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教学大纲(共8篇)
为了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中发〔2006〕3号)和2008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的实务操作能力,提升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税收执法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于2009年3月组织全国税务系统稽查人员业务考试。
为了帮助税务稽查人员更好地把握《税务稽查管理》、《税务稽查方法》、《税务稽查案例》(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9月版,下称“考试教材”)的内容,同时也为考试命题提供参考,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税务稽查人员和有关税务院校的专家,围绕考试教材,编写了《全国税务系统稽查人员业务考试大纲》,并作以下说明:
一、我们本着突出“实用性、普遍性、重要性”的原则编写本大纲。国地税稽查人员按照税收征管业务的划分范围,学习相关知识。
二、大纲分税务稽查管理篇和税务稽查方法篇。税务稽查人员在学习《税务稽查管理》、《税务稽查方法》主要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结合《税务稽查案例》融会贯通地掌握各知识点。《税务稽查案例》不再单独出大纲。
三、本大纲根据“立足稽查、注重实务”的要求,按照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对考试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其中,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在考试命题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35%、60%。
由于时间所限,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国家税务总局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目 录
税务稽查管理篇
第一章 税务稽查概述
一、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
二、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
三、税务稽查法律关系 第二章 税务稽查和相关法律
一、税务稽查相关法律概述
二、税务稽查相关法律及运用
三、税收违法行为
四、税收法律责任 第三章 税务稽查案源管理
一、税务稽查管辖
二、税务稽查选案
三、税收违法检举案件管理
四、其他案源管理 第四章 税务稽查实施
一、税务稽查权限
二、税务稽查实施
三、税收专项检查的实施
四、涉税案件协查管理
五、稽查协作 第五章 税务稽查审理
一、稽查审理的实施
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
三、审理终结
四、档案管理 第六章 税务稽查执行
一、稽查执行实施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三、其他执行措施
第七章 税务稽查成果分析应用 第八章 税务稽查信息化 第九章 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税务稽查方法篇
第一章 税务稽查基本方法
一、查帐方法
二、分析方法
三、调查方法
四、电子查账 第二章 税务稽查证据
一、证据概述
二、税务稽查证据的收集与固定
三、主要税收违法行为的取证 第三章 增值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二、征税范围的检查
三、适用税率的检查
四、销项税额的检查
五、进项税额的检查
六、增值税抵扣凭证的检查
七、增值税减免税的检查 第四章 消费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二、适用税目税率的检查
三、纳税环节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检查
四、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检查 第五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稽查方法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规定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范围的检查
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检查
四、外贸企业和特定企业退(免)税的检查
五、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检查 第六章 营业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二、征税范围和税率的检查
三、计税依据的检查
四、其他项目的检查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稽查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的一般规定
二、企业收入总额的检查
三、企业扣除项目的检查
四、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
五、税收优惠的检查
六、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的检查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的检查
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三、征税范围的检查
四、计税依据的检查
五、税收优惠的检查
六、特殊计税方法的检查 第九章 其他税种稽查方法
一、资源税检查方法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检查方法
三、土地增值税检查方法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检查方法
五、车船税检查方法
六、房产税检查方法
七、印花税检查方法
八、车辆购置税检查方法 第十章 行业稽查方法
(一)一、白酒生产行业检查方法
二、煤炭采掘业检查方法
三、供水行业检查方法
四、水泥生产行业检查方法
五、超市行业检查方法
六、汽车销售行业检查方法 第十一章 行业稽查方法
(二)一、建筑安装业检查方法
二、房地产开发业检查方法
三、餐饮业检查方法
四、广告业检查方法
五、旅游业检查方法
六、娱乐业检查方法
七、电信业检查方法
八、公路运输业检查方法
九、国有商业银行检查方法 第十二章 特殊业务稽查方法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检查方法
二、债务重组业务的检查方法
三、投资业务的检查方法
四、企业合并检查方法
五、股权转让检查方法
六、建造合同的检查方法
税务稽查管理篇
第一章 税务稽查概述
一、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
了解:
1.税务稽查的概念;税务稽查的分类;税务稽查的地位。2.税务稽查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依法独立原则、分工配合与相互制约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熟悉: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包括主体、依据、对象、客体、内容。
二、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
了解:
1.税务稽查的职能,包括惩戒职能、监控职能、收入职能、教育职能。
2.税务稽查职能作用;税务稽查任务。
三、税务稽查法律关系
了解:税务稽查法律关系,包括执法主体的特殊性、法律关系内容的特殊性、税务稽查法律关系保护。
熟悉:税收法律关系的一般内涵,包括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征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税务稽查和相关法律
一、税务稽查相关法律概述
熟悉:相关法律的分类,包括税收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通则法和单行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内法和国际法。
掌握:
1.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2.相关法律的时效,包括税款的追征期限、税务行政处罚的追罚期限。
二、税务稽查相关法律及运用
(一)税收法律的运用
熟悉:税收实体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掌握: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提示:稽查工作规程的具体内容见第三、四、五、六章。
(二)其他相关法律的运用 1.行政处罚法 了解:
(1)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2)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熟悉:
(1)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税务代理人、其它税务当事人;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2)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拟定处理意见、8
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送达处罚决定书。
掌握:“一事不二罚”原则的运用。提示:听证程序的具体内容见第五章。
2.行政复议法
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决定。熟悉:
(1)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包括审查对象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相结合、税务行政复议前置。(2)税务行政复议管辖的具体规定。掌握: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3.行政诉讼法 了解:
(1)税务行政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2)救济完成后的执行。熟悉:
(1)税务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税务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对象的特定性,税收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税务行政诉讼的救济期间,包括举证责任、证据保全、财产保全。
4.国家赔偿法 了解:
(1)税收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符合法定的侵权行为主体、具有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存在实质性的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2)税收行政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的先行处理程序和赔偿的诉讼程序。
(3)税收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4)税收行政赔偿的时效。
5.担保法和物权法 了解:
(1)纳税担保的形式和程序。
(2)纳税担保的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担保人、被担保人。熟悉:
(1)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相关费用,不包括罚款。
(2)纳税担保的方式,包括纳税保证(纳税保证的性质、纳税担保能力、纳税保证的时限),纳税抵押(抵押物的范围、抵押物的登记),纳税质押的种类(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税收优先权与担保债权的关系(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税收优先于发生在其后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税收与有担保债权的关系)。
6.拍卖法 了解:
(1)抵税财物的范围和价值确定。(2)拍卖、变卖活动的终止。
(3)拍卖优先原则,包括抵税财物先拍卖、后变卖的顺序,直 10
接进入变卖程序的特殊情形。
7.刑法
了解:税务机关的行政制裁与人民法院的刑事制裁的区别。熟悉: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罚款折抵罚金和不免除行政处罚的规定。
三、税收违法行为
了解:
1.税收违法行为的概念。
2.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包括行为主体具有广泛性、行为具有特定性、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定。
3.税收违法行为的分类,包括征税主体的违法行为和纳税主体的违法行为,税收实体违法行为和税收程序违法行为,抽象税收违法行为和具体税收违法行为。
熟悉:
1.税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税收犯罪主体、税收犯罪的主观方面、税收犯罪的客体、税收犯罪的客观方面。
2.税收违法行为的具体形式,包括违反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账簿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发票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纳税申报制度的行为,违反税款征收制度的行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未能协税的行为。
掌握:税收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有履行税法的义务、行为人有不履行税法义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四、税收法律责任
了解:
1.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
2.税收法律责任的特征,包括法定性、国家强制性、否定性。3.税收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熟悉:税收刑事法律责任,包括刑罚的种类、偷税罪的成立标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成立标准、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成立标准、单位犯罪的处罚、税款的优先执行。
掌握:
1.税收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税收法律责任主体、行为已构成税收违法、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
2.税收行政法律责任,包括税收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税收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税收行政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违反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违反账簿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违反发票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违反纳税申报制度的法律责任、违反税款征收制度的法律责任、其他税务当事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第三章 税务稽查案源管理
了解:税务稽查案源管理流程图。
一、税务稽查管辖
了解:
1.税务稽查管辖的原则。
2.税务稽查管辖的种类,包括职能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12
指定管辖、移送管辖。
二、税务稽查选案
了解:
1.选案的概念,包括涉税案件的来源(检举、上级交办、各级转办、征管移办、协查拓展、检查拓展、情报交换和采集的综合信息),选案的种类。
2.选案的条件,包括优先选择条件和限制选择条件。3.选案的对象,包括日常稽查选案对象、专项检查选案对象、专案稽查选案对象。
4.选案的程序。
5.计算机选案的要求,包括广泛搜集纳税人的各类信息资料、合理确定计算机选案指标、科学确定计算机选案参数、计算机选案结果的筛选。
6.税务稽查任务的下达。7.税务稽查选案台账的管理。熟悉:
1.人工选案,包括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非随机抽样选案。
2.人机结合选案的要求,包括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设定各项稽查选案分析指标和注重外部信息的搜集。
3.涉税案件的催办、督办制度的实施。
三、税收违法检举案件管理
了解:
1.检举案件的管理机构。
2.检举案件的受理,包括受理范围和受理要求。3.检举形式。
4.检举案件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指定管辖。5.检举案件查处结果反馈。6.检举奖励。
熟悉:检举案件的处理方法,包括暂存待查、自办、联办、转办。
四、其他案源管理
了解:交办案件的管理,转办案件的管理,征管部门移交案件的管理,协查案件的管理,拓展案件的管理。
第四章 税务稽查实施
熟悉:税务稽查实施流程图。
一、税务稽查权限
熟悉:
1.税务稽查的法律限制,包括税收法律法规的限制和其他法律法规的限制。
2.税务稽查的义务。3.税务稽查回避。
掌握:税务稽查的权力,包括查账权、场地检查权、责成提供资料权、询问权、查证权、检查存款账户权、税收保全措施权、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权、调查取证权、行政处罚权、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稽查局的其他权力。
二、税务稽查实施
了解:
1.稽查实施的时限。
2.稽查实施的中止(或终止)。熟悉:
1.稽查实施的主要方式,包括调账检查、实地检查、跨辖区检查(委托协查和异地调查)。
2.税务稽查实施前的准备,包括落实任务,学习政策,搜集资料,分析情况,拟定实施方案。
3.稽查实施终结,包括:
(1)整理案卷资料(审查程序、手续是否合法、完整,审查证据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将所有的证据资料进行分类归集,另行归集,税务稽查案卷卷内资料的内容及排列顺序);
(2)分析归纳案情;
(3)制作《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填列表内的内容,案件的来源及初查情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稽查实施的基本情况,检查认定的涉税违法事实及性质,处理意见及依据,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签名)。
4.移交审理。掌握:
1.实施税务稽查,包括送达《税务检查通知书》及不必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达《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填写《调取账簿资料清单》;审查稽查对象的纳税申报和会计核算等有关资料,制作《税务稽查工作底稿》;调查取证;税务稽查立案(税务稽查立案的条件和税务稽查立案的办理)。
2.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的法律依据;纳税担保的实施,包括纳税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税务机关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应注意的问题。
3.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法律依据;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包括冻结存款(冻结存款的法律依据、实施冻结存款的程序、解除冻结存款的程序),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法律依据,实施扣押、查封措施的程序),协助执行,解除查封、扣押措施;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提示:
1.纳税担保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要求,详见第二章第二节“税务稽查相关法律及运用”。
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见第六章。
三、税收专项检查的实施
