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花瓶大班美术(通用14篇)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及其变化用各种不同的纹样设计花瓶。
3、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纹样来设计装饰花瓶以及纹样在花瓶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课件、纸、彩笔、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2.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
3、引导幼儿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1)出示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2)请1~2个幼儿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4.引导幼儿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1)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2)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5、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要求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及色彩的丰富。
6.讲评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观察能发现花纹的排列规律,会运用组合花纹设计花瓶的各种图案。大部分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出各种纹样,一小部分幼儿由于基础较差设计出的纹样较单一。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课题《民间美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大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我设计了此次民间美术活动。扇面画是民间绘画的种类之一,我提供的扇面是宣纸,幼儿绘画工具是毛笔和棉签(我园幼儿认识毛笔,并用毛笔进行过水墨画活动),这种方法和平时用油画棒在白纸上作画完全不一样,在宣纸上作画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如果使用毛笔作画,则特别要把握好运笔的方法和力度。活动中,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ppt中各种不同的菊花后,我引导他们分享交流、自由表述菊花的美,大胆选择适宜的绘画工具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发展了自主学习、乐于表达表现的个性品质,提高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幼儿对民间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2.大胆运用毛笔、棉签等工具和材料在宣纸扇面上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体验民间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大胆表现菊花的多姿多彩。
活动难点:
正确运用毛笔的侧锋、中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宣纸扇面人手一份;
2.活动室内摆放好各种不同品种的实物菊花;
3.关于菊花的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种类的菊花图片、菊花名画);
4.调好的各色颜料每组幼儿一份,抹布若干;
5.棉签、毛笔;
6.一段优美的轻音乐;
知识经验准备:
1.家长和教师带幼儿在大自然中观赏过各种不同的菊花;
2.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习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回忆观赏过的菊花
教师:小朋友,前些天爸爸妈妈和老师带你们去观赏了菊花,说说你们看到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由于前期家长和教师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观赏过菊花,用提问的方式有效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欣赏菊花,了解菊花别致的外形特征,感受菊花的美
1.欣赏活动室内的菊花盆景。
教师:这儿有许多美丽的菊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你喜欢哪种菊花?为什么?
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幼儿一一欣赏课件中的菊花(盆景之外其它种类的菊花)。
教师:这种菊花你见过吗?它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它有几片花瓣?花瓣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幼儿观察后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层数来讲述菊花,充分感受菊花的美丽。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观察得真仔细,菊花身上的很多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原来菊花的种类特别多,每种菊花花朵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和层数各不相同,有的花瓣是细细长长的,像妈妈的卷发一样;有的花瓣是扁扁的、平平的,像盛菜的盘子一样。菊花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评析: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的教育建议,除了教学活动前期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外,教师还提供了其他适合幼儿欣赏的材料:实物菊花盆景、课件中展示的不同品种的菊花、名画等,让幼儿充分了解各种不同菊花的外形特征,感受、欣赏菊花的美。孩子们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大胆表述,这样,幼儿的视野开阔了,感受更深刻了,表达与创造的积极性自然也被激发出来了。)
3.在配乐中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中不同的菊花。
教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些美丽的菊花吧。
(评析:绚丽多彩的菊花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一呈现在幼儿眼前,通过多通道感知欣赏菊花的美,好多孩子此时不由自主地喊到“好美啊!”“我喜欢这种菊花!”……当多种体验唤醒了兴奋点的时候,自然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情感,这时,“我也想画一画喜欢的菊花”成为每个孩子的心中所想。)
三、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
1.幼儿两两讨论自己准备使用何种方法绘画。
教师: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自己准备怎样作画?可以用毛笔作画,也可以用棉签画,还可以用毛笔和棉签共同作画。
2.教师提出绘画的常规要求。
教师:你们想不想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菊花?要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等一会儿我们要在扇形的宣纸上绘画,注意用毛笔画要大胆落笔,一笔划过;用过的毛笔小心靠在盘子边,尽量不要把颜料弄到桌面、地上。
3.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绘画,教师对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指导,重点指导如何运用毛笔的侧锋、中锋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
(评析:幼儿自主绘画,教师观察活动情况,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给予适宜的指导,重点指导用毛笔作画的幼儿,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四、讲评活动,体验本次绘画活动的乐趣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欣赏、评价。
教师:扇面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大家快来看呀!你最喜欢哪幅画呢?为什么?
