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精选8篇)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英文名称: Basic of Toxicology 授课对象:预防医学专业
授课科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编写日期:2011年5月修订
课程名称:基础毒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68
执笔人:唐萌薛玉英
一、课程教学目的:
基础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的危害和毒性作用的机理。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毒理学基础理论,外源化合物的各种毒性作用及其毒性评定方法和评价程序,并设计组织安排常用毒性试验。
学习本门课程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课讲授毒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的原理,学生通过实验可进一步的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深入认识各种化学物质的毒作用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将来从事毒理学工作或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掌握”内容,必须讲深讲透,并使学生通过相应的实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于“熟悉”内容,应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全面理解有关内容。对于“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或安排自学,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启发式、讨论式和提问式教学,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投影等教具进行讲解。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对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一般规律有较系统的认识,并运用卫生毒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初步设计常用毒性试验,并具有一定的开展毒理学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理论学时
授 课 内 容
数 6 第一章 毒理学概述第二章 毒物在体内的过程第三章 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 非特异性靶器官毒作用第五章 靶器官毒理学第六章 危险度评价和危险性管理第七章 毒理学应用第八章 毒理学实验基础第九章 毒理学实验室质量控制
其余章节内容自学考试
合计
实习教学时
数123320
合计教学时
数 6 4 4 20 4 9 4 9 468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毒理学概述
[目的]
1.了解毒理学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2.熟悉毒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3.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
[讲授内容]
1.毒理学基本概念。
2.毒理学研究范畴。
3.毒理学研究方法。
4.毒理学历史与发展。
5.毒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讲授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toxicology;xenobiotics;poison;toxicant;toxicity;exposure;dose;target organ;adverse effect;toxic effect;hormesis;biomarker;selective toxicity;combined action;additive effect;synergistic effect;antagonistic effect;chronotoxicology;tolerance;descriptive toxicology;mechanistic toxicology;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二章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目的]
1.了解外来化合物在体内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熟悉化学毒物在体内生物转运的过程、毒物动力学研究和分析的基本过程及毒物
动力学的主要参数。
3.熟悉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形式和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4.掌握外源化合物吸收和排泄的主要途径
5.掌握生物转化类型
[讲授内容]
1.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2.吸收。
3.分布。
4.排泄。
5.生物转化。
6.毒物动力学。
[讲授时数]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biotransportation;biotransformation;absorption;distribution;toxicokinetics;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absorption;first-pass effect;storage depot;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bioactivation;biodetoxification;ADME;excretion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三章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1.了解外源化合物联合作用机制。
2.熟悉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的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3.熟悉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四个阶段。
4.掌握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增毒与解毒的机制。
5.掌握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类型。
6.掌握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7.掌握常用毒性描述参数。
[讲授内容]
1.毒效应谱、毒作用分类。
2.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解毒。
3.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
4.细胞功能障碍与毒性。
5.修复与修复紊乱。
6.常用毒性描述参数。
7.毒性作用影响因素。
[讲授时数] 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spectrum of toxic effect;toxication;free radicals;nucleophiles;electrophiles;detoxication;noncovalent binding;covalent binding;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四章非特异性靶器官毒作用
[目的]
1.了解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2.熟悉急性、亚慢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设计、研究方法及评价。
3.熟悉致癌性、遗传毒性、发育毒性的发生机制及研究方法。
4.掌握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概念、染毒途径。
5.掌握化学致癌作用、遗传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
[讲授内容]
1.急性毒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2.致癌性、遗传毒性和发育毒性。
[讲授时数]8学时
[实习内容]
1.实验动物一般操作技术(录像)。
2.生物材料的采集。