了解:
1.税收专项检查的概述,包括税收专项检查的概念,税收专项检查的特点,税收专项检查的形式(行业性税收专项检查,区域性税收专项整治,对特定税收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税收专项检查)。
2.税收专项检查的部署、组织、步骤。3.税收专项检查的基本要求。
熟悉:税收专项检查的方式方法,包括检查方式(分级分类检查、一般性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检查方法(集中检查、交叉检查、下查一级)。
四、涉税案件协查管理
了解:
1.涉税案件协查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涉税案件协查的种类(发送协查函委托协查和异地实地调查)。
2.涉税案件协查的要求,包括管辖权要求、相关性要求、安全性要求。
3.涉税案件协查中的信息化应用。
4.增值税抵扣凭证案件协查组卷和协查回复函要求,增值税抵扣凭证案件协查文书和案卷资料的归档。
熟悉:
1.增值税抵扣凭证案件协查的实施程序,包括委托方发起协查、受托方开展协查、委托方收到协查回复函后的处理。
2.增值税专用发票检查的职责分工。
掌握:增值税抵扣凭证案件协查的协查取证的要求,包括查明受票单位基本情况,涉案发票的票面内容情况,发票所对应的物流、票流、资金流,受票单位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受票单位再开具发票的内容,受票单位相关人员的谈话笔录,票、货、运、款是否相符。
五、稽查协作
了解:稽查协作的内容,稽查协作的要求。
第五章 税务稽查审理
熟悉:税务稽查审理流程图。
一、稽查审理的实施
了解:
1.审理受理,包括条件审核、案卷审核、受理手续、人员确定。2.审理程序。熟悉: 1.审理范围。
2.证据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逐证审查,比较印证,综合分析。3.审理期限。掌握:
1.审理内容,包括稽查对象主体是否准确,稽查执法程序是否合法(程序的合法性、手续的完整性、程序的时效性),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适用法律是否恰当,资料是否齐全,文书是否规范,处理意见是否得当。
2.各类证据的审理,包括:
(1)书证的审理(审查书证的产生过程、审查书证的内容、审查书证的获取过程、审查书证与其他证据间的关系);
(2)物证的审理(审查物证的合法性、审查物证的真实性、审查物证的关联性);
(3)视听资料的审理(审查视听资料形成的背景、审查视听资料的搜集过程、审查视听资料的内容);
(4)现场检查记录的审理(审查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审查记录的内容是否真实、审查记录的内容是否准确、审查记录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联系其他证据综合考察对比分析);
(5)鉴定结论的审理(审查鉴定人的鉴定资格、审查鉴定结论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充分和真实可靠、审查鉴定结论是否科学充分和论据与结论是否矛盾);
(6)证人证言的审理(审查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审查证言的内容和来源、审查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7)当事人陈述申辩材料的审理(审查动机与目的、审查陈述申辩内容、审查与其他证据的关系)。
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
了解: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熟悉:
1.税务行政处罚告知及送达。
2.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包括听证通知、听证主持人、听证会参加人、听证公告、听证笔录、听证终结、听证费用。
掌握:
1.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的条件。2.举行听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审理终结
熟悉:
1.案件的处理,包括处理与处罚分离,案件处理的原则,案件处理的程序(应予税务行政处罚的处理程序、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涉税案件处理程序、查无问题案件的处理程序)。
2.涉嫌犯罪案件的处理。3.移交税务稽查执行。掌握:审理结论,包括:
1.同意《税务稽查报告》,审理报告的内容(案件审理基本情况、稽查实施部门认定的涉案事实、审理结论、处理意见、审理人员亲笔签名及制作时间、局长批示);
2.不同意《税务稽查报告》(不同意《税务稽查报告》的认定、不同意《税务稽查报告》的审理结论、不同意《税务稽查报告》的处理)。
四、档案管理
了解:档案管理的作用,档案的特点,档案的分类,案卷的立卷,案卷的归档,档案的保管,档案的应用。
第六章 税务稽查执行
了解:税务稽查执行实施流程图。
一、稽查执行实施
了解:案件执行的受理。熟悉:
1.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包括税务处理决定执行,税务处理决定的强制执行,税收优先权。
2.执行终结,包括制作《执行报告》,移交归档。
掌握:税务处理文书的送达,包括税务处理文书的送达方式(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税务处理文书送达期限,税务处理文书送达回证。
提示:
税款优先权的内容见第二章第二节“其他相关法律的运用—担保法、物权法(税收优先权与担保债权的关系)”。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熟悉:司法强制执行,包括申请司法强制执行的前置条件和申请时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
1.税务行政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包括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条件,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方式。
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包括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方式(扣缴税款,拍卖或变卖商品、货物、财产),实施税收强制措施应注意的事项,实施税收强制措施不当的责任。
三、其他执行措施
熟悉:
1.行使代位权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2.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的区别。
3.阻止出境,包括前提条件、阻止出境的对象、阻止出境措施的实施、解除阻止出境措施。
4.停止供应发票,包括前提条件、收缴或停止发售发票。5.停止出口退税,包括前提条件、停止出口退税。
第七章
税务稽查成果分析应用
了解:
1.税务稽查成果分析,税收违法案件公告,税务稽查成果的宣传。
2.税务稽查建议的种类。
熟悉:税务稽查建议的内容,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八章
税务稽查信息化
了解:税务稽查信息化概述,税务稽查管理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与税务稽查信息化,“金税”三期与稽查信息化。
第九章
税务稽查队伍建设
了解:税务稽查组织体系,税务稽查人力资源管理,税务稽查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熟悉:
1.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主要后果,包括一般过错追究,行政责任追究,刑事法律责任追究(徇私舞弊罪,滥用职权罪,共同犯罪,受贿罪,不征、少征税款罪,玩忽职守罪)。
2.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产生,包括选案环节,实施检查环节,审理环节,执行环节。
税务稽查方法篇
第一章 税务稽查基本方法
一、查账方法
了解:
1.查账方法的分类。
2.审阅法、核对法、详查法、抽查法、顺查法、逆查法的运用。
二、分析方法
了解:
1.分析方法的分类。
2.控制计算法、比较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的运用。
三、调查方法
了解:
1.调查方法的分类。
2.观察法、查询法、外调法的运用。
熟悉:盘存法的运用,包括实地盘存法(做好盘点前准备、实地盘点、确定盘点结果、分析盘点差异),其他盘存法。
四、电子查账
了解:
1.会计电算化企业财务会计软件及应用简介。2.电子查账软件系统。3.电子查账的工作步骤与方法。
4.电子查账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章 税务稽查证据
一、证据概述
了解:
1.证据的概念。2.证据的其他分类。3.证据的证明与证明标准。
4.税务稽查证据的收集原则,包括依法取证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原则、行政效率原则。
熟悉:
1.证据的特征,包括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
2.证据的法定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掌握:证据规则的运用,包括最佳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补强证据规则;证据效力的规定;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可以直接认定事实的证据。
二、税务稽查证据的收集与固定
掌握:
1.书证的收集与固定。2.物证的收集与固定。3.视听资料的收集与固定。4.证人证言的收集与固定。5.当事人陈述的收集与固定。
6.鉴定结论收集与固定。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的收集与固定。
三、主要税收违法行为的取证
熟悉:
1.逃避追缴欠税行为的取证。2.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的取证。3.抗税行为的取证。
4.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证。
5.虚开其他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凭证的取证。掌握:偷税的取证。包括:
1.主体方面证据(各类登记证照等书证和其他主体资格书证)。2.客观方面证据:
(1)伪造、变造、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行为的证据;(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行为的证据;(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行为的证据;(4)采取虚假纳税申报行为的证据。
第三章 增值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了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一般规定。熟悉:
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2.承包、承租经营纳税人的特殊规定及检查。掌握:一般纳税人认定的检查。
二、征税范围的检查
熟悉:征税范围的政策依据。重点:视同销售货物的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非应税劳务。
掌握:
1.视同销售行为的检查,包括:
(1)对委托代销业务不按规定申报纳税的检查;(2)对受托代销业务未申报纳税的检查;
(3)在不同县(市)间移送货物用于销售,未申报纳税的检查;(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未视同销售申报纳税问题的检查;
(5)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无偿赠送他人,未视同销售申报纳税的检查。
提示:视同销售行为与进项税额转出的区分,机构间移送货物的检查。
2.兼营非应税劳务的检查。3.混合销售行为的检查。
三、适用税率的检查
熟悉:适用税率的政策依据。重点:适用低税率、零税率的一般规定;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征收办法的特殊规定。
掌握:
1.兼营不同税率货物或应税劳务的检查。
2.销售不同税率货物或应税劳务,并兼营应属一并征收增值税非应税劳务的检查。
四、销项税额的检查
了解:特殊销售方式的政策依据。熟悉: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政策依据。重点:代销方式销售货物的特别规定。
提示:注意“委托代销”与“正常销售”的界定。2.价外费用的政策依据。3.包装物及其押金的政策依据。掌握: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检查。2.账面隐匿销售额的检查。3.虚构销货退回的检查。4.价外费用的检查。
5.利用关联企业转移计税价格的检查。6.坐支销货款的检查。7.受托加工实物收入的检查。8.机构间移送货物的检查。
9.出售、出借包装物的检查。重点:酒类包装物押金的检查。10.残次品、废品、材料、边角余料销售的检查。11.以货物对外投资的检查。12.账外经营的检查。
五、进项税额的检查
了解:
1.一般纳税人按简易办法计算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特殊规定。
2.购进税控收款机抵扣进项税额的特殊规定。熟悉:
1.一般规定,包括:
(1)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2)不予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3)进项税额抵扣时限的规定; 2.特殊规定,包括:
(1)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不予抵扣进项税额。
(2)符合条件而不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的,不予抵扣进项税额。(3)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定。
(4)运输费用抵扣、农产品抵扣、废旧物资抵扣的规定。(5)账外经营进项税额抵扣的规定。掌握:
1.购进环节的检查。2.存货的检查,包括:
(1)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未按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2)原材料用于非应税项目、非正常损失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3)原材料用于免税项目进项税额转出的检查;(4)生产耗用存货的检查;(5)存货盘亏进项税额的检查。3.在建工程的检查。4.返利和折让的检查。
提示:返利的确认及转出进项税额,进货退出、销售折扣(折让)、销货退回时的进项税额转出。
5.运输费用抵扣进项税额的检查。
6.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前取得进项税额抵扣的检查。
六、增值税抵扣凭证的检查
熟悉: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政策依据。重点: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规定。
2.其他抵扣凭证的政策依据。掌握: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虚开、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2.其他抵扣凭证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海关完税凭证的检查、运输发票的检查、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检查。
七、增值税减免税的检查
了解:起征点的规定。熟悉:
1.免税项目的一般规定、特殊规定。2.减免税项目的特殊规定。
3.先征后退(先征后返)项目的特殊规定。4.即征即退项目的特殊规定。掌握:
1.擅自扩大增值税减免税范围的检查。2.人为调节征免期间应纳税额的检查。3.变造虚假资料骗取税收优惠的检查。
第四章 消费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了解:
1.政策依据的一般规定。
2.经营金银首饰业务纳税人的特殊规定。熟悉:
1.委托加工金银首饰、委托代销金银首饰纳税人的特殊规定。2.委托个体经营者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特殊规定。3.常见涉税问题及主要检查方法。
二、适用税目税率的检查
了解:
1.税目税率的调整权限。
2.税目税率的一般规定,包括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摩托车、汽车轮胎的规定。
熟悉:税目税率的一般规定,包括烟、酒及酒精、成品油、小汽车的规定。重点:卷烟、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汽油、柴油、乘用车、中轻型商务车、改装车的规定。
掌握:
1.一般税目税率的检查,重点是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消费品未分别核算的检查。
2.卷烟产品、酒及酒精、成品油的检查。
三、纳税环节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检查
了解:进口应税消费品的纳税环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熟悉:
1.纳税环节的政策依据。2.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政策依据。掌握:
1.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检查。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检查。3.金银首饰应税消费品的检查。4.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检查。
四、计税依据及应纳税额的检查 了解:
1.进口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确定。2.成品油减征的税收优惠政策。熟悉:
1.从价定率计税依据的政策依据,包括销售额、组成计税价格、核定计税价格。重点:价外费用、连同包装物销售、视同销售、销售成套应税消费品。
2.从量定额的计税依据。
3.复合计税的计税依据,包括卷烟、白酒。4.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5.已纳消费税额抵扣的政策规定。掌握:
1.从价定率计税依据的检查,包括:(1)隐匿销售收入的检查;
(2)视同销售(对外投资、抵偿债务、以物易物)未按视同销售处理或未按最高价格计税的检查;
(3)价外费用的检查。(4)包装物的检查
(5)异常抵减应税销售额的检查。(6)自制自用应税消费品的检查。
(7)关联交易的检查。重点:单独成立的销售公司有无转让定价。
(8)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检查。(9)成套应税消费品的检查。
2.从量定额计税依据的检查中的隐匿销售数量的检查。3.复合计税计税依据的检查。
第五章 出口货物退(免)税稽查方法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规定 了解:
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税种、税率。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期限。3.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核算。熟悉:
1.出口货物退免税的企业范围(结合本章第二节相关内容)。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货物范围(结合本章第二节相关内容)。重点:享受退免税待遇的四个条件。
3.出口货物退免税办法。4.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的处理。
二、出口货物退(免)税范围的检查 了解:
1.企业范围的特殊规定。2.货物范围的特殊规定。
熟悉: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再出口的特殊规定及检查。
三、生产企业“免、抵、退”税的检查 熟悉:
1.免抵退税的政策依据。2.常见涉税问题。
3.办理免抵退税后不及时进行会计处理的检查。掌握:
1.“免、抵、退”税出口货物不符合规定的检查。2.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不规范的检查。3.外销收入不实的检查。
4.进项税额转出不符合规定的检查。
5.采取虚开“四小票”、混关出口骗取出口退税的检查。
四、外贸企业和特定企业退(免)税的检查 了解:
1.“四自三不见”的内涵。
2.出口企业(外贸企业)申报退免税资料整理时限及要求的政策依据。
3.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4.一般物资援助项目出口货物的政策依据。
5.将非境外投资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混入对境外投资申报退税的检查。
熟悉:
1.外贸企业的政策依据,包括外贸企业自营出口退免税的计算,委托出口货物的退免税规定,委托加工出口产品退税率的规定,办理退免税手续后退关、国外退货或转为内销的规定。
2.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政策依据。
五、出口货物退(免)消费税的检查 了解:政策依据的特殊规定。熟悉:政策依据的一般规定。
掌握:外贸企业出口应税消费品应退税额的计算。
第六章 营业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熟悉:
1.纳税义务人的政策依据,包括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重点: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情形。
2.扣缴义务人的检查,包括政策依据、常见涉税问题、主要检查方法。
3.纳税义务人的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纳税义务人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
1.非货物生产、批发、零售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兼营业务纳税人的检查;
2.承包、承租经营业务纳税人的检查。
二、征税范围和税率的检查 熟悉:
1.征税范围和适用税率的政策依据。
提示:工程承包公司、设计单位统一承包工程适用税目的确认。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包括:
1.未正确区分营业税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检查; 2.混淆征税范围,错用税目税率的检查。
三、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重点:计税依据明显偏低时,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营业额的规定。
2.常见涉税问题。掌握:
1.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包括金融保险、邮政电讯、销售不动产、其他行业的特殊规定。
2.主要检查方法。
四、其他项目的检查 熟悉:
1.税收优惠的政策依据。
2.纳税地点的政策依据,包括应税劳务发生地、机构所在地、不动产所在地的规定。
3.纳税地点的常见涉税问题。
4.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政策依据。重点: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和,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
掌握:
1.税收优惠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审批类减免税项目不履行报批手续,自行享受减免税的检查;减免税项目与应税项目未分别核算,多报减免税的检查。
2.纳税地点的主要检查方法。重点:交通运输业、跨区域承包工程纳税地点的检查。
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1)房地产企业预收款未及时申报纳税的检查;
(2)采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未按约定时间确认收入的检查;(3)收取的预收性质的价款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确认收入的条件时故意不确认,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检查。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稽查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的一般规定
(一)纳税人
了解:纳税人的定义。
熟悉: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定义。
(二)扣缴义务人
了解: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三)征税对象
了解:征税对象的定义。
熟悉:
1.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2.企业来源于境内、境外所得的确定原则。
(四)适用税率 掌握:
1.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
2.过渡性优惠税率(含定期减免税过渡)。
(五)纳税地点
了解:纳税地点的一般规定。
掌握:纳税地点的特殊规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办法的规定)。
(六)纳税时限
了解:纳税时限的规定。
二、企业收入总额的检查
(一)政策依据 了解:
1.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各类收入的具体内容。2.预提所得税的税率。熟悉:
1.权责发生制原则(注意税法的例外性规定)。
2.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等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认。
3.非货币形式收入的确定。掌握:
1.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2.关联交易的纳税调整。
3.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入的确定。4.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规定。
(二)会计核算
熟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各类收入的会计核算。
(三)主要检查方法 熟悉:
1.收入计量不准的检查。2.销售货物税务处理的检查。掌握:
1.隐匿收入的检查。
2.实现收入入账不及时的检查。3.视同销售行为的检查。
三、企业扣除项目的检查
(一)基本原则
掌握: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真实性原则的规定及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中的具体运用。
(二)成本 1.政策依据 了解:
(1)成本的定义。
(2)存货成本的税前扣除规定。
熟悉:职工福利费的税前扣除规定。2.会计核算
熟悉:成本的会计核算。重点:生产费用归集和生产费用分配的会计核算。
3.主要检查方法 熟悉:
(1)基建、福利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成本、费用或对外投资发出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的检查。
(2)周转材料的检查。(3)产成品的检查。(4)销售成本的检查。掌握:
(1)利用虚开发票或人工费等虚增成本的检查。(2)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的检查。(3)擅自改变成本核算方法,调节利润的检查。(4)收入和成本、费用不配比的检查。(5)原材料计量、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检查。(6)人工费用的检查。
(三)费用 1.政策依据 了解:
(1)费用的定义。
(2)专项资金的税前扣除规定。(3)企业间支付费用的税前扣除规定。熟悉:
(1)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固定资产租赁费、借款费用、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规定。
(2)关联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规定。2.会计核算
熟悉: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会计核算。3.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费用界限划分不清的检查。(2)管理费用的检查。(3)销售费用的检查。(4)财务费用的检查。
重点:业务招待费、技术开发费、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广告宣传费、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支出、关联企业借款利息支出的检查。
(四)税金
了解:税金的政策规定。熟悉:
1.税金的会计核算。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税金的主要检查方法。
(五)损失
了解:损失的政策依据。熟悉:
1.损失的会计核算(注意处理损失的程序)。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损失的主要检查方法。
提示:注意税前扣除的损失是否为企业的净损失;应当由保险公司、责任人赔偿的损失,是否计入了当期损益;非正常损失在税前扣除是否经税务机关批准。
(六)其他支出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
(1)其他支出的定义。
(2)公益性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规定。(3)不得在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2.其他业务成本的检查 熟悉:
(1)其他业务成本的会计核算。(2)常见涉税问题。掌握:主要检查方法。
提示:注意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的检查。
3.营业外支出的检查 熟悉:
(1)营业外支出的会计核算。(2)常见涉税问题。掌握:主要检查方法。
提示:注意捐赠支出、财产损失的检查。
四、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
(一)政策规定 了解:资产的范围。熟悉:资产的计税基础。掌握:资产计税基础调整的原则。
(二)固定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 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检查 熟悉:
(1)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政策依据。(2)固定资产增加的会计核算。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虚增固定资产计税价值的检查,属于固定资产计税价值组成范围的支出未予资本化的检查。
2.固定资产折旧及处置的检查 熟悉:
(1)固定资产折旧及处置的政策依据,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的确定;不予在税前扣除折旧的固定资产;转让资产、财产时资产净值、财产净值的确定。
(2)计提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掌握: 主要检查方法,包括折旧范围、折旧计算方法及分配、固定资产处置的检查。
(三)无形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无形资产的定义。熟悉:
(1)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政策依据。(2)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和摊销期限的规定。(3)不得在税前扣除摊销费的无形资产的情形。2.会计核算
熟悉: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的会计核算。3.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无形资产计量、摊销的检查。(2)扩大加计扣除无形资产成本的检查。(3)无形资产处置的检查。
(四)生产性生物资产税务处理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定义。熟悉:
(1)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政策依据。
(2)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折旧年限的规定。
2.会计核算
熟悉: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加、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处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3.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税基础确定的检查。(2)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费的检查。(3)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的检查。
(五)长期待摊费用税务处理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长期待摊费用的定义。熟悉:
(1)固定资产改建支出的认定及税前扣除。(2)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认定及税前扣除。(3)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前扣除。2.会计核算
熟悉:长期待摊费用发生、摊销的会计核算。3.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长期待摊费用计量的检查。(2)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检查。
五、税收优惠的检查
熟悉:税收优惠的政策依据,包括:享受各项税收优惠的条件;享受各项税收优惠的期限;免税收入、减免税所得、减免税项目的区别;各项税收优惠数额的计算。
掌握: 主要检查方法,包括: 1.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条件的检查。2.企业享受税收优惠范围的检查。3.企业享受优惠期限的检查。4.企业享受优惠数额的检查。
六、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税额的检查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
(1)应纳税所得额的定义。(2)不征税收入的范围。
熟悉:税收规定与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不一致时的处理原则。2.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不征税收入的检查。(2)账务调整的检查。
(二)亏损弥补的检查 熟悉:
1.政策依据,包括:(1)亏损的定义;
(2)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盈利的规定;(3)弥补亏损的期限。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包括:(1)企业申报金额的检查;(2)弥补亏损年限的检查;(3)查补金额的账务调整的检查;
(4)境内所得弥补境外营业机构亏损的检查。
提示:注意亏损弥补期限、每年应弥补亏损数额的计算。
(三)应纳税额的检查 1.政策依据
了解:境外已纳税额境内抵免的基本规定(抵免期限、抵免凭证)。熟悉:
(1)应纳税额的计算。
(2)境外已纳税额境内抵免限额的计算。(3)直接控制、间接控制企业的规定。2.主要检查方法 掌握:
(1)应纳税额计算的检查。(2)抵免限额计算的检查。
(3)境外已纳税额境内抵免条件的检查。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稽查方法
一、纳税义务人的检查 熟悉:
1.纳税义务人的政策依据,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纳税义务人的主要检查方法。重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纳税义务的检查。
二、扣缴义务人的检查 熟悉:
1.扣缴义务人的政策依据。2.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重点:临时支付给外聘人员的评审、培训等费用是否按规定代扣税款;通过其他渠道支付给员工的各种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等是否并入工薪所得计算;代扣的税款是否按规定期限足额解缴。
三、征税范围的检查
熟悉:征税范围的政策依据。
提示: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征税范围的区分。掌握:主要检查方法,包括:
1.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 3.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 4.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 5.其他所得和偶然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 6.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征税范围的检查。提示:适用不同税率的所得项目相混淆问题的检查。
四、计税依据的检查
(一)工资、薪金所得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掌握:主要检查方法。
提示:检查是否存在虚增人数分解薪酬、自行扩大工资薪金所得的税前扣除项目及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收入未合并纳税问题。
(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
提示:检查收入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成本费用是否真实、是否超标准列支、业主本人工资及家庭费用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投资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是否按规定合并纳税等问题。
(三)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2.主要检查方法。
(四)劳务报酬所得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是否存在少报、瞒报劳务报酬组成项目,是否存在分解支付“一次”、“一人”报酬所得而扩大费用扣除额、从低适用税率等问题,注意取得的劳务报酬金额是否符合加成征收条件。
(五)其他所得计税依据的检查 熟悉:
1.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计税依据的政策依据及检查。
2.财产转让所得计税依据的政策依据及检查。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计税依据的政策依据及检查。
五、税收优惠的检查 熟悉:
1.政策依据,包括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所得范围。
2.常见涉税问题。3.主要检查方法。重点:
(1)有无将应税奖励混同免税所得;
(2)有无将以实物福利或以“生活补助”名义发放的补贴等混同为免税所得;
(3)有无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等项目计算比例,增加扣除额或变相为员工增加薪酬。
六、特殊计税方法的检查
(一)工资薪金所得特殊计税方法的检查 1.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检查 熟悉: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是否存在一个内多次使用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及重复扣除“速算扣除数”问题。
2.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的检查
熟悉: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2)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是否存在雇佣单位、派遣单位代扣代缴税款时重复减除费用及纳税人不合并纳税问题。
3.从特定行业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检查。熟悉: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2)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特定行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是否 49
存在擅自应用特定行业税收政策、少纳税款的问题。
4.对个人取得的经济补偿金的检查。熟悉: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2)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是否存在虚增工作年限及提高当地上年平均工资标准问题。
5.个人因认购股票等有价证券而从雇主取得的折扣或补贴收入的检查
了解: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2)主要检查方法。注意折扣和补贴的计算是否准确、分摊时间是否超过六个月。
