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如何更好地利用历年真题(精选12篇)
考研英语大纲出来后,基本上和去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从历年的考研英语真题研究我们发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部分任然是重点,语法不在作为单独的考察项目出现,而是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阅读量的不断增大和翻译篇幅的加长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点,然后在考研的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历年的真题,作为考研多年的辅导专家我给大家一下几点建议:
第一、利用真题巩固词汇
词汇就是地基,虽然在基础阶段我们已经花费很多时间来记忆,但是记忆是会被时间遗忘的,所以要反复刺激我们的大脑重复记忆,然后我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拿着词汇书一个一个的过了,这个时候我们利用真题记忆词汇是最佳选择,因为真题中有历年我们常考词汇,再做题的时候我们不妨把一些我们不是掌握很好的词单独的写下来,并且将它的意思和后缀等还有所在语言环境中得应用,这样慢慢积累了我们就有自己的小小词汇册。每天只需要抽出几分钟的时候巩固一下这个小本即可。我在给学员的学习计划中很重视这一点的培养,效果比我们拿着厚厚的词汇重复记忆效率很高。
第二、考研真题中找语法的`影子
在历年考题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以往所学过的任何语法项目都能在考研的真题当中找到影子,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知识结构就是这样的,很多同学不是很在意语法的复习认为只要词汇量到了就能读懂句子把题做对,其实不然,凭借语感做题只能解决我们短时间的达到做题的效果,这种方法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最佳的解决方案是,拿出一本真题书,将自己所遇到的语法项目找出来,各个攻破,这才是绝招。
第三、深入分析句子、段落
真题中句子里面蕴含的意思,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所涉及的语法项目和考点,将它和文章真题练习起来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主题句,单独拆分开我是不是能理解它的作用和意义,我能不能将其流畅的翻译出来,这个很关键,经常翻阅真的同学们可能会发现,一个句子的结构类型在文中出现的比例非常高,甚至每段都有重复,这就是他的关联性,倘若一个句子理解了,你能不能给你的同学或者朋友讲解,如果能顺利表达你的意思并能让对方理解那你就是成功的,至少你能说出一二三四五来,如此重复,定能达到“炉火纯青”你的英语学习也会有了质的飞跃。了解文章段落的结构模式,是总分总、还是总分结构,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特点和文章类型,分析的久了你会发现这其中的规律非常明显,一看文章你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类型时,你就明白了,考研其实不是那么难。
考研并不是人身中最重要的事情,它只是我们普通的一次考试而已,所以大家不用想的那么难,至少我感觉比起高考来说简单多了,只要坚持到最后都是胜利者,越是冲刺阶段越要调整好心态,最后希望大家2012考研金榜题名!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英语教学活动。辅助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设计出课件再演示课件那么简单,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南国农教授曾指出:“如果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教师,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不乏对计算机辅助作用放大的案例,致使多媒体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反倒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变成了鸡肋。
如教师欠缺软件应用知识,过度依赖成品课件。成品课件使用便捷,构思新颖,大大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但是完全拷贝会产生与自己教学思路冲突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跟着成品课件的思路走,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成品课件中的拼写错误并不是个别现象,因此会给听课者带来教师业务素质低,备课不充分的负面印象。另外,如果过度依赖课件,又没有足够的应付多媒体技术问题的能力,当课堂上突发断电、重启、超链接错误、播放器不支持等问题时,很可能会延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连贯性。
又如,授课课件应简洁大方并服务于教学。课件的色彩搭配、字体大小,插图动画设计及音乐视频链接务必要“使教学重点突出”。然而,有些教师的课件虽然堪比设计大赛作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花哨的设计也容易误导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选材不当或链接内容过多易造成学生只记住图文声像而忽略主体知识的本末倒置的结果。
诚然,多媒体的优点之一是信息量大,使用课件教学能有效地扩展授课内容,弥补了板书费时费力的不足。在现代英语课堂中,由于教师希望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讲授更多的内容,因此往往会出现信息量过大的现象。这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矫枉过正的一面。传统的板书教学会让学生有思考消化甚至是记笔记的时间,相反多媒体课堂内容多、节奏快,学生可能整节课都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信息量过大会导致听者来不及分析,抓不到重点,当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使用课件讲课的教师很容易就会沦为职业点击手。教师整节课躲在多媒体后面点击鼠标,而学生一味地盯着屏幕,这种授课模式拉远了师生距离。少了情感交流,学生的厌课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适度”与“结合”原则下,创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中英语课堂。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1. 教师和学校的努力相结合。
教师要重视自我知识更新,学校也要提供政策支持。“高中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使教育观念现代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与时俱进。现代教学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掌握足够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才能使多媒体授课游刃有余。
2. 个人授课思路和成品课件的适度结合。
教师一定要辩证地看待成品课件,它既非一无是处,也非灵丹妙药。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思路下去粗取精,把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精华并入到自己的课件中去。
3. 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实践证明,过于朴素和过于华丽的课件都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为了学习目的,实用性要摆在首位,但是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参与性的良方。趣味性并不是狭隘的搞笑,而是利用网络资源来服务于实用性。
4. 现代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提倡现代并不代表要否定传统,新事物未必毫无瑕疵。多媒体教学缺乏人情味,相反传统教学模式就比较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比如,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设计好的程序远不如教师的随机应变精彩;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自然的语音、语调、目光和肢体动作都是潜移默化的教学工具。“情感过滤假释”认为:“语言学习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需要、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所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情感变化能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必要的,教师切忌整节操控鼠标或照着屏幕念讲义的习惯。除了在课堂导言和课后总结部分不适合用大屏幕展示外,重点难点部分融入面授及板书提示会加深学生记忆效果。另外,话题讨论的时候,教师务必要走到学生中间,答疑解惑、增进感情。教师要胜任“点拨者”的角色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多媒体是工具。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三者之间的良性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别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大声讲的教学模式:课堂容量增大的同时教师的备课任务也增加了;教学与科技接轨的同时对教师素养又有了新的要求;授课资源丰富的同时也需要教师慧眼识珠。