3.急性毒性实验。
4.半数致死量的计算。
5.眼刺激、皮肤刺激试验。
6.Ames实验(录像、讨论)
7.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8.小鼠精子畸形实验
[实习时数]21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acute toxicity;exposure routes;subchronic toxicity;chronic toxicity;carcinogenesis;carcinogen;oncogene;gene mutation;chromosome aberration;base-pair substitution;developmental toxicity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看录像、实验操作
第五章靶器官毒理学
[目的]
1.了解呼吸毒理学、神经毒理学、血液毒理学。
2.熟悉生殖毒理学、免疫毒理学、肝脏毒理学及肾脏毒理学。
3.掌握不同靶器官毒理学的概念。
4.LD50的计算方法、急性毒性分级及评价。
5.熟悉蓄积毒性作用的研究方法;急性、亚慢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设计及评价。
6.掌握急性、蓄积毒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基本概念、染毒途径。
7.熟悉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8.掌握毒物的联合作用。
[讲授内容]
1.生殖毒理学
2.免疫毒理学
3.肝脏毒理学
4.肾脏毒理学
5.其他系统毒理学
[讲授时数] 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target organ toxicology;reproductive toxicology;immunotoxicology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六章危险度评价和危险性管理
[目的]
1.了解危险度管理、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2.熟悉毒理学全性评价程序的内容。
3.掌握危险度评价基本概念、程序、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基本概念。
[讲授内容]
1.安全性评价内容。
2.健康危险度评价。
3.危险性管理和交流。
[讲授时数] 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regulatory toxicology;safety factor;risk;acceptable risk;virtual safe dose;risk assessment;hazard identification;exposure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toxicological safety evaluation;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七章 毒理学应用
[目的]
1.了解毒理学科发展及分支。
2.熟悉卫生毒理学研究范畴。
3.掌握卫生毒理学、食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等概念。
[讲授内容]
1.毒理学科发展及分支
2.卫生毒理学
3.其他毒理学分支
[讲授时数] 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exposure limit;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threshold limit value;permissible exposure level.[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八章 毒理学实验基础
[目的]
1.了解毒理学实验最新发展动态。
2.熟悉不同水平实验观察研究内容和方法。
3.掌握试验设计基本原则。
[讲授内容]
1.实验设计原则。
2.整体动物实验。
3.离体器官实验。
4.细胞实验。
5.分子生物学实验。
[讲授时数] 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control;randomization;replication;experimental group;caspase-3;DNA ladder;Tm;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第九章 毒理学实验室质量控制
[目的]
1.了解毒理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最新发展动态。
2.熟悉毒理学实验室的GLP制度。
3.掌握相关概念和实验室认可的原则。
[讲授内容]
1.相关基本概念。
2.实验室认可。
3.毒理学实验室的GLP制度。
[讲授时数] 4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 Quality Assurance,QA;Quality Control, QC;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Accreditation;Certification;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Study director, SD;Quality assurance unit, QAU;Test system;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Study plan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
四、考试形式与方法
1. 笔试(70%)
2.技能测试(3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基础毒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志俊 主编
1 病理学基础教学背景分析
病理学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 在此之前, 学生已完成正常人体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 但大部分学生对医学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表层上, 临床思维尚未完全建立。中职学生的学习方法较局限, 多数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 假期过后, 医学基础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 如肝小叶的结构、基本组织、呼吸过程等, 大部分已忘记, 因此在病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必须在复习旧课的环节上多花功夫和时间。此外, 在中职医学教材中, 病理学基础课程涉及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的内容, 两者虽侧重点不同 (前者侧重形态改变, 后者侧重功能代谢改变) , 但联系紧密, 特别是如何从形态改变推出功能代谢改变, 是中职生学习本课程时需掌握的一个技巧。本课程安排约50个课时, 章节内容涉及炎症、肿瘤、发热、缺氧、常见疾病等, 内容繁多,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授课, 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进一步, 这是对任课教师的挑战。
2 合理安排课堂活动,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1 以引言激发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结合教学内容, 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用高涨的热情去探索学习, 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是负担, 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去。在肿瘤章节, 可展示不同的图片, 提出问题, 促使学生思考。如给出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图片, 并提问:为什么她会把自己的乳腺做了预防性切除, 接着又想把一侧的卵巢和输卵管也切除呢?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引言导入的成功, 不单单活跃了课堂气氛,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为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做好了铺垫。
