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品冷链管理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药品冷链管理(通用8篇)

医院药品冷链管理 篇1

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DB33/T 713—2008、《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 450-2000(2005)、《GB50072 冷库设计规范》。

3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术语和定义:

4.1冷藏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处、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4.2冷处指温度符合 2℃~10℃的贮藏运输条件。4.3冷冻指温度符合-10℃~-25℃的贮藏运输条件。

4.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使冷藏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

5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

5.1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得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5.2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并用温度探测器检 测其温度。

5.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的都要签收交接单。

5.4冷藏药品从收货转移到待验区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 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 15分钟内。

5.5验收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下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说明书规定的贮藏环境中。

5.6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5.1、5.2、5.3、5.4、5.5操作,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5.7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药品有效期 1年以备查,记录至少保留 3年。

6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

6.1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6.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6.3冷藏药品应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

6.4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冷藏药品有效期 1年以备查,记录至少保留 3年。7冷藏药品的发货

7.1冷藏药品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7.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进行。

7.3装载冷藏药品时,冷藏车或保温箱应预冷至符合药品贮藏运输温度。

7.4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处药品应在 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7.5冷藏药品的发货、装载区应设置在阴凉处,不允许置于阳光直射、热源设备附近或其它可能会提升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7.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药品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药品在贮藏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

8冷藏药品的运输

8.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药品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

8.2采用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保温箱上应注明贮藏条件、启运时间、保温时限、特殊注意事项或运输警告。

8.3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根据冷藏车标准装载药品。8.4应制定冷藏药品发运程序。发运程序内容包括出运前通知、出运方式、线路、联系人、异常处理方案等。

8.5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车及冷藏车的制冷设备、温度记录显示仪进行检查,要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温度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置。

9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9.1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得超过 30分钟/次。

9.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药品冷藏要求。9.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 3年。

9.4温度报警装置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置,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

9.5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冷处应在 3℃~7℃,冷冻应在-12℃~-23℃。9.6冷藏车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 10分钟,数据可读取。温度记录应当随药品移交收货方。

9.7采用保温箱运输时,根据保温箱的性能验证结果,在保温箱支持的,符合药品贮藏条件的保温时间内送达。

9.8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完好。

10冷藏药品贮藏、运输的设施设备

10.1冷藏药品的贮藏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

10.2冷藏药品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药品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贮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车或保温箱运输。

10.3应有经营冷藏药品规模相适应的冷库和冷藏车、保温箱等设施设备。

10.4保温箱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配置方式以及环境温度进行保温性能测试,并在测试结果支持的范围内进行运输。10.5冷藏车应符合国家 QC/T 450-2000标准要求、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 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并具有自动除霜功能、自动温度监控记录功能。

10.6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

10.7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急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 3年。

10.8建立健全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 3年。

11人员配备要求

11.1应配备与药品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11.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

11.3从事冷藏药品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冷藏药品的贮藏、运输、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11.4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GSP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冷链药品管理制度

1、制定目的:确保需冷藏或冷冻药品储存、流通的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等。、范围: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监测等管理全过程。

4、内容

4.1术语和定义:

4.1.1冷藏或冷冻药品指对药品贮藏、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药品。4.1.2冷藏指温度符合 2℃~8℃的贮藏运输条件。4.1.3冷冻指温度符合-10℃~-25℃贮藏运输条件。

4.1.4药品冷链物流指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和使用单位采用专用设施,冷藏药品从生产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药品库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4.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

4.2.1冷藏药品的收货区应设置在冷库内。

4.2.2收货时应检查药品运输途中的实时温度记录,以及交货时的实际温度。4.2.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索取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每个交接环节都要进行交接单签字确

认。

4.2.4冷藏药品从上下货转运到冷库或冷藏车的时间,冷藏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完成。

4.2.5验收在冷藏库待验区进行,验收合格的药品,应迅速将其转到冷藏库合格区。4.2.6对退回的药品,接收企业应视同收货,严格按 4.5.1-4.5.5的条款规定操作,同时查看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应当拒收,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送检验部门检验。

4.2.7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记录至少保留 5年。4.3冷藏药品的贮藏、养护

