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概论复习重点(共5篇)
1.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残留的生理现象和动感视错觉的心理现象,有秩序地在同一视窗中快速更换画面而使该视窗中的对象产生运动的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
2.如何理解现代动画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指把一些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经过制作变成影片并放映后,成为会动的有生命的东西;从广义上讲,动画泛指依靠想象而设计,制作出来的所有给人以运动幻觉的画面。现代动画主要是因为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动画制作。动画的功能,形式实现了多样化。动画不再局限于娱乐,也不再局限于‘动画片’。
现代动画与传统动画有何区别?
1,制作方法与流程不一样
2,视觉效果不一样
3,流通渠道不一样
4,功能不一样
现代动画有哪些类型?
1,从应用的角度划分(动画片,游戏动画,信息传播动画,教学动画,装饰动画)2,从流通的角度划分(网络动画和非网络动画)
3,从制作的角度划分(手工动画,人机动画,机制动画,编程动画)
4,从视觉的角度划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
5,从图像格式的角度划分(位图动画和矢量动画)
6,从制作软件的角度划分(flash动画,3d max,maya动画)
7,从播放角度划分(直线播放和非直线播放)
3.如何理解现代动画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定位?
现代动画蕴含着极强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要以相当的技术作为基础,又表现出极强的艺术性。
如何理解现代动画欣赏群体的定位?
技术欣赏,艺术欣赏和功能欣赏。从欣赏层面讲,生活片的界定是比较明显的:有儿童片,成人片,有故事片,艺术片,有通俗的也有高雅的。
4.动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第一部利用逐格拍摄技术使无生命的物象造成活动错觉的影片,是1898年美国维太格拉夫电影公司制作的《矮胖子》。第一部动画片是1900年J.斯图亚特.勃拉克顿制作的美国动画片《迷人的图画》。第一部带故事性的动画片是1908年爱米尔.科尔为法国电影实业家里昂.高蒙绘制的动画片《幻灯戏》。第一部剪影式的动画片是1916年美国布雷画片公司制作的《裁缝英巴特》。第一部彩色动画片是1916年派拉蒙公司发行,布雷制作公司绘制的美国动画片《汤默斯.凯特首次露面》。第一部有声彩色动画片是1931年特德.埃斯鲍制作的美国动画片《戈夫山羊》。第一部大型动画片是1917年阿根廷的一部讽刺当时总统伊里戈耶恩的《背叛》。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是1922年美国动画片《三极管》。第一部向电影院发行的有声动画片是1925年马克斯.弗莱谢尔制作的《我的肯塔基老家》。第一部全部对白动画片是1928年华尔特.狄斯耐绘制的美国动画片《威廉号汽艇》。第一部使用动画摄制机拍摄的动画片是1940年迪士尼的《幻想曲》。第一部立体动画片是1951年英国诺曼.麦克拉伦制作的抽象派电影《一圈又一圈》。第一部宽银幕动画片Walt Disney在1956年制作的《贵夫人和流浪汉》。
你是如何展望我国动画发展前景的?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现成大量的文化成果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和良好的借鉴。
从人力资源上看:中国占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为动画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潜在的生力军。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证。
从国人的视觉艺术体验机率来看:国内大多数人大部分的空闲时间是在电视,计算机前度过的,这为动画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空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动画也将是人们获得艺术享受的主要形式。
从国家政策上看:我国政府对国产原创动画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5.根据本书对现代动画的各种分类,罗列出若干不同类型的动画作品。
6.撰写一篇短文,表述一下你对现代动画的理解以及你对未来动画的畅想。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的。而是真的有感而发想找个地方,就中国动画,想谈谈自己的想法。
按理讲,对于我这个学习动画的毛头小子来说是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说这些。但作为一个要强的中国人来说,我不得不出来就中国动画说两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门有着许多值得骄傲的地方。首先我们国家有着世界许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悠久历史。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中国的中药、陶器、丝绸茶叶,还有中国的名山大川等等,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不但这些,中国人民还用自己的力量打跑了列强,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许多如两弹一星这样的奇迹。可是为什么就动画就近年来,不见长呢?
