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形考参考答案(推荐4篇)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题干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选择一项: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求真务实
题目2 题干
1945年4月,党的()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选择一项:
A.七大 B.八大 C.九大
题目3 题干
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现实世界的是()。选择一项: A.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C.《共产党宣言》发表
题目4 题干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项:
A.对外开放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题目5 题干
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选择一项:
A.基本方针 B.基本路线
C.基本纲领
题目6 题干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选择一项: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题目7 题干
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
选择一项: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题目8 题干
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是(选择一项: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公有制 C.共同富裕
题目9 题干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选择一项: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对外开放
题目10 题干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题目11 题干
教条主义犯的是()的错误。选择一项:
A.重视理论的作用 B.凡事从书本出发 C.凡事满足于自己经验
题目12 题干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选择一项: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题目13 题干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从新中国成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题目14 题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的说来,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历史阶段。选择一项:
A.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 B.达到发达国家水平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题目15 题干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体现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是()。)的选择一项: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C.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16 题干
毛泽东在()中,从哲学角度上对“思想路线”进行了阐述。选择一项或多项:
A.《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B.《实践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矛盾论》
题目17 题干
“与时俱进”是一个老词,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姚鼐、蔡元培、李大钊分别在()都阐述过。选择一项或多项:
A.1917年 B.1777年 C.1644年 D.1910年
题目18 题干
党的十三大()。选择一项或多项:
A.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题目19 题干
十七大、十八大根据党的基本路线的新表述对基本纲领加以完善,进一步补充的内容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经济建设
题目20 题干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选择一项或多项:
A.突出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B.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明确共同富裕是最终的根本目标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题目21 题干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命题的含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认为()。选择一项或多项:
A.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D.“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题目22 题干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选择一项或多项: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蕴含实效性 D.富于创造性
题目23 题干
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最后能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人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马克思 B.毛泽东 C.列宁 D.恩格斯
题目24 题干
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源在于()。选择一项或多项:
A.市场经济的发展 B.剥削制度
C.私有制 D.腐败政治
题目25 题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选择一项或多项:
A.基本目标)。B.基本政策 C.基本路线 D.根本任务
题目26 题干
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D.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题目27 题干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选择一项或多项: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 D.求真务实
题目28 题干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选择一项或多项:
A.表明我国已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 B.表明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C.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D.表明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时期
题目29 题干
四项基本原则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D.什么是社会主义
题目30 题干
调节经济运行的方法()。选择一项或多项:
A.市场 B.商品经济
C.产品经济 D.计划
三、论述题
题目31 题干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 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是每个国家的 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
四、材料分析题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中国目前环境状况严重,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形考二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题干
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在党的()。选择一项:
A.十三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题目2 题干
党的()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一项:
A.十七大 B.十六大 C.十五大
题目3 题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选择一项:
A.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领导
题目4 题干
当今时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选择一项:
A.文明 B.文化 C.经济 题干
党的十八大在十七大确立的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小康社会,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目标。选择一项:
A.全面建成 B.全面建设 C.全面建立
题目6 题干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选择一项:
A.快速发展 B.与时俱进 C.改革开放
题目7 题干
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其中,一个“统一”是指()。选择一项:
A.统一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 B.统一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C.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题目8 题干
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党的()。选择一项: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六大
题目9 题干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选择一项:
A.先进文化 B.经济发展 C.民族文化
题目10 题干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一项:
A.本质属性 B.表面属性 C.形式属性
题目11 题干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选择一项: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题目12 题干 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选择一项:
A.效率 B.发展 C.公平
题目13 题干
我国的政体是()。选择一项: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题目14 题干
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选择一项:
A.精神力量 B.精神追求 C.精神支柱
题目15 题干)和精神动力问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选择一项:
A.效率 B.公平C.效益
二、多选题
题目16 题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观点思想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C.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题目17 题干
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其中“四个着力”是指()。选择一项或多项:
A.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B.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C.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D.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题目18 题干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肝胆相照 B.互相监督 C.荣辱与共 D.长期共存
题目19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的要求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重在持之以恒 B.重在实际行动 C.重在形成机制
D.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
题目20 题干
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选择一项或多项:
