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探讨(推荐9篇)
论文关键词:VBScript IE浏览器 记事本 复合辛卜生公式
论文摘要:现存的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的教学弊端种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使用VBScript语言在记事本中编写程序,在IE浏览器环境下来运行之,且通过实例论证该方法的实用性,使其真正为每个用户服务。
0引言
说起我国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走向,就不得不提到我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80年代初以来,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是起步阶段,90年代是规范阶段,进入21世纪,开始了第三阶段,即深化提高阶段。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指面向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这部分学生约占全体大学生的95%以上。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人才,而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可以说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完全为了应用,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工具来掌握,而不能当做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明确了这个培养目标,那就可以有的放矢。
目前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现状是:学时是有限的,学习内容是繁杂的,由此对学生产生的学习压力不仅苦不堪言,而现实更是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对于大学期间学习的编程语言大部分是忘记,若想拾起来重新使用,也不是一件易事。如何解决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和实际使用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从事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老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现状
对于现存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的弊端,我们做以下几点分析说明:
(1)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培养目标定位有误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编程语言教学,应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科研教学、系统开发等专业性的工作,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编程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他们需要达到的程度仅仅是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对于专业和非专业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有可能南辕北辙。
(2)非计算机专业的编程语言教学设置好大喜功
经过作者在国内各大高校做的调查,几乎各大高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编程语言教学一般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陆续开有VB、C、FoxPro、SQL、C++、PB、Delphi、Java等,有的院校在高年级非计算机专业还开有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美名其曰:多学点东西,增加就业砝码。
诚然多学点东西是不会有什么害处,但是不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有没有想过: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能有多少比例的学生在真正学这些开设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更多的恐怕是在各种考试之间疲于应付。当大家手捧毕业证书的时候,手拿四年所修的学分成绩单的时候,当大家面试应聘的时候,留在大家脑海中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可能屈指可数,可以炫耀的可能仅仅是修过的计算机课程的数量。
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我们不能为了这些表面的假象自欺欺人。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优化选择,使学生学到最需要的知识。当然不仅是指当前最需要,而且也包括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对于需要用到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信手拈来,不用再重新学过。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敢于摒弃学习那些当前为了考试,今后根本用不多,仅仅是为了增加学分的计算机编程课程。
(3)系统本身庞大,掌握的知识有限,学不能使其精
对于现存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任何一门语言,如VB、Visual Fox、SQL等,系统都是很庞大的。以一个简单的例子,VB为例来说明,VB采用的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动态数据交换(DDE)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等技术。在数据库方面,VB具有很强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不仅可以管理MS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还能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如FoxPro、Paradox等格式的数据库。另外,VB还提供了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功能。对于VB强大功能,我相信学过VB的用户,都是普遍承认的,这个不需要多说,但是对于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如何能通过简简单单的几个学时就能够完全掌握呢?即使说你上课的时候多么专心地听讲,多么用功地做笔记,都是无济于事的,非要通过系统地做上几个项目才能掌握一二,更不要说是对于仅仅是通过教材上的几个简单例子学习的学生了,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么有没有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上手的工具了,答案是肯定的。
(4)快速记忆,快速忘记
在高等院校里不排除有些用功的学生,学习每门功课都是用功之极,当然也不排除用功是为了在考试中拿个高分,争取奖学金的可能性存在。一个学期,说的更多一点一年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在短时间之内掌握某一项技能之后,一旦长时间不使用,肯定会生疏,这是人类不能抗拒的生理现象。而且目前高校里的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平时基本不看,考前拼命熬夜苦读,这种短时间内强迫大脑记忆的东西,肯定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尤其是在一个人不愿意学习这门功课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
假设你当时学会了VB,而且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是不是说你就能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你掌握的是VB,而在工作单位的PC机上或许并没有安装VB的运行环境,这样是不是就为你的使用又出了一道难题。
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工具,只需要简单的学习,而且不论在安装或者未安装VB运行环境的PC机上都能很好的完成自己想做的工作。通过作者亲身实践,本文中提倡的这个方法就可以达到这样的功效。
(5)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如何做才能既使用正版,又不卷入知识产权的纠纷中呢,这里我们提倡在高校中推广,使用VBScript脚本语言在记事本环境下编程,在IE浏览器中运行,就可以达到这样双重效果。
(6)程序交流困难
一个用户编写的程序如果仅仅是自己使用,这个时候程序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够拿出去跟别的用户交流,就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假设有两个用户A和B,A在VB环境下编写了一段程序,在自己的机器上可以正常运行,当A把这段程序拷贝到B的机器上和B交流的时候,B机器上恰好没有安装VB环境,此时对于二者的交流可能存在障碍。
针对上述,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对于一台安装了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ME、Win 98等)的PC机来说,拥有IE浏览器和记事本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作者推荐给大家的就是使用VBScript语言来完成自己想要做的工作。下面我们通过例子来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此来演示如何更好的结合二者,使之发挥作用。
在数学或工程应用中,常常存在着大量的数值计算和数值分析问题,如:复合梯形公式、复合Simpson公式、Romberg求积公式等。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代替人类来做一些复杂的计算任务,在这里以数值计算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来说明一下如何使用提倡的方法完成计算任务,这里以复合Simpson公式的计算为例。程序是通过输入给定的三个初始值:a、b和n,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输入界面
计算设计大致上分为三个步骤:
(1)在记事本中编写程序代码如下示:
图2 程序源代码
从上述源代码中可以看出:第一,VBScript使用的仅仅是VB中简单的程序设计思想的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不涉及复杂的结构,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第二,在程序开始写了一个自定义的函数,在后面对该函数进行了调用,可以达到程序复用的作用。
(2)将该文件保存为一个html格式的文件,如:a.html。
(3)运行该程序只需要双击该文件图标就可以在IE浏览器环境下运行,在指定的文本框中输入符合计算要求的数据点击确定就可以得到计算的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程序初始界面
图4 运行结果
3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记事本环境下,仅仅使用了一些简单的VBScript脚本语句就可以完成复杂的数值计算任务。VBScript是介于HTML语言和Visual Basic、Java等高级语言之间的一种脚本语言,它接近于高级语言的大部分功能,但却比高级语言简单易学。
(2)在运行该程序时,不像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等步骤,以此来生成目标文件、连接文件以及可执行文件等,使用VBScript在记事本中编写的程序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双击该文件名,而不会生成其他的中间文件,这样就大大节省了系统的存储空间。
