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推荐6篇)
课型:复习执笔:李合审核:闫信宇时间:2014-05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河流的概况,知道长江、黄河和珠江的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治理措施。
2、知道我国水能开发现状,识记主要的水电设施及经济意义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会描述其水文特征并会分析其主要的成因。【学习过程】
一、依学习提纲自主复习(1)河流概况:
1、了解有关河流的几个概念:
外流河、外流区、流域、内流河、内流区、水系、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2、河流的水文特征(动态):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包括:——、——、——、——、—— 无明显汛期----全年多雨或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不明显。
如淮河的水文特征为水位和流量夏季高,冬季低;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等。★ 小结: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很大
3、内流河、外流河:最大的内流河——,流向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河流是——、———。
4、咸水湖与淡水湖区别
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最大的湖———,最高的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五大淡水湖———、———、———、———、———。(2)长江、黄河:
1、长江概况:长江发源于峰,全长是中国第大河,主要流经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四大地形区,最后注入海。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分别是湖北的和江西的。由于通航条件优越,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动脉。长江流域的古代水利工程——— 堰它屹立于长江的支流江中游。现在更有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治理长江的重要工作是采取
2、黄河是中国第大河,主要流经青藏高原、高原和区,与长江都流过的省级行政区有省、省。黄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根源是游高原地区的十分严重,所以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是,根本措施是在游(3)京杭运河:
流经省市:沟通水系:——河、——河、——河、——江、——江
现在: 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的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
二、展示自主复习成果
分组展示(提前分清任务,每组安排1人上台展示,要求面向大家,大方自然,及时评价上组,注意总结,语言规范、流畅,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咬文嚼字,字正腔圆。
三、检测与反馈:
1、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 下游成为“地上河”B 中游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C 上游植被遭破坏
2、黄河的水文特征?
(1)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__________资源丰富(2)中游流经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多
(3)下游进入_________平原,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而形成了“_________”。
13、.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流经的十一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4、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5、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江主要支流:__________(经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注入长江干流)、_________(经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湖北省省会武汉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黄河主要支流:汾河(主要流经_________省)、渭河(主要流经________省)
7、长江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长江干流上)、葛洲坝水利纽(长江干流上)、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支流汉江上)黄河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
8、长江、黄河水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9、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A.年径流量大B.水力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D.流域内资源丰富
10、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种“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的景观,这段河被形象地称为“地上河”。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①结冰期较长②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变慢,泥沙沉积③水流含沙量大④人类向河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下列水利工程,位于长江干流的是()
A.三峡水利枢纽B.三门峡水利枢纽C.龙羊峡水电站D.小浪底水利枢纽
12、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形成“地上河”B.水能资源丰富C.水土流失严重D.支流、湖泊众多 教学反思:
1、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 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长江》一课的课前2分钟。可以播放长江的一段影视片段, 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 学生犹如亲临其境, 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 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 可以播放一些河流和湖泊图片, 启发学生讨论, 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河湖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 如水资源、水能资源, 、航运价值等, 同时也可以知道河流也可以造成水灾。就这样, 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调动学习积极性。
2、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 有时单靠老师讲解, 学生理解起来费力, 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 又利于知识的获取, 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 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 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 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 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 在有些年份, 流域内普降暴雨, 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 河水猛涨, 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 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 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 变得形象、具体、生动, 清楚易懂, 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 主要教具是挂图, 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 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 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 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 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能动作用, 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4、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 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 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地理教学中, 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 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 南至杭州, 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配以闪烁五大水系) 。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 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 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湖口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5、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兼顾全面, 因材施教
各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设置, 设计不同的教学深度、广度和进度, 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中公教育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参加三支一扶考试的考生们总结了《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中公教育三支一扶考试网预祝广大考生能在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我国河流的总长度达226800公里。
我国众多的河流,各成系统,组成庞大的水系,大致可以分为黑龙江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东南沿海水系、台湾及海南岛等海岛水系、西南水系、北冰洋水系、藏北高原内陆水系、新疆内陆水系、青海柴达木内陆水系、甘肃与内蒙古内陆水系等。主要的大江长河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钱塘江、湘江、珠江、闽江等。我国还有大量的湖泊。
据统计,全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00多个,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3个,全部湖泊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
课后,回顾整个教学设计和流程,任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匆忙会误事。要打有准备的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胸有成竹等等都是嘴边的熟语,但对于本节课,我真能说自己已经准备充分了吗?不能。最后导致课上出现了几处匆忙之处:
1、做好的课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能够使用,但换了班级上的电脑出现了故障,不能播放。此时离上课时间只剩下五分钟,试问还能继续找原因吗?匆忙中换了一张地图,其他省略不用。如果我准备充分,亦不会出现如此大漏。
2、导语匆忙无设计。由于上一个匆忙,使得导语支离破碎,设计有些慌乱,失去层次感。导语是一节课的第一印象,学生的兴趣调动,情感投入都与导语的关键设计有关。精彩的导语能够让整个知识的传授不费吹灰之力,我实在差矣!
