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2025-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通用8篇)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篇1

学生:张文龙 指导教师:

内容提要:销售收入、费用相关、资产周转率都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与顾客直接相关。我们可以说顾客是影响着净资产收益率的,从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企业以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管理顾客的终生价值获利。而顾客通过感知和欣赏双方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这种价值的交互过程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形成利益互补的相互依赖关系与“双赢”模式,从而保证了双方关系的持续稳定。进入网络时代,企业不仅要靠赢利投入,更要做好面子工程。企业网站是用来在网络体现企业的形像、文化、产品、服务的一个站点。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也让企业网站在其网络营销中占有非常大的重要性。要让企业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突出自身的优点,击败竞争对手,来留住潜在客户.关键词:销售收入 赢利投入 双赢模式 赢利能力 营销观念

Customers and enterprise profitability analysis

Abstract :Value of sales, related costs and assert turnover all have influence over ROE.The thre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customs.So we put forward a hypothesis that custom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ver ROE, what’s more, customs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orporation ability of making profits.Corporation aims at value and satisfaction of customs.It make profits by managing customs’ lifetime value, meanwhile, customs feel satisfied in the way which customs realize and admire the value created between the bilateral relationships.Both customs and corporation can make profits from the bilateral interaction.Consequently, double-win and relines-on each other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The model keeps stable relationship.Nowadays, our world enters in a network age.Corporation website shows the image, culture, product and service of corporation.It accounts for sales of website with searching engine development.How can we make website show itself advantage so that we can defeat the rival and attract potential customs? Key words: sales revenue profitable investment profitability marketing concept

目 录

一、企业赢利能力概述...........................................................................................................................1

(一)赢利能力定义...................................................................................................1

(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相关的公式推导...........................................................1

(三)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1

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的关系发展...................................................................................................2

(一)顾客与企业赢利发展历史...............................................................................2

三、现代市场环境下顾客和企业赢利的相互影响...............................................................................3

(一)在人性假设理论下顾客与企业的关系...........................................................3

(二)企业赢利对顾客的影响...................................................................................3

四、企业对顾客态度、顾客管理系统、挖掘顾客需求与企业赢利能力...........................................4

(一)企业对顾客的态度与企业赢利能力关系.......................................................4

(二)良好顾客管理系统的企业赢利能力...............................................................5

(三)挖掘顾客需求与企业赢利能力.......................................................................6 五.改善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赢利能力...............................................................................7

(一)建立“客户的赢利性矩阵”................................................................................7

(二)改善与客户的关系...........................................................................................8

(三)管理顾客关系生命周期...................................................................................9

(四)新消费时代下做好服务创新准备为企业未来赢利打下基础.......................9 参考文献................................................................................................................................................10

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分析

一、企业赢利能力概述

(一)赢利能力定义

赢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赢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利润率越高,赢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经营者来讲,通过对赢利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公司赢利能力的分析,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

(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相关的公式推导

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以及反应企业赢利能力的核心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指标都是主要的企业赢利能力指标,他们内部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1.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该指标强调年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说明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

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平均额×100% 净资产平均额=(初期净资产+末期净资产)÷2 该指标强调经营期间利用企业净资产为企业新创造利润的多少,是一个说明企业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大小的一个平均指标,有助于企业相关利益人对公司未来赢利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该指标反映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对于经营者总结过去,制定经营决策意义重大。从企业外部相关利益人所有者角度看,应该使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息税前利润 -负债×负债利息率)×(1-所得税率)÷ 净资产 =(总资产×总资产报酬率-负债×负债利息率)÷净资产=(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负债 ÷净资产-负债利息率×负债÷净资产)×(1 -所得税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 -负债利息率)×负债÷净资产]×(1-所得税率)

还可以进行如下分解:

4.(杜邦等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资产净利率×股东权益 乘数=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净利润×股东权益乘数

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进行如下分解反映出净资产收益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上面的分解可见:净资产收益率是中心。其它各项指标都是围绕这一中心,通过彼此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来揭示企业赢利能力。

(三)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为股东权益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或者所有者权益收益 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其平均资产之间的比值,该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反映了投入资本及其累计与报酬的关系,是评价企业资本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与其他指标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销售收入,费用相关,资产周转率都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与顾客直接相关。我们可以说顾客是影响着净资产收益率的,从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

二、顾客与企业赢利能力的关系发展

(一)顾客与企业赢利发展历史

1.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下顾客与企业赢利

生产观念阶段(1978年~1983年)计划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企业赢利依靠自己的产品生产能力。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的5年间,国家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生产观念下,企业与顾客之间交易的主动权与交易利益大部分甚至全部被企业掌握。企业与顾客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对立的、相互争夺利益的交易型关系,实质就是一种非平等的“上帝”与“奴隶”的关系。企业是“上帝”,顾客是“奴隶”。

产品观念阶段(1984年~1991年)卖方市场在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企业的赢利模式依旧没有改变。1987年秋,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论断。产品观念下,企业仍是从自身的角度决定生产,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实质仍是一种非平等的“上帝”与“奴隶”的关系。企业主导市场的格局没有转变。

推销观念阶段(1992年~1995年)企业与顾客关系实质仍然是不平等的。企业虽然采取了一定的推销手段,但本质上还是建立在以产品为中心的赢利模式。l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推销观念的产生是基于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和抗衡心理,把引起企业产品大量积压的罪责推脱在了消费者身上,显然自然地把企业和消费者放在了对立的两面,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与生产观念就没有本质区别。2.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下顾客与企业赢利

市场营销观念阶段(1996年~1998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企业被迫重视顾客,但却造成了以顾客为上帝,企业为奴隶的非平等赢利模式。l996年以来,中国市场进入了适度快速增长和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市场营销观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决定企业生产经营何种产品的权力以及衡量企业效率与存在价值的决定权不再属于生产者而是消费者,由此带来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顾客是“上帝”,而企业变成了“奴隶”,双方实质仍是一种非平等的交易型关系。

3.以关系、顾客价值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下顾客与企业赢利

关系营销观念阶段(1999年至今)企业与顾客赢利关系实质的实质是相互补充的双赢。从1999年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出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关系营销下,企业与顾客所形成的实质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信任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以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管理顾客的终生价值获利。而顾客通过感知和欣赏双方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这种价值的交互过程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形成利益互补的相互依赖关系与“双赢”模式,从而保证了双方关系的持续稳定。

三、现代市场环境下顾客和企业赢利的相互影响

(一)在人性假设理论下顾客与企业的关系

1.人性假设的提出

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美国行为科学家。在担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管理人的X-Y理论。1960年,他发表了《企业中人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系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该书被专家们奉为行为科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2.人性假设内容及顾客与企业的关系

人性假设:X理论与Y理论的比较

传统观点(X理论):企业与顾客之间所形成的赢利模式是一种对立的、相互争夺利益的交易型关系,实质就是一种非平等的“上帝”与“奴隶”的关系。企业是“上帝”,顾客是“奴隶”。

新观点(Y理论):企业以顾客满意和顾客价值为中心,通过管理顾客的终生价值赢利。而顾客通过感知和欣赏双方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而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在X理论的驱使下,企业往往存在着一个赢利方式的极端:企业可能是“严厉的”、“强硬的”,他们指挥人们购买行为的方法是以企业生产为中心,不考虑顾客的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在新观点Y理论的作用下,企业把重点放在与顾客的关系经营上,发掘潜力,消除障碍,鼓励消费,提供指导的过程等方面来赢得利润。X理论完全依赖对人的行为的外部控制,而Y理论则重视依靠消费者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这种差别就是把人作为孩子来看待还是作为成年人来对待。

