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2024-09-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精选8篇)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1

本组主题:爱

教学设想:

本课是围绕小学六年级的《小抄写员》一文,以“爱”为主题进行建构重组而成的。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被爱是幸福的,付出爱是快乐的。让他们不仅会接受爱,更重要的是学会给予爱——爱亲人,爱周围的人,爱千里之外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爱天下所有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理解“爱”。

1、分析“爱”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个字“爱”,哪一个同学愿意把它写到黑板上。含有爱字的词有很多,大家试着用“爱”组词。(学生说出各种含有“爱”字的词。)

(出示课件)老写的爱字中间有一颗大大的心,上边一个“爪”表示手,用双手捧出一颗真心就是我们所说的“愛”。

2、谈对“爱”的理解

我们用歌曲来表达爱,比如《爱的奉献》(课件出示歌词,请学生朗读):

我们用诗歌表达对亲人的爱,比如“慈母手中线,——”

我们用行动表达对世界人民的爱,比如诺贝尔(课件出示“诺贝尔遗嘱”,学生齐读。)

我们曾经学习过许多歌颂爱的文章,比如《金色的脚印》、《幸福是什么》、《鲁本的秘密》,也听说过许多爱的故事,其实爱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同学们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的所知所解,说说自己对“爱”的理解呢?

(学生谈对爱的理解,让学生将点睛的词写到黑板上。)

同学们说得真好!经过刚才的谈话,我们明白了,爱就是——(结合学生的板书,连结成文)

3、感受“母爱”

在同学们的谈话中,我们们了解到爱有许多种,但那比山高,比海深,千百来被人们长颂不衰的,莫过于伟大的“母爱”!母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如佛„„,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请大家快速的读一下这位母亲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速读文章《风中的情结》)

这“风中的情结”指的是什么?(母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我们们每个人都有父母亲人,每天都在享受他们的爱,能不能说说他们给你的爱?(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更能打动人)

二、深入探究:学习《小抄写员》——感悟爱

1、我们的爸爸、妈妈和亲人如此的爱我们,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爱他们。(课件出示诗歌《妈妈的爱》,指生朗读。)

2、爱不能只挂在嘴上,还要有实际行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叙利奥”是怎么做的。下面让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看看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以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文章的哪些字眼哪些段落最能打动你的心,你就把它们画下来,细细的体味,一会儿“讲”给大家听。(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因而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也在于,叙利奥被父亲误解责怪后表现心理矛盾冲突的语句。)

3、叙利奥每一次受到责备后心里怎么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什么力量使他一次次忍受父亲的责备,坚持做下去的呢?

4、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叙利奥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出于对父母的爱,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当听父亲说比上个月多挣了钱时;当看到父亲买糖果庆贺那高兴的样子时,他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了付出爱的喜悦和幸福,所以即使是受到误解和责怪他依然坚持做下去。爱的力量真是伟大啊!它使人变得坚强、坚定。

5、请想象一下,当父亲知道真相以后会是什么情景,带着你的想象,带着你的体会,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再说说你的想法。

6、同学们说得很好,爸爸的痛心疾首和万分懊悔以及由此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出于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从反面对叙利奥的思想和行为做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证明了付出爱的价值。

7、如果你是叙利奥当你醒来时,发现父亲就守在自己的身旁,而此时父亲也被惊动醒了,此时让你对父亲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

8、让我们把爱说出口吧,引导学生(齐):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

三、延伸:学习《阳光洒下来》——升华“爱”

1、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而且爱周围的人,爱天下所有的人。就是小燕子整天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出示课件: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图片“人们救助小金丝猴‘迪迪’”、“非典时期爱心捐款”、“为社会义务献血”)

现在大家快读读手中的两篇文章《苏珊的帽子》、《阳光洒下来》,想一想,《苏珊的帽子》中心灵最美的是谁?为什么在生活中做一件好事,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合文章说说你们这样回答的理由。

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给予爱竟是如此的快乐,就像文中所说的,付出爱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洒满了温暖的阳光”!(板书:被爱幸福,给予爱快乐!)

