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训基地介绍(精选9篇)
为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满足业界兄弟公司招聘岗位需求,培养具备综合技术素质的职业英才,金仓教育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与全国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基地以符合同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法为核心,提供全方位专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根据金仓数据库的实际项目不断丰富实习/实训素材,在实习/实训基地学员可参与项目的技术服务,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用技术训练。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相关现实技术的真实体现,将理论知识与项目经验相结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提升自身能力。
实训基地提供从售前支持、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售后服务到项目管理的项目实施流程的全过程,使学生亲身参与企业的真实运营环境中。
实训基地有志于成为学员职业生涯的起点;有志于帮助学员提升职业能力;有志于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有力补充和校企合作的典范;以推动国产数据库发展为己任,成为中国数据库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者和推动者。
通过实训基地学员将有机会学习最流行的数据库技术;了解行业应用和动态;提前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熟悉团队协作、掌握沟通技巧,提升职业能力;在激烈的毕业竞争中领先一步,实现自身价值。
一、合作模式:
1、与高校合作,在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由金仓教育学院提供实习/实训相关的项目资料、课件和软件,培养实习/实训教师,并指定一个项目经理负责远程指导项目实施。
高校提供
一、两名实习/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并负责与项目经理沟通。
2、北京实习、实训基地。
金仓教育学院在北京人大金仓设有实习/实训基地,为广大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参与到公司的实际项目中。
二、实习、实训学员来源:
1、北京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认证考试,并成绩优秀者。
参加培训或选修相关课程,由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
参加金仓数据校园竞赛,并获奖人员。
由学校推荐的优秀讲员。
2、高校联合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学生
参加培训或选修相关课程。
实习实训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因此建好实习基地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借鉴。蔡敬民等人分析了目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阐述了校企互利双赢机制是校外实习基地发展的内因, 提出了采用集中-分散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实习管理制度的新设想。[1]杨崇君从实习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实习基地的应有功能等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进行探讨。[2]杨亚会等人结合“卓越计划”分析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 阐述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体系、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3]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硬件支撑,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山船厂湖北高校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依托企业建立的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校外基地, 该基地的建立为推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为推进学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载体, 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好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全面开放的原则来建设实习基地。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过程中,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 为企业新技术应用、新工艺开发提供支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优势, 为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给予指导。总之, 校企双方要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力合作,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秉持校企双方“共建、共管、共用”的理念, 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为依据,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充分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功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的建设
为了保障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有效运转, 校企双方成立了基地联合管理委员会, 共同对基地的建设和使用进行管理。
(二) 制定实习实训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落实学生在基地实习实训期间的各项教学任务,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实训方案, 建设实习实训课程体系, 设计实习实训教学内容。
(三) 建设实习实训教师队伍
建立健全企业兼职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制度, 遴选和培养一批素质高、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实训兼职教师;选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担任学院专业带头人, 带动专业的发展与提升;选派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交流, 打造一支一流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教育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提供便利。
(四) 建设校企联合科技攻关与技术转化平台
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 面向生产实践联合开展科技攻关, 在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新工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接收学校教师到基地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 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合作促进双方人员的频繁交流, 逐步建立校企间相对稳定的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
(五)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使用及管理长效机制
以基地为平台, 推动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 建设“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校企对话, 校企一体”的各方联动机制, 建立基于实习实训基地的议事制度, 发挥校企双方在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聘任 (聘用)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实现互利共赢。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 以基地为平台共同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将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每年安排大量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企业安排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聘请了企业多名专家为船舶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或兼职教师, 参与到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与实施中。企业技术人员的加入为学校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 以基地为平台打造高质量就业基地
近年来, 学校为企业输送了大量船舶类专业人才, 他们中大部分在企业已成长为技术骨干,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学校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进行委托培养、员工学历提升等服务。
(三) 以基地为平台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不断提升学校教师职业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学校依托企业良好的实践条件组织了部分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通过锻炼密切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 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 以基地为平台推动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为了发挥学校科技智力资源的优势,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 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学校选派了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服务锻炼, 学校青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造船精度控制技术、分段模拟搭载、PSPC涂层新标准学习与应用等方面进行合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 以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将实习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作为校企合作重点内容, 着力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校企协作完善学生实习实训方案, 认真制定实习实训环节教学标准, 实质推进学生实习实训由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承担, 专业教师主要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 校企互补, 紧密配合,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六、结束语
职业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本质要求, 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载体。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调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蔡敬民, 董强, 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2) :77-78.