A.加快健全环境保护体系建设 B.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C.加强和创新环境管理 D.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题目21 题干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因为()。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C.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
D.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题目22 题干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活富裕 B.乡风文明 C.管理民主 D.村容整洁
题目23 题干
依法治国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C.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D.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题目24 题干
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
题目25 题干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在于这是我们()的必然要求。选择一项或多项: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C.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D.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
题目26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5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B.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 C.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D.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题目27 题干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改善需求结构 C.推进城镇化 D.优化产业结构 反馈
题目28 题干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选择一项或多项:
A.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 B.这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C.这是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D.这是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题目29 题干 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选择一项或多项: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题目30 题干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B.民主法治
C.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论述题
题目31 题干
联系实际论述,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 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联系实际说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 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五个方面论述: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第二,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三,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 体现;第四,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第五,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四、材料分析题
题目32 题干
请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有关改善民生的理论分析说明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联系实际说明自己的认识。主要说明:第一,上述材料均发生在2013年高考一日,折射出的都是有关和 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如友爱、法治、安定、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着手,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可就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健康等方面进行分析)。
形考三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题干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选择一项: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正确答案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题目2 题干
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性讨论由1962年()一书出版开始。
选择一项:
A.《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B.《增长的极限》 C.《寂静的春天》 正确答案是:《寂静的春天》
题目3 题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
选择一项:
A.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八大
正确答案是:党的十八大
题目4 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是(选择一项:
A.收复香港、澳门
B.祖国统一 C.遏制台独
正确答案是:祖国统一
题目5 题干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选择一项: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民族解放
正确答案是:和平与发展)。
题目6 题干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选择一项:
A.反复性 B.全球性
C.长远性
正确答案是:全球性
题目7 题干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选择一项:
A.人类与自然平等 B.人类主动的适应自然状态 C.人类被动的服从自然状态
正确答案是:人类被动的服从自然状态
题目8 题干
祖国大陆完成统一,以()为标志。
选择一项:
A.广州获得解放 B.海南岛获得解放)下的共存关系。
C.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正确答案是: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题目9 题干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状态是()的遗留问题。
选择一项:
A.土地革命后 B.解放战争后 C.抗战胜利后
反馈
正确答案是:解放战争后
题干
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的是()。
选择一项: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正确答案是:统一战线
题目11 题干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这是解决我国()中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选择一项:
A.国土空间开发 B.矿产资源开发 C.海洋资源开发
正确答案是:国土空间开发
题目12 题干
中国一向秉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条,坚持()。
选择一项:
A.支持世界一切革命运动 B.南南合作
C.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正确答案是: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题目13 题干
中国政府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选择一项:
A.以武力达到统一 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C.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图谋
正确答案是: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图谋
题目14 题干
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
选择一项:
A.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答案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题目15 题干
对“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理解,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B.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正确答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16 题干
坚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选择一项或多项:
A.自然恢复为主
B.保护优先 C.节约优先 D.科技创新
正确答案是: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节约优先
题目17 题干
着力推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选择一项或多项:
A.低碳发展 B.高速发展 C.循环发展
D.绿色发展
正确答案是: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
题目18 题干
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香港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等不平等条约霸占的。选择一项或多项:
A.《马关条约》(1895年)B.《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C.《南京条约》(1842年)
D.《北京条约》(1860年)
正确答案是:《南京条约》(1842年), 《北京条约》(1860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
B.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 D.1979年1月, 中美建交
正确答案是: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题目20 题干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
A.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正确答案是: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题目21 题干
人们越来越关注和关心食品安全、()等等,生态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活环境 B.空气质量 C.饮水卫生 D.国民教育
正确答案是:空气质量, 饮水卫生, 生活环境
题目22 题干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坚持把()作为根本动力,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选择一项或多项:
A.科技创新 B.文化建设 C.改革开放 D.社会建设
正确答案是: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
题目23 题干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对于港澳的政策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暂时不动
B.“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C.留在将来适当时机通过谈判予以解决
D.不承认历史上关于港澳问题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正确答案是:暂时不动,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不承认历史上关于港澳问题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留在将来适当时机通过谈判予以解决
题目24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33分 题干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邓小平阐述的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邓六条”
B.叶剑英提出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叶九条”
C.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