(评析:看到自己的绘画作品被展示本身就让幼儿既兴奋又得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不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评价,在交流中幼儿大胆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民间绘画活动的自信心。)
五、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纹样装饰特点,感受青花瓷的色调美和纹样美。
2、尝试运动连续的线条或者花纹设计一件青花纹样的花瓶。
3、知道青花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人手一只蓝色记号笔、一张印有花瓶的白纸。
3、古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什么?(花瓶)
2、师:你们知道花瓶有哪些部分组成吗?(瓶口、瓶颈、瓶身、瓶底)
3、师:老师这里有很多花瓶,请你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蓝色的花纹)它们的底色呢?(白色)
4、师:那你们知道这种蓝色的花纹白色底的花瓶是什么花瓶吗?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青花瓷花瓶,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人把蓝色叫做青色,所以叫青花瓷花瓶,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哦。
二、观看ppt,欣赏并了解青花瓷装饰花纹的特点。
1、师:你们喜欢这种青花瓷花瓶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对比:这两个花瓶哪个是青花瓷花瓶呢?为什么?这个青花瓷花瓶的花纹在哪里?它是怎么组合排列的?
3、师:它们两个是青花瓷花瓶吗?它们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瓶口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设计师把大块的花纹放在了哪里呀?它是怎么组合排列的?
4、总结:每个青花瓷花瓶的花纹都是不一样的,都是设计师们精心设计的,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的花瓶才会更美。
三、小小设计师
1、师:今天我请我们小朋友来当设计师,我们一起来设计青花瓷花瓶哦。
2、师:请你们先想一想可以在花瓶上装饰一些什么样美丽的花纹?瓶口怎么设计?瓶颈?瓶身?瓶底?一些花纹你可以怎么组合、排列起来才好看呢?
3、师:我请一些小设计师上来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美丽的花纹。
4、师:每位设计师的想法都很不错哦,现在我请你们来自己进行真正的创作啦!
四、展示青花瓷花瓶
1、师:小设计师们,完成的作品请拿上来展示哦。
2、师:请你说一说你设计了什么花纹,它是如何组合、排列的呢?
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活动过程: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1、老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好多这样的东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们帮我想想办法,能用它们做些什么呢?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
1、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
(瓶口、瓶颈、瓶腹)
2、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饰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技能。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采用了“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艺术领域有一节《花瓶设计与装饰》活动,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花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图画本上设计出了千奇百怪、五颜六色的花瓶,活动结束后仍然感觉意犹未尽。于是,我结合孩子们的这一兴趣,搜集了各种瓶子,孩子们可以通过动眼、动脑、动手的过程把自己的探索欲望、创造欲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装饰出来的花瓶还具有实用价值,用它装饰教室不仅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处处体验创造美的存在。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包、扎、绕的技能,并对玻璃瓶进行装饰。
2、体验废旧物品再利用以及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花布、布条。
2、照片、数码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展示照片:各种各样的玻璃瓶子(酒瓶、罐头瓶、饮料瓶)各种花色、形状的布以及布条、绳子,引出主题。
1、老师收拾房间的时候发现好多这样的东西,扔了挺可惜的,孩子们帮我想想办法,能用它们做些什么呢?
2、幼儿讨论,引出主题:把玻璃瓶子装饰成花瓶。
二、幼儿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探索装饰的方法。
1、我们平时见到的花瓶身上哪个地方有装饰?
(瓶口、瓶颈、瓶腹)
2、这些布、绳子怎样装饰,才能让瓶子变得漂亮呢?幼儿动手尝试装饰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水平,重点讲解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包、扎、绕的技能。
四、幼儿动手装饰,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互相之间进行合作。
2、启发幼儿装饰的有新意和别人的不一样。
五、介绍评比自己的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制作花瓶的材料、方法,认为最好看的是什么地方。
2、以插花的形式互相评比,学习别人优点。
六、装饰教室,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1、用数码照相机拍出幼儿制作的作品,和没有装饰前的碎布、瓶子作比较,让幼儿感受自己创作的成功,以及废旧物品再利用带来的乐趣。
2、提示幼儿花瓶这么漂亮,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用它装饰我们的教室呢?
