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为工作法有感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华为工作法有感(精选12篇)

读华为工作法有感 篇1

新年新气象,在新年刚开始的这段时间除了安全有序的开展各项生产工作外,在采输卤车间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车间的各班组都按照制定的读书分享计划,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你便会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读书可以净化思想、可以抚慰灵魂、可以提高修养、可以陶冶性情,对于我们来说最贴合实际的是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让我们在面对工作中一些需要写作的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解决。

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书名是《华为工作法》作者:黄继伟。其实初次看到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封面上那些用于宣传的词汇:“华为公司25年来核心工作方法,重磅披露;华为绝不外传的内部培训教程;揭开世界超级企业的思考法则、工作准则”,虽然这些词汇的描述猛一看让人感觉有点言过其实,但华为手机的高性能、高质量让我不得不去思考,它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如何让华为这面大旗成功的飘扬于世界五百强?因此我决定要认真的读一读这本书。

书中的前言是这样描述的:华为公司是近年来风头最盛的中国企业之一,在国际上也是声名显赫。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华为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逐渐壮大成为通信设备行业中的翘楚,从一开始只能在农村和县城里开拓市场的公司,变成了横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的跨国公司;从一个当初以2万元的.资本起家的小公司,变成了年营业额约为3000亿元的超级公司。这样的扩张速度;令行业内的竞争者叫苦不迭,他们都忍不住惊呼“狼来了”.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有一种想要对这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一探究竟的渴望吧?用过华为手机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以前是“没钱的人买华为,现在是没有钱买华为”,华为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业绩,着实令人钦佩。

书中写到华为的工作目标管理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做事的目标,目标是引导行动的关键,也是证明行动所具备价值的前提,定目标的管理标准是符合SMART标准原则,所定的目标要具体、可度量、可实现、以结果为导向、有时间限定,这个标准强调了进行目标管理的基本态度,也为员工执行工作提供了一些基本思路。记得八九点老师来公司给我们培训指导如何制作班组名片时就讲到过,在班组建立自己的愿景时就要遵循SMART原则,制定的愿景要是可实现的,清晰明确可衡量可评价,与工作相关联的。所以说明确目标,把握工作方向是干好工作的关键点,员工在工作开始之前要弄清楚五个要点:做什么,如何做,做多少,在哪儿做,为什么做,这五点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只有这样你的所有努力才能够转化成高效的业绩获取更多的成功。

有了目标就必须要有计划,好的计划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有了计划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短期内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以此来推进自己的工作。如果说把班组与个人的发展比作为马拉松长跑,一般的跑步者在跑步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路程太远而放弃,如果跑步者能够将目的地进行切割和分化,将路程中的大树、房子、河流作为标志,那么每当跑步者通过一个标志时,就会产生一种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这会带来更多的动力。同样为目标所制定的计划也是一样,每实现和完成一项计划你就会有相对应的成就感,在这种动力的支撑下就能够一步步的将你的目标实现。

高效的执行力才是最终的生产力。一流的想法搭配三流的执行力,所产生的效果远不及三流的员工搭配一流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衡量工作价值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有人来执行和完成,否则制定好的目标与计划就会变的毫无意义。任何一个公司与老板都不会欢迎那些执行力不强的员工,毕竟公司制定目标与计划就是为了实现它,依靠这些计划来创造更大的价值与利润,我们作为公司的一线员工,也是最基层的执行者,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配合意识,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工作,认真执行每一个任务,这样才能将目标与计划这些书面上的理论逐步实现,才能够确保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不要总说做不到,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呢?”――任正非。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却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在今天的工作中,很多人在接受工作任务的时候,喜欢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喜欢抱怨自己得到的支持不够,时间不充裕、工作难度太大等,这些借口或许能够掩饰个人能力的不足和胆怯,能够掩饰暂时的失败,但是最终只会摧毁你的信心,败露你的能力不足。同样喜欢找借口也很容易养成一种习惯,那些喜欢找借口的人在每次接受任务和面对困难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感到恐慌,会抱怨“这件事太难了”“这样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吗?”这些各种各样的借口很容易削弱他们的专注度和自信心,从而动摇他们的执行力和决心。

读华为工作法有感 篇2

《工作向左,生活向右》的作者埃丽卡·奥尔洛夫、凯西·莱文森,直言不讳地指出,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描述一个能让读者保持基本平衡且始终前进的生活蓝图。

工作和生活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现代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人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 导致“两败俱伤”。而《工作向左, 生活向右》作为一本指导书, 简明扼要地告诉人们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 让你在工作之余, 惬意地感受书中的平衡之道。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师;学生;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6-01

暑假,我唯一最有收获的就是静下心来读了魏先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的语言朴实而让人受益匪浅,虽然我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可今天读这本书仍觉得亲切而有实用。

一、管理班级富有灵性

1、启迪思想 净化灵魂

魏书生老师说:“阳光、火光、电光,能照亮道路,能照亮物质世界。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观念,照亮人的思想道路,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他为他的学生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

