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2025-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精选15篇)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篇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3题。

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 撄:纠缠 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数:多次

C.同极以为不然 然:这样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经常

12.把第Ⅰ卷中第二篇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

译:

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

译:

13.从以上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

文与可:

苏 轼:

参考答案:

11 C

12 ⑴当时的政论已经很不统一,士大夫们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馆舍中,从未表达出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意见。

⑵(苏轼)退朝回来与宾客们谈论,也经常把时政当作话题来谈论讽刺,文同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13文与可:明哲保身,远离时事纷扰,不与之纠缠。

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篇2

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敖慢①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②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县③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④,其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⑤者亡。

——《荀子·强国》

[注释]①敖慢:清高。敖同“傲”。②敦比:治理。③县:同“悬”,联系。④希:同“稀”,少的意思。⑤大荒:事事荒废的意思。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

②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2.你从这段文字中得到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①,恣②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③当尔④。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⑤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⑥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运为:行为。②恣:放纵。③法:道理。④当尔:当,应该,当然;尔,这样。⑤捶挞:鞭抽棍打。⑥隆:盛。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

②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③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2.你从这段文字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②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③也,若厥④株拘⑤;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⑥,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庄子·达生》

[注释]①承蜩:用长竿拴上线套或用糨糊黏住蝉的翼。蜩音tiáo,蝉。②累丸:在竹竿顶端堆上圆形的东西,使其不掉下来。这是训练手不颤抖的一种办法。③处身:此指身体站立。④厥:同“橛”,钉住。⑤株拘:为“株枸”之误,谓树根盘错处。⑥不反不侧:指不转动身体。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②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③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2.你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吕氏春秋·贵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请所以治鲁

②生而弗子

③万物皆被其泽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②利而勿利也。③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

参考答案

一、1.①一般人都喜欢轻视细小的事情,大的事情来到了然后才肯干,像这样往往不如那些努力去治理小事的人,这是什么原因呢?②所以,珍惜每一天时光的人就能成为一国之主,每季都努力的人就一定能称霸天下,平时不努力,等出了漏洞才去补救的人就危险了,事事荒废的人非灭亡不可。

2.只要平时注意细小知识的积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天长日久,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否则,一味贪大求全、眼高手低,到头来将会一事无成。

二、1.①我看见世间那些对待子女教育只溺爱的人,都不能教育好子女。

②等到小孩儿长大成人时,最终只能成为缺德的人。③好像先天生成的性格,自然养成的习惯一样,很难改变。

2.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应值得父母高度重视。

三、1.①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蝉,粘起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

②虽然天地那么广大,万物众多,但我心中却只注意着蝉翼,我心无杂念,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会得不到呢?

③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这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2.无论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勤学苦练,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四、1.①所以:……办法、方法②弗子:不把……看作子女③被:蒙受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篇3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2分)

①微斯人 ②伛偻提携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觥筹交错

小题2:【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2分)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政治理想。

C,别贬为滁州知州。《醉翁亭记》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欧阳修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醉翁亭记》就是他文学主张的最好艺术实践。

参考答案:

小题1:

(1)无,没有

(2)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3)摆放,放置

(4)古代的一种酒器

小题2: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小题3:

(1)不因为物(财物、外物)的丰富、富有而骄傲和狂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失意潦倒而悲伤。

(2)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他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周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4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解释。

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周处横行霸道、祸患乡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处尤剧”一句中“尤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相庆”中的“庆”紧扣开头的_______字,表示_______________

6.本文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形象,说明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横:祸害 说:劝说 没:沉

2.分层:而处尤剧。‖或说处……

第一层:写周处年少时横行乡里,劣迹昭著。

第二层:写周处顿生悔改之意。 3.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4.周处是三害之首,祸害最大。

5.患 乡里人对周处深恶痛疾,且能两相照应。

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篇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昊,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容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名之者谁( )

(2)欧阳修谪滁州( )

2.翻译下列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参考答案:

1.(1)命名 (2)降职(远调、贬官)

2.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在晷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3.饮少辄醉,年又最高。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文言文《孔子世家》选段练习 篇6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于?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鄢?”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人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椎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面不用,星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③率:行走。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⑤宰:家臣,总管。

1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

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

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孑L子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予一以贯之B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行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②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③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答案与解析

1D(根据语境可推出应为动词,“担心,忧虑”。)

2C(都是代词,通“尔”,“你的”。A项前“则”,表顺承连词“那么”;后“则”,表转折连词“却”。B项前“乃”,表顺承连词“就”;后“乃”。表转折连词“竟然”。D项前“之”,助词,用在主谓间;后“之”,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3B(B项是一般反问句,其他都是倒装句。)

4D(后半句是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的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替你当管家”。)

5①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②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儿标准呢?

