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1

宋正富

一、说教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7页8和9的加减法应用。是8和9认识后的继续教学内容,是对9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悉掌握。二,说教法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的方法熟悉8的组成(师生互动方式),9的组成(学生两人一组互动);

2、直观教学运用,将书中的教学内容用PPT幻灯片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的指导。

3、运用身边的事例来学习、巩固教学内容,激发兴趣,体现数学的服务性。

三,说教学流程

1、数数引入:0,1,2,3,4,5,6,7,8,9

即复习又进入学习内容,体会数的顺序(序数)

2,游戏:师生出手指和为8,复习8的组成,学生之间出手指和为9,复习9的组成。

3,进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一:8只鸭子(8-3=5)看图明意,知晓“?”的意思(2)出示图片二:小猴玩耍图(2+7=9)看图明意,知晓“?”的意思(3)出示图片三:小鹿和蘑菇,知晓那种情况用加法计算,那种情况用减法计算。

4、巩固运用:出示图片四(踢足球)得出:7+2=9 9-2=7 2+7=9

9-7=2

5、出示8和9的分类图片

6、检测题出示,学生演示,教师评价

7、课堂总结(读一段话:我们学习了----,知道了--)

8、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图意,不能正确的将条件和问题有机联合。2,对于题中的问号也是不能说出含义。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2

这一节课有学习的基础,在前面已经学了2—7的加减法,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三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说用加法列式的三句话,在优生的带动下很多小朋友会说,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说说减法的三句话,并列式,说说每个数字的意思,师生共同强调减号前面是总数。完成例题教学后,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做试一试,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在此又提问怎么想算式的得数。后面的练一练就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了。

大班数学活动:9的加减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加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大胆回答问题和表答自己的操作结果;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有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9以内的数字和加号、减号、等号卡片每组一套,停车场应用题每组两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停车场的管理员叔叔生病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管理停车场,小朋友们愿意吗?”

播放汽车鸣笛音效,师:“小朋友们听,有车来了,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观看幻灯片,学习9的加减。

1,理解9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看,现在停车场来了几辆车?我们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又来了几辆车?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现在停车场内一共有几辆车?用数字几表示?” 幼儿回答完出示符号“+”。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有趣的符号,它的名字叫做“加号”,请小朋友跟老师念一遍。小朋友们在平时有没有见到过加号?你觉得像什么?(方便幼儿记忆)小朋友们记清楚了吗?3辆小汽车加上6辆小汽车等于9辆小汽车(教师手跟着指图),等于小朋友们觉得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老师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符号,出示“=”,小朋友们跟老师念一遍“等号”,小朋友你们觉得等号像什么?你们都记住了吗?等号我们要把它放在3+6和9的中间,表示符号两边的数字一样多。” 连起来就是

+

=

3辆小汽车加上6辆小汽车等于9辆小汽车

2、理解9的减法。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

“嘀嘀”咦,什么声音?(原来有3辆小汽车要开走了)原来停车场有9辆小汽车,现在开走了几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现在停车场还剩下几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9辆小汽车开走了3辆还剩下6辆小汽车,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介绍最后一个神秘的符号,出示“—”号,小朋友们看,你们觉得这个符号是什么?老师来告诉小朋友们这个符号叫做减号,小朋友们记清楚了吗?减号的神奇之处就是它可以把数字变少,所以停车场的9辆小汽车减去3辆小汽车等于6辆。(边说边指相应图片)

三、动手操作,再次巩固9的加减

小朋友们都学会怎么计算小汽车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两到三人一组,老师为每组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个停车场,小朋友要根据停车场的小汽车数量贴上对应的数字,并且要用上我们刚学得加号减号和等号,每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出结果,答对了管理员叔叔就会奖赏给聪明的小朋友每人一朵小红花。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开始吧!

幼儿计算老师下去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计算完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自己的停车场里小汽车的数量,答对了给幼儿奖励。四,活动自然结束

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5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 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二.游戏“抛硬币”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三.购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旧有的教学方式,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板书:7+2= 2+7= 9-2= 9-7=)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2+6= 8-2=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5+3=( ) 3+5=( ) 8-3=(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老师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主动、自由的争论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归纳意识。]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计算:7+1=( 8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我想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三、小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四、学以致用: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明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8和9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7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8,9的加减法的练习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8、9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8、9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及会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大家先来回想一下,如何又快又准确的计算8、9的加减法?(提问2~3名学生)。

对,在计算8、9的加减法时,可以按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按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大家算正确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用小朋友喜欢的方法,来上一节8、9的加减法的练习课。(板书:

8、9的加减法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练组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9各数的组成.)

