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系统研究现状(精选8篇)
当前,酒店绿色管理已经成为大势所驱,但由于我国酒店行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时间较短,因而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配套设施不完善,评价不科学、评定标准不统一等,不利于酒店的长足发展。
一、酒店绿色管理现状分析
全球范围内所掀起的一场“绿色”浪潮,对我国酒店行业绿色管理模式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绿色管理水平参差
对于不同酒店而言,其绿色管理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酒店的实力不同,高星级酒店更关注“绿色形象”与品牌的塑造,也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管理机制。例如,青岛星级酒店所打造的“绿色客房”,极大地满足了客人渴望贴近大自然的消费观念。但仍有很多酒店还未意识到绿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未全面推行绿色管理机制,有些甚至对绿色管理的经济绩效质疑,导致绿色管理在国内酒店行业普及难。此外,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因而沿海城市酒店绿色管理较其他城市更具成效。例如,首都北京的涉外、旅游酒店均具有极强的环保意识,旅游行业的发展也逐步提升了酒店的绿色化程度。但其他地区酒店绿色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没有配备相应的节电、节水基础设施。
2.未构建起完善的绿色管理体系
对于我国酒店行业,对于绿色管理的探索仍然停留在照搬国外经验方面,缺乏与我国酒店行情相适应的绿色管理模式。一方面,多数酒店缺乏应有的绿色理念与完善的制度保障。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绿色意识,也未设置完善的绿色管理机构,加上缺乏指导与监督,员工在与消费者沟通中无法宣传绿色消费理念。绩效考核中没有引入绿色绩效,导致各员工对于绿色管理的执行力不足。另一方面,多数酒店未建立完善的绿色环保设施。受到资金的制约及绿色技术改造速度的限制,很多酒店均缺乏完善的环保设施,也无法有效推行绿色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例如,部分酒店电梯昼夜运行,消耗了大量的电能,洗手间仍采用传统水龙头,无节水功能。如此种种都极大地增大了酒店的能源成本。此外,很多酒店不注重产品的循环使用。例如为消费者提供的牙膏、牙刷、洗发液、沐浴液等多为一次性产品,缺乏可添加式产品,致使废弃物处理难度增大,产品循环使用率低,也对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
二、酒店绿色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了促进酒店行业树立起绿色管理理念,加快推动绿色酒店的构建,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1.明确绿色管理评价标准
对于酒店而言,绿色管理的核心在于将环保理念运用到管理中来,实现酒店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酒店绿色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构建绿色酒店。结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绿色管理是绿色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环保、资源节约作为基本理念,为了促进绿色管理的全面实施,必须依托绿色酒店建构标准及相关指标。根据酒店在环保、资源节约、产品安全徤康、服务等各方面所取得效果的不同,将绿色酒店划分为5个等级,即A、AA、AAA、AAAA、AAAAA级,并利用“银杏叶”作为标识,A级为一叶,AA级为二叶,依此类推。对于开业一年以上的酒店,均可申报绿色酒店,需要向有关评定机构提交申请,待其审核材料并同意受理后,由该机构向待评定酒店发放相应的评定标准及材料,酒店可以根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查,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满足评定标准后向评定机构提出申请,由中国饭店协会组织成立绿色酒店指导委员会评审机构,对酒店进行现场评审,评审通过则颁发证书,作为绿色酒店的凭证,顾客对酒店凭证享有知情权,其评定有效期为4年,每2年需进行复核,若不达标准会予以通报、降级、取消“绿色酒店”称号。
对于酒店绿色管理而言,其评定细则包括基础要求,绿色设计,安全、健康、节能管理,环保,绿色宣传等,一共300分,每部分均有十分明确的评分规定,得分超过270的酒店可被评为五叶级,得分超过240分可被评为四叶级,得分超过210分的为三叶级,得分超过180分的为二叶级,超过160分的为一叶级。
2.绿色管理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构建酒店绿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动态原则。应注重绿色酒店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性,环境问题是提升生产力、提高经济收益的副产品,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酒店必须对现行生产、经营、服务方式进行重新思考,关注各环节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所构建的酒店绿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化的体系。(2)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所构建体系必须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能够应用于酒店绿色管理实践中。为实现该目标,必须紧密结合酒店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方法构建适用于酒店实际情况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3)发展性原则。该体系应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因此在构建中应为功能升级提供足够的空间,确保体系的与时俱进。(4)系统性原则。由于酒店绿色管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借助于外界力量,因而该体系必须将各部门、人员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加强与大众和政府、媒体的沟通。(5)具体化原则。作为相应的评价标准,所提供的指标应具体化,可操作化,在评定指标的设置中,应结合投资情况、实施程度、对环境影响情况,明确轻重缓急,彰显指标体系的前瞻性。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笔者采用了文献法、理论实际结合法、调研法、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等对指标进行确立。同时,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明确了酒店绿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调研专家包括旅游部门4人、高校专家学者15人、酒店管理人员60人、顾客120人,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统计,计算组内的平均数,再对组件平均数进行求取,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得分排序,借助于帕累托排列图理论,当累计频数超过80%时,所对应因素属于“主要影响因素”,当累计频率大于80%,小于90%时,所对应因素为“次要影响因素”,当大于90%,小于100%时,对应因素为“次次要影响因素”,选取80%作为评价指标,获取相应的指标体系,包括工程系数、环境控制、日常运营、绿色用品、资源利用、环境安全、制度管理、企业文化。其中,工程系统项目评价层包括建筑的设计工程、装饰用材等;环境控制项目评价层包括光、气、水、声、绿化环境等;日常运营涉及到客房、餐饮、康乐、会议及其他服务;绿色用品涉及到环保用品的使用、采购等;资源利用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水、缩减用品、废物利用等;环境安全项目评价层包括安全系统、有害有毒物的检测、化学品及危险品监管等;制度管理项目评价层涉及到环保数据库、相关规章制度、日常管理与持续改善措施、现代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等;企业文化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社会公益等评价指标。
三、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通过对酒店绿色管理进行评价,可以揭露出其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所发现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对于政府而言,应尽快出台完善的绿色政策支持,同时,注重加强从业者的绿色管理培训,提高其对于绿色管理的认识,借助于各种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促进绿色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推动酒店绿色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公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双休日的实施及公共假期的调整,又为我国公民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时间。国内大规模的大众旅游开始形成。中国居民已进入大规模休闲度假旅游消费阶段,外出时更倾向于选择舒适度较高,物有所值的住宿设施,因此清洁、廉价、能够提供基本服务是目前这些游客对住宿设施的重要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正是经济型酒店的独特优势。
2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
2.1 行业管理制度和体制不完善
行业管理方面,经济型酒店行业发展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经济型酒店是一种经营理念,而不是指低档酒店,中国不缺价格经济的酒店,缺的是达到真正经济型标准的酒店。目前我国有一些服务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酒店,也打着“经济型酒店”的旗号,结果使得人们将经济型酒店同脏、乱、差的社会旅馆、招待所等同起来,让人们对经济型酒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实质上,经济型酒店是相对于高档酒店而言的,绝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济型酒店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星级标准中也没有经济型酒店的评定标准。星级评定制度的实施成为旅游饭店宏观行业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和相关酒店管理方法的载体,也促进了涉外酒店的建设、管理、服务、市场规范。但对经济型酒店,由于没有差异化的标准,星级与真正意义上说的经济型酒店概念不能吻合,国家也没有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
