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推荐8篇)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1

近期有很多考生来电咨询关于2014年导游考试一本通的预定问题,现就有些问题总结回复如下:

(1)2014年各省新版的导游考试一本通目前还在汇编,具体预定时间暂时未定,请留意本站的相关通知。

(2)目前大部分省市的导游考试教材已经进行了修订或改版,为了使各省的导游考试一本通更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2014年的导游考试一本通将进行全新的改版,新版的导游考试一本通将增加“章节知识归纳和历年真题”两个部分,同时为了打击盗版、维护考生利益,新版的导游考试一本通还增加了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在线考试系统”。(届时考生需要登录网上考试平台做题)

(3)《中级导游考试一本通》计划于4月份开始订购,准备考中级导游的考生可以在3月底关注首页通知。

(4)中国导游考试在线网是中国导游职业教育网的原名,所以之前出版的《导游考试一本通》都是以“中国导游考试在线网”署名,2014年后新版的《导游考试一本通》将以现在的官网署名。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2

2.明确负债经营的目的, 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医院负债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 通过借债改善和提高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 实现自身的升级, 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这就表明只有当医院借债所获取的利润足以补偿其利息费用时, 负债经营才是可取的。否则, 一旦资不抵债, 医院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甚至破产。在明确负债经营的目的后, 还必须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目前, 医院融资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职工集资等, 医院在选择融资方式时, 应该充分考虑融资的目的和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 以期最小化利息费用, 减少负债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适度控制举债规模。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

今天, 依据经验主义拍板的方式早已行不通。一个正确的决策, 可以让医院起死回生;一个错误的决策, 也可以让医院破产清算。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才能够让医院筹集的金额用到最紧急的地方, 让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在作出决策前, 医院管理人员应该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 实事求是, 充分衡量举债的效益和风险, 既考虑医院的眼前利益更要兼顾长远的发展。举债规模不足, 难以带来财务杠杆的效益;举债规模过多, 医院会疲于应付利息费用而阻碍其发展。适度的举债规模才能既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又充分的利用财务杠杆, 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

4.增强全员风险意识,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由于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医院必然会出现实际效益与预期效果发生偏差的时候。当发生重大财务危机时, 医院如果没有任何防备, 就极其容易无法按期支付款项, 不但影响医院商业信誉, 严重时更会导致医院破产清算。因此, 医院的全体员工, 尤其是管理人员, 应该正确的看待财务风险, 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当医院账面利润增加时, 不能盲目乐观, 应该认真分析利润来源, 控制应收账款量, 并且科学的估测存在的预期风险。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事前的预防, 而不是事后的处理, 医院在负责经营的过程中, 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各个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通过收集财务信息, 对医院的资金流向、运营情况、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敏感性指标进行全程跟踪,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 (下转第187页)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假信息而言, 也可以说是主观的愿望与客观的需要不一致, 从而使它的使用者失去了真实客观性。具体讲,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和非故意失真两类。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 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 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 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 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帐。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近年来, 这类事件层出不穷, 国外有安然、世通施乐;国内有银广厦、红光等等。它不仅严重的背离了会计的职业道德, 妨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甚至会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科学决策。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

