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精选13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1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吴桂冬

为了总结经验,摒弃不足,更好的完成新阶段的实验任务,现将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查阅读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不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数量进行分析,还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二、制订课题实施计划。

为了使本次课题实验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料及相关理论后,通过集体讨论制订出一份课题实施计划。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统一指导的读物。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我们现行教材相匹配的自读课本。在课堂教学中,我相机渗透,点拨学生阅读书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给予宏观上的指导,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网上浏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每个学生。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老师们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1)、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2)、教给学生“三读法” ①、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②、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③、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①、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②、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③、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④、做卡片 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⑤、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4)、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即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个烂笔头。一是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如:

1、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2、写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精彩的字、词、句、段、篇,记在笔记本上,以丰富写作素材。

3、开展读书交流会。利用班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

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等。

4、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多记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小知识,并利用假期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孩子们看到自己写的文章也成了一册书籍,更加强了他们看书、写作的热情。

三、存在的问题

1、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少数学生到现在为止都是老师、家长逼着读,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孩子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2、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

鲁迅先生说,读书就犹如蜜蜂采蜜,必须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部分学生在选择书籍时,喜欢故事类书籍,在阅读中注重追求情节,而很少细细品味,这样从书中所得也就非常有限,往往造成书读了很多,但肚里没货,而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的现象。以致于有的家长也很困惑:自己的孩子读的书不少,但作文为什么总写不好呢?

3、绝大多数的同学经常写读书笔记,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读书心得。但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只在其中做个陪读角色,给老师带来新的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2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思考

很多成功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都认为读书, 尤其是少年时代的读书对自己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鲁迅先生就认为, “写作无非是多读几本书而已”。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 是很难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和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 并让其形成一种习惯, 从而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强化。要通过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寻求各种阅读渠道, 比如图书馆、阅读角等, 让其在读中体会乐趣, 在学中增长才干。小学生课外阅读从“阅读”到“悦读”, 实现的是一种习惯养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 小学生自读积极性低

当前, 很多小学生自读积极性低, 对一些课外阅读不感兴趣, 尤其是对一些名著了解不多, 仅有的一些了解多数来自于影视作品。在老师对作品没有要求, 或者是没有明确布置作业情况下, 学生们不愿意读名著, 或者说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 反而对漫画和流行小说等兴趣浓厚。同时, 教师在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不足, 导致学生主动读书比较少, 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学课文阅读相关内容。

2. 小学生阅读质疑缺乏

小学生阅读, 尤其是课外阅读是一种获得知识、融化和吸收的过程。但是小学生阅读绝不是人云亦云, 也不是照本宣科,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目前小学生阅读中思考严重不足, 尤其是对其中的精美语言、内容编排等思考不足, 对文章内容缺乏质疑, 在疑问时也比较浅显, 寻求解疑不到位。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思考是针对老师的提问, 比如参加故事会、朗读比赛等。

3. 小学生阅读写练不衔接

对小学生来说, 写和读是相互联系、紧密链接在一起的, 尤其是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 没有相互之间的探讨, 没有教师的指导, 阅读一翻而过, 甚至于仅仅看插图, 这样是起不到作用的。课外阅读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读和写结合不紧密, 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对文章补充写作和改写的习惯。读和写不能融合造成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过于分散, 不能整合, 课外阅读的相关性、激发性和辅助性作用发挥不充分, 对课堂教学无法形成明显的支持作用。

4. 小学生阅读指导评估不足

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得到积极指导, 避免在小学生选择读物方面的盲目。对阅读内容, 教师首先要熟悉, 才可以在教学中对课外阅读进行适当指导。但当前对于课外阅读, 教师没有高度重视, 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评估指导。

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需要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培养, 因为小学生兴趣点比较庞杂, 尤其是在当前各种辅导班充斥的情况下, 兴趣激发对小学生更显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 比如在《草虫的村落》教学中, 可以建议学生阅读相关读本, 并提出身边有哪些昆虫, 让学生回忆和思考。在课堂教学《女娲造人》中, 可以让学生阅读《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孟姜女》等民间故事。在学生阅读兴趣上进行积极引导, 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每一课之前, 教师可以从课外对相关链接资料进行收集,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此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阅读活动, 比如阅读故事会、朗读比赛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教会学生质疑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要学会思考。实际上, 思考过程就是一种学习过程, 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语言的认知, 另外一方面可以掌握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精美的语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而精彩的文章内容可以对学生理解课文和感悟人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 小学生课外阅读要形成自己的思考, 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指导。比如, 对《鸟的天堂》相关课外阅读中, 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气候、神奇动植物资源等进行思考, 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概念;在《黄果树听瀑》的课外阅读指导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区域水电开发带给自然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延伸性思考。3.写练严密结合

