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材料作文题目

2024-05-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材料作文题目(精选9篇)

给材料作文题目 篇1

材料: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根据材料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亲自丈量脚下的路

————用灵魂审视自我,认清自我题记:成功的人永远影响别人而不被别人影响,除非他比你更成功。

——亚洲成功学第一人:陈安之。

古语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讲的是人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事才能不偏不倚。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然而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丢失的是以己为镜,不愿用心亲自去丈量脚下的路。

爱因斯坦从父亲的故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自我清醒的审视有多么重要。所以在热嘲冷讽中,那个被认为愚笨的总是异想天开的孩子,后来用“相对论”征服了世人,以己为镜,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我们常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被他人的行为方式所影响。我们嘲笑盲从的人是“趋之若骛”,其实我们自己同样被自我限制在大多数人走着的轨道上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没有亲自去丈量脚下的路,结果被所谓的潮流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我们怎么样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样看请自我呢?

一个人应当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持用灵魂的眼睛审视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愿望。这样才能做到以己为镜,不被客观外物所影响。这双灵魂的眼睛即是要能够看清物理意义上的人生状态到精神意义上的人生境界的一种眼光。

韩信受胯下之辱,被“一市人皆笑”,连对他有一饭之恩的漂母也对之抱以轻蔑的态度。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因为他明白自己有一天是要于乱世中建立丰功伟绩的。才有了后来的拜将封王、位极人臣,成不世之功业。司马迁受宫刑之辱,虽“下流多谤议”,“重为乡党所笑”,然始终不忘著史之志,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保持用灵魂的眼睛审视自己,认清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奥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一直都不曾成为亚洲人的舞台,年轻的刘翔却用飞翔般的速度在这个舞台上自信地展示他优美的舞姿。在欧美人的篮球殿堂里,我们的姚明也在黑与白的世界里树立了一面黄颜色的旗帜,并令NBA那些著名的中锋们汗颜不已。黄伯云二十年磨一剑,这个“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的科学家在屡败屡战之后,制成了世界上最硬的航空材料,打破了欧美人垄断的先进技术。这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霸气,就是审视自我、超越自我的最好体现。保持一双灵魂的眼睛审视自我,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件事情没有别人可以帮你做。尽管你的周围有人不断提醒你得与失,对与错,但是脚下的路始终应当亲自去丈量。

给材料作文题目 篇2

纵观近四年福建高考语文学科的作文命题, 新材料作文备受青睐。如2008年的三杯饮料, 2010年的格林兄弟, 2011年的袁隆平, 几乎每一次都有一些精彩的作品呈现。的确如潘新和老师所说, 新材料作文既能考查学生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 角度多元, 立意就越丰富;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 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当然在肯定其务实进步的同时, 从学生的日常写作困惑中, 我们又不可回避地思考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角度自由开放,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立意都是可行的, 都是同等, 究竟哪个立意才是最佳的立意?万花丛中, 究竟谁最美?

二、全面审读材料方法

要提炼出一个最佳立意, 其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何谓准确的立意?由新材料只给材料, 不给话题的特点, 可见准确的立意, 首先当是不脱离材料, 而后能紧扣材料, 选择角度确定立意, 材料扣得越全面, 所得立意就越高。那么该如何来全面审读材料, 从而多角度地不脱离材料, 能紧审题立意中, 筛选出一个最佳的立意呢?笔者在教学中, 总结出以下三点:

首先, 审材料, 提取要素。要素的提取应当尽量全面, 只有这样多元的角度才能被比较全面地挖掘。以以下例题为例: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 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 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 并精心饰以金边, 然后, 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裙子卖得好价钱, 生意也更红火了。

可归纳得出以下要素:裁缝、高档裙子、不小心、一个窟窿、废品、高超技艺、精心、金边凤尾裙、好价钱。

其次, 抓因果, 理清关系。要素都提取清了, 可学生在审题立意时, 依然还是有可能会出现偏题, 甚至离题的状况, 而纵观这些问题立意, 追想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约而同地指向:孤立地看待要素, 忽略了要素间的联系。

李娟 (福建省莆田五中351100)

仍以裁缝的例子为例进行说明。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立意:

1. 凡事要小心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3. 创新塑造成功

遇事要乐观、镇定从容

以“凡事要小心”为例, 这个立意显然只看到了材料中裁缝“不小心”这一要素, 而几乎忽略了与其他要素间的联系, 如裁缝之后的努力挽回, 如何发挥聪明才智, 转变思维, 如何利用高超技艺。那么, 该如何搭建起材料要素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由果溯因的思路就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即由要素结果, 推向成因:为什么裁缝最后会把一条废裙变成一条金边凤尾裙呢?面对偶然的失误, 也就是不小心, 他主观上并不放弃, 并能发挥自己的才智, 加上技艺高超, 变废为宝。从关系来看, 本题是因果式或叫做条件式的材料。由此在原问题立意的基础上, 我们再细加推敲, 就可能会得出:偶然之中, 更有必然;面对困难要有不放弃的精神、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过人的智慧等。

