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窗外一阵阵微风拂过,天空中繁星闪耀,让人身心放松。在这样寂静的夜晚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因为《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里那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普通的话语,让我心弦震动不停。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是出现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名话。一位老师十分认真也很吃力的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老师用不太流利的国语严肃认真的教着学生们读。他们读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是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的祖国最大的回报。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壮则国壮。”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读好书,好读书,建设祖国吧!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了《一夜的工作》,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这一课生字的情况。
(听写:咨询浏览劳苦俭朴)
点评:听写、订正的这4个词, 难写、难认, 又是常用词。教师检查同学们学习这些词语的情况, 很有针对性, 有利于落实词语教学。
师:学习了《一夜的工作》一课, 我们不禁被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俭朴所感动。这节课, 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
(师板书:难忘的一课,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 打开书, 用“开火车”的方法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人物的语言自成一段的情况, 请前一个同学连读下来。
(生读课文)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 我发现同学们对生字的读音掌握得很好, 不知道对新词的理解怎么样。
点评:先肯定学生对生字的语音掌握得很好, 继而引导学生对新词进行理解。古人云:“由字词到句必有渐。”这个“渐”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出示词卡:闽南语生齐读。闽, 是福建。闽南语是福建南部的语言。在海峡两岸交往密切的时候, 闽南语就传到台湾并推广使用了。出示词卡:国语什么是国语?)
生:国, 是中国。国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
师:噢, 这是你的理解。那么, 闽南语是不是祖国的语言? (生不答, 但若有所悟。) 同学们, “国语”是旧时所指的普通话。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预习时布置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方?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 她在说时间时是怎么表达的?
生: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 台湾“光复”以后。
师:好, 大家听清了吗?请来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台湾省高雄市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
师:对。读书就得仔细, 表达就得准确。
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时间时就注意到书中有两处表示时间的说法: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光复”不久。那么, 这两个说法是一回事吗?
(生困惑)
师:原来, 台湾在清朝末年就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了日本,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得以“光复”。这两个说法的确表示一个时间。再来说说“光复”是什么意思。
点评:学生困惑, 不足为奇!教师的责任正在于引导学生释疑解惑。
生:就是收回领土。
师:对, 就是收复的意思。就在“光复”不久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里, 作者经历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我与台湾师生一起上了一节语文课。第二件事是我与师生一起参观了小礼堂。
师:两件事分别在课文哪一部分?
生:1~13自然段是第一件事;14~16自然段是第二件事。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从第二自然段开始。
生:从第三自然段开始。
师:请这位同学把课文第一、二段来读读。 (生读) 同学们看一看, 这两段写到了作者与台湾师生上语文课了吗? (生齐:没有)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三段第一句话。 (生读) 那么第一件事从哪儿开始?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写第一件事的部分, 看看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拿出笔来画一画。注意可以画词、画词组, 也可以画句子。
(生边读边画)
师: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了解到台湾师生是怎样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 (读第二自然段) 我走近……
师:这个同学找到了这个自然段。有没有同学从自然段中找出了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出示幻灯, 出示句子。)
点评:“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龙衮九章但擎一领”是一种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重点句子, 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突破口。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到重点词语?
生:我从句中找到了“一笔一画 (huá) ”这个词。
师:注意“画 (huà) ”的读音。 (生齐读) “一笔一画”这个词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们这位教师教得很认真。
师:嗯, 教得认真才会写得———
生: (齐答) 一笔一画。
生:“一笔一画”还告诉我们老师写得很吃力。
师:对, 老师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继续往下看, 你还知道他们怎么学习?
生:接着, 他先用闽南语, 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 一遍一遍地读。
(师出示这个句子)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找到了“一遍一遍”。
师:这“一遍一遍”又告诉你什么?
生:告诉我老师教得很认真。
生:告诉我们, 老师很热爱祖国语言, 他一遍又一遍地读了好多遍。
师:再看这个句子, 你还注意到了哪个词语?
生:先用……又用。
师:他“先用闽南语, 又用国语”是怎么回事?
生:他的国语说得不太熟练。
师:是的, 老师是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是我们知道的第二点。再认真读书———
生:我们还找到了“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 (幻灯出示这个句子) 同学们, 我们一读书就了解了这么几个情况:老师写汉字写得很认真, 也很吃力;他用不太熟练的国语读了一遍又一遍, 而且师生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这儿又有个问题了:老师的汉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为什么说得那么不熟练?
