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从当初的重商主义发展到今天的自由贸易,期间二者斗争不断,我们既看到了经济飞速的发展也看到了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但自由贸易取胜已成定局。而关税的高低随着世界上强大国家或国际间的经济利益集团的左右而相互替代使用。贸易从当初的国与国之间商业活动发展为国与国金融、汇率、宏观政策的综合体。贸易对当代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离不开贸易。贸易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市场经济繁荣与否。
一.关税的变化趋势
早期的欧洲推行重商主义,认为黄金和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各国都想出口商品赚取他国的黄金和白银,又不想让金银流出,于是乎都设立了重重关税政策,欧洲市场基本封闭。间接迫使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为了香料、黄金、珠宝等物品而开始探索海洋,开辟了新航路,世界的海上贸易逐步发展起来。期间,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靠冒险精神推动的世界贸易,使西班牙、葡萄牙拥有了海上霸权,把掠夺的金银运回国内,成为世界上富裕的国家,并依靠这些财富发展了强大的海上实力,维护这一既得利益。只是这些金银并没有用来当做原始资本积累,腐朽的封建制度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并没有开创出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本国商品生产落后,还把数以万计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赶出自己的国家,维护原有的制度。而在同时期的荷兰,看到葡萄牙,西班牙垄断海外贸易获得巨大的财富时,他们迫切的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他们创力立了一种新的公司,早期的股份有限公司的雏形东印度公司,从社会吸取闲散资金来开拓海上贸易。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使荷兰的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并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现代商品经济制度。打破了葡萄牙、西班牙依靠的考冒险精神所领航的海上贸易。至此海外贸易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这些国家最后都被英国打败,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如果英国继续延续这种模式,也最终会被他国取代。就在这时候,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这场没有流血的革命,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制度。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直接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极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后,英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大量的商品,却没有足够的市场,此时阿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贸易用以取代贸易保护政策。所有发达国家都曾经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以保护本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及农业,当它们累积足够财富以确保可从自由贸易得益,便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在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推行保护性的工业政策,当英国在经济上拥有领先地位,即完成工业革命后便开始支持自由贸易。.自由贸易通过国际交换获得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成本太高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满足;通过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使本国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自由贸易的动态利益在于:通过国际分工和交换,一国可以获得规模效应、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从而促进就业扩大、收入提高,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税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曾近作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保护神的关税,现在成了自由贸易的最大障碍,英国通过《国富论》向外国阐述自由贸易能给大家带来财富,在世界范围内不遗余力地推动自由贸易,率先废除《谷物法》和《航海条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国1760年占世界制造业份额由1.9%到1860年的19.9%,其贸易额占欧洲的20%,制造品贸易额占世界的三分之二。英国的零关税政策是其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前提下实行的,这让英国制造的商品打开了世界的巨大的市场,使其工业得以顺利发展。不仅如此,英国还创办了世界博览会,是展会上唯一一个展示都是工业品的国家,为其工业品寻找买家打下了下一步的基础,进一步拓展其市场。
二.自由贸易的国家利益博弈
自由贸易使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得以提升。为了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世界各国都在自觉、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自由
贸易突出了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的维护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主导因素;经济安全开始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经济手段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外交成为当前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纷纷以地缘、民族、宗教关系为纽带,积极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寻求和开辟经济贸易关系的途径。这直接导致了世界上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区繁荣发展。
自由贸易凸显了科技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不断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贸易参与国而言,国际信息网络能够降低贸易成本,减少进入市场的壁垒。随着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为此,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旨在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从而使科学技术成为一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先导。
自由贸易增强了国内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对于国家利益的影响。自由贸易给国内各利益群体带来的利润不尽相同,直接影响着它们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它们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性。相对而言,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较多的群体往往支持自由贸易,获益较少或者利益受损的群体则往往支持保护贸易。上述两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使国家利益更加趋于综合化。因此,在自由贸易时代,国内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对国家利益的整合作用越来越明显。
世界贸易的规则随着贸易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完善,从各国各自为政,到多边贸易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结束了几百年贸易间的不合理现象,自由贸易规则日趋统一的今天,淡化国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为成员过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平台,各国成员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贸易,逐步降低自己的关税税率,实行最惠国待遇制,冲破贸易壁垒,打击贸易保护主义,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三.全球化的双刃剑