4.3.1冷藏药品贮藏的温度应符合冷藏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贮藏温度要求。4.3.2贮藏冷藏药品时应按冷藏药品的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4.3.3冷藏药品应按规定进行在库养护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应先行隔离,暂停发货,做好记录,及时送检验部门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处理。

4.3.4养护记录至少保留5年。4.4冷藏药品的发货

4.4.1冷藏药品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4.4.2拆零拼箱应在冷藏药品规定的贮藏温度下进行。4.4.3装载冷藏药品时,冷藏车或保温箱应预冷至符合药品贮藏 运输温度。4.4.4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的时间,冷藏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

4.4.5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载区应设置在冷库内。

4.4.6需要委托运输冷藏药品的单位,应与受托方签订合同,明确药品在贮藏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温度要求。

4.5冷藏药品的运输

4.5.1应配备有确保冷藏药品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

4.5.2采用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注意将保温箱储藏温度降至冷链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并启动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对储藏期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记录。

4.5.3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药品时,应根据冷藏车标准装载药品。

4.5.4应制定冷藏药品的运输记录,对运输人员、运输时间、运输期间温湿度、运输车辆、送达地址等做详细记录。

4.5.5运输人员出行前应对冷藏车及冷藏车的制冷设备、温度记录显示仪进行检查,要确保所有的设施、设备正常并符合温度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及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温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

4.6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4.6.1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的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超过30分钟/次。

4.6.2冷库内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符合药品冷藏要 求。

4.6.3自动温度记录设备的温度监测数据可读取存档,记录至少保存 5 年。

4.6.4温度报警装置应能在临界状态下报警,应有专人及时处置,并做好温度超标报警情况的记录。

4.6.5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冷藏应在3℃~7℃间,冷冻应在-12℃~-23℃间。4.6.6 冷藏车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10分钟,温度记录应随药品移交收货方。4.6.7 采用保温箱运输时,根据保温箱的性能验证结果,在保温箱支持的,符合药品贮藏条件的保温时间内送达。

4.6.8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守好。

4.7冷藏药品贮藏、运输的设施设备

4.7.1冷藏药品的贮藏应有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

4.7.2冷藏药品运输方式选择应确保温度符合要求,应根据药品数量多少、路程、运输时间、贮藏时间、贮藏条件、外界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宜采用冷藏车或保温箱运输。

4.7.3应有经营冷藏药品规模相适应的冷库和冷藏车、保温箱等设施设备。

4.7.3保温箱应根据不同材质、不同配置方式以及环境温度进行保温性能测试,并在测试结果支持的范围内进行运输。

4.7.4冷藏车应符合国家QC/T450-2000标准要求、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并具有自动除霜功能、自动温度监控记录功能。

4.7.5冷藏设施应配有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

冷藏药品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应有校准方案、定期维护方案和紧争处理方案,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校准、清洁、管理和维护,并有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

4.7.6建立健全冷藏药品贮藏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5年。

4.8人员配备要求

4.8.1应配备与药品冷链管理、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4.8.2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养护、保管人员应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要求。

4.8.3从事冷藏药品收货、验收、贮藏、养护、发货、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贮藏、运输、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业务培训

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制度

一、冷藏药品的运输必须用冷藏箱,领取冷藏药品时必须配置相应的冷藏设备。

二、冷藏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冷藏药品发放、运送、接收人员要进行温度监测记录。

三、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四、冷藏药品要进入冷链系统保存,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五、冷藏药品保存期间要进行温度监测,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测量1次冷藏药品温度,并如实记录监测结果;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

六、贮存的冷藏药品要摆放整齐,冷藏药品与箱壁,冷藏药品与冷藏药品间应有 1-2cm的空隙,冷藏药品要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摆放。

七、冷链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污迹,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冷藏箱和冷藏背包使用过擦净水迹,保持箱内干燥和清洁。

医院药品冷链管理 篇2

关键词:FMEA,风险管理,GMP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 投放市场的生物药物和疫苗越来越多。到2011年, 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收入达到近1 000亿元。生物制药的发展拉动了冷链运输的发展, 其运输管理在现代医药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

2011年3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卫生部令第79号) , 其中规定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生产企业应依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 以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实施风险管理的工具FMEA, 并将其应用到冷链药品的发运过程中, 为药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实施质量保证提供参考。