D.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正确答案是: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 叶剑英提出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叶九条”,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题目25 部分正确
获得2.00分中的1.33分 题干
邓小平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提出这个党建思想主要基于以下思考()。选择一项或多项:
A.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B.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C.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D.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正确答案是: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题目26 题干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迫切需要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适应世界()发展新趋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做出重要贡献。选择一项或多项:
A.绿色 B.高速 C.循环
D.低碳
正确答案是:绿色, 循环, 低碳
题目27 题干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选择一项或多项:
A.生态伦理 B.资源消耗 C.环境损害
D.生态效益
正确答案是:资源消耗, 环境损害, 生态效益 题目28 题干
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时代背景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B.中东局势动荡不安
C.现代科学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正确答案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现代科学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题目29 题干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外交政策根本原则的主要依据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B.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C.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可宝贵经验之一
D.中国坚持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正确答案是: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可宝贵经验之一,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坚持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题目30 题干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强调尊重劳动,下述对劳动的正确说法有()。选择一项或多项:
A.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所有创业劳动都应得到鼓励 B.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不保护非劳动收入 C.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D.一切为社会会议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正确答案是: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一切为社会会议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所有创业劳动都应得到鼓励
三、论述题
题目31 完成
满分20.00 标记题目
题干
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反馈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 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 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联系实际说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可以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形成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就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 标就一定能实现。信息文本
四、材料分析题
题目32 题干
请阅读下述材料,根据党建理论观点分析说明:
(1)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如何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材料: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只有恢复到这种状态,党才能有战斗力。
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部分不合格。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入党的新党员中,有一些因为一直没有受到党的教 育,不能成为群众的模范,不合格。„„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一定好,战斗力强。为 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这样他们就成了群众的模范,群众的核心。„„现在有些共产党员不同了,他们入党是为了 享受在先,吃苦在后。„„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九大、十大搞的党章,实际上不大像党章,党 员有些什么权利和义务,究竟怎么样才算个共产党员,不合条件怎么办,都没有规定好,需要修改。对党员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我们需要通过讨论党章草案,对全党 进行教育,然后在十二大正式通过党章。
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现 在的经济工作,问题比五十年代又复杂得多。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也不同。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要拿国 际水平的尺度来衡量一下。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谁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 存。„„党应该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我想,我们党的下次代表大会必须着重地研究这些问题,现在就要做准备,大家来讨 论,要系统地、切实地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
——节选自邓小平同志《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270页。
(
反馈
根据邓小平的上述论述,可明确两点:
(1)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联系实际说明: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差距、存在 着不适应的情况;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必须善于认真地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改善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 改革开放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2)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两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三至第五章之后。
题目与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考核要求:
1、在分析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这一范围内,选择一个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大小适当的论文题目。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答题提示:结合教材P第四章节。
例文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内容:
从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利益集团活动的案例,以及笔者经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材料看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干部人事任免地方政府机关的职位本身,不仅是一些利益集团试图获取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其他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影响干部人事的任免决策。一些地方实力派人物,或因经济实力,或因人脉关系,或两者兼而有之,对地方基层政府的干部人事安排,也有着重要影响力。如据笔者参与的某课题组调研获悉,南方某市区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区人大代表,分别是其所在居委会的主任及居委会所属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基于地缘、血缘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所在的每个居委会及公司,都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两位区人大代表,就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由于长期在当地基层任职,有较高的地方声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由于其是当地“土著”代表,能影响较多的区人大代表,因而他们常常能够影响、乃至左右该区的党政干部人事任免,甚至能够左右处级重要干部人事任免。一名接受访谈的干部曾指出:“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他们,不能说他们有能力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他们确有能力在需要由区人大通过投票决定干部任用时,不想让谁上谁就上不成,该区党政领导均对他们礼让三分”。
2)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地方政府为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所进行的公共投资决策,是一些利益集团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有些利益集团,总是想方设法要求建设对自己有利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公园、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或是这些项目的规划(规模、选址等)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如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由汽车及其配件制造商、经销商、汽车消费者群体等共同形成的利益集团,就可能极力要求所在地方政府,调整城市规划思路,加快城市道路、停车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斥巨资为汽车修造二环、三环乃至四环、五环等道路工程等。
3)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的财政资金分配预算决策,也是一些利益集团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在编制财政预算计划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即各部门、各单位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或通过主管领导打招呼,或借助上级文件依据,或通过编制发展规划等,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财政预算资金。这是政府内客观存在的特殊利益集团(各部门或单位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都可以视为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决策的典型。
