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共11篇)

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 篇1

一、深入农村组织(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和农户了解村民气象服务需求状况,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拓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二、认真负责为农村组织和村民提供气象网络信息查询服务,及时了解并如实记录为农服务的结果和效益。

三、及时发布天气信息,接到重要灾害预报、警报时,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传达,及时通知广大群众做好气象防灾避灾工作,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做好防灾减灾避险等工作。

四、做好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协助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情的现场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五、负责站内气象设施(自动气象站、电子显示屏、办公设备、人工影响天气设施)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整洁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六、本站仪器设备由信息员负责管理,不得外借、租赁、转移或者改作他用,因玩忽职守、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造成仪器设备丢失、被盗、损坏、报废的,由信息员赔偿损失。

七、负责站内环境卫生,使之经常保持室外干净、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仪器设备布置合理,便于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 篇2

关键词: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方法,队伍建设

沅江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南洞庭湖腹地,总面积2 177km2,有“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地貌特点,全市总人口75万人,辖16个乡镇、场、办事处。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极端异常气候事件的增多,暴雨、雷暴、大风、冰冻、雾霾等灾害性天气也在沅江市频发。如何利用社会力量,在观测站外更大范围内获取更多的灾害天气实况信息,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积累原始资料数据,从而有效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影响和灾害损失,成为气象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2014年,随着沅江市灾害性天气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湖南省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的新局面。通过在沅江市重新组建一支气象信息员队伍,经过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使信息员掌握工作要领,对区域内出现的10种灾害性天气及时进行辅助观测,以获得更多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并建立辅助观测工作的系列制度,对加强全市灾害天气气象预报、有效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影响和灾害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1 气象信息员队伍组建

目前,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级气象台站,观测点和观测数据十分有限。沅江经过“三农”专项工作的开展,在全省首创“三站合一”“三位一体”的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员“三责任与三义务”工作制度,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2014年汛期前,在沅江市各乡镇重新招募一批有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的信息员、志愿者为“观测员”,对辖区范围内出现的灾害性天气进行辅助观测和资料收集上报工作。

1.1 选择性地确立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为各乡镇观测组长

在6年的信息员队伍建设及4年的“三农”专项工作建设历程中,沅江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即农技站站长、农业保险服务站站长)的“领头雁”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工作组选取信息服务站站长拟任各乡镇辅助观测组组长,向他们单独发出招募函,让其自愿承担起此重任。

1.2 多方式宣传发动,成功招募辅助观测信息员

在沅江市“三农防灾预警”QQ群、乡镇气象预警电子屏上发布招募信息,同时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向各乡镇办公室发出通知,最终从各乡镇、场、办事处成功招募到了预定数量的辅助观测信息员。

2 业务培训与辅助观测工作方法

进行观测前,邀请气象专家对招募的辅助观测信息员进行了专场培训,对每一类灾害天气的定义、观测条件、观测内容、要求及上报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通过现场案例教学让信息员掌握辅助观测的方法与资料处理方法[1,2]。

2.1 辅助观测灾害性天气状况类别与上报类型

2.1.1 天气状况类别。

沅江市常出现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雷暴、冰冻、干旱、积雪、道路结冰、雾霾天气共10种灾害性天气。

2.1.2 上报类型。

根据灾害性天气现象在本地出现频率的高低、持续性及导致灾害的难易程度可将上报分为2种类型:一是灾害性天气现象出现频率低,但极易致灾(出现即报),它包含大风、冰雹、龙卷风、暴雨4种天气现象;二是灾害性天气现象出现频率高,或具有持续性,且已致灾(出现灾情后才上报),包含雷暴、冰冻、干旱、积雪、道路结冰、雾霾6种天气现象[3]。

2.2 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资料采集内容

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主要是对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实况情形进行拍摄和记录;其次是对灾害性天气出现后给某地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进行调查记录。观测资料采集包含2个部分的内容。

