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媒体的考察报告 陈颖(推荐8篇)
告学号:
1003612001
专业:民生学院年级:10级姓名:陈颖
考察报告
我国广告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那种“拉活靠关系,投放拍脑袋”的落后经营方式。但是,仔细审视一下目前的我国广告经营状况,多年延续下来的非理性的广告投放惯性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由于针对各类媒体、各单个媒体发布的广告而进行的广告效果评价在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使得不同媒体之间、同一个媒体内部的广告效果的比较无从进行,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广告投放的取向,即原来投得多的就多投,原来投得少的就少投,原来没投的就不投。一句话,在广告投放的依据上,目前我国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介机构是处于一种只有“前评估”(如依靠各种媒介市场调查数据进行推论)、没有“后评估”(广告发布后的效果评价)的这样一种被默认的惯性环境之中。在中国媒体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这多少显得有点不和谐。
一、世界各主要国家五类媒体广告投放现状
从世界各主要国家2005年广告投放的结构来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五类媒体中,电视所占据的地位依然突出,在巴西、意大利、日本和中国,电视媒体的广告量占去了五类媒体的“半壁江山”;在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则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比较特别一点的德国,也占到了1/4的份额。但是,电视的优势地位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明显和“铁板一块”,比如说,从五类媒体的投放比例看,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报纸均超过了电视而居第一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杂志在五类媒体中的地位必须重新认识,在法国和德国,杂志所占广告的份额分别高达35%和25%,完全与电视“平起平坐”,美国和英国的杂志广告份额均占到15%,意大利的杂志广告份额占到14%,日本的杂志广告份额占到10%。而中国的情况是:对电视广告的投放占五类媒体总投放量的50.21%,而对杂志的广告投放所占的比例是十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少的,只有
3.51%,不到法国的1/10,德国的1/8,美国和英国的1/4,日本的1/2(刚好是意大利的1/4,稍强于巴西的1/3),中国的杂志广告投放空间可以说是大大地被挤压了。
二、中国广告媒体的市场状况
未来5年,报纸媒体在广告市场中的占比将稳定在30%左右。5年后,全球的宽带用户将从现在的3亿增长到5.4亿户,而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将猛增11亿,变为34亿户。这些“预言”来自于普华永道昨日最新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2007-2011年展望报告,而报告指出,引领全球巨变的主要引擎就是中国。“中国大陆娱乐及媒体行业将以16.8%的增长率高速攀升,这一增速全球领先,仅次于印度。”普华永道审计合伙人卓志成指出。报告预计,到2011年,中国大陆的娱乐及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93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季卫东表示,中国新媒体的市值目前已经超过600亿美元。
季卫东表示,中国新媒体在2003年大约是50亿美元的市值,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市值增长10多倍,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季卫东称,中国新媒体的最大特征是互联网媒体,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在中国互联网新媒体行业会产生伟大的公司。
据悉,目前在世界网站排名中,排名前20位的网站,中国网站占据1/4。与此同时,30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季卫东强调,从1995年到2006年的十年多时间里,中国广告收入增长7倍,中国GDP增加三倍,而美国广告收入增加2倍。可见,中国无论是在媒体和用户数量上和增长程度上都是世界领先的。但与此相对,中国目前广告收入只占美国的2%至3%,因此,整个市场前景还非常巨大。
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公司IDG全球副总裁熊晓鸽也指出,中国互联网是创业者的天堂,目前还有很多机会。熊晓鸽称,之前,在中国互联网创业企业都能找到国外模式,下一代企业将带有更多中国特点,原创模式在未来将创造更多机会。
三、从“重度受众者”消费产品的倾向看杂志的投放优势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项目负责人——副总经理刘荣,在对所累积的近十年的数据展开详细的研究之后,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结果:
——受众在媒体的消费当中,由于时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各类媒体的消费存在着明显的“选择性”特征。看杂志、上因特网的“重度受众”,很少会看报纸(相关度极小);而对电视和广播则有点“敬而远之”了(负相关)。当将上面这第一点与广告投放联系起来时,引申出来的结果就是: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广告主千万不要忽略杂志,否则会基本上失去杂志这部分极为庞大的“独占受众”(两者负相关)。而在报纸上做广告的广告主亦不要以为就不用在杂志上做了,他们的受众其实交叉很少(极弱正相关)。
——杂志和因特网的“重度受众”与所有饮料产品的“重度消费者”都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而电视媒体的“重度受众”与饮料的“重度消费者”则高度负相关,换句话说,爱看杂志者更爱喝饮料;而爱看电视者则更不喜欢喝饮料。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各类产品的广告投放,必须充分研究其与媒体受众的契合度。至少对于饮料,在杂志上投放广告将事半功倍,而在电视上做广告,则可能是适得其反。
四、彩色、黑白杂志的广告投放严重失衡
杂志有“黑白”和“彩色”之分,但广告投放就不应该“以颜色论英雄”了,遗憾的是,当下我国的杂志广告投放取向似乎完全忽略了这一点。统计结果表明,在我国,“百万大刊”类的顶级领先杂志的“广告投放强度”注:这里的“投放强度”是指杂志的年广告投放量除以年到达人数而得到的指标值。
其含义与广告千人成本(CPM)有所不同远远低于彩色印刷的时尚杂志。按2004年年度计算,到达率靠前的五本顶级领先杂志《读者》、《知音》、《家庭》、《青年文摘》、《故事会》每千人“到达读者”分摊到的广告投放费用平均为0.47万元,而到达率靠前的五本时尚类杂志《时尚·伊人》、《世界时装之苑》、《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时尚·芭莎》则高达21.85万元,“黑白”仅仅是“彩色”的2%,可谓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广告向“百万大刊”的读者推广产品只用4.7元/人*年,而用在彩印杂志上的广告费用则达到218.5元/人*年(注:《读者》、《青年文摘》广告数据来自于《家庭医生》信息与媒介研究部的监测数据,其余刊物广告数据来自《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各杂志年到达读者数来自CMMS2005)。
不难看出,在杂志这种媒体的内部,广告的非理性“惯性投放”现象极其明显,这种惯性背离了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的基本诉求。
五、所以我认为
第一,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比,五类媒体中,中国杂志的广告投放“小到不成比例”,中国各类媒体的广告投放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杂志的广告投放价值尤其被严重地低估了。
第二,从媒介“重度受众”消费产品的行为来看,杂志“重度受众”与某些产品特别是饮料类产品的“重度受众”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即多看杂志者也多买产品。另一方面,电视“重度受众”与某些产品“重度消费”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即看电视越多者,购买产品就越少。
第三,杂志的广告投放空间本已受到其他类媒体的大大挤压,在杂志的内部,还出现了“有色”与“黑白”投放的严重失衡,对广大广告主来说,这多少有些让人心理不平衡。
第四,分析一下目前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杂志上的广告投放惯性,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百万大刊”的受众都是普通民众阶层,高端读者不
本次出访的主题是:俄罗斯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俄罗斯地方媒体领导联合会对中国新闻代表团的访问十分重视, 联合会董事长安德烈·伊里亚申科全程陪同访问, 考察活动主题突出, 日程安排紧凑, 收到预期效果。
一、出访的基本情况
在为期8天的访问中, 代表团先后到莫斯科市、下诺夫哥罗德市、伏尔加格勒市, 访问了俄罗斯联邦出版和通讯署, 听取了副署长克里古力关于俄罗斯期刊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情况介绍, 并就当前媒体的发展进行了交流;拜会了俄罗斯地方媒体领导联合会执行会长索非娅·杜宾斯卡娅女士, 并就记者队伍建设、媒体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和发展、创新等问题作了探讨;访问了下诺夫哥罗德州政府, 听取了副州长伊万诺夫·弗拉基米尔关于该州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并就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问题作了采访;参访了《俄罗斯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俄新社、《下诺夫哥罗德真理报》、伏尔加格勒州《消息报》等;还就中俄媒体共同关心的话题举行了一次记者座谈会, 开展了面对面的交流。
