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 感恩》读后感(精选6篇)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爱心感恩》这本书是讲了我们因该怎样善良对待世界,这些故事都是有可能让你泪流满面。其中有好多故事让我感动,比如汤姆的午餐、一双大皮鞋、用善良做底色、粥店的第一百位客人等等。
讲一下汤姆的午餐是汤姆的午餐被约翰偷吃了,他要求脱掉上衣,接受惩罚,但当约翰脱掉上衣的时候,汤姆却改变了主意讲清楚一点是美国某个中学的一个班级有个特殊的规定:谁违反了纪律,就得脱掉上衣,让老师在背上打十下。一天中午,汤姆发现他的午餐被偷吃了!老师立刻展开调查,事情很快就出来了,是约翰偷吃汤姆的午餐,因为有人看见他拿着那只餐盒。约翰也承认了罪行。当他脱掉外套时,同学吃惊地发现约翰里面什么也没穿!约翰说:我爸爸死了,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刚把它洗了。汤姆瘦弱不堪,老师实在不忍心打下去。他狠了狠心扬起手上的木板。就在这时,汤姆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我愿意替约翰接受惩罚。说着,他脱下外衣,趴在讲台上。约翰忍不住搂着汤姆哭了起来。老师看着他们,把手里的木板扔向墙角,说:我想,以后再也不需要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人人都遵守纪律,社会才会有条紊地向前发展。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爱心,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一、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爱”
如果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会快快乐乐地学习;如果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会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感情, 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恩情, 感受到朋友的关怀;如果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 就会对一切事物怀抱感激之情, 形成豁达的个人品质。 为此, 我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积极有效地开展感恩系列的班会。 例如三月份开展以《我是小雷锋》、《妈妈我爱您》为主题的班会课, 布置学生完成感恩日记, 安排学生讲讲父母如何关爱自己的事迹, 找找充满关爱的温馨照片, 点点滴滴让学生逐渐明白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爱;四月份开展感恩主题的主题演讲比赛, 五月份开展“品读感恩作品”, 在系列活动过程中, 学生深深体会到平时视而不见的平淡细节都是一笔笔无形的财富。 这些财富蕴含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蕴含了生活的无限甜蜜, 学生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记得和学生一起品读一篇文章《疯娘》,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患有精神病的母亲, 她对生活一无所知, 但是对自己的孩子确是“清醒异常”, 最后为了给孩子摘一颗桃子摔死, 这篇文章感人肺腑, 很多学生读着读着都热泪盈眶, 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二、活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践行“爱”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 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回报师长, 报效祖国, 回馈社会。 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成长。我校小红帽者愿者团队积极组织和参与志愿港城志愿服务活动, 先后前往张家港福利院、张家港特殊学校、敬老院等为孤寡老人和福利院特殊学校的孩子们送去关心和慰问, 与老人们聊天, 和小朋友们做游戏, 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利用专业特点制作一些点心,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还前往张家港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打扫并帮助工作人会员检索图书, 为港城文明交通打扫城北公交站台。 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师生的内心,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港城文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感恩实践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 懂得感恩播下爱”。
三、利用学校环境让感恩之心在学生心中飞扬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此, 创造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坚定感恩的思想。 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 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 进行艺术创作, 并适时展示。
1.在适当的位置布置学生自拟的感恩标语。 餐厅写上“一粥一饭当思父母之血汗”;教室写上“今日我因父母而幸福, 明日父母因我而自豪”;校园宣传园地写上“为了让父母绽放灿烂的笑容, 我将尽情挥洒汗水”;家长会上写上“爸爸、妈妈请放心, 我们在尽心”。
2.创办有关“感恩”的小报。 用新颖的排版、立意显明的内容, 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所见所闻, 使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感恩的典型事迹, 从而得到感染。
3.征集、展示 “感恩”的漫画。 用既真实、生动, 又风趣、幽默的画面感染学生, 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 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 以各自的形式施展才华, 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 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 坚定感恩的思想。
感恩不仅是学生的事, 而且是成人的事, 是社会的事。 对少不更事的学生来说, 感恩意识的形成, 不能仅仅从书本上、学校里学到, 更要从成人社会耳濡目染, 感受效仿。 也就是说, 必须由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 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因此, 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不能仅仅限于教师、学校, 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特别是家长的参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必须坚持家校结合, 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孟婆汤, 编著.《感恩的力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2]王立琼.《感恩的心灵修炼》[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年9月.