1 FMEA介绍

FMEA (Failure Modeand Effectsand Analysis) 意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航天工业公司, 是一种对可靠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在分析过程中使问题得到合理化解决的工具。

20世纪90年代后,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制定了FMEA参考手册, IEC出版了有关FMEA的国际标准。

目前, 该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制药行业中。2005年, ICH在其发布的Q9《质量风险管理》中提及药品质量的不同领域, 如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现场检查等均可运用质量风险管理。

企业和监管人员可以采用公认的风险管理工具来评定和管理风险, 如FMEA、HACCP、FTA等。

FMEA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有8个步骤:确定评估对象, 对评估对象功能、失效形式及后果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潜在失效的原因及失效发生的频率 (Occurrence, O) 、严重度 (Severity, S) 、可检测性 (Detection, D) 等, 并进行风险优先指数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计算, 从而确立风险大小, 量化其风险, 排列风险优先次序, 并根据确定的风险大小指数, 采取改进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判断是否在可接受水平, 并继续采取控制措施, 直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2 冷链药品发运

2.1 冷链药品概念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中将冷链定义为“为保持新鲜药品及冷冻药品等的品质, 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浙江省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定义冷链药品是指对贮藏、运输条件有冷处或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 》对冷处的定义为2~10℃, 对冷冻温度范围未定义, 一般认为冷冻药品温度范围为-15~-25℃。

2.2 冷链药品发运流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则中定义发运为企业将产品发送到经销商或用户的一系列操作, 包括配货、运输等。本文细分整个发运过程, 包括下达产品订单、查询货位、拣货、转移至发货区、装货、运输、与客户交接, 如图1所示。

3 用FMEA对冷链药品发运流程开展风险管理

图1中的每一个环节发生偏差均有可能对药品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因此, 药品生产企业除了应重视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外, 也应对冷链药品的最终发运环节予以重视, 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质量保障角色。本文借鉴了FME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将其应用于冷链药品发运过程。其管理步骤划分为:制定实施FMEA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依据FMEA原理对冷链药品发运流程开展风险管理。

3.1 制定实施FMEA的标准操作规程

批发企业应依据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起草、审核并发布FMEA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规程内容应包含目的、制定依据、风险管理人员构成、实施FMEA具体步骤、评估标准、周期、实施FMEA清单表格等相关内容。由于产品的发运隶属于仓储管理部门, 因此该操作规程可由仓储部门起草, 质量管理负责人最终审批, 最终的冷链药品发运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如表1所示。

3.2 依据FMEA原理对冷链药品发运流程开展风险管理

企业应依据其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开展风险管理。质量风险管理小组应建立实施FMEA具体步骤, 举例如下:

(1) 召集风险小组, 分析可能的失效模式 (头脑风暴法) ;

(2) 分析可能的影响, 评估影响的严重度 (S) 、发生频率 (O) 、失效时的可检测性 (D) ;

(3) 计算RPN值, 并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

(4) 确定需进一步采取措施的风险点;

(5) 形成FMEA风险评估报告。

在以上步骤中, 关键的环节是确定风险评估的标准, 即确定哪些风险点RPN值超过预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这涉及到建立风险评估参数 (表2) 、RPN值的计算、风险点的决策, 风险决策表如表3所示。

RPN=严重性×发生率×可检测性, 则最大RPN值=4×4×4=64, 最小RPN值=1×1×1=1。

对经营流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在明确了FMEA实施步骤和建立相应标准 (风险评估参数表) 的基础上, 对经营各环节开展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并讨论提出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和规避风险, 药品经营流程风险分析举例如表4所示。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开展风险决策。依据风险评估出的RPN值和风险决策表实施进一步的措施以降低风险, 举例如表5所示。

4 结语

针对药品流通过程开展风险管理对保证药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借鉴了FMEA风险管理工具对流通过程开展风险管理, 其主要内容在于对经营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以及针对高风险点的再决策。需要注意的是, 风险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批发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不断的认知, 并将新的风险纳入FMEA评估和再决策中。

参考文献

[1]张迎秋.药品流通环节质量风险管理[D].济南:山东大学, 2012.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EB/OL]. (2013-01-22) .http://www.sfda.gov.cn/WS01/CL0053/78464.html.

[3]徐晓华, 章新, 阎超.HACCP方法在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0 (41) .

