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方法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材料与方法(共8篇)

材料与方法 篇1

1、什么是溶胶——凝胶?

答:就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2、基本原理(了解)

3、设备:磁力搅拌器、电力搅拌器

4、优点:该方法制备块体材料具有纯度高、材料成分易控制、成分多元化、均匀性好、材料形状多样化、且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性合成并致密化等

5、工艺过程:自己看

6、工艺参数:自己看 2、1水热与溶剂热合成

1、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气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

2、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例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3、优点:a、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反应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物的氧

化过程或水中氧的污染;

b、非水溶剂的采用使得溶剂热法可选择原料范围大大扩大; c、由于有机溶剂的低沸点,在同样的条件下,它们可以达到比水热合成更高的气压,从而有利于产物的结晶;

d、由于较低的反应温度,反应物中结构单元可以保留到产物中,且不受破坏。同时,有机溶剂官能团和反应物或产物作用,生成某些新型在催化和储能方面有潜在应用的材料

4、生产设备:

高压釜是进行高温高压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的基本设备;(分类自己看),高压容器一般用特种不锈钢制成,5、合成工艺:选择反应物核反应介质——确定物料配方——优化配料顺序——装釜、封釜——确定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试验条件 ——冷却、开釜——液、固分离——物相分析

6、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存在的问题:

1、无法观察晶体生长和材料合成的过程,不直观。

2、设备要求高耐高温高压的钢材,耐腐蚀的内衬、技术难度大温压控制严格、成本高。

3、安全性差,加热时密闭反应釜中流体体积膨胀,能够产生极大的压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7、水热生长体系中的晶粒形成可分为三种类型:

a、“均匀溶液饱和析出”机制

b、“溶解-结晶”机制

c、“原位结晶”机制

8、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的适用范围:低温生长单体、制备薄膜、制备超细(纳米)粉末 1、3化学气相沉积

1、化学气相沉积乃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利用加热、等离子激励或光辐射等各种能源,在反应器内使气态或蒸汽状态的化学物质在气相或气固界面上经化学反应形成固态沉积物的技术。

2、气相中析出的固体的形态主要有:在固体表面上生成薄膜、晶须和晶粒、在气体中生成粒子

3、常用三种CVD技术优缺点:

APCVD(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优点:反应器结构简单、沉积速率快、低温沉积

缺点:阶梯覆盖能差、粒子污染

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优点:高纯度、阶梯覆盖能力极佳、产量高、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高温沉积、低沉积速率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优点:低温制程、高沉积速率、阶梯覆盖性好

缺点:化学污染、粒子污染

4、切削工具的应用(自己看)、模具(自己看)

5、气相化学沉积的生产装置:气相反应室、加热系统、气体控制系统、排气系统 1、4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又称燃烧合成(CS)

1、自蔓延高温合成是:利用反应物之间高的化学反应热的自加热和自传导做用来合成材料的一种技术,当反应物一旦被引燃,便会自动向尚未反应的区域传播,直至反应完全,是制备无机化合物高温材料的一种新方法。

2、SHS技术同其它常规工艺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

答:(1)节省时间,能源利用充分;

(2)设备、工艺简单;

(3)产品纯度高(因为SHS能产生高温,某些不纯物质蒸发掉了),反应转化率接近100%;

(4)不仅能生产粉末,如果同时施加压力,还可以得到高密度的燃烧产品;

(5)产量高(因为反应速度快)

3、目前SHS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获得致密度非常高的产品、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技术开发、这项技术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体系、由于体系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对各种体系进行试验和总结、国际间交流和合作还不广泛 1、5等离子体烧结技术

1、SPS: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PAS(Plasma Activated Sinteriny):等离子活化烧结

PAS(Plasma Assister Sinteriny):等离子体辅助烧结

2、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的适用范围:SPS技术具有升温速度快、烧结温度低、烧结时间短、节能环保等特点,SPS已广泛应用于纳米材

料、梯度功能材料、金属材料、电磁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的制备。

3、等离子体是宇宙中物质的一种形态,是除固、液、气三态外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等离子体是指电力程度较高、电离电荷相反、数量相等的气体,通常是有电子、离子、原子或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的集合体。

4、等离子体烧结技术的工艺流程:选择适当模具——选择适当模具——填充模具——施加压力——放入等离子体烧结——静压成型——电脑调节烧结参数等离子体快速烧结——试样成品——性能检测与研究

第二章 2、1特种陶瓷制备原理

1、特种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自己看)2、2特种陶瓷粉体的制备

1、粉体颗粒:指在物质的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分散或细化得到的固态基本颗粒。

2、一次颗粒:指没有堆积、絮联等结构的最小单元的颗粒。

3、二次颗粒:指存在有在一定程度上团聚了的颗粒。

4、团聚:一次颗粒之间由于各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起成为二次颗粒的现象。

5、粒度分布:分为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常见的表达形式有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分布宽度等。

6、频率分布:表示与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

7、累积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的粒子占全部颗粒的百分含量,累积分布是频率分布的积分形式。

8、粒度分布曲线: 包括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9、比表面:单位体积粉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10、空隙量的表示方法有:

表观密度:即单位体积粉体层的质量。

气孔率:即粉体层中空隙部分所占的容积率。

11、粉体的制备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粉碎法、合成法

12、固液气相反应的特点(了解)

13、机器粉碎设备:

1、机械冲击式粉碎(破碎):鄂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轮碾机

2、球磨粉碎

14、影响粉碎效率因素:

答:

1、球磨机的转速;

2、研磨体的比重、大小及形状;

3、球磨方式(球磨方式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4、装料方式;

5、球磨机直径;

6、球磨机内衬的材质。2、3

1、粉料的造粒为什么?

