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直上的繁殖方法介绍(共7篇)
种植青云直上应选用排水性好的肥沃土壤或腐殖土,光照以50%遮光为佳,不可强光曝晒,室内栽培应放置在光线较好的地方,合理的光照会使叶片褪色,影响叶片生长,施肥可用有机肥,在温度20-35度的情况下会生长的很好。冬季低于10度要做好防寒措施,温度过低会使叶片枯黄。
青云直上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整形
青云直上应在每年的春季换盆,如果株型过大,应换更大的盆,为了保持株型美观,要进行必要的修剪,只要将顶部的枝干剪去,就会从顶部以下长出新的枝条,对新的枝条进行人工造型,使树冠层次丰富多样,这是花卉深加工的过程,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植株的价格就会提高三四倍。
青云直上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栽培介质
用肥沃壤土或腐质土,排水需良好。光照以50—60%遮光为佳,忌强光直射。室内栽培应置于光线较充足的地方,光线不足会使叶片褪色,叶细长与叶缘有波浪状。施肥可用有机肥,如腐熟的花生麸或人类粪尿作厩肥,同时每月配合3—4次三要素叶面肥。性喜高温多湿,生长适温20—35℃,冬季10℃下要注意做好防寒措施,以防止寒害使叶片枯干。注意通风良好,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
青云直上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换盆
1 近亲繁育
近亲交配的结果可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如果此性状是有利的或所需要的, 可通过选留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固定下来;而如果此性状是不利的或是不需要的, 则可通过剔除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从群体中消除。这样鸽群的遗传结构就可达到比较一致。由此可见, 近亲繁育可作为培育品系和品种的手段而加以运用。另外, 可应用近交保持优良个体的特性, 如1只鸽子特别优良, 则可用近交 (如令其同子女交配或其子女间相互交配) 使其优良特性保持和扩大, 这也是品系繁育的一种方法。如果引进另一品种以期引进其一些优良特性, 也要应用近交。否则, 即使进行强度选择, 这些新引进的优良特性很快就会降低。例如, 引进一只优秀雄鸽A, 其子女就只含l/2A, 到第5代就只含1/32A, 即只含3%的A血统。如果使用了近交, 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将A同其女儿交配, 这样产生的儿女含3/4A血统。将此3/4A再同A配, 可得到7/8A。采用近交, 平时被掩盖的隐性基因在后代身上得到纯合的机会, 相应的性状在纯合个体上得以显现, 其中当然有好的, 但也有不良性状。因此, 应用近交, 要加强对后代的选择, 坚决淘汰不合要求的, 淘汰率应达80%~90%, 甚至更高, 否则鸽群的性能就会迅速退化。近交的一个缺点是近交退化, 另一个缺点是其所产后代的生活力较差, 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
2 品系繁育
也叫系群繁育。1个品系是具有共同的突出优点 (也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缺点) 、并能将这些优点较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用群体。1个品系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理想祖先, 也可能来自若干个理想祖先。可见, 品系繁育是为了使某些非常理想的祖先的优点能固定下来并比较稳定地遗传下去。
3 远交