分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特点大致可归类概括为五种情况:一是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有30%的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其中在国有企业浮夸现象更为突出。二是设置账外账、私设“小金库”。有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三是侵占流转税款。国有企业违纪单位逃避刚性较强的流转税情况十分严重, 加强流转税征管刻不容缓。四是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占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重。五是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1%的国有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从这种情况看,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有效管理, 堵塞漏洞,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从内在因素分析, 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会计凭证管理不科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凭证的真实性, 而这一真实性的前提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当前, 我国尚无一种有效的发票管理办法, 从而导致发票管理秩序混乱, 这就使虚假原始凭证的出现成为可能。虽然原始凭证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受到会计人员的审核, 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一贯采用“领导先批示, 会计后审核”的凭证审核程序, 使原始凭证能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决定权不在于会计人员, 而在于单位领导者。在这种程序下产生的会计信息, 自然注入领导者的主观意愿, 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发票管理混乱和凭证审核程序的不合理, 致使虚假原始凭证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保证。综观我国会计人员队伍, 于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的差距。突出表现在: (1) 知识素质不高。一方面, 部分单位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 这使得部分滥竽充数者混迹于会计队伍之中;另一方面, 在“会计热”的影响下, 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办会计专业, 扩招会计专业学生, 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均是有限的, 这种情况必然造成学校的教育产品———会计人员知识素质不高。 (2)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般说来,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然而在现实中, 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却十分普遍。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提高工资、分到住房等, 导致道德沦丧、甘心情愿做假帐。 (3) 业务素质不高。一方面, 在一些会计基础薄弱的单位, 会计人员的业务量太少, 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 部分单位忽视了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新的会计知识和会计处理方法得不到传授和应用,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自然很难提高。 (4) 法律素质不高。在那些低学历上岗甚至是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中,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懂经济法等会计相关法律的“法盲”;在业务素质较好的会计人员中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三是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 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 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 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并随着企业经营者的意志而改变。从企业外部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 社会中介审计及政府审计监督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 未能查出所有违法违纪行为, 这也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单纯追求业绩及“利益驱动”, 这是更为普遍意义的现象。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来自政府的委派和任命, 政府对企业经营者主要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是签订“目标责任书”, 因此, 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既是一项经济业务, 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完成任务及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经营者的仕途。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者与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密切相关, 难免就会产生粉饰会计信息的动机。

2. 从外在因素分析, 也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 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 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 很多地方还是直接管理企业, 对企业指手画脚, 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转。另外,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未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 并着重考核上缴税利多少, 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 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 完不成任务时就假造利润, 这种掺杂政府行为表现群体活动的会计造假对法制建设的危害最为严重。另外, 社会经济环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也不容忽视, 例如各级行政部门的乱收费, 乱摊派, 最终必然落在企业的肩上, 致使企业苦不堪言。二是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指国务院财政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会计师事务所,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办的查帐业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有关部门对单位实行的国家监督, 以及由注册会计师承办的社会审计, 构成了会计监督的整体, 共同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但目前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由企业主管部门实施, 而主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 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 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三是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不同步。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 如物价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等, 都会对价值运动的流量、流向发生影响。我国会计核算的规定, 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 而当客观环境变化后, 在客观上会计就不能同步跟踪反映, 这就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 市场越是不稳, 竞争越是激烈, 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四是会计法规的严肃性不够。应当承认这几年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 但执行起来不够严肃。

四、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及对策

跨入21世纪我国已经加入WTO, 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剧, 活动日益复杂和多变,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 如何恰当、合理地反映和处理这些活动, 更好地适应这一进程, 更快地融于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 都对我们的管理方法、理念、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面向世界, 结合实际, 探讨方法, 寻求对策。

一是严格发票监管。我国应借鉴国外发票管理的一些办法, 建立购销双方相互制约的机制, 积极推行凭发票退税制度和计算机联网开票制度。对单位的大宗物品的购置、维修、处理等经营活动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杜绝虚开、多开、套开发票产生虚假原始凭证, 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二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 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 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不论遇到何种情况, 不丧失原则, 不图谋私利。第二,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 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 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 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分流, 对于既不能胜任工作又无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 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 不具备要求, 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 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适应生产经营的要求。三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控制, 健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公司治理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制度, 为此, 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首先,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 这包括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其次, 要完善业绩评价机制, 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 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第三, 要改变激励措施, 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第四, 要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第五, 要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 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第六, 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规范公司财务行为。四是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机制和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 这必然会助长其道德风险, 粉饰公司财务报告。为解决这一问题, 这些公司应对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我们在这里给出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如下: (1) 领导能力, (2) 战略规划, (3) 经营业绩, (4) 继任规划, (5) 人力资源管理, (6) 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7) 与外部关系, (8) 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五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政企分开。这是在市场经济下必须跨越的一步也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如前所述, 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定会计制度等方面容易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因此, 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职能, 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 决不过多干预;在制定会计制度时应考虑多方利益, 实现公平合理。还应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实现政企分开, 从制度上根治会计造假。六是真正加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力度。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 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 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应每半年对会计单位的账证联合审查一次, 年终再经审计机关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年审。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七是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科学的理论, 应当是实践的指南。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应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 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 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 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 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 及时、准确地给决策提供信息, 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 才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 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 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八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 强化法制监管。第一, 重视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不断修改、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法规, 并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同时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对因使用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损失, 明确造假单位、中介机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赔偿责任和比例, 以便受害人依法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获取赔偿, 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第二, 加大惩罚和执法力度, 重点处罚相关责任人。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法规、规章, 对检查出来的造假行为, 要把处罚重点放在处理相关责任人个人身上, 大幅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要让造假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使其不敢以身试法, 以次此源头上遏造假行为。第三, 规范中介机构行为。要加强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 对知情不报或参与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中介机构, 除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及经济处罚外, 该取缔的要予以取缔, 相关人员一定时间内甚至终生不得继续从事原有职业, 情节严重的应追究事务所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以使其协助制止造假行为。

