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精选8篇)
转眼间,又到了考试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整合,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的查漏、补缺、提升。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
复习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复习内容、计算部分:口算、计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笔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
2、解决问题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里面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相似的题目,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间与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复习措施、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2、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总结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偏高,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精选习题不搞题海。
4、作业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做到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知识天天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它明确提出在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走得更宽广、更扎实。因此, 复习课要“面向未来”, 有知识增量, 有技能提升, 有思维深度, 使其充满活力。下面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期末复习为例, 谈谈如何让复习课具有生命力。
【教学设想 】
《长方形、正方形 》这一单元安排了5道例题, 分别是认识四边形,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了解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和用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 这五个知识点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笔者与实验稿教材进行了比较, 发现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 它需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 总复习时安排了一题:“长6厘米, 宽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 ”这与例题5紧密配套, 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因此, 笔者觉得期末复习时可以抓住这一个问题进行拓展, 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得出新的图形, 找到相关数据, 计算出周长。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发现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单个长方形周长的两倍, 而且由于拼法不同, 周长也就不同。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拼成后的图形少了两条宽或两条长, 以此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 逐步把这一现象与规律和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联系与比较, 适当延伸到其他数学知识点中去, 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魅力与生命力。
【教学实践 】
一、自主练习, 梳理单元知识的要点
数学复习课, 首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梳理, 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知识脉络。 课始, 笔者出示一张长6cm、 宽4cm的长方形和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白纸, 设问:当看到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你能想到什么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出该单元的知识框架 (如图1) 。 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由两个基本的图形入手, 这样既简洁又快速, 不仅使学生系统回顾了所学知识, 较好地把握了本单元所涵盖的各个知识点, 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思维导图,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辨析, 感知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现象
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 笔者继续提供同样的一张正方形纸, 提问:如果把这两张正方形白纸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周长又是多少?学生根据经验画出草图 (图2) , 明确不管是竖着拼还是横着拼, 它们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均为 (6 +3) ×2 =18 (cm) 。 此时, 笔者质疑:为什么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和是24cm, 拼成后的周长是18cm?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发生变化是因为减少了两条拼在一起的公共边, 就是2条3cm的边长, 因此, 也可以用3×4×2-3×2=18cm进行计算。
随后, 笔者再提供一张长6cm、宽4cm的长方形纸, 让学生猜想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纸与刚才那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拼在一起, 拼成后的大长方形的周长与原来两个独立的长方形的周长之和比较, 会有怎样的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学具摆放很快猜出大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原来两个独立长方形周长的和少8cm或12cm。 其理由是:减少了两条宽也就是4×2=8 (cm) (图3) ;减少了两条长6×2=12 (cm) (图4) 。 为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计算验证:原长方形周长的和是: (6+4) ×2×2=40 (cm) , 把宽拼在一起 (图3)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6+4) ×2=32 (cm) , 即减少了40-32=8 (cm) ; 把长拼在一起 (图4) 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6+4+4) ×2=28 (cm) , 即减少了40-28=12 (cm) 。
