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选8篇)
比赛时间:
10月18日(星期四)下午第四节课时间
参赛要求:
1、此次比赛要求七年级学生全部参加。
2、采用限时限题方式:在统一的稿纸上完成规定内容的书写。
3、比赛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指定内容(古诗抄写),另一部分为自选内容。
4、书写一律用纯蓝钢笔,采用横格书写方式,即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书写,不出现标点。
5、写字时注意布局安排,不管规定内容写完与否,以填满所有方格为止。注意书写认真,保持卷面整洁。
评比奖励办法:
1、作品评奖由七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书法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届时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横向比较,作出评价,再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
2、本次比赛共取一等奖16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0名。获奖的部分优秀作品将在学校宣传窗展出。
附备:
活动若有变化,另行通知。
费县抗大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一、在学校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在今天,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 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只有具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 才能成才。而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他们能否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搞好工作关系的“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 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 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要紧密结合实际, 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 而不能将其作为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蹴而就的成果。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 还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 学校的党团组织应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 让其充
分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校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党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在规划、决策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中, 要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在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得到继承和发扬。
2. 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教师真正成为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直接引导者
学校要通过继续抓好师德建设, 即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 使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培育人才, 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同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疏导和清理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与消极倾向, 为培育和建立进步思想和道德观念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 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 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1) 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加强。尤其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 能让学生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因此, 教师要以鲜活的事实、亲切的话语、生动的形式,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2) 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团的工作, 积极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教育形式,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 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 以各种活动如体验教育、知识竞赛、演讲赛、歌咏赛等为载体, 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 要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同样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在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1. 民族精神是具有实践和发展性的
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 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精神, 更融入了新的价值观、新的共同理想和现代行为准则。各民族为建设小康社会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内涵,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内涵, 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民族精神是具有开放性的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因为脱离时代发展和世界文明大道的民族精神, 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同时要有世界眼光, 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成果, 贯彻“洋为中用”方针, 善于汲取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东西, 坚决抵制有害的东西。并且, 在学习中不能妄自菲薄, 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能丧失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从2013年开始,北戏根据首都文明办组织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秉承“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将中华传统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排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参加演出的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精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集中表达了爱国奉献、助人为乐、敬业守法、爱护环境、孝悌礼让、英勇斗争等优良中华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观看演出的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014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北戏从《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精选了12个古代、近代和当代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专场、评剧专场和综艺专场三台剧目。京剧专场包括京剧《荀灌娘》《苏武牧羊》《赤桑镇》《草原小姐妹》;评剧专场包括《孔融让梨》《雷锋》《一杯茶》《长霞》;综艺专场包括音乐剧《一个真实的故事》、话剧《希望》《北京欢迎你》和舞剧《八女投江》。
2015年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精选了《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中5个美德故事和一个当代美德故事,创排演出了京剧《花木兰》、评剧《刘胡兰》、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话剧《汉子》、音乐剧《洪战辉带妹求学》、舞剧《昭君出塞》。
2016年将继续推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三辑5个新剧目,以京剧、评剧、昆曲、话剧、音乐剧的5种不同的剧种形式呈现给大家。
迄今为止,《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总共演出了百余场,观众人数超过3万,已经成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舞台剧。
用艺术的形式弘扬美德