答:对于特陶的粉料,一般希望越细越好,但对于成型,尤其是干压成型,粉料的假颗粒度越细,流动性反而不好,不能充满模子,成形后气孔较多,致密度不高。所以成型前要进行造粒。

2、造粒:在很细的粉料中加入一定的塑化剂(如水),制成粒度较粗,具有一定颗粒级配、流动性好的粒子(约20目~80目)。

3、造粒的方法:一般造粒法、加压造粒法、喷雾造粒法、冻结干燥法

4、陶瓷成型的方法:注浆成型、热压铸成型、可塑法成型、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带式成型法

5、高温排蜡为什么?

答:因为如果烧成前不先经过排蜡处理,则烧成时石蜡在高温下熔化流失、挥发、燃烧,坯体将失去粘结而解体,不能保持其形状。

6、排蜡温度通常为900~1100 ℃。若温度太低,粉料之间无一定的烧结出现,不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坯体松散,无法进行后续的工序;若温度偏高,直至完全烧结,则会出现严重的粘结,难以清理坯体的表面。排蜡后的坯体要清理表面的吸附剂,然后再进行烧结。

7、干压与等静压成型的特点(了解)2、4 特种陶瓷的烧结

1、烧结:是指多孔状陶瓷坯体在高温条件下,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2、陶瓷的烧结,可以分为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

高纯物质在烧结温度下通常无液相出现,属固相烧结,如高纯氧化物等结构陶瓷,而有些在烧结时常有液相出现,属液相烧结,如滑石瓷。

3、实现低温烧结的方法:采用先进的烧结技术、补加添加剂、粉料细化

4、哪些情况采用气氛烧结?

答:

1、制备透光性陶瓷的气氛烧结

2、防止氧化的气氛烧结

3、引入气氛片的烧结

5、微波烧结是利用微波具有的特殊波段与材料的基本细微结构耦合而产生热量,材料在电磁场中的介质损耗使材料整体加热至烧结温度而实现致密化的方法。

6、微波烧结优点 :

答:①整体加热②能实现空间选择性烧结。③升温速度快,烧结时间短,且降低烧结温度。④易控制性和无污染

第三章 3、1

1、氧化铝陶瓷是一种以α-Al2O3为主晶相的陶瓷材料。常见的有三种,即α-Al2O3、β-Al2O3和γ-Al2O3。已有α、β、γ、δ、ε、δ、ε、ζ、κ、λ、ρ及无定型氧化铝等12种

2、Al2O3预烧的目的:①使γ-Al2O3 全部转变为α-Al2O3,减少烧成收缩。②排除Al2O3原料中的Na2O,提高原料的纯度。

3、Al2O3预烧质量的检查: 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法、密度法

4、Al2O3陶瓷的生产工艺:原料的燃烧——磨细——配方——加粘结剂——成型——素烧——修坯——烧结——表面处理

5、影响Al2O3陶瓷烧结的因素:(需要展开所以最好自己看)

答:成形方法的影响、烧结制度的影响、烧结气氛的影响、添加剂的影响、烧结方法的影响 3、2 ZrO2陶瓷

1、ZrO2的性质:斜锆石(ZrO2)和锆英石(ZrO2•SiO2)。

2、ZrO2的结晶形态:单斜晶系(m-ZrO2)、四方晶系(t-ZrO2)、立方晶系(c-ZrO2)。

3、稳定剂:Y2O3、MgO、CaO、CeO等,可使ZrO2变成无异常膨胀、收缩的稳定ZrO2

4、ZrO2 增韧陶瓷:ZrO2 颗粒弥散在其它陶瓷基体中,当基体对ZrO2颗粒有足够的正应力,而ZrO2的颗粒度又足够小,则其相变温度可降至室温以下,这样在室温时ZrO2 仍可以保持四方相。当材料受到外应力时,基体对ZrO2 的压抑作用得到松弛,ZrO2 颗粒即发生四方相到单斜相的转变,并在基体中引起微裂纹,从而吸收了主裂纹扩展的能量,达到增加断裂韧性的效果,这就是ZrO2 的相变增韧。(自己在适当的总结一下)

5、ZrO2 增韧陶瓷研究发展趋势:高温增韧、中低温时效性、抗热震性、抗热震性、纳米颗粒增韧 3、3MgO、BeO陶瓷

BeO作业题分数不多 3、4碳化物陶瓷

1、典型碳化物陶瓷材料有碳化硅(SiC)、碳化硼(B4C)、碳化钛(TiC)、碳化锆(ZrC)、碳化钒(VC)、碳化钽(TaC)、碳化钨(WC)和碳化钼(Mo2C)等。

2、非氧化物陶瓷:是包括金属的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硅化物和硼化物等陶瓷的总称。

3、非氧化物陶瓷在以下三方面不同于氧化物陶瓷: 1)非氧化物在自然界很少存在,需要人工来合成原料。

2)在原料的合成和陶瓷烧结时,易生成氧化物,因此必须在保护性气体(如N2、Ar等)中进行;

