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作业指导书(推荐8篇)
包装作业指导书:
一:操作包装分四个责任定位:
1车间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实施生产计划,负责本车间的人事、培训、指导、生产流程布置,制造现场的管理,与各车间各工序的协调、产品质量、督查等日常工作,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计划。
2组长——主要负责对车间主任安排包装的产品、泡沫、纸箱和配件进行集中、点数,负责本组的人事、培训、安排组员分工工作并指导,与各组各工序的协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配料员——主要负责对车间主任安排包装的产品所需的气泡垫的切割,螺丝包、扳手等配件的点数并装包;配合原料库跟进纸箱、泡沫等包材的及时入库并分类摆放,做好产品的报缺、流程表(生产交接表)的整理等工作。
4包装员——主要负责对产品的点数、试装、分套包装、审外观缺陷、报缺陷、标签的核对,贴标签、包装货物归类等工作,并对包装质量负主要责任。
5包装前应认真检查上道工序,质量和数量与流程表(生产交接单)相符;并把该流程表(生产交接单)收集好,放到指定地点;
6包装时应做到对产品结构非常了解,不能盲目去包装;
7检查五金配件与所包产品是否相符,如有工艺改动,配件是否有改正;
8包装应按纸箱报制单的包装要求,贴标、吊牌、配件包、说明书等要按要求统一位置张贴、系挂、摆放。产品装箱数严格按要求装箱,不能少装或多装;要特别注意产品易扎破纸箱的部位的包装保护;要求摔箱的先试装一箱,送质检试摔检验,合格后再继续包大货。9纸箱是否与包装产品相符;
10每批次的第一件产品必须试装,合格后再继续包剩余部分,每第一个完整产品必须送质检检验;
11产品有泡沫包装,泡沫摆放一定要整齐、无碎泡沫垃圾、泡沫以填充满不摇晃为准;
12在包装时要检查孔位、预埋件,要是发现质量问题,数量问题,应及时通知并作复检;封箱胶带要打得合理,并保证纸箱整洁;包装好的产品摆放合理,不宜过高,保证在入库过程中安全;流水号要书写清楚正确,标签要贴正、贴牢、无破损;每包完一种产品要做好记录,保证再次包装时能够不犯同样的错误;谁搞错谁补单或跟单,如包装时发现补数(因为时间问题、材料问题不能补齐和配齐的),一定要在包装箱外用大头笔写张醒目的纸条,注明缺件情况,并放在指定区域;后面补到和配齐时,应认真测量检查孔位或试装,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入包并拉到指定区域,并及时填好入库单;打好包装应及时归位到成品仓库;每包完一种产品岗位要清洁干净,为下一次包装做好准备,下班时切断电源和气阀,做好作业区卫生和余料、辅料的归类归位回收。二:质量/公差要求
1产品清洁,无划痕、损伤; 2无多件,无少件、错件;
3箱体内不紧凑,箱内产品无倾斜,受力平衡,无摇晃感,纸箱平整饱满;各种标识清晰、整洁;
4纸箱整洁无破损,封口胶带无陀螺、开胶。审核:
关键词:作业分析,包装,改善,工业工程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中国的社会化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的发展尤其迅速, “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 同时也改变了全球工业制造的格局[1]。在本次浪潮中, 中国的中小型企业面对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的采购要求企业能够紧跟市场的需求, 并具备较高的生产水平;然而三十多年的发展之路还未真正的改变国人的工业意识, 也未奠定良好的工业基础;因此, 苦练内功便成为了中国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只有自我改善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同时, 不少国内外的例证也表明, 在各种自我改善的方法中, 工作研究的方法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 工作研究理论及应用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 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它古老但不陈旧, 提供了组织改善和提高生产率的系统化的基本原理和工具。以作业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 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便可实现先进合理的工作额定,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从而提高生产率, 降低成本, 增强竞争力。其中方法研究着眼于对现有工作方法的改进, 主要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三大部分。
在生产管理领域, 工作研究的应用最为普遍。1976年美国工业工程杂志与博通公司联合对1500家企业工业工程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 98%的企业应用工作研究;1981年路透 (Reuter) 对美国企业应用工作研究的调查表明:94.1%的企业应用了方法研究, 96.3%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测定, 企业的生产率提高51%[2]。在我国80年代中期, 机械电子系统组织和指导一线企业进行工作研究的试点工作, 在利用工作研究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做出了初期的尝试。根据10个企业, 12条生产线试点统计:企业一次投入76万元, 每年净增收入28150万元, 劳动生产率提高16%~18%, 投入效益比为1:33[3]。
2 包装作业现状分析
磁性材料一般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 主要包括冶炼、制粉、成型、烧结和热处理五大步骤, 其中包装作为成型工序中很重要的一道作业, 其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和生产率。目前, 包装作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缺乏有效的辅助工装, 以手工作业为主; (2) 现场布置不合理, 工装辅料放置随意, 不利于5S管理; (3) 独臂作业和高等级动作造成人员的劳动强度高, 生产效率低; (4) 作业过程混乱、考核无标准, 缺乏科学合理的作业方法和标准作业定额。
基于以上4个方面的问题分析, 可见采用工作研究可以很好的解决包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包括包装双手作业分析和作业测定, 但基于本文篇幅限制, 以下主要讨论双手作业分析。
3 双手作业分析
包装双手作业分析是以包装工的双手操作为研究对象, 在一个包装周期内, 通过采用标准流程程序图符号来记录其动作, 表示其关系;再利用双手作业图和动作经济原则研究双手的动作及其平衡, 挖掘“独臂”作业, 发现工具物料、设备等不合适的放置位置, 最终使动作规范化, 并据此拟定作业规程, 为编制作业标准书提供参考。具体现状描述如表1所示。
通过表1的现状描述, 发现包装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双手作业不平衡, 独臂作业多, 在一个作业循环内左手操作4次, 而右手操作12次;左手的握持时间长, 容易造成疲劳, 且违背了双手并用的原则;
(2) 作业过程中, 由于作业区域面积大, 在拿取物品时经常会用到臂部、腰部动作, 动作等级较高, 容易造成疲劳, 影响作业效率。
(3) 作业区域的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对规范作业动作、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效率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采用了“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对现有包装双手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改善, 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
(1) 左手握持的分析。
问:为什么左手要握持橡皮模?
