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精髓(精选8篇)
1、经营理念
以人为本以客为尊
释义:卓越的企业源于卓越服务,卓越的服务源于卓越的员工。
客户是企业的基础,广义客户包括:
供货商,顾客,股东和员工。要做到顾客满意、股东满意、合作商满意。
2、企业精神
忠诚勤朴
忠心为企真诚待人勤奋工作作风朴实
3、企业宗旨
对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分享快乐理念
对 客 户:合作双赢共同成长
对 股 东:高度负责长效回报
对 员 工:培训育人改变人生
对 社 会:注重责任回馈社会
4、企业使命
为顾客创造真实价值,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为股东创造长期效益,为社会提供健康娱乐。
5、企业愿景
永续经营、不断发展,成为餐饮娱乐行业的领航者!
大 家 乐 企 业 简 介
大家乐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创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一家集餐饮、娱乐、商业地产为一体的自主民营集团公司,主要经营量贩式KTV、餐饮、商业地产开发等项目。大家乐立足于青岛,以山东省为基地,覆盖国内的大中小城市。目前,大家乐已成为青岛娱乐业的代名词,是山东省量贩式KTV娱乐市场第一领导品牌,秉承“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力求打造时尚、健康、快乐的分享型娱乐企业。大家乐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创业伊始虽没有美沦美奂的设计风格与豪华的装修,但凭借着大家乐奠基人的辛勤工作和满腔热情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同时也奠定了大家乐的行业地位!
到目前为止,大家乐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在中国内陆市场已经达到了17家店。大家乐以创新、品质、人性、健康、快乐、时尚等元素,满足了广大消费者需求,使快乐欢唱事业成为21世纪流行的新休闲趋势。
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寻找一个着力点。为此,企业应把“共创五感”作为建设“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着力培育员工的“归属感、成长感、成就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团队的“三力”,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
“归属感”源于企业“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将对企业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企业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成长感”表现在自身努力和团队协作下,实现个人与团队不断进步的过程。要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鼓励全体员工在企业平台上、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通过组织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奋斗得到持续成长,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不断进步,让成长感看得见、摸得着。
“成就感”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应十分注重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双向激励。通过即时激励,充分发挥员工潜能,鼓励员工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使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业绩、体现价值、赢得尊重。
“自豪感”表现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源泉。企业要让全体员工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辉煌成就而自豪,要让全体员工为济川“培育百亿规模、争先百强企业、铸就百年品牌”的宏伟愿景而自豪。
“责任感”体现为企业和员工履行各自义务的一种价值取向。责任感要求企业和每个员工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表里如一。责任感使员工对待工作任务,能够主动、自觉承担更多责任,体现的是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反应的是工作激情、动力、压力和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借鉴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伴随着人类的共同劳动而产生的。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但核心内涵大同小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先生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中给企业文化的一个定义是: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在企业管理的联系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释道互补、其他诸子百家为辅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及佛家文化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原则是相通的。如儒家尊仁德,道家讲无为而治,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佛家信因果等,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思想,可以指导企业家和员工更好地做人做事。互敬互爱,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竞争合作。
经济大国日本,其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就源于儒家的人本文化。西方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上讲到,“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可见,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根基。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建设现代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已逐渐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
1、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低层次,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
企业及企业家的“小我”观念,短视行为,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民族振兴而做企业的“大我”境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处于被动状态。一切以经济为中心,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靠智慧赚得“小赢”。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收效甚微
有些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理解片面。一方面表现为,认为搞文体活动、贴标语、出版报,搞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企业文化了。当然,这些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员工压力,增强了凝聚力,但是并没与深入人心,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员工和企业家的道德问题,重情疏法、见利忘义、腐败堕落的现象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脱节,其结果是各搞各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的放矢,意义不大。