生:因为台湾“光复”不久, 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生:老师说:“我们的国语讲得不好, 是初学的。你知道, 在日本统治时代, 我们上的都是日本人办的学校, 讲国语是不准许的。”因为他以前不是学国语的, 所以现在说得不熟练, 写得很吃力。
师:这个问题都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系:台湾“光复”以前被日本人统治, 日本统治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他们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祖国的语言, 继而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以为这样做, 就可以使台湾人做日本的奴、做日本的民。同学们, 奴化教育在台湾至少影响了三代人, 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
点评:如果说台湾小学生写字一笔一画, 写得很吃力, 一遍一遍地读, 读得不熟练, 并非完全不正常的话, 那么为什么老师的汉字写得那么吃力, 国语说得那么不熟练呢?这就不合常理了。教师在这里联系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岛上推行了五十年的奴化教育, 妄图迫使台湾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就是在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里教师既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又相机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值得称道。
生: (齐) 没有!
(出示幻灯, 再现三个句子, 生有感情地读。)
师:虽然吃力, 可是他写得那么认真, 是因为他在写着———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板书: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点评:当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激发起来之后, 教师适时提问:“像文中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 真的忘掉了自己的祖国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齐答和有感情的朗读掀起了感情的波涛。而“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9个铿锵有力的字从学生的口里读出时, 教师同时板书, 使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坎上。
师:老师的国语虽然说得“不太熟练”, 可是他说了———
生: (齐) 一遍又一遍。
师:在他的影响下, 孩子们也显得那么———
生:严肃认真。
师:而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
生: (齐) 每个字, 每个音, 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这都是因为他们在写、在读、在学这样一个句子——— (指板书)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谊。同学们, 课文中用“真挚”来形容这种感情。 (出示词卡:真挚)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生:我认为“真挚”就是真诚而恳切。
生:我觉得“真挚”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师:大家的理解是对的。台湾师生当时就是带着这种真诚、恳切的、发自内心的感情来学的。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自由读这一部分, 认真体会。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把课文中能表达这种感情的词、句都敏锐地抓住了, 体会着读出了感情。通过学习第一件事, 我们可以体会到台湾师生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在学习?
生:台湾师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意。
师:好!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件事, 体会课文里的思想感情。
点评: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第一件事的学习, 概括出台湾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第二件事, 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参观礼堂”一部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认真听了台湾老师的介绍?他是怎么说的?
(生口述课文内容)
生: (读)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贴字条: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 “伟人”是什么样的人?
生:伟大的人。
师:对呀, 伟大的人, 了不起的人。中国的伟人, 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
生: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
师:伟人就是民族英雄。伟人往往代表民族精神。那么, (指字条) “日本的伟人”你认为代表什么?
生: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 (在“原来”词下点着重号) 这个句子现在谁弄懂了?
生:“原来”指光复以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光复”以前, 小礼堂里画的是日本的伟人, 这是在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
师:是这样的。“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丧失了民族精神, 就失去了生存力, 任人宰割。同学们, 日本统治者的企图达到了没有?
生: (齐) 没有!
点评:教师在这里说“光复”以前, 日本统治者妄图宣扬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虽然正确, 但很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最好是让学生通过读书, 了解礼堂的变化, 自己去悟出日本鬼子的险恶用心。
师:谁能具体说说?
生:“光复”以后, 小礼堂里不再画日本的伟人了, 而是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师: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的伟人。)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光复”以后, 我们不再需要日本的民族精神, 而是需要中华民族精神。
师:就是说, 中华民族精神没有被毁灭掉。同学们看黑板——— (贴字条:现在“光复”了, 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台湾教师当时说的是哪句话?
生:他说的是第二句。第二句多了一个“我们自己的”。
点评:重视词句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 也是一大优点, 特别是注重联系而不孤立, 使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得到加强。
师:自由读黑板上的句子, 注意把这5个字重读出来。
生:自由练读。
师: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这两句话, 注意区别。
(两生分别读两个句子, 生二读得极有感情。)
师: (激动地) 他读得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请问这位同学, 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觉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 不需要什么日本的精神。
师:所以, 你在读的时候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高兴, 我觉得非常自豪。
师:说得真好!中国的伟人是———
生: (齐) 我们自己的!
点评:教师问得好, 学生回答得更好。“因为我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伟人、自己的民族精神……”这是读得好的原因, 也是朗读之后收获的思想教育成果。因而另一学生回答“觉得非常自豪”真实而可信,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是学生通过读书、理解, 自己体验出的一种民族豪情。
师:请大家齐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我们可以看到, 在台湾岛上, 中华民族的精神没有被毁灭掉。这是一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这是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意。 (板书:深厚的爱国情意) 这节课, 同学们通过两件事的学习, 具体体会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大家学习得很好, 下节课继续学习。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思想主线。教师反复强化, 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反复中得到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作者同台湾师生一起上语文课, 第二件事是作者与台湾师生参观小礼堂。
师:通过这两件事, 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们体会到台湾人民的爱国意识是不会被磨灭的。
师:也就是说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这两件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目睹这一切, 作者有什么感受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打开书, 请一个同学读课文3~6段, 也就是描写台湾师生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的段落。
(生读3~6段)
师:很好!这就是作者当时看到的情景。看到这些, 作者“我”有什么感受呢?