4)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不少地方企业或企业集团,除了采用作假帐逃税、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外,还往往与地方政府税务部门公开“讨价还价”,争取少交税。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甚至干脆要求地方政府减免税负,给以税收优待,否则便扬言迁址公司。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常常不得不许诺和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由一些纳税较多的从业职员组成的专业团体,也可能向地方政府税收决策施加影响。例如,据笔者调研得知,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南方某市从2001年起,要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应税项目,对执业律师征收个人所得税。按此计算,执业律师40%以上的业务收入要用于纳税(营业税5.5%,个人所得税35%)。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执业律师们通过该市律师协会,一致要求市政府减轻税赋,否则他们便考虑迁往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执业。为此,市司法局专门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一份紧急报告,促成政府修改了律师条例,并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规定,将律师个人所得税核定为总收入的6%,减轻了律师税赋。
5)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制定政策法规是地方政府利益调控和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某些特定利益诉求合法化的重要依据。因而,对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施加影响,是利益集团实现利益目标的“高级”手段。如围绕在中国汽车工业周围形成的两个“泛利益集团”,曾推动了不同的政策法规的制定:由汽车及其配件制造商、经销商、油品燃料经销商、汽车消费者群体(主要是运输公司和富人)、交管部门、以及为汽车工业发展进行合理性论证的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车族”利益集团,因其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导向,极力要求调整财税政策,特别是消费政策;有计划地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大力发展汽车贸易与服务业;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汽车贸易条例、政策,取消地方性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等。由深受汽车污染之害的普通居民(尤其是交通要道旁居民、呼吸道病患者)、环保主义者、汽车替代品生产及其经销商、以及对(私人)汽车消费文明持保留或批判态度的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反车族”利益集团,则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了旨在限制噪音污染、排放污染的管制措施,制定了有关安全、环保与节能方面的强制性标准等。
二、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
在中国,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贿赂即利用金钱、美色及其他有价物券“买通”相关决策者。这是目前中国非法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重要手段,且形式隐蔽,“暗箱”操作。一些利益集团往往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以至贿赂政府官员,使之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以便将小集团的利益取向复合到行政决策中,从而获取政策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
2)个人关系网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这是中国各类利益集团,包括合法利益集团,最常用、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方式。合法利益集团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益诉求。
3)说服即采用书信、电话电报、递交研究报告乃至直接造访等方式,对相关决策者进行劝说。劝说的理由,往往不在于劝说者自身的利益,而是投其所好,分析如此这般对各方的好处。与个人联系不同的是,说服活动是通过正式渠道、“公事公办”式进行的。
求助于“精英人物”即让本集团中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成员或集团内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成员,代表本集团的意愿,直接有效地接近相关决策者,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或者以人大、政协提案的形式,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直接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体系。如据南方某市私营企业主协会秘书长向笔者参与的课题组透露,该市私营企业主协会每年都通过组织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反映相关的利益要求,而且“效果比较好”。
5)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这是目前中国合法利益集团较常用的影响方式。一方面,合法存在的利益集团,一般都有其业务主管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决策机构和人员又实行分管制度,分管领导既可以直接有效地接近、影响相关决策者,也可能直接参与制定政策决策。这样,利益集团既可以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也可以通过非正式、非制度化的渠道与方式,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政府决策体系,而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既可以通过批示、批复、召开现场会、协调会、列入会议议程等形式,也可以通过“打招呼”、“写条子”等非正式形式回应利益诉求。
6)借助媒体呼吁,通过舆论间接向政府施加压力即向当地(外地、甚至境外)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主动提供信息,请求其向社会广泛公开之,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民众的关注、支持或同情,从而对相关决策者形成强大压力,使本集团所面临的问题,被提上决策日程或重新考虑。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利用互联网网络,将成为利益集团向决策者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
7)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近年来,中国推行的决策听证会,正成为各相关利益集团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机关(俗称“民告官”),以使政府改变其与本集团利益目标相冲突的政府行为,这是各利益集团,尤其是民间性利益集团,经常采用的方式。
8)施压性集体行动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在政府机关及主管部门门前聚集、静坐、请愿,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非法举行集会游行,围堵和冲击党政机关、甚至打伤政府工作人员等。近年来,施压性集体行动有日益增多趋势。以集体上访为例,2000年,全国31个省(区、市)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分别比1995年上升2.8倍和2.6倍。2000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36.8%和45.5%,2001年,同比又上升36.4%和38.7%。同时,施压性集体行动的强度也不断提高,而且有些群体往往选择重大政治活动(如人大、政协召开两会期间)和重要节日进行这类行动,以便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9)参与或操纵选举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客观进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基层民主的发展,以及党内民主的逐步推进,不同利益集团已经开始有可能通过民主选举等合法程序,参与地方的政治博弈。这将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乡镇换届选举过程中,一些非法利益集团,可能通过暴力手段威胁选民、请吃喝拉拢选民、用金钱美色贿赂乡镇主管干部等各种非法手段,参与甚至操纵基层民主选举,给地方政治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往往并非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也未必沿用上述影响方式的一种或多种。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向地方政府机关捐款、捐赠交通、通讯工具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某些公益性利益集团,也可能运用物质性资助等方式,宣传自己的理念,以影响政府决策。
从总体上来讲,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方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方式的正式性、合法性、公开性、透明性程度不足。第二,民间性利益集团、公共利益集团、弱势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资源有限,合法渠道不畅,导致它们有时被迫采用施压性集体行动。第三,合法利益集团往往利用非制度性方式,影响地方政府,获取正当利益,也往往利用合法手段(部门立法、地方立法等)实现不当利益。第四,一些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的渗透,往往与权力的寻租相结合,甚至直接利用基层政权的力量,来谋取本集团的特殊利益。特别在乡村社会,与转型期的社会变革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黑恶势力团伙,往往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直接染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几点评价
中国利益集团通过游说、精英代理、诉诸既定规则、参与民主选举等方式,对地方政府干部人事任免、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税收、政策法规等决策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对促进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公平施政乃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能够化非法的、抗议性的利益表达为合法的、建设性的利益表达。各利益集团在参与过程中,往往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会促使竞争性利益表达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有效地疏导转型社会的利益表达渠道,及时排除体制内隐患”。各集团若能通过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及程序,来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一般就不会通过行贿、非暴力对抗乃至暴力等方式,来谋求其特定利益或宣泄其不满情绪,从而能够化解非法的、抗议性的利益表达,并因而有利于地方政治稳定及其发展。
第二,能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信息。由于利益集团对多元化、分殊化、异质化的利益诉求,以及反映这种诉求的“民意”,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整合,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若能充分汲取各不同利益集团所表达的利益聚合和民意整合信息,则能更好地代表“民意”,代表本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决策更符合实际。同时,利益集团的参与,还有利于减少政府收集信息的成本,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第三,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合理性。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结果,通常要求政府在制定公共决策时,按照“公平”原则做出回应。这样往往能够减少政府决策的偏颇与恣意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合理性。
第四,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发展。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利益集团的积极参与,往往能有效地疏通和拓展利益表达渠道。利益集团进入地方政府决策过程,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而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公民的政治积极性。
显然,上述积极作用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利益博弈规则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政策制定者高度的自主性与权威性、地方政府强大的利益整合能力与调控能力等。从实际情况看,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可能、甚至已经在一些层面产生消极后果:
