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精选16篇)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学知识:代数: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几何:直线公理,线段公理,角。优生学习兴趣较高,学习积极主动,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学习方法。部分后进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提高数学成绩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督促。对这些学生,我将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其树立信心,并做好考前辅导工作。

二、预定目标:

为了更好的检验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进入区前十名。

三、具体措施:

1、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效率。

2、增加“同头备课”,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安排复习内容,改进复习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提高。对优秀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增加习题量,开阔视野,进行拔高指导,多练习综合题。对基础薄弱生,首先理顺思想、树立信心,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适当降低要求,基础知识必须人人过关,老师对他们要倾注足够的爱心,不急不燥,有了进步多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课前增加双基训练,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5、课下多鼓励优生做拔高题,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6、充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抓紧一切时间找后进生,实行单元过关制,真正做到“节节清、段段清”,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7、组织“一帮一”学习小组,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互相讲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优等生来带动学困生的学习。

8、将目标检测和课外练习中的各种题型进行总结,分题型进行复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理论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相联系,

(3)注重开放性试题的研究。

计划三:初一数学复习计划

第一章有理数

复习重点:

1、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乘方的概念、表示及符号法则是重点。

复习难点: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突破重点难点:

1、数轴的建立以及利用数轴建立起来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学习本节的关键。

2、有理数的加法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以及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算式省略加号写成和的形式是本章的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也是难点。

实际操作:创设实际情景,借助数轴分类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关键把握两点∶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突破该难点。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新的运算,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定义及运算符号,乘方运算可归结为乘法运算,关键在于让学生搞清幂、底数、指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复习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次数的概念。探究发现同类项的特征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写出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合并同类项及应用。 本章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知识由数向式转化,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确定比较复杂的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时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点:

(1)加强直观性: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

(2)注重分析:在剖析单项式与多项式结构时,借助变式和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处和判断易错处,强化认识。

正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理解成整体。正确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加减法的练习实际操作: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复习重点: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议程,从而解决问题。

突破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的处处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有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一元一次议程等学习过程中,应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充分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未经要求,加强数学一现实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实际操作: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解。

第四章平面图形的认识

复习重点:线段及其中点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度分秒的互化,两条掉线的位置关系的意义及其性质。

复习难点:直线、射线、线段、角等几何概念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还有问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解题时,要全面考虑,时需分类讨论,分类要按统一标准进行,做到不重、不漏,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几何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如“有且只有”的含义。能做到既能看图用简章的几何语言叙述,双能根据简章的几何语言画出相应的图形。

突破重点难点:1、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性地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2

一、理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已经存在的知识更为系统与网络化.平时在教学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作答,而有些学生却一筹莫展,这是由他们的认知结构与水平有差异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达到知识结构的最优化.

有效课堂交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与交流,顺利地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有效课堂交流的复习课策略实施过程

1. 课前问题生成,使复习形成问题的聚集

作为本节课的先导,学生提前完成教师下发的“问题生成单”.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内容,在完成题目时,有困难的学生会主动查资料,进行自我查漏补缺,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过程.然后,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有哪些体会和感想,这是对信息深加工的过程,进入理性化阶段.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

问题生成: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

如果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请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写出你求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

探究1:据中考阅卷老师统计,有约50%的学生求出了方程的解,约20%的学生没有写出求解方程组的方法.你认为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们忽略了什么?

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探究2:假如此题变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问鸡兔各几头(只)?”请你和同学们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你能求出它的解吗?

探究3:假如此题变为“今有鸡兔同笼,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又有什么发现?

探究4:对于本题的方程组,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探究5:请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_____和_____.它的基本思想_____.

这些问题以一个情境为线索,却覆盖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概念、解法和数学思想等知识要点,题目容易又典型,便于学生巩固与作出总结.

2. 课中民主对话,让思维在交流中增值

小组交流时一般每小组4~6人,大家互相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在各小组间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即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

例如,方程组这节复习课,教师布置课堂交流,有一组同学在探究2题的结论时,加入了两组答案,使得本题的解有36组,我便提示他们应该从实际意义考虑问题.另一组同学在分别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探究4中解法外,通过组内交流,发现可以先把(2)式整理成x+2y=47再解答会更简单,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动向,抓住思维的火花不断加以鼓励.这一过程,学生全面参与,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作用.最后各小组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3. 及时归纳小结,让知识在梳理中系统化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讲解对这一题目思考与解答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更正与建议.而教师则对学生的讲解给予鼓励与肯定,当有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不同想法时,则通过引导加以澄清.最后笔者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本章知识的架构图.

