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9篇)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理性思考和必要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容易倾向于外在的、强化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在要求与精神需要,这导致教学功利化、教学策略不合理、教学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的取得则是以师生身心的疲惫作为代价来换取学生分数的进步,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丧失与教师普遍的职业高原现象,大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些有价值的建议。

1.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

“专业”在广义上是指一门职业,在狭义上是指某一学科或门类。学习,是教师自主推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向谁学习(1)向专家学习。全国各级、各地的课改理论专家、教育教学管理专家、学科教学教研专家,是我们进行理论学习的主要对象。(2)向同行学习。同一备课组,同一教研组,同一年级组,同一学校,同一省市,不同省市,凡从事教师这一专业者,都可称之为同行。(3)向学生学习。“教学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学生本身就是一份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自然也就可以成为教师的学习对象。

第二,学习什么(1)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这是从事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前提。(2)学习课改理论知识。教师要掌握那些通用的基本的课程改革理论,以从整体上加深对新课改的感悟。更要认真研读一些学科领域的理论专著,以更好地把握在新课程背景下所任教学科地基本要求。(3)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三,怎样学习(1)读书。这是最传统的方式,因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所以常常也是最有效的方式。(2)上网。网络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学习的平台。(3)研修、观摩。参加网上研修,参加各类研讨会,参加或观摩优质课评比等,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师那里都能找到可取之处,任何经验、教训、体会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4)反思。让反思总结,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蓦然回首之间,成败得失处,已然寸心知。

2.教师必须把握教学方向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必须执行的法规性文件。就其主线而言,教学中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施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死板、教条地套用其中的条条框框。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更为重要,在运用时应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教学的最初设计上实现课堂有效性,做到低起点、高标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真实目的。所以不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观全册、全单元教材,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弄清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单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构建自己的教学思路,编写好教案。

3.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优先记忆那些有意义的、与已有知识或体验相关联的信息,如果信息没有意义和价值,大脑找不出任何记住宏观世界的理由就会抛弃它。学生更倾向于关注和学习有趣的或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个体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得到的信息与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就会意识到差异和矛盾,形成好奇心,并改正

不和谐的活动。所以知识的呈现逻辑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教师要重视知识呈现逻辑的设计,从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出发,寻找最佳的知识呈现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学习动机。

例如,浓硫酸稀释的教学一般为教师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教师再进行操作要点的总结,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教材注意事项。而有的教师将知识呈现逻辑改为先让学生猜测浓硫酸加入水中和水加入硫酸中有什么不同,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进行假设,然后教师再进行实验演示操作,最后让学生进行稀释要点和注意事项的总结。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知识的呈现逻辑为“学生思考假设——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析——学生总结”的效果好于呈现逻辑为“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分析——教师总结”的效果。前一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培养一种科学的分析思维,这也就是科学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

4.教师要适当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节理想的课题应该是安静而有活力的课堂、体现人文精神的课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教师应首先注重垂炼语言,避免啰嗦。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理论在高中阶段无法用实验验证,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果我们在授课

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用生活中常见或易于理解的现象进行恰当的比喻、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标新立异地设计好导入环节,使一堂课一开始就收到先发制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化学”,用“化学”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体现出“因材施教”。教学全程要用爱心营造学习的氛围。在课堂上用微笑去教学,学生答对了,给予表扬,学生有了错误,给予提醒。

课堂有效性是一个相对的价值判断,一节成功的、有效的课可以这样看:课堂中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其他人(听课者)听的专心;下课时老师有成就感,学生有收获感,其他人(听课者)有收益感,足矣!

参考文献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对于教师来说,让每一堂课都变得高效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在每天的研究当中,绞尽脑汁地思考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无非是想提高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感,让他们悉心听讲,能够自主地研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和形成所期望的素质。教学艺术性非常高,成功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设计这样的场景,选取那样的材料,准备什么仪器设备,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预想学生们会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能突发哪些情况,课堂上要求学生去做什么,如何促成学生学习得有效。学习是为了出成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要了如指掌,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要胸有成竹,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力所能及,从本质上促进学生喜欢学习,提高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深思熟虑地对问题进行研究