2.2 前后联系, 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作为桥梁学科的病理学基础, 与多门课程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 特别是前期的医学基础知识, 对学习病理学基础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要学习栓子的运行途径, 就要了解正常的血液循环途径, 故适当复习旧课内容, 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此外, 适当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可提高学生对病理学基础的重视程度和认识, 如对于护理专业来说, 发热的分期与护理处理措施、钾代谢紊乱与补钾原则、缺氧与氧疗的选择等都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和融会贯通, 不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更有利于学生将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锻炼临床思维。
2.3 巧借多媒体, 化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直观形象、动静结合, 特别是对抽象知识的阐述, 既为教师节约了时间, 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用烫伤所致的水泡、脓肿等图片讲解渗出性炎症;通过比较正常和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壁图片, 促使学生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壁特点等[2]。另外, 在每堂课最后亦可借助多媒体总结归纳该堂课的主要内容, 如将细胞和组织的4种适应形式用立体几何图的方法呈现给学生、播放肺结核防治宣传片, 加强学生对结核杆菌及肺结核的分布和危害的理解。但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必须对图片、视频加以筛选甄别, 合理选用素材。
2.4 巧用生活实例, 化复杂为简单
把病理学的知识和生活实例联系在一起, 化复杂为简单, 在拉近医学和生活距离的同时, 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选取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如水肿的产生机制一直都是病理学教学的难点, 可以运用草原植被的例子加以分析, 如白蛋白如同植被, 可以固水, 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易引起液体从血管渗出, 从而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 就如同草原失去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又如心衰中所涉及的后负荷改变, 可用泵气球和泵轮胎的例子加以解释等, 简单明了, 学生一听就懂。学以致用是中职教育一直强调的教育目标之一, 病理学基础的学习也不例外。
3 开展好实验课, 巩固理论知识
病理学讲究理论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理论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教师讲解, 获得的只是外显的、表层的、感性的认识, 而实验课则可让学生通过病例分析、标本观察等形式, 获得深层次的、理性的认识。实验课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故教师应重视实验课,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巩固理论知识。
病理学基础是一门有趣的课程, 教师应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当中的乐趣。
关键词:中职生,病理学基础,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志敏.病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学习热情;加强管理
护理学基础概括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护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的专业价值、培养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教学上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们从2010级护理专业新生起对护理学基础进行一系列教学探索,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尽快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第一节课就要引起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的兴趣,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护理这门职业充满憧憬。
(2)多渠道开阔视野
利用见习课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请医院的护士长、带教老师现身说法,让学生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感受工作时团队协作的氛围;观看参加操作比赛同学的演练,激发学生学习护理知识的动力。
2.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护理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培养出素质高、适应性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进
(1)信息化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精品课程,积极参加微课比赛、信息化大赛,并将这些资源用于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更生动、直观,让学生想听、爱听,并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在教学中,对临床新引进的技术、新出台的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护理文件书写的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规定、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护士条例等。
(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技能操作与人文关爱的有机结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操作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对操作内容设置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实践能力是护士专业的特征要求,我们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操作指导。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并有专门的实验员老师轮流值班辅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每学期期中与期末进行操作考核,每年实习之前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并派每年的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
4.加强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上岗前由教务办、学工办、护理教研室、外聘主管教学的护理部主任分级进行岗前培训,使护生尽快了解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关注护生的需要和感受,为他们创造积极向上并且和谐温暖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二、结果
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上岗证通过率96%,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提升,2009级为90.5%,2008级为83.8%。在2012年江苏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并在首届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个三等奖。
三、讨论
