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校园文化(精选8篇)
12月7日至9日,我校利用三天时间对本学期以来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进行了汇报展示,并将本周定为“阳光体育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开放周”。对外开放期间,我们特意邀请了绿洲公司领导、县教育局及东城办联校的各小学领导和各年级的部分家长观摩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亮出了新时代教师的形象,展示了新时期少年儿童的艺术风采;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学校文化生活,展示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从整体来看组织是很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积极参与。
本学期一开学,音乐组认真学习、研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论证,多次调整修改,于9月中旬定好方案。
从活动情况来看,本次文化活动音乐组学生热情高,积极参预,每天下午二节课进行练习时没有缺员现象,使得本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二、隆重喜庆,展示技艺。
为了增加活动的喜庆气氛,使此次活动成为孩子们的节日,我们在学校的操场布置了场景,营造了氛围,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使得学生、家长个个激情高涨。锣鼓乐队锣鼓喧天,有起有伏,男女
队员个个精神十足。全唱队如九牛爬坡,个个出力,都把这次活动看作是表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
三、项目丰富,精彩无比。
本次活动项目丰富而精彩。合唱《新学堂歌》的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使古诗新唱巧妙地将唐诗与歌曲进行了有机结合,唱出了自信、阳光、健康、快乐;锣鼓乐队引来了学生的阵阵喝采,孩子们激动得一次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最富有活力的同学们。
四、一点不足,几点建议。
本次活动期间教学活动极为频繁,教师外出学习的活动相对集中,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紧张和冲突,至使本展示活动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为了今后更好地发挥活动的教育效果,建议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方案一定要面面俱到,具体化、明确化,各负其责。又减小对学科教学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编排节目的任务不应只是音乐老师的事,可以按班以比赛的形式来选拔节目。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体育文化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 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许多学生出现过头疼、眩晕、失眠、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与全面实施已经两年多了, 全国各高职院校纷纷响应。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及特点
阳光体育不言而喻,就是在阳光下的体育运动,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赋予阳光体育重要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自身特点,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在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
二、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校晚、校况复杂,多数是转制、合并、升格而形成,体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并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职院校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阳光体育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观念和体育精神,构建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和所带来的效应能引起相关负责部门的重视,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同时,也能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2、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制定学院、系部、班级、个人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机勃勃拍的体育文化氛围,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办学内涵的重要举措。各高职院校都应该本着对民族和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高职体育在大学阶段的不可替代作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再掀体育运动高潮。
三、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几点看法
1、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完成终身体育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85%以上为住校生,他们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是开展阳光运动的主场所,而学校体育课程是参与运动的最直接途径。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其目的、任务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联,具有显著的基础功能和终身效益,通过学校体育改革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
2、学院领导的支持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前提
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应特例特办,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激发积极性。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对体育工作的监管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督,作为评价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由于高职院校建设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新时期高职院校“阳光体育”任务必然十分艰巨,既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样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不能泯灭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的各自特色,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依据学院特点、学生特点有计划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
【摘要】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提出,加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发扬大学体育的人文精神,整合大学与社区的体育资源,而且可以推动全面建设体育氛围的形成,其中,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过程中主要包括互帮互助、集中管理以及资源共享三大模式。
【关键词】大学校园体育 社区体育活动 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健身运动,应当加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两者之间的互动,进而实现对资源的共享。然而,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动力机制,导致互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加强对大学生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互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发扬大学校园体育的人文精神
