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共9篇)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1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原理,就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即蕴含其中的生活价值、方法价值、精神价值以及负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认为无论继承传统文化,还是改造传统文化,都要以其价值特性为主要依据.

作 者:谢热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刊 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INSTITUT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 30(2) 分类号:G0.14 关键词:藏族   传统文化   价值结构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2

视觉文化是一种新的东西,就因为它把视觉聚焦为一个意义生产和竞争的场所。西方文化一直把口语当做知识实践的最高形式,而把视觉再现形式看做是对于理念的第二等的图解。视觉文化的出现发展了米切尔所说的“图解理论”,这一理论意识到,西方哲学和科学的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图像的而非文本的世界观。[1]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了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运用了不同以往的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受众的观看的方式,受众也开始慢慢的改变了一些观看习惯。

比如,中国传统的纸质阅读习惯是从右向左的,而现在的基本都养成了从左向右。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然进入自媒体时代,普通大众不再靠单一的“主流媒体”获取咨询,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为大众带来更多的信息,普通大众对信息传播有了主导的地位,信息传播也有传统的“点到面”转化为“点到点”。[2]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和电纸书来阅读图书,通过网络读书看报,读者可以随时看到实时更新的文学作品和新闻。传播者为了让读者在电子媒体上阅读能够拥有阅读纸质文本的快感,在电子屏幕上也设置了如翻书一样的翻页,并且翻页的时候,读者能够在电子屏幕上观看到翻页背面上的文字,这一点技术设计,本来并无实际意义,但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观看需要。说明了受众在接受传播者新型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传播者的传播方式与技术改进。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观看者对外部的世界观看要求越来越高,当人们在听别人如何描述从高处俯视城市时的壮观,可能更愿意自己登上那个高处,亲身一睹,这也就是百闻不如一见。人们不再满足了文字对事物的描写,而是希望通过技术的支持,获得更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如人们可以通过高倍摄像机观看的一滴水落入水面的时的样子,还有水结冰时的瞬间状态。

视觉观看具有时代的特性,每个时代具有每个时代的观看的独特方式和内容。古代人们可能观看到的世界就是很直观的世界,也是很真实的内容,但是随着近代一些先进仪器的产生后,人们可以看到曾经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比如,电影中事物,当电影中一辆车飞速向一个人驶来时,可以借助蒙太奇的手法,让受众看到的既是眼前发生了的,却不是真实的。甚至上万年来,我们都不知道地球真正是怎样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或者宇宙飞船,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外貌,这是从前无法实现的。当一张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可能比一段描述地球外貌的文字更具吸引力,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观看特性。

通过观看的模式变化,我们发现世界的样子是多元化的,空间也是多角度的。以往我们在看待一个事物的事情往往只是某一个角度,现在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观看,这是以往我们用肉眼所办不到的,或许第一届奥运会一个运动员做体操时,我们可能从一个角度看到他运动的身形,但是现在的奥运会,我们可以多角度安置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他的动作,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观看需求。

这样的观看模式在特殊时候也会帮助人们鉴别事物的所谓真实情景,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国游泳健将号称“飞鱼”的菲尔普斯在与塞尔维亚选手进行100米自由泳比赛时,仅以不到0.1秒的微妙差别获胜,这个差别在肉眼上根本看不出谁的手先接触到终点,最后裁判是通过水上与水下两方面的高倍摄像机进行慢镜头回放来进行确认菲尔普斯获胜,这种情况放在一百年前是无法实现的。

这种多角度的视觉观看已经被人们运用到很多地方,包括每年八月份的钱塘江观潮。当然能够在现场观看钱塘江大潮这种感觉是很好了,古人观潮也只能到现场的一些安全地方。但是现代观潮方式,是古人无法想象的,不仅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可以通过电视观潮,而且可以在飞机上重高处观潮,甚者可以把摄像头安装在道具人身上在比较危险但具有很好的观潮点上,让人们可以观看到最惊险刺激的大潮。这种观看的方式有时比在现场的人还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

二、视觉观看制造的以假乱真

现代人们通过电脑模拟可以制造出许多在现实社会中消失的事物或是在生活中很少遇到的场景。典型的有《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自然科普节目。

一些科学家常常根据恐龙的化石骨骼,模拟出各种恐龙的形象制造出它们逼真的生活场景。观众可以通过电视上的节目看到消失了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模拟恐龙,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快感。有时候这种模拟的效果和真实的相差无几,如果不是人们从理性上早已确认,恐龙是消失的物种,也许会信以为真。

三、影视剧中出现追求视觉化

影视人类学是以视听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新兴学科。影视艺术在人类学领域的应用随着电影技术的发明就开始了,从第一部人类学电影《巴巴里人的陶制》摄制至今,影视人类学逐步建构了一个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复杂体系。[3]从影视剧中的情况来说,一些电影电视不断追求演员的服饰上、布景上等画面来冲击人们的眼球。以《新版笑傲江湖》为例:比如新版中陈乔恩饰演的东方不败一改老版中的具有阳刚之气的形象。据制片人于正在访谈中回答,的确有为了迎合现在观众胃口的意思。《新版笑傲江湖》将金庸的经典名著完全改编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偶像剧,此版和前几版同名剧比起来其内容的情节构思大有不足之处,也有创新之处,但是由于该部电视剧在人物造型和视觉制作上下足了功夫,其收视率依然取得开门红。据调查显示《新版笑傲江湖》在全国网中收视率达到2.39%,在2月份各大卫视中收视率居前列。