(3)在运行该程序时,对运行环境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仅仅是需要一个IE浏览器。这对于拥有一台PC机的用户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4)当你还在费尽心思考虑程序的在多台机器之间传递的时候,使用在此提倡的方法无需有这方面的顾虑。对于在任何一台PC机上编写的.html文件,你可以轻松在多台机器上拷贝和运行,而无需进行额外的路径配置等工作。
当然,我们提倡的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全十美,如:对于需要大量使用界面图形来处理的问题,或者需要使用数据库的问题,该方法就有所欠缺,但是该方法对于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进行一些数据处理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全社会的计算机普及高潮,为大学的非计算机编程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外部环境,使广大非专业人员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变得更加容易,如何使学有所用,使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编程教学面临的严重的挑战,这也是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C语言数据类型丰富、表达能力强、运算符多而灵活, 既具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 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 适宜于编制各种程序, 有广泛的应用领域[1], 虽然目前有在C语言基础上发展的C++, 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素质的角度考虑, C语言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化的语言。因此, 全国各大院校不仅在计算机专业开设了C语言课程, 而且在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C语言课程, 我校近年在某些理工类专业也开设计了该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要学好C程序设计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更不容忽视。通过上机实验, 不仅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也可帮助学生验证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C语言的教学工作多年, 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有几下几方面[2]:
1) 有的学生对C语言认识不足, 觉得没什么用, 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同学又觉得C语言很难, 学习缺乏信心, 对计算机程序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
2) 有的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 抱着应付的态度, 不愿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做实验抄袭现象严重。
3) 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 可上机时却脑子一片空白, 不知从何下手, 无法动手编程, 出现“听得懂, 编不出”现象, 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
4) 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好, 对编译器的语法错误提示看不懂, 难以找出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当然更难找出程序的逻辑错误。这也导致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过分依赖指导老师, 有任何问题就找老师, 自己缺乏必要的思考。
由上以上的各种问题, 使得实验课效果不佳, 从而影响了C语言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3 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明确学习目的, 充分认识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树立C语言的普遍适用思想,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 使其明白C语言作为一门基础性计算机语言, 对理工科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开设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 而且通过C语言培养起来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是伴随我们学习全程的。另外, 要使学生树立信心, 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以后是可以编写程序的, 可以通过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 精选实验内容
在布置实验内容时, 教师要注重实验例题潜在的价值, 一个好的实验例题, 能充分展示教学功能, 是理论知识的有效浓缩, 能澄清学生模糊的知识点,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实验题目应是真实有趣的问题, 并尽可能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例如, 在给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上课时, 就举了如下的例题:通过仪器采集到一系列的数据再传输到电脑, 形成一个文本文档, 有三列数据, 但是只有第三例的数据是有用的, 现在要求编程序将文档中第三列数据取出 (注:每一列的数据长度是固定的, 中间用空隔开) 。这是他们以后在工作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对于此类和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会非常感兴趣, 也非常乐意去完成, 教师在课前不应给出题目的解决办法和思路, 至多只能提示一下思考方向, 完全让学生自己通过问题求解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出程序以后, 他们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会大增。
3.3 提高实验教师的指导水平
针对学生看不懂编译器提示的问题, 教师选择几个典型的有语法错误的程序, 例如:关键字输错、变量未定义就使用、语句结束漏了分号、括号不配对等等, 然后由教师通过投影仪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边调试边讲解, 学生边看投影屏幕及教师的讲解边操作计算机。这样, 学生边学边做, 对编译器的提示也逐渐就看得懂了, 他们觉得有了成就感, 对程序调试也就有兴趣了。
对于教师来说, 当学生编写程序中遇到问题时, 教师不应直接对其修改, 给出正确的答案, 而应以启发、提示为主, 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系统的信息提示, 判断错误出现的地方和出现错误的原因。例如程序出现了“死循环”, 就要告诉学生仔细检查循环表达式是否有问题, 最终要使学生自己改正出现的错误, 达到通过上机验证已学过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对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的目的。另外, 在做实验过程中, 教师切忌轻易凭“经验”否定学生哪怕是“错误”的想法, 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个人实践获得判别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求解同一问题, 拓宽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每次实验后要进行适当总结, 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要重新讲解一次。
3.4 加强实践考核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 切实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 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 每次实验前, 要求学生将题目写成书面作业, 上机时检查。每次上机时,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习题, 根据完成习题的数量、质量、时间, 记录平时成绩。在课程结束时, 进行一次实验考试, 对实验考试采取一票否决制, 即如果实验成绩不及格者, 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就不及格。这样的话,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实验作为一门课程来认真看待, 也就不会出现应付实验课、抄袭实验的现象。
4 结束语
本学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实践环节采取了上述教学方法后, 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学生虽然有压力, 却很有成就感, 感觉学有所用, 极大地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两条腿, 两条腿都要扎实, 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3]。当然, 要真正上好《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课, 还必须将各种有效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教学实际情况, 不断探索新方法, 总结新经验。
摘要:C语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要学好C程序设计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更不容忽视。该文探讨了目前C语言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实验考核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谢光强, 李扬.“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S1) :128-129, 139.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0.引言
C语言是用于人与计算机交流的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该语言具有丰富的运算符、表达式、语句灵活且可移植性强等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初次接触C语言,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理解的问题。例如:自加、自减、逗号和三目运算符概念,复杂表达式中运算的优先顺序和结合规则,程序流程图的绘制,根据算法用C语言编写程序等,普遍反映了C语言难学,学不懂,没兴趣学的现象。曾经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如果以总人数为100人为例,对学习c语言的情况分为4种:①感兴趣易懂好学:②勉强听廑:③听不懂;④不想听想放弃。如图1所示:
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或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1.分析“学生难学,学不懂C”现象