同理“天生我材必有用”“创新塑造成功”“遇事要乐观、镇定从容”都只看到了裁缝个体的努力, 而忽略了废裙这一前提条件。

总之, 要理清关系, 也就是指理清要素间的关系。能否考虑到要素关系, 是决定立意成败, 好坏的关键因素。而关系的树立必须是在整体把握材料基础上, 通过追问原因, 方能明确要素关系, 得出一个切合题意的关系型立意。事物间的关系常见的主要有依存关系 (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 (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 (如自卑与自强) 和条件关系 (如继承与创新) , 辨明这些关系, 定然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最后, 明喻意, 确定立意。所谓明寓意, 就是由此及彼, 联系实际, 从而对立意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概括。如裁缝的一个窟窿, 就好比如生活中的困难, 挫折, 磨难, 不幸等, 而金边凤尾裙就寓意着生活中的成功、幸福、幸运等。如何转变, 通过个人的智慧、技巧等, 由此立意就可很明确地得出: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 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面对困难, 技术就是财富;遭遇挫折与转换思维;凭智慧纠正错误;穷则变, 变则通。当然也可将各要素都结合起来, 如偶然之中, 更有必然;面对困难要有不放弃的精神、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过人的智慧等。

三、典例分析

现以2011年上海市春季高考作文题为例, 再来求证这个方法。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 于是各自买了一棵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 用铁丝左缠右绕, 改变其生长形态, 树长得虬枝旁逸, 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 浇水施肥, 任其自由生长, 树长得参天蔽日, 成为建筑的栋梁。

1. 审材料, 提取要素。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材料中提及到的与立意相关的要素有哪些?

明确:两个人采用不同的培植方式种树结果都成才了。

人1、树1:瓦盆、被铁丝缠绕、盆中精品

人2、树2:庭院、任其自由生长、建筑栋梁

2. 抓原因, 理清关系。

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第一棵树长成盆中精品?是什么原因使第二棵树长成建筑栋梁?

明确:第一棵树被束缚地成才, 第二棵是顺应天性而成才, 也就是说不同的种植方式决定着树苗不同的成长方向。

3. 明喻意, 确定立意。

人的这种行为就好比如生活中的哪些人?教育者、父母等等;

这树就寓意着生活中的被教育者, 孩子等等;

确定可供选择的立意分别为:

A.逆境, 成就完美人生

B.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

C.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在于顺应天性

D.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不同的人才

四、如何为新材料作文确定最佳立意

那么在多种立意都符合的前提下, 什么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立意, 笔者认为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就是最佳立意。以两棵树的例子为例进行说明。

在已确定准确的四个立意中, AB两个立意都看到了树前后变化的原因, 体现了要素间的关系, 把握住了正是不同的环境才是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但显然并未抓住材料的核心思想, 人的不同培植方式才是促成其不同成长的根本原因, 树是被改造的, 所以A、B两个立意虽可, 当并不是最佳。

而CD两个立意都抓住了材料的核心———不同的培植方式, 考虑到树的变化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其中有没有立意高低之分呢?对比中可知, D从立意上看, 能更全面考虑材料各要素间的联系, 比较稳妥, 但也正是因此使得其立意比较庸常, 不予规矩, 难以出彩;而C的立意, 乍看似乎并不如D全面, 而忽略了第一棵树的要素。但如果有学生能在论述中这样理解这个立意:从这种材料中, 出题者并未对两种方式有褒贬爱憎的取向, 但我们作为阅读理解者, 是可以有我们自己的是非爱憎褒贬倾向, 不同的种植方式培植出不同用途的树木, 就好比如生活中不同的教育方式能造就不同的人才, 那么究竟怎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更有价值呢?显然阳光下, 庭院中, 自由成长而成为建筑栋梁的树, 对比于瓦盆中被刻意改造而长成盆景的树更有价值。从而得出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在于顺应天性, 如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就比中国的教育方式更受人肯定, 更受人欣赏, 其培养出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更大, 所以C的立意显然比D的观点更鲜明, 态度更明确, 而且这样的立意更符合中国教育的现状, 这样的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但是, C的立意因涉及批评现实, 又容易让我们走极端, 创新不可避免地要伴有风险。那么究竟该如何寻求一个最佳立意?是求稳?还是求新?我觉得学生的立意如能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得出, 新颖与否并不是最关键, 更关键的是所选的角度是否是适合自己。对C这样有新意但又有风险的立意, 如果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 那么为何只是为了求一个独辟曲径而去冒这个风险呢?这时倒不如求稳, 采用D的立意更显最佳。当然如果你对C的立意, 有足够的信心, 又为何不妨放大胆地去挥洒你的才思呢?