通过验证, 学生们发现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此时, 笔者设疑:是否必须采用计算的方法来验证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少多少厘米?通过讨论、交流, 进一步明确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只要知道减少拼在一起公共边的长度, 就知道了拼成后图形的周长减少了多少。在此基础上一并呈现拼组后的3组图形, 组织学生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均有一条公共边, 减少拼在一起的两条边。
上述两个环节的学习, 一方面让学生在拼的过程中回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成新图形后的周长计算方法, 同时也理解并掌握了求拼成后新图形周长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即:两个图形的周长和减去公共边×2的长度; 另一方面也知道了拼成后的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图形的周长和的关系, 逐步体会到了其中的变化规律。
三、分析推理,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通过刚才的分析与验证, 学生对拼组后图形的周长变化已有一定的感知。 于是, 笔者出示了以下一组图形 (图5) , 要求是这5个图形都由一些同样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成, 拼成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来独立的几个图形的周长总和相比少了多少?通过分析, 学生很快知道每一个图形分别少了多少。接着, 笔者质疑第 (1) 、 (2) 两个图形的周长情况, 学生根据这两个图形均由3个正方形拼成, 而且均少了4条边长, 发现这两个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 但周长是一样的。
为进一步研究周长的变化, 掌握拼组图形周长变化的本质, 笔者随即出示以下一组图形 (图6) 。 要求是下面7个图形都由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 想一想, 哪些图形拼成后周长是一样的? 哪些是不一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拼成后周长一样的图形和周长不一样的图形。
生1:第 (1) (3) (4) (5) (7) 是一样的, 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但都是把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 也就是少了2条宽的长度, 所以拼成后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
生2:第 (2) 是少了2条长, 第 (6) 少的是两个长的一部分, 不确定具体少多少, 所以这两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周长是不一样的。
接着, 笔者出示教材第86页内容 (图7) :用16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怎样拼, 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组织学生回忆当时是如何研究这个题目的, 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方法知道小军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最长, 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1:现在我知道了小军这样拼在一起的图形少了30条边长, 而小军拼成后的图形少了44条边长, 小华少了48条边长, 所以小华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生2:我发现只有拼成接近于正方形的图形, 它的周长就越短, 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它的周长就越大。
生3:我发现, 还是直接算来得比较快。
师:刚才有同学说拼成的长与宽越接近, 周长越短;而长与宽的差越大, 周长越大。 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经过思考, 认为其中的道理还是减少的边的多少决定了拼成后图形周长的长短。
师:刚才有同学说, 还是直接算来得快。在这个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 但利用边减少的条数却能说明拼成的不同图形有不同周长的原因,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述环节中两个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第一题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减少了什么, 减少了多少?第二题是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通过分析边的减少来分析拼组后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等。有了上述环节的思考, 让学生回头来看曾经研究过的课本中的例题, 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情况与减少的边的多少和减少什么边有关, 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展, 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能力。
四、延伸拓展, 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两个基本图形的拼组到多个不同图形的不同拼法, 学生对拼组图形的周长有了新的认识。 此时, 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一定的拓展, 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也为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 笔者出示一道在网络上广泛讨论的题目 (图8) :由A、B、C、D四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 这四个长方形的周长的和是18厘米。 请问,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经过小组讨论, 学生认为:
生1:我们小组发现在长方形A、B、C、D的拼组过程中, 图形A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 图形B、C、D同样少了一条长和一条宽。这样少的边刚好是大长方形的周长, 也就是18÷2=9 (cm) 。
生2:我们小组赞同他们的方法, 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更加直观地知道, 老师我可以上来画图吗? (可以) ……
随后就出现如图9的图形。 通过这个小组所画图形的呈现, 学生直观地发现:外面一圈的长度与拼在一起的公共边的总长度是一样的, 就是把四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和18cm平均分成了2份, 即9cm。 接着教师追问, 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看什么? 到了这里, 学生的回答自然水到渠成, 就是要运用“减少公共边的条数、长度”的知识点。
课堂上,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已学的知识, 还应让学生体验学习此知识的价值,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 笔者出示了以下问题:
(1) 有3个正方体 (图10) , 每个正方体有6个面, 如果按图11拼在一起, 要减少几个面?
