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课论文(精选8篇)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古典音乐通常指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音乐,大致从巴赫到早期的贝多芬,这一时期称为古典音乐时期。
古典乐派的创作思想与十八世纪法国、德国的启蒙运动以及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倾向有密切联系。在艺术上,古典乐派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性,音乐语言清晰简明而又富于表现力,音乐主题轮廓分明,各有特色。在创作手法上,注重戏剧性的对比、冲突和发展,继承和发展了欧洲传统音种的主调音乐因素,并确立了近代奏鸣曲、各类重奏曲等器乐套曲的体裁。从此,音乐史上出现了能够充分表现赋予哲理性的、内容较深广的器乐体裁和形式,对后来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洲古典音乐经历了五个时期,以巴罗克为代表的巴罗克时期;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以舒伯特、肖邦、比干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形成民族乐派;一些浪漫主义乐派的延续形成印象派。
每个时期的音乐都有各自的特点,巴罗克一词起源于建筑艺术,歌颂上帝、赞美宗教。古典音乐起源于德、法的启蒙运动时期,崇尚理性,腔调逻辑。浪漫主义音乐在艺术与技术手法上都有创新,打破了古典音乐平衡的、程式化的限制。民族乐派大多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印象派音乐家则主义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的变化,试图用音乐表现出视觉感受不到的细微变化。
古典音乐有匀称的形式美,体现人类普遍的理想与美的观念,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直到现在,音乐会里这一时期的作品仍占有很大比例,因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故习惯上又称为“经典音乐”。
《致爱丽丝》,《第九交响曲》,《仲夏夜之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古典音乐曲目。
《致爱丽丝》好像月光一般。它是如此的梦幻,静静流淌在心田;又是如此的忧伤,不同于阳光的温暖和煦,澄澈皎洁却冷清如水;还是如此的美丽,让人忍不住靠近,随着它在欢快时微笑,在微笑后忧伤,在忧伤中叹息:实在是美的心碎!
提到交响乐,我抑制不住对那些古典音乐家们心生崇拜之情。欣赏只需随着感觉的召唤即可,创作却是头脑和智慧的产物。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犹如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当欣赏交响乐时,我们的耳朵在各种乐器的奏鸣下享受着一顿饕餮大宴,但是大脑只能吸收、消化其中的一部分,远远不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严谨、变化、深远、宏大……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如果说《致爱丽丝》是朦胧的月光,那么《第九交响曲》就是一场瑰丽的日出。
在第一乐章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乐曲在弦乐器低沉压抑的演奏中展开,然后逐渐增强,好像千军万马,踏着黄沙滚滚而来;终于,这种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低气压被冲破,霎时间好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斗士们为了自由、幸福和信仰而浴血奋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战、前仆后继,真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第二乐章则相对明快很多,好像战士们占取了制高点,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而兼有鼓点,使节奏趋于紧张。第三章曲调舒缓,恰如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争过后的画面:在磅礴的雾霭之中,天际的太阳折射出紫红的光芒,战士们在废墟中相互搀扶,向着日光前行,步履缓慢,带着深沉的思考——这天边的红日,究竟是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还是逐渐下沉的残阳?那紫红的日光,究竟是通往光明的指引,还是末路途穷的回光返照?忧伤、沉静、睿智,它包含的太多,值得我们闭目沉思。第四章是在一阵紧凑的鼓点中敲响的,前面三章的主题依次登场,但都被低音提琴或驱逐、或制止,直到欢乐颂登场——在重重迷雾中,红日冉冉升起,日光倾泻而下,宁静祥和降临人间。欢乐的主题实在太强大了,越来越明快,越来越响亮,让人禁不住要放声高歌——人声,只有用人声才能表达出这种无与伦比的光明和幸福。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活、开朗情绪的写照。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诗情画意。全曲充满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充分表现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独特才华,是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在虚无缥缈的短引子之后,音乐进入小提琴顿音奏出的轻盈灵巧的第一主题,描绘了小精灵在朦胧的月光下嬉游的舞蹈。随后出现的第二主题欢乐而愉快,由管弦乐齐奏伴随着雄壮的号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角,呈现出粗犷有力的舞蹈音乐,并立即转入热情激动而温顺的恋人主题,曲调朴素动人。经过多次音乐的发展变化,乐队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题,具有幽默、谐谑的特征。在后来门德尔松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编为组曲演奏。
《魂断蓝桥》里面的主题曲也是一部很经典的古典音乐曲目。在此就不多做修饰了。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中国古典音乐曲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姓名:梅飞 学号:1007200238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大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 广西大学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101班
一、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或多重内涵。流行音乐 (popular music) 也叫通俗音乐或大众音乐, 是2 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与这种风格有关的音乐大多为抒情歌曲和通俗易懂的器乐曲。 (1)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 亦称“流行音乐”。 (2) P O P流行音乐 (或称通俗音乐) , 初期指能吸引广大观众的音乐会。1 8 5 8年尼迪克特创立了“伦敦流行音乐会”, 它一直延续到1 8 9 8年。2 0世纪5 0年代后期, P O P一词特指非古典音乐, 通常称如甲壳虫、滚石、阿巴等音乐表演者所演唱的歌曲。 (3) 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一些人认为流行音乐是夜总会、舞厅、酒吧间等游乐场所演奏的音乐。更有将流行音乐等同于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格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卑俗的黄色音乐。 (4)