第一,力量强大、资源充裕、组织良好,尤其是与政治权力结合起来的强势利益集团,有可能损害整个地区的公共利益和广大公众的利益,特别是严重损害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影响社会的正义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第二,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因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无须施压或游说,即可让地方政府俯首听命,使地方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如一些地方出现的“领导傍大款” 现象,就很能说明此种情况。
第三,一些利益集团,则可能利用其强大的权力资源,进行“权力寻租”、“钱权”交易或其他违法活动。这是目前“集体腐败”或“组织性腐败”的根源。它既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使有关政策或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如在某地就形成了一个包括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司法人员等在内的庞大的、黑白合流的非法利益集团。这个非法利益集团,几乎控制了当地的正式国家机关组织,危害一方,嚣张至极。
第四,一些经合法组织异化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往往以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合法外衣为依托,以经济、政治利益为纽带,运用合法组织的资源,欺压、剥削人民群众,瓜分集体财产,谋取其成员的非法利益。
最后,也是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凭借其拥有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尤其是盘根错节的关系性资源,通过控制地方政权(或某一政府部门、机构),谋取本集团的非法利益。如厦门远华走私集团、湛江海关走私集团,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大批量地、反复地从事非法走私贩卖活动,主要就在于此类走私集团,均与当地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海关等执法机关负责人结成特殊利益集团,并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关系网”,使这些地方的政权机关实际上掌控在走私集团手中。
例文2:必须警惕特殊利益集团反对权贵资本主义
财产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它的实质是创造并保护财富的控制权。这种制度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功能之一就是划定公权力与私权力的边界。
财产权在每个私人或私人组织的活动的外围,划分了一个界限。在界内,财产人是主人,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在界外,他必须证明并解释财产行为,以表明自己可以对这些财产行使支配权的个性主张。
财产权的建立,转移了财产的社会责任。在财产权内,大多数人需要尊重其所有者。保护财产权,就必须保护财产所有人的人格独立、人格尊严,甚至其“非理性”的处置行为。
财产权不是自然权利,而是社会审慎的制度建构,它体现的是完全财产所有人的财产意志。作为一种普遍原则,财产权的确立,是为了保护财产,阻挡与抵制非财产权人的非法干预。
财产权代表了社会分工体系对于个人和私人利益的普遍的、长期的保护,它是由多数人创制的,最终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直到今天为止,哪怕是在西方国家,人们仍然认为,财产权与自由社会是存在冲突的;“财产权利”与“个人权利”,并不是同一种权利,因为“财产权利”是动态的权利,是经济权利;而“个人权利”是静态的权利,是政治权利。
工业革命时期,财产权从封建约束中解放出来,给财产权以最初的政治解放,人们曾经以为,财产权是政治自由的基础,主张财产权不受国家和社会政治要求的约束。但是随着私人财产权的发展,对其破坏性质的滥用不断出现。在经济社会,个人行使其权利,随时有可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财产权变成了针对他人的特别权力。
财产的巨大聚集,导致个人对能影响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个行业和基础服务业的私人控制。而利益集团对于企业的多人共同所有权形成强大的意志,最终,它们就会寻求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财产的巨大聚集,导致现代金融体制的产生。为完全限制个人的专断权力,为了保护普通储户的利益,财产权被看作政府信用的基础,而非私人信用的基础。
在20世纪前半叶,金融家们将他们的金融理念制定成法律,金融家们相信,私人的信用不能无限扩张。由此,私人财产权必须受到“合法”的限制。相关的金融管制机构,就是这一理念的“政府产品”。
事实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政府管制最终必然导致权利滥用,寻租行为最终必然导致管制失效,这很容易使我们无形之中就忘记了——私人信用本来就是私人财产中的绝对价值所在。
我们不能模糊的问题在于,私人信用是政府信用的基础,除了确保人们有可依靠的基本收入以外,国家应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金融业的兴起,最终从社会公众手中拿走了决定权,并将它交给政府或是政府执掌的金融机构行使。“货币”所代表的是彻底的“政府信用”,通过货币,政府最终成为所有人的雇主,同时取代了产业资本中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财富分配者。即政府负责分配财富,同时负责社会分工,以完成政府的管理特权。
通过货币的发行,各种利益集团必须与政府体制的某一部分联合起来,或者说,它事实上是通过对于财产权的微观控制,获取并且控制了政府宏观体制的某一部分。无数事实可以证明,在今天的世界,权力阶层可以透过市场,侵犯私人财产的权力,这是政府与某类利益集团的“联合权力”——真正形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权力,早已不是“原始资本主义”,而是“权贵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并不只是经济社会的权力,也不是只做合理事情的权力,它是利益集团用以掠夺他人的政治权力,是一种排斥社会公正的权力。因此,权贵资本必然假定国家发展的利益与大多数人利益是等同的利益,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利益都受到利益集团内部的“同等关注”,有些价值被其排斥、被其损害,有些价值因此受益,被过度地保护,甚至得到超常规的扩张。
如果我们反思各种腐败行为以及相关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应该承认,政府分配财富的“不公平”,与利益集团曾经主张的对于穷人及公众福利扩张的压制并无本质不同。对生存的权力,就等于对意志的权力。
一、结合实例谈谈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征。答:解:以P49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表彰奖励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通报》为例:这篇通报针对中国女子足球队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荣获亚军一事进行表彰,整篇通报围绕这一中心而制作,说明实用型文章具有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的特点;这篇通报选取中国女足在世界杯中荣获亚军一中进行通报表扬,选取的材料是真实在力的;同时,本文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正文由介绍先进事迹,宣布表彰决定,发出学习号召等几部分构成,比较符合一般公文的格式,可以说明实用型文章的结构是相对合理、谨严、固定的;从整篇通报来看,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语言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二、结合实例谈谈公文的主要特点。
答:公文主要有以下特点:⑴法定性。公文是由法定机关或组织制发的,代表着法定机关或组织的意图,在法定机关或组织的权限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比如:命令、决定;⑵政策性。公文是处理公务问题的工具,其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比如:通知、意见;⑶实用性。公文是为完成某项工作,或者针对公务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而制发的,制发公文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比如:请示、函;⑷时效性。它是与实用性联系在一起的,公务问题的处理必须迅速、及时。比如:通报、决定;⑸规范性。为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文种名称到行文关系,从制发程序到构成体式,国家有关部门都作过严格规定。国务院2000年8月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一部法规,对公文写作作出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
三、任选两个公文文种进行写作。
通知: 起草一份转发下列文件,要求下级机关做好该文件所安排的工作的通知。宁波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日前,我市也存在着纳税观念淡薄,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的情况,对于这种无视国家法规的错误做法和犯罪行为,各地区、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通知的十条精神严肃对待,真正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如有违背国家税务总局精神的重大案件,绝不姑息,务必依法从严公开查处。
特此通知。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 通知(国税发[1997]62号)二000年二月十日
请示: XX县棉纺厂关于请求拨款购买冷冻机的请示 XX县财政局: 我厂是县里的重点工业企业,有职工2千多人,每天早、中、晚有近2千人在食堂就餐,所以搞好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厂从事食堂卫生工作的职工意见颇多功能,主要是缺乏冷冻设备,许多副食品不易保管,特别是天气热了,副食品更加不易保管。为了保证我厂近2千人的就餐卫生,厂里拟购买一台由于缺乏冷冻机,但厂里一时资金周转不灵,所需求4万元款项想请上级拨款解决。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审核批示。
二OO二年五月十日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一、结合实例,谈谈在简报的编写中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答:编写简报,必须做到“精”、“准”、“快”、“简”。具体地说,应当依循以下要求: ⑴选材要精当。“精”就是指选材精当。要把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表明事物的发展趋向的典型材料用到简报中去。比如:预防爱滋病工作的简报,只能选取有关防治的最新科研成果、爱滋病蔓延情况的数据通报和态势分析等,不能编辑一些有关紧要的个案;
⑵事实要准确。“准”就是指事实准确。撰写简报必须以真实可靠为原则,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写明事实,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对所用的事例、数字、引文等要认真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简报虽然要求简单报道,但内容的真实性是生命线,虚假的报道只会误导读者,带来不良后果; ⑶编写要迅速及时。“快”就是指迅速及时。只有快速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及时为领导机关的决策及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简报类似新闻消息性质,必须要遵守时效性原则,否则就成了报道人所共知的旧闻,贻误了决策,也没有实际意义了; ⑷内容要简明扼要。“简”就是指简明扼要。为做到行文简洁,在编写简报时,一要注意提炼观点,避免罗列现象,将其写成“流水帐”;二要注意开门见山,不写大话、套话;三要注意推敲语句,做到用语精当。
二、结合实例,谈谈在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答:在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当依循以下要求: ⑴要符合政策。制订计划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精神,而不能与此相背离,否则计划就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⑵要从实际出发。制订计划要把全局需要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不能说空话,更不能说假话。计划是针对工作需要制订的,要有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一个计划出台而不具有可行性和建设性,那无异于一纸空文。⑶要具体明确。计划内容具体、明确,把要做的事情写得实实在在,才便于人们依照施行,也便于人们对照检查工作。计划制订的过程,也是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程序的过程,所以,务必要明确细致有实操性和条理性。