代表团所到之处, 受到当地政府和媒体同行的热情礼遇, 收获颇丰。
二、俄罗斯媒体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据俄罗斯地方媒体领导联合会董事长伊里亚申科介绍,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苏联社会急剧变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 倡导“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1990年, 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新闻法》, 以法律的形式将新闻自由确定下来。随着法律的颁布, 完全独立于苏联共产党的媒体纷纷成立, 出现了国际文传电讯社、俄新社 (注:1993年被确定为国家通讯社之一) 、俄罗斯电视台、两个新闻社和一系列报纸, 它们从各自的党派政治立场出发, 发出了不同的声音。1991年底, 随着苏联的解体, 大的媒体全部更换了领导人, 媒体失去了资金支持, 私有化进展迅速。政治派别斗争使得金融寡头大量投资传媒, 使其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别列佐夫斯基就控制有俄罗斯电视台等电视、报纸、周刊等传媒实体;古辛斯基也通过大型媒体集团掌控电视台的频道。还有其他寡头, 分别以自己的经济实力进军媒体。他们运用手中的媒体或支持或反对政府的政见和政策。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普京政府执政。普京明确反对金融寡头控制舆论, 认为他们不应该利用媒体干预国家政策, 意识形态应掌控在政府手中, 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包括对媒体领导人的任命,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代表团参访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俄新社就是由政府投资的;《俄罗斯报》政府投资占20%, 《下诺夫哥罗德真理报》政府投资占50%。据此, 俄罗斯地方媒体领导联合会认为, 俄新社的消息应无偿提供给地方媒体, 目前正在确认无偿提供给600家地方媒体的消息范围。同时, 政府积极发展经济, 媒体市场广告份额不断增加, 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针对2002年10月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人质事件中, 众媒体对事件完全自由化的报道, 使恐怖分子有机可乘, 产生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政府紧急修订了《新闻法》, 进一步完善法律体制, 规范媒体的行为。
据俄罗斯联邦出版和通讯署克里古力副署长介绍, 截至2009年初, 在俄罗斯有27425种报纸和周刊, 其中有14000多种有稳定的市场营业额。2006年至2008年报纸的注册数量实际上没有太大变化, 表明报刊市场已趋于饱和。众多的注册媒体中, 具有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媒体只有50多家, 其中50%的定期出版物高达70%的收入都来自广告。近十年来, 俄罗斯报业市场的结构没有很大变化。2008年俄罗斯报纸的总印数为78亿份, 与2007年持平。其中27亿份是全国性报纸, 26亿份是区域性报纸, 25亿份是地方性报纸。据统计, 2008年5月至10月, 俄罗斯传统日报的受众达到652万人, 而传统周报1400余万人, 其中城市居民分别占11.3%和24.2%。
克里古力认为, 当前俄罗斯报业市场表现出下列趋势:
一是为了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报业传媒积极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电话网;二是媒体的投资扩大到新印刷技术领域;三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后, 大部分报纸的广告收入下降, 出现一定程度的报纸零售业下滑;四是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大体上国家的报业能够抵御来自其他国家媒体的竞争并且有所发展;五是金融危机的发生, 反倒促使读者对报纸阅读的兴趣增长, 尤其是青年人。《共青团真理报》主编弗拉基米尔·苏格尔金认为在经济危机时刻, 人们对新闻事件更加关注, 读报的人数反而多了。
总的来说, 隶属于俄罗斯联邦主体行政中心的所谓大报受到挑战, 但是中小城市的报刊, 在经济危机中依然坚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 一些小出版机构的广告量减少, 广告商愿意把广告投放在真正稳定、大型、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令人担心的是广告总量的减少。如, 圣彼得堡市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的报刊广告收入下降40%。
据介绍, 俄罗斯现共注册有20433种杂志, 而真正能在市场上成功销售的杂志不超过2500种。2008年, 俄罗斯杂志市场发展迅猛, 总收入达到6100亿卢布。杂志刊物的读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 截至2008年, 固定读者已达到3.62亿人次, 当今在俄罗斯阅读杂志的人数占到总人口的62%。
2008年俄罗斯杂志总发行量为210亿份, 与2007年大致持平。而定期出版的部分免费网络杂志市场需求增长迅速, 搅乱了传统杂志的格局。高信息技术时代和飞速发展的个人电子计算机技术时代的到来, 促使杂志刊物向网络和年轻读者群靠拢。
专业、定位精准的杂志如电脑摄影时尚类杂志等深受欢迎, 网站为它们提供影像资料。本土杂志如《方向》、《环球》和《健康》等, 就其长远发展来看也拥有很大的读者群。
据介绍, 到2008年底俄罗斯有4300万人使用互联网, 比2007年增加550万人。今年网络广告市场预计将继续增长。不过, 报纸并没有束手待毙, 以通过网络还击网络媒体的方式求生存。2009年《生意人报》推出手机报, 《共青团真理报》也准备投放出版多媒体手机版报纸, 以应对挑战。受众面相对狭窄的主题报纸则同时引入了博客和微型网页, 记者将视频用于网络。多媒体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在推销广告上相互分享信息, 也同网络巨头相互竞争着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
三、俄罗斯传媒业对我们的启示
这次考察, 让代表团初步了解了俄罗斯传媒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代表团认为, 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重要启示。
第一, 报纸和杂志等纸媒体, 是最传统的媒体, 如今仍然是世界上值得信赖、有较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传媒载体。纸媒体与其它媒体比较, 其信息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 它以信息的分析加工见长。因此无论是在数码还是非数码平台上使用该信息, 都会体现其价值和重要性, 也都会得到受众的选取和支持。纸媒体和新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只要找准立足点和突破口, 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力求受众明晰具体, 定位明确精准, 内容权威可信, 做到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发布, 俄罗斯近年来区域性、地方性和专业性报刊发展迅速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 运用高新技术, 形成各种媒体共存、互补、融合、创新的基本生态, 是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根本出路。俄媒体和从业人员认清了这种形势, 因此能够主动出击, 积极应对, 在挑战中寻求发展。
媒体要顺应发展, 积极创造融合的新形式。传统的传媒机构面对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 在经历了最初的困惑之后, 也看到传媒业实际面临着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个机遇就是传统传媒与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融合。从俄罗斯传媒市场看, 纸媒体几乎毫无例外地进入了网络版, 形成了跨网络的媒体。一些传媒集团旗下不仅拥有纸媒体, 还有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 其传播手段综合多样, 文、图、声、影、网全面覆盖, 互动性、个性化突出。当前我国传媒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形势, 正进行着相同的尝试, 要力图在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上做大, 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上做强。
多年的编辑经验与对IT技术的了解,使得陈颖青对电子阅读体验的看法,一针见血。
Interview 对话 书香两岸×陈颖青
书香:您如何评价Kindle的阅读体验?
陈:Kindle(针对6寸版)的问题是版面太小,每一页能够容纳的中文字数不够多。这种情况下,读得最舒服的是小说,因为顺着情节一路往下翻就可以了。非文学类的书则比较辛苦,阅读非文学类的书的时候需要交互参照,当一页的内容太少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费力,它失去我在纸本书上前后来回参照的那种自由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翻页速度太慢,而且也没办法精确定位到某一页。
书香:您说Kindle的版面太小,很多人都是在移设备比如手机上看电子书。
陈:没错,但是大多数人在手机上阅读的是小说。行动装置在读流水行情节的书是没问题的。可是依照我自己的经验,即使是在6寸(已经比手机大)的屏幕上,当要阅读需要前后参照,需要把大脑中从一字一句里头拉出来思考的书的时候,小荧幕确实会对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太频繁翻页也是问题,可是问题不只是太频繁翻页而已。
回到文本对读者的意义
书香:您如何看待做成单只App的,声色光影都有的电子书?
