01
引言:幼儿园的美育教育重要组成之一就是舞蹈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发现美、感受美的阶段,所以,在幼儿园进行专业的舞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舞蹈动作可以引起孩子们肉体和情感的共鸣,因此,要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基于此,本文就幼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可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1、幼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
1.1 当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为了本文更具有说明性,下面以某幼儿园进行举例说明。幼儿园的办学模式是“学历+技能+特长”。因此某幼儿园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应用能力强,个人综合素质高的幼儿。主要的课程有:美术、舞蹈、钢琴等。
1.2 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上表不难看出,在舞蹈方面,城乡的比例严重失调,农村的孩子基本没有舞蹈基础,而且还存在着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专业的现象。根据数据调查,自愿选择专业的学生比例不到50%。,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不多,自愿选择此专业的人数未达50%。近几年,中职、技工类院校招生状况处于低谷,各专业的招生门槛降低,幼儿教育专业不像专业艺术类院校招生那样需要面试,择优入学。就本校而言,招收的幼教学生多数来自于乡镇,没有舞蹈功底,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
1.3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设置情况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今的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由知识型逐渐转向为全方位技术性。因此,当前的幼儿学前教育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开设了专业舞蹈教学的课程。但是因为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够合理,以至于当前幼儿学前教育的专业舞蹈教学发展缓慢。笔者就本校课程设置和本科类院校做一个对比探究:中专院校和本科院校舞蹈课程的最大差别在于舞蹈实训课和理论课的开设。关于本校舞蹈课程设置,本人认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3.1 舞蹈理论课空缺
舞蹈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注重技能的同时不能忘传统素养培养。舞蹈教学由理论与实践构成,其中舞蹈理论是实践的方向标,在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就本校学生而言,他们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对舞蹈只有表层感观认知,甚至连舞蹈类型都不会区分,上实践课是有一定困难的,本人认为在侧重技能课训练的同时,再加上理论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舞蹈、学好舞蹈[1]。
1.3.2 实践教学时间短
实践教学是学生把在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优秀的幼教老师,除了自身专业技能过硬以外,还要学会教,“如何教好”是每位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衡量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只是一味接受老师灌输的技能和知识,只会自己弹、唱、跳、画等,对于如何传授和应用所学知识则觉得很陌生、茫然、惊慌失措,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到幼儿园实践并学习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是“如何教”的,回校做心得总结。就本人所在学校课程设置而言,实践教学时间才一周,基本上是刚熟悉和了解清楚了幼儿园环境、基本情况、教学情况等,就结束了此次学习,时间太仓促,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1.3.3 在校期间学制
当前我校学前教育是三年学制,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第三年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意味着学生没有接受在校的学习和教育。幼儿学前教育本科类院校四年制教学所安排的课程饱合,是因为所授课程可以满足学生、老师需求,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细化,而中专类学校要在两年内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技能、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等课程,对于基本是“零”基础的学生而言只能进行“填鸭式”满灌和粗糙的教学,可想而知学生是“吃不透”教学内容的,由此可见对于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内容,只能点到为止,不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1.4 舞蹈教材单一,教学内容、方式陈旧
本校目前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师根据学生“考证”要求制定上课内容,具有随意性,导致舞蹈课堂教学没有教学大纲可循、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考证内容要求学习傣、藏、蒙、维、东北秧歌、幼儿舞蹈创编,所以几届学生学习的舞蹈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创新,上课方式过于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有残留,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舞蹈教学课堂过于单调乏味,这种陈旧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偏离了教学实际,不利于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2、幼儿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对策探讨
2.1 优化课程配置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适应当代社会所需的幼儿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2.1.1 增设舞蹈理论课
为了避免理论课的枯燥乏味,可以一周开设一节舞蹈“艺术欣赏”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兴趣。
2.1.2 延长实践教学时间
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学会“如何教”必须从“学堂”走向“讲堂”,建议实践教学时间至少要一个月。
2.1.3 延长在校时间
个人认为只有在校打好扎实的技能、教学理论基础,才能踏实地将所学知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在校期间设置为两年半,把基础打扎实再实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2.1.4 改进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改以往的“大班制”教学为“小班制”授课,或者增加师资力量,在“大班制”教学情况下配合舞蹈助教老师。
2.2 优化教学内容
2.2.1 优化课堂教材
请教育部门制定切合中职学校幼儿学前教育实际的教学大纲、编写科学规范的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科学的教材训练,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教学目标。
2.2.2 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中可以采取舞蹈教学“故事化”“情景化”“游戏化”等方式。由于幼师面对的群体是幼儿,所以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幼师能够融入幼儿的思想境界,设想自己就是幼儿,把舞蹈课变得生动、有趣、简单、快乐,唯有通过幼儿最能够接受的“讲故事”、穿服装,拿道具进行“情景舞蹈”“边舞蹈边游戏”,幼儿们才不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小而注意力不集中、分散,反而能够配合幼师完成课堂教学。
2.2.3 适当增设舞蹈选修课
就本校而言,大部分学生是寄宿生,晚督修时间可以让想继续扩大专业技能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进行舞蹈选修课,例如:芭蕾、现代舞等。这样不仅能增加技能和知识含量,又能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一举两得。结语
根据上文叙述可知,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因此在幼儿园的美育教育中,将舞蹈活动寓教于乐。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在集体中的自我认知能力,以此进一步推动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胜任秘书职业的基本功之一。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主旋律,把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作为主要出发点,及时调整系列教材和课程体系。高职应用文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逐渐不适应日渐发展的商业进程,有些教材与专业不相符,为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办法。但是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一视同仁,教学方法需要及时跟进和调整。