1.1学生学习态度较差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制定合理计划,自觉性差、基本上是被动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自主意识。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够,对老师讲授的语法结构和编程思想等内容只是被动的学习和记忆,一旦自己独立编写程序则无从下笔,不知所措,这就势必造成C语言难学的局面。
1.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首先,由于该课程的学时数不是很多受到限制,大部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堂课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在讲授这门课时,普遍采用“电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下面被动地记笔记,所以,经常出现“记完忘完”的现象。由于学生没有真正消化理解课堂讲授内容,以致于无法跟上老師的教学节奏,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上机实验没有起到应有效果,由于学时数太少,只能做一些简单练习,缺少学生自己独立编程的实践过程,达不到实验应取得的真正效果。
2.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为一名教了多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高校教师,就针对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在学习上提出的疑问和困惑,总结经验,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探讨有效可行的改革方案。
2.1加强教材建设
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顺序,在前几周讲授的理论知识概念多、内容枯燥难理解,这样从一开始往往就导致学生对C语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理论精,案例多,易学习”为主的教材,教师在讲授时有些知识在涉及到具体案例时再补充讲解。
2.2改变教学思想与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恩格斯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C语言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取的方法是:先举例进行案列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以学生感兴趣的某种游戏为例,通过用C语言编程来实现游戏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讲解具体的C语言知识。
2.3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细节的教学,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依然很难独立编写程序。因此,对教学内容应重新进行归纳,采取先分散难点,后循序渐进掌握的方法。
2.4教学模式的改革
2.4.1推行启发式案例教学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程序设计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案例穿插式的教学时,还应该专门留一定的课时,把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交给学生进行自由分析和讨论,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也能避免无趣枯燥的学习现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2编程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上机编程实践是学好c语言的关键。一、机房应至少提供两种以上编译环境(如:工urboC2.0,VisualC++6.0等),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采用开发环境,直观感受不同操作环境的异样,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感,使学习变得更有兴趣,更为主动,也可以把知识掌握的更全面。二、实践课时应调整为2:3的状态,即总课时如果为60,每上3课时的理论课,就应该安排2课时的上机实践,改善上机现状,实现“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
2.4.3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学也不例外,网络技术的应用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例如,汉诺塔、杨辉三角形和排序等重点与难点问题,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成动画演示教学,把抽象的过程以真实的、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完整的动画演示过程,加深学生理解C语言的执行过程。在网络教学方面可以把教学内容做成教学网站,学生可以通过访问网站复习讲过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教学方面还可以采用局域网内的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教学与指导,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方便对学生的作业,以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
2.4.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c语言中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科研工作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而且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科研市场同步,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师在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完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5教学方法的改革
2.5.1“任务驱动”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比较被动,老师讲,学生记,记完忘完,把知识原还给了老师。任务驱动教学就是以任务作为驱动,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先思考,带着问题再听老师的讲解,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习就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了。
2.5.2“情景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呢?可以采取“情景互动”式教学法,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模拟情景环境,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情景的创建,并从中领悟情景实现过程与程序算法之间的关联。例如:在讲解变量值的互换时,可以用3个粉笔盒和两根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情景演示:在讲解汉诺塔游戏的时候可以请3位体重不同的学生站在讲台上演示:在讲解排序问题时也可以请几位个子高低不同的学生进行情景演示。通过情景模拟既让同学们理解了算法结构和语句的执行过程,又对
问题的实现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2.5.3“趣味”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与生活相关、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实例来讲解,用趣味程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时,编写一段简单的C语言程序,实现我们经常在银行提款机或POSE机上存钱取钱时遇到的输入密码问题,在与生活实例息息相关的问题中掌握C语言的语法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積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5.4“鼓励探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特别脆弱,只要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听不懂时,觉得没意思时,作业不会做、编不出完整程序时都想放弃,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厌学的心理。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好好的引导。对于那些作业做的认真,上课积极发言经常提问题,以及编写的程序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新颖设计方法和思路的同学就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多鼓励学生在课间、课后以及上机实践时相互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不仅可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协作精神。
2.6强调实践环节,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好C语言,不仅是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关键是要会用学到的语言知识编写程序,做到学有所用。那么,如何提高编程能力呢?不是听来、看来的,而是练出来的。(1)可以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2)利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3)给学生分配一些小的项目任务来完成,适当的施加压力,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让学生充分动脑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运用C语言的能力:(4)为了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接轨,可以创建校企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综合编程能力。
3.结束语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很丰富,在学习C语言时,只要同学们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遇到困难时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轻易放弃,相信同学们就不觉得那么难学,难理解了。
总之,如果进行上述教学方式的改革之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C语言的核心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将不断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软件等,更大程度的发挥在信息时代,由计算机、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使c语言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红,郭彩虹,独立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高教研究.2010.(3).