黑板上的格言,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起,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

课桌上的“座右铭”,魏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心中有伟人,魏老师的学生,心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

2、方法科学 管理民主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助着。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民主、科学。

二、教育学生蕴含灵性

魏老师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是的,他就是一个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1、善待错误 因势利导

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好自我的作用。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

2、培养自信 走向成功

魏老师说:“培养自信心从扬长开始。”学困生的自信心,是植根于他们“长处”的土壤上,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发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并随时为他们创造机遇,搭设平台,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并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我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激活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动力。

3、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

魏书生老师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老师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境界。

三、教学方法包含灵性

1、提高效率 分秒必争

在教学中,魏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首要一条是:提高学习效率。时刻提醒学生养成高速度、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具有高度的效率感。

2、人人参与 奋发向上

魏书生老师喜欢在课堂中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他喜欢把同学们吸引到紧张有趣的学习潮流中。一分钟抄写比赛、一分钟默写比赛、一分钟朗读、一分钟速读等等。开展这样的竞赛,学生人人参与,增强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同学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总之,再次读魏老师的书,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拓宽了我的思路,开阔了我的眼界。魏老师睿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如一盏指路明灯,为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引领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努力做一名有灵性的班主任。

读华为工作法有感 篇4

——读《华为的企业文化》有感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过“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一个能够进步的人,必定是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人。只有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并能正视缺点,然后不断加以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成功。所谓自我批判是一个人自我剖析,重新审视自我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向别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中,作者谈到了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自我批判的确是一种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熟话说“只会说别人不会说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却总也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亦或是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不去正视它,而是选择逃避,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当然,我也是患有这种通病的大多数人之一。通过看了这章书,我知道自己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才能够做更好的自己。所以我通过对近段时间的工作表现的回顾,也做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批判。

我们平时在审核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提交上来的施工方案大致都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审核的过程中也是大致看一下重点,如果重点没有问题就草草通过了。就如前段时间的一份施工方案一样,几位审核人都只是将施工方案的重点部分进行审核,而没有一个审核人发现在方案里有一点明显与施工当天天气不相符的安全措施,明明是寒冷天气方案里却有着防高温的措施。最后这份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被局安监人员否决,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让这份施工方案最终结果等于零。所以我今后一定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不能再这样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白费功夫。

读《深度工作》有感 篇5

深度工作有什么样的好处呢?首先,专注就能产生自控力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擅长深度工作的人,都是比较自律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值得干什么。其次,沉浸在深度工作中,能让我们找到愉悦感和满足感,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就是进入了深度工作,此时此刻我是聚精会神的写,但当我写完以后,我会舒服的长叹一声,内心非常的畅快,因为又一件事情大功告成了。最后,完成深度的任务是需要深度工作的。一些事情手板眼见功夫,只要举手之劳就可以完成,那当然不用深度去做,但有不少事情,没有一点死磕的精神是难以完成的,比如对某一样高深学问的研究,如果只是肤浅的去了解,也研究不出什么名堂来。

我们都知道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但总有人会说“臣妾做不到啊!我总静不下心,有这件事情、那件事情总在困扰着我,怎么破?”首先,我们就要分析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什么导致我们“静不下心”?我觉得,手机就是我们的罪魁祸首!问一下自己,拿着手机的时间有多少,同时又拿着手机做什么事情?一个微信就链接了整个社交圈子,朋友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先说被动的,微信收到一条私信,或者一条群消息,你要不要看?哪怕理性上有一百个不情愿,从本能上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那好了,打开以后,哪怕啥也没看着,都会严重拖慢了工作的进度。被打扰了1秒钟,至少3分钟才会重新投入工作中。有个手机的广告语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而受到手机信息的影响,基本上是“观看手机5分钟,影响工作2小时”。再说一下主动的影响,很多人没事干,那就翻看手机,或者是观看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刷抖音,或者是打游戏,或者是看肥皂剧……不论做什么,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注意力被影响,心又如何静得下来呢?

当然啦,除了手机作为社交圈,这个是外部的影响因素,更多的是受到内因的影响。首先,你不知道哪一些时间是浪费掉的,比如在写作、看书的中途,感觉到有点难度,那打开手机先刷个抖音轻松一下,然后再继续写作看书;然而,当你这么做的时候,感觉这个灵感更加难找。有时候,我们死磕的话,还有可能磕出点灵感来。更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分心有什么了不起,完全没有意识到其严重性,这才是最可悲的。