2.2.1 文字记录。

对灾害性天气状况进行详细描述,并注明观测员姓名。具备要素要“五有”———时间、地点、天空状况、灾情实况、观测员。

2.2.2 照片或视频记录。

信息员利用手机或数码相机,对灾害性天气状况按规定格式拍摄或录制。照片或视频画面必须清晰,能准确反映灾害性天气实况、天空状况和灾情实况。照片或视频的文字要求照片或视频应注明拍摄时间、拍摄人、拍摄地点(乡、镇、村)、灾害天气类别。

2.3 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资料上传及反馈

2.3.1 资料上传。

信息员将灾害性天气的照片或视频(并文字记录)在灾害性天气出现后12 h内上传至沅江市“灾害天气辅助观测信息收集业务平台”。

2.3.2 资料审核。

工作组成员收到资料后,结合全市天气状况及对旁证的调查情况,对信息员提供的照片或视频资料的质量和真实性进行初审,并决定是否采纳。6 h内审核完毕。

2.3.3资料采纳反馈。

给审核通过并上传的资料提供者,通过平台及时反馈采纳信息。

2.4 观测信息收集业务平台开发和区域自动站资料查询方法

一是该平台具有灾害性天气状况资料的归档、资料审查、综合显示、应用和信息反馈等功能,既能满足灾害性天气信息的方便获取和上报,又能满足气象部门对上报灾害性天气信息的管理和真实性审核;二是对全市区域自动站的布点及站点要素进行介绍,制作沅江市区域自动站分布表图,通过现场举例方法指导信息员掌握区域自动站资料查询方法,用以作为判断某地是否达到灾害性天气量级的依据之一。

3 有效指导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工作

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气象服务人员与试点工作组成员及时向信息员传递预报预警信息,使信息员们在灾害天气发生时能很快进入观测员角色,及时获取灾害性天气发生后的第一手基础观测资料,为各级政府有效进行防灾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示例:2014年7月3—5日,辅助观测信息员遭遇到了培训后首次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过程。7月1日下午,沅江气象台提前发布强降雨专题天气预报,试点工作组通过“沅江灾害天气辅助观测”QQ群数次提示“3~4号我市有大到暴雨,请各位信息员作好观测准备……”。3日晚倾盆大雨如期而至时,是信息员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刻,也是试点工作小组成员忐忑的时刻。次日,信息员们上传的一组组受灾照片以及灾害天气实况视频资料,充分体现试点工作开展已初显成效。

4 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工作机制建设

在辅助观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工作组注重沟通交流,激发信息员主观能动作用,为每位信息员建立个人档案与工作档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无工作单位的信息员参加会议或培训的差旅费、误工费进行报销;对资料采纳情况及酬劳发放情况群内公示等,逐步建立了灾害天气辅助观测系列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信息员激励机制,促进了辅助观测工作的持续开展[4,5]。

5 结语

灾害天气辅助观测赋予了信息员新的任务,意味着信息员队伍的深化,开创了灾害性天气由非气象专业人员来观测的先例,进一步增强了气象部门对更大范围内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弥补了以往只能从观测站点获取灾害性天气实况资料的不足。经过1年中对6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辅助观测,信息员上报了灾害性天气实况或灾情原始照片169张、视频5段,为提高预报预警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基础观测资料支撑。沅江市的先试先行为全省灾害性天气状况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玉洁,杨腾慧.广西气象信息员队伍现状及发展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56-57.

[2]陈楠,孙莹,赵晓华,等.对菏泽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4):220-221,235.

[3]王荣礼,蒋小芹,宋小红.村级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J].贵州气象,2009(S1):157-158.

[4]于莉莉,段丽瑶.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J].城市与减灾,2011(1):42-43.