(二)单位或个人为纳税人负担税款的检查 熟悉: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掌握: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核实是否存在不还原计算负担税款而直接计算代扣个人所得税,从而少扣缴税款的问题。
(三)捐赠扣除计税的检查 熟悉:
1.政策依据及常见涉税问题。
2.主要检查方法。重点:是否存在非公益事业捐赠及公益事业捐赠超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的问题。
由于税务稽查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成为征纳关系中的矛盾焦点, 税务稽查人员作为征税的法律主体, 他们的稽查行为和能力, 代表国家的形象和意志, 如果税务稽查执法行为上存在过失或者不当, 就会造成国家或税务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 从而产生经济赔偿责任或者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风险。
当前, 税收征管环境异常复杂, 工作牵涉范围不断扩大, 在新形势下, 如何合理借鉴国外税收稽查好的经验, 积极防范和化解税务稽查风险,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我国税收稽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稽查法规不健全, 执法环境不佳
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中, 对税收稽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缺乏进行明确具体的阐述, 属于笼统的一般性规定。由于法律在税务稽查中的缺位, 导致税务机关的稽查行为缺乏基本详细的法律依据, 地税和国税部门依据自身的财税目标, 按其工作程序, 一般采用税收检查通告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纳税人进行税收抽样检查, 由于法规的不明确性, 公众对税务稽查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 此类案件屡见不鲜。
目前在全国较多地区, 由于税务稽查立法不到位, 税收执法的随意性较强, 良好纳税环境没有形成。税务稽查机构与相关的税务执法机构协调性差, 税务机关部门之间权责定位也不太明确。
税收征管法中对偷税的描述过于笼统, 可操作性差, 难以涵盖形形色色的偷税方式, 在实践中, 税务稽查机构担心行政官司, 对于查处的企业或个人偷漏税行为, 一般采取补征税款和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办法, 税务机关对构成立案标准的涉税犯罪案件较少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对于偷逃税罪的罚多判少, 缺乏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
(二) 对整个税务稽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
很多地区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没有真正按照《税务稽查规程》的要求分工协作, 缺乏一套完善的税务稽查质量考核体系, 税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地监管, 相互牵制机制, 稽查行为不规范, 稽查考核制度不健全, 稽查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
税务稽查可分为四个环节:选案、稽查、审理、执行。构成了整个税务稽查工作监管的大框架, 在工作程序上, 税务系统对稽查工作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现有税务稽查考核监督体系中, 虽然形成了稽查案件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监督体系, 但是往往流于形式, 在监督考核过程中, 将稽查处罚率, 补查税款入库率等指标, 作为重点考核监督结果, 而对于税务稽查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选案、审理、执行等操作环节, 没有明确的量化考核指标。
税务稽查部门人员缺乏对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缺乏全面的风险管理意识, 识别风险的能力不强, 造成稽查执法中的风险产生。
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 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只是针对审理环节的内部审计, 是以管理考核的形式来体现。由于内部审计准备不足, 导致内部控制手段严重缺乏, 例如在选案稽查环节上, 对于同样的一个稽查案件,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85万元, 有的稽查人员可能查出36万元,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三) 稽查选案缺乏科学性标准, 税务稽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稽查案源主要有三个构成:一是举报, 二是在协查过程中产生的案源, 三是人工选案。对于举报的案源确定原则是实名举报必查, 不管举报的事实是否属实, 就必须调查。由于举报人出于私利或专业判断不准, 其中较多的举报案件, 通过调查发现与事实不符, 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人工选案工作由于事先对企业的监控不力, 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真实的把握, 仅凭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 就很难抓住税务稽查工作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不高, 再加上受到“人情”关系和“同事”潜规则影响, 往往对于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 造成税负不公平。
从稽查部门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 税务稽查工作人员业务综合能力低下, 专业人才缺乏。在税务稽查工作中, 难以对有关案件作出准确判断, 目前税务稽查人员仅占整个税务系统人数的10%左右, 其中能够独立查账的人员只占稽查人员总数的25%左右。复合性人才严重短缺, 执法能力不强, 有的稽查人员无所事事, 吃喝玩乐, 有的出于个人私利, 教唆纳税人偷逃国家税款。
二、美国税收稽查概况
美国重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 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富有成效的体系。税务稽查实现了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降低了税务稽查风险, 实现了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美国的税务稽查风险管理主要通过科学的稽查选案、高效的稽查方法以及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一) 稽查选案及稽查办法
在选案环节上, 各税务部门通过计算机纳税申报筛选系统, 将具有不同风险的纳税人筛选出来, 实行差别式选案, 使稽查对象具有针对性特点, 其基本做法是:在总部专设税务计划调研处, 主要负责稽查的规划、调研、制定及任务的下达, 每年的6月份公布年度稽查计划, 下达到小区税务局。小区税务局根据总部的稽查计划, 通过筛选提取确定稽查对象, 基层稽查人员只有不到5%的机动权。选案后, 移送相关部门进行税务审计。
在美国税务稽查的方法主要有信函审计、案头审计、现场审计。对所产生的审计对象, 实施差别式风险管理, 风险由低到高进行税收稽查排列。在对公司的审计中, 推行了“行业稽查专门化计划”, 涉及约90个重点行业。美国国内收入局在对纳税人检查中, 每年大约有10%的大中型企业会被稽查, 重点控制税源。对稽查出的一般性问题, 采取追缴税款, 经济处罚。对于少数情节严重的案件, 则移交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查办。
(二) 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备
美国有完善的税务稽查法律保障体系, 如美国税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制度, 设有税法法庭。在税务行政诉讼上, 纳税人要求有举证的责任。涉税刑事案件调查局 (CID) 权限大, 如发出传票, 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信息并约谈纳税人;向有关第三人搜集信息;向联邦区域法院申请搜查令, 扣押并带走物证;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 必须在很短时间内证明其有罪;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三、德国税收稽查概述
德国纳税意识在全球范围内最强, 德国每年发生3万多起偷税漏税逃税案件, 涉及税款数额大约100多亿马克。德国各种税务管理组织联系密切, 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 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促进了税务稽查在德国的发展。
德国的基本做法是:税务征收、税务检查、税务违法案件调查, 实行三权分立, 权责分明。税务征收 (包括联邦和州) 是税务征收局的主要任务;稽查局主要负责对大型企业和税务征收局所移送的案件和举报的案件的检查, 同时做出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专门负责查处违法犯罪案件的机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 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对税务稽查局移送的案件和群众举报的犯罪案件进行刑事侦查, 并提起公诉。在德国的税务机关中, 税务征收局中的稽查处、税务稽查局、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都有税务稽查职能, 在案件的稽查深度、稽查手段、处罚力度等方面, 最有权威的是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如果纳税对象有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的嫌疑, 一旦被税务稽查局检查发现, 被调查者拒不承认, 通过正常的税务稽查程序又难以取得证据的, 税务稽查局可以将案件移交到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处理, 调查局对嫌疑纳税对象的全部涉税事项, 进行全面的、具体的调查取证。在实施税务检查中, 采用刑侦手段进行配合调查。如果发现偷税漏税者存在出逃迹象时, 经税务违法案件调查局局长批准, 对偷税漏税者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对偷税漏税者的工厂、商店及其他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查封和搜查, 可以对偷税漏税者个人进行人身搜查。案件一旦被查处, 相关偷税漏税者除补交税款、加收利息、罚款外, 还会以涉嫌犯罪的案件, 提起公诉。
德国也是通过计算机分户筛选得出税务审计对象, 在计算机内输入纳税人的相关纳税情况等信息资料, 通过计算机自动程序, 自动生成纳税被查对象清册, 然后根据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信息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确定实地调查对象、户数。
德国在对大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 税务机关首先确定对大企业的稽查期, 采取连续的稽查方式, 而对于其他小型企业的纳税稽查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三年。税务稽查局可随时对大企业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存在偷税、漏税的嫌疑就会及时侦破。
德国税务刑事调查的工作人员, 在任职资格上, 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必须有1年以上税务稽查员经历, 并经过特殊专业培训, 通过相关考试, 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对确保税务刑事调查人员素质, 促进税收强制的有效性, 减少偷税逃税案件的发生,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美国、德国税收稽查特点
通过上述分析介绍可以看出, 两国税收稽查都是依托于现代化的稽查管理模式, 税务稽查机构所实施的税务稽查是完全独立于税务征收系统之外的, 分设税务稽查与税务征收机构。司法保障体系为税收稽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赋予了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使税务稽查能力得以加强。在稽查信息的收集和稽查工作中, 计算机手段覆盖所有的相关环节。
两国对于税收稽查处理, 采取两种税收处罚措施:一是加收滞纳金或利息、罚款等经济处罚;二是拘留、判刑等刑事处罚。
五、反思
由于我国实施新型税收模式时间不长, 有关法规建立、税收征管环境、人文思想、人员素质等方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 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应该充分的吸收消化国外的成功经验, 冷静分析我国税收稽查中的种种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 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 税收稽查的良好环境和稽查模式, 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稽查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税务稽查;执法;体制;特点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税款义务和其他税法义务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的全部活动。它是国家税收职能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其基本任务就是依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保证依法纳税的实施。税务稽查体制是税收征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税务稽查法规体系
税务稽查的法规体系是税务稽查执法的基本法律依据,它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构成。按其职能划分,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的法律,主要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税务稽查程序法等。在程序法中,税务稽查程序法占重要的地位,它既为税务稽查执法提供标准和规范,又为纳税人提供自身权益的保障。
二、税务稽查执法程序与职责
(一)税务稽查执法程序
我国税务稽查执法模式是行政执法,税务稽查程序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立案,凡是达到立案标准的案件适用一般程序,其他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包括稽查选案、稽查实施、稽查审理、稽查执行4个部分的内容。并按照“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原则有效运行。
(二)税务稽查执法工作的职责
税务稽查执法分为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以各税种统查的日常稽查为主,以专项稽查和专案稽查为补充。日常稽查、专项稽查由省(市)局稽查局统一制定和安排,下达给市(县)各稽查局执行。税务局各业务部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或政府的要求,需要对某个税种或税务管理的某一方面提出专项稽查的,应书面提出稽查事项列入专项稽查计划下达执行。专案稽查主要由各级稽查局承担,主要是各级稽查局受理的举报和上级交办的各种税务稽查。
三、税务稽查执法体制的特点
(一)从立法层面看,税务稽查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别制定和颁布。
税务稽查的法律法规不仅注重实体法,而且更注重程序法。在税务、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证监会、银监会5个行政执法部门中,只有税务稽查的法律法规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分别制定、分别颁布的,其他行政部门稽查执法依据都是实体法和程序法在一部法律法规里面。
(二)从执法主体看,各级税务稽查局与各级税务局都是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各级税务局是税收行政执法主体。各级税务局稽查局的行政执法内容主要是税收检查、案件稽查以及行政处罚等。虽然各级税务局稽查局是各级税务局下属的一个部门,但是法律赋予其独立的执法权,各级税务局稽查局可以独立对外做出行政处罚,受理行政复议,参与行政诉讼等。这是税务稽查体制区别于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证监会、银监会等行政执法部门稽查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从执法权限看,税务稽查具有与其工作目标相适应的广泛的行政执法权限。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税务稽查有到被调整单位和个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货物存放地、车站、码头、机场等单位调取有关凭证和资料的权力;有询问被调查单位和个人以及责令其提供资料的权力;有要求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纳税担保的权力;有冻结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存款账户的权力;有扣押、查封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商品、货物及其他资产的权力;有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被调查个人出境的权力;有依法拍卖、变卖被调查单位和个人的商品、货物及其他资产的权力;有对税务违法行为进行追补税款、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权力;有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权力。
(四)从机构设置看,省级以下的各级税务稽查局实行“垂直领导”,以保证税务稽查的统一性。为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执法的一致性,国家税务总局对各级税务机关机构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各级税务局稽查局对外是独立执法部门,对内是各级税务局的下属机构。它表现在各级税务局稽查局对稽查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实行各种税务检查一个渠道布置,各种税务稽查情况、信息、数据一个部门出来,实行税务稽查“事权”的垂直集中管理。
(五)从责权配置看,税务稽查“事权”、“人权”和“财权”真正实现垂直集中管理。没有“人权”和“财权”的保证,税务稽查的“事权”的垂直领导和集中管理很难实行。为此,在“人权”方面,各级税务局稽查局的干部人事管理由省级税务局垂直管理,稽查干部的工作考核与其他税务干部的考核分开,根据税务稽查工作的特点单独制定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在“财权”方面,为确保税务稽查办案经费用于稽查办案。从税务稽查工作实际需要出发,从稽查收缴的查补收入和罚款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退稽查经费,专款专用,专户管理。这样既保证了稽查办案经费的需要,又加强了收缴税款和罚款的案件执行力度。有了“人”和“财”的保证,税务稽查的“事”才能顺利开展。(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地方税务局)
参考文献
[1]何至.论新形势下我国税务稽查体制的变革取向[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2]刘次邦,李鹏.对我国税务稽查法律制度变迁的几点思考[J]. 税务研究,2007(1).