或称远缘杂交, 是指将另一品种或品系的鸽子引进一纯系鸽群中。被引进的可以是1只, 也可能是几只;可能只通过1次交配, 也可能是通过几次交配而引进。引进的目的是从被引进的品种 (品系) 中获得原品种 (品系) 所不具有的或是很弱的某一性状, 或者为了给原品种 (品系) 引进新血统而提高其活力。然后再用原品种 (品系) 连续杂交几代, 直到新引进品种 (品系) 的血统所占比例缩小到可忽略不计。远交是创造新品种 (品系) 或改良某一品种的手段。
4 级进杂交
首先是将一品种 (或品系) 同另一品种 (常是雄性) 交配, 所得后代再同该雄性交配而非如远交那样仍同原品种 (品系) 交配。因此, 远交只是在原品种 (品系) 中加入少许新血统, 而级进杂交却是原品种 (品系) 渐被新血统所取代。当所养畜禽的性能不佳, 饲养者想少花钱而提高其性能时, 常用级进杂交的办法。因此, 饲养者只需将其劣种家畜的雌畜用某种纯种优良雄畜交配 (只需付交配所需的钱) , 将其后代再同该雄畜或同品种的雄畜交配, 如此继续2~3代, 即能花少量的代价而使全群的平均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如果只有1只稀有品种的鸽子, 找不到同品种的其他鸽子同其交配, 那么就可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得到大量这一品种 (严格说应是类似这一品种) 的鸽子。具体做法是, 用另一品种的鸽子同该稀有品种鸽交配, 所得后代再同该稀有品种鸽交配。如此继续进行3次这样的交配之后, 所得后代就含有7/8此稀有品种的血统, 其外表很难同此稀有品种相区别。
5 品种杂交
一般是用不同品种进行杂交, 所得后代仅上市出售而不作种用。这种杂交对原来的种畜没有任何影响, 目的是希望所获后代在某些性状方面优于其父母。这种杂交会使受精率、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提高, 杂种后代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抗病力较强、生长较快、存活率较高、体型也较大。并且2个品种的差别越大, 杂交后代的优点也越突出。如今, 品种杂交的应用很普遍。但不应把品种杂交混同于种间杂交。例如, 白羽卡诺雄鸽配荷麦雌鸽, 效果通常很好, 荷麦雌鸽很快就会产蛋, 仔鸽的喂养很好, 仔鸽体型大于母亲, 且其皮肤总是白色。用白羽王鸽雄鸽配匈牙利鸽雌鸽, 效果也很好。但白羽王鸽配绛羽卡诺鸽、银羽王鸽配绛羽卡诺鸽、银羽王鸽配白羽蒙丹鸽或绎羽卡诺鸽配荷麦鸽, 就很易产生深色皮肤的仔鸽。如果当地市场不欢迎深色皮肤的仔鸽, 那么就不能应用产生深皮肤仔鸽的杂交。另外, 如果两品种体型大小不一, 而目的是要获得大体型的后代, 那么在杂交中应使用小体型品种作母本, 即挑选小体型品种的雌鸽同大体型品种的雄鸽交配。
6 结语
花朵昼开夜合,花期7-10天,在温度低、湿度大时可开12天。花谢后地上部开始枯萎,且在老鳞茎基部发育成1-3个次年能开花的新鳞茎和2-6个小球。郁金香鳞茎在休眠中进行茎、叶、花芽分化。根再生力弱,易折断,移栽要注意多带土壤。
郁金香繁殖方法有分球繁殖、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后两种方法繁殖需要时间长(种子繁殖需要5年才能开花),成本高,除培育新品种、脱毒等特殊用途外,一般都采用分球繁殖方法。繁殖材料用6月份收获的小鳞茎,经过去泥阴干,放在5-10℃冷库中贮藏,要注意通风换气。
郁金香喜欢土质疏松、透气好的砂壤土,分球繁殖应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地方,pH在6.6-7之间为佳。栽前要进行整地,整地前亩施腐熟农家肥8-10立方米,然后用拖拉机旋耕,使土壤与农家肥搅拌均匀。
秋天15厘米的土层地温降至9℃左右时,将小鳞茎栽植。株行距7厘米×11厘米,覆土厚度为鳞茎的4-5倍。栽后立即浇水,上覆稻草,以利于种球在地里越冬。在3月初把覆盖物揭开,新芽露出开始生长。
早春土质解冻后,新芽萌动出土,每周喷药1次防病防虫,特别是蚜虫。每两周追肥1次,用硝酸钙或硝酸钾2-5%液肥结合浇水进行灌根。直至休眠前4周停止浇水。
当植株完全干枯时将鳞茎起出,按不同规格进行分级,均匀散开自然晾干,不宜先混堆或装箱。放在20-25℃通风干燥处贮藏2个月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80%。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郁金香种球怎么保存?
