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管理研讨交流(推荐10篇)
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陈灵芸
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能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让我们互相交流,聆听到了许多老师宝贵经验,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的,也只是一些平时工作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如何抓好科学教学质量呢?
首先,我认为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们旧有的东西挑战。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因此,要做到这点: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难易的“度”。在《生物的繁殖》这一单元中,教材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法有所了解,学生刚刚进入科学探究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都有一定的难度,更谈不上对自己很少见到的动植物繁殖方法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删除这部分探究内容,将它放到课外以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并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的责任。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两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选取和利用材料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材料的选取,而有结构的材料能提示科学概念,能反映自然现象的某种关系,能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的有结构材料是探究式教学得以开展的根本,是学生参与实践,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健。
1、立足提示科学概念,体现材料的启发性。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强调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学研究毕竟不是一两堂课的事情,也不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教材的选取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那些精制、特制的材料不足以满足于学生的探究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需要从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学概念
三、巧妙地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问题情境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学学习,会避免科学探究的枯燥,会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肌体,也会产生一个适合学生探究并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但情境创设也要把握度,不能离开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学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我们不能丢失目标去创设情境创设,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学生的心,科学探究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工作汇报《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汇报材料》。由此看来教师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我们这里所说的“听说”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别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一个过程。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努力听懂、理解,从而作出积极的反应,即给予正确的评价。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发挥小组互动作用,使学生学习更具实效性
每个班的学生会有差异,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一、设立有效的合作小组
1、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小组分组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小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取长补短,即小组成员是异质的这样混合编组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多样性,从而使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在平时学生自主学习中,开展一帮一活动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各班都有一定数量后进生,这些学生基础差,学习又缺乏自觉性。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学习自觉性就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再在上述分组小组中,将1个后进生和1个优等生进行搭配。它弥补了后进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但还不能很快解决问题的不足。为了让后进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学并落实职责地去帮助、指导他,这个任务在平时就落实到优秀生身上。从而在平时学习中又形式了一帮一的讨论类型,这是对合作学习分组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师生双方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互动,彼此形成互帮、互教、互促、互联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运用优化评价,鼓励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意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相合作的良性机制的形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意合作学习过程,并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能有效的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为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中的个人责任感和合作动机,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四、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
在自然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
一、有效预设, 在乎交流研讨前的精心设计
交流研讨虽然是学生主体性的活动, 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引导的, 所以教师的课前设计也十分重要, 它决定了交流研讨前的一系列环节是否可以顺利展开, 学生交流研讨时是否积极。
1.重视探究材料的准备。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不但强调学生是课前的主体, 也着重把课前的材料准备适当地分给学生, 让学生的前期投入增加, 那后期无论是实践还是讨论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增加, 有效性自然也会显著得多。