2012年,首都文明办出版了《中华美德故事》丛书,旨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中华美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2013年6月,当时首都文明办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同志,到北戏进行工作调研时指出,北戏要用少儿戏剧场这样一个平台,打造一个面对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内容上有所选择,在演出中弘扬正能量、弘扬传统的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北戏的艺术教育资源,结合中华美德的主题,通过舞台艺术,将中华美德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让来少儿戏剧场观看演出的小观众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创排,得到了首都文明办特别是滕盛萍主任的坚强领导和全方位支持,学院各系部师生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勤奋创排,反复修改,历时9个月。 2014年3月20日,滕盛萍主任和陈冬局长亲临现场审查,对节目品质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进一步加工修改要求,指示北戏以少儿戏剧场为主阵地,辐射社会演出阵地,进学校、进社区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传统艺术。滕盛萍主任观看演出后指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建设好核心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载体塑造“精神之魂”。本场《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和推广就是很好的载体,将美德和国粹京剧等艺术形式结合更是一个创新举措。她还强调了演出“走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华美德故事汇》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处处长常建军悉心指导《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他指出,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区小学校、社区的巡演,也有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等专业剧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列后,还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计超过3万多中小学生现场观看了演出,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此同时,中央、市属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已经成为推动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靓丽品牌。
常建军处长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与土壤,《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艺术形式立德树人的载体,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创新探索。北戏具有综合艺术门类教育资源以及少儿戏剧场平台,鼓励和激发老师在教学之余,发扬工匠精神,积极开展“《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品牌剧”创作、排练、演出以及巡演,不断提升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艺术欣赏水平,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nlc202309082306
发挥北戏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从2013年开始《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开始,北戏每年都为此创排大量的原创剧目。这对北戏各系部都是一种挑战和实践的机会。作为北戏的院长及《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总策划刘侗院长,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刘院长说:“谈到《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首先要感谢首都文明办一直以来,对我们学院建设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本着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结合我们学校少儿戏剧场的特点,选择了我们做实践的平台。这一系列的创排、演出、巡演一直遵从的原则就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丛书中挑选剧目进行编创。让孩子演出给孩子看。将纸面上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小观众,震撼孩子们心灵的同时,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戏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发挥了学校对于社会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在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之前,我们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创作经验。这几年,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校排戏和剧团剧院排戏是不同的。剧团剧院排一出戏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学校则不相同。因为学生在学校只有几年时间,每年教师要面对新的学生重新排演。一拨孩子长大了,毕业了,下一拨到来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创排京剧《少年马连良》是2012年10月份排出来的,之后又经过了2次大的修改。从2012年到今年4年时间,已经是第4拨孩子排演过这一剧目了。对学校来说,排戏除了服务社会、丰富艺术创作的剧目,最重要的是用剧目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锻炼了教师也改变了学生。从剧本的创作、舞台排练、舞台安排、舞美灯光的配合,让孩子们在舞台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大的锻炼。这一系列剧的编排、演出,都是在保证正常教学之外的课外时间进行的,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刘院长认为,创排剧目要坚持规范和身心健康两原则。他说:“我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目的创排过程中,一直要求必须坚持两个收获——一是在艺术手段上,创排的剧目必须是规范的,要对正规教学有帮助,要非常规范地运用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基本功练扎实,不仅仅是学会,更需要有所提高。这是教学的收获,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为剧目出自《中华美德故事》系列丛书,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非常健康的排戏过程中成长,通过排戏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获了身心的健康。”
弘扬正能量,弘扬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起来简单,但是要做到结合美育进行创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经过艺术创作后应该得到更好的诠释,要让小观众能够真正受益,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对此,刘院长说:“对美德故事的创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出发,要赋予这些故事新的内涵,从新的角度演绎,从而提升整体剧目的高度。从内心世界来诠释它们,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要将深刻的主题、鲜明的思想进行好的包装,升华它的意义,让大家爱看。这也是我们创排这一系列节目应该主张的教学和创作的思想——创新很重要。一味地传承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未必能传承下去。在传承中结合时代、观众的需要,不断创新,这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
正是因为北戏创排的《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将经典的美德故事赋予了创新的艺术手法,让所有剧目更贴近当今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以新的生命,才使这一系列剧目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团结合作 集体意识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的创排和演出,对于北戏来说是一件需要学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项目。它涉及学校教师、学生、后勤等所有人员,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项目。我们采访了这一项目的制作人、北戏演艺中心业务部主任廖维。
记者:为什么说创排《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对于北戏原创剧目有推动作用?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给我们学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不仅在艺术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对他们进行艺术创作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学校在2013年各系部创排完成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一辑的剧目之后,后续进行了很多原创剧目的创作。
北戏的每一个系部都参加了《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型剧目的创排,虽然每个剧目只有20分钟,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们的创作、打磨、编排、演出,为更大型剧目的创排打下了基础。北戏这几年创排的京剧《南海子》、舞剧《夕照》、话剧《少年、少年》,都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小剧目的创作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中华美德故事汇》具有实验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来打磨。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促进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创剧目的创作完成,它累积了经验。这些大型原创剧目都是北戏教师们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小剧目创作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剧目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的。例如舞剧《夕照》就是在《中华美德故事汇》中创排《八女投江》的基础上推进的。《夕照》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设计等等全部都由我们学校的教师完成,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与肯定。《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的创排将所有的专业系部结合起来,几乎调动了学校的全部资源,它的创排、演出成功激发和锻炼了教师的创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记者:在《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和演出工作中难点是什么?