古典音乐 (classical music) 该词广义是泛指过去时代流传下来堪称典范 (或经典) 的音乐, 就其广太而言, 该词在使用中常有几个层次的内容:1、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前追溯一至两个世纪, 包括文艺复兴 (1 4 3 0—1 6 5 0) 以来所有欧洲著名音乐家的创作。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是指1 9世纪初叶以前的音乐, 区别于浪漫乐派的音乐。2、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往后顺延一个世纪, 将浪漫乐派、民族乐派以及有其它倾向的大批作曲家的创作包括再内, 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指2 0世纪以前的音乐, 有别于2 0世纪以来现代乐派的音乐。3、将2 0世纪以来的某些音乐也划入古典音乐范畴。在这个意义上, 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成为同义词, 与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形成相对的概念。概括而言, 古典音乐一般具有较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艺术形式上较为严谨完美, 包含着较多的教育和审美意义。
二、两者的不同点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着很多不同之处。首先, 在题材上不同。流行音乐大多数为爱情题材, 较为单一;而古典音乐则题材广泛, 除了爱情题材外, 还涉及到生活的其它方面。其次, 参与人群不同。流行音乐参与人群主要是普通大众, 而古典音乐的参与人群主要是有着一定古典音乐修养的专业或者准专业人士。第三, 社会地位不同。流行音乐代表社会非主流音乐发展方向, 其发展属于民间自发形式;古典音乐代表社会主流音乐发展方向, 其发展一般为官方自觉形式。第四, 技术难度不同。流行音乐由于参与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 所以在演唱 (奏) 技术上要简单很多。而古典音乐的参与者主要是专业、准专业人士, 在演唱 (奏) 技术方面继承了很多传统的技法, 难度和复杂程度要大得多。第五, 社会功用不同。流行音乐主要功能是娱乐功能, 主要抒发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情绪;而古典音乐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除了娱乐功能, 更重要的还体现出它的教化功能。第六, 运作方式不同。流行音乐主要采用商业运作方式, 而古典音乐则不完全以营利方式为主。第七, 表现形式不同。流行音乐主要是声乐作品居多, 主要采用电声乐队。古典音乐则声乐器乐作品文献都很丰富, 主要采用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或者管弦乐队为主的混合乐队。第八, 作品规模不同。流行音乐主要以小型作品为主, 而古典音乐小型、中型、大型的作品都大量存在。第九, 审美的不同。流行音乐主要以抒发自我情感为主, 比较直白外露, 而古典音乐的情感表达要更加理性, 情感表达比较内敛含蓄。第十, 社会效应不同。流行音乐一般会获得轰动效应, 但大部分作品“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而古典音乐则不一定会有造成轰动, 但其作品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三、两者的共同特征
虽然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具有很多的区别, 但是它们也有着很多共同的特征。首先,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们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生活百态、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想追求等等。只不过它们角度不同, 流行音乐主要反映普通民众生活, 古典音乐更多反映文化精英生活。
其次, 它们具有基本相同的作曲技法。如曲式构成, 都采用乐段、带再现和无再现的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主题发展都采用重复、模进、对比、派生、变奏、展开、再现等手法;旋律走向都采用直线型、波浪形;调式都采用大小调、汉族五声性调式;和声布局都以古典和声为基础;节拍采用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声部对位采用柱形、音型、模仿、对比等多声部写作手法;配器也都使用包置法、夹置法、叠置法、混合音色、单一音色、常规音区、极端音区等等手法。两者在作曲技法方面的主要区别, 在于古典音乐中使用相对保守, 流行音乐使用更加自由。
第三, 作为音乐的一部分, 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 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些音乐所唤起的人类理性并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抽象的、精神性层次上, 而已经落实到调动一整套生理活动的、实践的、物质性的层次上, 是一种充满热血激情的实践理性。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 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 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 (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 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 , 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 (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 的培养, 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 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
四、流行音乐源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都是流动的概念。现今的古典音乐, 很多就是当年的流行音乐。而现今的流行音乐, 有一部分会成为将来的古典音乐。而且古典音乐通过和流行音乐的结合, 可能会成为新的流行音乐;而流行音乐加入古典音乐因素, 可能就形成了新的古典音乐。众所周知, 爵士乐是流行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行音乐, 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它与古典音乐典型的管弦乐队结合起来, 创作出《蓝色狂想曲》, 到现在, 这首作品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对立起来。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音乐现象, 从不同的社会角度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各自起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 一雅一俗, 一正一奇, 两者相辅相成, 结合起来正好是社会生活的全貌。同时, 两者又是互相影响的。古典音乐通过流行音乐的影响, 增加了新的活力, 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性;流行音乐通过古典音乐的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艺术内涵, 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提升了艺术境界。二者的互相渗透, 形成了音乐发展基本脉络。