姑且抛开《新版笑傲江湖》的内容质量如何,但是从客观实际上,它确实制造了了一个收视高潮,传播者的目的算是达到了。目前的电影大多在视觉上下大手笔,他们的传播方式逐渐影响了受众的欣赏水平与审美爱好。但是丛另一个层面上讲,也是受众的审美需求,促使了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投其所好。例如,1997年英国王妃戴安娜之死,当时戴安娜和男朋友乘坐的奔驰轿车为了逃避大批记者的摄像机及相机的拍摄,在高速行驶时发生车祸遇难身亡。事后全社会人对当时进行追赶的记者和摄像师进行了猛烈抨击。事件发生一个月后,记者们开始在网上对抨击者进行回复,大致内容是,并不是他们一味的要拍摄戴安娜,而是在受众的强烈需求下,为了满足受众的视觉猎奇而拍摄。事实上戴安娜从她与查尔斯王子结婚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卷入人们的视觉观看需求中。为了迎合媒体与大众对苗条和结实身材的需求,她的形体有了很大的改变,戴安娜通过了节食,还有每天按时进行体操锻炼,最终她从各个方面基本达到了银屏上观众需要的效果,成为媒体和大众希望看到的样子。记者们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很多时候,受众的需求也影响着传播者的态度和方式。

同时视觉文化的发展也铸就一代英国王妃,戴安娜被称为“英格兰的玫瑰”,当仍不让的成为二十世纪下半页全世界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若不是视觉文化如此高度的发展,若不是全世界的镜头都对准了她,或许她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妃,或许也不会出现后来悲剧的一幕,仅仅如英国几百年来的其他王妃一样被记录在王氏族谱里。然而高度曝光的情况下,她成为全世界中的公众人物,这一切也改变她的命运。

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它的一个电影镜头一般不会超过三秒,每一一个镜头都转换得很快,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具有一种视觉快感,但同时这种快餐式的缺乏长镜头的电影,久而久之令观众的在看电影时缺乏一种思考,因为它的每一个镜头转换的太快,使观众在观影时来不及思考。观众容易被电影牵着鼻子走,对事物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而《新版笑傲江湖》在视觉和剧情上的颠覆,特别是让本来是是男儿身的东方不败直接从一开始就以女儿身出现在观众眼前,并不自觉的引导观众对东方不败与令狐冲之间的爱情产生同情与祝福。事实上传播者已经从客观上改变了受众原有的社会伦理观念,等于让受众不自觉的接受同性恋或者是违背常规的社会伦理观念。

四、视觉观看也是文化的派生

通过视觉的观看,人们直观的看待事物,现在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外在世界。传播者在营造各种各样惊奇的视觉效果时,其实也是对某种文化的传播与张扬。如1957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从它的色调和桥墩、桥头堡的样式来看,就能明显的感觉出一种复古的风格并且参合着一些前苏联时期的文化元素,而后来建造的武汉长江二桥、三桥,采用桥中竖起一根大柱,两头斜拉着数十条钢条,就明显具有现代建筑风格。通过一个事物的外观就能散发出他所包含的文化。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尤其是在当下,许多事物确实需要包装,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眼球。如画框和画作的关系,德里达说画框“既不在作品之内,也不在作品之外,既不在作品之上,也不在作品之下,既反对对立,也不保持不确定,而且也给作品相当的影响。它不再仅仅是环绕在作品周围。”观众在欣赏一幅图画作品时绝对是连同画框一起欣赏,有相应与画作的画框作品一定比没有效果要好得多。现在观众的眼睛已经变得没有耐心去细细品读,就像他们打开电视如果没有在一分钟之内吸引到他们的眼球,可能就要马上换台,观众手上也掌握着一个主动权。

现在很多电视节目都要在其原本的内容上,做一下视觉包装,如2012年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全国各地的美食做法,从视听符号的层面来说,更多地是以轻松快捷的叙述节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它采用“微距摄影”的手法,通过画面、声音、蒙太奇把美食的诱惑表现得淋漓尽致,向观众展示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流变。观众在观看这部记录片时,同时也是在欣赏一道视觉盛宴。

人类进入视觉化读图时代后,影视传播的形象化、直观性等特性,使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日益明显。借鉴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影视文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为:视听部分,包括语言、行为、景观、构图等视听符号;故事部分,建立在第一层之上,通过视听语言构成一个连贯的、具有意义的故事。[4]《舌尖上的中国》能够取得成功足够说明视觉文化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也有利于文化通过视觉画面的方式进行传播。但是这仅从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益处,在视觉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好好利用它的作用,但是必须掌握好它的度,尽量它避免它带给社会的负面效应,以及思考如何利用视觉文化更好的为人文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当前的社会中,人们的眼球无时无刻不受到视觉的冲击,让人眼花缭乱,许多吸引你眼球的事物,也许你并不清楚它的主要思想,而眼球却被它牢牢吸住,不肯放开。这些吸引眼球的视觉和新的思维以出现在荧屏中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方面冲击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关键词:视觉,传统文化,影视,观看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江苏人民出版社.

