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的诗词赏析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查子的诗词赏析(精选6篇)

生查子的诗词赏析 篇1

生查子

魏子敬

愁盈镜里山,心迭琴中恨。露湿玉阑秋,香伴银屏冷。去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

魏子敬,生平里籍皆不详。只知其大约活动于南宋高宗绍兴年前后。《文献通考》去其著有《云溪乐府》四卷。惜今已不传。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从《浩然斋雅谈》中辑得其《生查子》词一首,为其今仅存词作孤篇。

这首词以第三人称表现手法,刻划一位闺中独守、黯然销魂的思妇形象。

首二句“愁盈镜里山,心迭琴中恨”拈出闺阁中两件极富代表性的事物──镜、琴,写思妇对镜梳妆看到的是紧锁的愁眉。山,指眉山,古代以眉如远山形容女子之眉,故云“镜里山”。思妇欲理琴解愁,然而无奈心中层层怨恨又在琴中不自觉地弹奏出来。满腔愁思使得她不敢对镜,又不忍弹琴,于是只得移步闺房之外,凭栏小憩,以期摆脱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但是雾重露浓,打湿了白玉栏干,又使她不胜愁寒。无奈只得再折回房中。但是,相伴银屏冷”,等待着她的只能与袅袅升起的篆香和清冷幽寂的`银屏为伴。一个“冷”字给上笼罩上片一股凄清的氛围。

过片“云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列举自然生活中三种事物有规律活动和人无规律活动相对照,表达意中人对思妇的怀念和闺中寂寞的怨艾。那飘忽天际的彩云已经归去,那缺了又圆的明月正朗照夜空,那按时南归的候鸟大雁已然长唳而返,这一切皆是刺激思妇怀念远人的典型事物。“人无信”正是思妇被触动的怨情。是的,云有归期,月有圆时,雁有返日,惟独行人却踪迹渺然,音信皆无。这离怨之深可想而知。煞尾以“孤损凤凰钗,立尽梧桐影”二句的举动,极写对远人的怀思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损,《易》六十四卦之一,这里泛指占卜。唐诗人于鹄《江南曲》有“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钗卜远人”句,这里暗用此典写思妇久久佇立于梧桐阴下,独自以凤凰钗占卜,愿远行之人早早归还。“立尽”二字表明伫之久和孤单之极。“孤”字为下片词眼所在。

生查子的诗词赏析 篇2

关键词:清雅,婉约

一、时代背景

牛希济生活在五代时期, 其时, 朝廷苟安现状, 君臣生活浮靡。于是为了适应上流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的词也写的色彩浓艳、辞藻华丽, 形成了“香而软”的风格。“香软”多了, 可想而知, 便会发展为滥情。因此现在看来, 很多五代作品显得故作娇态, 格调低下。我认为, 大部分五代词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雕饰刻画, 已经具备了高超的文字技巧, 但也因此失去了质朴的言说、清新的意境, 缺乏了文学作品所应具有的抒真情、写真意。

牛希济的词虽然也多以儿女别离这类情长缠绵之事为主题, 却明显地与之前提到的艳丽之词划清了界限。他的词融情与景, 情景交融, 没有太多雕琢的痕迹, 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真情, 显得清新自然、清淡绵雅。在格调意境上也自然比其他五代词胜了一筹。李冰若就曾在《栩庄漫记》中对牛希济评价道 : “词笔清俊, 胜于乃叔, 雅近韦庄, 尤善白描”。[1]p56《生查子》便是牛希济这种“清雅的婉约”的代表作。第一次读《生查子》便被其淡淡真情所感动, 之后每次捧起《花间集》细读这首《生查子》时都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青葱而淡长的岁月。多少年来, 那流光日影里的青碧色身影, 依旧清晰如初。

二、内容赏析

“春山烟欲收, 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词, 词的上片作者着意在描写送行者和远行者即将分别的时间、空间和情状。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 :春日远山连绵起伏, 浓雾已经在慢慢散去, 依稀显出青翠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 露出鱼肚白色, 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透亮, 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 无情的离别时刻也在逐渐逼近。接下来词人由写景过渡到写人, 文笔从天色落到了人物身上 :在一个清冷的春日早晨, 一对临别的恋人纷纷感泣。西斜的残月映照着他们的脸庞, 映出了一道道晶莹的泪痕。俞陛云先生曾对“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一句评价道 :“牛希济《生查子》言清晓欲别, 次第写来, 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相似”。[2]p114唐圭璋先生也对此句评价道 :“此首写别情。上片别时景, 下片别时情。起写烟收星小, 是黎明景色。‘残月’两句, 写晓景尤真切。残月映脸, 别泪晶莹, 并当时人之愁情, 都已写出”。[3]p125