笔者所在院校属于外贸学院,所涉专业偏重于文科,应用文写作是学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对于文秘专业而言,却是专业必修课,所以教师在授课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无论何种课程,学生最忌讳的是教师照本宣科,应用文更是如此。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方法。
首先,让文秘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指出,信息时代家庭工作的任务是编制电脑程序、写作、远距离监测生产过程。此处的“写作”,不是大家熟悉的文学写作,而是应用文写作。实际上,我们早已被应用文所包围,如充斥在身边的广告、新闻消息、招聘启事、电影海报,工作计划、总结、财务报表、通知、报告,业务信函、合同等等。应用文写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将来工作的发展,一般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这门课程。作为全院的公共必修课,任课教师都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多是基础课,如公共英语、政治、应用文写作、文学基础等,而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也在大一开设,学生往往认为是公共课,无形之中就会减低在心中的分量,意识上薄弱,精神上放松,学习上就吃力,继而不喜欢、厌学。教师在开学几堂课上,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因素,设计好教案,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而非公共必修课,是他们选择文秘专业、从事秘书职业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也是从业资格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用案例导入法设计好开学第一堂课,以故事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在秘书的日常工作中写作的`重要性。
其次,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更新。
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一直是比较受重视的,也已开设多年,有些陈旧的观念需要转变和更新,教学方法也要多种多样。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方法已不再适应现有的教学理念,重概念、教师讲解学生习作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渐退出讲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适合学生专业和特点的、及时更新变换的。下面探讨几种笔者常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它是一种教师给确定任务,然后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结合任务,查找资料,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学生带着强烈的驱动心理,主动学习,总结过程。在这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等不断得到提升。教师在讲到通知、会议内容时,设计任务,一次性包含了多种应用文文体。给定任务:某公司计划召开一次企业内部年会,作为秘书的你,如何筹备会议,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看这次会议还涉及到哪些文体,该如何写作。最后,学生总结出有通知、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开幕词、闭幕词、总结、年度报告、会议日程安排和座次安排。经过课上学习、讨论、询问教师,和课下查找资料、写成文体、制作课件、讲授练习等过程,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一本秘书会议工作成果和展示课件。教师分工,从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文体,让学生讲解。此法凝聚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查找资料能力,锻炼了上台演讲的口才和胆识。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即教师创设情境或场面,学生如身临其境,换位感受、思考,寓教于境,收获成果。笔者在应用文写作课教学之初,常采用情境法,设计简单的文体,先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求职简历的重要性,教师创设求职情境,模拟公司招聘现场,让几个学生去应聘。其他同学认真记录招聘方所提问题和应聘者的回答,最后总结求职简历包括的内容和写作技巧。要求学生课下用一周的时间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简历。学院每隔几个周,有一次跳蚤市场,学生会在里面售卖小商品。教师在讲到消息的写作时,布置学生到现场观察,写成校园新闻,在课上报道,进而师生共同点评。因为每个学生的标题、内容和语言的润色都不同,常常引发比较有趣的事情,学生在欢笑声中指出不足,提出正确的写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犹如在职场中工作,体验感更强烈,从而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实践体验法。学院安排的学生实习期,在大三的下学期。如何才能让大一的学生体会到真实的秘书写作工作?笔者所在学院,离大商场较近,有些学生去做兼职。在教学中我会提前给这些学生布置现场观察和写作的任务。比如学生兼职,首先会签订劳务合同或协议书;工作时间要按照自己的课程做好安排;不同公司可能一周或一个月需要交工作总结;促销活动需提前做好策划方案;随时会接到公司的通知等。笔者也会自己帮学生找实习单位,以便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操作安排。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践体验,校内校外都可以积累学习技巧和方法。笔者曾组织几个班级的辩论赛,组织过程由一个班级负责,其中涉及不少写作文体。赛前要发布海报,制定活动方案,班级内招募志愿者,筛选自己的辩论团队,辩论会的开幕词和闭幕词。最后,活动圆满结束,负责班级上交一份制作精美的海报和详细的活动方案。参与辩论的同学将自己的辩论词拿给老师,征求意见。这种教学方法更简单直接,学生面对职场,亲身体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应变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知识延伸,由校内到校外,由封闭到开放,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收获学习,在职场中看到应用文的运用和实际意义,教师反复强调的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案例法是一种运用最多也是最广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任何一种文体的讲授和写作,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随时插入案例,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写作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如语言的组织、词语的运用、篇章结构的安排等,应用文写作也不例外。尽管它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应用文体的语言和结构要求更严谨更固定,除个别文体外,大部分应用文体写作模式固定,较少抒情和议论的字眼,主要以说明为主。在讲到语言的运用时,笔者先展示给学生一篇文章,是韩复榘在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校庆上的演讲(内容不赘述),文中出现不少好词,但韩都运用不当,让人笑破肚皮。这一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遣词造句的兴趣,教师又例举两篇文章,让同学们修改,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味的列举案例,而要加以分析。所举案例要适当,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秘书工作看似轻松,实则繁重,一点小纰漏可能会影响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在讲授借条时,教师举例:张三向王五借了3000元,但他给王五写的借条是“今天张三借王五3000元钱,立字为据”。让学生分析借条写作内容和格式,他们很快指出不恰当之处,但最关键的一个字却没有找到,即“借”。我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一字多义,此处出现了歧义,“借”字可以理解为“借出”也可以是“借入”。若只看借条,还可以理解为张三借给王五三千元呢。所以一字一语之差,可以改变事情的性质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尤其是涉及到数字的应用文。
多媒体展示法。多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愈来愈广泛,它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此处所说的展示法,主要就学生制作的课件而言。结合上述教学方法,学生的小组作业和实践成果经常以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体,制作课件,展示并加以讲解,每讲一种文体都要更换讲解人,这样,小组成员都有机会上台演讲,既有动力也有压力,锻炼了学生的讲解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增强胆识和学习的兴趣。