陈:文字有自己的威力,哪怕变成数位化的版本,有些内容仍是要让你专注于作者所构筑的想象世界里。如果把想象具体化(音效一定会带有感情),以为加了音效、动画是对内容的加值,那可能是对文字的力量的一种误会。有一些文字,你让它很单纯地用文字表现,它的威力就在里面。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子化是没有必要的,在解释某些特定的议题、知识,动画、音效、互动等电子化的特色,是有助于更形象地理解。上个礼拜我看到一个动画片,讲汽车轮子的差速器。用文字讲解这个概念非常的抽象,如果配上一个动画,可以省掉几千字的说明,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那就应该要有动画,这就是数位化优势的体现。所以还是要看内容本身。
书香:目前您接触到的电子书的设计,有哪些具有某种创新?
陈:一本纸本《圣经》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要么从头读到尾,要么挑经文的章节看解释。可是如果到西方的《圣经》专卖店,你会看到不同版本,不同译本,适合各种情景使用的《圣经》版本,还有各种“每日读经计划”。我现在看到《圣经》的App,有纯文本阅读模式;可以安排“每日读经计划”;也可以有不同的注释版本;还可以有情景阅读模式。过去一整个《圣经》专卖店完成的事情,一只App就全部具有了,因为充分运用了数位化所能提供的便利、工具和能力。
可是我还是要强调,并不是所有书都要学习《圣经》的App,要学习的是,如何掌握数位的能力去回应纸本时代的读者需求。比如“情景阅读”在《圣经》的App里头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应用。目前在制作电子书上,最需要我们思考的,应该是数位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变成电子书。
数位时代使得内容一页一页固定呈现的方式不再存在,因为荧幕很活,现在要重新想的事情是,回到文本对读者的意义。意义如果是希望从头看到尾,那么一页一页的电子书是很棒的解决方案;意义如果是我要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想要的答案,这个时候就应该是一个运用,就好像电子化的字典。不管是编辑从事数位出版,还是程序人员在做电子书,都应该理解:复制翻页并不是必然的真理,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联到底是什么才是最重要。
无论物理特性如何,阅读的本质是专注
书香:电子书的良好阅读体验,需要哪些基本要素?
陈:纸本书和电子阅读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并不是说电子化可以用各种花俏的动态,而是纸本是死的,在纸本上面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翻开下一页,再翻下一页,因为这样,阅读的时候可以很专注地进入作者希望你进入的他所构筑的世界,在这样的阅读里,阅读者可以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专注进入文本到目前为止,很多做电子书的人,不管他是做软体还是做硬体,都常常忽略。他们都觉得既然我要做电子书,那书里就要有这个有那个,却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去想,如何让读者专注于长篇阅读。
所有的物理特色都要满足一件事,使用者的需求。读者在读书的时候需要把大脑很专注地放进情节里头,不被干扰。不被干扰这件事情在网络世界是办不到的。你用手机、用平板装置看书,所有的讯息都在提醒你,“快看我,快看我”。也因为这样,线上世界的阅读,可以很轻易地跳到完全不相关的另一个领域,你很容易变成左顾右盼、四处张望的人,可是这在读纸张书的时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读纸张书要求的是专注。
我觉得现在做书的人,不管是纸张书还是电子书,不管是做硬体、软体还是做内容,很多人花太多力气在考虑媒体的表现、媒介的能力、媒介的物理特性,这些应该考虑,但是更深一层的目的,应该要用什么样的情景去读书,考虑得都不太深。
书香:按照您的说法,这是电子阅读天生的缺陷。
陈:对阅读载具而言,多功能如果可以协助好的阅读体验和创造适合的阅读情景,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电子书的知识穿透力很强
书香:电子书用什么来强调它与纸本书不同的特色?
陈:行动,随时随地搜得到内容。前几个月我看到《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的电子书现象,以前美国人逢年过节是送书给小朋友做礼物,现在是送机器,Kindle或者iPad。《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那些收到Kindle的小朋友怎么使用那台机器。很多小朋友拿到机器后第一件事,就是连网到Kindle Store上面下载0元的公版书,然后他们发现原来书的世界那么棒,有那么多的书可以读。这件事情如果在纸书时代会怎么样?要等到父母有空了,带他们到图书馆,才会发现这件事。现在不用了,只要有一台机器,他自己就能去下载公版书,当他越来越不满足公版书后,就会开始付费买书。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纯粹从物理、从工学的条件去描述这两种媒介,可能不太完整,必须把整个的使用体验都放进来。从小去接触更多的书,更好的内容,这是这台机器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很多人说机器是对穷苦人家的限制,网络上有人画出Kindle的降价曲线,宣称一年后它会变成0元。我觉得很有可能,就像现在手机会有0元方案一样,他们可以不需通过销售硬体来回收成本,可以捆绑其他的方式。
硬体一路往这个方向发展,再加上它有能力存取过去你要实际到书店和图书馆才会接触到的文本,它接触知识的穿透力太强了,这是我觉得这个机器和纸本之间最重要的区隔。其他的光学变化的表现,或者是物理条件的改变,那些虽然也很重要,但是那是肉眼看得到的,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反而更需要我们花力气去思考。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道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西游记的读后感1300字(陈颖婷)。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读后感《西游记的读后感1300字(陈颖婷)》。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培养目标科学。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 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成长为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社会成员。
课业负担轻。芬兰学校每年上学190天, 8月中旬开学, 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家长陪同的一周滑雪假, 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
考试评价体系健全。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并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学生可以申报5个志愿继续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 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占毕业生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 33%入职业高中, 4%上第十年级, 为能升入高中以补习为主, 仍有8%不愿直接升入高中学习。
教育经费充足。芬兰法律规定, 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 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从2001年开始, 芬兰教育经费约占GDP的7%, 占国家预算中达15.5%, 每年还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 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二、芬兰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
(一)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历史基础
历史烛照现实。12世纪前, 瑞典对芬兰发动“十字军远征”, 芬兰成为瑞典一个省。1808年, 沙俄与瑞典争霸, 芬兰沦为战场, 瑞典战败, 芬兰又受俄国殖民100多年, 直到俄国十月革民胜利之后才宣告独立。
800余年的殖民统治, 成为了芬兰人永远的痛。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只有让国家强大, 而教育是强国的唯一路径, 这几乎成为芬兰人的全民共识。所以, 芬兰的历届政府, 都高度重视教育。在考察交流中, 芬兰的老师谈起这一段历史, 脸上所显现出的坚毅, 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 对外部环境的重视,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现实基础
教育, 从来都不是脱离外部环境的独立存在。芬兰人深刻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物质和人文环境角度, 对教育是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
一是物化环境因素。芬兰的各种建筑设施, 都考虑到了教育的因素, 红白黄三种主色调, 配合大海的蔚蓝, 点缀以四周的深深浅浅的黄, 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 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置身画中, 芬兰的学生, 就像过着都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们脸上洋溢的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喜悦, 都深刻的阐释着, 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二是人文环境因素。教育的本质是感染, 芬兰的成人,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感染每一个儿童。他们非常喜欢读书看报, 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 少见玩弄手机的“低头族”, 那些读书读报的人, 比比皆是。我们在松鼠岛参观, 在芬兰冬日的阳关下, 郁郁葱葱的林木下, 周遭黄叶飘零, 一个30多岁的爸爸斜倚在大树下看书, 尚在手推车的约莫2岁的孩子, 也像模像样的捧着一本绘画书, 父子两人, 沉浸其中, 一只呆头呆脑的松鼠, 似乎嗅着书香, 这一幅画, 已经留驻心中, 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三) 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理念基础
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 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 “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所以, 我们必须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是芬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教育实践中, 他们不会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名、筛选, 贴上各种标签, 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 在压力下学习, 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建立起终生受用的积极学习心态。
芬兰还致力于“把可能的‘迟缓者学习’降到最低, 以避免这些在学校的弱势者最终成为社会上的潜在问题或犯罪制造者”。所以, 他们以政府的名义, 拿出专门的资金, 进行个别化的辅导。以至于有专家说: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 而是选择“专注”策略, 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 也就是初中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OECD (经合组织) 国家评比中, 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四) 优秀的教师, 是芬兰优质教育的人力资源基础
由于国家重视教育, 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 芬兰教育法规定, 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 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这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 , 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才能申请教师职位。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 除了要看在校成绩, 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 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 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芬兰教师享有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平均税前工资2200欧元的芬兰, 教师的平均税前工资达到2800欧元, 基本上可以让教师过上 “比较体面的优质的生活” (翻译的话) 。
芬兰教师的职业更换很少, 大约有85%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据报载, 某芬兰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有一天他辞职, 一定不是薪水的原因, 而是他被剥夺了这样的专业自主权。事实上, 选择教师职业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某种道德使命的驱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 促进社会发展。
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 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地自主学习和研究, 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 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 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 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 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
(五)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实践基础
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 主要体现在:
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 (与我国类似) 和各科目的课时分配, 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选修其他科目。
这种弹性课程设置, 具体表现为个性化。我们在考察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 刚好遇到部分学生参加个性化学习:一批学生在学习法语, 还有一批学生在学习烹饪和机械制造。我特别关注了学生在机械模型制造的学习流程:老师布置制作任务, 学生根据爱好分组, 小组设计图纸, 分工合作利用机床加工制造, 教师组织评比。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的干扰极小, 学生的创意被充分激发出来, 一个小组设计出了一辆超人汽车, 还利用到了“空气力学” (翻译是学工程物理的研究生, 他告诉我, 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而言, 知道这个概念已经很了不起了) 。
三、芬兰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 对国家而言,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毋庸讳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以及当下的国际环境, 与芬兰何其相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 但梦想到现实之间, 舍教育而能谁?