四、拓展——奉献“爱”

今天,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跨越家庭,跨越时空,跨越自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我们对“爱”的理解,体会到了“爱”的真谛:(齐)被爱是幸福的,给予爱是快乐的!

黑板上写有这节课同学们对于爱的全部理解,就让我们大声把它说出来吧!(引领学生把黑板上的词串联起来)

短短的两节课我们不可能把“爱”探讨地全面而深入,但是我们给了心灵一个契机,让我们既懂得接受爱,又学会了付出爱,用心去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的朋友,爱那些或远或近的素不相识的人,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我们美丽的世界!

(播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生朗读——)

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 (教师投影,学生欣赏) 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 (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 (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 (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刘伟)

三、作业: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3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事物、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因此,对于地理必修3的教学,如何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与学十分关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把握。

1.案例的选编和课前的组织。

首先,要有效、正确地选编案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的选取应当以课本案例为主适当扩充。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3教材中,探求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为例;探求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是以我国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等。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身边的事情,选取学生关心的事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选择不同的乡土案例,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收集和整理身边的地理案例,加强地理案例资源库的建设。例如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可让学生调查3s技术在泉州市各行业的运用状况。

其次,课前准备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两方面。学生主要从搜集材料、整理案例并分析其在案例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方面做准备;教师应从内容的掌握、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着手准备,其中教学的组织最重要。

2.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

必修3案例教学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时,必须以必修1自然地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的原理加以支撑论证。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加强对学生正确而有效地抽取相应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学会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抽取,学生才能在应对不同背景的案例时,懂得正确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例如,在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一节中,要正确分析影响东亚产业转移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抓住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劳动力价格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该产业往往选择在具有丰富、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的地方布局。所以,当劳动力这个因素在迁出地发生变化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企业必然要进行新的区位选择,从而就形成了产业的转移。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地价因素等,只要其在迁出地和迁入地发生变化,都可能是引起产业发生转移的动力。学生只有抽取了影响产业发生转移的地理原理,用动态的观点去分析区域之间联系,才能够达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了“东亚产业转移”后,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企业大量迁往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的原因,分析珠江三角洲这个区域哪些因素的变化对企业不利,而粤北和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存在哪些对企业有利的因素。通过进一步分析,能使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师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到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1.第一阶段:展示案例—阅读感知。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的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以上几种方式也可以兼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2.第二阶段:设疑指导—自主探究。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本阶段教师应加强巡回检查指导及课堂纪律调控。

3.第三阶段: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获得了关于案例问题的个人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果,小组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发表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第四阶段:组织交流—展示互补。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可采用辩论会、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形式,学生在展示个人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成果的同时,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要尽量做到人人参与、有效参与。

5.第五阶段:总结评价—能力提升。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请思考: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谁?(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二、旧体诗歌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三类,近体诗又有“律诗”、“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一般压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三、诗歌赏析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发挥想象,联想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板书:

时间、地点、天气 静景:月、松、泉、石 动景:浣女归、渔舟下 诗人愿望 2.练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景图。请抓住意象及其特征,通过创造性想象,补充形象,再现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尽可能描绘细致、语言优美。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范文)山居秋暝

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里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在了枝头。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曳的少女提着浣沙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俱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惟把这份淡泊,这份纯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四、深入探究、欣赏品味 问题: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欣赏练习:

1.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空山”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五、唐诗中“空”的多重品读(汤倩倩)

唐代诗坛群星荟萃,异彩纷呈。诗人大多精于炼字,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便是一个明证。唐诗中一个“空”字,在情感丰富的诗人笔下,便能生出多彩意蕴,寄寓无尽情怀。