一、联系教学目标培养舞蹈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基础教育的教学人才为基础, 所以艺术类的课程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但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课本身就存在特殊性, 既不是舞蹈学校的专业课, 更不同于业余的舞蹈训练, 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更多的儿童喜欢上舞蹈。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通常是初中毕业, 很少接触舞蹈, 可以说就是一个舞盲, 他们在心理上对舞蹈的学习有一定的畏惧。所以, 使他们对舞蹈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没接触、不熟悉, 怎么可能产生兴趣?一开始, 应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同学了解舞蹈, 随着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入, 慢慢改变他们对舞蹈的认识。教师通过各位学生的特点, 因人施教, 从而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 化被为主。
二、强化教学内容打好学生基础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师, 必须具备对舞蹈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大量的舞蹈词汇, 并具有一定的个人风格, 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幼师的培训期间, 应该设置大量经过精挑细选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还因舞蹈课的课时一般非常短, 所以一定要精中选精,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 侧重基础形体训练
体型训练包括对同学的身体灵敏度、柔韧度和平衡性的训练, 通过这些训练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大大提高。当然,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从简到难, 一步一台阶, 不能盲目追求难度, 这样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同学建立一定的信心, 还为以后的教学语汇打下基础。
(二) 加强民族舞蹈的学习
民族舞蹈在中国的传统舞蹈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次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非常重要, 特别是此专业的同学。但中国的民族舞蹈品类繁多, 要在短时间掌握非常不易, 所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选择一种或两种民族舞蹈学习比较适合。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 使同学放弃了初始体态, 不同的民族舞蹈改变的体态也是不通的, 比如藏族舞蹈的练习可以使同学摆脱下肢僵硬, 彝族舞蹈可以提高同学的柔韧性。随着接触舞蹈种类的增加, 大大提高了同学的舞蹈语汇, 为以后的舞蹈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重视儿童舞蹈的学习
儿童舞蹈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舞蹈语汇, 所以选材上必须注意儿童的心态以及身态。从细节来说, 我们在进行儿童舞蹈培训的时候, 必须注重基础的心态以及身态的培养, 编排舞蹈动作时必须是动作简单, 适宜儿童发展, 使儿童能够在最初接触的时候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方式
任何的培养和教育都离不开方法和方式, 因为舞蹈教育的特殊性以及独特性, 所以施教的方法和方式更为重要, 必须因人施教, 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特性。因此, 在丰富儿童舞蹈教育的时候, 要尽量丰富教学语汇, 尽量使活动变的有趣, 使更多的儿童对此产生兴趣, 一定程度上可以起一种催化作用。所以方法和方式也是比较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的舞蹈老师, 对舞蹈的鉴赏应有一定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可能和先前家庭的培养有关系。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对日后的授课教学非常重要, 优秀的课程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好的试听效果, 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细节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表情都可以增加舞蹈的表演效果。所以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舞蹈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优美的舞蹈也可以使学生感受的舞蹈的魅力, 并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
四、强化实践舞蹈教学能力
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实践是对理论知识最好的检验, 是对理论最好的诠释, 理论最终肯定是全部用到实践。首先, 积极创造艺术平台。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舞台机会, 展现个人风采, 使学生找回舞台感和自信心, 在每次表演过后应及总结, 分析不足, 总结优点, 扬长补短。其次, 重视教育实践性的各环节。任何的实践都需要检验, 检验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方法,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 才会发现不足, 才能提高真正的教学能力
五、结束语
舞蹈的世界是精彩、多彩、丰富的, 孩子能否接触这个世界, 大多数是兴趣, 但重要的就是这些教育者该如何灌输, 使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舞蹈, 在舞蹈的学习和练习中获得快乐并产生兴趣, 这是我们应该去研究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艺术专业;教育体制改革
近些年,高职院校一直坚持就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方面各大高校一直处于相互比拼中,甚至造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就业率的高低就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开始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育改革,进一步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的分析
1.高职艺术学生的自我定位高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整体的价值观上存在分歧,他们的自我评价以及就业方向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希望毕业以后能担任艺术设计师,享有高薪的待遇,但是这样的自负心理常常会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到处碰壁,并且会出现与用人单位沟通不愉快的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设计类学生的增多,加上艺术设计本身就是投入较高的专业,在就业中如何获得同等的收入也是目前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不能够意识到专业薪酬与自身薪酬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所以这就导致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有所偏差,就业时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独特性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一定要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与时代接轨,培养出适应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进一步完善高职的专业设置。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各个专业进行设计时仍然按部就班采用原有模式,使得教学内容偏于理论知识的多,设计的初衷与实践操作完全背离,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致使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不够,创新意识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职艺术专业特色的建设必须要重视高职教育理念,增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严峻的问题。
二、优化创业背景下高职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1.创办具有高职特色校企合作的创业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基本核心就是职业的具体走向。这些年来,校企合作一直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教学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