③老师的学说已经弘大美好而不被采甩,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札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住拜见回札,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令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的站不起来。但孔于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玛?”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闻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码?”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废于奔命在空旷伪席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精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還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套有王干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码?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待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儿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檀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干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废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沧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于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来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篇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梁王①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②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③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④夜半不儡,易牙⑤乃煎熬燔炙⑥,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⑦得南之威⑧,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⑨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⑩,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梁王:即梁惠王,魏国国君。亦称魏婴。公元 前362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亦称梁国。②帝女:指夏禹女儿。③甘:甘美。④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之霸之一。⑤易牙:亦称狄牙,齐桓公的幸臣,善于逢凶迎。⑥煎熬燔炙:烹调的四种方法。⑦晋文公:晋国君主,名重耳,春秋王霸之一。⑧南之威:亦称南威,美女名。下文中的白台闾须也是美女名。⑨楚王:指楚庄王,楚国君主。⑩尊通樽。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⑴绝旨酒( ) ⑵遂推南之威( )

3、说说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梁王对鲁共公的建议持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句话可看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共公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劝谏梁王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2、⑴禁戒,戒断 ⑵于是

3、可是现在您兼有这四种,怎么能不引以为警戒吗呢?

4、梁王完全接受鲁共公的建议,从梁王称善相属可看出。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8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选自《国语.文公伐原》)

[注]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乙]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公令疏军而去之去:________

(2)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居:________

(3)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亡:________

(4)是吾骏马也是:________

2.下面加粗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令疏军而去之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B.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读了这两则小故事,你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概括一下晋文公和秦穆公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何感想?请写出你的感想和体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离开。(2)过了。(3)丢。(4)这。

2.B

3.(1)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保障,因此不可失信。

(2)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取信于民。

5.晋文公讲信义,言出必行。秦穆公宽容豁达,不拘小节。

创新文言文习题教学的几点尝试 篇9

一、选取真题,自主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并不排斥应试能力,如若可以在应试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能力,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在进行文言文习题练习的过程中,笔者常选取文言文中考真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以升华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发现意识。

教学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一课时,笔者在习题课上出示了2013年苏州市、2014年南京市中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部分试题,通过电教媒体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对升华他们的应试能力、文言意识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通过分析,笔者将学生们的观点归纳总结了一下,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是掌握相关的实词、虚词的含义,了解古今语言习惯及词义差异,能准确捕捉文中的重点字词,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这是文言文中考试题的主要内容。

2.文言文学习要坚决拒绝死记硬背的陋习,注重在对比联想中升华自己的文言能力。如2013年苏州市的这份试卷,考察的文本虽然是《小石潭记》,其试题却触及到了《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捕蛇者说》《陈涉世家》等多个经典名篇,可见培养自己过硬的文言素养才是学习的硬道理。

3.文言文也要多多拓展,开展课外阅读,如2014年所考的《报恩塔》,就属于明朝张岱的名篇,如若我们能够在平时对其生平、文风、思想有所涉略,那么自然会在考试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自主探究环节虽然没有实际的练习操作,却真正地让学生明白了文言文学习应学些什么,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二、编题自练,深入实践

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了点击率最高的短语。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根植于一定的土壤环境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文言文习题课堂上,笔者常于自主探究环节之后开展编题自练活动,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将创新意识与能力落在实处。

以前文记叙的《小石潭记》习题课堂为例,学生们在探究发言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纷纷编制了扎实、深刻的文言试题,并主动开展交换练习。其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道习题:

1.解释加点的字

以其境过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穿越时空隧道,如若毛泽东手捧《沁园春·雪》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遇,请发挥你丰富的想象,谈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

3.最近,永州市政府为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拟借柳宗元的这篇名作搞宣传,请你执笔,为该景点拟一则宣传语。

从这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与能力,我不由得感慨:你给学生的舞台有多大,他们的天空就有多大。

三、多元评价,升华效果

心理学研究显示,多元评价有益于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一把利器。文言文习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自主编题,但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活动来检验编题成效,其课堂活动的意义便很值得商榷。

在教学《小石潭记》时,笔者在组织学生自主编题、交流练习之后,让编题者评价了做题者的情况,也给了做题者评价编题者的机会,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文言文习题课堂迸发出别样的精彩。其中,以下几名学生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小石潭记》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生僻艰涩的字词,对我们理解课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觉得出题者应该在检测虚词用法的基础上,加大实词的注音、理解检测。

生2:作为一篇写景类散文,我觉得柳宗元在描摹手法上有着极为独到的地方,很遗憾出题者没能涉及这一知识点。

生3:部分同学在回答上文介绍的第3题的时候,过于凸显“小石潭”的人文内涵,却忽略了其自然魅力,这对于景区发展来说极为不利,应当有所改进。

生4:回答上文介绍的第2题时,我认为几名同学引用各自的诗文名句特别好,不仅契合了两位文豪的身份性格,更让习题答案富有诗情画意,极具文学意味,为他们点赞!

……

评价时,课堂气氛非常和谐、融洽,评价者说得头头是道,聆听者时而点头,时而蹙眉,点染了一个幸福的语文境界。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深化文言文教学改革,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以上几点只是笔者创新文言文习题教学的几点尝试,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文言文教学会焕发勃勃的生机,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0

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B.不敢以累他人C.以中有足乐者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赈民 赈: (2) 素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食: (4) 食讫: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4分)①赈:救济②素:一向 ③食:给……吃 ④讫:终了,完结

小题1:(4分)⑴(2分) 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⑵(2分) 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小题1:A中与例句“以”都是“用”。

小题1:“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这种说法不确切。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篇11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银,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

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

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月生固哀之

固:坚决、执意

B. 翁大渐,寻卒

渐:加剧

C. 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

聊:依靠

D. 余偶过其居里

过:拜访

10.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兄以老病卒/斧今以时入山林

B.而徐性刚烈/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今其可矣/其皆出于此乎

D.则月生之苦况/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符合李八缸所预言李月生的“坎壈”的一组是

①逾数年,家渐落②斋葬之谋,勿与校计③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④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⑤益失所助,至绝粮食⑥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通过讲述父亲为儿子未来的生活做周密安排的故事,塑造了李八缸这一具有远见卓识、智慧、慈爱并有些传奇色彩的父亲形象。

B.李八缸病重给儿子分钱财时,不搞平均主义,对这种明显偏向哥哥的做法,李月生很失望。

C.李八缸分财不依常规的原因,是他有一双慧眼,他看准了儿子的现在与将来,这是一般人所不具备的。

D.小说最后写李八缸用托梦的方式告诉儿子钱在哪里,这一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化了主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即床头秘讯之。(3分)

(2)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3分)

(3)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2分)

参考答案

9.D 经过

10.A 因为/按照 B都表转折 C都表揣测 D都是连词“那么”

11.C 解析: ②是说李月生哥哥承担丧葬费③是说李月生喜宴宾朋⑥是说李月生买得贩羊者遗孀,希望得些小钱。

12.B(“明显偏向哥哥”理解错误)

13 (1)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采分点:“不虞”,,不测或转译成“死亡”,1分;“即”靠近、接近,到,1分; “讯”,问,1分。)

(2)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采分点:“始”才1分;“向”先前,从前1分;“乃”表判断,1分。)

(3)老头子临死的时候安排事情,从前也听说过,却没想到月生父亲的话都是应验的话。(采分点:“治命”,“安排”,意思对即可,1分;“谶”应验的话或“都是谶语”1分。)