2.2 市场定位盲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济型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顾客的消费偏好,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通过酒店的名称、标识物、标识语及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与别家酒店的不同特色,从而给消费者留下与众不同的美好印象。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塑造建立在服务质量之上。具体表现在价格、服务人员的仪表、建筑外观以及明显能对顾客产生第一印象的其他方面。消费者重视品牌和形象。“喜欢”和“不喜欢”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标准。同样的两家酒店,尽管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不相上下,但由于其中一家始终抓住任何机会凸显酒店形象,知名度比另一家更高,自然而然吸引了更多的客源。因此,在感觉消费时代,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应注意品牌形象战略的应用。
2.3 缺乏强大的营销力量和预订网络系统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型酒店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没有统一的采购系统、订房系统和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支撑,更谈不上连锁经营。除上海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北京的如家客栈、中江之旅等具有集团化、品牌化的特性的经济型酒店集团以外,很少有创建自己的品牌意识。国际经济型酒店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和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整体营销水平上。
3 我国内资经济型酒店发展建议
3.1 推进经济型酒店的体制改革和行业管理
经济型酒店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尽管业界还没有公认的经济型酒店定义,没有经济型酒店范围的明确界定,但这一业态高速发展的势头己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酒店业出现的投资非理性状况,使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良莠不齐、标准不一。经济型酒店缺乏硬件和软件的规范,已经出现难以符合已提高消费水平的国内消费者和国际客源的需要。管理体系的不成熟与不完善终将制约其迅速健康发展的步伐。为了保证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形成规范的行业、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等做出一定的规范,使其得以良性发展。
3.2 避免同质化,实施差异化策略
经济型酒店在提供基本服务例如住宿以及早餐外,可以尝试以特色服取胜。中国正在走城镇化发展道路,广阔的农村地域辽阔,各地风土民情各异,可以发展经济型酒店,经济型旅馆的服务简单,但质量不低,吃、住环境体现特色,可以借鉴奥地利的经验。分布在奥地利乡间和中小城镇的经济型旅置身于自然风景之中,以家庭式的经营方式。住宿客人可享受许多额外的无偿服务,由于旅馆主人对当地情况非常了解,有时还会热情地为住客充当导游。如果客人愿意,还可以与主人家一起进餐、游戏。如果恰逢小镇上的节日,主人们还会邀请客人一同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在经济型酒店群雄并起、雷同严重的今天,笼统的市场定位和无差异的产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吸引顾客,如何进一步进行创新,寻找差异化发展之路是决战未来的关键。市场细分和产品差异化是酒店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必须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完成品牌形象的定位和内涵的定义,目标市场的细分和顾客忠诚度的树立,产品设计的改进和服务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
3.3 加大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力度
一个高效的营销组织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必要引进高层次的营销人员;同时,进一步明确营销部的职责和分工,并为营销人员提供要的保障条件,进一步完善销售业绩考核方案。连锁经营的经济型酒店的总部应有重的开发大客户,如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公司和大企业,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进而扩大酒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加盟品牌或自创的酒店品牌,精心选择订房中心和旅行社,适度进行委托代理销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论证加入世界著名酒店集团或销售网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条件成熟时可通过加盟而获取客源。
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相对稳定的客房价格,淡、平、旺季价格不变,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型酒店处于卖方市场时,这对于树立酒店品牌是大有好处的,但随着经济型酒店数量的增多,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可适当采取灵活的价格政策,保证在淡季吸引到更多的客源,在旺季获得较高的平均房价和效益,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培养自身的忠诚客户。有远见的经营者为了保持自己的酒店品牌在经济型酒店这一领域的竞争力,也会推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客户忠诚度计划,如天天酒店给予老人、公司、以及政府顾客一定的折扣。上海锦江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锦江之星”会员卡,持卡者在“锦江之星”各连锁店消费房费可享受门市价九折。针对不同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使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顾客的价格满意度。
摘要:经济型酒店,是现代酒店业适应需求变化的产物,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而存在的一种新的酒店业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许艳萍.经济型酒店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6,(01).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学生实习 现状分析 实习管理
目前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现状来看,主要由酒店部门负责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学生到酒店实习初期,心理压力较大,对于酒店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有一段适应期。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现状
(一)实习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1.“低人一等”的心态。由于旅游饭店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实习不仅仅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心态、意识调整的过程。但一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饭店“服侍人”的行业,认为在饭店为客人提供服务是“低人一等”的工作。能否把这种意识形态调整过来,直接关系到实习的成败,甚至可以检验学生是否适合从事旅游饭店业的工作,这是实习生所面临的首要考验,也是实习最重要的关键所在。
2.缺乏归属感。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期限短,一般在5至6个月,实习生普遍缺乏心理归属感。由于只是短暂实习,且期满后一般不会留下来工作,这种客观因素令实习生难以产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容易滋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时常常发现:他们不能马上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所以难免会犯些低级错误,比如上班的时候是神经紧张,怕出错、怕罚款、怕领导的训斥、工作上受了委屈也不敢解释,造成学生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酒店工作。
(二)酒店管理问题分析。
1.实习计划不明确。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在实习生的使用上,有其规范的实习项目计划,但许多星级酒店或新开酒店缺乏系统的实习项目计划,没有把实习作为一种制度,也没有对此形成一种概念。对实习生的接待没有延续性,没有实习生的轮岗计划,没有周密的实习安排。有些酒店单从经济收益出发,只考虑到饭店各部门的用人需求,对实习生进行工作分配,哪些部门缺人,就将实习生分到哪里去,从这个环节来说,这是对实习计划不负责任的表现。
2.缺乏再培训。实习生进入酒店接受短期的入职培训后,就直接顶岗工作,大多数酒店一味地要求实习生工作而忽略了实习生的再培训。有些酒店认为培训实习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却难以留住实习生,部分酒店甚至出现拒绝实习生参加饭店的在职培训现象。因为缺乏系统、规范性的指导培训,实习生工作不熟练,经常犯错误,客人投诉屡见不鲜。
(三)院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1.缺乏实习主动权。尽管高职院校非常关心实习生的培养,制定了严格的实习管理规程,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实习安排的主动权限往往掌握在酒店手中,学生的轮岗实习机会由酒店方决定,轮岗概率低,实习计划达不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双师型”指导教师的缺乏。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一般仅限于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虽然有个别班主任是专业教师,但显然还是比较薄弱的。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自己实习过程中服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学习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实践教学难以取得预期实效。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问题的建议