气象信息有“卖点” 篇3

地处阿拉山山脚下新疆博乐垦区的一些种粮棉承包户热衷于收集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以便能够准确地按天气情况安排农业生产,对适时抢墒播种、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这种根据气候情况科学安排生产的现象在兵团农五师博乐垦区各团场已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职工们还通过团场生产部门与博州气象部门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农业气象信息预报网,提前了解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气象信息和相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这些自己建立的气象观测站,还建立了气象信息资料档案,配有微机、传真机等设备,依据历年周期数据规律,对农民朋友特别需要的中、短期天气、气候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如今,不仅当地的农民朋友,就连城里的商家也开始到这些气象站掏钱买气象信息。参照“天机”,是为了抓住商机,不少商家与气象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偿使用气象信息。博乐农资服务部门也购买了气象信息提供给农民,在去年蚜虫发生的高峰,通过组织农药销售,一个月就净赚100万元。在当地,一些农工商企业和个体户利用手机短信订购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需求,在他们看来,商机就藏在天气预报里。(新疆博乐农五师八十一团 龚冬 邮码:833411 电话:0909-7650201)

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的自我总结 篇4

一、认真做好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我镇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气象信息服务的工作水平和力度。

(一)按时转发每周天气预报,及时查看气象预报,把大风、暴雨、大雪、冰冻、寒流、高温等气象信息及时呈送给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各村、社区和各种养殖大户。

(二)积极做好汛期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在汛期到来之际,我们及时将天气情况通报到各村、社区及一些养殖大户手中,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遇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立刻通知乡镇领导及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减轻受灾程度。在发生灾害性天气时,信息站及时统计损失,把灾情上报给民政、农服中心等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济,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今年7月,我镇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镇信息站及时发出了气象预报,镇党委政府立即启动《桃州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发出红色预警,因应急措施及时得当,在本次灾害发生过程中无一例因灾伤病或因灾死亡事件。

(三)通过公告栏、宣传栏、传单等方式将各种气象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涉农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干群,让群众认识到气象减灾的重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是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拓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仅仅依靠乡镇一级的少量信息员,想要全面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因此我镇今年着力推进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要求各村、社区均上报了村(社区)气象信息员,直接负责本村、社区的气象信息预报预警、灾情上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

同时通过上下联动,积极与各村、社区青年志愿者和防汛抗旱突击队联合,及时参与到抗灾救灾活动中,并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为我镇民政等部门的灾后救助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通过村级气象信息员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上报气象灾情信息,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灾害自救互救的能力。

凉山州气象信息专报-州气象局 篇5

第8期

凉山州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 2018年2月1日

[内容提要] 2018年1月我州气温正常~偏高,州内大部地区月降水量偏少、月日照时数正常。1月上旬后期~中旬初期、下旬后期我州出现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小春作物生育进程有所减缓,但强降温及低温有利于抑制小春作物营养生长期的旺长和病菌虫卵的滋生、蔓延。月内其余大部份时间我州光热条件较好,可基本满足小春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一、我州2018年1月天气概况及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旬平均气温:普格、西昌、德昌、宁南4县市为10~12℃,州内其余13县为1~9℃,与多年同期相比,越西、金阳、会东、盐源、昭觉、雷波6县正常,美姑、德昌、甘洛、会理4县偏高0.6~0.8℃,州内其余7县市偏高1.2~1.7℃。

月平均气温:除西昌、德昌、宁南3县市为10~11℃外,州内其余14县为1~9℃,与多年同期相比,普格、会理、西昌、宁南4县市偏高0.7~0.9℃,布拖、冕宁、喜德3县偏高1.0~1.5℃,州内其余10县正常。

下旬降水量:全州无降水或仅有微量降水,与多年同期比较,州内17县市偏少8成~1倍。

月降水量:除越西、会理、会东3县为12~26毫米外,布拖、西昌、喜德、盐源

4县市仅有微量降水或无降水,州内其余10县为1~6毫米,与多年同期比较,除德昌、越西、会东、会理4县偏多5成~1倍,甘洛1县正常外,州内其余12县市偏少2成~1倍。

下旬日照时数:除雷波1县仅有16小时外,金阳、甘洛、昭觉、越西、美姑5县为40~67小时,州内其余11县市为79~98小时,与多年同期相比,除雷波1县偏少12%,盐源、金阳2县正常外,州内其余14县市偏多11%~50%。月日照时数:西昌、会理、会东、木里、盐源5县市为202~233小时,雷波1县仅有54小时,州内其余11县为110~198小时,与多年同期相比,除甘洛、金阳、美姑3县偏多14%~16%,盐源、喜德、冕宁3县偏少12%~15%外,州内其余11县市正常。