[3]崔立波,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华现代教育.2010.(49).
[4]张仁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校园文学.2010.(1).
高中阶段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目的是: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语言文学课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高中阶段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却没有那么重视,从学校领导到专业教师,再到学生都不理解开设这类课程的必要性,有的忽视甚至放弃。
一、教学目的定位问题
播音与主持专业属性是艺术,本质属性是新闻,从学科定位来看与纯文科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对于语言文学课的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就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属于文化基础课,是对专业课程的必要补充和辅助,其目的是在提高语言文学欣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写作、言语表达、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作品教学让学生达到感性认识,对于中国优秀语言文学认可和接受,在开拓眼界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审美的专业素养。
二、适当选取教学内容和安排课时
根据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的特点,适当选取教学内容和安排课时,是搞好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教学保障。
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一些学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纳入其中。笔者认为《中国现当代语言文学专题研究》收录的一些作品非常好,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影的告别》;茅盾的《幻灭》、《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离婚》;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等等。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欣赏水平增加一些,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要以作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其既具有语言文学课程的特点,也兼顾到专业的特殊性。
课时量的安排要根据总课时与学生情况而定。按照目前高中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计划,语言文学课程要开设两到三个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共计达100多个学时,才突出专业课的教学地位,体现专业特色,又保证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三、兼顾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播音与主持专业语言文学课的教学主要是作品教学,通过对语言文学作品的感性阅读,从审美的层面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学魅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语言文学史课程资料长篇累牍、作品浩瀚无边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握特殊专业语言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实行开放性教学方法
语言文学作品是具有开放性的文本,在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不能坐井观天、画地为牢,而应挖掘其内在的丰富性、复杂性。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培养开放的眼光、丰富的视角和多层次理解事物的能力。
因此,在语言文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机制。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新课进行感知,教师根据新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定量的概要题和基础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任务主动自学课文,探索方法,尝试生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多层面的思考与讨论,既不盲目迷信教科书上的结论,也不轻率否定别人的评论,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在平时作业方面,可以布置专题作业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进行研究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运用语言陈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能力,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以及独立观察、思考社会人生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不再把语言文学课看作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内容,而是有利于其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促进语言文学学习和专业成长的良性互动。
2.采取融入情感的教学方法
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更感性,专业学习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而在情感表达和化抽象为具象方面,语言文学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情感的高度投入,这种情感主要通过教师多样化的语言体现出来。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以诗歌讲授为例,为了彰显作品的情感,教师讲郭沫若的《凤凰涅盘》时可用气势磅礴的语言;讲戴望舒的《雨巷》时应用犹如耳边絮语的语言;讲舒婷的《致橡树》时则用温婉但坚定的语言等。除了语言,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因素和情绪的调节,将自己的情感深入作品中,使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艺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3.进行专业融渗性教学
所谓融渗教学是指在语言文学课教学中结合专业教学,实现两科目的轮换与衔接。融渗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激活并充实语言文学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让他们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分解我们所要讲授的语言文学作品。
例如,在讲授诗歌或散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作品精髓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讲授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把握作品整体框架、故事发展演进和人物成长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创编和排演等。除了课堂教学,结合专业特点,我们还可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积极引导学生组建语言文学爱好社团,召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讨论会、座谈会,结合播音课开展名篇诵读、举行朗诵会,结合节目主持课开展名作分析,等等。
四、改革评价方式
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还有更为合理而又有创造性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手段。传统语言文学课的考试方式,教师白纸黑字的试卷加上学生死记硬背的填充,得到的分数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这也就是现在这些学生为什么对于语言文学课考试成绩及格与否毫不在意的主要原因所在。
如果将对学生语言文学课的成绩考察同他们的专业水平评估结合起来,甚至将语言文学基础课同专业知识课的考试联系在一起,使语言文学作品成为专业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文学课教师从语言文学理解的角度打分,专业课教师则从专业表现的角度评价,这样就不仅能节约人力、物力,还能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中职和高职专业的衔接,是我们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本文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探讨,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课程整合和高职衔接、以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等方面进行阐述。达到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劳动者的目的。
关键字:中职计算机与高职计算机专业
独立思考