注释
1[1]任达敏:《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一版, 47页。
2[2]《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年, 644页。
3[3]《牛津简明音乐词典》,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年, 752页。
4[4]王思琦:《“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音乐艺术》2003年第3期。
1 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作品《夜曲》是极为优美亲近的古典音乐,很多初涉古典音乐的朋友都选择它作为门匙。
2 各个时期及流派的作曲家代表:巴赫(巴洛克时期)、莫扎特(古典时期)、李斯特(浪漫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德沃夏克(国民主义)。
3 被誉为“旧约圣经”的是巴赫的钢琴作品《十二平均律》;被誉为“新约圣经”的是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
4 “安魂曲”是一种曲式,而非单一的作品名,用于基督教悼念死者仪式中。以莫扎特的K626号作品《安魂曲》最为著名。
5 历史上有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但没有钢琴交响曲。交响曲以弦乐与管乐为主,阵容里不设钢琴。
古典音乐中,很多乐器都可以当老大
大提琴
《10 Classic Albums》
演奏者:Mischa Maisky
公司:环球
发行时间:2013
拉脱维亚大提琴家Mischa Maisky对古典大提琴音乐作品的演绎老而弥坚。在漫长的演奏生涯中,舒曼、肖邦、贝多芬、埃尔加等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他都拥有深度的掌握和获得高度的赞誉。DG公司在2013年为麦斯基发行的这套专集,精选了麦斯基在不同时期的演奏。大提琴以其沉厚柔韧的独特音色和味道感染世人。麦斯基亲切舒展的演奏让乐曲滋长出玫瑰,旖旎柔美,扣人心弦。
钢琴
《Jean Muller Chopin》
演奏者: Jean Muller
公司:响韵
发行时间:2013
风华正茂的瑞士钢琴家Jean Muller是古典音乐界的新贵。他屡获大奖,却不骄不躁。演奏张弛有度,流利潇洒。2013年选择了萧邦的曲目录制成专辑,是个安全的选择,也是个冒险的举措。安全,只因曲目脍炙人口,旋律温暖感人;冒险,因为著名版本繁如天星,容易惹起对比。但无论怎样,只要有稳定的发挥,肖邦的旋律都能替钢琴家找到会心的听众。
小提琴
《Szeryng plays Kreisler》
演奏者:Szeryng(谢霖)
公司:环球
发行时间:2013
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的小提琴作品世界知名,流芳百世。身为小提琴家的他,为后人留下了如《爱之忧伤》、《爱之欢喜》及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花鼓》等名曲。墨西哥小提琴家谢霖的演奏,以平静柔和的姿态抚弄旋律,没有过分铺张的情感,明暗泛于内心,冷暖自知。特别推荐《爱之忧伤》,旋律感伤动人,谢霖的诠释乍听呆板,其实朴实深沉。
长笛
《The Best of James Galway》
演奏者:James Galway
公司:Sony Music
发行时间:2010
长笛泰斗James Galway离开柏林爱乐作个人发展,反而让他的事业一路飘红。他的长笛演奏音色舒达、通透、柔美,无论古典小调或大型协奏曲均演绎得体。他也是一位从不挑吃,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美好作品的音乐家。但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诠释的小品。这张专辑里马斯奈的《沉思》、弗雷的《帕凡》、格里格的《皮尔金》及爱尔兰小调《丹尼男孩》等都是他享誉全球、让人百听不腻的演奏,其魅力和恒久,已逾越了时间。
近期,有这些演出
《南欧的风情四季》 威尼斯独奏家室内乐团
—亘古流传的旋律之美 精雕细琢的艺术表现 直叩您的心扉
演出时间:2013年5月2日(周四)20:00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歌剧厅
“钢琴诗人”傅聪独奏音乐会 广州站
演出时间:2013年5月5日 20:00
演出场馆: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A[a] B[bi] C[ci] D[di] E[e] F[effe] G[gi] H[akka] I[i] J[ilonga] K[kappa] L[elle] M[emme] N[enne] O[o] P[pi] Q[ku] R[erre] S[esse] T[ti] U[u] V[vi] W[doppiovu] X[iks] Y[ipsilon] Z[zeta]
Ⅱ.速度术语
Grave 庄板(每分钟40拍)Largo 广板(每分钟46拍)Lento 慢板(每分钟52拍)Adagio 柔板(每分钟56拍)Larghetto 小广板(每分钟60拍)Adagietto 小柔板(每分钟66拍)Andante 行板(每分钟72拍)Adantino 小行板(每分钟80拍)Moderato 中板(每分钟88拍)Allegretto 小快板(每分钟108拍)Allegro 快板(每分钟132拍)Presto 急板(每分钟184拍)Prestissimo 最急板(每分钟208拍)Tempo di marcia 进行曲速度 Tempo di valse 圆舞曲速度 Vivace 快速有生气 Ritardando(rit.)渐慢 Rallentando(rall.)渐慢 Ritenuto(riten.)突慢 Allargando 渐宽广 Accelerando(accel.)渐快 Stringendo(srting.)加速的 A tempo 恢复原速 Tempo primo(tempoⅠ)按初速 Rubato 伸缩处理 Ad libiturn(ad bli.)自由处理
Ⅲ.力度术语
Forte(f)强 Piano(p)弱 Mezzo forte(mf)中强 Mezzo piano(mp)中弱 Fortissimo(ff)很强 Pianissimo(pp)很弱 Sforzando(sf)突强 Crescendo(cresc.)渐强 Diminuendo(dim.)渐弱 Forte piano(fp)强后即弱
Ⅳ.表情术语
Affettuoso 深情的 Agitato 激动的、不安的 Animando 渐活跃、渐快 Animato 活跃的、生气勃勃的 A Piacere 随意的 Appassionato 热情的 Assai 很、非常、极 Ben 充分的、非常 Brillante 光辉的 Cantabile 如歌的 Capriccioso 幻想的 Comodo 轻松的、舒适的 Con brio 有活力的 Con 加以、用 Con forza 强有力的 Con moto 速度稍快的 Deciso 坚定的、果断的 Dolce 柔和的 Dolore 悲痛的、痛苦的 Doloroso 悲痛的、充满悲哀的 Energico 有力的、精神饱满的 Espressivo 有表情的 Grazioso 优美的、雅致的 Giocoso 嬉戏的、诙谐的 Glusto 适度的、精确的 Leggiero 轻巧的 Lentament 缓慢的 Maestoso 庄严的、宏伟的 Marcato 着重、清晰的 Mesto 悲伤的、忧郁的 Molto 很、十分 Morendo 逐渐消失 Mosso 活动的、活跃的 Non troppo 不过分的 Non tanto 不太过分的 Pesante 沉重有力的、有分量的 Più 更加、更多 Poco a poco 逐渐的 Quasi近乎 Spiritoso 有精神的、热情的 Scherzoso 诙谐的、谐趣的 Sempre 一直、始终 Solenne 庄严的、隆重的 Sostenuto 保持、绵远 Tranquillo 安静的 Vivo 充满活力的 Vivente 活泼的、生气勃勃的
Ⅴ.表演术语
Legato 连奏(唱)Staccato 断奏(唱)Solo 独奏(唱)Unisono(unis.)(唱)Tutti 全奏(唱)Divisi(div.)分奏(唱)Arco 拉奏 Pizzicato(pizz.)拨奏 Glissando(gliss.)滑奏 Appoggiatura 倚音 Trillo 颤音 Tremolo 震音 Arpeggio 琶音 Ⅵ.声乐名称及术语
