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续写作文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木兰续写作文(精选8篇)

木兰续写作文 篇1

木兰虽为女中豪杰但众人多不愿受教于女流,故招不到新兵,甚是焦虑。木兰的部队,总算凑足人数,但却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就连依人也女扮男装混进木兰的部队。新兵训练时,各将军的队员都是朝气勃勃,只有木兰的队员打闹成一团,溃不成军,木兰为之泄气。木兰为了不在再众将军面前丢人现眼,特将这群乌合之众带往乡间,对于已经放弃训练的他们,各人无聊之际与村中老人切磋武艺竟然败下阵来,老人们误以为部队故意承让,备酒菜来道谢,反让众人羞愧不已,决心全力以赴接受木兰的训练。木兰加紧训练,各人皆用心于受训。杨广存心挑唆马忠伤李亮,岂料亮武艺略胜一畴反将马忠刺伤,木兰与亮相互鼓励并对马忠提防。

三个月之期已到,皇上下令各将以抽签方式决定比试对手,第一场由木兰与马忠同组比试,众人各自加紧练习。比试当日,木兰擅于调兵遣将以些微分数胜了马忠,众兵喜极而泣更是发愤图强。亮及众将分别比试。众将轮番比试过后,最后由木兰与李亮问鼎元帅之位,众将皆希望由李亮胜出,然而皇后希望木兰能够成为第一位女元帅。两队人马使出浑身解数,千钧一发际依人被击中,木兰为了救依人不由饮恨,亮夺得大隋元帅。

木兰续写作文 篇2

一、学生作文变迁的表现

(一) 价值观的变迁

1. 学生价值观逐渐走向多元。

1995、1998年的学生写孔乙己好运, 基本上写他在贵人相助下高中出人头地, 或在大官推荐下也当了官。2000、2001、2002年作文, 做官或金榜题名仍是主流, 少量学生写他当上了村长、校长、掌柜、元帅、将军, 官本位思想开始松动。2008年从政不再是主流, 也找不到主流, 价值观走向多元。除做官, 还写当专栏作家、阴间判官、董事长、方丈、实业家、革命家、丐帮帮主、义军头领、农民、黑老大等。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扶持的力度, 农民渐富, “农民”也开始得到学生的认可。还有写他摸奖、炒股改变命运。

2. 社会主流价值趋向滑落。

写孔乙己转机时, 前两届多是因德救人以德报德, 有写他拾金不昧, 对方感激助他;2002年的孔乙己拾钱要酬金;而2008年的孔乙己捡到钱拿回家, 开办酒店或药店, 拾钱不还已成天经地义。甚至有写丫环从主人家偷得钱财被主人追赶, 结果孔乙己掩护丫环逃跑, 分得钱财, 改变命运。还有学生写他乞讨, 想了一夜, 只要活着干什么都行, 什么狗屁尊严让它见鬼去吧, 此后在丐帮生活逍遥。

前两届有不少还写了他以德报怨, 成名后善待小伙计、掌柜、沿街乞讨的丁举人。2002年写他得势后找丁举人算帐;2008年有不少写以怨报怨, 甚至临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绝望的孔乙己用棍子戳死掌柜。前三届写他做官, 为社会做不少善事, 社会本位。2002年写他做官既做善事, 又谋私利。2008年写他做官无限风光贪图享乐, 还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个人本位。

3. 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

同写官场, 前三届写同僚们狼狈为奸;2001、2002年官场既勾结又拆台;2008年官场险恶互相倾轧,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学生写孔乙己与张乡绅勾结搞垮范进, 二人同升;有写孔乙己为官清廉, 后受同僚盅惑变成贪官, 因积怨又被同僚谋杀。

4. 阶级斗争意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发家致富、追求个人幸福、实现个人价值已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前三届多写孔乙己与丁举人、掌柜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 阶级立场鲜明。2001、2002年开始写孔乙己发家致富。2008年不再写阶级斗争, 多写孔乙己抓住机遇, 赢得爱情、事业的丰收, 实现了自我价值, 生活美满。

5. 乡土情结逐渐淡化, 打工文化兴起, 人们观念更加开放。

前三届多写孔乙己在家乡鲁镇的活动。2001、2002年, 他开始飘扬过海。近年来打工文化兴起, 不少学生假期随父母来到城市, 视野开阔, 笔下的孔乙己生活的时空空前拓宽, 职业多样化。