我们在社交圈交往,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最近忙吗?”一旦得到肯定的回答“最近很忙啊!”,通常都会得到回应“忙是好事啊,多赚点钱!”然而,果真如此吗?有不少人,只是重复的忙忙碌碌,每天忙什么?都是那些机械式的、没有营养的工作。苍蝇忙不忙碌?一直苍蝇在桌面上,我们驱赶它跑了,过了几分钟,它有飞回来,落在同样的位置。这只苍蝇忙吗?它也只是瞎折腾了一圈,仅此而已。过分的忙碌,都是为别人而忙碌,而迷惑了自己,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而忙。还有一种忙,就是“多线程”,也就是身兼好几样工作,看似很能干,但每一件事情都只是浅藏辄止,没有一件事情能够真正做好的,这样忙着有意义吗?与其广撒网做多件事情,还不如聚焦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面对这些干扰我们深度工作的绊脚石,应该怎么破?首先就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人说,只要是在家工作,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就一定能做到。我个人切身体会,不一定!对我而言,待在家里就是一种煎熬,尤其是下雨天不能出门的时候,会有一种“人都发霉”的感觉。对我而言,最好的工作环境,首先是在户外,家后面的公园,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一边深呼吸,一边写作,这样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其次就是在咖啡馆,看到身边其他人都敲着笔记本,或者看着书,有这样的一个氛围,自然也会影响到我,效率也大大提升。

说到分心的情况,我也会有。什么情况会导致我的分心呢?因为我面对的问题有点难度,一下子也很难解决。尽管我的意志也不想去分心,但是脑袋不听使唤啊,总想找一些容易办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容易办?就是找手机,看朋友圈收发微信等。分心不可怕,主要是要看自己工作了多长时间,如果说已经有45分钟以上,就该歇下来喝口茶这样子了。既然脑袋可以分心,那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以把它分开,拆分为一个个小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再用接着的时间逐个击破。高强度的工作时很累的,能量也会不断地消耗,所以要随时随地充充电。这就是我不在家里工作的原因。这里我说得比较俗的办法,就是当你累的时候,抬头看一下周边的美女,当然并不是说有啥邪念,而是看到美的东西,让自己的眼睛滋润,心灵也得到滋养,后续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升。

读《工作就是责任》有感 篇6

读《工作就是责任》有感

机采科张养恒

读完《工作就是责任》这一章节,我感触颇深,让我体会到责任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也使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如果一个人不重视自己的工作,也就不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就算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很强,但只要他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也同样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反之,即便一个人才华出众、能力超强,但如果缺少了最基本的责任心,也必定会被社会所淘汰。

责任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不管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都担负着各自的责任。作为父母,就有责任精心养育自己的儿女;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为学生们解惑授业;作为医生,就有责任对病人救死扶伤;作为军人,就有责任为人民保家卫国。而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我们就有责任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切为企业利益着想,一切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任何一个刚从学校毕业即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是满腔热血地想干一番事业,都怀有远大的抱负,都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责任感。我认为一个人工作做的好坏固然跟他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关,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他有没有责任感,能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我们承认工作不可能全懂,不可能不做错,但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责任心,要用心去工作。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会严格要求自己,更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工作中多一分理解,少一些抱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别人做好事情,做个大家可以信赖的人。学会承担责任,最基本的就是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明白你的工作范围。对自己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等领导来安排,事事都由领导来安排的员工,最终只能被淘汰。责任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正在工作着的年轻人来说。

作为一名煤矿企业的基层管技人员,我深感自身所担负的责任的重要性。在一线生产单位,我们有责任第一个深入井下预定施工场地,实地考察作业现场的环境,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可以安全顺利的进行。在井上辅助单位,我们有责任提高设备检修标准,督促员工按照标准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减少生产单位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故障率。这些都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对工作认真负责,是我们每个员工有品质。对任何人来说,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读华为工作法有感 篇7

关键词:工作方法,党委班子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号召各级党委重温毛泽东撰写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真正把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高校党委班子重温《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应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在学习中既要掌握理论要领,又要突出实践创新。

一、如何更好地团结同志

1. 毛主席在文中讲到:“书记作为班长要很好地学习和研究,注意向自己的‘一班人’作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书记要注重宣传和组织方式,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思想”强加他人,也不能不讲组织原则,凡事为了短平快,就不讲稳与准。高校党委书记管理的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是高等教育事业,所以更加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作为学校党委班子的“班长”,只有一心为公,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讲原则、通情理,才能做好班子成员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2. 毛主席讲:

“党委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很多矛盾和误会的产生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党委书记有带领班子树立共同奋斗目标的责任,同时也有同其他委员保持好沟通交流,维护班子团结的责任。只有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委员之间才能彼此信任,信息互通。在高校,党委委员应做到重要事项必须沟通,日常工作经常沟通,紧急情况及时沟通。党委委员之间的沟通不应简单局限在信息层面,更应多触及规律性和思想性的内容,互通信息的同时,做到思想统一、甚至情感认同。