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在欣赏过各种花瓶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感受花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通过欣赏和与教师的对话,体验不同造型和装饰所带来的美感,幼儿对操作活动感兴趣,能细心地装饰。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以“大班创意美术活动”, 以及活动涉及的教师与幼儿为研究对象, 深入幼儿园大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在幼儿园自然情景下, 参与、记录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不断反思和探讨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策略等, 作出分析与总结, 并在下一步研究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不断地总结与调整中开展本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创意美术活动教学模式, 即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进行适宜的评价。这一模式在 我们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发展。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 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 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最终效果。幼儿容易受情感支配, 那些新异的物品、有趣的游戏、拟人化的情境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可见,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我们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 从“趣味”着手, 以游戏性或情景导入, 让幼儿在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的带动下, 投入活动。例如, 在大班创意美术活动《群鸟》的导入环节, 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提出“看谁一口气说出的鸟类名称最多”, 一下子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他们积极调动以往的经验, 说出了许多鸟的名字。大班幼儿有了初级的竞争意识, 他们特别希望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因而情绪会立即被调动起来, 活动气氛十分活跃。
二、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观察是为了在幼儿创作之前积累丰富的表象和感性经验。因为对于不同的幼儿而言,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区别。通过观察和讨论需要进行创意的主题, 一方面可以唤醒幼儿原始的经验,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弥补个人观察的缺失。
同时, 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即创意作品需保留最基本的事物属性, 如毕加索的油画《格尔尼卡》虽然运用了创造性的夸张与变形, 但还是保留了公牛的犄角及妇女、婴儿的基本形象, 让我们能从画面形象中解读作者表达的呐喊。由此可见, 事物属性特征是创作的基本元素, 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有利于幼儿抓住重点进行再创造。
三、引发幼儿体验和想象
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幼儿对于创意主题有了客观的认识, 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视觉表象。如何将观察讨论的结果转变成幼儿的创意美术作品呢?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一定的创作原则引发幼儿的体验和想象。体验是为了增进幼儿对创意主题的情感同化, 当幼儿对于创作主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时, 他能理解主题的内涵, 并进一步激发创意的欲望和灵感。想象是为了让幼儿在头脑中对创作主题进行预创造。教师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在A班的创意美术活动《有趣的长形画》中,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台湾作家几米的长形画, 在他们了解了长形画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后,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进行体验:“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长长的情景? ”幼儿的话匣子立刻被打开, 有的说看见堵车的时候, 汽车排着长长的队;有的说和妈妈放风筝的时候, 看见风筝飞得很远很远;有的说爬山的时候, 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孩子们有了作品的欣赏和自我体验的畅谈, 就为接下来的想象奠定了基础。根据孩子的体验, 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想象:“请小朋友想一想, 还有可能发生哪些长长的事情, 且这些事情是在你的梦里或者脑子里出现过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创意, 有的说:“我想在草坪上跳舞, 而且蹦得高高的, 快蹦到天上。” (图二) 有的说:“我有一次感觉我的脸被拉得很长很长, 我觉得自己很滑稽。” (图五) 有的说:“我希望我家有一个长长的滑滑梯直接通到幼儿园, 这样每天上学我只要坐着滑滑梯就能到幼儿园了。” (图六)
(从左到右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 (从上到下 :图五、图六)
可以说, 体验和想象是创意美术活动中比较关键的环节。通过集体讨论和畅想, 幼儿的情感产生集体化的共鸣, 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如果幼儿在介绍自己的创意想法时, 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就会在以后努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样获得的创意作品不仅能抓住主题和要点, 还能体现成人意想不到的创意。
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教学活动中, 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肯定幼儿的创意, 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下创作, 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 养成独立创意的习惯。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弱的幼儿, 我们允许幼儿模仿他人或作家, 但是必须在模仿中有一定的改变和创新。对于创造性想象力较强的幼儿, 我们鼓励他们自由发挥, 希望他们能挖掘出更深更广的创意潜能。当幼儿出现笔误时, 我们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作品, 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加改动, 形成新的创意作品。在A班进行的创意手工活动《未来新型通讯工具》中, 孩子们为自己的新型通讯工具设计了草图, 并利用废旧纸盒、纸杯、毛根、吸管等材料进行了手工制作 (图七) 。在制作过程中, 个别幼儿由于材料限制, 不能达到原始草图的效果, 我们就鼓励幼儿不放弃自己的创想, 尝试换一种材料或者换一种方式。孩子有了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后积极开动脑筋, 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设计 (图八、图九) 。可见, 情感激励对于幼儿的创作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需要, 适当、适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进行适宜的评价
詹姆斯·哈林顿 (JamesHarrington) 指出:评价是关键, 如果不能评价, 你就不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 你就不能管理;如果不能管理, 你就不能提高。 ①教育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可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使幼儿树立初步的审美观, 鼓励幼儿向更广的艺术空间探索, 形成创新意识和独立个性。