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在不断涌现,但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要积极地面对问题,并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完善自身知识,谨记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适当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只有从主客观诸多方面加以改进,除弊兴利,才能完善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和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实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安吉春.利用多媒体优化英语教学的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关键词:高中;政治;信息技术;教学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教育教学领域正发生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目的的深刻变革。对此,国家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从而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很多政治教师在这条道路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很大的突破,这对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关于思想政治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换汤不换药、上课花哨如绣花枕头、讲课不分主次等等。那么如何走出这一误区,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呢?
一、“神”——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新教法
“神”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目前所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本质上扭转应试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从智能、知识、技能到体魄、情感、价值观等的各个方面。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育的职能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教学转变为了教养(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双基”教学)、教育(培养思想品德素质,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和发展(能力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三者的统一。所以完成一节优质课最主要的就是“神”,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首先要评价这个人的品行,然后才是他的外表。教师应以新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应该注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之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之中锻炼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材特点,精心安排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要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建设的自身规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培养中小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生活的工具、生产的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各项问题。曾经听过一节《如何解辨析题》的公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把现代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结合地很巧妙:首先分析了最常见的辨析题的解题方法,每种方法都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把班级常见的解题方法扫描到电脑中让大家评论,说明哪段该留,哪段该删;最后教师做出总结,这样的课堂既快捷,又高效。
二、“形”——主题准,目标明,突重点,解难点
“形”即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述“正确认识党内腐败现象”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在学生可查找的资源中搜集了大量的党员干部腐败的资料,本来意在说明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出党内腐败现象是支流这一观点,但不少教师查阅后却得出了消极的观点。虽然教学不应回避矛盾,但单纯堆砌资料不加以分析的做法,无论从知识目标还是从觉悟目标的要求看,都是不可取的,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讲授专题复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节时,教师在讲台上利用主机控制学生的电脑,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当前的社会热点和书本知识有效地结合了起来,并把这几年的高考中关于“三农”问题的考试题目一一例举出来,让学生有选择练习,并当堂进行点评,充分做到了实效和兴趣的结合。
三、“法”——取舍要得当,运用要适度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认知甚至理性的思索,但是多媒体本身如声、像等的功能却不可避免地容易造成学生无意的注意迁移,从而造成了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忽视。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无意注意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多媒体的声、光、形等手段能够刺激学生的形象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手段本身又以其“新颖、刺激”的独特表现,引起了学生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发生精力迁移,不能集中全部思想领悟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需借助教师的“导”来激趣,激趣应更多地参照教学内容本身的因素,而不应过多地借助多媒体。道理很简单,譬如林黛玉在电影中只有一个,但换一个导演可能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如此,仅借助影视多媒体进行教学,或许就失去了更佳更美的林黛玉形象,学生也就失去了一个想像的空间。另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多媒体技术虽然能有效帮助我们的教学过程,但是也不能无论什么性质的课都用多媒体这种模式,有的教学内容不适于应用多媒体,滥用多媒体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还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反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学问题理解的难度。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都知道在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只有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如果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用在了多媒体上,就容易导致学生沉溺于多媒体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缺少了思考的时间,不能够有效地增强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如果用一幅挂图就能够把问题讲得非常清楚,那我们就没有必要用多媒体,如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就能理解教学目标,就不必再大张旗鼓地用多媒体视频去解决。因此多媒体要取舍得当、运用适度。