(二) 内容的变迁

1. 学生视野越来越开阔, 题材越来越丰富。

前三届多是写孔乙己的落魄生活、考场生活、官场生活、家庭生活。2001、2002年还写干部生活、商贾生活、教学生活、军旅生活、寺庙生活。2008年还触及到农民生活、丐帮生活、革命生活、作家生活、义军生活等;既有精英生活, 也有普通人生活;既有大陆生活、香港生活、异国生活, 也有鬼域生活, 念经、腐化、抗战、救死扶伤、炒股、摸奖、追星等一一走进学生视野。

2. 感情基调由悲转喜, 搞笑意味越来越浓。

前三届写悲剧的较多, 2001、2002年减少, 现在更少。以前的孔乙己感人泪下, 现在的他很有些搞笑、戏谑的味道。要死死不掉, 要活也搞笑。有写他跳崖竟不死;或成了专栏作家, 开涮名人骂鲁迅;或去赌, 不想赢也得赢;还有开“国际玩笑”, 一翻身到了法国, 帮威灵顿打败拿破仑。

(三) 学生写作心理的变迁

1. 写作意识的变迁。

前三届大多“代圣人立言”, 以课文的读者意识来继续诠释格式化的孔乙己, 缺乏作者意识。2001、2002年, 作者意识萌芽。2008年作者意识凸现, 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甚至以写作来自娱自乐。

2. 思维更加开阔、深刻, 情节更加丰富。

孔乙己生活的时空进一步拓宽, 从清末延伸到2008年, 由鲁镇转徙到北平、香港、英国、美国、南洋, 从人间到阴间。思维更加深刻, 前三届情节多是一条直线, 孔乙己下半生越来越幸福或越可怜。2001、2002年个别作文一波三折, 好人让他站起来, 坏人又使他倒下去。2008年有不少一波多折, 如:被神医救活, 高中, 清官, 同僚传授贪术, 无限风光, 因官场积怨被杀;被老僧搭救, 安心修行, 酒瘾忽发偷香油换酒喝, 被罚, 改过自新, 当住持, 日寇来了, 叫和尚们还俗, 与日寇同归于尽;被革命党人皇甫雄轧伤, 治好伤, 帮助皇甫雄实业救国, 赶制军用棉被得罪日本人, 就义。同是写死, 以前多是饿死、打死、冻死、投水、被野兽吃掉;2008年死法大变:上吊, 跳悬崖, 当替罪羊冤死, 贪污被杀, 被丐帮打死, 甚至想死也死不掉。

思维由求稳向求新求异发展。前三届因老师过于强调审题立意, 作文求稳缺乏新意。2001、2002年有时代气息, 如写孔乙己当村长。2008年情节离奇, 题目、文体、题材力求个性化。前三届体裁多为短篇小说。2001、2002年还有孔乙己上告丁举人的诉状、死因调查报告。2008年还有科幻小说、神话故事、传奇等。

3. 想象更加飘逸, 脱离正常轨道。

前三届多写“死”, 生路较少。2000、2001、2002年多写“生”, 生路渐宽, 少数想象不合逻辑, 有写孔乙己抄药书却通晓兵书。而现在天马行空, 脱离正轨, 表现如下: (1) 背离文本。有写孔乙己是个小伙子, 英雄救美。 (2) 篡改、歪曲历史。写孔乙己帮曹操打孙权, 还有写他推翻清朝称帝。 (3) 想象突兀, 跳跃太大。有写孔乙己被老农救活, 帮老农砍柴、捉兔子。

(四) 语言的变迁

1. 语言更加丰富, 总体风格由平实庄重向轻松诙谐转变。

前三届语言平实庄重, 规范得体, 病句较少, 夹杂少量方言俗语, 缺少文采。2001、2002年语言生动轻松活泼, 文白夹杂。2008年词藻丰富, 汉英夹杂, 病句不少, 语言不规范, 最大特点是轻松诙谐, 如:“Hi, 孔哥, 偶 (我) 是你救的MM。”“老孔, 今天真是酷毙了!”“孔乙己摸奖中了三千万, 手里挎个大哥大, 坐着桑塔那, 夜里逛酒吧。”