(一)学生方面。
1.角色转变。大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首先应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正确认识到酒店实习是在校学习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身份应该是学生与员工的统一体。在酒店实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完成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2.提升综合能力。现代酒店企业特别强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因此学生在实习中不仅要熟悉本职岗位所需的工作内容,逐步熟练操作技能,使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初级逐步提升到中级甚至高级服务员能力,达到完全胜任饭店工作的程度。
(二)酒店方面。
1.入职培训。进入酒店实习之后,酒店的入职培训对于实习生的思想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入职培训应该注重企业发展背景、光荣历史、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等,通过培训增强实习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缩短与正式工的服务质量差距,使得酒店服务水准得到提高。
2.改善管理的手段。在实习生的管理方面,饭店应实行柔性管理,切实关心、爱护实习生,实习生刚从学校出来,实践能力有所欠缺,应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量。酒店应尊重他们,耐心地教育他们,不能以责骂及规章、罚款代替教育。在管理中把严格的要求与关心相结合,把严肃的评价与理解相结合,把严明的赏罚与尊重相结合。
(三)院校方面。
l.正确引导。作为学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穿插对该行业的介绍,端正学生的认识和态度,教师也需要使学生明白,社会上的岗位有很多,角色也会有很多,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同一个角色,但是不管是谁,一但担任了相应的角色后,都必须按照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行规去做,去竭心尽力的完成这个角色任务。
2.针对性指导。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稳定学生情绪。要掌握实习生的各种动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给予针对性地指导、检查、督促,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指导队伍还要总结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亲身经历的案例予以总结,编制成册,供老师和学生参考。
三、结语
在学校、酒店、学生三者的努力下,学生在真实而且综合的酒店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到基层管理者的必备能力,真正达到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邓新华,卢竹.饭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中国科学教育,2004(10):70
【中文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学习气息的时代,培训是促进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最佳方式。培训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又有助于开发员工的个人潜能、提高自身价值,为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力条件。可见,培训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大连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业要想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获胜,就必须重视培训。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决定其在未来的竞争潜力。为了保持酒店的竞争力,在硬件设备上,酒店应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软件服务方面,应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因此,加大酒店员工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本研究的主要在于了解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的现状,指出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建议。具体来说,本论文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首先对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第二部分对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包括培训的概念、培训的一般程序、酒店培训的特点、酒店培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本文有指导思想的需求层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的整体现状。主要从酒店员工的从业队伍、培训制度、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认识六方面对整体现状进
行分析,发现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效果普遍不理想,指出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存在许多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提高对培训的认识、建立并落实培训制度、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效果评估力度、加强企业与院校合作六方面,尝试提出改进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建议。第五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与主要观点,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大连市星级酒店的培训工作有所启示,为大连市整个酒店业的培训工作打开思路,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酒店的服务质量,增加酒店的经济效益,最终达到员工与酒店双赢的,促使酒店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英文摘要】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full of learning atmosphere, the training is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Training can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of business, and increase productivity, and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can develop potential of employees, and improve themselves value.Training can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employees.It shows, training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and personal.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Dalian, the hotel industry must emphasize on the training if it want to win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In a sense, emphasizing degree on staff’s training for a business that determines its competitive potential in the future.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otel, the hotel should introduc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hardware devices and emphasize on staff’s training in the software services.Therefore,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staff’s training of the hotel is imperative.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knows the statu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 City,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of employee’s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to some improving recommendation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tha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Specifically, there are five sections in this paper:The first section,it conclud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The second section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staff’s training, which includs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the general procedures of tra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hotel,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raining of the hotel, as well as demand theory, constructivist theory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of a