Soprano(S)女高音 Mezzo soprano 次女高音、女中音 Contralto(A)女低音 soprano lirico 抒情女高音 soprano drammatico 戏剧女高音 soprano coloratura 花腔女高音 tenore(T)男高音 Baritono 男中音 Basso(B)男低音 tenore lirico 抒情男高音 tenore drammatico 戏剧男高音 Basso profondo 深沉男低音 Bel canto 美声唱法 Falsetto 假声 Mezza voce 半声 Aria 咏叹调 Recitative 宣叙调 Arioso 咏叙调 Opera 歌剧 Oratorio 清唱剧 Coro 合唱队、唱诗班 Maestro 音乐指导
Ⅶ.器乐名称及术语
Flauto,Flauti(复数)长笛 Piccolo 短笛 Oboe,Oboi 双簧管 Corno ingiese 英国管 Clarinetto,Clarinetti 单簧管 Saxofono 萨克斯管 Fagotto,Fagotti 大管 Corno,Corni 圆号 Tromba,Trombe 小号 Trombone,Tromboni 长号 Tuba 大号 Timpani 定音鼓 Triangolo 三角铁
Piatti 钹 Xilofono 木琴 Arpa 竖琴 Pianoforte 钢琴 Violino,Violini 小提琴 Viola,Viole 中提琴 Violoncello,Violoncelli 大提琴 Contrabasso,Contrabassi 低音提琴 Pianista 钢琴家、钢琴伴奏 Orchestra 管弦乐队 Concerto 协奏曲、音乐会 Sinfonica 交响乐 Sinfonia 交响 Direttore 指挥
关 键 词:东方 “同情观” 中国古典音乐 审美
一、东方 “同情观”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万物有灵观”是东方原始自然宗教的核心,是先民对外界自然物原初的看法。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魂、灵性的,灵魂是不死的,人的灵魂在千变万化中可转变为各种动植物。因此,先民们认为,整个宇宙的万事万物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动植物和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是同情同构的,是相互感应、彼此渗透沟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就是东方的“生命一体化”观念。原始初民在深信各种形式的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基础上,把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自然力加以拟人化或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的意志和生命,把他们看成是同自己一样的具有相同的生命和思想感情的对象。他们认为,那些活动量愈大的对象,物活感愈强,生命力和情感也愈充分。既然自然事物同人类的生命现象和感觉思维有相似之处,原始初民就以一种特别的眼光去看待外在自然,以一种特别的情感和心理去体验外部的世界。因此,他们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外部事物,他们以己度物,以类比的、拟人的眼光去想象、猜测其他生物的活动,对植物与动物产生了“互渗”的、生命交感的“物我同一”“物我不分”的情感。这种“以同情同构、物我交感、物我互渗”的“同情”的结果,形成了自然物与人之间“生命一体化”的生命“同情观”。这种“同情观”影响着东方的原始初民审美观的形成,因此,在“万物有灵观”的支配下,根据万物的“同情观”,形成了东方的审美思想。
由于东方审美“同情观”就是东方审美的基础,所以,在“同情观”的影响下,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也就是说,东方审美最核心部分就是天人合一,关注人的生命,以旺盛的生命力的形式为美。这种人本主义的美学思想,同东方人本主义的宗教观念、东方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念一起构成了东方哲学思想的精髓。由此导致了东方民族无一例外地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动物、植物的形态为美的特点。埃及美学思想力求表达生命永恒的理念。印度美学中的“梵我如一”的人生理想,正是对人的生命无限延伸的渴求。印度大量性感的雕塑人像,也是表现性力崇拜和对健美的富于性感的肉体的赞美。日本美学可以说是森林美学或植物的美学,植物的生命状态成为日本音乐表演的基本姿态。中国美学中更是具有生命美学的特征。钱钟书在早年的美学论文中就认为,中国美学是人本主义的美学,它是“通盘的人化或生命化”。中国美学从生死崇拜的艺术造型到龙的意象;从建筑的飞檐到山水花鸟画;从民俗画中的枣子、石榴、莲子等意象到诗歌中的桃花、青松等形象,这些都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或生殖力的强劲。中国美学范畴中有许多范畴是以人体或植物的生命状态来命名的,如肌理、体性、气、气势、风骨、性灵、心、姿、形神等。可见,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以生机盎然的生命形式为美的观念,就是东方“同情观”影响下的东方审美思想。
二、东方“同情观”对中国古典音乐审美思维的影响
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东方审美以自然万物对人的生命是否有益有害为美丑的判定标准, “天人合一”“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思维。
1.“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
在东方“同情观”的影响下,古代的东方民族都强调人与天和谐相处,都追求“人与天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而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自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周易》到儒家、道家、释家都认为,人和自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相融而无真正对立。他们或主张泛爱自然万物,或宣扬回归自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这种追求人与天调、亲爱自然的观念,对艺术审美有着非常深刻而强烈的影响。比如,关于音乐的构成,《礼记·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比如,庄子在《齐物论》里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音乐结构的审美,也体现着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受东方“同情观”中“天人合一”和谐观念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更多地借助其结构来表现天地自然和生命意识的一体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游心于万物之初,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宇宙观念,由此而塑造着传统音乐家随机开放的以时空意识为先导的艺术思维品格,从而形成一种象征生命运动的主体文化心理的乐之随心结构范式。他们常常运用一种即兴性的自由变化的反复,主体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随机发挥而又统一于结构之中,注重整个音乐进行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故能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整体美和自然性结构美的印象。所以,中国古典音乐一般是一种散体性的结构,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注重对宇宙自然一草一木、一事一理细细嚼味的生命领悟和情感体验。它的结构犹如水墨画的长卷构图,自由而松散,虽然没有一个严格的整体布局,但却错落有致,通过音乐速度与节奏的疏密变换、对比与统一来体现其对音乐的合理组织,即所谓贵在意到情适。比如,《十面埋伏》琵琶古曲,曲式结构采用多段体和变奏的原则,但是音乐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传统戏剧及章回小说的叙事特色。这种联系,不是靠逻辑和结构来进行整合的,而是自然的一种发展和变化,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是情感的需要,变化的需要。