[3]郭焰.税务稽查规范与实践[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4]边俊杰.关于加强税务稽查职能的思考——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分析[J]. 财政监督. 2007(12)
[5]李亚民,佘镜怀.借鉴国外绩效管理方法 构建我国税务稽查绩效管理模型[J]. 涉外税务. 2011(04)
[6]宋杰.税务稽查如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J]. 中国税务. 2004(05)
临沂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临沂市地方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征管新模式的要求,按照省局税收征管改革的部署,积极探索税务稽查管理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实行“一个集中、两个统一”、抓好“四个环节”、完善“三个体系”,在全市地税系统实施了集中统一稽查,较好地发挥了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提升了管理层次和水平,实现了税务稽查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
一、实行“一个集中、两个统一”,构建集中统一稽查模式,实现稽查管理规范化
所谓集中统一稽查,就是在科学划分征收、管理、稽查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统一调配稽查力量、统一制定稽查计划,完善稽查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为税收工作全局服务。
(一)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根据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新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需求,重组征管业务,界定职责范围,重点是将税务稽查职能从农村征收分局完全剥离出来,集中到县级稽查局。县级稽查局对辖区内所有纳税户的涉税情况实行动态监控。征收单位主要负责基础涉税信息的采集、录入,以及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扣缴税款等事项的审核、查验和动态管理。通过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规范了征、管、查三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了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岗位之间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信息共享,形成有机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较好地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后,市稽查局的职责也由以实施市区范围内的税收检查工作为主,转变为税务检查与系统业务管理并重。
(二)统一调配稽查力量。人员力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制约稽查工作开展的“瓶颈”所在。为此,我们在集中县级税务稽查权的基础上,着力在充实稽查力量上下功夫。去年四季度,全市各级采取内部挖潜的办法,通过考试、考评,充实稽查人员80余人,使县级局稽查人员平均达到了20人以上。部分整体人员紧张的县级局,还通过考试从征收单位选拔兼职稽查人员近70人,在检查任务繁重时,由稽查局统一调配和使用,基本满足了当前稽查工作需求和发展需要。市稽查局实行稽查人员备案制度,进入和调出稽查队伍都要向市稽查局备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稽查队伍的稳定性,保证了稽查工作的质量。通过统一调配稽查力量,克服了过去因稽查人员少带来的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分离”流于形式的问题,规范了稽查工作流程,实现了各环节之间的制约和配合。
(三)统一制定稽查计划。县级稽查局综合上级部署及征收管理部门的检查要求,经过科学筛选,确定稽查计划,经县局批准后上报市局。市局汇总分析后,对实施稽查的时间、对象、目标、任务等做出统筹规划,制定统一的稽查计划,下达县局落实。通过“一上一下”的稽查计划管理制度,解决了县级局由于行业管户少、可比对性差等原因造成的稽查计划方向性不强、目的性差的问题。在制定稽查计划时,市稽查局可确定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或根据县级局的提请,直接组织实施上级稽查或交叉稽查,以排除方方面面的干预和约束。今年,我们提请市政府以临政发[2004]25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综合治税专项行动暨地方税收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是清理漏征漏管户和房屋租赁业税收,开展6个行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地方税收检查,并收到了明显成效。截止9月底,全市共清理漏征漏管户3600余户,清理房屋租赁业税收1560万元,检查行政事业单位928户,完成4个行业的专项检查,查补各项收入5100余万元。
二、抓好“四个环节”,优化稽查工作流程,实现稽查管理精细化 围绕集中统一稽查模式,我们紧紧抓住稽查工作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式,建立起了分工精细、衔接紧密、相互制衡、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一)依托信息监控科学选案。实施集中统一稽查,使大量的数据信息集中到市局,为科学选案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此,在选案环节,我们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人工选案的经验标准化和数据化。依据市级数据集中信息,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归集分类、分析对比,从众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中选出最有可能的逃税者,列入稽查重点。二是建立税务稽查信息监控系统。在全面掌握市级税源状况的基础上,延伸监控县、区年应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加强同征管部门、国税局的联系,依据内部交换和外部获取的信息,对企业进行数据间逻辑分析、纵横向比对,为确定稽查对象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健全群众举报网络。重视税务举报工作,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加强新闻宣传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大力推进社会综合治税,让广大群众、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协税护税,以补充税务稽查的线索来源。
(二)实施公示稽查规范检查。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公示稽查办法,除举报案件和专案检查外,对所有计划检查的单位均先进行公示,通过“先公示稽查,后重点稽查”两大循环,增强重点检查的针对性,保证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引导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检查过程中,以充分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实行查前辅导、查中约谈、检查限时。检查结束后,实行查后建议,对每一户被查对象,在下达《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下达《税收检查整改建议书》,就涉税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同时抄送其主管征收机关。行业检查结束后,综合分析行业检查结果,制作《税收征管建议书》,送达相关征收部门,有针对性地强化税收征管。通过公示稽查,提高了税务稽查工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实现了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杜绝了暗箱操作,切实维护了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建立三级审理制度公正审理。在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三级审理制度和大要案备案、复查制度,保证了审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一是稽查局审理部门初级审理。审理部门负责对所有税务检查案件进行初审。市级审理部门对税额20万元以下、县级审理部门对税额1万元以下,且案情简单的案件,可直接提出审理结论报稽查局长批准后执行。二是稽查局案件会审小组集体会审。市级对税额20—50万元、县级对税额5万元以下,或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进行集体会审。通过会审能够提出执行审理结论的,按会审结论执行。三是上级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对市级税额50万元以上、县级税额5万元以上,或案情复杂、纳税人违法情节严重的案件,提交上级局审理委员会审理。四是实行市稽查局案件复查和大要案备案、复查制度。对县级税额50万元以上的案件一律报市稽查局备案。对案情较为复杂、难以准确定性的案件,经县级局提请,市稽查局在定案前可直接参与审理,以避免重复检查。对上县级局审结的案件,市稽查局还要进行复查率不低于10%的案件复查。通过严格、公正审理,保证了所查处案件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执法规范。近年来,全系统未发生行政诉讼败诉案件。
(四)运用法律手段有效执行。我们积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严厉打击偷、抗税行为,净化税收环境。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全市专项检查和行业检查中,一般统一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对稽查案件的处理做到“同质、同性、同标准”,保证处罚的公开、公正、公平。对县级局处罚难、执行难的案件,市稽查局必要时予以协助。去年以来,市稽查局行政处罚率和滞纳金加收率均为100%,县级局行政处罚率达到90%以上,滞纳金加收率达到100%。2002、2003年全市地税系统各级稽查部门分别查补收入5332万元、7373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47%、103%。其中,市稽查局2002、2003年分别查补收入947万元、1701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103%、364%。今年1—9月份,又查补收入6142万元,同比增长42%。
三、完善“三个体系”,保障集中统一稽查模式有效运行,实现稽查管理科学化
我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稽查岗位职责体系、稽查管理监控体系,对稽查行为和管理行为实行严格的跟踪考核和过程控制,确保了集中统一稽查模式的科学、有效运行。
(一)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一是开发使用税务稽查软件系统。我们与北京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兼容性强、功能齐全的税务稽查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案源管理、检查管理、审理管理、执行管理、领导审批、稽查报表、综合查询分析和系统维护8个功能模块,实现了从选案到执行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处理和无缝连接。同时,该系统还与现行税收征管、社会综合治税管理等软件实现了数据共享,为稽查工作各个环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该系统已在市稽查局和沂水县稽查局试运行成功,并将在全市稽查系统推广运用。二是推广应用标准化电子文书。采用统一标准的表格形式设计了22种税务稽查文书,并将所有稽查文书纳入计算机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学化、程序化的稽查文书管理体系,保证了稽查资料的标准化,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稽查效能。如我们分税种、分行业设计检查工作底稿,把各项必备指标全面反映出来。检查人员只要将所有调查取证资料纳入计算机管理,就可以相互取证、逻辑核对,形成检查结论。
(二)完善稽查岗位职责体系。一是科学设定岗位职责。按照权责一致和科学效能的原则,制定《临沂市地方税务局税务稽查工作流程》,将整个稽查工作分为综合、选案、检查、审理、执行5大类,设置局长岗、分管局长岗、科长岗、计划分析岗、案源管理岗、检查实施岗、案件审理岗、案件执行岗等18个岗位,定岗、定人、定责。二是实行主查(审)人负责制。在市稽查局、县级稽查局实行主查(审)人负责制,明确主查(审)人的职责、权限,突出其在稽查办案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查(审)人全面负责检查(审理)工作,并对所检查(审理)的案件负永久性主要责任。去年10月份,通过资格考试、业绩考核,在全市稽查系统共选拔39名主查(审)人,并纳入市稽查局人才库管理。三是加强稽查人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查代训、以考促学等形式,不断提高稽查人员的岗位技能,适应稽查工作需要。去年以来,我们先后抽调县级局240人次参加市稽查局专项检查,基本使稽查人员轮训一遍;先后有2人进入国家级稽查人才库,10人进入省级稽查人才库,并有1人获得去年省级稽查能手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前不久市局开展的“国庆杯”地税知识竞赛活动中,有6名稽查人员进入前十名。
(三)完善稽查管理监控体系。一是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健全完善了税务检查、税收执法、队伍建设、优质服务、行政管理5大类52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内容齐全、形式统一、标准明确的行为准则,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下发稽查系统人员人手一册,严格执行。二是严格落实稽查执法责任制。按照省局的部署和要求,健全落实稽查分级审理制度和案情分析、通报制度,完善税务检查案件复查制度和稽查错案追究制度,对稽查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监控,切实做到了稽查权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和制约就延伸到哪里,减少了人为因素和执法的随意性。三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在全市范围内逐级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把稽查各项工作全部纳入考核中,并按百分制折算纳入市局对县局的综合考核中。市稽查局既考核县级稽查工作,又考核内部科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核体系。今年,我们又根据省局基层“六好”创建的要求,将稽查工作分解量化为400分的考核指标,规定凡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一律不得评为“六好”基层单位。
集中统一稽查强化了市级稽查系统管理职能,既有利于加强执法监督,又提高了稽查执法水平;既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又优化了税收环境;既推动了税收征管质效的提高,又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高幅增长。今年1—9月份,全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4.07亿元,同比增长26.48%,增收2.94亿元。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某省国税局稽查局接到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转来举报信,举报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涉嫌巨额偷税。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A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品牌调料、火锅底料,近两年开发出多种规格型号的调味品、小食品、肉食品、蔬菜制品、非酒精饮料等产品。公司下设行政、生产、财务、配送、销售、研发等部门。
销售部下设四个办事处,分片负责国内三十多个销售点的经销业务。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检查组调阅了A公司有关税收申报资料,排查出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一是A公司税负偏低。
调味品企业成长性强、市场广阔,且A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效益突出,产品覆盖面广。公司成立3年多时间里,资产规模扩大到1500多万。近5年A公司综合税负率却在2%左右,各年末均无留抵进项税额。二是纳税申报存在疑点。