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日前,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总书记首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方向已定,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对于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前几年国家提出的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但是真正参加技能大赛的人数到全国参赛,给每个省参加项目也只有1到2名学生参加,并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如今我省从今年起实现一部分专业和高职对接,也就是说学生读完中职后直接读高职,有些专业中职毕业后还可以直接读本科学习,为学生就业和升学已经架起立交桥。今年9月份海南省农垦海口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就和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强强联手,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到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但是这一部分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参加中招考试录取。也许这一批学生招进来的学生学习基础要比以前中职生登记入学的基础相对来说要好些,以前的教学计划也必须要做相应调整,要为学生后续升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我们现在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是作为学生毕业后技能和工具,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各行各业都用得着的一种工具,几乎每个行业都用到计算机。但是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软件而已,因为开发和使用的环境不一样而已。譬如医疗行业、航空运输行业等等。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而对于计算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一定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前两年已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现在提出云技术,云计算、云存储等等。假如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后也许就很难适应相应的工作。如今面对信息技术的新的革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自从乔布斯研究开发的苹果智能手机轰动全球后,手机游戏、微信等软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今很多朋友感叹,我们大人玩手机的熟练程度还不如三到四岁的小孩熟悉,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而做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即毕业后再学习能力,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重要责任。曾经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最大差异在于中国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美国学生有创造力、动手能力,提醒我们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也许我们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它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而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我们在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时候,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是何等重要,也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式新机遇下的计算机专业改革教学,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1、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能力是思考的基础,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会有自己的主管意识,且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和脑海中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要永远充实自己的大脑,不断更新,才可以走的更远,做的更好。如今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还没有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要我们做为教育工作者慢慢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为在以后的职业工作中面对问题时几乎都要去独立思考,采取解决的办法。
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计算机语言可以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如BASIC、PASC、C语言等课程,这些也是基本的入门语言。计算机语言本身具有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的特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中职与高职衔接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高职的时候再重点学习高级语言,中职为高职打下坚实的基础。曾经我在加来师范学校教计算机课程语言的的时候,那时候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学生学习语言的时候比较轻松,有的学生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等级C语言考试,并且拿到二级证书。在上语言专业课的时候经常进行编程训练,利用程序设计及算法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体会编程后的效果,因此独立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
但是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语言来说要相对吃力一些,但是经过这几年中职生登记入学的中职生来说,有好基础的学生来说很少,大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觉得就是可以玩。对基础差的学生开设语言课意义不大。但独立思考能力还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2、其次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计算机机房上课,因为现在大部分学校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很大,基本上都达到每人一机的条件,对专业课教学提供强力支持。改变中职计算机专业现有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对某些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和加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教学模式的实际执行者是教学的实践者和实践对象,即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曾经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且大部分中职课程都是操作性教学课程,纯理论的课程现在开设的很少,几乎不开如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等,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主要在于加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过程中常用任务驱动教学,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实践,去体会,去发现自己设计成果。
目前,有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基础差,就把难度降低,甚至有些老师在上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敷衍了事的情况也存在。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四个学期,最后还是不懂排版文字处理等等。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讲很多理论,但学生面对计算机时却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只管上课,对学生在底下玩游戏的事情也不过问,甚至有些老师还带学生玩游戏。这种教学形式是很难学到真正知识,也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低下,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并适应相应的工作。对我们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首先你要教师必须对任教课程要相当熟悉,譬如建筑CAD、工业产品设计、动漫动画、企业网搭建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才能真正教好学生,给学生以学会的信心和勇气,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在面临“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就难以培养新型劳动者。也许你所知道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了,只是有些学生没有亲身体念而已,有时候学生就认为你讲的东西已经过时了。就好像目前五笔打字还是用拼音打字一样,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说,五笔肯定比拼音快,有些学生就不想学五笔,只要我们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五笔带来的好处,学生就会欣然接受,因此,对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及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展台,投影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教学,提出问题,展示实物,提出问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无目的变成有目的学习。减少学生上课玩游戏的几率,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以后,就会去创造。同样的一幅场景在不同的学生制作出来肯定有区别,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理念的改变,从而改变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做法。