无法预知国家损益的全球化。抽象谈论在全球化中获益或受损的条件非常困难。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可能获益,也都可能吃亏。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高速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二是利用国际收支的结构性失衡获取利差。凭着美元的优势地位,美国甚至能把贸易赤字这种别人眼中的困境,变成对自己大大有利的肥差——你们盈余,我赤字,这没关系,反正美元我是我自己印的;再说,千辛万苦赚到的美元也没什么好去处,还是得放回美国这里来比较保险。想拿盈余买我的资产?对不起,美国只有劣质资产可供出售,那些高新技术和能源等利润高、战略性强的行业你却买不到,巨大的盈余,你想买的买不到,美国卖得你不想买,那就只好购买美国国债,要不就存到美国的银行里拿点利息。于是,从1982年至今,美国始终保持着贸易逆差,而且是逐年扩大;同时资本和金融账户由于美元的回流而一路顺差。就这样,美国的资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从事着最有利可图的行业,而别国的美元外汇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息。按2005年的情况计算,美国10年期债券的名义利率是4.5%—5%,减去同期国内通货膨胀率2%—2.5%,实际支付的利息在2%—3%;而美资跨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投资的平均回报是10.5%。美元的一进一出,一来一去,让美国又轻松地占了个大便宜。利用美元和美元资产贬值减轻外债。美国是一个超级债务大国。2005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近8000亿美元,超过其GDP的6.3%,需要世界其他国家每天2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才能维持下去;净外债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25%。从道理上讲,国外持有的债权都可以要求美国用等值的实物资源来兑现;还有,各国投入大笔美元吃进的次债金融衍生品等美元资产,也代表着一定的收益索取权。美国虽然没有摆明了要赖账,但实际上一直在耍些花样来减轻债务。最近美联储一直在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元不断贬值,使其外债实际减少,而我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从一比八点四到现在的一比六点三的汇率,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在缩水,让美国又狠狠的赚了一把。所以建设超主权的货币对我们国家或大多国家来说刻不容缓,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进程,和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更大范围地进行人民币境外结算,并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
一、近代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君主制国家, 外国人到中国来从事贸易活动, 必须受中国政府的管制, 由于清政府长期实施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因此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产品可以用以出售, 且原材料等严格受到政府管控, 不可能大规模销售, 因此对外贸易量很少。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对外贸易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 外贸中心也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近代与中国最早开展贸易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工业国家, 英国商人将英国制造的工业品输送到中国, 希望能够获得巨额利润, 但是英国商品在落后的中国市场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让不少英国商人损失惨重。而中国所出产的茶叶、生丝等, 则在海外市场供不应求, 甚至价格暴涨。中国向英国出口额的增长, 导致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银支付, 估计每年在1.5亿元以上[1]95。因此, 英国商人不得不通过走私鸦片, 来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 据估计1855年仅上海一地走私鸦片价值达900多万两, 为正常贸易的2.3倍。为了扭转在贸易上的不利局面, 英国殖民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 中国开始失去贸易自主权, 被迫新开了一批口岸, 外贸与海关被外国人控制, 外国商人可以自由出入中国内地, 鸦片贸易合法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由出超变为入超。辛亥革命前夜,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门已全部自由敞开, 虽然进出口贸易额年年有增长, 而中国的入超数也随之增长, 并且在1911年达到了最高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其所出口的都是一些初级农产品, 尤其是茶叶和生丝一直是中国垄断产品, 中国在出口上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而在1886年之后, 英国殖民者为了打破中国的垄断地位, 在印度、锡兰等地开辟了大量的茶叶种植地, 使用机器种植加工, 又免除出口税, 其价格仅仅是中国茶叶的一半。此外, 日本出产的绿茶, 在美国市场上开始热销, 中国茶叶的海外市场就此萎缩[2]102。以19世纪90年代为例, 英国的茶叶消费中印度茶已占4l%, 中国茶降至59%。187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茶叶1700万磅, 而从日本进口的达2450万磅。此外, 中国茶叶在质量上, 生产成本上都无法与这些国家的产品竞争, 因此逐渐失去海外市场。生丝出口也有同样问题。虽总的出口数额并没有大量减少, 但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明显下降, 在欧洲市场上有意大利和日本生丝的竞争, 在美国市场上有日本丝的竞争, 到70年代后期, 欧洲市场上所需蚕丝中, 意大利丝占37%, 中国丝只占36%。1869年日本出口生丝7260担, 到1894年增加到54840担, 增长7倍。而中国丝只增长1倍。中国生丝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外国采用饲养新品种优良蚕种, 加上利用新式机器缫丝, 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而中国仍是饲养传统蚕种, 又用土法缫丝, 质次成本高, 无法竞争。但是, 尽管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失去优势, 但是中国的金融业却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3]85。
二、近代新式银行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 英国商人原本以为英国的手工业品会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抢手货, 但是出乎英国商人意料的是英国的纺织品在中国居然毫无销路, 巨额的运输成本, 以及货损等等因素, 让许多英国商人血本无归, 而中国出产的茶叶、生丝等在西方市场中却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出口量比鸦片战争前猛增了数倍, 外国资本家每年要携带大量的白银到中国购买茶叶和生丝, 长途运输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成本都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外国资本家对银行的需求越来越大, 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期。