1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里的教学环境,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真实的学习不能无缘无故地发生。教师要创设有一定感情色彩、生动形象的、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身临其境的具体场景,在这样的场景里学生有了主观情绪体验,这时候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互联网就是这个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创设真实情景的最有力武器。在《植物生长素》的教学中,首先是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教师利用网络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植物生长时向光性现象,这种利用网络创设的生气勃勃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一是学生们上课的兴趣马上就会提高,二是抽象的向光性生物理论能够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实验时,教师仍然利用网络,介绍各位科学家的生平趣事,以及实验过程,有动画,有解释,能够非常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能够共享的网络资源有着教材中文字叙述或者图片说明无法比拟的多种好处。这节课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介绍几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虽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要让学生能够理顺这样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的内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教师创设的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他们的联想,帮助他们提升生物学习的综合能力。
2拓宽教学途径,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的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还有教师的一张嘴,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现在看来很明显已经赶不上现代科技的发展,不能适合高速发展的时代了。尤其是高中生物教学,面对很多抽象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如果教师能够在原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这样不仅享受了现代科技发展给教学带来的便利,而且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将来学生进行新的科技创造奠定基础。在《细胞的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初步探究减数分裂的方式,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阅读教材内容,并仔细观察教材中涉及到的各种图片,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网络“微课”的形式再给学生详细归纳,整理这部分内容。这个“微课”,教师选择了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目标的网络视频,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老师的引导,还能享受到其他老师的智慧。这节课,虽然学生对细胞的有丝分裂以及有性生殖等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减数分裂两次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教师利用网络,通过微课、动画片的形式,不仅轻松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了这些知识,更让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
3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考研考试从某种程度来讲和其他的考试是一样的,但又有着天差地别的差别。有很多英语四六级考的还不错的考生在考研时却失利,其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复习的方法不对。今年的考研英语大纲还没有发布,这个期间怎样的复习才能让我们的考研英语成绩保证一定可以过线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针对考研英语的复习方法,希望考生们可以安排好考研大纲出版前后的学习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在复习考研英语时都会根据20的真题做比较和推测,那么年的考研英语的数据你真的都了解吗?据统计:2013年考研英语真题词汇量为3555个,刨除重复词汇后为1228个,字典词汇共943个,而其中英语大纲外的词汇90个;这其中仅有130个单词在前十年的真题中没有出现过,但其在中学(33个)、四级(63个)、六级(34个)都出现过。也就是说,大纲的词汇都背会了也有90个单词是不认识的,这90单词就是拿高分的单词。
大多数考生在暑期就已经开始考研英语的复习工作,其中包涵词汇,长难句,阅读理解都很多都是同时进行的,大部分考生在九月时已经开始做真题,但是发现经过一暑假的复习后,在做真题的时候还是十分的不理想,而九月的这个时候我就应该着手开始对真题进行分析和对比。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选定真题方面的辅导书,市面上这种辅导书比较多,但大体上都大同小异。真题的数量十年就可,在之前的出题思路和现在也不尽相同,可以将时间更多的放在基础的.复习上。对真题的复习我们应该遵从以下几点:1,自行模拟考试不看答案做题,自己判卷将错题标出。2,将错题整理记录,进行理解纠错,加深记忆。3,过段时间再次做题测试,将错题整理,周而复始。做到以上三步,你会发现你对真题的理解程度和你做题的准确率都会提高很多。
对于阅读理解建议是反复的研读,分析阅读理解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在明白大致意思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写作含义及手法,想的越深入对于你对阅读理解的复习就越有利。可能有不少考生对于句子的结构很是头疼,但是不理解结构却能大概的猜出其含义,但是你要明白,考研英语的主要考点并非四六级的词汇量。而是你对句子的理解程度,所以不明白句子的结构很难在考研英语上拿高分。
1.at the cost of 以……为代价
2.in charge (of) 负责,主管
3.(a) round the clock 昼夜不停地
4.in common 共用,共有,共同
5.in conclusion 最后,总之
6.on condition that 在……条件下
7.in confidence 信任
8.in connection with/to 关于
9.in consequence 因此,结果
10.in consequence of 由于……的缘故
11.on the contrary 反之,正相反
12.in contrast with/to 与……成对照
13.out of control 失去控制
14.under control 被控制住
1 充分利用Matlab编程简单和计算功能强的特点
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内容中, 包括一些重要的电路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还有一些重要的电路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互易定理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公式推导和繁杂的数学计算中, 比如经常要列写和求解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方程或方程组。如果这些工作改用Matlab进行, 可大大提高讲课效率。这时可以利用Matlab编写m程序的方法进行求解。因为Matlab具有强大的矩阵分析功能, 尤其适于解决大规模电路的分析, 如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的求解。
1.1在直流电路中的应用
下面以图1 所示电路说明, 试采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3]。该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为:
写成矩阵形式为
以往教师在课上要花费好长时间解此方程组, 实际上意义不大, 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计算能力, 用以下几条语句进行编程即可实现上述代数方程组的求解。在Matlab命令菜单中输入edit命令进入程序编辑器, 编辑M文件, 运行下述程序:
i=inv (A) *B;%inv (A) 表示A的逆阵
输出的运算结果为
i=4 6 10
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可见这个过程就像在演算纸上进行求解一样简单。
1.2 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交流电路的计算比较麻烦, 但应用Matlab进行交流电路的相量运算及绘制相量图都很方便。以图2所示的电路为例, 设电阻R为2Ω, 电感L为0.01 H, 交流电压源电压s为220∠0°V, 频率f为50 Hz,
当开关K打开时, 求电流, 并绘制s和的相量图。Matlab一般用i表示虚数单位, 为区别, 这里用Iz表示回路电流, 编写并运行如下程序。
Z=2+314×0.01i;
Us=220;
Iz=Us/Z;
输出的计算结果为Iz= 31.7469 -49.8427i
2 利用Simulink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Matlab软件的Simulink平台是很有特色的仿真环境, 在此仿真环境中, 用户可以用点击拖动鼠标的方式绘制和组织电路或系统, 并完成对电路或系统的仿真。教师可以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 一边用Simulink搭建电路进行仿真,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仍以图2所示的交流电路无功补偿及功率因数提高问题为例, 当开关K打开时, 求电路的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功率因数cosϕ1。K闭合后可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 欲提高至cosϕ2=0.9, 电容C取多大?