2.“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影响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涵
东方民族在“同情观”影响下,形成了“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和“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艺术表现观。这一特点在东方所有的审美形态上都表现出来,东方民族所产生出的经验性的审美范畴,几乎都染上了以健旺的生命形式来类比、象征地表达的色彩。比如,东方民族人体美的观念就是健康、性感、生动、姿态优美、服饰艳丽。对山水之美的要求是雄壮、气势、葱茏的植被;森林宁静而深沉,充满深意。最根本的是,在艺术表现自然与人的时候,无论是对对象的性质、形态还是其他形式因素方面的展现,都以旺盛的生命力和物活感为基准,来传达生命力之美和崇拜这种美的感情。
正是在这种“以生命为美”“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观念的支配下,才使得追求对生命本质的完美表达,对生活中生命情趣的自我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重要精神内涵。因此,中国古典音乐均是通过身体与心灵的内在体验的方式去构建或接触音乐世界,以生命直觉体验去发现和把握音乐的内涵。所以,中国古典音乐重视情感和体验,重视从音乐结构到意境要体现艺术家用“心”去完善自身体验的心理过程;重视把“人”作为中心来加以强调的深层体现。中国古典音乐美学思维遵循的不是理性的逻辑思维程序,而是情感的、意愿的、欲念的趋向。在古代士人的观念里,音乐是心灵世界的直接产物,“音者,心声也”的说法就曾得到历代士人的拥戴。从对听者心灵的攫取来说,音乐由于是发乎人心,比语言要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所以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也就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可见,中国古典音乐就是由声构成音,由音构成乐,由乐表现为音乐的整体艺术。正如《礼记·乐记》中的《乐象篇》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这段话揭示了音乐极为丰富而又高尚的境界,它无疑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内涵及人的生命力的表现,昭示着人类灵魂之真。《天闻阁琴谱》所记载的古琴曲《流水》,之所以被演奏者钟爱,就在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静穆观照,以及同宇宙自然相与悠游所产生的体验境界,它所激起的不单纯是情绪变化,更是生命之道的超升。所以,乐曲虽然表面上是对景物的描述,而实质是借景抒情,体现着一种坦荡阔大的胸襟以及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正如康斯坦丁诺夫《音乐美学原理》所言:“音乐拥有极完美的手段,以精确地组织音乐能够广泛引起那些情绪、感受和情感,并在那些情绪、感受和情感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阶层的、特定类型人所特有的复杂的人的态度。”正是在这种“以生命为美”“以生动生气的形态为美”的审美观念的支配下,中国古典音乐才走上了重神轻形,追求音乐中体现最高境界的精神内涵的道路。
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是因为耳熟能详的贝多芬,他苦难中创作的史诗般的交响曲和崇高的灵魂把我引入古典主义音乐殿堂;渐渐喜欢上古典音乐,是柴可夫斯基,强烈的感染力和充满激情的华美乐章让古典音乐融入我的生活;而真正爱上古典音乐,是巴赫,他用上帝的语言诉说,华美高雅而不做作,“好似清泉流淌过心灵的音乐”让感情在你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驻扎心底。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的一生命运多舛,而天才往往在苦痛与磨难中诞生。巴赫的一生中,贫困和死亡像魔影般紧紧相随,9岁便因为父母相继去世而感受到死的阴郁。成为父亲后,又眼睁睁看着自己的11个孩子走进坟墓。巴赫为医治眼睛而进行手术,不仅没能重见光明,却击垮了自己的身体,在1750年离开人世。然而,在这样的生命中,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秉承着人道主义崇高信念,创造了一首首富有人情味而生机勃勃的乐曲。
也许,是因为他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上帝与他同在,他才没有被苦难击垮,他的音乐为教会服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始终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然而正如法国音乐评论员所说“巴赫的创作并不是为后代人,甚至也不是为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他的抱负没有越出他那个城市、甚至他那个教堂的范围。”相比亨德尔,巴赫内向、安静,在音乐形式上他无意创新。这导致他在他逝世后的半个世纪里,他的音乐几乎无人问津。随着新的音乐风格的不断发展,巴赫的“旧式”乐曲曾一度声消音灭。然而,巴赫虽然没有形式创新,却谙熟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音乐形式,并对其中任何一种都能运用自如,达到炉火纯青。他在艺术上的旋律组合法的运用精通程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管弦乐作品变幻多样、感人至深。因此,1800年以后,在非宗教的时代里,人们开始重拾巴赫的乐曲,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了他的《马太受难乐》后,巴赫开始在近一个半世纪名声大噪,他的音乐也受到了广泛的推崇。一直至今,巴赫作品结构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总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魅力,也许这才真正的达到了古典音乐的高度,能跨时代的引起共鸣,而不是倏忽即逝。
巴赫的音乐如同上帝之语。歌德有段对巴赫音乐的评论十分精辟:“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在心中的流动,我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需要用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没错,巴赫的音乐揭露了创造性智慧无上自由的游戏。聆听巴赫,就会在内心深处开拓一条寂静的道路,让我们通向上帝的心。那是音乐与心灵的交互。最外与最内的结合,最宽广与最隐秘的结合,天与心的结合。
作为一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我至今也不能区分一首曲子属于康塔塔、受难乐,或是前奏曲、幻想乐,亦或是协奏曲。提到C小调、G大调、咏叹调、赋格更是如同身在云雾。然而,正是这样作为一名纯粹的听众,才拥有对一支乐曲最直观、最中肯的感受和评价。
最早听巴赫的曲子是《G弦上的咏叹调》。当门德尔松在钢琴上把《G弦之歌》演奏给歌德听时,歌德说:“开头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也许,这是最接近神的感受,那份庄严肃穆,涤荡心灵。乐曲浓郁深沉,开始时速度缓慢,随着长音渐强,心随音动,如同轻声咏唱,仿佛上帝在倾诉。第二段声音起伏较大,迂回曲折,音调不断上扬,乐曲更加撩拨心弦,让人屏住呼吸,接受神的洗礼。最后再回归宁静,仿佛声声祝福,让人坚定信念,倍感希望与美好。听着听着,渐渐理解了《七宗罪》用《G弦之歌》作为配乐的别有用心。这首曲子是宽恕、是希望、是上帝之博爱。