廖维:《中华美德故事汇》创排最大的难点是北戏师生创作能力的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们在剧目创作上缺乏经验;二是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不是演员,我们在自己的学生中择优选择演员,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演音乐剧、舞剧和话剧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现导演和编剧的创意很难。加上表演需要综合各方面素质,这对学生来讲非常难。所以我们在剧目进行创作时,一方面综合调动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剧目创作。同时,也邀请专业的创作人员进行协助,以保证演出创排的高品质。其实正是因为这些难点的存在,教育、锻炼和激发了本校老师的创作潜能,也极大地培养了本校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能力,彰显了艺术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经过《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演出,使很多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nlc202309082306
演出中,学校安排由我们部门组织、协调《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演出,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老师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间的磨合和集体团队意识的锻炼。除了以各系部为主体进行主创和排练之外,还有幕后工作的团队。比如说排演场的老师、图书信息中心的老师、音响灯光老师、摄影宣传老师、后勤服务老师,包括安保老师等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队的师生们,他们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每一个剧目都离不开他们。所有舞美系灯光和化妆等专业的学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锻炼。比如在我们巡演工作中,刚开始会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几场之后,这些学生都知道该做哪些工作,师哥师姐会自发地指点、帮助师弟师妹。学生们通过演出得到了专业、职业上的锻炼。
《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演出因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儿戏剧场的演出剧目中演员和服务人员是最多的,以第二辑的演出为例,演职人员接近400人。每个剧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子,演员一多,化妆的、舞美的、服务的人员也跟着就多了。演出的时候化妆在后台是无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时间的安排也相应要长。化妆班只有将近20个孩子,要化200多人的妆,还要负责抢换服装。在工作的组织上难度很大,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还有在时间安排上的协调,少儿戏剧场每周末都有演出。这台节目只有在上一台节目结束之后才能进景装台,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进行排演。一台节目,5到6个剧目都需要走台合光,而且不同艺术门类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有很明确的分工。比如舞剧我们安排的时间就会多一些,因为舞剧的光会比较难,它的合光要求比较高,其他剧目安排的时间就必然要少一点。但为了保证艺术水准,最少要保证多少时间进剧场,这就需要磨合、调整和协调。因为不同剧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须要全员调动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每一个剧目在舞台上呈现的质量。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不断地总结经验,希望将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你认为排演《中华美德故事汇》的意义是什么?
廖维:这个项目是有延续性的,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4年了。
《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对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在艺术教育之外,有了创作的空间。孩子们跟着创作排练,了解了创作是怎么一回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在创排的过程中,都知道了打磨一个精品的不易。也了解了团队之间、部门之间需要不断磨合,体会了我们学校职业教育实践的理念。在演出和创作实践中,让学生更早地成为一个真正的演员和创作人。参加过创编、演出的学生和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差别是很大的。
对学校来说,《中华美德故事汇》的创排、巡演扩大了北戏的社会影响力,对北京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来说,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华美德故事,而不是通过书本说教式的方式,对于同样是孩子的观众来说,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鲜明的教育、鼓舞、激励作用。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第七课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编者:孔凡行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
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预习案】(20分钟)
一、教材助读(在预习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p76—p80,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
二、回归课本自己动手列出本课知识框架
【课堂探究案】(30分钟)
一、合作探究、讨论质疑(在充分预习自学记忆的基础上,回顾预习收获,先独立思考作答,切忌
照搬课本,以提高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益)
(一)谁也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2008,我们热切期待的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中国却没有低头抱怨,中国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梁!全民一心,共同抗灾!回头看看,此前五千年,重负一再降临他的肩头:自然灾害、战火、固步自封、外敌侵侮、沉睡迟滞、歧路徘徊……所有这些,我们的先人和父辈不曾过多抱怨,而是挺身长足迈入新时代,如今我们又何必沉吟:一个团结、和平和现代化的中国,十数亿心连五洲、身达四海的中国人,我们要坚信必能越过沟壑,越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越要坚强!