对这样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可用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并进行仿真演示, 搭建该系统该使用哪些模块, 对某些参数如何测量,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使学生感到自己好像是在实验室上理论课, 结果逼真和直观。该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也有意识地进行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其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Simulink中, 只需将所要计算电路的端电压和电流送入有功和无功功率测量仪即可通过显示模块直接显示。利用数学运算模块据功率因数定义式可搭建功率因数计算子系统。先断开电容仿真显示有功和无功功率分别为6.979 k W, 10.96 k Var, 功率因数cosϕ1=0.537。再设置电容值
用手动开关连接电容, 仿真后显示有功功率不变, 无功功率3 360 Var (减小) , 功率因数cosϕ2=0.9, 功率因数被提高了, 和理论分析完全一致。再改变电容值可看到它的变化对电路的功率因数会产生什么影响, 这样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 活跃了上课的气氛, 也学到了知识。
3 利用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将前后知识有机联系
Simulink具有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 非常适合于含有电机、变压器等时变控制系统的动态仿真。对变压器、电机、发电和输电这部分知识要求非电类学生重在了解和应用, 为了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可使用Simulink的电力系统模块库 (Power System Blockset) 中的元器件模块组建大系统进行仿真。
图4所示为电力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其中包含3个交流电压源、1个升压变压器 (3.15 KV/35 k V) , 一个降压变压器 (35 KV/400 V) 、具有分布参数的输电线 (分别设置成300 km和1 km) 模块。3个交流电压源设置成等幅值 (大小为) , 初相位互差120度, 用来模拟交流发电机。具有分布参数的输电线模块用来模拟实际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
三相负载分别为电阻负载和异步电动机。电机主要参数为:额定功率5.5 k W、线电压380 V、极对数p=3, 负载转矩为5.5 N·m。通过示波器可看到异步电动机电压、电流和转速的动态变化情况。该系统模型还可以模拟三相异步电动机缺相时的运行情况, 为此在C相中串入了断路器模块, 用阶跃信号控制它在2秒时断开C相导线, 使从正常的三相运行变为单相运行。通过电动机参数测量器测出的电机定子A相电流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可以看出异步电动机在运行中如某相断线, 电机仍可继续转动, 如此时还带额定负载工作, 电流将超过额定值, 有可能烧毁电机。将三相电阻负载设置成不同参数可比较三相对称和不对称电路的不同。
4 结束语
对于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中复杂的计算内容, 适合通过编程求解;对一些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和含有电机、变压器等时变控制系统的动态仿真适合通过Simulink仿真, 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可以与实验教学内容相联系, 改变该课程在教学中脱离实际工程背景的窘境。为了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还可以进行大系统仿真, 提高教学趣味性。借助于Matlab的帮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较为复杂的、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系统分析, 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沙春芳.Multisim10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3) :125-126.
[2]薛定宇, 陈阳泉.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n essay on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a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but no more than 200 words.
参考答案
Home should be where people feel secure and comfortable. Maintaining harmony at home is essential for the well-being of an individual, a couple and their offspring, and even the society. But many are being plagued by family discord, a problem that boils down to the lack of a sense of family responsibility.
Everyone has certain roles to take on in his or her family. Parents are expected to ensure their children are well-nourished and well-educated, helping them build a strong body and great character. We college students also need to take our responsibility as adult children. Being independent of our par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lightens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m. Learning to be mature and sensible can prevent us from becoming a constant source of worry to them. Fulfilling our filial duty to the best of our abilities allows them to enjoy life in midlife years, retirement and the twilight years.