(2) 苗族千人长桌宴, 如果一张方桌每边坐4个人 (图12) , 那么1000张方桌 (图13) 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
第一题让学生感知不仅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拼组, 同样的长方体、正方体也可以拼组, 它的拼组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息息相关;第二题让学生感知到图形的拼组还可以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就餐人数的变化与桌子拼组的变化有密切联系。 这两道题的呈现, 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以后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 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
数学家华罗庚主张读书时要先把书“从薄读到厚”, 然后再“从厚读到薄”。这对我们的数学教学, 特别是复习教学指明了方向。复习时从梳理知识到知识构建, 再到延伸拓展与方法提升, 无不体现着这样的读书理念。 笔者认为:要让复习课能吸引学生, 不仅要创设情境使学生回忆知识, 更应创设情境设计一条思维训练的主线。通过情境的发展和思路的拓展, 使并不紧密的题目变成 “一条线”, 使复习课在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走向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
教学中, 当教材中出现能够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拓宽学生视野的素材时, 作为数学教师应有敏锐的嗅觉, 及时捕捉住这些有价值的学习素材。在《长方形、正方形》的复习中, 笔者以例5和总复习的练习题为引子, 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拼组的知识点进行了拓展。 从基本图形的特点、周长计算, 到图形的拼组, 再到图形拼组后周长的变化规律, 最后到运用这一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抓住了思维发展的主线, 构建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向纵深发展, 对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使不同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注重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复习内容: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
1、字:能准确认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能正确默写生字。能用常用字组词。并能掌握部分形近字、多音字。
2、词语: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词语,会造句。能运用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词语。
3、句子:养成文必加点的习惯,会按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4、段篇:能正确、流利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以及《读读背背》里的成语、名言警句。
5、口语交际:能正确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学会求救;能转述说话人的主要内容。
6、习作:掌握写人、写物、编写童话的基本习作方法,做到:中心明确、语句通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书面整洁。在习作过程中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时间安排:
1、复习时间: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6日
2、复习安排:本册共八个单元,基本遵循一天复习一个单元的进程。最后三天为总复习的时间。
四、具体安排如下:
12月16日 第一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测试第一单元。
12月17日 第二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测试第二单元。
12月18日 第三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默写古诗,测试第三单元。
12月19日 第四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测试第四单元。
12月20日 第五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默写古诗,测试第五单元。
12月23日 第六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测试第六单元。
12月24日 第七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默写古诗,测试第七单元。
12月25日 第八单元生字、词,复习本册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近义词、反义词,测试第八单元。
12月26日---1月6 综合练习
五、复习措施:
1、紧扣每一课的知识要点、难点、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并结合《小学语文单元测试》、归类试卷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趣味比较,形象记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并用归类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复习小策略:
1、互帮互学,优化组合。让优等生与后进生搭配,以优促差(5位
优秀生每人带两位后进生,以基础知识为主,监督背诵、默写任务)。
2、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以便及时矫正或查漏补缺。
一、课文(背诵):
1课、2课、3课、5课(①、②、③)、6课(③)、10课(⑨)、11课(18段)、13课(④、⑤、⑨、⑩)
二、课后题
1、第7页(背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柳条,好像绿色的丝带一样。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意思: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是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2、第37页2题(背诵)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了。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都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3、第44页2题(背诵)
《画杨桃》读后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同时也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第55页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默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课外】 时间就是生命。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语文园地
园地一
1、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相反。(默写)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课外】高低南北买卖轻重真假黑白生死曲直前后
2、量词填空(熟读)
一(支)歌曲一(阵)微风一(身)羽毛一(眼)清泉 一(对)翅膀一(束)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
3、优美的词语(背诵)
描写花草: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课外: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描写日月:喷薄欲出旭日东升夕阳西下皓月当空 描写山峦: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园地二
1、写比喻句。(背诵)
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把花比作手掌;用手掌比喻花)【课外】
小弟弟的脸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用指路灯比喻北极星)
2、反义词(背诵)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课外)是对非宽对窄升对降曲对直有对无„„
3、古诗名句(默写)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园地三
1、反问句变陈述句(会改写)
2、比喻句(背诵)
3、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默写)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园地四
1、同音字(默写)
2、补充填空。(背诵)
光彩夺目的(春天)清澈见底的(池塘)弯弯曲曲地(流淌)和颜悦色地(说)鲜花开得(很美)时间过得(真快)
3、有关读书学习的四字词语(背诵,说意思写词语)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坚持不懈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4、本学期学过的寓言故事(说故事内容)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买椟还珠
5、课外我读过的寓言故事有:(选两个说故事内容)
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买椟还珠、掩耳盗铃等
6、我读过一些成语故事:(说成语含义)
指鹿为马、胸有成竹、天下无双、后来居上等。
7看图说成语:(会看图猜字谜)
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四、多音字(熟读)挨禁咽塞载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会背会填)