参考译文

太学院的李月生,是升宇翁的第二个儿子。升宇翁很富有,用缸贮存金钱,同乡人称他“八缸”。老人卧病在床,(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唤来儿子分金钱:哥哥分得八成,弟弟分得二成。月生非常失望,老人说:“我不是偏心有爱有憎。地窖藏着钱,必须等到没有多少人时,才能把它给你,不要着急。”过了几天,老人病情更加危急。李月生担心一旦父亲有不测,看没人时,到床头悄悄问父亲。父亲说:“人生的`苦乐,都有定数。你正享有妻子贤惠的福气,所以不宜再资助你很多金钱,来增加你的过失。”原来,月生的妻子车氏很贤惠,有汉鲍照妻桓少君和梁鸿妻孟光一样的美德,所以老人这样说。他一再哀求老人。老人发脾气说:“你还有二十多年坎坷生活没有经历,即使给你千金,也会立刻耗尽。如果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要指望我给你钱。”月生非常孝顺老人,也就不敢再说什么。

不久,老人病危,不久去世。幸亏哥哥为人很好,主动承担了丧葬的费用,不跟他计较。月生天性单纯敦厚,不算计金钱,并且平常好客能喝酒,备办酒食,一天三四次催促妻子做饭,不太理会家业生产。同乡的无赖看他为人懦弱,动不动就压榨他。过了几年,家道逐渐没落。月生生活窘迫的时候,靠哥哥周济,不算十分困难。过了不久,哥哥因年老患病去世了,这样一来月生就没有人帮助他了,以致连粮食都没得吃了。他只好春天举债秋天偿还,田里的物产,打完场就没有了。于是靠卖田维持生活,家业更加败落。又过了几年,妻子和长子相继去世,月生更加没法维持生活了。后来,花钱娶了贩羊者的遗孀徐氏,希望她还有点小钱。但徐氏性情刚烈,每日辱他,以至不敢跟亲朋来往。一天晚上,月生忽然梦见父亲说:“现在你所遭遇的情况,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我曾经答应给你窖藏钱财,现在大概可以给你了吧!”月生连忙问:“在哪儿?”父亲回答说:“明天给你。”月生醒后觉得奇怪,还以为是贫困中过于想得钱而做的一场梦。第二天,挖土修墙,挖到大量金钱。这才明白父亲从前所说的“没有多少人”,原来是指家中人去世近半的意思。

文言文练习题及其答案 篇12

关键词:一标多本;文言文 ;课后习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都做了具体的阐述,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取代了之前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本文所说的“标”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标”是指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在全国只有这一个标准性文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要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在此指导下,于是就出现了“多本”的现象。“多本”就是在“一标”的指导下出现并实行的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2]。如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语文版、鲁教版、粤教版等版本的教材使用都较为普遍。这些不同版本教材的出现体现了教材多样化的趋势,其编写也都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指导下进行的。

一、四种版本《陈情表》课后习题设计现状的比较分析

《陈情表》中李密用真切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报答祖母刘养育之恩的迫切之情以及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抒情文。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以及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均选入了这篇课文,但这四种版本教材对其课后习题的设计各不相同,详见各版本课后习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我们可以把文言文课后习题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理解识记、分析体会、拓展应用。这四个版本教材中《陈情表》课后习题的呈现方式和目标分类如下:

人教版:呈现方式是“研讨与练习”,目标分类为:理解识记、分析体会、拓展应用。

苏教版呈现方式是“文本研习”,目标分类为:理解识记、分析体会。

沪教版呈现方式为“思考与练习”,目标分类为:分析体会、拓展应用。

语文版呈现方式为“理解·鉴赏”和“拓展·应用”,目标分类为:理解识记、分析体会和拓展应用。

通过对四种版本教材《陈情表》的课后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其设计特点如下:

人教版:

1.习题设计层次由易到难。

2.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

3.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考察。

苏教版:

1.设题方式单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弱化工具性,缺少对最基本的字词和文言语句的考察。

3.最后一题可改为:说说“表”、“志”和“记”三种文体各自 的特点。

沪教版:

1.重视人文性忽略工具性,没有对字词和语句理解的考察,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重视学生的情境体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孝道”

3.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

语文版:

1.题量较多,形式单一。

2.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注重对文言字词和语句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3.第六题中对标点符号的考察,选文和本课的内容没有关系。

根据对这四种版本教材的《陈情表》课后习题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有的版本在习题设计时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的部分理念贯彻不足;有的没有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四种版本教材的《陈情表》课后习题设计缺少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题目,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二、对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设计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四种版本教材《陈情表》课后习题设置的比较分析,对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设计所作建议如下:

(一)文言文课后习题编制应遵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高中文言文课后习题设置应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不能出现像苏教版和沪教版那样过于注重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也不能像语文版那样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文言字词和语句的理解的训练,却缺少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

(二)文言文课后习题编制应遵照3W1H原则

3W指学习者(WHO)、编订内容(WHAT)、编订目的(WHY),1H指如何编订(HOW)。3W1H原则是教材编订者在设计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在遵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同时要把握四个依据—一学习者、编订内容、编订目的、以及编订方法,要根据习题使用者即学生的特点去决定选择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编排,使所设计出的课后习题能最大程度地为广大学习者所利用。

(三)文言文课后习题编制应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文言文教学中一直都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却忽视了听、说、写的教学,所以在文言文课后习题的修订中要注重对这些能力的考察。

1、文言文课后习题中放置朗诵素材

听就是让学生多听文言文的朗诵范文从而纠正读音、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所以在文言文课后习题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课文的多媒体朗诵的网址以便为他们多听一些优秀的文言文范文朗诵提供资源支持[3]。

2、文言文课后习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言文教学中说的能力即是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在苏教版、沪教版和语文版中虽然都有对表达技巧的考察,但是都没有设计让学生自己进行口头表达的题目。在文言文课后习题中,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设计一道演讲类的题目锻炼学生说的能力。

3、文言文课后习题应设置写作训练项目

四种版本教材中只有苏教版和沪教版对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进行了考察,所以在文言文课后习题的修订过程中可以设置“微型写作课”的题目。“微型写作课”是让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如对文章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概述,也可以围绕文章的主题写一段话或一篇小作文。但是在题目的设置中应提供有关的构思步骤、写作技巧、写作方式、范文等供学生参考,并提出相应的修改要求。

三、结语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中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教材中文言文课后习题的合理编制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一标多本”下实行的多种版本教材的编订者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并遵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对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进行合理的修订,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要根据教学实际去合理而高效地使用文言文课后习题。

參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曾小昌.“一纲多本”的初中文言文选文编制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4.

《陋室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13

阅读下面《陋室铭》,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

(1)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样的典型事例,请你仿造该句再写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1)出名

(2)这

(3)我

(4)博学的人

3.(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1)惟吾德馨。(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何陋之有?(或: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书佐酒》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篇14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刹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日:“君巨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日:“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 《研北杂志》),[注]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③率(10):标准。④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a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i),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好饮酒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遽抚掌日 此天以授陛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一斗为率(把、用)

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于留(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喜欢听到拍(击)授给(给、给予)(2)B【解析】此中的“之”应指代“秦皇帝”。

(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家中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篇15

1. A

可能出现的误区分析:不能准确把握公理及推论成立的前提,只靠直觉想象随意地把平面几何的有些命题推广到空间几何中.

《转化与化归在直线上平面平行或垂直中的应用》

1. (1) 如右图,设BD的中点为O,连结OE,则OE所以OB1∥EF,OB1平面B1BDD1,所以EF∥平面B1BDD1.

(2) 作MH∥C1D1,连结NH,因为A1MA1C1=A1HA1D1,且AN=A1M,AD1=A1C1,所以ANAD1=A1HA1D1,所以NH∥A1A∥DD1,所以平面MNH∥平面C1CDD1,

所以MN∥平面C1CDD1.

2.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90°,所以BC⊥AC.

由于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BC⊥PA.

又PA与AC相交且在平面PAC内,

所以BC⊥平面PAC.

又因为AF平面PAC,

所以AF⊥BC.

又已知AF⊥PC,且BC和PC是平面P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F⊥平面PBC.

《聚焦三视图》

1. ②④. 2. 80003,200(3+5+2).

3.