guiding principle for this paper.The third section
investigates the entire situation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 through the survey.It analysises six aspects which includes practitioners of the hotel, systems of the training, demand’s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the training, awareness of the training.It reveals the effect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 that is not satisfactory in general.And then author will point out many problem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The fourth section trys to provide improving
recommendation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It mainly concludes six aspects that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training, establishing and implementing system of the training, strengthening demand’s analysis of the training, making scientific programs of the training, enhancing effect’s assessment of the training and seting up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business.The fifth section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clusions and the main ideas of this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of further study.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staff’s training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I hope that it could have better learning role for staff’s training work of Star Hotels in Dalian.And then it could open the idea for the whole hotel industry in Dalian, promoting the advancement of employees,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mployees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of the hotel, increas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hotel, and ultimately achieveing the objective of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staff and the hotel, which it could promot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otel industry.【关键词】星级酒店 员工培训 现状调查 大连
【英文关键词】Star HotelStaff’s Training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Dalian
【目录】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现状研究
4-5Abstract5-6
一、绪论8-15摘要
(一)研究背
(三)研究内容
(一)景与意义8-9与方法13-1
5(二)文献综述9-1
3二、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阐述15-2
2(二)员工培训的理论基础18-22
22-45员工培训概述15-18
三、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调查流程22-2
323-39
39-4
545-5
4(一)
(二)大连市星级酒店培训现状分析
(三)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四、改进大连市星级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对培训的认识,树立培训新理念45
(二)建立并落实员工培训制度45-46
分析46-47
(三)加强培训需求
(五)加
(四)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47-50
50-52
54-55
强培训效果评估力度52-5458-61结论致谢
(3)班全体同学以酒店做为考察对象,踏访了远洲国际大 酒店。下面为考察的具体资料和心得。酒店简介 远洲集团创建于 1999 年。2002年,集团被评为“全国成长型企业100强”,2 003年,集团被评为“中国诚信经营企业”、“重借款合同,守银行信誉”企业。多年来,企业资信等级均为AAA级。集团现有员工近2000人,资产总额近8亿元,年销售额 5 亿元。远洲国际大酒店隶属于中国远洲集团,是临海市以及台州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 酒店之一,地处临海市中心,楼高 18 层,是出入临海最高的建筑以及门户,紧邻 104 国道。酒店拥有 200 间各式客房,以及商场,商务中心,会议室,总统楼层,商务楼层,风味餐厅,酒吧,多功能会议厅,游泳池,健身房,桑拿中心,夜总会,保龄球等。星的标准 心的服务 新的起点 国大作为临海酒店的龙头老大,他们的服务理念是“围着客户转,领着市场走”。餐饮 部经理给我们解释了这一理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客户创造方便,读懂客户心,以 客为尊,以客为师,以客为友,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我们要领着市场走,不管是在服务理 念,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设施上都要做潮流的引领人。把准市场脉,抢占先机,引导消 费,创造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俗话说,说的容易做的难。那么国大在具体的操作上 做的怎样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商务——商务领地 决胜千里 商务——商务领地 ——
1、为了让顾客在酒店里也能方便的处理业务,国际大酒店充分为顾客着想。在国际大 酒店的二楼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会议室。多功能会议室能同时容纳 200 人,是举办大型的会议 室、婚礼庆典的理想场所,小会议室能容纳 50 人,满足不同的商务洽谈及会议要求。
2、商务中心,为客人提供专业而又全的商务及上网服务,替客人解决繁忙的商业事务。
二、餐饮——美食体验 餐饮——美食体验 —— 无可挑剔设有宴会厅,风味餐厅,及东方快车,德容厅等。各种餐厅各具风格,同时又有不同的 消费水平。像德容厅是一个档次较高的餐厅。内设有小厨房,这样在上、下菜时既方便又快 速。同时留给顾客的都是美的一面。还设有洗手间,电视音响等一应俱全,别有特色的衣架 和鞋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餐厅里颜色的搭配和细节问题上的处理。我们此次前去正值夏 季,整个餐厅呈现的一个浅绿色的清冽的夏之清透,包括别具一格的碗具和精巧别致的玻璃 下的立体感的图案。给人一种自然的清新和良好的食欲。在碗具的摆放上也凸现人文特色。如牙签与筷子之间的摆放和间距都有严格的规定,但也不是因循不变的。当然这个包厢的消 费相当高,不是一般的消费群体能消受得起的。而在我们看到的三楼的宴会厅则价格相对较 实惠。下面我略记了几个菜的价格。菜名 手撕边笋 上菜脆中脆 晓军下酒菜 乾坤靓肚 价格(元/例)20 25 20 88 主要原料 笋 海蜇 花生米、豆
瓣酱 猪肚 点击率 高 高 较高 最高 从表上也可看出,这一餐厅的价格比较实惠,消费群体对菜名比较在意。所以在质量保证的 前提下包装也非常重要。
三、客房——环境卓越 风格迥异 客房——环境卓越 —— 酒店按国际专业酒店规范进行操作与管理。训练有素的员工让你享受到既有国际标准又 有东方情感的全新享受。当然不同的价格有着不同的服务质量。
名称 标准客房 单人客房 豪华标准房 商务客房 B 楼棋牌房 总统套房 价格(元/间)548 588 588 878 800 13800 入住率 一般 一般 一般 最高 较高 低(主要作为接待 室)原因 B 楼棋牌房(可以抽烟)与商务客房较 适合于商人的习惯与工作需 要 建议 像总统套房虽然 价位较高但入住 率较低,而所占 的地方却较多,是否要改进呢? 包厢—— ——豪华体验
四、VIP 包厢——豪华体验 彰显尊荣 二楼 VIP 包厢区,中华美食荟萃,装饰典雅,别具一格
五、其它——一应俱全 至尊享受 其它——一应俱全 —— 酒店还有各种先进完善的健身、娱乐、休闲设施和高品质的服务,有商场,棋牌室,美 容中心,桑拿浴夜总会,健身房及游泳池等等,让顾客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尽情 享乐,令生活充满活力。
六、服务质量——宾至如归 服务质量——宾至如归 —— 总裁寄语 你帮助别人 别人更帮助你 认真做事 诚实做人 从此路豁然开阔起来 这是集团总裁卢诚先生对自己和全体员工的勉励和信条。也许正是这种用“帮助”他人 的信念来工作,则“何难不破”?他们以谦诚、务实、合作、进取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谦 诚即谦逊,诚恳,放低自己,虚心好学,宽容,谦让。务实即要干实事,求实效,不摆花架 子,不搞假大空。合作即精诚合作。进取即居安思危,居危思进,追求卓越,超越自己。再次,餐饮部经理说了一句让我们值得回味的话“我不是天才,我也不是蠢材”。正是 他们的这种平和、冷静的心态,让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企业做实事,企业上下才能 拧成一股绳。欣慰的回报 国际人说到做到所以他们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名称 国际大酒店 华侨宾馆 新荣记 新名门 耀达海鲜城 万家灯火 占临海市场比率(%)34 10 11 10 5 30 远洲人不错过机遇,也不等待机遇,而是善于发现机遇,用于创造机遇,谋求企业稳健、快速、持续的发展。他们用自己的优质服务赢得了市场的绝对优势。远洲企业文化是全体远 洲员工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远洲集团为社会创 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的几点建议:
1、虽然远洲集团创业几十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对外宣传上似乎仍需进一步 的加强。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益无害。可以通过赞助其它一些企业、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知 名度。
2、在现代大众消费的形式下,远洲国际大酒店是否可以在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减少局 部消费档次来赢得大众的青睐呢?