大学基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条件下,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体育长期实践过程之中,逐步地积累、整合以及提炼的健身目标、信念、体育传统以及行为准则等内容,将其称之为大学体育的人为精神,具体包括以以下几点重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真”“善”“美”的人为精神;第二,奥林匹克的精神;第三,终身体育的理念等。
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在互动过程之中,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第一,传播体育知识;第二,传授体育技能;第三,完善体育设施;第四,拓展体育项目;第五,组织体育竞赛等。在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过程中,起到宣扬大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作用,让人文精神注入至社区体育之中,奠定大学生体育的人文精神的实践基础。
(二)整合大学校园与社区体育资源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首先,体育基础设施的不足;其次,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阻碍着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大学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体育设施闲置的问题,每逢暑假与寒假大量的体育设施处于闲置的状态,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由此可以看出,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可以有效地整合体育资源,具有资源的互补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校园拥有富有专业水平的体育人才,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其次,大学拥有数量众多优质的体育器材,不仅可以弥补社区体育缺乏体育设施的问题,而且避免寒暑假大学体育设施出现闲置的问题;最后,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精神以及国家的文化政策相互对接,可以为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
大学生选派专业教师以及学生亲临社区,对社区居民的体育运动给予必要的指导,有利于推动社区体育运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有利于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宣扬。此外,大学教师以及学生加强与社区运动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大学生感受到社区生动有趣的体育项目魅力,在丰富大学体育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可以让大学生师生受到社区体育精神的感受,推动全面健身热潮的形成。
二、基于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机制运行模式
(一)互帮互助模式
互帮互助的模式主要是为处于困难的对方提供必要的帮助,构建大学校园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一方面推动和谐校园的建立,另一方面推动和谐社区的建立,其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可以推动实现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帮互助模式,例如:首先,大学可以免费无偿地为社区提供所缺乏的体育运动场所;其次,大学生可以免费无偿地为社区提供必要的体育指导人员,而且互帮互助模式核心内容便是无偿性。
(二)资源共享模式
虽然资源共享模式与互帮互助模式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两者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区别就在于资源共享模式下,所提供的任何服务是有偿性的,基于资源共享模式下,大学校园与社区通过自身资源的利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每逢寒暑假大学校园的篮球场以及足球场等处于闲置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租借给社区,同时收取一定的收益。通过资源共享模式的应用,双方不仅可以获得自身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三)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由政府主导,在大学校园体育以及社区体育不断地深化的背景下,要求需要由第三方加强对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管理,而且在中国社会环境下,由政府管理属于最佳的选择。所以,政府会为大学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的互动专门在体育局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由其负责加强对大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院各项事宜的管理,例如: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如大学体育设施租用制度等,同时处理好在负担过程中两者存在的纠纷。通过集中模式的设立,一方面推动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全面健身的计划。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然而,受到社区资源不足的限制,阻碍着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大学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丰富的优势,树立起体育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应当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贡献自身的理念,开辟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黄志豪,朱曦.大学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J].学术交流,2013,S1:229-231.
[2]苏寸草.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作用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55.
[3]陈文烈.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方法探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06:105-106.
[4]孙旭辉.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4,08:93-94.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措施得力。
学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把该活动作为学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展示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有利契机,把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作为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有效载体,把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形式活泼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本届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由始至终得到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各有关组织者更是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师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各项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本届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师生们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竞争意识,展示了才艺,张扬了个性,活跃了校园文化,提高了综合素质,促进了交流,增强了友谊,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本届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时间集中安排在本学期第5周至第7周,体育艺术节活动集中安排在第11周至第13周。两节共有72个活动项目,相比上一届增加了16个活动项目,活动大致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科技类18项、文化类40项、体育类7项、艺术类7项,文化类涵盖了各学科的知识竞赛、手抄报、小论文等,涉猎较广,项目相对其他类别偏多。