答:为了右手装入产品。
问:一定要这么做吗?
答:是的, 装入产品时必须保证橡皮模的开口端有一定的倾角, 不然不容易装入。
问:如果用其他方式保证橡皮模的倾角, 如图1所示, 那么这个握持的作业可以取消吗?
答:可以。
问:把左手的握持动作取消后, 是否可以与右手一起往橡皮模中装产品吗?
答:不可以。
问:为什么?
答:待装的产品在右手的右前方, 左手不方便拿取。
问:待装区可以改动吗?
答:可以。
问:什么地方最方便双手拿取?
答:包装区的正前方。
问:那么把待装区移到包装区的正前方, 双手的拿取距离合适吗?
答:没问题, 可以把待装区设在包装区的正前方, 这样就可以实现双手同时拿取产品, 同时装入橡皮模。
(2) 动作等级高的分析。
问:拿取橡皮模为什么需要扭腰?
答:橡皮模箱在操作者的右侧, 且放在一个凳子上, 箱子比较深, 位置比较低。
问:为什么一定要扭腰呢?
答:箱子比较大比较深, 其他地方不合适放置, 只能放在操作者的右侧, 操作者必须通过扭腰从箱子中抓取橡皮模。
问:可以用小一点儿的盘子存放橡皮模吗?
答:可以。
问:这样的盘子最好放在什么地方?
答:右手的右前方, 距离不要远。
问:把存放橡皮模的盘子放在操作台的右边可以吗?
答:可以, 这样保证了右手方便拿去, 同时避免了扭腰的动作。
本文针对包装工进行了双手作业分析, 从理论上提出了作业改善的方案, 使作业布局更加合理, 通过以上分析, 包装双手作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如表2所示。在作业区域重新布置后, 作业者的动作基本符合了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使用橡皮膜支架后作业者释放出了左手, 在改变待装料区域位置后, 作业者实现了装料过程的双手并用。改善后的双手操作都是7次, 移动都是7次, 总的动作都是15次, 与改善前的总的动作数8和23次相比, 平衡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变动橡皮模箱的位置后, 作业者整个拿取过程符合了操作顺序, 避免了扭腰的动作, 降低了动作等级, 保证了轻松的工作节奏, 在改变橡皮模的存放方式后, 高度和距离都较为合适, 便于包装工拿取橡皮模。
4 效果验证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动作等级;双手作业趋于平衡, 最大程度地消除了独臂作业。便于更加直观的对作业改善进行效果验证, 对改善前的作业进行了实际测量, 对改善后的作业进行了作业测定。按照作业测定的规则改善前后的包装作业分别被划分为7个操作单元和为5个操作单元, 分别计算改善前后的一个作业循环耗时为26.8秒和21.3秒, 具体数据见表3所示;通过以上数据可见, 通过作业改善在作业单元个数上减少了28.6%, 在作业时间上减少了20.5%, 按照每班8小时, 每天净工作时间7小时计算, 考虑到实测时间和标准时间的差异, 该作业的每位包装工通过方法研究和作业规范每天至少可节约1.44工时。
5 结论
本文把工作研究的理论应用到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改善中。鉴于包装作业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双手作业分析;在作业方法、工装器具和现场布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 作业者的动作基本符合了动作经济原则, 降低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包装作业标准时间的测定, 以及岗位标准作业书制定和人员绩效考核的方面都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本次工作研究基本上起到了小投入, 大收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铸.中国工业化进程历史始终与转折[J].信息与经济, 2009 (3) .
[2]张宁, 程馨.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聊城大学学报, 2005 (3) :90-92.
经销商尤其是现在经营规模已经比较大的经销商,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两条:内部的企业化及外部的品牌化包装。
最实干的经销商,不一定赚最多的钱!
