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案例(通用8篇)
分行开发校园绿卡
项目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已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年来扩招后的大中专学校对诸多银行而言都孕育着无限商机,各家商业银行围绕“校园经济”这一大块“蛋糕”,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成都作为全国著名的文化城市,高校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潜在客户多,市场需求巨大。开拓校园市场,对邮储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信誉度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营销过程 邮储银行四川省成都市分行专门成立了由市分行行长任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相关支行和市分行综合业务部等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小组,市分行综合业务部牵头组织该项目,各支行具体实施。
服务方案的拟订 为顺利实施校园绿卡营销,成都市分行首先进行了校园绿卡营销的可行性分析,从邮储银行校园营销活动目的与大学生绿卡市场的环境分析、竞争对手比较,到校园绿卡赛区选定都进行了严格科学的方案审核和效果评估,最终确定第一阶段在市区、郫县、龙泉、双流、新津和温江等几个学校资源丰富的支行开展绿卡进校园营销活动,并把发卡量和卡均余额作为两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第二阶段,通过前期绿卡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在上述学校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深度开发,使邮储银行与校园合作更加紧密,在其他支行开展校园绿卡推广活动的同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提升邮储银行绿卡品牌影响力,比如开展代收学费、资金归集、开设校园自助银行等多种服务和营销活动。服务方案的实施 一是建立三级营销模式,优选部分支行开展校园绿卡营销活动。
目标市场确定后,成都市分行充分发挥校园营销的作用,制定方案进行营销,建立以行领导为主,综合业务部、各一级支行负责人为辅的三级营销网络。
第一是校园客户营销,根据各区域学校布控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分割,按各二级支行对应的区域进行划分,建立一级支行长负责制,以一级支行为团队对目标市场进行团队营销,确定目标市场,以学校校长、教务处为切入点,通过公关进行推进,避免多头营销和重复营销。第二是情感营销,凭借邮储的信誉,发挥与现有各大专院校的关系优势,利用邮储与学校多年合作的诚信,进行情感营销,打开校园绿卡市场。第三是充分发挥邮储点多、面广的优势,推广校园绿卡产品,通过邮储网点散发各种宣传折页,在学校师生中产生影响力。
二是发挥邮储银行优势,有效实施校园绿卡营销活动。
大专院校是一个特殊的市场。针对目前成都市各大专院校内大多数未设置邮储网点这一情况,成都市分行想办法进入校区直接面对学生服务。积极争取达到与其他银行同等的服务水平,通过配置的ATM、CDM机、POS机等自助设备,尽可能地方便广大师生使用邮政储蓄绿卡。
他们对原来有邮储网点的院校进行详细调查,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则加快了网点改造工作的推进速度,并在服务上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提高邮储银行的亲和力。
同时,建立与各大专院校主管部门及关键人物的联系,形成长期友好的关系。
院校市场是邮储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直接竞争的舞台,仅仅依靠邮储自己的力量在竞争中难免会处于下风,因此与校方的合作十分必要。在与校方的合作上,成都市分行根据实际情况,以利益为结合点开展合作,如通过免费提供POS机具、增加ATM布控量、免收学生加办绿卡工本费等多种形式,在高校立足。
项目创新点 在成都市分行领导明确了进校园的发展思路后,该分行以校园绿卡营销为切入点,顺利打开校园这个大市场,并成功打造了邮储银行在校园的品牌形象。以前每到新学期开学时,成都市分行采取的收款方式是派专人上门收款,收取大量现金,存在极大的风险,而POS刷卡则要在短时间内做大批量的刷卡交易,极易造成网络堵塞,让客户等候时间不确定。实现从绿卡代扣学费后,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也避免了收取现金的风险。
成都市分行校园绿卡项目首批在市区、郫县、龙泉、双流、新津和温江等8个校园资源丰富的支行开展试点,然后在全市支行陆续推开。有了成功的校园绿卡前期导入,为其他业务的进入铺平了道路。之后,对校园绿卡的新开户,成都市分行全部采取开立单卡的方式,节约了存折这一成本开支,同时单卡户提高了自助设备使用率,缓减了网点柜面压力。项目进展 2009年上半年,成都市分行牵头、郫县支行协助,与郫县的托普学院联合举行了该校的综合运动会,达到了既锻炼客户经理队伍又实现业绩增长的目的。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共计发展绿卡淘宝联名卡1000余张,并带来公司存款余额近2000万元。之后,龙泉支行与多个学校的合作也全面展开,日均发放绿卡100余张,日均代收学费150余万元。而市内的草堂支行也成功与四川警安职业学校进行了合作,成为又一家发展校园经济的支行。
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城市商业银行, 业务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阜新银行早在多年前已建成了一个覆盖整个阜新地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但由于建设时间较早, 网络技术不够发达, 其网络存在一定的问题。
阜新银行的网络中心最初采用一台思科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 局域网没有划分安全区域, 通过裸光纤连接到各个网点, 网点采用二层交换机上联, 在每个网点配置一台防火墙, 与网络中心的防火墙建立VPN隧道, 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办公计算机连接到二层交换机, 网点业务终端通过一台终端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中, 其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
随着阜新银行业务的发展, 这样的网络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网络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并且阜新银行将在沈阳开设第一家外埠分行, 因此, 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进行重大调整, 以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未来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阜新银行决定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在经过与多个厂家交流后, 基本上确定了网络改造的方案。在选择供应商时, 经过多方的考察, 最终确定了锐捷网络。其网络改造方案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阜新银行的网络中心按照目前金融行业比较常见的划分安全区域的方式进行构建, 划分了核心区、服务器区、OA区、外联区和广域网区。核心区采用2台锐捷RG-S7604交换机, 在服务器区采用1台RG-S5750交换机, 楼层接入采用多台RG-S2600G交换机, 外联区采用1台RSR50-40路由器, 广域网区采用2台RG-S5750交换机, 通过裸光纤连接网点, 在网点采用RSR20路由器, 配置交换模块连接办公计算机和IP终端, 在路由器与前置机之间采用RC4加密, 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其外埠分行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在网络中心增加2台专门用于连接外埠分行的路由器RSR50-80, 通过2条SDH线路连接到沈阳分行, 在沈阳分行采用2条RSR50-40路由器上联, 核心交换机采用2台RG-S7604交换机, 外联路由器采用1台RSR50-40路由器, 接入交换机采用RG-S2600G交换机。在外联部分, 采用1台RG-WALL160防火墙进行安全过滤。