1.强调多元化评价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多元化的评价一方面是指以美术的各种形式标准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另一方面是指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多元的评价者。首先, 我们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 不再看“像不像”, 而是看幼儿的颜色运用、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构图布局的平衡、概况和符号表征, 看画面是否生动活泼、稚拙有趣味、感人, 看作品能否充分表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从各种作品细节中发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其次, 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 而扩展到幼儿、同伴和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 (包括幼儿自己) 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 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会请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 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他们会以同龄人的视角解读作品, 发现我们所不能捕捉到的细节。同时有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 提高其艺术评价能力及自我反思的能力。我们也会请家长评价幼儿的作品, 让家长参与到实践研究中, 促进家长与幼儿心灵的沟通, 以及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全面的层次丰富的教育评价体系。
2.强调创意美术活动过程的评价
美术活动的结果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蕴藏着一些有评价价值的成分。我们不仅要注重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还要留意过程性的评价。因为注重结果只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有时幼儿的发展不一定能在外显性的结果中呈现出来。可能在活动中, 我们能找到幼儿发展的蛛丝马迹。如幼儿对大师作品的观察更细致, 对美的作品的体验更深刻, 在开展想象讨论时, 更愿意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些表现都是无法在幼儿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但这确实是幼儿真实存在的发展。因而我们在创意美术活动中, 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收集幼儿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发展, 为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积累经验。
3.强调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把某个对象的各个侧面相比较的评价方法。 ②这是相对于“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而言的, 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是以外在的或群体的标准作为评价体系, 而个体内差异评价只是针对幼儿个体的内在评价体系。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 幼儿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形成了差异。对于大班幼儿而言, 他们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发展差异, 如果进行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的话, 则很难发现幼儿个体真实的发展。只有对幼儿进行纵向比较, 观察幼儿在主题探究中和美术创意中的发展变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才能“因材施教”,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能力水平开展教育活动。不仅使幼儿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创意美术活动也能够取得最佳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 在实施创意美术活动以后, 孩子们更喜欢画画和手工等艺术活动了。他们比以往更大胆和自信, 都十分乐意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不仅在线条上更流畅, 颜色上更优美, 而且创造性更突出, 个性更强烈。这坚定了我们后续研究的信念, 我们将以幼儿为中心, 保护他们的美术探究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美术回归幼儿的世界, 让美术真正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2]刘胜林.试论幼儿的创造性特征以其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1) .
[4]何茜.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5]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7.
新年快到了,教师在活动室里挂上了中国结。古朴而漂亮的中国结给活动室增添了节日的喜气。许多幼儿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询问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老师。我家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它丰富多样,蕴含着美好的意义,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新《纲要》指出,要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以中国结为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中国结的来历,亲子活动——到商场观察中国结、收集与研究中国结图片和实物,学习简单的中国结的制作方法,等等。这些活动层层递进,使幼儿在各个环节都能充分欣赏到中国结独特的美,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喜爱之情。
这些活动有些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有些则是由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以下是两个集体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们喜欢中国结
目标:
1、初步了解关于中国结的初浅知识,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产生喜爱中国结的情感。
2、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准备:
(一)幼儿知识经验
1、教师讲述故事《中国结的传说》,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来历和意义。
2、幼儿在家长协助下收集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挂件、图片、书籍等。
3、请家长在本次活动前利用双休日带幼儿欣赏大商场布置的中国结,了解中国结的多种式样,为后面制作、交流积累素材。
(二)环境布置
1、将各种中国结挂在幼儿园美工室。
2、准备“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等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
过程:
一、观察中国结
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了解中国结
1、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2、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有红色的如意结、鱼形结,还有金色的花生结……)
3、中国结的主色是什么?(红色。)还有些什么颜色?(金色、蓝色、绿色。)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这些颜色看上去特别喜庆、美丽,代表如意、吉祥。)
4、(教师出示鱼形结和如意结)谁来说说这些中国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讨论。)
5、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6、中国结既美丽,又带着美好的祝愿,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三、萌生制作愿望
1、你家有中国结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中国结?