例如, 在《磁铁有磁性》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可以选择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材料, 让学生自主准备。学生实验后就能很自然地从实验环节转移到交流探讨环节中去。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硬币, 先让学生通过用磁铁吸各种硬币, 观察结果, 然后记录下来, 再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硬币的材料属性, 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磁铁吸硬币的规律, 就磁铁特性这一问题进行研讨。这样一来, 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2.重视前期概念的导入。
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所以他们对于即将交流谈论的课题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正确的前期概念是决定交流研讨有效性的前提, 所以交流探究前教师应该重视前期概念的导入环节。
例如, 在《热的传递》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导入热的传导概念:热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 让学生对“发热”和“热的传导”这两个易混概念弄清楚, 那才容易展开接下来的交流研讨, 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
二、有效生成, 在乎交流研讨时的有效实施
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 保证交流研讨的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清晰、完整、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关键点和思维拓展延伸点。由现象到结论, 到深化、拓展, 层层深入, 才能保证交流研讨的高效化。
1.注重交流研讨的清晰完整性。
学生在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后, 所收获到的经验和成长是多方面的, 例如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等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流研讨时要回忆整个过程的得失, 然后再总结反思, 归纳重点, 再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 教师在做完“在水中溶解盐”的实验后,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先审视实验结果, 再分析溶解盐数量的数据, 猜想溶解盐量不同的原因。然后相互交流质疑,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种种发现和感受, 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清晰完整的交流研讨过后, 学生从中收获的不但是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还有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性认知和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这样才能实现交流研讨的高效化。
2.注重交流研讨的思维跳跃性。
小学生的智力和抽象思维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 很多时候学生在实验过后只停滞在表面层次, 无法实现思维的跳跃而转到深入思考的层面当中。如果教师只充当旁观者, 无视学生思维的停滞, 那学生在交流研讨后得到的观点也只会趋于肤浅, 无法进行理性的、深层次的分析思考。
例如, 在《被压缩空气》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用手推进活塞, 空气就变少了。”教师就可以反问一句:“空气如果变少了, 那为什么会变少?逃到外面去了吗?”当学生意识到空气不可能变少时, 教师就追问:“如果空气是不能逃的, 那空气从30毫升转变成10毫升, 说明了什么?”在交流探讨后学生认为空气不是逃到外面去而变少了, 其实是被压缩了。然后教师接着追问:“那空气能被压缩到1 毫升吗?0 毫升呢?”然后引发学生的积极研讨, 一方说都能, 一方说能压缩到1 毫升, 不能被压缩到0 毫升。这样的点拨过后, 学生们的交流研讨会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面上展开, 热烈且更有科学价值。
3.注重交流研讨的独特体验性。
科学课堂上的实验过程充满着各种不可预测性, 而交流研讨是充满各种不可预测性的实验和个人的独特体验结合后的产物, 教师对于这当中有可能产生的种种“意外”应该是要抱着尊重的态度, 要让学生明白, 真理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而是经过探究而来的, 这也是科学教学的内涵所在。
例如, 在《混合身边物质》这一课的教学中, 有一组学生在醋与小苏打混合的实验过程中计算错小苏打的量, 混合时放多了一半的量, 所以与其他组实验结果不同:杯底残留着一些白色颗粒。针对这种脱离书本认知的“意外”情况, 学生们纷纷围在这组同学周围来观看这些白色颗粒。对此, 教师应该抱着尊重而不是否定的态度, 可以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弄明白白色颗粒到底是什么。紧接着, 学生都畅所欲言, 提出各种检验白色颗粒的方法, 最后大家都认为可以先倒一些醋进去, 看看会不会产生与小苏打混合时相同的反应, 如果会, 证明是小苏打, 如果不是, 那就再紧接着设计其他各种方法去检验。由此可见, 交流研讨的高效就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实事求是的科学本质。
三、有效体验, 在乎交流研讨后的主体评价
教师要在交流研讨前的几个过程中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交流研讨时尽量鼓励学生投入, 在交流研讨后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鼓励, 让学生在潜意识里默认交流研讨的价值, 积极专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
例如, 在《热的传递》这一课的交流研讨环节中, 学生的表现各有不同:有的开动脑筋, 积极发言;有的发言踊跃但答不到点子上;有的能认真倾听但不踊跃回答。那么, 在交流研讨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方式的肯定性、积极性评价。对于认真倾听但发言较少或不发言的同学, 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认真倾听说明你是一个极有耐心的人, 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必备特质, 如果你在探讨中再踊跃一点, 你必然能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得更好。”对于发言踊跃但总答不到点子上的同学, 教师则应在交流研讨中及时地肯定他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
关键词:数学;引导;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要做大量习题,而有时为了追求“效率”,教师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讲解。然而,习题是讲不完的,况且老师讲了“此”题,学生未必会做“彼”题。
诚然,这并不是取缔老师的“讲”,老师的“讲”应该着重体现一个“导”字,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应该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而讲。“质疑—引导—研讨—交流”教学法的内涵就在于此。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版块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能写出一个比大又比小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你还能再找到两个这样的分数吗?
对于这道题的教学,我是这样以“质疑—引导—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的。我首先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然后,我启发提问:“既然题中要求写出比大且又比小的分数,就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然而,你通常是怎样比较分数大小的呢?”
起初,学生还对解这道题感到“束手无策”,甚至一点儿思路都没有,后来听了我的启发提问,大家若有所思,不久就有学生想到了“把这两个分数通分”这一方法。当学生得出=,=以后,又出现了新的困惑——
“和似乎是两个相邻的分数,那么在它们之间怎么还可以找到另外的分数呢?”