生:作者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点评:通过读, 读出了感情, 加深了理解。同时要求学生读作者的感受, 十分自然, 学生回答得也很得体。
师:这“动人的情景”是指什么?
生:是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
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学习的祖国文字不是别的, 而是“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就这么一句简单的中国话, 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学的?
点评:此处不是对第一课时的简单重复而是深化。
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中国话, 同学们竟学得这么严肃认真, 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就是作者所看到的情景。他以为这幕情景非常———
生:动人。
师:可见, 此时的作者已经被深深地———
生:吸引住了。
生:此时的作者已经被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打动。
师:打动, 也就是我们说的———
生:感动, 感染。
师:作者被这幕情景感动了, 感染了。之后, 他又怎么做, 又有了什么感受呢?同学们接着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读书)
师: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作者怀着崇高的敬意, 从后门走进教室, 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 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作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呀?
生: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师:同学们, 作者这样一个成年人此时竟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国语, 可见他的确是被———
生:吸引住了, 感动了。
师:因此他在读的时候又怀着———
生:崇高的敬意。
点评:此处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是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由此而引发了对动作细节的描写。学生对作者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的理解, 加深了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使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相通了。
师:作者的感情变化了没有?
生:我认为作者的感情变化了。因为一开始, 他看到了一幕动人的情景首先被深深地感动了, 然后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走进了教室。
点评:正因为学生和作者的感情相互贯通, 学生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就顺理成章了。
师:说得好!作者由感动地看到、怀着敬意地读, 感情的确在变化。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段, 注意体会这种情感和感情的变化。
(生自由练读)
点评: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之后自由练读, 这既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充分展现, 又是学生感情的自然流露。
师: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体会得不错, 谁再来试一试?
(生极有感情地朗读)
师:真好!读出了感情, 读出了感情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体会一下。曹老师读作者的第一次感受, 同学们接着读下去。
(师引读, 生接读。)
点评:在全班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又让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先检查朗读训练的落实情况, 接着又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
师:同学们, 通过回顾第一件事, 我们了解到作者看到了师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地学习“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的动人情景后, 很受感动并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我们接着学习, 看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后, 又有了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学习, 注意联系这件事, 体会作者的感受。
(生默读自学)
点评:由于教师对学生理解第一件事进行了具体指导,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 理解课文、体验课文感情的方法。当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第二件事时,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了。当前, 我们的课堂教学太“统一”了, 能给学生多一点自由读书的时间, 独立思考的时间, 这多好啊!
师: (提示) 同学们, 体会得靠朗读。大声地读, 边读边体会。
(生边读边体会)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按照你们的学习过程, 先请一个同学读读“参观礼堂”的情景。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看来, 这个同学上节课学习得很好。她把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意很有感情地表达了出来。现在我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 听到了台湾教师的介绍后, 又有什么感受。
生:他感受到台湾师生有着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 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
点评:学生的思路是贯通的, 既然有了前面的铺垫, 学生再来理解作者看到礼堂的布置后有什么感受并不困难。
生:这时的作者非常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日本统治时期都是画着日本的伟人, 现在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 看到台湾师生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者很激动。
点评:善于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反问, 这是教学的机智。教师问“为什么激动”问得好!学生回答得也不错。正是因为因势利导, 所以“循路识斯真”。
师:看到这些, 听到介绍, 作者很受感动, 有很多的想法, 很多的感受要表达, 因此非常激动。作者那么激动, 他如何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呢?
点评:如果仅仅只要求学生理解课文, 了解作者的感受, 这并非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则抓住了阅读教学的主旨。
生:作者紧紧地握着台湾教师的手。
师:握手是一种表达方式。这就表达尽了吗?
生:他还激动地重复着老师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同学们, 既然作者那么激动, 有那么多的话想说, 那么, 有没有别的话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我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生:我觉得他有别的话同样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只是最简单的话, 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其他的话。
师:那你想一想, 还可能有什么话呢?
生:……
师:请你把课文最后一句话再来读一读, 再来理解一下。
(生读书)
点评:让学生自由表达之后, 还是让学生回到课文, 通过读再来理解。教师在处理课堂中的放与收、分与合上显然胸有成竹, 实在难得!