一场病魔引发的故事
1998年的3月,在镇原县小岘中学读初一的惠霞突然奇怪地瘫痪了,这对于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父母带她去了许多家医院,都诊断不出病因。惠霞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着班里的第一名,是一个天真活泼,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在人们的惋惜声中,惠霞流着泪办了休学手续,离开学校在家养病。躺在自家窑洞的土炕上,她不甘心就此结束,病情稍有好转,她就让父亲在窑洞的门前铺上一块塑料,再摆上一个小凳子,然后趴在那里看班上同学写给她的信,温习功课,她还恳求同学带来初二的课本提前自学。
为能早日返校,家里想方设法为惠霞看病。为了看病,家里已经借了大量外债,从兰州到西安,九个月中,父亲一次次地带她到两地的大医院,检查依然没有结果,大量服药的惠霞却慢慢开始下地走路了。父母看女儿身体虚弱,劝她不要上学了,但在她的一再坚持下,休学一年之后,惠霞又重返朝思暮想的校园。
惠霞回到了学校,但面临的困难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病痛,她落下了许多课;由于病痛,她去学校听课只能时断时续。为了赶上功课,她经常半夜起来忍痛看书,学校的老师有时也抽空为她补课。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她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落下,反而进步很快,依然保持着班上的第一名。然而,四月份的时候,她又一次瘫痪了。不久,学校举行英语大赛,她央求父亲一定要去参加,父亲不得已就用自行车把她驮到学校。老师见她全身不能动,就用责备口气对父亲说,英语大赛可以不参加,不应该把这么病重的孩子送来。父亲一脸无奈,女儿一再坚持,他也没有办法。这次大赛,惠霞取得班上的第一名。只是病始终不能痊愈,时好时坏,她好一点就去学校,不好的时候就呆在家里。
初三那年,距中考还有两个月,由于学习气氛太紧张,她的精神不能自持,几乎要垮掉了。老师劝她请假回家休息,但她咬牙坚持,最终没有离开学校。那些天去学校附近的诊所打吊针,她一再要求大夫在她的左手扎针,她一边打吊针一边用右手做作业,等点滴打完了,她的作业也就做完了。
拖着病体的惠霞进入了考场,以全考区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平泉高中。这时候,惠霞的病情恶化,需要进一步治疗,但家里已经债台高筑,再也无力支付高昂的药费。这时,学校一位老师建议,让她把自己的情况写个材料,投寄到一家杂志社去,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援助。惠霞记得,在那封信里,她把自己身受病魔折磨的痛苦和渴求知识的希冀全写进去了。那些天,她趴在老家的土炕上,透过窑洞的窗户数满天的星星,希望就像放飞的千纸鹤一样挂在了遥远的天际。然而,就是这样一封信,却引发了一连串的爱心传递。
霞光灿烂的日子
高中开学不久的一天,校长给她打来电话,说武汉一家杂志社的编辑询问她的详细地址,并说11月份的一期杂志准备登载她的文章,让她留心一点,估计到时候可能会有汇款和来信。
从2001年11月中旬开始,陆续有人为惠霞写信、汇款、寄来药品,惠霞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让她特别感动的是其中一些民工和农民把钱夹在信里一并寄来,钱虽然不多,有100元的,也有200元的,但那份情义令人难忘。为了说明病情,为了答谢这些好心人,惠霞一一复信,有时一周五六封,有时七八封。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寄钱款的人们坚决不让她写回信。说到这些的时候,惠霞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家。
有一位广东的陈先生,一直没有中断对惠霞的资助,2001年的时候,陈先生每学期给惠霞寄200元,到2002年就增加到每学期500元,2003年,也就是惠霞高三第一学期的时候,陈先生一次寄来2000元。有了这样一些钱款,惠霞高昂的医药费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可是,非常不幸的是,2004年3月份,离高考还有三个月,惠霞又因为鼻窦炎需要做手术,陈先生听到后很快寄来了3000元,手术得以进行。惠霞说,那时候她的身体快要支撑不住了,要不是陈先生的支持,她真的难以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
为了报答像陈先生一样的好心人,惠霞抓紧了高考前的冲刺。那时间,惠霞总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用,加上身体疼痛晚上难以入眠,经常凌晨3点起床偷偷去教室看书。有些同学被她的精神所感染,也要求和惠霞一起看书。于是,惠霞每天第一个起床,然后挨宿舍叫大家起床,和同学一起投入学习。