3、盲目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消化不良
企业文化是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提出的,之后相关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成为指导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圣经”,造就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企业界的有识之士,大胆引进西方及日本的管理经验。盲目的崇洋媚外,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舶来品”未经改造,导致消化不良。
4、古为今用,脱离实际
如今,国内弘扬传统文化热情高涨,重新认识到圣贤文化的教化作用原本是好事,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的时代性。有一些企业家,一厢情愿地在企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完全复古,显然是与现代企业、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
四、传统文化精粹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借鉴
1、弘扬创新文化,谋求企业长远发展
《易经》开篇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处世,应该像天一样,坚强刚毅,奋发有为,永不停息;《易经》还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指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这句话强调事物的动态的、发展的,重视事物的新生、更新,主张积极变革;《礼记》中提出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则从动态的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这些思想成为历朝历代人们变法图强、力主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企业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必须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其次,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氛围,鼓励探索,接纳挑战,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让创新行为成为
习惯。
2、弘扬仁爱精神,打造战无不胜的企业团队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对于企业,可以借鉴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实现对内强化团队凝聚力。领导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能单纯把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领导者实行仁爱管理,从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爱护员工、尊重员工,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员工之间相互关心,才能精诚合作。“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企业战无不胜。
3、弘扬传统诚信文化,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的诚信,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到了儒家那里,“信”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治国做人,都离不开“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基本思想,并进一步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荀子也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在许多方面都各有主张。但不论是那一个学派,对诚信都是持肯定态度的。我国历代商人都尊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义求财”、“欲而不贪”的基本道德。
以传统诚信为本的伦理规范与当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至上的原则是相通的。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讲信用,重信誉,是其根本要求。在商品经济时代,有些商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做假账、夸大宣传、“地沟油”、“毒奶粉”等让那些黑心的企业名誉扫地,永难翻身。诚信,就是要让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
诚实守信价值观的弘扬,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转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4、弘扬传统“和合”文化,追求和谐发展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到了春秋末年,孔子更是把它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强调“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等,中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作大量观察和探索,提出了和合的概念,对和合现象作本质的概括。所谓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合,指融合、合作。二者连起来是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各个事物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初期的“大鱼吃小鱼”似的残酷竞争中碰壁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于是“竞争合作”、“合作竞争”等概念应运而生。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和气生财,合作制胜”的企业和合文化
思想。
和合文化是调节人的内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良药”,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现代企业要弘扬和合精神,选择“和气生财,合作制胜,和谐共生”道路,才能真正做到“双赢”,并成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要和睦、企业与客户之间要和气、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合作、企业与环境之间要和谐。在具体管理活动中,采取“多元化”、“差异化”战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力求把蛋糕做大,实现“双赢”;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恩并回馈消费者;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五、借鉴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化,在历史长河中巨浪淘沙,不可避免有陈旧过时,甚至是文化糟粕。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首先要区分其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因素,不能全盘复古;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多为哲理,在指导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时,必须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再次,在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时,还要引进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家应该率先垂范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沙因认为,企业领导者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建和管理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让他们在企业文化中起组织、示范和推动的作用。