【探究1】阅读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中国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典型例题]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败思想侵蚀、保持当合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国家决定从2004年开始,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探究2】作为青年学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典型例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能够像大地那样承载万物,生长万物。对“厚德载物”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厚德载物”思想是封建思想的糟粕,应该摒弃
B.“厚德载物”思想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人人都应该遵循
C.“厚德载物”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倡导的竞争观念不相适应,应对其加以改造
D.“厚德载物”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
[易错点探究]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二.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与探究过程中的疑惑梳理、记录下来,提示自己在合作探究时质疑,寻求解决)
【自主检测】(15分钟)
1.新时期,我们仍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是因为()
①民族精神不具有时代性,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③这些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回眸2009,“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C.文化建设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建设
D.只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对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在于()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②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③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作为中学生,对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应有的态度是()
A.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与我无关
B.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C.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D.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
6.2010 年 8 月 1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官兵和专业救援队伍,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了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地各界立即开展抢险救灾行动,并纷纷伸出援手,向灾区捐款捐物: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 年 8 月 15 日举行了全国哀悼活动。在哀悼现场,有群众打出了‚风雨同‘舟’,威武不‘曲’‛的标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如何在材料中得到具体体现的?
【自主检测】答案:
1【解析】选A。B、D两项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表述;C项说法错误,正确答案为A。
2【解析】选C。本题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考查。①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②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正确表述。故选C。3【解析】选D。弘扬这些精神,主要是因为弘扬这些精神意义重大,是由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①表述错误,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④说法错误,当前各项工作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
5【解析】选B。A项错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每一个炎黄子孙息息相关;C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民族精神对经济建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D项明显错误,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除了做好分内的事情,还应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故排除。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而勤劳、勇敢、节俭、诚实是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回首已经过去的2008年,正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所以才有太多的事令人感动,太多的人令人震撼。抗震勇士气壮山河,奥运健儿扬威赛场,航天英雄九天揽月,中华儿女以崭新的姿态豪迈地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九岁的小英雄林浩,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的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
今天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和美德,又体现了现代人的气质和当代中国少年的风采。孩子们的事迹有如多棱镜一般丰富多彩:他们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山崩地裂时沉着镇定、乐观自信;困境中机智、冷静。他们在绝境中选择坚持;在混乱中选择秩序;在悲痛中选择坚强。“敬礼男孩”朗铮,透现出一种感恩之心;背着妹妹行走几个小时脱离险境的男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可贵的亲情。同学们,我们从这些英雄少年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中国少年的“美德”。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国际竞争力
摘要:目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民族精神日益受到漠视。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大风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精神;整体素质;国际竞争力
“大量人才外流、留学生学成不归、明星移民海外„„一些未能出国的人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极力地贬低甚至丑化我们的祖国。每当看到这些消息,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德育工作者,总是痛心疾首。爱国是任何一个国家公民最起码的素质。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些人的“根”在哪里、究竟还爱不爱养育自己的祖国?他们固然是少数,但毕竟代表的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想,有些同胞之所以数典忘祖,是因为血脉中缺少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
会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当前,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冲击很大,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地腐蚀一些人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日益受到冷落甚至被遗忘。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重视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年轻而无根的美国人,由于重视美国精神的培养而迅速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先天不足的日本人,在吸取民族精神中成长壮大;多种族、多元文化的新加坡,始终高举儒家伦理的大旗而迅速崛起;曾被战争弄得遍体鳞伤的德国,正是有了坚强的德意志民族精神才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处于纷争之地的以色列,正是有了不屈不挠的犹太民族精神,才能在中东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地位曾一落千丈的俄罗斯,近年来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力求重振民族精神、力图重演大国雄风;只有弹丸之地的韩国,大力倡导爱国主义,推崇“身土不二”的韩国精神,从而成为亚洲经济强国。