所以说, 全面审读材料确定立意, 不仅在于它的新颖与否, 更在于是否适合自己。多种立意都符合的前提下, 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怎样确定“给材料写作文”的命题 篇3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这种形式对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综合性考察,而且首先考核的是理解力、概括力,其次才是遣词、造句能力及立意、谋篇能力。如果对短文(或一段话)的中心意思理解得不准确,甚至完全错了,题目势必会拟错,题目错,文章写得再好,岂不是文不对题?由于对该文理解得不准,拟题就可能五花八门,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摆好分子分母的关系”“夸大自我的恶果”“正确认识自我不要自满”。其实这段话的比喻义是对盲目自满且又过高估计自己的人的忠告,这个比喻蕴含的哲理是:过高估计自己就等于贬低自己。只有紧紧围绕这一寓意拟题才是正确的。拟题正中靶心反映—个人思维的准确和精细,决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拟题准确,正中“靶心”呢?

一、透过短文的正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寓意

比如用这样一段话拟题作文:“古希腊哲学家基诺说,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当然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的圆周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不足,需要努力学习才能弥补。”这段话里,大圆圈只是一种比喻,作者的真意是如何对待知识,“大圆圈”比喻丰富的知识,“小圆圈”比喻知识贫乏,了解这一点就可以抽出它所蕴含的哲理是知识越丰富的人越感到不足。

二、抓短文的“义眼”即点睛之笔

给材料写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不会太长,往往含蓄而不晦涩,有哲理而不外露。我们要善于抓住短文中的关键句子或词语,联系全文来理解它的内涵。

在—次考试中,某位教师出了这样一篇作文: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写一篇观点鲜明的议论文。

大雕塑家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留下许多手的独立创作,以致引导后来的雕像家,把手发展成独立的、宏大的纪念碑。但仍然是这位大师,当他的学生指着巴尔扎克塑像上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赞叹说:“这手美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一双奇妙而完美的手啊!”罗丹怔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双完美的手砍去。他对正发呆的学生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不属于雕像整体了。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面对这样的材料,学生边拟题,教师边评价,一学生说该拟“整体与局部”。老师说还不鲜明,不醒目。另一学生说该拟“巴尔扎克的塑像与合叠在胸的手”。老师说未中“靶心”,只涉及皮毛。又一学生说该拟“集体与个人”“国家与个人”。老师说,穿凿附会。第四个学生说,拟一个“为了整体忍痛割爱”怎么样?老师说:只看到一些现象。最后老师问学生:“罗丹为什么听见‘这手美极了这句话怔住了,要砍掉这手?”学生终于醒悟道:“这反映了罗丹对艺术本质的理解,那就是艺术不是照相,要典型化。”

怎样理解这类“材料”的真谛呢?这段话用了十分之九的篇幅说明罗丹晚年“醉心于手”的细节,最后一句“记住”才是它的“文眼”,是对中心意思的点破。一般来说,给材料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在说明或叙事之后有—结论式的“点化”之笔,读者要注意捕捉它。

三、善于联想,发现本质

在一次月考中,语文作文题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请学生认真阅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也有点像架着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但由于老习惯的驱使,我又抬眼仰望天空,呵!湛蓝湛蓝,高远莫测,一丝儿云也没有,一点儿尘也看不见,冰清玉润的月牙像是‘挂在天上,可细看,又无依无托,使人觉得好似从哪里飞来的一把神镰,突然停在了那里。我心想,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人们往往把云和天搅混在一起,其实云层和天空本是两回事。拨开乌云见青天之‘青,原来是只有站在云头上才能体会得到的呵!”

这段文字能促使人们由“天空的真面目”想到社会的面目,人类生活的真面目。它的深远寄意表现得是何等自然。从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生发开去,可引出多少联想呢,事物都有两重性,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它给了我们许多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启迪。

中考作文题目:名言给我的启示 篇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三则格言,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法国罗曼?罗兰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徐特立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在600字以上。

【范文】

我喜欢的格言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之所以喜欢上它,还得从去年的一件小事谈起呢。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赛车,我高兴极了。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盒。呈现在我眼前的赛车,却让我大失所望,只见盒子中装着的只是一些赛车的零件。我从来没拼过赛车啊,妈妈干么给我出这样的`难题呢?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亲切地对我说:“恒毅,你能把这些零件拼成赛车吗?”望着妈妈意味深长的眼神,我想,妈妈故意出题考验我吧,赛车虽然没拼过,但像我这样被同学称为“智多星”的人,还难得倒我吗?于是我拍拍胸膛响亮地对妈妈说:“当然能!”