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 高专业化带来的高收入、高幸福指数。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总数并不低, 但主要用于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多年来,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当下教师的收入普遍还不够高,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普遍偏低, 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教师队伍, 现有的教师队伍流动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男教师数量逐年降低,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有着明显的制约。
所以,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一方面应继续关注校舍和环境, 另一方面, 要着力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鼓励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教育情怀持久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减少干预, 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
芬兰学校的行政考评很少, 但校长让热爱办学, 教师热爱教学, 家长积极配合, 社会大力支持, 学生也就乐学好学, 最后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询问教育管理者, 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惊异:我们信任校长, 就不会考评校长;校长信任老师, 就不会考评老师。当然, 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评, 在DEUTSCHESCHULE (德育综合学校) , 我们恰好遇到一个来自德国的考评团, 他们要待一周时间, 对学校的办学情况, 进行考评, 主要是与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座谈, 了解办学的难题, 最终目的, 是决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 而不是测定等级。
可喜的是, 武侯教育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简政放权, 提高管理效能的研究、思考和行动, 必将进一步激发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必将推动学校的特色与内涵发展, 在全体武侯教育人的努力下, 创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区的目标, 指日可待。
(三) 更重要的是, 对于学校而言, 理清办学理念, 拓展办学思路, 整合课程设置, 提升学校品质
1.是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根
在办学实践中, 要摒弃就急功近利的思想, 从学生的心理关爱出发, 以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只想, “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需要以符合学生心理期待和适应学生兴趣特长的多样化课程为支撑,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在学校开设适合更多孩子的校本课程, 用课程引领发展, 用课程成就人生。
2.让“教师幸福”的管理理念落地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学校应在有限的条件下, 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 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如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回顾展、教师教育文集、教育故事的整理与出版等, 让他们牢记教育情怀, 永葆教育激情。
3.让“学生自由”的育人理念开花
自由与创新是孪生兄弟, 但自由不是决堤的河水, 而是在河堤的限制内的有序流动。学生自由, 指的是让学校设置让学生感觉更温馨舒适的环境, 不给予太多的限制, 爱学校, 才会爱学习, 爱学习, 才会爱生活, 而爱生活, 才会有创造。
1 双城市的基本情况
1.1 双城市的现状
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端, 总面积3 112km2, 总人口80.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 耕地面积21.93万公顷, 草地面积2.83万公顷, 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661个自然屯;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7.3亿元, 农业总产值92.56亿元, 其中牧业产值46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49.7%;奶牛存栏27.1万头, 肉牛存栏45万头, 生猪存栏100万头, 家禽存栏1 890万只。年产商品奶77.8万吨, 奶业产值25亿元, 占牧业产值54%。
1.2 奶业发展状况
双城市1991年仅拥有奶牛2万头, 以后以年均递增1.57万头的速度增长, 到2007年末达27.1万头。其奶业规模大, 发展速度快, 主要来源于以下几项有利措施。
1.2.1 经济实力的推动作用。
市政府与金融部门协调, 在全市设立奶牛周转金, 用于扶持奶农发展规模经营和建设奶牛小区。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奶业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乳业项目补贴、调控乳业发展风险以及对乳业发展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
1.2.2 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
进驻双城市的奶业企业有双城雀巢公司、娃哈哈公司等。双城雀巢公司1990年投产, 经过3期改造, 总投资达7亿元人民币, 日加工鲜奶能力1 500t, 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是全国工业500强之一、亚洲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 总投资3亿元的第4期改造目前正在进行, 日处理鲜奶能力将达到2 000t。2007年, 仅双城雀巢公司一家就上缴税金2.5亿元, 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4%。
1.2.3 优惠政策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是政府重视, 积极出台优惠政策, 促使奶业呈良性发展。在组织人事制度上, 规定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均可离岗发展奶牛养殖, 离岗期间, 其原有的身份、职级、工资标准保持不变;同时, 对养牛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干部管理条例的, 一般干部提拔为副科级, 副科级干部提拔为正科级;对建成奶牛专业村的村书记或村主任, 由财政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享受退休待遇, 有的予以提职上挂乡镇党政副职。在物质奖励上, 市委市政府按各乡镇年增奶牛数量和向市内乳品企业提供鲜奶量的大小, 规定了对乡镇领导班子和党政一把手的奖励额度。
1.2.4 优质服务的保障作用。
双城市善于整合方方面面的服务资源,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使养殖户无力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一是奶牛防疫灭病体系。2007年, 双城市政府安排400万元防疫经费, 全市各村都确定了1名个体兽医兼任防疫员,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市乡村三级防疫灭病网络。二是奶牛风险防疫体系。建立了奶牛风险基金, 养牛户每年为每头牛交纳风险金 (20元/头·年) , 奶牛出现意外死亡的, 每头牛可得到3 000~6 000元补偿, 由免疫造成死亡的, 全部赔偿。基金不足时, 由市财政补充。三是鲜牛奶销售体系。由政府协调雀巢公司在全市建立了73个奶站, 使养殖户能就近挤奶, 公司每月按时把奶资划拨到城乡28个储蓄所, 实行电脑联网, 奶户持卡领取奶资, 从而既保证了奶资的及时兑现, 又保证了鲜奶质量。四是建立奶牛溯源系统。为了规范奶牛管理, 双城市政府投资300万元逐步在全市建立奶牛系谱档案标识, 实行动物标识和档案信息化管理, 推进奶牛生产标准化。另外, 还建立了饲草饲料生产供应体系、品种繁育改良体系、科技推广体系等。
2 红花岗区奶业的基本状况