2.高校要建立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要着力于建立创新、创业的师资力量,一支先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创业教学的必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师资建设的基本重心,教师队伍中不仅包括校内最为优秀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并且邀请行业内能力相对较强的一线专家,以及取得突出成绩的业内人士。一般来说,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开展对该行业的深入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学校的教师与专业人士交流,在交流中扩大视野,丰富自身的内涵与知识,促进行业的发展,并且积极投入到教育中去。这种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可以运用到高职艺术设计的师资队伍建设当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创业教育的教育体制改革。
3.对高职类院校的创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创新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一直是我国各大高院校所积极追求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办学形式。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办学的效率,需要高职院校以产业整体发展的需求为基础,为企业培养更多全方位、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以此办学理念为办学的依托,可以发展更多的适合多元化高职教育发展的合作办学形式,可以做到与本土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联系,借鉴先进思想,增强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同时,高校要建立相对较为稳固的创业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学习以及实践活动。比如,高职艺术专业可以直接在校内建立相应的校园工作实践教学基地,并且与当下的设计模式相结合,积极落实创业育人模式的实施政策。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舞蹈教育;音乐;构想
从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角度来看,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育能够很好地适应地域文化以及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本校为例,大多数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都以幼儿园、小学、各类培训机构为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一方面要具有较好的教授幼儿舞蹈体态、表演组合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编创、教授幼儿舞蹈律动的能力。尤其是即兴表演与编创舞蹈的素养,这是每个舞蹈教师都应该具有的基础能力。从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角度来看,尽管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教育系统,但是其教育理念同样可以应用在各种艺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应用这一教学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效果。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概述
(一)体系的由来
著名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了该教育体系。1892年,他所从事的职业正是音乐理论教学,并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全新的学说。依据他的观点,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音乐性,实际上这违背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律动息息相关,律动又和人们的运动存在紧密联系,所以说,一味地传授音乐知识而不与身体运动联系在一起,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观点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音乐领域,被普遍运用在戏剧、舞蹈、音乐治疗、康复领域等方面。
(二)体系的教育理念
达尔克罗兹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体态律动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他将身体联系和音乐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指导学生充分脱离传统理念的约束去感受自由律动。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将运动感觉内化,进而形成一种听觉意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生基于自身体验,立足于情感与理性的角度,将身体转换为一种诠释音乐的乐器。与此同时,达尔克罗兹还充分强调了“即兴训练”的意义。他非常关注即兴创作,提出这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能力的关键。即兴练习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挖掘创造潜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独创性
通过达尔克罗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理论成果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诸多差异,并不仅仅从声乐、乐器的角度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他的分析成果大胆挑战了传统思想,将音乐与和身体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身的体态与动作,把握音乐情绪、韵律并做出自然的反应。他带领学生充分挣脱了旧思想的约束,注重身体的自然状态,指出我们应当顺应音乐去体会自然的节奏与律动,为音乐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
2.原本性
学者蔡觉民通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达尔克罗兹的观点。音乐的根本就是对于情感的一种表现与反应,人们通过身体表达内心世界并将其转换为音乐,可以说音乐来源于此,因此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馈。事实上,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引导人们充分认识音乐本能,从而使其获得更好的体验。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感受,引导其通过感受音乐来挖掘内在的听觉。他较为注重音乐教育对人们感受的影响,引导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进一步体验艺术作品的力量。
3.创造性
众所周知,达尔克罗兹认为即兴创作对于音乐教育而言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是培育音乐家的重要一环。他提出学生应该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依据他的观点,学生的音乐表演绝不是对于老师演奏的机械模仿,而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基于即兴表演将内心的深刻感受变成音乐。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音乐思维的全面发展。
二、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
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系统主要包含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体节奏训练、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其中,身体节奏训练为核心内容。他相信“生命的成长首先来自感官感受和印象,所有感受和印象的获得都在于运动”。这句话也可以说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系统核心思想的起源。其课程结构中也含有与声音以及人体运动能力相对应的表现元素,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把自身所感受到的声音感觉和人体的肌肉感觉结合起来,把听力与情感、情感与动作、动作与思考等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声音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情感思维能力等。
三、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的视唱练耳