2、这么多地方都悬挂着中国结,真漂亮!
3、你们想编中国结吗?下一次我们就来学编中国结。活动二我们来编中国结
目标: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织工具与材料,尝试学编简单的十字结。
2、发展动手能力,体验编中国结的乐趣,萌发对中国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准备:
1、了解中国结的意义,欣赏过各种中国结。
2、小铜钱、红丝线等制作材料。
过程:
一、认识编织材料和工具
1、大家都说中国结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编一款中国结。好吗?
2、你们想想编中国结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师幼共同讨论。)
3、幼儿看看、摸摸、讲讲编织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尝试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2、教师示范讲解:选同色或多色的绳交叉叠放。串成长长的一条,就变成美丽的中国结了。
3、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4、你的中国结表示了什么祝愿?请你为自己的中国结取个好听的名字。
5、幼儿交流自己编中国结的感受。
三、欣赏和交流
1、幼儿介绍、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幼儿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弟弟妹妹,并向对方表达美好的祝愿。
延伸活动:
大班 美术
活动目标:1、2、3、了解颜色渐变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会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朵有渐变色彩的美丽花朵。体验水粉画的趣味和快乐。
活动准备: 1、36张黑色卡纸2、108只水粉笔
3、水粉:红黄白、蓝绿白、黄绿白、玫红粉白、各3组
4、范画一张、展示卡纸、展示画轴
5、花朵图片6张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谈话,欣赏花朵,发现颜色渐变的特点。跟客人老师问好。
师:小朋友们笑的真甜,像朵花一样。你们喜欢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花儿。看她们在这儿呢!
提问:请你看看喜欢哪一朵?它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喜欢?花的哪里漂亮?
花瓣的颜色怎么样?只有一种颜色吗?怎么变化的?(浅——有点深——深、深——有点深——浅)
小结:这么多花朵,她们的颜色都都是渐渐变化的,真美丽。
二、欣赏范画
师:老师非常喜欢这种颜色渐渐变化的花朵,自己也画了一幅,想看吗?(出示范画)
提问:
1、好看吗?花瓣有哪些颜色?怎么变化的?
2、其他的花瓣呢?她们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小结:一朵花上,所有的花瓣都是同一种颜色变化。深——有点深——浅。
三、了解绘画要求
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朵花(出示小花的范画)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两朵花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朵?为什么?(大)它花瓣都伸到纸的边缘了。
我也喜欢这幅大的,轮廓清晰,颜色渐渐变化,个头大,一眼就看到了。
四、师现场示范
师: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水粉颜料画一朵大花,然后给它涂上渐渐变化的颜色。
现在我们一起来画一幅美丽的花。
我这里有三种色,你们建议用哪种颜色画花的轮廓? 作画:先在纸的中间画花心
然后画花瓣,要大到边缘
涂色:你们帮我建议下,花瓣外面是从深的还是浅的?(分别涂上两种色)
我们的花朵颜色是渐渐变化的吗?你有什么办法能让颜色渐渐变化,显得自然。(请幼儿帮忙出现渐变效果。先涂的颜色要多一些,后涂的和先涂的颜色做交叉,出现渐变。)
注意事项:颜色没有的时候要沾色,哪瓶颜色的笔,用完,还放回。涂色画短竖线,一笔挨一笔,不能画圈。
五:幼儿实践
师:真漂亮,果然是渐渐变化的效果。
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张卡纸,和三种不同颜色的颜料,3个人一组。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然后画一朵你自己喜欢的,大大的花朵,并给它涂上渐渐变化的颜色,每个花瓣颜色渐变是一样的。(放背景音乐)
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展示
选择作品,展示。
交流: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七:活动结束: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的造型、颜色、图案,懂得其左右对称的特点。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方式制作风筝面。3.引导幼儿相互合作装饰风筝,培养幼儿对风筝的热爱之情。重点: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装饰风筝面。难点:懂得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的经验准备。教师对风筝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基本结构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2、物质准备:提供各种样式的风筝,布置“风筝展览会”。
3、创作风筝所需材料:白卡纸,蜡笔,水彩笔、彩色卡纸,皱纹纸、图画纸等各种装饰材料。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出风筝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播放ppt)
2、谜语:
天上一只鸟,用线拴的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风筝)小朋友,好聪明呀!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播放ppt)
请仔细的想一想,什么东西飞在天上,要用绳子拴着,不怕风,害怕雨。
3、小朋友见过风筝吗?(见过)见过什么样的风筝?请你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二)基本过程:
1、参观风筝展览会。
(1)听说今天有风筝展览,让我们去看看吧。(播放ppt)好漂亮的风筝呀!请小朋友欣赏一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欣赏)
(2)提问:
1、你看到有什么风筝?(燕子、脸谱、鱼、狗)它们有什么不同?(形状,颜色,图案)
2、你最喜欢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个风筝?