在进行网络改造时,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锐捷的核心交换机S7604具有电信级的高可靠性, 其CPP技术 (cup protect policy, cup保护机制) 在业界具有领先水平;同时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动态ARP检测 (DAI, Dynamic ARP Inspecticn) 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ARP攻击。
二是全千兆三层交换机S5750具有与模块化交换机同等的安全功能, 能够很好地防止DDoS攻击和IP扫描, 从而有效地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
三是接入交换机S2600G增强的安全特性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其卓越的多业务支持能力也是选择该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RSR路由器支持终端服务功能, 并且在前置机之间可以采用RC4加密, 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路由交换一体的设计有效地减少了故障点, 减轻了网点设备的维护量。
应用效果
阜新银行网络中心改造于2010年初完成, 其沈阳分行于2010年7月5日正式开业, 整个网络已经运行一年多的时间, 网络的高度可靠性有效保证了阜新银行业务的连续性, 网络的高安全性保证了不受病毒的侵害和攻击, 业务运行稳定可靠, 为阜新市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通过获奖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投资者报》的介绍,一条通往“最佳”的发展路径在我们面前逐步清晰。
中国银行获得2012“最佳国际结算国有银行”和“最佳科技创新国有银行”两个奖项。中行海外机构和代理行众多,初步形成覆盖全球的网络机构,而且其不断进行贸易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都成为中行国际结算业务持续领跑的原因。
中信银行则凭借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对公业务,包揽2012“最佳盈利能力股份制银行”和“最佳供应链金融股份制银行”两个奖项。特别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中信银行以“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电子化”作为业务发展目标,已建立起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链以及五大行业网络。
此外,股份制行中规模较小的渤海银行,也获得2012“最佳成长性股份制银行”和“最佳风险管理股份制银行”两个奖项。外资行中,花旗中国和渣打中国分获2012“最佳外资银行”和2012“最佳风险管理外资银行”,它们都表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总之,推广“最佳”银行的先进经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正是《投资者报》推出此次评选的用意和价值所在。
2014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
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今年4月,招行集团第一家海外财富管理中心——永隆银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在香港开幕。“招行的境内客户可借永隆银行平台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及产品的投资,这也是招行收购永隆银行3年来积极深入整合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总行大厦位于香港干诺道中的永隆银行,2009年成为中资银行招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至今已3年有余。
引领招行13年的行长马蔚华引以为傲的是,他执掌的招商银行走出了一条中国银行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曾拒绝花旗银行联合招商银行在中国开拓信用卡业务的邀请,让后者的董事长桑迪·韦尔无比遗憾地挥别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
他还多次拒绝同其他外资机构联合做私人银行业务的请求,使得多家经验丰富的外资机构最终没有机会参与到中国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来。
马蔚华一直对中国人做自己的银行坚信不疑。“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他说。
在他心中,中资银行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还是要自己努力抓住机会。比如,中资银行自己就可以在内地大规模开发信用卡市场,此外,中资银行自己也可以做好私人银行业务,需要利用政策(我国金融政策对外资银行的投资产品上还未完全解禁,致使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离岸服务和外汇投资上)便利抓紧开拓自己的盈利潜质
如今,招商银行俨然已经成为信用卡的代名词,谁的口袋里没有一张招行的卡?招商银行也俨然成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王者”,仅2012年上半年的私人银行业务就盈利7.2亿元(税前利润)。
然而,对于位于香港的永隆,招商银行却一改拒绝合作的风格,给予特别垂青。
拒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而是需要说出什么是“是”。
马蔚华曾对媒体表示,从2002年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后,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一直在思考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招商银行要想优秀乃至卓越,要想成为百年老店,国际化这步棋非走不可。走到境外,走出国门,通过兼并收购或开设机构,实现跨国经营,是我们国际化的最终目标。”他曾说。
诸多掂量之际,2007年底,实现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到来。彼时,“次贷”危机爆发,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球金融机构频繁爆出巨额投资及交易亏损信息。受“次贷”危机的牵连,香港的永隆银行2008年一季度出现巨额亏损,经营难以维持,掌门者伍氏家族由是考虑出售银行。2008年3月20日,伍氏家族宣布出售其所持永隆银行53.12%的股份。公告一经发出,多家中外金融机构都表示对永隆银行有兴趣,招行也是其中之一。
永隆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华资银行之一。历经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的考验,77年来,这家银行依旧得以生存。
“我们的总部在深圳,除了香港分行本部,在香港没有银行网点。永隆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收购永隆银行是招商银行国际化的一大步。”马蔚华说。
除了地缘因素,永隆对他的吸引还在于,永隆银行旗下拥有保险、财务、证券、信托、期货等多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多个领域,是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
2008年5月14日,招商银行击败众多对手,宣布与永隆银行控股股东伍氏家族签署买卖协议,以港币193亿元收购永隆银行。
永隆的控制性股权由是移与招商银行。彼时,招行选派了在香港银行业浸淫了近20年的朱琦来执掌永隆银行,同时兼任招行副行长。
实际上,在永隆的收购前,美国联合银行也曾找过招商银行,但是在考察了美国联合银行的业务状况和重新考量了招商银行的战略后,马蔚华选择了永隆。
对于收购永隆,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评述: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案例对中国其他同业来说,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
就在双方签订并购意向签约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特别是雷曼兄弟倒闭之后金融机构的估值一落千丈,市场对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价格出现了质疑声音:“如果现在并购,不是可以少花钱吗?”