郁金香生长期间,如果遇到20度以上的持续高温,反而不利于开花,会造成消蕾现象。没有开花就全株枯萎,提前进入夏季休眠的状态。种球保存好,等秋播,明年仍有希望会开花。
郁金香的种球在茎叶枯黄后挖出鳞茎,阴干后储存于凉爽干燥处。储存的种球变黄,如果是正常情况下外皮肯定要干黄,如果是温度过高,环境过干,可能会整个种球干死。所以为了能够使得郁金香能够在明年再次开花,我们要注意郁金香种球的保存方法,下面是两种常用的郁金香种球保存方法:
常温保存:将种球直接用报纸或网兜包裹好,放阴凉、通风的角落。
姓名:龙洪英 学号:20080511727 学院:数学学院 年级:08级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班级:4班
8月桂花飘香,家中的花园种了很多的桂花,每次走过的时候,都能闻到那属于桂花特有的味道,淡淡的清香,说不出的愉悦,慢慢的喜欢上了它的味道。
桂花的品种是多种多样的,现知桂花品种约有105个。但主要包括4个品种:
(1)、白色的银桂,香味浓;(2)、黄色的金桂,味淡香;(3)、红色的丹桂,香气较淡;(4)、月桂,也叫四季桂,花期较长,香气淡;
一、银桂(八月桂)
银桂品种群包含有:玉玲珑、柳叶银桂、长叶早银桂、籽银桂、白洁、晚银桂、早银桂、九龙桂等。
柳叶银桂:产地为长江以南地区,树冠圆球形,冠层较薄,小枝下垂,稀疏度中等。树皮浅灰色,皮孔小,圆或椭圆形,数量中等,趋光性较强。
(1)、生态习性 叶片平列,分布在树冠表层,内膛中空状况比‘籽银桂’还要明显,说明它是一个趋光性较强、比较典型的阳性桂花品种。芽鳞修长,嫩梢褐紫,叶片长,春梢较长;开花比较集中,老梢也能开花。这些都是‘柳叶银桂’在生育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特色。
(2)繁殖栽培 可利用扦插育苗,丰富桂花品种资源种类。
(3)配植利用
‘柳叶银桂’小枝低垂,叶似柳叶,花大、花繁、洁白如玉,是一个优良的桂花观赏品种;除地栽外还可以盆栽欣赏。
二、金桂(八月桂)
金桂品种群包含有:金桂、球桂、金球桂、速生金桂、狭叶金桂、柳叶苏桂、金秋早等。
金桂:产地为全国各地,树冠圆球形;树势强健,枝条挺拔,十分紧密。树皮灰色,皮孔或椭圆形,数量中等,适应性强,耐阴。
(1)生态习性
‘金桂’适应性强,比较耐阴。在苏州光福桂花产区,2年生压条苗栽植后一般5~7年生即可开花;在当地,‘金桂’一般不用作采花品种,原因是它的花梗较短,并且鲜花的含水量高,加工后成品率较低,质量又不如‘晚银桂’和‘早银桂’等主栽品种好。为此,闻名遐迩的‘金桂’在苏州多用作观赏栽培苗出售,销路极好。
(2)繁殖栽培
‘金桂’在苏州光福产区多用压条育苗,而在全国其他地方则多采用嫁接育苗。为了加快育苗速度,避免嫁接苗带来的砧木与接材不亲和导致死苗等种种矛盾,应提倡并推广扦插育苗
(3)培植利用
‘金桂’树形好、长势好,花色、花香和花量又全面胜人一筹,从而成为我国南方各地园林竞相引种栽培,特别是用作观赏栽培。‘金桂’在一些大型绿地、公园都有栽植,也可作为郊区或旅游观光点的行道树应用。每到秋季桂花飘香时,不论骑车、坐车或行走,在路上闻到桂花的香味都会心情舒畅,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三、丹桂(八月桂)
丹桂品种群包含有:满条红、堰红桂、状元红、朱砂桂、败育丹桂、硬叶丹桂等。
状元红:产地为浙江金华市, 树冠圆球形,分枝较多,内膛比较丰满。树皮暗灰色,皮孔圆形,数量中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1)生态习性 ‘状元红’对栽培环境的要求与远缘亲本丹桂一样,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和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国家林业局建议该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是:长江流域海拔500m以下,PH5.5~6.5,土层深厚肥沃地区。
(2)繁殖栽培
‘状元红’目前采用扦插育苗繁殖。但一般扦插成活率较低,仅在60%左右。迫切要求加强科研力度,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金华市金球桂话农庄目前正通过另一渠道,采用桂花本砧苗嫁接‘状元红’接穗,以加快本品种的繁殖速度。
(3)培植利用 ‘状元红’树冠浓密,造型良好;分枝力强,生长量大;花径大、花量多、花色红艳,观赏价值极高。非常适合公园景点和小区庭院种植,也是北方地区盆
栽的良好材料。四、四季桂(月桂)
四季桂品种群包含有:月月桂、四季桂、佛顶桂、日香桂、天香台阁等。月月桂:树冠圆球形,冠幅不大,枝条也比较稀疏。抗寒性较强,但不耐低湿。
(1)生态习性
‘月月桂’抗寒性较强,但不耐低湿。土壤湿度过高,根易腐烂,导致叶尖枯焦,甚至整株死亡。笔者长年物候观测材料表明,‘月月桂’的花期物候,与其他四季桂类品种基本相同,春梢的开花期为每年的9~10月,但花量少,即使处于盛花阶段,仍有稀疏冷落之感,观赏价值一时不如其他四季桂类品种高;所幸秋后开花不断、挂果频繁,白花绿果缀满枝头,弥补了深秋园景萧条之感,倒也新颖别致。花谢后,花冠裂片枯焦,子房逐渐膨大。至翌年1~2月,果实大小基本定形,果皮逐渐由绿色转为黄绿色,向阳面开始出现紫晕。4~5月间,果实黑熟脱落。以‘月月桂’为代表的四季桂类结籽品种,因其开花先后不一,结果也有迟有早,因此果实大小不如以‘籽银桂’为代表的秋桂类结籽品种那样整齐一致,这也进一步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两类不同的桂花结籽品种。
(2)繁殖栽培
‘月月桂’可以采用扦插育苗,也可进行播种育苗。培养出来的苗木除了满足本品种的栽植要求以外,还可以兼作矮化砧,繁育其他桂花品种之用。‘月月桂’忌水湿,要求选用高燥土壤种植;开花同时挂果,植株营养长期负担很重,要求做好培肥管理工作,防止早衰。
(2)培植利用
1 病原与流行病学
1.1 猪瘟