⑷要留有余地。在计划的实施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出现,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任务的提出和时间的规定等等,都要留有余地。比如:单位制订的工作计划,只能是按照设想做些大体的安排,而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却是难以估计,好比遇到“非典”之类的灾难,工作重心就会临时偏移,效益也会因此出现滑坡,达不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三、分析题
(略)
这是考试必考的一题!请从参考书中选择一篇“调查报告”或“工作计划”进行分析(原文只要注明是第几页和什么标题就行),参考书上例文后面附有分析,也可以照抄,但一般分析是比较简单的,要求能予以扩展,对照文种格式和写作要求,一条一条仔细分析。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考作业3答案
一、:
实例:教参233页
要求:教材165页
1、内容合法,情况准确;
2、主题鲜明,定位合理;
3、创意独特,形式新颖;
4、情趣高雅,意境优美;
5、结构简洁,语言精妙。
二、答:以P247的例文为例,民事起诉状在事实与理由这一部分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依事论理应当以事实为依据,抓住重点,击中要害。在这篇例文中,原告以在平等赡养父母的前提下而被告却独占遗产的事实为依据,将事实写得清楚明白;
2、依法论理应当准确地引用法律条款,在这篇例文中,准确地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定;
3、理由与事实、诉讼请求一致,不能出现矛盾,在这篇例文中,原告提到的被告独占的父母遗产的做法是错误的,独占的理由是荒唐可笑的这一理由是与事实、诉讼请求是一致的。
四、要求以你身边(本单位)新近发生的事件为内容写一篇新闻,要求有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形考作业4答案
一、答:以学习参考书上《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为例进行说明:
1、独创性。这篇论文在东西方马克思研究学者完全不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的维度或将二者相对立的情况下提出“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维度”这样一个论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具有创新性的;
2、科学性。这篇论文提出的“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基本维度”这一论点是客观正确的,所选用的论据是真实有力的,论证也是周密的;
3、理论性。这篇论文正文是由序论、本论、结论构成,序论部分解释基本概念,本论部分在递进中有并列,先反后正,论述层层深入,最后切入问题的实质,结论部分申明基本观点,从整篇论述来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论述是严整的,内容是较为有深度的。
二、例文:另发。分析: 绪论:提出问题。新媒体写作的空间、观念。„„ 本论:分析问题。(1)近几年不会太高普及率。(2)2010年呈勃勃生机。结论:解决问题。写作学应对变化。
三、答:以学习参考书上《人文关怀: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为例进行说明(可参考文后分析)
摘要: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在马克思哲学的传播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具论”、“科学论”“实践论”这三种解释模式将其人文关怀的维度遮蔽。事实上,马克思哲学充满了人文精神,我们应该探讨并阐发这个维度。
主题词: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 基本维度
四、答:
标题:论社会创新
观点句:社会创新是当代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社会发展和我国型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迁的主导形式,它同技术创新相互结合,共同满足着当代社会发展的全面需要和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动力基础
内容纲要:
首先提出问题并明确提出问题的背景、指明现有研究的局限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对基本概念加以界定和阐释
(二)阐述相关概念,划分社会创新的类型
1、基础性社会创新和辅助性社会创新;
2、原始性社会创新各应用性社会创新;
3、体制性社会创新和工具性社会创新;
4、综合社会创新局部社会创新; 伪创新。
(三)论述社会创新的现实和理论价值(四)提示社会创新的生成、启动和动作机制
1、社会创新往往产生于社会所期待的发展目标与现实的社会机制之间的落差;
2、“危机”构成社会创新的机遇;
3、社会创新必须扫除“本位至上”组织系统的屏障;
4、社会创新的主体从政府转向社会;
5、创新的机遇在于洞察变化的征兆;
6、协调社会创新中的各种关系;
7、建立社会创新的激励机制。
(五)展望学科发展前景,强调课题研究的意义,指出对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1-8套)
《专题一》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5题)
1.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C)。
A、主要矛盾 B、重要矛盾 C、基本矛盾 D、次要矛盾
2.十九世纪上半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欧文、圣西门和(A)。
A、傅立叶
B、费尔巴哈
C、费希特
D、李嘉图
3.下列哪本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C)。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C、《神圣家族
D、《哲学的贫困》
4.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要求,大会决定将同盟更名为(A)。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社会主义者同盟
C、工人阶级同盟
D、工农联合同盟
5.《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由无产阶级中最坚决、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B)。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私有制 C、实现社会主义 D、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判断题(10题)
1.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俄同时完成了工业革命(×)。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说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历史地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于康德,经费希特、谢林,由费尔巴哈集其大成,终结于黑格尔(×)。
4.从17世纪到19世纪,产生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5.1844年初,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使他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的必然性(√)。
7.马克思恩、格斯于1846年,成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8.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写了两份草案,其中,第二份草案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9.《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暂时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这是由物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
10.《共产党宣言》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生产力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专题二》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8题)
1.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要素构成的(B)是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2.“一切从实际出发”蕴含的哲学道理是(C)。
A、事物是永恒发展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规律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B)。
A、普遍的联系
B、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C、表面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联系
D、特殊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D)。
A、主要联系
B、次要联系
C、外在联系
D、内在联系
5.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哲学范畴是(A)。
A、现实与可能
B、必然与偶然
C、>内容与形式
D、原因与结果
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原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7.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世界是物质的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8.经过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事物的发展趋势呈现为(A)。
A、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B、直线式上升
C、直线式前进
D、直线式前进或上升
二、判断题(16题)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联系(×)。
2.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与空间(√)。
3.根据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家可以分为机械辩证主义和形而上学(×)。
4.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在哲学上,事物之间或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联系(√)。
6.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哲学范畴是原因与结果(×)。
8.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9.在哲学范畴中,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是原因与结果(√)。
10.“守株待兔”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妥善处理的哲学范畴是现实与可能(×)。
1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
12.俗语中的“对症下药”反映的哲学道理是矛盾的同一性(×)。
13.使一事物成为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是质(√)。
14.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15.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维持事物自身存在的方面或因素(√)。
16.唯物辩证法把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叫做“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矛盾(×)。
《专题三》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6题)
1.在实践活动的形式中,(C)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A、政治实践
B、文化实践
C、物质生产实践
D、科技实践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以表现在(D)。
A、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B、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C、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水是流动的、音乐是动听的、天空是蓝色的……,这些认识都是通过感官得到的。所以,这种认识是(A)。
A、感性认识
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4.(C)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必须坚持的态度。{
A、圣人的权威
B、主观验证主观
C、实践
D、少数服从多数
5.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发展,人们对客体价值的判断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价值具有(B)。
A、多维性
B、社会历史性
C、主体性
D、客观性