红花岗区地处黔北腹地, 是遵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黔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流通集散地。全区总人口5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20万人, 耕地面积1.05万公顷, 林地2.53万公顷, 牧草地2 867hm2, 人均耕地600m2。
红花岗区的乳业起步较早, 从1956年建国开始有奶牛场饲养奶牛, 但发展速度较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户养奶牛开始起步。截至2007年, 全区只有遵义市乳制品有限公司1家, 奶农户300户, 奶牛1 300头, 这些奶牛主要分布在1个场和2个基地, 即遵义市乳制品有限公司奶牛场, 海龙、金鼎山奶牛基地, 年产奶6 000t。有国内较先进的奶粉生产线、液态奶生产线、无菌奶生产线, 生产“遵义”牌奶粉、液态奶品种30余个, 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已全面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HACCP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 并在全省乳制品行业首家通过QS认证和市场准入。该公司在红花岗区发展奶业上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客观条件。
3 红花岗区奶业发展的市场分析
红花岗区的奶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 周边地区奶业发展非常迅速, 对各类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 形成了不进则退的竞争态势。2008年7月17日, 《重庆商报》第21版登载了:天友乳业将斥资1亿多元接手内蒙牧场, 打造山城奶粉, 将发展重心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如贵州、合川等11个城市) , 主攻中低端市场。另一方面, 由于市场的原因, 养牛效益的波动, 影响了部分农户发展奶牛养殖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奶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 红花岗区发展奶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必须按红花岗区政府《关于加快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区府办发[2008]98号) 的要求, 力争到2010年, 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 000头, 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5个, 产奶量1.25万吨。奶牛养殖业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 税利1 000万元以上。
4 加快红花岗区奶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4.1 加强领导, 强化宣传, 营造大力发展奶业的整体氛围
加强对奶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引导和统一协调, 建议建立全区奶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 主管同志主持, 由发展计划、财政、科技、教育、国土、水利、电力、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参加, 定期分析奶业发展形势,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利用各种媒体优势, 大力宣传发展奶牛业的先进典型, 定期通报发展动态, 有针对性地解除群众在奶牛养殖上的疑虑, 使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奶业, 以实际行动参与发展奶业, 真正形成各级干部抓奶牛、各界群众养奶牛的强大氛围, 在全区上下掀起加快发展奶业热潮。
4.2 进一步加大对奶业的发展扶持的政策
在用地方面, 要认真研究上级出台的养殖业用地优惠办法, 结合红花岗区实际加以落实。在融资方面, 要协调金融部门在借贷方面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 对养牛积极性高的农户, 动员遵义市乳制品有限公司为其担保, 特别是农行、信用联社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小额信贷操作办法, 大胆探索联保等切实可行的信贷方式, 给农民购牛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另外, 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级政府或部门争取用于奶牛发展的周转资金 (5 000头牛大约需要5 000万元的资金量) 。在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区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专项用于良繁体系建设、防疫灭病、技术培训、牧草和饲用玉米种植补贴、龙头企业贴息等公益性事业。与保险公司协商研究建立奶牛风险基金或奶牛保险制度, 切实降低农户的养牛风险。在奖励政策方面, 加大奖励力度, 设立奶牛发展专项奖励项目, 对在奶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4.3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扶持壮大现有的遵义市乳制品有限公司。在确保奶牛小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善基础实施的前提上, 积极协调引导奶牛小区建设项目进入二期工程。二是建立竞争机制, 引进新企业。要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推进奶业对内对外开放, 积极争取区外大型知名乳品企业的投资合作, 引进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奶业相关企业。
4.4 高标准建立规模养殖小区
加大与遵义市乳制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 积极协调解决占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加快建设一批600头以上的高标准养殖小区, 带动全区奶牛规模化养殖;继续鼓励社会资金多元投资养殖场、区建设, 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场区标识和建设标准, 提升档次。结合规模场区和专业村、特色村建设, 积极引导养殖场区、村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饲草、饲用玉米种植, 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 (TMR) 、性别控制等技术。按照农业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试行) 》 (农办牧[2008]3号) 要求,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积极做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场地和无公害畜产品的申报工作, 组织商标注册, 使奶业品牌化经营实现零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德国农业与畜牧业概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 东邻波兰、捷克, 南毗奥地利、瑞士, 西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北接丹麦, 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国土面积约35.7万km2, 人口约8 200万人, 是欧盟中最强大的经济实体, 也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德国是欧盟27个国家中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据2011年《德国统计年鉴》, 2010年德国共有农业用地1 670万hm2, 约占德国土地面积的一半, 其中农田面积1 185万hm2;拥有农业企业29.9万个, 以中小企业为主, 平均占有土地55.8hm2;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5.9万人, 占国内总就业人口的1.6%。
德国地势呈北低南高的阶梯状 (北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 南部是莱茵河谷地区、巴伐利亚高原及阿尔卑斯山区, 中部是由东西走向的高地构成的山地) , 德国人充分利用这种地形地貌,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 形成了德国农业的南北特色, 如北部的下萨克森州和南部的巴伐利亚州都是农业和畜牧业大州。
德国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畜牧业十分发达。统计资料显示, 2011年德国生猪出栏量达5 104万头, 在世界范围内排第3位;生猪头均出栏重约120kg, 头均胴体重91kg, 排第12位;猪肉总产量465万t, 排第3位。统计资料还显示, 2011年德国的农林渔业产值达218.6亿欧元, 占德国生产总值的0.85%;在农业总产值中, 畜牧业所占比例达60%以上;全年农业企业经济收入中, 畜牧业所占比例超过50%。