猪是猪瘟病毒的唯一宿主,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黏膜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四季可发病,免疫不合理呈隐性感染或散发等。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比较温和,怀孕中、后期母猪和胎儿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易感的。本病主要经空气传播通过呼吸道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母猪感染后明显排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并不断向体外排出。
1.3 猪细小病毒病
主要发生于春、夏或母猪产仔和交配的一段时间该,病毒可以水平、垂直传播,本病对公猪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可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具有高传染性,一旦传入,3个月内可导致全群感染,并长期保持阳性导致母猪繁殖失败。在怀孕30~50d感染猪主要产木乃伊化胎儿。50~60d感染多出现死产。怀孕70d感染出现流产症状。而怀孕70d后感染的母猪多正常产仔,但这些仔猪常常有病毒。
1.4 猪伪狂犬病
常年可以发生,尤其冬春和产子旺季:妊娠母猪有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以及弱仔,以产死胎为主,初产和经产母猪均可发病,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几乎100%,成年猪多为一过性,3~5d耐过,猪体长期带毒排毒。
1.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该病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 (7~9月份) 季节流行。90%的病例发生于7~9月,其中以猪、马为主。猪是本病增殖宿主和传染源,感染后出现典型症状者极少见。
2 临床症状
2.1 猪瘟病临床症状表现
育成猪高热41℃度左右,厌食,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运动失调。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仔猪出生后虚弱、腹泻,运动失调常以死亡告终,部分耐过猪生长发育缓慢,产生免疫耐受,持续排毒。
2.2 蓝耳病临床表现
母猪及l月龄仔猪最易感,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高热 (40~41℃) ,嗜睡,少数母猪耳朵、乳头、外阴、腹部、臀部、皮肤发绀,以耳尖最常见。妊娠晚期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仔,公猪性欲减退.精子质最下降。早产弱仔在产后几天相继死亡。新生仔猪会有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精神沉郁、嗜睡,少数皮肤发绀。仔猪感染后以呼吸症状为主,呼吸急促, 腹式呼吸,打喷嚏。耐过仔猪生长发育缓慢,易继发起他疾病。
2.3 猪细小病毒病临床表现
初产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病弱仔猪等,母猪症状不明显,本病对公猪生产性能无影响,引起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
2.4 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
妊娠母猪有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以及弱仔,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弱,有呼吸系统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肌肉痉挛、共济失调、四肢呈划水状等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2周以上的育成猪症状减轻或隐性感染。
2.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诊上几乎无脑炎的症状,多数呈隐性感染。幼猪一般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0~41℃)、精神萎顿、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硬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的粘液,尿呈深黄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的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等。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仔,母猪无明显的异常症状,公猪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性睾丸肿大较正常睾丸肿大半倍到1倍,局部发热、有痛感约经3~5d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和繁殖能力。
3 病理变化
3.1 猪瘟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脾脏肿大,边缘有时可见紫黑色梗死灶,整个消化道黏膜有时有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喉头黏膜有点状出血,心外膜斑点状出血,慢性病例可见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有骨化线,肾脏显著肿大,颜色变淡,有多点状出血,膀胱黏膜点状出血,回盲瓣处有“扣状肿”等。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变干变黑木乃伊化,死胎全身皮下水肿,表皮出血,腹水、胸水、畸形,小脑发育不全等。