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篇3

[关键词] 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6-02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具有与治疗无关的其他副作用,因此任何药物又可能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根据造成伤害程度的不同,临床上按管理类别将治疗药物分为一般管理药品、特殊管理药品、高危药品等。高危药品是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于2003年第1次公布,在2007、2008年进行了更新。2008年公布高危药品除了19 类外,还包括13种药物。

1 高危药品的概念及笔者所在医院现有种类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将一类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命名为“高危药物”[1] (high-risk medication or high-acert medication)。WHO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高危药品管理列入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009年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改司指导下,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发布和实施《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6号)。其中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中明确指出有误用风险的药品应规范管理。近年尽管我国也现“高危药品”这一概念,但许多医院真正对高危药品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没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缺乏对高危药品有效监管和规范的操作规程,致使大多数医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应加强高危药品的宣传,让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高危药品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管理。

2008年ISMP公布19类高危药品目录,在19类和13种高危药品中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品种如下。

19类中有:(1)静脉用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3)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4)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胺碘酮);(5)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溶栓药、糖蛋白Ⅱ/Ⅲa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用普通肝素、阿加曲班、、阿特普酶、瑞替普酶);(6)静脉用和口服化疗药(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阿柔比星、奥沙利铂、白消安、吡柔比星、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7)高渗葡萄糖注射药(50%葡萄糖);(8)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9)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罗格列酮、格列吡嗪);(10)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地高辛);(11)脂质体药物(两性霉素);(12)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咪达唑仑);(13) 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药(水合氯醛);(14) 静脉,透皮或口服吗啡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帖剂);(15) 神经肌肉阻滞药(琥珀酰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16)静脉用造影剂(泛影葡胺、碘海醇);(17) 肠外营养药(复方氨基酸、脂肪乳)。

13种中有:(1)秋水仙碱注射液;(2)胰岛素注射液(普通和混合胰岛素);(3)硫酸镁注射液;(4)甲氨碟呤片(非肿瘤用途);(5)阿片酊;(6)缩宫素注射液;(7)硝普钠注射液;(8)浓氯化钾注射液;(9)异丙嗪注射液;(10)浓氯化钠注射液;(11)500 mL灭菌注射用水(供注射吸入冲洗用)。

2 高危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的差异

高危药品没有固定规则化使用剂量,安全指数狭窄[2]。高危药品重点是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危害,其监管重点是:规范使用,分类贮存。高危药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用药差错,及其他伤害。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误用包装类似的药物、护理人员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产生的气雾对操作者造成潜在的危害等。

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制剂、计生药品)强调依法管理,合理使用。如管理不当、使用不当则易造成成瘾、中毒、健康损害及社会危害。

3 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监管措施

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对于基层医院,面对患者,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剂处方、护理人员使用药品等环节,怎样防范用药差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层医院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核对患者的信息、审核处方的适宜性、核对调剂药品的正确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及告知注意事项等。

因此有必要建立医、药、护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高危药品目录,明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制定高危药品的管理体制[3]。具体面对高危药品管理和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其内容:高危药品包括具体品种数;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加强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3.2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临床医师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药学人员调配处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应要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如口服降糖药物患者对磺胺类过敏,造影剂过敏等。如果在临床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应即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并做好相关的总结报告,及时通报全院用药安全网。

3.3 询问患者的疾病史

临床医师在选择高危药品时,要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药物。如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对肝、肾有毒害性的药物(特别在使用化疗药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阿柔比星、奥沙利铂、白消安、吡柔比星、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时应考虑其对肝、肾损害,必要时需调整剂量或选用其他药物;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使用肾上腺受体兴奋剂类药物需考虑其对心脏的影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抗凝血药物应考虑对凝血药功能的影响。

3.4 询问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临床应考虑不同患者的生理状况,合理使用高危药品。如老年患者、孕产妇、婴幼儿、特殊酶缺乏患者使用需此酶降解的药物,会引起的全身反应或毒性。如浓氯化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 浓氯化钠注射液、地高辛、普通和混合胰岛素、缩宫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溶栓药、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上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生理伤害。