我伺机启发引导:“和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只有一个吗?”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后来,学生终于知道了这道题该怎样去解。
我对学生的解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通过联想“在数轴上如何表示分数”让学生明晰“任何两个不同的分数之间总有无数个分数”这一道理。
最后,我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小数来解答这道题。
对于这道题的教学,我没有因怕浪费时间而去直接给学生讲解解题过程,而是通过“质疑—引导—研讨—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并注重引导,以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决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质疑—引导—研讨—交流”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依次衔接,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质疑”是引发思考的前提;“引导”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研讨”是知识生成的途径;“交流”是创新思维的碰撞。
如今,高效课堂是理想的课堂追求,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而“质疑—引导—研讨—交流”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是实现精细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我们知道,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得多”就会节省学生苦苦思索所“耗费”的时间,高效课堂中的“省时”,是针对学习效率而言的,并不是只图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而由教师一味地“讲解”,而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谋求创新、追求发展”为目标所进行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不必担心这样的“导学”会浪费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恰恰相反,这种教法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为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一定要在“怎么讲”上下功夫,真正变“讲堂”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学堂”,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的“平台”,以追求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享受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讨会发言材料――课外阅读
交流材料
周所周知,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泰戈尔曾说过:“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的确,孩子们正如一株株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汲取、去采集。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课外阅读?如何让学生在童年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变换手段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的探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们分享一下:
一、全力创设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创设各种条件,来促进学生阅读。
1、营造读书氛围,渲染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感染,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赋予班级环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义,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努力使教室的墙壁也会说话。我在我们班教室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来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方法和重要性;在教室墙壁上展示学生评选出来的优秀读后感、公益广告、和优秀主题报,来激发学生的参与读书活动的兴趣,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样在墙壁上展览学生四人一小组完成的古诗配画、名言集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耳濡目染,那么就使班级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2、组织图书广角、实现资源共享。
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开家长会时我对家长们作了动员,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跟家长们阐述出来,家长听了都体会到班级图书角,地方小,作用大,都同意建立图书角。因此,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献三本新书的建议得到了认同,并很快得以实施,而且学期中间要对图书角的书进行更新,学生拿回自己捐献的图书,并购买三本新书再次充实班级图书角。这些措施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了,每到开学的第一天,无需再动员,学生也能很自觉的到图书管理员那里登记捐书。
为了加强图书角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班级读书计划》《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借阅须知》等。另外还要定时的进行阅读汇总,表扬借阅频繁的同学,对借阅图书少的同学提出要求。班级图书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建立沟通纽带,提倡亲子阅读。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我们班的孩子每天读书半小时,并且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开展了一系列的亲子阅读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诵一首古诗,共同交流一篇文章。连接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是一个记录本,家长每天都把学生在家中阅读的情况反馈给我,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即使现在没有了记录本,在家长的反馈调查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保证每天不少于半小时的阅读营养餐。
当然,这种方法的实施也遇到了重重阻力。部分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甚至有一位家长在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请问老师,这到底是学生的作业,还是我们家长的作业?”这位家长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做点小买卖:卖二手自行车,过年的时候还卖对联,福字。我看到了这样的话语,很生气,也很伤心。可是为了孩子我得和他沟通啊。正好,隔几天就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我在家长会上把一些支持我的做法的学生家长表示了感谢,而且我把庄宏坤家长每天在记录本上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心得体会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朗读,并且,展示了优秀学生写下的文章和获得的奖状等,当其他家长看到这些孩子有的在学校的文学社里发表文章,有的在处级、区级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的在《当代小学生》等书报上发表文章,而这些孩子恰恰就是我所表扬的家长的孩子。因此无需多说,他们不难分析出孩子的勤奋学习和家长的大力配合才是孩子们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这样的补救为我征得了绝大部分家长的支持,那位对我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的家长在记录本里真诚的向我道歉,并且承诺以后再忙也会督促孩子读书。
现在,我的做法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配合,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在家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甚至个别家长能把亲子阅读坚持下来,每周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
二、实效阅读指导,高效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很重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拓展延伸教材,广读博览群书。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过去把“教材”叫课本,“上课之本”,现在称之为“教材”;“教学之素材。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的选文非常有限,只是起到了例子的作用。要想使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扩大阅读量,广泛地进行阅读。
阅读的延伸和扩展不能是放任式,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每个主题单元及课文的学习中,我都要给学生补充大量的文章来阅读,并且把这些课外延伸的文章进行深入的讲读。例如:我们一单元的主题是兴趣,我给学生补充了《阅读的乐趣》在学习了老舍的《养花》后,我给学生补充了他的《济南的冬天》,学完范成大的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我又给孩子们补充了七首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还有在《山中杂记》中感受了冰心那颗博爱的心之后,补充了她的《爱》。每个单元的教学中都穿插着补充了不少于四篇的阅读材料。其实这些老师们也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总是有推荐阅读文章,我只是把这些推荐阅读的文章让学生统一打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现在我们班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这么一份课外阅读的集锦,学生给它们精心的设计了封面,起了名字:《阅读金字塔》《千卉百芭》……这一个个别具匠心的名字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份精神食粮的喜爱。翻开一份份集锦,能够看到学生阅读体会时写下的批注笔记,圈画的好词佳句,查工具书解释的词语,以及一些资料的补充等。从我们班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材料的补充是非常感兴趣的,甚至于比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有一次,我那个星期特别忙,要准备处里的一节公开课,整整一个星期没有给学生补充拓展文章,许多同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还没有新的文章啊?”到了周五下午,一个孩子直接到办公室来问我,这个男孩叫孟凡其,个子小小的,但是问题提的特别的尖锐,他说:“老师,咱们这个《课外阅读集锦》没用了是吗?”我就纳闷了:怎么没用了呢?我说:“你不是挺喜欢老师补充的这些文章吗?”这个孩子一字一顿的说:“可是,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给我们补充了!”我一听他这是在质问我呀,可我一点不生气,可以感受得到他就像一个星期没有吃到零食的孩子一样,在迫切的期盼着这些拓展阅读文章的到来。那么,作为教师,看到学生对于知识这么翘首以盼,这是何等的欣慰!