通过对一道中考题的分析,即激发了学生对中考题探秘的兴趣,又通过探究题的逐步分解,使学生梳理了知识要点.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自我效能不断增加,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又通过各小组讨论和补充,形成对数学内容的共识,总结规律,其中包括解题策略及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4. 适当拓展,让思维在深化中升华

在学生建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教师提出更高层次问题,同样组织各小组讨论,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请你根据消元的思想方法,试着解决如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相信自己,你能行!

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已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新的问题中的不同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再与本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很快,学生举手发言.第一小组由(3)-(2)得x-2y=-8(4),先消掉z,再由(1)-(4)得y=9,回代入(1)求得x=10,再回代入(2)得z=7.立刻又有学生提出由(1)变形后,代入(2)和(3),先消掉x.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自告奋勇地举手发言,在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转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得到拓展.

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教学 提高 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现在很多七年级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设置有趣情境。

七年级学生是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所以,教师要一定要在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多下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就应该设置一个好的情境。我们只要善于设置一个好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发现这些知识,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所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快乐中接受数学。 例如,在讲《有序数对》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 带学生看电影给他们 发三种电影票如第2排第4号,(3,5),第一排 让学生主动参与,亲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通过“由点找有序数对”、“由有序数对找点”的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学习数学,体会学习的快乐。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提高数学兴趣 。我们的课程应该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探究课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学完图形平移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学完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后,让学生实地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自己画图,设计测量方案。

再如,学习“线段性质的应用'时,可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相同的正方体的盒子再顶点标上字母。上课时,先提出问题: “你们帮助蚂蚁设计一条最短的路线吗?”①若蚂蚁在顶点A处,他要爬到顶点B处寻找食物,走那条路呢?② 若食物在顶点C处呢,可以怎么走?有几条路?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正方體的盒子动手操作,并鼓励同桌或前后桌讨论。经历了动手实践后再提出探究性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走吗?你们能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说明呢?”让学生讨论后总结,从而把实际操作提升到数学理论,进而指导实践操作。

三、展开适宜评价,保持数学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

1.注重及时的过程评价。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值得表扬。对许多的“第一次”给予肯定。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给了全班同学以导向。基本的原则就是以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优点、促进进步为宜。

2.实施延时课堂评价.数学课堂即时评价并不是单一的,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采用延时评价和即时评价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我认识到,延时评价尤其适用于学习的弱势群体,在对他们评价之前,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揣摩、体验,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思维,再给予一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这些学生而言,比即时评价更有价值和内涵。如有的学生表达时,由于紧张或一时语塞或说错时,老师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这个地方再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用委婉的语句指出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益。3。注意实施多渠道评价,营造乐学的浓郁氛围。以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完全操纵在教师手上,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还是学生自己及同伴。因此,学生自评、互评是十分必要。注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相互评议,能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如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板演都可以先让学生去评价是对还是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给别人一次评价也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3.进行多层面的奖励评价,强化学生的闪光点。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多层面的奖励评价,比如定期评选作业完成最佳奖、思路最奇特奖、书写最认真奖、进步最快奖等等。这种多层面的奖励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可能。将时时激励他们对于数学学科投入更大的热情,数学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也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七年级数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 篇4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使学生在期末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年级部特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

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二、复习重点

1、第一章:有理数的运算。

2、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3、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

4.第四章: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问题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单元复习,专项练习相结合,同时综合测试

2、单元复习方法:由年级部教师分工负责,将单元重要知识点及考试重点集中于一份单元试卷上,由任课教师穿线同时进行复习

3、综合测试: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结课时间:12月14必须全部结束新课。

复习第一轮:系统梳理各章知识点,并将对应知识点的典型题目出成试卷,考练结合。在这部分以基础知识、基本题型为主,重点让学生回顾各章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时间:12月15日:第一章

12月16日:第二章;

12月17日:第三章;

12月18日:第四章

第二轮:专项综合练习,以考代练。依据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学生在分章节复习中出现的的问题进行综合测试。难度偏低,以巩固各章知识,形成综合解题能力和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主要目的。在订正试卷中以学生自己改正,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的形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纠错能力。

时间:12月21日: 计算综合12.月22日:应用综合第三轮:查找典型错误,弥补知识漏洞。主要针对学生在第二轮检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性错误,再出综合小卷进行训练或进行简单的变式练习。主要形式是抽出典型易错问题,出成小卷子(适当变式,不增加难度),订正完试卷后作为课上练习。

时间:12月23-24日

第四轮:实战演练。按教研室要求全体命题两套,配以适量提高难度的综合性题目,使学生增加考试经验,积累解题方法。本轮主要以提高为目的,甄别出能力型学生与

基础型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li 篇5

为了迎接期末统一考试,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以取得优秀的成绩,结合 班级学生情况及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对期末复习作以下安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1、第1章:有理数的运算。