1.力量雄厚、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护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保证条件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护士、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教师把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展现知识渊博、技术娴熟、救死扶伤的护士形象,教师的正面情感对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起良好的作用。
2.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素质提高的首要环节
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护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室实行课余时间开放制度并安排老师轮流值班,为学生课后训练提供时间和场所,并得到有效指导;操作成绩单独考核计分,使学生重视平时训练;而技能大赛也是促进护生课余训练的另一个因素。
3.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护士的职业道德包括良好的护士形象、规范的行为举止、恪守职业规章制度、具有同情心以及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从护生的着装、言行举止、课堂纪律、沟通交流、关怀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惠玲,朱洪清.护理学基础[M].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2014:1.
[2]李键.强化基础护理教学,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5):613-614.
一、案例分析题:对所给的事例进行分析,然后在空白处写出答案。
(1).患者男性,22岁,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了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低血压,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并且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请问此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急救处理?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二、单项选择题
(1)急性胃出血时呕吐物的颜色呈 A.鲜红色 B.咖啡色 C.黄绿色 D.暗灰色 E.暗红色
(2)易氧化和遇光变质,需装在有色密封瓶中保存的药物是 A.糖衣片 B.苯巴比妥 C.地西泮 D.氨茶碱
E.甲氧氯普胺
(3)为了保证患者有适当的空间,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 A.1m B.0.9m米 C.0.8m D.0.6m E.0.5m(4)以下属于人的物理环境的是 A.人的心血管功能 B.人的家庭状况 C.人的皮肤状况 D.城市交通状况 E.人的社会习惯
(5)住院患者李某,男性,67岁,患者需要使用拐杖帮助活动,该患者的情况属于躯体活动能力的 A.0度 B.1度 C.2度 D.3度 E.4度
(6)下列不属于标本采集原则的是 A.随时观察 B.充分准备 C.严格查对 D.定时送检 E.正确采集(7)跌伤属于 A.机械性损伤 B.温度性损伤 C.压力性损伤 D.化学性损伤 E.生物性损伤
(8)王先生运动时不慎扭伤踝关节,立即来院就诊,体检发现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确定没有骨折,请问:护士指导患者48小时后的处理方法是
A.可局部热敷20分钟 B.可局部冷敷20分钟 C.增加局部活动量
D.每天先热敷10分钟再冷敷10分钟 E.每天先冷敷10分钟再热敷10分钟(9)处于被动体位的是 A.心包积液患者 B.心力衰竭患者 C.昏迷患者
D.支气管哮喘患者 E.胸膜炎患者
(10)患者女性,50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护士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不恰当的是以下哪项 A.合理饮食 B.定期复查
C.随身携带保健盒(内有硝酸甘油等药)D.自觉戒烟
E.于心肌梗死后第4周可进行步行锻炼(11)缩窄性心包炎表现为 A.间歇脉 B.奇脉 C.丝脉 D.洪脉 E.水冲脉
(12)腹泻患者应选择 A.少渣饮食 B.高脂肪饮食 C.高膳食纤维饮食 D.低盐饮食
E.低胆固醇饮食
(13)需进行碘试验的患者,在试验期间(2周内),不需禁用下列哪些食物及药物
A.海带、海蛰 B.紫菜、苔菜 C.西红柿、马铃薯 D.碘酒、碘附 E.带鱼、黄鱼
(14)口腔护理的目的不妥的是 A.保持口腔清洁 B.消除口臭、口垢 C.清除口腔内一切细菌 D.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 E.预防口腔感染
(15)患儿张某,男性,3岁。持续咳嗽3天、发热,打喷嚏,呼吸困难。体温波动在39~39.5℃之间。查体:诊断为咽炎、支气管哮喘。查体:肺部普遍性过清音,肺界下降;肺泡呼吸音异常,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其母吴女士述自搬家后孩子开始出现咳嗽,新家刚装修完,入住已有4个月。你考虑患儿发病的主要诱因是 A.尘螨
B.室内空气污染 C.真菌 D.冷空气 E.运动因素
(16)破伤风患者表现为 A.恐惧面容 B.满月脸
C.二尖瓣面容 D.苦笑面容 E.表情淡漠
(17)纤维内窥镜的消毒灭菌宜用 A.75%乙醇浸泡法 B.戊二醛浸泡法 C.紫外线照射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煮沸法
(18)敌敌畏中毒洗胃时应选用 A.硫酸镁 B.过氧乙酸
C.温开水或等渗盐水 D.高锰酸钾 E.牛奶
(19)炎症早期用热疗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使血管扩张充血 B.降低神经兴奋性 C.解除肌肉痉挛 D.促进渗出物吸收 E.溶解坏死组织
(20)持续数分钟,生理活动逐渐变慢,很易唤醒 A.REM期
B.NREM第Ⅰ期 C.NREM第Ⅱ期 D.NREM第Ⅲ期 E.NREM第Ⅳ期
(21)传染病患者出院时的终末消毒处理,错误的做法是 A.患者洗澡、换清洁衣裤 B.个人用物经消毒后带出病区 C.被服及时送洗衣房清洗 D.室内空气可用喷雾消毒 E.病床、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22)一早产儿体温不升,需热水袋保暖,下列不正确的做法是 A.调节水温60~70℃
B.将热水灌人袋中1/2~2/3满 C.放平热水袋排尽空气 D.拧紧塞子,擦干热水袋 E.倒提热水袋检查是否漏水
(23)导致压疮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局部组织受压过久 B.皮肤水肿
C.皮肤受潮湿摩擦刺激 D.皮肤营养不良 E.皮肤破损
(24)许先生60岁,患白血病住院治疗,护士为其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发现舌尖有一小血痂,下列的护理方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将血痂皮去除,涂药 B.观察口腔黏膜变化 C.用过氧化氢溶液漱口 D.轻轻地擦拭口腔各面 E.观察舌苔情况
(25)酸性物中毒洗胃时应选用 A.硫酸镁 B.过氧乙酸
C.温开水或等渗盐水 D.高锰酸钾 E.牛奶
(26)口腔PH值低时易发生 A.真菌感染
B.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溃疡 E.出血
(27)体温在39~40℃属于 A.低度热 B.中度热 C.高热 D.超高热 E.普通发热
(28)戴某,女性,27岁,因脑外伤昏迷人院,为供给营养和水分给予鼻饲。为防止口腔并发症,该患者应给予口腔护理 A.每周2次 B.每周1次 C.隔日1次 D.每日1次 E.每日2次
(29)不属于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是 A.燃烧法
B.臭氧灯消毒法 C.微波消毒法 D.浸泡法
E.生物净化法
(30)低蛋白饮食的适用范围是 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热患者 B.长期消耗性疾病患者 C.尿毒症患者
D.肝胆疾患、高脂血症患者 E.肝硬化,有腹水患者
(31)患者李某,63岁,因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左心功能衰竭入院治疗,入院时体温39℃,呼吸急促,端坐呼吸。李某以往患有骨质疏松症,自行长期服用活性钙。护士应嘱咐患者 A.改服其他钙剂 B.自行间断服用 C.适当减量服用
D.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服用 E.立即停用
(32)尿毒症患者应采用 A.高蛋白饮食 B.低蛋白饮食 C.高热量饮食 D.少盐饮食
E.低胆固醇饮食
