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智慧校园创建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宁波市智慧校园创建(精选6篇)

宁波市智慧校园创建 篇1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创建智慧城市重大战略,根据《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实施纲要(2011-2015)》,特制定《2011年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握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机遇,坚持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共享为基本导向,夯实基础,急需先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为“十二五”智慧城市创建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力争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领域的一批重点工程顺利启动,先行试点项目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智慧城市推进保障机制基本形成,为确保“十二五”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战略目标实现奠定基础。具体目标:

——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智慧物流、智慧健康保障、智慧社会管理等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十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争取每个应用体系培育出1至2个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的示范项目,每个县市区能培育出1至2个特色应用示范项目。

——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860亿元,增长15%。高新区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试点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领域培育1至2个具体示范园区。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无线城市和三网融合基础性工作,中心城区光纤入户改造完成率达90%,城区有线广电网络基本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政府云计算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城市科普工作深入开展,公众获取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居民的信息化素养、知识学习能力和信息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服务均等化和公共场所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建设。组织机制和推进机制基本形成,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研究制定取得进展,信息化宣传培训和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内培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创意人才、涉外人才等实用人才2000名。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首届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成功举办,促进智慧城市建议项目合作与交流,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企业。

三、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大力推进智慧应用体系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19个项目:

1.智慧物流

建设宁波物联网智能平台、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推进IBM智慧物流软件园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港口生产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培育5家以上智慧物流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举办201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物流节。(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口岸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高新区管委会、宁波港集团)

2.智慧健康保障

完成现有卫生专网升级改造,实现市卫生局与各县(市)区和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互联互通,并与省卫生专网实现对接。继续深化电子病历建设,依托宁波市数据中心,建设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资源共享。大力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信息化建设,全市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20家以上,实现全市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60%以上,其中60岁以上老人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3.智慧社会管理

(1)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按照省政法委统一部署,完成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一期)试点建设任务,逐步实现社会管理综合系统向全市各级综治成员单位和所有农村、社区覆盖并与省平台互联互通。(牵头部门:市委政法委;配合部门: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各有关县(市)区)

(2)市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启动建设网上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公共资源网上交易暨电子监察系统。(牵头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配合单位:市审管办)

(3)市政府应急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综合业务管理、预测预警、智能辅助方案、指挥调度、应急门户与信息发布等功能模块,建立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启动并开展应急平台各项任务建设。(牵头单位:市应急办;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市有关部门)

4.智慧交通

开展《宁波市智慧交通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十二五”期间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快物联网感知技术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上的应用,推进ETC通道二期项目建设,新增ETC用户3000名。开展市境内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资源平台建设,制定全市数字公路建设方案。完成驾驶员培训系统、96520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运管业务数据中心。完成《宁波港航信息化规划》及《港航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编制。完成交通运输应急指挥系统一期视频监控建设,系统视频监控的接入点达到100个,做好与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基础平台对接工作。(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各有关县(市)区)

5.智慧城管

建立城管空间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定位系统、统一呼叫系统等基础服务支撑,运用数字资源管理、多维信息采集、协同工作处置、高效问题解决、智能督查考评、预警决策分析等功能,建设融智慧城管核心业务系统、队伍管理系统、智能管控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城管大平台。(牵头单位:市城管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应急办、各有关县(市)区)

6.智慧安全监管

(1)市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对现有安全生产业务系统进行梳理整合,初步形成面向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安监机构的集成统一的业务监管平台。启动建设市级安全生产中心数据库,为实现安全生产数据纵横交换和信息共享奠定技术基础。(牵头单位:市安监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市)区)

(2)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宁波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网上监管系统,逐步建立网上监管平台;完善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为食品安全评估和风险交流提供有力支撑;开展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农业投入品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和茶叶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业局、市贸易局、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宁波检验检疫局、各有关县(市)区)

7.智慧环保

建立和完善综合环境地理信息平台、综合业务平台、移动执法系统。(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市)区)

8.智慧海洋

建设市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二期)。以市海洋与渔业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一期)项目成果为依托,以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应用系统为建设主体,建成集海洋与渔业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交换、海洋与渔业基础信息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信息体系。开展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及远程诊断系统示范及智慧型水产养殖信息技术服务系统试点建设。(牵头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市)区)

9.智慧水利管理

建设数字三江管理平台。(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市)区)

10.智慧林业管理

建设森林火灾预警监测和扑救指挥系统项目;开展果园设施栽培及数字化精准技术应用示范。(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11.智慧信用管理

建设“信用宁波”信息系统项目。推动2-3个县(市)区建立本辖区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包含个体工商户、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推进面向政府、企业、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工商局;配合单位:市国税局、市财税局、市质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

12.智慧国土资源管理

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项目。建设视频会议中心、土地移动执法巡查系统和“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13.智慧制造

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制造体系发展规划。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两化融合标杆引领工程、信息化培训工程,培育制造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商务电子化。(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14.智慧能源应用

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电网建设规划。启动智能电网建设,包括电网发、输、变、配、用各环节智能化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电力光纤到户、智能配网等。(牵头单位:市电业局)

15.智慧公共服务

(1)网上行政服务平台项目。研究确定各系统的运行程序、规范标准、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牵头单位:市审管办;配合单位:市纪委(市监察局))

(2)市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平台建设,优化81890呼叫平台网络结构,完成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新网站及各分中心网站群、市民和加盟企业网上互动平台、加盟企业业务工作信息平台、81890加盟企业地图平台、81890短信平台和网络建设。(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各相关县(市)区81890主管部门)