3、能否加强企业员工的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因为我们了解到,企业有一份企业报,而且搞得非常不错,但是除了这些文化游戏之外,企业是否有必要举行一些实践活动呢?(最 好是大众化的)
4、加强企业的文化素质与积淀。在我们参观时,我发现酒店里有很多的壁画挂在墙上。乍一看挺漂亮,可是我发现那些画所营造的意境似乎与酒店的文化不大配,而且其意蕴似乎 与酒店的氛围不是很协调。另外,我们在参观总统套房时发现,房间里的书的质量与酒店的 档次形成反差。所以我觉得姑且不论
(1)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入职前校企合作的单位都到学校进行了宣传,由学生自愿选择实习地点,部分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沟通协调能力较差,致使与单位员工人际关系处理不融洽,一时难以融入酒店团队。
(2)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实质上就是酒店的一名员工,在短暂的时间内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前厅、客房、餐饮、会务等工作岗位干了几天就感到厌倦了。
(3)对从事的职业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只做一些重复简单的工作,觉得工作没有意思,甚至将工作程序简单化,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2.合作企业认识不到位
(1)酒店是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学生到酒店后,通过简短的培训后就被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正式的员工使用,在执行酒店的规章制度上要求严格,并且罚多奖少,在待遇上反差很大,同工不同酬,使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有的学生甚至一气之下中断实习。
(2)在实习岗位的安排上缺少轮岗。学生入职后基本上是固定岗位,很少轮岗,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工作过于单一,对酒店各个工作岗位没有系统体验,也对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不太熟悉,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也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3)酒店加班加点频繁,实习生往往安排在最苦最累的岗位上,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加班工资,缺乏激励机制,也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
3.学校在管理方面不到位
(1)学生到酒店实习后,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真空,由于没有学校的老师在酒店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管理完全委托给校企合作单位,学生的日常管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都难以落实到位,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专业课的老师无法到一线去指导学生实习,由于师资紧张,教学任务较重,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很难派驻实习点,很多学生在操作规范、专业技能等方面很难有所提高。在外实习的学生很期望学校的老师到实习点上去看望他们,毕竟他们还是没有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关心、交流、倾诉,同时也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只有通过电话反映情况,希望老师能协调解决。
(3)学校和酒店都有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方应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要求企业多一些人文关怀,以生为本,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生能够愉悦地完成实习任务。
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做好宣传、统一认识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加快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因此要向学生宣传顶岗实习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基本技能的最好课堂,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行的工作流程,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感性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及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制定制度和实施方案
顶岗实习是一项教学活动,应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安排,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一般要求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安排3~4个月的时间,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并有专人负责。
3.建立一套科学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和学校根据考核细则共同进行考核评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择专人负责日常考核与管理,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专业指导和考核,校企双方共同监控实习的全过程,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综合表现。
4.要选好实习企业
一所高标准的酒店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选择企业时一定要实地考察,选择信誉好、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有较好的企业文化的星级酒店,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实习,学生才能从中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同时要求酒店尽量安排学生轮岗,让学生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并且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协议,维护学生的权益,在确保学生安全、劳动保护、生活条件的同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劳动报酬。
5.配备好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实践效果好坏,师资很重要。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指导老师最好在酒店工作或挂职锻炼过,积累实践经验,并能及时指导学生,也可聘请酒店优秀的员工或管理层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从而打造一支多元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满足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 酒店对小时工有长期需求
酒店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酒店特殊的产品形式———服务, 决定了酒店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 谁能拥有具有竞争能力的人才, 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员工是酒店最为宝贵的财富, 掌握着酒店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和特有的工作流程, 酒店的发展依赖于员工的进步和成长, 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 酒店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当前, 造成我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最大问题是员工流动率过高。流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员的调入、调出之和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比。在其他行业, 正常的人员流动率一般在5%-10%,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酒店, 酒店的流动率不应超过15%。但是, 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2-5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调查, 我国酒店业员工流动率达23.95%。员工是酒店赖以生存的根本保证, 酒店的一部分员工会在酒店间流动, 应当说是正常的。但是, 如果酒店的员工流动率偏高, 就会导致较强的负面作用, 直接影响酒店的正常运营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流失率的问题将长期困扰酒店, 在这样的情况下, 酒店对小时工的需求就会是长期的, 并且需求量很大。
(二) 酒店专业大学生对兼职有渴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竞争的激烈,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为了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从事兼职工作, 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社会, 获取了一些工作经验, 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力。大学生兼职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存在很久, 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兼职是大学生交际圈的突破, 是大学生生活的润滑剂, 也是大学教育在地域上的延伸。据一次对酒店专业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72名学生中, 45名同学有过兼职经历, 女生30人, 男生15人;15名同学正在兼职, 另有28名同学有兼职的打算;如果可以有组织去酒店兼职, 60名同学都愿意试一试。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酒店专业的同学是渴望到酒店兼职的。同时, 一些同学表示由于专业对口, 去酒店兼职可以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帮助, 早日熟悉酒店, 也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铺好路。
(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必须鼓励学生工学实践,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 学生可以将在老师那里学到的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真正的职业能力, 毕业后无需培训即能上岗, 真正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此外, 通过工学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认识企业, 可以帮助经济上困难的学生缓解学费的压力, 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四) 酒店、学生双方需要搭建沟通的桥梁