1、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4、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6、(国庆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这个小伙子真棒,因为他(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这些小伙子真棒,因为这些儿童队员(让残疾队员参加检阅队伍,并让他走在第一排,呵护他,不伤害他,不歧视他)。
7、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六、宽带网、资料袋和导语。(熟读)
1页、13页、16页、17页、33页、44页、51页、七、习作:(多读一些相关的作文)园地一:用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园地二: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园地三:介绍自己的外貌、性格或爱好。
园地四:你有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写一写。
八、四字词语(熟读,知道意思)
亡羊补牢:羊丢失了,才修理羊圈。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就还不算晚。挨挨挤挤:(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课文指荷叶长得很茂密,互相挤在一起。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
非常害怕。
南辕北辙:心理想往南边去,却架车往北走。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欢歌笑语:欢乐地歌唱谈论。形容非常快乐、热闹。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形容物品很多。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清澈见底:指水清而透明,可以看见水底。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模糊不清。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耀眼。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孤单失群:孤孤单单,找不到同伴。饥寒交迫:饥饿和寒冷同时逼迫。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制。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过来。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
受益无穷:得到数不尽的好处或利益。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成千上万:形容数量非常多。皑皑白雪:洁白的雪。沉默不语:不说话。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诚心诚意:形容非常真诚。
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说出。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四面八方:各个方向。
期中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 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 使本学期学生所学 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 要重视知识的系统 化,避免盲目做题, 搞题海战术。要能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实抓好复习工作, 真正提高 教学质量。
二、具体做法:
1 、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计划。制订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 和可行性。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 标准 ” 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在复习中,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 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 章节的复习重点。 要能够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 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 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分类整理,梳理、张扬网络,强化复习的系统性。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 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3 、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 求比值和化简比等。 对易混概念的分析,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 避免不同概念 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4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 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 开阔解题思路。 例如,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 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复习时,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5 、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 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角度、多 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6 、对待学困生要细心、认真。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特别要 做好补差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 最后的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 一点。 对本班学生要做到全面了解 “ 学情 ” 恰当对学生做出评 价, 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 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 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 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 整体复习各个单元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复习(书上总复习)
第二阶段 : 综合练习,讲练结合(综合试卷)
一、熟读教材、明确要求, 正确处理好“标准”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总复习中, 一些教师完全丢开课本知识体系, 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工夫, 而是两眼盯着当年的中招考题, 考什么, 教什么, 怎么考, 怎么教, 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 讲到哪里算哪里, 或搞一些知识的“大串联”、“大综合”.事实上, 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也不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 总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 使之规律化、系统化, 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分析、思考、总结, 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做到:总复习全面抓, 普遍的知识规律化, 基本概念习题化, 知识结构系统化, 例题习题模型化, 训练方法科学化.
《课程标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 也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因此, 搞清“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尤为重要.复习中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对照近几年中考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找出知识点和考点, 把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地深化和提高.复习时要重视课本, 但又不依赖课本.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 又要高于教材.抓重点、抓规律、抓知识的归纳小结, 抓知识点和考点间的联系, 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做到知识不超出“标准”范围, 而能力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二、抓住学科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试题的特点是:多、全、小、巧、活, 注重知识, 关注过程, 渗透思想, 考查能力, 强调应用, 着重创新.命题趋势是: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新中求活, 活中求用.这就要求在总复习中, 狠抓“基础”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避免“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看;教师讲的辛苦, 学生稀里糊涂”的现象发生;避免学生“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一考就糟”的问题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复习实效, 可采用“自学—提问—讨论—精讲—精练—点评”的复习方法.