2 德国养猪业特色
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养猪国, 养猪业在德国畜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1给出了2011年11月和2 0 1 2年5月德国养猪业基本情况, 由表1可知, 2011年德国存栏生猪2 740.25万头、种母猪219.36万头、种公猪2.51万头。据报道, 在德国, 母猪年均产仔2.3胎、年提供出栏猪23.2头。还有报道指出, 德国目前使用的皮特兰猪的应激发生率、劣质肉产出率已趋近于0%, 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平均可达25头以上。
注:数据由德国宝牛公司北京办事处杨颖提供。
2.1 养猪业呈现专业化和适度规模化趋势
由表1可知, 截至2011年11月, 德国3.94万个养猪企业中, 有种猪企业1.40万个、肥猪企业2.54万个, 种猪企业占养猪企业的35.5%。到2012年5月, 种猪企业减少了800个, 即3.86万个养猪企业中, 有种猪企业1.32万个、肥猪企业2.54万个, 种猪企业所占比例下降了1.3%;而平均养殖规模则提高了2.9%, 即平均养殖规模由2011年11月的近700头扩增到近720头。进一步分析可知, 种母猪数量由219.36万头减至216.36万头, 而种公猪数量则由2.51万头增至2.69万头。似乎表明, 德国养猪正向专业化和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尽管德国养猪业不像奶牛、肉牛那样得到政府各方面的补贴, 但发展依然迅速, 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2 专业合作社引导作用突出
德国养猪以家庭农场为主, 通常情况下, 养猪户都是某一专业合作社的社员, 如德国宝牛公司旗下的养猪合作社就拥有社员近1万个。在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下, 种猪场以猪育种和种猪生产为主, 育肥猪场以杂交生产商品猪为主。专业合作社通过所属种公猪站与所在州的猪业协会合作, 向全体社员提供人工授精服务和专业性技术指导、销售经检测合格的精液产品和验证合格的种公猪、定期公布每头人工授精种公猪的验证成绩, 并引导社员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养猪生产形式或精液产品。例如, 德国宝牛公司就是一种合作社社员制公司, 该公司利用旗下的种公猪站 (5个隔离场和400头公猪, 主要授精种公猪为31头德国长白猪和超过250头的皮特兰猪) 与巴伐利亚猪业协会合作, 组织对授精种公猪进行后裔测定以验证其质量, 定期公布所有种公猪的测定成绩, 提供现役种猪相关指标的数据, 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 在保障猪育种场和养猪户利益的同时, 引导公司社员向专业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健康发展。
2.3 注重动物福利与安全
德国的猪舍均为全封闭式, 配备有专门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猪群福利设施, 如生长猪栏内配备有供猪群玩耍的器具 (图1) , 群养种猪栏内配备有供成年种猪擦痒用的毛刷 (图2) 。除产房、保育栏和限位栏外, 猪群大多采用大栏和智能化设施设备 (图3) 实行自动化的群养, 专业计算机的内置程序可根据猪群类型 (如育肥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等) 和生长期控制猪群的日采食量, 并能进行定时定量饲喂;而猪栏的粪污多采用机械化清理, 确保了猪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生产性能的稳定。通常情况下, 一个5 000头的育肥猪场只需要一个劳动力就可完成饲养管理工作, 养猪的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3 德国生猪遗传改良体系形成自我特色
3.1 协会与合作社引领遗传改良的方向
德国之所以能够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畜牧业,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民间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共同作用下, 长期坚持以州为区域、以联邦为整体、以种公猪站为纽带、以全体社员为基础的种猪选育与选配工作。
为有效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德国建立了多种类型的饲养和育种协会, 如牛 (猪) 育种协会、系谱登记注册协会等, 从事家畜养殖的农户全都是这些协会的会员。各种类型的协会与会员制合作社或专业性研究中心合作, 开展家畜人工授精、种畜性能测定、种畜选育和登记注册等工作。例如, 德国宝牛公司与巴伐利亚猪业协会合作, 开展猪应激综合征方面的研究, 并对德国长白和大白猪进行恶性高热综合征测试, 同时开展抗应激皮特兰猪选育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设立基金会, 与高校合作开展优化精液保存方法与繁殖力研究, 对种公猪站所使用的供精种公猪的后裔进行遗传缺陷检测等。巴伐利亚猪业协会的代表, 指导合作社的社员开展人工授精和猪育种工作, 并合作开展授精公猪的检测与验证工作。而巴伐利亚州农牧局下属的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 则承担本州业内人士和农民的职业培训工作;承担种公猪精液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并出具精液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组织开展种猪性能测定;承担人工授精种公猪的性能 (主要是进行种公猪后裔的胴体品质与肌肉品质检测) 质量验证工作;开展饲料配比、饲养管理和育种研究;开展环境控制与排泄物利用方面的研究等。换言之, 德国生猪遗传改良工作是在民间协会、研究中心和专业的合作社引领下, 以州为区域形成一个以性能测定为核心、种公猪站为纽带、全体社员参与的育种与生产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的有效运行, 不仅形成了以皮特兰猪科学利用为特色的生猪遗传改良体系, 而且推动着德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并使之成为世界养猪第三大国。
3.2 种公猪站是遗传改良的纽带
德国饲养的猪种 (图4) 主要有皮特兰猪 (PI) 、德国大白猪 (DE) 、德国长白猪 (DL) 、杜洛克猪及少量德国本地品种猪 (如施豪猪、花斑猪等) 。以联邦为整体, 养猪场被划分为育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3种类型, 并明确要求育种场必须开展猪的育种工作, 所生产种猪必须送入种猪性能测定站进行测定, 只有测定合格的种猪才能出售给种公猪站;扩繁场所生产的杂种母猪主要出售给商品猪场;而商品猪场一般只饲养母猪且均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 配种所需的种猪常温精液全部由养猪户所属的专业合作社的种公猪站统一提供, 而种公猪站的所有供精种公猪必须通过性能测定并进行后裔验证, 没有性能测定成绩和验证结果的种公猪不能供应精液。换言之, 这种猪场分类协作的生产方式, 不仅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养猪整体, 而且必将促进整体的有效运行和行业的发展壮大。据德国宝牛公司北京办事处杨颖提供的资料显示, 德国皮特兰公猪的饲养量约占90%, 其他品种仅占10%。也就是说, 德国是世界上皮特兰猪使用比例最高的国家。
3.3 联合育种以州为区域开展
德国生猪联合育种工作以州为区域开展。即在一个州的范围内, 由专业研究中心牵头, 联合相关的专业合作社, 在本州内形成一个集养猪生产、技术培训、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和选种选配于一体的区域性遗传改良体系。如前所述, 这个体系是以联邦为整体、以专业协会为依托, 通过与专业合作社的有机合作, 引导社员按照各自猪场所属类型安排生产, 开展本场所属范围内应承担的各项工作。也就是说, 各类分工明确的猪场之间的有效协作, 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与适度规模化发展相结合、种公猪站与育种场相结合、技术培训与现代化生产方式相结合、协会与研究中心及专业合作社相结合, 从而达到种猪测定与验证数据资源共享、区域育种与联邦育种协调发展的目的, 进而在猪业协会的推动下, 通过专业化生产来获得规模效益, 以保障全体社员的既得利益和经济效益。
4 德国独具特色的种猪测定体系
德国种猪测定独具特色, 采取了一种以后裔测定为主、性能测定为辅的测定方案。究其原因, 可能与皮特兰猪使用频率高有关。由于皮特兰猪存在高应激和肉质变劣的缺陷, 但独有的超大眼肌面积和不可匹敌的高瘦肉率倍受德国人喜爱;而后裔测定不仅能够验证供精种公猪的胴体品质与肌肉品质, 而且可以通过完善的后裔测定数据来指导猪育种工作, 即根据测定结果淘汰应激敏感个体和肉质变劣个体。德国种猪测定工作主要依托于专业性研究中心旗下的种猪测定站来完成, 由于德国长期坚持开展种猪测定工作, 使得其养猪生产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现将其测定项目、仪器设备与测定方法概述如下。
4.1 生长性状