可以发现现代顾客是建立在Y理论的前提下,他们处于各种商品大量存在的“买方市场”中。顾客对产品的质量、厂家的信任、厂商服务等非常看重。而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Internet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企业带入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时代。西方国家开始以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作为条件提高中国企业进入门槛。顾客满意、顾客价值、顾客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心话题。从1999年迄今十几年间,中国吸收和迸发了诸多如绿色营销、整合营销、内部营销、网络营销、关系营销、定制营销、合作营销等新的营销思想、理念和模式,而关系营销在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代顾客对企业生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除了直接的营销赢利方法外,更应该从非直接营销的方面影响顾客,如网络营销。

(二)企业赢利对顾客的影响

1.企业赢利对顾客的影响以及顾客的购买行为阐释

企业赢利能力越强,其知名度越高,相应的企业品牌也就越好。我们用坐标的四个象限表示品牌差异与参与程度高低,一象限表示高的参与程度与大的品牌差异,二象限表示高的参与程度与小的品牌差异度,三象限表示低的参与程度与高的品牌差异,思想性表示低的参与程度与小的品牌差异。一象限表示了复杂的购买行为,二象限表示出来减少不协调的购买行为,三象限表示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四象限表示出了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2.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消费者第一步会进行需要的确认,第二部就会收集信息(与需求相关的信息),接下来评估可行性的方案,然后做出购买的决策,最后做出购买的行为。3.企业赢利对顾客购买行为及决策的影响

上述显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因其购买产品或品牌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牙膏和计算机的购买行为就有很大差别。消费者在购物时因先前的经验,兴趣,风险的知觉,情境和自信心不同,参与程度也存在差异。根据欲购买的产品的不同和消费者在购物时的参与程度不同,消费者购买行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赢利企业也就是企业品牌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首先是品牌具有识别商品的功能,为广告宣传等促销活动提供了基础,对消费者购买商品起着导向作用。其次,有法律保护 的商标专用权,将有力遏制不法竞争者对本企业产品市场的侵蚀。第三,商誉好的商标,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第四,名牌商品对顾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商品质量内涵和市场价值的评估系数和识别徽记,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无形资本。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精心维护品牌的商誉。对产品质量不敢掉以轻心,害怕砸自己的牌子。创名牌的过程必然是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 过程。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品牌是销售过程中,产品品质和来源的保证,有助于消费者购买自己偏好的品牌,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有助于消费者的损失得到补偿。

事实证明,一个享有盛誉的品牌,将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世界上,品牌价值雄踞榜首的Marllboro,其市场价值高达210亿美元,第二位的Coca Cola为240亿美元。我国著名品牌“红塔山”以100亿元人民币夺冠。这固然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成果,更是由于产品质地优异和市场营销组合的得当。经验表明,品牌决策的正确、品牌设计的科学、品牌保护的得力对企业经营成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一般会经历5个步骤:需要确认;收集信息;评估可行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购买需要到最后完成购买的总过程。很明显购买过程在实际购买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购买之后很久还会有持续影响。

这些影响既包括来自商家主动发布的消息,朋友的介绍,也包括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企业不仅要做好面子工作,更要把握好自己的社会形象。对企业社会形象影响最大的就是企业所做的公益活动,对股东的权益,品牌的建立等。要想做好这些,就要认识到都是建立在企业赢利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企业赢利将影响到消费者的整个购买活动,并贯穿其中。

四、企业对顾客态度、顾客管理系统、挖掘顾客需求与企业赢利能力

(一)企业对顾客的态度与企业赢利能力关系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企业面对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环境,顾客的选择多元化,顾客自主意识的不断强化,要求企业如果想要赢利就必须改善对顾客的态度。海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从1984年到1991年,张瑞敏把这7年叫做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7年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个产品。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海尔商标在全国家电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1997年10月份,张瑞敏到四川出差。有用户跟他抱怨说,海尔的洗衣机不好,下水管容易堵。一了解;原来是有些农民朋友用洗衣机来洗地瓜(北方叫红薯),有时泥沙 堵塞了下水管。回来后,张瑞敏把这事讲给大家听,一些人觉得像是笑话,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怎么使用洗衣机。但张瑞敏不这么看。他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后来;海尔专门开发出一种下水管加粗的可以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这事见诸报端后,有人不以为然,说我们的农民富裕到用洗衣机洗地瓜了吗?张瑞敏的想法是,既然用户有需求,我们就该去满足。“这块蛋糕也许不大,但却是我自己享用。”现在,据德国海关统计,他们从中国进口的冰箱,海尔占了98%,另外在美国市场,海尔占中国出口白色家电的53%。所有产品,都是打海尔自己的牌子。就是把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放在首位,成就了海尔变成国内顶级,也成就了海尔从国家殖民品牌变为国际知名品牌。

(二)良好顾客管理系统的企业赢利能力 1.顾客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提高顾客的重复购买率就是对企业赢利的重要保障。对顾客的管理将会分辨出不同顾客的需求,然后促使顾客完成重复购买。良好的顾客管理系统成就企业的赢利能力。移动在顾客管理上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以服务创新提升客户价值,中国移动通信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断进行服务与业务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客户价值。“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优势明显,深入人心;创新推出的VIP延伸服务、“话费误差、双倍返还”诚信服务、跨区服务等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价值。2005年与2004年相比,采购成本平均下降27.9%,客户平均每分钟话费的价格从1999年的0.73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每分钟0.24元。中国移动通信已连续6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排名77位;已成为全球客户数量和网络规模最大的电信运营企业。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联合跨国品牌调研及咨询公司向全球发布的最新“全球最强势100品牌”排名中,中国移动通信以品牌价值392亿美元高居第四名,在全球电信品牌中排名第一,成为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扩大的重要标志;公司股票价格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增长近一倍,市值达到创纪录的11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企业,2.企业的顾客分类

大客户的分类:因客户消费特点差异和对企业的影响不同,大客户群体往往被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类型,企业根据这些细分市场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和营销策略。根据一个或几个特性将大客户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基本包括高值客户、重要客户、集团客户、行业客户、战略客户等,有的客户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特性。

商业客户:商业客户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企业的收入看,商业客户占收入的比重高,估计在20%-30%之间。商业客户分包含现实商业客户和潜在商业客户。商业客户细分标准是在对商业客户群进行用户细分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如按行业类别划分、客户价值划分、地理位置划分以及客户购买渠道划分等实施。按行业类别划分:金融业;旅游、饭店、娱乐服务业;党政军部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含邮政、快递)、仓储业;电信运营业;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采掘业和一般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其他。

公众客户:公众客户可分为固定客户和流动客户。其中固定客户指长期在企业消费的客户;流动客户指偶尔在企业消费的客户。公共客户市场公共客户的数量庞大,但购买规模较小,购买力有限,对企业的收入贡献不大。

对顾客进行分类,为的是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对不同类型的顾客进行分析,设计出最有竞争力的服务方案,才能不断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增强企业实力。将顾客分为大客户、商业客户已及公众客户三类,根据顾客的价值以及服务的成本,提出了“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商业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为公众客户提供标准化服务”。不论实施何种营销方案、服务措施,最终的理念就是“用户至上、用心服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赢利能力。

(三)挖掘顾客需求与企业赢利能力

顾客的现实需求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趋于饱和,各大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要突出包围就必须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作为赢利增长点,云南白药与美国强生公司的较量就充分的展示了这一点。