我开始按照设计图拼了起来,可不是把螺丝钉旋错了,就是盖板装反了,磕磕碰碰,费了好大劲,用了大半个钟头,一辆赛车才装好了。望着雄姿英发的赛车,我兴奋极了,急忙把两个电池安了上去,好让它大展身手。一切准备就序后,打开开关,哪知,赛车纹丝不动,只听到马达里的阵阵声响,“咝咝咝……”怎么回事?我急忙关掉开关,把马达那部分零件一个个拆开检查。仔细一看,原来少装了一个零件。“唉,怎么那么粗心!”我边安装边自我怨。

安装完毕后,我再次打开开关。这下总可以了吧,我惴惴地想。车轮动起来了!一丝喜悦掠过我的心头。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车子却始终快不起来,甚至慢得连乌龟都追得上。这哪像赛车呀,简直就是老牛拉的破车。我只好把赛车拆了重装。就这样拆了装,装了拆,始终不能如意,我不禁有些灰心丧气了。

“不拼了,那么难!”我这么想着,放下了手中的零件,站起身来。妈妈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身后,慈爱的眼光望着我,轻轻拍拍我的肩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父母给我取名“恒毅”,是期盼我做事能有恒心,有毅力,我应该让难事怕我,怎么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认输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像一针兴奋剂,鼓起了我向困难挑战的勇气,清扫了我内心的畏难情绪。我重新坐回桌前,对妈妈说:“您放心吧,我一定能拼好。”

时钟滴滴答答地响着,终于,我又一次把赛车安装完毕。这回,我检查了许久,认为无误后,装上电池,打开开关,“嗖嗖嗖”赛车轮子快速转动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激动得欢呼起来。妈妈也欣慰地笑了。

给材料作文题目 篇5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材料作文的题目中考材料作文训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作文首先要对所给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先深入理解材料,再围绕材料中心,联系生活选材结构成文。材料大多展示一个生活哲理或人生认识,所表现的主旨不是多义性的。如同一篇文章,通过主要的形象、主体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角度,表达一个主要的中心意思,至多再有一个次要中心。如同一首乐曲,有自己的主旋律,顶多再有一个次旋律。通常有关键的词或句子显示中心,这些词或句子一般都放在句尾。有的材料需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可以有意义相似的不同说法,因我们思想认识程度、对材料中心理咨询解的深浅程度不同,选材构思成文,也会百花齐放。这是材料作文的优势,给我们发挥写作特色的空间,让我们用妙笔写出如花的文章。下面以一篇材料为例:

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出一篇文章。

一个小老鼠从一间房子里爬出来,看到高悬在空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它禁不住说:“太阳公公,你真是太伟大了!”太阳说:“呆会儿乌云姐姐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儿,乌云出来了,遮住了太阳。

小老鼠又对乌云说:“乌云姐姐,你真是太伟大了,连太阳都被你遮住了。”乌云却说:“风姑娘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一片晴空。

小老鼠情不自禁道:“风姑娘,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

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地说:“墙大哥,你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了。”

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呀,你看,我马上就要倒了,就是因为你的兄弟在我下面钻了好多的洞啊!”

果真,墙摇摇欲坠,墙脚上跑出一只只的小老鼠。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准确地审材料,确定中心要注意将整体把握与细节关注相结合。整体把握是为了准确,细节关注是为了深入。上面材料中小老鼠是主体,整体把握发现核心事件为老鼠崇拜景仰太阳、乌云、风、墙的伟大,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伟大的。关注细节“你就看不见我了”、“风姑娘有些悲伤地说”、“墙皱皱眉,十分悲伤地说”等等,可以发现:太阳、乌云、风、墙也都只发现了别人的伟大才失意。由此得出材料主旨:每个人都有伟大的一面,要自信。类似的说法还有:每个人都有优势,不必自卑;应该赞美自己等。依据这个中心,作文题目可命为:1.看我,我最棒。2.自己的光芒最灿烂。3.你也很棒。4.相信你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5.赞美自己。6.发现那阵属于自己的芬芳。7.你才是生活的主角。8.亮丽你的人生。9.扬起自信的.风帆。10.最棒就是你,等等。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从文史阅读中调动见闻认识的积累,调动相关人物、场景、事件、细节,作形象具体而有个性化的阐释。