3. 毛主席讲:“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不要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党员干部要有放低姿态、不耻下问的求知态度。作为领导干部要有多种渠道了解情况,不只是要向下级问,还要向群众问。要有和群众打交道和交朋友的意识和能力。决策之前要充分调研听取意见,一旦做出决策就要坚决贯彻执行,不能患得患失。作为高校党委委员,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事业是崇高的教育事业,要想在工作中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就要善学善问。不懂问下级是把不懂的弄懂,不是给下级甩担子、撂摊子,科学的分析、有担当的决策往往是党委委员应具备的能力。

4. 毛主席讲:

“注意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意见有不同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能够给领导决策带来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对待有意见的同志不能动辄上纲上线,甚至划分阵营。只要一心在公,就不怕有不同的声音;只要方法得当,就不怕统一不了步伐。高校是意识形态较为活跃的地方,高校党委既要注重广开言路,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言论环境,又要提升管控能力,合理引导,守住底线。要注意把意见不同与意气用事区分开来,对待同志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量。胸怀大局、彼此尊重才能搞好团结,搞出成绩。

二、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

1. 毛主席在文中讲到:

“要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党委对各方面工作不能不分轻重,但也不能完全避轻就重。就像弹钢琴,十根手指的分工、力度和频率都不相同,既不能少弹了音符,还要相互配合,注重衔接。党委要弹好钢琴,不能想一音弹一键,要把全局工作(整个谱子)烂熟于心,工作才能做得行云流水,人琴合一。高校党委与其当好钢琴家,不如当好指挥家。指挥干部各就其位、各司其职,挥动双手激发灵感、鼓舞热情,统筹协调、凝心聚力把队伍带好用好,把工作做细做实。

2. 毛主席讲:

“要‘抓紧’”。说的是主要工作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这首先是态度问题,对待工作要时刻保持紧迫感。很多工作最后不了了之,或是需要亡羊补牢,就是因为没有紧迫感造成的。态度有了方法也要对路,抓工作时要注重“时”和“度”的把握,既要抓紧,也要抓好。高校党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有些工作经常是上级要求了,才会有动力去紧抓,主动而为的意识较差。高校党委应树立起优胜劣汰意识,增强紧迫感与危机感,不等不靠、主动而为、做到先势而谋、趁势而动,甚至是造势而为。

3. 毛主席讲:

“要胸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党委委员要做到胸中有数,一是要亲力亲为做调研,多掌握一手数据。二是对于数据要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要学会通过数据分析趋势,通过趋势预测数据;要学会在数据间发现联系,找到关键数据。高校党委班子多由高学历知识分子组成,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更加的成熟。高校党委委员不仅要把数据算“准”,还应把数据做“大”。不能只算小算盘,不谋大篇章;只算眼前得失,不计长远发展。把握好数据的“准”与“大”是对党委班子集体智慧和胆识的考验,党委书记对此责无旁贷。

4. 毛主席讲:

“要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人取得成绩产生骄傲情绪是正常的,需要尽快把骄傲转化为自信。自信也是一种骄傲,它是更成熟更高层次的骄傲,它使心态更加坚定也更加淡定,它使目光更加睿智也更加长远。高校党委委员既要抵制住社会歪风邪气的蛊惑,同时作为知识分子,也要防范自身恃才自傲、目空一切、脱离实际。高等学校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高校党委理应率先垂范、戒骄戒躁,用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引领社会之风向好。

5. 毛主席讲:

“划清两种界限。我们看问题一定不要忘记划清这两种界限: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成绩和缺点的界限。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如果党委看问题非对即错、非白既黑,就会让干部束手束脚、畏于担当。高校党委运用“三七开”的方法评价干部不应总是在事后,可以尝试将“三七开”运用在干部的日常考核工作中去。只有在平时客观地总结了成绩和不足,干部才能趋利避害,避免“为时已晚”。

三、如何开好会议

1. 毛主席在文中讲到:

“开会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样,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大家对会议问题准备得越充分,会议开得才会越有成效。新时期下,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党委委员通常各有分工、各有所专,党委会很多议题会涉及专业问题。如果党委委员只扫自己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不提前做些功课,就很难在会上发挥真正的作用,会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高校,党委书记应指示相关部门要提前将议题材料报送各位委员,留下充足的会前准备时间,避免占用会上的时间熟悉材料。对于重要议题党委书记会前应与其他委员充分的沟通与酝酿,意见严重不一致的暂缓上会。

2. 毛主席讲:

“‘精兵简政’。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讲长话写长篇原因有两个:一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常常围绕着“讲”和“写”来展开,很多人由此变得爱讲爱写。二是以讲话落实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文风会风所致。新形势下,“精兵简政”要从各级党委的工作实际出发,该长则长、能短则短,在把会议召开好、精神传达好的同时,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高校的党委委员理论水平比较高,更加需要言简意赅地表述观点,避免无原则、无引导的争论或探讨。

3. 毛主席讲:

“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仅‘班长’要这样做,委员也要这样做。不要在背后议论。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规定它几条,问题就解决了。”有些问题总是摆不上桌面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问题可能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上会遇到阻力;二是党委委员对问题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党委委员在工作中始终要处理的一个关系就是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的关系。如果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不发生冲突,每个人都会为集体点赞。但若发生矛盾,必须取舍,尤其是矛盾出现在委员之间时,能否搁置个人利益或私人恩怨而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就将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成长空间的有力证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泽东哲学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读《小学科学》有感 篇8

刚翻开这本杂志,我就被它所吸引。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新闻和故事,如《日本沉没》,《斯芬克斯的谜题》,《漂移死亡谷》和《地球降温有奇招》等等。像《日本沉没》这篇文章讲的是日本发生了9级大地震,让人们由此联想到《日本沉没》这部电影,电影中因地震而引起的火山爆发、海啸等恐怖灾难性的场面,让人在感叹大自然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同时,也应深刻反思人类在有意或无意中对大自然的破坏。而地震的深刻影响,以前我并不了解,但从《小学科学》中,我慢慢地理解了大自然的力量,知道了地震会使地球每天的自转时间减少,就如这次日本大地震使地球的自转时间减少了1.6微秒(1微秒=1/1000000秒)。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危害。大家想想,大自然这么多的灾害与我们人类到底有多大的关系?《小学科学》告诉了我们,大自然赋予我们有限的资源,不是给我们浪费和破坏的,不善加利用,就会受到惩罚。所以节约资源,热爱环保,从我做起,让我们一起去保护地球妈妈吧!

《小学科学》中有许多道理还需要我去慢慢理解,但我已从中知道了要多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多思考,多接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一起去解开呢!

《失去才知珍贵,六处即将消失的美景》

曾经有六处绝色美景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人往往就是这样,越难得到的越想得到,而越容易得到的,却越不知道珍惜。

“水上都市”威尼斯,从地图上看,仿佛就是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素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

还有南极和北极!这里曾经是人类无法征服的禁区,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类!

还有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岛国马尔代夫等等。由于人类的破坏,气候的变化,以上美景都在逐渐消失。

曾几何时,我们为这个美丽星球的如画诗篇所陶醉:碧绿,是那翻滚的草原;青葱,是那浓郁的森林;绿波,是那荡漾的湖水;高耸,是那险峻的山峰……

可由于过度放牧,碧绿的草原变成了不毛之地;乱砍滥伐,让葱郁的森林只剩下了令人战栗的树墩;污水的过度排放,使本来明澈的小溪令人作呕;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亦使高山雪景不复存在……

不!我们不能这样!让我们种草,阻挡漫袭的风沙;栽树,扼制住酷热夺人的沙漠;净湖,让小溪重焕勃勃生机;减排,让高山雪莲永远盛开。

读《工作没有借口》有感 篇9

美国人费拉乐.凯普所著《没有任何借口》被誉为完美的企业员工培训读本。拜读之后,受益非浅。本书没有华丽、修饰的语言,只是略加引用名人名言赋予浅显的道理,从心理学的方位,不仅对怎么做人,还对如何尽力做好工作做了详尽的阐述,从每一个字里行间把人引入到倍感心灵震撼和充满睿智的人生哲学里程碑里,用平常小事和心理分析最终找到一个对待工作态度的正确答案,那就是——“没有任何借口”,无论我们在顺境还是逆境中,“没有任何借口”都应是大家要做到的。

其实从很久以前就模模糊糊的听说过做事做人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这个概念,只是一直没有很清楚明白的理解过这个理念,所以虽然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有时候也会有“实在太难了“、”根本没有办法”、“我能力不行”等等的想法,而且一旦这种想法产生后,即使正在进行着解决问题的行动,积极的态度也会松懈下来,就更别提还在茫然无措的时候了,更是不会主动去寻找方法。长久以来似乎对“没有借口”没有一个明晰的划分,偶尔也会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放弃,所以常常感觉工作中自己总好像欠缺些什么,只是没有这么系统的分析过,读完此书后,书中的一些观点才让我醍醐灌顶。

“我们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渡过,通过工作,我们才能体现出人生的最大价值,所以你如何对待工作则意味着你如何对待人生”,其实看一个人就看他工作时的态度就基本八九不离十了,热爱生活的人必然热爱工作,即使你身处逆境,那抱怨又能改变的了什么呢,积极的行动起来,就是生活的琐碎小事也能做出丰功伟绩。树立了这样的思想理念后,一个真正期望人生有价值的人,必定会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工作,必定“没有任何借口”。因为,你让工作“打折”,就是让你的人生“打折”,你让工作“贬值”,就是让你的人生“贬值”,要让人生价值最大化,就是要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借口”!