本届新增的项目主要是学科讲座,尤其是引进了三场校外科技文化类的专家讲座,从不同侧面拓展了同学们知识面和视野。两节期间,各项活动涵盖了高中课程的各个学科知识和学校各社团涉及领域,形式涉及学科讲座、知识竞赛、趣味竞答、辩论演讲、配音歌唱、剧本汇演、书法绘画、体育竞技、机器人组装演示、通用技术创作、实验创新设计等等,可谓丰富多彩。充裕的活动时间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师生们展示了自己的特长,丰富了校园的第二课堂活动。体育比赛锻炼了同学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闽南语讲廉洁故事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配音大赛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作品展示愉悦了我们的身心;小发明、小制作、手抄报体现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竞赛考查的是我们知识的原始积累;文艺演出展示的是我们的艺术才华。
三、氛围浓厚,放飞激情。
本届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充分利用师生门的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氛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体育竞技精神和艺术修养,展示了我校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些活动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既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此外,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所有这些,为我校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届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丰富了“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四、总结反思,促进发展。
本届校园科技文化节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1、本次活动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科技文化暨体育艺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创新与动手实践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2、校园活动体现了全面性。
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得到全面、全方位、和谐健康地发展。调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潜能。
3、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
从校领导到教师,上下形成一盘棋,认识上达成共识,行动上步调一致。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段、教研组,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充分发挥各年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
4、本届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在活动组织过程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需要在今后进一步的完善。
一是各项活动文字材料如《活动通知》、《获奖名单》、《活动报道》等需进一步格式规范,以便于最终的`材料汇总。
二是关于各项目活动时间、地点的安排需要更充分地与活动负责人沟通协调,保持活动过程的联系、反馈,以确保项目按时开展或另行安排。
三是关于各学科活动项目的设置应更具学科特点和学科目的,应引导学生通过本学科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研究的热情,通过学科活动进行学科教育渗透。
四是社团活动应加强指导老师的引领作用,让社团活动更好地体现社团特色。
五是科技类、体育类、艺术类活动相对偏少,今后应加强引导。
窦宝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方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扎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活动前根据学生习惯积极安排活动内容,落实各项活动负责人力求影响深远,同时规划活动场地,策划活动范围,确定活动时间,为响应“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启动做好充分准备。
二、时间保障
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在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下,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0分钟的快乐课间体育活动,并在每天下午课后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设定为“校园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三、精心安排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学生这一身心规律,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的原则,体育组精心策划,明确各阶段的活动内容、地点及责任人,这样既保障了活动的规范有序,又确保了活动的安全有效。活动开展接力跑.篮球.踢毽子.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做广播体操。在优美的旋律中,全休学生共同做了新编广播体操,他们用整 1
齐干净的动作诠释了体育锻炼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2、科学评价,保障活动质量
学校本着“因人而异,个性施教;体能训练与感统训练有机结合;体育活动与团队精神铸造有机结合”三原则,建立了校园体育活动工作有效机制和校园体育活动评价机制,做好制度建设保障。由于本次活动安排周密,落实到位,包括从开始的策划、场地的安排、成员间的沟通、动员和宣传到位等,使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同时。班主任将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记录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
四、存在问题
自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树立了全民体育、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体育工作,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的过程还需要继续细化,责任到人,内容还需要丰富;部分小学生身体负担有些过重,据个别家长反映,学生存在着回家后感觉疲累的现象。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的办公时间被冲击,批作业、备课等几乎要回家完成,再加上每天组织学生活动时间长,并要与学生一起活动,身体太累。
一、全年社区文化、体育活动1、3月5日正值中国的传统佳节宵佳节,社区妇联和居委会联合组织了一场迎三八,包汤圆比赛活动,社区居民团聚在一起,感受着闹元宵的那份喜悦。
2、4月26日,北京第十七中学运动场上人头攒动,由高碑店地区工委举办的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来自各社区、企业、学校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运动会。
3、5月8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借由母亲节这个美好节日为社区母亲们送上康乃馨及一份份真挚的祝福。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为参加活动的母亲们送上了鲜艳的康乃馨,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祝愿她们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4、5月23日上午,社区文创杯参赛队伍与地区其他24支参赛队伍汇聚在兴隆家园社区文化广场,参加高碑店地区第二届文创杯篮球/羽毛球比赛开幕式。