[2]杨崇君.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4) :87-89.
[关键词]实训实习基地 人才培养 多元化体系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实习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成果;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训和实习。知识来源于实习实训,能力来自于实习实训,素质更需要在实习实训中养成。实习实训基地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实习实践场所,使他们在找工作时有一个与社会需要接轨的经历平台。
一、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体系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建设方向不够明确、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设备简陋、实习实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等问题。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逐步形成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形成能够系列化满足学生上岗需要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
1.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国家拟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上依托中心城市,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是政府推动高职院校培养的战略举措。公共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训的场所,是“三高”人才的培训基地,是企业的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承担的是一般企业和院校不能或不愿承担的高(高端技能)、新(新兴技能)、长(长周期技能开发)、前(前瞻性技能开发)培训项目,突出先进性原则。在设施设备配置上要体现领先性,要结合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标准和地区企业生产现状,购置技术含量比较高、内部配置比较先进的设施设备。在专业设置上要体现前瞻性和高端性,要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本地经济发展形势,按照“用明天的需求来培训今天的学员”的思路,设置就业前景好、未来需求大的培训专业。在师资队伍配备上要体现实践性,采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提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完善了校内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要按照生产实际运行的过程、运作方法及运营机制进行教学,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在功能上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在教学上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生产实训”一体化。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不同的身份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及学习内容,教师则以企业管理者及教学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出现,最终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院校要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探索“以训养训”的路子,充分发挥现有实习实训基地的效益。规模较大、设备精良的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可作为企业的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及教师工作室,同时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使学生进入生产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在实践中实行“预就业制度”,即学生的毕业顶岗实训和就业连在一起,实习单位即未来的就业单位。高职院校要积极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联系,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是寻求资金投入,公司和学校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寻求设备支持,由企业无偿提供设备。三是用冠名的方式合作共建实习实训中心。四是建立“教学工厂”,由某个或某些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开办生产车间,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方式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校校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的院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起来的实习实训基地,只限于本校的学生使用,利用率非常低。地处一个城市的同类院校可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与其他学校合作,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院校要积极探索建设股份制实习实训基地,成立管理委员会实行全过程管理,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开展职业培训的有偿服务。事实表明,一个能够院校之间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
二、实训实习基地运作的互利共赢原则
学生在校外基地实习,直接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以及技术人员的指导,这必然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因此,要使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并发展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院校也应该为企业创造利益。高校要利用智力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和攻克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实习实训基地应成为企业人才招聘的渠道,成为企业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和研发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要建成一个完全开放性的训练场所,既对协作各方开放,也对其他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个人开放。基地要兼顾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既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又积极组织企业职工进行集中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等。
校企开展合作项目,可由学院提供场地、水电,企业投资建设房屋及设备设施。项目合作后,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的同时,确保教学实习实训需要。项目合作中实行双方共管的管理模式,经营管理企业为主、学院协助;教学实训学院为主、企业协助。校外项目合作可由企业直接提供实习场地,一是有利于就业单位和毕业生通过实习互相了解;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工厂切实得到锻炼,学以致用。通过企业提供的实训锻炼,毕业生职业素养更高、实践能力更强、有经营管理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较快地为实习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
三、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多实践,早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上,高职院校要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学改革要注重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行毕业生“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要完善实验、生产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训、毕业实习各实践环节,确保学生参加专业生产的全过程;同时要制订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