达尔克罗兹指出:“所有的音乐练习都应该以听觉为依据,而不仅仅是音乐模仿和数学计算上的练习。因为听觉才是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依据。”而在任何和音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需要具备优秀的视听才能。此课程体系将视唱与听觉的练习紧密结合了身体节奏练习教学和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内容。在视唱练习教学中,固定唱名法是训练学习者绝对音感的主要教学手段。主要的教学原则是以手势为纽带,联系声音和音符,最后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理性的音乐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理性到情感,再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十三条力量规则、十四条短语规则和七条重音规则,比如所有向上的旋律都必须以加强的方式演唱,而向下的旋律必须以衰减的方式演唱等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掌握音符并迅速采取行动。
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中推行的意义
在目前课改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达尔克罗兹教育思想对于舞蹈教育专业教学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一)从培养方案上看
舞蹈学(师范类)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舞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以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专业艺术人才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与院团、学校等协同育人,构建了“素质模块+专业模块+职业模块”的育人机制,实现能教、能演、能编、能导的综合型舞蹈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艺术实践机制与艺术实践载体的不断创建,推动了本专业“教学、实践、就业”一条龙的人才供给与改革,开辟了“嵌入式”的舞蹈人才输出道路。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区域文化产业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并且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符合职业发展需求,适应基础教育和适应区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从培养目标上不难看出,现在的舞蹈学师范毕业生不仅要在舞蹈专业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在综合能力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衔接上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们在舞蹈学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的教学一直都在走知识融合路线,避免单一知识的输出,要求专业老师在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逐步把单一知识点转化融合到学生本专业学习中。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从专业课程特性上看
在所有舞蹈课程中,舞蹈与音乐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主要发挥着提示节奏、渲染气氛的作用。不论是舞蹈基本训练还是各种舞蹈组合,都需要音乐进行辅助,从而更好地培养情绪以及优化教学效果。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组合,舞蹈可以充分唤醒人们的情感表现,充分发挥其对于舞蹈动作的感受。在课堂上,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教学动作的层面,还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去表现动作,将舞蹈感情传达出来,增强自身的舞蹈感受能力,从而强化舞蹈表现水平,增强舞蹈感染力,这与达尔克罗兹的思想不谋而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舞蹈课程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水平,这与舞蹈教育专业培育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三)从就业方向上看
人培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舞蹈学、舞蹈表演、群众舞蹈辅导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对舞蹈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成为能够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舞蹈教学、群众舞蹈辅导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的舞蹈专业人才。同时方案还要求本专业毕业生5年后要达成6个目标预期: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道德水准;能够进行中小学项目的教学工作并能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展演、比赛中的问题;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在一个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以领导者身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中小学舞蹈教学、舞蹈教学研究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现阶段的中小学舞蹈教学依然没有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还是以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这就对毕业生的音乐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舞蹈教学能力,还要有音乐和舞蹈结合教学的能力。显然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推行,无疑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的平台,拓宽了就业路线。
五、在舞蹈教育专业中应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构想
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主要是将音乐和体态律动充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舞蹈教学过程也是同样的原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一套固定动作,这就缺少了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思考,过于机械化。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基于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充分唤醒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感受与反应能力。教师要注重音乐教育本身自然触及人们感受的部分,使学生通过艺术活动,更好地体会艺术作品的情感。从即兴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音乐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学生应该具有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同时也要懂得怎样更好地创造音乐。而对于舞蹈来说,音乐又是非常关键的表现要素。对于怎样将该教育体系应用到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中,笔者提出了以下设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结合;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造与表现舞蹈的水平;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的平台;通过达尔克罗兹教育理念制定考核评价方式。
六、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特征建立教学思路,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实践性,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注重感觉,同时还要将其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灵活应变,用心感受,充分考虑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摸索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意义,并进行推广。在艺术类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教学中推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只是对这一教育体系融入舞蹈教育专业做了初步的设想,具体的实施操作还需要对该教学法如何合理地应用到舞蹈教学中进行深层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亚鑫.基于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幼儿园音乐游戏开发研究[D].大理大学,20xx.