企业家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家们应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自己,培育自身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率先垂范。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很好地掌握它绝非易事,而要将它应用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更是不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躇而就,它需要企业家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并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员工逐级的传递,在实践中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企业文化理论[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3058961.html
[3]中国传统文化[EB/OL],http://www.zgctwh.com.cn/index. 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3,2014-02-1916:31:19
[4]曾双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人才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6期
[5]徐永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EB/OL].http://www.chinadmd.com/file/arvcpacriurscoctozeiut3r_1.html
[6]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N].人民日报,1997-6-28
[7]和合文化[EB/OL].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 6327196.html
[8]人民日报客户端:习近平超常规纪念孔子,有何话外音?[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25/c1001-25731171.html,2014-09-2508:3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它以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为主要目的。而儒家文化的精髓主要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一直绵延至今。其具体意义如下: 1.儒家文化的“仁”
儒家文化中“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用“正名”即道德教化的方法,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自身社会地位有稳定的道德认可和道德定位。
仁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必要,礼的作用是使民无造反之意识。——人们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就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人们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普遍遵守符合自身社会地位的道德规范,造反作乱就没有道德依据(即没有意识形态基础)。
人民既没有造反作乱的必要,又没有造反作乱的意识,社会就可以长治久安。古今中外,凡是能够使国家达到太平的统治,事实上都没有违背儒学的仁和礼两大原则。2.儒家文化的“礼”
儒学的真谛是仁礼一体。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无政府状态引发现实中的无政府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这就叫做仁礼一体。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古代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特别严重,每个人都必须依赖群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每个人都习惯于遵守群体共同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共性对个性的约束非常合理。但是越到后世,人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不断减弱。因此,反对共性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潮便逐步发展起来。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就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所以,礼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有不同的内容。拿着古代的“礼”来统治现代的社会,就会违背仁的原则。违背了仁的礼,一定会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反抗。所以,礼贵在不违背仁的原则。不违背仁的原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而改变礼的一些具体内容。只有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和调整礼的一些具体内容,才可以达到不违背仁的原则。这就是仁礼协调,一体不二的要点。
3.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不温不火,不够积极,认为这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原因。我觉得这是对中庸的误解。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道理,对于处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依据人性来进行修养。所以才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可见,儒家不是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以人性为根本的,并要根据人性来进行修养,体现了儒学思想的社会性。
在现今有人批评中庸,说它让人不思进取,限制了人们的手脚。儒家是入世的学说,怎么会让人不思进取呢?中庸没有人让人进取也没有让人不进取,而是告诉人无论强弱、无论进退应持的态度。所谓持两用中,过犹不及,是“中”,不是前也不是后,不是左也不是右,而是一个外界与内心、形势与实力的平衡点。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狭室之中奔跑只会撞得头破血流。审时度势才能掌握平衡,掌握平衡才能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综上所述,仁、礼、中庸,都有促进和谐的意味,它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当我真正的认识到儒家文化时,都会为中华民族儒文化之璀璨巨著所叹服,而把儒家的思想精髓传承下去,使之广泛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则可以在反复的经验总结中不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能不断地从思想、品格、知识、政治、文化等等方面给自己充电,从不断的感悟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素养。我深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学习和实践儒家文化的精髓后,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使儒家文化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完全展现其超时代的价值,使我们的人生会过得更有意义的。道家文化的精髓