2、感知风筝特点(1)对称的特点
师:我们欣赏了那么多不同样子的风筝,我们现在来仔细看看风筝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播放ppt)(风筝的面、骨架、尾巴,拴的线,线轴。)师:小朋友,我们来看这个蝴蝶风筝,(播放ppt)它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特点?(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风筝叫对称风筝。大部分的风筝都是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看旁边这个风筝。
(2)、感知造型特点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的风筝,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平面的。师:风筝的造型很多,(播放ppt)除了平面的,有立体的,也就是小朋友说的鼓起来的,还有串式的。
(三)大胆想象,制作风筝面。
1、讲明要求,分成三组。
师:小朋友,风筝这么美丽,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想)制作风筝有很多步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制作风筝面。
师:我们分三组进行制作,第一组:绘画风筝,请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风筝。第二组:装饰风筝,请小朋友合作用提供的材料装饰风筝。第三组:涂色风筝,请小朋友给风筝涂上漂亮的颜色。
请小朋友自愿选择分组,搬上凳子坐到桌子边。请你向我这样做,请安静,小手放腿上。明确三组的制作内容。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音乐1)
四、点评作品,参加展览会
1、请三位小朋友(每组一位)上台来,结合颜色、图案、线条进行点评。
2、请五六位小朋友(每组一两位)上台来,请其他小朋友进行点评。
3、今天制作风筝面就到这里,请小朋友将用过的水彩笔,蜡笔放到盒子。
在美术教学中, 材料是很重要的工具, 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幼儿在自主美术活动中, 我们开辟了一个“自然创意室”, 为幼儿创设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我们在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和材料的基础上, 尤其多提供一些天然材料、生活废旧物, 这些素材随手可得, 让孩子觉得很熟悉也很新奇, 所以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
1、天然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我们有一个天然的素材库, 那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 有树枝、石头、蔬菜、水果、贝壳等, 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创作。例如, 在一次活动中我讲述了故事《好饿的毛毛虫》。活动结束后, 有一个小朋友居然利用石头, 还有一些辅助材料制作出一只漂亮的毛毛虫, 然后用它来进行故事表演, 引得其他小朋友都羡慕不已, 纷纷跑到“自然创意室”, 创作自己心中的毛毛虫。孩子们的创作各显特色, 天真而又大胆, 新奇而又美丽, 这让他们的创作欲望得到了充分激发。
2、生活废旧物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我们在“自然创意室”中还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废旧纸盒、泥面、形形色色的瓶子、盖子、旧毛线、废旧纸箱、废袋子等物品。让小朋友通过动手操作, 创设浓郁的制作氛围, 使幼儿园的美术作品活动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教与学的活动。正因为有了这么丰富的材料, 孩子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才会用饮料罐和空盒子创作出火箭;用废旧袋子装饰出美丽的的裙子等等。
3、民间艺术材料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民间艺术, 是我国的瑰宝。小朋友可以通过传统民间美术去感受美, 再创造美。小朋友首先通过欣赏工艺成品和工艺制作过程, 对民间美工工艺产生了兴趣。由此, 他们也尝试着用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如:泥面、棉纸、颜料、绳子等各种材料进行模仿创造。比如, 他们用棉纸进行印染, 染好后的纸色彩绚丽, 小朋友个个都高兴的拍起了小手。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也激发幼儿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二、探索生活化的活动形式, 发展幼儿个性特点
以前的美术活动太过拘泥于课堂上课的方式, 老师教什么小朋友就学什么, 这使孩子们的作品中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所以, 我们在不同的区角中融入美术元素, 帮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美术活动,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可以让他们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如, 在“铭铭小吃店”中, 有一次, 小厨师杰杰和妮妮用泥工制作了漂亮的蛋糕, 引得客人纷纷前来。于是, 在之后的区域活动中, 大家都抢着要做小厨师。在“小舞台”, 小演员们用皱纹纸、丝带、报纸等创作出漂亮的“衣服”和表演道具, 为小观众们献上了优美的表演, 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已经获得了快乐的情感体验。