3.5 防范调剂差错或配伍禁忌

由于药品品种的日益增多,商品名各不相同,包装差异不大,规格不同容易混淆,药品调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调配差错,医院药师对已调剂的药品必须对进再次核对,核对除药品名、剂量、规格正确外,还需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核对,如包装的一致性、批号的一致性、药品是否变质、有效期是否在规定的范围等。药师调配处方时应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发现配伍禁忌应拒绝调配并即时与医师联系。

3.6 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患者只有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知晓了用药的注意事项,才可能显著降低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当不良反应发生时,避免患者产生恐慌心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应详细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3.7 药房、病区、护理单元要正确进行高危药品的贮存

应根据各类药品的性质及贮存方法进行合理分类及贮存,如需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应进行特殊贮存。分类应醒目,易与其他药品分辨。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避免使用差错。

对于基层医院,如果能做好以上工作,相信一定能将高危药品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张波,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2009,1(44):3-6.

[2] 李连新,王春红,付燕霞.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及措施[J].中国医药,2011,8(6):1008-1009 .

[3] 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J].中国药房,2009,22(20):1691.

冷链药品操作规程 篇4

1、目的:为确保冷藏储存药品在收货、储存、养护、发货、运输环节的温度控制和监测工作正常运行,以保证药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所有冷藏储存的药品。

2.2、对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发货、运输各环节的温度进行控制和监测。

3、职责:

3.1、验收人员负责冷藏药品收货、验收时的温度控制、监测和记录。

3.2、冷冻机操作员负责冷藏药品储存时的温度控制,养护人员负责冷藏药品储存时的温度监测和记录。

3.3、发运人员负责冷藏药品发货、运输时的温度控制、监测和记录。3.4、质管部负责冷藏药品各环节的温度控制、监测和记录的检查。

4、操作程序:

4.1、冷藏药品的收货、验收操作程序:

4.1.1、冷藏药品收货区应在阴凉或冷藏环境中,不得置于露天、阳光直射和其它可能改变周围环境温度的位置。

4.1.2、收货前,如能当场导出随行的温度记录仪记录数据,应查看并确认运输全程温度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接收货物;如不能当场导出随行的温度记录仪数据,应暂移入规定温度的待验区,待获得运输全程温度数据并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验收后移入合格品区。

4.1.3冷藏药品收货时,应向承运人索取冷藏药品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的,每个交接环节的收货方都要签收交接单。

4.14、冷藏药品的收货、入库应在30分钟内完成,冷冻药品应在15分钟内完成。

冷链药品委托配送协议书范文 篇5

甲方:山东*大药房有限公司 乙方:山东**药业有限公司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降低经营成分,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各级药监局有关文件精神。甲、乙双方本着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以下冷链药品委托配送协议:

一、甲方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法律法规文件要求,所经营的冷链药品必须全部从乙方采购,并委托乙方将冷链药品直接配送到甲方所有门店。

二、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冷链药品配送运输的温度数据,采用适宜的设备保证药品符合运输条件;甲方门店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冷链药品进行收货与验收,符合要求的方可收货。

三、乙方应保证冷链药品质量。销售及配送药品时,向甲方提供药品合法证明文件及药品检验报告书。

四、乙方接到甲方订单后,在规定时间内出库复核、运输配送。同时,开具药品随货通行票据,将冷链药品和随货通行票据送达甲方门店,甲方应及时办理药品交接手续。

五、甲方应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按照购销合同、协议规定,如期交付货款及相关费用。

六、甲方与乙方共同负责处理甲方退货事宜。冷链药品非质量问题不允许退货。

七、甲方和乙方共同负责配送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时,乙方质 量管理部应协助乙方进行调查处理。

八、山东**大药房门店地址:******

九、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十、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通等法律效力。

甲方:山东**大药房有限公司 乙方:山东**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

医院药品管理制度 篇6

医院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药剂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医院药学科必须根据医疗、科研的实际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医院药剂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医院

药剂管理,严把采购、保管、使用关,为人民健康服务。

一、西药管理

(一)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在供应政党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2~4个月,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调整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预见药品前景,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保证医疗需要。

(二)验收购进、调进或退库药品,由药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严格验收。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外观质量、包装情况、进价等项进行验收核对,全部合格逐项填写药品验收入库记录本,经与原始单据核对无误,采购、保管人员双签字后方可入库,交有关领导签字办理专帐付款。