[2]王成宇.刍议自媒体时代下重庆地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研究策略[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46.

[3]马小燕.《斯拉姆》的影视人类学透视[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26.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3

关键词:市场化;传统文化;断裂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79-01

一、淄博传统文化资源概述

淄博市位于华东地区,山东省的中部,是山东省的第三座省辖市。淄博市三面环山,城市山水环境优美,同时,淄博也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以蹴鞠发源地为代表的齐文化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临淄作为齐国古都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古都,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有关蹴鞠——足球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和《史记》中,《战国策》中描述了战国时期,蹴鞠运动就在齐国都城临淄非常流行了;《史记》中记载,蹴鞠当时已经作为国家军队训练士兵的重要体能和技巧训练项目了由此可知,世界足球运动起源于临淄。2004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亚洲杯开幕式上郑重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一个叫临淄的城市。”

(二)以聊斋文化为代表的小说文化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世称“聊斋先生”,其著作《聊斋志异》就是在现淄博市淄川区这片土地上写成。《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部著作通过对鬼狐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艺术塑造,作者表达了对当时所处时代的不满和批判。由蒲松龄结合淄川方言、改编《聊斋志异》所创造的聊斋俚曲自清代以来一直广受当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淄博市蒲家庄一带,每逢正月十五都会有俚曲的演出。聊斋俚曲同《聊斋志异》一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社会矛盾以及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因此广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在民间广泛传唱,成为淄博地区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

(三)以陶瓷制品为代表的工艺美术文化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从历史考古遗迹来看,淄博制陶可追溯到公元前5100年,到南北朝时期,实现了由制陶业向制瓷业的跨越,至清代,淄博陶瓷业迅速发展,淄博博山地区被誉为“瓷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淄博高档陶瓷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艺术陶瓷也常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因此,淄博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瓷都”,其陶瓷制品和琉璃品在造型和装饰上都有较高水平,广受国内外欢迎。

二、市场化与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的原因分析

市场化经济强调一种快速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必然会出现过度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发展的现象。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淄博市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城市自身特色以及不重视传统文物保护的现象。

(一)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

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文化酝酿、产生和延续的前提条件,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造就和保护这个城市文化的必然要求。淄博市是近代以来工矿业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工业发展的历史较早,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当前淄博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发展的带动,而淄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淄博市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过度重视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古人所赞美的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就会遭到破坏,造成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

(二)城市规划过于单一,缺乏城市文化特色和文化创造力

城市规划,是指保证城市各项建设事业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城市数量众多,但是我国城市规划一直存在着千面一城的问题。淄博市虽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城市,但是城市内部工业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占据了大部分城市空间,因此城市规划也存在着城市规划过于单一的问题。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其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合理的城市规划应当凸显出本地特有的文化和特征[2],但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每个城市都是马路、广场、写字楼、居民楼等建筑,属于本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在城市规划中销声匿迹,城市没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城市发展中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创造力,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竞争力。

(三)单纯追求GDP发展,不注重城市历史文物保护

历史文物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轨迹,历史文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了依靠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工业之外,还不断进行土地开发,使大量的历史文物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被破坏。另外,每一届领导的上台都会有自己关于该城市发展的相关设想,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的设想,展现其工作能力就必须通过经济增长的成绩来展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的现象。

三、小结

在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发展越来越迅速,不可避免的会对城市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造成城市传统文化的断裂。淄博市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文化名城,在当前的市场化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传统文化断裂的现象,因此,分析市场化进程中城市传统文化断裂的原因尤为重要。

參考文献:

[1] 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4

安全的工作总结

市局市场处:

今年5月9日我局接到市局转发《省文化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文化市场消防安全和文化演出内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我局非常重视,立即把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和演出市场节目内容的审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单位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生产等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演出市场节目内容审查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时刻做到警钟长鸣、坚持不懈。

我局及时传达和贯彻《文化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文化市场消防安全和文化演出内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文化市场实际提出贯彻实施意见。按时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消防安全大检查工作进行了针对性安排部署。一把手亲自抓安全,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健全。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执法队长具体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生产办公室,落实了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局领导每次都要亲自带队检查消防安全情况,对经营单位的重点部位、重点区

域进行重点安全检查,各场所是否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灭火预案,有无组织过演练;是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场所内是否配备消防器材,并完好有效;场所工作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是否开展;证照是否齐全等。对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要求其纠正、限期整改,确保了文化经营单位的安全运营。从五月初以来共出动300余人次,检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260余家次,有4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被当场责令整改,对2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暗访的方式对辖区内3家演出单位进行检查,没有发现淫秽表演等违法演出的现象。