2、授予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我在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上,力争做到三个结合:(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就是深入细致地研读。略读就是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课外阅读方法。因此,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把书本读薄,然后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加深感悟,把书本丰厚起来。
当然读书的方法还有许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中接受的信息是繁多的,是丰富多彩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记载,有重点地进行批注,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那么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定会受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的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读书卡片、分类集锦或写摘录笔记等形式,对读到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进行摘录,储存进自己“百宝箱”中,丰富阅读积累。
新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将阅读过程中的随感、感触随时写下来,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使读在写中不断迁移升华。写下随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完成多样式的读书笔记。如:感想式、心得式、质疑式……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因此鼓励学生写整本的读后感,这是我们班贾庆飞同学阅读了《一千零一夜》后写下的读后感受,足足一整本,可以说每一篇感悟都很深刻,用词也很丰富,这样可以促进读用结合,深化阅读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多让学生写主题征文,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和读书笔记相结合,我们班也出了这么一本优秀读后感集锦。上个学期,我们班一位同学还写出了自我构思的一篇神话故事《四龙起义》,这篇故事一共分为五个小故事,这个孩子并不是很出色的一位学生,我至今都记得那天他怯生生的把他写的神话故事放在我的桌边的情景,一句“老师帮我改改”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如此普通的孩子,内心仍然渴盼着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于是我在班里公开读了他的这篇文章,并鼓励全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运用集体的智慧使文章更丰富、更完善,因此这篇文章由最初的五个简短的故事,成了现在八个精彩的故事汇成的神话故事《四龙起义》。我也把这篇神话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进行阅读。(3)、思考与讨论相结合。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在阅读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没有思考的阅读称不上真正的阅读。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强阅读思考,读用结合,读完一篇好的文章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可以交流心得,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上个星期在四单元的教学中有《孟子语录》这篇古文中提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这一个环节,学生大谈特谈舍生取义的伟大,我还没有发表意见,一位孩子站起来了,他说:“我不同意舍生取义这种说法。”这句话真的是语惊四座。他接着说:“舍生取义也要分是什么样的情形,有的时候你抛弃了自己的生命却根本没有能力去挽救别人,这种做法不可取。”大家一听对他是群起而攻之,一位女生想法也很独特,她反驳杨帅:“如果有一天只有我俩出去玩,你掉进了河里,而作为好朋友的我也持有你的这种想法,那你不就惨了。”杨帅也很镇定,他回答:“如果我明明知道你不会游泳,我还要你勉强下来救我,那就不是真的朋友了,我情愿自己呆在河里,甚至失去生命”他这么一说,全班静了下来,接着就有人说:“他说的对。”还是有人说:“他说的不对。”于是众说纷纭之后,孩子们把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意思是说,听老师怎么说。我说了:“同学们的想法各有各的道理,如果能引入真人的事例来论证你的这种想法就更有说服力了,下课后咱们去广博的收集资料,并把自己的观点以文章的形式展现出来,好吗?”底下:“好。”并不是平时布置作文的时候有的同学发出“又写作文”这样的抱怨了。于是,一份份高质量的作文就呈现出来了,我把优秀的作文采集了下来,起了个题目“舍生取义之我见”可见学生并不是不会质疑,而是我们教师要想法设法的搭建他们质疑教材、深层思考的平台。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只种不收,无疑是徒劳。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们班开展的读书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交流:
在平时的阅读中,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为了增强他们的兴趣,激活课外阅读,我们班每周五抽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中搜集的优美文章和精彩片断进行赏析交流。师生、学生之间对阅读过的新书、好书进行介绍推荐,坚持我们学校实行的课前两分钟演讲活动。
2、展示: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的。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开展一些手抄报、古诗配画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每个学期都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优秀读后感、精彩习作、课文的拓展续写等,并且从三年级开始就制作班级文集,鼓励学生进行投稿。这几年来我们班里的文集已经有许多本了。有《优秀作品集》、有《课文续写》集、有《优秀读后集感》……
这个学期刚开学,我们全班展开了一场讨论会,这个学期我们以怎样的形式展现我们班的文集,由此,一个新的方案问世了:这学期我们班要出一本日记文集,模仿《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我们班每天发生的故事,而且,我们集体讨论,把我们班的这本日记文集起名为《成长的足迹》,为什么起名为“成长的足迹”呢?学生在前言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语:“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如过眼云烟,似昙花一现般稍纵即逝。过去的甜与乐、往昔的苦与涩,都已经被岁月的尘埃深深埋葬,可是总有一些闪光的记忆,让我们永生难忘。于是,我们集体创作了这本《成长的足迹》…… ”自从这本“成长的足迹”创设以来,两个月了,每天投稿的学生源源不断,而且学生眼中的每一天又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现在,我们班许多的学生家长都要求复印这本日记集锦。有这么一位学生家长在看完这本集锦后,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信里有这样一段话“……”可以说,读到这里感动充盈着我的心灵,我也深受鼓励,觉得这样的付出没有白费。