A公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均申报的是开具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销售收入,没有申报未开销售发票的销售收入,这与一般情况不符。因为A公司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超市或私营企业、个体批发商等,相当一部分经销对象不需要发票,应该有未开发票的销售收入存在。
于是,检查组明确了检查方向与手段,决定先派人到A公司实地调查,掌握企业机构分布情况,然后突击调账检查,并明确检查重点是财务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及保管配送中心等部门,检查资料以账簿凭证等书证为主,对电子数据要求复制存储并打印。
检查人员共分3组实施检查:
第一小组检查财务室,重点提取财务数据,用移动硬盘现场拷贝电脑数据库;
第二小组检查销售部,重点收集客户档案资料、销售统计报表、业绩考核表等资料;
第三小组检查生产车间和保管配送中心,重点检查生产记录、产成品库存,看是否账实相符。
(二)具体检查方法 1.突击检查,调查陷入困境
检查组按计划对A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公司对税务检查积极配合,没有发现正常会计核算资料以外的涉案书证、物证。检查组调取了账簿凭证,分类统计分析产品、包装、材料购进数据,另外梳理了银行账户资料、管理记录、生产材料等资料。对包装物与产成品的统计分析发现:
一是包装袋购进量大、规格复杂,无法准确统计。
A公司有38种规格的常用小型包装,购进包装的计量单位有件、箱、斤、袋、个等,个别购进发票没有数量、只有金额,会计账簿只核算大类,没有分品种、分规格核算,记账不明晰;
二是包装用量与成品计量单位对应关系复杂,难以从包装用量推算产品出厂情况。
A公司成品出入库与销售结转均以“件”为单位,不同系列产品每一大件内又有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小包装。如火锅底料产品有168g、200g、330g、400g等系列型号,从包装数量上无法精确统计和定量分析,因此要从账务核算上直接发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2.扩大调查,发现重要线索
为了打开僵局,检查人员决定到超市、集贸市场收集A公司不同品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调味产品,与账簿记录的产品包装品名、型号、规格等进行比对分析。终于,检查人员在一个小包装袋上发现该公司除在税务机关登记的生产地址、电话外,另有一个销售部电话。
检查组分析认为,这个销售部很可能是企业的核心总部或其账外经营的销售核算地。于是检查人员从发现的销售部电话号码入手,到电信部门查询电话使用人登记信息,发现该电话号码是以个人名字登记的电话,地址在某某路16号。检查人员到某某路16号,通过与小区物管联系,找出了电话号码所在的大楼及楼层门牌号,并到现场调查销售部办公室。
检查组对销售部实施突击检查。当稽查人员突然现身A公司销售部并出示检查手续和证件依法展开调查时,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公司员工神情慌张,有的急忙收拾资料、关闭电脑,对问话支支吾吾。
检查人员从现场一部电脑中发现A公司一批商品出入库统计和各片区市场营销布局、销售业绩考核等重要数据,当即对相关数据进行打印并交当事人签字盖章,固定电脑数据资料,并对各办公室的涉税资料进行仔细收集和归类。
检查人员用从该销售部电脑中提取的各销售片区收入业绩考核的统计数据,与会计账簿记载的收入数进行比对,发现该销售部的销售统计数明显大于财务的记账数,判断A公司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但从该销售部除了取得上述销售统计数据外,没有提取到其他账外涉税凭证。
同时,检查人员依法对A公司老总邓某进行询问调查,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在此期间,邓某四处网罗关系说情,希望“尽最大努力让公司自己纠正,尽可能在税务机关处理不移交司法机关”。
3.内查外调,取得关键证据
面对上述情况,为取得案件的突破,市国税局领导根据案件进展,将检查组人员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从销售部收集的经营资料入手,重点查找整理违法线索。另外一组从购货方入手收集其隐匿收入的证据。检查人员在该公司客户群中选出一批购货商,从购货方逆向调查该公司的商品流、资金流,收集销售发票、购销合同、银行凭证等涉税资料。
经过努力,在上述购货商提供的货款支付凭证中,发现几张银行转账支付凭证回单,收款方开户银行是某农行分理处,收款单位是A公司,但这个账户账号不是A公司登记注册的结算银行账户账号,说明A公司还另有一条资金流渠道。
检查人员当即开具“税务机关检查银行存款许可证明”,从银行查明这就是A公司的账户,该账户从开设以来,发生大量资金往来,从该账户的银行原始原始凭证中可看出,许多销售货款被汇入该账户。A公司偷税违法事实浮出水面。
检查人员依法再次对A公司老总邓某进行调查询问。在铁的事实面前,邓某经过长时间的复杂思想斗争,终于如实交待了偷税违法事实,并通知家属将隐匿于账外的涉税资料交出,至此该偷税案案情已水落石出。
4.发起协查,违法事实
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归类整理,检查组向购货商所在地国税局发出协查,对购货商与A公司的资金往来、货物往来、购销合同等进行认定,固定关联证据,确认违法事实。
三、案件总结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A公司偷税案是一起隐蔽性较强的案件,从作案手段上反映了当前偷税违法行为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该公司有较强的反稽查意识,在经营机构设置上首先考虑隐密性,以多处存放涉税资料的手段应对税务管理与检查,并且采取了多重防护措施,一旦一个机构暴露问题,其藏匿保管的涉税违法资料有转移的时间和空间,让税务检查很难深入,反映了当前偷税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
二是偷税目标明确,虚假账务处理更具欺骗性。开发票的收入全额记账,不开发票的收入不记账或少记账,用虚假记账依据应对税务管理检查,隐瞒收入的欺骗性较强,增大了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难度。
(二)工作建议
税务稽查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税务、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对纳税人经营地址、银行账户等相关经营的信息交换处理平台,对大力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只有通过充分掌握和分析应用纳税人的全部经营信息,才能掌控纳税人经营情况,并最大限度地遏制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案例二:某路桥建筑公司虚列成本偷税案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某市地税局接到省地税稽查局交办的某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涉税举报案件。市地税局责成市稽查局限期查办,尽快查处此案。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人代表张某,经营范围以公路工程施工为主。公司根据每年中标工程情况,成立相应的项目部,每个工程项目应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由施工地税务机关委托项目指挥部代征,各项目部单独设置账薄,年终损益并入公司统一核算,汇总后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地方各税。今年共有两个施工项目,为甲省某公路A标段和B标段,均为当年施工及完工决算。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经过仔细研究,检查组确定了详细的检查预案。
1.对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业务进行了学习,熟悉并掌握了相关的行业情况。
2.查阅企业的一户式档案,了解其财务资料和纳税情况,并同时调阅了本市其他大型路桥建筑公司的财务资料,进行了行业比较,发现该企业与同期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利润率低10%左右。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检查重点在企业所得税特别是成本方面。
3.根据企业的核算特点,决定对公司本部和两个施工项目部进行同时突击调账检查,不给企业以从容准备的机会,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检查具体方法
根据检查预案,检查人员确定了以下具体检查方法:项目部与本部同时调取账簿;涉及资金流向进行外部调查,从银行等部门取得证据;对异地难以查证的问题发函协查或实地调查。同时,专门拟定了与企业相关人员谈话方法:视情况采取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分别谈话询问的方式,反复进行正面交锋,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出其违法手段,由其自己说清事实,争取使企业相关人员彻底抛弃侥幸心理,交待违法事实。1.账面检查
在检查初期,由于该企业下属的项目部单独建账,检查组分成不同小组对这两个项目部进行独立检查,这样工作的结果使检查出现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战的问题,并且由于事前办案人员没有掌握企业偷逃税具体线索,且企业法人代表和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稽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检查组对企业突击调账检查中,除发现企业在财务列支中存在多列费用及部分白条入账等一般性问题外,未发现重大偷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筛选企业违法疑点,如何找到案件查处的突破口,成了关键性问题。2.寻找疑点
检查组经过反复分析,决定改变就账查账的传统做法,确定以企业账簿和凭证为线索,选择重要疑点,结合外围协查进行案件突破的工作思路。按照新的工作思路,检查组又对企业财务核算账簿和各种原始凭证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审查。审查中发现,一是企业在A、B项目部列支了大额的机械租赁费、材料费及人工费,发票均为施工地税务机关代开的建安及运输业发票,金额近亿元。提供发票单位是乙省有开票能力的企业,既然有开具发票的资质和能力,为什么要代开?情况明显异常。检查组向提供设备租赁业务的两家公司所在地乙省地税局发出协查函。协查发现,两家租赁公司虽在乙省注册,但注册后并没有发生业务即消失,已列入非正常户管理。经双方税务机关进一步核查,其中之一的租赁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实际是T公司员工,检查期间已无法找到王某。
为搞清其业务的真实性,检查组决定,以T公司向租赁方支付的资金流向为切入点,循踪溯源,查明真伪。于是以其支付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的第一笔设备租赁费为突破口,检查其汇票去向。经查,T公司A标项目部通过工商银行汇给租赁公司的150万元,未汇入租赁公司账户,汇票收款人为王某;同月,王某又以汇票背书的方式,在开户银行直接将该笔资金背书转让给了T公司。T公司收到该款后入账列入往来款,这样,在列支完工程成本后,付出的租赁设备款又回到本公司账户中,形成“资金回流”。
同时发现,企业在施工材料核算上,工程成本的真实性有待核实。检查组针对A项目部和B项目部同时施工,单独记账的情况,将检查重点放在该企业两个项目部之间往来账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比对与审核上。将两项目部相关联的往来账款分别制成表格,集中相互比对。经检查发现,该公司今A标段购入施工材料未进入库存而直接列支了工程成本。A标段结束后,将剩余大量已计成本的材料转交给B标段列支,A标段并未冲减工程成本,造成材料成本的重复列支。3.调查取证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怎么样取证以及证据链的完整与否又成为案件查处的重点。检查组根据检查出来的违法事实,以及该企业账务核算的特点,理清思路,就企业违法的事实应取得的证据进行梳理,利用电脑绘制图解,将公司、项目部、租赁公司和银行等作为图上个体,由现有的线索绘制其中的款项往来,较直观地判断是否合理,将看似繁杂的业务简单化,找出疑点,进行核实取证。在取证过程中,检查组人员前往施工地进行调查取证,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从银行凭证中将所需证据全部找到并复印,固定了证据,为该案件的顺利查处提供了证据保障。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某路桥公司在账簿上重复列支材料费,多列工程材料成本1038万元;利用在异地假办公司,采取假租赁方式在账簿上多列机械租赁费支出8417万元,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二)处理结果
经税务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税务机关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追缴该单位少缴的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上述税款从滞纳之日起至实际缴纳入库之日止,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单位在账簿上多列支出,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的行为认定为偷税,处以少缴税款1倍的罚款,金额2363.75万元。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办案人员具有工作责任感,是案件取得突破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案件查办效果,稽查局抽调了具有实践经验的办案人员,办案人员不仅工作能吃苦,而且善于在企业财务核算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疑点,找到正确的突破方向。正因为人员得力,为案件的成功查办提供了保证。
2.树立办铁案的思想,是提高办案质量的关键
办案之初,检查组就坚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该案办成铁案的思想。检查中发扬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放过任何疑点,不遗漏每个有用数据。对企业大量电脑录入的发票,账簿中数据比对,每个违法事实证据,每份询问笔录都反复推敲,做到了明白无误,确保了案件查办的质量。
3.加强协调协作,是办好专案的重要环节
在案件查办中,由于企业执行新的财务核算制度,为保证案件查深查实,检查组在办案中,坚持掌握不准的问题及时请示,与相关单位及时协调沟通,提高了协查效率,保证了办案效果。4.保密措施得当,是顺利查处办案的重要措施
在案件查办之初,市局领导就对保密措施作了专门的指示,务必对内、对外就案件整个查处过程进行保密。由于保密措施得当,被查企业在检查初期无法掌握税务机关的检查进展情况,不能做出对违法事实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案件查处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建议
1.加强对外出经营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征管
该案中T公司所成立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这也是当前建筑安装行业特别是路桥企业的行业特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在向其项目部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后,日常管理中难以对其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而经营地税务机关又没有对其企业所得税的管辖权,使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出现盲点。结合本案,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要了解外出经营单位的经营动态,及时掌握其财务及纳税情况,有必要到实地进行调查,与施工所在地的税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进行动态的管理。
2.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以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日常监管
基层征收管理分局、税收征管员对一些重点企业、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或者招商引资日常监管仍显不够,在思想和认识上仍然存在重点企业自身管理比较严,财务规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这样的误区,并没有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没有准确掌握企业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以及企业的账务处理情况。在日常检查方面往往只满足于一般性管理检查,从而导致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失之于宽。
3.加大对利润率明显低于同行业企业的稽查力度
界定虚开主要从纳税人是否有货物交易、购货与发票内容是否一致、资金结算往来情况、纳税人是否故意隐匿事实真相等方面来判定;有时违法者通过中间人完成出售和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
(一)、开票方虚开专用发票主要证据:
1、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领购簿》,并取得发票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