3.2 蓝耳病病理变化
典型症状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细胞浸润和卡他性肺炎,肺呈暗红色、实变、水肿,肺间质增宽,腹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出血,胃粘膜有暗红色斑点状出血,有时可见溃疡,其余各消化腔有时有出血性卡他性炎症等。
3.3 猪细小病病理变化
母猪有子宫内膜炎,胎盘部分钙化,胎儿水肿、充血、出血,体腔积液,胎儿脱水(木乃伊化),有病毒性脑炎病变,其余各器官症状不明显。3.4猪伪狂犬病病理变化脑膜水肿、充血、出血,扁桃体、肝脏均有散在性灰白色坏死点,肺水肿、出血,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胃粘膜有出血等卡他性炎症,流产,胎儿脑、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心肌出血,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
3.5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产胎儿脑水肿仔猪脑切面,脑内水肿,颅腔和脑室内积液增多、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木乃伊胎儿从拇指大小到正常大小等。母猪子宫粘膜充血、出血和有黏液,胎盘有水肿或见出血,公猪睾丸实质充血、出血和小坏死灶。
4 诊断
4.1 临床综合诊断
根据上述五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的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和鉴定。
4.2 病原学诊断
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毒的分离,也可以将病料接种鸡胚细胞等进行病毒的分离,然后用已知血清做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也可以用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4.3 血清学诊断
可以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猪血清中有无抗体存在,进而确定该猪群是否感染上述疾病。
5 防治
5.1 疫苗接种
应把上述五种疾病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并根据发病季节、疫 (菌) 苗产生抗体的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程序程序。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
5.2 母源抗体监测
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干扰抗体滴度,甚至抑制抗体的产生。养猪猪场应每年进行一次母源抗体监测,以便掌握本场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适时进行预防接种。
5.3 加强检疫
引种时对外地猪进行隔离观察检疫,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2周,临床无症状,接种有关疫(菌)苗产生免疫力后,才可入场饲养。
5.4 重视中草药的使用
实践证明,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蒿、大青叶等中草药在防治猪病中有独特的作用,在发病季节,将中草药粉碎成细末,按日粮总量的2%作为饲料添加剂,既可抑制有害病原体的增殖,又可促进猪的正常生长。
1 材料来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不仅是学院教学实训和科研基地, 更是地方畜禽良种的保种场, 其中的小型梅山猪和枫泾猪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该中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全面实行人工授精, 2010年始全面实行仿生输精。笔者调查了该中心2008~2011年4个年度的母猪配种和产仔哺育记录资料, 分小型梅山、枫泾和长·梅二元3个经产母猪类别, 分别取前二年的传统输精和后二年的仿生输精的全部杂交繁殖资料。期间种猪的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 配种员和饲养员基本稳定。本调查的3类母猪不同输精方式的第一情期配种、受胎和母猪产仔情况及分析结果详见表1、表2。
注:表中产仔数性状均为平均数±标准误;同列的同类母猪、不同输精方式间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标有不同大写字母的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标示的表示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下表相同。
2 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经统计处理后, 对第一情期受胎率和产活仔率性状分别进行X2独立性检验, 对产仔数性状分别进行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第一情期受胎率