(3)社会保障综合信息系统项目。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进程,启动建设社会保障卡管理平台和大市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升级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一体化平台,建设社会保障卡数据中心,推进“医保一卡通”建设。(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市民卡服务中心)

(4)市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完成宁波市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宁波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宁波市科技咨询评估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5)数字房产项目。加快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科学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发展态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房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及时、可靠和全面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16.智慧安居服务

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系统项目。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完成物业和住房维修资金管理平台、建筑业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平台和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单位:各县(市)区)

17.智慧文化服务

完成“宁波文化网”网络平台的更新搭建,做好文化资源数据中心和文化信息安全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综合文化服务平台、综合文化管理平台的搭建。(牵头单位:市文广新闻出版局)

18.智慧教育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教育应用服务管理软件,实现教育基础数据共建共享。(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19.智慧旅游

推进自助自驾网络服务信息等应用平台建设,在全市推广旅游景区电子门票系统,推进“旅游一卡通”系统的应用。(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二)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1.网络数据基地

杭州湾新区网络数据基地项目。引进万国数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据中心项目、东蓝数码数据(云计算)平台项目等专业企业的数据中心项目,建立数据中心建设、营运、出租、业务合作等市场模式,计划启动1-2个数据中心项目。(牵头单位: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2.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

(1)宁波软件园项目。各县(市)区、功能区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软件园区(孵化器)使用面积年增长15%。(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市(高新区)软件研发示范推广产业基地项目。制定方案,开展产业规划、政策调研、征地拆迁以及启动楼宇(研发园9号楼)装修等工作;推进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完成土地挂牌、项目审批和开工前准备;启动宁波市软件产业园二期建设,推进智慧健康保障、智慧娱乐、云计算平台等智慧城市首批签约项目落户。(牵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3)鄞州迪斯尼动漫园。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动漫信息技术产业。(牵头单位:鄞州区)

(4)市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完善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和软件测评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增强技术力量和体系建设,提高完善资质等级。完成综合IT安全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制定,形成完善的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规划。(牵头部门: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3.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1)新一代信息产业培育项目。以《宁波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各地2011年新一代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5%。(牵头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示范项目。引进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智慧城市共建项目、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等产学研综合性智慧项目,建立物联网相关的研发、设计、制造基地,2011年启动3个以上核心技术项目。(牵头单位: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4.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

(1)智慧服务业基地项目。开展18个产业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2)电子商务建设项目。重点推进行业网站总部基地建设、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贸易局、市外经贸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5.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完成智慧农业精品园方案设计,启动智慧农业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的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慈溪长河镇智慧农业精品园建设。加快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信息管理系统、畜牧兽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6.智慧企业总部基地

智慧企业总部示范项目。出台《宁波市重点优势总部企业统筹激励实施办法》、《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综合政策评价实施办法》和《宁波市优势总部基地评选办法》等政策措施。开展市重点优势总部企业评价激励和优势总部基地评选表彰工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三)大力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1.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1)“三网融合”试点项目

组织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企业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完成试点所需的网络基础条件。(牵头单位: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2)两岸产业合作宁波无线城市试点项目

完成试点项目方案,整合利用台湾无线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推进TD-SCDMA+WiFi无线网络在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相关产业、行业先行试点建设和应用。(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员、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宁波移动)

(3)光纤到户项目

完成中心城区光纤入户,入商住楼率达90%以上。(牵头单位:宁波电信、宁波移动、宁波联通)

(4)3G网络建设项目

实现全市地区3G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牵头单位:宁波电信、宁波移动、宁波联通)

(5)市物联感知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项目。启动市物联感知云计算中心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智慧应用的基础支撑平台、公共计算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提供近200万亿次物联感知和智能处理云计算能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6)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项目。完成数字电视转换20万户以上,50%乡镇实现双向化覆盖。(牵头单位:市文广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2.深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

(1)按照宁波市政府令171号《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要求,推进建立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中心。(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2)市政府云计算平台项目。在政府数据中心基础上,按照云计算模式设计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方案,扩大数据交换平台能力;开展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建设研究。(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3)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项目。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建立政务电子地图库和地名地址库,初步形成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数据库,构建宁波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并制定《宁波市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为各县(市)区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提供统一的框架体系和标准规范。(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应急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城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民政局)

(4)市人口基础数据库项目。完成可行性建设方案编制、专家评审和项目立项,并启动建设。编制完成《宁波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共享、使用和管理办法》。(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口计生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外来人口办等)

(5)市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项目。加强前期研究,完成可行性建设方案编制、专家评审等工作。(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财税局、市人行、市外经贸局)

(6)市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项目。基本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制定《宁波市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共享交换协议》,并确保3家以上的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和使用。(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税局、市国税局、宁波海关)

(7)智慧位置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建设适合互联网运行的公众版三维地图数据库、数字侧视地图数据库、数字实景影像(街景)数据库,初步建成移动位置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便利、准确、高效的位置信息服务。(牵头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委)

(8)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基础平台。以已建社会视频监控资源为基础,依托公众传输运行网络,根据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实际需求,编制完成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方案,启动社会视频监控共享基础平台建设,开展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工作。(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9)智慧型网络管控和预警平台。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系统建设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督促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上网服务单位、数据中心服务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落实日志留存等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构建智慧型网络管控和预警体系。(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3.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