道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则: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不要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所以会有 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则:为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情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则: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 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道家第四原则:虚其心。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生命的乐趣。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山东省潍坊第三中学是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校址为清末金石学家陈介祺和著名书画家于希宁先生故居,北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城隍庙一街之隔,西邻著名国画大师郭味蕖故居。学校依托地处老潍县文化中心的地缘优势和办学时间长、名师名生资源丰富的人文优势,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文化强校,打造文化品牌。
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彩
这里有举世闻名的万印楼潍坊三中校园内坐落着闻名全国的文化古迹“万印楼”,它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先生故居。这里曾经收藏了古玺印过万方,保管过海内第一重器毛公鼎。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篆刻理论家韩天衡先生评价道:“万印楼不仅是潍坊的,也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在万印楼的影响下,学校师生对文物收藏、印章镌刻等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这里有著名书画家于希宁作品展室――“师俭堂”于希宁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以画梅享誉画坛。为支援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把自己在潍城的房屋捐献给政府,成为三中校园的一部分,学校在此建立了于希宁书画作品展室,命名为“师俭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永久阵地。“师俭堂”内现在陈列着于希宁等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四百余幅,其中部分作品系于希宁先生的国画精品。2008年,在山东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长期以来为山东省文化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五位文艺家喜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荣誉,其中于希宁、郎咸芬两位就来自于本校。近年来,学校依托于希宁展室建立了“于希宁书画院”,广泛开展书画教育,学生在研习书画、挥毫泼墨中,既提高了艺术修养,又陶冶了高尚情操,有效传承了于希宁的“三魂”文化,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这里走出了国画大师郭味蕖、郭兰村等一大批名师郭味蕖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藏家,曾在本校任教。郭味蕖先生是中国新花鸟画的开拓者。为引导学生以郭味蕖先生为榜样,学校设立了“味蕖人生导航站”,着重培养学生人生规划的意识和人生规划的能力。2010年,学校在郭味蕖美术馆举办了潍坊三中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学校历届师生的160幅高质量书画作品,参观人数达1000人,在潍坊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里培养了著名吕剧艺术家郎咸芬等诸多知名学子郎咸芬,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曾因主演《李二嫂改嫁》而享誉全国。1951年毕业于潍坊三中(时称新华中学)。学校建立了“郎咸芬艺术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人才,带动了师生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三中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虽然时期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主动、进取、开拓、卓越。为此,学校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卓越”,其内涵就是主动发展,追求卓越。“卓”体现的是广度和深度,是学校的深厚积淀和文化积累;“越”体现的是力度和跨度,是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卓”承接着历史,是对过去的肯定,“越”体现着未来,是对未来的挑战。这一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潍坊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三中人“追求卓越、支持卓越、成就卓越”的决心和勇气。
构建立体化的视听氛围
学校通过建筑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让一山一水会讲话、一草一木有思想、一墙一景即文章。林立的雕塑、国子监建筑风格的学校大门、帆型设计的办公大楼,显示出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开展了楼名征集活动,师生自己命名的知海楼、验真楼等充满着智慧的名称,显示了师生对学校文化的高度的参与和认知程度。学校还依托“万印楼”等文化基地和天然讲堂,通过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三大文化艺术成就和师生成果展示区――陈介祺金石文化展区、于希宁书画艺术展示区、楹联及师生成果展示区,营造起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构建富有卓越精神的教学文化
自建校以来,潍坊三中涌现出国画大师郭味蕖,著名作家孙文圣、陈炳熙等众多名师,这些名师时代不同、风格各异,但共同之处皆在于他们在学术上的严谨执着,在师德上的敬业奉献,在教学上的一丝不苟。这种浓厚的名师文化薪火相传,不断激励后来者主动发展,迎难而上,追求卓越,进而形成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群体。
今天,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围绕如何继承教师团队中的卓越文化,打造理念超前、业务一流的名师团队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学校坚持点面结合的方针,点上抓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落实措施;面上抓普遍素质的提高,树梯子,搭台子,结对子,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学术修养,从而形成一套“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三中名师――省市名师”的完整培养体系,让三中的名师队伍和骨干队伍脱颖而出,进而形成三中的一张名片。
同时,学校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顾问制”“课堂教学达标”“相约星期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会”等活动,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构建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处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展现着探究的魅力,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
