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师研修(精选6篇)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三)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
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一探究一一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树立新的理念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掌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
(一)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二)独立性
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
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
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
(三)独特性
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
(四)体验性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五)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
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小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
一、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基本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 所有学科一律平等, 无所谓大小。那何为学校的小学科呢?它是在现实中被学校群体默认使用的一种称谓, 指的是语数英以外的其他学科。它们在课程中所占课时少、任课教师数少, 而且学科地位被边缘化, 是弱小的学科群体。具体表现在:
1. 课程普遍不被学校重视
不少学校不设课程或虚设课程, 以课程表为伪饰, 兼科教师将课表的小学科课程上成主科课程;兼科教师对小学科课程缺乏深入研究、课堂质量不良, 领导没有或较少关注小学科的质量情况。例如, 广州市白云区4个乡镇共73所小学, 人和镇从没有固定调研课的学校, 江高镇学校领导对小学科从未调研课达64% (见表1) 。
2. 校本教研未有实质性开展
小学科任课教师不开展或少开展集体备课、观课研讨、研究反思等校本研究活动,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 除语数英学科外, 较少见到小学科校本教研的原始性材料, 包括计划、总结、集备记录、听课记录、学业期末评价记录等, 也较少见到有学科业务学习资料、学科电子资源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材料。4个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资料调查情况 (见表2) 。
3. 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之路艰辛
小学科专任、专业学科教师人员数量较少, 开展校本教研少, 对专业缺乏追求, 学校对小学科关心激励少;也有一些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 但被学校转岗教主科, 本学科成为其副业 (见表3和图1) 。学科专任率普遍较低, 任主科兼教信息科占了主要比例, 可见, 小学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之路较为艰辛。
4. 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
由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学科态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校园文化生态等各种原因, 导致学生除了语数英以外, 其他学科素养的发展甚为薄弱,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 被制造成公开的秘密:学习是语数英, 评价也是语数英。
二、农村小学的小学科教育问题分析
上述小学科教育的问题在各种层次学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但在农村小学中问题尤为突出, 越是偏远的学校、学校规模越小的学校, 问题越严重。归结其原因有:
1. 教育价值取向明显功利化
在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中, 小学科没被纳入升学评价体系, 因而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强大的功利驱动之下, 应试的压力从一个学段往一个学段下移。不同的价值取向, 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 为了短期的升学利益, 在显性或隐性的文化舆论面前, 学校的教育活动形成了大小学科与主次学科、主流与非主流教师群体等俨然成型的文化生态, 还有现时的绩效工资方案在教学成果利益分配的差异, 更让小学科教师感觉被边缘化。
2. 区域教育资源调配有先后
白云区在城市化进程中, 原农村地区逐步转化为城乡二元化结构地区, 致使区情愈加复杂。尽管近年来已加快了对小规模学校的合并,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校舍改造、实验室配置、图书采购等教育装备的建设, 但是在改造进程中, 区域资源调配有先后, 显然, 农村学校硬件资源调配的投入对学校带来的促进作用, 及不上早期已发展、现已进入软件建设进程的学校。特别明显的就是钟落潭镇、江高镇等镇偏远农村小学。
3. 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编
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是农村小学的老大难问题, 也是影响小学科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城乡差异带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流失日益增多, 另一方面生源减少, 教师政策性超编造成的“只出不进”影响学校改变队伍编制结构, 还有就是课程改革中新增的课程设置如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缺岗。因此, 农村小学长期缺编信息技术、音乐、艺术、等学科专业人才。
4. 学校校本教研管理缺力量
在新课程专项调研中我们发现, 大部分学校在校本教研这一块上做不下去。基本形式上是有的, 例如学校公开课、科组活动、教师集中学习等, 但是缺乏建设成效。例如学校课堂存在什么问题?科组活动研什么?怎么研?这些问题, 都是学校缺乏认识的。学校开展的专题讲座缺乏校本性、针对性、系列性、延续性、反馈性, 而且是纯理论、较虚空的专题, 缺乏一些实践性问题的诊断和专项研究。意识、方法、理论也相当缺乏, 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校缺乏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和管理人力。
三、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的策略思考与实践
教育的责任不允许等待与不作为, 缓和小学科教育问题, 笔者认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种研究机构需要加大重视和研究解决力度的。针对目前状况, 笔者提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政策、强化资源配置、加强培训等方面策略在教师研修建设上改善小学科教育问题。以下是策略及实践方法。