(1)市容灾中心项目。启动市信息安全容灾中心项目建设,在前期建设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容灾中心的选址方案,进行项目立项并启动建设。(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2)其它支撑性项目。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需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支撑性项目库。(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四)大力推进居民信息能力建设

1.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化建设

(1)编制完成智慧城市知识普及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学术论坛,在宁波市文化广场科学探索中心设智慧城市体验馆,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牵头单位:市科协)

(2)开展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业家的智慧城市知识培训;启动新选拔干部信息化知识资格考试制度的调研工作。(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市人才办、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2.信息服务均等化建设

(1)信息亭项目。结合城市信息综合体建设,建立城市公共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完成环城西路、人民路等路段公交站点信息服务设施的改造。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点,与农村信息服务站结合,向乡镇延伸。(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市民卡项目。积极推进市民卡在交通(全市公交、出租车、城际巴士等)、教育、医保社保的应用,扩大商业领域应用范围,增加服务覆盖面。(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配合单位:市人行、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数字乡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对“宁波数字乡村”网站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农村居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到2011年底全部完成全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农办;配合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政府)

(4)宁波农业农村门户网站和应用平台。拓宽三农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三农信息服务资源,提升三农信息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农办)

3.公共场所上网环境建设

完成城市热点地区WLAN无线上网站点建设100个。新建AP 4000个,实现宁波市、县两级热点地区WLAN全覆盖。(责任单位:宁波电信、宁波移动、宁波联通)

(五)大力推进智慧城市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1)加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机构建设。(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各县(市)区)

(2)建立信息报送和统计工作制度。(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配合单位: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

(3)加强智慧城市宣传工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2.加强决策咨询评估考核机制建设

(1)组建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开展智慧城市战略标准规划等研究制定工作。(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2)研究成立市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

(3)建立智慧建设评估考核机制,落实智慧城市评估考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智慧城市发展报告。(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人事局(考核办))

3.加强财政投入与扶持机制建设

落实财政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与扶持资金,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资金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各县(市)区政府)

4.加强法规标准建设

(1)加强智慧城市地方立法研究,引进培育专门的智慧城市立法研究机构或者研究团队。在电子商务、公共卫生、现代物流、电子口岸、金融电子化、交通道路管理、城市管理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率先进行前瞻性研究。承担推进智慧城市工作的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和进展情况,按照各自职责适时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建议,推进有关立法项目的起草论证。(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有关部门、市法制办)

(2)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建设工作。研究制定智慧城市相关领域标准研究机构、研究团队引进和培养工作计划。在电子商务、公共卫生、现代物流、电子口岸、金融电子化、交通道路管理、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率先进行前瞻性研究,适时提出标准化建议,推进有关标准的起草论证工作。(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质监局)

5.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机制建设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人才保障计划,落实人才保障措施,推进智慧城市人才基地建设,加大智慧城市建设高层次复合型实用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配合单位: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

6.加强智慧城市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建设

(1)举办智慧城市博览会。(牵头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文广局、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电信、宁波移动、宁波联通)

(2)推进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引进和对外合作。(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相关单位、各县(市)区)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加速发展的新要求,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抢占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是我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重大意义,树立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强人员力量,完善机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确保责任等到人,工作到位。

(二)顶层设计,科学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的提升和发展,以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共享、整体效益充分发挥为重要特征,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对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着眼于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站在更高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防止出现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和新的“信息孤岛”出现。要重点抓好规划和方案的制定以及任务的细化分解,要借助有实力的外部研究力量,同时要积极参与研究,做好需求对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可行,为项目实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广,项目重要性和紧迫性存在差异,基础和条件不一,同时也是创新性非常强的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已列入市级试点的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社会管理、智慧软件与研发推广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制造基地、“三网融合”等六大试点项目的牵头单位要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报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市智慧城市办公室和各有关单位联合组织专家论证,通过论证后联合印发。同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未完成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原则上不进入项目储备库,不进行立项,不予以资金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要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些急需且条件比较成熟项目先行先试,集中资源予以保障,力求通过点上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四)保障有力,督导到位

智慧城市 宁波先行 篇2

展,正引领着人们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作为信息社会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可以用城市最少的资源支持最大的需求,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完美。

就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少数大城市纷纷从各自特色出发,酝酿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时,2010年9月20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浙江海港城市宁波,出台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迈出了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全面吹响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集结号”。他们立志将通过智慧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使这座古老的港城成为耳聪目明、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力争于2020年跻身于国际智慧城市的行列。

“智慧”是转型升级的选择

作为一项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战略性举措,宁波人清醒地意识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迫切需要。先人一步,就能抢占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树立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这意味着该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以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宁波将进入以转型创新来支撑发展的新阶段,进入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新阶段,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找到新的路径。

此外,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还是应对城市化发展新挑战、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的迫切需要 。当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会面临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应该说,建设智慧城市,对宁波来说是可行的。在新一轮发展竞争和机遇面前,宁波具有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率先向信息社会迈进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

首先,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宁波,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农业设施、制造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连续3年超过千亿元,2009年实现产值1207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031亿元,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地位。

其次,有创业创新的文化特质。宁波具有善创业、敢创新的文化特质,是中国综合创新能力50强市、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11个县(市)区全部跨入全省科技强县行列。

其三,有较强的科教研发能力。宁波拥有14所高等院校,拥有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一批高水准的专业研发机构,建立了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集约式宁波研发园,拥有422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人才总量达到78.5万人。