一、“空”:反映百无聊赖、无所寄寓的情感 杜甫《蜀相》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句给予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祠堂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包含了作者的感伤叹惋之情: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去听呢?时间已过去了五百多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寂寞之情、荒凉之意无限。闭上眼,你能想象一位老人,孑孓独行,满怀心事,徘徊于武侯祠庙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中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之句。“空”字蕴涵了作者对昭君身死匈奴,骨留青冢,只有灵魂能在月夜回归汉室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借昭君的悲剧,抒发了自己空有报国之志而无从实现的悲愤之情。盛唐边塞诗人高适也曾在《燕歌行》中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前句写城南少妇因惦念前线的丈夫而日夜悲愁,伤心断肠;后句的“空”字写出了征人在战地徒然回首的凄凉场景。夫妻间相去万里,相见之日无期的绝望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二、“空”:寄托繁华易逝、盛衰无常的感慨

怀古诗常是这类情感的有力载体。英年早逝的天才王勃,站在金碧辉煌、美轮美奂的滕王阁中唱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当初建造滕王阁的“帝子”李元婴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唯有槛外的长江永恒地东流无尽,见证着历史。“空”字写出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千古悲叹。另一位诗人韦庄面对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写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鸟鸣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空啼的鸟儿、无情的柳树引发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歌很好地表达了台城昔盛今衰、繁华不再以及唐王朝将不可避免地重演六朝悲剧的历史遗恨。

三、“空”:营造空灵澄净、冷清幽寂的意境

《山居秋暝》中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诗句,诗人将“空”置于首联的首字,构思巧妙。一妙在点题,写出了秋雨过后,大山的清新、幽然、旷远,山林显得格外晶莹、碧透、空灵,简直连人的五脏六腑也都洗净了,心胸一下变得空旷、开阔起来。二妙在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却说“空山”。原来这山中树木繁茂,遮掩了人们劳作的身影,真可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又由于那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三妙在作者真切地表达了离开漂浮的宦海,远离喧嚣的市朝,在山中感受到的清净空灵和惬意的世外情趣。因此,“山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即寂静、空灵、远大。与其说诗人写出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不如说诗人流露着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空山”二字隐喻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归隐于此。“空”字是诗眼。韩愈在《答张十一》中写道:“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春山明净,春水空阔澄澈,猿啼声中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寥寥数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犹如一幅寓意深远的水墨画,渲染着作者在仕途冷遇中内心的孤独和凄凉之情。

四、“空”:蕴涵荡然无存、一扫而空的悲叹

高中语文必修3知识点总结 篇5

本册课本分四个单元,体裁分别是小说、古代诗歌(唐诗)、古代议论散文、科学文艺作品。其中,前两个单元侧重“品味与鉴赏”,第三单元侧重“思考与领悟”,第四单元侧重“沟通与应用”。

一、第一单元欣赏中外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相对于初中阶段所学的小说而言,这几篇小说情节结构比较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比较广,而且风格多样。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欣赏《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可以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把握小说的主旨。而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则是重点,三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很成功的,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祥林嫂、桑地亚哥,无不栩栩如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把握。

另外,在单元提示中提到另外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品味语言,包括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的品味。前者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后者则需要单独拿出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的叙述语言相对比较客观,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小说大多是这样的风格。值得注意的是,《老人与海》的叙述语言,前者的有意拖沓、刻意啰唆,后者的简洁明快,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