5、2015年5月29日,社区合唱团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办事处举办的五月欢歌合唱比赛。来自各村、各社区的26支合唱队身着盛装,唱响一首首经典红歌,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表达深厚的爱党、爱国之情。
6、7月17日上午,社区舞蹈队参加了高碑店地区广场舞大赛,与地区其他24个社区舞蹈队进行角逐,为大家上演一场丰盛的舞宴。
7、金秋时节,9月11日上午,高碑店地区办事处本着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目的,举办了“畅想中国梦舞动高碑店”交谊舞大赛。比赛现场百余组选手盛装打扮,翩翩起舞。
二、2016年文体活动计划: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服务大局,创新载体,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1、组织居民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针对各种实时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元宵节猜谜、三八妇女节法律培训、浓浓重阳情茶话会等。
2、定期开放社区图书室,因地制宜,结合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添适合的活动项目,丰富群众文体娱乐生活
一、目前阳光体育活动存 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于2007年4月26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由此,在全国中、小学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了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体制,正走向以拓展阳光体育内涵,丰富了阳光体育的内容,改进了阳光体育的方法的新征途。然而,据调查真正重视阳光体育并落实到行动中的农村学校还是占少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在管理上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⒈宣传工作不到位,学生认识不高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学生仍然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够端正,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锻炼考勤,能够自觉参加课外活动者较少,即使出勤也不能认真锻炼, 敷衍了事的现象随处可见, 反映出课外体育锻炼仅仅是一种被动行为。
2.缺乏详细的实施计划,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
根据调查显示,只有部分学校制定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计划,其中有校级制定的活动方案、有具体的工作思路,包括学校体育文化节、健身活动月、阳光体育运动会等,还有的建立了完备的设备经费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价制度。但是,更多的学校则是没有计划、没有方案,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反应。这就对学校的体育管理工作造成了被动。
学校的计划、方案应当走到前面, 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的功效。
3.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指导需求得不到满足
通过调查发现除了个别学校统一安排了一小时运动时间外,绝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一小时的运动时间还是难以保证,更多的还是通过学生自己自主安排时间。研究显示,缺乏专业体育教师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很多学生反映无体育教师指导,农村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无法满足阳光体育开展的需求。
4.学校体育管理缺乏,制度尚需完善
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开展状况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阳光体育的管理机构及制度。即使是举行了阳光体育启动仪式,也没有持续有效的组织体育活动。制定了阳光体育实施方案的学校也只有在某阶段 的活动方案,阳光体育的长期开展还有待学校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形成长期的规划。只有如此,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炼时间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组织的一项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活动。想要通过阳光体育活动达到提高学生身 体素质的最终目的,我们首先要清楚目前的现实状况,这些状况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归纳总结后,我们会发现主要是整体氛围不好、形式单一、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为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校阳光体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二、 优化和改善学校阳光 体育活动的初步策略
1.营造浓烈的体育氛围,掀起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高潮
阳光体育运动从舆论宣传入手,致力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广泛传播了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群体性体育活动,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还可以组织教职工团体体育活动,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逐步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加锻炼的校园气氛。
通过创办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 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以及开展各种休闲体育运动的多种渠道来提高运动的趣味性,调动更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舆论环境。
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以唤起全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就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学校需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 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掀起了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2.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提升阳光体育内容的实效性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包括娱乐性活动、健身性活动到竞技性运动项目等,而它的组织形式也非常多样化,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 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参加兴趣小组、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 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
⒊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凸显课外活动的载体作用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真正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的校园阳光体育氛围。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还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 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校园阳光体育运动”, 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学校代表队,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 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中。