在中西贸易活动中, 出现了一种可以在印度加尔各答兑现的汇票, 西方商人可以用这种汇票在中国市场上购买茶叶和生丝, 而汇兑业务则由“洋行”经理。1845年以后, 在印度的英国银行家将业务拓展到中国, 在广州等地开设银行分支机构。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是例丽如银行, 其总部设在印度, 原名为西印度银行。此后, 陆续有印度英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开设分行, 例如汇隆银行, 阿加刺银行, 亚细亚银行, 有利银行, 以及麦加利银行等, 这些银行都将机构设立在广州和上海等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城市中。19世纪60年代, 中国的棉花成为西方市场的又一个宠儿, 外国银行从棉花押汇业务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因此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对外贸易的中心也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此后, 宁波、福州、九江、汉口等地先后出现了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不过, 英国人独占中国金融领域的局面很快被西方其他国家的银行家所打破。1860年法兰西银行在上海开业, 此后又在广州、香港等地开设了分支机构, 截至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 各国在华银行的总数超过20家, 分支机构85个。随着西方列强殖民入侵政策的转变与深入, 银行不再是单纯的金融机构, 而演变成西方列强对华经济入侵的重要工具, 其业务范围扩展到政府借款、开存放款、储蓄以及中国境内的汇兑业务。据统计, 辛亥革命前夕外国在中国开设的工厂有136家, 资本总额在10300万元, 其中超过半数的资金是通过外资银行汇入的[3]205。事实上, 辛亥革命爆发与国人不满清政府借款, 出卖国家利益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但是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的建设资金都是由俄国华道胜银行提供的, 因此铁路的实际控制权, 收益权都被该银行掌控, 也就意味着其掌握在俄国政府手中。此外芦汉铁路的450万镑借款, 实际上由俄国华道胜银行暗中操作下, 以比利时政府的名义提供给清政府的。此外, 湖广铁路的600万磅借款是由英、德、法、美四国银行所提供的, 可以说在清朝的最后40年间, 建设铁路的资金都是由外国银行提供的, 因此中国最大的经济命脉彻底沦落在西方列强的魔掌之下。
日本是后来者, 但也不甘落后, 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控制了建筑南满铁路的资金。1908年该银行还向汉冶萍公司贷款。外国银行一直试图借款控制中国财政, 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将关税作为贷款担保。例如汇丰银行就掌握着中国海关税务司的账务, 其存款包括办公用费、罚款和没收款项、船泊吨位税、各种手续费和其他特殊款项, 后来连关税也一并存放在汇丰银行内。此外中国政府的历次战争赔款, 也是向外国银行借贷的。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中国第一期赔款5000万两白银, 就引发了英、法、俄、德等国纷纷表示愿意借贷给中国政府, 并且引发了巨大的争执, 列强最后达成协议, 由俄法两国合借给中国政府。1896年的英德借款和1897年的英德续借款, 使英德两国又取得了海关税收为担保的重大利益。因此, 近代西方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可以说是西方在华殖民的一个缩影。
三、民族银行业的发展
1897年前后洋务派商人盛宣怀向清廷奏请希望在上海开设银行, 招商500万两和商借户部库银100万两, 以私营名义开设的。由盛宣怀任董事长, 陈笙郊任华经理, 并聘英人美德伦为洋经理。同年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汕头、烟台、镇江等地设立分行, 后又在各省设立分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之初, 除经营存、放款业务外, 清政府还授予发行纸币的特权。次年, 该行发行1—100元面额不等的纸币235万元和1—100两面额的银两票50万两。实际上是一家由官僚控制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
1905年清政府出资在北京成立了户部银行, 这是近代第一家国营银行, 并且在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 (沈阳) 、营口、库伦等地设立了分行。户部银行开办之初, 参照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 额定股本为库平银400万两, 分4万股, 户部认购一半, 其余准由私人自由入股, 外国人不得入股。是为官商合办性质。户部银行订有章程32条。按照章程规定, 户部银行的营业项目为“专作收存出放款项, 买卖荒金荒银, 汇兑划拨公私款项, 折收未满限期票及代人收存紧要物件”[4]205“, 凡遇银根紧急, 青黄不接之时, 本行可向户部请给库款接济”。章程还规定国家授予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之特权, 并有统一币值之权。说明户部银行起了国家中央银行的作用。1908年户部改为度支部, 户部银行亦改名为大清银行, 添招股本600万两, 并重新拟订《大清银行则例》24条, 规定除享有原有户部银行的一切特权外, 还增加了经理公债及代行国家办理各种证券特权, 并明确八大业务项目, 接着又在各省新增13个分行和35个分号, 成为清末中国自己开设的最大的一家新式银行。
在户部银行成立的次年, 清政府邮传部想设置一个附属于该部, 为轮船、铁路、电报、邮政四个事业单位收付一切款项的银行, 以便集中资金扩展交通事业。1907年向清廷奏准在北京设立交通银行, 1908年1月正式成立。交通银行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办法, 确定资本为500万两, 由邮传部出资200万两, 其余300万两招商入股, 亦为官商合办。交通银行除经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所属各局收、支、汇、借款业务外, 还参与普通的商业存、放款及汇兑、贴现、生金银买卖等业务, 以及有发行银行兑换券和通用本色各种银票权利。
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外国银行的进入, 一方面起到了促进中国金融业近代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另一方面其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 其中的历史教训, 仍旧值得深思。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贸易总量不断扩大, 从而促进了近代金融业的发展, 西方银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新式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格局。
关键词:鸦片战争,对外贸易,近代,银行
参考文献
[1]洪葭管.中国金融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3.
[2]洪葭管.近代上海金融市场[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寿充一.外商银行在中国[M].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6.
市场变了
实际上,这只是近年来不断升级的众多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中的一个案例。政客们希望以此改善糟糕的企业经营环境,并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他们相信贸易政策领域的古老传统:排挤国外产品会给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这项政策的前提是:市场对所选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也就是说部分外商退出和价格上涨不会或很少会对市场总体需求产生影响。但在竞争激烈和多元化的市场中,大量替代品使需求变得富有弹性。对欧盟葡萄酒实施双反,人们可能转而消费产自美洲和澳洲等地的葡萄酒。
尤其酒水等快消品行业,排挤外商带来的价格上涨和市场空间都是极为有限的。但富有智慧的企业家并不应该就此止步,这时候恰恰是企业家调整产品和改善企业经营的绝佳机会。
例如:随着欧盟葡萄酒被双反调查,不少消费者有了提前“屯酒”的想法,就在“涨价”之声高涨时,酒美网却推出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优惠促销战,开始了新一轮行业洗牌。这就是对国际贸易战机会的把握,值得每位身处其中的企业家品味。
天赐良机
为了防止品牌老化及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通常会定期对老产品的性能、结构、功能加以改进。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另一方面供应链、渠道和终端的配合变得困难。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都是颇具挑战的事情。
但贸易战争提供的条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企业完成这项工作。贸易战争一旦爆发,某种产品的供给在短期内会紧张,价格也会出现波动。企业如果能抓住这种机会,迅速推出新产品,就有可能用上涨的价格弥补产品调整和改进的成本。另外,一家企业产品涨价可能并不容易被消费者、经销商和渠道接受,但是市场整体的涨价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创新试验场
贸易战争导致国外企业和产品进入本土的成本增加,有些可能就此退市。这时候经营良好的企业应该顶上去,通过收购等扩张手段替代原来外商的市场,并通过管理创新迅速形成自己的新竞争优势,否则会被内部管理困局拖住后腿。
贸易战争期间,公众对相关行业的关注度会非常高,所以这也是企业进行事件营销的绝佳机会。但要注意的是,避免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是在乘人之危。
总的来说,利用国际贸易战中潜在的机会,管理者必须立足内部的管理创新,把握外部的出手机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战争电影观后感,欢迎借鉴!
