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篇1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古典诗歌中“叠词”手法的运用

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把全诗的感情基调奠定下来了。“寻寻觅觅”一句让我们感到作者似乎在寻觅什么但又什么也寻觅不到我空虚心境。再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篇2

1.古汉语诗歌中叠词的特点

古汉语诗歌中有大量的叠词,这些叠词的存在极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诗歌在音韵、意境、感情的表达上具有了更大的张力。叠词有几种主要的类型,常见的有AA、 ABB、AABB,在这三种类型中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是AA类型。 比如《诗经》中出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氓之嗤嗤,抱布贸丝”等等。AA类型的叠词在诗经中大量出现,这些叠词在句中的作用不尽相同,有的是拟声词,有的是表事物状态,起修饰的作用。在后代的五言诗、七言诗、 词等诗歌中叠声词也大量出现,比如《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等。叠词的运用也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个语言特色。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这些叠词跟诗句意思整体紧密相关,不能把这些叠音词跟诗句孤立开来。另外这些叠词也充分显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在控制诗歌节奏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叠词在诗歌中的这些特点和其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给诗歌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正确的诗歌理论对诗歌翻译加以指导,使诗歌的意思能更完整表现出来。

2.叠词翻译理论

对于古汉语诗歌中叠词的特点,在翻译中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比较常见的有直译、音译, 以及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这些方法和理论对诗歌翻译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张直译的翻译家认为诗歌的外在美不可或缺,诗歌的工整特点对古诗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翻译方式可以把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充分体现出来,但是不容易体现出诗歌的意境美感。另外一种是意义, 这样的翻译方式不拘泥于诗歌的外在形式,翻译家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对诗词中的叠词进行合理变换,使诗歌的原有意思能够充分完整的表现出来。主张这种翻译方式的翻译家许渊冲提出了“三美”论[1],即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这三者中他主张把意美放在首位,其次是音美、和形美。另外严复也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严复是接受西方思想较早的学者,通过翻译他把国外的理论引进中国,把中国的一些著作传播出去,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中“信”表示要忠于原作,“达”表示要把诗歌原有意思表现出来,“雅”表示翻译时翻译要得体,能体现出诗词的意境。这几种翻译理论各有优劣,在具体使用中应当根据实际翻译要求和翻译的语言特点进行翻译,使诗歌原有意思充分表现出来。

3.古诗词中叠词翻译实例

运用不同的翻译理论翻译古诗词有不同的翻译效果,运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翻译时在有的情况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欧阳修的一首《蝶恋花》中的诗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句诗歌通过叠词的使用准确的把暮春时节柳树繁茂的情景生动表现出来。对于这句诗许渊冲在翻译时运用了直译的方法,他翻译为“Deep,deep, the courtyard where he is, so deep./It’s veiled by smoke like willows heap on heap,/By curtain on curtain and screen on screen./Merry making./From my tower his trace can be seen.”, 这样的翻译,在翻译时韵压的比较好,同时也表现出了诗歌中的意境美,译文中对诗歌的节奏感也有把握的很到位。

意译的方法在诗歌翻译中也被用到,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把诗歌的内在含义充分表达出来,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感染力。比如姜夔的《踏莎行》中的“燕燕轻盈,莺莺娇软”,运用意译翻译时可以翻译为“My love graceful and slim/in sweet and soft voice”,在这句诗中“燕燕”和“莺莺” 实际上是人名,翻译者在翻译时运用意译的方法比较灵活的翻译成了“my love”跟原意较为吻合。还有其他多种翻译方法和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准确表达诗歌意思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

结束语:

有的学者提出诗歌是不能进行翻译的,这句话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是也有一定意义的。因为不同语言的诗歌带有不同语言的特点,同时跟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当把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诗歌用本土语言之外的其它语言翻译时就会丢失掉原有语言的独特美感和独特含义。

摘要:古汉语诗歌中叠词的翻译不容易把握,这些叠词不仅可以增加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和音乐美,同时还是表现诗歌内在感情的重要载体,在翻译过程中只有对其充分把握才能更好表达出诗歌的内涵。诗歌翻译中有不同的理论,也有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对诗歌翻译中直译法和意译法以及其他的翻译方法做了介绍,这些翻译方法合理利用能对诗歌中叠词的翻译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含有叠词的字词语 篇3

现代汉语里面,在复合词里面有重叠式的词语,是词语形式中很常见的,那么,含有叠词的词语有哪些?

1. 正正气气 正派。

2. 福寿绵绵 福多寿高。是祝颂之辞。

3. 人心惶惶 惶惶:也作“皇皇”,惊惶不安的样子。人们心中惊惶不安。

4. 血迹斑斑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5. 星星落落 形容少而分散。

6. 怒气冲冲 盛怒的样子。

7. 历历落落 清清楚楚。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

8. 袅袅娜娜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同“袅袅亭亭”。

9. 湛湛青天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10. 孳孳矻矻 孳孳:勤勉的;矻矻:辛勤劳作的样子。勤勉不懈的样子。

11. 滔滔滚滚 大水奔流的样子。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亦比喻声势浩大。

12. 欣欣自得 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13.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4.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15. 铮铮有声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16. 隐隐约约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17. 铮铮佼佼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

18. 字字珠玉 每一个字都像珍珠、宝玉那样珍贵值钱。形容文章作的好,声价高。

19. 庸中皦皦 犹言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同“庸中佼佼”。

20. 言笑晏晏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21.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22. 星星之火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23. 踉踉跄跄 踉跄:走路不稳。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24. 小小不言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25. 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26. 铢铢校量 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27. 洋洋自得 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28. 原原本本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29. 议论纷纷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30. 风尘碌碌 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31. 热气腾腾 热气蒸腾的样子。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32. 群雌粥粥 原形容鸟儿相和而鸣。后形容在场的妇女众多,声音嘈杂。

33. 营营逐逐 ①忙忙碌碌。②竞相追逐。

34. 郁郁沉沉 深广的样子。

35. 唯唯诺诺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36.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37. 人才济济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8. 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9. 人言籍籍 指人们议论纷纷。

40.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41. 纷纷攘攘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42. 谆谆告戒 恳切耐心地教诲劝告。

43. 谆谆教导 谆谆:恳切、耐心的样子。恳切、耐心地教导。

44. 佣中佼佼 指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45. 傲骨嶙嶙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46. 源源本本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47. 燕燕于归 指女子出嫁。

48. 家家户户 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49. 孜孜矻矻 勤勉不懈的样子。

50. 书声琅琅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51. 饥肠辘辘 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52. 晕晕沉沉 形容眩晕而神志不清。

53. 悠悠荡荡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54. 扬扬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55. 鸿飞冥冥 冥冥:遥空。大雁飞向远空。比喻远走避祸。

56. 十十五五 ①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指每十里五里。

57. 童山濯濯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58. 郁郁不得志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

59. 源源本本 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60. 遥遥在望 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61. 依依惜别 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62. 英英玉立 仪态俊美的样子。

63. 遥遥华胄 指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64. 鱼鱼雅雅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上一篇:2024年普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练习题下一篇:心里美滋滋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