“在工作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任务。其实,所有的难都是心理的反应,但你客服了心理的难,那么即将要做的事也就变得不难了”。这句话乍一看貌似有点唯心主义,许多人可能都接受不了,我粗一看这个段首语也内心暗嘲,不过慢慢读下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定位之准确。可能周围都是同样找借口的人,大家都忘记了一句话“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需要的只是面对困难时再多一点点坚持,再多一点点勇气,再多一点点思考,那么困难就会迎刃而解。改变观点,不要把困难当做一种折磨,须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困难当做

一种磨练,一种人生独特的体验,学着享受这个过程,要知,我们一生中掌握的最牢靠的技能都是在逆境中学到的,树立起这种思想,困难变得不再可怕,可怕反而是平庸和碌碌无为的生活,这样对于工作中的困难,我们更是没有任何的借口去推脱,加倍激情,加倍坚持的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任何借口,一切皆有可能”。在工作中,我们会随时随地遇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总有些人会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困难太大了,没法解决”、“条件不够,无法做到”„„„„

可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他们不断强调这些理由的时候,同样的问题,却被不讲这些理由的人解决了,这说明什么?只要没有借口,不管多难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优秀的人面对问题和困难没有任何借口,首先由于他们能深刻的认识到:越能解决问题,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人不愿意去解决问题,往往是由于陷入恶性循环:不愿意解决又不得不去解决时,就会觉得很烦。烦恼一来,更加畏难,一畏难,更烦。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困难与问题的积极作用,把困难和问题当成发展的最好契机,“热爱”问题,只有通过一个个问题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中介绍了很多如何处理问题的办法,人际关系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只要你学会少去苛求别人,多去要求自己,再难处理的关系也能处理。”有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即使有时候看起来错不在自己,仅仅只是一点点失误问题,但是仅仅是错一点,也得百分之百负责,甚至,自己应该首先承担起有关责任来!人际关系的改善,往往不是靠“争”而是靠“让”来做到的。在与人有矛盾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退让的智慧。聪明而负责任的做法是,即使对方错的比你多,也主动认错,这样一来,不仅会解决你与别人的矛盾,更会加倍唤起对方的好感。

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因为自信心不足,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任务,往往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没有经验,肯定没法完成”。本来自己也没觉得这些想法有错,但是看完这本书,才发现我犯了多大的错误。一句简单的“我不行”,对自己的期望就没有了,对自己要努力奋斗的要求也没有了,逃避了责任,负担,让自己变得轻松。可是,没有试过、努力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不行”代表的是懦弱,逃避。忘掉“我不行”,你就会为了目标而激发自己每一份潜能,那种整个生命都投入进去的努力永远带着灿烂的辉煌,永远不会失败。

没有借口,还体现在当工作没有做好的时候勇于认错的姿态。引用一句老话,“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一个人就算你是天才也有犯错的时候,区别就在于犯错之后对待错误的态度。有的人,一做错就申辩,看似很有说服力,确实怪不到他身上,殊不知,越是申辩越是让人感觉没有诚意,越是错上加错。

参观华为有感 篇10

从华为的每个发展历程来看,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到最后转化与提升,最终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且极具生命力与指导意义的企业文化,始终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早在多年前,任正非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管理改革理论暨“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读过《华为的企业文化》一书,我对任正非先生的这套管理改革理论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通过反复研究,从中受益颇多。如同宝胜(山东)分公司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就尚处于所谓的“僵化阶段”。如何破茧重生,化蛹为蝶?如何带领企业挣脱束缚乘势而上?我觉得除了要学习任正非面对危机时的未雨绸缪与果敢坚毅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华为一路发展的演变其惊人的吸收消化和自我提升与创新的能力。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九个字将华为发展过程的华丽蜕变阐释的淋漓尽致。如在华为创业初期,为了解决企业生存暨市场开拓问题,华为提出了“狼文化”,虽然最终“狼文化”没有被写进《华为基本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华为今天的如日方中,创业初期提出的“狼文化”的确功不可没;如1月,华为发生了一件被内部人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市场部集体辞职。任正非导演此次事件其意义极为深远,为今后企业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后,华为公司内部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应指各部门及各区域负责人)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于是震惊中国企业界、甚至全世界企业界的《华为基本法》诞生了,此举再一次体现出华为强大的融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有效地将全部华为人的思想统一起来,为今后迅猛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拥有敏锐洞察力的任正非就过早地感觉到了“增产不增

收”的效益递减现象。为此华为引进和实施,即集成产品开发系统。但到了左右,华为的流程变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其中华为创业初期提出的“狼文化”就成为此次管理变革中的重要阻力,于是华为重新审视、定义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如在——世界it泡沫破灭的艰难时期,任正非先生的一文《华为的冬天》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也正是伴随着这篇《华为的冬天》与业界的纷纷议论,使得华为公司在逆势中飞扬,并一步步走向今日的辉煌。如何才能赋予自身的发展思路生命力与持久力。

读《斐多》有感 篇11

读者本书之前,我也充满疑惑,生命被剥夺,苏格拉底以不悲反笑?老师说不要将先入为主的观点带入书本,要尊重作者的情感。于是,阅读到后面,我就发现苏格拉底是将自己视为真正的哲学家,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勇敢、节制、公正、智慧是哲学家共有的品质,灵魂是得到彻底洗礼和净化的。