我看完电影《太行山上》,思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是的,他是无辜的。他被卷入战争,千辛万苦地逃出来,一心只想着回到日本、回到那个虽小却有他的亲人的小村庄去,安心地过他的生活。当得到可以回家的准许时,兴奋与激动使他将自己的真心话脱口而出,却也因此将自己推入火炕。当站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火坑前,看着无数死去的同胞渐渐化为骨灰时,他绝望了、哭泣了;他对日本是忠心的,他爱他的国家与天皇陛下。可是他无法明白,为什么会有这场战争?这样的一场战争,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更令他不解的是,八路军捉住了他,却没有杀他;然而,当他回到自己的皇军阵营时,皇军却要杀他……正是这样的不解与绝望,使他在跳入火坑之前,流着眼泪朝天上大喊:“天皇陛下,皇军必败!”而也正是这样的话,使心狠手辣的阿部中将也感到的震惊:短短几天,是什么样的东西,让一个日本人的思想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这样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中国八路军的人性光芒。而日本皇军不懂这些,他们只知道胜利与死亡,却没有想到,那些在人心底深处的感情与关怀。八路军可能并不强大,然而,正因为他们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芒,使他们最终取得了艰险的胜利。
如今,抗日战争已过去了六十多年。而在这六十多年里,中国人的人性光芒,依然无一时无一刻不在闪光。我们会将这种人性光芒继承下去,同它来照亮中国前进的步伐。
的确,我想对了,但不是动画片。它之所以给我们看,是因为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懂得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他所敲醒的是我们 这一群孩子懵懂的心灵。 战争离我们很近, 或许就在离我们最近的地 方。平淡的背景音乐烘托出一股孩子般的十足气儿, 不愧是导演克里 斯托夫・ 巴拉蒂把我们带入一个二战末年时的两个村庄里的战斗, 朗 维村和伟恒村。 都是两个小村子却有着不同的坏男孩风格, 那就是他 们口中的纽扣战争。 里面有个大男孩学习很不好, 既不是城里女孩的菜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俩, 唯独是那优秀的天生领导能力和果敢使之 让一个城里的女孩爱上了他。 不像村里村长家的孩子, 既不合群有没 有敢于与那对手交手, 懦弱的则像一只逃窜无比的老鼠, 只会依靠父亲, 到头来什么也不是。 而大男孩的那个有血劲的行为在那个战火焚烧的年代是被推崇的, 并没有死读书, 而是怀着一股战略家和勇士的 心态去捍卫村庄, 让人猜也能猜到他是可以为国效力, 成为国家的强 健有力的臂膀,所以大男孩很值得青睐。
学业在这里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在国家沦陷时, 你学到的 什么, 到底是去为谁, 为哪个国家服务还不知道呢?迷惘与无主时候, 还是男儿的血性最亮眼。 同样的他也会想: “法国为什么会轻易被德国占领?难道不是法 国的男人不像男人,上了战场也只会乱窜。”他有时候也会沉默思考 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不对的,我应该怎么做。就连最心仪的女孩送 给他的书他都不一定看, 老在那里晃荡, 脑袋里去装的是那打胜战的 战略和爱国情操。 片中有一段让我十分着迷。 就是大男孩大声呵斥着闯进家门时与 父亲争吵后,深夜惊醒时又发现自己的父亲的爱国行动,深受感动。 第二天竟主动向父亲道歉,也让那父亲搞不懂这还是不是他的孩子 了。 要想革命,要想战争,只有勇,只有狠,只有斗是不够的。项羽 只能做个霸王,做不成放眼江山、胸怀百姓的君王。战争不是这么想 当然的,法国人的抗德片与我们的手撕日本鬼子,有得一拼,都含有 自我高抬的成份。 好在这是有内容的少年时光, 值得回忆的可爱时光。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之一,老师要求我们暑假里写一片关于抗日战争的观后感,在暑假里的一天下午,碰巧电视里在播放描述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地道战》。
“ 《地道战》主要讲的是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我们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步调统一、携手并肩地进行战斗,是我们的民族魂——爱国情。
上周五课堂上,大家观看了影片《战争之王》,故事说的是一个美国军火商的经历,从开始到壮大,到后来成为战争之王,在这个过程中他道德的觉醒以及人生的无奈,从一个人弱小心灵在无奈中挣扎的痛苦和自己惨痛的经历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阴暗面。观看完电影之后,个人觉得作为一部写实纪录片,情节朴实但是深刻,影片中略带一些黑色幽默和讽刺,耐人回味,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其次,由此想到,为什么在影片中尤里能过一次又一次的走私军火成功呢?为什么他能够一次又一次的逃过国际刑警的追捕?这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防范走私呢?个人有如下观点:
随着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走私犯罪活动非常猖獗,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危害之烈,走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危害,研究如何防范和打击走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充分了解走私行为的方式,在对此做出相关的打击政策,基本上走私的方式主要包括绕关走私,即未经批准从没有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物品进出境,主要体表现为海上走私,二是通关走私,即经过海关,但以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者其他手法逃避监管,运输、携带、邮寄物品进出境,三是变相走私,即先是合法进出口烟草专卖品,再违反海关监管销售该烟草专卖品以牟取利益,四是间接走私,即违反海关法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烟草专卖品,或者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烟草专卖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行为。对于这几种走私方式要制定出不同的政策,从而各个击破。
其次,要明确职责权限,海关现在已经拥有管理走私的权力,那么就应该落实这一点,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狠抓落实。
再次,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进出口经营行为,防范走私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十九世纪中叶,以英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私自往中国输送很多鸦片公然危害。致使当兵的不能拿枪,农民不能种粮。很多白银被掠走,于是,皇上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他来到广东,结交禁止烟派大臣,微服私访,亲眼看到了鸦片对国人危害的很多事实。并查清了英美等外国列强倾销鸦片的具体情景,可是也遭到中外反对派的陷害。林则徐抓去坐牢,当皇上明白这件事时,林则徐就被放了出来。尽管内外反动势力的迫害、威胁、恫吓,但一下子销毁了三千万斤。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没改变,他反对侵略、救民族的决心没改变,他坚持禁烟打击外国烟贩的决心没改变。在广州虎门焚毁了英美鸦片237万斤,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一八四零年英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林则徐和爱国将领刘延桢等率众坚决抵抗,但清政府抗英中途妥协,中国战败,被迫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我表示,自从小时候跟着父母电影院看了拯救大兵瑞恩后,我就再也不接触任何战争题材的电影了。瑞恩里面中弹的肚皮上血不停的流,皮肤一点点的变成死人白;神射手就那么一炮被结果了;为了躲避德国的狙击手,远远看着向自己伸出求救的手的战友,无能为力;德国人的刺刀一寸寸的扎进盟军战士的心脏……已经那么多年过了,但这些场景我一直没能忘记。那时的我太小,只能肤浅的记住了那些镜头,却没能更深的理解瑞恩的意义所在,但心里的阴影,一直留到现在。
所以当我下载了战马时,我忐忑了很久很久,才双击打开,开始看我的第二部战争片。也许是dreamworks出品的电影,没有血腥的镜头,这令我欣慰很多,但同时的,我又禁不住的回想起小时候的记忆,对战争的阴影又一次扑面而来。命如草芥,一枪、一声、一命。本就是个绝望的主题,却因为那唤Joey的一声声口哨而变得温情,变得充满望。因为Joey,很多人的命运被串联,人在战争中的本性也得以暴露。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与Joey相遇、交错,然后再各自回到各自命运的轨迹。人生就是这般,每一次相遇,都注定选择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当走到很远之后再回头,才发现自己命运的变化都因为那时的选择。那对兄弟,如果没有遇到Joey,也许不会想要逃走;Amily,如果没有遇到Joey,也许就不会激发她渴望奔驰的本性;无人区的两个战士,如果没有遇到Joey,也许在举枪相对时都不会知道对方的名字,和对方和自己一样柔软的心。
我不想过多的谈论什么战争和人性,因为没有经历过,谁都没有发言权。只记得当兵那时,有次上勤的时候正对我的安检门多了一个可疑的包裹,周围3个大通道的人群全部都疏散了。我们不能撤,原地待命。那个包裹离我最近,空荡荡的通道只留下我自己的呼吸声和四处头儿们的对讲机声。虽然最后那是一场虚惊,但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怖,那么真真切切,似乎下一秒你就不再呼吸。我只想说,生命真的很脆弱。所以有时,我不是不知道人性的阴暗,但我更愿意相信那人心中最柔软、最温情的部分,就像在最最无情的战争中,因为Joey的存在,人们彼此发现,其实大家都是柔软的人。
甲午中日战争电影观后感范文1
看完之后,那个心境是久久没有平静,对日本人的痛恨,对中国以前的腐败,对国家的落后……
我看完了此片我沉默了,日本人真的很团结,没有军费,日本天皇就带头捐款。没有粮食了,日本天皇每一天就只吃一顿饭!而中国官府贪污,慈禧太后也为了自我的利益不顾一切办寿宴而挪用了军费……
光绪帝是有心在节俭粮食,以前他每一天吃3个鸡蛋,可是他节俭到每一天只吃1个鸡蛋,太监告诉他:他吃的鸡蛋是十两银子。他又问李鸿章集市上的鸡蛋卖多少钱李鸿章告诉他:“一两银子大概买800个左右。”可见官府有多腐败啊!
到最终中国的军舰,致远、镇远、定远、平远、济远全部沉了。其实整场电影最了我感动的是:邓世昌因国家失败了而投河自尽了,这时他的爱狗突然跳下水,就这样一个人和一只狗就这样死了!
请记住:读书是为了以后国家的强大!