实训基地要真正发挥其对高职院校培养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一套高效能的运行管理模式。部分院校实习实训教学的管理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和学生的自觉性,组织管理跟不上,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1.建设稳定和多元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中,学生分散在校外各处,实习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在实习期间企业是否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实习时间上是否得到保证等都影响着校外实习的质量。高职院校应本着双向受益的原则,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想方设法建立稳定和多元化的实习基地。稳定是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开展的基本保证,多元化是适应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建立实习基地之前,学校应派专人对拟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挑选业内先进、管理规范、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并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议规定了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便于企业与院校保持紧密联系和接触,便于学生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2.加强对实习实训教学各环节的改革和管理。强化实习实训环节,改变过去实习实训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时要强调反复训练与技能积累的重要性,加大实训训练的比重,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要使学生对技能的教学和学习保持稳定的注意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在丰富的、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要加强实习教师和带班师傅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耳染目濡中培养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技术革新习惯和创新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一些学生不愿意学习技术,对实习实训兴趣不高,对实习件练习缺乏成就感;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一些学生习惯了宠爱与呵护,形成了自我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一些学生选择实习企业时,培训时间长和实习待遇高成为主要选择标准;一些学生不珍惜实习实训机会,把毕业实习企业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工作跳板。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教育学生树立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建立对技能人才的认同感;要教育学生养成对技能的情感和兴趣;要培养他们大胆、认真、律己的个性和良好的习惯。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同样存在着实习实训能力不强的弱点,许多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理论和实习实训脱节的现象。学院应采用培训的方式把教师培养成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人才,引进企业技能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他们不愿承担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基地往往还是“生产工厂”,技师、技术工人必须额外加工一定产品才能领到相应份额工资,因此,实习实训基地要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零距离的贴近,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能力。校内实训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之外培养高职院校的的另一片新天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是职业教育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好注释。实习实训为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生产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实习实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中最难忘的时光,实习实训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首珩.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方守湖.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8).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对我校2004级英语教育毕业班在临河四中的实习带队工作,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大部分学生在带队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实现每人登台两到三次。辅导学生自习,批改学生作业及试卷,班主任工作等实习任务。但实习期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实习期短,学生登台讲课机会少。
2、学生的教态,教学技能包括组织和控制的课堂的能力差。
3、不能熟练掌握实习基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4、口语交流能力差,普通话不够优秀。
二、改进措施
以上暴露的问题,也反映出我校培养中学师资方面存在的置后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师德建设。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是中学师资力量,教育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和责任感,做到将来的“为人师表”。
2、根据新型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即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鼓励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
3、加强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课上课下均讲普通话。并在毕业前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在在校期间对学生开展对学生开展信息技 1
能训练。要求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网络知识,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师资培训模式。即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实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伙伴计划,其课程包括教学实习,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科课程包括不同的课程领域。如英语,数学等。专业课程包括教学理论科目。如教育原理,教育史等。师资培训计划有四种职能的指导教师,学习教法的学科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学院方面的联络教师和主课指导教师。在这种模式中,师范生要在学院中学习学科课程和专业课程。把在大学的教育理论学习同在实习基地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我们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且在实习过程中也没有配备四种职能的指导教师,所以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外语系张皓
高分子材料技术专业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描述
建设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在原有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了13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到18家,在18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遴选了3家企业,校企合作共建了3所“厂中校”。实际建设完成了株洲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等18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湖南路路通塑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厂中校3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以培养畜牧兽医创业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定位”,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开放的人才培养平台。对外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校研合作型、政校合作型、警校合作型、校校合作型等不同形式不同类别不同功能的合作办学模式;对内抓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在课堂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改善与功能的完善。