我州1月上旬后期~中旬初期、下旬后期出现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其中州内大部地区连续累积降温幅度1月6日~10日为8~13℃、1月24日~31日为6~12℃。强降温及低温天气使小春作物生育进程有所减缓,但对其正常生长无大碍,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小春作物营养生长期的旺长和病菌虫卵的滋生、蔓延。月内其余大部份时间我州气温多在常年均值附近及以上波动,日照时数多在5小时以上/天,光热条件基本满足小春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月内我州大部地区降水较少,旱地及未适时浇灌的田块土壤湿度继续下降,据我局六次观测,西昌旱地耕作层0~20cm相对湿度均在60%以下,土壤气候性干旱呈轻旱向中旱过渡的趋势。

二、2018年2月天气趋势及对策建议:

预计2月平均气温,州内大部地区以正常为主,州中部、南部略偏高;月降水量州内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少。月内有1~2次较强冷空气活动,州中部、南部地区的小麦孕穗期有1~2天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低温冷冻天气。2月主要天气过程:2~3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天有小雨,高海拔地区有小雪,局地有中到大雪,平均气温下降3~5℃。4~5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天,局地有小雨或小雪。8~9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局地有小雨或小雪,平均气温下降3~5℃。10~12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5~7℃,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雪。18~20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5~7℃,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雪。25~27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6℃,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雨夹雪。为此建议:

1、各地应切实搞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浇灌、适时施肥,确保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的水肥之需,同时切实搞好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将其消灭在萌发状态,减轻其对小春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危害。

2、做好烤烟的适期播种和育苗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低温及大风等不利天气的影响。3、2月份,我州大部地区气温逐步上升、风速增大、空气干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4、2月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出现霜冻的机率较大,应切实做好果树、花卉、蔬菜、高山牲畜等的防寒保暖工作,以防范冷、冻害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和规范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气象部门政府信息的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气象部门政府信息(以下简称政府信息),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管理。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是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第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气象主管机构申请获取政府信息。

第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则;

(二)组织协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组织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四)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

(五)组织维护和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

(六)监督考核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七)监督指导下级气象主管机构信息公开工作;

(八)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二章 公开的范围

第九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职责权限范围内向社会主动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一)气象部门机构设置、工作职责及其联系方式等;

(二)气象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气象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突发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预报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五)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六)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七)气象部门招标采购信息;

(八)重大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本条规定的范围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第十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按程序进行审查。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三章 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一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中国气象局网站、各级政府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二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索引、信息名称、信息内容的概述、生成日期、公开时间等内容。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申请气象部门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采取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气象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机构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的具体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十五条 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部门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于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十六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第十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政府信息,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依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

第十八条 气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第十九条 气象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气象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气象部门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二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气象主管机构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监察机关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气象主管机构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一条 气象主管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内容、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在公开政府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五)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国气象局

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研究 篇7

1 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机理

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工作内容比较多、工作任务重, 在气象局信息员管理中, 当缺乏相应的员工考评机制时, 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懈怠。为促进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整合, 提升信息员工作积极性, 需要在农业气象局中建立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 借助双因素理论,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双因素理论又被称作激励保健理论, 是由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所提出,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理论之所以被称为保健激励理论, 是因为其机理与人的身体健康道理相通。保健虽然不能直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 却具有疾病预防的功效, 即该理论具有预防性特点[1]。

对于企业而言, 保健因素有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福利等。当这些因素难以使人员满意的时候, 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消极;反之, 在此基础上提升这些因素质量, 将会使员工满意, 员工工作态度就会变得积极。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中应用该理论, 需要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现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必须考虑到基层气象信息员的报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同时重视其责任心、成就感等激励因素。二是评价机制的针对性。基于激励理论的评价机制需要以农业气象局的发展要求为基础, 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2]。