二、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

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杜甫的律诗沉郁顿挫,音律优美,构思奇妙,《蜀道难》和《秋兴》《咏怀古迹》《登高》分别代表了他们诗歌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最著名的诗人,他的《琵琶行》叙事与抒情结合,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挚的情感。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一生在政治夹缝中求生存,内心的抑郁不得志,使他更多在诗歌中抒发个人情感,《锦瑟》《马嵬》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诗歌长于抒情,它凝练的词句、富于想像的跳跃式结构、富有音乐美的韵律和节奏,使它更便于或含蓄或直接地抒发情感。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但要注意读诗要有读诗的方式,快慢徐急、抑扬顿挫要和诗歌的情感格调以及形式适配,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读《琵琶行》要雅正悲慨,具体到每一句,也有不同的读法,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已有提示,此处不再赘述。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尊重学生的多样化理解。古人云:诗无达诂。诗人的情感往往隐藏在写实或想像的画面背后,有很多“月朦胧,鸟朦胧”,难以捉摸。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可能具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体验,这是正常的。像本单元所选的《锦瑟》,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身就有丰富的多解性,各种说法恐怕都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且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教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否定可能很有道理的个性化体验。其他诗歌如《蜀道难》《咏怀古迹》等虽然诗意较为明朗,但理解上也不是没有分歧。

背诵篇目: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马嵬》

三、第三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文章。本单元所选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就属于诸子散文一派,前者属于对话体的论辩文,语言犀利,步步紧逼,气势逼人,后者为长篇论文的节选,句式整齐,善用多样化的比喻。西汉时期,贾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总结秦代灭亡的教训,写了著名的《过秦论》。这篇文章通篇一气贯之,气势充沛,雄辩有力。到了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主张写文章要“惟陈言之务去”,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师说》一文体现了作者的这一艺术追求。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和常见的文化常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语感。其次要注意学习文章立论、论证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寡人之于国也》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生字

曳:yè

数罟:cùgǔ

洿池:wū

鸡豚狗彘:tún zhì

庠序:xiáng 莩:piǎo 好战:hào

不王者:wàng 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翻译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涂有饿莩:涂,同“途”,道路。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3.说说下面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残暴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指一般的行走。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今义:增加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 王无罪岁:古义:年成;今义:指年龄 4.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 填然鼓之:象声词,指击鼓声 养生丧死:供养活人为死人安葬 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负戴:负担。负,背负;戴,把东西顶头上。5.指出下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寡人之于国: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在

王: 然而不王者:为王,动词,读wàng

梁惠王曰:君王,名词,读wáng 以:请以战喻:用

可以无饥矣:凭借

以时入山林: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第一个食,吃,动词;第二个,食物,名词 之: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王道之始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亩之宅:“的”,助词

5.指出下面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 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上 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者:名作动,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6.指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并口译 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以孝悌之义申之”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以桑树之” 《劝学》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一.字词解释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使弯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吃

二.特殊句式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过秦论》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喝”)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动用 变小,变弱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

4、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兵、逃亡。的人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

因遗策。遗留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

5、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被动句 ③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介词结构后置

6、成语

同年而语

度长絜大

《师说》需要掌握的文言知识:

1、读准下列一字多音或形近字的读音:

句读dòu—读书dú

或不焉fǒu—不能bù

经传zhuàn—传道chuán

聃dān——冉rǎn

2、找出课文中合成的双音词: 学者

句读

百工

六艺

3、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句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如:句读之不知。今义:看字发出声音。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

所以

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不必

古义:不一定。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5、词类活用 :

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得”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表自动,学习)

吾从而师之(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孔子师郯子(名词“师”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活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后面的“圣”“愚”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6、重要句式: 1)判断句: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②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2)被动句:

①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 而耻学于师。② 不拘于时,学于余。③ 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

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6)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7、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③道相似也(道德学问)

④余嘉其能行古道(道路)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贤:①其贤不及孔子(才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高明)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②吾从而师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③吾师道也(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惑: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问题)②则耻师焉,惑矣(糊涂)知: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识别,动词)②可知矣(知道,了解)文言虚词 之

① 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如“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如“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 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相当于“的”。

如“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如“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作动词,“到”、“往”。如“吾欲之南海” 其

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如“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如“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

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叹。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背诵篇目: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背诵全文)

荀子:《劝学》(背诵全文)

贾谊:《过秦论》(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韩愈:《师说》(背诵全文)

四、第四单元学习科学文艺作品:

《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前二篇文章都是科普作品,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但风格又有所不同。《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结构清晰,语言虽然较形象,但却是客观描述,很少个性化的语言。《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作者娓娓道来,就像一个促膝谈心的朋友,亲切而自然。最后一篇《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6

第四单元

同步习题二(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动物的游戏行为是如此复杂的行为,甚至要给这种游戏行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也很不容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都是些不易之论。

②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③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④每当刮起大风时,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⑤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⑥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A.