其四,有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宁波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无线网,互联网接入用户达到175万户,手机用户达到1006万户;全市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9.8%,计算机普及率超过37%,1862个行政村建成了综合信息服务站;11家企业进入全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0强,4家企业入围浙江省信息产业外贸出口10强,获得了“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十佳城市”和“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示范城市”。

其五,有相对规模的应用市场优势。宁波有塑料、化工、家电等一批在国内行业中有重大影响的电子交易中心和商务平台,全市95%的进出口企业应用互联网开展业务,孵化培育了“国字号”行业网站公司180余家,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高达70%,电子商务成熟度位居全国城市前10位。

其六,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保障。宁波借助其计划单列的体制优势和较大城市的法规立法优势,制定实施了《宁波市信息化条例》、《宁波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宁波市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系统技术规范》等一批法规、规章,信息化法规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第四方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体制和法制保障。

“应用”是智慧城市的引擎

宁波市信息产业局有关人士这样描绘智慧城市;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就是将人的智慧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现城市运转和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并更好地予以解决。比如,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将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使市民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通过智慧化的管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美丽。

而这些,与“应用”紧密相连。宁波智慧城市的建设正是要严格遵循“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推进;立足产业,发展应用;基础先行,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开放合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成熟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一批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在《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中,赫然排在智慧宁波建设四大任务之首的就是:加快推进十大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这十大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包括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和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其重点内容

可概括为三方面:

一是产业经济应用体系。主要是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产业基地和监管部门中的应用,完善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市场,推进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建设;推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重点制造行业的制造过程向高端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建设专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发展国家级电子商务网站;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智能电网。

二是公共管理服务应用体系。主要是推进行政审批、企业信用、食品药品监管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与81890、市民卡、信息亭等服务平台的无缝联接;推进智慧安保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经济管理综合平台、综合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进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三是智慧民生应用体系。重点建设医疗急救、远程挂号、电子收费、电子健康档案、数字远程医疗等系统;加快智慧家居、智慧楼宇、智慧社区建设;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电子书刊、数字图书馆发展;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其发展路径为:遵循试点先行、形成示范、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发展模式。其中智慧健康保障和智慧物流作为十大应用系统中先行启动的系统进行建设。通过这两个系统的建设,摸索出智慧应用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成功模式,为各大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事实上,宁波市民已经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体验到了一些“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比如手机挂号、市民卡、信息亭、交通诱导系统、数字城管等。每年,宁波市在信息化惠民、信息化兴企、信息化强政方面都有重点项目开展。

81890求助服务中心是宁波绝对的“明星”。这条开通于2001年的市民热线,不仅让宁波人有了麻烦事能直接与政府“对话”,大到政策法规、就业看病,小到问路查号、修水龙头,宁波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称心的答复。该平台整合了27个政府职能部门、790多家企业以及社会多种资源,设有经济服务中心、投诉中心、社区服务中心3个功能区,开设一条81890求助热线、一个81890服务网站,一个81890企业服务平台、一个81890爱心超市。每天有2万多名员工为市民提供咨询类、服务类、投诉建议和其他类4个层次、180多项全天候的服务。

“社区警务e超市”则能鼠标一点实现网络快速“寻人”。打开公安网的海曙分局网页,点击“社区警务e超市”,海曙区29.4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800余幢建筑、15万余间房间、127万余条人口数据一一呈现。鼠标点击,可以快速探访到每一幢楼宇里的单位、个人的相关信息。

这个集人口、场所、巡防、消防等管理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宁波民警自主研发,整个开发费用仅花了50多万元。曾有一位社科院专家评价说,宁波的警务e超市打破了人口管理与服务只“盯人”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实施了“以房管人”的模式,开辟了我国城市人口信息化管理的新途径。截至目前,该超市已建成虚拟房屋6800余幢、虚拟房间15万余间,导入人口数据127万余条、单位数据2.7万余条。宁波计划以此为基础,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成全市各部门联网的基础信息系统。

如果说以前宁波各行各业开展的信息化建设成就了一颗颗“明珠”的话,那么通过进一步的智慧城市建设,就可以串珠成链,把宁波的城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每一个新老宁波人打造一个品质城市。

随着《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的发布,目前,《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形成,“智慧宁波”的美好蓝图已基本绘就。宁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5个推进小组,正科学、有序、有力地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希望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方式,分步、务实地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去年以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台办已经确定宁波为两岸无线城市合作的试点城市;

在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期间,宁波市成功签下与东软集团、中国普天、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12个在智慧产业方面的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3亿元;

去年9月,宁波中国移动等20家单位签约19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09亿元;

2010年,作为智慧城市的先行启动项目,十大智慧应用系统中的两大系统(智慧物流和智慧医疗保障),以及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中两大基地(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与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宁波国家高新区“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已经启动建设。各县(市)区、重点园区也积极推动智慧城市配套产业基地建设。

根据规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宁波将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中国领先的智慧应用城市、先进的智慧产业基地和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

宁波市智慧校园创建 篇3

——胶州市第八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胶州八中是一所新建学校,新校位于李哥庄镇李王路一号,由李哥庄镇党委政府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面积约192亩。是首批青岛市规范化学校之一,也是最早的青岛市标准化学校之一,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785人,教职工140名,专任教师135人,其中本科学历104人,专科学历31人,教师学历达标100%。