2 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

2.1 动态管理机制

基于激励理论的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源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动态化管理机制。当一个组织的人员管理机制处于静态形式, 说明其人员稳固, 但是缺乏人员管理的创新。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的管理机制中实现动态化管理, 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岗位调动、级别变动等方面。

2.1.1推行岗位竞争机制。

在原有的人员聘用基础上, 引入员工竞争机制, 以岗位业绩的竞争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对员工进行定期考试, 考试不合格者依法解聘。

2.1.2 考评结果激励并与绩效补助挂钩。

员工考评需要面向农业企业气象高级、中级、初级信息员。将阶段性考评结果作为其评优凭证, 并且将考评结果与信息源的升级结合。动态管理机制中既有精神的激励也有物质上的激励, 在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的动态管理[3]。

2.2 考评激励机制

2.2.1 信息员的考评内容。

在信息员的考评内容确定上需要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以信息员实际工作为基础, 根据信息员的品德、能力、出勤、绩效、作风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这些能够精确展示出不同信息员的能力素质, 能够实现全面化的员工评价。

2.2.2 考评小组确定。

考评人员选拔决定着信息员考评结果, 这些人员不仅要具有农业气象灾害管理专业知识, 也要具有公正的心态。在该激励评价机制中, 考评人员来自市气象局、县气象局、乡镇政府协理员。其中服务对象在气象信息员服务对象范围内抽取, 包含30%的村干部、70%的村民代表。

2.2.3考评方法。

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信息员管理的内容, 对信息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评, 包含气象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沟通行为、指导方式;外部评价因素包含气象减灾效果、农户满意度、气象信息的指导作用等[4]。

3 结语

通过研究, 基于激励理论的农业气象灾害信息源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动态化的管理机制, 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岗位调动、级别变动等方面。在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的评价中, 建立激励机制, 需要做好很多准备工作, 如信息员的考评内容、考评小组确定、考评方法。

摘要: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机理, 从动态管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期提升气象信息预警服务能力。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员,考核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沙燚.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2]冯永芳.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3]丁荷莲.我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

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考建议 篇8

摘 要 信息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气象信息的精确性、专业性和时效性是影响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从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精细化水平,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时效性、丰富信息内容,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等方面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适应农业生产及农民需求。

关键词 农用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科普

中图分类号:P49;S1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农业气象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效益最为突出、各级党委政府最为重视、广大农民最为需要的公共气象服务。农用气象信息服务是从农业生产需求出发,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技术等,为预测未来对农业有影响的天气条件、天气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具体影响制作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性服务的农业气象专项业务。在认识新疆地区开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疆地区农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开展及发展建议。

1 新疆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境内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有“三山夹二盆”之称,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数不尽的“粮仓、油盆、煤海”,由于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又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较差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特殊的地形和气候使得新疆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和瓜果之乡、四大牧区之一,是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所产瓜果甘美爽口。

同时,新疆又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的省区之一,每年都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其中干旱、大风、干热风、寒潮、冻害、冰雹、霜冻、雪灾、暴雨和洪水等是主要气象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甚至引发农业病虫害等衍生灾害。因此,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未来天气现象、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开发研究适宜的农用气象信息,对于当地农牧民充分了解和掌握农牧业生产中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发展农牧业生产至关重要。

2 影响农用气象信息的因素

2.1 气象信息精确性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感技术、卫星云图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提高了天气预报能力和水平。但每天产生的大量观测、预报数据需要经过专业气象软件订正和人工分析判断后得出优化信息,受气象专用软件及人为订正经验影响,而且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一些局地小气候作用较为明显,农用气象信息目前还无法达到对信息精确性的要求。

2.2 农用气象信息产品单一

信息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当前气象部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还有待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产品单一,大多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服务产品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和技术含量,单一的服务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3 农用气象信息时效性

当前,大部分台站气象信息传递工作中,灾害性天气信息的传播要先报告至政府领导,然后再逐级向下传递,这就延误了一些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有效接收。而且,一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获取农用气象信息的渠道有限,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无法根据提供的天气信息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及各项活动。