(三)保管药剂人员要认真执行药政法。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必须按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保管药品库房建筑必须坚固、干燥、通风。易燃易爆药品需保管入危险品库内。防火安全设施要齐备。

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注意药品要求温度低温保存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药品需冰箱内存放,需避光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效其药品及时登记,定期检查。做好防霉、防虫、防鼠措施。有完善的药品帐、卡进行统计,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四)调配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方后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处方内容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调配要细心、迅速、准确,核对双签字。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的调配必须按其有关规定审方、调配。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改后再调配,药剂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对急救抢救用药随到随配随发,不得延误。

(五)使用门诊药房供门诊病人使用,病区药房药品供住院病人使用。药剂人员必须把好使用关,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必须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自费药品要严格管理,不得用于公费处方。杜绝滥开方,开大方,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拒绝调配。

药剂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介绍国内餐新药及其药理作用、性能、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有关资料,使临床用药不断得以更新。

二、中药管理

(一)采购根据本院业务性质和工作范围,参考微机输出药品消耗动态及不同季节用药情况,编造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进行采购,正常情况下库存量限定2~4个月。

采购药品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执行。不得购进伪劣、变质和非医用药品。采购人员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廉洁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令,严把药品质量关。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严禁从私人手中购药,确保人民用药安全。

(二)验收严把验收关是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步骤,中药的真伪、优劣、霉变、虫蛀、掺假问题比较突出,要求验收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品名、规格、产地、质量、数量、价格等方面的验收。中成药需按规定验收核对。验收合格后按原始凭证填写入库单及时入帐。要求帐物相符。

(三)保管中药保管视药物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贮存方法,按药物性质,入药成分或帐号次序集资保管,注意室内干燥、通风、掌握好室温与光线对药物的影响。

不具芳香性的根茎叶花宜放木箱阴凉处,气味芳香及贵重药品宜密闭于瓷器内,易生虫又不易爆晒的需熏蒸;果实、种子类需密闭于瓷罐及缸中防鼠;动物脏器及胶类药品需保存于盛石灰装置的瓷罐中;对毒性药品、麻醉药品需专人专柜加锁保管。

(四)调配中药调剂室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所用中药的调配,调剂人员根据本院医师签名处方进行调配。调配人员要严格按调配制度进行调配。称量要准确,如一方多剂者分包要等量;如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应单包,并注明煎服方法。调配毒性药品需经二人核对,调配后量具应及时清洗干净,处方调配后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实行双签字再行发出,急症处方随到随配方发药,不得延误。

医院药品冷链管理 篇7

冷藏药品是指用于治理、预防疾病的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冷藏保存的药品。低温一般是2~8℃的温度条件, 需要低温设施设备来保证。通常冻干粉针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都属于冷藏药品范畴。冷藏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与使用有特殊的要求, 其物流过程包括购、销、存、运等过程中都需要采用非常规的方式与方法, 一旦出现疏漏会导致严重的人体损害和社会危害。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属于现代物流业的一个分支, 是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括药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冷藏药品需要以低温的方式保管与运输, 因此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保证冷藏药品品质的关键环节。

二、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 我国在医药研发和医药生产环节方面已经具有较高水平, 有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 但是药品储藏和药品运输等药品物流环节却存在不少问题, 特别是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如下:

(一)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冷藏药品需要在低温的环境下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完好, 故冷藏药品需要全程冷链, 即物流中每一个作业环节, 无论是运输、储存、装卸搬运还是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衔接过程都必须保证药品始终处于相应的低温下, 所以, 冷藏药品必须对物流实施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监控, 但是目前我国的药品冷链检测还接近于空自状态, 约有80%的药品和疫苗是在几乎没有任何检测的情况下储藏运输的, 许多需要冷藏的药品从出厂开始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过程链条上, 常常出现“断链”现象。目前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旺盛, 但是冷链物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已有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30%, 许多需冷藏药品由于物流过程中无法满足冷链要求而导致潜在隐患。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体系还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 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 第三方物流介入严重不足, 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

(二)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缺失

目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是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流通监仔管理办法》, 另有浙江省的地方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 标准的严重缺失是整个冷藏药品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原因, 冷藏药冷链无行业标准, 技术规范和服务质量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 出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参差不齐。