1.强生公司挖掘出顾客潜在需求击退云南白药

20世纪初,美国强生公司的一名员工埃尔·迪克森将粗硬纱布和绷带粘合在一起,发明了一种外科轻微创伤用快速止血产品,公司将它命名为Band-Aid(邦迪)。邦迪创可贴实际上是由具有弹性的纺织物与橡皮膏胶粘剂组成的长条形胶布。

中国人在肢体受到轻微创伤时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用嘴将伤口一吸或者干脆扯一根布条将伤口简单包扎一下。强生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随即将邦迪创可贴投放中国市场,这个方便实用的小发明,由于符合中国人对小伤口的护理习惯,一举占据了中国小创伤护理市场的半壁江山,到2001年,邦迪创可贴累计销售就超过1000亿片。

事实上,在邦迪来到中国之前,中国的小创伤护理市场一直由云南白药散剂占据着,散剂虽然不能为云南白药带来巨额利润,但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名牌产品足以让云南白药日子过得滋润而富足。这种惬意的好日子在遭遇强生公司后便不复往日:经过邦迪连续多年的精心布局,云南白药散剂一度在各大城市的药店中鲜见踪影。

实际上,在以邦迪为主导的创可贴市场竞争中,邦迪和创可贴几乎成为一个捆绑,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创可贴就是邦迪,邦迪和创可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形势下,靠简单模仿,云南白药创可贴显然不可能摆脱失利的命运。2.云南白药成功挖掘顾客需求,扳回颓势

云南白药为顾客考虑,为企业牟利,一般的创可贴的确有其致命“死穴”,严格说来,很多创可贴不是药,仅仅是一块应急的小胶布。给顾客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白药是药,胶布和药的界限相当清晰,从为顾客考虑的角度出发:为“胶布加点白药”,“从无药到有药”,将“含药”作为市场突破点,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云南白药创可贴与很多竞争对手的核心差异立刻显现出来。为顾客的利益考虑,进行产品差异化定位,这个历久弥新的钻石法则为云南白药创可贴带来的是巨大的竞争优势。

云南白药企业赢利变化,1999年以前,云南白药基本上都以原有的散剂为主,虽然疗效显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产品结构单一,利润也非常有限。而且,作为散剂包装难以充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致使市场扩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仅仅局限于伤口止血。而现在,白药创可贴、牙膏、面膜均成为中国市场优秀品牌。销售额也由2000年的7.85亿,跃升为2007年的41.16亿。云南白药能取得如此佳绩,与多年来构建的多样化产品集群密不可分。更加与成功挖掘出顾客的潜在需求,并成功占据优势密不可分。

五.改善顾客与企业的关系,提高企业赢利能力

(一)建立“客户的赢利性矩阵” 1.客户赢利性矩阵的表现

建立“客户的赢利性矩阵”,使不同客户实行分类管理,结论往往出乎企业的意料企业一向最重视的客户—大份额、高需求的客户—收支大致持平,而许多中小客户却更具赢利性。据此,企业调整了相关战略,制定出新的支持制度,让产品部门和营梢部门集中关注更具赢利性的客户,并在此过程中将其销售和产品战略进行了转移,一段时间后,该企业的绩效得到可喜的改善。企业对自身进行战略的界定。比如定位于市场中的高价格、高质量的企业应该着重关注定位于低价格、低服务、与任何其他发展战略一样,客户的赢利性战略绝非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的急剧发展,企业应该及时审查客户赢利性上的变化,适时调整销售赢利性战略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2.提高企业赢利的方法

基于ABC的客户赢利性矩阵模型当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客户赢利性进行分析时,纵轴表示向客户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净收益,横轴表示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包括与定单相关的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得出的服务于每一特定客户所需的营销和管理费用。在知道客户服务成本后,计算出企业从该客户中获得的净收益,就可以确定该客户在矩阵图中的位置,我们将分四个象限来描述。

从描述中可以知道,四个象限代表了四类客户:第一象限代表高收益,高服务成本的客户;第二象限代表高收益,低服务成本的客户;第三象限代表低收益,低服务成本的客户;第四象限代表低收益,高服务成本的客户。只有位于对角线上方的客户才能为企业带来赢利。

位于第一象限的客户,尽管他们有很高的服务成本,但由于其能提供很高的收益,企业同样可以获利。

对于高服务成本的客户,首先要找出高成本的原因。或许客户是新客户,大多数成本是由于发展与客户的关系产生的,这些成本将会不断减少。如果高成本是因为小批量多频次送货、临时送货等原因产生的,企业可以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在矩阵中的位置。

从上述可以得出,四个象限代表了四类客户:第一象限代表高收益,高服务成本的客户;第二象限代表高收益,低服务成本的客户;第三象限代表低收益,低服务成本的客户;第四象限代表低收益,高服务成本的客户。只有位于对角线上方的客户才能为企业带来赢利。

位于第一象限的客户,尽管他们有很高的服务成本,但由于其能提供很高的收益,企业同样可以获利。

对于高服务成本的客户,首先要找出高成本的原因。或许客户是新客户,大多数成本是由于发展与客户的关系产生的,这些成本将会不断减少。如果高成本是因为小批量多频次送货、临时送货等原因产生的,企业可以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客户,鼓励客户同企业协作,改变客户昂贵的需求方式。企业也可以改进内部作业,与客户保持融洽的关系,以降低服务成本。

位于第二象限的客户能产生高收益且只需很低的服务成本。这些客户应受到严密的观察,因为他们面对竞争时很脆弱。当遇到竞争者威胁时,管理者可向他们提供价格折扣或其它特殊服务,以留住这些高获利性客户。

位于第三象限的客户,可能很容易服务,但他们同时要求低价格。在这种清 况下,企业的收入很低,但通过与客户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降低为顾客服务所需的成本。

位于第四象限的客户,他们有很高的服务成本,却只能提供低收益。企业可通过改进同这些客户的关系,使他们向图标的左上方移动,以实现盈亏相抵,并进而获利。如果客户不能或不愿意改变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形式,企业可以调整价格政策,降低原准备给予的折扣,并为特殊的服务收取费用。如果收益能够补偿高服务成本,那么企业可以为这些客户继续提供同样的服务。

这样,矩阵就清楚地反映出哪些客户的成本相对于其支付的价格偏高,而哪些客户为企业带来高净利。准确区分顾客类型并对不同的顾客进行正确的分类管理,有的客户具有隐含的成本,有的客户还有可获取的隐含利润,根据作业链具体分析,合理有效利用企业资源,这对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客户赢利性矩阵”分析模式,可帮助企业对客户做出科学的赢利性分析,制定以最有赢利性的客户为目标的战略。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任何其他发展战略一样,客户赢利性战略绝非一成不变,随着市场急剧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应该及时审查客户赢利性的变化,适时调整销售赢利性战略,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二)改善与客户的关系 1.建立良好的顾客管理体系

可以分这样几块:客户的基础档案信息,这些包括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客户名称,联系方式,地址,负责人等等。客户交易行为:如提货、付款、折让等日常的交易行为。客户订单的管理:有条件的话可以搞,可以与财务系统联系起来,会省掉很多人工。客户的进销存的管理,随时关注客户的进货、销售与库存数据,及时补货。客户评价,与客户合作一段时间后,对客户进行评价,这对于你们后面的合作很有帮助。2.加强对潜在客户的影响力

现代的市场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企业不仅要靠赢利投入,更要做好面子工程。企业网站是用来在网络体现企业的形像、文化、产品、服务的一个站点。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也让企业网站在企业赢利能力影响因素中占有非常大的重要性。让企业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突出自身的优点,击败竞争对手,来留住潜在客户,创造出企业利润。已成为企业的一间重要职责。企业网站的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三点:(1)网站的标题