词组是英语知识运用测试的重点之一,大约占题目的20%--30%。尽管其考察频率不高,其特点在于技巧性不高,突破的`关键在于考生平时的总结和积累。下面,考研教育网编辑团队将历年来英语知识运用真题中出现过的高频词组列出,供广大考生学习。
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常考固定词组
a number of 若干
at leisure 从容的、有空
above all 首要、尤其
at length 最后、详细地
be absorbed in 专心于
no less than不少于、不亚于、和…一样
by accident 偶然
let down 放下、降低、使失望
account for 说明
let go 放开、松手
on account of 因为、由于
let in 让…进入、放…进来
take…into account考虑
let off 放(炮,烟火)、开枪、免除
be accustomed to习惯于
let out 放掉、发出
add up to 合计、总计
lie in 在于
in addition 另外
cast light on / upon 使明白、阐明
in addition to 除…之外
in the light of 按照、根据
in advance 提前、预先
in line 成一直线、排成一行
take advantage of利用
in line with 和…成直线、与…一致
ahead of 在…前面、先于
line up 排队、使排成一行
in the air 在流行中、在传播中
a little 一点、少许
after all 终于、毕竟、虽然这样
little by little 逐渐地
all but 几乎、差一点、除…之外其余都
quite a little 相当多、不少
all over 遍及、到处
live on / by 靠…生活
all right 行、可以、
live through度过、经受过
at all 完全、根本
live up to 做到、不辜负
in all 总共、共计
as long as / so long as只要、如果
make allowances for 考虑、,顾及、体谅
before long 不久以后
in alliance with 与…联盟
for long 长久的
leave…alone 听其自然、不要去管
no longer 不再
let alone 更不用说
look after 照管、照料
along with 与…一起
look at 看望、注视
one after another一个接一个
look back 回顾、回头看
one another互相
look down on 看不起、轻视
apart from 除去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 再根据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同时, 要力求教学过程层次化, 作业布置层次化, 效果评价层次化 (谢明茹2007) 。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并且使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学得好, 差等生跟得上,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 它是一种教学策略, 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它强调“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 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学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实行分层推进教学;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 (1) 。
分层教学打破了“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的单一教学模式, 克服了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难题, 符合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 使英语教学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二、调查对象
廊坊市第六中学903班全体学生
三、调查方法
谈心法、比较法、观察法、问卷答题法
四、调查时间
2014年2月20日至2014年6月15日
五、对象分析
903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好、中、差各占1/3。一部分学生由于小学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 以至于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没有信心。基础差的学生由于跟不上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节奏, 经常开小差, 注意力分散, 难以集中, 甚至扰乱课堂秩序。中等生能够听得懂课堂内容, 但是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后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对于作业, 往往是应付了事。
六、分层策略
(一) 分组策略
每班分几个小组 (组由班级人数来决定) , 小组人数相对固定, 每组包括6个学生, 这6个学生按成绩分为A、B、C三层, 分别为好、中、差。
A层的学生要求有扎实的英语功底, 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B层的学生要求有一定的基础, 但听、说、读、写等方面略有困难。
C层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不喜欢英语, 基本丧失信心。
(二) 备课策略
对学生按以上要求进行分组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分层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分别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要求, 力争都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全员参与, 并能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精准且目的性强, 收效要好。
(三) 授课策略
分层授课是关键,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节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 基础差的学生过单词关, 中等学生过句子关, 优等学生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关。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发言的机会,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 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展示出来。总之, 要提问分层、活动分层、作业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 评价也要分层, 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七、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近半学期的实践和调查, 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C层学生找到了自信心, 上课敢于发言, 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B层学生在A层学生的帮助下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 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所提升。
A层学生效果最为明显, 因为在分层教学活动中, 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学生, 既要积极发言还要负责带动, 既要精通知识, 还要懂得如何传授知识, 所以, 他们的态度是最积极的, 能发现自我价值的存在。为了不让学生感到不公平, 在分层活动中, 重点体现中等生和差生的简单活动, 让他们找到自信, 通过访问与调查发现, 学生对分层教学活动都很满意。
参考文献
1.at first sight 乍一看,初看起来
2.in sight 被看到,在望
3.out of sight 看不见,在视野之外
4.in spite of 不管,不顾;尽管,虽然
5.on the spot 当场,在现场
6.in step 同步,合拍
7.out of step 步调不一致,不协调
8.in stock 现有,备有
9.in sum 总而言之
10.in tears 流着泪,含泪,哭
11.in terms of 依据,按照;用……措词
12.for one thing 首先,一则
13.on the second thoughts 经重新考虑,一转念
14.at a time 每次,一次
15.at no time 从不,决不
16.at one time 同时,曾经,从前曾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1.纳什均衡
2.帕累托最优标准 3.充分就业 4.挤出效应
5.库兹涅茨曲线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角度是产品价格可否调整。2.当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提高销售价格会使总收益增加。
3.对于竞争性厂商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出位于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交点处。4.萧条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最终都可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5.在市场供求分析中,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该产品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作图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分析短期中的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变动原因。3.论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概述IS-LM模型。
5.典型的(或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在理性预期的场合,该政策含义会有什么变化?
6.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为什么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是有必要的?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假定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定垄断者遵循完全竞争法则,厂商的产量、价格和利润是多少?