甲午中日战争电影观后感范文2
《甲午中日战争》十分确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国家实力,异常是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性格和思想诠释得相当深刻和到位。当时慈禧太后一心忙着万寿庆典,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政府和皇族穷奢极欲,国内民不聊生,军队同政府一样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军队毫无战斗力。而此时,日本明治天皇却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苦心经营联合舰队,日本国民不分男女老幼,无不忠勇奋发,以战胜清国为己任,军国主义的理念深入日本社会的骨髓,在生活中完全正常的一个日本人,在应对中国时都变成了残忍狠毒的凶手。中日甲午战争的胜负,虽有偶然,却又是必然的,落后的军备加上部队纪律的松散,清兵根本不是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的日兵的对手。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日两国最终走向了反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复深思。无可否认,战争中清兵中那些士卒们是勇敢的、爱国的,这是战争中最温馨动人的爱国心,也是最残酷的现实,以自我的身躯扑向日本人杀人不眨眼的洋枪火炮,不惜牺牲生命,这种爱国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史为镜,能够知兴衰;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愿历史不再重演,愿国家繁荣富强。
甲午中日战争电影观后感范文3
回顾历史,异常是离我们最近的清代,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最悲惨,最耻辱的一段历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在日本的蓄谋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应战。战争的结果是残酷的,让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赔款割地更是空前的过分,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这些本是中国的领土割让给日本。日本可是区区弹丸之地,就能够凭借一场战争的胜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让给他那么多的土地,这让那些本就不怀好意的列强们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国这片富饶土地的脚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明显,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对那时的中国也是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王国灭种的重大危机感。
这一次的战败原因:
1、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来远”、“威远”被日军鱼雷艇夜袭击沉,“是夜‘来远’管带邱宝仁、‘威远’管带林颖启岸逐声妓未归,擅弃值守,苟且偷生”.2、舰艇荒于管理。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曼特尔谈过一段对中国舰队的观感:“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误会狼藉,业已无可驶用。”
3、政治腐败风气发展至舰队。舰队训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平日操练炮靶、雷靶,唯船动而靶不动”.直至全军覆没,“定”、“镇”两舰到底有几枚305毫米主炮战时用弹,人人讳莫如深。就此一项,北洋舰队大口径火炮方面的优势立成无有。4、战火硝烟中谎报军情。丰岛海战首站失利,“广乙”沉没,“济远”受伤。但丁汝昌谎报李鸿章:“风闻日本提督阵亡,‘吉野’伤重,中途沉没。”黄海海战,我方在有效射距外仓促开炮震塌飞桥所致,奏报却谎报成“日海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丁汝昌还向李鸿章谎报称“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即沉没”.事实则是日方舰队中根本没有鱼雷快船,“致远”在沉没前也未曾“将来船攻沉”.5、李鸿章、丁汝昌编造虚假的军情欺骗国人。黄海海战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5舰,日舰一艘未沉。李鸿章却致电谎报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谎奏“据海军提督丁汝昌呈称此次据中外各将牟目击,攻沉倭海三艘。而采诸各国传闻,则被伤后沉者尚不止此数。内有一船系装马步兵千余,将由大孤山登岸袭我陆兵后路,竟令全军俱覆”.事实则是日舰没有携一艘“装马兵步兵千余”的运兵船来寻北洋舰队决战,完全是无稽之谈。李鸿章,丁汝昌为掩盖失败,说谎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场我方损失严重的败仗却被丁、李两人形容为“以寡击众,转败为功”.虚假的军情奏报,使全国上下受骗:本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严重加剧了国人对局势的错误确定。
6、继续谎报军情使威海防卫战失败。丁汝昌、李鸿章谎报击沉的日舰之后纷纷出此刻围攻威海的日舰行列中,但直至全军覆灭那一天,谎报军情仍未曾终止。1894年11月,“镇远”舰在归威海港时为避水雷浮标,误触焦石,管带林泰曾见破损严重难以修复,深感职责重大,自杀身亡。这样一齐严重事故,丁汝昌、李鸿章谎报奏成了“‘镇远’进港时为水雷浮标擦伤多处”,具体损伤状况则瞒而不报。1895年2月,威海防卫战中,鱼雷艇管带王平驾驶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报威海已失。陆援军得知此讯,信以为真,遂撤销了对威海的增援,威海防卫战所以而战败失守。军风至此,军纪至此,欺上瞒下,不由不亡。
可是光是这些就能概括清政府的失利的原因吗我当然是不认同的。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封建思想,被人奴役久了,就忘了子还是有独立思想的人,还有就是自私是人的本性,自私的偷懒,为享乐而挪用公款,还有好多的自私行为让我列举不完。可是不知奉献的中国人民,如果就只顾及自我的安危,终究走不出被别的国家欺辱的状态。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里总是有那么一部分觉醒的人,他们带领着国人冲破枷锁,经历了磨难,建设了新中国,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辛亥革命,广州起义,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这些伟大的运动虽然它们所代表的观念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摆脱当时悲惨的现状,创立一个让人民幸福生活的国度,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它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最终实现。
甲午中日战争电影观后感范文4
看到这电影虽然是在讲述一百年前的事情,可是感觉对我们此刻的教育意义更深,更像是一面镜子在照耀着我们此刻人。我就想了我们当时所购买的舰船不比日本的差,我们当时的人员素质也不比日本的差,可是我们败了。败在自我人手中,中日甲午战争与其说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打仗,还不如说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打仗,隐藏的战争,购买军火这种事情都能够吃回扣,做交易,那我们什么不能?中日未开战胜负已经分出来了,我们不是败在坚船利炮上我们是败在自我的体制上,败在自我人挖好的陷阱之中。电影中说每次海战都能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这句话振聋发聩。不只是在电影中,在现实中也是一样的。想想历史吧,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称霸全球,一战中英德海上大战决定了德国的命运,二战中日本美国太平洋战争决定了日本命运,而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决定了中国命运,谁失败谁的命运就悲惨,所以海战真的败不起。一个民族要想赢得世界的尊重,要想真正的扬眉吐气,成为大国,海洋便是他们广阔的空间,谁在海洋上说话算数谁就能真正的站起来。
每当谈论起中国近代史人们总是唉声叹气,觉得整个近代史是耻辱史。不错确实是耻辱史,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洗劫了圆明园,俄国趁机蚕食了北方领土,甲午战争让日本人割去了台湾澎湖。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让人感到气愤和窝囊,国家贫弱百姓遭殃,谁看这段历史时候都会捶胸顿足。近期看到了1894甲午中日战争的电影画面,感觉有些事情真的再现了当时之情景。把这电影给同事传过去的时候,同事来了句谈到近代真不想看这段历史,看了就生气。我告诉他虽然这样却是最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让一个民族别忘了以往的耻辱,让一个民族别忘记了自我耻辱的时候有自我的民族英雄,别忘记了民族的灾难。