3、再者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进行课程整合
如今我们的中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就是两年,一年是实习,其实就是就业,目前也没有对口的岗位真正实习,有些学生读两年中职后也没有找到对口的岗位,有些中职生读两年后年龄还没有达到18岁,企业也不敢用人,两年中职后也不能胜任计算机相关工作,必须要经过企业的再培训,企业也不想花这批经费,因为很多通过企业培训后,又不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企业觉得这批费用没有效果。中职和高职的衔接势在必行,是目前中职发展的趋势。
新形式新机遇下,中职与高职衔接后课程怎样开设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譬如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中职开设了,在高职课程中要不要开设,也许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我觉得就是有点重复。是读2年实习还是读3年在校,中职还是要为高职打下基础。目前我们招生的时候可能中职生的成绩还是要比高中生录取成绩要低,因为社会还没有形成职业教育观念,老百姓还是对普通教育情有独钟,即使职业教育这几年政府投入很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国家也非常重视职业教学,但是有高考棒的指挥,还是有很多家长看不起职业教育,在家长心目中还没有形成这个观念。所以学生的基础肯定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我觉得还是在中职教育阶段打基础,但是对于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我们中职可以承担。在中职这个阶段的学生,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即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图像处理》、《机械制图CAD》、《网页制作》等等,而较强的理论性课程可以安排到高职进行学习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汇编语言》等等。
4、最后做好计算机专业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当今计算机专业很多课程都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后才发挥了计算机强大的作用,譬如在我们建筑行业、医疗行业、广告设计行业等等,以前的广告都是靠手工手绘完成,横幅都是靠手写,而现在都是采用喷绘和写真等技术。所以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把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真正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可能就是计算机维修和开发软件系列,但是这些行业相对来说对中职学生难度比较大,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从事维修行业刚开始也许只有简单维修及故障处理。对我们中职计算机专业来说结合其他专业特点,在应用领域发挥自己特色,才能实现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学生毕业后真正才能找到相应工作。
参考文献:
摘要:从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目的出发,将计算思维融入到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利用微课的形式对传统课堂和实验教学进行补充,使两者更好地衔接,探索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首先从理论层对计算机思维定义和含义进行研究,说明计算思维的培养与C程序设计课程的关系;其次面对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C程序设计课程中微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程序设计;微课
一、计算机思维
计算思维其实很早就有了,但直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清晰系统的阐述,这一概念才获得极大关注。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2]。分析定义,可以发现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计算思维意识,计算思维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思维方法是核心。思考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当丢失了某样东西时,我们会在脑海中回想之前走过的路线,这是回推;在超市购物寻找某样物品时,会根据物品类别查找,这是分类查找定位……都是计算思维方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各种常用算法,如迭代法、递归法等,都是计算思维方法。
二、非计算机专业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目前在教学中实现计算思维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时设置少而内容多。每节课课堂内容比较多,而练习量不足,学生只能独立理解概念,很难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连贯起来综合运用,降低整体课程的学习质量。其次,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脱节。理论课上,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貌似听懂,其实不完全清楚如何真正实现。实验课通常并不在同一天授课,上机操作时理论知识的理解含含糊糊,实验课操作极其不熟练,时间利用率低。对于程序算法的设计和思考缺乏,计算思维方法学习和练习远远不够。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种种问题,计算思维的培养本来是C程序设计课程培养的目标,但是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颇,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语法和最基础简单的程序设计,反而忽略了核心的计算思维方法,或者说由于难度偏大而回避研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三、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而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动态、主题突出等特点,主要运用信息技术以碎片化形式呈现学习内容[3],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形式将计算思维方法相关案例展示给学生,是C程序设计微课教学创新的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把微课作为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衔接点。理论课讲解相关语法点和简单实例应用,理论课结束,实验课之前布置学生观看前导性的微课;实验课,教师首先依据观看微课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对程序进行实现。微课教学设计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又不离开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设计方面,微课时间有限,内容不能贪多求全,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计算思维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及有用有趣的原则;设计依照计算思维的逻辑,围绕一个主题算法,集中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情境—问题式教学设计模式(情境创设—提出问题—问题分析—问题讲解—总结考核)、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定题—课题分析—问题讲解—总结考核)、探究式教学设计模式(提出任务—确定问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考核),分别进行微课教学设计。2.微课过程设计微课过程设计要点基本包括:引入(开场白或知识点)、画面、解说词、备注等。引入部分尽量生动有趣,情景尽量贴近生活,可以采用身边的小事、案例,让学生有代入感;语言文字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录音时语音清晰,使用普通话;画面设计要美观,不能呆板和单调;多种媒体搭配要鲜明统一有层次感,并且具体形象,画面显示的文字要标明标题和内容(具体知识点),容易区分,文字不能过多。3.微课制作微课的制作风格应尽量清新和谐,画面的变换频率不能高,实验操作步骤需简洁,制作的后期,适当加入背景音乐,取得更好的视听效果;录课前做好规划,内容更紧凑,不说废话,不机械重复,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制作时,应对教师头像的画面位置和大小进行设置,从而获取学生更多的关注度;坐下来直面镜头,语言上多用“你”而不是“你们”,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觉;为了保证微课视频的质量,采用CamtasiaStudio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
四、结束语
教学微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之一,利用微课形式将计算思维引入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把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更好地衔接起来,学生还在微学习中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自主提升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J.M.Wing.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oftheACM,,49(3):33-35.
[2]DonRhine,FredMartin.Informaticseducation-supportingcomputation?althinking[M]:SpringerBerlinHeidelberg,.