惠霞说,自从患病后,她变得善于理解人了,特别是得到社会资助后,她的心态变得和以前不同了,始终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亲人、同学和周围的每一个人。为此,班上同学都亲切地称惠霞为“惠大姐”。那时候,班上的同学怕耽误学业都不愿意当班干部,只有惠霞是个例外。高中三年,她要么是学习委员,要么就是班长。
最终,惠霞以589分的高分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惠霞实现了她的大学梦,她从内心深处说:感谢所有的好心人,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以感恩传递爱心
2004年9月,惠霞踏入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大门。10月份,她就争取到了第一份家教。上大学后,广东的陈先生继续每学期给她寄来1000到2000元的资助,这些经费基本用在了治病上,学费和生活费还得另想他法。况且,曾经得到过那么多人的资助,现在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
11月的时候,惠霞萌发了资助孤儿的想法。惠霞想,她不可能马上回报那些曾经资助过她的人们,但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关心那些更需要关注的群体。于是,她先是打电话到镇原县教育局,要教育局为她提供全县孤儿的情况,教育局很快给她寄来了全县从小学到初中216名孤儿的资料,惠霞从中选择了100名作为她的资助对象。2005年5月,惠霞经过多次游说,终于感动了西北师大附小的李兰萍老师,李老师同意她班上的学生与孤儿们结成帮扶对子,动员班上的同学捐献了许多衣物和学习用品,惠霞通过整理和分类,把物品打成100个包,暑假的时候,惠霞把物品带到了镇原县,把物品一一分发给了100个孤儿。
这个暑假是惠霞度过的最充实的假期。除了慰问孤儿,她还组织了一个由八个人组成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她以前的母校——惠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还向当地农民发放调查问卷,宣讲农业政策。这次活动是大家自发组织的,没花学校一分钱,宣传横幅也是在兰州交大上大一的弟弟用毛笔书写的,整个活动每人花了不足100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社会,爱心捐款》
在许久的以前,我的耳中充满喧嚣,因为我听不到爱的声音;许久的以前,我的双眼被阴霾蒙蔽,因为我看不到美丽的风景;在许久的以前,我的心中充满悲愤,因为我感觉不到闪亮的存在!或许是我的悲观吧,我像一只受伤的小鸟,心中充满痛楚,却不知怎么疗伤;我像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心中充满绝望,却不知道如何驱散。
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了那样一张报纸,一张载满爱心鱼感恩的报纸,一张号召大家为一个叫陈倩的女生捐款的报纸。在我耳中的喧嚣才渐渐退去,在我双眼的阴霾才悄悄散开,在我内心的悲愤才转化为力量!
相信大家与我是一样的心情,是的,我的同情心泛滥,我通过许多途径来了解陈倩,我从不知道什么地方知道了许多关于她的“小道消息”。
5月14日,《今日缙云》和一个网站的小小心愿栏目刊登了五云镇弄口村白血病女孩,在生病住院期间手写完成了3万余字的小说。同时,陈倩有个心愿——她想要一台电脑,他希望能够把自己写的小说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心愿刊登后,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我们这一群90后的孩子们中华,又不是哦啊是喜欢看小说的,写小说已经是一件贵在坚持的事了,带着病魔的折磨坚持着写小说,不更是难吗?试问,有哪些人是知道这些小说家的心酸的?我想,少之又少吧!
平日里,总听到不少人在抱怨一些有的没得的东西,更有一些人憎恶社会,他们没法在读书,工作更是找不到,为什么?是因为没有适合那些无数刻度的社会青年??不,不是。他们只是憎恶社会,他们在埋怨社会的不公,令他们没有书可以读。事实上,他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他们不肯面对现实。
在我们以为成长而烦恼、迷茫、懵懂的青少年时代,我们不懂得甚至不了解:何为志愿,何为奉献,何为感恩!认为那只是课本中写的,老师课堂中讲的,而非真实存在的。然而今天,没错,就是今天,我要站在这里,像你们诉说,何为志愿,何为奉献,何为感恩!