自学就是让学生对要复习的章节提前自己复习, 整理清楚哪些知识自己已掌握, 哪些知识理解还有困难, 从而找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标准”、考点、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留给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就是组织学生对思考题和预习题中存在的疑点、难点进行讨论, 使学生搞清自己的遗留问题, 加深印象, 从而使每个思考题涉及的同类问题都能搞清楚, 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从而获得牢固的知识.精讲就是学生中存在共同问题以及讨论中存在的疑惑问题要有目标地讲解, 要讲方法、讲原理、讲技巧、讲关键、讲思路、讲规律, 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功效.精练就是精心编选适量的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数学不练如同纸上谈兵, 但也并非练得越多越好, 切记搞“题海战术”.通过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点评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各个环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可边点边评、随点随评.以上各个复习环节应做到相互联系、取长补短.自学的不足由提问来补充, 提问的不足由讨论来补充, 精讲的不足由精练来补充, 精练的不足由点评来补充.这样, 通过六环节的相互补充, 学生的各种能力则能得到大大地增强和提高.
三、着眼“双基”, 学会运用和探索
基础知识是数学考试的重要部分, 也是解决中、高档题型的依据.但一些学生并不把基础知识复习放到重要的位置, 而是花大量宝贵时间去钻研难题, 其实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 更是浪费时间.常言道“学以致用”, “没有纯粹的数学, 只有应用数学”.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加强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现实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训练.近几年来, 数学中考命题突出了应用意识和规律探索的考查, 将试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 注重应用性和现实性, 如存款问题, 电费、水费问题, 利润、销售问题, 运费问题, 以及探求新知识、探索规律题.因此, 复习时要结合教材, 联系实际, 找出生活中的数学与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 把知识点、生活中的应用及规律加以整理, 使之变成一个个的“知识串”“知识块”, 有侧重地加强这方面题型的研究和训练,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基础知识掌握好了, 解决此类问题将水到渠成.
1. —When do you go shopping?
—I usually go shopping_____ Sunday mornings.
A. onB. inC. atD. for(湖北武汉市)
解析:“在某年”常用介词 in,在某天或某天的上下午常用介词 on,“for + 时间名词”表示一段时间,所以B、C、D都不合题意要求,答案应为A。
2. My father will be back from Beijing_____ a week.
A. forB. inC. afterD. on(四川省)
解析:“after + 一段时间”表示“在……以后”,是以过去的时间为起点,用于过去时态;“in + 一段时間”表示“在……以后”或“在……以内”,是以现在的时间为起点来表达将来时间,所以答案为B。
3. —I like my teacher. He’s very kind_____ us.
—Oh, that’s very kind_____ him.
A. of; toB. to; of
C. to; toD. of; of(辽宁十一市)
解析:“be kind to”意为“对……友好”;“That’s very kind of you.” 意为“你真的太好了!”,是习惯说法,所以答案为B。
4. She is good_____ her daughter.
A. toB. in
C. forD. at(甘肃天水市、陇南市)
解析:“be good to”意为“对……友好”,相当于“be kind to”,答案为A。
5. The boy sitting_____ Tina was so tall that she couldn’t see the film clearly.
A. behindB. in front ofC. besideD. next to(安徽省)
解析:“Tina 看不清电影”是因为“坐在她前面的男孩个子太高”, in front of 意为“在……前面“,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B。
6. “Ladies first” means “Ladies_____ gentlemen”.
A. afterB. nearC. besideD. before(山东省)
解析: “Ladies first”意为“女士优先”, before 意为“在……前面”,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7. —What’s the matter_____ Mr Liu ? He is wet through.
—His car run_____ the river.
A. with; intoB. from; in
C. with; toD. to; at(湖北黄冈市)
解析:“What’s the matter with...?”意为“……怎么了?”,“run into...”意为“开到……里”,所以答案为A。
8. Don’t listen_____ music_____the hallways.
A. to; onB. for; at
C. to; inD. in; thanks(山东潍坊市)
解析: listen to 意为“听”,是固定搭配。 in the hallways意为 “在走廊上”,所以答案为C。
9. Do you know the student_____ David and Jeff?
A. amongB. inC. betweenD. around(湖南湘潭市)
解析: “between... and...”意为“在……(两者)之间”; among 表示“在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故答案为C。
10._____your help, I can’t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Hawaii easily.