教材的内容非常合理,在信息总量方面控制得很好,以前的教材有一些和生活种脱离的理论,还有对一些理论难于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偏难,并且缺乏太大的价值。新教材将这些内容全部删除,以新的面目出现,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的成功率。教师要严密关注教材的改革,领会改革的意图,我们碰到过这种情况: 有的就是担心教材内容过于贫乏,根据个人之见对教学进行了补充,这样的结果加深了难度,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的疲惫不堪,教师认为讲到位了,完成了教师自己的责任,他自己感觉到有成就感,实际上只有劳苦,有的学生学的心不在焉,有的学生根本就学不懂,因此而忽略了本应该能够牢牢掌握的知识,到最后事与愿违,谈不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举例来说,进行酸、碱、盐这部分内容集体备课,对酸、碱、盐三者的通性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认清它们的相互关系,记着补充一些离子反应规律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学得很轻松,只要把这些知识牢固地掌握,就可以据此去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有的教师则过于担心,他们考虑到知识范围过于狭窄,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甚至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了很多训练,以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上恰恰相反。淡化概念强化探究过程,增强实际应用性,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舍本逐末,必然徒劳无功。

三、动态的教学随机应变

根据教学习惯,我们处理好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此进行分析写出教案。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情况,决不会按照我们的思路一成不变,学生们会产生大量的疑问,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要据此纵观全局来运筹,而是要考虑周详,写教案时要缜密地进行分析预设,教案一定要设计的有弹性,留有补充,写教案要考虑的面面俱到,执行教案则要游刃有余,尽情发挥,不能受静态的教案限制。教学是动态的变化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够机械不变,达到这个要求并不难,天长日久熟能生巧。掌握课堂上某些变动性和复杂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原本生态。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个教案,即便仍然是相同的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节,出现迥异的教学效果。一个环节和另一个环节之间怎样过渡,怎样衔接,要了然于心,针对难点和重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素养,做好分层教学,要学习中国的绘画艺术,留有一定的空白,针对出现的情况,采取积极的方式,使教学更为有效。

四、采取探究式教学

知识分为三大部分方面的内容,即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前两种对人形成各种各样的能力有相当的帮助,后一种知识知是一种辅助,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大部分的教学都采用了陈述的方式和手段,以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作为辅助,这样产生了很大的弊处,如果单纯的提问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很流利地回答,如果把这个问题给予一定的变化,改变了提问方式,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们动脑筋的时候,学生就会茫然无措,不知其所以然了。比如,学习过程当中,了解了CO2和Na OH会产生反应,化学方程式自然也心知肚明,然而换个情景: 问Na OH为何要密闭保存学生搜肠刮肚不知道如何作答,而若是要设计实验证明CO2与Na OH之间发生了反应就难上加难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学过程当中就要回避陈述性教学,而要开发学生的思维,采取探究式教学。不是简单的提问题,而是巧妙地提问题,要给这个问题一定的条件和限制,让学生们把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让他们不要变成知识的容器,而要变成知识的加工厂。要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学会分析和综合,学会推理和考证,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同样的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解决方案,哪一种方法更科学,要不断地去论证,对于知识的结构要一清二楚,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彻底告别传统的落后的机械学习方法,让学生去同创造性地学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认真地研究教材,对“活动与探究”给予高度的重视,学习就是学生的工作,要热爱学习,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地观察,繁复地实践,重视资料的收集,缜密地阅读,热烈地讨论,科学地总结,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五、注重教学评价

独特、及时和富有创新的评价对于教学意义重大。学生得到了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真诚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评价本身实际上是师生互动、理解和交流的方式,是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极佳的策略。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部分。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无声的动力,会无形中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有好的评价导向,学习的有效性尤其能够得到体现。好的评价导向,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别优劣,目的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质,发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注重教学评价,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学生的起点,作为原始的一个教学依据; 第二,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速度,以便相应的安排学习。第三,要考虑到特困生的情况,给予特殊的引导。这些环节异常重要缺一不可。根据教学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成绩,弥补他们的不足,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树立榜样,让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有参照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个教学阶段都要作出评价,以便及时参阅、考核、审查。从总体上把握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确定后续教学起点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为教学竭尽微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应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善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成长,不断努力克服一些客观条件不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围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探讨了如何促成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之后对问题的研究进行诠释,接着提出了动态的教学和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最后以注重教学评价终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6-004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6.02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苏教版教材中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学生初中化学基础不好等困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