1. 更新教育观念, 发挥多元教育文化导向
在行政管理上, 调研员要深入调研区域小学科教师专业配置及岗位现状, 要从区域整体科学配置人力的角度出发, 系统筹划小学科专业人才的招聘与培养;在专业发展机会上, 要平等对待小学科教师, 优秀的小学科特色学校及教师要扶持,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支持小学科优秀教师潜心发展。
在业务管理上, 各级教科培研究机构要从自身做起, 除却小升初、中考、高考等专项研究外, 还要均衡资源和力量分配, 在部门建设上重视小学科教科培研究工作, 别让小学科研究人员本身也生存在被边缘化的状态, 积极性受到打击。只有由上至下的教科培机制建设及文化导向规范、持续, 这才有可能对下产生导向、督促、引领、建设的作用。
2. 优化教育政策, 实施多样化师资交流方式
农村小学缺人用, 缺人才用, 都是长期存在的难题。要缓和它就要建立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方式, 形成一种有效的全区或全市的人才交流机制, 谓之“活水工程”。例如:
(1) 教研员蹲点基层:到边远农村学校建立教研工作站、引领周边学片发展;蹲点学校扶持特色学校建设等。
(2) 教师对岗交流: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去开展学年性支教、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交流、骨干教师学片内对岗交流等。
(3) 结构性转岗调整:超编教师区内流动, 结构性超编教师转岗、跟岗培训交流等。
这些方式, 虽然受惠面窄, 似乎有点望梅止渴, 但一定程度上, 是一种缓和的策略。待小学科人才逐步引进, 结构性缺编问题逐年缓和, 小学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师资交流方式就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强化研修引领, 实施多层次研修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 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性教科培研修管理机制, 以机制去制衡大小学科的落差过大, 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小学科的运作。
建立“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三级研修管理机制, 加强第二级教研业务领导力和指导力的建设, 为三级教研的力量传播起促进作用。
从业务管理上操作:第一级研修管理为“区教育发展中心—镇教育指导中心”;第二级研修管理为“镇教育指导中心—学校”。
从研修建设上操作:第一级研修建设为“教研员—学片中心组长”;第二级研修建设为“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研修指导及“学片中心组长—学校教师”研修指导。
每一级研修管理和建设承担的职责和任务都不一样:在第一级更多的宏观策略调控指导, 在第二级更多的是具体学科、具体业务操作引领和指导服务。在这样的研修管理机制下, 由市、区落到校这一层, 小学科活动被忽略、被打折扣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改善。
4. 分层分类, 开展多类型教师研修培训
“万金油”似的小学科教师岗位特点, 除个别教师有主动发展意识和行动外, 大部分都是趋于被动执行。因此,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3个方面, 小学科就更依赖于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了。所以由区组织的分层分类培训显得特别重要。
(1) 分层次研修培训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设置培训课程, 可开展的分层次培训有:岗位新任教师教材教法培训、骨干教师展示课、研究型教师课题实验课等, 还有教学中心组沙龙活动、教研会团队业务培训等。
(2) 分阶段、分类目研修培训
开设的分类培训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类培训和学科教学知识类培训。由于信息技术科任课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懂得都不多, 我们分阶段开展各类培训 (见表4) 。这些培训实操性强, 对教师岗位工作有切实帮助, 而且讲授效果好而受到教师们的高度认同。
(3) 跨时空网络研修培训
教研员引领业务骨干活跃在学科社区平台上, 开展课后评议、专题研讨、资源共建等活动。例如, 信息技术科的学科网络社区建设 (http://byite.cn) , 不仅做好了信息发布、资源共建等常规工作, 还有基于社区的教师教育博客耕耘等。在平台上, 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展开专业对话, 拓宽教师交流的途径, 实现跨时空网络研修。
5. 质量监测, 发挥评价诊断反馈作用
建立小学质量评价体系监控新课程实施后小学学业质量, 具体是以“主科+小学科”组团式实施抽测。抽测之后, 学科教研员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 对各镇学校情况进行同类型、同层次学校对比分析, 例如优秀 (A级) 率、不合格 (D级) 率, 学生样本差异程度分析等 (如表5和图2所示) 。
同时, 也将结合区“小学教学水平综合评估”工作, 将小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科抽测评价写入指标, 这样利于促进各学科相对平衡的良性发展。这不能不说是对小学科教育发展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大舞台[EB/OL].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012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办“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旨在推动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广大美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造就高端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人才。
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以专项研修课程的形式组织书画高端教育培训,以公共理论课、公共基础课横向课程体系与专业课(含写生/采风、创作课程)纵向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开创高端研修课程体系。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目前已成功开班二十一期,结业学员达4200余人次,在校学员近400人。
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刘继彪意象工笔动物画专项研修课程在汲取古法用笔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法的写实视觉效果,提倡以写意的精神入画,运用古法写意画中以线为主、骨法用笔、以墨层层相加的积墨法由简入繁,舍弃了西画中明暗阴影的痕迹及传统工笔画中勾勒轮廓线的刻板框廓,把古人优秀的技法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的绘画中。
专业课教学团队:
导师:刘继彪,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全国人大人民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首任工笔画秘书长。