3、时间安排需谨慎。整个课堂共45分中,知识传授的部分花费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再者,重难点突破应该有侧重点。而我的课堂中,最后的难点突破所花时间略少,开课的前一部分时间花的稍长,使得这节课有点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结尾匆忙,草草收场。
第二、语言是润滑剂。教师的课堂语言具有引导性和调动性,语言运用得当会使整个课堂增色不少,本节课在语言使用上没有发挥特色,甚至有些盖彩。
1、过度语、小结语应适当选用。回顾整个课堂,知识点零碎、量多,如何使知识面面俱到还要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有阶段性的小结,使得学生接受知识时按块记忆,这样掌握的效率高,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2、在语言的表达上需要简洁大方,前后要连贯,过渡语很重要。我呢,经常没有合理的过渡语言而是内容讲解生硬。
在“我国的湖泊”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五幅我国湖泊的图片,在讲完内流河、外流河后,自然过渡到湖泊,湖泊也分为内流湖、外流湖,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为淡水湖,两大湖区也分别为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这样教学过程会比较顺畅,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多。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一边绘制中国水系图,一边填写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能从材料中找到相关有用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加强训练。同时作为地理教师,我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1、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
2、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
要点:有没有注入海洋 问题二
①、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 ②、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③、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利用活动相关的资料:
①、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
②、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要点:书本45页
五、当堂训练
完成活动的题目,生背诵。
六、教后记
本课时注重概念的了解,注意南北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
课时二
一、出示目标:
1、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
2、知道怎样解决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
1、黄河的概况(源地、流经省市、贡献)
2、黄河存在的问题。
3、怎样解决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要点:青藏高原
巴颜拉山脉
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问题二
要点: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洪涝灾害,凌汛。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①土层疏松;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多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大量输入黄河中、下游。
黄河下游水量集中7、8月,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洪峰过高
问题三
要点:(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4)治沙、防洪并举
修水库,举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七、当堂训练
完成书上练习、填写《课堂精炼》预习感知
八、教后记
本节的重点是黄河的忧患和解决措施,学会灵活运用答题。
课时三
一、出示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2、知道长江的能源航运的利用开发与长江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找出长江的源头、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长江的水能、航运的开发。
3、长江水患及其治理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要点:唐古拉山脉 东海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问题二
要点: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工程复杂。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利于航运,“黄金水道” 问题三
要点: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建立水利枢纽,调节河水流量。
九、当堂训练
完成书上练习。
十、教后记
【中考复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推荐阅读:
中考数学的复习要领12-02
初三物理中考的复习计划10-07
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的技巧11-10
初三语文的中考复习计划11-30
中考复习的工作计划12-16
关于中考物理复习的方法12-28
中考专题复习病句复习教案06-24
中考复习法11-09
中考语文病句复习06-02
中考语文如何复习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