山无脊梁要塌方,虎无脊梁莫称王,人无脊梁莫做人。一个民族没有脊梁就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民族魂就难以屹立世界强国之列。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磨难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弥坚?是什么撑起了她的脊梁,使她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那不朽的民族魂——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
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因此,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教育。
一、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大风泱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美德。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爱国者灿若群星。第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昂扬斗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第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五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高风亮节的仁人志士。他们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或刚正不阿冒死请命,或毁家纾难精忠报国,或血战沙场马革裹尸,或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他们的浩然正气,彪炳史册,光照千秋。正是这样的国魂精神,推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征服千难万险,越过漫漫历史长河走到今天。第四,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第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第六,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第七,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第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二、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三、必须继承和弘扬时代精神
社会的发展催生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发展到一定时代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把民族精神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时代精神突出表现为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主心骨”的作用;还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要吸其精华、融合中西、使其本土化,要去其糟粕、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西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石和根本,丢弃民族精神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我、甚至亡国灭种。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有进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如果民族精神在我们每个公民的灵魂深处都能根深蒂固、生根发芽,那么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总是有它存在的根据和条件,有它的实践和成就,草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是一样,在长久的实践中,草原音乐文化积累了许多经验,有着它的科学性、美学要求和风格特点,蓝天碧野养育了万物生灵,它是神的造化,生命的圣地,蒙古族民歌是继我国的古筝、昆曲后被国家推荐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项目,同时又被列为“新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代表作”。
提到大草原,人们便会联想到那悠扬、动听的马头琴,深情、悠长的牧歌,走进大草原,你会被那歌声所陶醉,蒙古族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字少腔多、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音乐的内在品质也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使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韵更浓,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草原人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异彩纷呈,感受草原文化的绚丽多彩,意蕴淳厚的内在神韵,只有你身临其境,融入到流溢着真切情感与文化底蕴的牧人心曲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音乐和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正是因为对草原深深的眷恋,让我对草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让我如饥似渴的想更多了解这儿的历史、这儿的文化、这儿的音乐、这儿的人们。
草原是民间艺术的摇篮,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草原文化它产生于大草原,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艺术形式,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马背歌谣唱出马背风情,马背歌谣孕育出马背民族魂,有人说蒙古人有三件宝:草原、骏马和长调,蒙古人的道路是在马背上走过的,情感是在马背上抒发的,喜悦是在马背上获得的,业绩是在马背上创造的,蒙古族有着和草原一样的宽广胸怀,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历史造就了它独特的性格,而大自然又给予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在创造光辉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绚丽的草原文化,其中音乐便是草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音乐正是蒙古人的心声,无论你身处什么地方,无论你是什么民族,只要你听到蒙古人演唱的草原牧歌,便立刻能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它的韵律,表达了草原人的气质,反映出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浩瀚的民族音乐海洋中,草原音乐文化如同颗颗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蒙古民族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民族,内蒙古有“歌海”之称,蒙古族又是一个酷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的美称,难怪有人这样讲:“假如有三个蒙古族骑手同行,他们当中必有两个是歌手,另一个便是说书艺人”,漫长的岁月里,草原养育了蒙古人,蒙古人以草原为父母,以草原为家,有了草原就有了家,就有了我们今天伟大的草原文化,在草原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草原人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歌中透射出草原人胸襟的开阔,她从蒙古族历史的源头涌出,向民族文化的渊源奔去,千回百折,波澜壮阔,一直激荡着草原人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生活,汇成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
是的,内蒙古大草原就像一条长长的河,辽阔草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塑造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偌大草原简直是个天然的大花园,大舞台,从东到西,即便是你走进荒漠中,也能听到大漠戈壁为你唱出的苍凉歌谣。无垠草原,遥远戈壁,情最真,意最切,奏响的是一曲曲草原生命的韵律,一位著名哲人曾这样说过:”没有哪个民族能像蒙古族那样,用音乐和歌声去传送历史,记载生活,对生存在广阔地域又善于遥望奔突的民族,他只能把知识的殿堂建在心灵上”,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一生是由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伴随着,孩提时有摇篮曲陪伴,享受母爱,青少年时代通过爱情歌曲抒发心中的思恋,女儿出嫁双亲含泪唱起送亲歌,长辈们以训谕歌教导子女,即使一个人到达了人生的终点,仍有葬歌相送,而对蒙古人来说须臾不离的亲密伙伴一骏马,赞美的歌声更是连绵不断,多少年来,历尽沧桑,草原人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创作了神奇的历史和幸福的未来。
蒙古民歌作为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世代相传和积淀,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艺术,而且是灵魂和精神,是智慧和聪明,她所展示出的那种苍劲,雄浑、博大、宽广的气魄,触动着人们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代代相传,永不断绝,给后人的凝聚和生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仿佛创造了一个永恒,它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主流和代表,草原人用世代的经历与拚搏创造了音乐,那歌中、那乐器声中都蕴含着浓浓的草原情,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令世人叹为观止,丰富多彩又种类繁多的蒙古族音乐歌曲怎么又是这曲曲几千字可以概括的?