“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较大程度的获得所需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尤其应注重课堂教学,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争取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在实施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指备课前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掌握教材,即理解新课标的要求、理解大纲的要求,不要超过教学大纲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减少过高预设;弄清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好必修及选修知识之间的连接,减少盲目讲解;了解学生能力现状,不要过高的要求学生。

其次,教师的角色要转换、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次序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中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即(1)课堂教材的知识体系:整个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演变顺序;(2)学生认知体系: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思想活动过程,一般遵循从具体易于了解的基础知识再到抽象知识、由表面到内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3)教师的教学体系:教师教学不是按照教材体系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预设的顺序,根据学生的思维顺序,适当的对内容调整。

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打造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热潮下,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有效课堂势在必行。

1.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对于学生,刚接触到新问题,内容较生疏,考虑时间较长。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这样提高了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2.提高课堂讲解的有效性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主要是大纲要求的,重点、难点、考试内容的热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以及学生的易混淆、易错误的知识点。具体讲每一个问题时,应注重讲出解题思路,争取一题多解,总结出解题方法、规律,并且指明注意事项。习题讲解时注重变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要就题论题,应重视例题规范解答,题的深化变形,以及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电教手段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多了解与之有关的知识,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使用的这些多媒体中,笔者认为最具实用性的工具是展台,展台非常方便地展示本节课的内容提要、重难点、课堂小结、思考题、习题及答案等,使用展台可以不需要学生再上黑板板演。课堂上学生在座位上做作业,老师在教室内巡视,既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个别指导,又能发现学生作业中普遍的错误及独特解法,拿到展台上展示,师生共同分析、欣赏,方便、高效。电教设备应用于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使用课件教学。对于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创设高效的课堂提问

问是师生在课堂学习中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要做到课堂提问的高效,我们最好在平时熟悉学生的性格,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到底掌握得如何,上课提问应该课堂上有预备的提问人,不能无目的的漫天提问,应该有目的讲解提问,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高了。

高效的课堂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不是问题具有随意性,而是要求问题应该在大纲要求的范围之内,尽量让学生多动脑筋,多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写好教学反思,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

虽然精心备课,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缺失,所以课后应该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认识,重新思考,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新意,效果更好。反思应从以下几个角度:

1.本节课的收获

反思一节课中学生得到了什么?教师受到了什么启发?对于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中的机智,学生独特的见解,创新之处,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同时精心思考,写出教学的更新设计。在以后的教学中实施并经过不断的充实和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完善。

2.本节课的感悟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师在瞬间爆发出的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见解、想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还应记录下来,为自己的教学锦上添花。

3.本节课的失误

在整堂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总会有不适合的地方,我们对于工作中的缺漏要及时反思改正,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坚持写教学反思,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教学讲究有效,有效教学也是我们老师送给学生的最珍贵的礼物,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化是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制定符合学生认制知规律的教学方式,力争做到教学中减时增效,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出版社,2008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作者:周红卫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1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1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量。

1.2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

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1]

2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2.1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2]。

(1)上好绪言课,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3)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户地里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2用情景导入新课,设计有效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学习

新课的导入虽然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成功的课堂开头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所以讲好每节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

用了提问导入、直观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联想导入等方法,把抽象乏味的化学概念用形象有趣的比喻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例如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化学式新课导入——直观导入法(多媒体展示个人身份证)【导入新课】中国人口有十几亿,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从身份证上能读出代表个人的一些信息。而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就有3000多万种,那么每种物质是不是也有各自的“身份证”呢,以便我们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化学科学家,终于人们统一了认识,“化学式”就是物质的“身份证”,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

2.3进行分层教学,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面对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使得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农村学校,这种差异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从而大面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篇5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讲授”——讲的精一些 1.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因为能够更好地剖析课标与吃透教材,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优化的教学策略等,是教师协作探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集体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如:在备《空气》这一节内容时,对物质的分类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怎样让学生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呢?在集体备课时有一老师提出:增加一个演示《白糖与铁屑的混合 》的实验,将白糖与铁屑混合后,再将磁铁放在混合物的上方,学生可观察到磁铁将铁屑吸引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更加能理解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2.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我们应该在备课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备好学生。备学生主要是针对两个层面: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现有学习障碍两个方面。老师要认真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然后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等情况,在对不同班级的授课采取同课异构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必要的 “讲授”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讲授第四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这一规律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①原子对于原子核来说很大,离核越近的空间越小,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少,离核越远的空间越大,所能够容纳的电子数也越多。②比喻,同学们在不足一岁前,由于生活能力很小,总是在父母亲的身边,生活的空间非常小;上幼儿园、小学后,由于生活能力强一些了,生活的空间也大了一些,在父母身边的机会少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活能力不断增强,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离父母亲也越来越远。由此使学生理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