②④⑤B.

①③⑥

C.

①②④D.

③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________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也备受好评。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________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因为这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________,实则厚积薄发,()。《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与令人击节叹赏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国外影评人注意到,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流浪地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________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如火如荼  不拘一格  独树一帜  开拓

B.

如火如荼

天马行空

异军突起

开拓

C.

热火朝天

天马行空

独树一帜

开展

D.

热火朝天

不拘一格

异军突起

开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它诞生了

B.

它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诞生的C.

它正是诞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

正是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促进了它的诞生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B.

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C.

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D.

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5.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________。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A.

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

B.

我们认为就像鲤鱼一样,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

C.

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就像鲤鱼一样

D.

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就像鲤鱼一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理论家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初曾产生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可现今能观测到的宇宙几乎都由物质构成。

B.

美国宇航局天体物理学家称,陨石在宇宙里散播生物体,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在我们的绿色家园处于幼年期时,是因为小行星撞地球散播的细菌形成的结果。

C.

目前,黑洞概念对普通人是陌生的,然而它确确实实存在着信息丢失的现象,研究结果最直接的解释应该说是在不断地靠近这个真相。

D.

由美国NASA和加拿大航天联合资助,总部位于渥太华的Neptec

设计集团开发的TriDAR

对接系统将被用于后航天飞机时代的宇宙,包括目前对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运输任务。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③②④①⑤⑥B.

③⑥①④⑤②C.

⑤③②⑥①④D.

⑤④②③①⑥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战栗

默契

蛊惑

兴高彩烈

B.

厮打

调剂

桎梏

刨根究底

C.

眩晕

慧星

潜心

撒手人寰

D.

湮没

纤细

神志

自明得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990年9月,美国批准了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方案从此,世界各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的热潮值得提出的是,无论哪一种基因治疗目前都处于初期的临床试验阶段,均没有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可以说,在没有完全解开人类基因组的运转机制、充分了解基因机制和疾病的分子机理之前,进行基因治疗是相当危险的1999年9月,一位18岁的美国青年在接受基因治疗时不幸死亡,成为被报道的首例死于基因治疗的患者2002年,法国包括一名3岁男孩在内的11名儿童同时接受了基因治疗,4月,这次试验性的基因治疗获得成功,所有患儿状况良好,而且表现出具有正常免疫力的迹象但没过多久,医疗专家查出这名3岁儿童突然在基因治疗宣告成功后患上了某种类似白血病的癌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由基因治疗引起的这立刻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在这次医疗试验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被包裹进经修饰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然后再进入患者细胞中与DNA结合虽这些病毒载体经过处理,可以防止感染,但科学家还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所以,长久以来就有人担心,病毒载体会破坏重要的基因,导致“插入型突变”如果被破坏的基因是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就会产生癌症但是,也有一些专家认为,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都是在近几年进行的,所以并不能排除有些病人今后发生癌症的可能此前进行的多次基因治疗中,也使用了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因插入变异会不断带来治疗风险,基因治疗专家必须考虑是否应该放弃现有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而使用其他非插入型载体,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但是,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给载体安上“自杀”基因例如,在载体中加入一种对那些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当医生发现在逆转录酶病毒的作用下正常细胞可能转化为癌细胞时,就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那些“自杀”基因在这些药物的作用下让病毒“自杀”,这样就可将癌症消灭在萌芽阶段