创作的场所不应只在活动室, 户外也是孩子的创作乐园。当春天到来的时候, 我们带着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当孩子们看到幼儿园一朵一朵开放的花朵的时候, 小朋友个个欢喜雀跃。于是, 我引导他们观察花的外形、颜色、品种等。然后, 为他们准备一个长长的画布, 让他们在这个美的环境里自由发挥, 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花朵。小朋友一边创作, 一边欣赏风景, 互相学习和交流, 成了春天里最美的风景。
三、结合兴趣, 丰富幼儿的创作表现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尽可能的选择容易引起孩子感兴趣的教育方式, 只要孩子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 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创作的欲望, 从而使他们喜欢美术创作。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 当我念着“八只脚, 抬面鼓, 两把剪刀鼓前舞, 生来横行又霸道, 嘴里常把泡沫吐。”的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的时候, 孩子一下子被吸引了, 他们争先恐后举手要说出自己的答案。我再一次念谜语, 并且一边念一边画, 当一只大螃蟹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 小朋友高兴的欢呼起来。而且, 他们依据对谜语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螃蟹的绘画方法。
此外, 我们还要充分发掘家长资源, 让美术教育深入到幼儿家庭中。我们鼓励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个让幼儿能自主创作的美术空间。例如, 为幼儿在家中开辟一个“画画角”, 可供幼儿尽情创作和涂鸦,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意。布置一个“展览区”, 展示孩子不同阶段的作品, 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我们还定期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活动, 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创意制作等。这样, 让美术教育真正拥有快乐并回归生活。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插花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插花
活动目的:
学习用各种农村自然物进行插花,探索各种插花方式。
尝试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个名字。
萌发幼儿爱美,审美,表现美的情感。
设计思路:
正值春天,农村的田埂,小路,小河边,各种各样的野花生机蓬勃,野草遍地皆是,虽不华贵,却也不失清丽,淡雅。当我们领着孩子们置身于其间时,从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啧啧的称赞声中,我受到了启发。这是孩子们“爱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这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搬”到我们的教室中来,从而美化我们的环境,陶冶幼儿的性情,使幼儿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表现美的情趣呢?
在我们的周围,丢弃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别致,颜色美丽的物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实在是妙不可言。本班幼儿比较喜欢美工活动,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让幼儿尝试插花,有助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
材料准备:
采集各种野花,野草,麦穗,芦苇,花枝,花叶等等。
收集各种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饮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各种插花辅助材料(花泥,彩色电线外皮,铁丝<上绕彩色绉纸>,剪刀,篮子,抹步等)。教师插花作品及录像带,音乐带。
活动流程:
观察、欣赏-->插花练习-->欣赏幼儿插花作品-->结束
活动过程:
观察,欣赏
导入主题
师: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我们采了许多野花野草,老师把它们插成了美丽的插花(事先陈列在桌上),插花漂亮吗?
插花是一门艺术,里面有许多许多的学问,我们来看看艺术家的插花,好不好?幼儿欣赏“艺术插花”录像
集中讨论:艺术家们的插花为什么这么漂亮?