6.毛泽东在(C)中,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实事求是做出了解释。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判断题(12题)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动物的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4.实践的发展为人类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而这极大地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
5.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它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6.在实践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还需要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7.真理具有客观性,但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这就意味着真理不具有人类认识的主观形式(×)。
8.真理和谬误是认识中的一对矛盾体,真理不可能转化为谬误(×)。
9.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10.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是先进、积极和正确的价值观(√)。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1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专题四》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5题)
1.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本仅够生存的资料有了剩余,剩余产品催生了私有制。从而,(D)诞生了,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
D、奴隶社会
2.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A)等思想观点。
A、宗教 B、政权机构
C、政党 D、法庭
3.(A)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实质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D、通过罢工,缩短劳动时间
4.张衡,发明了地球仪和地动仪;祖冲之,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说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C)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农民
B、劳动工人C、知识分子D、剥削阶级
5.与群众史观不同,唯心史观坚持认为(D)
A、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B、劳动是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C、劳动创造了人,让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D、英雄人物创造和改变了历史
二、判断题(10题)
1.在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工具十分简陋,主要是石锄、石铲、石镰等石制器具(×)。
2.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其中,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3.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因素(√)。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力,二者相互决定(×)。
5.在人类社会之初的原始社会并不存在阶级,阶级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这说明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
6.阶级斗争的核心是争夺物质利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唯心史观不仅认为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创造了历史,还更加肯定了群众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8.人民群众是指所有为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包含不同的对象(√)。
9.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0.从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剧中人,社会的发展变化离不开个人的活动。所以,全部人的活动加个总和就是社会历史(×)。
《专题五》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1题)
1.苹果、葡萄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对人们是有用的,这种有用性指的是商品的(B)。
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
C、价值
D、经济价值
2.在商品经济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C)上下波动。
A、交换价值
B、个别劳动时间
C、价值 D、使用价值
3.在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A)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A、具体劳动
B、个别劳动
C、社会劳动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4.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是(B)。
A、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矛盾
5.自15世纪末开始到17世纪初,下列哪个国家没有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D)。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美国
6.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了价值增殖,它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而这个增殖的价值就被称为(B)。
A、交换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超额价值
7.对于资本家而言,他会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看成是(C)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资本家这样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
A、不变资本
B、生产资料
C、全部预付资本
D、可变资本
8.在生产某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因个别生产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了成本,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个利润被成为(A)。
A、超额剩余价值
B、一般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9.下列哪项不属于资本积累带来的结果(D)。
A、社会两极分化
B、工人经常性失业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加剧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10.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以下哪项关于生产过剩的说法是正确的(B)。
A、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是绝对过剩
B、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C、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个别资本家生产的有计划性,不会导致生产过剩
D、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性特征
11.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
B、个人主义价值观 C、集体主义
D、为资产阶级阶级服务
二、判断题(22题)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使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3.凡是商品都有价值,商品价值量是根据劳动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个别劳动时间(×)。
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无论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有独立的自主权,这说明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就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6.生产资料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决定了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7.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是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8.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者对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9.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途径(√)。
10.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使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11.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各种形式体力的总和(×)。
12.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这就是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1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获取利润最基本的方法(×)。
14.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被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15.某资本家投资1000万元,获得50万元的利润后,将所有利润用于各种消费,从而把再生产出来的10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这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
16.资本家把所赚取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了扩大再生产,从而能够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这就是资本积累(√)。
17.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
19.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2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资本主义民主的局限性将最终被克服(×)。
2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
2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阶级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社会所宣称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都具有真实性和全民性(×)。
《专题六》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6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的是(D)。
A、职工参与决策
B、职工持股
C、建立了福利制度
D、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
2.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C)。
A、阿富汗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利比亚战争
3.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消极影响(B)。
A、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B、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