2.已知消费函数为c=3000+0.8yd,税率为t=0.25 ,政府转移支付为tr=500 ,投资i=1500-25r ,政府购买g=2500 ,货币需求L=0.2y-75r ,倾向供给m=3000.(单位:亿美元)。求:
(1)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20000亿美元,问需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支出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的平均主义,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感召,我国居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请你用微观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描述该现象。
2.在我国98年洪水自然灾害过后,一些专家撰文分析,说抗洪救灾产生的需求将会如何拉动产出的增加,并将对当年GDP的增长贡献几个百分点,云云。有人称此种论调为“破窗理论”。阅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户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1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好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
2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为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
假定这块玻璃值6法郎,你就会说,这个事故给玻璃工带来了6法郎的生意——它提供了6个法郎的生意——这我承认,我绝不会说这不对。你的话很有道理。这们玻璃工赶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然后拿到6个法郎,在手里掂量掂量,而心里则感激那个莽撞的孩子,这些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你得出结论——人们确实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打破玻璃是件好事,说这能使资金周转,说由此可以导致整个工业的发展,那就容我大喝一声:“3住嘴!你的理论只看到了能看到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看不到的一面。”(转引自中国经济教育科研网)问题:
(1)对划线的第一句话进行简短评论,说明这句话的有道理之处和荒谬之处。(2)在划线的第三句话中,“看到的一面”和“看不到的一面”可能指的是什么?(3)在划线的第二句话中的“理论”可能指的什么经济理论?试举一例印证作者“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的说法。
(4)更高的要求:如果你能据此发现现有理论或人类经济行为中不太合理的地方试提出你的改进建议(能提出一条即可)。
山东财政学院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2、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技术替代率
3、替代品和互补品
4、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都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状态有五种情况,所以当P
3、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则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情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人的变坏。
4、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储蓄率的增加虽然可使收入的稳态水平提高,但却不会对稳态增长率造成什么影响。
5、总需求曲线可以由个别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得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如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短期产量规律和短期成本规律?
2、结合图形说明垄断竞争厂商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4、试说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
5、为什么说对劳动市场有效性的不同理解,最终决定了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曲线开关的不同看法?
6、试说明开放条件下为什么经济衰退在不同国家间具有相互传染的特征?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某垄断厂商的总成本函数为:TC=0.6Q2+4Q+1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30-2.5P,试求:
(1)该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和产量。
(2)如果政府对该厂商进行价格管制,按帕累托最优原则定价,那么政府应将价格定在什么水平上?
(3)如果政府定价为消除经济利润,那么应将价格定在什么水平上?
2、已知消费函数为c=40+0.8y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购买g=50,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m=100(单位:皆为亿美元)。求:(1)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2)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800亿美元,问需增加多少货币供给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在“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案”的诉讼中,被告糖果制造商在威格莫尔街开办了一个糖果制造厂。后来,作为此原告的医生迁居邻近的房屋内,在开始的八年中,糖果制造商使用的机器并未对医生造成损害。但此后医生在花园心头紧挨制造商炉灶处造了一间诊所,他发现糖果制造商的机器发出的噪声和震动使他难以使用他的新诊所,“尤其是噪声妨碍他用听诊器检查病人的肺部疾病。他还发现在此不可能进行任何需要思考和集中精力的工作。”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7.上诉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做什么?这类现象怎样扭曲了资源配置?通常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8.假如医生由于糖果厂的噪声遭致了800英镑的损失,而商人关闭糖果厂或将该厂迁入别处的代价均为100英镑。若法院将“享有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权力判给医生,而医生和糖果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以及维持协议等的费用均为0,那么,糖果商最终将不得不关闭他的厂子或离开威格莫尔街吗?为什么?
9.若法院将“使用安静环境的权利”判给糖果商,从而糖果商有权释放噪声,结局又会怎样?
2、资料:今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对原油需求的增加,中东、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国局势的不稳以及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欠税案等对世界石油供应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国际市场上的大量投机炒作等因素,使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55美元/桶大关。近来油价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的价位。自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推动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再加上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的膨胀、不断扩大的私人汽车消费和电力缺口等因素,2004年我国成品油价格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
试结合所学经济学原理分析原油价格上涨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山东财政学院
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2、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3、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4、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4)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10.对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叫正常利润,它属于成本的范畴。
11.短期均衡状态下,当SAC曲线与向右下方倾斜的AR曲线相切时,垄断厂商能够获得经济利润。12.由于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因此,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也是向后弯曲的。
13.若IS曲线不变,价格上升,收入就会增加。14.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必定会引起利率的上升。(5)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6、“谷太贱则伤农”(苏轼)。运用弹性理论和均衡价格图形解释这种现象。
7、用图分析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及形成。
8、叙述科斯定理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9、画图用IS-LM模型简述什么是“挤出效应”并说明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10、简要评述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
1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6)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2、假定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劳动L,产出的也只有一种产品Q,固定成本为既定的,短期函数为Q=-0.2L3+12L2+24L,试求: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极大值时雇用的劳动人数。
4、平均可变成本极小时的产量。
5、假如每个人工资W=240,产品的价格P=10,求利润极大时启用的劳动人数。
六、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6%,政府试图通过制造6%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5%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5时,试
3、写出价格调整方程。
4、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7)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7、案例:2000年6月9日,除了长虹以外,国内彩电业排名靠前的9家企业在深圳召开了“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会议就彩电达成了最低限价协议,并决定以组成联合巡视小组的形式,相互监督。正当各家媒体正在报道和讨论价格聪明的合法性的时候,7月8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报道,这一价格联盟已被厦华彩电的降价所打破,之后其他企业的彩电价格也纷纷跳水。价格聪明不攻自破。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上述案例中所讲的是哪种市场类型?该种市场有什么特点?
