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精选5篇)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篇1

001机械自动化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818《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传动部分),陈奎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19《机械原理》(第二版),廖汉元、孔建益,机械工业出版社,。

或《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

820《工业工程基础》,蒋国璋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

827《自动控制原理》,吴怀宇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二版),熊诗波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六版),杨叔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生产运作管理》,陈荣秋,机械工业出版社,。

002材料与冶金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807《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810《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吴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

811《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重排本),陆佩文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812《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崔忠圻、覃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年。

813《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

814《钢铁冶金原理》(第三版),黄希祜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或《冶金原理》,李洪桂主编,科学出版社,20。

815《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黄学辉、宋晓岚,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819《机械原理》(第二版),廖汉元、孔建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或《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842《大学物理》(第一版),廖耀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43《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金属材料学》,赵莉萍、吴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耐火材料学》,李楠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

《材料合成与制备》,乔英棕,国际工业出版社,2010年。

《材料加工原理》,李言祥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金属塑性加工学-轧制理论与工艺》(第二版)(轧制原理和板带工艺部分),王廷溥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

《钢铁冶金学》(第二版)(炼铁部分),王筱留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年。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陈家祥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年。

《有色冶金概论》(第二版),华一新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

《火焰炉》,陆钟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年。

《燃料及燃烧》,韩昭沧,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斌主编,哈工大出版社,。

《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材料成型的物理冶金学基础》(第一版),赵刚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

《材料加工设备》(第一版),周家林等编,冶金工业出版社,年。

《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年。

《钢铁冶金原理》(第三版),黄希祜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或《冶金原理》,李洪桂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湿法冶金》,李洪桂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童军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003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807《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860《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61《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谭天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五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2009年。

《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谭天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微生物学》(第二版),诸葛健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无机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无机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004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825电子技术(含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①《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②《数字电子技术》,吴建国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

826《信号与系统》(上、下册)第1-8章,程耕国主编,机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827《自动控制原理》,吴怀宇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828《微机原理、汇编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朱定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840《数学分析》(第四版)(上、下),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856《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电路与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综合:①电路(必考);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选一)。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专业课综合:①电路(必考);②计算机控制与接口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选一)。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信号与系统》(上、下册)第4-5,9-11章,程耕国主编,机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计算机控制技术》,施保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四版),陈伯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0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855《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856《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006管理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830《管理学》(第二版),潘开灵、邓旭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

83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第四版),盛骤、谢式千、潘承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32《微观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科目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概论》(第四版),尤建新、雷星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工程经济学》(第四版),邵颖红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管理学》(第二版),潘开灵、邓旭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第三版),张德、吴志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经济法》(第五版),曾咏梅、王峰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007文法与经济学院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331《社会工作导论》,李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37《社会学研究方法》(第四版),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602《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611《行政管理学》(第五版),夏书章主编,王乐夫、陈瑞莲副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

6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832《微观经济学原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836经济学综合包括《政治经济学教程》和《西方经济学》:

①《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综述 篇2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教育;招生制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241-02

根据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的经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甄选人才,即招生。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话题因几次扩招受到空前关注,而研究生招生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概念及现状

所谓“研究生"是指大专和本科之后的深造课程,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根据《中国教育年鉴》(2008)所述,2007年全国共录取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420014 人,比2006年增长5.50%。其中硕士研究生361952人,比2006年增长5.89%。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招生的重要性也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认可。沈跃进(1992)认为研究生招生制度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宝英(2009)认为研究生招生工作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首要关口;董世平、徐国英(2010)认为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其生源质量之间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国际上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美国

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在研究生招生制度上也自成体系,为很多国家所效仿。沈跃进(1992)指出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高等学校自行进行,招生计划通常由研究院制定。招生类别从录取性质上分为正取生、备取生和试读生,按学习时间划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郑浩(2004)指出美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只是入学资格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决定性要素,录取要综合考虑个人成绩、研究兴趣、研究潜能和教授推荐信;常宝英(2009)指出美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管理权呈现分离状态,且对申请人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和表现非常重视。

(二)英制下的英国、新加坡、香港

英国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本科教育闻名于世界,它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就无法发展研究生教育,故在研究生招生时比较重视本科就读的学校与学习成绩。在英制教育影响下的新加坡、香港亦是如此:胡丽娜(2008)指出新加坡研究生招生由各大学的各个学院录取,分为研究型和修课型;汪基德(2008)指出研究生入学没有全港统一的考试,申请时提交本科学位、英语成绩和个人研究计划一篇便可,这体现了对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

(三)德国

德国研究生教育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中有重要地位。但在德国,硕士研究生不属于研究生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招生只指博士研究生。