3)氧化物原子间的化学键主要是离子键,而非氧化物一般是键性很强的共价键,因此,非氧化物陶瓷一般比氧化物难熔和难烧结。

4、碳化物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均会发生氧化,但许多碳化物的抗氧化能力都比W、Mo等高熔点金属好,这是因为在许多情况下碳化物氧化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具有提高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5、B4C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但碳化物的脆性一般较大。

6、SiC陶瓷基本特性:硬度高、,强度好,热导率高,抗氧化性好。SiC有多种晶型,低温型为立方相b-SiC,2100℃向高温型a-SiC转变。

7、SiC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化合法、碳热还原法、气相沉积法、有机硅先驱体裂解法、自蔓延(SHS)法、溶胶-凝胶法等。

8、碳化硅陶瓷制造工艺:热压烧结、常压烧结、反应烧结、浸渍法、浸渍法

3.5

氮化物陶瓷

1、氮化物陶瓷主要有氮化硅(Si3N4)、氮化铝(AlN)、氮化硼(BN)、氮化钛(TiN)和赛隆陶瓷。

2、氮化硅陶瓷基本特性: A-Si3N4:低温型,是针状结晶体。β-Si3N4:高温型,是颗粒状结晶体。

3、BN有两种晶型:立方BN和六方BN,在高温高压下六方BN可转变为立方BN。立方氮化硼(CBN)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六方氮化硼(HBN)又称之为白石墨。

4、氮化铝陶瓷基本特性:最大的特点是导热率高,热膨胀系数小,强度高,电绝缘性能好

5、赛隆陶瓷:是Si3N4与尖晶石AlN.Al2O3的固溶体

第四章 4、1磁性陶瓷

1、按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分:尖晶石型(MFe2O4);石榴石型(R3Fe5O12);磁铅石型(MFe12O19)(M为铁族元素,R为稀土元素)。4、2电介质陶瓷

1、性质分别称为压电陶瓷、热释电陶瓷和铁电陶瓷。

2、一般特性:电绝缘与极化、介电损耗

4.3 压电陶瓷

1、极化:是指电介质陶瓷中的分子正负电荷移动,造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在电介质陶瓷内部形成偶极矩。

2、压电效应:在没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上施加一个机械力(压力、张力或切向力)时,则发生与应力成比例的介质极化,在晶体表面的两电极上会出现等量的正、负电荷,电荷多少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当机械力撤去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当在晶体上施加一个外电场引起极化时,晶体会发生形变,且形变大小与电场成正比,若撤除电场,则晶体又恢复原状,这一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正、逆效应统称为压电效应。

3、压电陶瓷:经过人工极化处理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制品。

4、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自己看好多)

5、典型的压敏陶瓷;碳酸钡、钛酸铅、钛锆酸铅 4.4

敏感陶瓷

1、热敏陶瓷分为负温度系数NTC、正温度系数PTC热敏陶瓷、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及线性阻温特性热敏陶瓷

2、典型的气敏陶瓷:SnO2系气敏陶瓷、ZnO系气敏陶瓷、Fe2O3系气敏陶瓷

4.4

超导陶瓷

1、超导体,是指当某种物质冷却到低温时电阻突然变为零,同时物质内部失去磁通成为完全抗磁性的物质。

2、判断材料是否具有超导性,有两个基本的特征:超导电性、完全

抗磁性

3、从材料来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元素超导体、合金或化合物超导体、氧化物超导体(即陶瓷超导体)。

从低温处理方法来分,可分为液氦温区超导体(4.2K以下),液氢温区超导体(20K以下),液氮温区超导体(77K以下)和常温超导体。

4、表征超导材料的基本参量有:临界温度TC、临界磁场HC、临界电流IC和磁化强度M。

5、测量临界温度有不同的方法,主要有:1)电阻测量法。2)磁测量法。

4.5

抗菌材料

1、目前所应用的无机抗菌材料主要有:

1)载银、铜、锌等抗菌离子的离子型抗菌材料。

2)利用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无机抗菌材料。

2、银离子的抗菌机理只是停留在假说阶段,目前有接触反应说和催化反应说。

3、光催化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

当含有紫外线的光照射到抗菌剂时,产生电子(e-)和空穴(h+),产生的电子和空气中的组分反应,生成过氧化氢(还原反应): e-+ O2+ H2→H2O2 空穴和抗菌剂表面的微量水分反应生成氢氧根(氧化反应):h+ + H2O→OH-+ H+

过氧化氢和氢氧团具有杀菌作用,可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可将细菌慢慢分解,并具有防污、除臭功能。

4、银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评价:

答;①抗菌能力:主要通过最低抗菌质量浓度(MIC)、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和杀菌率三个指标来评价。

②安全性:③细菌的耐药性: ④耐光性⑤耐热性⑥缓释性能 4、6的课件打不开题目没搞:

1、生物陶瓷应具备的性能

2、生物陶瓷的优点

3、生物陶瓷的种类

4、生物惰性陶瓷的种类

材料与方法 篇2

1.1 材料调差范围

工程材料具有门类复杂、来源不一且数目较大的特点。这就使得怎样规范材料价格差异的调整范围成为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当前不少招投标的文件内会写有材料调差的内容, 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详尽的规范, 这样容易导致双方都不能够很好地履行合同。例如在文件中的某一条款规定在执行期间, 水泥与钢材和石灰价格变动超过一成, 对超过部分调整, 但一年调整一次, 其他的材料不进行调整, 材料的价格按照当地的指导价格为标准, 但这样规定较容易使合同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