[2]王韵.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江汉大学,20xx.
[3]陈蓉.论音乐教育中动作与音乐的关系与作用[D].上海音乐学院,20xx.
[4]李茉,保罗·希勒.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体系对传统教法的革新与发展——世界体态律动教师联盟主席保罗·希勒教授访谈录[J].全球教育展望,20xx,47(04):3-10+110.
马环环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和实施,奏响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号角。新标准本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内涵,全方位创新课程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照新课程标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
一、树立新的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不是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培养将来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的幼儿园教师,[1]因此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树立如下基本理念。
首先,应“淡化技术,注重审美”。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练就学生审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教师应通过舞蹈来启迪和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接纳和欣赏学生不断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应“淡化临摹,注重创编”。为了方便教学,临摹以前的组合、临摹别人的作品,是教师一贯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伸手可得的方法快捷方便、省时省力,尤其适合刚踏人工作岗位的教师使用,但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只会动手不会用脑,只会学不会编,只会守旧不会创新,进而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创造能力低下,课堂效率下滑,因此舞蹈教师在临摹教学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改编内容或重编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比多练更重要,也就是要通过范例欣赏,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为此,教师不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再次,应“淡化数量,注重兴趣”。舞蹈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不是由教授舞蹈的数量来决定,而是由激活学生的兴趣来体现。学生很容易对舞蹈课程表现出由衷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此,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舞蹈教学的始终。开始阶段应把学生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结束阶段要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舞蹈教学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第四,应“淡化结果,注重过程”。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在舞蹈教学中也应是主动探究者、体验者和实践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学舞、跳舞、编舞的快乐过程。尤其是幼儿舞蹈创编课,要放手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幼儿舞蹈的特点及动作规律,教师可尝试不事先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编排步骤,而只在他们有挫折、有困难时,在精神上、方法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只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音乐、探究动作、编排舞蹈、合作交流,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舞蹈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新的舞蹈课程体系
(一)基本原则
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舞蹈是一项较为综合的活动,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并具有一定的活动强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人校前多数没经过严格的筛选,大部分都没有接触过舞蹈,且年龄偏大,基本都在18—20岁左右,其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因此科学有序、循序渐进地安排舞蹈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应突出时代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观念的转变,舞蹈教学日新月异。好的舞蹈内容能起到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耐人寻味的作用,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方面。可以说,舞蹈内容不更新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没有时代精神的灌注,就没有生命。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挖掘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审美心理。
第三,应注重创造性原则。舞蹈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其主旨,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标。创造性思维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同时可以产生大量新的动作元素,为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服务。因此,舞蹈教学内容应灵活多样,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基础阶段,开设“舞蹈基础训练”必修课,以低难度的古典舞身韵为中心课程,对学生进行从元素、律动到动作短句,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分解练习到组合强化的训练,以达到放松学生肢体韧带,提高其灵活性和协调能力的训练目的。同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简单的舞蹈小组合进行赏析,帮助学生了解舞蹈,提高其学舞蹈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二、三学期)为积累阶段,主要以民族民间舞为主,根据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藏、汉、蒙、维、傣常见舞蹈形式的基础内容压缩整合,编排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突出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不同与表演性训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与舞蹈辨析能力。
第三阶段,为提高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幼教工作时能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素质的启蒙教育,[2]所以幼儿舞蹈和课例分析的学习必不可少,学生应掌握幼儿基本舞步、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将来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活动。
第四阶段,为实践阶段。只有具备“教”和“编”的双重职业能力,学生才能完成今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园教师。[3]本阶段的学习重点为幼儿舞蹈创编与排练,创编内容包括自娱性幼儿舞蹈和表演性幼儿舞蹈,可以采用分析引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真正实现从“技能开发”到“职能开发”的转换,[4]为后期校外实习实训奠定基础。
三、创新舞蹈教学方法
传统的舞蹈教学往往采用一板一眼的灌输式教学,这与当前新课改“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鼓励创造”等理念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应大力创新舞蹈教学方法,通过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
(一)自主引导法
舞蹈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舞蹈知识技能的实践意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给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设计动作、情绪、队形等,从而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让他们分小组设计舞蹈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实践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活动。
(二)体验感悟法
体验感悟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习惯形成及个体发展,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观赏体验——综合探究——动作分析——动作内化——尝试表演——感悟反思等环节。
(三)案例探究法
此方法的目的在于以典型案例为切人点,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和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程序为:确定要探究的舞种——设计探究内容——收集信息——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交流评价——建立范型。
(四)情景模拟法