3、评比:
为了鼓励孩子多读书,我组织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可以是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加强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区域联动,交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经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广大教师提供锻炼、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活动内容:小学四、五年级英语优质课教学展示暨教学研讨
三、活动组织:经开区社会发展局教研室
四、活动时间: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下午
五、活动地点:合肥市莲花小学
六、活动形式:借班上课;上课时间为30分钟,教学反思5分钟
七、参加活动人员: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小学英语教研员;各区小学英语教师代表;经济区全体英语教师
八、活动安排:
2:30活动开始;
2:40—3:15: 四年级英语教学及反思(合肥市芙蓉小学李华敏老师);
3:25—4:00:五年级英语教学及反思(合肥师范附小尚敏老师);
4:10—5:10市、各区教育局教研员指导点评。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部“青年教师研讨课”方案作者:管理员来源:点击:284次发布时间:2010-12-1
3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借助教学实践开展课题研究,将本校的常规研讨课坚持下去,深入下去,使之成为持续推动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传统项目。经研究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举行语、数、外学科的“校本教研研讨课”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15日——2010年12月16日
三、活动主题
“如何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侧重解决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得到最有效的教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部门工作
1、策划组织:教科室
2、课务协调:教导处
3、活动摄影:信息中心
五、活动原则
1、注重过程原则:活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教研组长带领全组老师认真组织、探讨,实施集体备课,推选的老师精心准备好课。要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每节课均安排教研组长或骨干老师主评,同时组织听课教师全体交流。)和教学反思(执教老师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师听课后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写听后感(每组上交高质量的三篇)。学校对教学设计、课件、听评课、教学反思等要保存记录,存档备查,上传学校网站,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2、实事求是原则:活动要立足实际,关注发展,注重激励。评价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六、具体要求
1、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知识交代准确,重点突出,难点解决合理,并按要求备课,将格式规范的教学设计打印稿,于星期二交10份到教科室。
2、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环节清晰自然,评价准确多元,教学效果好。
3、遵守课堂常规,板书工整适用,仪表端庄大方,学生用眼、写字、读书习惯好。
4、展示课后,执教老师进行五分钟的说课,说明本课的内容、设计意图和方法。每个教研组设计一个评课主题,并围绕所选主题进行研讨,然后由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点课。及时整理听课有感,做好评定,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七、需个人上交的材料
1、执教老师上交研讨课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按学校要求的格式、字体、字号)、课件(含图片的元件、视频、音频等)
2、每组不少于三篇高质量的听课感。(按学校读后感格式要求)
3、“师徒结对活动”指导执教的教师指导总结一份。
4、“师徒结对活动”未上研讨课教师上交徒弟的教学设计、反思、活动总结并与师傅沟通后,连同师傅的总结一起上交。
5、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听课感及“师徒结对活动”材料,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做评定,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一、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29日
二、活动地点:综合实践室
三、参加人员:小学英语组教师
四、人员分工:
主持:周春华
收集资料:张艳玲
制定方案: 周春华
课例展示: 杨婷
指导老师: 郭晓红
记录: 李小贞
照相、摄像:周春华
五、活动专题:提高哈双班学生识记英语单词能力
六、活动形式:课例研讨
七、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
2、课例展示
3、互动研讨
八、活动目的:
我校是民汉合校,双语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其中英语作为双语班的一门重要课程,成为双语班学生学习的第三种语言,这给不懂民族语言的汉族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提高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实效性,怎样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单词记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希望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老师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同时,就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和同行进行交流。
九、活动安排:
1、前期准备
(1)专题:哈双班学生识记英语单词存在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主讲:周春华