截止目前,畜牧兽医系以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为核心,开发了由动物防疫与检疫、兽医(宠物养护与疾病防治方向及畜禽疾病防治方向)、畜牧(现代动物养殖技术)、兽医与兽药、特种动物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共同构成的畜牧兽医类专业群,现有高职在校生近1500人。随着云南现代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养殖业与传统养殖业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省级或国家级龙头养殖企业聚集了大量资金、新技术和管理,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程度提高,相应地需要大量人才配套支撑,因而,一方面,畜牧兽医专业群的毕业生在数量供求关系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状,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特别是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适应这些新的变化,除继续坚持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向不变的同时,对内需要完善校内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校内校外基地不同的功能,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按立足现在,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原则,特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围绕培养师生两大能力(创造创业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来规划设计基地的蓝图,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二、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功能规划
通过五年的建设,将畜牧兽医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特色鲜明,集生产性、经营性、真实情景性、社会服务性、先进性及示范性为一体的畜牧兽医实训基地及配套的实训管理体系。达到以下功能:
1、满足专业群实践教学的需要。
2、服务社会,技术示范及推广基地。
3、培训(职业技能水平培训、执业兽医师考试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
4、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
5、师生科研试验基地。
6、与产业链接,建立配套的市场机制,释放产能,产生效益。
三、具体目标
(一)基地项目建设规划
1、养殖类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
(1)主体建设项目
依据云南省“稳步发展猪禽生产、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的发展思路,在现有农牧场的场址和养殖项目基础上,按“一园二站三室四区”的规划进行建设,并完善相配套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园”——生态养殖示范园。
“二站”——生猪综合试验站、山羊综合试验站。
“三室”——家畜繁育改良室、饲料加工和分析实训室、动物产品营销实训室。“四区”——养鸡生产示范区、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区、宠物(实验动物)养殖区和特禽养殖区。
通过三年建设,建成养殖类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科学规范、具有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养殖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集全真性、职业性、先进性和示范性于一体。
(2)扩展建设项目
扩展项目一:养蜂及产品实训基地
内容:蜜蜂饲养场地占地5亩,实验室检验设在牧医楼。
功能:彰显我校办学特色;蜂学及其产品专业和养蜂课程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扩展项目二:畜禽粪尿处理及利用
建设内容:将生产性实训基地特别是猪禽饲养场的粪尿统一回收,经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发电,沼液净化后作为绿化用水,沼渣生产有机肥料。
主要功能:通过饲养动物,饲料过腹后的粪便进行环保、清洁处理,实现生物链可持续循环,保证基地的生态、绿色和环保要求,培养师生清洁生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资金预算:根据产能及粪尿排放量进行估算,预计投入资金120万元。扩展项目三:校企共建宠物医院
建设内容:建设一个面积200 m2以上,仪器设备配套的宠物医院。
主要功能:满足宠物类专业群及畜牧兽医专业群专业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培养“双师”,提高教学水平和素质;提供相关专业学生实训;开展职业培训和鉴定;完成一定的创收指标。
资金来源及预算:本项目建设经费预计50万,由企业全额资金入股,畜牧兽医系人才及技术入股,校企共建。
2、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
(1)建设目标
2007年《云南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包括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三家省级院所的兽医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定、安全监管,切实加强云南兽医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因此,此中心的建立,除了满足专业群学生的实验实训外,将增强省内兽医诊疗的力量,成为云南省兽医技术支撑保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建设内容
按“前瞻性规划、实用性为主、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思路,兽医临床诊疗和检疫检验中心计划在建在农牧场,占地面积4000㎡,建筑面积1200㎡。设门卫室、样品接收和保管室、资料保管室、动物保健室、影像室、外产科手术室、疫病监测室、动检室、剖检室、病理标本室和尸体污物无害化处理室等功能区。
(3)核心功能
教学实训功能。动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的检测、监测与免疫、宏观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情数据收集与分析,满足本专业群的教学和实习实训需要。
全省畜牧兽医行业人员培训。接受全省畜牧兽医行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乡村兽医培训、养殖专业户的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全省“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兽用生物制品制造”、“动物检测检验员”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研究与推广功能。为校内外教师开展实用技术集成研究、推广研究及提高区域兽医应急服务能力提供保障;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二)构建新的实训管理体系
(三)实验室、实训区定期对学生开放
研究述评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王素梅等(2007)认为,实训基地的基本职能是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练和职业枝能训练。周广和等(2009)指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苏启立等(2009)提出,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才能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陈健等(2010)认为,高职院校不仅要本着低碳原则、科学的整体观和发展观来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而且要建立实习实训的质量评估机制。王玉波等(2010)指出,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职人才的必要场所。周霞中(2010)提出,高职院校选择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之路。欧亚梅(2011)认为,高职实习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生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李文权等(2011)提出,实习基地可强化学生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基地服务于区域主导经济产业的发展。
主要模式
自主建设型
以学校投资为例,学校首先由专业系部根据教育要求、教学目标提出所需的基地建设方案,通过论证研讨后,根据制度进行招标审核,寻找基地建设方来完成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硬件及软件设备的投入。这就要求学校对所建基地有明确的目标。商科实习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不同,没有固定的形式,这是由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决定的,通常要求创造性思考。
校企合作型