(1) 由表1得知, 小型梅山母猪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传统输精组为91.67%, 仿生输精组为94.28%;第一情期受胎率仿生输精组比传统输精组高2.61%, 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 枫泾母猪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传统输精组为91.46%, 仿生输精组为95.48%;仿生组比传统高4.02%, 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3) 长·梅二元母猪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传统输精组为88.80%, 仿生组分别94.32%;仿生组比传统组高5.52%,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4) 仿生输精法和传统输精法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在相同输精法、不同母猪类别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5) 将3类母猪按输精方式合并后总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传统输精组为90.80%, 仿生组分别为94.70%;仿生组比传统组高3.9%, 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
3.2 总产仔数 (头)
(1) 仿生输精组和传统输精组的平均窝总产仔数分别为:小型梅山母猪14.83和14.91, 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枫泾母猪15.02和14.71, 组间差异也不显著 (P>0.05) ;长·梅二元母猪14.35和13.62,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2) 3个母猪类别间的平均窝总产仔数:仿生输精法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 (P>0.05) ;传统输精法的小型梅山与枫泾母猪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小型梅山、枫泾与长·梅二元母猪间差异均显著 (P<0.05) 。
3.3 产活仔数 (头)
仿生输精组和传统输精组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为:小型梅山母猪14.14和14.07, 枫泾母猪14.34和14.05, 长·梅二元母猪13.82和13.40;平均窝产活仔数在相同母猪类别、不同输精法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0.05) , 在相同输精法、不同母猪类别间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3.4 产活仔率
仿生输精组和传统输精组的产活仔率分别为:小型梅山母猪95.35%和94.36%,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枫泾母猪95.47%和95.51%, 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长·梅二元母猪96.31%和98.38%, 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采用仿生输精法的产活仔率, 枫泾与小型梅山、长·梅二元母猪组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0.05) , 小型梅山与长·梅二元母猪组间差异显著 (P<0.05) 。采用传统输精法的产活仔率, 小型梅山、枫泾与长·梅二元母猪组间的差异都极显著 (P<0.01) , 小型梅山与枫泾母猪组间差异显著 (P<0.05) 。但将3类母猪按输精方式合并后的总产活仔率, 仿生输精组和传统输精组分别为95.62%和95.75%, 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4 讨论与小结
4.1 仿生输精法可有效提高母猪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小型梅山、枫泾、长·梅二元母猪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仿生输精组比传统输精组分别提高了2.61%、4.02%、5.52%;在相同母猪内、不同输精方式间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小型梅山、枫泾母猪的差异都不显著 (P>0.05) , 长·梅二元母猪的差异显著 (P<0.05) ;但将3类母猪按输精方式合并后总的第一情期受胎率, 仿生输精组显著高于传统输精组 (P<0.01) 。
4.2 仿生输精法对母猪产仔性状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在相同类别母猪内、不同输精法组间:平均窝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性状, 除长·梅二元母猪的平均窝总产仔数仿生输精组显著高于传统输精组 (P<0.05) 外, 其余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 (P>0.05) ;产活仔率性状:小型梅山母猪仿生输精组高于传统输精组 (P<0.05) , 而长·梅二元母猪传统输精组高于仿生输精组 (P<0.01) , 枫泾母猪不同输精法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但将3类母猪按输精方式合并后不同输精法间总的差异不显著 (P>0.05) 。
4.3 结论
本次调查的小型梅山、枫泾、长·梅二元母猪的繁殖性状统计结果与王林云[1]介绍的基本一致, 说明本次调查采样客观。根据本次调查的繁殖性状统计结果分析表明:仿生输精法和传统输精法都是成熟的繁殖技术, 各繁殖性状的水平发挥正常;仿生输精法与传统输精法相比, 对提高母猪第一情期受胎率有显著效果, 对母猪产仔数性状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但对母猪产活仔率性状的作用不确定;此外, 本次调查统计的仿生输精组各性状均没达到于网大等[2]报道的提高幅度。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考量, 仿生输精法对提高母性和产仔性能相对较差的母猪品种的繁殖性能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林云.现代中国养猪[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高倍繁殖,方法