(2)讲课教师说课
主讲:杨婷
(3)议课交流
(4)整体性课堂观察人员分工
郭晓红老师负责观察教师活动
张艳玲老师负责观察学生活动
周春华老师负责观察课堂评价活动
李小贞老师负责观察组织教学活动
2、课例展示
执 教 者:杨 婷
执教年级:四(8)
执教内容:单词教学
3、诊断分析
(1)课例研讨
①执教者自我反思评价
主讲:杨婷
②研修组教师互动研讨---透过观察看问题
方法: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2)小结
十、活动要求:
1、搜集相关专题的资料,自己先学习。
2、没人设计一份观察表。
2、立足常规教学,不搞形式,追求真实、高效的教研。
3、全体英语教师人人参与,分工合作。
4、全体英语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和研讨。
5、活动结束后要求上交的材料:
(1)授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2)本次研讨活动记录。
(3)观察表
(3)活动总结。
近年来, 杨浦区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引领作用, 以名校为核心校建小学教育集团, 先后成立了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杨浦小学、控江二村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四个小学教育集团, 形成办学联盟体, 以组团式发展的实践, 促进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为更好地总结教育集团在集团管理、教研共建、校园文化、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办学品质, 促进区域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1月13日在杨浦小学举行了2009年小学教育集团工作交流研讨会。会上, 四个教育集团的理事长就一学年工作向与会者做了汇报。杨浦区教育局邵志勇局长充分肯定了四个小学教育集团一年来所取得的显著工作成效, 并就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集团理事会管理机制、建立教育集团内教师流动机制、健全教育集团各项奖励机制。特别希望各教育集团能在教师培养和流动上跨出新的一步;二要在基础教育创新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建立区本创新课程, 同时要继续深入开展组团发展, 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办学品质, 促进区域小学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马英九当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胡锦涛发表台湾问题八点意见后,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前不久,国共两党又在长沙举办了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在论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两岸出版产业合作交流的春天到了,两岸书业界应抓住这个机遇共同努力深入研讨,把两岸出版及相关产业的合作交流推向新阶段。
两岸书业界交流以往大多是在行业内进行,参与交流的人员大多也是做具体业务的人员。因为职业环境的局限,带来了交流的局限性,影响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交流的质量。以后两岸书业界的交流最好能有学术界、理论界和政界的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这不仅能让交流更加深入,而且有利于交流成果强化为理论成果和政策方针。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最大的瓶颈仍然是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关键是理论问题。只有理论上有根本的突破,政策上才有可能做出大的调整。书业界要从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从两岸和平发展、共赢合作这个主题开展研讨,才能高屋建瓴,使两岸书业界交流有突破性的进展。
两岸书业界的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这些问题又相互交织在一起。要使这些问题解套,必须动用各方人士,其中包括书业界、政界、学术界、法律界等人士,并且工作要求非常细致,其中包括调查研究等。因此要在政府的主导、行业支持下,成立项目组,组织专业队伍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项目研讨,为调整两岸出版及相关产业交流政策和合作项目提出针对性报告和政策依据。
11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研讨会,旨在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会议由张主任主持,桂树新校长及我校6名班主任参加。在研讨会上,班主任们踊跃发言,就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加强班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言既客观实际,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桂校长、张主任分别对班主任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要求大家借鉴别人的做法,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提升自我,促进成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魅力,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引以为骄傲的班主任。
经济桥小学
邓信平彭忠发张武星任小艾:现任职教育部 《人民教育》杂志社管理室主任。在此前,她以高中学历登上北京市119中学的讲台,当过17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做过15年的班主任;1994年调任 《人民教育》杂志社工作至今。任小艾客串主持过央视 “综艺大观”、“电视你我他”等节目,目前仍担任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学生节目 “第二起跑线”的主持人。
桂贤娣:女,汉族,1961年11月生。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1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教师”。从教30多年来,桂贤娣老师在教学中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因生给爱十法”,深受教育界称道。
王文英:女,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六中班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山西省优秀辅导教师、首届太原市人民满意的“十佳”教师、太原市“十佳”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4---6日我、邓信平、张武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看了著名的教育专家任小艾、桂贤娣、王文英的班主任经验报告会,她们以生动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所有听众,我们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得出如下感言。