师: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生:我还是认为作者此时还有别的话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这句只是最简单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反问句, 它的意思是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以表达此时全部的感情了。
生:我也认为作者已经没有别的可说了。因为句中有个“全部”, 别的话是不能表达出作者全部的感情的。
点评:你看, 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已经激活了思维, 深化了阅读, 多好啊!可惜这样生动活泼的场面在一般的课堂上很少看见。
师:好!这个同学读得细、想得深, 抓住了“全部”这个关键词。同学们, 作者的感受多不多? (生:多) 不同的感受, 不同的感情可以用不同的话来表达。但是, 这么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 使作者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他要把自己全部的感情表达出来, 还有什么别的话吗?
生: (齐) 没有了!
点评:讨论可以继续, 答案从何而来, 学生还是回到课文中, 从句中找到“全部”一词, 说明作者已经没有别的话可说了。从语言到思维经历了这般来来回回,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阅读理解的过程, 可见教师语文教学的功力!教师在这里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读得细, 想得深, 抓住了关键词。这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表扬。
师:现在我还请这个男生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先不要坐下, 你来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师: (高兴地) 对了!大家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我们一齐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同学们, 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这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心。他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
师:这句话虽然简单, 却表达了作者全部的感情。这全部的感情来源于作者——— (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作者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深厚的爱国情意。没有别的话更能表达这种情意啊!让我们也怀着这种感情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
点评:通过多种训练, 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此时的读, 已经是美美地有滋有味地朗读了。
师:学到这儿, 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两件事, 表现了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 也表现了作者的这种情意。无论是感动、敬意, 还是激动, 都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学懂了吗?
生:学懂了!
师:预习的时候, 同学们一读课文就受到了感动。现在课文学完了, 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呢? (生:是) 现在, 拿出本子、笔, 每个同学都来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生自由写作, 师巡视、指导。)
点评:在课堂上学生动脑、动口又动笔, 面向全体学生,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语文活动。同学们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情感澎湃, 有感而发, 时机恰切。
师:我们先写到这儿, 如果有的同学没有写完, 却还有想说的话, 等起来读的时候可以继续说下去。谁来读读自己写的?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形容!是呀,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感情是用别的语言无法替代的。我从中真正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真正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激动之情。从这篇文章中, 我了解到民族精神是无论经历多长的年月都不会抹杀掉的, 它是一种永存的精神!要知道, 台湾的“光复”只是中国大统一的一个良好开端, 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的领土回归祖国!我相信, 在1997年7月1日, 香港一定能顺利回归祖国, 在不久的将来, 台湾也会真正回归!
点评:“文章不是无情物”, 通过阅读教学积蓄了情感, 又通过写作促进了思维活动, 组织了语言, 深化了认识。你听, 学生讲得多好啊!这为以后揭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了充分的准备。
师:这位同学联系课文, 联系当前的形势, 瞻望祖国的未来, 写得很好!你来读读。
生:我被《难忘的一课》中作者以及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精神打动了。我想对所有的 (大陆的、海外的) 中国人说:“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我想, 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
点评:话不在多, 而在于抓住要领。这位同学说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普天下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愿。”说得太好了!
师:由自己想到普天下的中国人同有一颗中国心, 好!你也想读吗?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我感到了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感情的炽热, 学习祖国语言愿望的强烈。我深深地感到,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意是国家进行建设的基础。我想, 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 还是依偎在祖国怀抱里的中国人, 都会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十二亿中国人共同的心声!
点评:在课堂上, 同学们谈感受, 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使认识不断深化。你听, 这位学生说的“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整个国家的支柱”。课上到这里, 显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 而是学生读懂课文、激发感情之后新得出的认识。从这位学生具体生动的发言中, 完全可以证实。
师:写得好极了!刚才老师巡视了一圈, 发现许多同学都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最后再请这位女同学来读。
生:学习了《难忘的一课》, 我深深地感动了, 同时,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我不禁对那位台湾教师和孩子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为他们虽然受过日本的奴化教育, 却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而动情, 为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 也为这些中华儿女的忠诚而自豪。不难看出, 本文的作者也是一位涌动着爱国热血的人, 他对台湾教师说的那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令我终生难忘。中国有着这样多的优秀儿女, 难道还能不强盛吗?预习时, 我只觉得课文感人, 而此时, 我心中的感觉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 学习《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点评:对台湾师生的崇高敬意,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都因为作者涌动着爱国热血。课文感人, 而当这些都切实地转化在学生心中, 涌动在学生心中, 无法用言语表达时, 真是难忘的一课呀!
师:我发现每个同学都被打动了, 都觉得这堂课的确难忘, 为什么呢?因为文中的台湾师生, “我”都有一种真挚的爱国情意, 这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意。看来, 真情最感人, 也最永恒。所以这段经历作者终生不忘。学习了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都记住它, 要记住的不只是内容, 更要记住———
生: (齐) “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师;课文学完了, 还有没有问题?