酒店有大量的兼职需求, 学生也十分希望能有工学结合的机会, 但是往往酒店与大学生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桥梁。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酒店信息, 酒店也很难找到有专业基础的兼职人员。因此, 可以建立一个酒店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并让专业教师也参与其中。那么, 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及时获得酒店最新的兼职信息, 并通过兼职经历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 让自己用最快的时间成为现代酒店需要的员工。另一方面, 可以让酒店通过这个桥梁最快的获得急需的专业人才, 并通过兼职渠道给大学生带去自己的酒店文化、服务理念, 更快地让大学生适应自己的酒店氛围。同时, 专业老师亦可以通过与双方的交流, 了解酒店的用人需求和标准, 并给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 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时遇到的问题
(一) 学生未真正做好角色转变
对于一个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而言, 如何正确面对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到服务员的转变,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角色转变, 何况现在的大学生往往是独生子女, 是全家人的宝贝, 在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些学生怀着对酒店的憧憬, 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来到酒店兼职, 结果一下子无法适应身份的转变, 以及接受不了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与自我期待的工作环境的巨大反差, 因此, 刚开始兼职就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甚至经历过一次后就主动放弃兼职, 回到温暖的宿舍。
(二) 缺少前期的专业培训
大学生在学校所进行的技能训练一般只是场景的模拟, 他们缺少真实的实践经历和对客服务的经验。酒店一般都是在急需用工的时候才让学生到酒店兼职, 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大学生进行事先的专业培训。因此, 在对客服务过程中, 大学生难免会在技能方面出现一些失误, 或是当他们遇到一些刁难的客人时, 由于自身缺乏应变能力, 往往会对一些棘手问题处理不当, 从而导致客人和酒店领导的双重批评。在下次有机会再去酒店兼职时, 有些学生就会因为惧怕上次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愿意再去尝试。
(三) 兼职工资较低, 有时不能及时发放
酒店给学生的兼职工资比较低, 为10元/小时, 每次工作的时间段是酒店最繁忙的17:00~21:00, 只需要四个小时, 小计40元每次。但酒店距离学校往往较远, 扣除往返的交通费用, 每次学生的实际收益为32元左右。另外, 由于酒店距离学校较远, 每次花在往返路程上的时间大概需要2小时, 大概每次的兼职需要学生用6个小时时间来完成, 因此回报较低是阻碍学生到酒店兼职的一个障碍。此外, 由于酒店财务部门有自己的对账日期, 工资往往需要拖到下个月才能拿到, 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也是问题之一。
(四) 老员工的不公平对待
在兼职的过程中, 学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些老员工手下工作, 帮助老员工打下手。刚开始学生对什么都不了解, 对老员工们都比较尊敬, 一般有什么工作他们都会去做。然而, 有些老员工通常会将最脏最累的活给学生做, 甚至自己去“划水”, 让学生做两个人的工作, 并且对学生有着一种轻视心理。有些老员工的学历不高, 当一个大学生被分配到自己手下时, 他们会用自己的权力欺负学生, 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结果导致部分同学对酒店的人际关系持怀疑态度, 甚至不愿意再去酒店兼职。
(五) 学校规定和兼职需求间有矛盾
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 往往有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 有些规章制度会与兼职的要求相冲突。比如, 有时候酒店急需兼职, 但那个时间段刚好学校有课, 而且不允许调课, 这样学生就错过了这次兼职机会;还有一些时候, 学生完成了兼职返校, 由于过了学校规定的回寝室时间, 宿舍大门已经关闭。因此, 学校课时的不集中, 导致大学生没有较完整的课外时间去酒店兼职, 一些规章制度给大学生的兼职带来了不利影响, 挫伤了大学生的兼职积极性。
三、如何做好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实践, 实现“三方共赢”
(一) 酒店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 酒店应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兼职机会
酒店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更加稳定的兼职机会和时间, 比如:固定每周五和周六17:00~21:00为学生兼职时段, 稳定的兼职机会可以让大学生对兼职有一个连贯性, 不容易半途而废, 同时酒店也得到了比较稳定的员工, 员工经过前期的培养之后就可以和普通员工没有区别了。
2. 酒店应当适当地提高兼职工资
高投资意味着高回报, 高工资对应的是高素质的员工。酒店可以适当地提高大学生兼职的工资, 毕竟大学生是在酒店最繁忙的时间段兼职的, 做的工作相对比较辛苦, 如果收益提高了, 大学生对客服务就会更加热情, 酒店的服务质量就会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待那种长期稳定的专业对口的兼职学生, 酒店可以将他们视为自己酒店的正式员工一样对待。如果在一家酒店做兼职的时候都很满足, 那么有什么理由在毕业之后不选择这家酒店呢?
3. 酒店需有专人负责大学生兼职的培训和安排
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这是大学生的优点, 但也是大学生容易被同化的原因。大学生在酒店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巧往往受那些老员工的影响较大, 所以酒店需要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关心, 请一些责任心较强的老员工培训大学生, 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灌输正确的酒店文化。大学生不怕吃苦, 怕的是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经验。
(二) 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 学校应鼓励在校大学生外出兼职
一些辅导员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学业问题的考虑, 不同意学生去兼职, 但学生早晚要踏入社会, 遇到问题是难免的, 不能只是一味地保护, 让学生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学校应该做的不是反对兼职, 将大学生置于自己的可视范围之内, 而应该给大学生指明一个正确的兼职方向, 给他们一个施展能力的空间, 同时做好各种保障措施, 让大学生在兼职中成长。
2. 学校应该成立兼职指导中心
学校成立兼职指导中心很有必要, 为学生指导兼职时遇到的问题, 为他们提供心理指导、安全指导及法律指导等, 最好可以建立起一个类似“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或者兼职委员会”的兼职指导平台。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置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又可以让学生去闯荡, 去锻炼。
3. 学校应建立多家可靠、优质的合作基地
面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高职院校市场观念的实质就是要紧密把握市场脉搏, 使受教育者真正学会和掌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学习生存的能力, 高职院校应把就业竞争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想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要, 就需要企业参与到对学生的培养中。如前期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学校给大学生授课, 为学生讲解酒店新的服务理念和酒店行业的规范操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熟悉酒店, 培养职业习惯、职业理念、职业精神等, 为进入酒店兼职打工打下思想基础。同时, 也可以将优秀大学生送至酒店兼职、实习, 对于那些已经做好准备的优秀大学生, 学校应该大胆地将其送入酒店实践锻炼, 让学生边工作边学习, 早一步进入职场就会比别人多一份机会。
(三) 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 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
对于酒店专业的学生而言, 树立一个正确的兼职观念特别重要, 要对兼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明确兼职的目的, 端正兼职工作的态度。兼职对职业规划是有具体影响的, 要明确自己是否对兼职有着理性的渴望, 这种渴望不应是单纯建立在对收入追求基础之上的,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仍然是最主要的。兼职工作是社会实践, 是对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完善, 如何给自己一个定位很重要。当踏入社会的时候, 自己就不再是父母手中的宝贝, 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我们需要正确看待服务行业, 服务员和其他工作一样, 不比别人低一等, 去酒店做兼职的时候, 不应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从而给自己带来各种心理压力。
2. 更加努力地完成学业
学业始终是大学生的第一任务, 实践带来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为踏入社会做准备, 但是, 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决定大学生未来高度的决定要素。如何在学业和兼职两方面取得双赢, 更加努力才是其中的关键。并且, 大学生要掌握好兼职的度, 不要过分沉迷于金钱利益,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 可以促进学业的兼职, 而不是那些学不到什么知识的苦力活。兼职是为自己未来工作规划的, 主要目的不是赚钱, 而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为自己日后的就业增加竞争的砝码。
3. 学会自我保护
大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 通过兼职指导中心, 或者老师的指导参与兼职。面对各种情况要小心行事, 应选择合法的中介机构。在前往面试前, 应摸清公司底细。遇到中介要求先付中介费的情况, 必须要求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或开出正式的收据, 并注明必须中介成功才收取中介费, 切忌口头协议。谨慎对待收取押金或扣押身份证的情况。此外, 还应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大学生兼职时应签署相关协议, 一旦在兼职期间权益受损, 就可以根据协议按照有关法律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但需要提醒的是, 不要因受骗而走极端, 采取过激行为, 最好可以通过学校的兼职指导中心来选择兼职。
参考文献
[1]邢世海, 高明, 米晓晶, 吕伟, 李永刚.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4) .
[2]艾茜.酒店员工流动率过高的思考.人才资源开发, 2007.
[3]谢华.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9) .