一、哲学家面对死亡

苏格拉底说,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感到快乐是正常的。以正确的方式真正献身于哲学的人实际上就是在自愿为死亡做准备。死亡是将灵魂从肉体中释放出来,从而使灵魂拜托一切烦扰,进行最好的思考而获得纯粹的智慧。而这种智慧,是哲学家终身企盼的,真正的哲学家为了他的信念而死。苏格拉底将自己比作预见死亡后欢乐歌唱的天鹅,因为相信死后能够进入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苏格拉底对死亡的态度和想法贯穿着整本《斐多》。从等待死亡知道他泰然赴死的那一刻,苏格拉底都没有恐惧和悲伤,仿佛他即将奔赴一场盛宴一般。献身哲学的人毕生都在追求一中脱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强调精神的富足和充裕的只会。他们相信人是有除肉体以外长存世间的灵魂的。人们通过灵魂来述说情感,产生思考和意识。思考的越深,就越发觉得灵魂被身体禁锢了,无法得到完全的施展。

我一直认为,哲学家就像一个挖掘者,他们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承认曲折的道路,并相信和探寻光明的前途。他们总能行走在众人的前面,开拓新的思想。可是我也觉得他们如此敏锐,睿智,挖掘得越深,就越容易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哲学家也是“人”,人固有一死,生命的尽头,也是肉体的消逝之日,他们丰富的内心和伟大的灵魂是有限的生命无法承载的。于是,他们要冲破对死亡的恐惧。就像虔诚的基督徒一样,相信死亡是进入天堂见到上帝。而哲学家也认为他们要跳出对死亡恐惧的牢笼,相信自己的灵魂在死亡后能寻求到负荷得了它的载体。苏格拉底是人,也是哲学家,他逃脱不了终有一死的自然规律,但是他也有着泰然自若面对死亡的哲学家气质和勇气。

二、灵魂永不枯竭

《斐多》一书中,我们随处可见苏格拉底提到的灵魂是不朽的。是的。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他用各种方法,借用各种比方,反复论证这一观点,巧妙地化解了门徒们对死亡和灵魂之间关系的疑惑。

首先,他認为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他用了几对相反的事物来证明它们经历着变化,相反又变为相生。他说,一切事物,凡是有着相反的一面,它一定就是从相反的一面产生的,而且只是由相反的一面产生。如此生死相成,转世轮回存在。接着他又说,假如生生死死的一代又一代只是直线地从一头走向另一头,没有来来回回的圆转循环,那么,你看吧,到头来所有的东西都成了同一个形式,没有别的变化了,也不再代代相承了。这也是为了证明生死循环因承,转世回生存在。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人生而有感觉,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比较被置于绝对概念中,所以绝对概念存在于感觉之前,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他做的一切辩论,都是为了让大家信服生死轮回,从而得出灵魂是先于肉体存在的。

第二,他认为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这一点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苏格拉底无论怎么辩论,都脱离不了这个中心。他说,灵魂在我们出生以前已经存在了。一切生命是从死亡里出生的,因此灵魂在肉体死亡后继续存在。接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理由来论证,他问,什么东西生来是容易吹散的?什么东西的散失是我们当然要担忧的?又有什么东西是不怕吹散的?然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问问:灵魂属于哪一类。我们对自己灵魂的希望和忧虑,不就可以根据以上种种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吗? 这样步步逼近,环环相扣的论证,正是门徒们后来为之信服的依据。他后来有回答到,与肉体比较灵魂具有“神圣的、不朽的、智慧的、一致的、不可分解的、而且永不改变的”品质,因此不会在彻底脱离肉体后被风吹散。哲学(智慧)保障灵魂不会在脱离肉体后被风吹散。他一边承认生命和肉体的脆弱和渺小,一边强调灵魂和哲学的强大。这样的理念让他更加不畏生死。

第三,他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灵魂的伟大和不朽。他说,你们注意啊,人死之后,看得见的那部分是肉体,肉体还留在看得见的世界上,我们叫做尸体。尸体自然会分解,不过也并不是马上就消失。而灵魂是看不见的。它离开肉体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地方和灵魂同样是高贵、纯洁而看不见的。灵魂其实是到了另有天神管辖的世界上去了。那边的天神是善良聪明的。假如灵魂是处于这个状态,这纯洁的、看不见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了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灵魂到了那里,就在幸福中生存,脱离了人间的谬误、愚昧、怕惧、疯狂的热情,以及人间的一切罪恶,像得道者说的那样,永远和天神们住在一起了。

上面的话摘自《斐多》,是我最喜欢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其实是三段话组成的。我把他编到一段,是想再次体会苏格拉底这样连贯的思维和富有哲理的抒情。仿佛窥见作者的灵魂不朽,生命不朽。