校本文化是学校管理制度、教育活动、人文精神、环境氛围、办学思想的整体呈现。校本文化建设,是创建特色学校之本。潍坊三中“文化三中”校本课程体系依托学校近70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程以校史文化为宗,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了以篆刻课程、于希宁书画、郭味蕖美术、十笏园历史、楹联文化、魅力潍城区域文化等为主框架的综合课程体系,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课程紧密结合:一是将篆刻、书画教育与美术学科整合,将区域文化和地理、历史学科整合,将楹联教育和语文学科整合,通过课堂上的观摩、欣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水平。二是将篆刻、书画、楹联等作为校本课程的重点科目,纳入课程表,从时间、地点、人员、备课、授课、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规范要求,为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时间上,每周安排一个下午2课时的授课时间;地点上,有专用的篆刻教室、书画教师、楹联展室;备课上,将教师的备课纳入常规检查,与学校绩效考核挂钩;授课上,以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依托,定期组织外出观摩、交流、考察;评价上,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联,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是在设施上,除高标准配足配齐练习石、篆刻刀、印床、画笔、画案等器材外,学校广泛发动师生收集来自专家、社会、师生自己的作品数百件,在校内进行陈列展出,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学校还建立了专门的传统文化校本教材编辑部,系统地、有计划地、有层次地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学校已经开发了文化三中、初识集邮、楹联文化,正在开发的有篆刻、于希宁书画、郭味蕖美术。
天道酬勤。近年来,学校先后有上百件学生书画作品在全国、省、市书画比赛中获奖,在全区艺术节中名列前茅;2010年5月,“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创新发展论坛现场会”在学校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会长亲笔题词“文化成就卓越,发展铸就名校”。学校与湖北省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等十余所学校建立了“文化名校大联盟”。学校还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单位、山东省文化楹联艺术教育基地、山东省书画教育基地称号、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培训基地、山东省书画学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基地、全国联教交流年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语言文字报》《潍坊日报》《潍坊晚报》、市区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
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其一,打造书香校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第四大餐”。为了便于师生们随时随地读书和翻阅资料,学校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书架,为每个教室安装朝阳书箱、古诗词牌,把阅览室搬到了师生的身边。学校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书香校园建设,设立了阅读课,开展了像“春节压岁书”“朝阳读书演讲比赛”“古诗词诵读比赛”“经典诵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让每一名三中学子尽享读书之乐。
其二,开展“感动校园”人物评选,以评选活动为载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他人,关爱社会。如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的初二学生谭富刚,不顾个人安危、四次下水勇救落水者的见义勇为事迹,被省、市电视台、报纸先后报道,谭富刚先后被授予“潍坊市优秀共青团员”“潍城区见义勇为好少年”称号,并被推选为省团代会代表。
总结潍坊三中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点滴成绩,关键在于注重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化配置,遵循客观规律,不断继承创新,永远追求卓越。下一步,在文化建设上,学校将继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加快学校文化由浅层文化向深层次文化转变,打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搞好班组安全文化 筑牢
企业安全防线
文化,是一种概念,有些抽象,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展现和诠释。安全文化,看似感性、直观,而它又实实在在存在于企业安全工作的每个角落,或深或浅地影响着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个层面。万丈楼宇,首先要从铸好坚实的每一步开始,基层安全管理正如高楼的地基,打的越深打的越实,企业安全的大厦才能越牢固。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细胞,更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及年度安全指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新形势下,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才能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搞好班组安全建设呢?在此,谈谈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首先要全面提高班组长素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里班组长就是车头,班组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这就要求班组长必须首先要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技术精、重
安全、熟管理,还需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有效的带动班组成员,形成合力。同时,作为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更应加强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要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班组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创建安全文化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尊重员工基本生存权的具体体现。因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在运输企业一些“低级”的人为事故总时有发生?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的观念问题,没有正确的安全理念。比如说,员工为了尽早下班,没有按制度要求做好应有的交接程序,导致下一个班的驾驶员不清楚车辆状况,埋下事故隐患,又比如,“我要安全”本来应是
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如上述错误观念不消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2、发挥好宣传导向作用。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就在班组,防范事故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确保他们驾驶的车辆以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如何确立每个员工的自觉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整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安全大环境。通过安全警示光盘、报刊、板报、标语、横幅、网络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行车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自觉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3、发挥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专题教育必须符合员工对安全知识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员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班组设立“全家福”样板,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潜移默化的宣传安全对每个