**幼儿自由讲述
屈老师教案网优秀幼儿园教案库**教师小结
*插花时要注意花朵颜色的深和浅,花朵的大和小,花茎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花插在哪里?(幼儿讲述)
师:只要你喜欢,无论什么都可以用来插花。
幼儿探索插花
教师示范
**提醒幼儿注意深和浅,大和小,高和低(剪刀)搭配。
**取名
师:老师插的这盆花,看上去像什么呀?(蝴蝶„„)
我们给它取了什么名字呢?(蝴蝶„„)
幼儿讨论:
师:你们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么样的花?
3)幼儿插花,教师巡回指导(播放音乐)
**引导幼儿探索与众不同的插花方式
**引导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
欣赏幼儿插花作品
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与客人老师)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么?为什么这样插?
2)评价自己的作品
集中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与自己的作品留影
师:小朋友快来,我们请叔叔为我们和我们的插花拍照。(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大班美术《美丽的梅花》教学反思
一、作画方式新颖、有趣。
《美丽的梅花》我采用的绘画方式是吹点画,利用颜料,洒在画纸上,用吹的方法,吹出梅花的枝干,自然的造型给画作增添了不少的生动。接着用手指点出梅花的形象,简单又有趣味性。
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吹点画,他们都觉得很新奇,都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梅花树长得怎样?有的幼儿回答:歪歪扭扭的,下面粗,上面细。孩子们在细致的观察下,回答的很好,我给予了表扬。
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幼儿第一次尝试吹点画的作画方式,在滴颜料的时候不能掌握量,有的太少,吹不开,有的太多,变得一团黑。
2、幼儿手点梅花时,由于红色颜料调的太稀,导致幼儿点完梅花以后都化开在了一起,看不出梅花的形状了。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品德修养是根基
角色的自我转换是完成优秀画家到优秀老师过渡的必备过程,也是在教师的岗位上能够完美转换的前提条件。当前,一些从美术学校毕业的专业学生,总是无法正确地看待教师的岗位。在工作中随意散漫,迟到早退; 在教学中,轻描淡写,有气无力。
首先美术老师必须明白,学生时代和老师时代不一样,是自身岗位的一种进化,应该认真地对待从事的教师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同时,为人师表,以作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侮辱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以身作则;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献身教育的决心,不怕艰辛,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包容的气量,不能只认为自己的画法和画作才是正道,而应该辩证地看待每一个作品,多看优点,包容缺点。
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上好美术课,首先要备好课。要熟悉课本,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取舍,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标记,并将一些知识点进行扩充,准备好素材,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对难易情况进行把握。美术课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很多时候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就需要用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让学生真正地领会到美术的美。要设计好教学过程,提什么问题,学生又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如何来引导,等等,多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到更有针对性。
三、活跃的教学气氛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要注重教学方式。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不一样,注重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对美的欣赏、心理能力、想象力与基本绘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美术课一定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基本功上,如素描能力、色彩鉴赏能力,等等。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来决定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多采用“老师问—学生答”和“学生问—老师解读”的教学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课程指导,老师在上课时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并对学生的“大作”进行鉴赏,提出修改意见。在一些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方面,要主动地帮忙修改,作出示范,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术的真谛。
四、自我提升与课后指导是教学质量的促进
45分钟的课程很短暂,但是却需要花费老师很多的工夫,要用到很多的知识,因此老师一方面自身要多充电,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多辅导。人类对美的欣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要上好每一个45分钟,美术老师就一定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及时地吸取更加现代的绘画方法和表达方式,虚心向网络、同事甚至学生学习,确保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要注重课后小结和评价,对前面的课程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条理清晰的脉络。要注重课后指导。要利用好课外的点滴时间实行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以点拨为主,启发学生。特别是针对较为优秀的苗子,要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出榜样,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对于底子较弱的学生,也要在课外给予更多关注,开开小灶,帮助其尽快提高。
摘要:美术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是对人生的纸上规划;老师又是辛勤的“园丁”,所以,美术老师注定是一个人生的规划师、向导师,其作用无比重要。本文笔者就如何做好一名美术老师,上好美术课,从而“画出”美丽人生发表几点看法。
【美丽的花瓶大班美术】推荐阅读:
大班美术陶瓷花瓶教案06-29
装饰花瓶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6-22
美术教案 主题活动 花瓶06-05
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菊花范文07-08
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手套教案及教学反思10-20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花丛》含反思10-22
会说话的花瓶300字作文07-08
《花瓶设计》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