(33)患者王某,男性,32岁,工人,因“恶心呕吐伴四肢麻木乏力2天”至某医院就诊,既往有类似病史,服“咸药水”后好转,查电解质示K+1.8mmol/L,余正常,拟诊“颅内感染”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值班医生考虑颅内感染予腰穿,检查过程中患者心跳呼吸停止,请外科医生行气管插管,做胸外心脏按压,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患者或家属有权复印病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入院记录、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单)B.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单)C.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
D.手术清单记录单、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 E.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
(34)一重症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应采取何种方法观察呼吸 A.耳朵贴近患者口鼻处,听其呼吸声响 B.手背置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 C.手按胸腹部,观察其起伏次数 D.测脉率除以4,以测呼吸次数
E.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次数
(35)为减少儿童的恐惧感,儿科护士服适宜采用以下哪种颜色 A.粉色 B.深绿色 C.蓝色 D.黄色 E.灰色
(36)人工呼吸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机械动力,从而建立 A.肺泡与气道通口的压力差 B.肺泡与肺动脉入口的压力差 C.肺泡与肺静脉入口的压力差 D.肺动脉与肺静脉入口的压力差 E.肺静脉与肺动脉出口的压力差(37)除下列哪项外均是导尿的目的 A.采集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B.避免膀胱术中误伤膀胱 C.收集24h尿标本 D.测残余尿量
E.为尿潴留患者解除痛苦
(38)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39)患者男性,76岁,因体质弱,短时间内输入液体量过多,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患者的特征性症状是 A.喘憋,呼吸困难 B.心慌,恶心 C.发绀,烦躁不安 D.呼吸困难,心悸
E.胸闷,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40)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时,若硅胶管内有回血,可以用
A.0.9%生理盐水冲注 B.无菌注射用水冲注
C.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注 D.3.8%枸橼酸钠生理盐水冲注 E.5%葡萄糖溶液冲注
三、多项选择题
(1)手术室医务人员应遵循的消毒隔离原则包括 A.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 B.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C.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D.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E.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使用煮沸灭菌法时,加入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提高沸点
B.缩短煮沸灭菌时间 C.防止金属生锈 D.去除油污
E.防止锐利器械变钝
(3)静脉输入脱水剂的目的是 A.纠正脱水 B.降低颅内压 C.减轻组织水肿 D.减轻脑水肿 E.减少尿量
(4)下列因素哪些会成为患者的不安全因素 A.化学药品放置不当 B.医务人员人际关系紧张 C.地面有积水 D.石膏固定过松 E.规章制度的约束(5)睡眠的特征
A.感觉功能的暂时减退 B.可以唤醒的意识水平的下降 C.骨骼肌反射正常
D.睡眠期间精力和体力得以恢复 E.血压下降(6)多尿见于 A.糖尿病 B.膀胱结石 C.尿崩症 D.心力衰竭 E.膀胱炎
(7)以下哪些食物可促进睡眠 A.浓茶 B.豆类 C.牛奶 D.肉类 E.咖啡
(8)行温水擦浴时置冰袋于患者头部的目的是 A.防止脑水肿 B.防止头部充血
C.防止反射性心率减慢 D.增加局部血流 E.降低头部温度
(9)人体缺碘易造成 A.骨质疏松 B.食欲减退 C.甲状腺肿 D.异食癖
E.儿童生长停滞、智力低下(10)皮下注射的目的是 A.预防接种 B.局部麻醉用药
C.注射药量较大的药物 D.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E.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四、名词解释题
(1)环境
(2)危重患者(3)排便失禁(4)治疗饮食
五、问答题
(1)患者李某,女性,45岁,肺炎,体温在39~40℃波动,持续2周,日差不超过1℃。脉搏106次/分,呼吸28次/分。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精神不振,食欲差。请问:(1)患者属于何种热型?(2)发热的程度如何?(3)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2)如何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3)护士应如何维护病区的整洁性?
【参考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
(1)(1)该病人发生了空气栓塞。(2)处理
①让患者取左侧头低足高卧位。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低位,利于气泡飘移至右心室尖部,从而避开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混合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而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④有条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3)原因:①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输液管连接不紧密漏气。连续输液过程中更换溶液瓶不及时或输液完毕未及时拔针。②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导致空气进入静脉发生空气栓塞。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密封不严密。(3)预防:①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强巡视,连续输液时应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及时拔针。②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③拔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二、单项选择题
(1)A(2)D(3)A(4)D(5)B(6)D(7)A(8)A(9)C
(10)E
(11)B
(12)A
(13)C
(14)C
(15)B
(16)D
(17)B
(18)D
(19)D
(20)B
(21)C
(22)A
(23)A
(24)A
(25)E
(26)A
(27)C
(28)E
(29)D
(30)C
(31)E
(32)B
(33)D
(34)E
(35)A
(36)A
(37)C
(38)C
(39)E
(4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D
(3)BCD(4)AC
(5)ABDE
(6)AC
(7)BCD
(8)BE
(9)CE
(10)ABE
四、名词解释题
(1)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2)危重患者:指病情严重,通常患有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需严密连续观察病情,做出疾病发展的分析判断的患者。
(3)排便失禁:提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而不自主的排便。
(4)治疗饮食:是指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总热量和某些营养素,以达到辅助治疗或治疗目的的一类饮食。
五、问答题
(1)(1)患者体温热型属稽留热。
(2)发热程度属高热。