每个经销商都认为自己是最认真的、最实干的、最有能力的,但大多数人认为的“最好”的经销商的标准,同经销商自己的标准是一致的吗?其实差异巨大!更要命的是,所谓“最好”、“最大”、“最有实力”的经销商又有多少人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
因此,还需要有名气。而我们很多经销商往往只重视埋头苦干做规模,不太重视也不懂做名气。
制造业的产品有了名气,消费者就会抢着买,经销商就会争着代理。从经营的本质上讲,做经销商之道与做厂家之道是一样的。而同样的话题,放到经销商的身上就不一样了:谁是中国日化行业最大、最知名的前5个经销商?在东北谁卖方便面最多?谁又是华东最大的白酒经销商……
想想看,如果大家都知道了你是某某行业或某某区域的前几名的大经销商(仅仅现在代理产品的厂家或道上的几个哥们知道是远远不够的),你做生意还难吗?你选产品还会这么累吗?现在看起来的有些问题还是问题吗?
经销商的价值是包装出来的
作为产品制造商,早已明白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产品要想成为畅销的商品,一半靠质量一半靠包装。甚至有些迅速打开市场的产品靠的就是“三分质量七分包装”!因为,产品内在质量的高度同质化使制造商更加注重形象的差异从而制造品质的不同。但是,大多数经销商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奋斗已成为大型经销商的朋友,习惯固守已有的经验。
你与其他经销商有什么不同?你凭什么要求制造商更多的优惠政策?凭什么要求下游分销伙伴更好的合作支持?
打破同化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包含二个方面:内部差异化和外部差异化。内部差异化主要指的是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管理模式等;外部差异化主要指的是企业形象、企业声誉、人的行为等。内部差异化是基础,需要长时间积累;外部差异化是内部差异化的识别,是可以“制造”出来的。现在经销商制造外部差异化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乏,但是对于大经销商而言,一旦制造出差异化,就意味着制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优势,就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就能产生新的赚钱能力。
经销商尤其是现在经营规模已经比较大的经销商,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两条:内部的企业化及外部的品牌化包装。
经销商打造名气的三大障碍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既有实力又有名气的经销商太少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对称现象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
1.观念障碍:经销商怕自己的财富曝光。这是老旧的保守观念所致,这种观念在经销商内心中的反应是,小富则安。而深刻的原因是经销商的群体弱势,大多数经销商出身低微、素质不高、社会话语权少。但是,环境和竞争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如果继续抱着这种老观念怎么可能有发展?怕是没用的,关键是比较风险和利益。
2.惧怕厂家:有一个做国际品牌产品的经销商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两个多亿。但是利润只有可怜的三十几万!想寻找新品代理多赚点钱却像做贼一样,不敢出名,结果满世界地东奔西跑追着厂家转,几年下来收获很差。为什么他不敢出名让厂家主动上门呢?答案是怕现在的国际品牌修理他。实际上,有这种惧怕心理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说到底是没有向厂家叫板的底气。但是,要明白越怕越没有底气,可能最后变得“不得不怕”就更惨了。
3.不懂方法:一提到打造名气,很多人就想到做广告要花钱,而我们很多经销商最不愿意、最不习惯花得钱就是这种钱。其实,出名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演讲、写文章、接受采访、赞助公益活动、出版书籍等,当然费用允许做广告是最直接的。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有实力、有眼光的经销商主动做广告越早越好,原因很简单,现在经销商做广告的很少,广告的效果就相当于制造商十年前的广告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有抱负的经销商,如果你想轻松地赚钱,如果你想摆脱厂家的控制,那么尽快做两件事足矣:包装自己,赶快出名。
相关链接
杨老板是西北的一个大经销商,经营食品生意八个年头,销售区域覆盖了三个省区,仅白酒每年销售额就达到一个多亿。但近年来,厂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行竞争也恶劣起来,利润逐渐下滑。
从2001年年初到2002年底,杨老板折腾了将近两年,主动联络、洽谈,做了三个白酒和一个啤酒,效益都不是很好。痛苦反思后,杨老板得出了结论:一个人到处乱跑、空手空嘴乱谈不会有好结果。
2003年年初,杨老板请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自己和公司里里外外彻底包装了一番:内部——设计了公司形象识别系统,制作了公司的介绍手册和光盘,重新装修了营业和办公场所,人员和机构进行重组任命,制作了统一的员工服装,喷新了所有车辆等;外部——制作了公司业务和实力展示说明的电视广告片,杨老板还受邀参加了两次媒体对话节目,同时利用新年在三个主销城市联合厂家举行了公益活动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亦如此。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若审准了题,立好了意,理清了思路,再打造一个不同凡响、引人入胜的开头,那作文就有了吸引力,能达到阅卷老师“尝一口想得一杯”的效果,“凤头”乃文章的关键,积累好的开头样式,平时写东西时要形成自己的套路,高考时最好不要去玩新花样,平时怎么写就怎么写。常理上,评卷者一般都喜欢充满才华的炫示文字,如果考生在文章的开头又激起了评卷者的兴趣,那就为获取作文高分加重了砝码。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文采斐然,出语不凡是开头的要诀。优秀的作文开头方法大约有如下八种:①名句引入法;②名句切入法;③提问进入法;④悬念切入法;⑤开门见山法;⑥排比切入法;⑦故事引入法;⑧比兴开头法。
问:两部委出台这个《意见》,主要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对包装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包装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累积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严重过剩、高消耗与高能耗、区域发展失衡、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核心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转型发展来解决。《意见》的出台,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包装领域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精神。二是通过转型发展,积极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意见》站在建设“包装强国”的高度,科学规划并引导包装产业健康发展。
问:《意见》是我国政府在包装工业史上出台的第一个系统性指导文件,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对包装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具体来说,一是《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技术路径,奠定和提升了包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二是《意见》首次明确将包装产业定位为“服务型制造业”,确立了包装产业在中国制造体系中的定位,解决了长期以来产业属性模糊以及因定位不准导致的方向不明等问题。三是《意见》将“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供给结构优化、过剩产能化解和增长动力培育”作为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顶层系统设计。
问:《意见》围绕转型发展这个关键词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引导,其路径选择是什么?