2. 网络语言逐渐风行。

以前作文中没出现网络语言, 近年来农村渐富, 电脑逐渐普及, 学生上网普遍, 2008年作文出现了不少网络语言, 如:“拍砖” (点评) 、“果酱” (过奖) 、“GG” (哥哥) 、“打PP” (打屁股) 、“菜鸟” (新手) 、“粉丝”、“帅呆了”、“好的一塌糊涂”等。

二、变迁的原因

(一) 成长环境的改变。

十多年前的农村比较落后, 大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乡镇企业上班, 而现在家长大多在城市打工, 大多由温饱型迈进了小康型家庭, 学生中独生子女家庭较多, 在物质上得到较大的满足, 经常随父母寒暑假来城市, 见识开阔, 思维活跃,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巨变。从父辈发家致富的经历, 他们看到了成功的道路千万条, 笔下的孔乙己出路也很多。

(二) 受不良习气的影响。

传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 一些学生认为拾金不昧太傻, 勤奋节俭太土, 把奸诈滑头当作聪明, 把贪图享乐、挥霍无度当成潇洒, 认为可怜人低贱罪有应得, 缺乏同情心。

(三) 流行文化的影响。

如今农村由于条件改善, 影视、流行音乐、娱乐报刊、网络等走进学生生活。一些轻松搞笑的影视剧、武侠类电视剧和类似的书刊对他们影响很大, 作文情节更丰富、内容更搞笑。

(四)

怎样写好续写作文 篇3

首先,认真阅读给定的情节。续写就是根据原文的内容,把故事继续编下去。本期PK设定了“森林探险迷路后,突然看见一间小屋”的场景,所以咱们要顺着这个思路,通过想象续写经过和结果。虽然设定留给咱们的想象空间很大,但构思时仍然要以给定的地点、人物等为基础,并由此续写下去。

其次,确定中心。咱们要明确自己想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比如农航同学围绕“误会”,讲述了外星人要帮助地球恢复生态而自己误以为他们是要侵略地球的故事,使续写的内容一波三折而又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这样中心明确的续写,不仅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也使故事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再次,能够自圆其说。虽然咱们可以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但仍要注意想象的故事情节要合乎逻辑,这样才能让读者看懂咱们要讲的故事。比如黄昱滨同学讲述了自己帮助布绒玩具打败塑料玩具的经过,其中玩具兔和塑料国国王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战争的经过——用胶水枪射击,然后把塑料玩具全都粘到一起,这些都十分符合玩具的特征,从而使情节合乎情理,构成了完整而生动的故事。

续写木兰诗600 篇4

话说木兰姓杨,父亲叫杨业,母亲叫穆桂英。全家一家老小打算投奔南朝。中途虽多次遭受可汗兵马追击,木兰凭着他的智力和超强的防御力,多次把地下地雷,天上飞机,地上坦克攻击都给MISS掉了。木兰一家成功完成了转移,中途经过雪山,草地,共走过全程25000里,这段佳话被千古传唱。

到了南朝之后,碰见了掌管南方一切事物的镇南王。他很欣赏木兰,封木兰为火狮(伙食)将军,掌管南朝北征军伙食。木兰随军出征。经过百里路途,南北两军在长平展开大战,最终,南朝40万大军被活埋。木兰得知这个消息很痛心,木兰却不撤退,她把食堂100个面团里放了DDV,做好后,扔到北朝军中,由于木兰厨艺实在高超,面团做的点心实在可口,在军中引发**,数以万计的人死与**,存活下来的只有将军。将军吃了后全中DDV毒而死。此战为百团大战。木兰以1当万,成为感动南朝十大代表之一。

木兰回京,拜见镇南王,镇南王得知木兰厨艺高超,升木兰为御厨,并且要木兰烹饪,镇南王要亲自尝尝木兰的手艺。木兰炒了一盘肉,镇南王吃了后,气不打1处来,大叫好吃!并且夸奖木兰巾帼不让须眉,为了纪念,镇南王给了这道菜一个名字:木须肉。

木兰用她的厨艺征服了无数人,地位甚至比镇南王还要高,镇南王才知道自己王位不保,但是木兰已经用她的菜收买了许多将军,但是木兰不敢杀镇南王,她要名正言登上王位,于是乎,木兰断绝了给镇南王提供的一日三餐加夜宵,镇南王也无可奈何,镇南王每想起木兰的菜口水就不住流,最后,镇南王由于缺水过多,渴死了!镇南王死后,全国推举木兰代替镇南王位置,木兰登上了王位,定都米兰,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王!(不是女皇)