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文化经营的安全管理、检查,把安全监管作为对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来抓,对人员密集的网吧、歌舞厅、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加强督促和检查,加强暗查暗访力度,加大对非法经营的整治力度,对安全通道不畅、有毒易燃材料装修等不符合消防安全基本条件文化娱乐场所,果断采取关停措施,决不允许任何文化娱乐场所带“病”运营。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对室内的设计和装修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室内设计的技术和风格也在不断地创新、完善,大大促进了我国室内设计领域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多元化文化发展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情势下,我国室内设计的内容和风格也盲目地借鉴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遗失了一些我们的传统,这就大大阻碍了我国室内设计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步伐。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室内设计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它们加以改进,大力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教学 应用 室内设计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在室内设计的教学当中,重视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发展新的趋势。因为我国室内设计教学发展的比较晚,大多数都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内容,所以现代的室内设计教学中大都仍以西方的教学经验、模式、方法为主。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我们对室内设计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大力的研究和探索,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现代的室内设计教学当中。由于受到当今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我国室内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模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走入了误区。原因就是盲目学习西方的室内设计教学经验,使得我国室内设计教学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身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室内设计教学的健康发展。甚至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逐渐地引起室内设计人员的注意,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改进,并开始将室内设计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教学体系,并将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教学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对室内设计和传统中国文化的认识

要想将传统中国文化和室内设计教学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什么是室内设计。只有将这些概念和内容了解清楚,才可以对两者进行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包含诸多领域,只能简单的对其进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演化而汇聚形成的一种中华民族特色,中华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是数千年来在我们中华民族领域内由我们的先祖所创造的。它包含着诸子百家的著作、思想和道理包含着琴棋书画等各种艺术、传统的文学、传统的节日习俗、中国的戏剧、中国医学、中国建筑和风格、中国的汉字和语言、中国的宗教哲学、民间的工艺技术、中华地域文化、中国的医学和衣冠服饰、中国传统的音乐和神话传说、中国的对联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

室内设计。随着建筑设施样式不断增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室内设计也在不断创新改进,用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室内设计主要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一些标准,运用一些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的一些相关原理,创建一个舒适的、优美的,具有合理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的室内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让人们舒适生活在其中,同样也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带来一种享受。现在的室内设计越来越接近自然,不断地朝着自然化方向发展,利用一些现代技术,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造得像自然形成的一样。室内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以外,还得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建造得就像艺术品一样。室内设计还要求讲究个性化,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和喜好,专门为其打造符合其性格和喜好的室内环境。除了这些以外,室内设计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这也是建造室内环境的必要条件。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分析

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教育也开始逐渐注重强调要牢牢地打好基础,培养一些复合型人才。现在的室内设计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以外,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注重大力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但是,在教学中因受到西方国家经验的影响,导致教学方法、结构和内容上都是西方国家占据主导位置。目前我国室内设计教学是以包豪斯体系为基础,设计的风格以国际化风格为主。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就是设计倾向时尚化、国际化、前卫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空间的作用。这样教出来的设计人员我们的教学目标有着巨大的偏差,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偏离了室内设计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模式的轨道。因此,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对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室内设计人才,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

1.这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其中的内涵和精髓,并与室内设计教学理念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室内设计作品。

2.实验过程。通过一些相关的课题作业来训练学生,培养学生对分析的敏锐性,使学生在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并与现代的室内设计手段相结合,从而实现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室内设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一篇古代散文作品,以作品中的文字为素材,经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具有文学意境的酒店大厅空间形象。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都非常积极,有很大的热情,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来寻找自己喜欢的、适合创作的中国古代散文文学作品素材,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典籍来进行理解和总结,寻找与酒店设计相符的内容,设计出具有中国文学意境的空间形象。

然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对他们的创作步骤和想法进行详细的解说。(1)对学生创作空间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那篇具有诗情画意的古代散文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描绘山水相映之美的画面作为创作设计空间的主要题材。(2)对学生创作构思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构思的时候,通过文字描述的山水画面进行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在文章内容的约束下,仿照其中的文字进行设想,将文字背后的那种韵味给表现出来。经过老师的指导之后,学生明白了在初步设计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素材,应该将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将其中的内涵给表现出来。经过思考之后,学生慢慢地找到了文字中的内涵,寻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古人所表达出来的山水相映之美,其实就是为了表现出自己追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所以我们应将自然融入到所设计的空间形象当中。

接着,我们要求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当中寻找灵感,进行茶社空间设计。让学生寻找相符合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并以作品中的内容,作为本次设计的素材,通过文字内表达的画面,经过自己的加工想象,设计出富有文化韵味的茶社空间形象。在整个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地收集要用到的资料,从材料当中汲取精华,结合现在的室内设计手法,力争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我们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了解更多室内设计相关的知识,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地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我们还须进行一个重要的训练。

三、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市场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自己想要设计的题目,进行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设计。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室内设计的一些常规要点,再者就是着重地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在设计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具体地运用到设计中,完美地与室内设计相结合。通过这次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在室内设计创作中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这是对学生的作业展示厅的设计。我对民间的一些剪纸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作业训练的时候我从市场调查和一些资料入手,最终以中国民间剪纸展示厅为题进行室内空间设计。经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调查,对它的出现、发展和成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民间剪纸艺术展示厅的设计创作奠定了基础。