答:转型升级,是爬坡过坎关键时期包装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意见》从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落实国家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明确指引,其路径选择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
一条主线:按照服务型制造业的产业定位,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有效解决制约包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关键技术与应用瓶颈为重点,全面推动产业的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
两个目标:一是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标准包装,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围绕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形成覆盖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体系。
三个转变:推动包装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
四个提升:一是产业的标准化和绿色发展水平,二是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三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一二三四”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思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目标性和引领性,从根本上确立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体目标,清晰给出了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和立足重点,解决了为什么要转型、向哪里转型的问题。
问:立足“三个转变”,《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这些指标设计重点在于解决包装产业的哪些问题?
答:《意见》在六个方面的指标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也就是说,既明确了方向,又明确了目标。其中,“产业规模”目标重在确保产业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提升集聚发展能力和品牌培育能力;“自主创新”目标重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突破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两化融合”目标重在适应“互联网+”要求,提高产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节能减排”目标重在摆脱包装产业的高消耗与高能耗,建立和形成绿色生产体系;“军民融合”目标重在引领军民融合包装技术核心能力聚集,提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防护包装保障水平;“标准建设”目标重在优化产业标准体系,以包装标准化带动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增强标准管理水平和国际对标率。
问:《意见》确定了产业发展的七大任务,这七大任务能否有效补齐填平目前包装产业发展的主要短板?
答:应该说,《意见》的任务设置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指向的是“包装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针对的是包装产业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说:
任务一:实施“三品”战略,集聚产业发展优势。针对的是我国包装产业存在的主导产品优势不明显、产品整体品质亟待快速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强等问题,旨在解决好如何适应多样需求、强化品质保障、培育国际品牌三大核心问题。
任务二: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针对的是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欠缺,高新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强等关键问题。旨在通过构建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强化示范应用,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任务三:推动两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针对的是制造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基于互联网技术促进产业变革和企业创新的能力不强等问题,旨在通过构建包装电子商务、工业云和大数据等平台,推广集协同制造、虚拟制造及网络化制造等为一体的先进制造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生产服务模式和智能工厂、智能装备与智能产品。
任务四:加强标准建设,推动国际对标管理。针对的是标准体系不完整、标准互相矛盾、标准水平滞后、可操作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旨在完善包装标准体系和标准推广应用机制,以包装标准化带动物流供应链的标准化,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和转化率。
任务五: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协调发展格局。针对的是产业区域发展不协调,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支持体系不健全,低档次、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旨在通过引导产能转移、集群发展和海外布局等方式,优化市场配置,调整产业格局。
任务六:培育新型业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针对的是上下游产业之间、产业链之间合作发展意识不强,跨界融合能力较弱,军民融合发展基础薄弱等问题,旨在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增强跨界融合能力和协同发展水平。
任务七:开展绿色生产,构建循环发展体系。针对的是产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较为普遍,绿色化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环境友好程度不高等问题,旨在通过倡行绿色理念、发展绿色材料、推广绿色技术、强化绿色评价,全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实现包装产业的绿色转型。
问:面对七大任务,包装企业应该如何有效推动任务的实施?
答:包装企业是实施《意见》的责任主体,也是《意见》的受益主体,因此,必须认清趋势、找准定位、有所作为,通过“三个对接”有效推动意见的落地实施。
一是对接三大发展方向。《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将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和标准包装,作为包装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定位的全面升级,更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产业全球对接、回应民生共同期待的一种战略选择,包装行业和企业必须在新的目标中适应新要求,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作出新贡献。
二是对接五大发展领域。《意见》围绕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产品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从产品升级、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品牌培育等几个关键点上分别确定了发展线路图。特别是根据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着重从包装产业各细分行业如何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培育产品品牌提出了明确要求,给出了明确方向;根据包装产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短板和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方向,梳理了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重点,通过实施“包装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了转型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包装企业要依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主动强化转型理念,落实转型要求,遵循转型路线,提升转型能力。
三是对接六大发展工程。《意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包装材料绿色化工程”、“食品药品包装安全化工程”、“包装制品高端化工程”、“包装印刷数字化工程”、“包装产业信息化工程”和“包装装备智能化工程”,并着重要求推动先进技术和重大成果的应用示范。这六大工程是确保实现产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确保《意见》确定的政府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落地的重要载体。包装企业要做六大工程的.参与者、力行者和推动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主动作为、创新争先、引领示范。
问:目前,网上购物的盛行导致产生大量快递包装,《意见》是否对快递包装有新要求?