词的下片由景入情, 着意在描写送行者和远行者离别的动态。执手歧路细细叮咛, 别泪拭不干, 别语嘱不尽。“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一句不饰雕凿地将离别场景描绘了出来。离别的恋人, 不管说了多少互道珍重的话语, 那深厚的情谊总是表达不完的, 所以才会一步三回头,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对对方的依恋不舍。结尾句“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是写尽相思的千古名句, 颇有南朝民歌的清新之感, 是全文画龙点睛之处, 也是作者匠心独具之所在。对这一句到底是出自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之口的问题后人始终无法参透, 在我看来, 两者皆可。它既可以是将要行至远方的人回首郑重的承诺 :我会记得你今天穿着绿色的裙子, 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爱惜脚下的青青芳草。也可以是送行的人回头时不舍的要求 :你一定要记得我今天穿着绿色的裙子,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爱惜身边的青青芳草。总之, 是借芳草之绿比女子罗裙, 又借芳草处处喻相思无处不在、绵绵不绝之意。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道 :“换头, 记别时语言, 悱恻温厚。着末, 揭出别后难忘之情, 以处处芳草之绿, 而联想人罗裙之绿, 设想似痴, 而情则极挚”。俞陛云先生也对此句称道 :“下阕言行人已去, 犹回首叮咛, 可见眷恋之殷。结句见天涯芳草, 便忆及翠裙, 表‘长相勿忘’之意, 五代词中希见之品”。[3]p126

三、《生查子》的“绿罗裙”传统

《生查子》中的千古名句“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实从南朝江总妻诗“雨过草芊芊, 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 是妾罗裙色。”和杜甫诗“名花留宝靥, 蔓草见罗裙。”中化用而出, 但显然, 使“绿罗裙”这一物象在文学史上铭刻下来的还是牛希济的《生查子》。后来北宋词人张先写过一首《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也显然受到了牛希济《生查子》的影响。同是宋朝的贺铸也写了一首《生查子》:“东风柳陌长, 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 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 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末句几乎一字不易地搬用了牛希济的原词。

参考文献

[1]李冰若.花间集评注[M].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2]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赏析 篇3

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清朝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沾透了他那身春衫的袖子。

注释

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唐代以来有元夜观灯的风俗。花市:指元夜花灯照耀的灯市。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可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赏析: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生查子·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4

词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对一年前与情人约会的回忆。首先明确地交代了时间,点出了词的题目。接着用“花市灯如昼”一句描写了当今风光。花市,每年春天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习。花市未收,华灯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就写出了元夜的繁华热闹。因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轮明月,正爬上柳树的枝头。灯、月交辉,已经为节日增添了异彩;而在婀娜多姿的柳树的映衬下,明月更显得妩媚多情,仿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切。

这里写“灯”,写“月”,固然紧紧扣住了“元夜”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下文将要写到的人事的美好。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与情人的约会。你看,她止不住内心的欢悦和激动,终于道出了只属于她与情人之间的秘密:“人约黄昏后。”有了上面的渲染和铺垫,这约会便显得无限甜蜜和温馨。女主人公只用一句话轻轻点出,而把约会的具体情事推到“幕后”,不仅多少表现了少女的羞涩,令人想见她的欲言又止的情态,而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表现了作者刻画人物心理与剪裁的精湛技巧。。

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灯”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从她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全是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知,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从女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灯”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从她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全是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知,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从女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生查子·元夕》创作背景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篇5

古诗原文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译文翻译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解释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创作背景

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

诗文赏析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生查子·官身几日闲原文及赏析 篇6

官身几日闲,世事何时足。君貌不常红,我鬓无重绿。

榴花满盏香,金缕多情曲。且尽眼中欢,莫叹时光促。

译文

为官之人哪能有几日得闲的,世间的事务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得完。你的容颜不会常在,我的鬓发也无法再变黑。

榴花酒满杯香美,金缕曲真多情,姑且享尽眼前的欢娱,不要叹惜时光流逝得这么快。

注释

官身:为官之人。

世事:人世间的事务。

足:满足,此处引申为“终了”之意。

红:脸色红润,借指年轻。

重(chóng)绿:再绿。

榴花:指榴花酒。

盏(zhǎn):杯。

金缕:曲名,指杜秋娘《金缕衣》。

多情:富于感情。

眼中欢:比喻眼前或心中所期望的.欢愉事情。促:急促,过得快。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摆脱机务、及时休闲寻欢的小词,感情基调哀而不伤,平静而明快。

上片先由“官身”难闲、“世事”无尽说起,通俗直叙的语言,从自身的经历说起表述了做官的事多不得自由,引发共鸣。接着以“君貌”、“我鬓”,从人最容易代表衰老的部分写起,紧扣前文,申明青春不驻,人生易老,两对句各从两面着墨,下字亦颇工稳,白描自然,感情真挚,上片通过自身所体会结合所看到的,使得对于青春的感慨更深、更细、更微妙。

下片则一洗上片的感叹,提出了解决方法,顿时使得词句基调变得轻快明亮,开始叙说解决上述烦恼的办法,便言“榴花酒”之清香四溢、“金缕曲”之多情动人,用眼前事物的美好彻底消除了官机务缠身的烦恼,也为下句的感叹做好了理论铺垫。赏心乐事难得,应当及时赏花听曲,开怀享受。简单的四句,却写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参悟以及对于繁忙生活的解忧和看法,末句以尽欢、莫叹相劝,希望对方放下负担、享受生活。

上一篇:大树移植养护管理技术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