2、纳税申报表、税收缴款书、为虚开取得的进项抵扣凭证。
3、相关账册凭证、货物进出凭据、生产过程资料、货物出入库单据、运输单据及相关合同、协议。
4、资金往来凭据。
5、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勘验笔录、询问笔录、视听资料。
6、有关部门等出具的生产能力、交易行为的鉴定结论。
7、发出协查的回复资料及受票方取得虚开发票的已抵扣证明。8.、已证实虚开发票的证明等。
9、其他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的资料。
(二)受票方主要证据:
1、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
2、相关账册凭证、货物进出凭据、生产过程资料、货物出入库单据、运输单据及相关合同、协议。
3、资金往来凭据。
4、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勘验笔录、询问笔录、视听资料。
5、取得虚开发票的已抵扣证明。
6、其他与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的资料。
二、如何认定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1、刑法第三十一条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对于单位犯罪,通常情况下除需对单位判处罚金之外,还应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即所谓的双罚制。
3、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单位的部门负责人等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当其在单位犯罪中起着组织、指挥、决策作用,所实施的行为与单位犯罪行为融为一体,成为单位犯罪行为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上述人员才能成为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三、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
1、不合规票据列支成本、费用,应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以“无抬头”、“抬头名称不是本企业”、“抬头为个人”、“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以前发票”,甚至“假发票”为依据列支成本、费用,这些费用违反了成本、费用列支的真实性原则,应当进行纳税调整。
2、企业申报扣除的各项支出,应当能够提供证明支出确属当期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所称适当凭据是指能够证明企业的业务支出真实发生、金额确定的合法凭据,包括外部凭据和内部凭据。根据应否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外部凭证分为应税项目凭证和非应税项目凭证。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
六、关于企业提供有效凭证时间问题: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
四、税务稽查基本方法
1、列出各种税种存在的主要问题:税基、征税范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重点问题、频发问题和盲点问题。
2、收入方面:查合同、查发货单、查库存、查仓库、查价格、查往来。
3、成本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入库凭据、查仓库、查相关费用、查领料单、查消耗,查方法,行业比对和预警值比对。
4、费用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手续、查制度、查限额费用、查关联方费用、查费用增减合理性、查所
4、费用方面:查发票、查付款、查合同、查手续、查制度、查限额费用、查关联方费用、查费用增减合理性、查所属期。
5、税金方面:查税款所属期、查申报数额、查有无完税凭证。
6、损失方面:查制度、查凭据、查内外部证据、查申报、查鉴证、查进项转出、查保险。
五、历年税务稽查关注领域风险点归
1.收入:是否隐瞒收入;收入确认时间的及时性与金额的准确性;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种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2.扣除:是否虚列支出;扣除的真实性、相关性、合理性、配比性;票据的合规性。3.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合法性和程序性。4.亏损弥补的真实性。
5.税前扣除资产损失的真实性、资料充分性、程序合规性。
6.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是否相符,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六、引发税务稽查的重要财税信息体现 1.营业额大但长期亏损或微利经营; 2.长期亏损但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如不断增资、从股东或其他企业尤其是关联企业不断借入款项、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大、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等); 3.营业额大且微利经营但销售对象或订单来源单一; 4.常规判断有边角料、废品等出售但无其他业务收入; 5.长期不作盘盈、盘亏处理;
6.有直接长期股权投资或其他关联关系但不进行关联往来申报; 7.税收优惠期间利润高,优惠期满后利润率下降较大; 8.施工企业营业额高但应收账款不符合正常比例;
9.增值税税负波动大或连续3个月零申报及长期税负水平低于同行业; 10.增值税税负高但所得税税负低;
11.一般常规性企业但支付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使用费金额较大并呈增长态势; 12.资本公积项目余额大;
13.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项目余额大; 14.预收、预付账款项目余额大; 15.存货项目余额大且不断增长;
16.增值税留抵税额大但存货余额小且明显不匹配; 17.进料加工企业但内销收入增长较快的;
18.常规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强但个人所得税申报金额较低; 19.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表项目关系存在错误;
20.拥有不动产(尤其是土地)的企业但进行股权转让的; 21.广告公司应付(或预付)账款项目余额大; 22.未分配利润项目的余额大幅度下降;
23.房地产开发企业利润表申报的利润率长期与预缴所得税采用的预计利润率趋同的; 24.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利润表反应的金额与缴纳的所得税不配比; 25.有明显迹象拥有或使用较多的不动产但未申报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 26.营业外收入、财务费用、投资收益项目金额变化较大; 27.在内发生重组并购交易的; 28.向境外(或关联企业与个人)大额支付商标使用权费、管理服务费等非实质性劳动支出; 29.营业收入大但印花税申报金额小的; 30.关联交易迹象明显的。
七、销项税的检查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9.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0.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八、进项税额的检查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货物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税货物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5.是否存在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但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5.是否存在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但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6.是否存在购进材料、水电、燃气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7.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8.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九、营业税的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计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7.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8.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9.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10.与增值税之间的混合销售处理不当。
十、所得税收入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设置账外账,隐匿或少报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等
2.通过往来账隐匿或者延迟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3.通过往来账隐匿边角废料收入、价外费用等 4.混淆收入确认上的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5.分期收款销售结账日提前但不及时确认收入 6.完全按开票时间确认收入,预收账款长期挂账 7.劳务、建造合同未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8.视同销售不计收入
9.不符合规定的折扣、折让冲减收入 10.未按规定操作的返利、回扣冲减收入
11.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关联方无偿调拨资产不计收入 12.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3.不符合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不申报纳税 14.关联方转让定价明显偏低
15.企业重组中资产评估增值未缴税
十一、所得税扣除检查要点与应对策略
1.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手段虚增成本
2.将基建、福利等部门耗用的料、工、费直接计入生产成本,或者将对外投资的货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3.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4.税前扣除不合理的工资薪金
5.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工费用处理不当 6.税前扣除不符合要求的职工福利费
7.税前扣除不符合条件和程序性要求的资产损失
8.将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支出等列入当期成本费用
9.将罚金、罚款、税收滞纳金、非公益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等税前扣除 10.税前扣除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11.税前列支不征税收入对应的支出
12.超过税法规定的范围加计扣除研发费用 13.混淆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 14.税前扣除不符合要求的借款利息
15.成本归集、核算及分配不正确、不准确(如原材料收发存计算错误,或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16.多计销售数量进而多结转销售成本 17.销货退回不冲减销售成本
18.将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关键词:税务稽查,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我国税务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1、税务稽查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够充足完善
在我国对税务稽查明确进行规定的法律法规, 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以下简称《征管法》) 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其中, 《征管法》只规定了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有哪些权利, 而纳税人有配合其检查的义务, 至于工作流程、文书制作、各部门如何配合及其相应的权利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税务检查并不等同于税务稽查, 后者在范围上要大于前者。《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制定的也不够详尽, 很多文书的样式、时间效力都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稽查人员的考核办法也没有提及, 大部分规定只提到应该怎么做, 但是对于违反规定的做法却没有明确的处罚办法。此外, 《征管法》是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是1995年由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距今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面对偷、逃税款复杂化、智能化的趋势, 稽查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2、稽查工作缺乏科学技术支撑
稽查选案环节分为计算机选案和人工选案, 计算机选案多是给定一个范围, 由电脑随机抽取产生选案名单, 而人工选案则多是举报案件和上级指派的案件。明显缺乏一个综合分析企业申报情况、财务情况、财产情况并包含各种财务指标变动情况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在选案环节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度不高的情况下, 提高稽查概率扩大稽查面只是在浪费资源。另外, 目前税务机关的征管软件是国税一套, 地税一套, 征管系统和稽查系统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 国税和地税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更低。这都不利于稽查人员进行前期准备, 编制稽查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检查。而且, 稽查人员在查账过程中也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可以利用, 完全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经验, 如果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查账质量不能保证, 不利于税收公平。
3、税务稽查运行成本过高
国税、地税各自有一套稽查体系, 各自为政, 同一区域内就会有重复, 经常有企业正在接待国税局的检查, 就接到地税局要来检查的通知, 如果查账、审理时间过长, 迟迟不结案, 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而且, 国税局查账时遇到营业税的问题因为不是自己的征管范围多数不予理会, 同样的当地税局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企业时, 特别是企业所得税还在国税缴纳的, 更是不会深入检查。这样就会出现有的企业虽然有问题但是未涉及来检查的税务机关管理的税种, 而没有被发现的情况。另外, 不同级别的稽查部门也会出现重复稽查的情况, 例如, 很多房开企业在同一个纳税年度内, 即受到区 (县) 一级税务机关的检查, 又受到市一级稽查局的检查。区 (县) 一级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查房开企业, 市稽查局是为了完成上一级税务机关制定的专项检查任务查房开企业。这与复查制度是不同的, 而是由两组完全不同的人马, 到企业来做两遍完全相同的事, 而且都要求有查补收入, 都是带着任务的。企业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 税务机关重复履行职能也浪费行政资源。
4、税务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我国会计制度越来越和国际接轨, 许多企业都安装了电算化软件、ERP系统, 面对着会计知识不断的变化更新, 稽查人员若还是运用以往的工作经验, 甚至只会看手工账本是不可能发现企业有涉税问题的。而且, 基层税务机关中, 专业的稽查人员明显青黄不接, 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知识不够更新, 而年轻同志又缺乏经验, 难以应付查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5、税务稽查考核办法不够全面