11月5日上午听任小艾老师的报告感言如下:
一、尊重教育,尊重学生,尊重知识,是现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首先在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思想首要的任务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国家是这样,社会是这样,企业是这样,学校教育更是这样。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文化的场所,是智慧的摇篮。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轻者是造成了个人的悲剧,重者会造成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悲剧。中国长久以来的愚民政策最终造成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覆灭。外洋的坚船利炮洞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人在睁开双眼看世界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到底哪做错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北洋水师的覆没„,戊戌六君子的鲜血警醒了国人。原来是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桎梏了人的思想,不尊重人,把人民都当成奴才来看待,严重制约了人的发明创造热情,中国人本来是很聪明的,很善于发明创造的,“四大发明”不是中国人的创造吗?
我们的学校教育老实说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很多人都认为到学校是做什么的,就是学习的,学什么,就是学文化,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以后找好工作,挣大钱。老师
是做什么的,就是教书的。为了这个目的,学生到学校必须规规矩矩的学,老师必须规规矩矩的教,一切都必须按着既定的程式,学生胆敢危害这一规矩,必将受到严惩,教师也成了灭火队员,可不成想火势并没有控制住。我想我们老师很多都忘了问题(洪水)来临,宜疏不宜堵。这一点任小艾老师做的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学生的青春期萌动,很多的老师采取了训斥,围堵的方法,很多学生因此反而对此产生了神秘感,纷纷采取了尝试的方法,甚至偷尝禁果。任小艾老师却不是这样做的。她很聪明,明白宜堵不宜堵的道理。很多东西初始时很神秘,容易引起人们的心身向往,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也就没什么了。她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请家长来学校讲生理卫生课,这样学生就弄明白了,不神秘了。布鲁诺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二、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就一定要感知人性,成为一个心理学家。
人性为天赋之性,每个人因为出生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自身生理特点都决定了人性不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把学生当成了产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计划,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而忽视了人性的不同。“人性如面,各有不同。”因为人性的不同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都一样的人性多枯燥啊!任老师作为一个智者,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承认人性的不同,都善于根据人性的 特点来安排自己的教育方法。任老师在讲座时为了使听众有认同感,特意强调自己原来所在的学校也是全北京市最差的学校,学校地处城乡接合处,学校硬件破破烂烂,学生素质低,老师们教育热情不高。长期以来师生的关系是对立的,一个“管”字概括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却收效甚微,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教师纷纷以在这样的学校为耻。普遍没有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是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一个人如果时时的否定自己,那么他的心境肯定是灰暗的,他的前途肯定是渺茫的。因此适时的表扬和肯定学生,哪怕是不经意的,也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平时总是吝惜自己的赞扬,总认为这样会使学生骄傲,不好管。这时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成“小老头”,“小太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尊重学生在特殊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出发。任小艾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她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本着为每个孩子负责的精神,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因为觉得119中学不好,家长也觉得难受,为了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她自己掏钱把自己的教室的墙壁粉刷一新,把课桌重新油漆一遍,并罩上亮色的桌罩,使学生一踏进教室就有新鲜感,自豪感,树立起来他们的自尊心和勇气。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胆量,她又联系家长,圆了学生的飞机梦,多数同学激动的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并有很多同学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刊登„。
大智慧的人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不会把自己的视野限制,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善于把一些看似枯燥无味的知识揉进生活中去,注意关注人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并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我想这就是任老师的成功秘诀吧。
11月6日上午听王文英老师的报告感言如下:
11月6日上午王文英老师一曲《相逢是首歌》在贵师大会议大厅拉开了序幕,她那动听的歌声和激情的演绎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不但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同时也拉近了她和学员的距离。王文英老师穿一身白色的套装,高盘的发髻显得很“另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很诗意、很个性、很阳光、很女人。