人每个家庭的重要性。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员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违章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违章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很容易使员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设置“班前会违章讲评制度”,让违章者说清楚违反了哪项制度,可能产生什么危害,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制度、法规。班组长和党员骨干要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尤其当作业条件有可能威胁到安全时,必须把确保证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的基本途径。
四、班组安全管理实行目标化。
为发挥班组安全目标管理的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目标的良性循环,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隐患整改等5个环节。安全目标的分解要着重于展开、逐个落实,使企业对班组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能够简便化、统一化、正规化地展开,对具体目标要做到数据化;目标确定、分解后,就必须着重加强相互之间的责任感,激发班组全员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方法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必须有确定的安全保证体系,即组织网络保证、物质措施保证等。班组安全目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最终企业的安全基础才能夯实。
五、班组安全管理是个动态过程。
所谓动态安全管理,是指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工作流程和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控制,使安全措施在每车、每班、每个环节都得到保证。对于班组来说,动态安全管理要做好四个控制:制度控制、过程控制、关键点控制、跟踪控制。班组动态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远远不够,必须采取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员工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积极性。
六、安全管理要做好风险预警。
风险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考虑到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隐患,从而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控制险情,保障安全。
实践证明,班组开展风险预警管理是安全工作之法宝。班组成员要对本班组的各项工作做到明确无误,对当天执行任务的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有效的事故防范预案,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班组,应当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以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员工队伍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搞好安全管理,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指标的稳步增长。
运业公司:李龑
关键词: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群众文化精髓,文化生活品位
一、认清群众文化社会地位
群众文化是指在人们职业外, 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群众文化的参与主体是人民群众, 主要形式是自娱自乐自教, 其目的是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它是在群众解决温饱问题后一种精神需求的表现。
由于群众文化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从而决定其内容的广泛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当前社会形态来看, 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不容忽视, 其除了对人们的日常言行具有引导作用外, 还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的优劣。
首先, 群众文化是群众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的社会生活包含了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在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多彩, 群众文化也随之诞生。在物质生活比较发达的今天, 这种以自己实践、自我创造、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表现内容与形式的群众文化显得更为不可缺乏, 无法替代。
其次, 群众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人类精神文明库中有着群众文化的身影,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群众文化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与觉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群众文化的开展, 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与教育, 培育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陶冶和美化群众的心灵, 启迪群众的智慧, 增长群众的知识。群众文化不仅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 也是其一个重要构筑体, 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也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使人类精神文明更加丰富。
再次, 群众文化是群众自我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人类的精神文明相当的丰富多彩, 但每个区域的群众文化习惯与需求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差异, 甚至是迥然不同, 有的群众文化还存在着对立。群众文化是一个区域中历史形成的, 它反映着一个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满足, 具有自己的文化圈。
二、挖掘整理群众文化精髓