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规定课外锻炼时间, 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落到实处。
4.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踊跃参与
运动训练对许多人来说是枯燥的, 而体育比赛却有很大的吸引力。比赛的输赢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加上比赛多与集体主义精神紧密相连,所以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规模的体育比赛,都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体育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从中发现不足, 促使学生自发参加锻炼。因此,应定期举行一些班级及学校间的比赛,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和组织。以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 培养学生的运动健身理念, 激发他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中,也能够看出体育比赛对他们的激励作用。每年阳光体育运动会前夕,体育课参加运动会的同学自觉锻炼,主动咨询有关动作要领, 主动要求课外活动时间参与锻炼。
比赛场上,运动员和观众情绪都格外高涨,因为关乎集体利益,所以体育比赛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大。这对他们养成良好的日常锻炼习惯和积极向上 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⒌提升辅导者的专业指导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欠缺,或专业水平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的学校干脆只要是男教师就用来兼任体育课教学,这样做不仅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更谈不上科学指导。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进修培训,只有在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前提下,才具有组织和开展运动项目的业务素质,才能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体育指导。只有这样,体育活动才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更容易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⒍有效培养学生多样的体育兴趣, 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
从与学生谈话和日常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运动兴趣不高往往是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在常规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兴趣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不断创新,认真改革教学方法。对任教的每一节课,首先要钻研该课程内容的魅力所在;其次,要研究教学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展示,学生才乐于接受;第三,有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如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教师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才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了适合本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体育特色项目上大做文章,通过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通过学校活动项目的多样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
三、结语
一、抖空竹与游戏相结合
目前在各个中小学校中,大课间活动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众多的活动都是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为主题,通过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以“落实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抖空竹活动”的学校,建议不要局限于单纯的抖空竹或抖出花样,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空竹与游戏相结合,比如跳大绳抖空竹、跳小绳抖空竹、跳竹竿抖空竹、捞月接龙等形式。师生共同参与,人人感受游戏与空竹相结合的乐趣,从而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抖空竹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抖空竹的艺术性也是很强的。把抖空竹与音乐、舞蹈、体育健美操相融合,完全能够使得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最终呈现成一场动人、优美且充满技术含量的文艺表演。笔者在一所区属小学了解到,在“丰田—NBA关怀行动”捐赠仪式上,在各级领导、嘉宾和NBA球星面前该校空竹社团进行的抖空竹表演,让外国友人叹为观止,博得全场喝彩。
抖空竹活动还可以由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延伸拓展到社会的全民健身活动中,现在的公园、广场、健身馆也会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成人或孩子在抖空竹,他们熟练地技巧,翻飞的空竹那优美的身姿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拍手称奇。由此可见,抖空竹正逐步地从校园里的阳光体育项目演绎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抖空竹这种传统的体育项目正在社会范围内不断的推广普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抖空竹活动的了解和参与,真正实现了空竹这种久远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也越来越多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抖空竹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空竹这一传统项目从远古走来,有他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一所小学,笔者看到了完整的有关空竹发展历史的校园文化,从空竹的起源,空竹的盛行时期,空竹的传承以及现代的集健身、表演、娱乐与一体的空竹运动,展示了空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姿的技巧。空竹俨然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体育特色。
常言道:开展的是活动,提高的是素质,铸就的是品牌。经过长时间甚至多年的训练,一定会达到孩子们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抖空竹、健体魄,培养健康高雅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笔者还了解到的一所学校,把抖空竹定性为学校的阳光体育特色项目,至今已经坚持了11年。这所学校的全校师生人人会抖空竹、人人爱抖空竹,校园气象和师生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这所学校的校长兴奋地对笔者说:学校将在今后的抖空竹特色教学中,进一步传承创新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技艺。老师们也高兴地说,抖空竹经过反复锻炼,能增强大脑活力、提高灵敏性,同时对保护视力、促进智力发展都有好处。不少学生感激地说:“抖空竹这项活动很‘阳光,自从接触到这项活动后,上课不分神、知识点记得牢、解题思路开阔,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这项活动真是太好了!太受益了!
【体育活动校园文化】推荐阅读:
中学校园体育活动总结06-15
体育文化节活动07-17
小学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方案01-06
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活动总结11-22
适合低年级的体育活动创意体育活动教案07-20
适合低年级的体育活动精选创意体育活动09-20
体育活动:椅子12-03
小班体育活动小06-08
阳光体育活动表格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