标题是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一句广告语,别小看这句类于广告语的标题,这是你吸引潜在客户的第一个要素,也同样影响着自身企业的形像、文化,因为在这句话不但是你要告诉人家你是那里的,什么公司,做什么的,有什么服务,而且要在这句话里含有网站的主打关键词,要简洁明确、非常通顺,可以说这个网站首页的标题就是整个网站的精华,整个企业的形像、文化。(2)网站的美观

基本上99%的人对美观的产物都不会有反感,无论企业的产品质量是好还是坏,是骗子,还是正规企业,潜在客户不了解的情况下,网站的美观就是吸引潜在客户的眼球的第二要素,一个舒服美观的网站才能让人想继续观看下去的兴趣,也是企业通过网站展向给潜在客户的第一印像。(3)网站的布局与内容

在通过标题吸引着潜在客户优先的点击,以美观的站点给于潜在客户一个好的印像,接下来这一点就是留住潜在客户的第三要素网站的布局与内容了,而这一点就是让潜在客户通过网站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服务,而在布局 中因SEO的原因,也就是现在主流--用户体验了,在网站上清晰明了的表达企业祥细的文化背景、销售那些产品、产品知识、售后服务、联系方式等展示给潜在客户进行了解。其影响着潜在客户是否咨询客服务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顾客关系生命周期

把一名潜在消费者从对企业的认知到了解,再到认同,最后培养成企业的忠实顾客。我们前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我们要做好顾客生命周期的管理。让前期投入产生尽可能大的后期价值,为企业赢利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初始阶段的有形化、购买阶段的需求管理、消费或使用阶段的流程管理来实现。1.初始阶段的有形化培养顾客的兴趣

在初始阶段, 营销的目标是企业培养其潜在顾客的兴趣。当然, 在此之前, 服务企业必须提供准备好的服务产品。传统的产品营销手段, 在吸引顾客这一方面已经很成熟了。服务营销者应该借鉴传统产品营销的策略, 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宣传册、直接邮寄、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等, 同时, 在此阶段服务营销者还必须充分注意服务本身的不可感知性。在有形产品介绍时, 企业可以摆放样品、发送赠品、或者以图片等形式发送产品信息, 来吸引消费者。但服务本身的不可感知性, 使得顾客很难像购买实体产品那样提前判断其优劣, 这就要求通过品牌、服务介绍和承诺、服务有形化等方式, 让客户提前感知服务的质量, 促使其购买。

2.购买阶段的需求管理带来销售成果

进人购买阶段, 营销者必须让一般的兴趣转化为潜在顾客可以接受的承诺所带来的销售。企业必须让潜在顾客意识到接受企业的服务∋企业将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一个好的选择。服务的不可分性决定了顾客要想得到满足, 必须同服务提供者发生关系。当潜在顾客带着兴趣接触服务企业之时, 往往是带着问题或者需求来的。服务提供者在此时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的特定需求或者相应的问题, 挖掘出顾客的真实需要, 并提出相应的服务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一个专业的咨询接待人员将决定业务的成败。

3.消费或使用阶段的流程管理带来顾客的认同

在消费或者使用阶段, 营销者必须让顾客对企业的服务、企业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体验, 从而感到满意。在这一阶段, 服务提供者传递核心服务和价值给顾客, 顾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服务接触要大大高于前两个阶段, 而服务接触中存在着大量的关键时刻, 这是由服务的不可分离性决定的。

(四)新消费时代下做好服务创新准备为企业未来赢利打下基础

当下以进入感性消费时代,企业要赢利就要做好新时代的服务创新。1998 年,Bilder beek等学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一般创新模型。它全面描述了服务创新的实施层面,以及多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新服务概念维度: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在服务过程提供什么新理念和新观点来吸引新顾客、保留老顾客。新顾客界面维度: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与顾客有效地进行交流。新服务传递系统维度: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组织生产和交付新服务产品的过程。技术维度: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人将技术与服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利用技术达到服务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篇2

经营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表示: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销售收入。资产获利能力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净资产, 资产净利率—净利/总资产。由于净利中剔除了利息, 其本身就包含了资本结构的影响, 因此销售净利率也反映了资产获利能力。

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本文以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来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

由于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情况, 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模型方法

1、分析方法。

根据以上初步确定的变量, 首先对这些变量作因子分析, 找出其中相互独立的、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然后就这些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

2、分析模型。

根据以上方法, 研究应用了两步模型:

第一步:用简单因子分析模型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X=Bг+E

式中, X为独立于变量的矩阵;г为未观测因子变量;B为因子权重向量;E为误差向量。

第二步: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一般所期待的因子与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模型。

二、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2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 选取2006年年报数据资料为原始资料, 计算得出企业盈利能力的4项指标: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然后利用SPSS for Windows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所选24家样本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三、分析结果及解释

1、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

(1) 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自变量的协差阵。因子分析采用特征值大于1的方法来决定主成分的取舍。从表2可以看出, 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前两项, 第一个因子贡献率为67.122%, 第二个因子贡献率为25.201%, 这两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92.323%, 超过了85%。故选取第一、第二个因子为主成分。 (表2)

(2) 原始变量的变量共同度。变量共同度是反应每个变量对提取的所有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的。表3给出了4个原始变量的变量共同度。从表3看来, 所有的变量共同度都达到85%, 甚至90%以上, 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表3)

(3) 碎石图。从因子的碎石图中也可以看出, 前两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较高, 连接成了陡峭的折线, 而后两个因子的特征根的值较低, 连接成了平缓的折线, 这进一步说明提取前两个因子是比较合适的。 (图1)

2、因子辨识。以下根据输出结果表4对保留的因子逐次辨识。 (表4)

因子1:因子1在变量销售净利率 (x1) 、资产净利率 (x2) 和净资产收益率 (x3) 上有最大的载荷。根据变量本身的含义, 三者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

因子2:因子2在变量销售毛利率 (x4) 上有最大的载荷, 在销售净利率 (x1) 上也有适当的载荷。根据变量本身的含义, 这说明了企业的经营能力。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 可算出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值, 分别为fac1-1, fac2-1:

其中,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 zx1、zx2、zx3、zx4是原始变量x1、x2、x3、x4的标准化值。

由上述统计分析所产生的新变量fac1-1, fac2-1, 得出各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F:

F= (67.122fac1-1+25.201fac2-1) /92.323

fac1-1, fac2-1, F的具体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研究公司的盈利能力F与资产负债率x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经分析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09的情况下, F与x的相关系数为-0.523, 表明其关系比较密切。

回归分析从数量上考察资产负债率x对企业盈利能力F的影响程度, 以盈利能力F为因变量, 资产负债率x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所得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1.648, 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系数为-0.029, 在0.009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盈利能力F与资产负债率x的回归方程为:

F=1.648-0.029x+u

四、对分析结果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所选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率成负相关关系。这就是说, 一般而言, 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 盈利能力相对较高。

水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篇3

摘 要:文章选取3家国内城市供水服务上市公司的2014年度相关数据进行样本分析,通过采取横向对比方式,针对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工程开发相关能力等数据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上市企业选取重庆水务、绿城水务、江南水务为样本企业,样本选取考虑到国内地形差异、水资源差异等不同条件下的水务企业。