第一, 需要调整的材料类别。

我们就以对钢材的价格调整为例, 业主认为钢材价格差异的调整只需要I级、Ⅱ级钢筋、预应力粗钢筋、钢板、钢管, 可是承包商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包含纹管钢带、钢绞线群锚和垫板等。对范围没有进行详尽的规定让双方容易发生纠纷甚至诉诸法律来解决。

第二, 工程范围。

业主坚持只对构成永久性实体工程所消耗的材料调差, 而承包商则认为合同未明确, 应该包括永久性实体工程和临时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双方对此争议非常激烈, 后经调解和协商, 双方就此事达成一致意见, 同意增加对波纹管钢带、铸铁管和铸铁件调差;临时工程所用钢材, 同意只对本工程新购买的且按定额摊销消耗量调差, 其他一概不予调差。

第三, 需要调整工程范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业主通常认为价格差异的调整仅仅应该是永久实体工程所需要的材料, 但承包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会倾向于将临时工程的材料也包含在其中, 这样让双方的误解加深, 直接影响对合同的日后履行。

1.2 风险幅度

风险幅度是指业主和承包商各自应承担的材料价格涨跌风险比例大小。目前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幅度基本上在10%左右, 这种统一的风险幅度虽便于调差, 但不尽合理, 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 材料不同, 其价格也相差甚远, 若采用相同风险幅度, 会因基准价格不同而导致承担的风险价差也相差很大。

第二, 由于材料消耗量不同, 调差材料风险价差占计量项目综合单价的比例也不相同。

由上可知, 实行统一的风险幅度是不合理的。为鼓励承包商在技术和管理上竞争, 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 业主在招标时应当公平、合理地划分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 对不同材料实行差别风险幅度。

1.3 材料价格标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建筑材料生产与供应呈现多元化, 面对此形势, 如何确定材料价格是调差工作之重。材料价格有市场实际买卖价和权威部门根据市场统计公布的信息指导价。为做到公平合理, 建议调差时所采用的材料价格应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指导价为准, 只有当权威部门发布的指导价缺少时, 才可以双方协商确认的市场价为准。

1.4 调差时间

由于材料的购买与使用存在一个时间差, 在价格波动较为频繁时, 以不同时间确定的材料价差标准差异很大, 因此通常是以材料的使用时间来确定。对于调差时段一般是按年、季或月来划分。为实现与计量支付相统一, 并考虑到建筑工程特性, 建议按月来划分调差时段, 这样对业主和承包商双方都较为合理。

1.5 调差数量确定

调差数量确定是材料调差的核心工作, 不同的调差方法其数量计算方法也会不同。票据法是通过监理工程师严格审查进场材料发票并结合现场使用及总量控制来确定;公式法是通过计量支付费用来确定;抽样法是通过现场计量或按图纸、按批准配比计算等方式确定。根据以往经验, 无论采用哪种调差方法, 都应该在合同文件中明确约定调差数量的确定规则, 以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引发争议。

2 材料价差调整方法

2.1 票证法

通过票证来进行材料价格差异的调整, 我们可以以票据为凭据并通过监理的把关, 对合同规定可以进行价格差异调整的材料名目以及相对应的数量进行核对。这样简单高效, 容易让双方都接受。但我们在使用票证法来对材料价格差异调整的时候需要重点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 票证的真假需要准确核对。票证是审核材料价差最关键的证据, 是证明承包人所购买材料的一个凭证, 鉴于我们国家现阶段存在着票证管理较为松散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们就要更加重视票证的真假核对。要做到确定所购买的材料是用于合同所规定的项目建设所需, 数量与型号能够匹配, 对有涂改痕迹的票证要仔细核查。

第二, 对所进行价格差异调整的材料数量要加强计量工作。工作材料的计量不但需要将材料使用在工程上的时间记录在案, 还要对材料所适用于工程的位置进行确认。只有这样方能够保证所规定的材料是否真实的应用在固定的范围内。

第三, 需要关注价格差异调整材料的总数量。施工组织的不同必定会造成材料使用数量之间的差异。所以利用票证来对所需材料的价格差异进行调整的缺陷在于所需调整材料的数量难以准确确定, 这对于我们有效地掌控材料费用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所以对待这个情况的产生, 业主对所需要调整材料的总数量要有所控制, 不是单纯的将票证的数量相加来确定。例如在某铁路桥的工程招标中, 规定投标者需要明确申报价格差异调整所需的材料总量, 而且这个也是能否中标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规定可以在日后的合同履行时对承包人有足够的约束力, 能够有效地解决业主材料价格差异调整总量控制的问题, 解决了票证法的漏洞。

我们采用票证法来对价格差异进行调整是依赖于监理在现场的工作来完成的, 不但要对工程量进行计算与监管, 还要对材料的数量以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工作繁重。

2.2 公式法

公式法是通过公式计算确定享受某材料价差标准数量进行材料价差调整的一种方法。材差计算的公式是世界银行招标文件范本所推荐的。

2.3 简易指标法

简易指标法是指我们通过对价格差异调整的材料确定一个认可的消耗系数, 然后以工程计量的总数为基础确定所需要进行价格差异调整材料的具体数目, 同时依照时间来明确价格差异的调整幅度, 这样就可以确定所要调整的价格差异。这个方法是通过以往的公式法演变而来的, 不但保留了其优点还便于计算, 省去了大量纷繁复杂的工程量计算。

参考文献

[1]邹美发.建设工程价差调整方法[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5 (3) :60.