(3)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①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对发热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估发热的原因。②降温措施:采取物理降温或化学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分为局部冷疗和全身冷疗两种。化学降温主要应用退热药。③饮食调养: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要求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且能促进食欲,少量多餐。增加水分摄入,每天2500~3000m1,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充液体。④保持清洁舒适:退热期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压疮。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高热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绘制于体温单并观察其热型及临床过程;观察呼吸、血压的变化以及一些伴随症状。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测体温每天2次。观察采用降温措施的效果,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记录液体出入量。⑥安全护理:应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用床档。⑦心理护理:护士应经常巡视患者,注意其心理反应。⑧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给予相关的知识教育。
(2)为保证住院病人安全,要消除不安全因素:
(1)避免各种原因所致的躯体上的损伤,对年老体弱、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采用保护具、床档等措施,以防止坠床发生。注意定期进行电路设备的检查,防止电损伤的发生。
(2)避免医源性给患者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医务人员加强素质培养,以高度责任心,熟练的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3)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管理,严格消毒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湿式清扫,物品表面的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人员手消毒等均需严格,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1)病室的陈设整齐,规格统一。
(2)患者的皮肤、头发、口腔等要保持清洁,被服、衣裤要定期更换。(3)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不仅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同时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3、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管理者的分类
按层次划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按所属活动领域划分:
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其他部门管理者
5、管理者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制定角色
6、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7、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经济技术战略联盟伙伴竞争者供应商全球化组织政治法律顾客社会文化
8、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管理原理 管理功能
管理的主要方法、技术和手段 管理者和管理者群体 管理环境
管理思想及实践的发展历史 管理效果
│单元│细目│要点│
├─────────────┼────────────┼─────────────┤
│1.绪论│(1)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
│││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学的贡献│
├─────────────┼────────────┼─────────────┤
│││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
││(2)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护理学的性质│
├─────────────┼────────────┼─────────────┤
│││护理工作的范畴│
├─────────────┼────────────┼─────────────┤
││(3)护理学基础的临床应用│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
│││满足病人的治疗需要│
├─────────────┼────────────┼─────────────┤
│2.护理理论│(1)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
├─────────────┼────────────┼─────────────┤
│││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
││(2)整体护理的概念│整体护理的概念│
├─────────────┼────────────┼─────────────┤
││(3)护理模式│人际间关系模式│
├─────────────┼────────────┼─────────────┤
│││保健系统模式│
├─────────────┼────────────┼─────────────┤
│││自理模式│
├─────────────┼────────────┼─────────────┤
│││适应模式│
├─────────────┼────────────┼─────────────┤
││(4)护理的支持性理论│系统论│
├─────────────┼────────────┼─────────────┤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
│││压力—适应理论│
├─────────────┼────────────┼─────────────┤
│││信息交流论│
├─────────────┼────────────┼─────────────┤
│││解决问题论│
├─────────────┼────────────┼─────────────┤
│3.护士的素质、角色功能和│(1)护士的素质│素质的概念│
│行为规范│││
├─────────────┼────────────┼─────────────┤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
││(2)护士的角色功能│护士角色的概念│
├─────────────┼────────────┼─────────────┤
│││护士角色的功能│
├─────────────┼────────────┼─────────────┤
││(3)护士的行为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
├─────────────┼────────────┼─────────────┤
│││护士的非语言行为│
“言语语言病理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以各类人群的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以及沟通为研究对象的。是融语言学、医学、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欧美等言语语言病理学发展已过百年, 台湾言语语言病理学专业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台湾每十万人, 语言治疗师1.93人, 美国每十万人, 语言治疗师为39人。学者Enderby&Davies (1989) 认为每十万人口, 有26.5名听语人员才较为合理。而我国的“言语语言病理学”尚属起步阶段, 北京语言大学于2015年9月才设立了中国第一个语言病理学 (Speech and Language Pathology) 硕士专业学科。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注册的语言治疗师约500人, 且主要为听力学方向。按照CISHA (中国国际言语语言听力协会, 于2014年成立) 2016年2月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 会员网络平台人数达523人。尽管尚不能完全囊括国内治疗师的现状, 但对资源匮乏的程度也可见一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言语语言问题的需求与日俱增。