关键词:公共事业;水资源;国企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53-02

1 国内水务行业总体评价

1.1 我国城市供水背景

城市供水系统作为城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区人口高速增长,给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2000年城市化率仅为33%,2010年达到了50%,预测2020年将提高到60%。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全国各地逐步推进实施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在目前我国城市水司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本地域水资源的管理,从事水资源的经营:包括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等。水资源是指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部分水源应该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保证,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

1.2 国内水务企业现状

根据自然垄断的特性,国内大部分城市供水企业在经过初期水厂建设和管网铺设的巨大投入产生的利息造成短时期的亏损后,自来水行业本应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利润受益期。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的国有及国有控股自来水企业一直处于负利润的经营状态,2004年,全行业2150家水司企业的总利润为-7.71亿元,平均每一家企业亏损近36万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4年31家“三资” (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自来水企业的利润总额为4.07亿元。

2 财务分析

2.1 资产结构分析

①重庆水务:资产总计205.7亿元、流动资产合计88.21亿元、长期资产合计89.89亿元。

②绿城水务:资产总计58.85亿元、流动资产合计7.79亿元、长期资产合计51.01亿元。

③江南水务:资产总计33.74亿元、流动资产合计16.72亿元、长期资产合计15.2亿元。

一般认为,如果企业流动率高,说明企业成本收回比较快,流动快,收益多,偿还债务能力较强。如果流动率低,说明企业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企业样本中重庆水务和江南水务的流动资产占比与长期资产占比持平或略高,属于流动率偏高企业;而绿城水务流动率在样本企业中占比最低。

水务行业企业属于公共事业类型企业,样本企业均属于国企性质,行业属于垄断行业性质。企业属性决定长期资产偏高,还债能力较弱,但是有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营风险偏小,因此资产结构分析结论对样本企业不构成风险警示。但是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企业获得高额利润并寻求长期发展势必需要提高企业流动资产率,重庆水务和江南水务在业务拓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导致其流动资产较大,流动比率高,盈利能力较强。

2.2 核心竞争力分析

①重庆水务。重庆水务集团包括自来水公司、中法水务、排水公司。用水户200万户,其中自来水120万户;中法水务80万户,总表收费60万户(自来水和中法水务各占50%),日供水量165万m3,分区计量,产销差率15%。在装光电直读智能水表140万只,采用重庆智能水表集团有限公司光电直读智能水表,实现远传抄表,提升抄表准确率,减少人工成本。

重庆水务旗下控制的供水、排水企业在公司成立之日起的30年具有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独家从事供排水服务,特许经营区域内企业对向政府提供的污水处理服务和向用户提供的供水服务享有直接收费的权利,并且自动享有在重庆实施并购与新建供排水项目的特许经营权;重庆水务对所从事的污水处理业务采取"政府特许、政府采购、企业经营"的运营模式,污水处理服务结算价格的制定以公司污水处理业务获得合理利润为基础(合理利润以10%的净资产收益率核定),结算价格标准每三年核定一次;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结构稳健,现金流稳定;生产工艺成熟,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长,供排水水质均达到要求标准;主要设备完好率达100%,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均有效提高。同时,公司拥有海外战略投资者及战略投资伙伴,与海外战略投资伙伴共同设立的重庆中法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可以较好地和国际同业沟通,获取先进技术设备。

②绿城水务。公司日供水量139万m3,居民用水比重60%,产销差率20%。绿城水务拥有南宁市中心城区的供水特许经营权、南宁市中心城区及下辖五县的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保持在南宁市水务市场的经营优势和竞争地位。

③江南水务。江南水务水源取自长江水,水量充沛,水源水质属地表水Ⅱ类;企业拥有供水特许经营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优势;公司在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授权的第三方评级中被评为“中国供水服务5A级企业”,为行业首批标杆企业。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供水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公司通过了ISO9000、ISO14000、OHS18000三体系监督审核,水质检测采用三级检验、三级监督制度,保证水质的优质和安全;公司利用“智能水务”信息系统平台,运用先进的传感网和物联网技术深入洞察水务系统的运行状况,运用信息协同和应用集成技术整合水务业务系统信息,运用数学模型、优化控制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控制,构建智能化的全新的水务调度控制、风险预警、客户服务、工程决策、规划设计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模式,实现更低的能量消耗、更强的水质安全保障、更优的工程决策质量、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更低的管网漏损率和更长的资产使用寿命,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了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④结论:城市供水企业获得政府的特许经营权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主营业务能力的提升、降低产销差率、公司结构的合理性、市场化开拓能力、科研投入等都成为了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2.3 财务指标盈利能力分析

ROE与ROA分析。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反映公司所有者通过投入资本经营所取得的利润能力,比率高低直接说明公司的投资回报水平。重庆水务ROE:10.9%、绿城水务ROE:15%、江南水务ROE:8%。样本企业中绿城水务ROE指最高;ROA(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反映公司运用全部资产能够获得的利润水平。重庆水务ROA:7%、绿城水务ROA:4%、江南水务ROA:7%.重庆水务和江南水务ROA指标最高。

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所反映出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重庆水务流动比率2.26、速动比率2.19、绿城水务流动比率0.52、速动比率0.49、江南水务流动比率1.34、速动比率1.16.江南水务重庆水务的两项数值均最高,绿城水务较差,主要因为流动资产占比过低。

3 信息化对城市供水企业的重要性

现行的供水企业模式大多还停留在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时代,管理模式处于传统国有企业的“金字塔”形结构,部门众多,管理全面,专业性较强。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这种传统等级制度在工业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可是进入到新时期后,国有企业的“老式”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内部信息传输在上下级间跨越多个层级,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了信息的准确度。内部信息流通不顺畅,使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时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从而大幅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从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着手进行改革,完善内部信息系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对于进入市场竞争普遍较晚的水务企业更是成为了当务之急。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变革成为可能,科学的建立信息系统将会加快这种变革。水务企业首先应该做的是重组现有的组织架构或者在现有组织架构上进行调配,同时理顺相关业务处理流程,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这确保了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用。企业信息化不仅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辅助日常生产管理和决策,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水务企业改变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结构,建立更加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例如有些企业尝试应用ERP系统就是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先例。

重庆水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提供了经验支持;重庆水务经过多年企业运营方面的经验积累,组建了一套集团型综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决策支持、预算管理、辅助管理统一到一个系统平台,实现财务、资金、决策、预算的集中式管控,满足本企业“垂直管控、水平应用”的集团财务管理特点。除此之外还建立了面向集团的网络会计核算报表子系统、集团实时监控及授权审批的资金管理子系统、集团财务过程控制管理的预算管理子系统、科学完善的决策支持子系统等。

信息化浪潮在推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同时,也推动了水务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首先,企业信息化后直接促进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间接引起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制度变革,包括原有的组织架构、经营方式、生产方式,重组制水售水等特殊业务流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其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需要以信息化作为发展基础。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 张红振,刘汉湖.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现状、问题及对策[J].净水技术,

2005,(4).

[2] 王跃.城市供水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及对策[J].公共事业财会,2001,(3).