1988年人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90-1992年于炎黄艺术馆就职在黄胄先生身边工作。2001年作品《朋友》中国美协主办的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获金奖。2007年作品《神犬吠久安》在中国美协主办的五年一届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获最高奖。2004年作品《华南虎》被国家邮票印制局选用为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在京召开纪念特种邮票。2005年作品《金钱豹》被国家邮票印制局选用为中国加拿大两国建交35周年纪念国际特种邮票。2006年十二幅作品人编中国当代美术全集《花鸟画·卷2》。 2006年应邀为北京电视台教育栏目录制∞集电视教学《刘继彪工笔动物画创作》。2007年为2008年北京奥运创作主题宣传画《孜飞奥运》。2007年艺术传略人编文化部文化年鉴《中国美术家刘继彪》。出版有《刘继彪工笔动物画技法》、《名家经典图谱刘继彪画狗》、《刘继彪作品精选集》等二十多种美术教学作品集。2009年宋涤、郑百重、陈克永、刘继彪、王晓龙名家作品联展。2012年,宋涤、粱岩、刘继彪三^作品展。2015年、宋涤、秦天柱、刘继彪名家作品联展。2015年,辽河情——宋雨桂、喻国伟、王易昵、杨宝峰、常庆利、刘继彪、胡泽涛等名家联展。
教学特色:
1.拥有“教学相长、和谐精进、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良好学术氛围,倡导继承创新、不守门派、敢于探索实验、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
2.以新写实工笔动物及翎毛画为主体,以新写实工笔画的写意精神为主旨,弥补新写实工笔画创作中过分强调制作及单一技能的不足。
3.是新写实工笔动物画创作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必要补充,是运用笔墨深入刻画描绘对象内在精神的不二法门。
教学计划:
一、临摹:1.自主选择(历代优秀作品);2.借鉴性临摹(意临为主)。二、动物写生:1.重点观察几种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及皮毛生长规律,以水墨为主强化练习各种笔法,掌握古人用线为主、层层相加的积墨法,更有效、更准确地呈现工笔动物画的写实能力及高雅不俗的中国画情调。2.着重练习不同特征动物的局部皮毛写生,准确掌握不同部位皮毛特征及质感,为创作积累素材。三、创作:1.积累素材;2.构思草图;3.布局起稿;4.完成作品(创作期间主要讲授:主题——物体特征——情节表现——构图章法一笔法墨法——工笔写意性——清雅与虚灵——书法用笔在工笔画中的应用——作品格调与艺术品质的升华)。四、不定期邀请前辈名家指导学员创作。五、结业学员作品展:要求每位学员独立创作完成作品2-3幅(尺寸为四尺整纸以上,形式不限)。
开学时间:
2015年11月17日报到,11月18日上课。
学制:一年制(非脱产):学习九个月。
学费:13800元(不舍创作工位、食宿、保险、结业展览及作品集画册制作费用等)
证书: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颁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结业证书,清华大学统一编号,可上网查询验证。
咨询热线:雷老师15910994308010-87739500微信号:lei179823410
鹿邑县马铺镇中心学校:徐凯
此次我有幸参加了初中美术研修,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充实,可谓是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所得、所思、所获对研修学习做一个深刻的总结。
一、理念的提升
从事教育工作十二年以来,一直任教美术学科。平时总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任务了,但通过这次培训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性质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要“享受教育”、“做幸福的老师”。教师是唯一的与充满阳光的人打交道的人,想想真是如此,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和学生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享受其中的过程。所以,要从心底里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充分展示所教学科的趣味性,是引导学生兴趣的“敲门砖”;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是吸引学生的“吸铁石”。争取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热爱之情,这样整个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享受其中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感受工作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二,知识的拓展
在这次集中培训期间,学习了专题讲座,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理念不仅是培养学生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也是艺术追求的境界。艺术作品只是一个载体,它承载着艺术家的学识、素养、悟性和才气,而这一切都源于艺术家的理念,所以说,“理念”是极其重要的。这也影响到美术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就必须自己能够树立并形成教育理念,改变那种认为美术教育是一种单独的技能教育的错误认识,而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理念,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支配和指导自己的艺术构建。他的理论启发我们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美术教育理念,从长远的角度去培养学生,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尽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要一堂优秀的示范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简洁的知识。
2、赏心悦目的作品。针对问题的说明,老师引用了许多作品作为实例,这些作品全部是老师的原创作品,疏密有致,组合巧妙,用笔娴熟,令人佩服。让我在惊叹于老师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惊叹于老师的绘画水平,他的这种认真、执着、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3、风趣幽默的语言。一般的讲座,由于理论性很强,听起来枯燥无味,无论多么难以理解的理论,从讲解中都可以理解的明白、深刻,这应该源于老师恰当的举例说明、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肢体语言,这也给我的课堂教学以很大的启发。
4、自然流露的真诚。老师的讲解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不同课的案例,向我们说明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启发我在平时也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
手中游刃有余,令人羡慕
三、方法的改进
研修中有许多好的方法供我们借鉴,教师要首先考虑好这样几个问题:
1、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怎样回答?