利用现有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现在高职教育发展较为便利、成本较低的模式。学校不需要重复建设基地就可以投入教学。同时,商科教育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学以致用,特别是专业教学需要配合实际技能操作,利用现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将其企业文化、企业氛围融入实习实训基地教学中,既减轻了高职院校的经济压力,又缓解了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关系。
订单培养型
实习实训基地中采取订单模式是一种具有专门性、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即企业将自身作为高职校外基地的同时,免去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教育,在实习实训基地中直接进行人才养成并直接录用。企业按照需求确定生源、课程和考核等。高职院校进行理论培养,充分压缩人才的成熟期,让人才能够在最有效的环境下成长并走上工作岗位。订单式实习实训基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才是直接流入对应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导入订单企业的文化、信息与结构等内容。
政府投资公共互动型
这种由政府投资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般校企共用,具有普遍性。这类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由政府管理或托管,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技能水平,这类基地就商科专业而言利用率较低,能够使用的概率相对不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比率低
对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调研分析,总体建设比率较低,其中校内实训基地主要集中在金融与商贸专业,约占65%;而校外基地中,商科专业实训基地所占比例则大幅度降低,约为12.5%;同时进行综合比较,商科专业实训基地在校内外基地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2.3%。
与教学相脱节
高职商科专业注重学生的管理、运营等能力的培养,培养对象为企业初级管理层次人员。这类专门型人才不但需要具有专业生产能力,同时也需要有资源管理能力。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而教育的相应改革却在探索阶段,导致培养形式较为陈旧,基地建设没有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发展相契合。部分院校使用了与教学脱节的基地,大大降低了基地的使用效率,形成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对于教学质量及未来的学科发展也是一种桎梏。
综合性基地缺少
现有的高职院校商科实训基地实训方向有限,学科间综合应用的能力欠缺规划和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了探索性尝试。以某高职院校为例,采取校企直接参与酒店经营的模式,将教育现场直接转换至工作场合,将专业课教学直接放到工作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商科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其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基地建设仍采用了单一的培训模式,忽略了高职院校的综合素养培养和交叉学科培训。
建设路径的探索
综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复合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主要围绕基础课程导入与巩固,要求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具有基础锻炼的功能。即在输送毕业生进入企业时,该毕业生已经具有牢固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依托师资资源、行政资源等保障。同时,在综合校内资源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外部资源,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人才的基本保障,使人才能够顺利进入到社会企业中,减少中间不必要的阻碍,保证人才输出通道的顺畅。
建立完整的基地规章制度,保证实习实训的正常运作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设立相关的经济保障体制、构建教育科研相关机构,对教育质量、实习实训质量进行保证。不论是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了保障基地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一套具有规范性、可操作的、可监督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在建立基地制度的同时也需要由上级牵头,建立起社会统一的实习实训基地的规范,用来保障、协调各基地的使用。从教学人员、基地管理人员、校级领导人员等开始,采用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对基地进行管理。
结合商科专业特色规划,建设适用性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学校、企业等投资。为了做到良性循环,基地应当具有适用性,结合商科专业特色进行使用规划。商科专业较其他专业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同时也损失了部分专业性,基地在满足一定专业课程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综合能力锻炼的可能性。同时,作为基地培养人才的设施,也需考虑提高其价值及使用效率。
建设企业化形式的校内实训基地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将目光主要瞄准在校外实训基地,各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过于依赖校外实训基地,将会导致基础不稳。而校内实训基地弥补了这一点。校内实训应摆脱过去校内实训模式的禁锢,将理论方式直接运用到可控的实际操作中。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参考了欧美的职业教育,开始注重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使其能更快融入社会中。摆脱以往实训模式,将校内基地企业化,按照企业要求来培养人才。
实习实训综合设置,商科课程一体化教育
高职院校人才的高技能培养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习得和锻炼,坚固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其强有力的保障。高职院校商科专业综合性和融合性较强。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不但应打破原有“一门课一实训”的方式,而且应针对现有的经济特征进行人才的综合素养培养。基地要打破教室的间隔,采用一体化的方式综合锻炼技能。专业技能训练配合专项技能训练实现综合技能训练方可进入岗位。
从社会需求角度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商科实训基地应该摒弃固有流程,以创造性为诱发,促使学生开展积极思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需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实际操作等进行知识的巩固。商科专业实习实训要明确自身发展的特色特点,提高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养。
提升“三师型”教师综合能力,教学结构多元化
高职教师,特别是商科教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从教学、科研等能力出发,充分接触社会需求从而进行人才培养的规划,通过能力的提高,在硬件能力满足的条件下,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软能力。利用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开发人才优势、创立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可以教学、可以上岗、可以规划,即在具有基本的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自身也具有企业工作的优秀技能,还可为学生做职业规划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教育发展更有前途。
结语
加强技能综合训练,加强师资综合能力,加强商科综合发展是商科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具有综合素养并掌握一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将更会被社会与企业认可。与时俱进地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一种不断突破传统实习实训模式的尝试。由于职业人才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匹配性高度紧密结合,所以对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需要边探索边总结,使之永远保持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戴军.工学结合模式下服务外包物流管理专业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2]董晓青.高职高专院校实习实训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