如图所示,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n,k,由题意得m2+n2+k2=7,m2+k2=6,解得n=1.又1+k2=a,1+m2=b,所以(a2-1)+(b2-1)=6,即a2+b2=8,所以(a+b)2=a2+2ab+b2=8+2ab≤8+a2+b2=16,于是a+b≤4,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

4. (1) 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2) 这个几何体可看成是正方体AC1及直三棱柱B1C1Q-A1D1P的组合体.由PA1=PD1=2,A1D1=AD=2,可得PA1⊥PD1,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S=5×22+2×2×2+2×12×(2)2=(22+42)(cm2).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23+12×(2)2×2=10(cm3).

《构造长方体巧解球与内接三棱锥的组合体问题》

1. D 2. C 3. (2) 33;(3) 22.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 1,2,3或4(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

2.2

3. 甲→④;乙→③;丙→①

4. 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5. 60(借助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6. ③④

7. ③

8. 7π3

9.6,6,6π(长方体及球)

10. 75

11. 直角面面积的平方和等于斜面面积平方;中面面积等于斜面面积的14(三棱锥的性质)

12. ②③④(空间的垂直)

第13题图

13. (1)因为SA⊥平面ABC,所以SA⊥BC.

又AB是⊙O的径,C是圆周上任一点,所以BC⊥AC

而SA∩AC=A,所以BC⊥平面SAC,SA平面SAC,

所以SA⊥BC.

(2)由(1),可证得平面SAC⊥平面SBC

又平面SAC∩平面SBC=SC,AF⊥SC,所以AF⊥平面SBC.

由AF⊥平面SBC,SB平面SBC,得AF⊥SB.

又AE⊥SB,AF∩AE=A,所以SB⊥平面AEF.

14. (1)设A1C1∩B1D1=O1,连结O1G,

可证BEGO1是平行四边形,EG∥BO1.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得EG∥平面平面BB1D1D.

第14题(1)图

(2)由棱柱的定义,可得BB1D1D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有B1D1∥BD,

连结FO,HO1,AC1,

利用中点条件,可证得FO∥HO1.

再利用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DF∥平面B1D1H.

第14题(2)图

(3)由(2),知平面BDF∥平面B1D1H,

要证A1O⊥平面B1D1H,

只须证A1O⊥平面BDF,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证BD⊥平面AA1C1C,

从而得到BD⊥A1O.

第14题(3)图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可得FO=32,A1F=32,A1O=62.

由A1O2+OF2=A1F2,可得A1O⊥FO,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1O⊥平面BDF,

又 平面BDF∥平面B1D1H,

所以A1O⊥平面B1D1H.

(4)由BD⊥平面AA1CC,可得平面BDF⊥平面AA1C1C.

15. (1)取AA1中点F,连结DF,DE,B1E,B1F则平面B1EDF即为所求.

(2)借助平行关系考查探究题.K为DD1中点.

(3)借助垂直关系考查探究题.不存在,

假设存在,则AC⊥平面BDD1B1,

而BD平面BDD1B1,所以AC⊥BD,

而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

  

AB=AD,与AB≠AD矛盾,所以不存在.

16. (1)因为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

所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DD1⊥DA,DD1⊥DC,

于是有C1D1∥CD,D1A1∥DA.

设E,F分别为DA,DC的中点,连结EF,A1E,C1F,

有A1E∥DD1,C1F∥DD1,DE=1,DF=1,

第16题图

所以A1E∥C1F,于是A1C1∥EF.

由DE=DF=1,得EF∥AC,故A1C1∥AC,A1C1与AC共面.

过点B1作B1O⊥平面ABCD于点O,则B1O∥A1E且B1O=A1E,

B1O∥C1F且B1O=C1F,

连结OE,OF,

则有OE∥B1A且OE=B1A,OF∥B1C1,且OF=B1C1,所以OE=OF.

因为B1A1⊥A1D1,所以OE⊥AD,

因为B1C1⊥C1D1,所以OF⊥CD,

所以点O在BD上,故B1D1与BD共面.

(2)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DD1⊥AC.

又BD⊥AC,DD1和BD是平面B1BDD1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B1BDD1.

上一篇:从那一刻起我长大了作文下一篇:墙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