生:没有了!
师:两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圆满完成了。课下, 同学们把课后的生字新词抄抄写写, 还要按课本的预习提示预习25课。好, 今天的课上到这儿, 下课!
点评:“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 也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学完了这篇课文, 本课的中心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
总评:小学阅读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言语实践活动课, 是读书指导课, 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本课教学体现了小学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曹君老师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读懂书, 会读书, 学习读书的方法, 获得了读书的动力。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一句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在教学中, 曹老师始终抓住这条主线,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要活动, 使深化认识和激发感情交替穿插, 相互促进。当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之后, 感情的波澜也掀起来了。然后教师顺着学生感情的推进, 巧妙点拨, 善加引导, 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可谓情理交融, 一叹三咏。随后, 无论是学生脱口而出的发言或是课堂上的练笔 (谈感受) 都表现了这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扎实, 在训练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教育都得到了落实。
老师出来后,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熟悉的环境了。天空看起来更干净明亮,树叶绿得可爱,阳光透过树缝照射下来,丝丝缕缕,好像吉他的琴弦,似乎轻轻一碰就能奏出美妙的音符。明子老师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里。这时一个声音传来:“祝贺你获得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的才华、你的品德赢得了它。你和学生有幸乘坐189号时间回旋飞船,来到明代初期的中国,并可以见到文学家宋濂老师。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祝你好运!”明子老师又惊又喜,她简直不敢相信,甚至不住地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她开始往回走,路上迎面走过来一位慈善的老人,留着白花花的胡子。明子老师连忙问道:“您认识宋濂老师吗?”长者捋了一下胡子,笑哈哈地说:“我就是呀,你就是从21世纪来的明子老师吧?你年轻有为才华横溢,今日可要好好切磋切磋。”明子老师心想:这位宋濂老师可真名不虚传,这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明子老师把宋老先生带到了同学们中间,说明了事情原委,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宋老先生亲切地说:“孩子们,这节课我来上,让我给大家讲讲《送东阳马生序》,它不仅是送给马生的,也是送给千千万万个求学的孩子的,希望你们从中受益,理解我的苦心。”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忘记了自己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忘记了与宋濂老师的距离。大家好像看见了深山巨谷中,一个求学的青年艰难地踩着数尺深的积雪,背着书箱,坚定地走着。明子老师的心像大家一样,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决心把一生奉献给孩子们。这一节课在同学们的积极回答声中,在宋老先生和蔼的话语声中过去了。
宋老先生缓缓地说:“同学们,你们一会儿就要走了,老师只希望你们能更加热爱学习,以书为伴,不断地追求知识,把握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同学们听着宋老先生的话语,将这些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里。
明子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轻轻地说:“宋濂老师,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课,我将永远铭刻在心,做一个像您这样伟大的老师。”宋老先生深深地点点头说:“同学们,我该走了,谢谢你们,你们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再见了!”
台湾是我国的宝岛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因为他的地大物博、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它占地约三十六平方公里,可是特保守,曾经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被他国侵占,而就在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时,一所小学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实在令人感动。为什么这座宝岛会被他人侵占,是因为别人太强大吗?并不是,而是因为我们太弱小,太无能。当时多少祖国的同胞被惨忍杀害,政府呢?在与敌军拼命斗争吗?不,他们正躲在房子里准备让出台湾,让出我们用鲜血和汗水打出的大好河山。我们要想不再被欺负,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我喜欢那个小小的礼堂,因为里面充满了对祖国浓浓的情意,我喜欢那些孩子,因为他们天真无瑕,我喜欢那个老师,因为他是中国人。
【导语】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一所台湾小学,听了一节祖国文字的课,老师和学生的爱国情意让作者深深的感动,其次也表达了一种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记忆犹新。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篇一】五年级课文《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被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教师,认真的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老师写的很吃力,读的也不大熟练,但是”我“能深刻体会到老师是用”心“在”写“,用”心“在”读“,”我“也被老师的真情所感动,也跟着他们一起朗读,下课时老师有好的对”我“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因为日本人统治不许讲国语,并且领“我”参观了挂着历代伟人图像的礼堂,听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
这就是中国儿女挚爱祖国的一片深情,虽然日本统治了整整50年,但他们无时无刻也没有忘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最简单的话语,却表达了他们最真挚的感情。的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同胞永远骨肉相连。多希望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让我们共同高声吟唱”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现在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强盛做出贡献。