以就业为导向,还可以将舞蹈教学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之中。比如在教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时,视学生为幼儿,视教师为幼儿园教师,模拟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学生可以在这种仿真、愉悦的场景中锻炼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
一、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课程设置没有突出护理特点。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高职护理教育的教材只是简单地借鉴本科的教学培养模式,基础课的内容比较难、深,医学知识比较复杂、细,护理教育中更加注重护理的理论性内容,护理实践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而且课程比较多,大大超过了够用、必需的原则,护理教育中没有涉及过多的人文学科,高职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没有得到科学的培养。
2.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凸显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盲目借鉴本科医学以及护理课程的内容,职业教育的本质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护理实践技能不强,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实际需要。而且没有根据当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工作,导致护理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不到位。
3. 教学方法不科学。高职护理教育中, 很多教师还是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片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不到位,不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人文精神等进行科学有效地培养。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得不到有效地应用,护理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地实现。
4. 大规模扩大招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下,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接受高职护理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高职护理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却严重缺乏,难以承担比较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比如,在传授护理操作技能这门实践课时,由于教师人数少,学生人数多,导致在上课时,教师很难实施一对一的教学,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失去教育学生、纠正学生操作错误的好机会,进而培养出的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操作技能不够扎实,严重影响我国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5.学生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有些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实在选择护理专业的时候,并不是自己的专业志愿,而是父母给予选择决定的。可是当这些学生一旦接触护理教育专业时,被一些复杂的操作技能以及护理工作性质所难倒,学习兴趣严重缺乏,此时就会产生换专业的思想念头,导致护理教育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二、加强高职护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明确高职护理教学的目标。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要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能够手脑并用,这是护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也是高职护理人才与其他职业人才的区别,高职护理教育要明确教育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教育的开展,强化护理人才的职业技能。
2.科学设置护理课程。高职护理教育应根据护理专业以及当前护理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了解当前临床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实际要求,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选择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使护理特色得以凸显。在课程设置时需要明确各个模块课程的比例,经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护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强化,使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毕业后能够适应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促进护理人才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3. 强化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护理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加强,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将护理知识从课堂中延伸到临床实践中,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缩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或是模拟教具进行,强化护理实践教学的规范性,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小班教学,将10 个左右的学生划分成一个实践小组,由一名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小组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在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笔试、口试、病例的探讨以及临床能力等,多样化的实践考核能够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4. 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采用小班化教学。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扎实的护理实践技能。因此,应该注重护理操作技能教学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护理操作技能课程可以运用小班化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每10~15个学生可以成立1个护理实践技能学习小组,这个小组由1名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负责示范教学以及带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观察护理动作要领比较清晰,指导教师也可以指导操作更加细致,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操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高职生的护理实践技能,建议学生可以提早进入医院、社区等场所进行见习、实习,让学生在边学习以及边实践中,逐渐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较好地运用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相得益彰。
5.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应该具体化。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因此,要把那些重复、陈旧的护理教育理论摈弃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护理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的比重。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学会采用结合的手段,让护理教育课程能够设置更加合理,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好地为临床护理服务。同时高职护理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之间的衔接要具备“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千方百计有效避免重复性教育。
6. 实现校企合作。政府应积极支持高职院校与医院合作,为高职护理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基地, 加强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与医院兼职教师的合作研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教学设备,保证学生护理临床实践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建立高质量的、稳定的护理训练基地,更好的满足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语
高职护理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专业化的护理人才,高职护理教育应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化的护理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科学的设置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发挥高职护理教育的优势作用,促进高职护理教育实现良好的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游细玉.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20(22):2053-2054.
[2]万晓燕.高职护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1,7(2):76-77.
[3]李学军,马占山.护理高职专业就业调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0(9):208-209.
[4]程玉莲,史艳霞.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J].教育与职业,2012,15(8):150-151.