读书和写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尤其是对课外阅读来讲, 因为没有课文引线, 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天马行空, 无法起到积极作用。因此,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布置一定的作业是必要的。比如在《迷人的张家界》相关课外阅读中, 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和收集我国神奇的自然景观, 并将自己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同时, 要制定课外阅读写作计划, 让学生依据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此外, 进行读写比赛也是促进阅读和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之一。读写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写的兴趣, 尤其是激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

4. 积极促成评价

小学生阅读需要形成积极性评估, 因为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检测的情况下, 往往无法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任务, 而且非常有可能导致阅读兴趣被消磨的结果。教师在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估时, 可以采用讲故事、读书会、展评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和比赛查阅资料速度等方式和方法进行检查和评估。评估的作用在于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分享阅读成果, 促进课外阅读步步深入。比如通过讲故事进行阅读评估时, 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故事迁移, 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

总之,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自身强化, 是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塑造。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只要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会形成, 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可以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玉娟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10期

[2]徐钟灵浅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年18期

[3]张国全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方法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3期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3

关键词:科研课题 课外阅读 有效性

为了能够通过课外阅读开拓学生视野,增强语文综合素养,突破农村中心校学生课外阅读所遇到瓶颈,我于2015年3月参加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的探索工作。在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制定周密的课题计划,认真地组织实施课题方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汇聚成了几点思考。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手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的语文教师早已纷纷把如何进行阅读,指导阅读作为研究的重点。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作为人终生学习的必要手段,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确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具有中心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方案。

2.按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外阅读辅导。首先是“我推荐的一本书”活动,在班级由参加课外阅读小组的同学为学生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把书籍的内容梗概和精髓简要地陈述给同学们,并把阅读中的所思所感抒发出来,带动全体学生有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班级乃至全校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同时,推荐图书的小组成员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坚定了读书的信念,鼓励身边的同学共同把课外阅读融入到生活中来。

继而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去阅读,同样一本名著,师生视角不同,读的感悟不同。也同时让学生明白读书需要交流,不但要读,更要研究,不但量要多,质也要有保障。

3.参加课题的教师陪伴孩子读书成长,在实践上摸索经验,并升华所感所思,形成理念的升华。

三、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指导的几点收获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积累形成的。为了能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教师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爱的教育》《一千零一夜》《鲁滨逊漂流记》等名著推荐给他们,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甚至想尽办法买书。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鼓励是最好的方法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讲“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有多么重要。其实鼓励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发展各种能力,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着重于孩子应该干什么,着重于孩子行动后的自我满足。当你鼓励孩子时,应帮助孩子认识他们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积累是最有效的方法

语文知识浩若星河,而每一处知识点如耀眼繁星点缀星河,让学生养成积累是阅读中学习中的必不可缺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一个心爱的笔记,把在阅读中所接触到的知识点、瞬间的感动或者灵魂的碰撞都随手一记,深深地锁在脑海中,偶尔重温文字的精美,更加深爱阅读,并且具有永久的保留性,实效性。

(四)习惯是最后的归宿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养成一种习惯,使读书伴随一生,是阅读的最终归宿。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4

内容提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方法上都很欠缺,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的很少。因此,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终身的阅读技能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家校携手推荐书目方法指导更新观念

正文: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外阅读的氛围不浓

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阅读习惯,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亲子经历极少,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孩子读书;有些农村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也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羊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课外书的“质”和“量”有限

由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购买课外书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去够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即使有能力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的课外书籍。对于其它类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经典名著、人文类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选择来购买。所以课外阅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缺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羊式”的。缺乏家长和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会选择性的读书,读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读书的类型单一;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不去请教、探究;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囫囵吞枣、受益不深;缺少老师的多元化评价等。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是没有目的性,经常是盲目性更多一些,因而也感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不缺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长时间没有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诚然,农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受到了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只要潜心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依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将近一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大胆尝试中,觉得以下几点略有实用性。

一、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要多读书,要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悟、与收获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撰写随笔或读书笔记等,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学校也应该把检查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细则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二、推荐书目,保证阅读质量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多方面的书。但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在书籍的购买选择和阅读选择上较为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他们的年龄、身份去读。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再推荐选择读物时要做到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化:儿歌、童话、古诗、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要涉及到。