[2]张秋陵, 肖光宏.工程项目材料价差调整方法的探讨和分析[J].重庆建筑, 2007 (9) :41.

材料与立意:手机小说的写作方法 篇3

手机小说实际上是微型小说的一个很特别的种类。手机小说的字数限定,在2005年举行的首届手机小说大奖赛时初定为350个字(手机小说比赛时可发5屏文字,每屏70个字),近年来经手机小说的倡导者们的研究和实践,比较明确地提出了500个字的基本要求。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曾有人进行过“百字小说”的创作实验,那个时候虽然未对字数作出限定,但从实际作品看它的篇幅就是100~200字左右。从鉴赏小说的规律来说,手机小说明确在500字左右,容易写出“小说味”,而100~200字的篇幅确实太局促、太具有挑战性了,稍不留意,手机小说的“小说味”不但出不来,而且很容易写成百来个字的“幽默小品”和“讽刺段子”,小说的几个最基本的要素出不来的话,手机小说作为微型小说的一个类型可能会有违微型小说朝更具创新、更具智慧的方向发展的初衷。

假如手机小说能理解为5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那么,作为微型小说的某几个最基本的特征在手机小说里将会得到更突出的、更有力量的强调和强化。首先,我们要论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独特”。在微型小说的3分钟阅读时间里,你如果写的是一个别人早已写过的,或者是你自己以前也写过的给人似曾相识感觉的故事;你如果刻画的小说人物没有什么与生活中、与其他作品中的人物相互区别的独特个性;你如果在对故事、人物的描述中体现出来的认识、理解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你表达的立意有人云亦云的嫌疑……一句话,你的小说的材料和立意是一般化的话,那这篇小说的创作就很难成功了。

翻阅《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的近600篇作品,我们发现真正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就是我们能用几句话就说出它的独特故事、鲜明人物和新颖立意的文章。侯德云的《泉水的歌唱》的故事,写极度缺水的一滴泉村送兰花花上大学的仪式,是采用本村的送新嫁娘的方式——用一滴一滴积攒的泉水洗一个澡。这样的故事在微型小说里是第一次叙述,过去我们闻所未闻。申平的《记忆力》通过一个50年的同学聚会的场面描写,揭示了人性深层的一种“自尊”和“努力”,这样的新深立意在微型小说中确实能震撼我们的心灵。

一批在中国文坛上十分活跃的评论家在指导、评点中国的微型小说创作时,选取了一个这样的角度:他们要求、希望中国的微型小说在提升它的纯文学性时必须注意小说的“独特性”。胡平说:无论是长小说,还是小小说,作品里一定要有作者独立的深刻的见解。吴秉杰说:一般小说创作,都是在充分地把握人物后开始虚构叙事;而小小说则是从被普遍地忽略,却被作者的灵感所照亮,成为作者独特发现的一些现象着手,进入故事与人物。雷达说:小小说的主题是作家主体在与客体遇合中的一种顿悟和发现。[杨晓敏、秦俑主编:《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第五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78、72、68页]三位评论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微型小说创作要达到纯文学的高度必须要“独特”。微型小说的材料要独特,人物描写要独特,立意要独特,如果不是这样,微型小说在读者三分钟或在一分钟(手机小说)的阅读时间里,要想吸引读者的眼球、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手机小说的材料是指手机小说的主体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个故事情节包括了手机小说叙述的单一事件的内容和过程;这个人物性格包括了手机小说人物的单一性格元素和它发展变化的命运。手机小说的立意是指作家通过这个手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反复描述而表达出来的他对这个故事和人物的认识及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在作家构思之时和写作之中是绝对不能用叙述语言点破的,它必须通过对材料的提炼、组合显示情节的因果关系后得到暗示和隐含。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手机小说写作案例来进一步认识手机小说材料的“独特”性要求和立意的“新深”性要求。从手机小说的艺术规范看,《离别的车站》(作者:肖晨,选自小小说作家网)可以说具备了微型小说的一切叙事要素。它的故事设计有突变:大兵要回家结婚,但到了车站才突然得知未婚妻已接到要他返回部队参加抗震救灾的电话;大兵的婚没有结成,只和未婚妻在车站团聚一个小时。它的人物有感人的品行:大兵服从命令,未婚妻支持大兵并继续等待大兵;它的立意是有意味的:大兵和未婚妻这一代人让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超越了个人利益。但是,这一篇审美要素齐全的手机小说在材料的“独特”性上有些欠缺。军人探亲到了家乡的车站又突然接到返回部队的命令——这样的“故事框架”我们好像在春晚小品或其他作品中似曾相识。尽管《离别的车站》的故事情节内容和情节细节与我们见过的故事框架完全不同:部队的命令是汶川大地震后发出的;未婚妻安排好两人相会的旅馆说:“我嫁给你一个小时。”在离别时,未婚妻对着启动的火车痛哭,并说:“活着回来娶我……你欠我一个小时的婚姻。”这些细节内容属于作者自己的创造性的材料提炼。细节尽管有创新的内容,但故事框架的似曾相识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总体阅读印象。如果作者在创作之初或构思之初没有读过类似的作品,那这篇《离别的车站》的创作就属于“情节撞车”。如果作者是在类似作品的启发下,启动了自己的创新性的细节改造,那就可能会出现“雷同”的阅读感觉。现在假定这两种情况均存在,那么,故事框架相同而故事细节和叙述语言不同就会导致这篇作品的“小说材料”失去原创性和独创性。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细节改造了一个曾经出现过的“故事框架”,这样提炼的“小说材料”就不具有太多的创新性而显得一般化。如果在这样的一般化的“小说材料”上,有“小说立意”的新处理,那么可以成就一篇可看、可发表的小说作品。注意:这样可看的、可发的作品离优秀的精品小说则有相当的距离。据此,我们可以归纳下列三种手机小说的创作情形:

一般的手机小说创作=一般材料+新深立意(或独特材料+一般立意)

较好的手机小说创作=独特材料+新深立意

最差的手机小说创作=一般材料+一般立意

根据上述归纳,我们在创作一篇手机小说之前,不妨给自己提几个(并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这篇作品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内容别人写过没有?在自己所知的范围内是否是独一无二的?这篇作品写到的人物个性或人物命运,别人写过没有?自己以前的作品写过没有?这篇作品表达出来的立意,别人写过没有?自己以前的创作表达过没有?如果可以肯定地回答:没有!那么这篇作品的构思就可以继续,如果回答某项或所有项有过,那么就可放弃这篇作品的构思和写作。

讲到“小说立意”,有一种复杂情况需要补充论述。

小说的立意是作者并没有明确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它只是一种依托小说材料(故事和人物)的不同组合而透露出来的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和褒贬态度。这种小说立意包括了以下三种内容:A.作家自己对小说材料的主观认识;B.读者阅读作品后自己对小说材料的主观认识;C.小说作品本身因获得了艺术生命之后,它自己在作家的主观认识之外出现的非A、非B的客观意义。这样,小说立意的内容则可以这样表达:

小说立意=A+B+C

复杂的情形是在这里:第一,A与B不重合,A>B。这就是说,作者在这篇作品中的立意,读者没有读懂,没有理解。

第二,B与A也不统一,B>A。即一篇优秀的小说一旦获得艺术生命,它的客观意义原来没有被作者意识到,却反而被一些聪明的、文学素养较高的读者读出来了。分析这两种不重合、不统一的产生会给我们一些小说立意的启示。为什么出现A>B呢?除去读者欣赏能力这一条之外,我们作者是否想到,我们在写手机小说时是否太理性了,想让作品承载的思想内容太多了,是否把一些“小说材料”本身不包含的内容也想让它负担并表达?如果是这样,问题就出在作者本身:我们作者还不会按小说立意的规律来艺术地表达立意。为什么会出现B>A呢?只有当作者谙熟了小说的写作规律,掌握了纯文学的真正秘密才会出现这种小说立意的高境界。作者在精心地、机智地处理“小说材料”时,让作品的人物、事件获得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他们一旦有了自己的艺术生命,不管作者是否意识到,也不管读者是否读得出,它本身的生活底蕴和艺术底蕴(当然大部分都能被作者、读者领悟,剩下的C要靠评论者和读者去挖掘)就在那里依靠着自己的艺术能量在闪闪发光了。小说立意一旦产生了A不能涵盖的情况,那么可以说小说佳作就诞生了。这两种复杂情形给我们营造“微型小说的新深立意”提示了两条经验:第一,如果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出现情感和理性不能统一时,要尊重创作的情感和冲动,要将小说材料中真正感动了自己、启迪了自己的细节写活、写透;第二,如果小说作品里出现两种以上的立意内涵时,不要太随意地用“单一性原则”将不统一的立意内涵处理掉。立意的信息如果丰厚、多元,在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的情况下,增大立意的厚度和审美信息,将出现高质量的手机小说佳作。

材料与方法 篇4

SCI论文的写作一般是以探讨科学技术为主的科技论文,因而在SCI论文的写作中实验的探究便是论文的重点。而在实验探究的论述中,材料与方法的撰写又是体现此次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重点。在对于论文审核的过程中,对实验的重复操作是必然的过程,而材料与方法的撰写是为了便于审核和读者的重复操作。那么究竟SCI论文材料与方法应如何撰写呢?

1、材料与方法的基本内容与写作要点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通常是先对材料做出概述, 然后再详细描述材料的结构、主要成份、重要特性、设备功能等。

材料描述中应当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者产品、动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以及准备方法。如果采用具有商标名的仪器、化学试剂或者药品时, 还应当包括对仪器进行精确的技术说明, 并且列出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试剂或药品的主要化学和物理性质;有些甚至要求仪器和样品的制造商的名称及其所在地。对于实验材料, 应当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 尽量去避免使用只有作者的本国同行才知道的专门名称。然而,如果已知有不同特性的产品, 并且相互间的有重要的差别, 如特定的微生物媒介(microbiological media), 就需使用商标和制造商的名称(商标名的首字母应大写, 如:Teflon), 以示与通用名的区别, 并且将通用的描述紧接在商标名之后, 如: Kleenex facial tissues。