关键词:实习实训基地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汽车工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65-02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下称长汽高专)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发挥吉林省“高教强省龙头学校”示范作用,坚持服务汽车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功能,培养汽车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服务。长汽高专长期致力于实现“五个示范引领”:第一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示范引领;第二是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四是在自主汽车文化传承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示范引领。该文重点针对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
1 长汽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该校以“校企融合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办学模式。该校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工学交替。自2006年起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学生已有数万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一汽-大众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解放公司、丰越有限公司、大众-大连发动机、大众大连变数器、天津一汽丰田、天津技术中心、东风日产、国际物流、民太安保险、平安保险、通立4S店等陆续成为该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为该校办学目标的需要,让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每年去这些企业的人数达到3 000人以上,每半年去一汽-大众公司工读交替学生达2 000余人,这也体现了该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2 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2.1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用户”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职业教育需要到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实际操练,实际操作比学习理论知识重要的多。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会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技术。在培养目标上,该校坚持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国家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紧密连接,把握一线前沿高端技术与技能,激发学生职业潜能。
2.2 始终满足教学需要
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与该校进行合作的企业有:一汽-大众工读交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汽技术中心等多家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新开发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东风日产、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外地大型企业和配套企业。
2.3 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
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择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对学生实习结束后,发放全勤奖、评选优秀实习生,对企业所缺岗位马上招聘在该企业实习过的优秀实习学生入职,并且与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拿到毕业证直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色管理方法和经验
3.1 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可以发挥教师“产、学、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汽车职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共同培养专兼职师资团队、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员工化”,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学校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所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学校与社会更密切的联系;广泛进行调研,选择一流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有的课程聘请工厂资深工程师来校讲课,按照准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4 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的完善
4.1 关键在于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网络化管理
第一,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一直以来对大批量,集中实习的管理有相关的、成熟的管理制度,但对零散的小型企业,个体企业实习的学生欠缺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不到位,学生第3年的实习过程达不到随时监控。应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实时监控。第二,学生从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离开后,到下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的更新不到位,信息滞后,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该建立一个应用完善的信息系统,从学生入学到最后毕业,学生所有实习单位都能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查到。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成绩等所需所有资料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4.2 重点在于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工学交替的实践形式。为了保证其顺利进行,该校现阶段管理以校、院两级进行综合管理。学校教务实习科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实习计划,审批各项岗位细则,监督、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情况,以及经验总结。第一,辅导员老师是学校的基层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的顶梁柱。介于这种角色,辅导员老师在带队下厂的同时,多多加强其与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学校教务企业实习科顺利完成学生实习任务。第二,不断地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学生顶岗工作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企业入职培训、专业岗位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其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3 加强工学交替的考核制度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工学交替的实习考核方法,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30%。企业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态度、工作质量、岗位技能、现场管理、出勤情况等。学校考核办法是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成绩,这里的理论学习应使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即使企业进行的人员培训或技能提升,也需要学校进行的理论知识巩固。通过生产一线的实践,学生们强化职业技能,学到了工艺过程、现代企业的管理,工厂内的师傅手把手的互动教学模式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们尽快地掌握了操作技术,提升了学生们的竞争力。把工学交替模式下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与就业推荐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其自主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现阶段,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增强学校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9(30):34-35.
[2]关六三.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探究[J].实验室科学,2007(6):135-137.