二、有效“提问”和“讨论”——问的巧一些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在备课、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换位思考,预想学生的提问,教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会想哪些问题?”。“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质疑,对学生采取“微笑、激励、共鸣”,促使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问题情境:

1、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2、通过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时,可利用学过的“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提出:其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续的遐想中。

三、有效“实验”——做的美一些

1、不断地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

一般而言,教材中的实验比较典型,这些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与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进度的问题,会把一些基本的演示实验省略不教,上课就是纸上谈兵,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停留在理论的表层。既然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就谈不上实验结论的推导,科学的思维品质更是无从谈起。只有学生真切的体会实验的发生和过程,才会理解物质之间的变化,才会开始学会学习化学,如果只是口说无凭、甚至用一些多媒体的手段达到简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学生便对学习丧失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化学教师的作用除了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更在于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四、有效“反思”——想的多一些

因为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教师进行的教学反思,要回顾课堂中的不足和亮点,及时总结,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效果。

1.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身为教师一直在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是非常关键与必要的,反思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①预设教学效果很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很好;②预设教学效果很好,但实际教学效却不好③预设教学效果不好,而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好;④预设教学效果不好,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教师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分析自身属于哪一种,然后剖析其中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然后找到改进的方案与措施,唯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教师课后的听课反思

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之一,就是在听课反思中发现教学的种种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策略,更好地组织有效教学。因此,教师可以进行本学科听课,也可以跨学科听课,不断地进行听课反思,积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然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一)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必要的 “讲授”是不能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离子键中离子键的概念: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学生容易把相互作用理解为相互吸引,解释相互作用时我是边演示,边讲授‘当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存在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

(二)有效“习题教学”

首先 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全面剖析,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中的迁移能力, 以及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 也是中学化学教育评价的趋势。其次, 教师要将习题的处理和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 要将运用新知识的重要习题, 在课堂新知识教学后进行处理, 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巩固, 及时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共价化合物时,可以选择以书后练习题为例,分析并且引出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再者, 教师要对习题教辅资源进行筛选, 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 不要让习题牵绊教师的教学。有的教辅习题质量较差, 挂着新课程配套资源的字样, 内容却是原来教辅资料的简单重组。在新课程实验区, 教师按照新课程进行教学后, 学生不会做教辅中的习题, 教师不是对习题进行筛选, 而是将习题中涉及到的内容(新课程中不作基本要求的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补充, 这是不倡导的错误做法。

(三)有效“提问”

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建立和健全教育教学观念

哲学上常说,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 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观点同样适用在化学教育之中。好的教育教学观念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坏的教育教学观念则对教育教学非常不利。所以, 如果想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态度, 让教师们用严谨治学、不辞辛劳的精神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转变观念是个漫长的过程, 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成效, 但是对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化学老师主要是负责授课, 学生则是一味接收, 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 这对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地给予学生自主能动空间, 让他们发散思维, 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例如, 在进行水净化课程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因为实验简单, 容易操作, 风险也很小, 对于学生自己来说, 亲自做实验可以增强自己实验能力的自信, 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寓教于乐, 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知识让我们的灵魂变得丰满, 思想变得充实。但是, 由于以往教学的功利性, 过分追求学生在分数上的突破, 使得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的时候, 十分的不合理。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上也是毫无帮助, 那么, 我们究竟如何在教学方式上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这个问题可能是许多老师的疑惑,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认为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多增加欢乐, 例如换一种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做“水的净化”实验的时候, 一般老师都是将河水或者是江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 上课阶段, 学生觉得很乏味, 提不起兴趣。但是,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教学就不一样了, 例如, 在进行这节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河水或者江水倒入一个量筒之中, 然后利用棉花和玻璃棒来使得水变得清澈, 这个过程在节约时间的同时, 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觉得有趣多了, 也增加了他们对于过滤知识的一些想法, 拓展了他们的实验思维。