二、智慧校园环境建设

(一)基础建设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我校根据上级信息化建设要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按照新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校园网的建设:网络中心配备了专业级核心交换机、4台网络服务器、独立的网络防火墙以及负载均衡设备;做到了光纤进教室,千兆网络到桌面;新安装了32套班班通设备,其中包括了65寸电视白板和电子视频展台等设备;教师办公电脑达到人手一机;一个可以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两个信息技术教室;新建录播教室和电子书包;学校开通并使用了数字图书馆,方便教师学生阅读使用,下一步还将改建综合阅览区。就目前学校配置方面在我们当地处于较高水平,保证了学校5-10年内领先及后续升级配备过程中不落后。

(二)机制保障和队伍建设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按需配备了网络管理员和电教管理人员:配备了一名专职电教管理人员(网管员)和两名兼职人员,管理人员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背景。

为保证数字智慧校园的建设,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规划,包括:智慧校园管理、使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制度,并积极落实到实处。在学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我校将数字校园的建设都放到重要的地位,具体规划数字智慧校园发展目标、内容,并积极按计划实施。2.全面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建立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开展校本化的教师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新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和数字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每学年教师培训10学时以上。通过培训,老师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建设智慧化校园

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方面,以学校应用为根本,它将学校各自独立的资源及服务系统科学规划,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能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主要功能有校园广播、校内即时通、校园电视台、网络课堂直播、会议直播、优秀课例展示、会议培训等,实现了信息化设施和软件平台之间无缝对接,可以实现常态化的应用。

1.学校投资30万元配备了一套多功能自动化录播系统(智能录播室),基本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互动教学(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校内研训交流需要,在录播教室平台上,领导和教师可以相互实时的观看课堂的教学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智慧校园平台实现了教学、教研资源汇聚共享。学校有计划的将教学课件、课例设计、一师一优课、微课程、论文等资源充实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老师们可以在平台上录制、上传自己的教学过程;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微课资源、备课和课件等附件;可以查询优质教学资源;可以进行网络直播,实时评价;可以根据录课,进行教学反思。

3.智慧校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

4.智慧化校园平台也向家长开放,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飞信、QQ群等平台,实时的查看学校的教学情景,增加了学校常态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系。

5.智慧化校园平台同时也将校园安全监控、校园广播等原本独立的系统集成在平台上,实现统一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6.学校智慧化校园还成功与胶州市教体局“云平台”形成了对接,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价值。

(四)尝试“城乡一体”,达到资源共享

我校尝试“城乡一体”,与城阳七中、青岛63中牵手联盟,形成教研互动、资源共享等强大功能,实现“城乡共享课堂”、课例、课件、案例等教学资源的融通共享。

(五)进行“一对一”网络课堂(电子书包)建设

今年5月份,我校配备了一个教学班的智能终端设备(优学派平板电脑),并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对一”网络课堂的开设,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动,并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探索。

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实现每人一个客户终端,教师借助智慧校园平台,不仅能随时掌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整个班级的学习动态,还能在第一时间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师生之间通过语音或文字实现互动,实时提出或解答有关的问题。并且,借助录播教室,整个教学过程可同步录制成课件,以备学生随时点播观看。

网络课堂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做到了全方位地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加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为每个班级学生开设学习空间,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支持学生交流协作,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学生借助电子书包,可实现教学资料的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提升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

1.全体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电子备课。

2.教师能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3.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数字化动态管理。

4.每位课任教师在在“云平台”上都有自己的空间,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5.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网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发展友谊、展示作品的互动平台。

四、智慧校园获得成效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围绕数字化、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我校逐步完善、丰富了各个平台的功能,主要成效有如下方面: 1.“云平台”利用较为充分,内容相对充实。

2.录播室充分利用,教师录课常态化。通过录课,开展互评与自我评价,反思成为老师进步的重要环节。

3.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上级组织的各类信息化竞赛和评优活动中取得很多成绩:

(1)2015年,刘乃志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比赛荣获初中组交互式白板说课一等奖;在2014年11月,法洪雪、刘乃志老师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荣获“第十八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一等奖;2014年10月,马兴华、法洪雪、陆燕、孙源等老师获胶州市教育“微课评选”活动一等奖;黄青子老师在2014年胶州市“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王春花、马兴华老师在2014年胶州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韩立旭老师在胶州市2013年电化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刘鑫、刘乃志、赵玉清、王丹等老师在2015年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市级优课;学生方面,在教体局组织的“电脑作品大赛”、“电脑打字比赛”、“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比赛上也多人次频频获奖。(2)学校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国家级课题《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正在实施研究阶段、山东省课题《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已经结题。

4.随着智慧校园平台功能扩大,我校先后成功举办了“胶州八中教育微课征集评选活动”、“课件制作比赛”、“电视黑板应用暨复习课模式研讨课”;“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等。

总之,学校虽然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学校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着眼于“高质量、高品位、数字化、有特色”的办学方向,沿着“致力应用、服务教学”的思路,抢占教育的制高点,全面推进现代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智慧化校园

——胶州市第八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村创建宁波市文明村工作总结 篇4

工作总结

大南田村位于鹤浦镇东南面,现有农户463户,人口1378人,耕地面积877亩,山林4737亩。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8500元。曾先后获得宁波市级文明村、县级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我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经济强村、精神立村、民主治村,把文明和谐大南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推进文明村建设。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村党支部认为,只有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和干部队伍,才能为文明村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村支部一班人也都觉得“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把加强自身建设和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为使我村党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首先,村支部进一步完善了“支部工作制度”,具体分为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奉献活动、民主生活会、勤政廉政、党员联系户和群团组织八项内容。为更好地搞好学习教育活动,党员活动室重新更换了电教设备,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电化教育。在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上,严格按照“坚持标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吸收新党员,目前全村共有党员21名。通过组