三、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就更应该做好学校图书适和阅览室的建设,不要让这些部室形同虚设。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淡化应试教育意识,树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观念,克服资金紧缺等种种困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畅游书海;其次,加强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积极更新适合学生可阅读的书目,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有合适的书可读;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5

哈尔滨市华兴小学课题组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十二五”期间,华兴小学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入了我省小学“中外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阅读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子课题是《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与习惯养成的研究》。

几年来,我校也曾经开展过许多课外阅读活动,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做的不够全面。加入我省课外阅读课题后,以课题为牵动,研究方向明确,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课题于去年下半年启动,目前研究已进入推进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

一、研究准备阶段:找准解决重点,夯实实验基础

(一)课题培训重在提升认知,掌握相关技能

课题开题论证后,我校课题组从两方面进行了培训:一是带领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建议》及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课外阅读的内容,深刻认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二是进行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和指导策略。

(二)问题调查重在问题分析,确定研究重点

开题之处,课题组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分析,根据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学生在选择数目时大多以故事书为主,读书种类单一;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阅读收获不大。

在分析得出以上结论后,课题组把研究内容明确定位在知道课外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上。学校“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子课题组经过研讨,明确了不同年级研究的内容,分年段制订了《课外阅读行动计划》,力求课题的研究更实际、更合理、更科学。

(三)宣传动员重在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合力

课题组教师一致认为,若要落实好课题研究的内容,除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的自我努力外,家长的支持配合非常重要。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动员全校家长参与课外阅读,学校利用家长开放日和期末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讲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让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在家长中发起亲子阅读的倡议,让每一个家庭都行动起来,在亲子共读中与书同行。

二、课题实施阶段:抓准突破点,打开实验局面

在落实课外阅读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课题组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边研究边实践,抓住以下突破点,不断推进有效课外阅读的进程。

(一)精心设计阅读环境,引领学生走入阅读天地

在打造书香校园建设中,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楼廊的每一块空间,为广大师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我们在孩子们经常行走的楼梯两侧,为孩子们提供了20个人生必读故事,孩子们每天经过这里,都会驻足阅读,细细品味。孩子们从中领会并感悟了人生中的许多哲理。学习三层楼的长廊中,那一幅幅从经典中摘录的语句时时在传播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走入各班教室,无不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班级的“书香园地”展出的是学生的摘录作品、读后感及读书手抄报等。学生时常抬头仰望自己的得意之作,品赏自己辛勤阅读的收获。

(二)开设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实行课程化管理

实践表明,开设稳固的课外阅读课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从今年起,我校把课外阅读课纳入了课表,每周一节长课时,每天一刻钟短课时,有专人兼课,保证读书时间,在全校形成阅读的浓厚氛围。每周的一节长课时,低年级一绘本阅读为主,中高年级以阅读和交流童话和长短篇故事、历史等科普读物为主。每天的一刻钟短课时,主要以经典

诵读为主。课外阅读课的开设,将以往零散的、无序的阅读,变为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学生们在课上能及时得到老师对优秀读物的推荐、读书方法的指导、读书收获的分享、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学校将课外阅读作为一种常态课进行管理,随时听推门课,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课评,并计入对老师的考核绩效。

每学期末,全校各班进行经典诵读的展示汇报活动,从中评选出经典诵读最佳班级和诵读小标兵。

(三)推荐适合读物,提供阅读资源

课外阅读读什么?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差。如今的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有责任将优质的精神食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推荐工作,我校的做法是:

1.利用假期,课题组组织各学段老师将语文教材中来自于长篇作品片段的课文筛选出来,确定出本学期向学生推荐哪本长篇作品,让学生一开学就读起来。在学生对长篇作品呢有了一定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在学课文,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到位。

2.每学期初,学校都要精选一批有一定阅读价值的读物,作为必读书目向各个学年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其中包含:寓言、诗、中外名著等读物,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3.丰富学校图书室和校园网上电子书资源,每天中午开放阅览室,微机室。

学校采用滚动式阅读法,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向学校借阅图书。学校的阅览室每天向全校开放,每当中午,阅览室里坐满了如饥似渴读书的学生,那里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阅读基地。网上阅读时,各班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阅读时间表,进入图书室或微机室阅读,并填写“课外阅读记录表”,记录读书收获和感悟。