6、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做什么?这类现象的最终结果通常是怎样的?
7、用博弈论的理论解释彩电价格聪明不攻自破的原因,并提出厂商之间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2、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他引申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山东财政学院
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1、替代效应
2、生产者剩余
3、实证经济学
4、乘数效应
5、流动偏好陷阱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通过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5)短期均衡状态下,当SAC曲线的最低点在AR水平线的上方时,完全竞争厂商不一定会停止生产。
(6)单个消费者的劳动的供给和其他商品的供给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因此,提高工资可以无限增加劳动供给量。
(7)政府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利率上升,抵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8)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比在封闭经济中变得更陡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用弹性理论分析“薄利多销”的道理。
2、就厂商的需求曲线、短期均衡、长期均衡、经济效率等方面比较四种类型的市场。
3、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4、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
5、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5、假设:只有A、B两个寡头垄断厂商出售同质且生产成本为零的产品;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d=240-10P,以美元计;厂商A先进入市场,随之B进入;各厂商确定产量时认为另一厂商会保持产量不变。试求:
12、均衡时各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为多少?
13、各厂商取得利润是多少?
6、假定某经济中存在以下关系:c=80+0.8yd;T=100;i=150-6r;g=100;L=0.2y-4r;m=150.试求:(1)均衡收入和利率;
(2)设计一项财政政策,使均衡收入达到1200亿元的水平;
(3)为抵消(2)中的“挤出效应”影响,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就怎样改变货币供应量?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总统接着又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里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5.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重要原理? 16.简要说明这个原理的内容。
17.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该原理违背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2、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山东财政学院
200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5、解释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4分,共20分)
六、无差异曲线
七、边际成本
八、交换契约线
九、货币创造乘数
十、奥肯定律
6、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4分,共20分)
2、价格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总是反向变化。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4、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 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5、汇率上升意味着本币升值;汇率下跌意味着本币贬值。
6、当经济处于凯恩斯主义极端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没有效果。
7、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4)简述序数效用论框架下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5)斯威齐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价格刚性现象的?(6)论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策。
(7)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8)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9)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8、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完全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36-2P,长期总成本函数为TC=12Q+0.1Q2。求:该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产量和利润。
2、假定某经济社会为不含政府和国外的两部门经济,且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y=c+i , L=(0.9y-900r)P , c=90+0.9y , M=900 , i=900-900r , P=1 其中,y、c、i、r、M、P分别代表产量、消费、投资、利率、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求:
2.均衡利率和收入;
3.若货币供货增加,超过900,收入和利率会有什么变化? 4.写出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
9、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案例: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时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现象违背了经济学中的什么规律?
(2)简要说明这个规律的内容。
(3)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该规律的情况。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此次会议适时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运用学过的经济理论,分析我国10年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效果,并对2008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运用的政策工具进行预测和分析。
山东财政学院
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比较下列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每题5分,共20分)(10)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11)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12)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1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7、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20分)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的变动。
8、如果平均可变成本等于边际成本,则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9、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短期均衡要求每个厂商都有MR=MC,不论是否存在AR=AC;反之,长期均衡要求有AR=AC,而不论是否存在MR=MC。
10、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11、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1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正,那么边际储蓄倾向为负。
13、在LM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实现了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14、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增加收入和降低利率。
15、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内,稳定状态意味着△Y/Y=△N/N=△K/K。(Y:产量,N:劳动,K:资本)
16、经济学家基钦指出,短周期的一个周期平均长度为10个月。
8、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3、作图说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4、如何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判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5、假设社会上只有A和B两个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需求曲线为DA和DB,市场供给曲线为S。试画图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6、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观点。
8、用总供求模型解释滞胀的成因,并说明采用什么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可以解决滞胀问题。
9、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5.假设A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QA=200-0.2PA,QB=400-0.25PB,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和250.7、求A、B两公司当前的价格弹性。
8、假定B公司降价后,使B公司的销售量增加到300,同时又导致A公司的销售量下降到75,问A公司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9、假定B公司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10、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3k-0.5k2,人均储蓄率为0.4,设人口增长率为1%,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10、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8、案例: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通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苗,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驶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上述案例中的市场失灵属于哪一种类型?
4、为什么它会导致市场失灵?
5、解决该种类型的市场失灵的政策有哪些?
七、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中国政府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应对2008年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并说明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山东财政学院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八、等成本线
九、纳什均衡
十、利率效应
十一、充分就业
4、判断收下说法正确与否(每题2分,共20分)
(3)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此,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4)MC曲线与AC、AVC曲线相交于AC、AVC曲线的最低点,AC曲线的最低点在前,AVC曲线的最低点在后。
(5)二级价格歧视下厂商部分剥夺了消费者剩余。
(6)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7)当假定完全竞争厂商: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影响时,可以用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代表要素需求曲线。
(8)封闭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9)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是没有效果的。(10)凯恩斯认为产品价格和劳动者的工资可以自由伸缩,所以推出了垂直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11)货币主义学派认为,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可以通过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提高物价,来降低失业率。
(12)与适应性预期不同,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5、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4)运用弹性理论说明我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15)作图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6)利用埃奇沃斯盒状图分析X、Y两种产品在A、B两个消费者之间分配的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17)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如何?