创意构思过程。在室内设计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创意构思非常的重要,首先是要确立设计概念。这次确立设计概念的主旨在于挖掘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设计表现中,选择了民间剪纸典型的富贵如意为主要的参考题材,以剪纸的造型特点为空间造型法则。在最后的时候,民间剪纸艺术展示厅的空间设计将文化内涵给表达出来,将民间的民族风俗特点和地域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所设计的展示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据各地剪纸艺术特点的不同,所设计的展示厅空间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河南地区的剪纸展厅以元代登封的观星台为外观雏形,使中原文化民间剪纸风貌全面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陕北设计出来的是窑洞为主要的形象符号,反映出了陕西剪纸的风貌。

四、结 语

在室内设计教学当中,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其中,不但要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注重与时俱进,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室内设计完美的结合。在具体的室内设计教学计划中,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可以满足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书鸿.室内设计概论[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敏.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论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3] 胡大勇.室内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J].装饰,2006(05)

作者单位:

李三一,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分析苏轼的文化性格 篇6

虽然苏轼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与他的性格是有很大的关系,他直率的性格也造就了他有一颗博爱和宽阔的心,慢慢的他的诗词里面也充满了豪放和轻松,更是有一种淡泊名利的气氛和一些看清事实的独特眼光,这些都在他的文学作品里体现了出来。

苏轼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一生,从大的方面讲,他成了北宋各个集团之间争抢的产物,而从他自身来讲是因为他看清了一切,加上性格原因他心里无所牵挂,自然而然的就豁然开明,自然一切事情对于他来说都无所适从了。

苏轼因为心中无牵挂,最终以豪迈的本色走完此生。

苏轼抗洪的故事

苏轼是一个颇有政绩的官员,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说一波三折,曾经几次被发配到离京城很多的蛮荒之地,苏轼抗洪讲述的就是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带领士兵与群众抗击洪水的故事,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为官的恪尽职守。

史书记载,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遇到了洪水,洪水决堤了,要淹没曹村,由于洪水难以泄出,水汇集到了城下,城墙马上就要被冲垮了,于是富民们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灾,苏轼下令说,富民们如果逃走了,就会动摇民心,那么我还领带谁来抗击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洪水冲垮家园。于是让士兵将想要逃走的富民们赶回去,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来到了武卫营,将卒长找来,号召卒长带领士卒去抗击洪水,卒长看到苏轼还在坚守岗位,非常的感动,于是带领着士卒们穿着短衣,光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抗击洪水,筑成了一道长堤,长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进入城内了,这样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还在日夜不停的下,为了守住城池,苏轼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回家,并且让各级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来苏轼还将那里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且申请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并且表彰了苏轼,到现在徐州的人民还在怀念苏轼。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知道,苏轼作为一个官员是尽职尽责的,不仅仅以身作则,还带动了一大批的官吏坚持自己的岗位,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个好官。

苏轼文学地位

说到苏轼的地位,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说,首先是他的诗词方面的地位,然后是在艺术方面的造诣地位,以及在当时北宋政局中的政治地位,再往大了说,还有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历史地位。

诗词方面,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兄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诗词主要以豪放风格为主,首开豪放派,与辛弃疾并为豪放派的代表。他的散文也是有很高的造诣,在唐宋八大家中很有名望。在书法上,苏轼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与此同时,苏轼的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他是个全能型人才,精通诗、词、文、书、画,在艺术上是个杰出的人物。

而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真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分析 篇7

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价值分析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期, 伴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国家的出现, 传统法文化就在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得以产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显示了其鲜明特色, 独树一帜。主要深受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影响, 礼与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演进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的, 在世界法律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尧舜禹时期, 伴随着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出现, 传统法文化也在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得以产生。

夏商周三代, 在法律的精神方面, 确定了“明德慎罚”的原则。要求当时的统治者要张明礼仪道德, 加强犯罪预防, 一实现理性结合, 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这一时期, 重视“礼治”, 使得礼学文化得到了充分发展, 成为“制治之源”。

西周时期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归纳出“礼以遵其志, 乐以导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 礼, 乐, 刑, 政综合为之的法律学说。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文化, 形成于战国秦汉时代, 成熟于魏晋隋唐, 发展演变于宋元明清, 具有完整的发展命脉。

汉朝统治者总结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 确立了以“德主刑辅”为标志的儒家综合为之的法文化学说。这诠释了法律之学, 已经与先秦时期自由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它受制于封建纲常礼教, 听命于官方的权威说教, 基本上是一种官学。唐代是以往各种法律文化的集大成者, 在法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完善了封建法学体系, 使封建行政法学分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分支。唐朝开元时期, 在《唐律疏议》的基础上, 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整的封建行政法典。形成了相互分立又相互为用的两大法学分支, 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清之际,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初步发展, 影响到法学建设。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显示了其鲜明特色, 独树一帜。主要深受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影响, 礼与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特点