2、第2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3、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题。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先分单元复习,再综合复习、测试二次。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试卷,第二天教师根据试卷反馈讲解,中间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严肃考分考纪,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分单元复习

第二阶段:综合复习、测试

1、综合复习、测试12、讲评。

3、综合复习、测试24、讲评。

五、复习过程和措施

(一)分单元复习阶段的措施: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学生。

(二)综合测试阶段的注意点

1、认真分析往年的统考试卷,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想,重难点,侧重点,基本点。

2、根据历年考试情况,精心汇编一些模拟试卷,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应试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3、在每次测试后注重分析讲评,多用激励性语言,不要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6

不知不觉的开学已经是近两个多月了,检验初一学生这一段时期学习效果的期中考试很快就要来临了。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试成绩的得来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复习指导的有效、得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根据学校这一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我们初一数学备课小组的统一教学方案,同时结合老师对教材的梳理、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制定周密详细的复习计划,以巩固学生的实际所学内容,增强数学基础方面的积累,提高数学的基础能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充分调动挖掘出来,使学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使整个初一年级的学习成绩有更高的突破。

初一数学的期中考试复习主要是针对七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知识点,仅一周的复习时间,一定要有一个切合实际且比较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实现我们预期的复习效果。复习目的:

1、巩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

2、引导学生认识初一数学试题的结构与模式,并学会如何积极应对。

3,逐渐训练中学应试的技能技巧,如考试应对能力等。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并运用数学复习方法。

5、力争提高数学科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是我们的目标。

复习内容: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部分,包括基础知识、书本例题、练习题等。复习重难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不牢固,部分学生考试作答不理想,数学思维能力较差;许多主观性的题目不敢作答;思路不清晰。

复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考试法,评析法。

复习课时:约6课时。

复习计划:

前三天:主要进行分章节单元复习

三位老师分工合作整理出、精选出各章节中的知识点,有系统地复习。后三天:主要进行模拟综合试卷并评析试卷

每个数学教师针对书本基础知识,按照自己对于期中考试的理解,自主命题一份模拟试卷,并在考后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评析。

复习措施:

1、主阵地在课堂内,充分利用好45分钟的上课效率。

2、课下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每天坚持10分钟小卷练。

3、每次基础知识练时将上次的错题重新练习。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7

有的学者认为, 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 是由数学而产生的认知性恐惧情绪;数学焦虑是某些人遇到数学问题时所产生的惊惶失措、无助、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数学焦虑是对数学情境产生的一种特殊焦虑体验;数学焦虑是由数学问题和情境而引起的病态恐惧症, 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急躁感等不良的情绪反应.还有许多研究者认为:数学焦虑是考试焦虑在数学中的特殊表现.他们将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理论移植到数学焦虑的研究中来.

个人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 是一种过度焦虑数学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的生理变化、行为表现、心理体验.它是个体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

适度的数学焦虑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数学学习, 如何积极化解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长期实践, 总结出以下七法, 仅供同行参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所以家庭的环境气氛和父母的文化素质、行为态度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次调查和访谈发现, 学习成绩差或纪律散漫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父母不和、父母文化素质低或缺乏父母关爱、父母教育不当等家庭.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建立一套提高家长文化素质的公共教育制度和设施.同时,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联系, 互相沟通, 互相监督, 共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气氛.

二、帮助学生剖析焦虑根源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 如果学生能把他心理潜意识的威胁清楚地暴露到意识层上去, 那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就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自己的过分担心不仅是没有根据的, 而且是有害的.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实现由传统的数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转换.这样, 学生才能自由地、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这不仅可以预防焦虑产生, 而且可以阻止焦虑的扩散.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信

先将导致过度焦虑的原因、消极的自我意识或紧张、自卑心理状态用书面语言表示出来, 而不至使这些原因留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保护性抑制, 然后想办法找出各种原因的不合理成分、不现实性、不必要性、对个人的危害、消除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今后的态度.这样对导致过度焦虑的各种原因加以消除, 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暗示技术, 当然这里的暗示并非直接对学生说“你不要怕”、“不要紧张”、“你能行”之类的话语, 而是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充分信心, 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 在个别辅导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时坚持多表扬, 少批评;多鼓励, 少指责;多帮助, 少埋怨.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让这类学生回答或解决与他们水平相适应的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 并在同学面前证实自己的实力.

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首先为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具体内容始终如一地向学生传授这样的观念: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 数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 学习数学出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 学习数学过程中人人都会犯错误的.其次教师要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学生心理间接地施加影响, 对学生抱有充分信心, 相信他们具有学好数学的潜质, 多表扬多鼓励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 多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成功.