接着,开始听小提琴协奏曲。其中,《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最爱。第一乐章果断、有力,如上帝开天辟地。第二乐章旋律起伏如四季更替,时而狂风骤雨,时而细雨绵绵,时而电闪雷鸣,最后像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的超脱,终于回归平静。第三章,活泼而生动,成功的塑造了乐观、朴素、雅致而又虔诚的如巴赫般教徒的形象。整首曲子,折射出感性与理性、人与天、阳与阴、方正与曲折的辩证关系,最后回归巴赫本心。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巴赫的曲子巧妙运用了复调手法。难怪如此回旋波折,前呼后应,让人来不及喘息,却撩拨人心。
如果说最好听的合唱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巴赫创作的《B小调弥撒》。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史诗般作品,也是巴赫神学作品的重要体现。当那华美的乐章配上那灵性十足的声音,给人的震撼感无以复加。独唱和合唱间的强烈对比,男声与女声间的区分和配合,声部之间的交相呼应,直击人的心扉。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要数《Credo》那部使徒信经了。“简直像光辉的太阳一样,普照大地,听起来好似大自然,人类,星球和全宇宙都在歌颂上帝”。整部作品恢弘、庄严,它正是人类追求永恒真理时真实体现。
有人告诉我这么去听巴赫:先听通俗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找到他的音乐特点;再去听他的结构,如《意大利协奏曲》、《哥德堡变奏曲》;再听《平均律》、《六首组曲》这样的顶尖作品,体会自然中的情致。我觉得,听音乐并没有什么章法,打动人心的就去听,该体会的自然会体会。我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者,但我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我所在的世界,我愿以乐观、平和追求世间的美好。巴赫的作品让我体会到了,所以我喜欢他的作品。仅此而已。
历史上, 古典与流行歌曲融合的现象或事例十分常见。如果说巴洛克时期以前古典与流行的融合的界限很难分清的话, 那么在18世纪以后的欧洲社会流行的音乐文化所呈现出的性质, 就可以让人清晰看到。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里, 巴黎街头流行的歌曲一度成为公众广泛参与的内容, 人们为高涨的革命热情所刺激, 一方面这一时期传唱于巴黎街头的歌曲从创作手法上自然来自于专业阵营或者受专业创作的影响, 另一方面所歌唱的内容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远比严肃音乐或民间音乐要敏感的多。由这一史实不难看出, 类似对社会现实题材关注的做法其实在西方流行发展中是有其传统的。到19世纪, 来自下层社会的音乐, 经过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作曲家的改造并使其规范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城市市民所接受, 通过歌唱、舞蹈形式进入百姓生活。这一现象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严肃作曲家的创作。这一时期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和苏佩所代表的维也纳传统就利用专业的理念, 融合下层社会音乐的素材, 给予流行音乐戏剧以强有力的影响。像苏佩的《轻骑兵》, 雷哈尔的《风流寡妇》, 其音乐主要来自流行的合唱俱乐部的交谊歌曲和由维也纳乡间的连德勒舞曲发展而来的圆舞曲, 他的表演实质即严肃与流行的融合。到20世纪初, 属于上层社会的较为高雅的流行音乐仍然还是以轻歌剧和法国式喜歌剧为主。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和法国的奥芬巴赫奠定的严肃与通俗相融合的做法最终促成了音乐剧在英国、美国的流行。今天所见的音乐剧的演出, 堪称优雅的美声歌唱与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
优雅歌唱与流行文化和谐结合, 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音乐生活, 更在社会影响或在商业运作上产生深远影响。譬如著名的“三高”即三大男高音演唱会, 便是这一融合的成功典范。三位著名的歌剧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和卢奇亚诺·帕瓦罗蒂联袂举办的演唱会。从1990年7月7日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之夜, 三位歌唱家齐聚意大利罗马的古卡拉卡拉浴场第一次联手登台, 祖宾·梅塔担任乐队指挥。举办这场音乐会的设想来自音乐制作人和经纪人马利欧·德拉第。第一场音乐会的主要目的为癌症基金筹款, 同时也是欢迎多明戈和帕瓦罗蒂的好友卡雷拉斯成功治愈白血病, 回到歌剧舞台。继祖宾·梅塔担任指挥于1990年成功举办了首场“三高”演唱会之后, 又有三场“三高”演唱会在世界杯期间举行, 分别为祖宾·梅塔于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之夜担任指挥在美国洛杉矶多德戈体育场举行的和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由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詹姆斯·列文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演出。与此同时, “三高”还在世界其他城市举办男高音演唱会, 地点通常选在体育场或室外的知名建筑旁。其中于2001年6月来到我国开演唱会, 地点选在我国北京紫禁城。演唱会所选曲目丰富, 除了经典的歌剧选段之外, 还包括音乐剧甚至是热门流行音乐。“三高”演唱会还被录制成系列唱片, 十分畅销, 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除“三高”演唱会坚持古典与流行的融合之外, 世界乐坛还有像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几乎都有流行音乐和传统声乐歌手同台亮相献艺的节目安排。其实, 类似“三高”演唱会形式, 在1981年, 多明戈与美国著名乡村歌手约翰·丹佛以二重唱的形式合作录制了歌曲《爱或许是这样》, 就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随后于1992年, 帕瓦罗蒂在意大利摩迪那举行的“地中海型贫血医疗费筹募慈善义演”, 很好地利用古典与流行结合的形式, 他首次集结了摇滚、新世纪音乐、民谣、流行等多种音乐类型, 每位参与的艺人都是世界顶尖的歌手, 如意大利最伟大的摇滚歌手苏克洛, 前警察合唱团主唱史汀和曾来华访问的世界新音乐代言人麦克·欧菲尔德, 皇后合唱团吉他手布莱恩·梅, 玉女歌手苏珊·薇格及发起1985年“四海一家”援非义演活动的鲍勃等巨星, 他们分别演唱及合演了15首古典与流行名曲, 在当时造成极大的轰动。此后每年帕瓦罗蒂与流行群星的演唱会, 都是其家乡蒙地那与世界乐迷最为期待和关注的盛事。通过这场演唱会, 帕瓦罗蒂极力与流行乐界的当红乐手拉近距离, 让大家知道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鸿沟并没有那么大。