学习C语言不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重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等的越来越高,加上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门槛越来越高,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纷纷学习C语言,因为它不仅可以证明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如果拿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证书的话,还能在求职过程中,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赢得面试官的亲睐。所以大量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而因为其计算机基础很弱,甚至有的为零,那么怎样才能让其将C语言学会,学好,并能灵活运用呢?这就是本文的探讨所在。
目前,在各大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会设置相应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培训机构招收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以达到获得国家C语言二级证书,或使其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以备求职所用,可见C语言的重要性。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难度很大,不容易学,而且即使懂了理论也不会做题或编写程序。究其原因,主要有:
1)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3]。经过相应的调查,发现在高等院校中,很多学生只是顺从学校或学院的安排,盲目地去上课,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习C语言,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觉得难学,甚至会觉得学了也没用,导致学习兴趣以及热情的下降,这样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高。C语言是一门逻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计算机语言,而很多学生都不明确上机实验的目的,甚至有的学生连实验的内容都不清楚,到了机房就是一盘散沙,不知道要做什么,导致动手能力不高。当然在上机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某些学生玩游戏等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也是实践课程中管理的疏忽。
3)对于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课程的重视度不高。认为本门课程不是主课,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去学习,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时可能会发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的现象[4]。
4)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程序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都比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对于算法不够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弱,编程的时候程序结构不清晰,标点符号等语法错误较多,不够细心。
1.2 教师的问题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国内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提出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5],他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者地位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被动学习。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太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清楚整个教学大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理论讲解的同时,注重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做相应的指导。
2)在上机实践时,容易放心让学生自己练习,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未能得到确切的提高。这样就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玩耍而不做任何实验。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事前必须得做好实验课内容的设计,并严格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
2 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该文提出一些改进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效果。做到尽量让学生感觉学习C语言很轻松,很有趣,且能将其学会并灵活应用。
2.1 首因效应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很清楚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与学生互动,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如果一个老师的气场足够吸引学生的话,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缺课现象也会少之又少。其次要消除学生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使其明白C语言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不陌生,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举例如计算器、手机等电子产品、各种游戏软件、操作系统、智能电器等的功能都可以由C语言程序设计实现。最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明白学习C语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第一堂课时,可以少讲课程内容,必须得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目的,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其明白学习本课程的目标。这样能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兴趣,这有利于日后的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改变学生学习的氛围。
2.2 教学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得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只有方法对,使用得当,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该文总结出下面几种方法。
2.2.1 示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在文献[6]中阐述得很清楚,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所选项目的完成来完成对C语言的学习。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方面的难度比较大,比如所选项目的难易如何把握,时间如何分配(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中),达到的效果如何衡量等。这些都很难有一个标尺来衡量。有两种效果,一是对C语言掌握得非常的好,应用能力很强;二是对C语言一头雾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所以对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与高等院校特点于一体的示例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于课堂的设计有所改变。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此方法是在简要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某些重点知识的运用,例举一些具体的有趣且贴近生活的实例,做出相应的讲解后,加以演示,让学生对此程序的运行结果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且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可以教学生相应的一些调试程序找错的方法,这样学生自己上机练习的时候,调试能力会大大的增强。通过示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2.2.2 诱导法
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什么内容就很直白的讲解相应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产生相应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低。该文针对此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即诱导学习法。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该设计好所讲授内容的先后连接顺序,做到连贯有序。比如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前,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让学生相互讨论,最终引出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更能提高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数组之前,先提出问题,如果用一般的变量存放学生的年龄,需要存放几万学生的年龄,则需要几万个的变量,这样的编程量是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并引出数组的概念和作用,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不会觉得很突然或陌生,更能轻易得接受并学习。
2.2.3 对比法
根据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在课堂上采取对比教学法会得到的非常好的效果。从常理出发,人们习惯性地会对比身边的事物,从而认识相应的事物。所以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此方法的话,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在学习数组的时候,当学习完一维数组之后,学习二维数组的时候,就可以以类比的方法来介绍二维数组,学生会很快学会并吸收二维数组的内容。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2.4 抽象具体化
C语言中,有很多抽象的专业性描述的概念理论,而对这些理论的讲解是比较难的。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内容在头脑里是很抽象难以理解的。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少用专业术语进行解释。比如讲解C语言充有且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且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时,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可以举例说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大门,学生要想进入学校逛耍就只能通过大门走进,而逛耍完后想要走出学校时,也只能通过大门才能出去。学校的大门就类似于main函数,要想进入学校只能从大门进或出,而C语言程序的开始结束也只能从main函数开始或结束。这样的话,学生比较能接受并理解此知识点,而且会觉得有趣。
2.2.5 组队上机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上机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是学生进入机房之后,个人练习,各练各的,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对此,该文提出的组队上机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此现象,并得到相应的效果的提高。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并提出要求及实验结果,还可以制定一些相应的奖惩制度,当然奖惩制度得切实可行。上机实践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问题,互动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互之间有竞争,就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3 课后沟通
因为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之间见面的机会最多的就是上课时间,而学生有问题又不可能在课堂上问。针对这种现象,如果老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加入学生的QQ学习群里,课后有任何的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QQ群里讨论,老师也可解答问题。这样的学习效率是很高的,学生觉得老师负责,他的学习激情会更大,潜能也会被激发。
3 总结
教学实践证明,针对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C语言的现状,该文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教学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且教学效果得到了确切的提高。利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一种快乐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
参考文献
[1]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2).
[2]王继东,赵瑞斌,陈桂林.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2(2).
[3]牛熠,董阿妮,吴燕玲.C语言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
[4]冀振川,谷飞.计算机C语言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1(9).