木兰续写作文 篇5

接到征兵的消息,为了年迈的父母能安度晚年,年幼的弟弟能平安长大,你毅然决然替父从军,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决定去那遥远又危险的边关,抵御游牧民族。

从军打仗,对很多男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还没上战场,就已经吓得两腿发软,倒下了。而你只是一位弱女子,面对千军万马,这就如同站在悬崖边,一不小心就会命丧于此。这就是把自己的生命,自己未来的幸福放在死亡天秤上,与羽毛掂量,一不小心,你就得站在阎王爷面前了。

就这样,十几年过去了,木兰你坚持下来了,没有被打倒,带着赫赫战功回到家乡。面对荣华富贵,面对在朝为官的诱惑,你都放弃了,只求回乡做一个平凡的女子,陪父母安度晚年,陪弟弟长大成人。你的这份孝心如同明镜照亮你的心,也照亮了父母弟弟的心。

木兰,你善良、勇敢,为了国家与家庭,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我呢,胆小、遇事就会退缩,平时还时不时顶撞父母,跟你一比,我真的无地自容。不过,也正因为你,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

花木兰作文 篇6

花木兰,年轻时的少女,当她看到年迈的父亲即将参战时,她不忍让父亲再次参战。她想到了男扮女装的方式,代替父亲参军了。她毅然穿上父亲的盔甲,参军了。通过她的武功,她一步步晋升为将军,带领士兵打了无数胜仗,把木兰的名字传到各方。正当他们打了很多胜仗,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一阵强风吹走了他们所有的补给。但是男人们并不害怕,继续战斗。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他们输了,被逼得走投无路,没有援军。于是花木兰变成了软军,潜入了软军的阵营。她看到了机会,杀了软王。

我们需要和平。在战争的乌云下,毫无疑问,我们拥有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蓝天。为什么战争残酷无情!

木兰姓什么 篇7

诗中只有“木兰”两字, 是连姓带名, 或只是名字, 无法判断。千百年后, 木兰姑娘忽然有了姓氏, 且不止一种。在有的地方姓朱, 在有些地方姓魏。至明代徐渭作杂剧《雌木兰》, 木兰得姓为花, 乃有了今天的花木兰。

木兰这一形象, 到了元明, 已被总结出忠孝礼智信, 五大俱全。其尤不堪者, 是元代一个叫侯有造的人, 做了篇《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 里边说, 木兰回来后, 天子要把她纳入后宫, 木兰以为于礼不合, 便以死相拒, 自杀身亡。木兰也从此变成节烈的楷模了。

古人缺少艺术的自觉, 而且只承认一种历史的真实, 其欲把木兰捺到自己所熟悉的系统中, 倒也能够理解。今人的意识进步多了, 却会用另一种办法来破坏诗意。半个世纪以来, 学者先是辩论木兰是否“劳动妇女”, 是否“爱国女英雄”, 后来商讨是否“反战”, 是否代表“男女平等”, 好端端的一首诗, 化为另一种战场。

木兰续写作文 篇8

然而对比1939年卜万苍导演的《木兰从军》,我认为2009年出品的《花木兰》塑造的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木兰,而是塑造出了一个有着现代都市女性气息的新木兰,表达了中国要和平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景,教育人要忠于祖国。