(四)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提炼课外阅读策略,提高阅读实效

1.以“读书课”为载体,提炼课外阅读策略,将课外阅读教学研究常态化。课题组每月定期组织不同课型的“读书课”观摩研讨,及时提炼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先后研究了不同年龄的阅读指导策略。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力不强的特点,引进绘本阅读,以师生共读的方式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针对中高年级学生,在基本可以自主阅读的情况下,老师带领学生共读一本,按照“好书推荐——导读推荐——交流提升”的流程展开课外阅读的教学。

由于很多经典读物往往并不浅显,它们的深刻性沉睡在文字中,如果不点破,学生是感受不到的,学生的阅读往往是浅层阅读。因此,学生自读基础上的共读交流,室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关注读物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

掌握阅读方法是高质高效阅读的前提。在具体的阅读环境中,教师们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引领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时,要求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在书中勾画语段,并批注的读书习惯;略读时,要求学生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概括大意,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跳跃法、摘录法等适宜的阅读方法。

在读书交流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方法。本学期,学校重点推广读书储蓄卡的使用,根据不同年段学情,读书卡上设计不同的内容。低年级要设摘抄专栏,以摘抄文中好词好句为主;中年级既设摘录精彩段落专栏,又设读书最突出收获专栏。高年级,在学生养成精彩章节批注的基础上,以写读后感为主。班主任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五)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乐趣

本学期,我们将班级读书活动与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在学校层面,每周四的晨会时间,校电视台定期开展“名著导读”活动,邀请曾读过名著的同学组成的“小小讲师团”,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导读经典名著。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读书争霸赛”、“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各类主题竞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2.在班级层面,充分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比如,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中,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经验交流会”等,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它既反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又促使孩子持之以恒、深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3.在学生层面,设立读书储蓄卡。学生没读完一本书,填写一张储蓄卡,到期末看谁存的卡多,谁得的评价星多,这些数量作为评选读“知书爱书小标兵”的重要依据民。同时,储蓄卡的内容也是读书收货的内容,可以定期在全班交流。这些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课外阅读热情。

(六)学校联手,促进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都在家中进行。我们只有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和督促,课外阅读才能有实效。为此,学校以“读书储蓄卡”为载体,及时联结家校沟通反馈。我们在读书储蓄卡中设计了“家庭读书反馈栏”,请家长填写。(PPT)学校每周在课外阅读课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间展示阅读储蓄卡,及时掌握家长的反馈情况,并跟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前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在不断实践反思中,梳理出以下有效课外阅读的成果。

(一)初步探索出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1.低年级绘本阅读“三读法”。即:一读封面,了解信息,想象情节;二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三读细节,情感升华,获得启迪。其中,在读全篇,话题聊书,交流体会中,我们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叙述与补白、猜测与印证、表演与体验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把绘本读懂。

2.中高年级读本导读活动“一个系列”。即:激趣荐书、方法指导、推进阅读、摘抄积累、成果展示、反思阅读。我们将这一系列读书活动归为“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交流课”等不同课型,深入研究各课型的指导策略。

3.针对不同体裁的读物,课题组还研究出了专题性阅读指导策略,如“科幻故事导读策略”、“成长小说导读策略”及“如何进行有实效的读书交流”等策略。

(二)针对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备课设计,课题组总结出备课“五步法”

以上课外阅读课备课方法的提炼,提高了课外阅读的教学效率,指导课外阅读逐步走向深入。

学校每周在课外阅读课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间展示阅读储蓄卡,及时掌握家长的反馈情况,并跟进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初步建立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读书习惯养成《好孩子争章手册》是华兴学子人手一册的评价量化本。其中在学习小标兵评价中,有一项为“知书爱书小标兵”。各班根据学生日常读书储蓄卡的摘记和交流汇报情况,每学期评一次“知书爱书小标兵”。凡是连续三次以上获得此项小标兵的同学,可以获得好孩子绿色奖章,再升级可获得好孩子红色奖章、好孩子金色奖章。在读书活动中,学生每学期都会在争章手册上留下冲击金牌的足迹。“知书爱书小标兵”的评选,很好地发挥了评价的促进

功能,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养成。

(四)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良好读书习惯逐渐养成在有计划、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中,许多学生已经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伴随着读书量的积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阅读习惯已逐步养成。