3 农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开展

3.1 加强灾害性气象信息服务

春季是新疆冷空气活动频繁季节,大风、沙尘、低温和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及阶段性干旱都会发生,春季为农气象服务任务艰巨,为此自治区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坚持把春季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重点来抓,做好重大天气过程会商,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并上报地方党政领导;细化本地区气象为农服务方案,加强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分析预测、会商及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做好关键农事季节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和春播农业气象条件分析等信息服务工作,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滚动监测、预测,强化棉花、特色领过气象服务工作,及时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精细化农用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兴农网加强农业、气象信息联合发布,不断提高乡镇、村精细化预报业务能力。

3.2 加强部门联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2011年9月28日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与中国移动签订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加强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服务机制,实现信息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特别是在突发灾害来临之际,开辟快速响应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应急联系人预警信息的送达,并开辟全网用户预警信息应急发布绿色通道,确保边远地区农民及时有效接收到预警信息,提高全区防灾减灾能力。

4 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考建议

4.1 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精细化水平

结合新疆各地区特色和农业发展布局,全面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气象科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打造一站式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和精细化水平,提高短时临近突发性灾害天气预报水平、预报能力及中长期天气信息准确率,推出农用天气预报,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4.2 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时效性,丰富信息内容

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延伸农业气象科技服务覆盖范围,着力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围绕各地农业生产结构实际情况,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点对点气象科技服务,丰富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内容,开发研究出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以及涵盖面广泛的农用气象信息,注重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的专业化、个性化和科技含量,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4.3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多层面打造气象科普宣传阵地,新疆气象学会主办并打造了网络气象科普宣传阵地——“气象港”,该网站突出公益性、科技性,凸显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编辑出版科普书籍。采用汉语、维语制作科学性、实用性强的气象科普挂图,利用各种宣传日在基层县乡悬挂,使农民真正对气象科普信息“看得到、信得过、学得懂、用的上”。

参考文献

[1]王双,崔合义,刘浩.浅析我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2(6).

[2]朱美玲.气象灾害对新疆农业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1(5):265-266.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篇9

龙州县气象局 签发人:吕锡仑

强寒潮天气过程对甘蔗影响的预估

一、天气回顾

1月22日以来,我县出现今年入冬最寒冷的天气,过程最低气温0.5~4℃。1月24日各乡镇日平均气温仅为3.4~6.1℃;有3个乡镇最低气温降至2℃以下,最低气温(0.5℃)出现在八角乡;全县出现雨夹雪,是30年来第一次雨夹雪。

二、天气预报

预计未来一周我县多阴天雨天,气温小幅回升,2月1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具体预报如下:

今晚到明天,分散小雨,最低气温6~8℃,最高气温15~17℃; 29~30日,局部小雨,最低气温9~12℃,最高气温16~19℃; 1月31日~2月3日,小雨,气温下降。

三、强寒潮天气过程以及未来天气对甘蔗的影响预评估 本次寒潮过程日最低气温24~25日0.5~3.6℃,其中0.5℃有1个乡镇,1~2℃有2个乡镇。日平均气温24~25日全县大部在4.2~6.6℃之间,且整个降温过程均伴随雨雪天气,对甘蔗生产的影响预评估如下:

大部地区甘蔗可能遭受轻度影响。

四、生产对策和建议

1、各蔗区应根据寒冻害情况重新调整甘蔗砍运榨计划,加大榨蔗量,优先抢砍抢运抢榨受冻严重的甘蔗。

2、抓好甘蔗良种的选留工作,对未受霜害的良种蔗,留全茎种,留足种苗。

联系电话:8824068

2016年1月27日

报: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送:县防汛办、农业局

县气象局信息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篇10

县气象局信息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根据《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云南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各科室对我局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为了落实信息安全,我局成立了信息安全小组,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理人员,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分管保密、信息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并落实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具体事