回顾近些年,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乐坛上辈出的草原民族音乐艺术家,可以看出,他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草原,更离不开养育他们的这片热土,是草原文化丰富了他们的艺术人生,是草原给予他们深深的音乐艺术感悟,聆听那些优秀,经典的音乐艺术作品,不光是让带着许多故乡情、泥土情的草原人听了叫好,同样也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谁都会被这扑面而来的清新纯朴的气息所陶醉,会被一种发现的新奇感攫住,倾心听一曲曲草原晨曲,听一首首草原牧歌,犹如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当你置身草原,骑着骏马奔驰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耳边传来动听悠扬的牧歌旋律,又有谁会不为这大自然与人的完美契合而震撼?又有谁会不为这歌声与美景所陶醉?这歌声乐曲仿佛天籁之音降落人间,这美是发自内心的美,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每当听到这些苍劲、优雅、意味深长的草原音乐歌曲,宛如一支爱的旋律,如果你用心去听,那么你的心就会“醉”的,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在干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底蕴深厚.绚烂璀灿的音乐文化,在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的皇冠上熠熠生辉,她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对于“草原曲”艺术中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不能穷尽,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
正如蒙古族的一句谚语所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火,哪里有牧人,哪里就有歌”,草原民歌浩如烟海,洋洋洒洒,数量之巨,其品位之高,它在广袤无荫的大草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拨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琴弦,唱出了音符之外的感觉和味道,让你感受到音乐的自由与生活的美好,草原民歌它的群众性很强,草原人喜欢以歌、舞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它集中体现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相连,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表现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表现着草原风情的民族艺术的成功,一半要归于草原民间艺术的积蕴之厚,一半则归于创作者的琢磨之功,这些取自辽阔草原的音乐艺术作品,独立不羁,从不流俗,有着自己的见识,那就是这块土地上的民族文化积蕴,这种文化特质在今天生活里的反映,还有更深的一层,它有待我们深的挖掘,更好的弘扬,内蒙古的民歌、音乐,艺术誉之瑰宝,誉之浑金璞玉,并不为过,只要稍加琢磨,便会放出夺目的色彩。
历史的实践再次证明,艺术的评价是绝对不能把接受者的感情排斥在外的,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懂得民族音乐艺术的真谛,越是扎根于民族土壤的艺术越具有顽强长久的生命力,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是最为世界所接受的东西,草原民族文化艺术,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更深更广的文化背景,它的艺术内涵来自中华的民族文化沃土,它净化了人的思想灵魂,升华了人的浩然正气,讴歌了人们的心灵,通过音乐也让世界了解了草原的文化,并使之传播,发扬,立足挖掘草原民族文化,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在民族音乐基础上出新、创作出反映时代的艺术作品,是繁荣文化艺术事业的方向,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课题,这本身就是西部文化艺术的大开发,草原艺术创新的超前意识应该真正体现到这方面,正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根,有了这样的民族之根.才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枝繁叶茂,前程似锦。
关键词:传统美德;法治文化;法治建设
今年4月14日,温家宝总理曾痛心疾首的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近年来,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加快我国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就法治建设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内涵和缺失的突出表现
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古代中国就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德”内容,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近代以来,人们将传统美德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B.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缺失的突出表现
近代以来,专制统治的腐朽、军阀混战的黑暗以及“五四”以來对传统文化的过度批判,传统美德与封建糟粕一起被当作垃圾扫到角落,受到冷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市场经济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为盛行,近年来传统美德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主要表现在:
仁爱孝悌方面。传统美德讲“仁”,讲“恻隐之心”,讲“见义勇为”。但是近年来,一方面暴力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日益严重,其暴力与血腥常常让我们目瞪口呆,南平郑民生举刀刺向幼儿的残暴,令人发指。另一方面,冷漠的社会常常让我们寒心,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2岁女童悦悦在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竟然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闻不问。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都把“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然而,近些年来,老人失养的恶劣事件时见报端,甚至出现自已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杀害父母的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
诚实守信方面。传统美德讲诚信,讲“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近年来的诚信缺失的现象极为严重:从短斤少两到假冒伪劣,从欠债不还的“老赖”到诈骗手段的花样翻新,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不断挑战道德底线。
见利思义方面。传统美德重视“义”,强调“重义轻利”,推崇“舍生取义”而现在是“无利不起早”“一切向钱看”,“利字当头”的声音渐大起来,“唯利是图”、“尔虞我诈”、“钻法律空子”大行其道。
感恩知报方面。“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感恩教育,一些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皇帝”一个,为所欲为;社会不重视创建感恩氛围,一些受救助者常常连一句感谢都没有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还出现了被救着不仅不感恩,反而诬告救人者是肇事者的影响极为恶劣的事件。
勤俭廉政方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人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勤俭与养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从2009年的94亿美元攀升到2010年的107亿美元,并预计将在2012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天价酒”“天价烟”“天价月饼”现象正是奢侈浪费的突出表现。同时腐败问题日益严重,腐败金额不断“创新高”,腐败从个体向群体演变,腐败从基层向高层蔓延等特征反映了腐败之风的严重程度。