答:《意见》对包装产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具有普适性,快递包装也不例外。比如《意见》中明确了推广包装基本模数(600×400mm),构建包装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简约化、减量化、复用化及精细化包装设计技术,等等,这些都将对快递包装提出新的要求,引导向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及循环共用发展。
问: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的全新服务模式,包装企业如何适应电商模式,形成新的发展空间?
答:尽管包装产业的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但近年来,电商包装发展可谓是“快马扬鞭”。适应电商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包装企业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驱动、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众包设计、云制造等包装生产服务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产业经营方式。二是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重构与用户、市场之间的关系,对接上下游产业与终端需求,实现由传统包装制造商向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问: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关乎民生与环境,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意见》在促进包装物的回收利用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答:包装物的回收利用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回收责任不明,二是强制约束缺失。我们注意到,《意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解决办法:一是大力推行减量和生态设计,支持应用生产质量品质高、资源能源消耗低、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影响小、便于回收利用的绿色包装材料,重点开发和推广废纸(金属、塑料等)自动识别、分拣、脱墨等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二是促进设计、生产及使用者在包装全生命周期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原材料来源、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能耗、排放等方面开展对包装品的环保综合评估,选择合适品种率先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三是研究制定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促进政策,依托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优化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链。这三大举措,从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技术研发、评估手段、责任延伸、政策体系等多个维度打出了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组合拳”,有望取得较好效果。
问:在《意见》的保障措施中,最值得关注的有哪些?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以“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为核心的绿色包装制度与法规建设,制定《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包装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系统评价,推行包装绿色评估和绿色认证制度。二是加大对取得绿色包装认证的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低成本、低能耗、近零排污包装工艺与设备研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核心技术的支持和品牌产品的推广,提高包装循环利用率。为什么值得关注呢?因为这两条分别从制度建设上和政策手段上明确了实现包装产业绿色转型的强力保障与支撑,是刚性措施和柔性手段的有机结合,对包装产业、行业和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强制约束,又是一种有效激励。
以下是意见全文:
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消费[]3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包装产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服务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包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世界包装大国地位,推动包装强国建设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发[]28号)和《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等文件,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包装产业已建成涵盖设计、生产、检测、流通、回收循环利用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较为完善的体系,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别和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竹木包装五大子行业。,全国包装企业25万余家,包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包装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日趋优化,实力不断增强,地位持续跃升,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民生需求、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能力显著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包装工业已位列我国38个主要工业门类的第14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重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先进装备和关键技术进口依赖度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仍然较为普遍,绿色化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包装制造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低档次、同质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竞争现象未能得到遏制。
立足现有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品质品牌,必须加强转型发展的全面引导和系统设计。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是促进包装产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要求,强化对国民经济支撑地位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引领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推进包装强国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对接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供给结构优化。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包装标准通用、产品共用、技术互通的发展格局。产业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逐步实现由包装大国向包装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作用,优化市场秩序,完善监管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引领。加快科技创新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培育包装品牌。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构建包装产业与制造业、包装上下游产业、军用包装与民用包装、包装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包装各子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要素优化配置、发展模式转变和产业集群建设,持续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绿色发展,适度包装。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回收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包装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网络体系。反对过度包装,采用设计合理、用材节约、回收便利、经济适用的包装整体解决方案,引导全社会树立适度包装理念。
(三)发展目标