一、写记叙文。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不到优势的伤悲,有所思悟,找回自信而勇敢行事的充实与快乐。示例文章如下: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记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在推门的一瞬,刺鼻的空气令我无法呼吸。待到心神安定,我推门走了进去,强烈的火药味令我窒息。我飘忽茫然地走向角落,坐下去。我听到周围的同学并没有唉声叹气,而是一句句的豪言壮语:“初三,我不怕你。”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有令自己自信的根基,因而无法坚信自己。我的心一下子便坠落到了谷底,挣扎着,下落着,我突然就丧失了度过难关的勇气。

我偎在书边,发现,书的力量能够暂时让我摆脱烦恼的缠绕,痛苦的折磨。我死死地抓住书本,再也不肯撒开,我害怕当我的手一松,最后的一点希冀也会消失殆尽。

我永远无法忘记课上与课下的那一幕幕。同学们在课上争先恐后,大胆发言,畅谈理想,深刻地阐述人生的哲理,精辟绝伦;同学们在课下生龙活虎,英姿飒爽,尽情跳跃,高兴地度过轻松的课间,心情美好。我似一根木头矗在角落,这不敢,那不做,度日如年。待到考试时,心中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那里存放着我最后一点希望和信心。我走进考场,慌张地答着卷子,结果一塌糊涂。我的包袱撒落,同那颗心一齐坠落谷底。我忧愁、叹息,认为再没有回天之力。

然而,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暖暖地照耀大地,我决定改变自己。背上满是信心与勇气的行囊,再次步入初三的教室。我感到空气异常清新,心情异常欢快,不能自已。课上那个笔挺地站立,自信回答的人是我;课下那个生龙活虎,大声欢笑的人也是我。我从一个不自信的轨道,转入另一片希望的新天地。

那日,老师将演讲的报名表拿在手里,问谁愿意去。我高高地举起手臂,勇敢、自信的我赢得了阵阵喝彩。演讲那天,流利的发言,自信的微笑,使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刻,我完全肯定了自己。先前对他人的钦羡都是无用的。只要努力,自己肯定自己,那么最棒的就是你。

二、可以写成议论文。思路一:开头引材料概括出论点。引论点的方式方法:概述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的种种表现;引用相关联的小故事;比兴手法。后承接上文讲道理,紧接着联系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或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等,再从正反面举例论证。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归结升华。示例如下:

你才是生活中的主角

小老鼠不停地赞叹他人,最后才知道最伟大的正是自己。

你是否也在一味地追捧别人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如果是那样便停止吧,因为你便是最伟大的!因为只为别人而存在的人生是无所谓精彩与否的!因为你才是生活的主角!

给材料作文题目 篇6

目前许多纳米结构的超材料也能让微波或红外光在介质中单向传播, 但迄今还未能实现可见光的单向传播, 因为现有设备相对于可见光来说太大了, 无法控制可见光波长。现在所谓的“单向镜”并不能使光单向传播, 而是一种半透半反镜, 通过两边透射和反射的光强差异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差异。

NIST研究员徐亭 (音译) 和汉瑞·利泽克将两种光控纳米结构结合在一起:一层玻璃一层银堆叠成的“千层糕”和铬金属制作的“栅栏”。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日 (北京时间) 报道, 银—玻璃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双曲面”介质材料, 能按光的方向以不同方式处理光。由于材料层极薄, 仅几十纳米, 而可见光波长在400纳米到700纳米, 因此对外部射进来的可见光来说, 材料是不透明的, 在材料内部, 光线能以一个狭小的角度范围传播。

他们用薄膜沉淀技术造出了一块由20层极薄二氧化硅玻璃和银交替组成的超材料, 然后在材料两面各加了一组“铬栅”, 一边铬栅的间隙小于入射光波长, 能使入射光改变方向只能在材料内部传播;另一边“铬栅”能把要射出的光反射回材料内。虽然第二组“铬栅”未能完全防止光线“逃出”, 但经检测, 正向传播的光比逆向返回的光要多30倍左右, 超过现有的任何其他同类材料。用现有方法来制造这种结合材料, 是实现可见光单向传播的关键。利泽克说, 如果没有银—玻璃块, 就要把“铬栅”排列得更精细, 超过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水平。

这些材料在光通讯领域中很有前景, 比如将其整合到光子芯片上, 分离或合并光波携带的信号。此外, 还能用在生物传感领域, 探测微小粒子。纳米粒子就像“铬栅”, 也能使光线转向通过材料并从另一端出来, 由此可以作为一种探测器。利泽克说:“这是一种很酷的设备, 即使它表面有极小粒子, 光线传播也会有极大变化。”