[3] 李亚峰,傅全祥.沈阳市城市供水排水及垃圾处理现状及分析[J].沈阳 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4] 叶现锐.加强我国城市水务管理的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篇4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要关注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重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八、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的利润的多少,直接影

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只看重利润的多少,不关心利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利润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实性,从而有可能导致财务分析主体的决策缺乏准确性。

九、不能仅以历史资料评价盈利能力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篇5

6月14号,是我值得深刻铭记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的拓展训练,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两天半的时间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任背摔”:

相信他人,为成功赢取时间----背摔。背摔其实是一项很简单的活动,一个人背站在1.6米高的地方,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团队那你就平躺着摔下来。这项活动看上去似乎很平常,没有什么蕴涵,其实它验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及可信度。“信任”与“被信任”都是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信任”首先要相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满自信。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信心,那就谈不上“信任”与“被信任”。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责任心,这样才会被信任。游戏中短短几个字 “相信你的同伴”就会让背摔者心中充满信心,起码有这些伙伴做后盾,这时心里就会轻松许多。工作中我们相信自己,信任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大。做的事情成功得越多。那么我们也就会对这个团队越“信任”。总之一句话: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能力是无限的,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2)“翻越毕业墙”:

“翻越毕业墙”训练是对我们意志的考验,项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人不借助任何工具爬过一4.米笔直的墙,没有任何工具,所有团队需要全部跨越!当时就想着怎么过得去?结果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征服了石墙。毕业墙让我们每个人的感触颇深,很多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求生墙让我们化为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突破了零的突破!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这个训练给我很大启发: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这就是我们的团队、步调一致的团队、无坚不摧的团队。

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篇6

——以五大钢铁企业为例,分析钢铁行业现阶段盈利能力

我国从1958年大跃进时代号召“大炼钢铁”开始,至今都没有停下钢铁行业主动谋求发展的脚步。目前中国的上百家钢铁企业都在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严峻形式下步步为营,试图在危机下变革,一举打破“夕阳工业”的的垂死局面。或成为行业龙头,享受国家重点关注扶持,或广泛开拓国外市场,打响名族品牌。然而每一家企业在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努力都有所收获吗?还是让我们用财务数据为大家解开神秘面纱。

本篇文章立足全国五家知名钢铁厂的五年财务数据,以2007至2011年经济环境为背景,向大家展示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前景。具体五家企业为:上海宝钢、首钢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这五家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全行业的盈利能力,具体的分析方向为: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质量四个方面。从盈利能力上对我国钢铁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规划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采纳的财务数据来均源于“证券之星”()财务分析板块提供的五家钢铁企业2007至2011会计年度披露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其中资产负债表一项会在“参考资源”文件夹中附录,由财务报表得到的EXCEL电子表格也将附在文件夹中。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五家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从经营盈利能力开始,运用的具体财务指标为营业净利率。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它反映企业营业收入创造净利润的能力。其中净利润是指扣除所得税以及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之外的利润总额,该数据可以在公司利润表中直接得到。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平均值 宝钢 0.0702 0.0330 0.0411 0.0661 0.0348 4.90%

营业净利率汇总表 首钢 鞍钢 0.0223 0.1149 0.0145 0.0375 0.0133 0.0098 0.0083 0.0211

-0.02

5-0.0156 0.86%

3.15%

武钢 0.1204 0.0708 0.0283 0.0226 0.0094 5.03%

马钢 0.0509 0.0103 0.0103 0.0183 0.0022 1.84%

由简表可得,这五家钢铁企业的营业净利润平均值在1%到5%之间上下浮动,总体上看,各家钢铁企业在五年之间营业净利率均为下跌状态,其中宝钢集团的营业净利率相对比较高,而且发展相对稳定。武钢的营业净利率均值虽然较高,但是变化幅度较大,各年的营业净利率较均值偏离水平较高,属于盈利能力较为不稳定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首钢与鞍钢的2011年数据显示其营业净利率为负值,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引起关注,而距离他们比较近的马钢也处于亏损的边缘。让我们跳出公司的财务数据,就营业净利率本身,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提高营业净利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现实当中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地方保护主义对出口量的压制,都导致“效益不好”这么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

接下来是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我们用到的财务指标是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其中平均资产总额就是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算数平均数。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运营就越有效,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越高。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平均值 宝钢 7.91% 3.40% 3.04% 6.40% 3.46% 4.84%

总资产净利率汇总表 首钢 鞍钢 3.47% 10.36% 1.99% 3.34% 1.69% 0.71% 1.29% 1.89%-1.15%-2.24% 1.46%

2.81%

武钢

12.45% 7.51% 2.07% 2.28% 1.10% 5.08%

马钢 4.09% 1.07% 0.80% 1.73% 0.25% 1.59% 入眼可见,五家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也是逐年下降的态势,不过该数据是由利润生成,因此也和利润的变化趋势相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作为绝大多数行业开端,他的不景气也成为一种必然,从简表中2007年数据和2008年数据的大幅度变化可以看出行业利润缩水的情况。和之前的营业净利润率汇总表相比,首钢和鞍钢依然是受宏观环境牵制最眼中的企业,但是从2012年全国钢铁行业排名上看,依然没有发现丝毫动摇两者第二和第三名地位的趋势。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方面国家以及所在省市政府对于此类重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得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持生产不退缩,另一方面全国其他中小型钢铁企业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没有可以与全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相抗衡的抗风险能力,如何在环境日趋恶劣的钢铁行业内实现战略蓝图上标好的“弯道超越”呢?当下想步步为营都称得上黄粱美梦了,更何谈一鸣惊人?

下面我们来从资本盈利能力分析的角度继续分析。用到的财务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平均值 宝钢 14.19% 6.75% 6.02% 12.00% 6.82% 9.15%

净资产收益率汇总表 首钢 鞍钢 7.59% 13.87% 4.54% 5.63% 3.80% 1.28% 2.77% 3.52%-2.46%-4.46% 3.25%

3.97%

武钢

25.25% 18.73% 5.55% 6.04% 2.55% 11.62%

马钢 10.98% 2.76% 1.96% 4.26% 0.65% 4.12% 我们都知道,净资产收益率这项指标是越高越好,上不封顶的,但是它的下限是什么呢?就是同期银行基准利率。虽然自从2007年至今,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经历了从4.14%到3.87%到3.25%到3.60%到3.50%几乎是一路下调。而我们这五家企业几乎也很,默契的配合利率的下降而下降。从均值而言,首钢的净资产收益率成绩甚至还不如五年来平均的银行利率,鞍钢的表现也不令人满意。宝钢在2010年曾经异军突起,达到了两位数,但是在随后的2011年也是随波逐流,但依然是属于行业的佼佼者。

最后再关注的是收益质量分析方面。所运用的财务数据是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盈余的质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再一次修正。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平均值 宝钢 1.453 2.461 3.936 1.411 1.570 2.166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首钢 鞍钢 2.201 1.051 0.174 3.994 4.459 6.631 1.670 4.629 3.744-2.000 2.450 2.861

武钢

1.510 1.944 5.222 3.356 0.796 2.566 马钢 1.407 11.471 12.491 0.336 5.186 6.178 一般来说,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大于或者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具有现金流量保障。那么从具体的2011年来看,首钢、鞍钢和武钢的盈余现金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是首钢,貌似3.744的成绩不错,可是事实上由于-729,819,533.84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194949640.76的净利润这两个比较糟糕的财务数据把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美化”了起来。至于武钢,755296758.72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实在是捉襟见肘,即使是拥有排名第二的净利润也难以给予保障。然而鞍钢的问题就集中体现在净利润亏损的种种“并发症”,至于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则不是主要问题。

稍微需要关注一下的是马钢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上的“一鸣惊人”,无论是之前的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还是资本盈利能力上,马钢都不占优势,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企业当期净收益中拥有现金保障的占有相当一部分。

分析完了这五家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可以保守的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1.钢铁行业确实属于一个夕阳产业,其盈利能力相比电子、软件等等伴随第三次产业革命诞生的产业相比实在低得可怜。