(四)日本

日本经济的高速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紧密联系。李旭(2006)指出日本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外语、专业知识和口试组成,外语主要考察对学术期刊的翻译能力;王威(2008)指出日本以本科教育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范围,注重招生对象的多层次和多背景。

三、我国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招生制度问题的研究

吴佩林、魏勇(2004)认为现行的招生制度对招生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梁大战(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的集权化管理使高校缺乏自主权。

2、对招生模式问题的研究

赵研(2006)把招生模式分为考试型和非考试型两种;杨晓晰(2009)总结了国家教委自1985年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招收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3、对招生考试问题的研究

李旭(2006)在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陈明灿(2006)指出有必要加大力度改革研究生的考试流程与人才选拔方式;张喜梅(2007)在中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我国对硕士研究生报名的年龄限制、单位证明等条件会导致不公平现象,自主出题的专业课成绩统一划线也没有可比性,导师在考试中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覃红霞(2008)指出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中统一与多样有矛盾,招考公平与扩大自主权有矛盾,教育公平与有效选拔人才有矛盾;岳爱武(2009)梳理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酝酿到现今考试制度的历史演变;卢洋(2010)指出现如今没有健全完善复试制度。

4、对考试科目问题的研究

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通过考试的形式,其初试一般是外语、政治、专业课。李旭(2006)指出研究生考试内容过于片面,忽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赵研(2006)认为公共课中的外语和数学难度太大,分散了学生的复习时间;张永泽(2007)指出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太多且难以统一,有必要由“四”改成“三”;梁大战(2008)指出考试科目的内容不合理;覃红霞(2008)指出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的公共性与专业性有矛盾。

(二)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的研究

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学校与专业进行,在众多研究生招生的研究中也有部分是针对单一学科或学校招生制度进行的研究。赵令湖、吕海燕(1998)针对地学类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思考;晋建华等(2004)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进行初探,提出要注意考察报考者入学前的临床能力;董世平、徐国英(2010)针对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研究表明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性。

(三)前期研究的不足

1、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关于研究生招生制度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国到我国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但内容上却不尽全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我国等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基本限于招生考试,以下内容涉及较少,可进一步补充:

(1)招生模式

众多文献中,仅一篇文章论述了招生模式,并将招生模式分为委培型和定向培养型,但这样的分类并不完善。另一篇文章简略提到了招生模式,且分为考试型与非考试型,也不尽全面。我国研究生招生模式在外界看来比较混乱。例如,现如今存在的招生模式究竟有哪些类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委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的招生有什么区别,公费研究生招生模式与奖学金制度的招生模式的区别等。

(2)对不同学科招生制度的单独研究

已有部分研究针对单一科学进行,但并没有体现不同学科招生的区别。由于不同学科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统一的招生制度必然不利于学科发展。例如我国是否可以借鉴英制将研究生招生分为研究型和授课型的方式,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对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招生的不同理念进行改革。

2、研究结果不够深刻

目前对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结果仅体现在表层,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批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不合理的同时并没有深刻的研究结果以证实这个观念,仅是重复表达现如今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却未能用实证结果证明制度不利于怎样的人才培养,为什么不利于此人才的培养。纵使对国内外招生考试制度研究颇多,也未能就其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做具体研究,基本千篇一律的泛泛之谈。

3、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并没有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甚至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论述招生制度不适合人才培养的时候,不妨以研究生培养标准做效标进行实证研究,以数据分析证实招生制度的不合理。

(1)效度测量——实证招生制度是否真的不利于人才培养

借用对考试效度测量的方式,以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效标,并与其考研成绩做相关分析,得出区分度和效度。若是效度高,则证明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具有有效的筛选力;反之,则不利于人才培养。

(2)量表法——考查招生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的方面

倘若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不利于人才培养,那么可以通过测量研究生的各种指标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来证实招生制度阻碍了研究生培养的哪一方面。例如运用创造力量表测量创新性,智力量表测量智商,态度量表测量对学术研究的态度,满意度量表来测量对读研生活的满意度等。

(3)问卷法——进一步考查招生制度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有效性

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研究生招生制度因不同专业、不同模式可能有不同的鉴别力。可以通过问卷收集信息,并运用统计软件交叉分析,得出招生制度的优劣在研究生培养上是否存在专业性、模式性的差异。

除此之外还有文献资料整理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综上所述,从1992年到2010年,对国内国外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仍有相当大的空白可以深入研究。既然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步,那么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期待随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深入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不仅使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研究者,也可以吸引众多留学生来中国,使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沈跃进.美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J].中外高教研究,1992,(9).