在陈倩的事迹在缙云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社会上有许多的感恩人士为陈倩送去了希望。缙云登山协会发动起会员捐款,大家纷纷献出爱心,卷的了3500元爱心款,并利用爱心捐款,远了陈倩的心愿,为陈倩买了一台手提电脑。更有一位小朋友,拿出自己的100元压岁钱,送给了陈倩,更多的小朋友们给陈倩带去了基本励志书籍。比我们小十几岁的小朋友尚能如此,更何况我们呢?有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老人告诉记着:“我的能力有限,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筹一筹,陈倩小姑娘一定会战胜病魔的。”他拄着拐杖给记者送来了500元的爱心捐款。有一位朱先生带着三个小朋友去看望陈倩,并给他送去了1000元爱心捐款。在网络上,也有许多爱心人士知道陈倩的事迹后,纷纷汇来了500、1000元不等的爱心捐款。
风险与感恩,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它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同学们,是时候去实践我们身为一个中学生、一个中国公民、一个生命所需承担的责任啦!
雷锋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而我们,只有把自身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对困境中的人给予帮助,真诚的为人们服务,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有人说,雷锋精神已经渐渐离去。然而,倘若果真如此,又怎么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心人士呢?
孟子也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我们,则可以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由己及人,推己及人,使千百年来所留传的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
陈倩的积极乐观不也正应了那一句话吗——“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也是如此,当你置心感恩时,你就会觉得有些抱怨是无谓的,有些烦恼是不应该的,有些困难时可以征服的,而有些困难是暂时的。你将会感激上天赐予你食物以免饿死,你将会感激社会是如此美好,进而感激社会的无线恩情。
同学们,现在的我们习惯了被爱萦绕的感觉,所以,一切都变成空气,才会看不到默默爱你的人,才会听不到幸福在耳边的吟唱,才会永远保持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清远的梦。
同学们,带着感恩的心去聆听世界吧!只有这样,所有的喧嚣才会退去,爱的声音将会在心中回响!
同学们,带着感恩的心去管啊我那个世界吧!只有这样,所有的阴霾的才会散开,美丽的景色才会填满双眼!
我想我是相信的,我相信感恩的心可以让我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颗感恩的心可以让我抓住生命的寄托!一颗感恩的心可以让我领悟血脉相承的真谛!
有一种带下,可以托起生命;有一种抉择,可以点燃希望;有一种号召,可以振奋人心。同学们,少吃一包零食,少买一件衣服,我们就可以帮助陈倩战胜冰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应该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关注陈倩,表达爱心。为此,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提议:积极为陈倩伸出热情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赠部分多少,山居不分先后,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为帮助陈倩战胜病魔出一份力。感恩社会,爱心捐款,我坚信“病魔无情,人间有情”,让我们一起向陈倩送去我们的问候和力所能及的捐助!
你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
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社会的良心。
------题记
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样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样拥有幸福的家,也同样享有温暖的阳光,自然给了我们同样的感怀,而生活,却给了我们不同的境遇。我是个农村孩子,家境不好,村里许多孩子都上不了大学。贫穷的家境给我生活上带来了无尽的磨难,父母亲是农民,家庭收入勉强能支撑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可是还要供弟弟妹妹们上学,这令我的父母不堪重负,但他们却说,吃的穿的差没关系,但不能不读书。在生活上,我省吃俭用,尽量减少家庭负担,在空闲和休息时间不影响自己学习的同时,还参加了勤工俭学等活动以解决部分生活费,于是,我艰难的继续前行在学习之路。
我不是幸运的,但又是万幸的。就在我人生无比的困难的时候,一些非官方助学资助单位及人士帮助了我,是他们给予我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本没有血缘关系,甚至都不认识的人,却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寄予了多少的厚望!也许您是富裕的,但您爱心的重量是用金钱也无法估量的;又也许您也不富裕,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您的善举,您的爱心,您的关怀,您的点滴付出都可能改变我们这些贫困学生的命运,让我们暗淡的生活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辉,让希望的光芒照亮我们今后的路程。如果我有一个可以通到世界的话筒,我想当着全世界,向你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感谢社会各界关心我们的好心人帮助了家庭困难的学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我会合理运用这些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我对热心的资助人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但我心里已埋下了坚定的信念,我要学会吃苦,要懂得贫穷并不可怕,它将使我无比坚强,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将勤奋努力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后走向社会,有了能力,要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对社会多做贡献以报答资助人的厚爱。
正如白朗宁夫人所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
09级英本三班
活动时间:2012年4月10日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内容:进行安全行为规范教育
活动目标:针对我班实际情况,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学生,使我班行为规范更一层楼。
活动过程:
一、作简要谈话,并揭示本次班会主题。
二、教育学生
1、不准到危险地方玩耍。
2、不准到有危险水库、泉里游泳。
3、不准在路上有违反交通规则行。
4、不准玩耍明火,乱放鞭炮。
5、不准攀爬电杆,触摸有危险电线接头。