群众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涵不能相提并论, 群众文化的参与面虽然面广量大,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不拘一格, 其中不仅有优质的、先进的优质文化, 也有低劣的、庸俗的文化, 甚至还存在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群众文化, 如最近的引起人们关注的黄、赌、毒就是明证。我们需要对群众文化中精髓予以挖掘整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辨别群众文化精髓。任何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很丰富, 但都有着其优与劣。如江苏南通一带的群众文化中有扭秧歌、跳广场舞、舞龙灯、闹元宵之类的, 也有做道场、放施食、看手相、测风水之类的, 即使是在一个县级市内也存在不同的群众文化。在挖掘群众文化精髓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学会如何辨别群众文化的精髓与糟粕。挖掘其中的精髓至少要坚持以下几个准则, 一要看是否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二要看是否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三要看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能;四要看是否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通过对照标准, 将群众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来。
提炼群众文化精髓。群众文化精髓的提炼是一项烦琐的社会工程, 在提炼群众文化精髓时, 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的原则。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指到群众中间去收集提炼群众文化精髓;“从群众中来”就是指所有提炼出来的群众文化精髓必须来自于群众, 而不是闭门造车, 凭空想象。提炼群众文化精髓是文化工作者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一个重要体现。提炼群众文化精髓时, 可以组织群众对文化活动进行轮流展示, 同时进行现场录制音像资料, 也可以到群众中去, 进行巡回收集, 还可以通过组织不苟一格的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群众主动参与, 对其中的精华进行收集整理。如近年来, 江苏省海门市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展演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给群众文化精髓的提炼搭建了广阔平台。该市还专门成立了群众文化学会, 收集整理优秀的群众文化, 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群众文化, 让海门山歌、通东号子等群众文化更具特色和魅力。
三、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位。
群众文化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这由群众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作为群众文化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以此来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品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 不要沾染铜臭气。”同样, 群众文化也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能当极个别人低级趣味的奴隶, 更不能沾染铜臭气而玷污了群众文化的优秀。应该发挥群众文化的精髓, 让群众真正从中享受到群众文化的健康品位, 达到自我教育、自娱自乐、自我陶冶情操、自我健康发展的目标, 让真善美的群众文化百花齐放。堵截诸如黄、赌、毒、恶、丑、假等不良群众文化的传播渠道。
如何让群众的文化生活从低级趣味中解放出来, 发挥群众文化中精髓的积极作用, 是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升群众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历史趋势, 让群众在自己的文化中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内在要求, 作为国家和群众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给优秀的群众文化发展拓展渠道, 助推群众文化建设。
1. 搭建平台让群众文化有舞台。
对于存在人民群众中的群众文化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责任。但是当今许多存在于群众中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中, 有优有劣。我们应该搭建一个让优秀健康群众文化有阵地、低级趣味群众文化无生存的舞台。如近年来, 江苏海门市组织的群众文化巡回演出的形式就比较成熟。该市每年都要将全市优秀的群众文化收集起来, 让群众自编自演, 组织部门只对群众文化中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必要的审核。在巡回演出过程中, 倍过群众喜爱, 观众在乡土气息很浓的文化生活中情操得到了陶冶、思想首选得到了升华。他们还对群众文化进行评优评奖, 直接将群众文化引向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轨道。在为群众文化搭建舞台时, 可以通过多渠道、多部门联合的方式开展, 使群众文化的舞台更大, 如行政村里建立“乡村大舞台”, 吸引有群众文化素养的村民登台表演;开展群众文化竞赛, 让普通群众在竞赛中建立发展特色群众文化的信心;开展群众文化创新活动, 让新生的群众文化拥有滋生的土壤……总之, 搭建群众文化舞台, 不能把眼光盯在投资多少资金、设立多少高规格的活动室方面, 而应把眼光放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让舞台不仅仅是摆设, 切实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
2. 开展活动让群众文化能展示。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群众文化正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有的群众文化偏离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轨道, 有的群众文化内容铜臭味还很浓, 还有的群众文化甚至影响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让群众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品位, 有必要强化优秀群众文化的展示, 让掌握优秀群众文化的群众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江苏省有个被称为“故事大王”的老人, 早年曾走进复旦大学给大学生讲故事, 在乡村, 每到夏季乘凉时分, 周围邻居都来围坐着听他讲故事。可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升, 近年来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 再也没人听他讲民间故事, 他利用晚年潜心整理民间故事并予以书面记载。他说, 往年给人们讲故事的自豪感现在荡然无存了, 他多么希望有机会再给人们讲故事, 让听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在江苏海门有个京剧票友团, 曾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 同样, 这些唱腔堪比专业的京剧票友难得在观众面前一展歌喉。
要提升群众文化的品位, 有必要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文化部门在发展群众文化时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 了解他们对群众文化实践与发展的思想, 注意了解他们的文化生活倾向, 欣赏他们的文化作品, 鼓励他们的文化创新。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门类、多渠道、多领域的活动, 积极为他们展示群众文化提供机会。如可以以某个区域为单位, 开展群众性的扑克赛、象棋赛、拔河赛、书画赛, 要特别注重地方特色浓郁的地方戏、地方号子等群众文化的展示活动, 让群众文化更有品味, 更有教育意义, 为发展群众文化提供精神支撑。如某文化部门组织书画爱好者为群众写春联活动, 不仅拓展了当地书画爱好者的展示机会, 而且还通过这一形式的文化活动直接让当地群众得到实惠。
3. 多种措施让群众文化更健康。
当前许多群众文化已主动融入到了市场经济环境之下, 一些打着群众文化的民间组织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推动下, 传播低级趣味的文化作品, 与主流群众文化格格不入, 沾满了“铜臭气”, 直接削弱了群众文化生活品位。