【摘要】酒店实习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的必经阶段,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有少数学生在实习期满后期望继续留在原实习酒店工作。本文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在华东地区高星级酒店实习为例,重点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旨在研究探讨酒店如何进一步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及对提高实习学生留任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酒管专业;学生实习;留任率;比较分析;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很突出,首先对于自身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实习生在企业实践氛围下,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技能中,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实习生通过对企业文化及运营模式的了解,学会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正确定位自身,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1]。
实习生对企业的益处也很明显,实习生已经成为酒店的重要资源之一,他能够给酒店带来新鲜血液,新的知识、理念和活力,这已形成酒店业的共识[2]。目前,大多数酒店中,实习生人数约占员工总人数的25%,甚至能够达到70%,由此可见,实习生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生对酒店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一低一高”,“低”指的是报酬低,实习生与一线服务员工从事相同的工作,但获取的报酬却较大的低于正式员工。因此,酒店为了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节约运营费用,接受大量的实习学生是其最直接的动因。“高”指的是素质高,实习生在实习上岗前已经经过系统正规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学校的考试和考核,无论从理论知识、技能掌握还是外语水平,均远远地超过非专业社会招聘员工的水平。此外,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思想比较单纯,社会关系少,自律性较强,利于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和培训。
随着中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实习生已逐步成为酒店一线服务员工的主要来源。实习生对酒店运营管理的提升与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学生实习就业现状
目前,国内许多酒店与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紧密地合作,接收大批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丰富了酒店的人力资源,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了道路。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要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3]。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基本实行“2+1”培养模式[4]-[5],即在校内学习两年,企业实习一年。为了适应酒店业发展,在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上,高职院校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形成“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等模式[6]-[7]。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下简称南旅院),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目前,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100多家五星级酒店和高端旅游企业实训基地,例如:美国的佛罗里达度假酒店、迪斯尼乐园、日本的特色温泉酒店、卡塔尔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阿联酋迪拜著名的七星帆船酒店、阿布扎比世界最大的室内“法拉利主题公园”、香港半岛酒店以及分布在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洲际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喜来登酒店,等等。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受到了酒店的好评并期望继续留任实习学生,鼓励他们在酒店内部选择不同的岗位就业,但是根据历年的统计表明,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希望继续留任在原实习酒店的意愿并不高。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酒店实习生平均流动率在40%左右,部分酒店甚至达到60%。实习生实习结束后从事酒店行业的只有60%~70%,两年后仍然在本行业的不超过50%。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后不愿意从事酒店行业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长此以往,将造成该专业的萎缩,同时会造成酒店人力资源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失衡,因此,如何提高酒店管理实习生留任率,已成为各酒店和学校思考的关键问题。
基于实习经历对学生留任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故对南旅院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酒店工作内容的评价,实习制度、接受培训的频率、酒店的晋升机制等问题做调研,目的是要提高我院实习学生在酒店行业的留任率。
二、结果汇总
此次调研,笔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了解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华东区高星级酒店实习生情况。笔者向华东区高星级酒店实习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2份。同时,在学生实习期间对70位实习生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酒店的实习状态。
调查显示,实习生认为酒店的实习制度相对一般,不够人性化的占到64.61%,认为实习制度相对先进,人性化占35.4%,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学生对酒店的实习制度的认可度不高,需要酒店方作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如图2调查表明,实习生46.15%可能不会留任,21.79%正在考虑中但不是很想留任,只有12.82%的学生有可能会留任,8.97%的学生留任的可能性比较大。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确定不会留任的实习生未达到50%,剩下的实习生主要是在观望和犹豫中,学院和酒店方可以通过相互的沟通和提高,使得观望的实习生继续留任在该实习酒店。
对于学生认为将来在酒店工作的晋升机会几乎为零占18.29%,有一些可能性占36.5%。可能性较大占26.29%,非常有可能占12%,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实习生对未来在酒店升值机会的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说明大部分的实习生对酒店是抱有希望的,酒店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让实习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酒店工作,给予实习生较多信心和期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留任率。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后留任率低的原因剖析endprint
1.学生自身原因及社会观念
目前,大部分院校招生的学生均来自90后,90后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以往的年靑人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思想独立,有个性有想法,他们从熟悉的校园来到陌生的酒店,从规律的学习生活时间到轮班、加班,从单纯的同学关系到处理顾客、同事关系,让这些90后的实习生难以适应。而且他们在服务过程中,有时不仅得不到客人的尊重,还会因为一些小失误受到客人指责,切身感受到社会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的歧视性的看法,这都会给实习生的身心带来伤害,造成实习生的离职或改行。
2.工作内容辛苦,活动范围较小
酒店业属于服务业,随时都要准备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大部分人休息的周未和节假日,依然要坚守工作岗位。另外,酒店员工在酒店内部活动空间较小,一般定岗后不能随意去其它工作点,这对于90后的年青人是一种拘束,不符合他们的求新求异,渴望的个性、思想独立。因此,大多数实习生都被定岗的问题所困扰。
3.实习内容单一,部分岗位不受青睐
学院安排本校学生进入酒店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实习生能够在短期的实习中尽可能多的接触酒店各部门,各岗位,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目前,我院学生在酒店实习时间为10个月,据统计,大多数学生均在同一岗位工作。与此不同,美国学生到中国酒店实习5个月,可以在酒店提供的5个岗位中选择3个岗位进行轮岗。在与学生访谈中,我们发现仅有11%的实习生在部门间获得了轮岗的机会,其中73%在餐饮部与前厅部轮岗,9%在餐饮部与客房部轮岗,18%的实习生获得了酒店前场与后场间轮岗的机会。在允许实习生轮岗实习的酒店中,73%为外资品牌酒店。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均反映酒店实习管理制度相对一般,不够人性化,轮岗机会较少,学生很少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实习。由此可见,酒店需要进一步提高实习学生的轮岗机会。
4.住宿问题
部分酒店工作地点与住宿地点路程较长,虽然有的能够提供班车,但实习生的工作班次不固定,有的班次需要到晚上12:00,而此时已无班车接送,虽然酒店提供倒班宿舍,但经常如此倒班,实习学生也较难适应。同时,部分酒店提供的住宿条件较差,房间小管理松散,人身及物品的安全存在隐患。总体来看,实习生对酒店食宿条件满意率较低。
5.晋升空间较小
众所周知,酒店管理是金字塔管理模式,年青人要坚持并奋斗许多年才能走上管理者岗位,实习生的升职机会更少,如表3所示,实习学生认为一定可以升职的比例仅占6.86%。