[5]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3DMAX;计算机软件;教学;环境艺术设计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培训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被广泛开设,尤其在艺术类院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绘图的工作效率。3DMAX作为当今世界上功能强大的三维计算机应用软件,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室内、景观设计、影视动画、工业产品等领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熟练应用该软件,不仅可以提高设计的表现力,也为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3DMAX教学存在的问题
3DMAX是集建模、材质编辑、灯光设置、渲染、动画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三维软件,拥有强大的虚拟模拟功能。[1]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三维室内外空间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通过场景建模、贴图、灯光、渲染器参数设置,从而营造出真实的室内外空间效果图表现。然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3DMAX软件庞大繁琐的功能命令以及灵活多变的制作方法,使得该软件在教学上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关于软件中英文版本的选择,初学者对英文版表现出抵触情绪,普遍反映不认识英文单词,对于工具命令的用途容易遗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3DMAX课程之后不能在后续设计课程上运用;课堂教学主要针对室内居室空间设计效果图渲染,对于大型公共空间和室外景观场景的渲染相对较少;大多数同学绘制的效果图不能在实际的项目中应用;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软件培训班进行二次学习等。
2 教学方式探索与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改进当前3DMAX课程教学方式,提升授课效果,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1)版本的选择与教材的更新。首先3DMAX软件版本更新较快,很多工具和命令越来越完善,网上很多新的模型资源低版本无法打开,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学校能够及时更新软件和教材,任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软件的应用能力,及时更新上课教案,选择一些比较前沿的案例进行讲解;其次是关于中英文版本的选择,艺术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同学英语比较差,很多初学者对于英文版的操作只能死记硬背。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选择中文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如果选择英文版也需详细介绍工具名称、功能、用途等,防止学生只记住位置而不知道命令的具体使用功能。
(2)做好入门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课程刚开始在学生对软件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直接介绍窗口界面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些3DMAX软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表现案例,如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制作等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3DMAX能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展示一些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建立一种能够学好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以后课程的开展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3)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给与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由于3DMAX软件工具命令繁杂,因此想要灵活运用相对较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看老师示范一遍之后自己操作过程会出现很多问题。可以采取讲——记——练相结合的上课方式,第一遍学生边记笔记边看教师讲解示范,接着学生结合笔记和示范的过程进行练习,然后带着问题听教师示范第二遍的同时补充笔记细节和找到出错原因,最后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的操作。这样可以解决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记没看,或者只看没记的问题。
(4)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于工具、命令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在課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针对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场景进行操作演示,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案例。这一学习过程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对于工具的使用往往死记硬背,而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做。因此,教师可在演示一种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制作思路,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和工具可以达到,或者请学生到讲台上现场操作,激发学生灵感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2]
(5)分层次教学,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3DMAX课程教学,更多集中在室内空间设计表现,而对于公共空间类型的渲染讲述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展情况,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作品,或者多提供一些公共场景让学生课下练习,帮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综合运用能力。
(6)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充分地鼓励、耐心地讲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出现厌烦情绪,不要把“真笨”、“怎么就忘了”等字眼挂在嘴边,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能会导致学生从此自暴自弃。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平稳心态,耐心指导,鼓励学生认真记笔记,上课用心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敢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7)与其他设计类课程相结合,达到反复训练的目的。3DMAX教学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如果软件没有掌握好,会直接影响接下来设计课程方案的表现。很多学生在3DMAX课程进行中可以做出很好的方案效果,但是由于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长期不练习,而导致所学知识遗忘,缺乏应用的连续性。因此如果每门专业课程都要求学生做3DMAX效果图,一直延续到毕业设计,这样不间断地训练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软件的运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8)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课堂学习时间较短,教师需要照顾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关于案例的实际操作也要适当调整难易程度,可能学习较好的同学就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专业学习的论坛或者网站让学生课下的时候自主学习,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更全面地提高绘图能力。同时对于一些进步较快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浏览一些优秀的作品,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9)设计和实践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在实际项目中甲方对于效果图的要求很高,专门的效果图公司做的商业图更能打动人,但是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少,素材和模型也不是特别精致,做出的图在构图、比例、色调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工程实例给学生临摹,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图纸的表现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
3 结语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软件3DMAX课程教学确实有不同于其他专业教学的特点。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紧跟计算机软件发展的速度,同时还需结合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总结与改进,在课程中注入新型的开放式创意教学元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更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艺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3ds Max课程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1(9):267.
[2] 高宇.《3DMAX》课程的教学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0(12).
来源:官术最新章节 http://
摘 要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难度大。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理论;实践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以我校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2 确定网络协议为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
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讲网络原理离不开一些通信知识的介绍,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网络安全现在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子通信专业主要是使用网络,网络安全不是重点,而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讲解也是介绍性质。这样,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是网络协议了。3 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往往是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慢慢地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虽然天天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须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分析与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下面对软件运行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后,为了找到sohu主页并与之通讯,浏览器与服务器交换了许多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就能再现出通信的全过程。通信过程的详细分析请 4 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数据结构等课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网卡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的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5 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同时也不能保证我们讲解的协议将来不被其它协议替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网络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6 注重实验
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除了学习网络协议等理论基础知识,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外,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实际组网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动手能力,所以有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但是本科生的课程体系由于理论课很多,目前没有安排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这门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虚拟局域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协议RIP和OSPF,防火墙,服务器配置。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照实验教材像操作工一样机械地完成任务。对于其它实验,例如网线的制作等,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了解,在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再具体操作。7 总结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探讨】推荐阅读: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应聘程序员的求职信12-06
可编程计算器测绘程序设计探讨论文11-04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02
1.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程序06-28
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程序07-20
《程序设计语言强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2-09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10-01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思考12-06
非师范类专业教师资格证考取程序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