弗莱明7月1日接受美国趣味科学网站采访时表示, 如果惰性中微子存在, 它们将通过非常微弱的引力同物质相互作用, 因此不可能直接探测, 新探测器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惰性中微子的间接证据。

在即将进行的名为Micro Boo NE的实验中, 一束纯μ中微子会通过这台30吨的装满了氩气的金属罐。尽管大部分中微子都会毫发无损地通过氩气, 但有些中微子会变为电子中微子、τ中微子或惰性中微子;其中的一些中微子还会与探测器内氩原子的原子核发生碰撞。随后, 探测器通过对碰撞后留下的带电荷粒子进行分析, 确定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粒子最终被制造出来。因为研究人员知道在此类碰撞中电子中微子变成电子的频率, 所以, 最终出现的任何偏差都可能是μ中微子变成惰性中微子、接着变成电子中微子并最终变成电子的证据。

给“阅读材料”多一点关注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阅读材料;技巧

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又要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初中语文阅读材料,大多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合理展现阅读材料的“例子”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基本上是按文体编排的,教师应合理展现阅读材料的“例子”作用。比如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说时,我们就可以以这些课文为例,用专题的形式,归结出阅读的若干方法。如阅读《故乡》时教会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有三:一是通过描写方法来分析,二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三是直接找出文中的评价词来分析;教读《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总结出理清故事情节的方法,即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文章情节归结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部分……学生按照这些总结的方法来单元处理、自己学习本册书中同为小说体裁的第四单元就会更加轻松、高效。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展现教材的“例子”作用,完成由“一课”到“一类”的整合,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教师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在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要他们学以致用。

二、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朗读功能

诵读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反复诵读作者的语言,经过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熟悉语言的结构规律,最终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诵读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以读为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很多时候,一说起阅读课,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种情景:学生安安静静地在看阅读文本,教师背着手在教室里来回巡查。试想:这样沉闷的气氛下有几个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去!很多阅读材料都文质兼美,尤其适合当作朗读的范文。我们能否改变一下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完成一次有意义且难忘的阅读之旅呢?

其实,注重读书习惯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书声琅琅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应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朗朗的书声还给课堂。

三、深入开掘阅读材料的人文内涵

新课标强调,成功的语文教学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能较好地体现“人文性”的语文课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提高和人格上的成长与完善的过程。我们在阅读教学时,除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也应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语文阅读材料中无处不存在着美。它们所选的内容,大都文质兼美: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人物美好心灵的、有抨击黑暗的旧社会……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愉悦学生耳目,激发他们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能在学生心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入开掘阅读材料的思想意蕴,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阅读欣赏机会,用自己的思想去领会,去体验,去感悟。

学生在阅读《芦花荡》时,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日本鬼子的恨,对中国人民的爱,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欣赏《绿色蝈蝈》一文时,我通过视觉情境,让学生在细看蝈蝈的图片时增添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其喜爱并保护其它动物,并与之和睦相处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应该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充分完善阅读材料的教学搭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为载体,以类似于研究的方式去研读作品,在对作品内涵、思考碰撞后,激疑质疑,经探寻验证,合作交流而引发对作品意蕴的创造性理解和建构的教学活动。笔者在讲授《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时,笔者先让学生阅读,并且告诉他们,读书贵在读出问题,有所发现。帮助大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寻找问题的途径,笔者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而且是越多越好,于是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鲁宾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通過同学们积极的讨论都得到了很好的解答。此外,笔者有提出了新的问题,这样通过他们的合作,交流,发现,学生们了解了不少知识。一个学生在学完这部名著后深有感触地说:“读完这篇小说后,笔者真的被鲁滨逊的顽强和勇敢深深的感动着,他在哪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对笔者感动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对生的希望就是毅力,笔者不禁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勇敢的面对而不在逃避呢?”在没有压力的气氛中愉快地与老师、同学互动,只有这样,发现的火花才能随时爆发。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有应变性。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教无定法,又有一定的规律可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掌握内容、分析形象、品悟语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云芳.对初中语文阅读材料的研究——以苏教版为例[J]新课程(中).2015(01)

[2]赖莉.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分析与培养[J].科教文汇,2008(5).