三、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

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了多个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构成和完备程度, 大部分被调查学校的化学教学设备都存在明显不足, 或者是设备器材老旧等问题, 这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不利。化学器材是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 器材不足或者是器材老旧, 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 老师无法演示化学实验, 学生无法亲自尝试使用化学器材, 这些都使得化学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缘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化学课堂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都很清楚, 化学教育是一门既动脑也要动手的课程, 单凭借一本课本想要学好化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 目前学校里完善和加强实验硬件设施应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笔者认为, 在完善和加强实验器材上, 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化学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对于老旧器材应适当予以处理。

2.保证学生人手一个化学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化学实验。

3.做好维护化学器材工作, 使化学器材能够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化学器材的完善和加强管理,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这也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 学校要想实现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做好这一点。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一、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也是奇妙无穷的,当把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与丰富的生活的联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引起他的激动和兴奋。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与我们教学联系非常密切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既是和谐的愉悦的又是矛盾的疑惑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两杯一浓一淡的果汁,如何知道哪杯浓哪杯淡?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我又拿出两杯白糖水,问哪杯浓?哪杯淡?这时有同学小声问:“能尝尝吗?”我回答说:“当然可以。”最后我又拿出了两杯化学药品溶液,问哪杯浓?哪杯淡?这下看和尝显然都已经不行了。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思维冲突进入了好奇的境界,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探究新知识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时,其热情犹如熊熊烈焰升腾,甚至感奋不已。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这种求知欲望,强化学生这种探求意识,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正因为这样,北大朱光潜教授在回答辽宁师范大学的一位教师关于教学的艺术时,意味深长地说:“作为教师,要牢记四个字:一是‘兴趣’,二是‘方法’。”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思维才会活跃,产生实践的动机和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1)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提出你的假设。

(2)选择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案验证自己的假设。

多种验证假设的方案的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需要又让学生,了解到验证假设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进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后劲。

三、在合作探究中,搭建成功的舞台,推动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很少利用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助互学。而合作学习需要的就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合作性互动,为课堂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将班级中学生按不同层次分成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成员中有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有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所有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结论或答案;有总结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有纠错员,负责纠正小组成员在解释或总结中的各种错误;有联络员,负责小组与老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我直接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学习或实验,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成功与失败。例如,学生分组探究钢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让学生在互动合作、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我坚持进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般以老师为主体,边讲边演示,学生只是边听边观察,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验的要领,但学生是被动参与,没有动手机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遗憾,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

学生只有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為、学有所用时,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才能较顺利地形成与发展起来。因此,在每学完每一章后,我都会让学生思考“通过一章的学习,你能运用学过的那些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大大吸引了学生再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愿望。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训练学习方法、三是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具体做法,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在高一的研究性学习中,我给全年级的同学上化学兴趣实验——配制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蓝瓶子实验等,也适时地开展一些化学用语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撰写化学小论文等。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

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化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金属钠是否也如此呢?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知道教材内容,知道问题所在能带着问题听课。可是学生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我觉得可以采取强硬措施,上课前用5分钟阅读文,可画出重点,再授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而问题的提出又能促进深入思考。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差别,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后,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概念的能力,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定义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Ag(NH3)2] OH →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知识做出全面的概括、总结、归纳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每一堂课后要小结,每一单元学习之后要进行单元归纳总结,特别在高三总复习中,更要重视归纳总结,如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类?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的有哪些组?同分异构现象有哪些?等,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间接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3、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练习一般以课堂练习为主,这样效率高,容易发现问题。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通过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和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不断巩固,反复练习的作用。如在上课时,可设计一些跟踪性的选择题、填空题,穿插与新课之前或之后,让学生回忆巩固。每单元结束后,都要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高的典型习题反复进行讲评,设计一些针对性习题布置给学生,纠正错误,以求落实。另外,让学生对练习自我分析、整理实验报告、自编、自解试卷、一题多解的思考,以及某一基本实验进行相互操作的考察等等,都会起到巩固和深化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上一篇:看图作文变废为宝下一篇:二年级寒假作业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