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情况简介

2025-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州市南浔区情况简介(精选3篇)

湖州市南浔区情况简介 篇1

南浔区是2003年1月建立的浙江省湖州市辖区,现辖9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7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南浔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木地板之都”、“中国湖笔之都”、“中国淡水鱼之都”、“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区”、“第二届、第三届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省文明城区”、“省平安县区”、“省教育强区”、“省科技强区”、省级生态区、“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区”、“省森林城市”等。

1、区位优势明显。南浔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界处,地处沪杭苏都市圈的交汇点,距上海、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构成1小时交通圈,是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黄金节点和重要枢纽。浦东、虹桥、萧山、禄口等4大空港环绕周边;318国道贯通全境,申苏浙皖、申嘉湖、练杭等3条高速5个枢纽分布境内;京杭运河和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等2条千吨级航道穿境而过;湖苏沪高铁已列入规划建设,届时将构建起20分钟到上海的快捷交通网络。

2、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院士乡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汇聚了财富文化、丝绸文化、蚕桑文化、湖笔文化、渔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凭借“辑里湖丝”荣获了首届世博会金银大奖。南浔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等一批历史遗存,2014年以高分通过国家5A级旅游区资源景观质量评审,荣获“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美丽古镇”称号,并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历来名人辈出,有着“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称,近现代涌现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为代表的丝商巨贾、民国奇人张静江、报告文学家徐迟、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等名人巨匠、以及原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桂世镛、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等一批省部级领导。现有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南浔籍省部级领导和专家、学者80多人。

3、产业特色明显。工业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金属新材、现代家居、新型纺织为主的三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起了“3+3”特色产业发展体系。服务业方面,南浔拥有全国最大的木地板产销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建材市场,南浔国际建材城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13年营业额突破110亿元,2014年荣获省“四星级文明示范市场”、“全国重点培育市场”、“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市场”等称号;南浔古镇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为第三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农业方面,形成了淡水渔都、生态稻米、湖羊名乡、休闲农业四张名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和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区。“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泉州市泉港区情况简介 篇2

泉州市泉港区是座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大型石化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新城。其前身为肖厝经济开发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全区现有陆域面积32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36.72万人,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随着福建炼化一体化、南埔火电厂、沿海大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启动,泉港石化基地的建设迈入了快车道,泉港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建设高潮,面临着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是港口物流条件优越。泉港区地处湄洲湾南岸,海岸线总长56公里,适宜建港的深水、中级、浅水岸线长21.4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的深水岸线长5.5公里,是福建省较为集中的深水泊位群,发展港口经济的条件较为优越。泉港区肖厝港被确定为国家一类口岸,肖厝海关等口岸系统已正式运作,码头已规划建设石化、集装箱、煤炭、粮食等泊位30个,远期年吞吐能力将达5000万吨。几年来,泉港区按照统筹规划、完善功能、整体配套、分步实施的原则,把物流产业纳入港口经济发展总体配套,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港口物流园区。目前,全区已建成码头泊位8座,2005实现港口吞吐量近1000万吨,海关关税收入21.2亿元,占泉州关税82%。正在征地、在建码头共有8座(包括泰山石化仓储码头、海洋液体化工码头、福建石化集团码头、港务公司码头、福煤公司码头、富源化工码头、福

讯化工码头、鸿基化工码头等),这些码头全部建成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近4000万吨,届时泉港将建成与石化基地相配套的大型港区及区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石化产业集群加速。石化产业是泉港的主导产业。设区以来,我区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思路,不断推动石化产业集聚。在福建炼化400万吨原油加工、7万吨聚丙烯和华星5万立方米库容低温液化气等石化企业的基础上,致力于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在建项目和打造石化产业链,陆续建成投产了湄洲湾氯碱工业、海洋聚苯树脂等一批投资和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以及华瑞电池、亚伦集团、金圣化工、华福密胺等30多家石化中下游项目,在建或筹建的还有10万吨改性聚丙烯、15万吨高熔指聚丙烯、60万吨重交沥青等一大批石化项目,区内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2005年全区石化工业产值达158亿元。福建省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项目、备受海内外关注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始全面动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动新世纪福建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闽东南一带形成上千亿元的石化产业链群,并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泉港石化基地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已有美国杜邦、德国德固萨、英国英力士苯酚、日本三井化学等50多家国际石化巨头80多次、300多人次到泉港考察洽谈,区域内工业项目规划的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目前,35平方公里的泉港石油化工区控规编制工作加快进行,正抓紧向上申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三是基础配套较为完善。几年来,泉港区投入近30亿元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承接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福厦高速公路穿过泉港区,并有2个出入口;区内“四横三竖”路网已经形成,连接324国道与码头的通港路和连接324国道与城区的驿峰路两条城市主干道全线通车;漳泉肖铁路已开通货运;日供水50万吨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已建成通水,区内有5万吨自来水厂、7.5万吨清水供水厂各1座。另有一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总投资150亿元、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福建南埔电厂已动工兴建,首期60万千瓦工程已开始试投产发电;总投资6.47亿元、全长34公里的泉州沿海大通道泉港段已全线贯通;总投资4770万元、日处理量215吨的垃圾填埋场将于今年建成;总投资2.1亿元、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净化水处理厂也将于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即将建设的福厦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区内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具备了承接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