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 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不同, 但归纳起来其培养总目标为:培养本专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九年义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舞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适用于九年义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人才。
(二) 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职能
在这个总培养目标下, 可以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素养:
1. 在职业能力方面, 除了要求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素养, 具有良好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之外, 还要具有良好的音乐舞蹈教学能力。
2. 职业拓展能力:具有从事学校文艺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 具有“一专多能”的表演能力, 具有音乐舞蹈节目编创能力。
(三) 职业方向和社会要求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小学音乐教师 (一部分乡村教师) 为就业目标, 多以音乐的启蒙教育为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就业范围是小学及初中音乐教师, 且就业岗位多数是义务制教育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
二、小学音乐课《新课标》对音乐教师舞蹈素养的要求
既然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而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是小学教师, 那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现代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素质。
(一) 新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其中在音乐的表现能力上还新增了综合性艺术表演, 如:1-2 年级:儿童歌舞表演;3-6 年级:儿童歌舞剧。而《标准》的“内容”部分分别从“感受”、“表现”、“创造”角度对舞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大致如下:
1.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1—2年级)
2. 能够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6 年级)
3.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 (1—2 年级)
4.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1—2 年级)
5.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1—2年级)
6.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3—6 年级)
7.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1—2年级)
8.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1—2年级)
9.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 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6年级)
这些意味着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改变了原先以唱歌、欣赏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的社会对小学音乐教师有更新、更高的要求, 并且要有一定的舞蹈素养。
(二)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基本素质
小学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和素质, 能直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 并能在活动中加以引导, 那到底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舞蹈基本能力和素质呢?
1. 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的手型 (芭蕾与古典) 、脚位 ( 芭蕾与古典) 、基本舞姿的名称、舞台方位、基本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还有儿童常见的舞步的掌握。
2. 了解掌握常见民族民间舞和风格性舞蹈基本体态动律
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韵律的特点等, 如:藏、汉、傣、蒙、维、彝。外国代表性等风格性舞蹈能掌握其基本体态、手位脚位等。
3. 具备儿童歌舞创编素质
对照《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歌曲、乐曲做形体动作, 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 因此,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观察、收集、创编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素材的能力。
4. 具备舞蹈自学的素质
教师具备的舞蹈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舞蹈自学能力, 只有具备这样一种素质, 才能跟上时代对职业的要求, 才能在不断学习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提升自己的舞蹈欣赏水平, 接受最新的舞蹈科学理念。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
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舞蹈素养, 将来任教后就不能指导学生进行队列表演、为歌曲编舞, 也不能对学生的动作加以规范, 提高其表现力, 因此,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以下是本人在小学音乐课新课标视域下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如何提高舞蹈素养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 在舞蹈课程设置方面
建议舞蹈课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开设两学年, 共四个学期。开设舞蹈基础训练, 包括民族民间舞学习、儿童歌舞创编及自选小舞蹈学习等, 自选小舞蹈渗透在每一个学期。
(二) 教学内容方面
第1 学期: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形体训练综合。包括:基础的手型 (芭蕾与古典) 、脚位 ( 芭蕾与古典) 、基本舞姿的名称、舞台方位、基本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还有儿童常见的舞步训练, 要掌握其动作和舞蹈名称。
第2 学期:三个民族 (藏、傣、汉) 民间的小组合学习。以儿童歌舞为主要元素, 掌握这几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风格、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的特点等。
第3 学期:三个民族 (蒙, 维, 彝) 民间小舞蹈的学习。要求同上。
第4 学期:儿童歌曲 (小学音乐教材) 创编与情境模仿。要求学生结合歌曲、乐曲做形体动作, 创编同歌曲风格一致的律动或舞蹈, 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创编儿童生活情趣的舞蹈动作素材的能力。在情境模仿方面,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 仿照真实情境, 创设人为情境, 让学生表演各种舞蹈人物或进行舞蹈形象 (动物、植物、器物等) 训练, 熟练运用儿童舞步。
(三) 在教学方法和拓展学习方面
1. 丰富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 除了基础的言传身教之外, 还可利用多媒体对常规教学进行“弥补”和辅助。如:通过大屏幕将所学舞蹈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再现, 使学生不但对舞蹈的风格特点、舞姿韵律获得丰富的感知, 身临其境地受到艺术的感染, 还能促使学生对舞蹈所展现的环境、生活习俗、服饰等有具体的了解, 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并产生学习热情, 这对学生大有裨益。
2. 灵活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每周的学科活动时间以及假期来督促学生自学相关的小舞蹈, 以弥补课时和内容上的局限, 让学生在自习课上互相观摩、互相教授、互相学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舞蹈的鉴赏力、自学能力和教学能力。
3. 舞蹈的拓展
在每学期期末考完的那节课, 和学生一起探讨先进的舞蹈理念, 也可简单地教授学生一些国外有代表性的基本舞蹈动作,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在寒暑假运用现代化的设备自学舞蹈, 参与相关专业的学习和职业证书的考试, 为毕业上岗做好充分、有益的准备。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 无论是在学时上还是课程设置上, 都处在一个较弱的地位, 因此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本文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也就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舞蹈课程建设,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孙国荣, 余美玉.大学生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於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4.
[4]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 2005 (4) .
[5]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 2009 (13)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浅析01-1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10-09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究01-01
专业认知高职教育09-10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09-24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06-1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训建设的思考论文06-27
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