在现阶段, 基于我国言语语言病理学发展现状。一方面, 具有言语语言问题的儿童, 常常无处就诊, 作为家长依常规逻辑推断常首先选择口腔专科医院或是大型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就诊, 要求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检查口腔结构或是直接要求进行舌系带的矫正手术。以我院为例, 在言语治疗门诊开设近6年时间, 评估诊断的近5000人次里, 以“咬字不清”为主诉就诊的非器官缺陷儿童, 超过90%系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转诊且都具有要求检查舌系带、要求处理舌系带或既往已行舌系带的矫正手术等主诉及病史。另一方面, 唇腭裂等先天性颅颜畸形作为口腔颌面外科学的重要分支, 需要涉及腭裂的功能性康复即腭裂语音问题。
因此, 颌面外科医生有必要掌握基本的语音病理学尝试, 给予患者合理转诊, 正确宣教和科普, 避免贻误患者的言语治疗最佳干预时机。
二、结合优势, 以问题为导向, 使用seminar教学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及青年住院医师具备部分言语语言病理学基础课知识背景, 包括解剖学、生理学、颅颜神经学, 耳鼻喉科学等。在这些知识背景的支撑下, 能够快速理解与口腔颌面外科相关的言语语言病理学问题。如:腭咽功能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结合近年来临床中常见口腔颌面外科常见问题及与言语语言病理学的交叉。以问题为导向, 采取了Seminar的教学方法。
(一) Seminar教学的实施方法
Seminar, 即讨论会、讲习会, 1737年由德国学者格斯纳 (J.M.GESNER) 在哥延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l9世纪20年代以来, Seminar教学作为欧美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常用的模式逐渐流行。这种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体的教学主体, 是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 以相互启发为进步动力的模式。Seminar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 既可以是全班讨论, 也可以是小组讨论;既可以在课堂上讨论, 也可以在课外科研活动中讨论。典型的Seminar教学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准备工作:由教师协助学生选定讨论题目, 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准备材料。 (2) Seminar课的实施: (1) 老师先概要介绍主题, 但不做评论 (约1-2min) 。 (2) 主讲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文献资料, 以Powerpoint形式深入、系统地阐述主题, 提出观 (20-25min) 。 (3) 主讲学生与参与者围绕主题讨论, 提出各自意见 (10-15min) 。 (4) 教师进行评点, 总结讨论 (3-5min) 。 (3) Seminar结束后, 学生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 完成Seminar报告。在Seminar教学中, 讨论部分是灵魂, 也是难点和关键部分。
(二) 使用Seminar教学法教授言语病理学及口腔颌面外科交叉学科问题
实例1:讨论舌系带过短及“咬字不清”的关系
针对目前舌系带过短问题通常会被介绍到牙科专科医生 (特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 全科口腔医师、儿童牙科医师, 正畸医师) 处去看诊的问题, 由研究生及青年医生根据专业查阅资料选择相关内容发表看法、陈述观点。在内容的选择上, 鼓励研究生尽量从世界上本专业有影响力的杂志中挑选。通过文献查阅, 得到了循证医学的证据, 如:2010年, Hisham Merdad, 等在《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Dental Practice》 (牙科循证医学杂志) 发表了一篇基于Medline数据库, 以“舌系带过短、舌系带矫正手术”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的文献分析研究。以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切入, 不但明确了舌系带过短与“发音”之间的关系, 还明确了“舌系带过短”的美国儿童牙科协会治疗指南,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入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常见问题介绍。通过2学时的Seminar, 研究生及青年医生能够完全掌握该类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给及时转诊给出治疗建议。
实例2:腭咽闭合功能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针对唇腭裂这一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的功能性康复问题。提出“腭咽功能诊断和治疗”的议题。在Seminar课前两周, 将一篇由教师选择的高质量关于本讨论主题的英文综述发给学生, 并指定研究生用英文制作Powerpoint并在Seminar课上进行陈述。最后, 由教师陈述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及言语治疗师间的合作及交叉点。通过学习和讨论, 研究生对该问题能够系统理解, 并掌握了在缺乏腭裂语音治疗师情况下, 如何进行后续诊断的方法。同时锻炼了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 研究生及青年医师在入职前均有基本的语音病理学的常识, 能够较清晰对简单的语音病理学问题及口腔颌面部问进行鉴别诊断。通过在课程中实施Seminar教学法, 能够教高效地解决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成见言语病理学问题, 扩大了口腔颌面学的外延, 并且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使得语音病理学这门边缘交叉学科在口腔问题的诊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增进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通过2年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和青年医生教学的课后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95.2%学生认为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学中增加关于相关的言语病理学知识的学习非常有必要;90.1%的学生满意使用Seminar教学法学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常见言语病理学问题, 92.8%的学生认为能启发思维和扩展知识面, 79.9%的学生认为可提高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兴趣, 83.9%的学生觉得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 在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学中, 以问题为导向, 使用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相关语音病理学基础知识教学, 能够高效学习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常见言语病理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及创新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分析、归纳及演绎能力, 对于解决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南梅, 刘玉树, 王永华等.台湾听力与语言治疗学专业的发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 21, 621-623.
[2]Caroline Bowen Children’s Speech Sound Disorders[M].2015, 37-50.
[3]孙连坤, 康劲松, 李杨, 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1) :84-85.