以宗法家族主义为本位的的伦理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构成因素。在普遍重视伦常观念的中国古代社会, 伦理观念形成了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涵的法律关系。之后, 随着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开始了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相结合的伦理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是伦理主义的法律文化。以人本主义为基础, 以家族为本位,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伦理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具体表现是:礼法结合, 以礼统法;德刑并用, 以德为主;重人治, 轻法治;重刑法, 轻民法;皇权至上, 以言代法。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等级的长期存在和牢不可破。礼就在于通过论证等级秩序和结构的合理性, 并使之固定化、永久化, 礼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是通过确立“别贵贱, 序尊卑”的等级制度来实现的。强化社会政治的等级规范, 是礼制的一个重要功能, 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 整合社会的目的。礼不仅是严格的政治等级制度, 而且是一种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礼确认王权的特殊地位的合法性,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非常重视礼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分析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因素丰富多彩。如:人治观念、皇权思想, 以言代法, 封建等级观念, 特权思想, 司法与行政合一等, 这些因素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根除。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许多积极因素并未失去其价值, 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国情, 深入研究法学理论, 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 促进当今法文化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人文精神

中国文明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必然含有对个体人格价值的尊重。他所肯定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个人价值收到了身份, 性别, 血缘等级的严格限制, 个人权利相对于义务是第二位的这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应当考虑的。人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体现在法律领域, 就是主张立法、司法都以民为本。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 管仲就明确提出:“下令如流水之原, 令顺民心”, “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 俗之所否, 因而去之”。包拯说:“民者, 国之本也”。他主张立法当以便民为本。这种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念, 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并不过时。我们知道, 法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的需要和利益的表现, 同时也是对人们的各种利益和需求进行调整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法以确认、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 因此, 在法律实践中, 必须时刻关注和尊重人的需要, 既不能无视民众的需要, 也不能强迫民众接受他们所不需要的东西。

3.2 礼法的相互渗透与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核心

在古代中国律多指制度规范, 法的价值剥离为礼, 于是礼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法律所追求的目标。以礼为主, 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 中国古代管理者发现礼治并不是完美无缺.礼治必须得到法治的配合, 才能刚柔相济, 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二者成为中国古代管理的两根支柱。同时强调礼治居于主要地位, 是仁治的基础, 法治位于次要地位, 是以弥补礼治不足。所以, 礼是一种“序民”的“度量分界”, 是一种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经纬蹊径”。社会安定, 政治稳定, 则偏重于礼治;若社会动乱, 政治不稳定时偏重于法治。礼治是基础, 是前提, 礼治必须有法治的配合。礼由氏族社会一般的祭祀习惯, 演变为中国古代法的精髓是古代由具有极强血缘关系合为一体的家国相通统治模式的结果, 也是数千年立法、司法的实践、选择的结果, “礼”蕴涵的天人合一, 重教化, 崇尚自然, 圆通、和谐的特征, 至今闪现理性的光芒。

4 结束语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经几千年积淀而成, 在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过程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需要批判, 也要继承, 要吸收中国产同法律文化的精华, 去其糟粕, 我们既要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价值体系的转化, 也要警惕西方的文化霸权。这是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 1

[3]张晋藩.论礼—中国法文化的核心.中国法律文化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5.

传统文化的市场分析 篇8

关键词:观念艺术;传统文化;资源;分析

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处在开发阶段,而且前卫艺术也逐渐走在时代的前沿,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该类艺术形式已经取得了相应的发展。随着当前文化资源的开发,不断推动观念艺术的发展,尤其在资源共享的阶段。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波折认为可以运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总结当前我国艺术的创作态度,具体总结如下:中国当代社会=文化问题(观念内容)+中国文化资源(表现形式)。这个公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资源的运用与开发,促进各种资源共享。

1 我国观念艺术发展概况

1.1 观念艺术在我国流行的概况

根据我国艺术发展的相关要求,不断推动当前观念艺术的发展。由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情况与西方显著不同,尤其在当前文化背景下,不断创新各种文化机制,尤其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我国观念艺术的发展。在观念艺术发展过程中,将当前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内容进行整合,不断推动当前社会观念内涵的发展,其中包括当前艺术自由化思想,其中包括儒家的道德风格,通过丰富当前观念艺术表现形式,提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前各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2 观念艺术的内涵

根据当前观念艺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观念艺术主要指在人们的头脑中,通过主观塑造观念形象,推动当前艺术资源的分配。随着我国观念艺术的发展,不断促进各种观念的发展。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二是丰富性;三是发展性;四是时代性;五是共融性。

2 观念艺术的发展背景

随着观念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将会影响到当前观念艺术的表达。根据我国观念艺术发展趋势,我国一些传统艺术家通过不断分化文化资源,推动各种观念艺术的表达。在当前文化发展背景下,不断推动文化资源的分享,其中包括文化类型的分类。根据当前艺术发展的需求,不断促进社会艺术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在当前文化态势背景下,通过各种分类方式的完善,促进各种观念的更新。在以前,中国传统文化还没有特定的艺术观念,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包括西方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促进中国前卫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各种观念艺术的深入。总之,随着当前观念艺术的发展,其中包括艺术观念的巩固与艺术形式的丰富,才能推动中国艺术创新。

3 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

由于观念艺术比较抽象,在当前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其表现形式,根据以往的相关发展,结合分类方法的特色,将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挪用并列式;二是墓改里换式;三是转化再造式。下面根据三种表现的具体情况,将其叙述如下:

3.1 挪用并列式

挪用方式是当前观念艺术中最为直接的表达形式,通过当前的表现形式,促进各种方法的改善,丰富当前的艺术内涵。杜尚的《泉》开启了此类方法并被艺术家们沿用至今。广义上的“挪用”主要指当前观念的各种表现形式,在观念艺术共享过程中,不断推动各种创造活动的开展。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将“挪用”与“并列”合并,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具体的创作方式。总之,该i阿雷技术主要通过创新艺术放置方式,推动当前艺术作品、公众图像、生活物品、人体的多元加工,促进各种艺术形式的展开,这种表现形式可以包括平面的与立体的,在这种对比的情况下,不断增强各种艺术感染力,促进各种对比方法的改善,而且通过直观的感受,不断促进艺术效果展现。尤其在一些艺术作品中都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其中包括蔡国强的《草船借箭》、《威尼斯收租院》、王晋的《叩门》与张卫的一系列中国传统绘画经典作品与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作品的拼贴视像作品。《草船借箭》用真实的船与箭再现了《三国演义》中的虚拟物,通过该类形式不断推动当前各种文化关系的展现,尤其各种视觉上的美感。

3.2 墓改里换式

在当前观念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种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外形上各种变化,包括当前资源的共享性,都额可以运用改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这里面包括了颠覆性和调侃的文化气息。通过改变当前各种快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推动各种艺术方式的创新,在当前艺术共享过程中,不断促进各种作品的展现。作品《好》系列、王庆松的作品、黄永林的《沙的银行或银行的沙》等都很好地展现了当前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根据当前各种创作形式,不断推动当前各种观念的融合,包括各种资源的转化,同时通过彼此之间的思辨,不断推动当前艺术展现形式,在各种意义表现过程中,不断融合各种表现工具,在这个资源共享的背景下,推动当前各种艺术魅力的呈现。根据各种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当前资源的改善,不断融合各种表现形式。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特色,在创意文化中融合当前各种时代元素,推动创意文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融合各种文化要素,将创意文化融合到中国传统文化。

3.3 转化再造式

根据当前文化资源的发展,在资源利用过程中,不断发掘各种创作资源,通过各种资源的共享,推动观念艺术的发展。同时在艺术观念共享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材料。根据当前艺术发展的各种趋势,通过将传统资源转化融合当前创作之中,推动各种艺术的表现。根据观念艺术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各种表现形式,有些艺术的表现,虽然看上去是对表现的渲染,不断推动其内涵的表现,最大限度促进观念艺术的发展。根据当前艺术的创作的,不断推动当前资源的改善,提高各种艺术观念,在当前资源改善过程中,推动当前该类文化资源的转化形式。徐冰的行为、装置《鬼打墙》、邱志杰的《重复书写一千统资源》等均能很好展现当前的观念艺术。这种艺术原型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前转化过程中,不断推动观念艺术的发展,促进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同时,通过不断促进各种文化形式改善,推动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传播传统文化。该类艺术形式能够很好地展现当前观念艺术的表现形式,尤其是艺术的内涵的展现。

4 结语

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我国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中包括文化意识形态、观念艺术作品与潜在文化资源,通過各种经典作品的完善,不断推动各种表现方法的改善。同时,在当前前卫艺术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运用具体的民间艺术语言、风俗习惯或抽象古代文化意识形态等,不断推动当前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包括各种民主文化,这也是当前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上,不断推动观念艺术形式的创新,最终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长虹.观念艺术的正反经验及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试论杜尚精神与当代文化[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1):43-45.

[2]张志伟.真理与境界——从一个观念艺术文本反思两种艺术观念[J].艺术评论,2015(12):45-48.

[3]陈翔宇.艺术观念·观念艺术[J].社科纵横,2005(1):45-47.

体育文化的发展分析论文 篇9

研究发现:社区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与体育设施缺乏之间存在矛盾,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经费渠道较狭窄,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不足,缺乏领头者带领社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等问题。

建议政府应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并起领头作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在社区配备社区体育指导员并结合企业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体育;全民健身;体育文化发展;SWOT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自身喜爱的生活方式有了更高的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

社区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安定繁荣,社区文化发展对社区的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社区体育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一个分支,不仅能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的身体素质,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区的精神文化风貌,深入发展社区体育文化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责任感与归属感,提高社区精神文明程度。

从整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存在诸多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

因此,结合内外部条件、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相应地提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要发扬优势、克服弊端、紧抓机遇、化解威胁的建议,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尽一分力量。

1.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

1.1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1.1.1外部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主要任务指出要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

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1]。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有利于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为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政策方针。

(2)健康第一理念“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健康常态化已经成为武汉市体育事业发展潮流。

随着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在“健康”被视为第一的时代,体育价值观决定和支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趋向和选择[2]。

社区居民有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居民锻炼身体才会有动力并且方向正确,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还需要体育文化活动的引导,如体育比赛、体育健身讲座等。

体育比赛紧张激烈的节奏扣人心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喜怒哀乐的情感交流,运动技艺的惊险性,比赛的对抗性,战术配合的准确性,稍纵即逝的偶然性,时间速度的节奏性,音响画面的艺术性,使人们欣赏到一种精彩超群的流动技术,极大地满足精神上的需要[3]。

(3)社区体育文化功能第一,社区体育文化促进居民参与。

社区体育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中,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社区归属感。

第二,社区体育文化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区秩序稳定。

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居民参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抵御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内容的侵蚀。