在德国, 生长性能测定涵盖纯种、杂种和商品猪, 包括个体本身、同胞、后裔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性能测定站的种猪测定性状包括日增重、达110kg体重日龄、饲料转化率等。通常情况下, 生长性能测定采用大栏群饲、自动饲喂测定系统 (图3) 进行;测定猪来自于种猪场、扩繁场和育肥猪场。对于一头种公猪而言, 测定猪群应从与配的母猪所生产的后代中随机抽取14窝 (一般不少于120头仔猪) 进行测定;当测定全部结束时, 从每窝测定猪群中选择一头体重最大的屠宰, 进行胴体与肉质测定。换言之, 用大于100头后裔的测定成绩验证1头种公猪的生产性能, 同时还用不少于14头猪的胴体与肉质测定结果验证1头种公猪的胴体与肉质。并且明确规定, 只有测定与验证全部合格 (测定与验证结果应定期公布) 的种公猪才能进入种公猪站, 成为合格的供精种公猪。德国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性能测定站测定的皮特兰猪成绩为:日增重846g, 达110kg体重日龄为174日龄, 饲料转化率为2.25。商品猪的测定成绩与杂交模式有关, 如PI (♂) ×DL (♀) 为:日增重916g, 达110kg体重日龄为168日龄, 饲料转化率为2.32;DE (♂) ×DL (♀) 为:日增重1 182g, 达110kg体重日龄为160日龄, 饲料转化率为2.45。
4.2 胴体组成
在德国, 猪胴体组成测定性状包括胴体长、平均背膘厚、边膘厚、侧膘厚、肉脂厚、肉脂比、眼肌面积、瘦肉率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胴体评价中心测定的皮特兰猪胴体成绩为:胴体长102.0cm, 眼肌面积65.4cm2, 瘦肉率65.6%。PI (♂) ×DL (♀) 为:胴体长106.4cm, 眼肌面积55.8cm2, 瘦肉率61.6%;DE (♂) ×DL (♀) 为:胴体长108.1cm, 眼肌面积48.9cm2, 瘦肉率53.1%。现将部分测定项目、测定设备与测定方法简述如下。
1) 胴体长。胴体长指枕寰关节至耻骨联合前沿的长度, 单位为“cm”。测定设备为LIN-STAR型胴体长测量仪 (图5a) , 精度为1mm。测定时, 左手握住设备, 置于枕寰关节前端, 右手握住设备的测量拉环, 向上拉出测量软线至耻骨联合前沿 (图5b) , 读出并记录设备显示值 (即该测量胴体的胴体长) 。
2) 眼肌面积。胴体眼肌面积指胸腰结合处靠胸段眼肌横断面的面积, 单位为“cm2”。测定设备为固定有数码相机的特殊装置和专业测量软件 (图6) 。测定时, 先将写在专用标签纸上的待测胴体编号粘贴于装置下部的计数码表上端, 而后双手握住装置的上部, 将装置的下部置于胸段眼肌横断面上, 调整装置下部的方格位置至眼肌横断面的中央, 保持并稳定装置后按键拍照, 然后将相机所拍照片转入电脑, 用专用软件测量出该胴体的眼肌面积。
3) 肉脂比例。在德国, 肉脂比例是指眼肌面积与眼肌上部脂肪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肉脂比例=背脂面积/眼肌面积”;计算值越小, 背脂面积越小, 眼肌面积越大。背脂面积测定与眼肌面积测量同步进行, 当眼肌面积测量完毕, 软件自动转换到眼肌最右边缘点并生成圆切弧, 以圆切弧与皮脂的交点为起点, 描出垂直于眼肌上方脂肪的边界, 即可得到背脂面积。
4) 膘厚。在德国, 膘厚一般指背膘 (图7a) 、边膘 (图7b) 和侧膘 (图7c) 的总称, 单位为“mm”。通常情况下, 背膘是指沿背中线测量的肩部最厚处脂肪厚度、6~7肋间处脂肪厚度、胸腰结合处脂肪厚度、臀部半月肌中部脂肪厚度的平均值;边膘是指胸腰结合部胸段眼肌上部最薄处的脂肪厚度;侧膘是指位于横断胸腰结合处、腹侧中部的脂肪厚度。测定设备为LIN-STAR型测量仪 (图7d) , 精度为0.001mm。
5) 瘦肉率。在德国, 生猪出栏体重约为120kg, 因其付款系统是按照瘦肉率的高低来分等定级的, 故瘦肉率测定一般在屠宰线上完成, 所测定的数据直接输入付款系统。换言之, 瘦肉率测定与胴体分级相关联, 所使用的设备为一种胴体分级仪 (图8a) 。即通过将设备的测量探头插入规定测定部位 (图8b) , 来获取膘厚、眼肌厚的测量值, 并将测量值传入指定系统, 经内置软件分析处理, 得出所测量胴体的瘦肉率、胴体等级 (按照欧盟胴体分级的五级:E-U-R-O-P规定执行) 和应付金额。
4.3 肌肉品质
1) 肌肉LF。LF是利用LF-Star设备 (图9a) 测量的猪肌肉组织的导电性能。测量时, 将设备的测量探针插入规定部位 (图9b和图9c) , 读出显示值并记录之。宰后1h内测量的LF值记为LF1, 宰后24h测量的LF值记为LF24。在德国, LF测量值不仅用来评价猪肉是否正常, 还是种猪拍卖时必须注明的指标。德国用LF评判肌肉优劣的规定是:LF1≤4.60可判定为优, 4.60
2) 肌肉pH。在德国, pH测量值是评价猪肉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肌肉pH值的测定设备是pH-Star (图10a) 。测量时, 将设备的测量探针插入规定部位 (图10b和图10c) , 读出显示值并记录之。宰后1h内测量的pH值记为pH1, 宰后24h测量的pH值记为pH24。德国规定, 利用pH来评判肌肉优劣的界定值是:pH1≥6.0可判定为优, 5.6≤pH1<6.0则判定为良, pH1<5.6则判定为有缺陷的PSE肉;pH24≥6.0则判定为DFD肉。
3) 肉色 (反射值) 。在德国, 肌肉颜色测定与胴体分级同步完成, 胴体分级仪见图8a。即通过胴体分级仪测量探头中内置的红外检测器获取测定部位的肌肉反射值, 进而与其他测量值一并传入专用电脑。德国规定, 由胴体分级仪测定的反射值≤25可判定为优;26≤反射值≤33则判定为良;反射值≥34则判定为有缺陷的PSE肉。换言之, 肌肉反射值越低, 肉质特性越好;反射值越高, 肉质特性越差。
在德国, 猪肌肉品质测定项目主要有眼肌pH1和pH24、臀部pH24、腰部LF24、臀部LF24等。有关资料显示, 德国巴伐利亚州农业研究中心胴体评价中心测定的皮特兰猪肌肉品质成绩为:眼肌pH16.29、眼肌pH245.43、臀部pH245.43、臀部LF242.38;PI (♂) ×DL (♀) 为:眼肌pH16.34、眼肌pH245.45、臀部pH245.58、臀部LF242.16;DE (♂) ×DL (♀) 为:眼肌pH16.53、眼肌pH245.47、臀部pH245.81、臀部LF241.97。
5 结束语
了解松下:从了解松下幸之助开始
1918年, 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了一家生产灯泡插座的电气器具制作所, 员工只有三个人。谁也没有想到, 90多年后, 这家制作所发展成为品牌产品涉及家电、数码视听电子、办公产品、航空等诸多领域的全球性知名电子厂商——Panasonic。带着对松下幸之助的敬仰, 考察团一行走进位于松下总部大阪府门真市的松下历史馆, 追寻松下发展的脚步, 探求松下成功发展的奥秘。历史馆前的草坪上矗立着松下员工出资建造的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铜制雕像, 据悉, 历史馆是公司创业50周年时, 仿照上世纪30年代松下总部的原貌而建。
漫步历史馆, 仿似时空穿越, 我们看到了1952年松下首次推出的黑白电视机, 看到了创业周年时电视电视机, 看到了一代一代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变换更迭, 不禁慨叹人们生活在不到一百年的历史里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松下的历史是一部松下电器产品的发展变迁史, 更是一部松下幸之助的创业史。早在1932年, 松下幸之助就表现了一名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他对产业人的使命以及企业的职责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了松下公司的真正使命:“贯彻产业人之本分, 努力改善和提高社会生活, 以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贡献”, 这成了松下公司日后最基本的经营理念, 为松下持续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石, 1932年5月5日也因此被定为松下公司的创业纪念日。为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 松下幸之助于1980年设立了“松下政经塾”, 据悉, 日本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就是政经塾第一期学员。在历史馆, 更为触动大家心灵的是松下幸之助对“自己是一个买卖人”的商人本份和精在不到一百年的发展变迁史, 更家强烈的社会责提出了松下公司文明的发展做贡新型新人才, 松下的商人本份和精神的恪守, 以及对顾客、对服务、对产品的真诚态度。松下幸之助认为:“要怀着尊重顾客之心, 多多倾听顾客的意见”, 他把服务视为“吃小亏占大便宜”, 要求员工一切都从服务开始。松下幸之助一直追求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 总是激励员工“带着感恩之心为用户设计好的产品”。他提出质量第一, 要求大家“始终为顾客着想并付诸实践”, “要像嫁女儿一样, 销售商品”。松下幸之助用极为简单平实的语言表述着他为人、处事、做生意的朴素道理, 展示了他作为日本“经营之神”的独特人格魅力, 从他身上, 我们似乎找到了松下公司持续近百年, 却能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无论松下电器将来发展得如何壮大, 始终都不可忘记一个商人的精神, 每个员工都应该自觉地恪守本份, 以诚实谦虚的态度来从事工作。”
——松下幸之助
历史馆还展示了1978年时任中国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松下公司的图片, 也就从那时起, 松下便翻开了创造中国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并由此与中国缔结下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对此, 松下集团现任社长大坪文雄曾评价道:因为松下有了在30年前和中国的合作, 才有了松下全球化的经营。