2.2008年金融危机的持续性伤害在我国钢铁行业上反应很明显,数据显示至今依然没有“缓过劲来”。仿佛亏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所有钢铁企业绞尽脑汁在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亏损而不是还能创造多少盈利。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篇7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 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 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二、案例分析

2001年10月31日,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科龙电器) 发布股权转让提示性公告, 正式宣告第一大股东即将易主。在这次股权转让中, 科龙电器公司法人股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 (容声) 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容声集团) ”把总计20, 447万股的法人股转让给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 转让价格5.6亿元人民币。完成交易的过户手续后, 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 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容声集团持股比例将降为13.46%, 为第二大股东。 (表1)

该案例采用了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四大盈利能力计量指标进行分析, 过程如下:

1、利润率。

由表1可以看出:并购前一年, 也就是2001年净利润为-147, 589.21万元, 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该年的销售收入为438, 161.64万元。因此, 2001年利润率为:

-147589.21/438161.64=-33.68%

并购后的2002年, 企业净利润扭亏为盈, 达到10, 127.7万元, 销售收入也上升为487, 825.7万元, 因此2002年的利润率为10127.7/487825.7=2.08%, 并购后利润率有明显改善。

2、资产报酬率。

仍然沿用并购前后的净利润数据, 2001年为-147, 589.21万元和2002年的10, 127.7万元, 而并购前后的总资产也可以从表1中查找到, 2001年为650, 984.78万元和2002年的765, 653.93万元, 由此可以得到并购前后的资产报酬率:2001年为-147589.21/650984.78=-22.67%;2002年为10127.7/765653.93=1.32%。

很明显, 并购后资产报酬率比并购前的资产报酬率有明显好转。

3、权益报酬率。

权益报酬率, 即为表中所给出的净资产收益率, 分别为2001年的-59.75%和2002年的3.93%。具体计算如下:2001年为净利润-147589.21/股东权益247031.62=-59.75%, 而并购后的2002年计算为净利润10127.7/股东权益257500.08=3.93%。因此, 在权益报酬率指标上, 并购后也比并购前有明显提高。

4、每股收益。

从表1中还能看到一些其他盈利分析指标, 如并购前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001年的-1.4878元和2002年的0.1021元。也可看出, 并购后每股收益比并购前每股收益有明显提高。

三、建立盈利能力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案例分析的启示, 通过利用上述四大盈利能力计量指标建立起盈利能力分析模型。 (图1)

四、模型分析

该模型分析分为两个层次, 盈利分析层次和提高分析层次。

1、盈利分析。

本层次建立α、β、ⓒ、δ四大盈利指标进行盈利分析。

(1) α=并购后的利润率-并购前的利润率=利润率’-利润率

当α>0, 表示并购后的利润率大于并购前的利润率, 国有上市公司被外商跨国并购后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并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α≤0, 并购后的利润率小于或者等同于并购前的利润率, 并购没有起到提高盈利能力的作用, 甚至起到了降低盈利的负面作用。

(2) β=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

(3) ⓒ=权益报酬率’-权益报酬率

(4) δ=每股收益’-每股收益

同样, β、ⓒ、δ也同0进行比较, 当β、ⓒ、δ大于0时, 表示外商跨国并购国有上市公司后, 净利润相对增加, 盈利能力有所提高。而当数值小于或者等于0时, 表示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上市公司的盈利提高带来帮助, 并购不成功。当然, 有可能出现有的比率大于0而有的比率小于0的情况, 那么盈利是否提高和并购是否成功就看被并购公司更倾向于哪个比率或者对于被并购公司最为重要的指标作为判断依据了。例如, 有的企业最为关注利润率这一指标, 那么只要并购后的利润率大于并购前的利润率, 即α>0, 就已经达到了并购者所期望的基本并购目标, 并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而其他的模型指标可用来做辅助参考和进一步分析。

2、提高分析。

本层次由模型的最下面一层指标得来。也就是将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和每股收益拆分为净利润/销售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股东权益和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由该模型的最下面一层可以看出, 各项盈利指标均与净利润有关, 因此盈利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并购后的净利润来实现, 而不是通过主要降低销售收入、总资产、股东权益和普通股股数来实现。所以, 国有上市公司要想取得并购成功, 并且在并购后努力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必须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净利润上来。通过增加收入、持续降低各种成本费用以及通过并购合理避税来增加净利润, 进而完成并购后盈利能力提高的目标。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外商跨国并购国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从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四大指标着手, 通过建立盈利能力分析模型, 将并购后的国有上市公司从盈利层和提高层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并购后的盈利能力。

当并购后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高于并购前, 即模型中α、β、ⓒ、δ四大盈利指标>0, 表示外商跨国并购后各项指标好于并购前, 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并购取得初步的成功。

当并购后的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以及每股收益低于或者等于并购前, 也即α、β、ⓒ、δ四大盈利指标≤0, 表示各项指标无明显提高甚至低于并购前。企业被并购后盈利能力无明显改善, 并购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当出现有的比率大于0而有的比率小于0的情况时, 那么盈利是否提高和并购是否成功就看被并购公司更倾向于哪个比率或者对于被并购公司最为重要的指标作为判断依据了。如果对并购公司最为重要的指标好于并购前, 就可以认为并购完成了任务, 取得初步成功。

我国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探究 篇8

【关键词】企業;利润结构;盈利模式;资产重组;投资;现金流量

从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构成企业利润主体主要是核心利润与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投资既存在着利益也同样需要承担风险,企业在不同角度上对投资有着不同的目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企业考虑的是某项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投资收益是否超过资金成本,否则,这项投资就是无意义的、无价值的。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只有在收入减去一系列费用后仍有剩余才可在剩余流动资金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扩大发展。如果企业在经营中连基本的费用都满足不了就谈不上创造价值,企业之所以可以长期发展在于有稳定的投资收益,在收益回报中企业才会进一步对内对外使其稳健发展,由此可见盈利模式的选择极为重要。

一、企业盈利模式的现状

根据企业发展的形式可以将企业发展模式大致归为以下四种:经营活动主导型、投资活动主导型、资产重组型、会计操纵型。

(一)自身经营主导型

以企业自身创造为资源,通过消耗自身的经营性资产,建造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经营性产品。一般把在平均资产经营性资产占较大比例而投资性资产占比较小的成分,则认为这是一个经营主导型企业。在自有资金的维持下,通过对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流转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使企业步入正常的经营渠道。所谓自身经营意味着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以及推向市场都是以本身产品特点推向大众,一般的小企业很难寻找到客源,因此这种类型的企业通常是竞争能力比较强、资源相当丰富并且能够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寻求到一种适合自我发展的盈利模式,通过产生核心利润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引起的现金流量为主要的业绩表现。

(二)对外投资主导型

以对外投资活动为实质,通过对外投资扩大企业发展,投资主要依赖于选择上的正确性,对投资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需要全方位的思索并以产生投资收益和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量为主要的业绩表现。在企业的平均资产中,投资性资产占有较大比重。投资活动可以是企业将长期处于无利用之处但有投资收益的动产及不动产运用到适合的企业,使其产生资金流入,获得运用的价值。也可使企业固有的资产与其他企业的资产通过组合加工使其产生更具有价值的产品,达到双赢,投资也可使其企业闲置的资金,通过对其他企业产品的投资使资金得到合理运用。按照投资主体我国的投资又可以分为市场导向型:通过对市场的观察,使得投资得以分散,主要是起到贸易保护和建造起贸易壁垒的作用以及开辟新的市场。资源导向型:通过不同资源有着不同的作用,使劣质资源可以通过加工组合成为优越的产品推广到市场,资源之间有着微妙的组合作用。技术导向型: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国通过派留学生到海外学习,使高级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三)资产重组型