对此,马蔚华给与了三方面正面回应:
首先,这当然是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以现在的价格,买方愿买,卖方不一定愿卖。要等新的机会,至少要5年。而在这5年之内,招商银行是完全有可能消化并购成本的。
其次,香港这样的并购机会已经不多了。
再次,也是更重要的,招商银行并购永隆的战略意义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
不过,对于招行,要实现其战略构想,对永隆银行的整合以及磨合是最重要的。
并购成绩有目共睹。除了在永隆银行建立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之外,招商银行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还有其他突破,比如推出汇款快线、跨境人民币结算、IPO收款与派息、见证开户等。
被并购方也早已转危为安,再次焕发光彩。“永隆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增长,内部管理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公司治理、渠道建设、IT系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焕发出新的面貌与活力。”永隆银行助理总经理宋丽华说。
她更愿意用“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来表达并购带来的共赢和利好:“招行收购永隆以后,我们整个财务实力和评级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永隆银行在香港的评级仅仅次于汇丰、渣打等银行,招商银行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强大的母航的支持。”
“我们仍将矢志不渝的追求创新变革,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我们独特的优势。”近日,招商银行副行长王庆彬如此表示。
他当然感到自信。到今年6月末,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已经突破3.3万亿。
几年前,招商银行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小诸侯”,而今,它已经是商业银行中的“大将军”。
193亿港元为招行带来什么
并购最核心的,是首先做好战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下一步的整合和联动。
招商银行认为,之所以要并购永隆银行,主要是基于战略考量,战略来自于国际化的目标,另一种说法则是长期利益。
以此为基础,就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可作进一步详细分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需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跟随”服务。相对而言,通过并购进入国际目标市场既可以利用并购目标的现有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融入当地市场,节省构建分支网络和客户体系的时间,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规避目标市场国针对外资银行经营设置的种种壁垒,有利于在当地开展各种经营。上世纪70年代以来,花旗银行、汇丰集团、瑞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银行的快速崛起,主要就是通过多次的并购活动而实现的。
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香港是全球第12大银行中心、第6大外汇市场、第6大股票市场、第7大场外衍生品市场,金融业务种类繁多,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十分活跃。在助推招商银行国际化方面,永隆银行的先天优势在于:第一,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经验丰富。第二,永隆银行是香港本地的一家老牌银行,在香港拥有广泛的分销渠道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及声誉、品牌。第三,永隆银行员工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熟悉香港金融法律法规和国际市场游戏规则。
与此相对的是招行的先天不足:第一,欠缺国际化经营方面的经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制度不够了解,经营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第二,在香港的渠道资源比较有限,且业务单一(主要从事批发业务)。
借永隆银行东风,招商银行比直接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风险要小得多,效果要大得多。
从长期利益来看,在国际金融形势跌宕起伏、知名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机会不断出现、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从美国向欧洲蔓延的背景下,招行的并购对象选择在香港究竟有何长期利益?
从战略布局上看,虽然香港与深圳联系紧密且香港对招商银行的认知度也较高,但招商银行主要业务区集中在国内。并购永隆银行之后,招商银行得以充分发挥香港的“桥头堡”作用和窗口功能,学习与借鉴香港银行业的成功经验,提升管理素质,促进经营转型。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境内外市场的互补优势能发挥出来:招商银行和永隆银行网点、业务和客户的互补性都很强,招商银行借永隆银行能够适应内地客户的金融需求。永隆对于招行的意义还在于,拥有金融界精英人才的永隆银行能够为招行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和新产品设计中心,招商银行也可同永隆进行直接人员交流。
或许正因为如此,英国《金融时报》才认为招行收购永隆银行案例对国内其他同业而言并不具备可复制性。
就进一步的整合而言,资料显示,招商银行对永隆银行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以双方的客户转介共享、产品交叉销售和业务联动为突破口,促进双方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营业收入,实现财务效率的提升。在发挥双方管理优势互补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帮助永隆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在香港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较快扩大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实现盈利水平的增长。
记者了解到,招商银行还专门成立了整合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目前,其运作机制和团队架构已搭建。按照专业分工,PMO下设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金融市场交易业务、IT及管理支持等六个工作小组。这些工作小组全部由招行、永隆银行及咨询公司的中高层人士和专业骨干组成。
此外,即便收购的条款中做了承诺,保证一年半内不裁员,实际上已经过去3年多,永隆银行还是没有裁员,且吸收了来自招商银行的新员工。
在今年3月份一次公开会议上,马蔚华表示,招行并购永隆银行3年多来,整合工作已经“明显见效”。
银行海外并购启示