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复合民族,是个融合民族,但我们民族从来都不缺少有骨气者,可是也不缺少没骨气着。看到清末洋务运动所购买的铁甲舰想到我们此刻自我造的铁甲舰船。不胜的感叹,一方面想我们此刻是不是部队上的那帮将领们是不是也有像电影里那样的,克扣军饷,中饱私囊者。是不是有置民族大义于不顾的腐败军官,是不是所购买的武器弹药有不合格的隐匿起来的,是不是有坐享和平的将领?觉得此刻没事不购置军备的呢?看到甲午战争中中方使用的炮弹,鱼雷,穿甲弹,以及各式的炮弹,皆不一样程度的造假,想到我们此刻的军营中是否也存在此类状况呢?这么大的国家这种事情真的不能够预料,但愿此刻没有这个事情,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去想象我们此刻的军营都是良好的。
话分两头,一个只明白和平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因为不思进取,一个政权要想稳稳的做好事情,对得起人民,除了委曲求全还有一种守国土的方法叫以攻代守。普京说俄罗斯没有一寸多于的土地,难道中国的土地就有剩余的么?无论是将来怎样样海军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邓世昌精神,这样的将领虽然是封建时代的人。可是他的精神会一向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爱国的最高境界就是他这种,爱国不分是哪个党派,哪个朝廷。爱国就要像邓世昌那样,为民族大义而献身。这是一种怎样样的精神境界啊,这是一种民族气节,他们的精神才是中华的脊梁,彪炳千古。而他们的遭遇也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我们此刻的政府,此刻的军队。以史为鉴,才能真正的懂得什么是民族的脊梁,什么是爱国。其实批判也是爱国。
甲午中日战争电影观后感范文5
在观看这集电影之前,对这段历史也了解一些,当时清政府掌权,北洋水师战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此而已,看后,感慨颇多,情绪异常激动,望着屏幕注目良久。
当时时代背景就已暗示着中国必然要遭受一场空前的灾难。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欧洲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开疆扩土称霸世界。英国疯狂侵占别国,埃及,印度等国家相继沦为其殖民地,日不落帝国从此在世界上耀武扬威成为霸主。向来以地大物博东方大国自居的清政府依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仍旧目中无人不思进取,最终八面受敌面临灭亡不足为奇。
仅就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战败做一下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当时世界处于文艺复兴时代背景之下,各国为推翻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之国纷纷爆发革命,思想得到解放,各种维护帝国统治的神权说退出历史舞台,民主,科学被广泛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随之而来,英国也就成为世界霸主。为增加其殖民地,仍旧是封建帝制的大清国就成为其侵略首选。鸦片战争似乎是早已注定,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败后,《南京条约》给全世界一个信号就是地大物博之中国大为有利可图,中国从此便被那些豺狼虎豹咬住不放四面受敌以致千疮百孔。清朝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中国大地满面疮痍。战败后各种不平等条约致使财力空虚,更加无力反抗。这是此次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
其二,当时清朝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皇上没有实权,对世界局势毫无了解的她片面认为区区东方蛮夷小国翻不了什么大浪。还要讲什么战场之礼仪,不能先动手否则就失了礼节,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天方夜谭。看不清局势发展,片面认为购买当时最完美的铁甲舰就能够震慑他国,从此就能够高枕无忧逍遥快活。就将用于购买大炮军舰的钱来修建颐和园庆祝自我六十大寿,以至之后战争中北洋舰队因缺少榴弹和快速舰而处于战争下风,无论丁汝昌邓世昌等爱国将领如何众志成城视死如归也无法扭转战局,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令人扼腕。日方集全国财力用于军事致使国库空虚再无金钱购买大炮军舰迫切需赔款缓解国内压力,日军将领这样称:“若集全国的战舰共同抵抗日舰,日军必然战败”。慈溪等执政党胆小如鼠对局势毫无洞察害怕日方攻打北京,就缴械求和。最终签订丧权辱国对中国造成极大伤害的《马关条约》。能够说,慈禧的错误认识及个人享乐主义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
其三,就得归咎于当时积久成疾已入沉疴的腐败政治以及军心涣散,一盘散沙的军队。除个别爱国将领外,晚清执政者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全都腐败无能贪图享乐不管百姓死活。全社会乌烟瘴气各自为己,毫无民族存亡意识。就连国家用于购买军事武器的钱都被那些蝇营狗苟公报私囊,在甲午海战激烈厮杀之时某些大臣不是商议国是反在吃喝玩乐花天酒地。那些听说战争不利北洋舰队凶多吉少之徒不是调兵遣将增援水师,却是幸灾乐祸慌忙逃脱,毫无团结互助一致对外的民族职责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根深蒂固,与其说他们胆小如鼠不如说贪生怕死。政治腐败,人心不齐是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虽然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如果有正确的领导君民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对付区区岛国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无奈各种原因这场战争又显得理所应当。历史已成过去,留给后人评说,战争的失败是我们的屈辱,但我们不能遗忘要记住这段历史并从中学到东西。
第一中国要长久发展要有正确的领导,要全面洞察认识全球局势。第二中国要严厉打击腐败官员,严惩不贷。第三要拥有强大的军事体系,才能不受外国欺负。落后就要挨打,仅有强大起来,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东方民族之林。
篇一:参观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丝感悟
参观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丝感悟
267827104839 xxx年xx月xx日,参观了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宛平城外卢沟桥,坐落在永定河上,曾因《马可·波罗游记》而闻名世界,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桥梁之一。然而“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使它具有了沉重的历史意义。踏上卢沟桥,看着凹凸不平的旧桥面和残破的石狮子,仿佛在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桥本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它可以阻挡洪水猛兽,但阻挡不了敌人的铁骑;它可以扛住狂风暴雨,但抗不住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上威风凛凛的公狮子和与子女嬉闹的母狮子,亦未能阻拦侵入它们领地的敌人,因为它们被困住了,犹如闭关锁国的旧中国,自缚了手脚,只能发出无声的、不甘的咆哮,只能任人宰割。最终敌人跨过它们受伤的躯体,兵临宛平城下,中国由此进入了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全面抗战时期。“卢沟桥事变”用血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只能被欺凌。因此,我们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这头雄狮重整雄风。
宛平城内的抗战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进入展馆,仿佛走进了昔日的战火之中。从卢沟桥事变,到东北三省沦陷,到国共合作,到南京大屠杀,到抗战的各大战役,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看到了自己落后挨打的惨痛,看到了全国上下一致抗战的团结,看到了我们从挨打到反攻胜利的激动。沉浸在历史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看到了许许多多年轻的面孔,他们为了国家的兴亡,用各自的方式加入到抗战中来,抛头颅、洒热血,许多人为了救中国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同样二十多岁甚至比他们还大的当代青年人,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可以向他们一样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吗?当然很多人会说:“如果我也处在那样的年代,我也可以,甚至更好。”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在我们每天为了社会上各种不公、各种不良现象而抱怨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耍尽各种手段时。我们是否会想到,这是处于和平年代,我们才会有时间去看到这些、发现这些、关心这些,而这种代价则是建立在无数的为之奋斗的年轻生命之上的。他们为了我们现在所处的和平年代,无私地献出了他们宝贵的、年轻的生命。而我们则要明白这种和平的来之不易,要肩负起守护这片和平天地的使命,要与那些破坏这种和平,污染这种和平的敌人作斗争,我们要为下一代、下下一代提供更加祥和、公平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团结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更要记得战争是残酷的,不论是对敌人还是我们自己,发起战争是容易的,但是要想结束战争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篇二: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应史纲作业的要求,我们班全体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首先,我们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园内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有以《国歌》为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历史的雕塑群区以及下沉式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要景观。雕塑群区22500平方米,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过程,分为“日冠侵凌”、“奋起救亡”、“抗日烽火”、“正义必胜”四个部分,摆放38尊直径2米,高 4.3米的柱形铸铜雕塑。