学完这篇课文联想到自己的所做所为我感到惭愧,我由台湾教师认真教学的态度和同学努力学习的精神想到自己平时写作业和做题,总是写的龙飞凤舞,记得有一次写作业时有同学找我玩,我想草草写完就行了,反正我也写了。我决定从此以后以台湾教师为榜样,认真写每一个字,每一道题。
【篇二】五年级课文《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我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读懂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一种责任;我从胡锦涛爷爷参加世界首脑会议拍照后,他拣起脚下的中国国旗图标,我读懂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一种自觉;我从这回日本要侵略钓鱼岛,中国人拒买日货读懂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一种决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中国人还沉浸在四大发明的荣耀中,我们虽然发明了火药,但被外国列强放入枪、炮中,攻打我们国家,我们虽然发明了指南针,但被八国联军运用在航海上,侵略了中国。为了让祖国强大,我们中国人要团结起来,自强不息。学生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强大,警察要把小偷、坏蛋全部抓起来,不让他们用不好的行为来腐败国家……
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说过:”今日中国全靠青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而各行各业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国。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使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进步,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强大:也只有这样中国才不会被别的国家侵略,才不会挨打,才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人才会永远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篇三】五年级课文《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这句话出自《难忘的一课》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台湾”光复“后,到一所乡村小学,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同学们国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作者跟着他们一起朗读。下课后,作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礼堂里看到了中国伟人画像,作者被深深地感动了。
和作者一样,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台湾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文字啊!在以前,台湾人民被日本统治着,说着日本的语言。虽然他们被日本统治着,但他们的心还是属于中国的。如今,他们终于能正大光明地做中国人了。我也为他们感动高兴。
台湾有着一段并不美好的往事。自从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后。因为清朝政府腐败,战争失败了。在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被日本人统治了50年!日本人采用各种手段奴役台湾人民,使台湾人民受尽了精神上的折磨。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台湾能够回归祖国成了两岸人民的心愿。
我也从心底希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归祖国。台湾,回归吧!忘却一切往昔的不快,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欢迎你们!我知道你们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我们永远是一家人,永远是一前亲。你们的骨子里永远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浪迹天涯的游子啊!快回到母亲的怀抱吧!母亲朝思暮想的孩儿啊!你是否也思念母亲啊!
【篇四】五年级课文《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夜深了,窗外下着雪,无比梦幻,无比美妙。在这美丽的夜景中,我却久久不能入眠。此时,我正回忆着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当我想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普通的话语出现在抗战胜利以后,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的黑板上。是一位教国语的老师认真的、吃力的把它写在黑板上、老师用他那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们读。它们发出的每个字、每个音,都来之他们那真挚火热的心。虽然这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非常简单,可是,如果怀着一丝崇高的敬意去读,你会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大海是深沉的,那么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情谊比大海还深厚;如果说海浪是强烈的,那么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还强烈;如果说台湾和大陆相隔千里之远,不管再远再长,也阻断不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谊。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少小离家,只为保卫祖国。他们就是——边防战士。他们奉献了自己,时时刻刻都在保卫祖国,他们,为了国家,牺牲了自己,他们,是多么伟大!
不管是台湾的师生,还是保卫边疆的边防战士,他们都无一不爱着祖国,虽然他们从未说过自己有多爱国,但是它们一直都在用行动表示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篇五】五年级课文《难忘的一课》读后感
在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第五单元,有着这样一篇读来让人为之一颤的文章——《难忘的一课》。故事讲述了作者爱国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不久,作者在台湾高雄的一所乡村小学内,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在同孩子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后来台湾老师带着作者去看了看小礼堂,看到了几幅中国伟人像而有感而发。
文中说以前小礼堂挂出来的都是日本人像,而现在,1945年,台湾光复不久,那里的人们就迫不及待的把日本人的画像摘下来,换成中国的伟人像。是什么让台湾人民希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呢?是什么使台湾的人民那么迫不及待的就把日本人的画像换成中国人的伟人像呢?又是什么驱使台湾人民那么认真努力的去学习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呢?是一颗心,一颗中国心,一颗挚热、滚烫的中国人民的心!