王文英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做新时代阳光型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是为优秀的学子锦上添花、为平凡的学生开启智慧、更是为暂时落后的孩子雪中送炭。与其说是一场报告,不如说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的阳光展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王老师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如果说进场乍见她时我们困惑于她时髦的衣着和打扮,那么会后我们更惊羡于她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超人的智慧、真诚坦然的心灵„
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都沉浸在王老师的班级管理故事之中,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才艺展示,分享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聆听她的报告会,我们感想如下:
首先,与众不同的个性令人叹服。刚开场王老师就闪亮登场,以一曲《相逢是首歌》打动了大家。这是在我们以往听报告时从来没有见过的。她极爱美,但不拘泥传统的师德形象,衣着打扮个性鲜明而时尚,曾经引起了家长对其强烈的不满和抗议。她不讲师道尊严,称学生为小弟小妹,凭实力与智慧,让自己成为学生敬佩的大姐。从当初的学生强烈要求转班到今天身价百万,可谓经历了一个由哭到笑的过程。
更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她的个人特长多达十余项。市级大奖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她学过钢琴,已通过七级;她学过舞蹈,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她学过指挥,荣获过省青年指挥家称号、健美操、古筝、设计、编织、美容美发无所不会,这些本事让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一种又一种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位“另类”老师用她自身的才华影响着学生,用她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着学生。一曲《眉飞色舞》现代舞表演,震倒了班级的“八大金刚”和“四大美女”,并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轰动。当时王老师播放了她的录像给我们看,真是大饱眼福。她用绘画呈现枯燥的板书,用歌声诠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舞蹈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
其次,班级管理的人性化使人温馨。王文英老师在每学年的开学之初送给每个学生一份礼物,把所有孩子的名字都做了诗意的诠释(尤其是刚接手一个新班时),并把自己的照片放进信封送给学生,信封上有送给学生的祝福和赠言。信只是一张白纸,告诉学生:你的过去我不在乎,你的今天我很关注,你的未来我很期望。这样就真正地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再次,教学的独特和另类令我们耳目一新。她的另类让她的教学与众不同,她寓教与乐,学生对她的课兴趣盎然,她与众不同的教学让她的学生心悦诚服,使她赢得了自己事业的骄傲,也使她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一句话概括王文英老师: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教育事业、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追求时尚的青春阳光非常了不起的老师。
王文英是一位阳光老师,更是一位智慧老师,给我们做报告时她一直在笑,一直在展示着自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要做 “二十一世纪盛开的一朵艳丽的花”。她的招数一般人学不来,但是她的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如我们应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要做“电灯”(充实自己,也照亮别人),不要做“红烛”(照亮了别人却燃
烧了自己)。我们还要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要有阳光的心态,不要做“苦行僧”。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有阳光型的心态对待学生和班级,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做一个阳光型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爱和信赖的老师!
一天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她的招数我们也很难学到家,因为我们不具备她的才艺和智慧,但是,她让我们懂得:做好班主任需要有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需要一颗对待学生真诚坦然的心,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阳光!
2011年11月8日
附:我的誓言(班规)——风帆十四班.我的家
1、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
2、我是一个独特的、自信的人。我有自信,我有自尊,我有完美的人格。我力求做到,不让老师批评,不让同学责难,不给别人添麻烦。
3、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更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愿望—每天都要得到收获、进步和成功。
4、我喜欢生活,喜欢别人和自己。我要为别人着想,显示我活的高尚;为自己而活,显示我活的潇洒。
5、我要让集体因为有了我而光荣;我要让同学因为有了我而自豪;我要让老师因为有了我而欣慰;我要让父母因为有了我而骄傲;
6、我要学,我要会学。我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学。
7、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因为我生活在爱、友谊、理解和宽容的集体中。无论何时,我都要体现我的爱、友谊、理解和宽容高贵品质。
8、我会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完美,体现我的价值、我的创新和我的与众不同。
【小学教学管理研讨交流】推荐阅读:
教学研讨会交流发言材料11-16
二郎小学写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通知07-09
小学教学管理经验交流10-26
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交流11-14
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06-20
长寿小学教学工作交流材料06-06
怀化市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汇报材料12-0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环节教学策略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