动画低龄化:
谈到动画,在中国人心里,十个有九个人都会认为动画是幼稚的。(因为只有小孩子才会看动画)要是我和别人说,我喜欢动画,大多数人都会对我“另眼相看”。都会从骨子里看不起我。不要别人说,我也能从看我的眼神里看的出。因为这个特殊的爱好,从三年级起我就没交到过一个朋友。大家都远离我,用嘲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的智商有问题。(这么大的人了,还喜欢看只有小孩子才会喜欢的动画片?)相信大家现在也是这么认为的吧!笑。
关于动画低龄化,老师也在课上说过。中国是受了前苏联教育动画的影响。那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亚洲国家,人家日本怎么没受到影响呢?而且影响的根深蒂固。我看可能不单单是这些吧!对与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
我们退一步想想,就算动画是专门给小孩子看的。可小孩子到底看到的动画又有多少呢?对此,我又做了了相关的调查。我找了一些不认识或亲戚家的小孩逐个问了个遍。结果是看是看过,但看的不多,而且都是我们这个年纪看剩下的,有的还没我看的多。我把我的发现和老师说了一下。
他居然笑了笑,说:“他们怎么和你比。”
(意思就是,你的专业就是这个。人家还要学习的,怎么和你比呢?)
我:“……”
现在的小孩子,多是一些因为学习任务重,没精力看。还有就是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压的孩子不敢看。
大道理谁都懂,可真的要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远的咱不说,就说说我们动画班的李老师和郝老师吧。相信他们的儿女都应该是看动画的年龄吧!他们懂的大道理应该不比大多数家长少,可我就不相信了,他们回家后,看到自己的儿女在看动画片而没做作业,不知道他们是做何感想,是不是还能坐的下来?更别说是支持或是主动陪着一起看了。
人其实都一样,当事没放到自己身上时,没什么。真当放在自己身上,他会比谁都叫真呢!说到这,那我就要问了。中国动画到底谁在看?
幼稚园的小朋友?毕竟是小朋友,精力有限,看的不会多的。
十几岁的小孩?少!毕竟开明的父母不多。
像我这样的?有是有,少!能谈的来的(有关动画的共同语言)就更少了。再说,人家还忙着呢!除了要去追求能追求的,还有就是创造人类了。剩下的人,还要忙着养家糊口呢!那有精力看动画?像我这样的毕竟还只是少数。
举个例子吧:
人家问我,你们学动画的班上有多少人啊?我说有五十几个。
(说的好听,我是几个?呵呵……可笑!)