摘要: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核心, 作为一种公共信息, 会计信息是广大债权人、投资者等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其真实性可靠与否, 直接影响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影响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重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特点、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对于加强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推动经济的良好运行, 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会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 2002 (4)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3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会计信息 思考

会计信息是财务决策的物质基础,会计信 息的真实、准确是进行科学财务决策的先决条 件。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首先,表现为可 比性。可比性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 情况中区分其异同的质量特征,要求不同企业 之间的会计政策具有相同的基础,会计信息所 反映的内容也应基本一致;其次,表现为重要 性。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是指当一项会计信息被 遗漏或错误的表达时,可能会影响到依靠该信 息使用者所做出的判断。换言之,该项信息的 重要性大到足以影响决策。重要性与相关性相 似,相关性是一种质量上的要求,重要性则是 一种数量上的要求,会计人员不提供某一信息 可能是决策者对那些信息没有兴趣(不相关), 也可能是虽然有兴趣,但其金额太小不足以对 决策产生任何影响(不重要);再次,表现为及 时性。及时性要求对交易、事项或情况的处理 及时,会计信息的提供及时,在信息失去影响 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没有真实、客 观、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财 务决策,甚至有可能导致相反的决策,为决策 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经济的发展离不 开会计信息。然而,现实生活中虚假的会计信 息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从微观角度看,虚假会计信息使投资者无 法根据发行公司股票的真实价格做出投资决 定,从而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加重投资者 的不安全心理,使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失去 对证券市场的信任感;还会造成强化投资者过 度投机、纵容不正当竞争以及不利于证券市场 监管的后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 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 收入则可能会被大量的偷漏和逃避,国家财政 收入就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国家有关部门得不 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就会在经济决策、经 济管理、经济监督等方面产生不可弥补的失 误,给国家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误导市场经济中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会 计信息失真还会助长不良社会风气。

2.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的因素

2.1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地位、素质、行为等也是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 不高,权力得不到保障,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的重要原因。在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 会计人员对领导和经营者存在着依附关系,甚 至职业能不能受到保障的关系,因而执行财会 制度时,常处于“两难”境地。会计人员要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和理解会计法 规、制度,掌握信息加工技术;同时,会计人员 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等 等。但事实上,很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 平较差,尤其是一些企业经营者任人唯亲,安 排一些不懂会计的外行亲信任会计机构负责 人或主管会计,从而在会计领域内部导致了会计失真。对注册会计师而言,会计信息的鉴定 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要求注册会计师掌握各项经济法规和会计、审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并要求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

但從目前情况看,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 高,从而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2.2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我国会计制 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上都缺 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由于处于变革的年代, 可变因素太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因此,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经营者的目标函数、抑制其“偷懒”动 机;另一方面又没有恰当的监督机制,减少经营者“为所欲为”行为。这样,个体实施违 规行为的风险很小,预期收益很大而预期成 本很低,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就使得个体有了实施违规行为的理 性依据,因而促成了个体的违规行为。