2007年异军突起的金融业海外并购大潮迅速回归平静,除招商银行等少数个案之外,金融类并购已经不再是海外并购的主要旋律。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一案,至今仍为银行跨国并购的范本。
招行在此次并购活动中,给银行海外并购的启示如下:
一是并购时机的选择。要考虑价格与风险是否能达到合理水平,在并购的过程中,定价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并购比较好,但也存在较大的估值风险。这对并购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是并购目标的确定。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需要优势互补,海外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收益和弥补金融机构自身的劣势,要考虑并购目标与行为是否与自身的发展战略相契合。一般情况下,应实现境内外机构一体化经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
在学习了中国银行典型案例宣导之后,我对自己所处行业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看了案例中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我的心里都已经敲响了警钟。尤其在当前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平时疏于学习,对规章制度学习不深,理解不够全面,只抱着兢兢业业干好工作,遵守规章制度与己关系不大,可学可不学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久而久之,就会萌生一些自由散漫的思想,造成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作为一名中行员工,不仅应当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还应当有对银行规章的“敬畏”感;不仅仅应该做到懂规矩,更加应该做到守规矩。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必须从杜绝工作中每一个细节性的差错、失误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错小而容之”,把守法守规的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必须要坚持“合规前提”,把合规作为一切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创新发展的前提,真正使“合规精神”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成为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作为中行的一名基层员工,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真汲取案例教训。近年来,总省行多次下发了关于严禁员工“参与赌博、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经商办企业、违规提供担保”等违规行为的文件要求,但还是有少数员工对上级行要求置若罔闻,挺而走险,最终酿成严重成后果。文件中的各种员工违规案例教训极为深刻,对此,我们作为中行员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从保障全行安全运营、维护国家金融乃至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的诱惑。
二、牢固树立防控意识。结合总行出台的《员工守则》文件要求,我们要加强对针对员工操守的各项制度规定的再学习和再认识。坚决禁止充当资金掮客、为有贷企业及个人过渡资金、经商办企业或在企业兼职等严重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明确职责、强化制度执行力的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理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制度观念,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认真学习各种规则,深化对合规操作的认识,深化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深化对业务经营中的风险的领悟,深化对风险防范要点的把握,增强执行制度的能力和自觉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岗位做起,从每一个操作细节做起,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共同撑起依法合规的“防火墙”。
(根据笔记整理)
10月27日,总行请XX银行总行涉外保函业务专家侯芸前来我行讲课,其中下午讲课内容集中于银行涉外保函案例,均由银行实际发生的业务提升而来,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
我行国际业务开展已10年,关于涉外保函品种主要在对外经公司的综合授信额度中体现,关注的是申请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而非境外项目本身。对于单笔涉外保函业务,近期更多的集中在出口船舶方面。对比银行,我行从事该项业务时间短,尚无前车之鉴,加之市场压力,对风险的认知可能不足,故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该案例,以期借鉴。
另,本文未征求侯芸老师意见,内容可能有所遗漏或与原意不尽相符,望理解。
涉外保函审查重点
-企业的履约能力,包含两个方面:
1)主合同项下基础合同的履约能力-历史经验,指在某一国家/地区或同类型项目的成功经验;
2)一旦违约的偿付能力如何-主要根据报表判断。
案例
1、分包或转包
中标的境外工程,企业有时只是总包,会将项目分包或转包。这种情况下,还要审查实际执行人的履约能力。
阿联酋万吨水泥生产项目,企业总承包。
水泥项目不同产能之间技术差距很大,如2、3千吨和5千吨,5千吨和1万吨之间。企业对如此大的生产线项目建设经验不足,但组织成套设备出口能力强,设计(前期)和安装调试(后期)能力不足,故强强联合,设计由天津院负责,安装调试交由苏州做。三个环节强强联合,唯一的欠缺是企业作为总承包的经验,和业主沟通、把握全局的能力。企业没做过这么大的项目,也没进过中东市场。银行在项目审查阶段开始也有疑虑,但企业做了很多解释工作以打消银行的顾虑。
后项目在实际阶段中出现诸多问题。
教训:大的分包商实力要考虑,而且可能是决定因素。
目前这种情况很多,考察的范畴要广泛。
案例
2、跨业经营的教训
03年左右,企业在印度中标一高速公路项目,投标保函由他行开出,银行直接开履约保函。
企业主业和高速公路完全无关,银行开始质疑其能力,企业认为有利因素有:1)主业虽是煤炭开采,但集团下属二级子公司有国内承接同等级公路的经验,主要依赖子公司具体执行该项目;2)提供了可研报告,看起来分析全面;3)获得了商务部的投(议)标许可证。拿证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等于商务部已经审了一道,算是企业实力的一种证明。几方面促使银行决定做这笔项目。
后来项目出了问题,外方索赔之前企业曾和银行进行了沟通。
从银行方面看,保函是通过汇丰银行转开给印度的公路管理部门,对转开行的索赔一般是要付的。
企业方面,以前(指开立保函时)还是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期间根据国资委的安排进行了重组。集团公司下属本来很赚钱的子公司被并到了上级公司,收益、业务都不归企业了,留下的是些很一般的公司和资产,企业仅在维持,偿付能力已不具备。
企业上级公司法律部门了解到项目情况后,先诉印度高速公路局,并拿到了国内当地法院的止付令(指不付汇丰),银行得以喘息,但问题迟早还是要解决的。
反过来看,项目存在什么问题呢?