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8

给材料作文题目——一类给情景材料,一类给格言材料。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由2006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总共69个给材料作文题目。其实,它们的含意全都相同。

对作文题目的本期认识

媒体对作文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和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才是写好作文最根本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核心或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个题目。语文教师应该高于媒体,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前不久,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作文题目,结论一致。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全国课标Ⅰ卷(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表明,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时尚认知: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增长勇气才更重要。作文题目的意义,就体现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交融和更迭中。这里的“钻石”不是狭义的钻石,“钻石”只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在现实的考场中,考生需要思考类似于“钻石处置”的问题。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人际关系、手机……如何切割这些“钻石”,人们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经验更重要,或认为勇气更重要,或这种情况经验重要,或那种情况勇气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中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中。铁凝和莫言对“挑错”的态度,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感谢,在很多人不能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现实中是新的观念,是需要倡导的时尚。而这种时尚又来自于对先贤传统的继承。生活就是螺旋形发展变化的。在生活的长河中,这则材料与其他题目融会贯通。不是吗?从某种角度看,这“感谢”来自经验;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更需要勇气。铁凝、莫言这样的权威人士也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做出表率。而这种表率是有广泛价值的。现实生活里,医患纠纷不断。医院里,医生是权威,医患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医生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铁凝和莫言的风范,允许并感谢患者纠错呢?患者是不是也应该理性一些,与人为善,理解医生的辛苦,允许他们纠错呢——“咬文嚼字”的做法比暴力升级要好。诸如此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而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北京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白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迪生由历史向现实走来,手机可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本身就形象地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手机改变着生活,作文要求围绕“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所以考生需要对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所认识。科学家关注手机的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更具有务实的理性。文学家关注的角度是它广泛的使用,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更体现感性的遐想。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发展变化的具象。科学家、文学家共同认可的,是生活中传统与时尚在碰撞、交融与更迭。而他们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则证明着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nlc202309040829

想象和思考,则可以像生活一样无边无际。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手机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口袋里没钱,没钱买手机,手机也不能广泛使用。或者社会生活不透明、不开放,没有丰富的资讯材料,手机的多种功能也无用武之地。一部手机包容整个世界,一个宇宙握在掌中——神舟嫦娥、股市期货、生态危机、南海风云、奥运夺冠、最美教师、城市雾霾、城管暴力、保密泄密……生活发展的一切景观无不在手机的窗口显现。几乎每个北京学生,都使用手机,都熟悉手机,手机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写一个自己关于手机的故事也挺好。

全国课标n卷(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的材料涉及“同学关系”。无论是同学关系本身的价值,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同学关系如果紧张的原因。增进友好关系的信念与办法,都在展现一种优良传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和谐时尚,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的材料用一句话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的前半归纳传统,后半开启时尚。题目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就清楚地提示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卷的材料援引丰子恺、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话,依次表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心灵变化历程。孩子心灵的发展变化,是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由“孩子”到“成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在班级、学校、社区、乡村、城市、文化、社会、自然……方方面面体现,而其变化形态和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福建卷给出顾城的诗歌《忧天》,诗中说: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人类曾经以“地层”为传统,向往天宇“自由”的时尚;而也有人(例如顾城)转而向往传统,这种对传统的向往开创着新的时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对天地的想象,对“自由”的思考中体现。这种想象和认识,答案依然丰富多彩。

四川卷提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针对“不平衡的生活传统”而言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热烈,当然因为答案丰富多彩。

重庆卷的材料是作为食物的大豆成为豆腐的演变,这其中,盐卤可谓是点铁成金。经过盐卤的点制,大豆食品以豆腐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材料中的大豆、豆腐和盐卤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具象,都在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扮演者某种角色。

江苏卷的材料被认为最难理解。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生活的长河,意义顿时豁然。“洞穴”有如远古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蝴蝶(也许蝴蝶只可能是纯黑)代表着蛮荒的自然,我们曾经认为人类的烛光是文化、文明的象征,现在开始思考是不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一种真正文明的苏醒吧?面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需要认识的仍然是生活由隔绝到接触碰撞再到和谐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这变化形态,还是对他的认识,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都是——生活在发展变化,传统与时尚发生碰撞、交融与更迭。任何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都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江水永不停歇。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离开生活,都是生活长江中的一朵浪花,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中具有意义。

当然,在生活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人们对“传统”与“时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人眼中的“传统”,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时尚”;在某些人心中被肯定的,在另一些人心中可能会被否定。生活不是平直的,而是呈螺旋状态发展的。今日视为“时尚”的,可能正是当年的“传统”;今日的视为“传统”的,可能却是当年的“时尚”。

怎么看待生活的这种发展与错综?怎么为反映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的作文题目确定立意角度?2000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精当的阐述:“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是啊,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么,这些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是鲜活的材料。是的,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而生活本身,正因为运动而丰富多彩。

无独有偶,2002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更深入一层的挖掘: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生活错综,传统与时尚时时处处在碰撞、交融与更迭,推动生活发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无不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这样认识和谈论高考作文题目,一定会引起担心,认为会误导学生,阅卷不会接受,势必会降低考生的分数。因为阅卷会规定“最佳立意”或“最佳角度”,而如果所有题目的“最佳角度”都是“生活的发展变化”,“最佳立意”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岂不是太滑稽,太尴尬?可是无可否认,这就是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是涵盖题目材料整体的含意。阅卷所规定的“最佳立意”也是人为规定的局部,不能涵盖题目材料整体。

揭示它并不是要求同学现在就这样写而是在表达一种对语文界对高考写作命展开严肃讨论的期待。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服从阅卷“最佳立意”的桎梏。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这话题含有阅卷的底线,把这当作写作思维腾跃的踏板。

给材料作文题目 篇9

那么, 该如何入手写好这篇作文呢?