保持产业发展增速与国民经济增速同步,产业发展规模与配套服务需求相适应。到,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包装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万亿元,形成1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或集团,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幅增加。积极培育包装产业特色突出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自主创新。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明显增加。着力推动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部分包装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两化融合。大中型包装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超过80%,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55%以上。数字化、网络化设计制造模式广泛推广,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较大突破。
节能减排。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初步建立包装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体系。
军民融合。军民通用包装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体系完善、创新引领、高端聚集、高效增长的发展态势。建成一批军民融合包装基地,包装技术军民通用水平显著提升。
标准建设。深入开展包装基础标准、包装专业标准以及产品包装标准的研究,形成相关性、集合性、操作性强的包装标准体系。建设全国包装标准推进联盟和包装标准信息化专业网站,建成5个以上包装标准创新研究基地,遴选一批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三品”战略,集聚产业发展优势
1.轨道车车长的职责、工作要求:
a)每次作业前,由《接触网作业车作业票》发票人指定车长,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必须
由经过机械室岗前培训并下有人事令的人员担任,车长对本次出乘全过程起安全监督作用。
b)接触网作业车运行前,车长应确认防溜措施已撤除、作业人员已到位、各项行车条
件已具备后方可下令开车,未得到车长指令,司机不得开车。
c)车长应严格按《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所列项目,对接触网作业车运行
中各关键环节进行卡控,督促司乘人员按章办事,发现司乘人员有违章行为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在收车后将违章行为上报工区和车间(机械室)。
d)接触网作业车运行中,车长只负责对司乘人员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制止。车长不得参与行车,严禁车长指挥行车。
e)进入作业区域后车辆停车位置由车长通知司机,作业完毕后,车长确认人员机具已
撤离后下令返回,其它人员无权指挥司机。
f)监督司乘人员挂好平台爬梯上“高压危险、禁止攀登”标示牌。作业前准备:
a)监督司乘人员是否参加工区预想会。
b)监督司机是否针对当次作业车走行路径图进行讲解并安全预想。
c)监督司机、副司机是否对车辆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d)监督司机进行运监自检,制动试验。
e)与司机共同核对当日运行揭示内容输入正确并签名。
f)监督司机、副司机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作业过程中:
a)车长与司机、副司机确认随车铁鞋是否撤除。
b)过道岔时,要与司机、副司机共同确认调车信号,显示白灯。
c)手扳道岔,司机进行‘要道还道’,并确认道岔开通。
d)监督作业车动时司机、副司机探头检查车辆后端。
e)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运行凭车站开放的出站信号、车机联控、呼唤应答。
f)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作业司机、副司机核对调度命令、车机联控、确认进路上的道岔均在开通状态。
g)监督司机站场调车转线执行‘问路式’调车,执行车机联控,确认道岔。
h)监督司机站场内调车过道岔时凭开放的调车白灯,呼唤应答、逐架确认。
i)监督司乘人员按规定填写“一次检修作业调车进路凭证核对表”。
g)监督、提醒司机正确方向操纵车辆。
h)监督、提醒司机在车站停车超过5分钟,按规定要下车检查,正、副司机不得同时
下车。
l)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待命时进行保压、拉紧手制动。
j)监督、提醒司机停车超过20分钟司机做制动试验。
k)监督、提醒司机邻线未封锁侧悬挂“临线有车严禁上下”警示牌。
m)监督、提醒司机停电命令下达后开启取力开头。
n)监督、提醒作业完毕副司机检查平台回位情况。
o)监督作业人员对平台上料具进行清理,并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 p)监督、提醒司机入库时一度停车牌前停车,库内运行不得超过3km/h。
s)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后按规定安放防溜(枕木、铁鞋、手制动)。
q)监督、提醒司机进入连挂范围应由对方司机同意,联挂时应一度停车,时速不得
超过3km/h。
r)监督、提醒司机联挂后应试拉,全列试风试验。
s)遇大雨、大雾、大雪恶劣天气影响阻碍行车视线时应果断采取停车,加强确认信
号,司机应报告车站,必要时可取消施工作业。
t)按照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轨道车司乘人员每完成一项在相应空格处画
“√”,保证作业车行车安全。
4、作业结束后:
a)各项工作都完成以后,车长及时在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签字确认,交作
业车司乘人员保管。
b)做好作业车返回工区行车安全卡控工作,进站时要与司机共同确认信号,保证安全
一、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简称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 它是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控制的要求, 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 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 依据工作流程组合而成的执行文件。余世维说过:“一个公司要有两本书, 一本书是红皮书, 是公司的策略, 即作战指导纲领;另一本书是蓝皮书, 即SOP, 标准作业程序, 而且这个标准作业程序一定是要做到细化和量化。”有了指导纲领, 我们知道工作的重心和策略;有了SOP, 我们知道如何作业, 怎么展开工作。
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目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对企业而言, 岗位和日常的工作是固定的, 岗位人员是流动的如同营盘里的士兵一样。对部门而言, 人员的流动一方面通过优胜劣汰提高职业素质, 同时为部门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却是新接替人员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 需要花费主管或资深职员大量时间培训或者领路。不同经历、教育背景和经验的人, 做事情的方式和步骤会有很大差异。即便经过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 做事的方式和步骤相同, 但标准依然会有差异。比如我们要求接电话的时候要在电话响起三声时拿起电话并微笑着说“您好, 某某公司”, 这就是接电话作业的方式和步骤。你会发现不同的人说这句话的语调、语气会有很大差异, 甚至同一人因心情的不同亦会有差异。
通过施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将基本作业程序方式、步骤细化和量化, 将操作内容固定化、标准化。员工只需要按照标准的作业程序和步骤保质保量完成, 出现问题要怎么处理, 找谁处理, 处理结束后要如何操作, 都可以根据SOP中的要求按照步骤一步步操作, 避免因人而异产生的工作差异。当工作出现调整时, 新晋或新进人员在接触新岗位时, 细节性、事务性工作严格按照SOP进行操作, 能够很快熟悉岗位, 胜任岗位工作。SOP的运行能够保证人员快速融入工作角色, 一方面降低公司培训的成本和投入,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主管或资深同事领路的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流程程序标准化的产物, SOP将作业程序不断提炼、总结、优化、完善, 它是制度和程序的精髓。一套标准的SOP就是企业的基本法则, 职员按照SOP的规定来做事, 就不会出现重大的失误, 也不会发生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现失误或者问题, 可以马上通过SOP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解决问题并做出改进。由于SOP运行是不断提炼、优化的过程, 它可以在实践中对程序和内容不断做出改善, 让相关知识不断地积累和沉淀, 成为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行效果。
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推广使用, 对企业至少有着下列积极作用:
(一) SOP是员工用来上岗培训的教材, 是帮助员工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份内容清楚的SOP, 可以有效地指导其成为一名操作工。
(二) SOP是质量改进的基础。
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 是一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循环, 这个循环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要将改进前后的内容、步骤、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三) SOP是质量和安全责任事故调查的最根本文件。