我想真正是因为喜欢动画而来学习,恐怕只有我一个吧!多数要么是为了毕业证书,怎么说打专的文凭终比高中的强吧。或是纯粹是来玩的,老师就这么说了,人家家里有的是钱。就算什么都不干,人家家里照样可以养着他。或是为了钱,因为他们看到了做动画来钱的一面,没看到动画的其他方面。或是为了其他什么原因,我说的没错吧。
他们对动画一点感情都没有,就算上那些学习认真的。将来也要从事这一行业的,我想他们也顶多是把动画当作一种职业。要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想他们在这一行不会坚持多久的。虽然动画看起来有趣。其实做动画是很枯燥的。我要是动画公司的老板,真的为自己公司着想。我是绝对不敢用这些人的。你仔细想想看,要是浪一群连动画都不喜欢看的人做动画,那是多么恐怖的事啊!这好比一个连菜都不喜欢吃的厨师,他烧出来的菜你会放心吃么?做动画不单单只是光做而已。还要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先用感情把自己感动。你做出来的动画才会有生命力,它才会把这份感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继续的传呈下去。
三十岁以上的?我想不是专业的动画制作人员,就是脑袋不正常的,要么就是不比国宝大熊猫还珍稀的濒临灭绝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了。
其实中国动画也没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好看,我要说的是中国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动画作品的。如:我自己比较喜欢的人偶动画:《阿凡提》、《大林小林》……拟人动画:《黑猫警长》、《舒克和备特》、《蓝皮鼠大脸猫》、《小贝流浪记》……人物类:《没头脑和不高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冒险类:《邋遢大王》、《魔方》……奇幻类:《精灵世纪》……神话类: 《西游记》、《天上掉下来个猪八戒》还有和人家国外的一些动画公司合作的,像《大草原上的小老鼠》、《太空牛仔》、《魔比斯环》、《猴王五九远征记》……
国家为了保护国产,屏蔽国外进口的做法我是不认同的。虽然有效的为中国动画创造了市场,但我个人认为这于父母过于逆爱孩子,把他放到自己创造的“温室”里无异。没的比了。这和
以前的铁老大,电老大。有什么区别?没了竞争,中国动画早晚会因此衰败去的,因为他们用担心这个,有国家呢!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走自己的路的。当中国动画适应了中国市场,要是一点离开国家的保护。就会像离开了“温室的花”一样,会被外面的暴风骤雨蹂躏的。着只会害了中国动画。再说,中国看动画的人本来就少的可怜。再加这么一保护,看动画的人就更少了。可见中国的动画市场也不回大到哪去。所以说中国动画的未来是可以遇见的!希望政府能快点停止这种愚蠢的行为。不然真等到后悔,到时可就晚了。可以说,留中国做动画是没前途的,因为照这个现状,近十年内看来是不会有什么改变了。动画做的再好有什么用?没人看!没人看也就等于没市场,没市场你吃什么?
中国的动漫产业看起来搞的很红火,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要是你真的认为高的很红火,那是因为你没真正看过人家红火的场面。跟人家相比。看看人家的,再看看咱的。结果不要我多说什么,你就应该知道的吧!好坏是比出来的,比不过人家就把人家给屏蔽掉,自己留着孤芳自赏。还是那一句,没前途。
一、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
二、多项选择题(8×2分=16分)
三、填空题(10×1分=10分)
四、名词解释(5×3分=15分)
非盈利组织:定义:具有法人资格、以公共服务为使命,享有免税优待、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并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
基金会:定义: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有其自己的基金,由其受托人或董事管理,以维持或协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等公共服务目的,而且提供补助金的公益性组织。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定义: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组织。
公共事业决策:决策定义:决策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活动,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公共事业激励:含义:公共事业管理者针对成员的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激发人们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积极自觉地行动的过程。
公共事业协调: 定义:公共事业协调是指公共事业组织机关及工作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系统内部个组织之间、人员之间、管理活动个阶段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和谐合作的达成管理目标。
公共事业战略决策: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能在社会中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针对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它是公共事业组织的最高层根据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资源状况和外部环境而制定的,指明了整个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方向。
公共事业监督 :公共事业监督是指管理系统内外监督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对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组织作业程序和工作制度全面、准确、有效地执行,以使系统各环节的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推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五、简答题(4×4分=16分)
1、根据公共价值与私人价值的不同取向,可以把人分为哪几种
①为公共利益而调节私人利益的公共价值的追求者;
②享受公共利益而不愿“让渡”部分私人利益的公共价值的搭便车者;举例:逃票攻略
③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而使私人利益无限膨胀的公共利益的破坏者。
2、政府将一部分公共物品供给交给公共组织的原因
3、公共事业领导应具备的能力:
形成组织远景的能力
定义组织使命和宗旨的能力
制定战略和目标的能
建立组织文化的能力
建立制度和系统的能力
.执行任务的能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建立交流和联系的能力
4、公共事业决策的程序:识别问题,诊断原因。确定目标,制定标准。制定可供选择方案。评估比较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效果。反馈偏差。
5、公共事业激励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认同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
3、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4、随机制宜原则
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使决策更加合理。
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
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为。
促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7、公共责任在工事业组织中被重视的原因
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的产生途径要求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的运作机制要求公共事业组织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
公共事业环境压力也使公共事业组织必须强化其公共责任
8、事业管理的监督方式:
第一道防线:来自政府的监督。
政府采取认证制度来监督。
第二道防线:来自独立第三方的评估。
第三道防线:非营利组织的同行互律
第四道防线:媒体与公众的监督
第五道防线:非营利组织的自律
六、比较题(1×8分=8分)
1、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区别(3题)
2、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3、②公共事业管理客体是公共事业,收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4、③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
5、④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是对公共事业调节控制,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6、⑤公共事业组织的工作绩效,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标准尺度。
与企业管理: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营利性
②管理的运行轨迹不同:法律轨道/利益轨道
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
收入、政府补助、捐赠/投资的回报
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与行政管理: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
②管理方式不同:
协调讨论的方式/命令与服从的方式
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
④管理的独立性不同:独立性/非独立性
⑤阶级性与社会性不同:社会性/阶级性
二.公共事业组织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的区别
同:都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期:有任期/无任期。
2、工资:来源国家财政/来源企业利润。
3、自身素质:讲究政治素质/讲究经营管理素质。
4、工作方式:公开/隐蔽。
5、人事权限:权限受到限制/相当大的人事自主权。
6、大众传媒:接触多/接触不多。
7、绩效评估:社会效益/利润。
8、公共监督:受到各方面监督/个人行动自由
七、论述题(2题,共25分)
一.事业组织存在的意义
1.推动社会创新与思想创新。
2.提供社会福利。
3.丰富文化生活。
4调适社会生活。
5.传承社会文明。
6.促进自我实现。
1、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会遇到那些障碍,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
2、面对公共事业组织中的腐败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们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们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二,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国际背景: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
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全局
四,党的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
展真理
五,(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七,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
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八,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九,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规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十,用和平赎买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12,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在117页。1
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13,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们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明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把发展作为主题,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A 我国社会已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C只有把社会主义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深
刻的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1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起点低,赶超目标高,我国现状不发达
16,党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最终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7,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长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18,三步走,三个阶段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们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19,三步走战略意义: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
20,判断改革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重点)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
“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既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的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也不要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不具有特殊的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的东西,错误的判定为姓“资”而加以排斥;而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2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其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在分配制度上,在宏观调控上。
2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6,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前提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兴型国家
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8,为什么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哪一个方式转变为那个方式?见207 页
29,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法制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0,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的在国家政体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根本不同。