五、有效调整学习策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水平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课外作业, 使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不过重也不过轻.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后, 应转移目标, 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 转移对原学习目标的注意, 在轻松活动的调节下, 焦虑水平会下降.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 就是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在1991年建议“应把数学课堂变成学习共同体”, 就是指在这样的共同体里, 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依赖, 共同享有学习资源,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共同承担失败的风险.这和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数学方式相吻合.事实证明,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创设人人参与的环境, 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 激发人人善求知识的欲望, 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由原来个人的竞争变成团体合作, 大大缓解学习的压力.

六、建立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元, 校风与班风是大气候与小气候的关系, 校风不正, 班风难正.因此, 治理校风, 摆正校风是基本前提;其次,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注意培养班干部, 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另外,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应做到多表扬, 少批评, 以鼓励为主, 当然少批评并不等于放松要求, 放松又不等于放纵.许多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是少批评引起, 而是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制度.最后, 应注意缓和班集体的激烈竞争气氛, 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紧张适度、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120-1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先让学生在正方形纸板上画,然后剪与拼,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问题: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几何知识分析特征,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表现好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類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具有的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期末复习计划 篇9

为了加强期末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落实好学习初的级部工作计划,力争学年末取得优异成绩,特制定本计划。

一、召开级部教师会

1、统一进度,“六一”前必须结束所有课程,确保各科顺利进入复习;

2、各科制定出适合本科目特点的至少两轮次的复习计划,第一轮确保课本知识的落实,第二轮综合模拟;

3、各科安排好所有任课教师的复习任务,按照科目特点,按照中考要求,分块到人,做到人人有计划,人人有任务,真正起到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4、认真研究前两年的期末试题特点,找规律,找方法,避免复习过程中走弯路,节省精力,有的放矢。

5、课前3分钟必须到班,组织好自己的课堂,准备好自己的课,真正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二、备课组长会

1、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担当的角色,真正能把一个组带到学校的前沿,成为学校的榜样,而不是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

2、制定好自己科目的复习计划,要详实,不虚假,操作性要强,不是应付,重在落实;

3、根据级部计划安排好自己的周考试题的设计,难度系数掌握在8:1:1;

4、要督促落实好平时的“基础知识落实表”,切实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

5、按照各自科目特点分好工,将责任细化到人,要让人人有活干,人人有责任,要让每个学科成员体会到责任和学生进步的快乐。

6、“每日一练”以基础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加上一个或两个附加题,针对优秀生,必须做。

三、班主任

1、加强期末纪律教育,坚决杜绝打架现象发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期末学习复习教育,多讲方法,讲复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做好复习计划;

3、课间一定要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坚决杜绝课间学生打闹、追逐、泼水、不进教室情况的发生;

4、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人走灯灭,及时关闭电源,人走关闭水龙头;要爱护公物,对损坏公物者要严肃处理;

5、班级管理要有计划性,切忌无头无序,要从“细、严、勤”上下足工夫做足文章。

四、具体周考安排

见附表(电子表格)

七年级地理复习计划 篇10

二、复习过程中注意借助地图这一重要的辅助资料来理解记忆。很多内容都可以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地图记住的知识点更为形象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不容易遗忘。尤其是综合题,包括读图题,材料分析题,连线题,填表题等。

三、针对所有的章节,该怎样复习,复习哪些内容,老师都要做复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复习的具体内容。

四、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应注意核实学生的改错。我发现有许多的同学对于一些试卷上的题目,我讲完了收起来一看,错的还是错的,空着的还是没填上。

五、强调学生复习的时候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现在有些同学很浮躁,打开书不知复习啥,或是一看都会,合上书漏洞百出,在一节课上对时间的利用率太低,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六、注意理解记忆、灵活运用。没事的时候翻翻地图册,然后看着每一幅地图在脑子里回想这一部分你都学到了什么,想不起来再查查课本,让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地图上,然后能够把知识系统起来。

七、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将以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为手段,结合本期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的筛选,突出学生的练,并在练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不同问题的分析和作答技巧和规范。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11

【关键词】七年级 数学运算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6-02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1.运算的准确度低

对运算法则、定理和公式的错误认识是导致数学运算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某种运算技能后,往往会忽视题目的本质,惯性地利用相类似的旧方法解答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运算的准确性,还影响了运算的速度。如:分数的运算法则理解错误:1/3+1/3=2/6,正确的运算结果是2/3;指数运算法则理解错误:a3·a3=a9,正确的运算是指数相加,即结果是a6;符号运算错误:-3(a+b-c)=-3a+3b-3c,正确的答案是-3(a+b-c)=-3a-3b+3c;概念理解错误:33=9,3的三次方运算结果是3×3×3=27;公式记忆错误:ax2+bx+c=0,(a,b,c,为常数,x为未知数,且a≠0)x=,正确的一元二次运算方程为:x=;固定思维错误:x<3,则-x>-3,不等式性质运算不当。