2、提出的问题不要中性。
3、不要不说明问题。
4、提问题要通过形象提出问题,注意角度和方式。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
1、图中有什么人?穿什么衣服?
2、他们在干什么?
3、图中有什么建筑?
4、表现的事物多不多?
5、构图乱不乱?
6、画面中的线条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到要学习的问题中去,提的非常有针对性。再如苏美荣老师关于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制定、达成。
2、教材的分析、解读。
3、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4、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课堂教学思路和结构的安排。
6、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7、课堂气氛、学生思维、学生受益面等教学效果方面。
8、教学效果的延展
四、效率的提高
在分散研修期间,我结合集中培训时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的教学方法,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有效的促进了自己的教学。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树立良好的教学心态,它是我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用设置疑问的情境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设置疑问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内在需要,从而激发内部学习动力的一种策略。
一、师德素养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在开班典礼上,听了李玲老师的《智慧教学,快乐工作》讲座,我感受颇深,懂得了如何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调节自己的心情,不应该把平时工作上的压力和不好情绪带到课堂上,应做到微笑面对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喜欢自己,乐意学习数学。经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自己的师德素养和教学理念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二、在教师基本功和教学经验上也得到了加强
听了罗永超院长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要求》讲座,我感受到我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在面对学生的提问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思考得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得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听了罗永超院长的讲座,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平时多加强这方面的总结交流。还有丁光琴老师的《例谈初中数学重难点教学》;凯里九中张锡坤老师的《数学检测与试卷讲评》,就数学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平时最头痛的试卷讲解课,给我们做了认真细致的讲解。
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堂教学步骤,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们平常不太注意,今天通过专家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我的观念改变了很多,还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及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及在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些知识丰富了我的教学理论水平,也使我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有和其他学员老师的经验交流过程中,就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困惑,各位学员老师都交换了各自的看法,并交流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也使我学到了很多,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我在今后教学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强了信心。
通过培训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只要有机会,争取多学习和多参加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多反思,多总结。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国培计划”——中小学“紧缺或薄弱”学科小
学美术教师培训班
旦八中心小学——张仲高
今年9月7日,我有幸再次赴临潼参加了省小教培训中心组织的“‘国培计划’——中小学‘紧缺或薄弱’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十天来,聆听了几位专家的专题讲座,观摩了几位艺术家的现场教学,他们精彩的演讲和精湛的才艺展示,极具专业震撼力和启发性。十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必将有力的助推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在培训中,郭庆丰老师重点介绍了中国民间艺术和小学美术,由中国民间艺术的开端仰韶彩陶,讲到古老的民间艺术、母系社会的生殖崇拜、伏羲和女娲的传说故事等,并重点介绍了陕北的民间艺术,郭庆丰老师说:“任何艺术家在民间美术面前都是苍白的,民间美术创造了我们的文明。”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陈大伟在讲《观课议课的策略和方法》一课过程中,看得出他很激动,他是成都大学的教授,他说他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为我们授课,几次都到休息时间、工作人员示意他稍做休息,可每次都被他坚决的拒绝了,到最后都没有给自己留课
间的休息时间,我想这就是对“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最好的诠释吧。
另外,马颖老师精彩的“录像课观摩评课、议课”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他说:“过程好了,结果一定是在情理之中。”在他的教学理念中有这样几句话:“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教育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光有实践没有理论是盲目的、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空虚的、乐于奉献、乐于教人等。”这不也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和孜孜追求的教育精神吗?最后听了赵春艳的“纸艺”讲座,纸艺对我们小学生课堂很实用,就一张纸,用虚、实两种线的不同变化,通过切割、折曲、添加、剪切、镂空等技法能做出立体构成,以及形形色色的立体物,包罗万象,她说在作品未完成之前效果是大家想不到的,这就是纸艺,就这么神奇。
这次的学习,还有王志琪等几位省内知名的画家,在现场做了精彩的技法展示,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学员们大开了眼界,即得到了艺术享受,又学到了平时乃至在上学期间无法学到的专业技巧。
【美术学科教师研修】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06-01
美术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9-15
美术学科教学论教案10-23
罗阳小学美术学科建设总结06-19
美术与历史学科综合实践教学设计10-07
美术学科五年级教案造型别致的椅子11-08
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的探索06-15
秋季学期四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10-10
苏教版第三册美术学科教学设计于净06-04
美术教师研修计划计划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