企业报价低于实际价格40%,中标后,原下属子公司拒绝执行,企业未及时止损(指爽约,赔付投标保函金额),硬着头皮签了合同,并找到沈阳一家没有相应资质的公司,和当地业主之间也无法达成基本沟通,两年的项目,一年半只做了8%,为什么?业主拆迁不力,印度当地寺庙和个人用房拆迁困难,这些本应预见到的问题,可研报告中均未提及,客户只要调查都应知道并考虑,还是缺乏行业经验,本来可以提高价格,延长工期的,结果之前没调查,之后也没沟通,从根本上注定了项目要失败,保函被索赔。
银行方面,企业机构变革、优质资产转移未引起足够重视,到追索的时候才发现企业已不具备开立保函之初的偿付能力。
保函牵扯面很广,法律、政局什么的,做长了,对任何地方的动荡都很关心,可能那儿还有我们的保函呢。
案例
3、保函申请人和被担保人不一致
一般保函的申请人和被担保人是一致的,与合同也应一致。有时企业会要求申请人、被担保人非同一人。
还是90年代中期发生的业务,足以说明保函后期管理成本高、压力大。
企业(某外经公司)和阿联酋合作投标当地项目。当地公司以其自身名义投标,中方企业负责中标后的具体执行。中标后,外方公司提出由中方企业向业主开保函,即由中方企业申请,外方公司为被担保人(外管政策应不允许,但是当时没有考虑)。银行提出一个问题,若保函项下发生索赔,中方企业没有办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因为中方企业没有对手,基础合同是国外当地公司与业主所签。
(梳理:中国公司-保函申请人
外方公司-被担保人阿联酋-业主基础合同中无中方公司出现
企业不否认,但认为自己是工程的实际运作者,受益人为阿联酋的政府部门,欺诈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总包签了合同后已撤出,如果因为企业自身施工出了问题,赔付也是应该的。银行接受了企业的看法,认为阿联酋富裕,政府赔付能力强,外围条件具备。
银行于是开立保函,但各方都没考虑的恰恰是总包的环节。在总包与企业的合作协议中,总包只是提取一点中间好处费,其他的跟总包无关。但直到保函被索赔,企业才承认,项目刚开始时双方就产生分歧,如双方收款帐户的约定等,外方有卷款嫌疑,所以企业终止了与总包的协议,并打起了官司。
银行不知情,业主也不知情。外方总包又找了一家当地公司继续工程施工。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新的施工方没做好,银行随时可能被索赔。即使做好了,因中方
已完全无法控制,风险已经出现。
后来外方总包和新的施工方因工程款问题又打了官司,外方总包收到工程款但没付给施工方,虽然项目已完满完工。后银行通过当地大使馆拿到了业主给施工方的完工证明,减轻了索赔压力(虽然,理论上保函和项目情况是完全独立的),之后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基础合同和保函之间的分离,银行此后基本不再做了。
其他提示:国家风险(伊朗等)的不断变换,在重大外经工程中都应考虑。
案例
4、关于基础交易合同
基础交易合同是项目是否可行的判断基础。今年6、7月份,有一企业申请工程项下预付款保函,属于常规业务,银行发现基础交易合同的约定方面存在问题:业主公示的标的价格7000多万,同时规定最高中标价格要低百分之多少,最高5000多万。履约保函价格即上述两者(标的价格和中间价)之间的差价,也就是说中标价越低,履约保函金额越高。
后发现中标价1600多万,履约保函价格5000多万,已由另一家银行开出。银行认为中间水分过大,或许真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或许中标方只是通过超低报价拿到工程,工程质量就很让人怀疑。这么小的一家承包公司,一旦索赔,5000万如何赔付?虽然履约保函不是银行开的,一旦索赔,对公司的打击太大,可能影响到银行预付款保函。
做长了,通过基础合同就会有一些不好的预感,尽早杜绝。
案例
5、关于保函语种
对非英文的保函业务,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应要求企业提供全套的英文或中文翻译件。
银行曾申请秘鲁当地银行转开一份保函(西班牙语),但保函遵循的是秘鲁法律,当地法律允许保函到期后有一段索赔期,所以后来业主在保函到期后提出的索赔仍然有效。银行当时过分放任了,对转开行的索赔没什么好说的。
慎重。
其他方面
银行现在回避与企业的合同(或企业开立保函申请)中的笼统的承诺,如“你行开出保函所发生的一切风险均由我公司承担”之类,法律部门会认为银行是专业的,对具体的风险有义务提示,以免真正要和企业划清责任时,银行方面站不住脚。
对反担保条款,一般银行有固定格式,条款不很清晰,直接就开了,但未让企业确认,一旦发生纠纷,有些比较难认定。
保证金:如果银行和企业对条款的认识存在争执,遇到索赔,银行直接对外支付,企业可能在国内起诉银行。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 (PCAOB) 的审计准则将“实质性漏洞”定义为“如果一项或若干项缺陷有能致使年度或中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有效预防或及时察觉的合理可能时, 该缺陷就构成实质性漏洞 (materialweakness) ”。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需要有效的设计和有力的执行。根据内控缺陷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将缺陷划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实质性漏洞。鉴于实质性漏洞是更为严重的重要缺陷, 识别实质性漏洞并进行分析至关重要。Ge和Mcvay (2005) ) 将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划分为九大类型:账户特定式、培训、期末报告与会计政策、收入确认、职责划分与授权、对账、子公司特定式、高级管理层及技术问题, 对兴业银行的后续研究, 将以此9种类型作为标准。本文以兴业银行为例, 通过对披露的审计报告进行手工整理, 研究公开披露的实质性漏洞的现状, 并对改进相关问题提出对策。
二、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分析
(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分析具体如下:
(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布状况。兴业银行 (股票代码:601166) 成立于1988年8月20日, 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由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比较分散, 本文对兴业银行自上市以来的5份报告进行整理, 并对年报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报告”, “监事会报告”, “重要事项”, “报表附注”, 以及“附件”部分进行统计和分析。
本文采取5级量表对年报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衡量, 其中:“0”表示没有披露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 “1”表示公司只用一句话概括说明内部控制情况, “2”表示公司对有关内部控制信息仅仅做出简单的说明, “3”表示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工作计划、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关工作的安排、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的设置及运行情况等至少一项做出较为详细说明的情况, “4”表示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情况做出详细的说明。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成、对关键领域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完善计划及拟采取措施等。
表1是兴业银行自上市以来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 兴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中“公司治理结构”部分, 对内控信息的描述比较简单。这部分对内控的描述从简单到复杂, 说明公司结合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探索适合公司发展和完善的内控机制。
“董事会报告”部分详细披露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2007年的董事会报告中, 单独列示了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说明, 自我评价报告, 审计机构的核实评价意见。从2008年开始, 审计报告增加了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可能是由于2007年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科目, 为了适应现在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出现的市场交易, 董事会根据宏观政策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调整了应对风险的管理机制和对策。“监事会报告”简单披露了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 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监事会对公司内控不予重视。公司在境内审计报告和境外审计报告的“报表附注”部分笼统地披露了内部控制的一些情况, 包括各类风险的管理措施, 金融工具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资本管理情况。自上市以来, “股东大会情况简介”及“重要事项”部分一直没有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公司的内部控制“三性”说明书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详细地说明了内控制度的现状, 以及公司为完善内控所采取的措施。从2008年开始, 公司的内控自评报告更趋规范, 评价范围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和公司层面、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三个层面展开。公司聘请的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只是简单地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内部控制情况做了说明, 主要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表意见。