织推荐、党员大会推荐或村民代表推荐等方式,确定了1名村级后备干部,并落实了培养锻炼措施,保证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还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协调村级组织关系,形成合力。

二、加强村经济建设,夯实文明发展基石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培植区域特色产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促进村级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经济保证。一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先后通过茶叶山承包,红卫塘养殖塘承包出租,每年可为村级财政增加50万元。二是引进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利用闲置用房的出租于企业发展,每年可为村增加资金3万元。

三、加大投入,改善农居环境

生态示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才能确保建设工程得民心、益民生。充分认识到这点,我村将有关生态保护等方面内容写入村规民约中,形成有利于生态村建设的行为规范、利益约束、成果保护机制,指导我村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保障生态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加大投入,将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优化产业布局、美化居民生活相结合。

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发柑桔、枇杷等产业,引进象山红等新品名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达到社会、生态和效益的有机结合。发展

环保绿色农业,推广绿色食品及无公害蔬菜,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2、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改变村容村貌。抓住创建县环境整治村的工作契机,村党支部积极行动,村两委会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确定整治方案。由于村班子的团结,加上进行了认真的发动,群众对整治方案十分拥护,工作十分顺利。投资25万多元,完成村路改造1500米,自觉拆除60多只露天粪坑,新建4座公厕,新建公共绿地2600多平方米,建成小公园并设置建设器材,优化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整理沟渠1500米,对村道两边的垃圾进行清理,并建造四个垃圾集中堆放区,全面清理了房前屋后的白色污染;村里的老人们还在自家周围设立卫生包干区,专人负责清扫清理,义务负责卫生保洁工作。鼓励村民庭院花园化,做到“四处绿化”,同时在村道边建成绿化带,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突出创建载体,提高村民素质

一抓村落文化。以开展“大南田农民文化节”为契机,新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村落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娱乐健身休闲广场及村图书室、宣传栏等,开展老年象棋、书法等各类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建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及戏台,还邀请了市县各级文化团体来我村演出,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二抓思想教育。向村民发放了800余册村规民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有效遏制了各类封建迷信活动,通过评选先进,着力突出文明美德。

今年,我村将进一步加强对村级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完善基

础设施建设,加大集聚力度,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今后,我村两委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思想,扎实工作,并向奉化滕头村、余姚谢家路村等先进村学习先进经验,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为把大南田村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村而努力奋斗。

宁波市智慧校园创建 篇5

近年来,国庆村领导班子在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超越自我求突破,开拓创新争一流”的新农村工作发展思路,始终坚持把文明村建设与村级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先后获得省级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党组织、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用示范点、市新农村综合信息示范单位、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科普示范村、区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式下,我村深刻认识到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创新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强化基础组织建设,为创建示范村起到领导核心作用。

在几年来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工作:在学习制度上,我们积极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业务、学经济、学管理,不断增强广大党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组织制度上,充分发挥尊重党员的民主政治权利,实行民主议事和党内监督制度。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在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上坚持规范化操作,设立村民理财小组进行有效监督,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分工合理,团结合作,成效显著。

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示

范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重在教育,防范在先”的方针,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坚持主题教育常抓不懈,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阅读《凡星》等廉政书刊,参加廉政知识竞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每月组织党员观看以廉政为题材的纪录片;利用廉政教育阵地开展活动。经常组织党员参加党校“廉政课堂”及校外课堂的教育,参观国内第一个反腐倡廉主题文化园——“清风园”,让党员干部感受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村党支部先后开展了“服务新农村、开创新天地”文艺演出,送“清风笔”、“清风杯”到村干部手中,发送廉政短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廉洁意识,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齐心协力想事干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我村领导班子成为团结、协调、心齐、风正的战斗集体,把“执政为民”真正落到实处。

二、狠抓经济发展,实现强村富民

为充分利用我村靠近城镇,交通方便的优势,盘活村级存量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群策群力,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应对金田铜业城的发展,我村党支部适时提出建设村级工业园区,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批准用地130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造标准厂房7200平方米。另外,在石灰窑地块开发外来户公寓楼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成后住宅及商铺面向社会招租,所得租金极大地充实了村级集体经济。

至目前为止,村内辖区企业11家,村属厂房共16000余平方

米,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0多万元。企业的引进,解决了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同时也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加。

随着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在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大幅度提升。2010年实现全村社会总产值459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到2010年底,村级可用资金达510万元。

三、完善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整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实事工程和民心工程。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我村从卫生洁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和河水净化着手,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我村编制了国庆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为加强卫生洁化,村投入17万元,全面清除村内露天粪缸,新建公厕11座,垃圾中转站3座,公共卫生垃圾箱62个。村里生产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处理和市场化运作,由镇环卫保洁公司统一清理,做到每日清扫,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理率达100%。

为改善村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共筑建村级公路3.2公里,各自然村村庄道路33000平方米,实现了道路硬化率100%。相继投入资金80万元,对村内长达2300米的河道进行清淤、石砌,并在河道两旁铺设绿化带,营造水清岸绿的新环境。强化村民卫生意识,促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实现禁烧区秸杆全面禁烧,清洁能源能源利普及用率达96%,塑料农膜回收率达100%。村辖区内