[2]常宝英.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3]董世平,徐国英.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优秀生源选拔[J].学术纵横,2010,(4).

[4]郑浩,常思亮.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招生模式[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5]胡丽娜.新加坡研究生教育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9).

[6]汪基德,杨改学,周凤瑾.香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香港电教,2008,(10).

[7]吴佩林,魏勇.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4,(6).

[8]陈明灿.试论我国所示研究生招生制度[J].商业经济,2006,(9).

[9]李旭,张群,王红梅.中日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特点的比较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6,(3).

[10]张永泽,岳志伟,余伯阳,于锋.浅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四改三”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

[11]张喜梅,牟宏,李旭.现阶段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存在的问 题及解决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7).

[12]梁大战.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高 教论坛,2008,(8).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篇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0 CACCBDACBB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元素成为个体。

12、在某一个区间或多个区间上取任何值的变量,它的取值是连续不断的。

13、顺序数据是指朱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14、四分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

15、无偏性是指参数估计量的期望等于真值。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6、(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7、B={任取一件产品为一等品},Ai={该产品来自第i箱},i=1,2, 则P(B)P(B|A1)P(A1)P(B|A2)P(A2)

1011812 5023025

121010 444

1211EX2(1)20212 4442

122则DXEX(EX)

218、EX(1)

19、(1){x1,x2,x3,x4,x5,x6},xi0,1

(2)样本均值为2/3

(3)样本方差为4/1520、区间估计为

(

t0.025(15),

nt0.025(15)),代值可得(13.7211,16.2789)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占地面积43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64余万平方米。拥有四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图书350余万册。

武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为特色,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教育学、医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文理相互渗透,特色突出的多学科性大学。现有各类在校生5万多人,其规模局全国高校前列。

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学府之一,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3个,现有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人,外国留学生200多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备,科研实力雄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矿物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部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1个。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在全校5000多名教职工中,有教授544人副教授1138人,两院院士6人(含双聘4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5人,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12人。

学校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绩显著。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3.65亿元,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6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申请专利267项,获授权专利217项;被“三大检索”收录科技论文987篇。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先进制造等为代表的校办科技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00余亩的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已形成规模。

武汉理工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特色战略、协调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创新战略,立足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

20武汉理工大学将招收硕士研究生3000名左右。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武汉理工大学!

网址:www.whut.edu.cn

单位代码:10497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狮南路122号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部门:武汉理工大学研招办 电话:027-87651413

武汉理工大学二○○九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招生规定

一、报名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硕士;

(5)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的报考条件为: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接收外校免试生的条件

1、武汉理工大学只接收全国重点高校(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并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2、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接收外校免试生的申请截止时间为10月20日;

3、外校免试生必须参加武汉理工大学组织的面试,具体时间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另行通知;

4、外校免试生入学报到时必须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的报考条件

我校是教育部指定承担“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的高校之一,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按照“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国家单独划线”的特殊政策执行。考生必须符合以下报考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5、和第3(1)、(2)、(3)中的各项要求。

2、考生应为少数民族考生且必须来源于以下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三省以及河北省、海南省、湖南湘西自治区、湖北恩施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地西藏班、全国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等

3、考生报名时要与当地省级教育部门签订定向协议,毕业后保证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就业。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69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二、报名手续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1)参加全国统考考生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教育部规定的现场照相时间(月中旬,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到网报时自己选定的报名点办理照相、交费、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等手续。网上报名具体方式及具体时间请于年9月浏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public.whut.edu.cn/gd)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

(2)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的考生、单独考试的考生和本校推荐的免试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在教育部规定的现场照相时间(2008年11月中旬,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直接到武汉理工大学报名点办理照相、交费、确认本人网上报名信息等手续。网上报名具体方式及具体时间请于2008年9月浏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public.whut.edu.cn/gd)或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chsi.com.cn)。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4.没有参加现场照相、交费的考生,即使已完成网上报名手续仍被视为本次报名无效。

三、考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日期:2009年1月(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初试地点:在考生办理现场报名手续的所在地进行

复 试:2009年5月左右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具体时间、要求浏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public.whut.edu.cn/gd)

四、招生人数

2009年武汉理工大学拟招生人数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学院,该招生人数包含本学院推荐免试生人数,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实际招生人数为准。

五、相关事宜

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的考生如有疑问,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也可浏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public.whut.edu.cn/gd),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信息均以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上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篇5

243日语二外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31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341农业知识综合三

《简明工程力学教程》江南大学力学教研室 编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纪名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农业机械学》 上、下册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新编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牛又奇;苏州大学出版社

《数据库系统概论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简明教程》,田增国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李波主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年。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550字:刺激的急流勇竟下一篇:厨房卫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