回顾课题研究状况,我们清楚地看到,研究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明显差异,还没有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快乐地读书的目标。有些阅读课还缺少有效策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些问题将是我今后研究中要努力改进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还是初探者,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但我们相信,在总课题组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6

自课题研究工作实施以来,我们全体参研人员在县教研室总课题组和学校领导的关爱指导下,依据课题实施计划,着手对“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策略研究”这一子课题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现对我校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课题实施的基本做法

1、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属于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近一年,我校改制,虽然也有部分来自农村小学的优秀学生,但受家庭环境和求学条件的制约,学生课外阅读量有限,同时也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活动开展和各种争创活动太多,挤占了教师们大量教学时间,为了抓质量,语文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工作重视不够。

(2)学生成绩良莠不齐,读书条件各不相同,造成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只停留在所教语文课的小圈子里,课外阅读时也只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领悟还很表面,语言的积累更少,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目标。

(3)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图书的数量虽然近几年也增加不少,可是没有加以归类和整理,有一些早期的图书已经不适合孩子们的阅读,适合阅读的图书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利用。

2、充实图书资源,确保学生课外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阅读实践中被激发出来的。只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并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确保课外阅读计划不成为一纸空文。两年来,我校新添置了数万册新图书,校外一些助学机构也为我们提供了几十万元的图书。此外,很多班级的图书角增添了书架,老师和学生踊跃捐书,每班藏书不少于100册。并且利用校内课外阅读时间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室的书籍。我们规定,每周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专用时间,任何老师,任何活动都不得挤占。同时要求这节课上,语文老师必须在现场指导。这一段时间,老师与学生一起读书,给他们推荐好书,教他们各种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教他们记录和摘抄优美词句,学做读书卡,名人卡片,写阅读笔记。此外,各班语文老师还提倡学生利用各种节假日、双休日读课外书,规定平均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最初阶段,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和书做伴,与书交友,快乐成长。

3、借助校本教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阅读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的,更不是放羊式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学生自我阅读的目标。我们认为读书的方法来自课内,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能注重利用教材中的“金钥匙”,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我们结合现行语文教材,结合每单元训练的目标,在解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给各年级学生推荐与教材同步的课外阅读书目。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阅读的方法,并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而且我校还规定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作为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学会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4)广泛阅读教材上知名作家的作品,同名作品,同题材的作品,还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报刊,甚至生活中的各种阅读资源(比如广告牌,各种熟语等)。

4、开展各种阅读交流活动,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趣。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阅读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每学期我们都要开展至少一次学生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评选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秀作品,加以表彰和鼓励,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推进了课题的开展。比如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读书卡和名人卡片的制作与交流,阅读手抄报展评;师生优秀作文欣赏;讲故事比赛;名家美文欣赏等。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老师如此,小孩子尤其如此。在活动中,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表现,而赢得的他人的赞许,哪怕只是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也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让他们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

5、结合各种教研活动推进课题研究的进行

(1)定期开展阅读教学主题研讨活动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便定期开展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教学研讨活动,每一学期,至少进行两次阅读公开展示课,定时间,定主题,定主讲人,课后全体老师评课议课也围绕学生阅读方法指导这一中心。在活动中习得的教学方法,老师们会主动在自己班级里加以实践并做出改进。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老师的教学技巧也有所提升。

(2)结合各级教研活动促进阅读课题研究的开展

每一学期,教研组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比如教学联谊,新教师汇报课,名优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活动,学校教学开放日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力求让老师们能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活动,并在评价中把教师们阅读方法的渗透作为很重要的一项指标。

(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为学生做好阅读示范

近两年,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7种语文阅读刊物,规定每个老师每周阅读,做好记录,还要写读书心得,并加以交流和考核。在寒暑假,也为老师们推荐了各种读书课题,规定了哪些必读内容,开校就检查业务进修笔记。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学生做出了阅读的榜样,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4)在师生中开展了各种以阅读为主题的展示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阅读教学设计,阅读教学经验论文的撰写,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老师十余人次获得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大赛一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手抄报和读后感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两百多人次获一二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反思了两年来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得于失,我们了解到在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习惯等方面作出一定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的过程,所以我们仍存在不少困惑:

1、课题研究计划中如何加强四个联系--课内与课外、阅读与活动、学科间的联系、家长与学生等方面,还只是停留在表层。具体的工作还有待于下一步研究中加以强化和改进。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7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1.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 采取“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 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 令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 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面墙壁, 都浸润着文化气息, 飘溢着浓浓书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以下简称“我校”) 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 每天中午都有一节阅读课, 我每天都进班指导。每周四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 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2. 培养阅读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 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才能开发心智, 主动去了解、研究, 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 提高读书能力,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 以读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 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 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 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阅读课上, 根据学生特点, 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 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 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 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 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 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 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 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 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 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 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 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 发现其“闪光点”, 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我校开展的“阅读考级”,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同时积极开展“书香少年”“书香班级”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传授读书方法, 让学生会阅读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 发展多种思维,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 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 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 要集中注意力, 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 作注释, 写评语, 做到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

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 避免散乱, 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 以备补充资料。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 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 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 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 画线打重点号, 也可以边读边思考, 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 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 及时写自己的感受, 促进理解消化, 提高表达能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思考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当中不易突破的难点。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积淀进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年来安康市相继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书香校园”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积极引领学生参与,且把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主题,现将自己的一点思考交流如下:

一、合理挖掘资源是实现有效阅读的起点

农村小学生比不上城里学生,书这个资源很缺乏,然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现有的资源用起来,发挥这些资源的有效性。为了活用资源,教师可以合理分配图书室的书,增加图书室开放次数,班级之间循环阅读,学生之间轮流交替阅读。学生手中的书可以集中到图书角共享阅读。网上资源教师可以按要求统一阅读。电视资源也可以适当鼓励选读。

二、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小学生对玩的兴趣很大,对于阅读却基本没有兴趣。教师要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师先讲述有趣的开头,吸引学生,然后故卖官子,引导学生接着读原著,此外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等。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积极进行适时的评价激励学生阅读,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做到的,平时对学生读书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借助学生喜爱的故事引申学生激趣,如:《景阳冈》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学生很有兴趣,教学时可以引申设计学生搜集其它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或开个专题故事会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和表演的天赋等。

三、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创设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班级图书角的功能实效化,收集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籍,然后给这些图书分类登记,有效利用,能很好地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学校图书室的优化,可以使学生阅览室里的硬件设施(书橱、阅览桌椅、图书检索架、借书证等)和软件设施(阅览室的规章制度、阅览室标语等)达到规范。校园课外阅读的氛围的优化,可以通过在墙上设置古诗文、名人名言、阅读名句匾额,在橱窗建立读书角,板报上建立每周推荐书目栏目,在校园广播传播读书经验等等,创设课外阅读的氛围。 家庭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家长要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看、读多种书籍,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阅读兴趣才会更浓,对于阅读中的有些问题家长和孩子甚至可以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

四、教师恰当的进行指导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时,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是实现有效阅读的重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他们明白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积累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注重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仅要求每次阅读要读进去,有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阅读范围广泛,开拓眼界。

五、适时开展读书活动

在读书方面多开展一些竞赛评比活动,也会为学生阅读的成功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一个抓手,一个着力点。平时教师可以开展的竞赛评比活动很多,如: 抓住古诗大做文章。古诗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读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等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教师应充分利用古诗大做文章,开展:古诗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多。古诗朗诵比赛,看谁有感情。实现学生课外诵读古诗的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会、故事比赛、故事表演会、编故事比赛等活动实现故事诵读的有效性。此外,“名人读书格言书法赛”、“读书方法交流”、“国旗下的讲话”,办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征文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都会为学生的有效阅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认识

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要让学生留一份热忱给读书,需要家长、学校倾力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农村小学要建立较好的家校体系,要求每个语文教师要详细了解班级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诸如学历、是否外出打工,是否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没有指导孩子读书的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的家长加强联系。教师负责向家长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提供良好的阅读方法,反馈学生在校阅读信息,使学生的家庭课外阅读更为有效。此外,家长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尤其是时间上的控制,使学生真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家长根据教师选定的书目,每天、或每周对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教师和家长经常打电话联系,召开小型的家长会等,都可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使学生不半途而废。

七、课外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9

阶段性总结

乌兰花中心小学

张孝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乌兰花中心小学 张孝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在我校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我严格遵守中心校拟定的教学模式并且在阅读教学中还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形成了。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加深了学生阅读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平等宽容,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

教师角色应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放心”地交给学生。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转换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

二、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

由于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进行了阅读材料的补充,学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所以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比如我们都知道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一张一张地看,看到最后,还是一张一张叶子,叶子固然要看,但整棵树也要看,整片森林更要看,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读书速度长进了。