2.3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 失真。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 性。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 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 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随着企业经营者的 意志而改变;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再次,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 仍缺乏可靠性。政府审计监督由于受人力、 财力的限制,以及其事后监督性质的局限, 不可能查出企业的所有违法违纪行为,这也 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3.1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 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 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 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一方面需 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 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保证这个 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3.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首先, 科学地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置会计人员,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牵制制 度和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会计核算的基础工 作,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建立岗位定期轮换 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不但可以使会计人员全面地掌握会计业务,提高业务素质, 还能将会计业务中的漏洞在岗位轮换中暴 露出来,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再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从会计凭证到账表 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可靠 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以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3治理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 围。重塑会计诚信,让那些造假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动真格去打击那些造假者,要切实保护合格会计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弘扬那些与造假者作坚决斗争的会计人 员,这样才有可能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 面,从而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4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 督体系。首先,应当依法实行企事业单位年 度会计报告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变突击性审计为制度化、标准化的经常性审计, 逐步健全企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管理和会计 信息质量检查制度;其次,财政部门要加强 会计管理,对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依法 实施监督。尽快理顺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 计监督、金融监督等方面的关系,形成综合 性监督合力;最后,建立健全协调有序的内 部会计监督机制,使单位的领导人、部门负 责人、财会人员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参考文献:

[1]万晓文.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J].广西会计,2008.7.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论财务会计 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4

法〔2009〕129号

为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查获信息的真实准确,保障执行案件有关当事人的信息异议权利,规范人民法院信息异议处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是最高人民法院集中全国法院录入的执行案件信息数据后,通过最高人民法院网站统一向社会提供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的网络平台。

第二条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提供的社会查询案件范围和信息内容,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

第三条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的信息数据由执行法院通过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由执行案件承办人员负责。信息数据必须与案卷记载一致。

第四条 当事人对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提供的信息内容有异议的,应及时向执行法院书面提出,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信息异议包括没有录入有关信息的异议、信息内容不准确的异议、信息发布不及时的异议。

第五条 执行法院应在接到书面异议后3日内予以审查核对,异议成立的,应当在2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补录或更正。

执行法院必须在接到书面异议后7日内将处理结果答复异议人。

第六条 执行法院对信息异议逾期未作处理,或对处理结果不服的,异议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书面请求复核,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七条 复核法院应在接到复核申请后2日内将复核申请函转执行法院,执行法院必须在2日内书面报告复核情况。执行法院不同意复核申请的,复核报告需附相关案卷材料。必要时,复核法院可调卷复核。

复核请求成立的,复核法院应责成执行法院在2日内对相关信息予以补录或更正。

复核法院必须在接到复核申请后7日内将处理结果答复复核申请人。

第八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各高级人民法院应结合本辖区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5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

(沪府发〔2009〕2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本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步确立,公开意识不断增强,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获取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条例》和《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按照把上海建设成为“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要求,以深化公开内容为核心,在资金、项目、政策、服务等方面切实加大公开力度,逐步形成以主动公开为主、依申请公开为补充的格局,推动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以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为重点,着力提高政府资金公开透明度。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根据《预算法》,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为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分内容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向同级人大报告财政预算的覆盖面,逐步实现部门预算全部报送同级人代会审议(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除外)。细化报送同级人大的本级预算草案,逐年扩大预算草案列示的款级科目。向社会公开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及预算、决算表。探索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的方式、范围、内容和形式。及时发布月度(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依托“金财工程”,加快构建完整的财政信息库,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监管系统,为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创造条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力度。全面梳理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情况,以用于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的专项资金为重点,明确公开要求,逐年扩大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范围。先行选择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专项资金,包括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农惠农资金、社会救助资金、排污费专项资金、帮困助学资金、信息化发展资金、科技小巨人专项资金、公交行业补贴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主动公开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具体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三)加大政府非税收入公开力度。建立完善定期发布机制,公开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安排的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收入和使用、监督情况等。(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

(四)推动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透明。健全收费公示、持证收费等制度,确保收费透明。优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发布平台,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主体、收费依据、收费范围、收费对象、收费情况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凡发生变更的收费项目,变更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五)建立完善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遵循“依法披露、突出重点、真实有效、促进和谐”的原则,定期公开本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待遇情况,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总体情况以及收支情况,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基本情况,经办管理重要事项和社会保险违规违纪典型案例的处理以及整改情况等。研究加强各类社会保险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六)完善住房公积金定期公告制度。公开本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使用计划以及计划执行情况,包括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增值收益使用情况。公开住房公积金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增值收益表和财务情况说明。公开住房公积金管理及业务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依托公积金信息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公开的程序和方式,方便缴存职工和单位查询与自身相关的公积金缴纳使用情况等。(责任单位: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七)健全房屋维修基金定期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本市房屋维修基金归集金额、划转金额。健全房屋维修基金管理信息统计、公告制度,方便业主随时掌握、准确了解个人维修基金的缴存、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