注:1.“内控自评”栏中, 包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说明》,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2.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内部控制出具的报告叫法不一。如2008年和2011年出具的报告为《对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评价意见报告》, 2011年出具的报告叫《针对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本文将此类报告统称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并将其统计到“内审报告”栏中。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1-标准无保留意见, 0-其他类型审计意见。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连续性。兴业银行自2006年上市以来, 不间断地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0年,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出台, 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同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根据此规定的要求, 兴业银行2011年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容更为全面和完善。可以看出, 上市后的兴业银行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及相关部门的要求, 积极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 良好的行业形象得以树立。
(二) 实质性漏洞披露情况分析
银行作为高风险的行业, 对实质性漏洞应给予格外关注。根据实质性漏洞概念和类型的划分, 笔者发现兴业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集中在内控“三性”说明书,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 之后通过对这些缺陷进行鉴别, 识别出属于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
(1) 实质性漏洞披露的数量。表2是兴业银行披露的实质性漏洞情况。通过表2可以看出, 董事会在2007年没有披露任何内部控制缺陷, 2008年到2010年对实质性漏洞的披露及表述都比较模糊, 在2011年披露了4种不同类型。由此可见, 兴业银行披露的实质性漏洞的数量越来越多, 这似乎说明兴业银行面对的内部控制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007年年报是兴业银行上市后的第一份报告, 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只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机制做了陈述, 并未提到相关的内部控制不足。这可能是上市第一年, 兴业银行要给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留下较好的印象。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 2008年到2010年的内控自我评估报告中, 公司的内控体系不断完善, 但对具体的内控缺陷并未做出明确说明。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的内控是完美的。2011年,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 兴业银行才开始披露了一系列的实质性漏洞, 通过对这些漏洞分析, 可以发现兴业银行的内控问题由来已久, 但是可能由于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够严格、违规成本比较低由此造成了其对此类问题不够重视也就未进行披露。随着严厉的监管制度的实行, 上市银行从违规成本角度和投资者对内控信息的重视角度考虑, 开始披露更多的内部控制信息并报告所发现的问题。
(2) 实质性漏洞披露载体。兴业银行实质性漏洞的披露完全集中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共披露了13项实质性漏洞, 并且2007年到2010年对实质性漏洞的描述比较模糊, 可见, 从某种角度上说, 董事会有避重就轻之嫌。在2011年国家内控规范出台后, 董事会详细披露了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整改情况, 更加积极地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而事务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仅仅流于形式, 既没有对内控的情况做过多说明, 也没有对内控的实质性漏洞进行披露, 只是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做了说明。
(3) 实质性漏洞披露类型。关于实质性漏洞的9种分类, 兴业银行披露了其中的5种类型:职责划分与授权, 子公司特定式, 高级管理层, 技术问题和培训。职责划分与授权类缺陷达4项, 2008年和2010年各披露了1项, 20111年披露了2项。职责划分与授权是有效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从披露的实质性漏洞中可以发现, 由于近几年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抢占某些客户, 获得高利润, 银行职员对某些放款检查不够审慎, 除了职责划分的缺失和不恰当的授权有关外, 也可能是由于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的缺乏, 不足以关注到业务的方方面面。加之各种新兴业务的不断涌现, 兴业银行内控的修订和执行速度赶不上新业务的变化, 导致公司新的内控问题不断显现。但董事会根据经营环境及宏观政策法规变化, 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子公司特定式这一实质性漏洞缺陷的披露出现在2009年和2011年, 说明总行制定的内控制度以及业务规范落实程度差, 从而导致了信用风险。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 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 但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个别柜面人员在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仍继续收取密码挂失手续费, 给客户造成了不便和额外的密码挂失费支出。2011年8月2日国家发改委通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 并对兴业银行总行做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董事会的内控自评报告中, 只是简单地说个别机构授权操作存在不规范环节, 也并没有对这一行政处罚进行披露, 事务所的内部审计报告更是丝毫未提及。可见, 兴业银行分支行控制信用风险力度不够, 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流于形式。
高级管理层问题出现在2008年, 2010年和2011年。董事会对内控的建设高度重视, 努力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不断的完善, 显示了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主体和决定作用。技术问题分别出现在2010年和2011年, 反映了科技的高速发展, 银行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业务和管理的要求, 银行需要进行不断的后期运行维护。2009年出现的培训实质性漏洞, 说明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和网点扩张速度的加剧, 需要大量的新职员加入, 这同时就面临培训力度不够和执行力出现偏差的问题。可见任何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董事会应根据实质性漏洞的情况,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的论述, 兴业银行对内部控制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内控“三性”说明书, 内控自评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 而内控自评报告是实质性漏洞披露的载体。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集中在职责授权与划分, 子公司特定式, 高级管理层, 技术问题, 培训五大类型上。从2007到2011年的年报来看, 董事会积极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没有中断, 并针对经营中的缺陷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而监事会对内控的评价和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形式主义严重。鉴于此, 对完善内控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做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 企业自身应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机制。上市银行通过风险获取收益, 实质性漏洞作为公司最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 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状况。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对上市公司内控的披露要求更为严格, 但是我国对实质性漏洞披露机制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范, 所以认定和评估实质性漏洞, 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核的统一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外部宏观经济、法律和监管环境不断变化, 对公司业务和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事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 及时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 采取相应的内控措施。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离不开公司员工的配合和参与, 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增强员工对实质性漏洞的重视。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不应仅仅流于形式。监事会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现的实质性漏洞进行更为严格的处罚, 促使全行采取更有力的整改措施。