苏格拉底用“记忆论”、“生死轮回论”、“形式与存在论”来证明灵魂不朽的观点,可谓精彩至极!虽然有些观点并不被世人所接受,但大家都惊叹于他作为哲学家的思维和辩才。

苏格拉底在辩论完以后,不忘交代如何善待灵魂。他认为,如果灵魂是不朽的,那么它就要求我们要在所有的时间照料它。“照料灵魂”成为了最重要的人类的利益。不朽的希望就这样被作为一种道德目标来利用灵魂在去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能带去的,只有它受到的教养和训练。对于这种不朽的灵魂,在无形中对于我们形成了一种教养和约束。我们会发自内心的用美德,善和爱来照料它,使之保持纯洁,不被肉体所掌控。我们不妨把人生看做一个照料灵魂的旅途。让自己的心灵接触到美,接触到善,得到超脱于物质富足的精神供养,让它能够纯洁的离开前往另一个世界。当灵魂选择在我们的身体里停留,我们就承担了照料它的责任和义务,而在照料它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得到教育,成为高尚的人。这个照料的过程是纯粹而充满意义的。

三、以喝下毒酒谢幕

书中写道,克里就对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孩子点点头。那孩子跑出来呆了好一会儿,然后带着那个掌管毒药的人进来。那人拿着一杯配制好的毒药。苏格拉底见了他说,唉,我的朋友,你是内行,教我怎么喝。那人说,很简单,把毒药喝下去,你就满地走,直走到你腿里觉得重了,你就躺下,毒性自己会发作。那人说着就把杯子交给苏格拉底。他接过杯子,非常安详,手也不抖,脸色也不变。

这时候,他已经冷到肚子和大腿交接的地方,他把已经蒙上的脸有露出来说,克里,咱们该向医药神祭献一只公鸡。去买一只,别疏忽了。

如果说精彩的辩论的全书的高潮,那上面的两段话无疑也是整个事件的另一个高潮。当喝毒药的动作完成和话语的结束,就说明这个故事以这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对于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句遗言,有人认为是服毒后的一句呓语,但杨绛先生采用的是世界认为最普遍合理的解释,即苏格拉底不愿疏忽当时希腊人的传统信仰,同时又表示他从此解脱了一切人间疾苦。我认同这样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视死如归,对哲学无比信仰的形象相呼应。

漫长的对话篇结束了,苏格拉底用理论和自己的实践,践行了灵魂永存不朽的观点。有人说,要想哲学入门,必须看着本书。然而这本深奥而难懂的书本,我看第一遍的时候确实一头雾水。后来掌握了一定的看书技巧,并做好笔记,慢慢地,找到阅读和学习哲学的感觉。学习哲学让我思考得更多,更深刻。心里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对于了解事物本质的渴望与追求。这是一个经历成熟的过程,然后仅仅拥有哲学知识而不加以实践的话,这些先人挖掘出来的道理最终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毫无意义。所以,我想在悟出一些哲学道理后,好好地、纯粹地照料灵魂。让内心也充满喜悦、和平和爱。

读《路过幸福》有感 篇12

幸福是什么?幸福也许是快乐, 也许是感动, 也许只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简单的动作。文章的作者写到“不必选择伤感的风, 不必选择多晴的雨, 不必选择朦胧的月亮, 不必选择昏暗的黄昏。人生百味, 可以选择的有很多, 你可以选择挑战, 也可以选择幸福。”是啊, 人生总有太多的选择, 怎样度过人生是自己的选择。有人选择快乐, 有人选择痛苦, 有人选择消沉, 有人选择让自己发光发亮。但我想说, 我愿选择幸福。文章中的幸福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在作者的笔下, 却是显得如此的幸福。有家人, 有同学, 有最好的朋友, 他们用一句简单而温暖的话语就能让人沉醉在幸福的喜悦之中。

人生百味可以选择很多可在以前我却选择了痛苦, 比如与同学之间的不愉快, 与家人闹别扭, 这许许多多的事让我感觉不到幸福。我曾经对自己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 我不会选择现在。”而现在的我, 在读过《路过幸福》之后想了很多, 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最纯洁, 没有一丝隐藏的幸福, 让我体会到了人间处处有幸福。我也明显地变了, 变成一个活泼、开朗, 懂得享受幸福的女孩。我有家人的关爱和保护, 同学的支持, 我们欢声笑语, 我们共同进步, 这就是我为自己找到的幸福。只要你懂得去观察, 去发现, 去记载这样的幸福, 那么, 你就拥有了真正的、最纯真的、最感人的幸福。

也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还会遇到无数的困难, 但我不会因此而消沉。我会永远选择让自己幸福, 让我周围的人也会因我的幸福而幸福。

朋友们, 如果你觉得不幸福, 那就请多去观察、多去体会、多去发现, 幸福其实就在你身边。

上一篇:这样的人让我敬佩初二作文550字下一篇:工商系统开展三治三提专项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