[4]刘国福, 李慧.等.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 32 (1) :37-38.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2级本科护理学生90人设为对照组,2013级本科护理学生86人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以工具(挂图、模型及光盘)为核心综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学生充分认可以实践教学模式。结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但体现了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更充分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并且还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护理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9-02
基础护理学教学内容非常琐碎,它涉及的范围不仅有医学,而且还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与临床联系密切,教学难度较大,不易掌握,怎样才能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在此浅谈一下探索体会。
1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校2012、2013级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2012级为对照组90人,2013级为实验组86人。年龄18-20周岁,平均年龄19.12岁,2012男生8人,2013男生7人,2组男女比例X2=0.027,P=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深入临床,收集资料
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到医院实践一段时间,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在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熟悉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术语等,熟悉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有用的临床资料。
1.2备好课,写好教案是提高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为了搞好基础护理学教学,教师要做到的是刻苦钻研,认真备课。首先,要熟悉和掌握教材,熟悉大纲要求,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努力把教材的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教学思路。年轻教师更容易在集体备课中把握住某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学生。教师只有明确所教学生知识水平,才能设计出一套相适宜的互动方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再次,写好教案。教师只有详细、认真地设计书写了教案,才能克服上课时的主观随意性,不至于跑题,而且还可以提前演练即将上课的有关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2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动之以情,善于利用无声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努力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情感充沛,精神饱满,要善于用眼神、姿态、面孔来表达自己思想,这样才能具有感染力。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信息总量效果=7%(文字)+38%(音调)+55%(表情),无声语言,尤其是情感对学生获得的信息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应该敢和学生对视,严肃中有温情,教师可以针对扰乱课堂纪律、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分别投以批评和赞扬的眼神,这种作用是任何形式也不能替代的。“无声胜有声”,无声语言不仅能替代有声语言,而且能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美化教师形象,充分反映教师的气质和人格。
2.2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要想做到“得法”却是比较困难。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
首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本人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鉴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环境中,为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动脑子的习惯,本人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既然他们没有勇气也不习惯率先提出问题向老师“发难”,那么教师可以在刚上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仔细听课,随着教学内容的讲述引导学生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2.3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手段上要加以革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行的教育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放录像的方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增强他们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
2.4增强课堂表达和调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一堂课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较强的表达能力,那么就会更加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教师不要将舞台局限于讲台,在讲课过程中要走进同学,利用无声语言与学生交流,加强互动效果。
其次,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本人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及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本人不局限于讲授知识,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临床见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尊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采取表扬鼓励为主,批評得道,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营造了相对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4强化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要很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本人在即将结束课程时经常加上必要的反馈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课本人都留出一定的时间,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提出几个需要掌握的问题,当堂掌握;还会让同学做练习,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儿课护理学的知识树。结束本节课之前本人还会提一些问题,让同学下课后通过预习下次课的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下节课课堂教学效果作铺垫。
3结果
2组护生2个月后收集他们的期中考试成绩,成绩≥60分为及格,≥70分为达标,≥80分为优秀。2012级为对照组90人,不及格2(22.22%)人,60-70分59(65.56%)人,70-80分18(20.00%)人,≥80分11(11.22%)人,2013级为实验组86人,不及格0(0.00%)人,60-70分42(44.67%)人,70-80分26(28.89%)人,≥80分18(20.00%)人,两组比较,X2=6.499,P=0.011。
4讨论
4.1培养护理学生的沉静力是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
现代媒体的发展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快捷地获得知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越来越浮躁,不愿意反复做某一件事,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沉静力。而沉静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沉静力让他们对于高深的知识反复练习,正如中国古代所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同时沉静力的培养还要多吃偏碱性食品比如蔬菜水果和中性食品比如谷类,少吃偏酸性食品,比如肉制品,这样可以保持体内的偏碱性环境,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提高记忆力和思维力。
4.2 懂得放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基础护理学越来越多的名词,概念,护理理念,有些甚至是外来理论,使得年龄较小的护理学生,由于思维各个方面发展尚不成熟,难以理解和记忆,或者随记随忘。这样告诉护理学生可以把自己十分难以理解的内容放一放,等到不久的将来就會知道,比如一个干涸的湖面停泊一艘大船,船越大需要的漂浮的浮力越大,这就需要努力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每天悄悄地问自己:“我确定是在努力学习而不是在玩耍?”久之,我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足以载动我们的大船(难题)。
4.3因材施教
有些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可以过目不忘,而另外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这一个方面可能是先天因素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后天的兴趣爱好。到大学里这些智力能力已基本定型。教育他们充分发扬优势,弥补劣势,对于机械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教他们在记忆的基础上逐步涉及一些逻辑问题;而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同学教育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此时的情绪智商可以大大提高,俗话说:“六月天,小孩脸”,青少年仍然处于情绪的波动期,而平静的心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教他们提高情商,心情平静,学会待人接物,给他们推荐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化和人文社科书目,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探索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孙丽梅. 如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OL]. 233网校论文中心, 2008-07-01.
[2] 孙宇.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 中国教师, 2009, (S2): 185.
[3] 付先丽. 护理教学改革中的人文渗透[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1, 26(06): 62-64.
[4] 李静, 姜安丽, 沈宁. 护理学学科体系构建的探索性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护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案例一分析10-02
改革病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03-10
病理学答题04-20
卵巢组织病理学06-15
细胞病理学论文07-14
病理学学习心得07-21
病理学病例分析12-28
病理学实习指导12-30
病理学知识总结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