第三,社区体育文化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社区体育文化在物质上满足居民体育需求,在制度上规范社区,在精神上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1.1.2外部不利因素(1)社区体育法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社会体育的重视和支持,《体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面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同时,《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中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一系列体育法律法规相序颁布。

这有利于体育管理有秩序地进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大,而且实施法律法规时要求实行“一刀切”,这不利于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由于法律方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因时、因事、因地、因人随意更改,其修改要合乎法律法规的秩序。

这一系列限制因素对社区体育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的发展极其不利。

(2)举国体制下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较为困难在计划经济时代,举国体制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提高我国在体坛的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视健康为第一要义,对体育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是,近年来金牌战略举国体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质疑,是因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与体育精英的辉煌成绩有较大落差[4]。

举国体制忽视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导致我国群众体制逐年下降,给我国国民健康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缺乏国家的支持,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较为困难。

1.2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内部环境分析

1.2.1内部有利因素(1)武汉市已举办的体育赛事及将要举办的体育赛事这些年,在武汉已经举办的和将要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包括:女足世界杯、汤尤羽毛球赛、男篮亚锦赛、武网、汉马。

成功举办一项大型赛事,可以彰显这个城市在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对交通、安全、旅游、住宿、饮食等领域的管理水平。

更重要的是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展现武汉市人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

马拉松比赛,参赛选手在城市中穿行,相对一般馆内的赛事,管理上挑战更大。

并且参赛选手是全体民众。

跑马拉松赛成为全民健身时尚“赫然在列”,更是展现武汉市民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的优质平台。

武汉市必然要重视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加强社区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为将要在武汉市举办的国际体育赛事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社区老年人口增多是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我国离退制度的建立,大批离退休人员涌向社区,人均寿命的增加,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老年人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又有迫切的健康长寿和重建社会交往圈的愿望。

体育活动正是他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往、消除孤独与寂寞、善度闲暇的理想途径。

老年人对体育的钟情,能够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3)保障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将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优化投资引导政策,推动落实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

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

这一措施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更是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应牢牢抓住这一机遇。

1.2.2内部不利因素(1)社区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现状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属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

但是,一方面,社区健身器材利用率不高,这说明,社区内的健身器材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反映出社区管理者不能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优化管理。

另一方面,居民选择在傍晚进行体育锻炼,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使用率不高与社区场地不足之间的矛盾。

(2)社区举办体育活动经费来源武汉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是以政府提供为主、企业赞助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

但是,在政府对体育文化建设这一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比例,从侧面反映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经费来源不具有稳定性,同时说明活动经费不足是制约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之一。

(3)社区体育指导员配备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社区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对工作人员。

他们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5]。

从调查中发现,只有7.64%的社区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仅有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是已经退休且热爱体育活动的社区居民,几乎没有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65.03%的社区居民希望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也是制约武汉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2)社区体育组织缺乏领头羊体育制度文化外在表现形式包括两部分: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体育相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对社区居民都具有宣传与教育的作用[6]。

社区体育活动无组织的状态为主,以锻炼者自发形成为辅。

这种无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很难起到宣传作用,更别说对社区居民起到教育作用。

2.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矩阵分析

根据SWOT分析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诸多影响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方面:内部优势和劣势因素、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因素。

下面是这四个方面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2.1SO组合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内部优势条件,如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城市人口增多,对社区体育文化活动需求量大;《全民健身计划(2016-)》有效实施,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果能够把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外部的因素结合起来发展,那么将是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最好趋势。

2.1WO组合

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费投资及人力资源管理,所以要想城市社区体育文化更好地发展,社区内健身场地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明确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中的资金投入比例,同时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

积极响应《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以及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内容。

这些有利的外部机会因素可以极大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调节社区体育文化氛围。

2.3ST组合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体育需求的增长,社区体育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区居民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已有的健身器材和场地,也可以借用附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体育锻炼。

2.4WT组合

社区体育组织体系不完善,基本上是自发组织的,这对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社区居民对体育场地和设施需求量大,然而,社区内健身场地缺乏且健身器材破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加之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健身需求。

总之,当城市社区体育本身的劣势因素遇到外部环境威胁影响时,会极大地制约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3.建议

3.1物质文化方面

3.1.1解决社区体育场地使用效率不高与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

首先完善社区内体育场地和设施,再在社区之间建设供居民健身的体育中心,在区与区之间建立综合体育场馆,为社区之间或者区域之间举办小型比赛提供场所。

最后在武汉市建设大型场馆举办武汉市与周边市区的大型比赛。

3.1.2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体育文化建设职能,加大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社区体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使社区管理工作有机运转。

积极动员社会上的企业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赞助,建立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

3.2制度文化方面

3.2.1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量大与数量和质量不足的矛盾。

第一国家或者政府部门应建立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并对其进行培训;第二,政府部门应联系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成立志愿者协会,不仅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于实践,而且有利于社区居民得到科学、健康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而加强社区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3.2.2建立组织。

通过社区内已有的体育组织,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科学地、持久地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通过培养骨干队伍,加强人员管理和规划,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队伍,发展并壮大组织力量,使组织稳定。

上一篇:科目二考试评分标准下一篇: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