31,(重点)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第二看能否增进人民团结,改善人民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34,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化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3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6,把握科学内涵,把握以下方面: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7,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8,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优化教育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9,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新带动就业:
千方百计层就业岗位
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位
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
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40,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41,台湾问题由来: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
题。
4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体系,其基本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意义: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统一的问题;
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体现了即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
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43,如何维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趋势,了解317,318等内容
44,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宗旨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和谐世界
45,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队伍迅速壮大;
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岗位流动加快。
47,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48,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策略,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他们勇于开拓,敢冒风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9,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5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见书367页第一行起。。。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引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论述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论证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章共有三节: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介绍党的领导重点讲述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獭保葱率逼谝浴叭龃怼蔽诵牡牡辰üぷ鳌?/P>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社会主义需: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2、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3、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重难点分析:
1、坚持党的领导: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什么?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
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
(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
2、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
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改善党的领导是克服自身缺点的需要。
3、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1)我们党跨世纪的建设总目标
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两大课题
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3)三大优势
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4)三个代表
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
4、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⑴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党性党风教育是其重要内容。
⑵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这是党建的突出环节。
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二是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干部;
四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反对****。反****,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1)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2)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建立在工农联盟基础之上的。依靠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
(3)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6、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在新时期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要继续坚定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7、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使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发挥各民主党派、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作用,共同努力。
(2)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旅的大团结。前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巩固发展、坚强有力,后一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巩固发展,蓬勃兴旺;对后一个范围的联盟团结得越广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越有利。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的成立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参政、议政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三、基本概念简释:
1.伟大的工程――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的学说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建设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2.新的伟大工程――是相对“伟大的工程”而言,是“伟大的工程”的继承和发展,“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党的三大作风―― 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4.三讲――是指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主要是指学习邓小平理论,还要学好做好工作的一切知识。讲政治就是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讲正气,说是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同一切恶风邪气和****现象作斗争。
5.民族平等―― 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一律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7.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 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是指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9.民主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10.党的建设――党自身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11.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2.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有哪些?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而发展理论的过程。
(论述题外加: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精神上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其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6.道路问题是关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的保持艰苦风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8.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十七大上提出“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纳入宪法。10.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11.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党在新时期的三大历史任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课题。12.“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2004写入宪法。★1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法方式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过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14.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2.1941年,毛泽东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高到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
3.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性力的决定性因素。
4.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以求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5.江泽民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国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实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
7.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8.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败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领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这一道路理论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5.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6.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一,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
三,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为什么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为什么要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8.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
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
线和武装斗争着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四章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怎样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和党的其它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是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 础。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5.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条件是什么?
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人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而立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有哪些?
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一,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
二,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定息”);
三,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息”)。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式进行改造