C、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D、>局部经济波动极易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
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中,不包括(C)。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垄断资本获取一般利润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
B、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C涉及原子能、宇航、生物技术 D、涉及新材料、海洋工程
6.关于垄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和康采恩都是垄断组织
B、生产集中引起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现阶段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C、由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相互渗透、融合一体的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D、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这是垄断的最高形式
二、判断题(12题)
1.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2008年,由英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发酵,成为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灾难,暴露出了在物质利益驱使下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质(×)。
4.2016年,反建制派政治人物特朗普入住白宫;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独立候选人马克龙高票当选,终结了法国传统两大政党轮替执政的历史。这一切,都说明欧美传统的精英政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设计在德国,而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在美国生产燃油泵,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一部车从设计到装配,竟涉及8个国家。这说明莱曼汽车这个“全球产品”,是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苏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经济全球化开始萌芽(×)。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但它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在本质上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制度(√)。
9.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11.大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排挤或吞并中小企业,资本积聚和集中,从而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垄断(√)。
12.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所以垄断可以消灭竞争(×)。
《专题七》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8题)
1.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竞争
B、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C、十月革命并未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D、证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2.英、法、美等国家开始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1918年3月,英、美、法的第一批部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
B、1918年4月,日军和英军占领海参崴
C、德国帝国主义者由于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没有对苏俄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
D、1918年5月底,捷克军队在伏尔加河一带和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发生了叛乱
3.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生产、分配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D)。
A、粉碎了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B、脱离了当时新生苏维埃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激化了新政权与工人农民之间的矛盾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农民、士兵和工人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分不满,在这紧要关头,新经济政策应时而生,包括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小工业企业发展。除此以外,还有(B)。
A、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B、恢复商品货币关系C、实行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D、余粮征集制
5.1936年,苏联正式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在本国基本建成,其标志是(D)。
A、《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演说的发表
B、《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决议》的制定
C、《四月提纲》的发表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的诞生
6.从根本上决定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原因是(A)。
A、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
B、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
C、教育的不发达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B)。
A、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A),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消除两极分化
B、消灭城乡之间的差别
C、消灭工农之间的差别 D、>消灭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
二、判断题(16题)
1.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1916年,列宁撰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指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3.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给新生的国家赢得巩固政权的时间(√)。
4.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同时,也得到了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党人、立宪民主党人的支持(×)。
5.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粮食问题(√)。
6.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国有化只包括大企业的国有化,中、小企业不实行国有化(×)。
7.粮食税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它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农民、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性质(√)。
8.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苏维埃政府从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向共产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
9.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思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
10.1937年,苏联超额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1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源在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
12.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
13.在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14.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形式是议会斗争(×)。
15.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依然是谋生的手段(√)。
16.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不同于与后来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
《专题八》阶段性学习测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3题)
1.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首先是因为未来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唯物史观和(C)的基础上发现的。
A、辩证唯物主义B、辩证法
C、剩余价值D、实践论
2.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三大差别,包括工农之间、(D)、脑体力之间的差别。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B、国家不同地区之间
C、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D、城乡之间
3.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展股份公司、拓展全球市场、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方式,调整(A),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生产规模
D、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判断题(6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本质特征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预测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2.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不仅是原则性的,也包含具体细节的描述(×)。
3.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根本原因在于阶级斗争(×)。
4.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其首要特征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5.1848年,《共产党宣言》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灭亡。但是,170余年过去了,资本主义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还在世界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说明马克思主义错了(×)。
【中国特色形考参考答案】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业答案11-14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答案07-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阶段练习和答案06-30
中国特色民居建筑10-25
中国特色经济建设11-06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点11-08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内涵11-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07-25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