近年来, 我国乐坛这一类古典与流行结合同台的演出形式也层出不穷。在1997年的圣诞音乐会上, 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和西班牙的多明戈以及美国的迈克尔·波顿三人同台一起演唱《Merry Christmas from Vienna》, 给人一种交相辉映、多彩多姿的感受。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上, 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的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的二重唱《我和你》, 以其丰富的内涵、温暖抒情的风格传唱于百姓之间, 人们最为难以忘怀的还是在于歌手在唱法的独特处理、运用美声和流行唱法进行不同的演绎营造了美妙的天籁之音的意境。国内出现的CD唱片中, 具有代表性的专辑像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于2007年出版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以一流的技术和超强的音乐感悟力, 用心演唱了十多首20世纪中国80年代问世的流行歌曲和部分传统民歌, 专辑中, 纯正的美声与流行风格的处理, 声韵悠长, 和谐动人, 音效完美。
近些年来, 以美声唱法出身的歌手转而进入流行歌坛也成了一股时尚。如莎拉·布莱曼是继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后, 世界乐坛涌现出的另一个天后级人物。她与意大利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被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艺人。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通过自己的表演将古典与流行进行结合的范例, 无论在演唱技巧还是在音乐风格的融合处理上, 都有其独到之处。根据她们的演唱, 我们思考, 以往的经验是歌星或歌唱家一般都能根据她们的发声方法将其归入相应的演唱类别, 或美声, 或通俗。但现在像莎拉·布莱曼和安德烈·波切利这一类歌唱家的表现来说却是个例外, 你很难将其独立地归入到某一种唱法之中, 因为她们能够在演唱中纯正自如、非常具有魅力地演绎歌曲、美声唱法也能演唱流行歌曲, 还能融合两种唱法, 演唱出犹如天籁般独特而动听的歌声, 她们跨越了唱法的界限, 并且所获得的听众范围亦相当宽广, 雅俗共赏。在演唱技巧上, 都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值得借鉴的范例。
由上, 我们看到, 基于音乐表现 (如演唱方法等) 实现古典与流行的融合, 以美声歌手和流行歌手的同台演出为媒介, 具有新颖的特性。歌手深受严肃音乐的滋养, 却独具匠心地运用老百姓喜爱的音乐风格, 十分容易地为世人所接受, 除音乐本身的东西之外, 将音乐表现手段等予以革新, 这里的革新是一种基于
独立音乐及其市场前景之思考
王长城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随着非主流文化以小群体形式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独立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冲击着主流音乐文化。独立音乐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不再受专业商业唱片公司束缚和限制的全新姿态, 表达着音乐人最本真的想法, 最本质的追求。如今, 独立音乐还没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其价值也许不会像人们所期许的那样带来和其音乐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因此, 通过介绍独立音乐的历史渊源、衍生过程, 并以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数据来论述独立音乐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存在的价值及其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独立音乐;商业运作;市场前景
一、独立音乐的含义
独立音乐是音乐人运用独特的音乐视角、独立的创作思维、独有的音乐方式, 观察世界、理解生活、诠释理想、展现自我。其特点:
1.作品质朴、怀旧, 呈现出一种独立性, 即独立思维、独立风格、独立乐队和独立的传播手段, 不受专业商业唱片公司的种种束缚。
2.不需要通过专业商业唱片公司发行唱片, 歌曲全部通过网络有偿下载, 下载歌曲的价格全部按市场规律办事, 凭歌迷认可度高低, 上下浮动。
3.乐队具有“三原”因素, 即原创、原汁、原味。专辑、EP和单曲作品, 独立、实验、革新, 揉合不易察觉的民谣的味道, 拓展了音乐创作一块全新的领域。
二、独立音乐的起源
独立音乐植根于美国地下音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独立音乐都能坚持独立姿态, 并与主流音乐一争高下。
中国的独立音乐虽然产生的时间不长, 但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1999年, 中国的独立音乐开始主动出击, 以独立的姿态争夺主流音乐舞台。从此, 使广大乐迷认识了独立音乐, 感受了独立音乐。2005年, 通过独立音乐人的共同努力, 坚持不懈地拓展活动范围, 影响力逐步扩大。独立音乐在广大乐迷的脑海中有了清新流畅的概念。中国的独立音乐虽然起步较晚, 但受西方相对成熟的独立音乐的影响, 开放较早的广州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独立音乐人, 并能出版独立音乐作品。
三、独立音乐的市场现状
(一) 独立音乐关注度上升
独立音乐的特立独行的特质不但引起了各方关注, 而且还吸传统的创新。譬如音乐剧中的“低吟唱法”, 假声唱法, 气声唱法, 民通唱法等等, 发展到流行歌手几乎想用什么唱法就用什么唱法可以。业已具备良好的歌唱方法的歌手, 不仅能自如地驾驭运用演唱严肃音乐的演唱技术, 更能用上扩音机的技术以获得新的音响效果综合加以发挥, 必然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类似的个案除了上面提到的帕瓦罗蒂、莎拉·布莱曼、安德列·波切利等人的艺术实践并产生一定影响之外, 国内外还有很多其他歌手在其他场合的同台演出, 也被世界乐迷津津乐道, 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参考价值。例如:在2000年香港千嬉年纪念晚会上, 中国香港歌手张学友和莎拉·布莱曼同台演唱了布莱曼的经典名曲《There For Me》, 获得了歌迷的喜爱。2007年7月3日, 中国流行歌手刘欢、美声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了一场演唱会, 分别以美声、流行唱腔演唱了歌剧、流行歌曲和民歌的一些经典唱段和曲目, 获得了古典乐迷和流行歌迷的一致好评。2008年10月22日, 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第十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晚会在广西南宁盛大举行。“中国摇滚教父”崔健联合数位少数民族民歌歌手以及广西引了网络的参与和合作, 使独立音乐人林一峰、张悬等歌手借助网络推手, 积聚了人气, 在音乐圈名声大振, 也使独立音乐从幕后逐步走向台前。2008年12月2日, 北京源泉音乐公司与微软公司首次签订了中国音乐网店与微软媒体播放器合作的协议, 催生了林一峰、张悬等一代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独立音乐人。
(二) 独立音乐交流合作增多
我国的独立音乐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关注, 交流与合作也频繁增多。2009年, 台湾的贡寮海洋音乐祭首度通过征选方式邀请了两组大陆独立音乐团体赴台表演。报名参选的大陆乐团达到了96支, 几乎囊括了大陆活跃的所有独立乐团。2011年7月6日, 台湾每年夏日最大的国际音乐活动——贡寮海洋音乐祭, 大陆最具人气的当红实力乐队——痛仰乐队应邀赴台演出。贡寮音乐祭于2011年8月初, 也将派出2011年音乐祭“海洋大赏”的优胜队伍参加山东省日照市举行的首届“海洋迷笛音乐节”。
(三) 独立音乐商机凸显
传统音乐行业主要靠商演、发行唱片, 取得经济效益。独立音乐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 靠手机铃声、彩铃、MP3、MP4、无线音乐等宣传推广的。据艾瑞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发展报告2009——2010年》显示, 2009年,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17.9亿元, 同比增长82%。数字音乐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给独立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商机, 颠覆和挑战了其他传统音乐市场的占有率。