(18)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9)图形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效果。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以酱流动程度偏幽默例来分析)
6、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已知某人月收入为1200元,全部花费在X和Y两种商品上,他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为20元,Y的价格为30元。求:
8、为获得最大效用,他购买的X和Y各为多少?
9、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为多少?
14、已知消费函数c=1400+0.8yd, 投资函数为i=200-50r, 税收t=0.25y, g=200, 货币需求函数为M/P=0.4y-100r, M=900, 总供给函数为ys=3350+400P。求:
17、总需求函数
18、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19、若潜在收入yf=3850,须变动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潜在收入水平?
7、应用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6、案例:1960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EPC),它由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利比亚、尼日利亚等12个主要产油国组成。作为一个整体,欧佩克无论在已探明石油含量还是在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勾结起来限制石油产量、确定石油价格、曾在20世纪70年代大获成功。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欧佩克尽管依然每两年开一次会,但作为一个各怀想法的利益聚合体,欧佩克很难再通过达成或实施协议来控制产量和价格了。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是哪种市场类型?该种市场有什么特点?
(2)上述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被叫作什么?这类现象的最终结果通常是怎样的?
(3)用博弈论解释上述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7、案例:2009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本次会议回顾一年工作得失并部署2010年经济工作规划,确定将“调结构,防通胀”作为工作重点。会议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第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二,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挤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第三,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会有什么效果?
(2)增加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是什么?
(3)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说明调结构的依据?
山东财政学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0、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7、正常利润
8、帕累托最优状态
9、资本的边际效率
10、自然失业率
11、判断以下说明正确与否(每题2分,共20分)
18.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它具有互补关系的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变动方向是同向的。
19.当MR=MC时,厂商不一定存在利润。如果有利润则利润最大;如果有亏损,则亏损也最小。
20.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比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坦(弹性大)的曲线。
21.对消费者来说,要素供给是通过收入间接地增加了效用。22.垄断是低效率的,因此它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3.正常情况下,买卖二手房的经纪人费用应该计入GDP。
24.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中年期的收入增加导致中年有更高的消费倾向。25.价格水平上涨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6.考虑到预期,只要通货膨胀开始,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过程几乎都起作用。27.资本流动程度越高,BP曲线斜率越大。
12、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十一、简要说明供求模型的构造。
十二、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十三、结合图形比较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差异。
十四、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各认为储蓄是哪个变量的函数?用四个象限图描述增加储蓄后IS曲线产生的变动。
十五、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劳动市场方面的假设有什么区别?政策含义各是什么?
十六、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假设条件上的相同点与主要区别是什么?
13、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9、假定市场反需求函数是P=900-Q(Q=QA+QB),QA、QB分别为寡头企业A、B的产量,并且假定他们的生产成本都为零。试求寡头企业A、B的古诺均衡产量和市场均衡价格。
10、设消费c=100+0.8yd, 净税收t=100, 投资i=100, 政府购买g=100, 出口x=120, 进口m=20+0.05y(单位:10亿美元)。求:
15、均衡收入以及净出口余额;
16、投资乘数ki
17、如果税收改成比例税率为t=1/4,其他不变,求投资乘数。
14、应用分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6.案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电话机的数量在增加,与此同时,垃圾的数量也在增加,其构成也有很大变化。
垃圾不但包含各种废弃物,也包含旧家具、地毯、衣物、电视机、电冰箱等,这些旧东西的出路或是卖给收购垃圾的小贩,或是当垃圾扔掉。旧东西通常很不值钱,比如旧电视机的收购价格,每台几十元,但这些旧电视机经过维修或重新组装再运到穷僻的农村,那里的穷人却愿意花几倍甚至十几倍于收购价的价格买这些旧东西。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收下问题:
(1)上述案例中所讲的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什么理论来解释?
(2)简要说明这个理论的内容。
(3)举例说明生活中运用该理论的情况。
7.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到2007年,中国的储蓄率处于上升通道,从36.6%一路上涨到49.9%。中国家庭储蓄率与GDP之比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比较高但相对稳定。相关数据显示,基本家庭储蓄占GDP比重在1992年占GDP20.3%,2007年是占20%,企业储蓄占比1992年是11.3%,2007年达到22.9%。公共部门储蓄从1992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8.1%,也上升了近一半。由于企业储蓄基数比较大,所以企业储蓄大幅度增长在中国的变化中作用比较大。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运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谈谈为什么企业储蓄比较大?
(2)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说明这一增长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
【考研英语如何更好地利用历年真题】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作文历年真题10-12
法学考研历年真题12-02
历年考研西医综合真题06-26
考研数学历年真题解析12-16
历年考研数三真题06-16
东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11-29
有机化学历年考研真题12-15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09-24
北大经济学院历年考研财政学真题12-07
历年英语考研词汇总结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