(八)公开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告本市福利、体育等彩票公益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探索福利彩票公益创投和公益招标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公益金使用效益。(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九)增强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依法向社会公布国有资产状况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公开出资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公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统计信息等,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信息透明度。(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各区县政府)

(十)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完善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及时规范发布政府采购信息,主动公开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名录,招标公告、邀标资格预审公告、中标公告、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招投标信息,政府采购有关投诉处理、考核结果等监管信息,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制度,推动采购过程公开透明。(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机管局、各区县政府)

(十一)公开捐赠款物的募集、分配和使用情况。对“帮困送温暖”等集中性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其募集、分配、使用情况在募捐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季度内向社会公布;对全市经常性捐赠中募集的物资,其募集、分配、使用情况每半年向社会公布一次;对为突发性灾害进行的募捐活动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其募捐及使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十二)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按照“依法、渐进、客观、公正”的原则,完善审计公开机制和程序,不断扩大审计公开领域,丰富审计公开内容,拓宽审计公开渠道,优化审计公开形式。公开重点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逐步公开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项审计结果。逐步公开有关行业或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逐步公开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责任单位:市审计局、各区县政府)

二、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及计划规划公开力度,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公开透明。

(十三)增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透明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投资项目管理、运营的全过程。及时发布本市“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情况。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公开制度,及时公布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及其实施进展情况。公开市政府实事项目的进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招投标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国有土地“招拍挂”相关信息的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四)推进行政审批过程透明和结果公开。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目录等,方便公众办理。公开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咨询公司、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组织等参与审批、监管的情况。依托全市行政审批办事平台,逐步实现各审批环节信息的全程透明、全程监督。公开行政审批效能监察报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促进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不断扩大审批结果公开范围,加大房地产开发、动拆迁、规划、环保、卫生等行政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力度。(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五)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和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信息。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计划表。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评估报告。公开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等各类社会关注度高的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公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等各类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加大产业、能源、生态、旅游、教育、卫生、信息化等专项规划的公开力度。根据《统计法》,加大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统计信息的公开力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统计局、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三、加大政策公开力度,完善政策制定和发布机制。

(十六)进一步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各级政府制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公共政策时,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推动公众有序参与。积极建立健全征询、听证、专家论证等征询民意的有效程序和方式,适时制定公众参与行政重大决策的相关制度规范。(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七)推行政策公开“三同步”制度。及时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重要事项,主动发布人才引进、住房保障、促进就业、旧区改造、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等政策及其实施细则。推行政策公开“三同步”制度,即政策文件、政策解读、新闻发布稿同步公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政策落实。(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八)加强政策执行情况公开。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各种渠道,注意收集社会各方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反应,为推进政策实施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加大重大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探索重大政策评估报告公开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四、加大公共服务类信息公开力度,方便市民生活和企业生产。

(十九)积极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根据《条例》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单位)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学校、医院、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环保、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价格、质量、服务等要素,重点公开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各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或细则,使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不断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单位:市教委、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水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环保局、市交通港口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电力公司)

(二十)加强与政府管理相关公共信息公开工作。依托法人信息库建设,主动公开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年检结果信息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积极推动实有人口、土地房屋、空间地理、行政业务等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编目、共享和应用。公开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及时通报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相关监督检查情况,逐步建立信息查询数据库。同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公开相关安全生产事故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一)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类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行政机关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及其调整、变动情况。在公安、工商、卫生、环保、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交通、水务、城管等领域积极开展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实践,逐步形成有效运作机制。建立依法行政状况白皮书制度,定期公开本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状况,包括制定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等方面的基本状况。推动政风行风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纠风办、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二)加大世博会相关信息公开力度。重点做好世博会场馆建设运营、招展布展以及与世博会相关的社会管理、公共交通、游客服务等信息公开工作。(责任单位:上海世博局、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五、不断拓展优化公开渠道,切实做到公开及时、有效、便民。