马铃薯现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 居第4位。随着马铃薯用途的不断拓宽, 马铃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广阔, 为农业的增产增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黑龙江省幅员辽阔, 气候适宜, 马铃薯种性稳定, 生长繁衍良好, 能够持续生长传播, 已成为该省的重要作物和粮食来源。由于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衰退、无性繁殖病害积累的问题, 所以与其他作物如番薯、玉米相比, 其传播链比较短, 而且容易中断。为此, 马铃薯的高倍繁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一刀两芽 (小块繁殖)
一是催芽。切块前将种薯放在室温即15℃左右的暗光条件下进行催芽。二是切块 (栽子) 。出芽后 (主芽米粒大小) 先按芽切块, 再把大切块按芽眉垂直向, 沿主芽中间切成2块, 利用副芽繁殖, 提高块茎利用率30%~50%。三是栽培条件。墒情好或坐水种, 其他同大田。足肥足水, 可提高繁殖系数40%~60%[1,2]。
2 掰芽育苗
2.1 切块
先催芽, 切块前将种薯放在室温15℃左右的暗光条件下进行催芽, 待出芽后按芽切块。
2.2 育芽
将切块芽眼朝上, 依次排列在温床上, 切块下土厚5~6 cm, 切块上覆土厚3~4 cm, 温度保持在20~25℃, 土壤湿度保持干土重的15%~25%即在正常播种状态即可, 北方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育芽。
2.3 温床准备
有冬季生产蔬菜的简易温室的, 用砖砌成床埂即可;也可上年秋季在房前向阳背风处砌成13.2 cm砖墙的温床, 宽200~250 cm、高100~150 cm, 长度按条件而定, 北方4月初铺上5~10 cm厚半腐熟马粪, 压实浇水, 使其腐熟利用和增温, 上面再铺5~6 cm培育土、60%肥沃田土、腐熟马粪20%, 细砂或炉灰渣20%混合, 用塑料罩上温床增温保水。
2.4 掰芽
切块培育5~6 d可出芽, 当出芽高4~5 cm或视芽茎基中出生线粗状的小嫩根, 芽尖端弯成勾状尚未伸直时, 用手掰下, 切块仍放回原处育芽, 可连续掰2~4个芽, 但切块至少要留1个芽定植田间。
2.5 育苗
掰下芽移植在温床或塑料大棚中, 最好用肥沃土40%、细砂20%、草炭土40%的培养块育苗有利于定植。温湿度要适宜, 以保证其成活和生长;加强管理育壮苗。
2.6 定植
苗高8~10 cm, 晚霜过后定植田间。要炼苗适应自然条件, 定植前2~3 d停止浇水。定植田要整好, 土壤要肥沃, 施农家肥60~120 t/hm2, 化肥施氮肥300~375 kg/hm2、磷肥300~375 kg/hm2、钾肥30~60 kg/hm2。定植要深些, 分次分层培土, 株行距 (35~40) cm× (60~70) cm。
3 嫩尖扦插育苗
3.1 室内嫩尖扦插
块茎生长或掰芽育成的苗, 当苗高25 cm左右、8~9叶时, 把茎尖掐下长4~5 cm, 带3~4叶 (节) , 扦插在温床中的泥浆土壤上, 土里1~2节, 外留2~3节, 土壤水分保持饱和状态直至生根成活。8~9 d地下生根、地上长茎叶。用塑料膜罩上温床保温湿, 同时膜上加盖遮光物, 成活后逐渐撤去, 减少土壤水分, 使自然条件给定植创造条件, 15~20 d后定植, 含母株, 方法同掰芽育苗的定植方法。扦插时间由定植时间往前推算, 有条件可提前扦插, 进行多次掐尖扦插。
3.2 大地嫩尖扦插
阴雨连绵天气或有水浇条件, 在田间集中扦插, 活后移栽, 或直接扦插垄上, 用塑料膜覆盖保持水分[3,4]。
4 抱窝
一是育壮芽。整薯或切块催芽、育芽同掰芽法。二是育壮苗。方法同上, 但要移栽前苗长8~10 cm的壮苗为好, 晚霜过后移栽大田。三是播种移栽。最好是伏秋翻的肥沃地块, 力争早播, 早栽, 株行距 (45~60) cm× (65~80) cm, 深栽浅培土, 施足底肥, 墒情差要坐水种。四是管理。苗高10~20 cm时, 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浅培土3~4 cm厚, 此后每间隔7~15 d, 除草培土1次, 逐渐增厚, 3~4次时达10 cm厚并于封垄前完成。结合病虫害防治追肥、灌水[5]。五是深栽浅盖。分次分层培土。地上茎叶繁茂, 地下形成2~4层匍匐茎, 层层有块茎好像母鸡抱窝。一般单株结薯20~40个, 产量30~45 t/hm2, 多者结薯50~100个, 产量52.5~67.5 t/hm2。
参考文献
[1]农业百科全书.作物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8.
[2]卢育华.马铃薯史话[J].世界农业, 1985 (5) :52-54.
[3]谷茂, 丰秀珍.马铃薯栽培种的起源与进化[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 :114-117.
[4]谷茂, 马慧英, 薛世明.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 :77-81.
【青云直上的繁殖方法介绍】推荐阅读:
奶牛的繁殖技术规范05-28
动物的繁殖教学课件11-13
青云二联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总结09-27
青云二联小学校民主管理制度07-10
繁殖培养07-05
奶牛繁殖管理11-20
半边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06-24
奶牛繁殖管理技术06-26
大花酢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