6、不准爬楼梯护栏、墙头,在校园追逐打骂。
7、不准食用不卫生食品。
8、不准翻爬幼儿活动设施。
9、不准到“三室一厅”去游玩。
10、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间文明休息,注意安全。上体育课,开展活动应注意安全。
三、组织讨论哪些是安全的行为。
四、班会总结。
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时间:2012年4月10日 地点:本班教室 主持人:班干部
活动内容:进行安全行为规范教育 简要记录:
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规范教育。
1、不准到危险地方玩耍。
2、不准到有危险水库、泉里游泳。
3、不准在路上有违反交通规则行。
4、不准玩耍明火,乱放鞭炮。
5、不准攀爬电杆,触摸有危险电线接头。
6、不准爬楼梯护栏、墙头,在校园追逐打骂。
7、不准食用不卫生食品。
8、不准翻爬幼儿活动设施。
9、不准到“三室一厅”去游玩。
《小学生校园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通过活动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见文明用语,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效。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小学生校园礼仪
二、同学们自读《小学生校园礼仪》的规范要求。三组织学生现场演示
1、向同学借笔。
2、下楼梯时有同学被撞到了。
3、校园里见到了老师。
4、下课后有人不小心把同学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了。
四、分组讨论:
1、《小学生校园礼仪》都还包括哪些部分的礼仪?
2、每部分都要求我们怎样做?才算是有礼貌?
五、班会总结。
希望同学们千万别忘了哟,把文明用语牢牢记在心间。我真心希望你们这朵朵文明之花永远绽放!
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活动时间:2012年5月22日 活动地点:教室
主持人:班长、纪律委员 活动内容:校园内礼仪 简要记录:
校园内礼仪:
1、上学时,要排队进校。
2、随时保持校园内整洁,不在教室、操场乱扔纸屑、糖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学校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不坐花坛,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
3、课间休息不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不围观来宾,不触摸来宾车辆。
5、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或敲门),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然后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时,面对老师;离开时礼貌地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告别。
6、接受师长批评时,态度诚恳,不得顶撞,如有不同见解,可等师长讲完话后,再做解释。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7、穿戴朴素大方、活泼、整洁,符合学生特点,不穿拖鞋、不染发,不戴饰物,不敞怀。
《爱心在行动中成长——学会感恩》
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搜集故事并制作好班队活动所需的音乐,渲染气氛。
3、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活动过程:
一、渲染气氛,激情引入
二、同学之爱,真挚纯洁
三、老师之爱,博大深厚
四、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五、真情告白,爱意浓浓
六、班主任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人人行动起来,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感恩你生命中所有。心存感恩,知足惜福。让我们从此挥鞭起程。
七、活动结束
主题班会记录
《爱心在行动中成长——学会感恩》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师长、亲人、同学、朋友之间的无私的亲情、友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主持人:班长、学习委员 参与人:全班人员 活动过程:
一、渲染气氛,激情引入
二、同学之爱,真挚纯洁
三、老师之爱,博大深厚
四、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五、真情告白,爱意浓浓
六、主持人作总结发言。
“爱心与感恩并行”主题班会教案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与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的喜悦。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园我们的读书梦,成就我们的人生。这些是谁赋予我们的?是我们的老师、父母、祖国。因此,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因为有爱,所以精彩,只要从献出一份爱,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爱心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俗话说:“授人玫瑰,却留余香”,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充满世界每一角落,爱心与感恩同样重要,让爱与感恩并行。为了美化校园,促进校园的和谐,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注重感恩的认识,鼓舞我们班学习的信心与和谐。
一:活动主题:爱心与感恩并行 二: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2日 三: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四(3)班全体学生 五:活动过程:
(一)准时组织本班同学签到、签退;
(二)观看爱心与感恩视频;
(三)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感言;
六、活动预期效应:
(一)让同学们关心有关爱心与感恩的相关知识;
(二)增强同学们的凝聚力;
(三)让同学们了解爱心与感恩的重要性;
(四)加大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七、注意事项:
(一)加大宣传力度,呼吁更多同学加入到其中;
(二)在观看爱心与感恩视频时,要保持安静,静心观看;
(三)本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请做好相关记录。
主题班会记录
“爱心与感恩并行”
活动主题:爱心与感恩并行 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参与人:四(3)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作简要发言。
二、揭示本次班会主题。
三、组织学生讲有关“爱心与感恩”的小故事
四、组织讨论如何让爱心与感恩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