第二, 转变内部控制报告对实质性漏洞披露方式, 明确注册会计师在内控控制审计报告中的责任。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虽然审计师不是万能的, 不能保证查出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任何漏洞, 但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该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所以, 注册会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内控中的漏洞进行披露。然而事务所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表明,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了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程序是以财务报表审计为目的进行的, 而不是对内部控制的专门审核, 其披露的报告既没有对内控的情况做过多说明, 也没有对内控的实质性漏洞进行披露, 仅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做了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是独立的, 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 应明确对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报告责任的确定, 强制其对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进行披露。
第三, 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首先, 企业内部控制披露的过程, 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 同样,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也需要政府发挥其权威性和监督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信息披露的监管, 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罚机制, 从而有效防范管理层的道德风险, 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其次, 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的规范, 导致各载体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各异, 披露内容散乱且缺乏系统性, 所以, 相关部门应尽快对内控实质性漏洞披露的内容做出规范, 强制上市银行公开披露内控中的实质性漏洞。
参考文献
[1]瞿旭、李明、杨丹、叶建明:《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现状研究——基于民生银行的案例分析》《, 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2]黄秋敏:《上市银行内控信息披露状况分析》《, 审计研究》2008年第1期。
关键词:邮储银行;农村;支付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24—04
一、引言
为了破解三农服务的社会难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些宏观政策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政策愿景。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创收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增加对农村和农民的转移性支付,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强农惠农政策引导下,各类社会资源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对农村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工作整体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受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影响,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面临突出问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服务辐射面窄,特别是在乡镇以下的行政村,金融服务设施空白的现状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资金的有效流通,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人员、资金、位置、效益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业务研发精力较城市地区相对薄弱,支付结算工具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重要难题。构建贴近农村、适合农民的新型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对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效率、支持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邮政储蓄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服务“三农”的号召,充分发挥“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专注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极参与新农保等涉农业务发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动现代支付工具向农村地区拓展和延伸,实现了“汇通天下,情系农家”的历史责任。
二、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践
近几年,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充分发挥邮政储蓄绿卡优势,打造联通城乡的个人结算渠道,大力推进“绿卡县”、“绿卡村”建设,做好农民工卡发行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绿卡户约有60%的持有人为农村地区居民。2010年、2011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网络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分别达到1960亿元、2728亿元,其中60%以上流向农村地区,起到了向农村地区输入资金的重要作用。2010年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先后成功发行了“惠商卡”、“金乡中华蒜都卡”、“福农卡”等银行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一)夯实农村支付体系基础
一是加快网点建设,积极打造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到银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对此,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对全行网点进行了改造和转型,打造了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行业领先的营业网点。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共有网点2622个,网点总量位居全省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县城网点402个,农村以下网点1883个,占比达87.15%。仅2011年,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就斥资9000多万元完成了55处县城网点和58处农村网点的迁址改造,丰富的渠道资源为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
二是加大自助设备投放力度。截至2011年末,全省布放ATM机具1831台,其中县及县以下地区1268台,占69.25%;县及以下商易通(固定转账电话)布放3.3万台,乡镇及以下商易通布放1.6万台;县城及以下POS机具布放8501台,乡镇及以下布放2134台,极大缓解了县域及农村地区自助服务机具布放不足的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农村支付环境
一是加大银行卡知识的普及。建立了银行卡在农村宣传服务长效机制,创新宣传形式,利用银行机构网点设立银行卡宣传服务站等方式,使银行卡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打造了广大农民了解和使用银行卡的重要平台。结合各类消费热点和重大社会活动,积极与特约商户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的用卡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农村地区掀起刷卡消费热潮,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银行卡作为现代支付工具的便捷。
二是完善用卡环境。大力发展农村地区商业、物流、旅游、餐饮等行业的特约商户,为提高农村商户安装POS机的积极性,适当降低农村地区商户POS机的费率标准,着力提高现有商业网点可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比例。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置更多的ATM及POS机具,使银行卡受理网络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在部分地区开通POS小额取现功能和小额助农取款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引进村,落到户”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用卡环境及服务水平。
三是增加银行卡增值服务,提高用卡积极性。针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将银行卡的储蓄、信贷、消费、理财等功能加以整合,使其成为农村地区的“一卡通”,根据农民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情况,给予相应的小额贷款额度,通过银行卡取现,有效解决生产和生活暂时性的资金短缺。
四是移动支付业务满足了农村市场的支付需要。2011年12月,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在全国推广上线,截至目前,手机银行全国客户数达到了64万户,交易笔数996万笔,交易金额达244亿元,交易成功率达到99.84%。山东省分行于2012年3月开始推广手机银行业务,目前系统运行稳定。截至2011年末,全国电话银行客户3905万户,个人网银客户2505万户,其中山东电话银行户数237万户,个人网银143万户。移动支付业务的日益普及,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三)逐步完善农村地区特色支付服务