很多企业和组织, 当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的时候, 首先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操作者违规的问题。在一个管理规范的企业, 只要操作者按SOP的步骤操作了, 就不应该去追究操作者的责任。这样, 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管理者制定的规章、制度、标准更加贴近实际和现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的操作者清楚自己的责任。
(四) SOP是先进管理工具应用的基础。
许多先进管理工具的应用最终都要体现在SOP上, 如6S、生产线平衡、目视化管理、防错原则、拉动方法、看板管理、TPM、快速换线、风险控制等等。
(五) SOP是推进技术转化的基础。
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推行新的技术的时候, 需要将新的技术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内容, 这就需要制定SOP来推行。
(六) SOP是定岗定员和工作分析的基础。
企业在定岗定员时, 要通过SOP来进行工作分析, 通过分析岗位工作量的大小来决定岗位应该配备的人数。
(七) SOP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通过对SOP的逻辑性、系统性分析, 可以发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机会。
(八) SOP是发挥员工积极主动性的工具, 是授权的基础。
管理者在制订SOP的过程中, 要征求操作员工的意见;员工在操作SOP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SOP不合理, 或者可以改善, 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企业应该予以鼓励。一份好的SOP, 要确定问题一旦出现时的应对方式, 防止发现问题时的惊慌失措, 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九) SOP是企业文化和执行力的最终体现。
如企业奉行“质量第一”, 那么在SOP中就要把质量事故、质量隐患的处理方式方法清楚地描述出来, 让员工清楚地理解并彻底地执行。如企业文化中把诚信作为企业的价值观, 那就可以诚信的一些具体表现方式、内容体现在SOP上, 让员工准确地执行。
(十) SOP是员工理解和实施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
四、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
2004年, 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关于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现场标准化指导书编制导则》,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一) 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二) 流程节点工作描述
节点1:其依据主要为《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相关内容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生产运营部下发的各类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范本。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的有关规定。
节点2:工作计划是编制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对象及时间上的要求。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要按照计划所列工作对象及时间要求提前一定的时间编制完成, 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审核、修订以及本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节点3: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一般由技术员或工作负责人等有经验的人员组织编写, 其内容要严格依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的有关规定, 并结合作业现场实际。
节点4: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毕应交主管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审核、批准, 审批人员要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负责, 主要审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所列工作内容是否全面、工器具准备是否充分、危险点控制是否恰当、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所列工作标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等, 并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要求位置签字后交部门主管批准。
节点5:工作负责人要领导作业人员对审核合格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内容进行学习与培训, 使作业人员提前了解并熟练掌握作业内容、操作流程、工艺标准要求、危险点控制及安全措施。
节点6:前期准备包括备品备件、材料、工器具、仪器仪表等, 在工作的前一天进行逐项检查、落实。
节点7:工作负责人到达现场后核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所列内容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内容的正确性做出判断。
节点8:作为现场作业的核心部分, 每位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包括现场到位人员检查现场达到作业条件后的把关签字、落实现场分工后作业人员确认签字、每进行一分项工作结束后打勾、签字、填写作业结果、总结、评估等。
节点9:对指导书的符合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问题做出统计。
节点10:应明确现场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全过程的推广应用和监督检查。
节点11:由作业班组的档案管理人员将检查后的作业指导书存档, 并保存至同类型的下一检修周期。
节点12:由现场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对执行过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 对存在问题的提出考核意见。
节点13:根据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评估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完善。
节点14: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曾经保存过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电子文档并进行保存。
节点15:手工修改与现场实际不符的部分。
五、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运用情况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 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带来巨大的动力和效益,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和发电装机容量的不断提高, 给工农业用电和人民生活需求带来了有力的保证。但与此同时, 一、二次电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革新, 现代化检验、检测设备的使用, 以及鼓励开展状态检修和综合检修, 这些都对标准化作业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供电企业现场作业具有如下特点: (1) 点多面广, 不易控制; (2) 设备、作业多样, 难于标准化; (3) 停电时间短, 人员少, 工作量大等。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存在着: (1) 过程过于繁杂, 编制困难; (2) 贪大求全, 使用大量的纸张, 现场不易携带; (3) 在实际作业环境下缺乏可操作性, 影响现场作业的工作效率; (4) 不易实现作业的全过程管理, 难以控制作业指导书的现场实时流转。基于上述情况, 供电企业现场作业指导书在现场执行和流转时往往流于形式, 存在造假和事后填写现象, 对标准化作业现场的推广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阻力和畏难情绪。
六、持续改进与完善
现场标准化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现场作业程序和作业人员行为, 杜绝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和提高作业质量, 实现对现场作业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能控”, 将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细化和落实到每项作业和每一个作业人员, 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事前管理”和“过程控制”为中心的主动管理模式的转变。系统设计思路:按照SHEQ体系贯标思想, 结合电力系统生产实际, 以安全生产为目标, 以标准化作业为主线, 以工序流程优化与控制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将原有的以作业面为管理单元的粗放管理模式, 变为以现场各工序及其流程为质量控制点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针对检修、运行作业实际情况与作业指导书提炼出四卡 (作业前准备卡、工器具材料卡、危险点卡、工序质量卡 (巡视卡) ) , 下载到掌上电脑PDA带到现场作业用。现场作业使用PDA, 针对四卡进行逐项核对, 打勾电子签名, 根据设定的工序按照流程步骤进行作业, 工序提示质量标准, 危险因素。关键工序需第三方签名见证, 试验项目嵌入工序操作, 有试验项目的工序自动提示。巡视方面采用PDA RFID进行设备定位, 可按照巡视线路图进行巡视工作, 设备定位成功后, 提示该设备的历史缺陷和未消缺陷, 自动弹出相应的巡视内容与巡视标准, 方便巡视人员的巡视工作, 逐项巡视, 打勾确认, 如有缺陷则从PDA记录新发现缺陷, 选择相应的标准缺陷名与缺陷等级, 并可手动录入缺陷信息描述 (支持全屏手写) , 辅助拍照和录音记录原始缺陷信息。随时可将现场作业数据回传至服务器, 在WEB端可查看相应的作业情况, 形成试验报告、缺陷记录等各类作业报告, 形成标准化作业的闭环管理, 实现了现场作业可控, 在控, 能控。