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河流水体水质、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我村各项设施配套完善,建有便民服务中心、医疗站、文化活动中心,室内外健身等设施齐全完备。2007年我村投资600万元,在石灰窑地块新建一座集办公、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总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该大楼已于08年底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环境,提高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经过这几年努力,我村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点设置也更加合理。

四、强化治安管理,促进村庄和谐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始终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兴办实事等形式,为人民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实现计划生育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社会参保率100%。以“四大民主”建设为目标,规范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警民联防,发挥村民组长、巡逻队长和保安队长“三长”队伍的作用,把社会治安落到实处。对重点人口进行重点管理,定期不定时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人员的工作,做到既把他们纳入管理视线,又尊重和保障他们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坚持抓好青少年教育,建立完善学校、村、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减少青少年犯罪。大力推进与宁波电信的“平安联防”试点工程,开展村民区域内群防群治,有效提升我村村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我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俭朴,邻里团结和睦,民间纠纷少。治安组织健全,村里不存在封建势力,流氓势力,邪教组织。针对外来人口众多的现状,我村通过加强基层组织网络,组建治调组织,狠抓外来人口的教育和动态管理,逐一登记造册,按月排查摸底,定期走访,了解情况,加强服务,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益,使他们成为国庆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多年来村内治安稳定,无任何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五、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

积极开展村民教育。以村民为主体,走出一条农村社区办教育的新路子。2010年,宁波市“社科讲坛“在本村设立讲课点,村委会邀请“社科讲坛”名师来社区为居民开展讲座,提高村民素质教育。今年已邀请“社科讲坛”教师4次,对村民进行了“消防安全”、“气候变暖与节能意义”、“食品与养生”等讲座,通过参加和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在积极组织辖区青少年参加镇级组织的一系列“我们的节日”活动之外,村委会与派出所、交警中队等单位联合策划系列暑期活动,对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讲座,同时还组织青少年参加“优秀童谣传唱”、“防灾减灾”知识竞答赛、“平安成长”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联合“互联社区”在辖区开展了“小记者培训班”;增加青少年的法律知识;

营造浓厚慈孝氛围。村委会经常邀请老党员、企退人员等来参加活动座谈会,节假日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同时积极开展慈孝文化教育宣传,举办慈孝讲座、论坛等活动,积极开展“慈

孝家庭”“文明家庭”等各项评比活动。

成立了乡风文明女子传播站。国庆村乡风文明女子传播站现有成员60名,细分为文艺体育指导队、环境卫生督导队、敬老爱幼倡导队三支小分队。每支队伍都发挥着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半边天”作用。同时,乡风文明女子传播站己潜移默化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风,促使农民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意识和开拓、创新、竞争观念,主动承担起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为农村乡风文明的好转积极贡献力量。

总的来说,我村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协调发展,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广大村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继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创建中巩固成果,在发展中寻找差距,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团结带领我村全体村民群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国庆村党支部

国庆村村委会

宁波智慧教育:用科技创造未来 篇6

展馆以“宁波教育信息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将14个展点串联成一条参观路线,和参观人员一起回顾了宁波教育信息化的过去,观看和体验了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展望智慧教育发展的未来。

此次宁波智慧教育馆的展示在设计上具有6大特性,为参观者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教育体验。其一是智能化,通过展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及其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让参观者体验到“智慧”所在。其二是个性化,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展现智慧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三是体验式,以体验环节的设置,如幼儿游戏桌等,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智慧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教学的魅力。其四是交互式,通过设置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等,让观展者参与活动,改变走马观花的观展模式,亲身融入到整个展示活动中,其五是趣味性,教与学本就是富有趣味的活动,智慧教育展馆也体现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习者兴趣,让教育焕发新机。其六是超前性,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新兴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上,更包含在对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上。

宁波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民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项目。通过这次展示,广大市民对宁波智慧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逐步做到人人参与和共建共享,提高自身精神素养,共同推进宁波智慧教育建设,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文化底蕴。

“宁波智慧教育2.0将建成三个平台,其中之一便是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云平台,对内能够打破各业务条线的信息壁垒,推进教育系统内基础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准确性……”近年来,宁波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成果湿著,引入瞩目。智博会现场,宁波市智慧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曦接受了本刊专访,为我们讲述了宁波智慧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Q=《智慧城市》A=张曦)

Q:近年来,宁波的智慧教育建设情况如何?

A:早在2011年,宁波市教育局就提出了智慧教育的理念,计划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智能化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2013年,宁波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智慧教育课题研究,以课题为引领,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为了让市民尽快享受到智慧教育的成果,宁波市教育局扎实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以应用为抓手,接连推出智慧教育三大应用平台:人人通平台、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

2014年,宁波市教育局围绕全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教育信息化部署大局,结合宁波市教育信息化现状,务实高效地开展智慧教育2.O建设工作。在2013年建成的三大平台基础上,积极完善平台建设,推出了相关惠民服务项目。以人人通平台之空中课堂为例,其在去年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为扩大空中课堂的受众范围,给市民提供更多的课程收看方式,宁波市教育局与宁波数字电视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免费在数字电视节目中开通智慧教育的课程,让不擅长使用电脑的市民也能通过电视随时收看、学习智慧教育课程。

概言之,宁波市的教育信息化基本成果有以下几点:

数字化校园建设,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在推进学校信息化方面,宁波创全国先河,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从硬件设施、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师资配备、应用开展等五大方面和45个指标制定建设数字化校同标准,并通过连续三年的数字化校园评估工作,让全市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和应用水平达到一个较高层次,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专项工程建设,促进信息化高位均衡发展。为提升薄弱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宁波市共投入经赀近8亿元,启动现代教育农远工程、科技校园工程、多媒体全覆盖工程、新课改保障工程,重点投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引导各地进行高端特色功能实验室建设,这些工程起到了很好的造峰引领、填谷均衡作用。目前宁波市生机比达到4.5:1,师机比达到l:1,lOO%地区实现千兆互联,100%学校建有校园网,100%教师配有多媒体。对于提升宁波教育信息化的高位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策机制突破,形成教育装备工作合力。2012年,宁波市出台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财政经费保障、具体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如规定各个县(市)区每年必须投入所有信息化设施价值的l5%以上用于信息化设施的新增与保养;24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必须配备1名以上专业信息化教师等。

智慧教育试点,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近年来,部分县(市)区建成3D打印、空中课堂、名校慕课、数字星球、数码互动实验室、Ipv6等,如目前镇海区的电子书包项目,已经成为全国示范区。同时作为人人通平台的深化,宁波市教育局预计在今年9月底、IO月初以试点的方式推出智慧答疑系统,届时广人师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电脑等方式进行网络答疑,共享名师智慧。

Q:您觉得宁波发展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有哪些关键点?

A: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智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纵向来看,智慧教育建设要兼顾教育改革、技术更新、需求变更、产业发展的动态,根据发展趋势,合理预制目标与任务,分阶段有序推进。从横向来看,应关注智慧教育建设所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如参与主体、功能定位、建设方式等。智慧教育建设要一改信息化建设零敲碎打、各自为战的弊端,形成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有序推进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技术创新,智能应用。智慧教育的核心是“汇人之智,赋物以慧”,需要通过激发教育活力、技术活力和市场活力,为城市提供全域全员全程的智能化教育服务。尤其要突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高教育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便捷化水平,形成智能化环境下,融合教师、学生、专家、技术的新型学习共同体,实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nlc202309040850

模式创新,全民教育。智慧教育要发挥新兴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覆盖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的终身学习管理体系,通过特色资源开发和优质资源共享、无线城市建设,让每一位市民随时按需学习,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目标。

机制改革,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公益性,然而一味追求教育的公益属性,通过实施普惠性教育达到公平与均衡,经费全由政府买单,结果只会导致效益不佳,后继乏力。智慧教育要发展,必须要有可持续性,通过政企合作、权责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确定公益与市场化、普惠与可选择等细节规章,基于盈利实现持续发展。

试点推行,需求推进。智慧教育是一项浩大、长期性的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可以通过试点方式,率先让部分地区、学校体验最新成果,并及时按需调整,为下一步大规模的推进奠定基础。近年来,宁波部分县(市)区已建成的区域教育云平台、智慧校园、电子书包等对其他县(市)区和学校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是推进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的助力。

Q:宁波的智慧教育发展呈现了哪些特点?

A:理念先行。宁波是较早提出智慧教育理念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摸索。其实到目前,国内外也少有对智慧教育的专项研究,又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宁波智慧教育以课题为引领,对智慧教育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因为智慧教育的概念易与教育信息化混淆,明确两者不同,是智慧教育推进的关键。宁波市对智慧教育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教育信息化侧重“物”的建设,即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及其配备使用;智慧教育则更多地关注“人”的感受,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人的体验和发展是智慧教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应用推进。宁波智慧教育关注人的发展,旨在让广大市民尽快享受到智慧教育的成果。宁波市教育局近年来以应用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在使用中发现需求,在满足需求中不断前行,最终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智慧教育的建设,共享智慧教育的果实。

政企合作。“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权责共担、多方受益”是宁波智慧教育的建设思路。主要是以政府为运行主体,建立合作与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使之积极投身智慧教育,让学员获利,让企业赢得财富,形成人人都是建设者,人人都是教育受益者的良性循环。

Q:您觉得宁波智慧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何值得推广的相关经验?

A:整体规划。智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纵向来看,智慧教育建设要兼顾教育改革、技术更新、需求变更、产业发展的动态,根据发展趋势,合理预制目标与任务,分阶段有序推进。从横向来看,应关注智慧教育建没所涉及到的所有要素,如参与主体、功能定位、建设方式等。智慧教育建设耍一改信息化建设零敲碎打、各自为战的弊端,形成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有序推进的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

创新突破。宁波智慧教育要实现技术、模式、体制三大突破,这其中,体制突破是关键。因为教育具有公益性,以往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而宁波智慧教育在探索并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权责共担、多方受益”的模式,在第四届智博会宁波智慧教育展馆和智慧教育高层论坛的筹建上,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模式正确性和优势所在。在市教育局的总体规划和领导下,宁波智慧教育展馆兆有上海微创、北京超星、中文在线、科大讯飞、中国电信、浙大万朋、南京金智、GQY、宁波派纳影视.宁波瑞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合作参与展馆的设计和布置,并提供各类设备设施。企业自身的产品也和智慧教育紧密结合,融入在展示中。宁波智慧教育展馆好评不断,获得智博会优秀组织奖,各企业也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吸引大量客户前来问询。

试点推行。以试点方式,率先让部分地区、学校体验和应用最新成果,是宁波智慧教育建设的有力举措。通过试点,不仅能够在应用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需求,满足需求,逐步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能及时按需调整,以点带面,为大规模的推进奠定基础。

上一篇: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如何成为合格法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