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不断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推广力度,根据客户需求细分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特色银行卡服务。2011年8月,济宁分行发行“金乡中华蒜都卡”,结合“商易通”结算产品,解决了大蒜市场的大额现金支付难题,为当地大蒜特色经济的非现金结算提供了渠道,受到了当地政府、蒜农和蒜商的高度认可。为进一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整合农资销售等涉农服务,邮政储蓄银行于2011年3月启动了新型涉农银行卡产品——福农卡项目,从试点推广情况看,发卡进展顺利,社会反响较好。
(四)加快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支付结算服务能力
邮政储蓄银行绿卡在农村银行卡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011年,农民工卡特色服务交易大幅增加,其中作为交易方共实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56121笔,金额共计7535.19万元;作为发卡方共实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交易24125笔,金额共计2737.51万元。
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及以下行政村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商户,安装“商易通”设备,以商户先行垫付现金的方式为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取款服务,被形象地概括为“一张卡、一部机具、一个商户、一本账”。截至2011年底,邮政储蓄银行共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2.2万个,实现交易金额5075万元,山东省分行助农取款服务点共建成2857户。助农取款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服务点商户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在农村地区形成了“政府满意、商户乐意、农户如意”的多赢局面。
(五)积极开展新农保等涉农业务,不断加大农村市场的服务力度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持续提高,国家扶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农村居民可按规定享受养老金、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公益林补贴、新农保补贴等多项政策补贴,各种涉农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补贴品种也不断增加。长期以来,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通过做好代收农电费,代发农村粮食直补款、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等涉农业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在农村地区的经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0年以来,为取得新农保业务的快速突破,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分别向省政府和人保厅提交了新农保代理情况的汇报材料,及时争取省政府和人保厅的支持。截至2011年底,新农保累计代发金额21.28亿元,累计代发户数481.58万户,累计代缴金额达到19.92亿元,累计代缴户数559.42万户。代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累计10.98万笔,累计金额达到2372.06万元。代发粮食直补款累计5264笔,累计金额达到364.97万元。代收农电费也已经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末,代收农电费交易笔数累计211.51万笔,累计代收金额达到10.36亿元。
三、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支付结算知识匮乏,制约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较低。大部分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了解,只限于借记卡、汇款转账等传统的支付工具,对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网上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二是谨慎心理制约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可。农村居民银行卡知识缺乏,认为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安全性差,大多数长期偏好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普遍缺少对于银行卡以及金融机具的感知和认识。
(二)非现金支付有关费用偏高,银行投入成本高
农村地区客户资金量小、交易频繁,而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设备投入及维护、使用费用较高,成本与收益严重不匹配,长期全面推进支付体系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不妥善有效地加以解决,银行卡推广和受理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农村地区现代支付工具的普及使用。
(三)农村地区支付风险不容忽视
随着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快速普及,信用卡套现、伪卡等涉卡犯罪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的支付安全常识、支付法规知识相对薄弱,其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一旦在非现金结算过程中受到损失,就会影响到周围邻居和亲属对非现金支付安全性的判断,甚至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四、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一) 加大农村地区支付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认知度
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农村地区的支付业务宣传。做好农村工矿、厂区的宣传;利用乡村“百姓知情室”开展长效宣传。利用年关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机会,大力宣传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业务,除柜台宣传外,还可以在车站、市场等公共场所散发宣传单。利用银行机构网点设立支付服务宣传服务站,使支付业务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真正为广大农民了解和使用,发挥一线服务窗口联系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强化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
扩大开通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方业务的营业网点数量,实现支付结算与农民生活、生产、经营相结合,依托“三农服务站”、集贸市场、超市等场所加大银行卡受理终端的布放,进一步提高乡镇及以下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有针对性地面向医院、商店、市场、宾馆、旅游景点等发展特约商户,扩大特约商户覆盖面。
(三)扩大业务宣传,提高产品在农村的影响力
充分利用自身营业网点的优势,在农村地区各网点悬挂支付结算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在农村的商贸市场和集市设置宣传牌,宣传“商易通”、银行卡、信贷产品等业务。为扩大宣传声势,突出宣传效果,建议联合当地报纸、电台、新闻等媒体资源,通过新闻报道、专栏介绍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客户群体中的品牌形象。
(四)加大风险防控,构建安全的用卡环境
对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加以重视及防范。在加快扶持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借鉴城市银行卡业务发展经验,认真梳理银行卡使用风险点,引导农民形成安全的用卡习惯,特别是防范信用卡恶意透支风险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卡诈骗及短信诈骗等犯罪行为。政府各部门及金融机构应该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启示
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服务城乡大众、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加强金融服务创新,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宗旨,为现代支付工具向农村地区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实践,可以得出,服务三农的定位及科技进步是推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做好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还需要监管部门、政府、银行三方互相配合,达到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访人行济南分行副行长肖龙沧[N].金融时报,2012—02—28.
[2] 邮政储蓄银行:稳步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李财林[N].金融时报,2012—02—24.
【银行卡案例】推荐阅读:
电子银行营销活动案例09-11
银行反洗钱案例分析07-06
银行信贷审批考试案例09-17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07-27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06-02
模拟银行实习,个人银行卡业务06-21
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业务06-07
银行卡安全使用06-01
银行卡使用宣传06-28
银行卡部试题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