2.运算的盲目性大

七年级学生大多存在“见积就乘,見商就除,见幂就开方”的错误行为,他们没有把公式概念和运算原理,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是靠死记硬背,见到相类似的题目就直接套入公式,机械性运算导致结果差强人意。如:(x-y)(x-y)=x2-2xy+y2的运算中,普遍的学生都按照从左往右,先乘方后逐一相乘的方式进行运算,这样子,无疑会耗费巨大的运算时间和精力,且运算结果容易出错。学生只要在牢记运算公式的时候,把积的乘方法则公式反向背诵,出现该题目时,多加思索,就能利用逆运算,快速地解题。

3.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

很多教师认为,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就应该从多做习题开始。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的运算习题,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是排斥数学运算的学习。他们为了能按时交作业,盲目机械地做题,不能及时地对运算概念、法则、方法进行有效的整理,众多的知识点在脑海里未能形成科学的网络结构,不利于学生数学运算的学习。另外,学生未能对错题进行统一的整理,在教师详细解答纠正时,又没有做到认真听讲,没有跟随结题思路,出现了重复在同一个知识点运算错误的问题。

二、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的对策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与问题设置相互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理解运算法则,掌握运算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效。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的课题引入,教师可以利用情境问题创设,举行班级知识竞赛,答对一题得一分,答错一题扣一分,不答题不得分,按座位随机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的基础分数是10分,在黑板上记录答题情况,每一组分别进行五轮答题后,学生自行计算出每一组最终的得分。这个问题情境创设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能合理地引入正负数的学习。学生在统计分数时陷进知识的冲突,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他们会更加热情和专注。

2.指引学生总结归纳运算技巧

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习题主要分为:复习巩固题,即直接运用基本运算公式和法则就能解题;综合运用题,即需要运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拓广探索题,即需要学生转变固定思路拓展思维进行解题;这三种习题类型难度是逐层递增的,但它们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巩固性习题是直接使用运算法则进行单一运算,学生利用符号既能进行判断;综合运用习题是加上绝对值或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完成;拓广探索习题是稍微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考察学生处理运算顺序的能力。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运算的技巧,要从以下三点做起:第一,加强运算基本技能的练习;第二,注重“简便运算”的技能练习;第三,培养学生运算规律的探究能力。

3.合理安排习题,统计整理错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以“渗透教材,指导学法”为指导思想,教材中每一章节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编排了“例题”、“做一做”、“单元检测”、“合作探究”等内容。

三、结束语

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情境教学,传授数学运算技能,合理安排课后练习,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先进的运算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邦勇.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建构与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2.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12

第一,教师的讲解脱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知半解。

第二,没有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求甚解,自以为是; 这样容易导致知识的泛化,对概念理解不清,对解决问题的手段运用错位。

第三,部分学生一直认为自己的运算能力不行,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也是如此,认为自己掌握不了,产生了畏难情绪; 这样就导致他们不愿付出更多的努力,结果又验证了他们运算能力不行的心理暗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第四,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种知识之后,往往习惯于用同样的思维去解决看似相同的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错误。

众所周知,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关系到后面代数知识学习的好坏。为了解决学生基本运算能力,笔者参考了大量文献,结合自身以及同行的经验,归纳了以下一些有效方法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课堂活动必须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且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在的问题———这种过程不能由他人替代。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上,脱离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活动必然是低效的,学生的理解也必然是一知半解。比如,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时候,如何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给出的方法去讲解,不加变通的话,学生也能掌握有理数的减法,但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在实践中,笔者就是以借出钱和借入钱来对有理数的减法进行说明,而借钱这种行为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了解,这样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这个运算。同时,我们教师也必须注意,我们的讲授课是要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也就是稍微超出正常学习学生水平的知识,即邻近发展区。尽管教科书上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学生的知识经验落后于教学的安排。 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因材施教,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实践证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基石。 教学活动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其次,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分析了学生运算能力出问题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及时归纳总结。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惰性心理,学生也不例外。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之一。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去进行总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 教师给出两类容易混淆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完成之后,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获益颇多,这一类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过几天又采取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并进行总结。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遗忘,巩固所得。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产生泛华,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进行加减计算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就让学生完成以下一些练习,并写出心得体会: - 5 - 7 = ___; - 5 + 7 = ___; - 5 - ( - 7) = ___; - 5 + ( - 7) = ___; 5 - 7 = ___; 5 + 7 = ___; 5 - ( - 7) = ___; 5 + ( - 7) = ___; 10 - 8 = ___; 10 + 8 = ___; 10 - ( - 8 ) = __ _; 10 + ( - 8) = ___; - 10 - 8 = ___; - 10 + 8 = ___; - 10 - ( - 8 ) = ___; -10 + ( - 8) = ___