四、提高实习生留任率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表明,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工作压力、工作日程安排、培训、固定薪金以外的福利、工作劳动强度、人性化管理以及是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等,都会对酒店员工的离职产生影响。笔者认为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需要共同思考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留任问题。
(一)酒店方面
酒店对实习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要有长远的规划。酒店跟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选取一所或几所院校作为本酒店较为密切的合作对象,从而做好时间、人员、费用、管理、培训、使用等方面工作的衔接和安排。
学生经过酒店实践练习,优秀的实习生必然会成为各酒店所争夺的对象。酒店要在这一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为实习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实习环境。不仅要关心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更要为他们发挥才能、理实一体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使他们能通过实习环节,学习到真正的本领。只有这样,酒店才能持续、有效地开展实习生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1.增加实习工资和提高福利待遇
不少高星级酒店调整了实习期间津贴标准,前6个月使用基本标准,第7个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增加实习津贴。华东区高星级酒店可提供免费的员工宿舍、员工餐、下午茶等。不少高星级酒店提供24小时的餐饮,同时提供休息室、活动区。
2.享受酒店内部优惠
上海半岛酒店实习生实习半年后可以免费住同一品牌酒店,体味半岛酒店的文化和服务。许多酒店员工可享受酒店免费房或折扣房,用餐优惠,甚至有酒店还针对部分高层提供酒店客房作为常住房。
3.更新实习制度,提供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
上海半岛酒店已实施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轮岗的制度,让学生积累各种岗位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目前酒店安排了全部实习生不少于2个部门的轮岗培训,因此也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
4.人文关怀
企业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在生活方面帮助有困难的员工,举办年度郊游、员工生日会等。部分酒店已开设心理咨询交流站,帮助部分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有困惑的实习生疏解情绪和情感问题。
5.设计实习生转正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被誉为中国香格里拉的黄浦军校。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学生在实习期间虽然不可以变换实习岗位,但实习结束后,如果愿意继续留任,可重新选择岗位,工作一年后,可以选择在全国各地的香格里拉工作,工龄延续。
洲际集团推出毕业生计划(6个月)4-6个月轮岗,后4个月定岗,并通过部分职位分析问卷、工作问卷等技术调查方式,了解实习生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而,可发现实习生适合的喜欢的工作岗位,提高实习生的留任率。如6个月MT 管理培训生,用管理培训合同吸引人才,通过测试成为管理培训生。目前留任率平均为10-15%;1-3年达到30%, 3-5年为40%,5年为50%。推荐优秀的实习学生到海外同一品牌学习。
希尔顿2014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于1月初正式启动,要求英语口语及读写流利(英语6级及以上,TOEFL IBT83分及以上 / PBT560分及以上,雅思5.5及以上),必须能够接受希尔顿全球大中华区内工作调派。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全球化发展的平台。endprint
6.加深和扩大校企合作战略,实现“无缝”合作
通过加深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教学、学生质量和学习体验;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给教师提供赴企业锻炼的机会。
(二)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学生都满意,即达到三赢的格局,使得“学校—学生—酒店”这一人才产业链良性运作。其中,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肩负着培训学生业务知识和技能的重任,还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职责。
在实习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后期总结三个阶段中,实习指导老师的角色定位依次是:心理靠山、心理疏导师和成功者的见证人。实习指导老师是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引路人,既要帮忙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给予学生强大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1.做好与酒店方面的协调工作
学校在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之前,要深入进行调查。学生在实习期间,主动与酒店方保持联系,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教学轨道与市场接轨
在问卷调查和与学生的访谈中,校方要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行业运营之间的差距。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当地增加操作课的课时安排,强化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外语教学,具有针对性的根据各地酒店主要客源市场进行语言教学的调整,特别是在国际品牌酒店,使得学生更感受到外语水平的重要性。
3.加强教师队伍的务实性
教师需要积极地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向,通过教学切入实际,提高学生的融入度。目前,学院要求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有到企业挂职至少6个月,锻炼并参与酒店的运营。
4.加强学生实习期引导
完善就业实习教育。高等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并指定学生实习管理指导老师。从学生开始实习起,由指导教师把学生送到实习岗位并进行指导,原则上在实习生到岗一个月之内进行到场关怀指导,引导学生转换思想、变换角色、面对挑战。实习期间需要指导教师安排二次走访,通过对学生实习期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学生实习的状态和质量。
(三)学生方面
实习生在感受酒店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的同时,应掌握好 “三自”:自信、自爱和自强。成长秘诀——自信:树立自信心,快乐工作;自爱:快速融入新环境,适时推销自己;自强:结合自身特长,扬长避短,为自己的未来事业之路铺垫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潜能,实现 “实习”的目的。
1.端正实习动机
我院是高职院校,第一年和第二年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学生首先要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发扬勤奋敬业的精神。
2.做好角色转变
到高星级酒店实习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实习学生要下定决心,转变角色,从基层做起,克服困难,释放压力,脚踏实地的做好实习工作,提高专业技能。
3.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要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主动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潜力,建立自信心,边工作边学习,并为实习结束后安排好下一步发展计划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流动率不断提高的酒店行业,如何通过发现实习生的特点,做好实习生成为正式员工的转化工作,已成为酒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酒店业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切实提升实习生的留住率。比如,设置激励实习生留任制度,实习生留任不再有试用期,并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用。再如,重点培养,职位晋升。对于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可以重点培养,实习期结束后,转为基层管理岗位。
酒店是金字塔型式的企业,越高层的管理岗位人员越少,酒店要设计多重职业发展路径,了解不同实习生的需要,尝试技术等级、工作重新设计等多方面途径,符合实习生职业价值观,满足其职业发展的成就感。
在每年数以百计的实习生中不乏优秀者,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观察、考核,发掘其中的优秀者作为后备人才。如此循环,酒店将会有大量的人才储备,可以有力地支持经营管理活动及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王西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47-48.
[2]陈修玲.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机制的构建[J].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76-78.
[3]方向红.中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之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5(9):150-153.
[4]殷开明,李洁.酒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1(1):11-12,17.
[5]李娜.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9):54-55.
[6]潘瑞艳.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科学创业家,2013(15):11-12.
【酒店管理系统研究现状】推荐阅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10-09
酒店管理公司托管酒店合同03-13
酒店会务管理01-22
酒店采购流程管理06-04
酒店管理合同06-16
《酒店客房管理》大纲11-11
酒店管理理念12-01
酒店管理师12-23
酒店管理资料03-01
酒店管理手册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