日本是一个好战的民族,曾经对许许多多的国家进行过侵略。对此,很多国家对日本仇恨在心,认为日本人是一群冷血动物,只会拿起手中的武器,他们不知道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不知道一个国家不能早日统一是怎么样的一种滋味;不知道国家亡国的危险。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战争,只知道挑起战争!来满足人们打仗的欲望和扩大国土的目的。
日本人是凶残的,也是贪心的。明明白白的是属于我们国家的土地,偏偏让他们给抢走了,还用自己国家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我们的国家的人,不尊重别人的习惯。
之前,因为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下,其它国家与我国签约了一大堆不平等的条约,并把我们的宝岛台湾租去了九十九年!而在中华儿女的奋斗努力下,祖国的宝岛――台湾最终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在台湾“光复”前,日本规定人们不许说汉语,只准讲闽南语,若偷偷说了国语并被发现了,必死无疑。在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来的不太熟练,但十分严肃认真的国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课后,老师还坚持要带着作者去他们学校小礼堂里,观看中国历代伟人像,并自豪地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在课文中连续出现三次的那一句,包含着浓烈的爱国情意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令我感动不已。是的!我是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身为中国子民,我爱自己的祖国!“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亲眼看到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感人情景,以及在学校里看到有关祖国历史文化的人物画像等。
读到这里,我们会产生疑问,学习国文有什么可感动的呢?那就让我来引领大家看看那一段历史吧: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台湾五十年,在五十年中强制台湾学校教授日语,想把台湾人改造成日本人,这是多么可憎的行径。然而台湾人民心中燃烧着爱国的热情,那团火不会熄灭,永远也不会熄灭。
现在,日本人被赶走了,这《难忘的一课》中的师生们又可以学习祖国的语言了,全台湾的人民都可以学说本民族的语言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试想想,在自己的国家,不能学习本民族的语言,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事,是多么令人愤慨的事。今天,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地大声诵读国文了,怎能不叫人热泪盈眶呢?
你看文中对台湾师生的细节描写:“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从老师的声音和动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他的爱国之心;从学生认真的跟读中,我领悟到了孩子们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他们都将以百倍的热情为祖国贡献力量。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朗读声使作者激动,也一遍又一遍地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之情啊!我们知道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岛屿,是东海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里资源丰富,景色迷人:有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日月潭;有满目苍翠、鸟语花香的阿里山;有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玉山;还有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一一高山族。这样秀丽富饶的山河怎容得侵略者践踏!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台湾高雄市的一座乡村小学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同学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动人情景。以及教师和同学们热情地把作者带到学校礼堂参观,作者感到无比激动,体会到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意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日本统治时期,这帮不知羞愧的日本鬼竟不让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消息真让人悲痛!日本人为什么会不让台湾人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呢?因为无耻的日本人为了让台湾人民永远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而作出的举动。尽管如此,但台湾人民还是坚持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好像一点儿也不怕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迫害。
台湾人民这么热爱读书,可我以前却很少认真上课,根本没把读书放在眼中,脑子里时时想着玩。直到今天我学习了这篇课文,才开始认真读书。对此,我感到羞愧万分,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愤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祖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明题意
师:齐读课题。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师:到底是怎样难忘的一节课呢?带着你们对课题的理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全班学生读课文。)
二、找主线,理脉络
师:读了课文之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师板书)
师: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你能用最简练的话说说吗?
三、精读第二段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是老师写出的,把文中描写老师写字的句子找出来。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课件出示)
师:哪些词最能表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师: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谁愿意来试一试?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朗读:认真、一字一顿。)
(生读:个别读,小组读。)
师:老师不但写得吃力,读得也不太熟练。(“不太熟练”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师:是的,台湾被日本抢占50年,这期间人民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不能说,文字不能写。一旦光复,台湾人民就努力地学习国语,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师:老师是怎样教学生读这句话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来。
“接着,他先用闽南话„„火热的真挚的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标出这句话的重点词。
生:我认为这几个词是重点: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的、真挚的。
师:试着把这几个词读重音,体会作者此时的感受。
生读(个别读、男女读、集体读)。
师:老师为同学们富有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当作者看到这动人的情景时,他又会怎样做呢?
生齐读:“我被这动人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现在听老师朗读这一段。
(师范读。)
师:到此为止,文中第二次出现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
师:说得好,掌声鼓励。
师:谁来小结一下第二段内容。
四、自学第三段
师:作者除了写学习国语这件事,还写了哪件事?(参观小礼堂这件事)这一段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学,看谁学得认真,学得最好。
出示练习:
填空:
在礼堂里,作者看到了___、___、___、___。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__和深厚的__。”这是全文的___句。也表达了作者___的思想感情。
(生答,师板书。)
五、总结课文
师指板书总结:
作者通过写学习国语和参观小礼堂这两件事,就是要表达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并从中受到教育。再回到课题,《难忘的一课》仅仅指的是这一节课吗?
师:指什么难忘?
师: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又听到老师的介绍,感受更深,也更激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读:“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师:课文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情上一次比一次强烈。谁能告诉老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一句比一句大声,一句比一句更有感情。)
生读。
师:这篇课文感情充沛,写法上也有特点。先请大家完成一道练习。
出示练习:
填空:
课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详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略写了_________这件事。特别是把_________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作文时,凡是和_________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就是重点材料,应该写得_________,其余的次要材料,可以写得_________。
这就是单元学习重点:详写和略写。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详写和略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天一下课,大家成群结队地围成一团,都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我好奇地凑过去一听。哦,原先下节课是由一位外国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等好事,让我们怎样能不兴奋呢?