A. WithB. WithoutC. UnderD. Below(吉林省)
解析: with your help 意为“在你的帮助下”, without your help 意为“没有你的帮助”。根据题意,答案应为B。
11. The boy_____a white jacket i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
A. onB. inC. ofD. on(江苏南通市)
解析: in a white jacket 是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in 后面接表示衣着的名词或表示颜色的词时,意为 “穿着、戴着”,所以答案为B。
12._____8∶00 of August 8, 2008, Beijing will hold the 29th Olympic Games.
A. AtB. InC. OnD. By(甘肃省)
解析:在钟点前应用介词at,所以答案为A。
13. We should return the books to the library_____time.
A. aboutB. onC. byD. for( 辽宁大连市)
解析: on time 意为“准时、按时”,符合题意,所以答案为B。
14. Here are some flowers_____ you______ our best wishes.
A. to; forB. for; with
C. of; toD. at; with(江苏盐城市)
解析: for 表示所给的对象, with our best wishes 意为“致以我们最美好的祝愿”,所以答案为B。
15. Every week, we have classes_____ Monday to Friday.
A. onB. toC. withD. from(广西南宁市)
解析: 选项中只有 from 能和 to 搭配,“from... to...”意为“从……到……”,故答案为D。
16. Linda often helps her mother_____ the housework on weekends.
A. withB. toC. ofD. for(北京市)
解析: help sb with sth意为“帮助某人干某事”,故答案为A。
17. They arrived_____ the station late last night.
A. atB. inC. onD. to(江苏南京市)
解析: arrive 意为“到达”,是不及物动词,到小地方,后跟 at, 到大地方,后跟 in, station 为小地方,所以答案为A。
二、 考查动词的用法
1. I think he is right.( 改为否定句)
I_____ think he_____ right.(山东临沂市)
解析: 主句为 I think,后接宾语从句构成的主从复合句在变为否定句时,常否定主句的谓语动词。因此,空白处应填 don’t 和 is。
2. —It hasn’t rained for quite some time.
—I_____ it will rain tomorrow.
A. needB. wantC. hopeD. like(湖北武汉市)
解析: hope 意为“希望”, I hope 后接从句,表示希望的内容。其它几个动词后面不能接从句,故答案为C。
3. There_____ some old people taking a walk in the park.
A. isB. areC. hasD. have(重庆市)
4. There_____ many new words in Lesson One. It is very easy.
A. isB. aren’tC. isn’tD. are(江苏南通市)
5._____ a pen and two books on the desk.
A. There areB. There isC. HaveD. Has(贵州毕节市)
6. There_____ a desk and some chairs in the room.
A. amB. isC. areD. be(江苏南京市)
解析: There are 后接名词的复数形式; There is 后接名词的单数形式。 There be 后接多个并列成分时,be 的形式通常与和它最靠近的名词的数保持一致。没有 There have/has 这样的搭配。所以上面四道题的答案分别为: 3. B4. B5. B6. B
7. —Do we have to wear sneakers for the gym class?
—Yes,_____.
A. we doB. we have
C. we have toD. we must(山东青岛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含有 have to 的一般疑问句的肯定答语形式。疑问句以助动词Do开头, have to 中的 have 应视为实义动词,答语中的动词仍用 do,故答案应为A。
8. I enjoy_____ the music.
A. listening toB. listening
C. listen toD. to listen to(北京市)
解析: enjoy 后应接动词的?鄄ing形式, listen to 为固定搭配,故答案为A。
9. —_____I borrow your MP3?
—Sure. Here you are.
A. MayB. ShouldC. MustD. Would(北京市)
解析:英语中表示请求时可用“Could/May I...?”,四个选项中只有May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 Don’t play computer games again. You_____ study hard.