实习个人小结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评阅老师:
实习时间:2012/11/26—2012/11/30
2012/12/05—2012/12/06
实习时间:实训考察阶段 2012年11月26日~30日(第13周)2012年12月5日~6日(第14周)小结报告阶段 2012年12月3日~16日(第14、15周)实习地点:1.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化工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南京六合经济开发
区虎跃路1号)(第13周)2.南京化工园(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第14周)学习内容:1.观察并记录工厂(车间)化验室的布局、设置、建设、基本设备、设计、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与评估;
2.了解工厂不同车间不同分析测定对象的分析的制样方法和制样技术、分 析测定的一般方法及程序;
3.了解并记录工厂(车间)生产的主要原料和产品的测定分析方法及技 术。
实习要求:进一步熟悉化学工业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在化学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 用,了解工厂分析的制样方法和制样技术、测定的一般方法及程序、化验室的设
置、建设、基本设备、设计、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与评估等。通过实地考察学习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化学工业分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为从事相关工作或学习奠定基础。实习方法:首先,在教室听技术工人讲解所要参观的生产过程的原
理及工业生产流程;
然后,在技术工人的带领下参观上述生产的生产车间,学习了解其生产过程。
实习目的: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工作,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
和对现代化化工企业的认识,以全面了解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扩技术。按照教学
大纲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我院应用化学系组织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到具有
现代化工水平较高的代表企业:如金陵石化公司的企业或杨子石化公司的企业等
进行驻厂实地实习考察学习。让学生真正从书本走进社会,了事和感悟现代化工
企业的现状与所学知识的应用广阔,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个人小结:
2012年11月26日,我们来到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本次实习主旨在于:针对我们开设的课程,实践性的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化工工艺流程、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两周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在给位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受益匪浅。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时间的联系,为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实习,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将来走向社会岗位累积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方法,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与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对酐等材料以及散热器的安装的流水生长线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实习使我们获得了对化工生产,均酐的实际生产知识的认识和技能的提升。培养了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实习的五天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在学校里和课本上找不到的,现在我们已经是大四了,马上就要踏入社会,这些实践性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们脱离了书生的稚气,增加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对知识的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前的头脑中,我认为的工作都是很美好的,我想企业和工厂应该都是挺漂亮、挺大起的。现在不都是在讲环保、讲生态化吗,将来的工作环境肯定是整洁美丽的,工作应该也是有趣轻松的。我就是怀着这种憧憬到了我们的实习工厂。一下车我就傻眼了,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到处是一片落尘,原来老型化工厂就是这样子的啊,经过工人师傅的初步介绍才知道,我国的早期建厂的化工厂由于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各项生态指标不可能达到现代化的工厂水平。这也是我国化工行业相对比较落后的一个现状,但是这也说明化工行业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的化学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天由工厂领导给我们进行了入厂安全教育。第二天我们就正式进入车间参加生产。每个车间的师傅负责带我们参观生产学习,现在的化工厂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对于我们来说,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这八个小时单调的工作难以想象,但是随着与工人师傅共同工作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我们现在吃穿不愁,但是真正到了社会上,首先我们的自己养活自己!然后的为家庭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这些!这时我们就不会觉得这八个小时是多么的漫长了,因为这八个小时的背后是我们劳动换来的收获。
和我们在一起工作的工人师傅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平均是高中毕业,但是在通过长久的实际工作,他们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在课本上得不到的,所以,今后走入社会,我想我首先应该克服的就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俯下身来、踏踏实实的工作,去积累自己的经验,增加自己的知识!但是由于工人师傅的文化水平有限,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性因素,他们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很多年,可以说比他们的领导干的都好,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原理、管理上的因素,所以,文化水平可能永远是他们工作生涯中的一道障碍,从这当中,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不断学习的基石,也是我们前进的资本,我想通过实习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
在实习时的工作学习同时让我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没有文化、没有本领、懒惰,就注定你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但同时社会又是美好的,只要你肯干、有进取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
【实习、实训基地介绍】推荐阅读:
实习实训基地申报01-10
达内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方案11-21
公司实习基地介绍11-10
莒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09-30
苗圃基地实习感想11-14
实习基地考察报告06-14
优秀教育实习基地10-22
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论文09-16
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协议书06-17
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a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