实验用的动物、植物和微组织应准确地标识出(通常按属、种和世系名列出), 并说明其来源和特殊性质(年龄、性别、遗传学和生理学状态)、抽样的要求或标准等。

当需要描述多种微生物种属或化合物的来源和特性时, 可采用列表的形式;否则, 在正文、表注或图注中简单描述即可。

如果研究对象是人(志愿者或病人), 则应特别注意拟投稿期刊的具体要求, 应交代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并根据情况兼顾一般性的重要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 以及其他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体重、身高、种族等)。

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方法即描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通常按研究步骤的时间顺序描述方法, 其内容包括: 实验环境或条件(如温度、电压、辐射、特殊的光线等);研究对象选择的方法;选用特定材料、设备或方法的理由;实验程序;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等等.如果没有时间顺序, 就按重要性程度描述实验步骤。

在“方法”的描述中应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能够重复实验, 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必要时, 应该完整地描述选择某种特定方法的理由。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 应提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 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 可稍加详细地描述);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对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详细描述通常表明作者是新近设计或获得该方法, 并且作者相信读者需要这种解释;普通的统计方法无需评论或解释;先进或不常见的统计方法需要适当引用文献。

材料与方法 篇5

很多刚开始接触申论的同学,在作答申论题目时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最典型的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申论作答就是简单地抄材料;另一种是答题时完全用自己的话去组织答案,没有立足于材料。这是两种非常危险的认知,因为经过大量的做题练习,我们会总结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申论考试其实是通过“主观形式考查客观题目”,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申论题目的答案在材料中都有迹可循,小题目的答案要点几乎全部可以从材料中找到,作文的总分论点必须依据材料得出,所以说如何去阅读、处理“给定资料”对于我们能否拿到高分那么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给大家讲一下申论《材料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内容方面:通过对重点词的把握,能够帮助大家快速阅读材料,准确提炼答案要点。申论材料中常见的重点词有以下几种:一是关键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锁定答题内容,比如说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如果题目中让我们归纳概括原因、影响等,我们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把握就能够又快又准地锁定我们的作答区域,只要将内容稍加提炼就可以形成答案要点。二是高频词:某段材料中反复出现,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一定是命题人想要着重表达的意思,也可能是我们的答案要点。三是权威词:也叫做“高档次”,就是一些高大上的表述,比如领导人的讲话,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一些政策文件、法律条文的表述,都可能是命题人观点的一些体现,也可能是我们作文总分论点的出处,所以我们做题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这类词。

逻辑方面:申论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整篇材料有一个完整严谨的逻辑主线,同时每则材料甚至每段材料也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呈现的,而我们通过对逻辑关系的把握,也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成功找到我们的答题要点,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体现:一是关联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关联词来判断并提取答案要点,常见的关联词有并列、递进、转折,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还有因果和总分,通过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从而提炼出答案要点来。二是首尾句:每一段的首尾句,每一则材料的首尾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所以我们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格外关注,这些地方往往是命题人观点最为集中的地方。

任何方法要想彻底掌握,都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和不断地总结,因此,阅读材料的方法也需要大家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多练多想多总结,长此以往,提高大家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事件背景】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例历经8个月还未解决的拖车费纠纷。15年11月,北京大货车司机王允礼与另外一辆货车相撞。车祸发生后,王允礼要自行寻找救援公司,但交警不让,代他叫来北京永君顺达救援公司。经救援公司拖车8公里,竟要收取拖车费12.87万元。16年5月,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但并未宣判。

面试热点:“天价拖车费”你怎么看

【题目】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例历经8个月还未解决的拖车费纠纷。北京大货车司机王允礼与另外一辆货车相撞,经救援公司拖车8公里,竟要收取拖车费12.87万元。对于“天价拖车费”,你怎么看? 【中公题目解析】

“天价拖车费”反映出地方贯彻国家规定没有落实落细的“堵点”,公共应急救援服务缺位的“盲点”,相关监管缺失的“痛点”。

交通事故的出现,本身就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天价拖车费”更是雪上加霜,使车主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拖车费,是车主遇到交通事故应该承担的相关费用,但随意要价以致天价,任何人都会心有不悦。拖车费之天价,维权时间之长,对王允礼来说,无异于“二次车祸”。

从法庭审理来看,该救援公司在王允礼不明价格的情况下实施救援,违反了程序规定。收取拖车的相关费用,超出同行公司价格的2至5倍不等,单是里程拖车价,也远远超出物价局的规定。此外,庭审出示的证据表明,该公司还存在收费欺骗现象。如果说攫取暴利是该行业的市场规律的话,那这必定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

原本国家发改委与交通运输部有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指定救援机构。而现场交警违规的善后行为,挂钩天价拖车费的产生,难免不激发公众对官商“勾肩搭背”的负面猜疑。有的地方公路救援服务进入门槛偏低,有的地方变相指定“沾亲带故”的救援公司,有的地方某一路段事实上被一些救援公司垄断。凡此种种,无不反映出地方贯彻国家规定没有落实落细的“堵点”,公共应急救援服务缺位的“盲点”,相关监管缺失的“痛点”。

材料与方法 篇6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陈翠、王翠茜(海口市第九中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向第三个阶段了,其第一阶段是教师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第三阶段是教师磨课即研究自己的课堂。通过对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途径与方法的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题研究,以研究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突破口,切实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效而且是快乐的,切实走上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的界定