四是城区框架初步构建。泉港的城市定位为现代化滨海石化港口城市,城市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在进行。近几年来,以城市南部5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中心起步区进行集中开发,现已基本完成开发,建成3个居住小区、6条商住街和法院、检察院、人武部、地税、工商等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城市生活配套条

件逐步增强。同时,泉港一中、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泉港医院、仁爱医院、妇幼保健院、广电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泉港汽车站等社会事业设施均已建成。总投资4亿多元、建筑面积达41万平方米的栖霞安置小区最后一期工程即将全部交付使用。城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商贸服务业日臻繁荣,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迅速兴起。城区的人流、物流集聚加速,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过渡的步伐全面加快。一个品位较高、环境优美、特色明显、配套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城区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泉港建区五年多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一倍多,财政总收入增长近一倍,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5倍,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走在全市前列。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工业总产值203.9亿元,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704元。我们积极承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动建契机,紧紧围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三大目标,全力实施以港立区、石化强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石油化学、港口物流、城市生活、生态农业、海洋经济五大园区,着力推进通港路、驿峰路、沿海大通道三条繁荣带建设,从大工业、大港口、大配套、大服务入手,为推进石化基地大开发大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泉港进入了开发建设的加速期,呈现

出“无处不工地”的良好开发局面,仅去年以来全区因项目建设共征地

1.4万多亩,拆迁房屋3000余幢,动迁群众3600多户1.3万余人。泉港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的区域发展热点,成为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热点,成为生产要素的集聚热点。

关于湖州南浔古镇导游词 篇3

这种理念绝对不亚于咱们当今最流行的企业文化,现在的好多企业在生产主打产品的同时还会制造一些用于宣传的小物件,比如大家吃完麦当劳、肯德基得到的围巾、玩具、和台历等等。可见咱们这个南浔商人绝对是当时流行趋势的引领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南京威尼斯水城的广告词“我不要紧跟时尚,我要潮流追我”,相比之下人家刘承干的魄力绝对不比关芝林来得差咯。呵呵。好了咱们继续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底楼的正厅被称为“嘉业厅”,上面悬挂的就是溥仪亲赐的“钦若嘉业”九龙金匾,顶上的这两盏吊灯是从法国进口的,这在当时可是绝对的奢侈品。里面的这组清式家具全部由名贵的红梨木做成,是目前南浔镇上保存最完好的一组。看完了正厅大家再来看看天井里的“秘密机关”。大家来看看正对着我们的这几根白色的柱子,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玄机。这几根柱子可就厉害咯。可以说是一柱多用,大家仔细看看上面屋檐,所有的雨水都会顺着柱子里面的管道流到地下,同时柱子又起到了装饰美化和分担屋顶压力的作用。

上面都说的是藏书楼的外部,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藏书楼里面的精华所在。我们刚刚说了嘉业楼最鼎盛时期有藏书六十万卷,但是到了民国后期由于刘家家道中落,大量的珍贵古书籍被变卖,抗战前,其中的一些宋刊本、明手抄本、手稿书陆续售出,抗战以后,又将其中一千三百多种的明刊本、三十多种手抄本卖给重庆中央图书馆。解放后,刘承干先生由于无力再经营藏书楼的事业毅然将嘉业楼的全部房产和藏书捐献给了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接收。嘉业楼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除了楼主自己的悉心经营还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解放前夕和___当中,周总理曾两次批示要保护好嘉业藏书楼。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藏书楼当中的一些样品,那些作为镇馆之宝的宋代刊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早已散落。这也警示了我们这些华夏儿女落后就要挨打。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组教师期末评语下一篇:深圳软件工程硕士,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就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