1937年,“八•一三”的炮火燃遍了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区,租界成为“孤岛”。1938年下半年12月,卜万苍执导拍摄了欧阳予倩编剧的《木兰从军》。它巧妙地借用一个妇孺皆知的古代故事,含蓄地表达了当时反侵略的时代主题。剧中人物、对话写得十分生动,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影片根据古代民歌《木兰诗》以及明清两代一些笔记中有关花木兰的传说改编,相当巧妙地融进了民族意识,“从古人身上灌输以配合这大时代的新生命”。 影片的基本情节可以说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影片编导并没有把花木兰塑造成一个“反封建的女性”,而是“着重写她的英勇和智慧”;同时,也不是简单把花木兰塑造成一个忠心报国的巾帼英雄,而且也写她追求爱情和幸福。从“民间叙事和民间话语”的角度看,女扮男装本身就具有喜剧的“戏核”。而影片正是抓住了这一喜剧性“戏核”,在正剧的叙事中,融进了喜剧性情趣:如剧中表现花木兰苦改声音、行军途中住宿坚决不肯当众洗尘和与同伴一起睡觉、化装侦察、荣归后恢复女儿身等等,都是置根于女扮男装这一喜剧性“戏核”,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性效果。又如第八场的前半部分,编导安排了花木兰和刘元度与敌人鏖战以及庆祝凯旋的场面,接着描写两人月夜歌舞互诉衷肠,一刚一柔,形成独特的效果。至于人物台词的处理,则也是一种轻喜剧的手法和技巧:影片开头,老赵、老张和老李三猎人联合起来戏弄花木兰,他们的台词非常押韵,像传统戏曲中的道白。十几个镜头中,惯于随声附和的老李将口头禅“可不是吗?”重复了五次,产生了幽默风趣的喜剧性效果,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这部影片托古言今,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上映后受到了“孤岛”观众的热烈追捧,从而创造了沪上电影票房的空前纪录。这部影片后来在港澳、南洋上映时,还在放映史上首次形成了国产片压倒国外片的局面,被日本方面称为“战事发生后,中国影片商在日本势力下首次大胆的反抗工作”。另外,该片在重庆、延安等地上映时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把一个妇孺皆知的传统故事搬上银幕,结合时政是可以有些变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2009版的《花木兰》赞声一片,好评如潮,获奖无数。马楚成导演彻底颠覆了“木兰从军”的故事,变成了“木兰从军谈恋爱”的爱情故事。在这一版本中,故事依然发生在大漠,影片没有过多渲染花木兰从军前的普通生活,甚至删减了木兰的兄弟姐妹等人物,也没有描写木兰从军时心态的变化,忠孝两全的决定,这些都是一笔带过直接展开木兰的军营生活。而是以很多篇幅描绘了这位女英雄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及发生在花木兰与文泰之间的一段辛酸爱情。此时的木兰,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但是又效忠于国家,绝不背叛。此时的木兰不再是巾帼不让须眉奋勇杀敌而是为情所困,爱情大过天的“现代女性”。影片结尾说到“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地拥抱生命……”导演马楚成为增加电影的观赏性,也大加儿女情长、煽情催泪的戏份,但是这个木兰,不像我们熟悉的木兰倒像是琼瑶剧里的女主角。纵观整部影片,虽赵薇、陈坤两位主演的表现毋庸置疑,但剧情的多处漏洞仍影响了整体观影效果。

在1939年的《木兰从军》里鲜见宏大的场面,但是情节依然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编剧欧阳予倩是国产电影的编剧中国现代话剧创始人之一。1907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春柳社,在《黑奴吁天录》等剧中扮演角色。1911年回国后又与陆镜若先后组织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演出鼓吹革命反对封建的新剧。同年加入南社。春柳剧场解散后,他投身京剧事业,编、导、演了大量剧目,正是有这样好的编剧,保障了电影《木兰从军》轰动一时,经久不衰。2009版的《花木兰》虽然想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可惜过于软弱的编剧让好的主题成为观众的“笑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一部成功的电影背后,一定有好的编剧的支撑。文学精神、思想力量是电影永远的灵魂。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历史,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好电影不少,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贯穿于中国电影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些国产影片,或凄美悲壮,或曲折幽婉,或慷慨激昂,或粗犷张扬,或柔情似水,或意味深长。它们千姿百态,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电影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人性刻画的鞭辟入里,对人心体察的细致深入,对世相刻画的生动传神,进而凸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透视,对精神的追索,对灵魂的展示。一部中国电影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社会变迁史、中国百年思想史。当然,电影中的思想,既非抽象概念的逻辑演绎,亦非外在于作品表层的口号和标签,而是创作者通过电影艺术形象展示给世人的一种文化理念。它不仅是电影充满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是艺术穿越时空阻隔传递人类文化薪火的资源保障,而且是判断一部电影作品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可以说,没有深厚思想含量的电影,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感人的力量。

[1].上海1939年3月.《〈木兰从军〉佳评集》.[J].《新华月报》第4卷第3

[2].戴莹莹.神话•类型──纵览电影史上的花木兰.[J].北京电影学院学 报.2000年1期

[3].魏绍飞.木兰形象的文化变迁.[J].四川大学.2006年

[4].翟守占.论历史传奇文本的电影特质.[J].电影评介.2010年6期

上一篇:夏天的味道作文550字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方面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