(三) 冷链物流硬技术落后

物流技术包括物流硬技术和物流软技术。物流硬技术主要包括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站场设施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方面。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技术物流与国际相比差距巨大, 主要表现为物流冷链装备与冷链设施等物流硬技术严重不足。在冷藏装备方面, 我国目前保温车拥有量约有30, 000辆, 占到货运车辆的比例为0.3%, 美国冷藏保温车约有200, 000量, 占到0.8%~1%, 英国这一比例为2.5%~3%, 德国为2&%~3%;我国汽车冷藏运量占到汽车货运总量的比例为20%左右, 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到汽车货运总量的比例为60%~80%;我国冷库总容量约为700多万立方米, 很多冷库仅仅限于对肉类、鱼类货物进行冷冻冷藏, 用于药品冷藏的冷库非常缺乏。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无线射频识别) 技术作为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 在国外物流领域发展非常迅速, 这项新技术在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中应用却很鲜见,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

(四) 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近年来中国物流产业蓬勃兴起, 对物流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人才缺口高达600余万人, 虽然物流学历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推进, 但在短时间内仍无法满足因物流产业迅猛发展而带来的人才需求。

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 人才的缺乏更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严峻现实。国内专门培养冷链物流的学历教育聊聊无几, 很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仅仅接受过简单的物流培训, 学习很不到位, 专业水平不高, 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培训内容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未能达到冷链物流的要求。冷链物流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矛盾之一。

三、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 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

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院应当研究、探索、实践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考核标准和实施细则, 制定行业生物制品冷链物流标准和技术规范, 国家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 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

(二) 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冷链“断链”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对冷链市场的上下游进行进整体规划与整合, 创建能满足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患者等各方面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新模式, 搭建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政府政策导引和倾斜, 大型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牵头, 全社会冷藏药品冷链企业联合起来, 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实现冷藏药品的社会共同配送, 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提高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效率。通过一体化物流平台, 并借助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冷藏药品的共同配送, 可以避免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施与设备重复建设与重复购置, 节省大量的设备、土地、资金与人类等资源, 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时创造出巨大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积极推进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 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 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 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与传统物流相比, 第三方物流更为专业, 综合成本更低, 配送效率更高, 是国际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是一种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 任何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药品配送都是极为不经济的。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想要较低成本地辐射全国, 只有借助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 使冷藏药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进军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可以降低药品物流成本, 提高药品流通效率效益, 更好地保障药品质量, 也可以较好的解决我国目前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瓶颈。

(四) 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物流设备是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 涉及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 因此若想迅速提高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 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在物流设备方面, 应对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更新, 以满足市场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需求。目前, 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输与配送的需要较大, 我们应发展适应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小编组机冷车, 并大力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我们应该加大物流技术的科技开发, 尤其是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革新, 加快引进先进技术, 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 例如运用“RFID冷温度管理系统”、“GPS+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等, 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 对疫苗、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的物流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

(五) 培养专业冷链物流人才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或因为重视程度不够, 往往忽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 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我国冷链物流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重视培养高级物流人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已成为制约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 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目前,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缺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 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 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 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丹.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3 (11) :79-80

医院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刍议 篇8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502-02

中图分类号:R 95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3

麻醉药品系指吗啡、可待因、阿片之类的毒剧药品,它们与临床应用的乙醚、普鲁卡因等具有麻醉作用的麻醉剂不同,因为此类药物具有成瘾性,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1],对其生产、运输、出售、管理、使用等均有明确的规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吸毒贩毒又有兴起之势,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政府采取严格的整治措施,禁毒力度不断加大,阻断市场毒品的来源,吸毒贩毒人员就将麻醉药品视为毒品的替代品,麻醉药品流失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肿瘤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运用麻醉药品镇痛的几率也在增加。因此,麻醉药品成为医院药房药品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防止麻醉药品的滥用和流失,现结合医院实际,浅谈麻醉药品管理实践和规范的使用流程。

把好麻醉药品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关

麻醉药品的管理是医院安全医疗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为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的贯彻落实,首先把好专业人员素质关,一是对麻醉药品管理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强化法律观念,更新药品知识;制定本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把麻醉药品管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使麻醉药品进入规范化管理。二是医院的麻醉药品统一由中心药房调配,由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专业人员负责,要求具有药师资格,接受麻醉药品管理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得从事麻醉药品管理工作。本院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均通过培训考核,持有麻醉药品调配的合格证。三是强化麻醉药品处方权资格,开方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规定对有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必须在《麻醉、精一药品处方权医师签字留样本》上签字备案,以便查询核对,强调书写麻醉药品处方规范,准确无误。