(四) 独立音乐创造全新运作模式
近年来, 台湾独立音乐的发展成绩斐然。2008年和2009年, 独立音乐人两届台湾金曲奖评选夺魁, 权威音乐评选机构也对独立音乐刮目相看。著名台湾独立音乐人苏打绿、陈绮贞、卢广仲等, 在音乐商业效益上也掘得了第一桶金。
2008年, 在独立音乐产业层面上, 两岸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独立音乐双向联合推广工作。台湾IndieVox专门在线代理和经销独立音乐作品, 而独立音乐演出以及音乐人的经纪事务则由大陆独立音乐机构负责。通过两岸独立音乐人的共同努力, 为打造两岸独立音乐商业推广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四、独立音乐的市场前景
(一) 走演出结合唱片销售之路
1. 举办独立音乐会。
2009年10月18日, 沼泽乐队在广州举办一场独立音乐会, 庆祝乐队成立15周年。因此, 声誉大增, 一举本土哈嘹乐队演绎了他的全新音乐作品《月亮》, 摇滚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产生了令人惊艳的视听效果, 获得了献唱观众的如潮掌声……这些著名歌唱家、音乐家们为音乐的完美拓展都做了大量努力的尝试, 并因此获益。歌唱家们以声乐表演的方式进行, 而音乐家们则在创作音乐、在器乐表演上面得以体现, 这些行动, 都对古典音乐融入当今社会, 流行音乐表现革新, 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 这些行动既有理想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对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典与流行 (歌唱) 音乐家同台演出, 显示出世界歌坛的流行风貌, 展现出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各种形式的演唱会上, 歌唱家们以多种轻松、娱乐的方式, 将数百年一直局限于古典音乐殿堂中的美声歌唱艺术, 与时俱进, 带到了艺术的最广大消费群体——普通大众中间。既对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也丰富和加强了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带动了一股新颖的音乐风尚, 为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生命力。这种现象也标志着音乐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新时代。
摘要: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文化日益多元的社会, 音乐文化以其多元化的形态存在着。如同既往历史中一直发生发展着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融合, 不仅加强诸艺术形式的综合, 更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变得突出, 其主要表现在凭藉融合了的音乐获得巨大的商业效益, 同时对古典音乐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丰富和加强了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带动了一股新颖的音乐风尚, 为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美学是美学复苏之后,吸引颇多开垦者的一块园地。其中关于中国古代诗文、戏曲、小说、绘画等方面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年来已各有专书陆续出版,而研究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专著,在蒋孔阳之前却付之阙如。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是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如果缺乏对于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就不可能完整。《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为中国古典美学研究填补了这空白的一角,说它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开创之作,是一点不为过的。
有人把此书视为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一本断代史著作,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的各家音乐美学思想。但我以为这样的看法并不能说明此书的总体特征。应当说,我认为这是一本寓史于论,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著作。在对各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辟论述之中,作者为我们清晰地勾画了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一是由殷商与西周奴隶主贵族相信“天”、“帝”而形成的带有较多神学唯心主义色彩的音乐美学思想;二是春秋时代出现了具有唯物主义色彩、要求音乐为生产服务的前期阴阳五行的音乐美学思想;三是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由《礼记·乐记》集大成,以“礼乐”为贵串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与道家、墨家、法家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中反“礼乐”的斗争;四是战国末期形成了与儒家孔孟学派唯心主义“天命”论相结合,强调“天命”的音乐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在先秦已经十分发达,所以当时的美学思想主要是音乐美学思想。历来的研究者大多只注意儒、道两家美学思想的差异,而较少注意儒家内部与道家内部的差异。《论稿》则不同,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看法。同是道家,作者论述了庄子的“至乐无乐”不同于老子的“大音希声”。同是儒家,作者认为孟子的“与民同乐”在今乐与古乐之间采取了调和的态度而不同于孔子;荀子又把“法”的观念引入到“礼”的内容之中,从合理地满足人欲的角度建立了他的“礼乐”论,因而又不同于孔、孟等等。此外,《论稿》把前期阴阳五行美学思想对音乐与生产关系的认识归结为“省风”与“宣气”;指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使音乐的原始性质向着典礼化、等级化与神秘化方面转变;论述了音乐的制作权控制在“圣人”、“君子”手里,在“圣人”、“君子”的所谓“位”与“德”之中,“位”是决定音乐制作权的根本;《礼记·乐记》最早提出以“天理”制“人欲”的问题;商、韩法家并非没有音乐美学思想,墨子亦未否定人的审美要求和音乐爱好。凡此种种,之内之外,皆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是作者的目光进入到各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深层而得来的精妙之论。
【古典音乐课论文】推荐阅读:
古典音乐知识07-17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06-20
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0-30
古典凄美诗词09-07
新古典风格09-10
古典园林教案09-22
古典婚庆贺词10-04
苏州古典园林浅析06-04
古典文化的传承06-22
中国古典名著赏析10-06