以所交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人教版初中教材内容进行思考、研究、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实现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教学最优化、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以学定教的评价理论。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初中化学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初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重点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寻求理论帮助与指导,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目前其他学术单位及专家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抽测),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作业布置情况、课堂教学实效进行调查研究,征集有关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3)、行动实践法:通过行动研究,将总结出来经验在同科组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落实,不断反思,形成共识。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的过程与时间

1、开题论证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各类期刊、出版物中有关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认真研读,制定方案,提炼升华,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并研究每堂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之优化到每堂课的设计中,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一节课下来,学生学的扎实,学的轻松。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3、中期整理调整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课题组成员整理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写一篇课题教学论文;组织一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再次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月):根据调整后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篇7

一、读:解题的基础

1.粗读———浏览, 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 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 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 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细读——审读设问, 带着问题读材料, 将材料读懂、读透。

(1) 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 有的句子很长, 很难读懂, 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 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有, 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 运用历史观点, 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 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 阅读材料时, 要认真审读设问。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 明确设问要求, 根据设问考查的方向仔细读材料, 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3) 阅读材料时, 除读懂材料正文外, 还要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 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 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二、找: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 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找中心。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 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 找出了中心,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 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 但不管多新, 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联系, 这样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 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读材料要想着设问, 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 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 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 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2) 克服思维定势, 坚持论从史出。要克服思维定势, 对材料作具体分析, 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3)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准确辨别材料观点误。

(4) 要认真书写。注意条理化, 要点化。

总之, 解答好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础知识, 重要环节是审题, 关键是基础知识的整合和灵活运用, 再加上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练的语言, 最终形成最佳答案, 取得好成绩。

摘要:历史材料解析题是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主要题型之一, 它是最具历史学科特色、最能考查学科能力的题型。

材料与方法 篇8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工程材料》是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课程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应用,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能够对零件进行材料的选择及进行热处理,并且能够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该课程的特点是抽象概念多、教具少、实验及实习少,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工程材料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安排上内容多、学时少(48学时),而且在之前没有先修基础课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本门课程有一点难度,理解比较困难,只能靠死记硬背。如何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课程的内容,是目前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一、原因分析

1.基础弱、积极性不高。首先,其先修课程应有《普通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原理》等课程,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难以安排这么多的先修课程。因此,学生学习此课程基础弱,学时少。其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养成了“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标准答案”的学习思维,不会灵活应用。而本课程是在有大量工程感性认识下学习较强的理论知识。古人常说的“趁热打铁”“百炼成钢”“真金不怕火炼”等成语,都是从工程材料的原理角度出来的,而如何分析解释这种现象,就是属于《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理论问题。

2.课程内容晦涩难懂。《工程材料》课程中知识内容多,相互之间的知识内容多数独立,系统性及连贯性不大,原理性强。课程内容中的定义和名词多,而且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按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杂、概念繁多、学时数少的特点来看,学生要想学好本门课程,至少需要课后复习1小时以上,对新知识的内容至少要预习30分钟以上。但绝大多数学生不复习或复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课堂不听、课后不看”几乎成了学生的惯例。

二、改进措施

教师除了课上教学之外,课后必须帮助学生理出材料知识脉络、做到杂而不乱,可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1.实用为本,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以实用为本,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一个中心、联系重点、突出实用”的原则。在课程内容组织中,围绕材料的成分为中心,以材料的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联系为重点。课程讲授内容围绕中心和重点展开,突出实用,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实用性。在学习传统工程材料时,也引入新材料、新科技,将现阶段的最新工程技术标准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这样使学生始终学习到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识内容。改变以往“理论为主,轻视实用”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验项目种类。

2.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工程材料》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实践应用的课程,大量知识都来自于实践的积累。其理论内容原理性强,与实践联系息息相关,因此实践环节在整个知识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同时通过之后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教学体系以材料的工艺为中心,包括测试实验的操作和加工方法的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形象化和可视化,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以项目教学为教学主题。将项目教学引入到课程学习中,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导入知识点,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通过对生产项目的每一步工艺的学习,将知识带入课堂中。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学生分组讨论、分组练习、教师课堂答疑等,通过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选择的实际项目,以多媒体为辅助,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实际生产的视频资料,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产项目中,教学内容主体是学生,可以深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中引入工程实例。教学中适当引入身边的小故事和工程实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立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存储。比如,讲到钢材,联系“512汶川大地震”案例,分析如果房屋结构都是钢结构的话,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抗震能力较好,人员伤亡能有很大减少。钢结构就是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而钢本身的特点是重量轻、强度高,同时具有强韧性和匀质性,有较大变形,能够承受动力荷载,因此具有抗震能力,在发生地震之后不会马上倒塌。而且可以进一步阐述,既然钢结构有这么好的抗震性能,为什么房屋不都是钢结构的,还有砖混结构呢?从而又联系到材料选择的经济性,由于钢结构的建筑造价比较高,目前应用不是那么广泛。这样学生既从案例中了解到钢的力学性能,还学习了材料选择的经济性,使学生加深对钢的性能和选择的理解,引起对材料性能与选择的重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现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决定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而教学改革不是短期就能看出效果的。因此,需要我们坚持探索、坚持改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归纳,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适应高职高专的学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上一篇: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演讲稿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