尽管科学家在不断尝试更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基因治疗还必须使用一些不够完善的技术专家们指出,法国的这个医疗事件只是一个特例在这次试验治疗中使用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只是最近才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医疗专家们指出,不要因为个别的悲剧而排斥基因治疗,其实基因治疗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弊端,它让那些用传统的医疗手段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与其远离基因治疗,不如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加深入地认识风险,从而帮助医生们在未来更好地预测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9.下列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没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

B.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

C.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有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它目前还停留在临床试验阶段,手术风险相当高

D.人类对自身基因和相关疾病的研究,目前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所进行的基因治疗也就难免存在较高危险

10.下列对第二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存有争论,但有关的专家还是坚持认为,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

B.由于科学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所以这起试验并未取得成功

C.虽然还不能确定那位3岁男童的死因,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D.迄今为止,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经过处理的病毒载体插入DNA的位置的有效方法,现阶段基因治疗的风险是很高的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治疗的研究和试验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尽管其好处远大于其弊端,但近年基因治疗中出现的死亡个案,还是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反思

B.一旦插入DNA的逆转录酶病毒载体破坏了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就很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导致基因治疗的失败

C.专家们通过给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植入对抗病毒药物比较敏感的基因,找到了避免因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变异而导致癌症的比较可行的方法

D.目前的基因治疗全都处于临床试验期,还必须使用一些有待完善的技术,若想取得稳定的疗效和完全的安全性,仍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所进行的基因治疗试验并未成熟,人类对自身的基因和疾病的研究还要继续深化

B.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

C.比起传统的医疗手段来,基因治疗有着更广阔的前景,它对诸如癌症、心脏病等奇难杂症的治疗将更具效果

D.随着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科技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给21世纪的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三、语言表达

13.香港中学生暑期联谊会代表团来访,主客双方准备安排一次手拉手旅游,两校各有20名学生代表将同游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假如你就是主方的一位同学,你将如何向香港同学介绍这两处名胜呢?请你写两段解说词,既能引起朋友的兴致,又能将两处景点联系起来,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人文性。

14.请以“保护动物”为主题,拟写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简洁明了,新颖别致。

四、作文

15.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①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不合语境。②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使用正确。③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不合语境。④得意洋洋: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⑤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使用正确。⑥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侧重事物容易得到。

2.【答案】B

【解析】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此处形容“票房大战”十分激烈,故应选“如火如荼”。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此处形容“想象”,选用“天马行空”更为合适。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异军突起: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起。此处与后文“厚积薄发”形成对比,故应选“异军突起”。“开拓”比“开展”更能和“视野”搭配。此处应该选用“开拓”。

3.【答案】C

【解析】该句的主语是“《流浪地球》”,排除D项。该句重点强调“《流浪地球》”而不是“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排除A项。C项较B项的句式更简明,排除B项。

4.【答案】B

【解析】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在“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后加“的理念”。将“对于……的突破”改为“对……的突破”。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B项,杂糅,可删去“是因为”和“结果”;C项,主客倒置,应该为“普通人对黑洞概念是陌生的”;D项,成分残缺,在“将被用于后航天飞机时代的宇宙”后加“飞行和探索”。

7.【答案】D

【解析】横线的上文叙述的主体是马,如果按A、B两项那样将③置于首位,似乎可以,但可立即发现B项中③不适宜连接⑥,可排除B项;又可发现A项中④①的排列顺序也不合理,应排除A项。C、D两项都将⑤排在首位,这似乎也是可以的,但C项中⑥①的排列顺序不恰当,应排除C项;D项中各句的排列顺序是恰当的。