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二、日常信息安全管理 根据我局的实际工作情况,日常信息安全工作主要涉及上级下发的涉密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管理、业务工作相关数据信息管理。落实具体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对涉密信息文件、材料实行专人管理,确保信息保密工作。我局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审批。我局的行政公开信息须由局长最后审核,业务公开信息由分管副局长负责审核。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局在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

三、信息安全防护管理

我局的计算机及网络经检查,均安装了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每次重新安装系统时都做备份,防止信息丢失。我局的每台电脑每周都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杀毒扫描,加强了在防病毒、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我局使用的计算机分为涉密机和非涉密机,涉密机开机时设置了开机密码,涉密机不能连接互联网,并配套了相应的涉密u盘,杜绝了涉密机和非涉密机之间的混用。我局使用两种网络:互联网和气象系统内部使用的专线网络,专线主要用于气象业务数据的传输,有效地防止了业务数据泄密。同时我局专门指派一名同志兼职计算机维护,定期为我局的计算机进行维护。我局严格规范文件的收发,完善了清点、整理、编号、签收制度,并要求信息管理员每天下班前进行系统全备份。目前,我局的计算机和网络运行良好,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运行良好,没有涉及国家秘密的相关信息,未在网上存储、传输

国家秘密信息,未发生过失密、泄密现象。

四、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上,我局建立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信息安全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报告相关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相关问题。坚持计算机定点维修,并其给予应急技术的积极支持。目前,我局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应急技术支援队伍,主要向县信息办及时报告咨询解决。目前,没有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五、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我局高度重视信息教育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六、信息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不够,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泄密案件的严重性,把计算机安全保护知识真正融于实际工作中。

2、信息安全水平还有待加强,我局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均为兼职,非专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水平低,还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信息安全分类不明确,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信息安全的级别也不同,应对信息安全进行详细分类并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的工作上有所欠缺。

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 篇11

关键词: 气象大数据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1.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的大数据时代已席卷而来。在未来的WEB3.0时代,数据就是资源,数据是保障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同时也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气象大数据时代背景,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行业高校特色,借鉴国外信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培养更加优质的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信息管理类人才,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2.气象大数据概述

2.1大数据概念与特征。

关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数据形式多样,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的数据集合”[1]。大数据通常认为具备以下四个特征[2]:

(1)数据量巨大(Volume)。数据量级已从TB(1TB=210GB)发展至PB(1PB=210TB)乃至ZB(1ZB=220P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2)数据类型多样(Variety)。越来越多的为视频、位置信息、图像与图片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3)有效价值小(Value)。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3];

(4)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流往往为高速实时数据流,需要快速、持续地实时处理。

在此背景下,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各地气象灾害频发,因此迫切需要对各类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和预警,减少经济损失。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海量、分布式的气象数据成为可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是培养气象大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才的主要源泉。

2.2气象大数据时代信管专业面临的挑战。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信管专业是在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之后[4],由原来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5个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合并建立起来的。专业建立之初的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统地设计数据处理应用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专业培养理念和教学安排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1)专业定位不清晰。信管专业设立的特殊背景,导致在教学和管理中对专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定位非常模糊,比如理工科背景的专业发展偏向计算机领域,具有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专业又朝着经济与管理方向发展。定位混乱为信管专业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该专业没有在社会上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产生影响。

(2)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方式需要灵活多样,而国内信管专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人才培养方式普遍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很少。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因此,就业空间被计算机科学或管理学专业学生挤占[5],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的严重脱节。

(3)课程体系亟待更新。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上包括基础课程(如外语、数学、德育、体育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工具等),是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的简单拼凑组合,自专业设立以来,没有大规模地进行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缺乏课程体系的顶层规划与设计,未能体现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气象大数据时代,需要处理的气象数据集合,不但在规模上急剧增长,数据类型也更复杂。TDWI的分析报告指出,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已经不能满足气象行业和相关部门的需求,未来的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深度分析数据的需要,比如技术能力(工具、流程、专业知识)、管理能力(领导艺术、项目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系统能力(系统开发、企业规划)等[6]。

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急需改革,本文从气象大数据背景的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对教学改革策略提出建议。