认知松下——致力于为专业客户创造专业的影像文化
松下电器系统影像事业部生产工厂位于日本西部人才汇集、产业兴旺的中心城市大阪。当汽车驶进工厂大门, 远远就望见松下员工拉着横幅, 摇着彩旗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步入工厂大楼, 所有电视屏幕上都出现“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媒体访日考察团参观指导”字样, 让身处异国他乡的考察团一行切身感受到松下人的细心与热情。
工厂属无尘化工厂, 产品是面向专业客户的摄像机, 以及3D影像关联设备。待大家佩戴好耳机, 穿上鞋套, 戴上帽子后, 我们由专人引领, 沿着精心安排的参观路线进入生产区。虽然整个过程不允许拍照, 但通过细致介绍和实地参观, 我们对松下专业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也切身体会到松下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践行对品质、影像、环境, 以及对技能的追求。
松下专业产品制造主要由印刷电路板制版、光学组件装配, 以及成品组装三道工序构成。据介绍, 印刷电路板制版的成套设备汇聚了松下电器生产技术的精华, 应用的是配合公司产品独自开发的技术, 体现了松下公司对品质的追求。光学组件装配工序利用松下公司自主研制并拥有专利的制膜仪器, 在棱镜上附着数十层厚度为百分之一微米的薄膜, 安装可以将光转换为电的零件, 安装精度高达0.3微米, 误差比纸张厚度的十分之一还要小, 据称是业界最高水准, 充分体现了松下公司对影像的最高追求。
“在生产过程中, 松下致力追求四项要点:对品质的追求、对影像的追求、对环境的追求, 以及对技能的追求。”
——松下电器系统影像事业部生产工厂
成品组装是将印刷电路板和光学组件组装在一起, 对员工的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工厂专门开辟了人才展示角, 用以展示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技能评比情况, 还经常组织员工参与技能学习和培训, 充分体现了松下对人的重视, 对技能的追求。同时, 为了绿色环保, 松下将原来用的卡带换成了现在的半导体, 并对产品执行严格的品质管理。专业工作人员利用各种装置进行温度试验等一系列测试, 仔细检测每一件产品, 以实现环境和品质方面的要求, 体现出对影像及环境的追求。据介绍, 因为员工技巧熟练, 松下公司生产的每一台摄像机都能确保拥有相同的品质。
松下工厂实行的零库存管理、按订单生产, 根据生产任务灵活调配人员、员工技能的持续培养, 以及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汇集在一个工厂完成等管理特色都充分彰显出松下公司的管理水平, 体现出松下公司对生产制造的高度重视和无限追求
感悟松下:对话松下电器广播电视事业部部长宫城邦彦
松下电器广播电视事业部部长宫城邦彦专门安排时间会见了考察团一行, 并愉快地接受了中国专业媒体的访谈。宫城先生结合自己在松下公司29年的亲身工作经历, 与大家就松下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广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松下公司的技术路线、松下在中国的发展思路, 以及3D、高清、DVCPRO50等技术策略作了坦诚的交流。面谈期间, 我们有幸听到松下公司第四代“社歌”, 再次感受到了松下文化的用心营造和代代传承。
宫城先生认为数字化和IT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此, 松下公司非常积极地推进IT化, 并于8年前开发了P2卡, 主要作用是将模拟信号变成IT化的数字文件格式, 使之能用计算机作处理, 更易于传输。宫城先生表示, 不论时代如何变化, 松下永远会站在时代的尖端, 为客户提供最新的技术。交流过程中, 宫城先生多次赞扬中国广电在IT化、高清化、3D化中取得的成绩, 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对松下公司的帮助。宫城先生说, 松下公司为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于2008年创立90周年之际, 将旗下所有品牌都统一为英文名“Panasonic”, 但决定保留中国松下公司的汉字名称, 足见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他心目中, 中国是松下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松下公司会尽全力开发更先进, 更适合中国客户的产品, 并通过与其他公司合作、加强前期培训、后期服务、市场推广等举措, 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我一贯地重视中国客户的声音, 希望更多地听到中国客户的声音, 为中国客户开发更好的产品。不论时代如何变化, 松下永远会站在时代的尖端, 为大家提供最新的技术。”
——松下电器广播电视事业部部长宫城邦彦
宫城先生认为中国将于2012年元旦开播第一个3D电视试验频道对于松下公司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据介绍, 中央电视台已经选用松下公司生产3D摄像机设备。宫城先生表示:目前, 3D人才培养是一件很急迫的工作, 松下公司将继续通过在各地举办3D说明会加快中国3D人才的培养。谈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 宫城先生说, 松下作为奥运会的TOP赞助商, 曾助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实现了首次奥运会高清数字信号转播, 松下专业设备也会广泛应用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专访结束后, 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研究所所长姚永晖还代表《广播与电视技术》、《影视制作》两本杂志向宫城先生赠送了精美的中国丝绸织品“清明上河图”, 以此表达良好的祝愿:希望松下公司能够繁荣发展。
展望松下:数字软件实验室蕴育松下发展新动力
“日新月异”是松下电器广播电视事业部部长在专访中提及的松下幸之助对其影响最大的一句话。着眼于未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松下公司设立了东京PDSL研究所 (Panasonic数字软件实验室) , 旨在引领业界了解HD、电影制作及4K、3D等先进技术, 为制作行业用户提供技术顾问支援服务以及为制作行业及Panasonic产品研究4K、3D等下一代新技术提供相关服务。
在松下东京PDSL研究所负责人竹内明弘的带领下, 松下电器 (中国) 有限公司广播电视系统营销公司商品部部长瓜阪裕一及商品部市场支援课马欣靓陪同考察团一行参观了研究所, 这里有24P线编辑室、3D数码调光编辑室、多功能摄影室, 以及HD编辑室、4K编辑室等等。在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 松下一直在不懈追求通过数字形式表现出接近胶片效果的视觉影像。竹内先生以拍摄数字电影的松下AJ-HPX 3700的开发过程为例, 着重介绍了可使数字技术拍摄出影像宽容度更大, 更为接近类似胶片效果的新技术P10 Log。我们用专用的眼镜观看了多部影视剧片段, 通过对比使用P10 Log前及使用P10 Log后的拍摄效果, 切身感受到P10 Log技术对影像质量的提升作用。在研究所, 我们还观摩了不同类型3D影片的拍摄效果, 并了解了日本影视同行拍摄3D影视剧的工作情况以及3D安全性标准的应用情况。研究所经常组织客户交流说明会、3D讲座、3D创作研讨会、数字电影培训会以及TECHNICOLOR北京会议等技术研讨活动, 不断促进3D技术的推广普及与人才培养。
为使考察团对日本的3D制作技术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 松下公司还专程安排大家到东京赤坂地区的QTEC制作公司进行参观访问, 这家公司独有的2D转3D的转换技术在日本首屈一指。在QTEC制作公司的播映室, 我们观摩了公司最新拍摄制作的不同风格的3D影视剧及动画作品, 切身体验到3D的独特魅力和视觉震撼。据了解, 目前, 日本全国有近400个3D剧场, 分别使用REAL-D、Master Image、XpanD、DOLBY等主流3D系统。日本3D影片的制作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实拍, 另一种是2D正常拍摄完后进行3D转化, 后者较前者更为昂贵。
“研究所的主要职能, 一是研发松下广播设备新技术;二是为松下客户服务, 提供拍摄技术支持;三是举办数字电影、4K、3D制作新技术的培训会和技术讲座。”
在日期间, 考察团一行还与映像新闻、CM通信等日本专业媒体进行了交流。从日本同行那里, 我们了解了日本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置情况, 并获知日本已于2011年7月24日正式结束了58年的模拟广播电视时代, 转到了数字电视时代, 日本3D电视也在发展中, 主要通过卫星传输。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专业媒体及两国广播电视发展状况的沟通, 成为考察行程中的又一次难忘记忆。
【广告媒体的考察报告 陈颖】推荐阅读:
多媒体实地考察报告12-09
杭州广告考察报告10-29
新媒体的广告12-06
广告媒体的特点论文07-08
再说新媒体和广告网络广告09-07
新媒体与新媒体下广告11-07
广告策划媒体07-09
广告媒体规划方案10-25
广告媒体整合传播11-14
媒体广告投放策略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