目前对于稽查部门的考核大都以查补税收为主, 缺乏一个综合的有效的激励制度。仅以税收收入为标准导致稽查人员带着“任务”去企业查帐, 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单一的考核机制也不利于规范稽查工作, 容易产生行政不作为现象:检查期间过长, 迟迟不结案;处罚依据不当, 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收取纳税人的好处, 从轻处罚甚至是不处罚, 滥用自由裁量权等。
二、完善我国税务稽查工作的建议
1、完善立法, 构建公平合理的法制环境
建议起草《税收基本法》, 并专门制定《税务稽查法》, 增加税务监督法等配套法律, 形成以宪法为依据, 以税收基本法为统领, 以各单行实体法、程序法为内容的金字塔式法律体系。明确税务稽查各环节、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 进一步加强稽查的执法力度, 增强稽查独立执法权和强化稽查刚性。建立完善的税务司法保障体系, 集税务稽查、税务警察、税务法庭、税务检察为一体, 使税务稽查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独立行使税务执法权的机构。
2、实现税务稽查工作手段现代化
在现行的征管软件中加入选案功能, 利用征管数据平台提供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财产情况、各项财务指标等数据, 根据不同目的的稽查由系统自动生成或随机产生案源名单, 无需手工录入, 尽量减少选案中的人为因素, 避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将国税、地税两套系统建立关联, 使得地税局可以获得企业在国税局的申报情况等基本信息同时国税局一样可以查询到该企业在地税局的相应数据。开发稽查软件, 满足查账工作的需要, 包括稽查程序、制作底稿和处罚依据等功能, 做到只要把企业的行业、收入、费用、人员数量等信息输入到软件中, 可以测算出该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稽查的风险, 应该如何查账等。
3、整顿国、地税稽查体系, 理顺征管和稽查、稽查体系上下级的权责关系
将国税、地税两套稽查机构合并, 形成新的独立的稽查局, 并由上一级稽查局垂直领导, 与同一层次的征管局是同级别互相监督的两个独立机关。这样有利于各税种统查, 整体把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 更容易发现问题。由两次检查减到一次, 不仅减轻企业压力, 也降低税务稽查的运营成本。明确征管和稽查之间的权责关系, 缓解以查促管的矛盾, 在征管分局和稽查分局中建立良性活动的合作关系。理顺稽查体系上下级的管辖权限问题, 建立以“一级稽查”为主的稽查体制, 避免重复稽查, 提高稽查效率。
4、注重业务培训, 提高稽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定期开展有关税法知识和会计知识尤其是会计电算化和审计方法的业务培训, 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查账能力。自2007年施行公务员“阳光工资”制度以来, 要利用发奖金的办法来激励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不允许的。定期的培训制度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感, 也是一种激励能够提高工作热情。同时还要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仅要有外部监督例如检察院、上级机关和群众举报, 还要有内部监督, 单独设置检察部门, 全面监督稽查实施过程。
5、运用平衡计分卡考核税务稽查工作
平衡积分卡是由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两个人共同开发出来的。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精心设计指标体系, 把使命和战略转变为目标和指标, 而组成四个不同的层面: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计分卡提供一个框架、一种语言以传播使命和战略, 它利用衡量指标来告诉员工当前和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高级管理层通过计分卡阐述企业渴望获得的结果和这些结果的驱动因素, 借此凝聚企业员工的精力、能力和知识来实现长期目标。平衡计分卡主要是应用在企业绩效评价上, 西方也有一些公共部门将其稍作调整后应用于实践, 并且取得了成功。税务稽查部门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的主导思想, 设定满足自己需要的各项指标, 比如顾客维度可以设置纳税人满意度、投诉率、税务行政复议率、税务行政诉讼率等;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的指标有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稽查概率、查补入库率、举报案件回复率等;学习和成长维度的评价指标可以是稽查人员满意度、培训百分比、培训次数、培训时间、干部晋升竞争上岗程度等。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激发稽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不仅仅是达到考核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稽查部门的绩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S].
[2]税务稽查工作规程[S].国税发[1995]226号.
[3]刘淑叶:强化税务稽查的思考[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
[4]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话战略为行动[M].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税务稽查; 经验
税务稽查是税收管理的最后一道环节,它是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法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其监督惩戒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税单位会计电算化迅速普及和深化,税务舞弊相比于手工数据处理情况下更为严重,手段也更加隐蔽,发现并查处的难度越来越高,这带来了税务稽查内容的扩展、手段的革新、方法的改进。因此,对会计电算化新环境下税务稽查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提高稽查质量与效率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有如下经验可供借鉴。
一、注重前期准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21条明确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其记账软件、程序和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因此,税务稽查部门应要求所管辖的纳税单位一律将正在使用的或将要使用的财务软件及有关说明报送,具体包括详细的软件操作说明书、数据格式、软件的应用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对各纳税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纳税单位的财务软件升级或功能扩展,需及时报送税务部门,在动态档案中加以记录。税务稽查部门根据动态档案的记录,可与纳税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供应商联系,要求提供相应财务软件的演示版安装在税务稽查部门的专用电脑上,大部分财务软件在安装时会自动建立一个“演示账套”,供用户操作练习,税务稽查人员平时可利用演示账套熟悉财务软件的界面和各项功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关注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为了保证其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贯彻执行其规定的管理方针而在组织内采用的一系列制度、方法和手续。纳税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控制的重点转向系统职能部门;控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一些手工系统中没有的控制内容,如对数据编码的控制以及对调用和修改程序的控制等;控制方式和操作手段由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在会计电算化新环境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纳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及有效,其评价结果对后续的稽查工作将产生重大影响。在检查纳税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时,有如下经验可供借鉴:
(一)先了解、描述纳税单位的内部控制再确认其重点
税务稽查人员在前期准备中已对纳税单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业务处理流程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一般可以通过与纳税单位有关人员座谈、实地观察、查阅系统的文档资料等了解纳税单位的内部控制,采用书面说明法、调查表法、流程图法把它描述出来,随后根据重要性原则,针对相关的系统及其功能确认重要的内部控制。这样在后续检查时,可以就重要的内部控制进行重点调查,以检查这些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及有效,从而可以节约成本,降低稽查风险。
(二)检查程序运行记录
程序运行记录是对财务软件操作过程的详细记录,一般包括操作员姓名或编码、操作的起止时间、中断、故障等方面的信息,它往往是由系统自动记录下来,生成一个“上机日志”文件。它相当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黑匣子,记录系统操作的所有信息。通过对程序运行记录的检查,可以推测纳税单位的内部控制功能是否正常。“上机日志”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一般不会无故删除。若是没有了“上机日志”,税务稽查人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三)精心设计检测数据
根据检查内容,税务稽查人员可以预先精心设计一批检测数据,实际现场登录财务软件输入检测数据,利用被检查程序执行业务处理,并把处理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作比较,以确定被检查程序是否运行正常,是否被非法篡改,输入、处理及输出环节的内部控制是否恰当、有效。
在输入环节,可检查输入数据的正确有效性、内容的完整性、有无重复或遗漏等方面的控制。例如,在账务处理系统中对记账凭证的输入,有一种数据输入控制是借贷平衡控制,在保存记账凭证时,内部控制程序要检查这张记账凭证的数据是否借贷金额合计相等,如果不相等,则进行错误提示并不予保存凭证。在准备检测数据时,可以设计一笔借贷不等的业务数据,以确认该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
在处理环节,可以检查防错纠错控制、数据处理权限控制是否发挥作用。例如,检查系统是否提供有痕迹的处理控制,已记账的凭证在修改时如果想直接修改,那系统就要进行“不能修改,只能红字冲销修改”的方案控制。在准备检测数据时,可以设计一笔错误凭证,记账后才发现需要修改,以确认该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另外还可验证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执行此项处理操作。
在输出环节,可以检查勾稽关系验证控制是否有效。报表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输出资料,各报表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为提高报表输出的准确性,在报表输出前,可由计算机程序检查应有的勾稽关系是否满足,若关系不满足,系统是否给出错误提示并拒绝打印或文件输出。
(四)了解系统信息的存储状况
在电算化环境下,系统有可能因遭受病毒或停电等情况而中止运行,通过备份,补救因此造成的数据和程序损毁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备份包括数据处理前的自动备份和历史数据的定期备份。对于自动备份,税务稽查人员要了解备份文件存放的地址;对于定期备份,则要了解备份文件的存储介质和地点,是否做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是否附有修改、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这有助于税务人员判断纳税单位擅自修改或删除历史数据的可能性,以及快速对财务数据进行调用和检索。
三、巧妙运用财务软件自身强大的功能
(一)利用财务软件的年度账恢复功能
目前多数财务软件都允许企业设置多个“账套”,分别进行加密,各“账套”之间的会计资料可相互传递,而且对各账套文件的存储无任何限制,既可存储在本机硬盘中,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他硬盘、移动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中。这就造成企业很可能设置几套账,其中只有一套真实的账,其他账套可以灵活地应付各种检查。因此企业往往在税务检查前,把真实的账套从硬盘中删除,备份到移动盘中,等检查工作一结束,再把真实的账套恢复到本机硬盘,进行业务处理,这就为企业做多套假账提供了方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税务人员可采取突击现场检查的方式,要求查询当前账套的以前年度账的数据。因为硬盘存储空间有限,财务软件基本都提供了年度账备份和恢复功能,如果恢复的以前年度数据与该单位以前年度的纳税申报情况不一致,则可说明该单位存在利用多账套功能进行财务舞弊的情况。
(二)利用财务软件强大的查询分析功能
财务软件本身都设定了强大的查询功能,税务人员可以设定任意条件进行查询。例如在账簿查询中,可以设置科目为“5011”(原材料),金额大于多少,或摘要为“××”,日期为“××”等过滤条件,那么相应的账簿数据内容就会显示出来。另外,很多财务软件中还有三级联查的功能,在查询总账时,可以直接查询相应的明细账,还可以查询相应明细账记录对应的记账凭证。税务人员可以利用财务软件自身的各项功能,结合税务稽查中常用的顺查法、逆查法进行证、账、表的检查和核对,以取得税务稽查线索。
(三)利用财务软件的数据导出功能
采用税务稽查查账软件,导出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快速完成对企业总账、明细账以及记账凭证的检查,同时能筛选出违反税法的涉税情况,导出疑点,提供线索,使检查人员能集中精力对发现的疑点和线索进行进一步检查。例如对实行产品销售数量和工人工资直接挂钩的企业,可以通过导出财务软件中的产品量或销售量数据与工资软件中的职工薪酬数据进行对比,来核实企业的真实产销量。通过财务软件的数据导出功能,一方面能缩短查账时间,节省检查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从多角度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检测,确保对企业涉税信息检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利用财务软件的信息记录功能
目前财务软件都设置了多种用户角色,每种角色都赋予不同的权限,稽查人员应检查相关人员的上机日志。如果没有上机日志或者上机日志记录不全,稽查人员应考虑是否存在篡改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情况,有意图地调整账务处理,需要企业给予合理的解释。
现代企业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传统税务稽查对象和税务稽查工作从基础线索到稽查环节、从稽查人员到具体的稽查方法,都产生了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从不同层面引领着税务稽查工作的新走势。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总结新环境下的稽查经验,运用这些经验去提高稽查实效。
【参考文献】
[1] 钟晓鸣.浅谈税务稽查如何适应企业应用财务软件新环境[J].财会月刊,2008(26).
[2] 张玉蓉.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税务稽查[J].信息系统工程,2008(6).
[3] 曾月霞.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 郭敏,刘冰.浅说ERP环境下的税务稽查策略[J].财政研究,2006(2).
[5] 孙玉洁.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应用[J].税务研究,2008(10).
【税务稽查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税务稽查强制执行10-07
税务稽查人员个人工作总结报告12-03
对税务稽查在改革中转型的思考07-17
当前税务稽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0-06
提高税务稽查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10-30
优化稽查服务 规范稽查行为09-27
药品稽查09-23
稽查队长12-02
稽查工作汇报材料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