对口令: 练习2~5各数的组成。

口答: 7的组成有哪几组? 9的组成有哪几组?

打手势: 练习6和8的组成。

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4题。

(2)瞧!可爱的小兔来了,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几只吗?(出示课本练习十一的第2题)

这是一道统计的趣味题。

先仔细观察图,可以数数,可以提问题,可以说说它们在做什么。请你数一数。(根据表格要求,数棕色的和白色的各有几只)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提示:看着数完的数比较大小,不必再重新数了。)2.综合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3题。(课件出示13题的图)图上画得是什么?(小丑帽和小丑)小丑帽和小丑比谁多谁少?(小丑帽多,小丑少)你是怎么看出来小丑帽比小丑多的? 引导说出:把小丑帽和小丑一个一个对应起来比较小丑帽有多余的,小丑没有多余的,所以就知道小丑帽比小丑多,也可以说小丑比小丑帽少。

让学生在横线上填数并订正。

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答出: 小丑帽比小丑多2,小丑比小丑帽少2。)还有不同的比较方法吗?(可以先数个数,然后比较数字的大小)3.提高练习。

(1)练习十一的第7题。

拿出0至9的数字卡片。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8?两人一组,边拿边说算式,互相交流。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9?小组合作找到算式写出来,看哪组找得多,有什么规律。

(2)练习十一的第6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把左边的8只小象圈起来,给从左数第9只小象涂上颜色。

2.看谁算得都对。

3+5=

8-4=

0+9=

9-5= 2+7=

8-2=

9-6=

3+6= 8-5=

8-0=

9-3=

4+5= 3.在○里填上“+”或“—”。

4○5=9

9○1=8

9○5 =4

8○2=6 4.☆☆☆☆☆☆☆☆(1)一共有()个☆。

(2)把左边的5个圈起来。

(3)把从右边数起的第6个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综合:

5.看图填空。

6.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2.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

四、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做了大量的练习。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变“知识给予”为“教育交往”,变“教程”为“学程”,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各有所得。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生活实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主要过程设计: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一、成功之处

本节课突出了三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即以实物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迅速调节到积极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认为同类型的`单项式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同类项概念,又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同类项概念进行辨析,这样可充分揭示同类项概念的内涵,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活动8]先是提出“3个人再加5个人得多少个人?”这一通俗易懂的问题,而后进一步提出“3个人再加5张桌子得8个人?还是8张桌子?”这一看似有些荒唐的问题,实际上却突破了合并同类项这一重点难点即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合并同类项时,只能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节课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活动设计,从实物分类、引出概念到概念辨析以及课堂小结无处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课程理念。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需要完善之处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 篇10

荔城一中,钟玉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并一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项数会减少,这样多项式会得到简化,同类项的概念是判断同类项的依据,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是同类项的本质特征,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数的运算律“分配律”,“合并”是指同类项系数相加,把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系数,要保持字母的字母的指数不变。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感受“数式通性”和类比思想。

自我感觉亮点

1、通过创设情景,分水果,分房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判别同类项的要点,符合有两个相同,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符合有两个无关,与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排列顺序无关。并及时巩固同类项的概念。运用类比思想4只公鸡+2只公鸡=6只公鸡,导入合并同类项4a+2a=6a,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数的运算律“分配律”,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通过练一练,熟练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在例题学习中,师生合作交流,找出同类项并用彩色线条作出标记,让学生正确辨别同类项后,运用交换律,结全律,分配律合并同类项,使多项式得到简化。通过学生的板演展示,让学生发现问 题和更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

存在问题

1、不敢放手让学生先做题,通过做题找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导致部分同学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论依据“分配律”理解不深。

2、设计的提高练习,形式不够丰富,应该增加一些易混淆的式子让学生争辨,如3x2yn+1与-2y4xm+2

求m与n的值等。

3、当学生学习的热情较好,尽量不要求学生齐读书,这样作用不大。

4、学生出现如下的错误

上一篇:马哲试卷下一篇:客车转让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