(二十三)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的第一平台作用。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为核心,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功能,突出权威性、及时性、系统性;整合网站的各种公开栏目,强化更新维护责任,升级搜索引擎,方便公众查询、检索。完善各级政府网站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建设,做到界面友好、分类科学、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健全网上政府信箱、网上调查、在线交流等栏目的有效运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增进政民双向互动。在保护来信人隐私的基础上,将来信的收件反馈、处理状态、结果告知等及时在网上公布。(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四)进一步构建多样化的公开渠道。本着“促进公开,方便公众”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开渠道。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积极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即时发布、议题设置发布机制。结合数字电视推广建设,探索开设“政府信息公开”数字频道或栏目,提高信息公开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民性。完善“政务服务热线114”功能,使之逐步成为社会公众与政府联系的“电话门户”。探索开展“市民参观日”、“政府信息公开日”等活动。继续提升档案馆、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查阅点、政府公报、市民信箱、短信平台、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现有公开渠道的服务,因地制宜,方便公众查阅和获取政府信息。(责任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广影视局、市政务公开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五)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每年命名和建设一批“社区(农村)信息公开服务示范点”,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现有资源和设施,为公众就近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推动行政村为农服务信息智能终端机(“农民一点通”)部署应用。在基层组织开展政府信息志愿者服务,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收集公众对信息公开的意见建议。(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农委、各区县政府)

六、加强基础工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二十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各区县、各部门要明确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落实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的服务窗口。各区县政府以及社会关注度高的市级部门原则上至少配备1-2名政府信息公开专职工作人员。(责任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七)推动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实施,分级部署”的原则,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功能,统一规范政府部门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则,对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布主体、内容、形式、范围,以及依申请公开接收、答复、提供等环节,加以规范和标准化。市级机关要制定本领域信息公开细则,协调和统一各相关部门之间和市、区县两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工作标准和要求。继续推进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工作,进一步把信息公开贯穿于公文管理全过程。(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八)完善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制度。修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编制规范,建立健全公开信息更新维护、历史文件梳理、虚假和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信息送交及政府信息归档等制度。围绕依法平稳有序目标,加强对依申请公开工作指导和释疑,完善依申请公开处理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行为,做好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健全落实政府信息发布协调、保密审查和监督保障等制度,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加大社会评议力度,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市保密局、上海图书馆、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十九)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专业支撑体系。组建市政府信息公开专家咨询组,依托本市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市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基地,为深入开展信息公开提供专业支撑和决策参考。(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

(三十)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将政府信息公开纳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实行全员培训,全面增强本市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和责任感。对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考核。(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公务员局、上海行政学院、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

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贯彻本意见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市政府办公厅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本意见落到实处。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十日

浅谈专利信息管理的若干问题 篇6

浅谈专利信息管理的若干问题

从新经济及其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入手,探讨了专利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功能,分析了专利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及基本目标,剖析了专利信息管理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资源的对策.

作 者:任小燕 陈永锋 官东  作者单位: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湖北,荆门,448000 刊 名: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M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16(6) 分类号:C931.6 关键词:专利信息资源   专利信息管理  

关于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7

1.1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理解有偏差

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信息化仅仅是通过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建立而完成的,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建立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混为一谈,将会计信息化的局部工作当成了全部,忽视了其他非软件类工作内容的实施。

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处理数据时仅仅是针对会计部门,与会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无关。然而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处理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同样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管理系统需要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处理,因此除了会计部门,还涉及其他部门。

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日常工作是编写程序。其实这只是软件系统局部的实施内容,为确保软件系统能正常运行, 还需要进行系统设计的完善和系统后台的维护等。除此之外,会计信息化工作还会处理一些非软件系统的实施内容。

1.2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目前,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多,而会计信息化作为先进技术和会计业务流程相结合的数据处理工具,对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管理者的综合能力有很高要求,不仅需要他们掌握会计业务的理论知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企业严重缺乏拥有这方面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1.3会计信息化的管理不够规范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生产融合在一起,实现企业信息、物流、资金之间的协调统一。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疏于管理,专业会计人才的极度匮乏、资金短缺现象严重、业务链断裂脱节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企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集成,无法将财务的数据和会计业务的数据进行相互间的共享。影响了企业管理者与供应商、顾客之间沟通,致使企业无法与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核对和信息的共享,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进程被阻断。