A. canB. may
C. mustD. needn’t(贵州毕节市)
解析:前一句为否定祈使句,空白处应填 must,意为 “必须”,语气肯定,故答案为C。
11. You_____ worry about him. He will get well soon.
A. needn’tB. can’t
C. mustn’tD. may not(江苏南通市)
解析: needn’t,意为“不必”, mustn’t 意为“一定不要;不允许” 。根据后一句的意思,答案应为A。
12. —Jim, can you help me to wash the dishes?
—Sorry, Dad, I_____ to the shop.
A. goB. wentC. am goingD. have been(江西省)
解析:本题考查“动词的进行时态表示将要做或准备做某事”的用法,所以答案应为C。
三、 考查不定代词的用法
1. —Would you like a bag of rice?
—Yes. I have_____ rice at home.
A. someB. littleC. a littleD. a few(四川省)
2. I can’t buy the dress because I have just_____ money.
A. littleB. a little
C. fewD. a few(江苏南通市)
3. Would you please buy some salt for me, Tony? There is_____ left.
A. littleB. a little
C. fewD. a few(武汉市教改区)
解析: few 与 a few 均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little 与 a little 修饰不可数名词, few 与 little 表示否定意义, a few 与 a little 表示肯定意义, just a little 意为“只有一点儿”。以上三道题的答案分别为: 1. B, 2. B, 3. A
4. Beck has bought_____ new computer yesterday. Is it_____ on her desk?
A. an; the oneB. a; one
C. a; the oneD. the; a computer(湖北孝感市)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替代词 one 的用法。 one 是泛指,可以用来指同类中的一个。和 the 连用时可以用来替代上文已提到的人或物。根据题意,答案应为C。
5. When we got to the city center,_____ shops were still open. But most of them were closed
A. theB. someC. manyD. ×(江西省)
解析:根据下文中“大部分商店关门了”可以推知,还有一些商店没有关门,所以答案应为B。
6._____ of us can use a computer.
A. EveryoneB. Every oneC. NobodyD. Every body(江苏省)
解析: everyone 用来指人,不能与 of 短语连用; every one 既可指人,也可以指物,可以与 of 短语连用,所以答案为B。
7. I don’t like this bike. Please give me_____ one.
A. otherB. anotherC. the otherD. others(广东广州市)
解析:表示“另外一个”时, the other one 是特指; another one 是泛指,故答案为B。
四、 其它考点
1. You can see the notice EVERYTHING HALF PRICE in a_____.
A. bankB. schoolC. theatreD. shop(湖北荆门市)
2. The restaurant is so popular here. Look, there are so many_____ here.
A. foodB. dish
C. peopleD. waiter(江苏徐州市)
解析:这两题要考查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和掌握词义及词形的情况,答案分别为D和C。
3. —Hi, Ann! This is my sister, Melissa.
—______
A. How are you?B. Nice to meet you.
C. It’s very kind of you.D. How old are you?(湖北十堰市)
解析:“Nice to meet you.”是第一次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故答案为B。
4. —Do you want to go?
— ______
A. Maybe. What time is it?B. See you later.
C. Don’t worry!D. It doesn’t matter.(浙江省)
解析:四個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语境,所以答案为A。
5. —What a nice day! Let’s go for a picnic on the beach together.
—______ .
A. GoodbyeB. Good idea
C. Good jobD. Good day(浙江杭州市)
解析:表示同意别人的建议时常用“Good idea.”作答,故答案为B。
6. Kate, there is a picture of a panda on_____.
A. the 55 pageB. page 55C. page 55th(湖北武汉市)
解析: page 55=the 55th page,意为“第55页”,故答案为B。
7. —Would you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with us?
—Yes, I’d love to._____ I’m afraid I have no time.
A. SoB. But
C. OrD. And(福建福州市中考课改卷)
解析: and 表示并列递进, so 表示因果, but 表示意义或语气转折, or 表示选择或转折。根据题意及各个选项的意义,答案应为B。
8. My classmates often have lunch at school.(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your classmates often have lunch?(湖南湘潭市)
【三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10-2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07-07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期中10-17
三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工作总结10-07
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07-26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期中考试复习计划及措施07-14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11-13
三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12-22
数学三年级的下册复习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