认真落实麻醉药品“五专”管理

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五专”管理指的是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在“五专”管理原则指导下,各医院的实施都有各自的经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专人负责。按要求指定具有药师资格,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药学专业人员,具体负责麻醉药品年度的购药申请,入库的登记,科室配备基数、补充的审核,签字备查等等,这些过程都要双人核对,防范失误。②专柜加锁。为确保麻醉药品储存安全,防范坏人行盗的事件发生,存放的库房或药房要安装防盗装置,设有专用的保险柜存放,实行双人双锁,互相制约,杜绝药品无故流失。有条件最好安装报警装置,联入医院安全网络。③专用帐册。中心药房通过微机管理,在麻醉药品专用账册中,录入麻醉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储存数量等资料,并实行双人复核,对药品入、出库房,每日消耗记录盘点清楚,做到账目与药品相符,同时打印一份存入麻醉药品专柜中,微机存档与账目相符,确保安全。④专用处方。开具麻醉药品必须使用专用处方,印制处方用纸的颜色为淡红色,右上角标有“麻”字样,以区别于普通处方。专管麻醉药品的药师必须严格审核,处方上签字的医师姓名应与处方权医师签字留样相符,查看处方前记、正文药品书写合格后方予以调配,发出药品,并行使职责,做到双签字,杜绝差错事故发生。⑤专册登记。专册登记与专用处方都是麻醉药品使用的重要文书,是评价麻醉药品使用是否合理,判断是否滥用及成瘾的重要参考依据[3]。因此登记必须详细,内容包括:日期、用药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等一般情况,以及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开方医师、处方编号、发药人、核对人、取药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处方的管理,遵循处方计数管理,每日按顺序将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编号。

麻醉药品使用流程的管理措施

管理的目的是切实保障药品的合法、合理和安全使用,避免患者直接接触麻醉药品,消除中间环节的不安全隐患[4]。我们的管理流程是:①严格审方:接到麻醉药品处方后,药师必须按照专用处方和专册登记相关项目逐一审查,如处方书写项目齐全、规范,开方医师处方权确认,调配人员可按程序给予调配,否则拒绝发药。对于夜间值班又无麻醉药品处方权的医师,在急需使用麻醉药品的情况下,可暂凭其开具的处方取药,事后由所在科室的主任补签处方,由相关护士来药房换取原处方。②处方限量:门(急)诊处方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3日量;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镇痛,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7日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要注明理由并在剂量处签名。住院患者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③调配程序:按《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剂人员不得直接把药品实物发给患者,而是交给领药护士,本院规定,门(急)诊注射用药由注射室护士领取,住院病人由科室护士领药,护士收到实物后在处方背面签收,并在麻醉药品使用记录本的取药项签名。护士注射完毕后及时将空安瓿及残余量处理登记表一同交回药房,并再次在处方背面签字,以确认返还。其他剂型门诊病人可以直接到药房取药,但必须确认取药人姓名和身份证明,住院病人则由科室护士领取并记录签名备查。④科室用药:手术室用麻醉药品由手术室直接从药房领取,根据临床需要,手术室配备一定基数,每次补充基数时由科室专管人员根据实际消耗,凭处方及使用过的空安瓿到药房办理补充手续。至于余量的消匿,按“五专”管理的相关内容依次登记处理,以备追踪检查。手术室建立有残余量处理登记本,由药师定期核查。临床科室基数的配备,由科室指定人员负责维护和管理,并协助科室负责人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通过上述规范化管理,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条理有序,出现良性循环,杜绝了浪费和流失现象,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S].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7.

[3]吴晓放,蒋 李.医院麻醉药品管理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01):127-128.[4]侯庆源,刘建荣,王际传.加强麻醉药品使用流程管理的体会[J].中国药房,2008,19(25):1962-1963.

(收稿日期:2009-07-21 修回日期:2009-08-15)

上一篇:高考英语D 满分作文下一篇:温暖早安心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