摘要:文章介绍了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起因、定义及使用目的和产生的作用, 通过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运用情况分析, 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管理系统功能与优点进行了阐述, 表明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2.011
一、问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所谓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反思是纠错的重要手段,当代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因此,反思错误,弄清哪些地方易犯错误,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错误的根源,分析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有知识的缺陷造成的,有能力的缺陷造成的,也有逻辑上、策略上的问题造成的,更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就有必要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及时总结。纠错反思可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和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从事反思性学习活动。但现状是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仅仅以完成和做到肤浅的掌握为主要目的。在这种目的下的作业,以解题为主,把得到答案作为解题的终结。虽然题目做多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题能力,但当解题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想通过多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其效果甚微。这种学习活动称之为“惯性学习”,即学生的学习发生在动作之后,往往是先掌握行动或操作的规则和程序,而后对动作造成的结果不断地强化。这种学习中认知的成分较小。如果学生的学习以“惯性学习”为主,不但课程目标难以实现,甚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会逐渐泯灭,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学生的“惯性学习”基础上,加强反思学习。
二、利用改错的契机促进学生反思的策略
利用“错题”培养反思意识,可以使学生在反思中真正领悟化学的思想、方法,优化化学认知结果,发展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利用“错题”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需要经历由被动改错到主动改错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提高学生对改错反思的认识。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与思的结合,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解题后反思可让做过的题变得简单;能避免错误重复出现;可以巩固所学过的解题方法和概念;能反思出多种解法;还能优化已有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其次教给学生改错反思的方法。从学生入学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有错就改,而很多学生对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多数是依赖性的改正,依赖于教师的督促。让学生由被动改错到主动改错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细节,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看到错题之后首先不要忙着擦掉错误答案,而是先分析错误的原因,怎样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完成作业后不要急于收起,而是先反思一下,问问自己:今天我认真检查了吗?错误的题目都找出来了没有?
最后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促使学生改错反思习惯的养成。“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因此对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改错反思的机会,及时改正,对于一些不能及时改错的学生,既可以与家长沟通,又可以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还可以采用各种激励的方法促使其主动改错,逐渐养成有错就改、改错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反思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它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只有严格要求、示范引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三、督促改错促进学生反思的具体措施
在引导学生改错反思方面首先遵循“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原则,即所有的学生都要有改错的经历,但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反思,获得相应发展。
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改变作业批改方式,督促学生改错反思
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长期以来,化学作业的批改几乎都是“‘√’或‘×’+‘分数’+‘日期’”,这样单一的批改,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分数,并不加反思。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对于做错的题目不是直接画“×”而是只画一斜线,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当学生改对之后,在斜线之后补上一笔变成“√”。
在作业批改时可加上适当的评语,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可以换换角度再想想”等等。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自我反思。
还可以采取弹性批作业的方法,把亲自批和学生自批、互批相结合。学生在自批与互批中,也可从自我纠错与学习他人不同解法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2.建立奖励机制,调动改错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学生及时改错,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奖励方法,调动改错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做错的题,作业暂缓批分,待学生改完错后,再给他一个大大的鲜红的100分,可以根据情况批出相应的分数,等学生改错之后再加到100分。得到5个或10个100分后可以发个小喜报或一份小礼物。通过这些小小的奖励,调动了学生改错的积极性。
3.建立错题集,促进学生的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养成将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收集到一起的习惯,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便自我提示,自我矫正。
建立错题集时首先让学生抄清错题,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再进行改正,定期的讲评比较,发挥榜样的作用,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错题集进行反思,从而养成反思习惯。
4.利用日记,促进学生反思
化学日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化学的语言表达化学思想方法与情感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反思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写化学日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反思习惯。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每一单元考试后,我都要求学生结合考试和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反思性的日记,让学生在反思日记中逐渐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学生更需要成为反思型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与习惯,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