2探究强化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的观念,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懂得区分会计信息化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工作内容,明确会计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措施,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业务信息的准确性,给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企业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在掌握会计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制订会计信息化发展计划,将会计信息化系统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实现财务、成本、资金等业务的一体化。

2.2培训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会计信息化相关的知识

针对企业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工作人员,组织他们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循序渐进,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开始进行培训,进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讲解,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企业是财务软件的用户,软件公司会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有助于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掌握专业的软件操作技能。与此同时, 软件公司能通过培训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和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软件系统的功能,实现共同进步。

企业结合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内部培训工作,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快速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的培训方式针对性较强,企业员工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自主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时间。

2.3规范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计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落实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做好会计档案的防潮、防尘、防腐、防火等工作,对于重要的会计档案进行及时的备份。建立完善的电算化软件内部管理制度,采用多用户分权限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根据会计档案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如果是机密性的会计档案数据,一定要设置好管理权限;如果是一般性质的会计档案数据,就可实行大范围的共享;针对会计档案数据的源文件、程序文件等,仅仅针对管理人员和专业的程序设计人员开放权限,确保会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结语

关于导游证的若干信息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决定了必须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全面覆盖、不出纰漏、封闭高效的管理系统,提高日常管理、安全监管和应急反应能力,形成综合交通运输高效联动、监管到位的高水平管理格局。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能够有效的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

随着现代城市化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及车辆都在飞速的增长,这对城市的交通运输来说会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在现阶段,如果只是简单的运用传统的交通发展方式实现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就会造成城市中各个矛盾更加激化,不能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转变。交通运输相关部门能够依靠信息化技术,对信息共享进行有效的拓展,能够实现对网络互通系统的建立,实现对交通运输电子业务应用的全面推行,为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实现对交通运输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能够有效实现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现阶段汽车使用量在飞速的增长,这同时也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有力表现,相应的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交通运输行业就需要以长远的发展为目标。在实际的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对交通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紧急问题等进行相关系统的建立,例如全程安全监管系统及通信保障系统等,同时还需要对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进行建立,以达到实现所有人民出行的需求。

(三)能够实现对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相应的居民对出行及运输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此環境下,想要实现对交通运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交通运输的改革。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并对相关的水上交通与陆地交通进行有效结合;其次,就需要进行智能化网络系统的建立,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建立。只有通过上述两方面才能够真正实现对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建设,并依据信息化技术实现交通运输的运输效率及服务效率,从整体上实现了交通运输的高效运行。

(四)能够有效推动现代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其中,交通运输行业中就有效的应用到了信息化技术。根据全球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经验,信息化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程度的高低对交通运输水平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的有效衡量标准。作为现代化的基础,信息化技术是能够推动交通运输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交通运行的实时监测,进而做到现代化的管理,最终保证了交通运输行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及提升。

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运行单位管理信息化

打造运行单位管理信息化系统,要求统一信息化操作技术并且以综合管理运营平台为依托,对内施行操作管理与决策管理信息化,对外合理解决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等问题。针对地铁乘客出行需求,为其提供准确、详细、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进行管理信息化多模块制作与应用,并对地铁运行企业施工安排、列车调度调整、业务报批审批等设有专门信息接口,实现有计划、有规律的管理。凡是涉及交通运输中的物资、站务乘务以及资金流动等方面管理,要制定专业、有效的模块对其进行全程跟踪,保证各环节得到有效管控。对运行单位建立管理信息化体系,是辅助决策制定的关键也是加强地铁运行管理的重要数据保障。

(二)操控过程管理信息化

根据资产、信息与资金流向,建立管理信息化体系是对运行操控过程的实时掌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是地铁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时,不仅要对其专业性进行维保,还要综合考虑到信息对外传达的效果是否可以满足操控过程整体安全可靠。加强操控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对业务步骤进行有效把控,对各数据进行有效追查。

(三)重点项目管理信息化

在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重点项目进行区分对侍。例如,资产一体化信息互动平台的搭建、综合监管控制系统、企业人资核心系统的建设等等。从项目设计到建设运维都要通过科学精密的计算,建立标准规范的操作程序,全面整合地铁运输相关信息,引入科学数据监理体系,从根本上保证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必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论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经济导刊,2016,21:

40-41.

上一篇:《纳尼亚传奇》读后感下一篇: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师德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