让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健康更有品位, 就要取群众文化之精髓去群众文化之糟粕, 其关键点是要做好综合调控。除了要用政策杠杆对群众文化中的优劣进行调控外, 在当前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 还必须采取司法、行政等手段加大管控力度, 使优秀的群众文化更优秀, 低劣的群众文化无立锥之地。大力发挥群众文化的公益性作用, 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来引导群众、教育群众, 不忘突出“主旋律”, 激励人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明确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国家文化主管部门需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群众文化要提倡, 什么样的群众文化要扼制。地方政府要将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公布于众, 让群众知晓。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还制定了《群众文化发展八年行动纲要》, 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运作机制, 按照群众性、娱乐性、特色性、互动性的基本要求, 对十大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精心设计, 做足“张謇故里、文化福地”群众文化品牌。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官公岛冬季捕鱼节, 演绎的战鼓催春、鸬鹚捕鱼、山歌对唱等群众文化活动倍有地方特色。政府明确群众文化发展方向是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位的主导力量。
部门联合力纠群众文化乱象。群众文化可谓名目繁多, 其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在市场经济步入深水区时, 群众文化的乱象也开始滋生出来。在纠正群众文化活动乱象时, 除文化主管部门外还需要有司法、工商、综治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查处机制, 以净化群众文化市场,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为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奖补机制让群众文化百花齐放。对于如何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品位, 实行政府奖补措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略。当前, 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文化生活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 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建设历程中都有了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 事物的两面性和发展的无限性都表明, 群众文化还需要不断地加强, 特别是爱党、爱国的精神还需要强化。在当前历史条件下, 要充分看到群众文化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通过完善奖补机制, 让群众进一步清晰提倡什么扼制什么, 消除群众文化中的“铜臭气”,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 让群众文化百花齐放, 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真正得到提升。
作为检察系统的老模范,早在1997年宜兴市检察院就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院”,200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老模范如伺雕刻新坐标,攀登新高峰,这是宜兴市检察院党组班子须臾不敢松懈的话题。检察长李阳常说,紫砂文化独步千年,“紫玉金砂”享誉中外,从不褪色,从不变质。这种恒定如一精雕细刻的作风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么?我们身处陶都就要根植于这片文脉厚重的江南秀土,汲取紫砂文化精髓,引导干警打造精品工作。新时期的法律监督工作就是要如陶细腻、如铁铮铮,而且还要不断创新,擦亮品牌,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对得起紫砂艺术的神韵。
该院与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等紫砂艺术名家结对,开展“紫砂文化魅力行”等文化育检活动,组织干警赴陶庄观摩见习交流,认真领略“紫玉金砂”所蕴含的精细性、品牌性、和谐性,让紫砂文化和检察文化相互交融。不少干警深有感悟地表示,要像工艺大师精工细作紫砂壶那样精益求精办理每起案件,不断开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源源动力。
宜兴矿山资源丰富,紫砂矿独一无二。近几年,一些人为谋取暴利私挖乱采,使一座座青山满目疮痍,群众反应强烈。
2005年,党委政府决心开展整治矿山专项行动,恢复青山绿水。该院顺势而为,上山进矿,摸排线索,期间接到群众举报,该市堰南第二采石矿承包人吴阿金越界开采,群众多次到矿管部门反映无济于事。当年底,该院顺藤摸瓜,以案带案,一举挖出了镇安监科副科长宗某、市安监局副局长王某、市矿管局局长曹某等矿山管理系统的串案窝案15起。与全市矿山整治行动,遥相呼应,使各类矿山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
针对办案中发现紫砂矿被严重私采滥挖的问题,及时向党委、人大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提出建议,助推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
案子办结了多想一步,令法律监督功效最大化,这是宜兴检察人一贯秉承的执法理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院对此就有了认识。
那时“穷庙富方丈”,是该院所查办经济犯罪案件的一个典型描述。
案子办得很成功,一些企业却因失去了领头人垮了。忍痛挖疮的现实引起了办案检察官深深思考:“我们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除了办案,还应该做点什么?检察工作与服务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哪里?”
由此,生发了独具宜兴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模式,1996年该院成立全国第一家“职务犯罪预防中心”,引领专门的预防职务犯罪机构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1年,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首开先河,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地方立法,制定施行了《无锡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而宜兴的经验,就是这一地方立法的重要渊源。
近年来,该院又率先推出对政府重大招投标项目驻场检察,实施交易双方廉政承诺制、交易过程备案制、资金决算会审制、履约回访考察制、交易活动公示制等五大专项监督机制,先后对国家华东地区抽水蓄能电站等涉及62亿元资金、120多个政府大型建设工程进行了驻场监督,其间多项预防检察建议被评为全国百佳优秀检察建议,相关做法经地方党委主要领导批示成为正式文件在全市施行。
“你们的救助,给了我七岁女儿生的希望,使我全家感到了温暖,我无以为报,只能承诺永远做一个遵章守法的公民。”这是一封被害人家长写给宜兴市、无锡市领导的感谢信。在宜兴检察院的救助下,年仅7岁的车祸被害人得到了及时救治,一家人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企业文化精髓】推荐阅读:
百家全球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精髓10-24
海尔文化的精髓11-2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11-09
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12-17
企业文化儒家文化12-02
企业文化企业理念11-06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11-20
史玉柱---企业管理的精髓11-13
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