8.【答案】B

【解析】A项,“彩”应为“采”;C项,“慧”应为“彗”;D项,“明”应为“鸣”。

9.【答案】A

【解析】画线句的意思是基因治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人类目前对自身基因和有关疾病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很理想的水平,还不足以保证目前的基因治疗能达到人们所预想的疗效和安全性而A项中说“目前的基因治疗是在不了解基因内部机制和疾病分子机理的情况下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因而不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项中“正是治疗过程中的人为技术操作不当,最终导致了法国基因试验的失败”,在原文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不正确;B项中“还不能将用于治疗疾病的基因准确地插入逆转录酶病毒载体中”,说法不对原文中是“无法控制病毒载体在DNA上的插入位置”,因而也不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第二段中说:“也可以通过改造逆转录酶病毒以减少插入变异的风险”,并没有说“利用逆转录酶病毒载体插入DNA的基因治疗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也不正确)

11.【答案】C

【解析】C项说的内容只是专家们的设想,还没有试验成功,所以这个说法不正确。

12.【答案】B

【解析】B项中说“当人类基因的奥秘被真正解开的时候,基因治疗将获得更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人们也就不再反对基因治疗”,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因为还没有到那种地步,是否是可靠和安全,人们反对不反对,现在都无法推断,所以不正确。

13.【答案】(1)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故都西安东郊的骊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着一组规模宏大、外观别致的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大多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

(2)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在通向中亚、西亚的丝路南北分合点上,有一座寺院林立的古城,这就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所在地敦煌。

【解析】写解说词应注意以下几点:(1)解说的内容要明确、恰当、合理。使人置身其中时的感觉是协调而又舒适的。(2)解说词的表达要通俗易懂。解说词的接受对象很广泛,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都很不相同,因此要求写得通俗易懂;又因为解说词是要“说”的,所以还要尽量做到口语化。(3)解说词要简短。(4)解说词力求有文采。

14.【答案】(示例)①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②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③保护动物,人人有责。④动物也有灵魂。(写出两条即可)

15.【答案】蚂蚁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重点知识点 篇7

1、判断句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3、状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省略句

(1) 省略主语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 省略宾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 省略介词

高中语文必修3:《爱》教学设计 篇8

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诗歌知识。②积累古汉语知识。能力目标:①声情并茂地朗读,流畅地背诵。②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

过程:知识学习——思路梳理——细节赏析 方法:引导,讨论,训练。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女性,认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

2.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3.赏析音乐描写。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 知音绝唱,在一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清冷的月光,瑟瑟秋风,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琵琶行》。

二、文学常识和背景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参考三维设计)2.乐府简介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3.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4.关于“行”(参考三维设计)

三、朗读全诗

1.注意读音

铮(zhēng)悯然(mǐn)转徙(xǐ)浔阳(xún)枫叶(fēng)....瑟(sâ)声声思(sì)捻(niǎn)霓裳(nícháng)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 bì)谪居(zhã)....整顿衣裳(cháng)间关(jiān)..

2.朗读,要求声情并茂。

四、疏通、翻译并熟读小序,积累字词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快弹——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

第 二 课 时

分析课文:

一、梳理课文思路。

1.序言:交待写作缘由。2..江头送客闻琵琶 3.江上聆听琵琶曲4.歌女倾诉身世苦 5.同病相怜伤迁谪6.重闻琵琶青衫湿

二、课文分析

1.诗歌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2.哪两句诗将主要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 况凄凉)。

4.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感情共鸣的媒介是什么?

明确:音乐。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共同演绎出一段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5.琵琶女的命运令人感叹,结合后文,我们能否从琵琶声中,捕捉到她生活和情感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出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光。青年时期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至此旋律转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四乐章“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即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这正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契合。!

6.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

明确:主要因为两个原因:①伤琵琶女: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基础练习:

1、找出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分析这些风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A.“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字字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融融月色,无不弥散着诗

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C.“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D.“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E.“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①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A如: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句子 B 比喻描写的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②叠词和联绵词;A.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B.叠词和联绵词使用的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③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A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好处:正面描写音乐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B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好处: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④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2010山东语文高考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课外研讨: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白居易离夜入离妇之船听歌,是否有违礼法?

上一篇:新义务教育法讲稿下一篇:女儿20岁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