站在这巨大的雕塑面前,听着导游包含深情的讲解,一幅幅历史画卷仿佛展开在面前。我看到了,祖**亲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痛苦呻吟。看吧,1937年12月的南京,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万生命被一群没有人性的野兽残忍的毁灭;在哈尔滨,有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魔窟,日军731部队正在那里凶残解剖活人,灭绝人性的用中国百姓做细菌毒气实验;还有那惨绝人寰的万人坑,无数中国人的血肉层叠堆积着,累累的白骨仿佛在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上的石狮,仿佛在无声的向我们讲述着73年前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作为抗击侵略者的英雄部队而永远的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英勇牺牲。29军大刀队的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的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
7月7日是中国人自己的国殇日,这一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太多的意义了。在纪念七.七事变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千千万万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战斗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们;不能忘记抗战期间,坚持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为反抗日本侵略而牺牲的国民党军队将士们;正是他们的奋起反抗,中华民族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更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屠杀3500万中国人民的血泪史。
抗日战争纪念馆丰富了我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照片,文物,场景再现,强烈的激荡着我们的心灵,把我们又带回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东北抗联、在太行山上、保卫华北、保卫黄河、地雷战、地道战,杨靖宇,赵一曼,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台儿庄大捷,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雕塑无一不是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南站的一张老照片,一个小孩子在哭,车站候车室已经被惨无人道的日本法西斯炸为一片废墟,候车室几百个无辜的中国平民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毁灭。或许,他在为失去的身边照顾他的亲人而哭泣吧,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害怕的哭了,但是天真的孩子的哭声拷问着人们的灵魂和良知,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场让中国人不堪回首的战争虽已过去整整65个春秋,但在那场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理智与狂热,均展现得淋漓尽致,留给后人恒久的思索。战争灾难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历史教科书,需要后人反观和阅读。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拿什么去纪念我们的抗战胜利?应该尊重和正视历史、提高警惕,珍惜和平,发愤图强、。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深受教育,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愿死者安息,愿历史不再重演。
篇三: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坐落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观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9.18抗日战争开始,7.7事变日军全面侵华,1932年2月5日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人们终于晓得了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道理,是的,为了抗日救国、为了保住尊严,胸中澎湃着激情的中华儿女们将抗日定位了神圣天职,从民族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终于明白了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强,才能打倒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当再次蓦然回首杨靖宇的壮烈殉国、八女投江的故事,当眼前再次浮现赵一曼英勇就义的场面,正是由这些大无畏的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即使我们匍匐在重机枪的枪林弹雨之下,中华人民也不会屈服,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不正是印证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吗?
铭记国难,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面镜子,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日本法西斯之所以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而且中国抗战用了八年之久,完全是因为国弱民穷、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正是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在经过了一段曲折之后,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国工作的着重点,把改革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通过改革,中国加速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更加坚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抓住当前国内外的大好时机,采取既大胆进取又慎重稳步的部署,中国的改革必将成功。中华民族也势必崛起。铭记惨痛,提高警惕。有一句名言:宽恕,但不忘记。一方面,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上,恩怨之事无所不在,如无宽恕之心,就会化为冤冤相报。另一方面,历史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历史不会简单重复,新的国际关系构架下,国界集团式的意识形态对抗不可能再在21世纪重演,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所追求的经济垄断和单极政治因二战的胜利和冷战的消解,被证明它不可能成为国际政经关系的主流形态。然而,60多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文化基因、利益驱动仍然存在,国人还需提高警惕。
【贸易战争观后感】推荐阅读:
我的战争观后感40011-05
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作文10-09
战争剧《三八线》观后感12-04
论《货币战争》读后感09-15
我的战争中学生观后感10-13
读战争与和平后感05-25
抗日战争史读后感05-26
中日甲午战争读后感10-31
抗日战争读后感作文11-05
《我的战争》电影优秀观后感800字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