我们一个个笔直地坐在教室焦急地等待着外教老师的来到。这时,在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高挑的身影,“阿!那是外教老师!”我们一齐欢呼雀跃起来。
只看她一双蓝灰色的眼睛嵌在瘦小的脸庞上,双颊红红的,鼻子又挺又高;一头金丝般的长发披着双肩上;高高的个子,还穿着色彩斑斓的连衣裙,显得格外迷人。她那水亮亮的大眼睛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呢!
“hello!”我们急忙向老师打招呼。她也亲切地向我们问好,作了自我介绍,然后让我们也自我介绍,我连忙举起手来,大家都想让外教老师认识自己,纷纷举起手来,
老师轻手轻脚地来到我的身边,留意地弯下腰,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立即站起来,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外教老师瞪大了眼睛,说:“Pardon?”我又一字一顿的说了一遍,外教老师张大了嘴,尝试说普通话:“黄——悦——婷”我们看到她那夸张的表情把我们逗乐了。
我们看了外教的表演,她一会儿学着鸭子把手放在身体两边,双脚趴开一摇一摆地走路;一会儿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学猪那懒洋洋的样貌;她还张大嘴巴,瞪大了眼睛,把头和身子往后仰,学狼的样貌……她的表演十分生动,惟妙惟肖。真是搞笑极了。
课
件 教学目标
、认识2个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地图
祖国的板块上,有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台湾省找到位置了吗?
引入交流:想了解台湾吗??老师介绍台湾的富饶美丽、特殊地理、久远历史、当前局势、导入课文: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读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23
难忘的一课
2、结合文前提示和相关资料自主研读课文。
(1)齐读课题:从课题你们读出什么?“这一课”到底怎样的“难忘”?
(2)读出主见:用自己最想用的方式与策略读书。注意读准3个生字。
(3)互助研读: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同坐研读讨论。
3、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谈谈初读课文体会。
4、质疑交流:主要提出读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如,作为一个教师,为什么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会写?这么简单几个字,作者为什么坐进教室跟着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到底表达了他们什么样的感情?
二、切入关键句子,体验“难忘”之情。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质疑水平非常高。有一个句子贯穿全文,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们会写会读这句话吗?
、一生演板写句子——体会老师板书的吃力。
要求:请你像台湾教师一样来写这9个字。应该怎样写?学生反复朗读文中句子体验:“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为什么会这样?(结合第11自然段,由学生借用资料说背景,老师点拨——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台湾实行血腥的统治,不准台湾人民说国语,要台湾人民当忘国奴)面对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2、一生尝试读句子——体会师生朗读的认真。
引导:(生读后)你现在已经是台湾的那个教师和他的学生了,你应该怎样读?多形式点拨学生读入情境。品味“一遍一遍”、“那么……那么……”、“好像……”的深刻情感意蕴。他们仅仅是在读这几个字组成的这句话吗?你们怎么体会?
3、一生跟着读句子——体会作者朗读的纵情。
激发:(生读后)作者是这样读的吗?朗读体会词语“怀着……敬意”、“大声地”、“整齐地”的情感(注意指导看书中插图)。谁再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此时,你们有什么感想?
4、一生对话说句子——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互动:(生读后)我听出了一点激动!来,你握着我这个台湾老师的手再说一次。很有点激动了!声音不一定高,关键是说出每个字的情。谁再来?真激动!“他”为会么这样激动?引导学生品读第15自然段。看着看着,作者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为台湾回到祖国怀胞感到心潮起伏,为祖国有这么多伟人感到非常自豪,为这些伟人重新出现在礼堂感到无比激动)。师生共同诵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读这句话,又有什么新感受?课文最后一句话,能改成陈述句吗?为什么?(其它什么话也没有这句话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全班再读这句话:女生读第一次出现的句子,男生读第二次出现的句子,全班读最后一次出现的句子。
三、回嚼“难忘”深意,丰富文本外延。、整体把握:你们从这难忘的一课里,从“我”和台湾师生的活动中,集中地体会到了什么?
2、走入今天: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话对今天的台湾小朋友说吗?
3、今年温州农博会出现了台湾商人卖水果,你对这可喜变化有什么看法?
4、搜集爱国名言。
课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推荐阅读: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500字06-27
难忘的一课读后感800字11-11
难忘的一课650字作文12-09
五年级难忘的一课教案10-10
最后的一课读后感12-20
师恩难忘一课一练01-01
难忘的眼神_难忘的一件事07-04
三年级开学第一课:难忘一堂课11-11
最难忘的一天10-06
难忘的一件事的小学作文:难忘那件事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