3.改革措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服务气象事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互联网+”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深度国际化为提升动力,建立并完善分层分类、“三个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未来的改革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引入OBE教育范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OBE教育模式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育活动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本专业建立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以工程教育改革实践为基础,深度借鉴、挖掘和利用工程教育所蕴含的思路与主旨,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及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进行探索与再创新,计划四年内,完成以下教学改革项目:

(1)建立本专业OBE工程教育体系,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其次,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培养标准的匹配矩阵;再次,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做好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

(2)与知名高校、评估机构合作开展OBE教育效果跟踪调研。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完成教师发展评价调查;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完成学生学习时间投入调查。

3.2坚持气象特色发展,打造高水平跨专业支撑平台。

在强化气象学科特色优势的基础上,突出本专业的行业特色及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应用特色,逐步构建经管类跨专业支撑平台,凸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对经管学科其他本科专业建设的示范引领和品牌效应。未来四年,从三个项目着手实现平台和资源优化:

(1)建设大数据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的特点,需要丰富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江苏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建立大数据开发实验室,包括云存储平台建设、基于云存储平台的教育资源建设、大数据开发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工具与资源建设,能有效应用云存储技术实现教育资源。

(2)建成基于云平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师协同优势,通过有机整合师资、课程、教材、教学网站、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资源,构建统一的国内一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各专业丰富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联动建设。通过发挥品牌专业优势,建立区域共享机制,在国内高校专业中形成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实现教学资源全球共享,提升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3)建设省级“气象信息管理与服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三方共建平台“气象服务科学研究中心”及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气象信息管理与服务实验中心”,不仅用于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实践与技能训练,而且为气象行业信息化培训提供规范化现代化高水平实践实训基地。

3.3深度融合工程化培养理念,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适合行业和江苏经济发展需要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面向气象大数据时代要求,侧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系统研发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和工程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未来四年,将实施三个项目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1)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带动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审核评估标准,将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强化工程创新意识、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创新思维训练。将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比例增加至40%左右,在以往两周集中实训课的基础上,不同学期增加课程设计专项、学科竞赛训练专项、科研实训专项等训练计划,实现“由点到面”递进式能力培养。

(2)以工程化培养目标促进实验实践教材出版。充分利用教学团队国际化进修成果,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成果,按照精品化、精细化要求,编写《数据挖掘实践》、《气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8-10门实践类课程教材,争取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

(3)继续完善“专业课程链”相关课程建设。开设翻转课堂和开放式教学,并采用任务驱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建设《信息组织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实现“专业课程链”中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覆盖率100%,1-2门课程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4)紧密结合“专业素质链”加强实践型教学。对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素质培养、科研训练等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4推进高端国际化战略,与国际顶尖高校深度合作。

(1)加入国际顶尖信息管理学院联盟iSchool。iSchool成员主要涵盖了如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传播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设计、工程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通过以iSchool建设为契机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过程进一步规范,通过开展一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推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本专业充分发挥在气象、信息科学等跨学科领域优势,力争尽快加入iSchool联盟,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不断吸取国际知名高校有益经验、改革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2)创立一流“气象信息资料同化”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际科研合作机构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前沿动态人才的最佳平台。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组建“气象资料同化与融合研究中心”,与亚利桑那大学组建“商务智能国际合作中心”,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课程实验班”,联合培养学生,拓宽本科生出国交流渠道。

(3)推动专业国际评估。与国际知名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估公司合作,建立紧跟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通过与国外同类学科专业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国内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国际评估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相关程序,每两年邀请和组织国际同行专家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评估会,形成评估报告。

4.结语

本文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从大数据人才培养的视角对专业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于大数据人才培养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将大数据人才培养落实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设中,不仅要考虑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等。因此,只有系统性地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气象大数据的复合型、交叉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2):1-16.

[2]Wikipedia[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A%90%E7%A7%81%E6%9D%83.[2015-1-15]

[3]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11):9-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王晓东,吴雅琴,王呼生.以信息化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探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8):539-544.

上一篇:描写春节习俗的初三周记800字下一篇:ktv唱歌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