在进行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之后,很多学生获益匪浅,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当然,这里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惰性,部分学生不愿思考,直接用计算器或者抄袭,这样就失去了训练的根本目的了。为了克服这样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求家长参与监督。

再次,克服学生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有一小部分学生面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对于这种情绪的克服,我们教师需要有耐心和技巧,因为一种心理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还因为初中生比较敏感,也正步入叛逆期。我们教师要对这类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切实的了解,布置恰当的学习任务———这类学习任务必须超出现在的水平,但是付出一定努力之后就能解决———这样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比如,有部分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时候,他们只要见到系数里面含有分数就会崩溃。对此,笔者循序渐进,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设置了一些方程组,让学生体验成功,从学习中体验快乐。在经历一个学期之后,这几个学生最终走出阴影,数学运算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发言积极,现在成为互助小组的小老师。

最后,深入剖析例题含义,克服思维定势,完成思维转型。学生在学习整式的减法时,容易把后面的字母减去。比如,计算3ab - 2ab的值时,有些学生直接写出1。这是因为学生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 相同的东西相减就为零,所以就不用写出来;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ab可以代表不同的数,只有当ab代表1时,得数才为1。还有些学生算出的得数为1ab,他们是这样推理的: 4ab,3ab,2ab,1ab; 这是没有理解1ab所表示的意思: 1ab = 1 × ab = ab。再比如,学生在计算 - 5 - 7时,认为答案为 - 2,因为5 - 7 = 2,忽略了前面的负号; 或者有同学得出12,他们是这样推理的: 负负得正,所以答案为12,他们没有弄清楚负负得正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初中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摘要:初中数学基本运算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成绩的高低,因为这种能力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学生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成就。剖析了初中生运算能力不足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方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篇13

根据全县中小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价的通知,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定于1月21日上午,特此做出以下复习计划:

一、在12月30日之前所有的班级结束新课;

二、第一轮复习:分专题复习,主要分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课内古诗词、课外现代文阅读、写作六大块,采用讲练结合的上课模式,备课组已分好工,并且把所有的复习试卷都打印出来了,预计用两个星期完成;

三、第二轮复习:课文复习、加强古诗文默写。主要由老师带

着学生把课文重难点再巩固,两天完成一个单元,再全面落实古诗文的默写,所有学生必须过关,或利用课外辅导个个击破,预计用一个半星期完成。

四、强化训练,做一份去年的期末测试卷,通过模拟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希望师生共同努力,期末能考出一个最理想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七年级下册英语复习计划 篇14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内容共有12个单元,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词汇量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所以教学进度较慢,以至于今天才我勉强结束新课。期末素质检测已定在6月底,也就是说我只有半个月时间复习整理,强化复习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地配合老师进行复习,争取期末考试成绩有大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期末出卷的特点,特制定以下计划:

我准备用4节课对后半部分(Units 7-12)的内容进行整理。梳理各个单元语言点;用7节课来讲评单元试题题;用4节课来评讲本书前半部分(Units 1-6);对他们的错处进行认真评讲,最后注意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然后进行一次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具体措施:

1、利用早自习时间将所复习的单元过一遍。

2、快速提炼本书的语法内容和重难点。

3、狠抓学生目的语结构,单词的记忆,每天不定时抽查。只有这样,学生的单词关才能把握。会说不会写的弊病才可以得到解决。背诵部分所学过课文的对话和短文,对语法点与知识点巩固和落实。提炼知识点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抓住主干,就重点强化。

4、同时,把作业本,所做单元试卷让学生再次去复习,鼓励学生,前半部分(Units 1-6);对他们的错处进行认真评讲,最后注意进行考试技巧的指导,然后进行一次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

具体措施:

1、利用早自习时间将所复习的单元过一遍。

2、快速提炼本书的语法内容和重难点。

3、狠抓学生目的语结构,单词的记忆,每天不定时抽查。只有这样,学生的单词关才能把握。会说不会写的弊病才可以得到解决。背诵部分所学过课文的对话和短文,对语法点与知识点巩固和落实。提炼知识点突出重点与难点,一抓住主干,就重点强化。

4、同时,把作业本,所做单元试卷让学生再次去复习,鼓励学生,秀的提高层次,基础薄弱的把主要的首先掌握。学生的层次要求不同,但目的明确,每个学生有所进步。针对个别偷懒的学生加强监督。

5、对所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必要时对要点进行抽查。附: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英语复习计划表