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时尚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第五章
1.我国发展工业的指导方针是: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
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堆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邓小平在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方针。
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6.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
识的深化,也是当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
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科教兴国的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子,增强国际的科技实力及向现代
化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9.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人才作为
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早就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把拔尖创新
人才,建设人才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
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第六章
1.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三大要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渐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业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 农业国的阶段;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4.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渐形成。“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基本点”即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一,建设“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民族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活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
8.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9.论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在党的十五大上把“三步走”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实现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 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10.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领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保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3.毛泽东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4、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是什么?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5、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
6、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7、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8、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9、如何正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10、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12、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第八章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2、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
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是什么?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6、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根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7、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8、实践表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及中外合资中的共有成分。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0、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1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哪些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13、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多种分配方式的实现具有制度保证。
14、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15.深化制度改革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实行这个大政策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经营和合法劳动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16.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想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8.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的到 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革命的根本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资基础。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应,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面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20,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九章
★1.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3.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社会的哪个阶段或哪些阶段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5.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第二,作用、职能相同。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6.人民民主专政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革命传统的一种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还有民主资产阶级。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协商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8.我国的政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具有重要作用。
9.民主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0.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1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13. 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15.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核心是一种国家制度。
1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17.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18.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19.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邓小平进一步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与相互关系是什么?
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民主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7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8.思修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9.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第十一章
1、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的现实依据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5、★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特征、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8、★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要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第十二章
★1.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 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年台湾每年赤字约八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简答题)(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论述题具体答十条)(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认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互相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持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的题为《为促进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6.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第十三章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要和平、促发展、谋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3.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4.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去世的重要推动力。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5.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6.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7.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8.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有哪些?
“真正的不结盟”;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利益放在首位。9.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它是我国对外交政策的根本立足点。
四,坚持爱国统一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9.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们外交政策目标的新的概括。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平的世界、包容的世界。第十四章
1.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3. 尊重劳动(核心,基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关系的和谐。
★ 5.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6.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同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8.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新时期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二,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
三,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五章
★1.《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对,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加强党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
2004年9月,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 定》,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 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4.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有: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完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吧
【动画概论复习重点】推荐阅读:
动画概论重点07-20
《毛概论》复习重点09-29
劳动就业概论复习重点07-15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06-20
金融学概论考试重点06-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10-10
概论上复习提纲11-19
概论课复习题10-15
设计学概论自考复习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