2.传统美德缺失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一种偏见,认为推进法治建设,就是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唯一的基本治国方略,不能讲德治,讲德治就是与法治唱对台戏,就是偏离了法治。笔者认为,法治建设离不开德治,离不开弘扬传统美德。只讲法治不讲德治,法治国家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
法治建设要以法治文化为基础,法治文化可以分为显型法治文化和隐型法治文化。显型法治文化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及设施;隐型法治文化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吴邦国委员今年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形成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尚需时日。
古人说“徒法无以自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立法、守法、执法、司法都离不开人,而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都存在于人的思维意识,实现法治的目地也是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美德的缺失,法治建设必然难以为继。
传统美德缺失,道德与法制之间出现裂痕,人们内心道德追求与法治的认同不一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就无法改变。法律制度具体规定不可能穷尽一切社会现象,对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可能做出完全描述,原则性的规定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法律规定中,因而,当人们的内心是非标准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人们就会利用法律的不完善、不周密,达到自己的目的,法律规定就成为一纸空文。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应不超过8小时,加班不超过3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每周至少保证劳动者有一个完整休息日。但是,不少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休息权利,往往以“综合工时制”“末位淘汰”等绕开法律规定,在业务量大的时候几乎天天加班加点,执法部门也无法监督与处罚。
传统美德缺失,法律与人情之间就会出现裂痕,人们机械的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而内心情感却与法律要求相背离。中国传统讲“和为贵”,传统美德重“谦和好礼”,讲“和睦相处”。法律有关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严格规定,可以强迫人们履行应尽的义务,但管不了亲情、友情、爱情为纽带的人情。例如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的规定,可以强迫子女以金钱方式履行赡养义务,但无法恢复家庭的和睦,更无法强迫子女以孝心温暖老人内心的寂寞。《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引起激烈的争论,其实不是争论法律条文的对与错,而是法律规定与传统爱情观的背离。同样,关于相邻关系和建筑物区分权利义务的规定越来越细致,“邻里守望”的和睦关系却离我们也越来越远。
传统美德缺失,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会出现背离现象。2009年9月16日,上海闵行区的张军搭载自称胃痛的路人被指非法运营,做好事被当成黑车处罚。这一后来称为“钓鱼执法”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些地方,人们在车窗上贴上“谢绝搭乘,尤其是胃痛的”字样,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部门处罚的是做好事的张军,损害的是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南京“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法院判决彭宇承担赔偿责任,委屈的不只是彭宇,还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缺失,难以避免某些部门或个人,以法律的名义,行不道德的行为。
3.弘扬传统美德,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当前我们应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突破口,坚持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主流,进而成为法治建设的坚实基础。温家宝:“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笔者认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法治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法治德治结合。传统美德是德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礼法兼治”的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是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在以法治为基本治国方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德治,重塑以“八荣八耻”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
建设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结合起来。弘扬传统美德中“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人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莫谈国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阴暗心理的形成,盖因缺乏人权之保障也。”因此,切实培养公民意识,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合格公民。学校片面追求学历、学分、升学率,必然忽视对学生德育培养。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高文凭不等于高品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特别是学前和小学教育,应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传统美德的传承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加强舆论引导,让传统美德深入人心。道德的约束在于内心的自省和舆论的约束。当前就应该加强舆论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弘扬传统美德,让失德行为无处藏身。对诚信缺失,就应该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让失信之人暴露在阳光下。
10月18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指出:“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要深刻反思如何在社会建设中注重重塑道德规范等问题。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推荐阅读:
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01-06
弘扬中华孝道作文12-05
弘扬民族精神班会课07-01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10-01
弘扬民族精神月总结11-07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演讲比赛主持词12-16
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总结06-19
弘扬民族精神手抄报横06-28
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11-14
弘扬民族文化作文训练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