一、注意要审清题目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题眼“语文学习”。作文要求考生写倾向于课堂外的素材。大家要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 搜寻生活经历, 捕捉生活感悟。如旅途所见, 可谓是“一步一诗、一景一诗”, 从而把语文学习与旅途中的景致通过古典诗词的点缀而成。

注意, 如果考生疏于对文题的理解, 感悟不到出题者的要求倾向于课外的生活, 那么作文就有可能跑题。作文借助了“语文学习”、“是多种多样的”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学习”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方面的学习, 要写出大语文的特点。而且, “语文学习”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文学习, 是指课本。广义的语文学习, 则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 一般就属于跑题作文。材料中的“是多种多样的”正强调了这一点, 表示这不是普通课堂的语文学习, 其开放度大, 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 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 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 皆可入文。故开头材料启迪考生重新审视语文, 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到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朵语文浪花。

二、注意标题的拟写

考题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开头点题, 是作文的基本技巧。既然开头这句话的主语是“语文学习”, 那么, 拟的题目, 无疑应该有“语文”两个字。比如《荷花香里语文课》、《街头巷尾学语文》、《新年里的语文课》等。当然, 此说法未必尽然, 譬如, 考生写篇《爷爷教我学甲骨文》、《身处深山品古诗》、《蒜头里藏玄机》都没有出现“语文”两个字, 但是,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古诗, 都在语文的含义范围内。可见, 考生自拟的作文标题, 应该与“语文”包含的元素紧密相连。

三、注意体裁的选择

作文试题进一步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学生写作的空间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就题材而言, 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电视中的诗歌朗诵, 网络中的精彩博文, 都是语文学习的领域;学校组织的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活动中的精彩发言, 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等都是语文学习的场所;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人情、方言土语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家人、同学、朋友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老师。应该说语文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就体裁来说, 可记叙课外学习的经历, 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发表对课外语文学习的认识和看法, 写成议论文。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使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今年的作文试题写作内容广泛, 为考生展示写作才华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四、素材新颖才有亮点

作文题目中“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写好这样的文章, 必须要求考生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 即使文笔再好,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可见考生们能写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 但要使文章出彩, 就必须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考生应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考生中有的针对“玩电脑游戏”是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怎样玩物不丧志, 并且做到玩中有收获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小作者确实是个有心人, 不仅在玩中获取乐趣, 而且还学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 既松弛了神经, 又收到了益处, 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这样的素材就显得新颖独特。又比如走上街头找广告, 踏遍城市思语言;读万卷书, 读孔孟老庄, 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扣人心弦的球赛, 唇枪舌战的家庭辩论;师生同建QQ语文群, 聊的是语文, 聊的是师生情等。

五、注意作文的结构

这篇作文, 要求学生巧妙布局, 形式求新。要把写作重点放在“是多种多样的”, 写清楚“是多种多样的”的内涵。写议论文, 无非是总分总结构, 此处不赘言, 主要说说记叙文怎么写。

一是总分总结构, 叙事作文。讲述某件事给我带来了震撼, 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 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 抓住有特色的地方精雕细刻。如:中考作文《新年里的语文课》。

二是小标题作文。内容基本同上, 无非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分类特点。这种写法, 需要考生起几个有文采的小标题, 使得文章行文上给读者一种一咏三叹、循环往复的韵味。如作文《情在左, 语文在右》。

三是写景作文。考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 描述大自然给你的语文学习带来哪些启示。比如:《荷花香里语文课》。

续写作文在历年的中考中, 是比较少见的。河北卷出题者另辟蹊径, 使得题目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又不会无话可说。看来, 出题者的思路里充满了智慧。只要考生细细感悟, 走进网络, 拥抱自然, 关注热点, 参加竞猜, 服务社会, 善待他人, 学做家务......总之,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感悟语文, 才能发现语文的美。

摘要:作文一直是中考时语文试卷的得分大项, 今年河北省作文题出得非常新颖, 却让学生直呼“太难”, 无从下笔。本文就笔者自身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帮助。

上一篇:停送电申请单下一篇:诵读经典扮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