附: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英语复习计划表 日期 星期

主要复习内容

6.7 一 完成、复习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Units 7-12单元,并完成测试卷,共计4个教学课时。6.9 三 6.13 五 Units 7-8单元试题讲解与分析。6.14 一 Unit 9单元试题讲解与分析。6.17 四 Units 9-10单元试题讲解与分析。6.21 一 Units 11-12单元试题讲解与分析。6.22 二 Units 1-6单元试题,课堂训练。6.23 三 Units 1-6 单元试题讲解与分析。

七年级英语期中复习指导 篇15

我 (I) 用am, 你 (you) 用are, is跟着他 (he) , 她 (she) , 它 (it) 。单数名词用is, 复数名词全用are。变否定, 更容易, be后

not加上去。变疑问, 往前提, 句末问号莫丢弃。还有一条须注意, 句首大写莫忘记。

二、that, this和it的用法

(1) this和that是指示代词, it是人称代词。

(2) 距离说话人近的人或物用this, 距离说话人远的人或物用that。如:

This is a flower.这是一朵花。 (近处)

That is a tree.那是一棵树。 (远处)

(3) 放在一起的两样东西, 先说this, 后说that。如:

This is a pen.That is a pencil.这是一支钢笔。那是一支铅笔。

(4) 向别人介绍某人时说This is…, 不说That is…。如:

This is Helen.Helen, this is Tom.这是海伦, 海伦, 这是汤姆。 (5) This is不能缩写, 而That is可以缩写。如:

This is a bike.That’s a car.这是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轿车。

(6) 打电话时介绍自己用this, 询问对方用that, 如:

—Hello!Is that Miss Green?喂, 是格林小姐吗?

—Yes, this is.Who’s that?是的, 我是, 你是谁?

注意:虽然汉语中使用“我”和“你”, 但英语中打电话时绝不可以说:I am…, Are you…?/Who are you?

(7) 在回答this或that作主语的疑问句时, 要用it代替this或that。如:

(1) —Is this a notebook?这是笔记本吗?

—Yes, it is.是的, 它是。

(2) —What’s that?那是什么?

—It’s a kite.是只风筝。

these和those用法

this that these和those是指示代词, 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 指时间, 距离较近的或下面要提到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 指时间、距离较远或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人或事物。

(1) This is my bed.That is Lily’s bed.这是我的床。那是莉莉的床。

(2) These pictures are good.那些画很好。

(3) Are those apple trees?那些是苹果树吗?

在回答主语是these或those的疑问句时, 通常用they代替these或those以避免重复。如:

(4) Are these/those your apples?这些 (那些) 是你的苹果吗?

Yes, they are.是的, 他们是。

三、主格, 宾格, 形容词性、名词性物主代词:

英语的人称代词按用法分为主格、宾格、形容词形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主格用于动词前, 宾格用于动词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放在名词前面, 名词性物主代词:本身是名词性, 所以后面不能再跟名词, 否则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四、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功能

(1) 表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状态。如:The sky is blue.天空是蓝色的。

(2) 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如: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我每天六点起床。

(3) 表示客观现实。如: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地球绕着太阳转。

标志词 (时间状语) :always, every week (day, year, month…) , once a week, sometimes, usually often, never, hardly………

2.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1) be动词:

肯定句:主语+be (am, is, are) +其它。如:I am a boy.

否定句:主语+be+not+其它。如:He is not a worker.

一般疑问句:Be+主语+其它?如:-Are you a student?

-Yes.I am./No, I’m no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如:Where is my bike?

(2) 行为动词:

肯定句:主语+行为动词 (+其它) 。如:We study English.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 (he, she, it) 时, 要在动词后加”-s”或”-es”, 如:Mary likes Chinese.)

如:I don’t like bread.He doesn’t often play.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 要用doesn’t构成否定句)

如:-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Yes, I do./No, I don’t.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 要用does构成一般疑问句)

如:-Does she go to work by bike?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特殊疑问句: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如:How does your father go to work?

哪些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现归纳总结如下:

1、人称代词he, she, it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He likes watching TV.他喜欢看电视。

He has lunch at twelve.她十二点吃午餐。

It looks like a cat.它看起来像只猫。

2、单个人名、地名或称呼作主语,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Han Mei looks like her mother.韩梅看起来像她的母亲。

(2) Beijing is in China.北京在中国。

(3) Uncle Wang often makes cakes.王叔叔经常做蛋糕。

3、单数可数名词或“this/that/the+单数可数名词”作主语时,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A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马是有用的动物。

(2) This book is yours.这本书是你的。

(3) That car is red.那辆小汽车是红色的。

(4) The cat is Lucy’s.这只猫是露茜的。

4、不定代词someone, somebody, nobody, everything, something等及指示代词this,

that作主语时, 是第三人称单数。如:

(1) Everyone is here.大家到齐了。

(2)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watch.这块手表有毛病。

(3) This is a pen.这是一支钢笔。

(4) That is an eraser.那是一块橡皮擦。

5、不可数名词作主语时为第三人称单数。如:

(1) The milk is in the glass.牛奶在玻璃杯里。

(2) The bread is very small.那面包很小。

6、当数字或字母作主语时, 看作第三人称单数。如:

(1) “6”is a lucky number.“6”是个吉利数字。

(2) “I”is a letter.“I”是个字母。

五、名词单数变复数

名词单数变复数口诀

(一) 规则变化

名词单数变复数, 直接加-s占多数;

s, x, z, ch, sh来结尾, 直接加上-es;

词尾是f或fe, 加-s之前先变ve;

辅母+y在词尾, 把y变i再加-es;

词尾字母若是o, 常用三个已足够,

要加-es请记好, hero, tomato, potato。

(二) 不规则变化

男人女人a变e, 鹅足牙oo变ee;老鼠虱婆也好记, ous变ic;

孩子加上ren, 鱼鹿绵羊不用变。

【解说】1.英语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 单数表示“一”, 复数表示“多于一。”名词由单数变复数, 多数是规则的变, 直接加-s, 例如:book→books, girl→girls。但以-s, -z, -x, -ch, -sh结尾的名词, 变成复数时加-es。例如:bus→buses, buzz→buzzes, box→boxes, watch→watches, brush→brushes。

2.-f (e) 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歌诀: (1) 树叶半数自已黄, 妻子拿刀去割粮, 架后窜出一只狼, 就像强盗逃命忙。 (2) 妻子持刀去宰狼, 小偷吓得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片树叶遮目光。例如:leaf (树叶, 叶子) , half (一半) , self (自已) , wife (妻子) , knife (刀子) , shelf (架子) , wolf (狼) , thief (窃贼, 强盗) 和life (生命) , 这些名词变成复数时, 都要改-f (e) 为v, 再加-es。

3.-f结尾的名词直接加-s变复数歌诀:海湾边、屋顶上, 首领奴仆两相望;谁说他们无信仰, 证据写在手帕上。例如:gulf, roof, chief, serf, belief, proof, handkerchief, 这些名词变复数直接加-s。

注:scarf (围巾;披风) 可以先改f为ve再加-s, 也可直接加-s。

4.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 把y变i加-es。例如:baby→babies, country→countries, family→families;而-y前是元音时, -y不变, 直接加-s。例如:day→days, boy→boys。

5.以-o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 多数直接加-s。例如:radio→

七年级学生数学复习计划 篇16

关键词:数学  总复习   归纳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面较广,对解提技巧的要求比较高,解法相对灵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多加培养。此外,对于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也要重视,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在归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总结提高复习阶段,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自身要深入了解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提升自我归纳能力,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进行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一、对习题类型进行总结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适度练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去寻找方法和规律,总结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比较特殊的例题中,找到普遍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教材前后章节进行融会贯通,总结出大致的提纲。

二、总结习题方法

在进行数学题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学生解题的最终目的,总结常用问题的解决方式,巩固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索问题的知识结构,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问题相近,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这样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也会觉得比较容易理解。在进行试题分析时,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从而熟练地解决问题。通过方法总结,学生会了解到常用的解题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等,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会有据可依,容易解决。

三、对一题多解类题目进行总结

对于同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包括正面、侧面和反面等,学生可以从中发掘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沟通,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下面的题目为例: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的时间为9小时,乙单独完成的时间为6小时,由两人合作,在任务完成时,甲完成72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根据一般问题的解法,是先要解答出甲乙两个人合作的时间,接着再求出零件的总数量。另外一种解法就是当题目出现以后,进行发散思维,考虑甲的工作量和工作总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总工作量中,甲工作量所占的比例,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量。再根据甲乙的工作量关系或者甲乙之间工作效率的关系,求出乙工作量是甲工作量的几倍,或者是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工作效率的几倍,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在这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叫做同中求异,第二种方法叫做异中求同,两者在目标方面是相同的——利用发散思维进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例题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举一反三。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让他们针对一种题目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单元总结

在学习一个单元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列成提纲,进行具体讲解、示范。学生可以以此提纲为例,独立地进行提纲仿写。在刚开始时,一些学生可能写得不认真,只总结几个字,还有学生只是比照资料写,感觉十分困难,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可促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有助于对公式、定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要总结习题类型,寻找解题的技巧;在推理方面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解题规律进行探索。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点拨,和学生展开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如果学生的总结写得比较优秀,教师可以张贴出来,在学生之间传阅,多表扬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结语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要多花功夫,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马正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2008(2).

[2]施双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3]董藝玲.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上一篇:扫黄打非护苗专项行动方案下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