在企业自身经营或者对外投资活动不适宜经营时,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或者投资性资产进行重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优化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或者投资性资产,通过产生利润和相应的现金流量为业绩表现。在企业的平均资产中,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与投资性资产所占的比例大体一致,核心利润和投资收益就成为了产生利润的主要表现。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通过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现有的资产经营活动不能够满足企业原有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在已有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外界资源相互重组,资产置换或者改善其结构的方式优化企业的经营性资产、投资性资产,使其恢复或者达到股东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模式的预期。重组意味着要摒弃掉原有企业的不利资产,引进新的产品。新产品的产生就必须引进高级人才,在职工配备上发生改变,不仅要对员工加以培训更是要安抚股东对重组后引起的企业资金变化的心情。

(四)会计操纵型

通过企业会计报表直接在企业的账面价值上加以修改,使其掩饰掉真实的部分,企业之间为了减少国家的检查,相互在账面上进行操作,这种会计上的借用会计手段修改账面价值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这种假象并不符合会计准则规范要求,难以持续发展,一旦被发现将会失去股东的信任,外界也会对做假公司产生质疑,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这种方法是企业在已有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利益状况下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预期目标、企业的控股股东又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重新组合的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外界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质疑,只好通过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外表。而这种外表始终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展现出它本来的面目,所以一般企业都不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盈利的状态,并且这种方法在我国企业经营状态中也是不允许的。但在监管力度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也会有“冒险者”。

二、当前企业在盈利模式下存在现金流量的问题

(一)以自身经营活动发展中的结构性

企业发展流程的运行强调了企业必须具有牢固的结构体系,企业在以自身经营活动的状态下,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产生的进料、生产设备的引进及其运用都需要企业自身加以摸索研究。在销售过程中,由于企业是依赖于自身发展的作用,对于市场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对市场的把握程度以及市场占有量都是企业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企业对开拓的其他领域无论在技术上、管理上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要有一个适应的、探索的过程。企业在自身经营中又不能扩张得太着急,范围太广,避免因为对市场的不熟悉,导致利润的质量就可能会出现恶化的迹象。企业的应收账款如果不能及时回收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使企业生产对前不能产生对后不能流出。

nlc202309081109

(二)以对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的冒险性

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特点不同的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投资主要依赖于对外,因此外界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投资存在很多的分险。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市场上的红火板块对其利润回收的实收率。还有一种可能即本期投资引发的现金流出也许在当期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对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观察,主要应关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战略吻合性和现金流入量的盈利性。对外长期投资,通常表现企业的对外投资总体扩张的态势,一方面应关注所收回的投资盈利性,另一方面应关注这种投资的真正意图,为了进一步扩张,因此这部分投资是为了企业在扩张中的资金来源,对资金回笼的时间性有一定的要去限制。投资活动中的资金不可能一时就能回笼,因此投资者必须要预留一部分的流动资金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发展。

(三)资产重组型中现金流量的搭配

资产重组无疑是在原有的资产上将其重新组合达到资产优化的结果。企业可以在自有的原料上加以加工也可以通过对外加工使其资源优化,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改善使其恢复企业预期的可以对外销售的产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其他应收款、周转缓慢的存货、不良资产的存在必将会引起企业不必要的亏损。通常在企业劣质资产比较多的情况下,资产重组的比例问题就会考虑到收益的比例。劣类资产归属于自身经验资产中加以在加工就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包装原料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制造费用、成本费用及管理费用等都会直接影响都企业利润的多与少。将需要加工资产运用到对外投资,这部分资产在原有收益上就会大大折扣,其产生的利润收益也是企业与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需要加以对比的方面。

(四)在以会计操纵中存在的利益诱导

很多企业试图以会计方法改变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即便在一时状况下隐瞒了外界的质疑,但在长期的经营运作中必将会导致进一步的恶化。企业在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为了尽量符合信息使用者的口味,这就难免形成了“你想要尝什么味道,我就尽量提供什么样的菜品”。企业在财务指标上,无论是在偿债能力方面还是在盈利能力指标上均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指标上面的错误展示就会诱导投资者的错误判断,然而会计人员与经济是分不开的,会计操作过程中企业为了扩大企业发展,给企业营造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吸引外界投资,扩大经营范围。企业总会将企业发生的烂账运用会计手段加以掩饰,这有悖于会计准则的条款,当然会计人员会运用高超的蒙蔽方法逃脱机关部门的检查。利益诱惑是一个企业在有悖于会计准则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需要企业必须具备很好的自我经营管理理念。

三、完善企业盈利模式的对策

1.根据经营性资产的规模、质量以及结构,在考虑到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上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有一套详细的发展体系以便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采取措施进行预测。要使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渠道。可以采取的措施: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使企业上下连接协调,监管严密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如果发现应当及时进行闲置资产的处理,通过对经营性资产的合理利用,改善企业结构,增强与其他资产的组合加大增值服务。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是一个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和规模扩张的前进动力,企业从创建初期到扩张期必须要具备足够的现金流量,企业若想靠内部积累维持目前的运作,就必须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够抵扣当期的一系列支出,只有在现金流量产生远远大于支出费用时,企业才会有空闲的资金参与其他经济活动。为了减少现金的闲置与浪费,实现企业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协调分配,要求企业设计巧当的信用政策合理的安排与其他企业合作,使资金能够及时的支配与回笼。企业的经营运作,必须有核心产业的支持才可对外延生,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企业的向前发展。

2.投资意味着要发展,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盈利。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不仅要关注对方能够带来的投资收益,更是在于投资回归的时间限制,对外投资应关注企业新的投资方向是否会带来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或者分险会有所降低。这种投资战略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未来现金流量的产生是否具有推动的作用。长时间的投资活动要考虑能够持续拉动以较少的资源带来更多的其他企业的来源收益。在投资时,我们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一旦发生不利因素也会有足够的应急措施。要使企业步入正常的投资轨道,采取的措施可以是:优化投资性资产的结构,建立良好的投资规模能够及时的处理掉盈利能力低的投资性资产、在适当的加大对外投资时更是要注重投资的质量问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投资性资产置换的方法。因此,对外投资活动需要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成为企业在未来经济活動中的有效保障。

3.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除了具备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外,还必须通过企业资产重组加快企业转机改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在重组方式上企业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资本重组和企业重组等方面改善企业的发展结构,以企业盈利能力为表现的寻求最适合的重组方向。重组应将劣势资产通过合理的分配组合,将劣势资产变为良品,淘汰掉不适用的,引进推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资源,对市场掌握有效的把控,高效的管理体制,完善的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有效的激励作用使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及时的掌握市场动态,营造出高效的发展趋势。

4.会计操纵的方法是一般企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实施的,企业的负责人对其产生的错误结果承担主要的责任,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机构,及时的对公司内部情况进行反馈与弥补,会计操纵人员在会计教育素质上应加强教育。为了避免这一方法的错误使用,企业在日常经营运作中应时刻保持警惕,在信息恶化之前及时的做出改进措施。企业拥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坏账的出现,减少盈利资产上的不必要亏损。而会计操纵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利润质量,利润在形成、分配方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熊玉红,戚英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性及其列报分析[J].会计之友,2010,(5).

[2]李柱..关于企业现金流质量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2,(4).

[3]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龙凤(1995-),女,重庆人,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会计。

上一篇:镇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下一篇:《时代广场的蟋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