三、阅读教学的困惑

1、师的主导和生的主体的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以往被动接受学习提出的。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我们要大力研究、在教学中很好体现的。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得积极主动。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预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但是阅读教学中对于时间把握和难易程度把握还有一定难度。

2、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

与此同时,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不是对立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甚至讲解。历史、地理、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识,学生限于条件或能力,难以弄懂。碰到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还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应点拨,如同画龙点睛,或使学生提升境界,或使学生茅塞顿开。碰到学生归纳、概括不全面、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就应用条分缕析的、正确的语言帮助归纳与概括(如,文章主旨、学法、写法)。当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还理解不准、不深甚至理解错误时,教师就应进行精当的讲解。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我觉得还不能合理的进行时间上的分配。

3、时间上的分配不好,感觉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如从前。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阶段总结汇总 篇10

工 作 报 告

芍药山小学数学课题组 ××× ×× ×× ××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而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的调整,形成一定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数学课题组积极投入到“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的探索研究中。下面就将我们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1、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课型,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并初步形成作业的布置方式。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三年级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自主预习的能力较差,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主要采用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做,阅读课本例题与做前置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预习。

前置作业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庭作业的形式,另一种是课堂上布置,即课上先布置5-10分钟的自学,随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第二种布置方式。

2、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前预习意识。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大都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很少安排学生预习。所以我们经常举行课题会议,不断向老师们灌输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帮助,同时也提供各种预习方法以及前置作业的设计方法等等,让老师在提高预习意识的同时,又能很快很便捷的掌握预习的教法。从而加快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习惯的改变。

3、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对孩子预习习惯的关注意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会学习的习惯。而这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只靠老师在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有效的监督。所以我们举行了几次家长会,让家长明确预习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让家长明确对孩子预习习惯的监督必须持之以恒。

4、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了,才会积极的进行预习,才能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将预习的前置作业进行合理设置,既能连贯前面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新知的重点,让学生不会知难而退。另外,我们合理安排复习的方式,在家自主预习、课前3分钟预习、课上教师带领预习等相结合,不让学生有预习的负担。

二、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预习习惯初步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实验班57人,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6人,是总人数的10.5%。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和坚持,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预习的学生有25人,是总人数的43.8%。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讨论交流、质疑,教师再补讲,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慢慢学会学习。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2、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当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疑难问题也已经明确,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的讲解等,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当节课的重点知识。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都是主动的参与,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3、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这两年,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养成了精心布置预习,课前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再次调整教学预设,找准学生思维的困惑;课上尽量做到抓住预习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质疑,教师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补讲的预习操作模式。通过预习的有效性探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能力。

4、家长的教育意识得到改观,开始重视孩子预习习惯的培养。实验班的考试成绩在实验前的平均分为81.4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44.1%。实验一学期之后的平均分达到了89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3.5%。成绩的明显提高是说服家长的有力证据,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前后对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前置作业要发挥充分的作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前置作业的设计上,预习的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的,可是预习的效果却没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后来我们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发现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必须有合理的评价跟进,与前置作业相呼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数学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为更好的深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教材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预习的评价方法。

有效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前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保障。完善评价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3、预习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应对。

如何把有效预习与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学生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将作为下一步教改方向。

浅谈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 篇11

一、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对于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到课外阅读中去,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任务和负担。教师要认识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苦读为乐读。

二、把握阅读方向,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

课外阅读是学生求知、开发智力的重要平台。青少年学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滥读一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见读书,读好书是多么的重要。

三、引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帮助学生确定课外阅读目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应该制订一个长期的读书计划和目标。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确立阅读目标,要切实可行。首先要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标以后,必须制订一份阅读计划。

四、指导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阅读必须有适应性。所谓阅读的适应性就是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所读材料性质和难易程度的差异,调整阅读速度并选择最为适宜的阅读方法,或略读、或浏览、或精读,随机应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篇12

内容摘要:

放暑假啦!三个孩子坐着热气球旅行,不料被吹到了天边。天边一切都那么美好,漂亮的玻璃鱼在水里来回游荡,苍蝇和蜜蜂是姐妹,狼和羊是朋友,西红柿能长成参天大树……但天边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天边还有恶毒的`二尺牙恶魔和狡猾的野山猫,让三个小孩子吃上了魔鬼草莓还好有上帝的仆人老瓜头才没让这一切变得那么糟糕。

阅读心得:

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篇13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早就总结出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上一篇:10年师德师风整治方案下一篇:七下英语第4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